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语音学的发展
当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高艺
当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08级3班高艺1044408062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语言学的研究进入了当代语言学时期。
众所周知,“20世纪的语言学经历了两次重大的研究范式的转变——第一次是从传统的语文学向现代的语言学、从历史比较语言学向结构描写语言学的转向。
这发生在本世纪最初的三十年,代表人物是索绪尔、鲍厄士、布龙菲尔德、萨丕尔。
从此,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人文科学。
后来,经过霍凯特、海里斯等人的努力,以分布分析为核心的描写语言结构的技术趋于成熟。
第二次是从描写语言符号系统内部的成分和构造的结构主义向解释语言的运作机制、进而揭示人类心智特征的认知主义的转向。
这发生在五十年代末,以乔姆斯基创建转换生成语法为发端,形成了震惊学术界的乔姆斯基革命。
从此,语言学从单纯受惠于哲学、心理学,转变为对哲学、心理学、医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认知科学等学科产生巨大影响,并成为当代人文科学中的领先科学。
”[1](一)语言的发展变化有不平衡性、渐变性、相关性、规律性等特点,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语言学的研究出现了以下几个主要流派和特点。
1.转换生成语言学,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
转换生成语法既是结构主义的继承,又是结构主义的反动。
”[2]19转换生成语法强调对人的语言能力做出解释,而不应满足于对语言行为表面现象的观察和描写,“它要研究的是体现在人脑中的认知系统和普遍语法”[2]20。
认为语言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套形式化的演绎系统,一套有限的语法规则。
这套规则既能生成出无限合乎语法的句子,又能解释各种句子内部的语法关系他语义上的歧义性。
2.生成语义学和格语法:生成语义学的代表人物雷可夫、罗斯等,取消了深结构这一层次,并认为“语义是句法的基础,逻辑是语义的基础。
提出了由语义、语汇、转换和语音四部分组成的语义学理论模式。
中国语言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语言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语言学是研究汉语及其它中国语言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领域。
中国语言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下。
首先,中国语言学的现状是研究范围广泛,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各个方面。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进步,从传统的田野调查到现代的大数据分析,为中国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数据。
其次,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和国际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加,中国语言学的研究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对传统汉语的研究外,还涉及到方言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外语教育等领域。
同时,与国际语言学的交流合作也日益频繁,中国语言学学者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合作项目,提升了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再次,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趋势是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变革,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中国语言学研究者开始关注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语言与媒体等方面的关系,研究语言在社会中的实际运用和变化规律。
此外,中国语言学的发展也需要关注语言保护与普及,推动国家语言政策的实施和语言教育的改革。
最后,中国语言学发展的趋势是跨学科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语言学研究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如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等。
跨学科的合作可以为中国语言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此外,中国语言学的研究也需要更多的应用研究,将语言学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综上所述,中国语言学在不断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在未来,中国语言学将继续推动学科发展,拓宽研究领域,促进国际交流,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跨学科融合,为中国语言学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发展特征及趋势
2012年12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Dec.,2012第30卷第6期JOURNAL OF SOCI AL SCIENCE OF JIA MUSI UNIVERSI TYVol.30 No.6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发展特征及趋势胡 平(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万州404100)[摘 要]语言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到现今已经成为一门具有自身完善理论体系的现代学科,中国的语言学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快,其理论建设、实地调查及宏观研究都取得了相当程度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语言学的研究也是不断变化的,在未来,语言学研究的信息化及国际化趋势也在不断地加强。
因此,国家一定要增加语言学方面的财政投入,大力培养人才,引导学者们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去促进语言学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语言学;特征;趋势[中图分类号]H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12)06-0108-03 一、语言学研究的回顾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人类能够自由地使用语言进行交流,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人类得以沟通的载体。
语言学就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科学,笼统来说,语言学的发展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但是,现代意义上的语言科学却是产生于19世纪。
语言学产生的时间虽然较晚,但是发展极为迅速,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有了很大的变化。
在早期,语言学主要是以语言本身为研究对象,到现在,其研究对象的范围扩展到环境对语言学的影响、语言学在现代的作用等多个方面,并且语言学逐渐与其他学科交叉发展,产生了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交叉学科,更加偏向于应用研究,将语言学的发展与实际的应用结合起来。
在研究方法上,语言学开始借助于计算机等现代研究工具,原来偏重于理论研究,现在开始逐渐结合实验研究。
中国的语言学起步较晚,并且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人们对语言学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没有给予语言学应有的地位。
很多的大学生并不愿意选择学习语言学,并且语言学的学习没有一个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要靠长期不断的积累才能显示出成效,但是很多人并不能坚持下去,往往中途放弃,这给语言学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语言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语言学发展的五个阶段语言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多个阶段。
以下是语言学发展的五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古代语言学古代语言学主要集中在希腊和罗马时期。
希腊语言学家,如赫拉克利特斯和克拉提斯塔斯,对词汇、语法和语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罗马帝国崛起后,罗马语言学家,如维吉尔和奥维德,进一步对语言进行研究,也解决了语言的起源和演变问题。
第二阶段:中世纪语言学中世纪语言学的重点是拉丁语,这是当时教育、科学和宗教界的语言。
随着基督教的传播,拉丁语在整个欧洲得到广泛使用,因此,人们对拉丁语的研究增加了。
著名的中世纪语言学家,如致名的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对语法和逻辑进行了深入研究。
第三阶段:文艺复兴语言学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古代经典文献的研究和翻译大大增加,希腊和拉丁古典文化被重新发现和赞美。
这些研究促使语言学家对语音、词汇、雅典街道和语法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
值得一提的语言学家包括德国维特玛克、意大利卡斯蒂利奥内和法国布鲁齐。
第四阶段: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一种流行理论,主要由瑞士学者弗迪南·德·索维所提出。
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语言分析方法,强调语言中的结构和关系。
这种方法基于语言符号和规则之间的关系,试图找到普适的语言原则。
结构主义语言学对整个语言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也受到了批评。
第五阶段:现代语言学现代语言学从20世纪末开始,并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现代语言学采用了多种分析方法,包括社会语言学、生成语法、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等。
现代语言学的重点是理解和解释所有语言现象,包括语音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
总结起来,语言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五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贡献,为我们对语言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思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语言学也将不断发展和演变,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语言提供更多可能性。
多语种语音学及民族语音学实验研究
多语种语音学及民族语音学实验研究摘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语音学摆脱了传统模式的禁锢,朝着现代化、广泛化、多学科的领域不断迈进。
目前汉语语音学的发展可谓卓有成就,而其他语种的语音学发展却仍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
本文从多语种语音学的构建优势出发,结合我国民族语言学的发展特点,论述了多语种的语音实验环节研究,对构建完备的多语种语音学实验室,提高多语种语音学发展水平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多语种;语音学;民族语音学;实验一、现代语音学实验室的相关研究1.语音实验室的发展语音实验室在国外语言学科的建设可谓如火如荼,在美国、英国,上至著名学府,下到一般高等院校均成立了专门的语音学研究机构。
对比国外高度重视语音学实践环节的现象,我国的语音学研究则相对落后,尤其是对声学分析方向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目前仅有部分高校及科研机构成立了语音实验室。
由此不难看出语音学在我国的发展缺乏构建完备的实验系统,缺乏科技创新的设备支持,很难有所突破与创新。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逐步意识到语音学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纷纷加大了研发力度,构建了自主发展的特色研发中心,如嵌入式语音系统便是这一时期语音学从抽象的实验转入现实应用的鲜明例证。
2.现代汉语的语音学研究语音学的发展自古而今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人文到自然的蜕变,改变了以往学科单一、人文色彩浓重的落后模式,转向了更广泛的现代科学研究领域。
先进的信息技术、声乐艺术教学、声纹司法鉴定、口令、金融银行确认应用及公共安全等应用无不在语音学研究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并发展成为一项衍生出来的科学领域,构成了生理、声学、发音、认知、发声、仪器、司法及病理等语音学科。
基于高科技的语音学研究特点,现代汉语的语音学发展也早已非同一般,汉语语音学的研究在先进仪器、科学设备的辅助下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3.民族语音学研究与汉语语音学研究领域广泛、成果突出的现状相比,我国对民族语音学的研究相对落后。
目前,我国将民族语音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声学参数数据库上是十分科学并具有现实意义的,能充分适应我国民族语音学构建不完善、研究不彻底的现状。
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及其理论体系
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及其理论体系语言是人与世界沟通的重要手段,现代社会中应用广泛。
语言学作为对语言现象的研究,从语音、语法、语义等多个层面对语言进行了深入分析。
本文将探讨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及其理论体系。
一、语言学的起源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历史可追溯至古希腊和印度。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文字学》中就对希腊语言、词汇和语法进行了研究。
在印度,梵文一直是祭祀语言,也是学术和文化语言。
印度学者潘尼尼编纂的《梵语语法》是语言学史上的重要著作。
二、语言学的发展直至19世纪,在语言普及、文字研究和语言教学的背景下,语言学才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普及教育的推动下,人们对语法等语言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学逐渐拓展到更多的领域,如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人类学等。
三、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体系(一)句法学句法学是语言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语言中的句子结构。
主要包括句子成分、短语和句型等方面。
现代句法学发展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初的美国,被誉为“生成语法”的深层结构语法学派,它代表了现代语言学的高峰时期。
(二)语音学语音学研究语音发音、音位等语音现象。
现代语音学主要通过实验和计算机模拟来分析语音特征,并建立了基于物理学和生理学的语音学理论体系。
现代语音学还借鉴了计算机科学的方法,如对语音的自动识别、合成等,极大地促进了语音学的发展。
(三)语用学语用学研究语言在现实社会中的使用。
它关注的是推理、符号、语言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语用学包括对话、口头语和面对面交流等方面的研究。
在现代语言学中,语用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机器翻译、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等方面。
(四)语义学语义学研究语言的意思和意义以及语言对世界的描述。
其主要关注点是句子的真假、歧义和含义等方面。
现代语义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逻辑语义学、形式语义学和框架语义学等。
在自然语言处理中,语义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例如语音理解、机器翻译、智能问答系统等。
(五)话语分析学话语分析学是研究话语和社会互动的语言学分支。
语言学中的语音学研究
语言学中的语音学研究语音学是语言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研究的是人类语言中的音素、音调、音位、音系等方面的内容。
在语言学的研究中,语音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语音学的角度来分析语言的各个方面,探究语音学对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性。
一、语音学的起源和发展语音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在当时,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不同语言之间的发音差异,但对于语音的本质和组成还知之甚少。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学者开始从语音器官和物理声学方面对语音进行研究,从而使语音学逐渐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20世纪,随着计算机和自动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语音学得以更加深入地研究。
如今,语音学已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它与心理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各个领域的交叉学科关系十分密切。
在语言学研究中,语音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二、语音学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1. 语音对语义的影响语音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语义有着密切的关系。
词语的发音、声调等因素会影响到其在语境中的意义。
例如,在英语中,“record”这个词有两种发音,一种是第一音节重读的/ˈrekɔːrd/,表示“记录”的意思;而另一种是第二音节重读的/rɪˈkɔːrd/,则表示“唱片”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需要根据语音的差异来确定具体的语境,才能理解词语的真正含义。
2. 语音异同对比研究语音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语音异同对比研究。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同一语言内不同方言之间的差异。
例如,在汉语中,普通话和方言的语音差异十分明显。
对于某些音位的发音,在普通话中表达的方式和在方言中表达的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通过对这些差异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普通话与方言的共性和差异,并有助于进一步推进语言学的发展。
3. 语音识别与语音合成除了对语言本身的研究以外,语音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还包括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
论述语言学发展的历程
论述语言学发展的历程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研究语言的结构、使用和演化等方面的问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语言学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起源、主要发展阶段以及当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来论述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语言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形成时期。
人类最早的语言是口头语言,用于交流和表达。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并开始对语言进行系统的研究。
最早的语言学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等古代文明,他们对语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字和语法方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在19世纪,语言学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发展,被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学者们开始通过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来研究语言的历史演变和亲缘关系。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德国学者弗里德里希·马克斯·穆勒和法国学者弗朗茨·鲍亨斯基等。
20世纪初,语言学进入了现代语言学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涉及到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和语义学等方面。
同时,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也不断涌现,如结构主义、生成语法和认知语言学等。
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使其成为一门更加系统和科学的学科。
当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语言学的跨学科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语言学不仅与语言学科相关,还与心理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相结合,形成了诸如认知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等新的分支。
其次,语言学研究的方法和工具不断更新和完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语言学家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和语料库分析等方法来研究语言,这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再次,语言学研究越来越关注语言使用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还承载着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古代语言学、文献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
这四个阶段的发展,标志着语言学从对语言的简单描述到对语言本质和规律的深入研究,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语言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古代语言学古代语言学是语言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语言学主要是对语言的形态、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的描述和整理。
古代语言学家主要研究的是古代语言,如古希腊语、拉丁语等。
他们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和整理,创造了一些语言学概念和术语,如音素、语素、语法等,这些概念和术语至今仍在语言学研究中使用。
文献语言学文献语言学是语言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语言学家开始关注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研究语言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关系。
他们通过研究历史文献和古代语言文献,探究语言的演变和变化规律,如英语中的变音、词汇演变等。
文献语言学家还研究了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为后来的比较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比较语言学比较语言学是语言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语言学家主要关注的是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通过对语言的比较研究,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比较语言学家还研究了语言的起源和发展,提出了诸如语言演化论、语言家族等重要理论,这些理论对后来的语言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语言学现代语言学是语言学发展的第四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语言学家开始关注语言的本质和规律,研究语言的认知和心理过程。
现代语言学家还研究了语言的应用,如语言教学、语言翻译等,为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流提供了理论支持。
现代语言学家还开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如语音学、语义学、语用学等,为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语言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总之,语言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简单的语言描述到深入的语言研究,从对古代语言的研究到对现代语言的深入探究,不断地为我们提供语言学知识和理论支持。
在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语言的不断变化,语言学也将不断更新和发展,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语言提供更加深入的理论支持。
中文语言学的历史与发展
中文语言学的历史与发展中文语言学是研究汉语(中文)的语音、词汇、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学科。
随着中国历史的演进,中文语言学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逐步探讨中文语言学的历史与发展。
一、古代中文语言学古代中文语言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当时,许多学者致力于对古代文献的研究,特别是对经典文献《诗经》、《书经》、《礼记》等的析词释义和音韵规律的研究。
其中,孔子的弟子孟子在《孟子·告子下》中提到了汉语言的四种言辞,即谓、讳、诎、讼。
这些研究对后来中文语言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到了汉代,古代中文语言学进入了新阶段。
当时的学者开始关注讼谏文风的规范和修辞的运用。
同时,书法、韵律和音韵学也成为热门课题,韩愈、柳宗元等人对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到了唐代,中文语言学进一步发展,以《切韵》为代表的韵书问世,更加系统地总结和记录了汉字的读音和韵律规则。
二、现代中文语言学的崛起随着历史的演进,现代中文语言学开始逐渐形成。
20世纪初,研究者开始对话语和交际行为进行探索,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对中文语言的实际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1930年代,中国语言学学会和中国方言学会相继成立,为中文语言学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平台。
20世纪50年代后,中文语言学进入了繁荣期。
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领域迅速发展。
在语音学方面,中国学者给予了重视汉语声调和音韵规律的研究。
在词汇学方面,研究者通过对大量中文词汇的搜集和分析,揭示了词汇的构词规律和意义变化。
三、当代中文语言学的挑战与发展当前,中文语言学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应用为中文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比如,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应用,使得中文语料库的构建和语言模型的训练更加高效。
此外,中文语言学也面临着全球化的影响。
随着中文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中文作为外语的教学和翻译需求也在增加。
从各语言学流派中看当代语言学的发展
从各语言学流派中看当代语言学的发展当代语言学具有客观性,是一门理论学科、实证学科和描述性学科,其方向有音系学,语法,词汇学,语义学,语篇。
语言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对语言学的每一专业部分进行细致研究,另一条是从整体上研究语言学。
尽管这两条研究方向都困难重重,但是不能低估了已取得的成就:已经获取了很多语言方面经得起检验的信息;理论、概念和调查的技巧的发展已经大大有助于我们对于语言性质的理解。
20世纪,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发展形成离不开各大语言学派的研究和理论:索绪尔注意到语言的功能和符号性,美国的结构主义注意形式分析和客观描写,伦敦学派注意语言出现的情景,乔姆斯基重视语言的创造性和普遍性。
索绪尔的理论被认为是现代语言学的开端,同时也是结构主义的创始人。
20世纪各学派都从他的思想中受到启发,吸取营养。
他为现代语言学提出了总的方向,明确了语言的本质是符号系统,其根本特点是意义与声音的结合。
规定了语言学的任务:把语言作为一个单位系统和关系来分析。
同时他做出了几个主要区分:(1)语言与言语。
索绪尔认为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同时把语言看做是同质的符号系统,这一点构成了他的理论基础。
而“言语”具有异质性,不好研究,所以把“语言”从语言的实际运用分离出来,把“语言”看做是一个语言使用者所共有的封闭系统,从而提出了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这样把“语言”作为语言学的唯一的对象,这也就限制了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影响了许多语言学家的研究方向。
片面追求“言语”和“语言”的区分,也就忽视了对句子的研究(杨信彰,1996)。
而乔姆斯基认识到语言不仅是一个由互相联系着的单位构成的系统,构成语言的这些关系也是一个规则的系统,懂得语言的人不仅能判断出他从来没有见过的句子是否符合语言的规则,而且还能运用有限的句子创造出无限的句子,因此他用语言能力和语言表现取代了索绪尔的语言和言语。
同时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语言能力,即语言的知识,或已被听者-学习者掌握的潜在的系统规则。
实验语音学与语音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
实验语音学与语音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人类说话的声音就是语音,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能起社会交际作用的声音。
语音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是就构成语言的声音材料一方面来研究语言的,主要研究语言的发音机制、语音特性和在言谈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语音学按研究对象的范围来分,可以分为普通语音学和具体语音学;按研究对象来分可以分为共时语音学和历时语音学;按研究对象的性质来分可以分为生理语音学、声学(物理)语音学、感知语音学;按研究方法来分可以分为传统语音学和实验语音学。
语音学的发展经历了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阶段,主要包括古印度和古希腊时期;19世纪中期至20史记30年代后的近代语音学阶段;20世纪30年代后以来的现代语音学阶段。
实验语音学是传统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是为探求语音的本质而发展起来的,是一门运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语音的综合性学科。
过去一般认为语音学不过是“口耳之学”,传统的语言学家多凭口耳来摹仿语音并依靠音标对语音进行描写。
本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建立起了音响学,后来物理上的示波和频谱分析应用于语音分析而成为今天的语图分析,通过语图对语言声波进行了详尽的定量测试和研究,逐步揭示出语言声波的频率特征,这是语音研究中的一大进步。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实验语音学。
实验语音学是语言学领域中与其他学科横向联系最多的一门学科,其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也广泛多样。
下面来看实验语音学与语音学其他分支学科之间的关系。
一、实验语音学与生理、物理和感知语音学的关系(1)与生理语音学的关系生理语音学研究发音器官在发音阶段的生理特性,有较长的历史,在19世纪中期前后就已经形成,成为传统语音学的主要内容,目前已是相当成熟的学科,近年来由于医疗器械的发明和完善,又有了很大的发展。
实验语音学发展的第一阶段以生理实验为主,实验语音学脱胎于近代语音学。
近代语音学建立之初,其研究内容主要在发音生理方面,语音的实验研究大致上以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为主,因此在这一阶段实验语音学与生理语音学的研究内容基本相同。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现状、趋势与展望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现状、趋势与展望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语言学的重要性 (3)1.2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3)二、我国语言学研究现状 (5)2.1 语言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概况 (6)2.1.1 音韵学 (7)2.1.2 句法学 (8)2.1.3 语义学 (10)2.1.4 语用学 (11)2.1.5 社会语言学 (12)2.1.6 心理语言学 (13)2.1.7 计算语言学 (15)2.2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与贡献 (15)2.2.1 重大科研项目与成果 (17)2.2.2 学术论文与专著 (18)2.2.3 国际合作与交流 (19)三、我国语言学研究趋势 (21)3.1 科技创新与语言学研究融合 (22)3.2 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 (23)3.3 语言资源保护与利用 (24)3.4 语言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 (25)3.5 全球化背景下的汉语研究 (26)四、我国语言学研究展望 (27)4.1 未来语言学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29)4.2 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前景 (30)4.3 语言学研究的社会服务功能与应用 (32)五、结论 (33)5.1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总结 (34)5.2 对未来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36)一、内容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语言学研究在国内外的地位日益重要。
本文将对我国语言学研究的现状、趋势与展望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语言学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国语言学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理论研究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未解之谜,需要进一步深化探讨。
应用研究方面,虽然在某些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
跨学科研究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需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合力。
人才培养方面,我国语言学界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整体素质,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历史语音知识点总结
历史语音知识点总结语音学是研究语音、语音音位、语音变化规律及语音在语言中作用的学科。
它分为理论语音学和实证语音学两个主要分支。
理论语音学主要是从语音音位、音系、音变、音系演化等方面探讨语音的共性规律,实验语音学则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
以下是历史语音学知识点总结。
1. 语音的起源语音学的起源可能追溯到古希腊,例如赫罗多托斯和阿里斯多德有关语音和发音的讨论。
在中国,早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就有《说文解字》对汉字发音做了系统的探讨。
另外,梵文语音学家帕寄利的《音韵学》也是早期的语音学著作。
2. 发音技术的初步研究19世纪初,一些语言学家开始利用发音机等一些工具做了初步的发音研究。
比如亚历山大·梅尔维尔·贝尔(Alexander Melville Bell)通过发音机对语音进行详细的实验研究,将其发现应用到教学中。
3. 言语研究与语音学的融合20世纪初,一些语言学家开始将语音学应用到言语研究中,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的运作机制。
这一阶段的代表性研究者包括美国语言学家欧内斯特·弗雷德里克·麦克尤恩(Ernest Frederic McClain)和其学生肯尼思·尚巴拉Leonard Bloomfield等。
4. 语音学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语音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许多语音学家开始利用电子技术进行语音的量化和分析。
比如美国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利用电子仪器对俄语语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
另外,克罗地亚学者雅诺夫·波约维奇(Yanof Bovovich)也利用电子仪器对南斯拉夫语进行了研究。
5. 现代语音学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为语音学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工具。
比如美国的齐普尔·马洛维奇(Victor H. Yngve)利用计算机和数字技术对英语语音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中国音韵学研究pdf
中国音韵学研究pdf引言音韵学,又称语音学,是研究人类语言中语音结构、变化和发展的科学。
中国音韵学作为一门古老而独特的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研究成果。
本篇论文将对中国音韵学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其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和主要成果。
一、中国音韵学的发展历程中国音韵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学者们已经开始对语音进行观察和记录。
随着时间的推移,音韵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在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标志着中国音韵学的诞生。
自此以后,音韵学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发展。
二、中国音韵学的研究方法1. 历史文献法: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梳理和分析,研究汉语语音的历史演变。
2. 比较法:通过对不同方言、民族语言的比较,揭示汉语语音的特点和规律。
3. 实验语音法:运用现代语音学技术和设备,对汉语语音进行实验分析和测量。
4. 归纳演绎法:通过对具体语音现象的观察和归纳,推导出语音演变的普遍规律。
三、中国音韵学的主要成果1. 韵书编纂:如《切韵》、《广韵》、《集韵》等,这些韵书为研究古代汉语语音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2. 声母研究:通过对古文献的分析,揭示了声母的演变规律,如“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等。
3. 韵母研究:探讨了韵母的结构、演变和分类,如“四声八病”等。
4. 声调研究:揭示了声调的起源、演变和作用,如“平上去入”四声的演变。
5. 方言研究:通过对不同方言的调查和分析,揭示了汉语方言的语音特点和差异。
四、结论中国音韵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学术成果。
通过对语音的深入研究,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汉语语音的历史演变和特点,还可以揭示人类语言的共性和差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音韵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未来,我们应进一步推动中国音韵学的发展,挖掘其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
同时,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音韵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语音学历史
语音学历史
语音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声音的科学,也是研究语言学习、语言发展和神经语言学的重要学科。
语音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古印度以及中国和日本的古代文献中。
语音学的起源和发展可以归结为两个关键阶段:早期的显性语音学研究,以及后来的强调潜在语言特征的研究。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已经有显性语音学研究者,他们发现语言中有可鉴别和模仿的声音单元,并将这些声音归结为诸如音节、音素、拟声音素和诸如此类的单元。
这些早期研究者提出了许多思想,一些思想被接受,一些则被抛弃,这些思想在19世纪又得到了更新,成为了今天的语音学的基础。
后来,在17世纪,英语语音学家约翰巴克(John Bacon)提出了关于拼写和发音的理论,他认为发音不仅仅由音节、音素和拟声音素所组成,而且还包括诸如弱读音、空位音、延长发音和重读音等关键概念。
此外,他还提出了“拼音原则”,即英语的发音统一由字母音素来表示,这是一项重要的发现,为未来的语音学家们提供了基础上的新思想。
18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约翰伊兰(John Euler)发现,声学原理可以用于语言的研究,他提出了“基础语音”理论,认为发音是由声学和语言特征所联合组成的,也就是说,声音不仅仅是由单个音素所组成,而是由多个声学特徵和语言特徵结合而成的。
在19世纪早期,这一理论开始普及到欧洲其他国家,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被称
为“声音范式”和“潜在语言特征”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语音学的形成与发展林焘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语音学是在二十世纪中西文化剧烈撞击的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曾经有过两次大规模的交流和撞击。
第一次撞击是东汉以后佛教的传入,第二次撞击是二十世纪的西学东渐。
这两次交流和撞击对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和文化观念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然也影响到中国语言学的发展。
在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过程中,两次撞击首当其冲的都是语音学。
第一次产生了中国传统语音学--音韵学。
第二次产生了中国现代语音学。
十九世纪末,西方文化开始像潮水一般涌进中国,这个势头贯穿整个二十世纪。
在这期间,中国人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西方传来的先进思想和方法,并且逐渐吸收甚至融合到自己固有的文化中去。
二十世纪初注音字母的制定和国语的推行就是在西方拼音文字和日本假名的影响下,经过一些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二三十年的不懈努力才完成的。
1918 年,钱玄同在北京大学授课的讲义《文字学音篇》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概论性的音韵学著作,其中用相当多的篇幅讲解注音字母,并且用音标作为标音工具。
这说明中国传统音韵学已经开始向现代化的方向转变。
在语音学的带动下,中国语言学摆脱了传统的羁绊,面向世界,面向社会实际需要,开始走上了革新的道路。
1919 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彻底摧毁了旧文化堡垒,建立起了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文化。
中国语音学也开始系统地接受西方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呈现出生气勃勃的崭新面貌。
从五四运动到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这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是中国语音学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为中国语音学的现代化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
二十年代初,在欧美留学的赵元任、刘复、林语堂等人相继回国,直接把西方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介绍到中国。
当时西方语言学的主流正在从十九世纪盛行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向结构主义语言学过渡,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实验语音学也已经走出萌芽阶段。
这些西方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传到中国后,大大开阔了中国语言学家的视野,中国语言学从此彻底脱离了闭关自守的状态,开始运用西方先进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汉语。
最先取得成绩的就是中国语音学。
刘复二十年代在法国留学时,用当时先进的语音仪器设备写成博士论文《汉语字声实验录》,1924 年改名《四声实验录》在国内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用实验方法研究汉语语音的专著。
稍后,王力 1927 年在法国也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完成了博士论文《博白方音实验录》。
刘复回国后,在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创立了“语音乐律实验室”,开展实验语音学的研究工作。
中国语音学研究开始走上了科学的、现代化的道路。
1928 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赵元任任语言组组长,确定以调查汉语方言和建立语音实验室为工作重点,把语音学的发展放在了首要的地位。
同年,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出版,这是第一部用现代的语言调查方法调查汉语方言的著作,用国际音标记录汉语方言,是研究汉语方言开山之作。
在赵元任的规划和带领下,从 1928 年到 1937 年,调查了广东、广西、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省约二百处方言。
赵元任 1930 年创制了五度制标调法,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最通行的标记声调的方法。
1934 年,赵元任发表了著名的《音位标音法的多能性》(英文)一文,以汉语、英语等语言为例,阐述音位的应用和理论,指出归纳音位系统时可以有多种选择,至今仍被国际公认为音位学创始时期的经典著作之一。
正当中国语音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已经达到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并有可能取得更加令人鼓舞的成就的时候,爆发了抗日战争,国语运动、方言调查和新建立起的现代化语音实验室工作都陷于停顿状态。
1945 年抗战胜利后,紧接着是三年内战。
中国语言学家在这十几年的艰苦环境中仍旧一直坚持自己的研究工作。
抗战时期,大部分语言学家随着学校和研究机构内迁到中国西南地区,过去很少为人注意的西南地区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受到了重视,一些语言学家深入方言和少数民族地区调查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为语音研究和其他方面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次年就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原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语音乐律实验室并入语言研究所,组成语音实验研究小组,补充增加了研究人员,扩充了设备,开始恢复语音研究工作。
五十年代并委派吴宗济到捷克和欧洲一些国家考察国外语音学的发展情况。
当时的语音研究着重在普通话语音的生理和声学分析,1963 年出版了《普通话发音图谱》(周殿福、吴宗济),1963 年,添置了当时的先进语音实验仪器语图仪,1965 年完成了《普通话语音实验录》五卷,可惜没有能正式出版,但其中的主要成果幸而得以陆续发表。
在语言研究所的带动下,中断了十几年的语音实验研究开始得到恢复,并以研究普通话语音为中心,逐步缩小了和国际水平的差距。
五十年代,语音识别与合成开始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在 1961 年完成了汉语十个元音的识别,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
北京大学中文系也在五十年代恢复了语音学课程,添置了一些简单的实验设备,培养了语音研究人才。
1955 年 10 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紧接着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化会议。
这两个会议对中国语音学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会后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学者拟定《汉语拼音方案》,在全国形成推广普通话的热潮,并开始进行全国范围的汉语方言调查。
这些工作都和语音研究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也使得语音学得到向所未有的普及。
教育部和语言研究所联合举办了三期普通话语音训练班,训练各地调查方言的人员,培养出了一大批语音研究人才。
在拟定《汉语拼音方案》过程中曾经引发了对普通话音位的讨论,音位分析方法开始在国内受到重视,但当时的讨论主要是从实用的目的出发,并没有从理论的高度去认识。
1955 年出版的董少文(李荣)《语音常识》和 1957 年出版的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对语音学的普及和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两部概论性著作。
《语音常识》以北京音系为中心介绍汉语方言和中古音的基本知识,《普通语音学纲要》充分利用了二十年代以来国内外语音学的研究成果,内容丰富,体例严整。
当时全国正处在学习苏联的热潮中,西方语言学理论已经成为被批判的对象,在这种形势下,《普通语音学纲要》不可避免较多地介绍苏联语音学的研究成果,对西方正在盛行的音位学理论和方法,则只从批判的角度专列一节给予简单介绍。
1966 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全国的学术活动处于完全停顿的状态,直到1978 年才逐渐得以恢复。
在这十几年间,西方语言学正在形成一个新的发展高潮,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为语音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实验语音学发生了质的飞跃,语音学和其他学科的跨学科研究也逐渐成熟,大大拓宽了语音学的研究领域。
文化大革命以前,经过我国语音学家的多年努力,和国际先进水平已经在逐步缩小的差距,到这时又迅速扩大了。
1978 年以后,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中国语音学和其他学科一样,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本世纪最后二十年中国语音学发展速度之快和研究成果之多远远超过了前八十年。
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民族研究所和科学院声学所相继建立了现代化的语音实验室,三个研究所的语音研究人员目前一共已有三十多人。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一些医学研究所和公安部门也有一些研究人员从事语音研究工作,在语音感知、病理矫治和声纹识别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
语音学的跨学科研究正在形成。
在高等院校中,北京大学在七十年代末就重新建起了现代化的语音实验室,接着北京师范大学、人民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天津南开大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十几所院校也相继建立语音实验室,开设语音学课程,培养新型的语音学人才。
近十几年来,各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语音学方面的硕士研究生估计有五六十人,博士研究生有近二十人,其中除少数是留学生外,其余或是在国内从事语音学科研和教学工作,或是到国外留学继续深造。
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中国语音学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当前国际先进水平,尽快缩短已经形成的差距,加强国际交流,争取早日能和国际接轨,并加紧培养新一代的语音学家。
这时期的研究工作重点放在了用现代语音学的实验方法分析普通话元音、辅音、声调和轻重音等,从而深入一步认识汉语语音的特性,为言语工程提供可靠的语音特性参量。
这个时期,语言研究所和声学研究所都初步研制成功普通话语音合成系统,为语音合成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9 年出版的吴宗济、林茂灿主编的《实验语音学概要》相当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这个时期国内外语音学研究成果。
到了九十年代,研究内容又深入了一步,汉语语音研究已经进入到协同发音和语流音变等方面的实验分析,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也开始使用现代语音学的手段,语音识别和合成技术更有了明显的进步,识别工作已经从特定人转向非特定人、从孤立音段转向连续语流。
合成语音的清晰度和自然度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此外,语料库的建立和标记手段也已经开始,将为二十一世纪语音学的大发展准备下充足的条件。
近二十年,西方音系学的发展异常活跃,六十年代风靡一时的生成音系学已经让位于各种音系学新理论,形成“非线性音系学”,这些新理论经过中国语音学家的翻译介绍,在九十年代已经在中国产生影响,并且开始运用到汉语研究中,为中国语音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从七十年代末,中国语音学就开始展开国际交流活动,二十年来,不断有语音学家出国访问,也不断选送中青年学者到欧美各国学习。
国际著名的语音学家也有不少曾经到中国来访问讲学,一些重要的国际性语音学会议都有国内的语音学家参加,中国语音学的成就日益受到国际语音学界的重视,国际语音科学学会和国际语音协会都选举了中国语音学家担任理事。
中国现代语音学已经走出国门,融入国际语音学的大潮流之中了。
回顾过去一百年中国现代语音学的成长过程,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目前我们和国际语音学先进水平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我们的研究成果中有一些虽然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由于大都是用中文发表的,还没有能在国际语音学界产生显著的影响,所揭示出来的汉语语音的一些特性还没有受到国际语音学界应有的重视。
我们今后必须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让外国同行进一步了解我们所作的非常有价值的工作。
二十世纪中国语音学的现代化过程几经起伏,在两三代语音学家的艰苦努力下,终于能够跻身于国际语音学之林。
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加严峻的国际性挑战,让我们共同努力,满怀信心去迎接这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