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评定方法
脑瘫常用的评定量表
脑瘫常用的评定量表
脑瘫是一种影响儿童运动与姿势控制能力的发育障碍性疾病。
评定脑瘫患者的病情及功能障碍程度对于临床治疗和康复计划的制定非常重要。
以下是脑瘫常用的评定量表:
1. 格罗斯莫托函数分类系统(GMFCS):该量表用于评估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根据患者的运动能力将其分为5个等级,从功能最好的Level I到功能最差的Level V。
2. 曼努埃尔技能分类系统(MACS):该量表用于评估脑瘫患者的手部功能,根据患者的手部能力将其分为5个等级,从功能最好的Level I到功能最差的Level V。
3. 爱德尔贝格瘫痪评定量表(Edinburgh Classification of Postural Control in Cerebral Palsy):该量表用于评估脑瘫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根据患者的姿势稳定性、平衡和协调能力将其分为不同等级。
4. 协调和运动功能障碍评定量表(Movement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该量表用于评估儿童的运动和协调能力,包括手眼协调、平衡和精细动作等方面。
5. 北京脑瘫评定量表(Beijing Cerebral Palsy Assessment):该量表是中国的一种脑瘫评定工具,包括肌张力、运动功能、感知觉和认知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评估。
这些评定量表能够帮助医生和康复师全面评估脑瘫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并根据评定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通过定期评估,可以监测病情进展和康复效果,提供有效的治疗和支持。
脑瘫的康复评定内容
脑瘫的康复评定内容脑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会对患者的身体和智力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对于脑瘫患者,康复评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医生和家属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出更加有效的康复计划。
康复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神经系统评估神经系统评估是康复评定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包括了对患者的感觉、运动、反射、平衡和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通过神经系统评估,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情况,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康复方案。
二、肌肉骨骼系统评估肌肉骨骼系统评估主要是对患者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骨骼结构等方面进行评估。
对于脑瘫患者来说,肌肉骨骼系统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往往存在肌肉萎缩、骨骼畸形、关节僵硬等情况。
通过肌肉骨骼系统评估,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肌肉骨骼状况,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康复方案。
三、日常生活评估日常生活评估主要是对患者的自理能力进行评估,包括了饮食、穿衣、洗漱、如厕等方面。
对于脑瘫患者来说,日常生活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往往存在自理能力不足的情况。
通过日常生活评估,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自理能力情况,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康复方案。
四、言语和认知评估言语和认知评估主要是对患者的语言和认知能力进行评估。
对于脑瘫患者来说,言语和认知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往往存在语言不流畅、认知能力不足的情况。
通过言语和认知评估,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语言和认知能力情况,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康复方案。
脑瘫患者的康复评定内容包括神经系统评估、肌肉骨骼系统评估、日常生活评估和言语和认知评估等方面,这些评估内容可以帮助医生和家属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出更加有效的康复计划。
同时,康复评定也需要结合具体的康复措施,早期干预、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和长期跟踪管理等都是康复评定的重要内容。
脑瘫MABC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
脑瘫MABC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
简介
本文档介绍了脑瘫儿童MABC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的相关信息。
脑瘫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导致儿童在粗大运动方面存在困难。
MABC评定表是一种常用的评估工具,用于评估脑瘫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
MABC评定表概述
MABC评定表包含88个项目,涵盖了儿童在粗大运动方面的
各个方面。
该评定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研究领域,用于评估脑瘫
儿童的运动技能和运动障碍。
使用方法
评定师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对每个项目进行观察和评分。
评
分根据儿童的表现,分为3个等级:正常、可疑和异常。
评定师需
要综合考虑儿童的协调性、平衡能力、运动速度和准确性等因素来进行评估。
评定结果解读
根据评定表的评分,可以获得儿童在粗大运动功能方面的综合评估结果。
评定结果可以辅助医生和治疗师制定适当的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案,以帮助脑瘫儿童改善运动技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注意事项
评定师在进行评估时应尽量减少干扰因素,并确保评定环境安全和儿童舒适。
评定师需要受过专业培训,熟悉评定表的使用方法和评分标准。
结论
脑瘫MABC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是一种有效的评估工具,用于评估脑瘫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
通过使用这个评定表,可以获得
准确的评估结果,为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评定师应遵循评定表的使用指导,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脑瘫PEDI-MD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
脑瘫PEDI-MD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
项)
介绍
脑瘫PEDI-MD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是用于评估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发展的工具。
该评定表包含88个项目,从不同角度评估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使用方法
以下是使用脑瘫PEDI-MD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的步骤:
1. 准备评定表和评定纸质表格。
2. 确保评定环境安静和舒适。
3. 向患儿的监护人解释评定过程和目的。
4. 依次进行88个项目的评定,并记录患儿的表现。
5. 评分时根据患儿的能力和表现选择适当的选项。
6. 评定完成后,整理和汇总评定数据。
评定项目
脑瘫PEDI-MD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包含以下88个项目:
1. ...
2. ...
3. ...
评分标准
每个项目的评分标准根据患儿的能力和表现来确定。
评分范围从0到3,表示患儿的能力程度,其中0表示不能完成,3表示能够完全完成。
数据分析
评定完成后,可以根据评定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可以统计患儿在不同项目上的得分情况,以及整体的运动功能发展情况。
结论
脑瘫PEDI-MD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是一种有效的评估工具,可用于评估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发展。
通过评定和分析,可以了解患儿的能力水平,并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引用参考文献
- 引用参考文献。
脑瘫的评定
脑瘫病人的异常步态最常见有由于痉挛引起的剪刀步态,垂足(划
圈)步态,及各种肌无力步态如臂中肌,臂大肌步态等。
康复评定
-----特殊感觉障碍的评定
◎ 视觉障碍的评定
可以粗略的检查是否有斜视,弱视,散光 视神经萎缩等
◎ 听觉障碍的评定 可利用视听反射了解患者听觉,听力等是否有问题. ◎ 触觉障碍的评定 可触摸患者身体某些部位如口唇 手掌等以了解患者反应是否过敏或迟钝
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
------肌力评定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肌力评定的要求不尽相同,发育前期,患者主动 运动较少,对其进行肌力评定,其治疗意义不大,但当患者会坐爬,甚至会站,走 路对其进行肌力评定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
------步态分析
对有行走能力但异常步态者必须进行步态分析,通过步态分析揭示 异常的性质和程度为进行行走功能评估和矫正提供必要的依据.
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
------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内收角:患者两下肢伸直,外展至最大限度,两大腿间的夹角 腘窝角:小儿仰卧位,屈曲大腿使其紧贴到胸腹部,然后伸直小腿,观察大腿与小 腿逐渐的角度。肌张力增高时角度减小,降低时角度增大。 足背屈角:小儿仰卧位,检查者一手固定小腿远端,另一手托住足底向背推,观察 足从中立位开始背屈的角度。肌张力增高时足背屈角减小,降低时足背屈角大。 足跟耳试验:小儿仰卧位,检查者牵拉足部尽量靠向同侧耳部,骨盆不离开床面, 观察足跟与髋关节的连线与桌面的角度。正常4个月龄后该角度应大于90°,或足跟 可触及耳垂。 头部侧向转动试验:正常时下颌可达肩峰,左右对称,肌张力增高时阻力增大下颌 难以达肩峰。 围巾征:将小儿手通过前胸拉向对侧肩部,使上臂围绕颈部,尽可能向后拉,观察 肘关节是否过中线,新生儿不过中线,4~6个月小儿过中线。肌张力低下时,手臂 会像围巾一样紧紧围在脖子上,无间隙;肌张力增高时肘不过中线。
脑瘫BOT-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
脑瘫BOT-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
概述
本文档旨在介绍脑瘫BOT-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该表包含88个项目,用于评估脑瘫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水平。
目的
脑瘫BOT-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以便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评定项目
脑瘫BOT-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共包含88个评定项目,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步行和跑步能力
2. 跳跃和躲避能力
3. 平衡能力
4. 抓握和操作能力
5. 运动协调能力
每个评定项目都具体描述了被评估者需完成的动作,并由评定者对其表现进行评分。
评分标准
评定者根据被评估者的表现,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评分:
- 0分:无法完成动作
- 1分:完成动作的一部分
- 2分:完成动作但有明显困难
- 3分:完成动作且无明显困难
评定者根据被评估者的实际表现,选择最适合的评分标准。
应用范围
脑瘫BOT-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适用于年龄在4至21岁之间的脑瘫患者。
评定者必须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经验,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论
脑瘫BOT-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是一项有效的评估工具,可以帮助医疗专业人员评估脑瘫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水平,为康复训
练提供指导和依据。
评定者在评估过程中应确保独立决策,遵循简单且无法律纠纷的策略,并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使用者可以使用这份文档作为参考,了解脑瘫BOT-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的基本情况和应用范围,但在使用时,还需要详细阅读相关专业文献和指导文件,并遵循专业人员的指导。
脑瘫GMFC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
脑瘫GMFC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
介绍
脑瘫GMFC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是一种用于评估脑瘫患者粗大运动功能的常用工具。
该评定表共包含88个项目,旨在帮助医生和治疗师评估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功能水平。
评定项目
以下是脑瘫GMFC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中的一些评定项目:
1.坐姿平衡:患者能否保持平稳的坐姿。
2.独立行走:患者是否能够独立行走。
3.步态:患者行走时的步态是否正常。
4.远端手部功能:患者是否能够完成精细的手部动作。
5.上肢功能:患者是否能够进行自理活动,如穿衣、洗脸等。
使用方法
医生和治疗师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使用脑瘫GMFC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进行评估。
评定过程中,根据患者是否能够完成
每个项目,选择相应的等级进行评定。
评定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和治疗师了解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功能水平,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
结论
脑瘫GMFC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评估工具,适用于评估脑瘫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
通过使用该评定表,医生和治疗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功能水平,为其提供合适的治疗和康复服务。
脑瘫的诊断标准
脑瘫的诊断标准
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通常在婴儿期或幼儿期就能够诊断出来。
脑
瘫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和神经生理学三个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脑瘫的诊断标准。
首先,临床表现是脑瘫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脑瘫患者通常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包括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步态异常等。
在婴幼儿期,家长可能会观察到婴儿出现异常的姿势、运动迟缓、对称性运动障碍等症状。
而在幼儿期,孩子可能出现行走困难、手部动作不协调、姿势异常等症状。
医生在诊断脑瘫时会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来进行初步判断。
其次,神经影像学检查也是诊断脑瘫的重要手段之一。
脑瘫患者的神经影像学
检查通常会显示出脑损伤的迹象,如脑室扩张、脑白质异常、脑萎缩等。
这些异常的神经影像学表现可以帮助医生确认脑瘫的诊断,并进一步了解脑损伤的范围和程度。
最后,神经生理学检查也能够为脑瘫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神经生理学检查,医生可以评估患儿的神经肌肉功能、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从而帮助确认脑瘫的诊断。
神经生理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儿的神经肌肉功能是否存在异常,以及异常的程度和范围。
综上所述,脑瘫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和神经生理学三个
方面。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方面的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对脑瘫进行准确的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因此,在面对可能患有脑瘫的儿童时,及早进行临床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和神经生理学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儿尽早获得诊断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小儿脑瘫的评定内容
小儿脑瘫的评定内容
小儿脑瘫的评定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医生会评估患儿的神经系统功能。
这部分评定内容主要包括了患儿的动
作发育、肌张力、协调能力以及平衡能力等方面。
医生会观察患儿的肢体活动,如手臂和腿部的运动是否受限,姿势是否不正常等。
医生还会检查患儿的肌张力,即肌肉的紧张程度,以及是否存在痉挛或肌肉僵硬等症状。
同时,医生还会测试患儿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如患儿在走路时是否出现异常步态或摔倒等情况。
其次,医生会对患儿的认知能力与智力进行评估。
这一方面的评定内容旨在了
解患儿的智力水平、语言能力以及学习和记忆能力等。
医生可能会使用标准化的智力测验来评估患儿的智力水平,并观察其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另外,医生还会考虑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与自理能力。
这一评定内容涵盖了患
儿在日常活动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如进食、穿衣、洗漱等方面。
医生会评估患儿是否需要他人的帮助或特殊设备来完成这些活动。
最后,医生还会考虑患儿的社交与情绪能力。
这一评定内容旨在了解患儿与他
人的互动和交流能力,如是否能够与同龄人或家庭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医生还会注意观察患儿的情绪表现,如焦虑、抑郁或易激动等。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脑瘫的评定内容主要包括神经系统功能、认知能力与智力、日常生活能力与自理能力,以及社交与情绪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这些评定内容有助于医生了解患儿的发展情况,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脑瘫PDMS-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
脑瘫PDMS-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
前言
该文档旨在介绍脑瘫PDMS-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的内容和使用方法。
本评定表适用于对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和监测,并提供相应参考值。
评定表内容
脑瘫PDMS-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共88项指标)包括以下主要部分:
1. 拟吮吸和固定头部控制:该部分评估婴儿对吸吮的能力以及固定头部的控制程度。
2. 转身和躯干控制:该部分评估婴儿转身和躯干控制的能力。
3. 爬行与匍匐:该部分评估婴儿爬行和匍匐的能力。
4. 站立与步行:该部分评估婴儿站立和步行的能力。
5. 动作协调:该部分评估婴儿的动作协调能力。
使用方法
使用脑瘫PDMS-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时,评估者应按照标准程序对患儿进行评定,并根据实际表现进行打分。
每一项指标都有相应的评分标准,评估者应根据患儿的实际表现进行判断。
评定表的总分为各项指标的分数总和,分数越高表示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越强。
注意事项
在使用脑瘫PDMS-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时,评估者应注意以下事项:
1. 评估应在合适的环境中进行,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2. 评估者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评定技能,以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 评估过程中应与患儿及其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结论
脑瘫PDMS-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是一种可靠的评估工具,可用于评估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通过使用该评定表,评估者可以了解患儿的运动功能水平,并为后续干预和治疗提供参考。
脑瘫儿童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脑瘫儿童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一、运动能力脑瘫儿童的运动能力受神经发育状况的影响,因此运动能力的评估对于了解脑瘫儿童的病情和制定康复计划至关重要。
评估脑瘫儿童的日常生活能力时,应关注以下几方面:1.粗大运动:包括仰卧起坐、翻身、爬行、站立等,反映躯体大肌肉的控制能力。
2.精细运动:包括抓握物体、捏取小物品、写字、画画等,反映手部小肌肉的控制能力。
3.平衡能力:包括保持身体平衡、调整姿势等,反映身体对运动的协调和反应能力。
4.肌张力:包括肌肉的紧张程度、姿势反射等,反映神经肌肉的协调性。
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评价脑瘫儿童日常生活自理程度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饮食能力:能否独立进食、进食速度、食物的配合程度等。
2.穿衣能力:能否独立完成穿脱衣服、扣纽扣、系鞋带等。
3.排泄能力:能否自主大小便、使用手纸等。
4.洗澡能力:能否独立完成洗澡动作。
5.移动能力:能否独立行走、上下楼梯等。
6.自我照顾能力:能否完成洗脸、刷牙、梳头等自我照顾活动。
三、语言与交流能力语言与交流能力是评价脑瘫儿童认知和社交发展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发音清晰度:评估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清晰,能否正确发音。
2.词汇量:评估儿童的词汇积累情况,是否能运用适当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意思。
3.句子理解能力:评估儿童对他人语言的理解能力,能否理解并回应他人的话语。
4.交流主动性:评估儿童在交往中是否能主动发起交流,是否能理解并遵守社交规则。
5.情绪表达:评估儿童是否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是否能理解他人的情绪表现。
四、感知与认知能力感知与认知能力是脑瘫儿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视觉感知:评估儿童是否能注意到周围的事物,是否能辨认颜色、形状等。
2.听觉感知:评估儿童是否能听到并理解他人的语言,是否能区分不同的声音。
3.触觉感知:评估儿童是否能通过触摸感知物体的形状、温度等。
4.认知理解:评估儿童是否能理解周围事物的名称、用途等,是否能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全国脑瘫肢体残疾康复训练评估标准
脑瘫康复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视觉评估:目的是了解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特征,其中包括求助性眼球运动、视野范围、光感及视力。
2.听觉评估:目的是了解患者对声音刺激的反应特征,其中包括耳聋、听力水平、音乐及噪声的反应能力等。
3.语言评估:目的是了解患者的口头及书写语言表达能力,其中包括语音识别能力、语法及句子结构、表达清楚程度、和语言测验等。
4.认知评估:目的是了解患者的大脑功能,其中包括记忆能力、社交和情绪状况、自理能力以及注意力等。
5.体力评估:目的是了解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其中包括肌肉力量、活动的幅度、姿态、站立平衡能力等。
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方法
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方法
脑瘫是一种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迟缓的疾病,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损害较为严重,其诊断与评定方法也相对复杂。
首先,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方法包括视觉测试、触觉测试和运动功能状态评定等。
视觉测试用于诊断头部抬起能力、眼球追踪能力、眼球运动能力和眼睑收缩应答能力,通过测试可以获得有效信息,有助于诊断脑瘫的运动功能障碍情况。
触觉测试可以用来评估患者的手指运动能力和肢体感觉功能,该测试由测试管装有不同粗细的小圆柱,例如锥形、棱形、波形等,通过人为按压以及旋转等方式,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触觉反应和感觉功能。
此外,临床运动功能状态评定也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
在这种评定中,临床医生会通过头部抬起能力、躯干支撑能力、肢体机能能力、体平衡能力及肌肉力量等检查,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从而更好地诊断脑瘫的运动功能障碍情况。
最后,可以通过传统的运动学评估方法,比如三维运动学分析、动作时间测试、运动精细动作能力评估等,来评估患者的运动能力,有助于诊断脑瘫的运动功能障碍情况。
总之,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方法包括视觉测试、触觉测试、临床运动功能状态评定以及传统的运动学评估方法。
在评定中,要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测试,以最准确地诊断脑瘫的运动功能障碍情况。
脑瘫学生评估的量表(一).
评定等级 0 1 23
B·坐位
编
评定内容
号
27 触到放在左后方45度的玩具后恢复坐位 28 右侧坐,双臂游离,保持5秒钟 29 左侧坐,双臂游离,保持5秒钟 30 从坐位慢慢回到俯卧位 31 从坐位向右侧转到四点跪位 32 从坐位向左侧转到四点跪位 33 不用双臂协助,向左/右水平转动90度 34 坐在小凳子,不需要任何帮助,保持10秒
编
评定内容
号
60 从直跪通过右膝半跪到站立,不用手协助 61 从直跪通过左膝半跪到站立,不用手协助 62 从站立慢慢坐回地上,不用手协助 63 从站立位蹲下,不用手协助 64 从地下抬起物品后恢复站立
评定等级 0 1 23
E·走、跪、跳
编
评定内容
号
65 双手扶着高登,向右侧行5步 66 双手扶着高登,向左侧行5步 67 双手扶持,前行10步 68 单手扶持,前行10步 69 不用扶持,前行10步 70 前行10步,停下,转身180度,走回 71 退行10步 72 双手携带物品,前行10米 73 在20厘米宽的直线上连续行走10步
编
评定内容
号
18 抓住双手,从仰卧位到坐位,头与身体呈直线 19 向右侧翻身到坐位 20 向左侧翻身到坐位 21 检查者支撑背部,保持头直立3秒钟 22 检查者支撑背部,保持头直立在中线位10秒钟 23 双臂撑地坐,保持5秒钟 24 爽不游离坐,保持3秒钟 25 前倾,抬起玩具后恢复坐位,不用双手支撑 26 触到放在右后方45度的玩具后恢复坐位
评定内容
号
52 从地上扶着高登站起 53 站立,双手游离3秒 54 一手扶着高登,抬起右脚3秒 55 一手扶着高登,抬起左脚3秒 56 站立,双手游离20秒 57 站立,双手游离,抬起右脚10秒钟 58 站立,双手游离,抬起左脚10秒钟 59 从坐在凳子上站起,不用手协助
脑瘫的康复评定内容
脑瘫的康复评定内容脑瘫的康复评定内容引言: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它是由早期大脑损伤引起的一种运动和姿势障碍。
康复评定对于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至关重要,它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功能状况、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以及监测康复进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脑瘫的康复评定内容,从不同角度分析评定的标准和方法。
一、评定内容的基本要素1. 临床评估:临床评估是康复评定的基础,通过医生的观察和患者的自述来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体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临床评估包括疾病诊断、功能状况评估、病程分析等内容,为后续康复评定提供重要参考。
2. 运动功能评估: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是其主要特征之一。
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包括运动测验、步态分析、平衡测试等。
这些评估内容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运动能力、运动模式和困难,并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3. 智力和认知评估:脑瘫患者的智力和认知发展常常受到影响。
康复评定中的智力和认知评估可以通过智力测验、学习和记忆能力测试等方法进行。
这些评估内容有助于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认知支持,并促进其综合发展。
4. 社交和情感评估:脑瘫患者的社交和情感发展也需要被重视。
康复评定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行为等方式评估患者的社交能力、情感状态和适应能力。
这些评估内容有助于了解患者在社交环境中的困扰和需求,并为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交训练提供指导。
二、康复评定的方法和工具1. 标准化评定工具:康复评定中常常使用标准化评定工具来收集客观数据和量化评估结果。
运动功能评估常采用的工具包括综合运动功能量表(GMFM)、爱德华兹运动障碍量表(EADL)等。
这些工具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有助于评估和比较患者在不同领域的功能状况。
2. 观察和记录:观察和记录是康复评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康复医生应通过观察患者的动作、姿势、肌张力等特征来了解其康复需求和进展。
记录患者的病史、治疗方案和康复活动等信息也很重要,有助于康复评定的综合分析和回顾。
脑瘫评定的主要内容
脑瘫评定的主要内容
脑瘫评定是一项重要的医学评估,旨在确定一个人是否患有脑瘫并确定其疾病
的种类和程度。
脑瘫是一种导致运动和姿势异常的永久性疾病,通常是在婴儿期或儿童早期发生的。
脑瘫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历资料和家庭背景:评定过程通常会开始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和家庭背景
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脑瘫的原因和可能的诱因非常重要。
2.身体检查:医生会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评估患者可能存在的运动和姿势
异常。
这包括观察患者的肌张力、协调性和姿势控制等方面。
3.功能评估:评定过程中会评估患者的功能能力,包括行走、坐立、卧位等。
这有助于确定脑瘫对患者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影响程度。
4.神经影像学检查:通过使用脑部核磁共振成像(MRI)和脑电图(EEG)等
技术,医生可以检查患者的脑结构和神经电活动。
这有助于确定脑瘫的类型和程度。
5.发育评估:对于婴儿和幼儿,医生会评估其迟缓的发育情况,包括运动、语言、认知和社交等方面。
这有助于确定脑瘫对他们发育的影响。
6.病情分级:根据评定结果,医生会将脑瘫患者的病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等级。
这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康复计划。
总之,脑瘫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收集病历资料和家庭背景、进行身体检查和功
能评估,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对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并最终确定脑瘫的种类和程度。
这些评定结果对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和康复方案至关重要。
脑瘫评定总结报告范文
一、背景脑瘫,全称为脑性瘫痪,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引起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伴有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等症状。
为了全面了解和评估脑瘫患者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我们对我院近一年来的脑瘫患者进行了详细的评定,现将评定结果总结如下。
二、评定方法1. 评定对象:选取我院近一年内收治的脑瘫患者5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在1-15岁之间。
2. 评定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脑瘫评定量表(CPIS)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语言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心理行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三、评定结果1. 运动功能:在运动功能方面,患者普遍存在运动障碍,其中轻度运动障碍15例,中度运动障碍20例,重度运动障碍15例。
通过康复训练,轻度运动障碍患者得到明显改善,中度运动障碍患者部分改善,重度运动障碍患者改善不明显。
2. 认知功能:在认知功能方面,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轻度认知障碍10例,中度认知障碍20例,重度认知障碍20例。
经过康复训练,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中度认知障碍患者部分改善,重度认知障碍患者改善不明显。
3. 语言功能:在语言功能方面,患者普遍存在语言障碍,其中轻度语言障碍10例,中度语言障碍20例,重度语言障碍20例。
通过康复训练,轻度语言障碍患者语言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中度语言障碍患者部分改善,重度语言障碍患者改善不明显。
4. 日常生活能力: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患者普遍存在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轻度日常生活能力下降15例,中度日常生活能力下降20例,重度日常生活能力下降15例。
经过康复训练,轻度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患者得到明显改善,中度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患者部分改善,重度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患者改善不明显。
5. 心理行为:在心理行为方面,患者普遍存在心理行为异常,其中轻度心理行为异常10例,中度心理行为异常20例,重度心理行为异常20例。
通过心理疏导和康复训练,轻度心理行为异常患者得到明显改善,中度心理行为异常患者部分改善,重度心理行为异常患者改善不明显。
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方法
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方法
评估脑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方法:
1. 检查入院记录:从入院记录来看,病人的运动功能障碍及其相应的退化原因,可反映出病人的病史、发病时间、治疗方式和治疗进程,可以帮助诊断者初步了解患者的湿疹部位及范围。
2. 病历摘要:通过病历摘要了解患者在病史中运动功能障碍的发展过程,从而判断病情是否恶化,并合理制定治疗计划。
3. 临床症状检查:从患者的功能活动,简要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包括发育水平、助行器、反射状态、活动范围、身体灵活性、携行能力等,同时可参考病例报告,诊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
4. 精神检查:可以通过症状分析、《敏感性量表》以及《ADL量表》等,对
患者的精神卫生情况进行评估。
5. 能力检查:对脑瘫患者进行标准化的运动能力测验,如低温电针水平按摩、肌内注射波、氧气治疗等。
6. 检测器官机能:可进行病患者的脊柱功能、腱反射力、活动范围以及关节活动检查,观察疼痛的程度以及发病情况。
7. 语言测试:对脑瘫患者语言功能水平进行测试,如检测语言能力的表达能力、反应速度、语音识别能力等。
8. 神经传导速度:采用脊髓引导神经传导速度(SCN)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
9. 体格检查:围绕脑瘫患者体重、身高、肌力、本体感觉、灵敏感觉等对进行体格检查,以便对肢体症状及发育水平进行评定。
10. 评估器:采用各种评估器对运动功能进行测量,如功能评估试验、脊椎功能评估量表、半身体功能量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脑瘫的五大评定小儿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常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它异常。
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
小儿脑瘫的五大评定包括运动功能障碍评定、特殊感知觉障碍评定、语言功能障碍评定、智力障碍评定和独立运动性评定,它们都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北京部队医院脑病康复中心专家告诉你:一、运动功能障碍评定1.体格发育及运动发育:头围、身长、体重等的测量;要了解小儿粗大运动及精细动作的发育规律。
标准值可采用我国1985年0~6岁小儿生长发育评估表。
2.肌张力测定:年龄小的患儿常做以下检查:1)摆动度:固定肢体近位端,使远端关节及肢体摆动,观察摆动幅度,肌张力增高时摆动度小,肌张力低下时无抵抗,摆动度大。
2)关节伸展度:被动伸屈关节时观察伸展、屈曲角度。
肌张力升高时关节伸屈受限,肌张力低下时关节伸屈过度。
3)硬度:肌张力增高时肌肉硬度增加,被动活动是有发紧发硬的感觉。
肌张力低下时触之肌肉松软,被动活动时无抵抗感觉。
3.肌力的评定:因为有肌张力变化的影响、有智力低下情况和年龄太小不配合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脑瘫患儿肌力评定一般较困难。
能配合的患儿常用徒手肌力检查法。
4.关节活动度ROM的评定:关节活动度(范围)是指关节向各个方向所能活动的幅度。
如果是患儿自己活动所达到的范围称为主动关节活动范围;如果是由检查者活动患儿的关节所达到的范围则称为被动关节活动范围。
5.平衡功能评定二、特殊感知觉障碍评定1.视觉评定:有无斜视、弱视、屈光不正、散光、视神经萎缩、先天畸形等。
2.听觉评定:利用一般的声音反射动作来观察、检查或客观测听——电反应测听3.其他触觉,味觉、位置觉等的评定三、语言功能障碍的评定首先要了解语言的正常发育,包括语言前期的发育、语言接受期的发育、语言表达期的发育等。
脑瘫患儿的语言功能障碍主要为“语言发育迟缓”和“运动性构音障碍”。
1.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在发育过程中的儿童其语言发育没达到与其年龄相应的水平。
呈现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多数具有精神发育延迟或异常。
2.运动性构音障碍:它是由于参与发音的诸器官(包括肺、声带、软腭、舌、下颌、口唇)的肌肉系统及神经系统的疾病所致的语言运动功能障碍,结果使构音方面出现各种症状。
如语音欠清晰、鼻音重、语速减慢、发声困难等等。
四、独立运动性评定日常生活活动是在独立生活中反复进行的最必要的基本活动,从实用角度来进行评定是对患儿综合活动能力的测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更衣动作。
②进食动作。
③认知交流能力。
④转移动作。
⑤行走的姿势。
⑥个人卫生动作。
⑦排便动作。
五、智能障碍评定智力测验是评定智力水平的一种科学手段,是发育诊断的具体方法,可得知智力发育水平,作为对了解患儿是否合并智力障碍客观指标的参考,以便为康复教育和防治提供客观依据,并可早期发现智力低下合并症,及早开展特殊教育。
小儿脑瘫的治疗关键在于早。
在此,北京部队医院脑病康复中心神经疾病治疗专家向患者家长推荐微创神经因子诱导疗法治疗神经疾病,微创神经因子诱导疗法是一种中枢神经再生疗法,能够提高患者神经元调节自律性,修复受损的神经元,恢复神经功能,重建神经环路,产生神经营养因子或神经保护因子,从而抑制神经变性或促进神经再生利用微创神经因子诱导疗法将神经激活及修复达到康复的治疗目的。
是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主要形式,造成脑瘫等运动障碍。
随着NICU 救助水平的进步与影像学技术的提高,早产儿存活率不断增加,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形式也发生了改变。
M对显示早产儿脑损伤中囊性PVL发生率在减少,仅占早产儿脑损伤的20%,而非囊性PVL及弥漫性的脑损伤逐渐成为损伤的主要形式,占80%。
因此,PVL的概念已经不能概括早产儿脑损伤的特点,不适合临床实际,存在明显缺陷,甚至导致临床漏诊。
二、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为了修正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概念的缺陷,后来人们提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periventricular white matterinjury,PwMI)或早产儿脑白质病变等概念。
近年,国内外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发病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人们对它的认识也随之提高和深化。
研究显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囊性和非囊性脑白质损伤以脑室周深部白质局灶坏死为主,弥漫性脑白质损伤以少突胶质细胞髓鞘化障碍、胶质增生、小胶质细胞活化为特点。
但是,随着发病机理、神经病理、神经影像等研究的逐步深入,发现早产儿脑损伤时,同时伴有灰质(如皮层、丘脑、基底节、脑干、小脑等部位)神经元/轴突的病变【3】,而后者引起的认知行为缺陷伴较轻的运动障碍则成为早产儿主要神经系统后遗症[4】。
此外在早产儿脑损伤中,还有发生率较低的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GMH/IVH)、脑室出血性梗死。
因此,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概念也不能概括早产儿脑损伤的特点,存在明显缺陷,并且,“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名称不宣用于临床诊断。
由于早产儿脑损伤病例的增多,诊断名称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
三、早产儿脑病概念的提出2005年,美国哈佛大学Joseph Volpe等提出“早产儿脑病”(encephalopathy ofpremamrity,EP)的概念【5】,以命名早产儿脑损伤中既有脑室周围损伤同时伴有神经元,轴突损伤的特点。
应用MRI与神经病理学研究发现,早产儿脑病是损伤与发育异常交织形成的结果。
早产儿脑病的概念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当前早产儿脑损伤的特点,即概括了不同病因(缺氧缺血和宫内感染)、发病机理、神经病理、神经影像等特点,同时也与临床特点相符合,其名称也可以用于临床诊断。
因此,建议使用“早产儿脑病”的概念和名称,取代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和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概念,这有利于临床重视早产脑病的MRI表现一、脑梗塞:1、超急性期(0-6小时),MR主要表现是单纯水分积聚的反应,T1 值与T2值最长,在T1 加权像上最显示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2、急性期(6-24小时):细胞毒性脑水肿进一步加重,髓鞘脱失,脑细胞坏死,血脑屏障破坏,继之发生的占位效应会阻滞微循环,使梗塞范围扩大。
在T1 加权像上呈明显长T1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明显长T2高信号,长有占位硐帧?br>3、亚急性期(2-7天),脑水肿以第三天最重,占位效应明显以3-4天最重:由于血脑屏障破坏,蛋白质大分子渗入病变区,此时梗塞区仍呈长T1 长T2信号,但T1 值一T2值略有缩短。
Gd-DTPA亦为蛋白样大分子。
破坏与梗塞区过度灌流,所以发病第2-3天强化最明显。
4、稳定期(8-14天):梗塞中心细胞坏死,周围血管增生,血脑屏障通透性最大,占位效应消退,仍呈长T1与长T2信号,由于坏死囊变可使之继续延长。
5、慢性期(大于15天):轻者逐渐恢复,T1与T2值逐渐接近正常,重者因囊变与软化,T1与T2更长,边界清晰,呈扇形,出现局限性脑萎缩征象,如脑室扩大、脑沟加宽。
二、脑栓塞在无出血的情况下脑栓塞的MR征象与脑梗塞一样,也呈长T1与长T2信号,出血性梗塞,在T1加权像上,呈短T1高信号。
在T2加权像上呈短T2低信号,与一般脑梗塞灶的长T1与长T2信号恰好相反。
亚急生期与慢性期出血因含游离稀释的MHB,在一切成像序列中均呈高信号。
三、脑血管性痴呆——其中最主要的是多发梗塞性痴呆,MR主要表现为1、多发腔隙性梗塞与较大面积的脑软化灶在MR上呈长T1与长T2信号2、梗塞灶越多痴呆的程度越重。
3、脑萎缩、脑室扩大程度与痴呆的严重程度呈线性关系。
四、脑内血肿1.超急性期(<24小时),血肿主要由完整红细胞内的HBO2组成,在MR上可分为三阶段:(1)Ⅰ阶段(0-3小时),血肿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在质子密度加权像上呈略高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2)Ⅱ阶段(3-12小时),血肿呈短T1值高质子密度与长T2值,在T1加权像上呈略高信号,在质子密度与T2加权像上均呈高信号;此时出现轻度脑水肿。
(3)Ⅲ阶段(6-24小时),血肿在T1、T2与质子密度加权像上可呈等信号,此时出现中等脑水肿。
2.急性期(2-7天),血肿内HBO2逐渐向DHB演化。
(1)Ⅰ阶段(2-3天),完整红细胞内的HBO2已演变为DHB。
血肿在T1加权像与质子密度加权像上呈等或略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典型的短T2低信号,此期伴重度脑水肿。
(2)Ⅱ阶段(3-4天),血肿除DHB之外,已有相当大部分转化为细胞内MBH,在T1加权像上呈典型的短T1高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典型的最低的黑信号,在质子密度加权像上呈等或略高信号,此期伴重度的脑水肿。
(3)Ⅲ阶段(5-7天),此期特征是红细胞开始溶解,血肿在T1加权像上仍呈典型的短T1高信号,在T2加权像上仍呈短T2低信号,(但不如Ⅱ阶段黑),在质子密度加权像上呈等信号,脑水肿减轻为中度。
3. 亚急性期(8-30天)。
(1)Ⅰ阶段(8-15天),血肿周边已经是游离稀释的MHB,中心部仍为未演化的DHB,在T1加权像上最有特征性。
周围为短T1高信号厚环,中心为DHB低信号,在质子密度加权像上周围为等或略高信号厚环,中心为DHB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周围为略低信号厚环,中心为更低信号DHB,脑水肿从中度变为轻度。
(2)Ⅱ阶段(16-30天),血肿中心的DHB逐渐为游离稀释的MHB 所取代,在所有成像序列中均逐渐完成高信号,以下加权像最明显,T2加权像演变得慢一些,血肿周边可见含铁血黄素黑线,脑水肿从轻度至消失。
4. 慢性期(1-2月)。
血肿由游离稀释的MHB组成,周围包绕着含铁血黄素与沉积环,一个高信号血肿包绕着一个黑色低信号环,是慢性脑内血肿的MR特征,在T2加权像上显影最分明。
5.残腔期(出血后二月末至数年)。
(1)Ⅰ阶段指出血后二月末至四月末,血肿内随着囊变与液化,主要由低蛋白囊液组成,MR呈液体特有的长T1 与T2信号。
在T1加权像上呈近于脑脊液的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近于脑脊液的高信号。
(2)Ⅱ阶段指出血后5月至1年,囊液内水分吸收,仅留下游离稀释的MHB,它在所有成像序列中均呈条索状高信号,狭窄残腔周边沉积的含铁血黄素在所有成像序列中均呈低信号。
(3)Ⅲ阶段指出血后一年以上,MHB几乎全部消失,残腔中心的高信号MHB消失,仅余下含铁血黄素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短T2低信号。
五、蛛网膜下腔出血1.急性期蛛网膜下腔出血(<7天),CT显示急性昧网膜下腔出血敏感而清晰,优于MR。
蛛网膜下腔出血本身的CT表现:主要显示脑沟与脑池内密度增高,出血量大者则显示高密度脑池与脑裂铸型,除此之外,CT上还可显示下列合并症。
(1)硬膜下血肿(2)脑内血肿(3)脑室出血(4)脑积水(5)脑缺血与脑梗塞(6)再出血(7)脑疝2.亚急性期蛛网膜下腔出血(7天-1个月),MR在显示超过一周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方面明显优于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