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初中数学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
初中数学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方程与不等式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广泛。
本文将介绍初中数学中常见的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一、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是形如ax + b = 0的方程,其中a、b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方程转化为x的系数为1的方程。
具体步骤如下:1. 化简方程,消去方程中的常数项,使得系数x前的数字为1。
2. 通过逆运算,将x系数为1的方程转化为等式,得到x的解。
例如,解方程2x + 3 = 7,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化简方程:将方程中的常数项3移到等号右边,得到2x = 7 - 3,化简为2x = 4。
2. 转化为等式:将2x = 4转化为等式,得到x = 4 / 2,化简为x = 2。
因此,方程2x + 3 = 7的解为x = 2。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形如ax + b < c或ax + b > c的不等式,其中a、b、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思路是根据不等式符号(<或>)找出合适的解集。
具体步骤如下:1. 化简不等式,消去方程中的常数项,使得系数x前的数字为1。
2. 根据不等式符号找出解集,如果是"<",找出大于等于解的最小值;如果是">",找出小于等于解的最大值。
例如,解不等式3x + 2 < 8,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化简不等式:将不等式中的常数项2移到不等号右边,得到3x < 8 - 2,化简为3x < 6。
2. 找出解集:由于是"<"不等式,解集为大于等于解的最小值。
将不等式除以3,得到x < 6 / 3,化简为x < 2。
因此,不等式3x + 2 < 8的解集为x < 2。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一元二次不等式与解法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一元二次不等式与解法初中数学知识归纳:一元二次不等式与解法一、引言初中数学学科中,一元二次不等式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推理中,一元二次不等式经常被应用。
本文将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性质以及解法进行详细的归纳与总结。
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与性质一元二次不等式指的是包含未知数的平方项的不等式,其一般形式为:ax^2 + bx + c > 0 或 ax^2 + bx + c < 0其中,a、b、c为已知实数,且a ≠ 0。
1. 定义一元二次不等式是基于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的概念而产生的。
不等式中的未知数仍然是x,与一元二次方程相同。
2. 性质(1)二次函数性质: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在性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中关键是利用二次函数的凹凸性质进行分析。
(2)符号问题:处理不等式时需要确定不等号的方向,区别于一元二次方程需要使用等号。
三、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常用方法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有两种常用的方法:图像法和区间法。
1. 图像法图像法基于二次函数的图像和不等式的定义,通过对二次函数图像的观察,从几何直觉的角度得出不等式的解集。
2. 区间法区间法利用了二次函数在不等式中的凹凸性质。
通过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判别式和二次函数的极值点,将定义域划分成若干个区间,进而判定不等式的解集。
四、具体解题步骤与示例以下是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题的一般步骤:1. 对齐系数,将不等式变形成标准形式(ax^2 + bx + c >0 或 ax^2 + bx + c <0)。
2. 利用图像法或区间法进行解题。
3. 在解集中找出满足题意的解。
解题示例:例题1:解不等式 x^2 + 6x > 0解答过程如下:1. 对齐系数,得到: x^2 + 6x > 02. 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当 a > 0 时,二次函数开口向上,函数图像位于x轴上方。
因此,解集是实数集 R。
3. 综上所述,不等式 x^2 + 6x > 0 的解集为实数集 R。
初中数学教案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初中数学教案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法;2. 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能够运用一元二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2. 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难点1.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准确解决一元二次不等式;2. 应用一元二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通过展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概念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然后引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并解释其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第三步:解一元二次不等式1. 针对形如ax^2 + bx + c > 0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介绍解法:a) 求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的根;b) 根据方程的解与系数的关系,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2. 针对形如ax^2 + bx + c < 0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引出解法:a) 利用一次函数的图像来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第四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际问题的讲解,引导学生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步:总结归纳复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场景,将解法总结归纳为简洁易懂的形式,方便学生记忆和复习。
第六步:巩固练习提供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解答,并批改订正。
第七步:拓展延伸出示一些拓展题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并解决更加复杂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场景,提高了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巩固练习和拓展延伸,加深了学生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整堂课注重引导学生发展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解决问题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不仅满足了教学目标,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保持了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一数学方程与不等式解法总结解决方程的技巧分享
初一数学方程与不等式解法总结解决方程的技巧分享数学中的方程与不等式是我们初中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解方程与不等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然而,对于初一学生而言,方程与不等式的解题可能会比较困难。
因此,本文将总结初一数学中解决方程与不等式的技巧,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方程解法总结1.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方程类型,形如ax + b = 0。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如下:- 将方程变形为ax = -b的形式;- 通过移项将x的系数化为1;- 利用等式两边相等的性质,解得x = -b/a的结果,即为方程的解。
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解决购物价格折扣、人物行走速度等问题。
在应用题中,我们需要:- 定义未知数及其含义;-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列出方程;- 解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 根据问题进行解释与回答。
3.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形如ax^2 + bx + c = 0,其中a、b、c为常数且a ≠ 0。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如下:- 利用配方法,将方程变形为(a·x + b/2a)^2 = (b^2 - 4ac)/4a^2的形式;- 开方并使用平方根的正负解得两个方程;- 通过解两个方程,得出方程的两个根。
4.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与解的情况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D = b^2 - 4ac可以用来判断方程根的性质:- 若D > 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若D = 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若D < 0,方程无实数根。
二、不等式解法总结1.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最简单的不等式类型,形如ax + b > c或ax + b < c。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如下:- 将不等式变形为ax > c - b或ax < c - b的形式;- 通过移项将x的系数化为1;- 根据不等式的方向确定解的范围。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一、引言在初中数学学习中,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对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初中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一知识点。
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一元二次不等式是指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二次函数不等式,一般形式为ax^2+bx+c>0(或<0)。
三、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思路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思路是先化简为标准形式,再根据系数的符号和一元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进行分析。
四、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1. 图像法利用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来解不等式。
首先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二次项系数a的符号以及一元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确定,再根据图像与x轴的位置关系得出满足不等式的解集。
2. 因式分解法当一元二次不等式可以因式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时,可以将不等式化简为每个因式单独大于(或小于)零的不等式,再解得最终解集。
3. 平方完成法对于形如(ax+b)^2>c^2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可以通过平方完成将其转化为一个以x为未知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再根据方程的解集以及原不等式的符号确定最终解集。
4. 化简法对于具体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可以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和已知条件进行化简,例如通过消元、公式等方法将不等式转化为简化形式,再求解得到解集。
5. 区间法对于不等式的解集形式较为特殊的情况,可以通过将不等式转化为区间表达形式,即利用开区间、闭区间等符号来表示解集的范围。
五、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注意事项1. 注意将一元二次不等式化为标准形式,即形如ax^2+bx+c>0(或<0)的形式,以方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求解。
2. 在使用图像法时,需要根据一元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和系数的符号来判断满足不等式的解集的范围。
3. 使用因式分解法时,要注意将不等式化简为每个因子单独大于(或小于)零的不等式,并求解每个不等式的解集。
4. 平方完成法需要将一元二次不等式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再根据方程的解集和原不等式的符号来确定最终解集。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2.3.2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二次函数y=x2-x-6的对应值表与图象如下:x -3 -2 -1 0 1 2 3 4y 6 0 -4 -6 -6 -4 0 6由对应值表及函数图象(如图2.3-1)可知当x=-2,或x=3时,y=0,即x2-x=6=0;当x<-2,或x>3时,y>0,即x2-x-6>0;当-2<x<3时,y<0,即x2-x-6<0.这就是说,如果抛物线y= x2-x-6与x轴的交点是(-2,0)与(3,0),那么一元二次方程x2-x-6=0的解就是x1=-2,x2=3;同样,结合抛物线与x轴的相关位置,可以得到一元二次不等式x2-x-6>0的解是x<-2,或x>3;一元二次不等式x2-x-6<0的解是-2<x<3.上例表明:由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可以确定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和对应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那么,怎样解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a≠0)呢?我们可以用类似于上面例子的方法,借助于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来解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a≠0).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先来研究二次项系数a>0时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我们知道,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设△=b2-4ac,它的解的情形按照△>0,△=0,△<0分别为下列三种情况——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和没有实数解,相应地,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分别有两个公共点、一个公共点和没有公共点(如图2.3-2所示),因此,我们可以分下列三种情况讨论对应的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a>0)与ax2+bx+c<0(a>0)的解.(1)当Δ>0时,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两个公共点(x1,0)和(x2,0),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1和x2(x1<x2),由图 2.3-2①可知不等式ax2+bx+c>0的解为x<x1,或x>x2;不等式ax2+bx+c<0的解为x1<x<x2.(2)当Δ=0时,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方程ax2+bx+c=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1=x2=-b2a,由图 2.3-2②可知不等式ax2+bx+c>0的解为x≠-b2a;不等式ax2+bx+c<0无解.(3)如果△<0,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没有公共点,方程ax2+bx+c=0没有实数根,由图2.3-2③可知不等式ax2+bx+c>0的解为一切实数;不等式ax2+bx+c<0无解.今后,我们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如果二次项系数大于零,可以利用上面的结论直接求解;如果二次项系数小于零,则可以先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1,将不等式变成二次项系数大于零的形式,再利用上面的结论去解不等式.例3解不等式:(1)x2+2x-3≤0;(2)x-x2+6<0;(3)4x2+4x+1≥0;(4)x2-6x+9≤0;(5)-4+x-x2<0.解:(1)∵Δ>0,方程x2+2x-3=0的解是x1=-3,x2=1.∴不等式的解为-3≤x≤1.(2)整理,得x2-x-6>0.∵Δ>0,方程x2-x-6=0的解为x1=-2,x2=3.∴所以,原不等式的解为x<-2,或x<3.(3)整理,得(2x+1)2≥0.由于上式对任意实数x都成立,∴原不等式的解为一切实数.(4)整理,得(x-3)2≤0.由于当x=3时,(x-3)2=0成立;而对任意的实数x,(x-3)2<0都不成立,∴原不等式的解为x=3.(5)整理,得x2-x+4>0.Δ<0,所以,原不等式的解为一切实数.。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对于初中数学学习者而言,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进行归纳总结,供读者参考。
一、原理介绍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思路是转化为二次方程进行讨论。
所谓"一元二次不等式"指的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二次不等式。
比如,我们考虑如下的一元二次不等式:ax^2 + bx + c > 0其中,a、b、c均为实数,且a ≠ 0。
二、解法归纳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情况:当a > 0时,当a < 0时,以及当a = 0时。
下面我们分别进行介绍。
1. 当a > 0时当a > 0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如下:1)首先将一元二次不等式化为二次方程,即ax^2 + bx + c = 0。
2)求解二次方程的解集,设为{α,β}。
3)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对于给定的x值,只要落在α和β之间,不等式成立。
4)因此,解集为(-∞,α) ∪ (β,+∞)。
2. 当a < 0时当a < 0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如下:1)首先将一元二次不等式化为二次方程,即ax^2 + bx + c = 0。
2)求解二次方程的解集,设为{α,β}。
3)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对于给定的x值,只要落在α和β之间,不等式不成立。
4)因此,解集为[α,β]。
3. 当a = 0时当a = 0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如下:1)注意到一元二次不等式变为bx + c > 0。
2)如果b > 0,则解集为(-∞,-c/b) ∪ (0,+∞)。
3)如果b < 0,则解集为(-∞,0) ∪ (-c/b,+∞)。
4)如果b = 0,不等式无解。
三、例题解析为了更好地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我们通过几个例题进行解析。
例题一:解不等式x^2 - 4x > 0。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是指形式为ax^2 + bx + c > 0 (或ax^2 + bx + c < 0)的不等式,其中a、b、c为实数,且a ≠ 0。
要解一元二次不等式,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步骤来确定其解集。
步骤一: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左边转化为一个二次函数f(x)。
根据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形式,我们可以将其左边的项看作是二次函数f(x) = ax^2 + bx + c。
这个二次函数的图像可能是一个抛物线开口向上,也可能是开口向下。
步骤二:求出二次函数f(x)的零点。
为了求出二次函数f(x)的零点,我们需要将其转化为标准形式。
标准形式是指f(x) = a(x - h)^2 + k,其中(h, k)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步骤三:根据二次函数f(x)的开口方向,确定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如果二次函数f(x)开口向上,即a > 0,那么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是抛物线上方的区域。
如果二次函数f(x)开口向下,即a < 0,那么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是抛物线下方的区域。
步骤四:根据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形式,找出它的解集。
通过分析图像和零点,我们可以进一步确定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例如,考虑不等式x^2 - 3x + 2 > 0。
首先,我们将不等式左边的项转化为二次函数f(x) = x^2 - 3x + 2,然后求出其零点。
将f(x)转化为标准形式可以得到f(x) = (x - 1)(x - 2),则它的零点是x = 1和x = 2。
这意味着抛物线与x轴相交于点(1, 0)和(2, 0)。
由于a = 1 > 0,我们知道抛物线开口向上。
因此,不等式的解集是抛物线上方的区域。
我们可以通过测试f(x)在零点以及零点左右的取值来进一步确定解集。
当x < 1时,抛物线在x轴上方,因此f(x) > 0;当1 < x < 2时,抛物线在x轴下方,因此f(x) < 0;当x > 2时,抛物线再次在x轴上方,因此f(x) > 0。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名称《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设计执教者课时1 所属教材目录选修4-5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体现在它的基础性,作用体现在它的工具性。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不仅是初中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内的容延续和深化,更对已学习过的集合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许多问题的解决都会借助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学情分析高一聋生对初中部分涉及到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知识掌握较好,并学习了集合的定义,对本节内容能结合教师的引导、自主探究,能充分地体现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和“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熟练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两种解法,正确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数三者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与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类比、归纳进一步提高“从具体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分析、归纳、总结,根据自身认知规律,按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使学生亲自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体会由被动到主动的快乐,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关键是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数三者的关系。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将采用联系对比法、启发法、讨论法、类比法等教学方法并辅以多媒体课件演示。
结合各种教学手法,让学生学会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联想“旧知”对比“新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8分钟)请学生们解一元二次方程:x2-x-6=0求解完后教师将上述方程中“=”改成“>”,就得到一元二次不等式x2-x-6>0解方程学生计算,观察图象。
初中解不等式的方法
初中解不等式的方法解不等式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掌握不等式的解法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初中解不等式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图像法。
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通过绘制不等式的图像来解决。
首先将不等式化为等式,然后根据等式的图像来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例如,对于不等式2x+1>5,可以先将其化为等式2x+1=5,然后绘制出2x+1=5的直线图像,最后确定不等式2x+1>5的解集。
二、试数法。
试数法是解不等式的一种简便方法,适用于一元一次不等式和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通过取一些特定的数来代入不等式中,从而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例如,对于不等式3x-2<7,可以通过取x=2来验证不等式的成立,从而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三、加减法。
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通过加减法来解决。
即通过加减同一个数使得不等式两边的式子变为一个常数和一个正数的形式,从而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例如,对于不等式4x-3<5,可以通过加3使得不等式变为4x<8,然后再除以4得到x<2,从而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四、乘除法。
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通过乘除法来解决。
即通过乘除同一个正数使得不等式两边的式子变为一个常数和一个正数的形式,从而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例如,对于不等式2x/3>4,可以通过乘以3使得不等式变为2x>12,然后再除以2得到x>6,从而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五、综合运用。
在实际解题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不等式。
例如,对于复杂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可能需要先通过图像法确定不等式的解集范围,然后再通过试数法或加减法来进一步确定解集的具体范围。
总结。
初中解不等式的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
通过图像法、试数法、加减法、乘除法以及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解决不等式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不等式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提高解题效率,更好地掌握不等式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本文将介绍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包括基本的求解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 + bx + c = 0,其中a、b、c为已知常数,x为未知数。
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常用方法:方法一:因式分解法对一元二次方程进行因式分解,将其写成两个一次因式相乘的形式,然后使两个一次因式分别等于0,得到方程的根。
例如,对于方程2x^2 + 7x + 3 = 0,可以将其因式分解为(2x + 1)(x + 3) = 0。
根据零乘法则,得到2x + 1 = 0或x + 3 = 0。
解得x = -1/2或x= -3,即方程的解为x = -1/2和x = -3。
方法二:配方法对于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无法直接进行因式分解,我们可以采用配方法来求解。
1. 将方程移项,使得方程的一次项系数为1,即将方程转化为形如x^2 + px + q = 0的方程。
2. 根据配方法,我们需要找到两个数m和n,使得它们的和等于p,乘积等于q。
将方程改写为(x + m)(x + n) = 0。
3. 根据乘法公式展开,得到x^2 + (m + n)x + mn = 0。
4. 将方程与原方程对比,得到m + n = p,mn = q。
5. 解方程组,得到m和n的值。
6. 得到方程的解。
例如,对于方程x^2 + 7x + 10 = 0,我们需要找到两个数m和n,使得m + n = 7,mn = 10。
很明显,符合条件的两个数是2和5。
因此,方程可以写成(x + 2)(x + 5) = 0。
根据零乘法则,得到x + 2 = 0或x + 5 = 0。
解得x = -2或x = -5,即方程的解为x = -2和x = -5。
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形式为:ax^2 + bx + c > 0(或< 0),其中a、b、c为已知常数,x为未知数。
浅谈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浅谈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是初中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延续和深化,并且与后面的函数、数列等内容密切相关。
它是中等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归纳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可以学生提高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能力。
标签:一元二次不等式;中等数学;解法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二次不等式,它的一般形式为:ax2+bx+c>0或ax2+bx+c0的情况来举例说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几种解法。
一、因式分解法当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两个实数根x1,x2时,运用因式分解法可将ax2+bx+c因式分解为a(x-x1)(x-x2)再根据积的符号法则(两个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将原不等式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
它们的解集的并集就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例1 解不等式:x2+5x+4>0.解:因为△=b2-4ac=52-4×1×4=9>0 ,则x2+5x+4=(x+4)(x+1)所以原不等式可化为(x+4)(x+1)>0=x+4>0 或x+40 x+10的解集是{x│x≠-h},a(x+h)2≥0的解集R,ax2+bx+c0时,ax2+bx+c>0及ax2+bx+c≥0的解集是R,ax2+bx+c0。
因为x2+6x+9=(x+3)2 ,所以原不等式可转化为(x+3)2 >0.只要x+3≠0,即x≠-3,(x+3)2 >0.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x≠-3}。
三、图像法图像法是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对应的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像,结合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求出不等式解集的方法。
通常,利用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解相应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确定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判别式△=b2-4ac,从而确定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的位置关系;如果有交点,则利用方程ax2+bx+c=0解出其交点的横坐标;第二步:画出相应二次函数y=ax2+bx+c的简图;第三步:观察简图,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课标解读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课标解读教材分析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它是初中学习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延续和深化,是对已经学习过的集合知识的巩固,与将要学习的函数等内容密切相关,后续将要学习的许多问题的解决都会借助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所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在整个高中数学中具有很强的基础性,体现出很大的工具作用.本节的重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难点是含有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突破重点与难点的关键,首先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原理,其次要结合具体不等式进行体会.本节内容所涉及的主要数学核心素养有:数学抽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 学情分析对学生而言,前面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在知识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基础,在能力上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部分知识与之前学过的二次函数也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学生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有一定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他们能力有限,初中也没接触过,所以真正掌握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时可能会在以下两个方面感到困难:一是如何找到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这需要对符号法则理解透彻;二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的逆向应用,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学建议本节内容是一节数学思想、方法课,组织教学时,可以问题的形式进行,注重点拨与归纳,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为教学主线,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做到既有讲解、点拨、归纳,又要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解答相关习题的时间,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解题能力.在内容处理上,教师可以利用具体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让学生观察求解获得对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方法的认识,这样处理体现了直观想象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时,要特别重视从观察几个实例的共同特征到抽象出一般性质的过程,并要引导学生用集合的形式表达出解集.这往往是形成数学概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契机,体现了数学抽象的数学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与素养1.结合实例,经历从具体的直观描述到形式的符号表达的抽象过程,加深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的理解.达到数学抽象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水平一的层次.2.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达到逻辑推理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水平二的层次.3.通过对含有参数的不等式和分式不等式解集的探究,正确地对参数分类讨论,达到数学运算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水平二的层次.情境与问题案例一通过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相关符号法则,为顺利进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打下知识基础.案例二通过阅读教材后尝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求新知,达成要求的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水平.内容与节点一元二次不等式是解决函数类不等式相关问题的重要工具,高考每年都有考查,需要熟练掌握其解法.过程与方法1.理解运用由符号法则或配方法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2.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逆向应用问题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3.在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和分式不等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分式不等式的解法.2.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难点1.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应用.2.含有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解一元二次方程及不等式的解法
适用能因式分解的方程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法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公式法1、因式分解法移项:使方程右边为0因式分解:将方程左边因式分解;方法:一提,二套,三十字,四分组 由A?B=0,则A=0或B=0,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2、公式法将方程化为一般式写出a 、b 、c求出ac b 42-,若<0,则无实数解若>0,则代入公式求解解下列方程:1、)4(5)4(2+=+x x2、x x 4)1(2=+3、22)21()3(x x -=+4、31022=-x x5、(x+5)2=166、2(2x -1)-x (1-2x )=07、x 2=648、5x 2-52=09、8(3-x )2–72=0 10、3x(x+2)=5(x+2)11、(1-3y )2+2(3y -1)=012、x 2+2x+3=013、x 2+6x -5=014、x 2-4x+3=015、x 2-2x -1=016、2x 2+3x+1=017、3x 2+2x -1=018、5x 2-3x+2=019、7x 2-4x -3=020、-x 2-x+12=021、x 2-6x+9=022、22(32)(23)x x -=-23、x 2-2x-4=024、x 2-3=4x25、3x 2+8x -3=026、(3x +2)(x +3)=x +1427、(x+1)(x+8)=-1228、2(x -3)2=x 2-929、-3x 2+22x -24=030、(2x-1)2+3(2x-1)+2=031、2x 2-9x +8=032、3(x-5)2=x(5-x)33、(x +2)2=8x 34、(x -2)2=(2x +3)235、2720x x +=36、24410t t -+=37、()()24330x x x -+-=38、2631350x x -+=39、()2231210x --=40、2223650x x -+=41、()()2116x x ---=42、()()323212x x -+=44、22510x x +-=45、46、21302x x ++=、 二.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x -2)2=(2x-3)2042=-x x 3(1)33x x x +=+x 2-23x+3=0()()0165852=+---x x 三.利用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51)12(212=-y 4(x-3)2=2524)23(2=+x四. 利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7x=4x 2+201072=+-x x五. 利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3x 2+22x -24=02x (x -3)=x -3.3x2+5(2x+1)=0 六. 选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x +1)2-3(x +1)+2=022(21)9(3)x x +=-2230x x --= 2)2)(113(=--x x x (x +1)-5x =0.3x (x -3)=2(x -1)(x +1).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知识点一: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标准式)任意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总可以化为一般形式:或. 知识点二:一般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或的解集可以联系二次函数的图象,图象在轴上方部分对应的横坐标值的集合为不等式的解集,图象在轴下方部分对应的横坐标值的集合为不等式的解集.设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为且,,则相应的不等式的解集的各种情况如下表:二次函数()的图象039922=--x x有两相异实根有两相等实根无实根知识点三: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1)先看二次项系数是否为正,若为负,则将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2)写出相应的方程,计算判别式:①时,求出两根,且(注意灵活运用因式分解和配方法);②时,求根;③时,方程无解(3)根据不等式,写出解集.规律方法指导1.解一元二次不等式首先要看二次项系数a是否为正;若为负,则将其变为正数;2.若相应方程有实数根,求根时注意灵活运用因式分解和配方法;3.写不等式的解集时首先应判断两根的大小,若不能判断两根的大小应分类讨论;4.根据不等式的解集的端点恰为相应的方程的根,我们可以利用韦达定理,找到不等式的解集与其系数之间的关系;5.若所给不等式最高项系数含有字母,还需要讨论最高项的系数例1.解下列一元二次不等式(1);(2);(3)(1)解:因为所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函数的简图为:因而不等式的解集是.(1)练习:解下列不等式(2) ; ;02732<+-x x ;0262≤+--x x ;01442<++x x ;0532>+-x x062=--x x 01522=--x x ;01662=++x x ;08232≥+--x x ;0542≥+-x x ;31≥-x x ;。
试论初中阶段如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试论初中阶段如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作者:刘粉喜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4年第12期初中阶段,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题方法有很多种,只要方法选择得当,就能够快速、准确地解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本文通过实例,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题方法进行探讨.一、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因式分解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易理解、易接受,思路清晰简单.具体操作如下:第一,将一元二次不等式标准化为ax2+bx+c>0(0.第二,如果在实数范围内ax2+bx+c>0被因式分解,就可以将其分解成为a(x-x1)(x-x2)>0(0,这样可以得到同ax2+bx+c>0(第三,如果在实数范围内ax2+bx+c>0无法进行因式分解,那么ax2+bx+c>0(注:分式不等式f(x)g(x)>0f(x)>0或者f(x)g(x)>0或者g(x)分式不等式f(x)g(x)≥0f(x)≥0或者f(x)≤0,g(x)≥0或者g(x)≤0.二、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在面对含有字母系数的问题之时,不能刻意去做分类,而是应该注意到能不分类就不分类,根据规则到了无法继续解答的时候,再进行分类.同时,分类的标准也会相应出现.简单而言,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具体步骤如下:第一,定下不等式的名分——属于一元一次不等式,还是一元二次不等式,而x2的系数是否为0决定了其属于一次还是二次.第二,对于二次不等式,应该重视两个重要问题:其一,开口方向;其二,两根大小.例如,解关于x的不等式ax2-(2a+1)x+2分析:考虑到x2的系数为a,所以,在解决不等式时有两个问题:第一,不等式属于哪一种类型;第二,相应的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以及两根具体的大小.所以,既要考虑系数a 是否为0及其正负情况,还需要考虑到两根具体的大小.解:原不等式可化为(ax-1)(x-2)第一,当a=0时,得到-x+22.第二,当a≠0时,方程(ax-1)(x-2)=0的两个根x1=1a,x2=2.如果a2.如果a>0,那么1a-2=1-2aa;且此时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其中,如果1-2a>0,那么02,可以得到2其中,如果1-2a12,这时1a其中,如果1-2a=0,那么a=12,这时1a=2,则得到(x-2)2综上所述,当a=0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x>2};当a2};当0当a>12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1a当a=12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空集.并非所有的不等式都能进行因式分解,这时的求根需要考虑到求根公式,并且并非在遇到任何的参数的时候,都需要将其与0进行比较,而是要根据具体的题目来决定是否进行分类,如何分类.比如,(x-a2)(x-a2-1)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尤其是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更加轻松的解题方式,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不再对其产生为难情绪,在解决问题时也能够轻松应对,确保在今后的应用当中能够选择最短的路径或者是最恰当的解题方法来解决一元二次不等式.。
初中数学说课稿《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初中数学说课稿《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教材内容分析:1.本节课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初中数学说课稿《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概括地讲,本节课内容的地位体现在它的基础性,作用体现在它的工具性。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初中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延续和深化,对已学习过的集合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也与后面的函数、数列、三角函数、线形规划、直线与圆锥曲线以及导数等内容密切相关。
许多问题的解决都会借助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因此,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基础性,体现出很大的工具作用。
2.教学目标定位。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高考考试大纲说明、新课程标准精神、高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状况和学生心理认知特征,我确定了四个层面的教学目标。
第一层面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知识目标:熟练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两种解法,正确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数三者的关系。
第二层面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与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和作图能力。
第三层面是德育目标,通过对解不等式过程中等与不等对立统一关系的认识,向学生逐步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第四层面是情感目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确定。
本节课是在复习了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之后,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研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只要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数三者的关系,并利用其关系解不等式即可。
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关键是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数三者的关系。
二、教法学法分析:数学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美好情感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解题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会学习、乐于学习,感受数学学科的人文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
初中不等式解法
初中不等式解法引言:不等式在数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不等式解法方法,本文将介绍这些方法,并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不等式。
解决这种类型的不等式时,我们可以使用逆运算的方法。
1. 逆运算法逆运算法是指通过对不等式两边进行相同的操作,使得不等式保持不变。
例如,当我们遇到一个形如ax+b>c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求解:(1)将不等式两边同时减去b,得到ax>c-b;(2)将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a,得到x>(c-b)/a。
2. 图解法图解法是指将不等式表示在数轴上,通过观察数轴上的区间来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例如,当我们遇到一个形如2x+3>7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求解:(1)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7;(2)确定2x+3=7的解,即2x=4,解得x=2;(3)由于不等式是大于号,所以解集在2的右侧。
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是指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二次不等式。
解决这种类型的不等式时,我们可以使用因式分解法和求根法。
1. 因式分解法当一元二次不等式可以进行因式分解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因式的正负来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例如,当我们遇到一个形如x^2-5x+6>0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求解:(1)将不等式左边的二次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得到(x-2)(x-3)>0;(2)观察因式(x-2)和(x-3)的正负情况,可以得到x的取值范围为2<x<3。
2. 求根法当一元二次不等式无法进行因式分解时,我们可以通过求解二次方程的根来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例如,当我们遇到一个形如x^2+4x+3>0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求解:(1)求解二次方程x^2+4x+3=0,可以得到x=-1和x=-3;(2)观察二次方程的图像,可以得知x^2+4x+3>0的解集为x<-3或x>-1。
【初中数学】初中数学知识点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初中数学】初中数学知识点??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解法一当△=b2-4ac≥0时,二次三项式,ax2+bx+c有两个实根,那么ax2+bx+c总可分解为a(x-x1)(x-x2)的形式。
这样,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就可归结为解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就是这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交集。
举例: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2x2-7x+6<0解:利用十字相乘法2x-3x-2得(2x-3)(x-2)<0然后,分两种情况讨论口诀: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1)2x-3<0,x-2>0得x<1.5且x>2.不成立2)2x-3>0,x-2<0得x>1.5且x<2得最后不等式的解集为:1.5解法二另外,你也可以用配方法解二次不等式。
如上例题:2x2-7x+6=2(x2-3.5x)+6=2(x2-3.5x+3.0625-3.0625)+6=2(x2-3.5x+3.0625)-6.125+6=2(x-1.75)2-0.125<02(x-1.75)2<0.125(x-1.75)2<0.0625两边开平方,得x-1.75<0.25且x-1.75>-0.25x<2且x>1.5得不等式的解集为1.5解法三一元二次不等式也可通过一元二次函数图象进行求解。
通过看图象可知,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然后根据题目所需求的“<0”或“>0”而推出答案。
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实际上是将这个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所有项移到不等式一侧并进行因式分解分类讨论求出解集。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可将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转化成二次函数的形式,求出函数与X轴的交点,将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联系起来,并利用图像法进行解题,使得问题简化。
解法四数轴穿根:用根轴法解高次不等式时,就是先把不等式一端化为零,再对另一端分解因式,并求出它的零点,把这些零点标在数轴上,再用一条光滑的曲线,从x轴的右端上方起,依次穿过这些零点,这大于零的不等式的解对应这曲线在x轴上方部分的实数x得起值集合,小于零的这相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2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二次函数y=x2-x-6的对应值表与图象如下:
x -3 -2 -1 0 1 2 3 4
y 6 0 -4 -6 -6 -4 0 6
由对应值表及函数图象(如图2.3-1)可知
当x=-2,或x=3时,y=0,即x2-x=6=0;
当x<-2,或x>3时,y>0,即x2-x-6>0;
当-2<x<3时,y<0,即x2-x-6<0.
这就是说,如果抛物线y= x2-x-6与x轴的交点是(-2,0)与(3,0),那么一元二次方程
x2-x-6=0
的解就是
x1=-2,x2=3;
同样,结合抛物线与x轴的相关位置,可以得到
一元二次不等式
x2-x-6>0
的解是
x<-2,或x>3;
一元二次不等式
x2-x-6<0
的解是
-2<x<3.
上例表明:由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可以确定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和对应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那么,怎样解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a≠0)呢?
我们可以用类似于上面例子的方法,借助于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来解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a≠0).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先来研究二次项系数a>0时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
我们知道,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设△=b2-4ac,它的解的情形按照△>0,△=0,△<0分别为下列三种情况——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和没有实数解,相应地,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分别有两个公共点、一个公共点和没有公共点(如图2.3-2所示),因此,我们可以分下列三种情况讨论对应的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a>0)与ax2+bx+c<0(a>0)的解.
(1)当Δ>0时,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两个公共点(x1,0)和(x2,0),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1和x2(x1<x2),由图2.3-2①可知
不等式ax2+bx+c>0的解为
x<x1,或x>x2;
不等式ax2+bx+c<0的解为
x1<x<x2.
(2)当Δ=0时,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方程ax2+bx+c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1=x2=-b
2a,由图2.3-2②可知不等式ax2+bx+c>0的解为
x≠-b
2a;
不等式ax2+bx+c<0无解.
(3)如果△<0,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没有公共点,方程ax2+bx+c=0没有实数根,由图2.3-2③可知
不等式ax2+bx+c>0的解为一切实数;
不等式ax2+bx+c<0无解.
今后,我们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如果二次项系数大于零,可以利用上面的结论直接求解;如果二次项系数小于零,则可以先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1,将不等式变成二次项系数大于零的形式,再利用上面的结论去解不等式.
例3解不等式:
(1)x2+2x-3≤0;(2)x-x2+6<0;
(3)4x2+4x+1≥0;(4)x2-6x+9≤0;
(5)-4+x-x2<0.
解:(1)∵Δ>0,方程x2+2x-3=0的解是
x1=-3,x2=1.∴不等式的解为
-3≤x≤1.
(2)整理,得
x2-x-6>0.∵Δ>0,方程x2-x-6=0的解为
x1=-2,x2=3.∴所以,原不等式的解为
x<-2,或x<3.
(3)整理,得
(2x+1)2≥0.
由于上式对任意实数x都成立,
∴原不等式的解为一切实数.
(4)整理,得
(x-3)2≤0.
由于当x=3时,(x-3)2=0成立;而对任意的实数x,(x-3)2<0都不成立,∴原不等式的解为
x=3.
(5)整理,得
x2-x+4>0.
Δ<0,所以,原不等式的解为一切实数.
例4 已知不等式20(0)ax bx c a ++<≠的解是2,3x x <>或求不等式2
0bx ax c ++>的解.
解:由不等式20(0)ax bx c a ++<≠的解为2,3x x <>或,可知 0a <,且方程20ax bx c ++=的两根分别为2和3, ∴5,6b c a a
-==, 即
5,6b c a a =-=. 由于0a <,所以不等式20bx ax c ++>可变为
20b c x x a a
++< , 即 -2560,
x x ++< 整理,得
2560,
x x --> 所以,不等式20bx ax c +->的解是
x <-1,或x >65
. 说明:本例利用了方程与不等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解决问题.
例5 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210(x ax a ++>为实数).
分析 对于一元二次不等式,按其一般解题步骤,首先应该将二次项系数变成正数,本题已满足这一要求,欲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要讨论根的判别式∆的符号,而这里的∆是关于未知系数的代数式, ∆的符号取决于未知系数的取值范围,因此,再根据解题的需要,对∆的符号进行分类讨论. 解: ∆2
4a =-,
①当0,2a a ∆><->即或2时, 10x ax ++=2方程的解是 221244,.22
a a a a x x ----+-==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24,2a a x ---< 或242
a a x -+->; ②当Δ=0,即a =±2时,原不等式的解为
x ≠-a 2
; ③当0,22,a ∆<-<<即时原不等式的解为一切实数 .
综上,当a ≤-2,或a ≥2时,原不等式的解是
24,2a a x ---< 或242
a a x -+->; 当22,a -<<时原不等式的解为一切实数.
例6 已知函数y =x 2-2ax +1(a 为常数)在-2≤x ≤1上的最小值为n ,试将n 用a 表示出来. 分析:由该函数的图象可知,该函数的最小值与抛物线的对称轴的位置有关,于是需要对对称轴的位置进行分类讨论.
解:∵y =(x -a )2+1-a 2,
∴抛物线y =x 2-2ax +1的对称轴方程是x =a .
(1)若-2≤a ≤1,由图2.3-3①可知,当x =a 时,该函数取最小值
n =1-a 2;
(2)若a <-2时, 由图2.3-3②可知, 当x =-2时,该函数取最小值
n =4a +5;
(2)若a >1时, 由图2.3-3③可知, 当x =1时,该函数取最小值
n =-2a +2.
综上,函数的最小值为
2.3.2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练 习
1.(1)x <-1,或x >43
; (2)-3≤x ≤4; (3)x <-4,或x >1; (4)x =4.
2.不等式可以变为(x +1+a )( x +1-a )≤0,
(1)当-1-a <-1+a ,即a >0时,∴-1-a ≤x ≤-1+a ;
(2)当-1-a =-1+a ,即 a =0时,不等式即为(x +1)2≤0,∴x =-1;
(3)当-1-a >-1+a ,即a <0时,∴-1+a ≤x ≤-1-a . 综上,当a >0时,原不等式的解为-1-a ≤x ≤-1+a ; 当a =0时,原不等式的解为x =-1;
当a <0时,原不等式的解为-1+a ≤x ≤-1-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