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MS谱图的判断及分析方法的选择

合集下载

LCMS-使用与优化

LCMS-使用与优化

LC条件的选择
溶解样品的溶剂:用流动相或甲醇、乙腈溶比用含 水多的溶剂LC峰形好。如果常用的流动相不能很好 溶解样品,可用少量特殊溶剂先将样品溶解后再用 流动相稀释。
LC流量在色谱柱和MS允许情况下适当高可以压缩峰 宽,使峰强度提高。
当只有大流量色谱柱,只能大流量时可采用三通分 流,以适应MS的流量要求。
直接用FIA优化其它参数及源位置,或接一个三通,样品仍由注射泵 进入离子源,同时LC保持需要的流量,优化干燥气压力和温度,优 化后通常不用再修改
质量范围不要太宽,涵盖待测离子再增加20-30amu即可
扫描时间适当长些噪声低,当同时检测数十对离子时,MRM采样时 间可以数十毫秒.同时检测数对离子时,可100-200毫秒
LC条件的选择
选细色谱柱,如内径2mm, 进样量可以小,提高相 对浓度,离子化效率,灵敏度。
换长些的色谱柱,对定性分离效果好,但分析时间 延长,如峰形仍不理想,可考虑另选其他型号色谱 柱。
柱后补偿:当不得不用高浓度TFA时,常用异丙醇, 解决信号抑制问题。通过柱后衍生化,增加离子化。
调机准备
无信号诊断步骤
管路有否堵塞
一节一节拆开测试,看通否,喷雾是否均匀,泵压 是否过高,通常不接色谱柱,200ul/min流速,压力 应不超过数十PSI。
喷雾针堵塞
用Syringe推:直线喷出——没有堵塞 若堵,取下用50水/50甲醇超声清洗 超声仍无效,更换喷雾针
无信号诊断步骤
若为APCI,检查流速是否过低(如没接LC,只用注射 泵),放电尖端对正方向没有,放电电流是否加上? Nhomakorabea清洗
清洗进样针,阀等。
用过含酸的流动相后,色谱柱,离子源都要用甲醇/ 水冲,延长仪器寿命。

羧甲基纤维素质谱lcms

羧甲基纤维素质谱lcms

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简称CMC)是一种重要的纤维素衍生物,其钠盐(羧甲基纤维素钠)被广泛用作食品添加剂、乳化剂、增稠剂等。

质谱(LCMS)是一种分析化学技术,用于分析化合物。

在这里,LCMS被用于分析羧甲基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质。

LCMS分析羧甲基纤维素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样品制备:将羧甲基纤维素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通常为水或有机溶剂。

2. 色谱分离:通过液相色谱(LC)对羧甲基纤维素分子进行分离。

色谱柱通常选择合适的凝胶柱,如羟丙基-Sephadex G-75。

3. 质谱分析:通过串联质谱仪(MS)对经过色谱分离后的化合物进行质谱分析。

质谱分析可以帮助确定羧甲基纤维素的分子量、结构以及取代度等性质。

4. 数据处理:将质谱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羧甲基纤维素的详细结构信息。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LCMS分别的含义是:L液相C色谱M质谱S分离(友情赠送:G是气相^_^)LC-MS/MS就是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MS/MS是质谱-质谱联用(通常我们称为串联质谱,二维质谱法,序贯质谱等)LC-MS/MS与LC-MS比较,M(质谱)分离的步骤是串联的,不是单一的。

色谱法也叫层析法,它是一种高效能的物理分离技术,将它用于分析化学并配合适当的检测手段,就成为色谱分析法。

色谱法的最早应用是用于分离植物色素,其方法是这样的:在一玻璃管中放入碳酸钙,将含有植物色素(植物叶的提取液)的石油醚倒入管中。

此时,玻璃管的上端立即出现几种颜色的混合谱带。

然后用纯石油醚冲洗,随着石油醚的加入,谱带不断地向下移动,并逐渐分开成几个不同颜色的谱带,继续冲洗就可分别接得各种颜色的色素,并可分别进行鉴定。

色谱法也由此而得名。

现在的色谱法早已不局限于色素的分离,其方法也早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其分离的原理仍然是一样的。

我们仍然叫它色谱分析。

一、色谱分离基本原理:由以上方法可知,在色谱法中存在两相,一相是固定不动的,我们把它叫做固定相;另一相则不断流过固定相,我们把它叫做流动相。

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就是利用待分离的各种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吸附能力等亲和能力的不同来进行分离的。

使用外力使含有样品的流动相(气体、液体)通过一固定于柱中或平板上、与流动相互不相溶的固定相表面。

当流动相中携带的混合物流经固定相时,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

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之间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强弱不同,随着流动相的移动,混合物在两相间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使得各组分被固定相保留的时间不同,从而按一定次序由固定相中先后流出。

与适当的柱后检测方法结合,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与检测。

二、色谱分类方法:色谱分析法有很多种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从两相的状态分类:相色谱和经典液相色谱没有本质的区别。

液质原理简析

液质原理简析

液质联用(LCMS)原理简析1.质谱法质谱分析是先将物质离子化,按离子的质荷比分离,然后测量各种离子谱峰的强度而实现分析目的的一种分析方法。

质谱的样品一般要汽化,再离子化。

不纯的样品要用色谱和质谱联用仪,是通过色谱进样。

即色谱分离,质谱是色谱的检测器。

离子在电场和磁场的综合作用下,按照其质量数m和电荷数Z的比值(m/z,质荷比)大小依次排列成谱被记录下来,以检测器检测到的离子信号强度为纵坐标,离子质荷比为横坐标所作的条状图就是我们常见的质谱图。

2.质谱仪质谱仪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数据及供电系统┏━━━━┳━━━━━╋━━━━━━┓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接收器┗━━━━━╋━━━━━━┛真空系统质谱仪一般由进样系统、离子源、分析器、检测器组成。

还包括真空系统、电气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等辅助设备。

(1)离子源:使样品产生离子的装置叫离子源。

液质的离子源有ESI,APCI,APPI,统称大气压电离(API)源,实验室常用液质的离子源为ESI源。

电喷雾(ESI)的特点通常小分子得到[M+H]+ ]+,[M+Na]+ 或[M-H]-单电荷离子,生物大分子产生多电荷离子。

电喷雾电离是最软的电离技术,通常只产生分子离子峰,因此可直接测定混合物,并可测定热不稳定的极性化合物;其易形成多电荷离子的特性可分析蛋白质和DNA等生物大分子;通过调节离子源电压控制离子的碎裂(源内CID)得到化合物的部分结构。

(2)质量分析器: 由它将离子源产生的离子按m/z分开。

离子通过分析器后,按不同质荷比(M/Z)分开,将相同的M/Z离子聚焦在一起,组成质谱。

质量分析器有:磁场和电场、四极杆、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等。

实验室目前液质的质量分析器类型:三重四极杆(QqQ):离子源→第一分析器→碰撞室→第二分析器→接收器MS1 MS2Q1 q2 Q3QqQ仪器可以方便的改变离子的动能,因此扫描速度快,体积小,常作为台式进入常规实验室,缺点是质量范围及分辨率有限,不能进行高分辨测定,只能做到单位质量分辨。

LC-MS数据分析方法

LC-MS数据分析方法

质谱数据结果分析方法:
MS数据一般都会有如下几个特征参数:PSM、Peptide、Unique Peptides、Protein,PSM是拿数据库里的多肽和质谱图进行比对,并输出最高分数值的多肽作为一个PSM,PSM值越高,则表明可信度相对越高;Peptide和Unique Peptides则代表了肽段的特异性,一般Unique Peptides和Peptides的数值越接近,则代表肽段的特异性相对越好;而Protein代表了这些Peptides综合分析所归属的蛋白,数值越小则表明Peptides所代表的的蛋白特异性相对越好。

为了得到相对确信可靠的分子进行后续的验证实验,就要综合考虑以上几个参数,同时还要照顾分子本身的定位、功能等。

LCMS知识介绍

LCMS知识介绍

1、如何看质谱图(1)确定分子离子,即确定分子量:氮规那么:含偶数个氮原子的分子,其质量数是偶数,含奇数个氮原子的分子,其质量数是奇数。

与高质量碎片离子有合理的质量差,凡质量差在3~8 和 10~13, 21~25 之间均不能能,那么说明是碎片或杂质。

(2) 确定元素组成,即确定分子式或碎片化学式:高分辨质谱能够由分子量直接计算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从而推出分子式,低分辨质谱利用元素的同位素丰度。

M-1,M-15,M-18,M-20,M-31......意味着失H,CH3,H2O,HF,OCH3......(3)峰强度与结构的关系,丰度大反响离子结构牢固:在元素周期表中自上而下,从右至左,杂原子外层未成键的电子越易被电离,容纳正电荷能力越强,含支链的地方易断。

2、离子源EI(Electron Impact Ionization):电子轰击电离—硬电离。

CI(Chemical Ionization):化学电离—核心是质子转移。

FD(Field Desorption):场解吸—目前根本被FAB取代。

FAB(Fast Atom Bombardment):快原子轰击—也许铯离子(LSIMS, 液体二次离子质谱 ) 。

ESI(Electrospray Ionization):电喷雾电离是最软的电离方式,采用离子蒸发,平时小分子获得 [M+H]+]+,[M+Na]+或 [M-H]- 单电荷离子;化合物无需拥有挥发性,离子在溶液中已生成;样品流速/ min;适合极性分子的解析,能解析小分子及大分子( 如蛋白质分子多肽等 ) ,生物大分子产生多电荷离子,平时只产生分子离子峰,因此可直接测定混杂物,并可测定热不牢固的极性化合物;经过调治离子源电压控制离子的碎裂〔源内CID〕测定化合物结构。

APCI(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大气压化学电离也是软电离技术,高压放电发生了质子转移而生成[M+ H]+或 [M-H]- 离子;化合物要拥有挥发性且热牢固,离子在气态条件中生成;样品流速/ min;只产生单电荷峰,适合测定质量数小于2000Da的弱极性的小分子化合物;适应高流量的梯度洗脱/ 上下水溶液变化的流动相;经过调治离子源电压控制离子的碎裂。

lcms检定规程

lcms检定规程

lcms检定规程L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检定规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环境条件:仪器室内不得有明显的机械振动、电磁干扰,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易燃、易爆和强腐蚀性气体或试剂。

温度应在15°C〜30°C之间,相对湿度应不大于80%。

电源电压应为(220 + 22)V,频率应为(50±)Hz。

2. 标准物质和校准设备:标准物质应使用国家有证标准物质,校准设备需经计量检定合格。

常用的标准物质包括利血平溶液,其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优于5%(k=2)。

此外,还需要移液器或移液管(量程范围100μL或200μL,B级及以上)和容量瓶(10mL或25mL,B级及以上)。

3.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外观检查:仪器铭牌上应标示仪器的名称、型号、制造厂名、产品序列号、出厂日期等内容。

分辨力:将扫描范围设为m/z=606〜612,直接注入或经色谱柱注入离子源的方式,观察质谱图并记录m/z609质谱峰,计算其50%峰高处的峰宽,得到W1/2,作为分辨力的结果。

信噪比:设定液相色谱条件并优化质谱条件,将检测离子的m/z设为特征离子的m/z,经色谱柱注入相应量的利血平。

观察色谱图并记录其色谱峰峰高作为HS。

同时记录信号峰后1min-3min时间内的基线输出信号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作为Hn。

根据公式(1)计算信噪比S/N,连续测量6次,以6次测量S/N的平均值作为信噪比的结果。

质量准确性:根据LC-MS质量数应用范围,选用相应的标准物质或试剂,将扫描范围设为特征离子理论值±5的范围。

直接注入相应量的标准物质或试剂。

观察质谱图并记录特征离子的实测质量数(有效数字取小数点后两位)。

根据公式(2)计算ΔM,以ΔM的最大值作为质量准确性的结果。

峰面积重复性与保留时间重复性:将检测离子的m/z设为特征离子的m/z,经色谱柱注入相应量的利血平。

观察色谱图并记录其色谱峰的峰面积和保留时间。

连续测量6次。

lcms质谱仪原理

lcms质谱仪原理

lcms质谱仪原理
LC-MS质谱仪是一种联合液相色谱(LC)和质谱(MS)技术的仪器,主要用于分析和鉴定复杂样品中的化合物。

LC-MS
质谱仪的基本原理如下:
1. 液相色谱(LC)部分:在LC部分,样品溶液通过进样器
被注入进一个色谱柱中。

在色谱柱内,样品中的化合物会与柱填料上的固定相互作用,并在流动相的作用下,根据其化学性质的不同以不同的速率进行分离。

2. 质谱(MS)部分:在MS部分,离子化源将样品中的化合
物转化为荷电的离子。

这通常通过电离技术(如电喷雾(ESI)或化学电离(APCI))实现。

3. 离子聚焦:离子化后,离子被引入质谱仪中的离子门。

离子门的作用是选择性地传输特定质量/荷比(m/z)的离子。

这样,仪器可以选择性地传递特定的离子种类,以便进一步分析。

4. 分析和检测:离子在进入质谱部分之前可能需要进行解离和/或聚焦。

在质谱仪的分析部分,离子会遭受一系列的分析步骤,如质谱分析器中的离子解离,以及质谱检测器的荧光检测。

这些步骤将离子按照其质量和荷电比分开并检测。

5. 数据分析:最后,仪器会生成一个离子流谱图,其中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用图形显示。

这个谱图可以用于鉴定和分析样品中的化合物。

这是LC-MS质谱仪的基本原理。

通过结合液相色谱和质谱技术,LC-MS质谱仪可以对复杂样品进行高效、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分析。

液质联用(LCMS)原理简析

液质联用(LCMS)原理简析

液质联用(LCMS)原理简析1.质谱法质谱分析是先将物质离子化,按离子的质荷比分离,然后测量各种离子谱峰的强度而实现分析目的的一种分析方法。

质谱的样品一般要汽化,再离子化。

不纯的样品要用色谱和质谱联用仪,是通过色谱进样。

即色谱分离,质谱是色谱的检测器。

离子在电场和磁场的综合作用下,按照其质量数m和电荷数Z的比值(m/z,质荷比)大小依次排列成谱被记录下来,以检测器检测到的离子信号强度为纵坐标,离子质荷比为横坐标所作的条状图就是我们常见的质谱图。

2.质谱仪质谱仪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数据及供电系统┏━━━━┳━━━━━╋━━━━━━┓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接收器┗━━━━━╋━━━━━━┛真空系统质谱仪一般由进样系统、离子源、分析器、检测器组成。

还包括真空系统、电气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等辅助设备。

(1)离子源:使样品产生离子的装置叫离子源。

液质的离子源有ESI,APCI,APPI,统称大气压电离(API)源,实验室常用液质的离子源为ESI源。

电喷雾(ESI)的特点通常小分子得到[M+H]+ ]+,[M+Na]+ 或[M-H]-单电荷离子,生物大分子产生多电荷离子。

电喷雾电离是最软的电离技术,通常只产生分子离子峰,因此可直接测定混合物,并可测定热不稳定的极性化合物;其易形成多电荷离子的特性可分析蛋白质和DNA等生物大分子;通过调节离子源电压控制离子的碎裂(源内CID)得到化合物的部分结构。

(2)质量分析器: 由它将离子源产生的离子按m/z分开。

离子通过分析器后,按不同质荷比(M/Z)分开,将相同的M/Z离子聚焦在一起,组成质谱。

质量分析器有:磁场和电场、四极杆、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等。

实验室目前液质的质量分析器类型:三重四极杆(QqQ):离子源→第一分析器→碰撞室→第二分析器→接收器MS1 MS2Q1 q2 Q3QqQ仪器可以方便的改变离子的动能,因此扫描速度快,体积小,常作为台式进入常规实验室,缺点是质量范围及分辨率有限,不能进行高分辨测定,只能做到单位质量分辨。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的原理及应用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的原理及应用

【转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的原理及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的原理及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原理及应用简介色谱质谱的在线联用将色谱的分离能力与质谱的定性功能结合起来,实现对复杂混合物更准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而且也简化了样品的前处理过程,使样品分析更简便。

色谱质谱联用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液质联用与气质联用互为补充,分析不同性质的化合物。

液质联用与气质联用的区别:气质联用仪(GC-MS)是最早商品化的联用仪器,适宜分析小分子、易挥发、热稳定、能气化的化合物;用电子轰击方式(EI)得到的谱图,可与标准谱库对比。

液质联用(LC-MS)主要可解决如下几方面的问题:不挥发性化合物分析测定;极性化合物的分析测定;热不稳定化合物的分析测定;大分子量化合物(包括蛋白、多肽、多聚物等)的分析测定;没有商品化的谱库可对比查询,只能自己建库或自己解析谱图。

现代有机和生物质谱进展在20世纪80及90年代,质谱法经历了两次飞跃。

在此之前,质谱法通常只能测定分子量500Da以下的小分子化合物。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场解吸(FD)离子化技术,能够测定分子量高达1500~2000Da 的非挥发性化合物,但重复性差。

20世纪80年代初发明了快原子质谱法(FAB-MS),能够分析分子量达数千的多肽。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欲分析的样品更加复杂,分子量范围也更大,因此,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法(ESI-MS)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法(MALDI-MS)应运而生。

目前的有机质谱和生物质谱仪,除了GC-MS的EI和CI源,离子化方式有大气压电离(API)(包括大气压电喷雾电离ESI、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大气压光电离APPI)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前者常采用四极杆或离子阱质量分析器,统称API-MS。

后者常用飞行时间作为质量分析器,所构成的仪器称为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

LCMS 参考指南

LCMS 参考指南

LCMS 参考指南LC/MS分析中使用的缓冲液•磷酸盐及其他不挥发缓冲盐在离子源会沉淀并堵塞毛细管等•缓冲盐会导致离子抑制,因此要控制缓冲液的强度,<10mM•钠盐和钾盐会产生钠/钾加合物,这些加合物比较难打碎•去污剂、表面活性剂会有离子抑制现象发生,表面活性剂产生的加合物和离子簇会干扰质谱数据HPLC离子对试剂•不要使用不挥发试剂•长链试剂将影响质谱图质量•离子对试剂会竞争离子蒸发•TFA(三氟乙酸)/HFBA(七氟丁酸酐)强电子对会抑制电离•建议: 不要使用离子对维护/常见问题解决每天或每周•清洁离子化室•清洗自动进样器•Prime LC泵•检查LC溶剂是否有脏东西或细菌滋生•用水和甲醇冲洗毛细管2-3次•检测自动进样器的洗瓶中的溶剂量•检查机械泵的油量每月•更换LC溶剂•检查LC流速•卸真空清洗API接口•检查API喷雾针是否堵塞每3个月•更换机械泵泵油•系统Autotune•运行electronic diagnostics•更换氮气发生器过滤器每年•更换API喷雾针•更换毛细管•测试系统的灵敏度方法开发步骤 1文献查询-文献检索/获取其他信息-尽量获得目标分析物的纯标样-参考以前使用的方法步骤2优化MS条件-注射泵直接进样,优化目标化合物的响应,确定MS的最佳条件-注射注射进样,优化目标化合物的响应,确定最佳的离子化条件-评估各个目标化合物的离子碎片步骤 3基质干扰-确定可能的基质干扰-开发样品制备、分离方法以减少基质干扰Step 4优化色谱条件液体样品准备•加入内标物•去除颗粒物o过滤o离心o SECo透析o沉淀•浓缩样品o液液萃取o固相萃取o蒸发o冻干o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目标分析物o液液萃取o固相萃取o超临界流体萃取•分析样品确定未知化合物的 MW酸-碱方法:•大多数可用于 APCI和ESI分析的离子为可质子化或去质子化的分子•酸性条件下,化合物比较容易质子化,形成 (M+H)+•碱性条件下,化合物比较容易去质子化,形成(M-H)-• (M+H)+或 (M-H)-通过丢失合理的中性基团,其质谱可产生重要的离子。

LCMS定性定量方法与技术

LCMS定性定量方法与技术
高分辨质谱法也提高了目标化合物筛选和定量测定的选择 性。
同位素丰度
• 绝大多数元素在自然界以同位素混合物存在,如天然 的碳是98.90%的12C和1.10%的13C的混合物。
• 由于元素的同位素的存在,所以质谱峰呈现为同位素 峰簇,是各种元素及其同位素组成的表现,他们提供 了另一重要性息。
• 在质量测定的准确度有限时,根据同位素丰度数据有 可量能均限为1定4元0 u素,组而成其。在例m如/z1,41C处10H的20同和位C8H素12峰O2相的对名于义质 m/z140峰的强度分别为11%和8.8%,这是由13C存在的 机率所确定的,因而可区分这两个离子。应该注意低 丰度同位素峰的测定误差较大,还可能有其他成分的 离子与之重叠,所以实际应用有一定限制。
a “Atomic Weights of the Elements 1987,” Pure Appl. Chem. 1988,60:841 括号内的数值为测不准水平,主要是同位素 丰度的自然变化。例如,氢原子量为1.00794±0.00007
同位素 1H 2H 12C 13C 14N 15N 16O 17O 18O 19F 23Na 28Si 29Si 30Si 31P 32S 33S 34S 36S 35Cl 37Cl 39K 40K 41K 79Br 81Br 127I
分子量信息
天然丰度(%)b 99.985 0.015 98.9 1.1 99.63 0.37 99.76 0.04 0.2 100 100 92.23 4.67 3.1 100 95.02 0.75 4.21 0.02 75.77 24.23 93.2581 0.012 6.7302 50.69 49.31 100
122
100
N
NH N

《LCMS定量分析》课件

《LCMS定量分析》课件

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基质效应
基质对LCMS分析的影响是一个重要挑战。通过开发新型的基质匹配标准品、优化样品处理和稀释方法等手段,可以 降低基质效应的影响。
复杂样品分析
对于生物体、环境等复杂样品中的化合物分析,LCMS需要面临样品前处理、背景干扰和低丰度化合物检测等挑战。 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采用内标校正和背景消除技术等手段,可以提升复杂样品中化合物的定量准确性。
《LCMS定量分析》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LCMS定量分析概述 • LCMS定量分析的原理 • LCMS定量分析的实验技术 • LCMS定量分析的实例 • LCMS定量分析的展望与挑战
01 LCMS定量分析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LCMS定量分析是一种基于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的方法,用于对样品 中的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高效分离技术
随着色谱技术的不断发展,LCMS 将进一步提高分离效率和分辨率 ,为复杂样品分析提供更好的分 离效果。
高灵敏度检测技术
随着检测器技术的进步,LCMS的 检测灵敏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能够检测更低浓度的化合物,满 足更严格的分析要求。
多维度联用技术
未来LCMS将与多种检测技术联用 ,如CE、GC、NMR等,实现多 维度的分离和检测,提供更全面 的化合物信息。
应用拓展
将LCMS定量分析技术拓展到更多领域,如药物代谢、环境监测、 食品安全等,为各领域提供可靠的化合物定量分析方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液相色谱与质谱通过接口技术联接, 实现样品的分离与检测的连续进行。
质谱原理
通过电离源将样品分子转化为带电离 子,然后在电场和磁场的作用下,使 离子发生空间和能量聚焦,从而实现 样品的分离和检测。

LC-MS定性分析思路与方法

LC-MS定性分析思路与方法

6 Date | AB CONFIDENTIAL
© 2006 Applied Biosystems
Opportunities in the Services and System Solutions Market
确定离子化方式
● 根据样品性质确定离子化方式: 高极性化合物,大分子,蛋白 质、肽类、低聚核苷酸等生物分子;胺类、季铵盐等;含杂 原子化合物如氨基甲酸酯等,适合ESI(IS)。弱极性/中等极性 的小分子,如脂肪酸,邻苯二甲酸等;含杂原子化合物如氨 基甲酸酯、脲等,适合APCI(HN)。ESI不行的:极端非极 性化合物如苯等;APCI不行的:非挥发性样品;热稳定性差的 样品
● 杂质的影响:溶剂的纯度、水的纯净程度等。当成分复杂,杂质太多 时,竞争使被测物离子化不好,同时使LC分离不好
● 样品浓度不够:有时需要浓缩
16 Date | AB CONFIDENTIAL
© 2006 Applied Biosystems
Opportunities in the Services and System Solutions Market
LC条件的优化
● LC梯度的设定,目的是快速分离,峰形好,缩短时间,提高效 率,可以将所有化合物都冲出,防止影响下一个样品的测 定。
采取梯度洗脱,如分析多肽类化合物一般采取梯度洗脱, 此时的信号会比等梯度洗脱时强很多,而且可以加大进样 量,是提高灵敏度的一种有效措施,但是分析时间较长, 且需要有色谱柱平衡的时间。
● 注意要采集一段时间的溶解样品的溶剂本底信息,DP同采样 相同,以便扣除本底干扰,可高、低各做一次,例如20V、 80V等,所以低流速FIA方式最适合
● 注意,当样品溶液内含有离子抑制物质时,直接进样可能看不 到分子峰,此时需要经色谱柱分离或重新处理样品。

lcms质谱样品处理方法

lcms质谱样品处理方法

lcms质谱样品处理方法
LCMS(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质谱是一种常用于分析化合物结构和组成的技术。

LCMS样品处理方法可以根据分析目标和样品性质来确定,以下是常见的LCMS样
品处理方法:
1. 预处理:样品在进行LCMS分析之前,通常需要进行一系
列的预处理步骤,例如样品的提取、浓缩、纯化等。

这些步骤可以通过各种萃取方法、溶剂挥发、固相萃取等技术实现。

2. 样品稀释:对于高浓度样品,需要进行适当的稀释,以保证样品浓度在分析范围内。

3. 样品净化:对于复杂样品矩阵,如血清、尿液等,可能存在干扰物质,可以使用固相萃取或液液萃取等方法进行样品净化,以去除干扰物质。

4. 补充离子:对于某些化合物,可能需要在LCMS分析中加
入离子对其进行增强或稳定化。

例如,对于碱金属盐或酸性化合物,可以加入氨水或甲酸来增强它们的离子化。

5. 补充内标:对于定量分析,通常会在样品中添加已知浓度的内标物质,以校正分析过程中的漂移和变异。

总的来说,LCMS样品处理方法旨在提高样品的分析灵敏度、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降低测量误差和干扰物质的影响。

具体的处理方法需要根据分析目标和样品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

LCMS谱图判断及分析方法选择

LCMS谱图判断及分析方法选择

LCMS谱图的判断及解析方法确实定一、LCMS谱图的相关标准及 M S棒图判断:a) LCMS合格谱图的标准:1、UV谱图主峰的保存时间应大于 2T0( 进样峰时间) ,并小于全部运行时间的 4/5;2、UV谱图的吸取波长以客户指定波长为准〔一般为 220nm〕,弱紫外样品〔紫外吸收在 220nm是波谷,MS信号相对较强〕可用 ELSD谱图交货或以客户要求为准;3、UV谱图主峰吸取一般应高于 100ma。

u 对信噪比优异的样品,能够适合降低峰高要求到高于 50mau,当全部可见的 UV峰都积分后仍合格的,能够为合格;4、UV谱图中,主峰理论塔板数在 10000以上〔即峰宽小于 0.5 分钟〕,峰对称因子应在 0.9-1.2 〔即对称性较好〕。

5、MS谱图应保证准分子离子峰可见,其他峰是二聚峰,以及合理的碎片或加合峰。

6、MS范围:平时在 100-1000 之间,对分子量很小或很大的样品,应调整 MS范围,保证最大值高出 2M+2,3 最小值小于 M/2。

7、紫外积分高出 2 %的杂质,若是杂质的 MS和主峰一致,需检查结构可否有异构体。

如客户确认有异构体并赞成能够合并纯度交货,方能判断合格,否那么应重新分别或用其他手段如 NMR确定结构。

8、紫外无积分或积分结果小于 1 %的色谱峰,在 TIC 中峰高不得高出主峰的 1/2。

〔特别情况除外:难电离样品;Agilent LCMSTIC 中杂质绝对吸取小于 50000〕b) M S棒图的判断〔正离子检测〕:1、MS谱图中分子离子峰的值应为:EM+〔1 Exact Mass〕( 即[M+H] +)2、常有的合理的加合离子有:[M+Na] +、[M+K]+、[2M+H]+、[2M+Na]+、[M/2+H]+3、加有缓冲溶液或溶剂的系统还可引进[M+X] +〔X=溶剂或缓冲溶液中的阳离子〕如:用碱性系统方法解析常常有的加合离子有: [M+NH4] +〔我们的碱性系统用的铵盐缓冲溶液〕〔用岛津仪器解析常常可见到的加合离子还有:[M+Na+X] +〕4、假设有小于分子离子峰的碎片离子,要依照化合物结构来判断是否是其合理的碎片,碎片 M1 所出碎片峰的 M S值应为 M1 或 M1+2〔出 M1 还是 M1+2 由断裂机理决定〕5、同位素效应:一般带 Cl 或 Br 的样品,棒图中同位素效应比较明显〔见附图〕;6、假设棒图中有不能够讲解的碎片或加合离子、且丰度较高,那么需要进行 NMR考据c) M S棒图的判断〔负离子检测〕:1、MS谱图中分子离子峰的值应为:EM-1〔Exact Mass〕( 即[M-H] -)2、加有缓冲溶液或溶剂的系统还可引进[M+X] - 〔X=溶剂或缓冲溶液中的阴离子〕3、其他常有合理加合离子及碎片离子同理正离子检测二、LCMS解析方法的分类及其适用范围〔反相色谱〕:a) 从流动相系统划分,可分为:酸性方法和碱性方法〔方法确定的原理:先依照化合物的结构算出其 ClogP 的值来大体确定其适用的分析方法,假设计算出的方法不适合,再依照其谱图的详尽情况进行更正。

LC-MS解析基础以及常见问题剖析

LC-MS解析基础以及常见问题剖析

LC-MS解析基础以及常见问题剖析LCMS是有机合成中重要的分析工具,解析LCMS谱图也是一项基本技能。

LCMS基本原理和特性1)LCMS的特性:是HPLC和MS的结合,有两者的功能,有没有两者精确。

2)流动相方法:常见0-30,0-60,10-80,30-90四种方法,0,10,30都是指乙腈的含量,乙腈含量越大,流动相极性越小,出峰越靠前。

3)正离子源适用于碱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更容易粘附氢正离子,在正离子源中容易出分子离子峰。

负离子源适合酸性化合物:酸性化合物更容易轰击掉氢正离子,如酸,酚类化合物。

看LCMS步骤1)先看MS部分,看有没有所要离子峰,并且要看清楚该化合物是否有MS信号,是否掩盖周围的峰。

2)再看HPLC部分,看含量有多少,并且要看清楚该化合物是否有强的HPLC信号,是否掩盖周围的峰。

3)两者结合起来看,推测反应进行的程度和反应产生的杂质。

常见加合离子峰1)正离子模式:[M+Na]+ = [M+23]+加钠离子;[M+K]+ = [M+39]+加钾离子;[M+NH4]+ = [M+18]+加铵离子;[M+H+H2O]+ = [M+19]+加水;[M+X]+这里X是指溶剂缓冲液中的阳离子;如加硝酸根:[M+NO2]+ = [M+46]+[M+H+Solvent]+溶剂加合峰,如[M+H+CH3CN]+= [M+42]+是CH3CN加合离子,[M+H+CH3OH]+ = [M+33]+是CH3OH加合离子;2)负离子模式[M-H]- = [M-1]-减氢负离子[M+35Cl]- = [M+35]-加氯负离子[M+37Cl]- = [M+37]-加氯同位素负离子[M+HCOO]- = [M+45]-加甲酸根负离子[M+CH3COO]- = [M+59]-加乙酸根负离子[M+CF3COO]- = [M+113]-加三氟乙酸根负离子减峰M-56(脱叔丁基)和M-100(脱Boc),M-16(脱NH3)和M-17(脱水)以及M+2/2(比较常见),其他少见。

季铵盐lcms分子离子峰

季铵盐lcms分子离子峰

季铵盐lcms分子离子峰
季铵盐是一类含有季铵基(即四个烷基或芳基基团连接在氮原子上)的盐类化合物。

L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技术,可以用于分析化合物的成分和结构。

分子离子峰是质谱图中表示分子离子的峰,通常在质谱图中的m/z轴上显示。

针对季铵盐在LC-MS中的分子离子峰,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进行讨论和解释。

首先,我们可以从分析方法的角度来看。

在LC-MS分析中,季铵盐通常会产生特定的分子离子峰,这可以帮助确定化合物的存在以及其分子量。

分子离子峰的强度和位置可以提供关于化合物结构和纯度的信息,有助于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其次,我们可以从化合物结构的角度来讨论。

不同结构的季铵盐在LC-MS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分子离子峰,这取决于其分子量以及在离子源中的解离方式。

通过对分子离子峰的观察和解释,可以推断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例如季铵基的碳链长度、取代基情况等。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质谱数据解释的角度来探讨。

通过对LC-MS数据的分析,可以利用分子离子峰的信息推断化合物的分子式、碳链长度、饱和度等结构特征。

同时,还可以利用质谱数据进行定
量分析,确定季铵盐在样品中的含量和浓度。

总的来说,对于季铵盐在LC-MS中的分子离子峰,我们可以从分析方法、化合物结构和质谱数据解释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的讨论和解释,以充分理解其在LC-MS分析中的特征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CMS谱图的判断及分析方法的确定
一、LCMS谱图的相关标准及MS棒图判断:
a)LCMS合格谱图的标准:
1、UV谱图主峰的保留时间应大于2T
(进样峰时间),并小于全部运行时间的4/5;
2、UV谱图的吸收波长以客户指定波长为准(一般为220nm),弱紫外样品(紫外吸
收在220nm是波谷,MS信号相对较强)可用ELSD谱图交货或以客户要求为准;
3、UV谱图主峰吸收一般应高于100mau。

对信噪比良好的样品,可以适当降低峰
高要求到高于50mau, 当所有可见的UV峰都积分后仍合格的,可认为合格;
4、UV谱图中,主峰理论塔板数在10000以上(即峰宽小于0.5分钟),峰对称因
子应在0.9-1.2(即对称性较好)。

5、MS谱图应保证准分子离子峰可见,其它峰是二聚峰,以及合理的碎片或加合峰。

6、MS范围:通常在100-1000之间,对分子量很小或很大的样品,应调整MS范围,
保证最大值超过2M+23, 最小值小于M/2。

7、紫外积分超过2%的杂质,如果杂质的MS和主峰一致,需检查结构是否有异构
体。

如客户确认有异构体并同意可以合并纯度交货,方能判断合格,否则应重
新分离或用其它手段如NMR确定结构。

8、紫外无积分或积分结果小于1%的色谱峰,在TIC中峰高不得超过主峰的1/2。

(特殊情况除外:难电离样品;Agilent LCMS TIC中杂质绝对吸收小于50000)
b)MS棒图的判断(正离子检测):
1、MS谱图中分子离子峰的值应为:EM+1(Exact Mass)(即[M+H]+)
2、常见的合理的加合离子有:[M+Na]+、[M+K]+、[2M+H]+、[2M+Na]+、[M/2+H]+
3、加有缓冲溶液或溶剂的体系还可引进[M+X]+(X=溶剂或缓冲溶液中的阳离子)
如:用碱性体系方法分析时常见的加合离子有:[M+NH
4
]+(我们的碱性体系用的铵盐缓冲溶液)(用岛津仪器分析时常可见到的加合离子还有:[M+Na+X]+)
4、若有小于分子离子峰的碎片离子,要根据化合物结构来判断是否是其合理的碎
片,碎片M
1所出碎片峰的MS值应为M
1
或M
1
+2(出M
1
还是M
1
+2由断裂机理决定)
5、同位素效应:一般带Cl或Br的样品,棒图中同位素效应比较明显(见附图);
6、若棒图中有不能解释的碎片或加合离子、且丰度较高,则需要进行NMR验证
c)MS棒图的判断(负离子检测):
1、MS谱图中分子离子峰的值应为:EM-1(Exact Mass)(即[M-H]-)
2、加有缓冲溶液或溶剂的体系还可引进[M+X]-(X=溶剂或缓冲溶液中的阴离子)
3、其他常见合理加合离子及碎片离子同理正离子检测
二、LCMS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其适用范围(反相色谱):
a)从流动相体系划分,可分为:酸性方法和碱性方法
(方法确定的原理:先根据化合物的结构算出其ClogP的值来大致确定其适用的分
析方法,若计算出的方法不合适,再根据其谱图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改。


一般来说:酸性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化合物;常规样品通常用10-80AB,极性较小的样品可以考虑用30-90AB或50-100AB,极性较大的样品可以选择0-30AB或0-60AB 碱性方法适用的情况为:
1、极性很大,用酸性方法(0-30AB)时出峰仍太靠前;
2、用酸性方法时出峰形状很宽,对称性不好;
3、用酸性方法时目标物在进样峰的位置即被冲出,形成如下图所示的双峰;
4、有些物质在酸性体系易成盐、不稳定,也会形成如上图所示的情况
5、负离子检测一般在碱性体系中进行
b)从质谱(MSD)的检测离子的极性划分,可分为:正离子方法和负离子方法
一般来说:正离子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化合物;而羧酸、醛以及羧醛等结构的样品一
般在正离子方法中电离不好,则需换用负离子方法来进行分析。

c)从大气压电离质谱(API-MS)电离模式划分,可分为:(气动辅助)电喷雾(API-ES)、
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大气压光致电离(APPI)
一般来说:ESI源适合于大部分有极性的、含杂原子的化合物;如果样品在ESI源
下电离很弱(紫外吸收相对较强),且分子量相对较小、具有一定的挥发性、是热
稳定化合物,可以选择更换APCI源及APPI源来进行分析。

附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