双腔中心静脉置管治疗自发性气胸70例临床分析 深静脉置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腔中心静脉置管治疗自发性气胸70例临床分析深静脉置

自发性气胸是指在不存在外伤或人为因素的情况下,肺组织及脏层胸膜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使胸膜腔内积气,使肺组织不同程度的压缩[1]。

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胸腔闭式引流术,传统方法是采用分离胸壁肌肉,插入直径约1 cm的硅胶引流管,我院自xx年1月至xx年6月应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做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资料确诊自发性气胸(一侧肺压缩>30%)。

无张力性气胸表现,无肺结核,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未进行过呼吸机治疗。

我科xx年1月至xx年12月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自发性气胸患者70例,男48例,女22例,平均年龄38岁。

均无胸腔积液或只有很少量积液,首次发作62例,8例再次发作。

术前常规行胸部X线检查,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风险,消除紧张情绪。

1.2 治疗方法确定穿刺部位无肺组织粘连,取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常规消毒铺巾,予以2%利多卡因局麻满意后,持穿刺针沿麻醉点穿刺,待有破空感后,回抽见气体,证实进入胸膜腔后,送导丝J形弯头端经穿刺针尾端沿中空管进入胸膜腔,拔出穿刺针,扩张
管沿导丝扩张皮肤及皮下组织,中心静脉导管顺暴露在外的钢丝末端,经皮肤进入胸膜腔内10~15 cm,退出钢丝,导管末端连接水封瓶,缝针固定导管,间断引流或持续自然引流。

术后常规使用一二代头孢菌素预防感染,头孢过敏者选用其他抗生素。

2 结果
39例患者水封瓶内无气体液体引出,闭管24 h,复查X线肺组织膨胀良好,拔除双腔中心静脉管,1周内治愈,4例患者二次行胸
腔闭式引流,2例患者因引流效果不佳,转为传统粗管胸腔闭式引流术,25例患者1周内仍有气体引出,转为胸腔镜手术治愈。

本组患
者3例发生胸膜反应,均无肺内感染,胸腔内出血等并发症。

3 讨论
3.1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手术
适应证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气胸适应证是:①确诊气胸(单侧肺压缩>3O%),避开肺组织粘连处。

②无致命性呼吸困难。

③无胸内压过高所致循环衰竭。

④非机械通气或非可能机械通气。

⑤无胸腔积液或很少量,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应慎用。

3.2 传统硅胶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易造成皮下气肿、伤口疼痛、脱管等并发症,且需在皮肤上切1.5~2.0 cm切口,愈后瘢痕形成,不仅影响美观,而且日后可能会形成肺内瘢痕癌。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与传统粗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肺复张时间及总有效率方面无显著差异性[2],但其优点是:①操作简单方便,不需切开缝合,心肺功能影响小,年老体弱者更容易接受。

②导管管径细小且导管尖端柔软,对肺、肋间神经、肋间肌及胸膜基本无刺激和损伤,不易形成继发性胸腔积液。

③导管较柔软细小,可固定在胸壁上,患者活动时基本不受影响,在复查X线胸片或其他检查时可夹闭导管脱离水封瓶自主活动。

④因其是双腔管,如果一腔堵塞,可换用另一侧。

3.3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的注意事项①注意把握好适应证。

②在气体引流过程中,若出现肺复张缓慢或胸膜腔压力低时,可加用持续负压吸引,以促进肺复张。

③患者如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或胸膜腔内气体增多,应及时更换传统粗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或转外科手术治疗。

④因双腔管径细小,管路容易打折,要经常转动到正常位置。

总之,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一侧管路堵塞可更换为另一侧,美观,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

缺点是有时引流效果差,尤其合
并有胸腔积液时,易堵管,建议在把握好适应证的前提下推广应用[3]。

参考文献
[1]刘又宁.气胸.实用临床呼吸病学.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xx:647.
[2]何晓茵,应文军.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观察.中国临床医生,xx,31(3):30.
[3]冯侃.艾贝尔中心静脉导管在气胸治疗中的应用.医学信息:中旬刊,xx,5(5):1198.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