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现 代 史 概 述
2023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作业
2023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作业摘要:一、引言1.社会实践的意义2.2023年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作业的重要性二、中国近现代史概述1.近现代史的时间背景2.重要历史事件梳理三、社会实践内容1.实践活动安排2.实践地点选择3.实践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四、社会实践成果展示1.成果形式2.成果评价标准3.成果分享与交流五、总结与反思1.社会实践的意义与收获2.对近现代史知识的巩固与拓展3.对未来社会实践的展望正文:【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社会实践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特别是在2023年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作业的背景下,广大师生纷纷走出课堂,深入社会,亲身感受近现代史的发展变迁。
本文将从社会实践的意义、中国近现代史概述、社会实践内容、社会实践成果展示以及总结与反思五个方面,详细介绍2023年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概述】中国近现代史是从鸦片战争至今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段时间里,我国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在这些事件中,中国人民展现了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通过学习近现代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社会实践内容】在2023年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实践作业中,各地学校和社会团体积极响应,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参观历史遗址、革命纪念地,采访老年人群,观看相关影视作品等。
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要严格遵守纪律,尊重历史,关爱他人,积极参与,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社会实践成果展示】社会实践成果主要以报告、论文、心得体会、摄影作品等形式展示。
成果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内容真实性、观点鲜明性、结构完整性、创新性等方面。
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要认真记录、总结和反思,确保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通过成果分享与交流,提高自身及他人的历史素养。
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总结_文档视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1)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2)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了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开始乐向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进军。
(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4)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共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往探索中又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
(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6)进行整风和提出建设"六又"政治局面等思想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1.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b)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d)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e)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f)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g)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中国历史概要
中国历史概要(2009-08-30 12:32:00)标签:历史宗教神祗汉朝盘古中国中国历史概要一,远古时期中国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以及如何开始,我们不敢确定。
这是一个重大而严肃的课题,将迫使我们不得不谈到我们了解很少的宇宙起源、人类起源和中华人起源等问题。
(A)盘古开天辟地根据神话传说在盘古开天辟地从276万2400多年前,从公元前2760480年起,即从开天辟地那一年起,到公元前480年止共276万年,神话学家把它分为十纪。
每一纪276000年,各有特定的名称:1九龙纪,2五龙纪,3摄提纪,4合洛纪,5连通纪,6序命纪,7循飞纪,8因提纪,9禅通纪,10流讫纪。
中国朝代顺序歌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一统是金瓯,三国两晋又纷争。
五胡乱华至中原,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B)三皇神话学家说,距盘古已55万年,陆续出现了下列的三位伟大的神祗,称为“三皇”。
“皇”的原始意义就是神祗,但神祗稍次于盘古和玉皇大帝,我们可称之为第二级的神祗。
三皇既天皇,地皇,人皇或泰皇。
天皇是盘古后裔中第一位最有卓越成就的领袖,寿命1.8万岁,有12个儿子,帮助他治理日益增多的人民。
天皇把分散四方布满五岳的人们分为若干部落,每个部落推选或指定一位能干的人担任酋长。
天皇死后,经过若干万年,地皇在龙耳山(神话中的仙山)诞生,寿命也是1.8万岁,有11个儿子。
不知什么原因日月星辰运转的秩序忽然混乱。
地皇用他无比的神力,逐项改善。
让们有规律的起落,使得日月星辰重新按照正常的规律运行。
人皇,诞生于刑马山(神话中的仙山),寿命1.65万岁。
有9个弟弟,都神通广大,法术高强。
人皇把中国分为九个州,命他的弟弟们各当一州的州长。
他自己则住在九州的中央。
经过三皇的努力,人类从摘食阶段进步到渔猎阶段,但对于捉到的鱼虾和小动物,也只能生吞活剥,大家本都住在山洞里,后来人多洞少,只好向地面发展。
地面无法抵御野兽和风雨袭击,而即使居住在山洞里的人也无法抵御因寒冷和生食所引起的疾病,结果引起大量死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题与参考答案(期末必备)
1、近现代历史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影响及其评价。
19世纪初,英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
在亚洲,英国占领了印度,并入侵阿富汗、新加坡和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并发动了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并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
在帝国主义时代,各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激烈争夺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也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1929年到1933年爆发了一场世界性的严重经济危机,导致国际格局重大变化。
中国和世界各反法西斯力量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后,进300年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国100多年来遭受侵略的苦难史。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它对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变迁有着深刻影响。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但同时也增加了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本地区发展中经济体结构调整地难度和遭遇外部冲击的风险,对中国的建设来说,它是一把双刃剑。
21世纪初国际格局的基本走向继续向多极化发展,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平稳的外部环境。
2、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有功还是无功,有理还是无理?论述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和历史选择。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总的来说是无功的,无理的。
当然并不能完全的说帝国主义侵华是完全无作用的,如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一部分知识分子觉醒,他加速了封建主义的毁灭速度。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篇章之一。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从一个落后的国家逐渐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一、政治体制的建立和完善1.1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被确立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
1.2 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新中国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3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中国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党的领导,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促进政治体制的民主化和法治化。
二、经济建设的腾飞和转型2.1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新中国初期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通过国家的统一调度和计划安排,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2.2 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标志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国家开始引进外资、开放市场,促进了经济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2.3 推动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新中国加大了对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投入,推动了现代化建设,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三、社会事业的发展和进步3.1 教育事业的繁荣:新中国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并逐步提高了教育水平和质量。
3.2 医疗卫生事业的改善:新中国致力于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建立了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
3.3 文化产业的繁荣:在新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文化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文艺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科技创新的突破和发展4.1 加强科技研发能力:新中国注重科技创新,加强科技研发能力,提高了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4.2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中国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培育和壮大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了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4.3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新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吸引了大量的国际科技资源,推动了科技创新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近代史(时间顺序整理)
对兴办实业有贡献者进行奖励
在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四川最为强烈。署理四川总督赵 尔丰下令打伤群众,造成成都血案。
目的:取得外国列强的信任,平息国内日益高涨 的民怨,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拉拢民族资产 阶级改良派
由于革命形势日趋成熟,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与文学社两个团体决 定联合行动,在武昌举行起义。起义胜利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 黎元洪为都督。 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1895年
严复在《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后又翻译了《天演论》
春
成立兴中会
1898年 3月
在檀香山成立。提出“驱除鞑虏
宣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强调封建制度的纲常名教是 不能改变的。这本书成为对抗维新变法的代表大作
张之洞写了《劝学篇》
1900年 1904年 20世纪初 1905年 1905年~ 1907年
1839年
1840年 1841年 1842年 1843年 1851年 1853年
1856年
1859年 1861年 1864年 1885年 1894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 英国
2月
5月
广州三元里武装 斗争
中英
6月
7月
金田起义
3月
太平天国定都南 京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 法
9月 天京事变
6月
洋务运动
7月 太平天国灭亡
A、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 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的学说,指出马克 思主义是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 论的统一。 B、杨匏安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 主义》)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作 了比较确切的阐述。
5月 五四运动
10月
1920年 8月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秦朝时期,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万 里长城、秦始皇陵等著名工程,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
汉朝:扩张与盛世
汉朝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制度,实现了对周边地区的扩张,扩大了中国的疆域。
汉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汉武帝时期,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 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佛教的传播与影响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传播对中国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 了广泛的影响,例如佛教寺庙、石窟艺术等。
佛教的传入也促进了中国与印度等国的文化交流 和互动。
古代科技与发明
1
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 位和影响。
2
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涵盖了农业、纺织、冶金、 造纸、印刷等领域,例如四大发明:造纸术、印 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现代史时期,国 家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变革。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共和政体。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政治上,经历了多次战争和政治运动,如北伐战争、中原 大战等。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明朝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继续取得进展,如明代航海技术、火器制造等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
清朝:最后的封建王朝
01
清朝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最后 一个封建王朝阶段,经济发展逐 渐下滑,但文化和思想领域却出 现了活跃的局面。
02
清朝时期,中国历史上的文字狱 等思想控制政策严重限制了文化 和学术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内容概括
中国近代史内容概括中国近代史内容概括一、近代前期历史发展概况(1840-1919年)1.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天国运动(1840年-19世纪60年代),这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段。
1840年,蓄谋已久的英国政府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和清军的爱国将领对英国侵略军进行了英勇抵抗。
腐败的清政府最终屈膝投降,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先进的知识分子林则徐、魏源开始学习西方,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太平天国是长期积累起来的阶级矛盾,在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迅速加剧,汇聚成的社会矛盾的大爆发,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两大对抗力量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英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2.民族危机的加深,资本主义的产生,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阶段。
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在中体西用的指导下,地主阶级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掀起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开始投资于近代工业,标志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产生了最早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竭力向外扩张,企图侵占朝鲜,进而侵略中国,1894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民族融合
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 合,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移民现象
如闯关东、走西口等,移民对迁入地 经济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政策调整
不同历史时期制定相应的人口政策, 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05
中国近现代史的转型与 变革
鸦片战争与西方列强的入侵
第一次鸦片战争
01
1840-1842年,英国通过战争迫使清朝签订《南京条约》,割
道家思想在哲学、美学、文学等方面 有重要贡献,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 广泛影响。
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强化法律制度,强调君主的权威和 集权制。
法家思想在政治、法律等方面有重要贡献,对中国历史进程 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
01
02
03
04
造纸术
起源于东汉时期,由蔡伦改进 ,逐渐普及并成为重要的文化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5
目录
• 中国历史的起源与早期文明 •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与事件 •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与科技发展 • 中国历史上的社会与经济变迁 • 中国近现代史的转型与变革 • 中国历史对世界的影响与贡献
01
中国历史的起源与早期 文明
原始社会
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
实行总统制,颁布《临时约法》,推动民主化进程。
中华民国的经济与社会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推动社会现代化,但同时也存在军阀割据 、政治腐败等问题。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
新中国的成立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国成立。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中国近代史总结
中国近代史总结中国近代史总结⼀、何谓中国近代史?1.基本概念⼀部中国近代史(1840-1949),是中国倍受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民抗争不息、探索不⽌,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夺取新民主主义⾰命胜利的历史。
关键词:侵略、抗争、探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命2.主要⽭盾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盾是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盾,封建主义和⼈民⼤众的⽭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盾则是多种⽭盾中最主要的⽭盾。
“封建主义”:地主阶级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当权的各种封建半封建反动势⼒“⼈民⼤众”:农民阶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进步的青年学⽣和知识分⼦3.近代中国⼈民的基本任务彻底反侵略(后可以表述为反帝)反封和实现国家近代化4.基本结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基本线索——三条线(脉络)(1)屈辱史——列强侵略(英、法、美、俄、⽇、德等)经济政治(军事)思想⽂化侵略侵略侵略(2)抗争史——彻底的反侵略反封,重获民族独⽴。
(3)探索史——向西⽅学习,寻求富国强兵的近代化之路。
向西⽅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学习政治: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君主⽴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思想:(1)资产阶级⼈⽂主义思想(2)马克思主义(3)近代民族主义思潮地主阶级:洋务运动(⼗九世纪六⼗年代⾄甲午中⽇⼯⼈阶级(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命时期(1919-1949)民族资产阶级:戊戌变法、⾟亥⾰命、新⽂化运动近代社会各阶级的抗争与探索三、中国近代史的发展阶段(分期):四、近代中国政权的沿⾰晚清政权(1840-1911年)北洋军阀政权(1912-1928年)南京国民党政权(1927-1949年)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五、基本概念:▲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不能机械地理解为“半殖民地”是政治的,“半封建”是经济的。
两者都具有经济、政治、⽂化的内涵。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不是全部的独⽴⾃主权; “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发展了资本主义。
新中国史主要内容笔记
新中国史主要内容笔记
摘要:
一、新中国史的概述
二、新中国史的主要内容
1.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党领导人民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懈奋斗
3.不断探索和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
正文:
新中国史是一部描绘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 年成立以来的历史,它是一部党领导人民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历史,也是不断探索和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历史。
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自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随后,我国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发展了社会主义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是新中国史的重要内容。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向繁荣富强的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正在逐步实现。
总之,新中国史是一部充满奋斗、探索与成就的历史,它记录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努力拼搏的过程。
中国历史概括
中国历史概括中国历史悠久而辉煌,涵盖了数千年的时间和丰富多样的文化与事件。
本文将对中国历史进行概括,以便读者能够对中国的发展和演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原始社会与古代王朝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这个时期,原始社会形态的农耕文明开始出现,人们开始使用石器和陶器。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邦化和王朝制度逐渐形成。
最早的三大古代王朝是夏、商和周,它们为中国历史的早期阶段奠定了基础。
2.春秋战国与统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数百个诸侯国争霸割据,战争频繁。
儒家、道家等思想家崛起,形成了众多的学派。
公元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
3.中国的封建王朝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特点。
自秦朝开始,中国历史出现了一系列的封建王朝,如汉、唐、宋、明、清等。
这些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发展和成就。
例如,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明朝进行了海外探险,清朝保持了长期的统一。
4.外来统治与近代变革中国历史上也曾遭受外来统治。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王朝,满洲人建立了清朝。
这些外族统治对中国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转变。
近代时期,中国面临了列强侵略、经济衰落和社会动荡等问题。
19世纪末,中国发生了多次重大变革,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中国逐渐走向现代化。
5.建国以来的中国20世纪中叶,中国发生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成立。
建国以来,中国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等重要阶段。
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在国际关系中,中国逐渐崛起为重要的大国,并参与全球事务。
总结:中国历史悠久而辉煌,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王朝的演变,从分裂到统一的发展,从封建王朝到外来统治再到近代变革,最终走向现代化建设。
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和伟大成就的国家,对世界历史和文明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综述
中国近现代史综述社会性质:自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又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潭。
对这一概念,不能明白得为一半殖民地的,一半封建的;也不能明白得为政治上是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封建的。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半封建”是指既储存了封建主义,又进展了资本主义。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
严格地讲,鸦片战争后的20年间,中国社会要紧出现出半殖民地的特点,到60年代,又出现出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1949年一1956年为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后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时期。
社会要紧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简称为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简称阶级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要紧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要紧的矛盾。
这两大矛盾在中国近代的不同历史时期,其尖锐程度不同,同时互相之间紧密结合,不可截然分开。
1949年一1952年,中国社会要紧矛盾为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资产阶级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1953年一1956年要紧矛盾是同资产阶级的矛盾;1956年以后,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八大提法)或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十一届三中全会提法)是中国社会的要紧矛盾。
革命任务:由于两大矛盾的作用,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确实是要推翻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统治,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
简言之,近代中国的全然任务,确实是完全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近代化。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最终目标。
1949年一1952年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1953年一1956年的要紧任务是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56年以后要紧任务是把我国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方面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
中国近代史论述
论述1.论述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是如何侵略中国的: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以军事侵略为前奏,在政治上侵犯中国主权,经济上掠夺中国中国财富,文化上麻痹中国民众。
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①军事侵略。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赔款。
列强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话公开抢劫中国财富,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政治控制。
控制中国内政,《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这些公使并非普通的外交官:操纵中国外交,列强侵略中国,总是军事侵略伴着外交讹诈并行,然后取得利益后再“一体均沾”;享有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中国海关的高级职员全部由外国人充任,长期把持中国海关大权;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斗争;扶植、收买代理人。
③经济掠夺。
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对华资本输出,操纵中国命脉。
④文化渗透。
宗教渗透和侵略,一些外国传教士一直充当列强侵略中国的先锋队,他们以传教为掩护,在中国沿海进行过长达数月的间谍侦查活动,刺探收集军事情报,并鼓吹对中国进行侵略;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西方教会中一部分人利用传教和传播西学的名义为外国列强侵华制造舆论;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19世纪末叶,帝国主义者又炮制了所谓的“黄祸论”,即中国威胁论。
在列强的侵略下,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得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部分地区甚至成了日本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
2.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未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19世纪末期,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而他们瓜分中国的图谋并未实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瓜分中国,变中国为自己的殖民地是外国列强的共同心愿,但是彼此之间又有许多纠葛、矛盾,甚至可能爆发战争。
中国近代史简单概括
中国近代史简单概括1、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
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此时期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
2、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为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此后的近一百年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标,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在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革命对象和任务性质。
3、在近代史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个: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而前者为最主要矛盾。
但两大主要矛盾在历史的进程中,呈现出错综复杂关系和起伏状态,两大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外国资本-帝国主义,该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说,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近代化,改变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4、前期综述(1840-1919年),此时期又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其性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外国侵略和该国的封建统治,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为政治目的;以发展资本主义为最终目标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四、学习方法-同情理解、反思超越
所谓同情的理解,即后人从具体的历史背景、 状况出发,恰当的评价以往的人与事,而不是 站在现在苛求前人;所谓反思超越,即后人总 结历史的目的就是吸取前人的教训,超越前人、 不断进步。‚青史凭谁定是非?‛ 历史研究中的科学性 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历史 是任人打扮的少女。作到从历史出发,不是从 结论出发,以史推论。首先、关键是要有史实 依据;主次之分;动机与效果结合;价值立场 教学互动、师生共同探讨;适当观看教学资料 片;成绩分段,考试方式多样
王冬梅简介
1998年7月至今在农大从教,北大硕士, 农大博士。主讲课程:《中国近现代史 纲要》《世界文明史》《社会工作》
尹北直简介
2010年7月到农大从教,农大硕士,南京农 业大学博士。主讲课程《自然辩证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改革特色
一、团队教学 二、专题讲授 三、分段考试 上编30%,30分 中编30%,30分 下编30%,30分 暑期社会实践论文10%
现在大家普遍认同这样划分(本书也采 用这种分法):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为中国近代史;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国现代史阶 段。 划分的标准和依据 不同的社会形态,是划分不同历史阶段的 主要标准。1840-1949,中国都处于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这段历史应当称 作中国近代史;1949年以后,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制度被推翻,中国进入了新 民主主义社会。这是属于社会主义类型
嘉庆朝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上承 “励精图治、开拓疆域、四征不庭、揆 文奋武” “康乾盛世”,下启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联军入京、帝后出逃的“道 咸衰世”。清朝社会固有的矛盾已经积 累了180年,嘉庆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国由 极盛而转为衰败的历史角色。 与祖、父相比,嘉庆皇帝是一位既没有政 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没有理政才 能又缺乏勇于作为品格的平庸天子。 参看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 《中国历 史大事编年.清代卷》 《明亡清兴六十 年》
中国当代史研究资料概述
中国当代史研究资料概述摘要:一、中国当代史研究的重要性二、中国当代史研究的主要内容1.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变革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背景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三、中国当代史研究的资料来源1.官方档案文献2.民间史料搜集3.口述历史采集四、研究方法与创新1.跨学科综合研究2.比较历史研究3.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五、中国当代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1.研究队伍的成长与发展2.学术交流与合作3.新时代中国当代史研究的挑战与机遇正文:一、中国当代史研究的重要性中国当代史,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进程。
这段历史见证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对于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脉络和未来走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研究中国当代史,有助于我们总结过去的历史经验,更好地把握现在,规划未来。
同时,它也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径。
二、中国当代史研究的主要内容1.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变革改革开放是中国当代史的重要分期。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
这段历史研究主要关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改革举措,以及在此过程中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背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这段历史研究主要探讨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探索与实践,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历了从确立到发展壮大的过程。
这段历史研究关注我国如何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中国当代史研究的资料来源1.官方档案文献官方档案文献是中国当代史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整理与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国政策制定和历史事件背后的决策过程。
2.民间史料搜集民间史料包括地方志、族谱、老照片等,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中国近现代史论述
1、论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答:(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操纵了中国的政治、财政和经济命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并未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发展缓慢,力量薄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5)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6)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2、论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答:(1)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2)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封建统治的衰落和崩溃。
(3)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4)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批判,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5)太平天国革命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3、论述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答: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重要流派群体、重要作者作品)名词解释、简答概要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一.重要群体流派1.左翼作家联盟Ⅰ概述:1930年成立于上海,并不是一个纯文学流派,是文学与政治兼有的社团。
由此造成的革命现实主义小说,从幼嫩到相对成熟,形成很大的影响。
Ⅱ影响:①左联的成立推进了革命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
②在白色恐怖的艰难环境下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开展。
③创作了不少优秀的革命文学作品,成为国民党统治区一面鲜艳的战斗红旗,对中国革命和新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Ⅲ特色:张天翼犀利明快的讽刺,艾芜、萧红的浪漫抒情精神对现实主义的多方渗透,都显示了当时的小说观念和体式的多样进步。
Ⅳ代表:ⅰ准备期:蒋光慈《冲出云围的月亮》《咆哮了的土地》ⅱ“左联”五烈士: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胡也频《到莫斯科去》《光明在我们的面前》ⅲ革命女作家:丁玲《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ⅳ讽刺小说家:张天翼《华威先生》《包氏父子》ⅴ后期:叶紫《丰收》、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山峡中》ⅵ东北作家群:萧红、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舒群、罗烽、白朗、李辉英2.社会剖析小说是以茅盾为首的一类小说,包括沙汀、吴组缃、叶紫等的左翼小说,其特点是:用二元对立的因果关系来表现复杂的社会斗争的。
在创作时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维对社会生活进行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
主题清晰,戏剧性冲突集中撼人,细节刻画人物雕镂性强,但情节结构呈封闭型,是左翼文学内部的主流小说体式。
3.东北作家群Ⅰ概述:形成于30年代中期,作品充溢着深沉的力,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北平等地的一些青年作者,是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
Ⅱ特点:①反映了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
②表达对敌伪的仇恨,对故乡的眷恋,对早日光复国土的愿望,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
③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倾向,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粗犷的地方风格。
Ⅲ代表:萧红《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端木蕻良《鹚鹭湖的忧郁》、骆宾基《边陲线上》4.京派文学Ⅰ概述:30年代以北京为中心的小说流派,它的基础是文学研究会未曾南下的分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史概述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也是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和平解放西藏和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恢复了遭受多年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
从1953年开始,中国共产党有计划地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一五计划),并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
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到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伟大转折,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对外交往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