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中国历史发展概述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简述

中国历史简述

中国历史简述中国历史悠久而丰富多彩,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这段漫长的历史见证了中国的繁荣与衰落、战争与和平、变革与传承。

本文将简要叙述中国历史的主要时期和重要事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

1. 古代中国古代中国指的是从远古时期至公元618年的历史时期,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等多个朝代。

在这个时期,封建制度开始形成,社会经济逐渐发展起来。

重要事件包括夏朝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和秦朝的统一。

2. 唐朝与宋朝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其为国内外留下深远影响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科技的成就,被誉为“贞观之治”。

宋朝(960年-1279年)的统治者注重发展农业并提倡科技创新,这使得中国经历了一番经济繁荣的时期。

3. 元朝与明朝元朝(1271年-1368年)是由蒙古人建立的中国第一次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

元朝统治期间,蒙古人推行行省制,并且建立了国家的官僚体系。

明朝(1368年-1644年)是汉人推翻元朝统治的结果,明朝政权维持了两个多世纪。

在这个时期,中国实行科举制度,提倡文化教育,对海外的探险和贸易也有所发展。

4. 清朝与近代史清朝(1644年-1912年)是由满洲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朝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实行了一系列的限制政策,导致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衰退。

而在这个时期,中国也经历了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等重大的社会动荡,从而逐渐进入了现代化的道路。

5.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大陆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新中国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的建设,进行土地改革、农业集体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并且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经济实力快速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也逐渐提升。

总结中国历史纵贯古今,沧海桑田。

从古代的封建社会到现代的社会主义中国,中国历史的变革与发展,正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智慧和奋斗的结晶。

汉族介绍

汉族介绍

利厚相东 于实似北 保,,地 暖以只区 。适是: 应墙与 那壁华 里和北 严屋地 寒顶区 气更基 候为本 ,
北平华 京房北 四,地 合院区 院落: 为为多 代四为 表合砖 。院木 式结 ,构 以的
北京四合院
冬暖夏凉的窑洞
江南建筑的特色美
菜湘 粤 一 式 一 菜 三 米南 人 二 为肉 以 一 系、 、 般 是 日 肴 一 为方 多 我 副、 蔬 以 。浙 闽 被 共 三 、 日 主的 以 国 食蛋 菜 五 、 、 分 餐 餐 饮 三 。汉 面 北 。、 及 谷 苏皖为制,料餐 族食方 奶少为 等、的汉饮搭, 人为的 、量主 八鲁川族食配主 以主汉 果鱼食 大、、菜方。食 大,族 品、, 、 . . .
婚丧习俗
汉族婚礼习俗源远流长,民族色彩浓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 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礼仪,即“纳彩”、“问名”、“纳吉”、 “纳征”、“请期”、“亲迎”等,称之为“六礼”。 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许多迷信的习 俗。汉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礼隆重,分殓、殡、葬三个阶段 进行。
传 统 婚 礼
历史发展
从约公元前5000年起,当今汉族的主体华夏族在黄河流域起源并开始逐渐发展,进入了新石 器时期,并先后经历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公元前2700年,活动于陕西中部地区的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其南面还有一个以炎帝 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之后两 个部落结为联盟,并攻占了周边各个部落,华夏族的前身由此产生。 公元前21世纪,中原地区的原始公社制时代走到了历史的尽头,阶级社会已经出现在黄河中、 下游平原的土地上。从公元前21世纪以后,相继出现了夏(约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商 (约前16世纪~前11世纪)、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几个王朝。首先在黄河及其支流渭、 汾、伊、洛下至河济之间以及淮河支流汝、颍上游;继而发展至淮河、泗水、长江、汉水的广大 地区。西周时,已出现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名,以与蛮、夷、戎、狄相区别。 春秋(前770~前476)时,华夷贵贱尊卑的观念已很强烈,当时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标准,族 类与文化都被重视,文化尤为首要因素。华夷因礼俗、服饰等因素而往往可以互相易位。秦、楚 不仅与齐、燕、韩、赵、魏同称诸夏,而且是两个最强大的华夏诸侯。七雄合纵、连横、兼并、 争战,但族体相同,形成诸夏统一趋势;于是华夏成为稳定的族体,分布区域也已达东北辽河中 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湖湘吴越等广大地区。 秦始皇统一中国并建立了秦朝,随后汉朝建立,并统治中国400馀年,该时期中国版图空前扩 大,此时汉族人口分布仍集中与黄河、淮河流域,从西晋末年起,汉族人口逐渐向长江、珠江及 中国东南部大规模迁徙,而从西晋到隋代的建立这一段期间,汉族进入中亚和云南。到明,清时, 南方汉族人口便超过了北方。自明朝起汉族开始零星向东南亚移民,从19世纪起又有汉族向欧洲, 北美等地移民。

中国近代史纲要选择

中国近代史纲要选择

1、最早规定外国列强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不平等条约是:《五口通商章程》。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标志是:金田起义。

3、1851——1853年,仅仅经过两年的战斗,太平军就席卷6省,取得伟大的胜利。

因为: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反对清政府腐朽和地主阶级压迫的正义战争。

4、太平天国天京被攻陷是在:1864年7月。

5、鸦片战争前,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

6、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其对中国进行殖民剥削的主要形式是:资本输出。

7、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以签订《辛丑条约》而结束。

8、在中国控史上最先规定关税制的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9、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的割让台湾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

10、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林则徐。

11、鸦片战争前,影响近代中国的最主要的政治因素是:封建制度已经衰落。

12、中法战争中,击退法舰保卫台湾的将领是:刘铭传。

13、在中国近代史上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帝国主义国家是:美国。

14、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近代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15、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

16、洋务派建成的新式海军中的主力是:北洋水师。

17、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18、由清政府选送,后来成为著名铁路工程师的赴美幼童是:詹天佑。

19、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洋务运动时期。

20、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的资金有多种形式,其中多数采取的方式是:民办。

21、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出现了: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

22、洋务派举办的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的兵工厂是: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23、以下不是由维新派创建的学会是:兴复会。

24、戊戌维新前维新派及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及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开启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35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勇气,攻坚克难,锐意推进改革,坚持不懈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焕发蓬勃生机和活力,我国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一、经济发展大跨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历史性巨变。

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是我国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的35年,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由弱变强的35年,也是成功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向上中等收入国家跨越的35年。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速高达9.8%。

1979-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

我国高速增长期持续的时间和增长速度都超过了经济起飞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

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12年的亿元。

其中,从1978年上升到1986年的1万亿元用了8年时间,上升到1991年的2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此后10年平均每年上升近1万亿元,2001年超过10万亿元大关,2002-2006年平均每年上升2万亿元,2006年超过20万亿元,之后每两年上升10万亿元,2012年已达到52万亿元。

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

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位居世界第十位;2008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

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2008-2012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20%。

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单元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内容标准】(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认识:中国境内至少在170万年前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

经过漫长的岁月,原始人类完成了从氏族、部落到国家的发展。

教学活动建议:(1)利用板报建立"历史学习园地"。

(2)根据教学用图,想象原始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教材把握】“新的教材观认为,一切用于教学的有效材料都是教材。

它包括所有与教学有关的图书、杂志等文字材料及图片、音响、影像实物、实境资料。

”新教科书除继承人教社1992年版教材的优点外,更注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在选材上更多地选择一些学生易于接受、与现实生活有联系、能够提高学生人文道德素养的内容,在形式上更强调学生参与、探索、动手等过程性的设计,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系、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在体例结构上包含以下成分:导言、宋体正文、楷体小字、历史地图、图片、图画、文献资料、示意图表、课中课后思考题和练习题、课后知识扩展(“自由阅读卡”)、课外活动建议(“活动与探究”),还安排了一些活动课。

不仅体现教科书的工具性,更突出了学生学习的工具性作用,在教学中应合理运用。

同时,教材也因叙述篇幅有限,只能用极其有限的文字表述繁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简约枯燥难免,教材观点、结论可能缺乏较充分的论证,趣味性和深刻性不足。

但若以“开放的可探讨的观点来看对待教材,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

如:通过发现教材的某些叙述是错误的、过时的、论据不充分的,或者不同意或不接受某种对特定史实的叙述方式、评价观点,让学生通过进一步寻找发现丰富多样的历史资料,认识历史事实和对于历史事实的解释和评价的多样性,消除对教材的神圣感,破除权威主义。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3)实行改革开放。(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权力下放、精
简机构等)
2)意义
(1)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 (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上取得了 突破性进展,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 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以下转变: (1)指导思想上,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 (2)经济上,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 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从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管理体制。 (3)对外关系上,从封闭保守转向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全 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从“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 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4)政治上,从维护僵化体制转向全面改革,从个人崇拜转向民主 建设。 (5)文化上,从轻视知识到尊重知识,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A
1960
1637
1090
547
457
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
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1)内容
(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2)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心转移 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内容:①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 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集中体现了中共在探索建设道路方面的初步成果。

中国历史发展概述

中国历史发展概述

中国历史发展概述中国历史是一个悠久而复杂的历史过程,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变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行一个1200字以上的概述。

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时期人类开始利用石器进行生产和生活。

然而,真正有系统、有文化的历史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夏朝之后,出现了许多朝代和王国,如商、周、战国时期的诸国等。

在战国时期,中国进入了一个分裂的时期,七雄并立。

这个时期经历了许多权力斗争和战争,同时也是中国思想史上重要的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的思想激荡。

最终,秦朝通过统一六国而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统一的大一统帝国。

秦朝统一六国后,开始了秦朝的统治。

秦始皇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统一的文字、度量衡等,并修筑了万里长城。

然而,秦始皇死后,秦朝很快就分裂了,进入了一个短暂的混乱时期。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持续了400多年。

汉朝时期,中国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化作品。

同时,汉朝还进行了一系列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为中国历史后续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汉朝后期,中国出现了多次分裂和动荡,从公元3世纪开始进入了三国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个国家进行了长时间的战争,最终魏国统一了中国,并建立了晋朝。

晋朝之后,中国又进入了一个分裂和混乱的时期,历经十六国、南北朝和隋朝的统一、隋朝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大运河,统一了度量衡,并且修筑了辽阔的长城。

隋朝后期,杨广的荒政导致了农民起义,最终隋朝灭亡。

唐朝后期,中国再次分裂为五代十国时期,这是一个动荡的时期,国家频繁更替。

最终,北方的宋朝统一了中国,并且在南方的宋朝时期,出现了科技和文化的昌盛。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明朝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和开放政策。

明朝期间,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社会经济处于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

中国历史概述

中国历史概述

中国历史概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夏朝时期。

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与兴衰,塑造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概述中国历史的主要时期和重要事件。

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夏朝。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如孔子、老子和墨子等,他们的思想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统一了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始皇帝秦始皇还建造了著名的兵马俑。

隋朝和唐朝隋朝(581年-618年)统一了南北朝,结束了几百年的分裂局面。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被誉为"盛世"。

唐朝推动了科学、艺术和文化的发展,与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促进了对外交往。

唐朝的诗人李白和杜牧等被称为"诗仙"和"诗鬼",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世人赞颂。

宋朝和元朝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成就包括宋朝陶瓷的发展和石刻艺术的兴盛。

宋朝还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持续运作的国家学校——国子监,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元朝(1271年-1368年)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在元朝时期,蒙古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措施促进汉族和蒙古族之间的融合。

明朝和清朝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明朝初年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如土地制度的调整和科举考试的推行。

清朝(1644年-1912年)是由满族建立的王朝,其统治时间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时期。

清朝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对中国的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

近现代中国近代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这场战争彻底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大门的序幕。

随后,中国遭受了帝国主义势力的侵略和乱象的困扰。

辛亥革命于1911年爆发,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中国轻武器发展史

中国轻武器发展史

中国轻武器发展史步入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她五十岁的华诞。

中国--一个日新月异的国度,正成为世界注目的地方。

五十年的辉煌成就,写下了一首气势恢宏的交响史诗。

国防现代化建设,则是这首交响史诗中一个重要的乐章。

在这一乐章中,有人们所熟悉的轻武器,她是人民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轻武器事业经几代人的努力与追求,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从引进与仿制到自行设计与研制,从借鉴国外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断进取,不断飞跃,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轻武器发展道路。

今天,让我们翻开新中国轻武器发展史册,聚焦各个年代,展示五十年的光辉业绩。

50年代引进与仿制轻武器发展迈开历史步伐新中国成立伊始,年轻的共和国面对的是战争废墟,百业待兴。

饱经风霜的中国人民,满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开始了建设宏伟的共和国大厦的新长征。

新中国成立时,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是极其陈旧落后的,基本上是缴获而来,还有很多是战争年代土法上马制造的。

当时人民解放军拥有各种枪械200余万支(挺),还有数量不详的手榴弹及掷弹筒。

其中步枪、冲锋枪、手枪约占94%。

品种繁杂,破旧不堪,缺少配件,仅步枪口径从6.5mm到11.43mm多达13种,各种枪械的型号更是多达几十种,产于20多个国家,真可谓是“万国牌”。

新中国的轻武器发展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始起步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几乎没有像样的兵器工业,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的封锁禁运政策又使中国不可能从西方国家购买急需的武器装备。

枪弹也十分匮乏,有时一支枪只能配发几发枪弹。

在抗美援朝初期,中央军委曾通令全军搜集、翻修枪弹,全力予以保障,但也只供应了1.2亿余发,仅为头两年作战实际耗弹量的70%,其余仍然依靠战场上缴获予以补充。

为了摆脱困境,中央决定:一是从苏联进口部分枪械和弹药;二是仿制苏式枪械。

从1950年到1955年,中国从苏联共进口和接受枪械89万余支(挺),弹药也基本有了保证。

中国历史概括

中国历史概括

中国历史概括中国历史悠久而辉煌,涵盖了数千年的时间和丰富多样的文化与事件。

本文将对中国历史进行概括,以便读者能够对中国的发展和演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原始社会与古代王朝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这个时期,原始社会形态的农耕文明开始出现,人们开始使用石器和陶器。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邦化和王朝制度逐渐形成。

最早的三大古代王朝是夏、商和周,它们为中国历史的早期阶段奠定了基础。

2.春秋战国与统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数百个诸侯国争霸割据,战争频繁。

儒家、道家等思想家崛起,形成了众多的学派。

公元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

3.中国的封建王朝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特点。

自秦朝开始,中国历史出现了一系列的封建王朝,如汉、唐、宋、明、清等。

这些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发展和成就。

例如,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明朝进行了海外探险,清朝保持了长期的统一。

4.外来统治与近代变革中国历史上也曾遭受外来统治。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王朝,满洲人建立了清朝。

这些外族统治对中国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转变。

近代时期,中国面临了列强侵略、经济衰落和社会动荡等问题。

19世纪末,中国发生了多次重大变革,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中国逐渐走向现代化。

5.建国以来的中国20世纪中叶,中国发生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成立。

建国以来,中国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等重要阶段。

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在国际关系中,中国逐渐崛起为重要的大国,并参与全球事务。

总结:中国历史悠久而辉煌,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王朝的演变,从分裂到统一的发展,从封建王朝到外来统治再到近代变革,最终走向现代化建设。

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和伟大成就的国家,对世界历史和文明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历史概述

中国历史概述

中国历史概述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充满变迁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历史遗产。

中国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600年左右,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本文将从大致的历史时期及其特点、朝代兴衰、文化繁荣等方面,为您梳理中国历史的概述。

一、古代中国古代中国历史可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等时期。

机械革命古代中国持续的时间最长,其间涌现出了许多在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政治、社会、文化事件。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的一段时间。

夏朝这个朝代以烧制青铜器和建造宏伟宫殿而闻名,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起点。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约从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

商朝时期,经济得到了发展,青铜器制作更加精细,同时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开启了封建制度的发展。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王朝,也称西周,约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

周朝以其严密的官僚体系和自上而下的统治方式而闻名,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周朝也是兵器铁器制造技术蓬勃发展的时期。

随着西周的衰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开始了。

这个时期是中国分裂的时期,列国争霸,各国之间战争不断。

然而,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诸子百家学派相继涌现,为中国哲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由始皇帝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建立,公元前206年灭亡,持续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秦始皇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修建了中国伟大的工程——长城,并制定了统一的法律、货币和行政管理制度。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持续了400多年的时间。

汉朝实行中央集权,推行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政策对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汉朝还是中国文化的发展巅峰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并掌握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

2、探究古代文明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及其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3、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国际视野,激发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关注和思考。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章节:第一章:古代东方文明 1.1 埃及文明 1.2 西亚文明 1.3 印度文明1.4 中国文明第二章:古希腊与古罗马 2.1 古希腊文明的兴起 2.2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2.3 古希腊的文化成就 2.4 古罗马文明的兴起 2.5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2.6 古罗马的文化成就第三章:中世纪欧洲 3.1 封建制的形成 3.2 教会的作用 3.3 中世纪的城市与商业 3.4 中世纪的文化与艺术第四章:近现代世界史 4.1 欧洲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4.2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4.3 工业革命 4.4 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 4.5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五章:中国历史概览 5.1 夏商西周时期 5.2 春秋战国时期 5.3 秦汉时期 5.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5.5 隋唐时期 5.6 五代宋元时期 5.7 明朝与清朝三、课程实施建议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述、讨论、演示、实验等,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

2、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重视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程评估与反馈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质量和讨论的表现。

2、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阅读任务等,以检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3、测验或考试:定期进行知识点测试和综合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小学六年级社会教案中国历史时间线

小学六年级社会教案中国历史时间线

小学六年级社会教案中国历史时间线一、中国历史时间线简介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至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本文将带您回顾中国历史的主要事件和重要时期,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二、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传说中大禹终于洪水后,建立了夏朝。

夏朝的政权为封建制度,以礼乐文化为核心,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

三、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

商代是以祭祀为主要特征的封建社会,商朝后期达到了经济繁荣的时期,也是鼎盛的青铜时代。

四、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约公元前771年)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王朝。

在西周时期,周天子通过封建制度对各地进行统治,并制定了许多典章制度,如封建礼制、九族谱等。

同时,西周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

五、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这个时期,各个分裂的诸侯国之间争斗不休,但也培养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军事家,如孔子、孟子、老子、荀子等。

同时,春秋战国时期也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各种学派思想相互交锋。

六、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乱状态,统一了文字、度量衡,修建了伟大的万里长城。

但秦朝的暴政也引发了民众的不满,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七、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中央集权王朝。

西汉初期,由刘邦建立的汉朝实行了许多有益的改革,如废除奴隶制度、设立科举制度等。

东汉时期,汉朝逐渐衰落,社会动荡频繁。

八、三国时期(220年-280年)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时期,三国魏、蜀、吴相互争霸,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著名的三国演义就是以这个时期为背景创作而成。

九、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南北分治的时期,南朝宋、齐、梁、陈和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周等朝代相继兴起。

中国历史上的气候变迁

中国历史上的气候变迁

中国历史上的气候变迁中国历史上气候的变迁,不仅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性和空间差异性,同时由于两种差异性的交互运行,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本文试图勾勒出这种特点和影响的大致轮廓,以就教于方家同仁。

一、时间差异性气候包括气温和干湿状况两大基本要素,研究历史气候也必须从这两方面着手。

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的《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论文,〔①〕系统地总结了中国气候变迁的基本规律,表现在五千年来温度变化上,可以明显地总结出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

1.第一个温暖期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即仰韶文化时期到殷商时代。

甲骨文记载当时安阳人种水稻是阴历二月下种,比现在早一个多月。

北京附近的泥炭层分析表明,五千年前那里生长着大量的阔叶林,代表着相当温和的气候。

2.第一个寒冷期从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850年,即西周寒冷期。

《竹书纪年》记载周孝王时长江、汉水冻结的情况,说明当时的气候比现在寒冷。

3.第二个温暖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年,即东周到秦汉温暖期。

《春秋》中有鲁国“春正月无冰”、“春二月无冰”、“春无冰”等多次记载。

《荀子·富国篇》和《孟子·告子上》载齐鲁地区农业种植一年两熟。

4.第二个寒冷期从公元一世纪到公元600年,即东汉南北朝寒冷期,这个寒冷期以公元4世纪前半期达到顶点。

《资治通鉴》载晋成帝初年,渤海湾从昌黎到营口连续三年全部结冰,冰上可往来车马及几千人的大部队,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2—4℃。

5.第三个温暖期从公元600年到公元1000年,即隋唐时期,其间公元650、689、678年冬季,长安无雪无冰,当时气候温暖可见。

6.第三个寒冷期从公元1000年到1200年,即两宋时期,此间公元1111年太湖全部结冰,冰上可以通车,1110年、1178年福州荔枝两度全部冻死。

7.第四个温暖期从公元1200年到1300年,即宋末元代温暖期。

1225年,道士丘处机在北京长春宫作《春游》诗云:“清明时节杏花开,万户千门日往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选修班讲义 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历史选修班讲义 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历史选修班讲义专题十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教案新人教版重点梳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曲折历程及阶段特征。

一、第一阶段(1949~195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底):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①在农村,土地改革②在城市,没收了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资产,组建和发展了国营经济,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2.过渡时期(1953—1956):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1957年,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①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中国借鉴苏联经验,做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定。

②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二、第二阶段(1956~1976):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十年经济建设探索时期(1956—1966):既有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正确探索,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①成功探索:中共“八大”对国内形势的正确分析:②严重失误:1958,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轻率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文革十年(1966~1976):“左”倾错误发展到高潮,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影响,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三、第三阶段(1978年至今):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2010考试说明】(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经济特区的创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中国历史发展概述

中国历史发展概述

中国历史发展概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发展演变经历了丰富多样的阶段。

从古代的氏族联合、封建社会到近代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历史的发展既璀璨又曲折。

本文将对中国历史的主要时期进行概述,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轨迹。

1. 夏、商、周时期在公元前约2070年至前256年的夏、商、周时期,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阶段。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则是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周朝的建立标志着封建社会制度的确立,实行封建等级制度。

2.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割据的时代。

这个时期出现了众多诸侯国,即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同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思想体系也开始形成,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

3.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的秦汉时期,中国实现了统一与繁荣。

秦朝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

而汉朝则延续了秦朝的统一政策,并推动了科技、农业和文化的发展,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至589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

魏晋时期出现了“三国时代”,即曹魏、蜀汉和东吴三个政权并立。

后来的南北朝时期,中国再次分裂成南朝、北朝两个政权。

5. 隋唐宋时期公元589年至1279年的隋唐宋时期,中国恢复了统一局面。

隋朝统一南北朝后建立,但很快被唐朝所取代。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中期王朝,尤以南宋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而著称。

6. 元明清时期公元1279年至1912年的元明清时期,中国进入了封建专制社会。

元朝是中国第一个由蒙古族建立的政权,明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清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

这个时期的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变革、社会动荡和外族统治。

7. 近现代时期自19世纪以来,中国进入了近代时期。

高中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高中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2.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条件: ①必要性:建国初期,中国的工业基础差,大力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成为当 务之急。 ②可能性: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 (2)方针: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3)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关系; 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4)成就:到1957年,我国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 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3.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3.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学习苏联建设经验的影响。 (2)因为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的基础非常薄弱,我国的工业化建
6.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6.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1)成功的探索 A.中共八大:1956年召开,重要决议: ①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 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把中国由落 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在经济上制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 方针。这次大会是在对中国国情正确分析情况下的一次成功探索。 B.“八字”方针的提出:1959~1961年,我国经历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 这种情况下,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国民 经济转入调整的轨道,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 改善。 (2)探索中的失误
(2)在阶级斗争上: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解决先进社会制度同落后社会 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②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阶级斗争要作出科学、符合实际的分析,不能扩 大化; ③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 神化领袖的作法; ④必须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高中历史(1)考点汇系列考点5.6 美国民主共和制 含解析

高中历史(1)考点汇系列考点5.6 美国民主共和制 含解析

精讲考点汇总表题号考点难度星级命题可能★★★★○○○○10秦到清的中央官制演变13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17雅典民主政治★★★○○○○23罗马法★★★○○○○24英国君主立宪制★★★★○○○○27美国民主共和制★★★★○○○○【原题再现】麦迪逊说:“在设计一个由人类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据此,美国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遵照了以下原则①联邦制②分权制衡③消灭奴隶制度④民主原则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D美国民主共和制★★★★○○○○一。

关于美国民主共和制的若干内容(一)民主政治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1. 制定的背景:独立战争后建立的松散邦联存在明显缺陷.2. 目的:建立中央集权,防止专制3. 理论基础:启蒙思想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4. 基本原则:(1)中央集权原则:国家主权属于联邦政府.(2)三权分立原则:立法、行政、司法相互独立,相互制约。

(3)民主原则:总统和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5。

评价:(1)积极:①使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②可以有效防止专制独裁的出现,保持政局的稳定,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为世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2)消极:①承认黑人奴隶制和黑奴贸易;②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二)民主政治的发展—-联邦制的巩固:美国内战(南北战争),废除奴隶制,肯定联邦法律至上性,维护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三)民主政治完善-—两党制19世纪50年代,民主党(奴隶主种植园)和共产党(工业资产阶级)的对峙局面形成,两党相互监督,分权制衡。

二. 英、法、美、德国家代议制的比较注意把握1787年宪法的背景、内容和评价。

对于宪法的内容、主要掌握其确立的基本原则和体制的创新。

联邦制是国家结构形式的问题,美国联邦制主要解决了巩固国家统一和防止中央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应掌握这一体制的特点和意义。

中国2008年-2019自然灾害的发展史

中国2008年-2019自然灾害的发展史

中国2008年--2019自然灾害的发展史2010年自2009年9月中旬,中国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气象干旱露头,10月下旬出现了大范围中等以上程度的气象干旱,至今仍持续6个月。

由最先的贵州现已渐渐扩散到云南、四川、广西等地。

干旱情况还在持续。

1月13日夜间开始,新疆塔城地区又出现降雪天气,预计16日至20日,还将出现一场以大风、强降温为主的天气过程,各地普遍有中雪,个别地区可达中到大量,山区可达暴量,同时有5-6级偏西风,风口风力10-11级,将严重影响道路交通运输。

天气转晴后,塔城地区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零下30℃,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摄氏零下33℃至零下35℃。

这是该地区60年一遇的连续暴雪严寒天气。

1月24日10点36分14秒(北京时间),在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万荣县交界(北纬35.50度,东经110.70度),发生(M)4.8级地震,震源深度12.0公里。

太原无震感,西安等地有震感。

1月31日四川重庆交界5.0级地震 2月25日云南楚雄5.1级地震3月6日:唐山市与滦县交界发生4.2级地震,北京有震感3月4日:台湾高雄6.7级地震,大陆东南沿海省份有震感。

3月20日,风沙天气带给中国一场巨大的沙尘暴,来自内蒙古干旱地区的沙尘蔓延数千公里抵达中国东部和南方地区。

甚至扬尘天气还影响至台湾和日本。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9日北京天津唐山等地发生了四级左右地震4月14日早晨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23日,新疆吐鲁番地区23日17时起,吐鲁番地区遭遇近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大风和沙尘天气,因风灾导致火灾和建筑物坍塌造成3人死亡,1人失踪。

目前,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托克逊县仍有8级大风。

从23日开始遭遇30年不遇的强风袭击,吐鲁番市城区多处发生火灾,许多市政设施受到损毁。

热爱祖国:一份教学指南教案

热爱祖国:一份教学指南教案

热爱祖国:一份教学指南教案一、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祖国的含义,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2 培养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知识。

1.3 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国家大事,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2.1 祖国的含义及其重要性2.2 祖国的历史概述2.3 祖国的文化瑰宝2.4 祖国的地理特点2.5 关心国家大事,提高民族自豪感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祖国的含义、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3.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一些关心国家大事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3.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热爱祖国,提高学生对祖国的了解和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4.1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如课件、视频、图片等。

4.2 准备一些关心国家大事的案例,用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讲解祖国的含义及其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热爱祖国。

5.2 讲解祖国的历史概述,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脉络。

5.3 介绍祖国的文化瑰宝,让学生感受祖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5.4 分析祖国的地理特点,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自然风貌。

5.5 分享一些关心国家大事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提高民族自豪感。

5.6 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体现热爱祖国,提出具体的做法和建议。

5.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热爱祖国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6.2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在关爱祖国方面的实际表现。

七、拓展活动7.1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等,加深对祖国历史的了解。

7.2 开展爱国主义诗词朗诵、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八、教学反馈与改进8.1 收集学生、家长和同事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8.2 根据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内容和活动,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总结9.1 总结本册教案在热爱祖国教学方面的亮点和成果。

9.2 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战国时期为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

三、封建社会
(一)秦朝和汉朝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鼎盛时期
◆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称始皇帝(统一度量衡、文字等)
◆前206年,秦被农民起义推;楚汉之争
◆刘邦建汉(前202年,四汉:文景之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王莽改制
◆公元25年,刘秀建东汉
◆汉族、汉字、汉人由汉朝而来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三)隋唐时期为封建社会的第二个鼎盛时期
◆581年,北周杨坚夺权,建立隋(科举制;京杭大运河)
◆618年,李渊建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四)五代十国、宋元
◆907年,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辽、西夏;
◆金灭辽、北宋;南宋
◆成吉思汗灭西夏:1271年,忽必烈建元:灭辽、南宋
(五)明清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称帝,建立明朝: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郑和七下西洋)
◆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努尔哈赤于1616年建立后金,其子皇太极于1636年称帝,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

(六)民国时期(1912)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
中国朝代顺序如下: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
附件:朝代顺序及开国皇帝:
中国历史是指中国从盘古开天到二十一世纪之间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