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练习题1.2

合集下载

统计学练习题(包括答案)

统计学练习题(包括答案)

第一章序论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是分析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_____。

A、质量方面B、数量方面C、质与量两个方面D、各个方面2、以下哪点不是统计总体的特征____。

A、社会性B、同质性C、大量性D、差异性答案:1是B;2是A3、社会经济统计的基本特点是_____。

A、数量性B、社会性C、抽象性D、总体的同质性4、以下哪个是组成总体的前提条件_____。

A、大量性B、同质性C、综合性D、广泛性答案:3是A;4是B5、抽查5个学生的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分别是75分、80分、85分、89分、93分。

这5个数字是____。

A、标志值B、标志C、变量D、指标答案:A6、在工业生产设备普查中,总体单位是_。

A、每个工业企业B、每台设备C、每台工业生产设备D、每台已安装设备7、在工业生产设备普查中,总体是___。

A、所有工业企业B、每个工业企业C、所有工业生产设备D、工业企业的每台设备答案:6是C;7是C8、下列哪个是连续变量___。

A、工厂数B、人数C、净产值D、设备数9、研究某市职工家庭收支情况时,统计总体应确定为____。

A、该市全体职工B、该市全部职工家庭C、该市每个职工家庭D、该市全部居民家庭答案:8是C;9是B10、下列标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____。

A、教师的教龄B、学生的成绩C、商品价格D、民族11、一个统计总体____。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指标D、可以有多个标志答案:10是D;11是C12、以全国的石油工业企业为总体,则大庆石油工业总产值是:____。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最指标D、质量指标13、要了解某市职工情况,统计指标是:____。

A、该市每个职工B、该市每个职工的工资C、该市全部职工D、该市职工的工资总额答案:12是B;13是D二、多项选择题1、统计的特点包括____。

A、数量性B、社会性C、可变性D、不变性E、综合性2、下列哪些是数量标志____。

《统计学》练习题

《统计学》练习题

《统计学》练习题一、选择题1、根据样本计算的用于描述总体特征的度量工具(如均值)被称为( D )。

A、参数B、总体C、样本D、统计量2、下列属于分类变量的是( D )。

A、年龄B、工资C、产量D、性别3、为了估计某城市中拥有私家车的家庭比例,随机抽取500个家庭,得到拥有私家车的家庭比例为30%,这里的30%是( B )。

A、参数值B、统计量的值C、样本量D、统计量4、抽样调查不可避免的误差是( B )。

A、系统性误差B、偶然性误差C、观察性误差D、登记性误差5、下列关于抽样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抽样误差是针对某个具体样本的检测结果与总体结果的差异而言B、样本容量N越大,抽样误差越小C、总体的变异度越大,抽样误差越小D、抽样误差可控制,也可避免6、不适用于顺序尺度的统计量是( D )。

A、频率B、众数C、中位数D、均值7、描述定性数据的两种最常用的图示法是( A )。

A、条形图和饼图B、散点图和饼图C、散点图和条形图D、条形图和茎叶图8、下列图形中,适合描述顺序数据的是( D )。

A、直方图B、茎叶图C、箱线图D、环形图9、对连续变量或变量值较多的离散变量分组是,通常采用的分组方法是( B )。

A、单项式分组B、组距式分组C、等距分组D、异距分组10、为了描述身高与体重的依存关系,适合采用的图形是( B )。

A、直方图B、散点图C、箱线图D、雷达图11、在对几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进行比较时使用的统计量通常是( D )。

A、异众比率B、平均差C、标准差D、离散系数12、当观察数据偏斜程度较大时,应该选用( D )测度数据的集中趋势。

A、均值B、标准差C、变异系数D、中位数13、从一个均值=20,标准差=1.2的总体中随机抽取n=36的样本。

假定该总体并不是很偏,则样本均值小于19.8的近似概率为( B )。

A、0.1268B、0.1587C、0.2735D、0.632414、从一个均值为60,标准差为8的总体里随机抽查容量n=100的样本,则样本均值和抽样分布的标准误差分别为( B )。

《统计学》练习题

《统计学》练习题

统计学练习题第一章习题思考题1.1 “统计”一词有哪几种含义?1.2 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与统计数据的关系?1.3 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统计数据各有什么特点?1.4 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1.5 什么是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举例说明。

1.6 变量可分为哪几类?1.7 举例说明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思考题2.1 简述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

2.2 统计数据的具体收集方法有哪些?2.3 调查方案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2.4 什么是问卷?它由哪几部分组成?2.5 设计问卷的提问项目应注意哪些问题?2.6 封闭型问题答案的设计有哪些主要方法?2.7 问卷中问题顺序的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练习题2.1 假定我们要研究在校大学生的生活时间分配状况,请写出你的研究思路。

2.2 某家用电器生产厂家想通过市场调查了解以下问题:a.企业产品的知名度;b.产品的市场占有率;c.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评价及满意程度。

(1)请你设计出一份调查方案;(2)你认为这项调查采取哪种调查方法比较合适?(3)设计出一份调查问卷。

思考题3.1 数据的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3.2 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的整理和图示方法各有哪些?3.3 数值型数据的分组方法有哪些?简述组距分组的步骤。

3.4 直方图和条形图有何区别?3.5 绘制线图应注意哪些问题?3.6饼图和环形图有什么不同?3.7 茎叶图和直方图相比有什么优点?3.8 统计表有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3.9 制作统计表应注意哪几个问题?练习题3.1 为评价家电行业售后服务的质量,随机抽取了由100个家庭构成的一个样本。

服务质量的等级分别表示为:A.好;B.较好;C.一般;D.较差E.差。

调查结果如下:B EC C AD C B A ED A C B C DE C E EA DBC C A ED C BB ACDE A B D D CC B C ED B C C B CD A C B C DE C E BB EC C AD C B A EB ACDE A B D D CA DBC C A ED C BC B C ED B C C B C(1)指出上面数据属于什么类型;(2)用Excel制作一张频数分布表;(3)绘制一张条形图,反应评价等级的分布。

统计学第四版--习题集及答案

统计学第四版--习题集及答案

答案附在后面有一些(在题目上若要打印先把答案去掉)每单元后面都有答案第一章导论【重点】了解统计得科学涵义,明确统计学得学科性质及基本研究方法,掌握统计数据得特点及其不同类型,牢固掌握统计学得基本概念。

【难点】准确掌把数据不同类型,牢固掌握统计学得基本概念并结合实例分析。

思考题1.1什么就是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怎样理解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在探索事物数量规律性中得地位与作用?1.2统计学发展史上有哪几个主要学派?1.3“统计学”一词有哪几种含义?1.4什么就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与统计数据得关系?1.5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得数据各有什么特点?1.6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指出下面得数据哪一个属于分类数据( )A、年龄B、工资C、汽车产量D、购买商品得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2、指出下面得数据哪一个属于顺序数据( )A、年龄B、工资C、汽车产量D、员工对企业某项制度改革措施得态度(赞成、中立、反对)3、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据此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得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得统计量就是( )A、2000个家庭B、200万个家庭C、2000个家庭得人均收入D、200万个家庭得人均收入4、了解居民得消费支出情况,则( )A、居民得消费支出情况就是总体B、所有居民就是总体C、居民得消费支出情况就是总体单位D、所有居民就是总体单位5、统计学研究得基本特点就是( )A、从数量上认识总体单位得特征与规律B、从数量上认识总体得特征与规律C、从性质上认识总体单位得特征与规律D、从性质上认识总体得特征与规律6、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得人回答她们得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得回答她们得消费支付方式就是使用信用卡。

这里得“月收入”就是( )A、分类变量B、顺序变量C、数值型变量D、离散变量7、要反映我国工业企业得整体业绩水平,总体单位就是()A、我国每一家工业企业B、我国所有工业企业C、我国工业企业总数D、我国工业企业得利润总额8、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得1000个消费者中,她们每月在网上购物得平均消费就是200元,她们选择在网上购物得主要原因就是“价格便宜”。

《统计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4.用Excel汇总第二季度中三个月份的资料,用()功能。(知识点3.3答案:B)
A.透视表B.合并计算C.单变量求解D.分类汇总
5.小张收集了1957-2007年中国GDP的数据,如果要反映这50年我国生产发展的趋势,用什么图形最为合适?()(知识点3.5答案:D)
A.直方图B.散点图C.饼图D.折线图
37
பைடு நூலகம்33.6
130-140
12
10.9
103
93.6
19
17.3
140-150
5
4.5
108
98.2
7
6.4
150-160
2
1.8
110
100.0
2
1.8
合计
110
100




A.树苗高度低于110厘米的占总数的39.1%B.树苗高度低于110厘米的占总数的84.5%
C.树苗高度高于130厘米的有19棵D.树苗高度高于130厘米的有103棵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1数据的来源
2.2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2.3调查方法
2.4调查的组织方式: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2.5抽样的组织方式: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2.6数据的审定:误差
2.7数据的分组
2.8.编制次数分布表:频数(次数)、频率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小吴为写毕业论文去收集数据资料,()是次级数据。(知识点:2.1答案:C)
A.指标B.标志C.变量D.标志值
8.以一、二、三等品来衡量产品质地的优劣,那么该产品等级是()。(知识点:1.7答案:A)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质量指标D.数量指标

统计学练习题和答案

统计学练习题和答案

第一章导论一、填空题1.1.1 统计工作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数量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的认识活动。

1.1.2 调查得到的经过整理具有信息价值的各种统计数据、图表和文字资料都是统计资料。

1.1.3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1.1.4 统计数据按其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1.1.5 分类数据是指只能归入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1.1.6 分类数据是按品质属性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反映各个类型的数量结果。

1.1.7 顺序数据是指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1.1.8 数值型数据是指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也就是直接反映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

1.1.9 统计数据按其收集方法不同,可以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1.1.10 观测数据是指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

1.1.11 实验数据是指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1.1.12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对象和时间的关系不同分为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和混合数据。

1.1.13 截面数据是指对不同单位在同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1.1.14 时间序列数据是指对同一个单位的一个或多个变量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

1.1.15 混合数据是指在数据集中含有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成分的数据。

1.1.16 以文字记述国家显著事项的学说在统计发展史上称为国势学。

1.1.17 从统计方法的构成看,统计学可以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

1.1.18 从统计方法研究和统计方法的应用角度来看,统计学可以分为理论统计学、应用统计学。

1.1.19 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事物的全体称为统计总体。

1.1.20 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和特征通常称为标志。

1.1.21 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称为统计指标。

1.1.22 标志是反映总体单位的属性和特征,而指标则是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

统计学习题及答案(完整)2

统计学习题及答案(完整)2

统计学习题及答案(完整)2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一、最佳选择题1、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以()指标较好。

A、全距B、标准差C、变异系数D、四分位数间距E、方差2.用均数和标准差可以全面描述()资料的特征。

A.正偏态分布B.负偏态分布C.正态分布D.对称分布E.对数正态分布3.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C.两者均不变D.两者均改变E.以上都不对4.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A.变异系数B.方差C.极差D.标准差E.四分位数间距5.偏态分布宜用()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A.算术均数B.标准差C.中位数D.四分位数间距E.方差6.各观察值同乘以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后,()不变。

A.算术均数B.标准差C.几何均数D.中位数E.变异系数7.()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A.对数正态B.正偏态C.负偏态D.偏态E.正态8.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分布。

(说明:设X变量经Y=lgX变换后服从正态分布,问X变量属何种分布?)A.正态B.近似正态C.左偏态D.右偏态E.对称9.最小组段无下限或最大组段无上限的频数分布资料,可用()描述其集中趋势。

A.均数B.标准差C.中位数D.四分位数间距E.几何均数10.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

A.算术平均数B.中位数C.几何均数D.变异系数E.标准差二、简答题1、对于一组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除样本含量n外,还可计算,S和,问各说明什么?2、试述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及对数正态分布的某单位1999年正常成年女子血清联系和区别。

甘油三酯(mmol/L)测量结果3、说明频数分布表的用途。

4、变异系数的用途是什么?组段频数5、试述正态分布的面积分布规律。

0.6~ 10.7~ 3 三、计算分析题0.8~ 9 1、根据1999年某地某单位的体检资料,116名正常0.9~ 13 成年女子的血清甘油三酯(mmol/L)测量结果如右表, 1.0~ 19 请据此资料: 1.1~ 25(1)描述集中趋势应选择何指标?并计算之。

统计学练习题1.2

统计学练习题1.2

统计学一、单项选择题1.要了解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A、50个学生B、每一个学生C、50各学生的学习成绩D、每一个学生成绩2.一个总体单位()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只能有一个指标3.统计认识的过程是()A、从质到量B、从量到质C、从质开始到量,再到质与量的结合D、从量开始到质,再到量与质的结合4.对某市高等学校的科研所进行调查,则统计总体是()A、某市所有的高等学校B、某一高等学校的科研所C、某一高等学校D、某市所有高等学校的科研所5.某高校在校学生数为10000人,若要研究该校在校学生规模是否适度,这里的“在校学生数为10000人”是()A、指标B、变量C、标志D、标志值6.某企业几个工人的工资分别为1500元、l650元,1800元和2000元,这几个数字是()A、标志B、标志值C、指标D、变量7.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是()A、利润额B、劳动生产率C、人口密度D、资金利税率8.某企业有500名职工,将500名职工的月工资总额除以500之后求出该企业的月平均工资,这是()A、对500个变量求平均B、对500个变量值求平均C、对500个标志求平均D、对500个指标求平均9、下列属于离散变量的是()A、厂房面积B、职工人数C、销售额D、原材料消耗额10.下列各项中哪项属于存量()A、存款余额B、存款发生额C、出生人数D、人口自然增长量二、多项选择题1、在全国人口普查中()A、每个人是总体单位B、女性是品质标志C、年龄是数量标志D、人口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E、全国人口数是总体2、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A、利润率B、产品品种C、男性D、产值E、统计人员技术职务3、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全国总人口B、社会总产值C、平均工资D、全国钢产量E、计划完成程度4、下列指标中属于离散指标的有()A、商业企业单位数B、商品总销售额C、职工人数D、商品库存额E、商店经营商品品种数5、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A、职务B、出勤人数C、产品产量D、八级工资制E、文化程度6、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有()A、某人的身高B、我国某年的钢铁产量C、某设备的使用年限D、某职工某年的工资收入E、2008年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三、综合题要调查某大型汽车制造公司职工的情况时,试指出总体、总体单位,并举出若干个品质标志、数量标志、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的例子。

统计学练习题---第1章:导论

统计学练习题---第1章:导论

第1章导论二、选择题1、指出下面的变量哪一个属于分类变量()。

A. 年龄B. 工资C. 汽车产量D. 购买商品时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2、指出下面的变量哪一个属于顺序变量()。

A. 年龄B. 工资C. 汽车产量D. 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3、指出下面的变量哪一个属于数值型变量()。

A. 年龄B. 工资C. 汽车产量D. 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4、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这项研究的总体是()。

A. 2000个家庭B. 200万个家庭C. 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D. 200万个家庭的总收入5、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这项研究的样本是()。

A. 2000个家庭B. 200万个家庭C. 2000个家庭的总收入D. 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6、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这项研究的参数是()。

A. 2000个家庭B. 200万个家庭C. 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D. 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7、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这项研究的统计量是()。

A. 2000个家庭B. 200万个家庭C. 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D. 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8、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用信用卡。

这里的总体是()。

A. IT业的全部从业者B. 500个IT从业者C. IT从业者的总收入D. IT从业者的消费支付方式9、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用信用卡。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习题集PART:1 导论《第一套》一、填空1、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 总体)的( 数量方面)。

2、统计工作程序是统计资料的搜集、( 整理) 、( 分析)。

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有(大量观察法)、(实验设计法) ( 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和(统计模型法)及统计推断法。

4、我国统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包括:(信息)、(咨询)、(监督) 及辅助决策等职能。

二、单选题{1、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C )A、自然科学B、新兴科学C、方法论科学D、实质性科学2、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范围是(D)A、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B、人人类生活现象的数量方面C、自然科学研究的数量方面D、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3、社会经济统计现象形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 B ):A、差异性B、同质性C、社会性D、综合性4、社会经济统计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的认识是( A ):)A、从个体到总体B、从总体到个体C、从定性到定量D、从定量到定性5、一个统计总体(D)A、只能有一个指志B、只能有一个标志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6、变量包括标志和(D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量指标D、指标7、在研究某城市商业企业状况中,某商业企业的营业员人数是( A )A、数量标志B、数量指标|C、变量值D、标志变量8、以产品等级来衡量某产品质量优劣,则该产品等级是( B ):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9、就统计指标而言,变异是指( D ):A、数量指标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B、质量指标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C、统计指标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D、以上都是正确的10、商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商品销售总额是():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也是连续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三、多选题1、统计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一种( B C ):A、意识活动B、实践活动C、认识活动D、改造活动2、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是指(ABD ):A、总体随统计研究目的的改变现而改变。

应用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应用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应用统计学》习题解答第一章绪论【1.1 】指出下列变量的类型:(1)汽车销售量;(2)产品等级;(3)到某地出差乘坐的交通工具(汽车、轮船、飞机);(4)年龄;(5)性别;(6)对某种社会现象的看法(赞成、中立、反对)。

【解】(1)数值型变量(2)顺序变量(3)分类变量(4)数值型变量(5)分类变量(6)顺序变量【1.2 】某机构从某大学抽取200 个大学生推断该校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水平。

要求:(1)描述总体和样本。

(2)指出参数和统计量。

(3)这里涉及到的统计指标是什么?【解】(1)总体:某大学所有的大学生样本:从某大学抽取的200 名大学生(2)参数:某大学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水平统计量:从某大学抽取的200 名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水平(3)200 名大学生的总消费,平均消费水平【1.3 】下面是社会经济生活中常用的统计指标:①轿车生产总量,②旅游收入,③经济发展速度,④人口出生率,⑤安置再就业人数,⑥全国第三产业发展速度,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⑧恩格尔系数。

在这些指标中,哪些是数量指标,哪些是质量指标?如何区分质量指标与数量指标?【解】数量指标有:①、②、⑤ 质量指标有:③、④、⑥、⑦、⑧数量指标是说明事物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指标,表现为绝对数的形式,并附有计量单位。

而质量指标是说明总体相对规模、相对水平、工作质量和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通常是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比的结果。

【1.4 】某调查机构从某小区随机地抽取了50 为居民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的居民对自己的居住环境表示满意,70%的居民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6000 元以下,生活压力大。

回答以下问题:(1)这一研究的总体是什么?(2)月收入是分类变量、顺序变量还是数值型变量?(3)对居住环境的满意程度是什么变量?【解】(1)这一研究的总体是某小区的所有居民。

(2)月收入是数值型变量(3 )对居住环境的满意程度是顺序变量。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2.1】从统计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搜集资料的方法是否相同等方面,对以下统计调查实例分类,并指出各属于那种统计调查方式。

统计学8-9章练习题

统计学8-9章练习题
2 x
则 x 和 y 的相关系数为( ) / s 2 y 2,s 2 yx / s 2 y 1.2 , D. 0.65
C. 0.92
B. 说明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指标 D. 说明抽样误差平均程度的指标
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间的关系为( ) A.函数关系 B.单向的因果关系 C.互为因果关系 D.没有关系 7. 若已知某产品长度 X 和质量 Y 的相关系数为 0.8.经过技术改造,每产品长度缩短 0.1 厘米,质 量降低 0.2 克。则新产品长度和质量的相关系数为( ) A.0.5 B.0.6 C.0.7 D.0.8 8.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单位数增加一倍,则按重复抽样公式计算的抽样平均误差( ) 。 A.缩小为原来的 70.71% B.缩小为原来的一半 C.扩大为原来的 1.5 倍 D.扩大为原来的二倍
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有( ) A.抽样方法 B.样本容量 C.抽样组织形式 D.总体各单位在被研究变量上的差异程度 E 样本个数 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必须同时具备的要素有( ) A.抽样指标 B.样本容量 C.抽样误差范围 D.概率保证程度
8.
E 样本个数
9. 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法缩小抽样平均误差( ) A.采取重复抽样方法 B.扩大样本容量 C.选择恰当的抽样组织形式 D.减小总体各单位在被研究变量上的差异程度 E.采取不重复抽样方法 从均值为 ,方差为 2 的一个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 n 的样本方差 x1 , x2 ,..., xn 。其
统计学 8-9 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每题 1 分,共 10 分)
1. 下面现象间的关系属于相关关系的是( ) 。 A.圆的周长和它的半径之间的关系 B.价格不变条件下,商品销售额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C.家庭收入愈多,其消费支出也有增长的趋势 D.正方形面积和它的边长之间的关系

统计学基础(第五版)各章练习题答案人大版

统计学基础(第五版)各章练习题答案人大版

附录一:各章练习题答案第1章统计和数据1.1 (1)数值变量。

(2)分类变量。

(3)数值变量。

(4)顺序变量。

(5)分类变量。

1.2 (1)总体是“所有IT从业者”;样本是“所抽取的1000名IT从业者”;样本量是1000。

(2)数值变量。

(3)分类变量。

1.3 (1)总体是“所有的网上购物者”。

(2)分类变量。

第2章数据的收集(略)第3章数据的整理与展示3.1(1)属于顺序数据。

(2)频数分布表如下:服务质量等级评价的频数分布服务质量等级家庭数(频率)频率%A1414B2121C3232D1818E1515合计100100(3)条形图如下:3.2(1)频数分布表如下:(2)某管理局下属40个企分组表按销售收入分组(万元)企业数(个)频率(%)先进企业良好企业一般企业落后企业11119927.527.522.522.5合计40 100.0 3.3(1)频数分布表如下:100只灯泡使用寿命的频数分布按使用寿命分组(小时)灯泡个数(只)频率(%)650~660 2 2660~670 5 5670~680 6 6680~690 14 14690~700 26 26700~710 18 18710~720 13 13720~730 10 10730~740 3 3740~750 3 3合计100 100 直方图如下:从直方图可以看出,灯泡使用寿命的分布基本上是对称的。

茎叶图与直方图所反映的数据分布是一致的,不同的是茎叶图中保留了原始数据。

3.4(1)属于数值型数据。

(2)分组结果如下:分组天数(天)-25~-20 6-20~-15 8-15~-10 10-10~-5 13-5~0 120~5 55~10 6合计60(3)直方图如下:从直方图可以看出,该城市1~2月份气温的分布基本上是对称的,温度在-10~-5度之间的天数最多。

3.5(1)直方图如下:(2)自学考试人员年龄的分布为右偏。

即大多数人员的年龄在20岁~30岁之间,而年龄偏大的人则越来越少。

统计学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部分1.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C )。

A、抽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1.2.几位学生的某门课程成绩分别为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这些分数是(C )。

A、总体单位B、数量标志C、标志值D、变异1.3.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B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企业1.4.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C )。

A、它有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两类B、品质标志具有标志值C、数量标志具有标志值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1.5.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D )。

A、连续变量B、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C、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1.6.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B )。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标志值D、数量指标1.7.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

A、男性是品质标志B、人的年龄是变量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1.8.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B )。

A、社会总产值B、产品合格率C、产品总成本D、人口总数2.1.连续调查与不连续调查的划分依据是(B )。

A、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B、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C、调查单位包括的范围是否全面D、调查资料的来源不同2.2.调查几个重要铁路枢纽,就可以了解我国铁路货运量的基本情况和问题,这种调查属于(B )。

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2.3. 为了解某工厂职工家庭收支情况,按该厂职工名册依次每50人抽取1人,对其家庭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B )。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1.下面是我国人口和国土面积资料:────────┬─────────────── │根据第四人次人口普查调整数├──────┬──────── │1982年│ 1990年────────┼──────┼──────── 人口总数│ __ │ __ 男│ __ │ __ 女│ __ │ __────────┴──────┴────────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

试计算所能计算的全部相对指标。

2.某企业2022年某产品单位成本520元,2022年计划规定在上年的基础上单位成本降低5%,实际降低6%,试确定2022年单位成本的计划数与实际数,并计算2022年降低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3.某市共有50万人,其市区人口占85%,郊区人口占15%,为了解该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在市区抽查了1500户居民,每人平均收入为1400元;在郊区抽查了1000 户居民,每人年平均收入为1380元,若这两个抽样数字具有代表性,则计算该市居民年平均收入应采用哪一种形式的平均数方法进行计算?4.有两个班级统计学成绩如下:根据上表资料计算:(1)哪个班级统计学成绩好?(2)哪个班级的成绩分布差异大?5.2022年8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资料如下:────┬──────┬─────────┬─────────品种│价格(元/斤)│甲市场成交额(万元)│乙市场成交量(万斤)────┼──────┼─────────┼───────── 甲│ 1.2 │ 1.2 │ 2 乙│ 1.4 │ 2.8 │ 1 丙│ 1.5 │ 1.5 │ 1────┼──────┼─────────┼───────── 合计│ ── │ 5.5 │ 4────┴──────┴─────────┴─────────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6.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36件,标准差9.6件。

统计学(第六版)贾俊平-课后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第六版)贾俊平-课后习题及答案

目录第一章P10 (1)第二章P34 (2)第三章P66 (3)第四章P94 (8)第七章P176 (11)第八章P212 (15)第10 章P258 (17)第11 章P291 (21)第13 章P348 (26)第14 章P376 (30)第一章P10一、思考题1.1什么是统计学?1.2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1.3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1.4解释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的含义。

1.5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1.6变量可分为哪几类?1.7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

1.8请举出统计应用的几个例子。

1.9请举出应用统计的几个领域。

1.1 指出下面变量的类型:(1)年龄(2)性别(3)汽车产量(4)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5)购买商品时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1)数值型变量。

(2)分类变量。

(3)离散型变量。

(4)顺序变量。

(5)分类变量。

1.2 某研究部门准备抽取 2000 个职工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要求:(1)描述总体和样本。

(2)指出参数和统计量。

(1)总体是该市所有职工家庭的集合;样本是抽中的 2000 个职工家庭的集合。

(2)参数是该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统计量是抽中的 2000 个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1.3 一家研究机构从 IT 从业者中随机抽取 1000 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 60%的人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 元以上,50%的人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用信用卡。

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研究的总体是什么?(2)月收入是分类变量、顺序变量还是数值型变量?(3)消费支付方式是分类变量、顺序变量还是数值型变量?(4)这一研究涉及截面数据还是时间序列数据?(1)总体是所有 IT 从业者的集合。

(2)数值型变量。

(3)分类变量。

(4)截面数据。

1.4 一项调查表明,消费者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是 200 元,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

河北地质大学--统计学1.2.3章

河北地质大学--统计学1.2.3章

1、下列指标中不属于时期数的指标是(C)。

A、出生人数B、货运量C、生猪存栏数D、国民生产总值2、某工业企业产品年生产量为10万件,期末库存量为2万件,它们(C )。

A、是时期指标B、是时点指标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3、下列指标中属于比例相对数的指标是(D )。

A、计划完成程度B、劳动生产率C、婴儿出生率D、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4、某厂1989年完成产值200万元,1990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万元,超额完成计划(A )。

A、5%B、5.5%C、15.5%D、115.5%5、按照计划,现年产量比上年应增加30%,实际却比计划少完成了10%,同上年相比现年产量的实际增长程度为(B )。

A、10%B、17%C、20%D、40%6、计划规定单位成本降低5%,实际降低了7%,实际生产成本为计划的(A ).A、97.9%B、98。

2%C、102。

3%D、140%7、当(C )时,均值只受变量值大小的影响,而与次数无关.A、变量值较大而次数较小B、变量值较大且次数较大C、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相同D、变量值较小且次数较小8、如果是左偏分布,则(B)。

A、>>B、>>C、〉〉D、〉>9、权数对均值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D )。

A、各组的权数绝对值大小B、各组的权数是否相等C、各组的变量值的大小D、各组权数的比重10、当数据分布不规则时,其均值(D )。

A、趋于变量值大的一方B、趋于变量值小的一方C、趋于权数大的变量值D、趋于哪方很难断定11、当数据分布有对称性的集中趋势时,其均值(C )。

A、趋于变量值大的一方B、趋于变量值小的一方C、趋于权数大的变量值D、趋于哪方很难断定12、某单位有两个部门,1990年甲部门,乙部门平均工资分别为200元,210元。

1991年甲部门职工在全单位职工中所占比重上升,乙部门所占比重下降,如两部门职工的工资水平不变,该单位平均工资1991年比1990年(B )。

统计学: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 答案

统计学: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 答案
p(A2)=35% p(B|A2)=4% p(A2|B)=0.405797
p(A3)=40% p(B|A3)=2% p(A3|B)=0.231884
与p(A1|B)、p(A3|B)比,p(A2|B)最大,来自乙车间的可能性最大。
第五章
5.1 (1)ABCDE;(2)ABDE;(3)C; (4)B
5.2答:因为类型抽样的样本平均数标准差与组间方差无关,决定于组内方差的平均水平;整群抽样的样本平均数标准差与组内方差无关,决定于组间方差大小。所以类型抽样在分组时应尽量提高组间方差,降低组内方差,具体来说,就是使类型抽样的各部分内部单位差异尽可能地小,不同类型间的差异尽可能地大。而整群抽样在分组时为了降低样本平均数标准差,应该设法降低群间方差,可通过提高群内方差方法达到降低群间方差目的。因此,类型抽样与整群抽样对总体进行分组的要求刚好是相反的。
8.4
解:方差分析表:
由于P值=0.008819<0.05,所以肥料对农作物的收获量有显著的作用。
8.5
方差分析表:
由于p值=0.11949>0.05,所以品种检验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8.6方差分析表:
由于行(地区)因素的p值=0.241868>0.05,所以地区对销售量也没有显著影响。同理,列(包装)因素的p值=0.31943>0.05,所以,包装对销售量没有显著影响。
7.5
(1) (右侧检验)。
,s=450,n=50>30,作大样本处理,检验统计量 。 =0.05, =1.65。计算统计量值 =1.571348。因为z< ,所以样本没有显示新生儿体重有显著增加。
(2)p值=1-P(z<1.571348)=1-0.941949=0.05805> =0.05.

统计学试题库(含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含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第一章: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一、填空题1、统计是统计工作、统计学和统计资料的统一体,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推断法和综合指标法。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四个阶段。

4、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总体和个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变量值。

7、变量按其数值变化是否连续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离散变量;变量按所受影响因素不同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数量性、总体性、社会性、具体性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可变标志和不变标志。

11、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总体变成总体单位,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一、单项选择题1.要了解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A、50个学生B、每一个学生C、50各学生的学习成绩D、每一个学生成绩2.一个总体单位()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只能有一个指标3.统计认识的过程是()A、从质到量B、从量到质C、从质开始到量,再到质与量的结合D、从量开始到质,再到量与质的结合4.对某市高等学校的科研所进行调查,则统计总体是()A、某市所有的高等学校B、某一高等学校的科研所C、某一高等学校D、某市所有高等学校的科研所5.某高校在校学生数为10000人,若要研究该校在校学生规模是否适度,这里的“在校学生数为10000人”是()A、指标B、变量C、标志D、标志值6.某企业几个工人的工资分别为1500元、l650元,1800元和2000元,这几个数字是()A、标志B、标志值C、指标D、变量7.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是()A、利润额B、劳动生产率C、人口密度D、资金利税率8.某企业有500名职工,将500名职工的月工资总额除以500之后求出该企业的月平均工资,这是()A、对500个变量求平均B、对500个变量值求平均C、对500个标志求平均D、对500个指标求平均9、下列属于离散变量的是()A、厂房面积B、职工人数C、销售额D、原材料消耗额10.下列各项中哪项属于存量()A、存款余额B、存款发生额C、出生人数D、人口自然增长量二、多项选择题1、在全国人口普查中()A、每个人是总体单位B、女性是品质标志C、年龄是数量标志D、人口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E、全国人口数是总体2、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A、利润率B、产品品种C、男性D、产值E、统计人员技术职务3、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全国总人口B、社会总产值C、平均工资D、全国钢产量E、计划完成程度4、下列指标中属于离散指标的有()A、商业企业单位数B、商品总销售额C、职工人数D、商品库存额E、商店经营商品品种数5、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A、职务B、出勤人数C、产品产量D、八级工资制E、文化程度6、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有()A、某人的身高B、我国某年的钢铁产量C、某设备的使用年限D、某职工某年的工资收入E、2008年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三、综合题要调查某大型汽车制造公司职工的情况时,试指出总体、总体单位,并举出若干个品质标志、数量标志、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的例子。

一、单项选择题1.对某市所有企业进行调查,该市的全民所有制企业调查结果:职工人数为100万人,增加值1200亿元,平均每个职工的劳动生产率6000元/人。

则上述数值中总量指标有()A、0个B、1个C、2个D、3个2、次数分布的类型主要取决于()A、统计总体所处的条件B、分组标志的选择C、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D、变量是连续还是离散3.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影响各组次数多少的主要因素是()A、组距和组数B、组数C、组距D、组中值4.某企业按照计划规定单位成本应比上年下降1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5%,则同上年相比单位成本()A、下降14.5%B、下降5.5%C、提高14.5%D、提高5%5.指出下列哪种分组是按品质标志分组的()A、企业按职工人数多少分组B、企业按资金拥有量分组C、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D、企业按设备拥有量分组6.分配数列中各组标志值不变,每组次数均增加12%,则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数值()A、增加12%B、减少12%C、没变化D、无法判断7.某地区每万人拥有的病床数为86床,这个指标属于()A、平均指标B、比例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8.某厂2006年实际完成产值200万元,2007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万元,则超额完成计划A、5%B、5.5%C、15.5%D、115.5%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商品库存额B、国内生产总值C、职工人数D、婴儿出生率E、生猪存栏头数2.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A、各年新增人口数B、各月储蓄存款余额C、企业个数D、大学毕业人数E、商品库存量3.国内生产总值是()A、时点指标B、时期指标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E、价值指标4.众数是()A、居于数列中间位置的某变量值B、数列中出现最多的某变量值C、依据各个变量值计算出来的D、不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E、位置平均数5.中位数是()A、居于数列中间位置的某变量值B、不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C、在组距数列中不受开口组的影响D、位置平均数E、各变量值加总平均的6.标志变异指标可以()A、衡量分配数列的各标志值的离散程度B、测定分配数列的各标志值的变动范围C、因反映各变量值的离中趋势,故又称标志变异度D、说明变量值的集中趋势E、评价平均指标代表性的尺三、计算题1.某地区20个小型零售商店某年第四季度资料如下:要求:试计算该地区20个小型零售商店平均商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和总的流通费用率。

2. 已知乙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为950元,标准差为38元;甲单位资料如下:根据资料:(1)计算甲单位职工工资的众数和中位数;(2)计算甲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3)比较甲乙两单位平均工资的代表性。

3. 某公司甲、乙两地的两个分厂生产同一种产品。

已知甲分厂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为50件,标准差为18件;乙厂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根据资料:(1)计算乙分厂工人的平均日产量;(2)比较哪个分厂的生产更具均衡性课程财政学考试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财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部门即公共部门(C )的规律性的科学。

A、税收情况B、财政活动C、收支活动D、财务活动2、财政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财政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制度的变迁而发展。

因此财政属于:( A )A、分配范畴,B、经济范畴C、阶级范畴D、管理范畴3、在财政支出效益法分析中,整个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条件是(C )A、公共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 私人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B、公共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 私人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C、公共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 私人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D、公共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 私人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4、反映当年公债还本付息额与政府财政收入的比例关系,即财政的债务清偿能力的指标是(B )A、公债依存度B、公债偿债率C、公债负担率D、居民应债率5、预算执行部门的决算需要层层向上汇总,最后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决算汇编成地方总决算,并连同中央一级决算一起汇编成国家决算的部门是:(A )A、财政部;B、国家税务总局;C、中国人民银行;D、工商管理总局。

6、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是( A )A、征税对象;B、纳税人;C、税目;D、税率。

7、经济学家更推崇的财政政策是:( A )A、减税;B、增加转移支付;C、增加政府购买的商品劳务;D、发行国债8、免税可分为全额免税和(C)免税。

A、部分B、超额C、累进D、绝对二、多项选择1、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有:(ABD )A、完整性B、集中性C、强制性D、无偿性2、政府预算的种类有:(ABCD )A、单式预算B、零基预算C、复式预算D、增量预算3、税收转嫁的形式有(ABCDE )A、前转B、消转C、后转D、散转E、税收资本化4、请在下列选项中选出公债的基本特征:(ACD )A、自愿性B、无偿性C、灵活性D、有偿性5、税收的基本特征有:(ABC )A、固定性B、无偿性C、强制性D、集中性三、判断题:1、纳税人缴纳的流转税能够随商品价格运动转嫁由消费者负担。

(×)2、流转税纳税义务人即税负人。

(×)3、税务机关在征税过程中,是否征税或征收多少税款,可以与纳税人协商议定。

( ×)4、税收收入与企业收入是同等性质的财政收入形式。

(×)5、企业所得税是指国家对境内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除外)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

它是国家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一种重要手段。

(√)6、增值税属于价内税。

(×)7、消费税属于价内税。

(√)8、预算外资金是部门及单位的自有资金,其分配权在单位,管理权在财政。

(×)9、要消除经济的周期波动。

依靠经济自动稳定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作用就可以了。

(×)10、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收益范围是不受地域和空间的影响,使全民受应该享受的其带来的利益的。

(×)11、对于个人所得税,我国居民负有无限纳税义务,非居民只承担有限纳税义务。

(√)12、增支减税可以紧缩经济。

(×)四、填空题:1、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活动。

2、转移性财政支出具有无偿、单方面转移的特征。

3、最佳的政府支出模式是转移性支出的比重大于购买性支出的比重。

4、从许多事实来看,财政支出是不断增长的。

财政支出弹性是财政支出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比值。

5、支出效益是指财政分配活动中所得与所费的对比关系。

6、在不存在转嫁的情况下,纳税人和负税人是一致的,在存在转嫁的情况下,纳税人和负税人则是分离的。

7、本书谈到的,财政收入主要有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公债收入和政府收费。

8、财政政策的目标是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

9、、公共物品或服务理论是财政学的理论基础。

五、名词解释:1、国债依存度;2、零基预算;3、纳税期限;4、财政政策答:1、国债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额/财政支出。

2、零基预算是指政府在编制预算时以零为起点,不受以往各年预算的束缚,任何行政部门的支出预算,都从零开始,重新审定和编制预算内容。

3、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在发生纳税义务以后应当缴纳税款的具体期限。

纳税期限是由税收的有限性特征所决定的。

4、财政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依据客观规律和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处理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规范。

六、问答题:1.请说出财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有哪些职能?(至少三点)P15-21答:1.资源配置职能2.调节收入分配职能3.稳定经济职能2、根据课税对象、税本和税源的不同定义,请分别说出财产税的课税对象、税源,企业所得税的课税对象、税本和税源。

P64-65 答:财产税课税对象:特定的财产税源:形成各种财产的收入企业所得税的课税对象:企业的利润税本:企业生产的产品税源:企业销售其生产的产品所获得的收入3、根据税收转嫁与归宿的规律,说出税收转嫁和供求弹性的关系。

P96-97答:1.商品或生产要素的需求弹性愈大,税收前转的可能性愈小,反之,商品或生产要素的需求弹性愈小,税收前转的可能性愈大;2. 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愈大,税收前转的可能性愈大,反之,商品或生产要素的需求弹性愈小,税收前转的可能性愈小;3. 商品或生产要素的需求完全没有弹性,税收将全部前转,反之,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完全没有弹性,税收将全部后转;4. 商品或生产要素的需求完全有弹性,税收将全部后转,反之,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完全有弹性愈大,税收将全部前转;5. 商品或生产要素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税收向后转嫁祸不能前转的可能性大,反之,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税收前转的可能性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