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汉代儒学
2汉代儒学精品PPT课件
可一(一致)而法度 •
可明,民知所从 矣。”——《汉
•
书·董仲舒传》
•
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③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
背景材料: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是中国政治思想史 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 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 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 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 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庭选 官的考察标准,确立在中国 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作用 儒学陷入低潮 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相
目的
用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巩固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同 实质
思想文化专制
点 作用
维护国家统一,钳制思想,不利于学术 思想自由发展。
材料一:汉武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合作探究:太学演变的趋
帝时期太学规模 势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十分有限只有几 位经学博士和
•• 太太学学的发影展响:的趋势:
消极性:为儒学披上神学外衣,有封建迷 信色彩。
三纲 五常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忠孝
忠君
阶级关系
发展仁政 轻徭薄赋
有利于加强君权 减轻农民负担,改善生活,缓和阶级矛盾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先秦之儒和董仲舒之儒的区别
先秦之儒
董仲舒之儒
著作
《论语》
《公羊春秋》
理论基础
隋唐 新发展
宋明 新体系—理学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 新思想体系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 汉代儒学
竹帛烟销帝业虚, • ((41))影原响因::儒生批评时
关河空锁祖龙居。 • 政,①损积害极皇性权:利是益特。定历史
1.2汉代儒学PPT课件
5、打匈奴,通西域
汉武帝
6、开辟丝绸之路
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பைடு நூலகம்2021
3
二、罢黜百家 1、背景
(1)经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汉初的 “修养生息”,黄 老思想)
(2)政治:王国问题、边境问题等问题突出,需加强中央集权;
(3)思想: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而董仲舒 思想顺应统治者的需求;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②提出“君权神授”与“ 天人感应”(核心)
加强君权的需要
③提出“大一统”和“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
中央集权的需要
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建立国家“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
巩④固提统出治“。三纲五常”, (提以倡思孝想道的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
2021
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 ——相7 辅相成)
2021
13
太学清议——中国古代社会舆论影响政治生活的史例
清议,指由古代乡里、学校对官吏的批评发展而成的社 会舆论,奖褒公卿,裁量执政,评论官吏、朝政的风气为历 代所继承。
顾炎武《日知录·清议》:“两汉以来,犹循此制,乡里 选举,必先考其生平,一沾清议,终身不齿。”
2021
14
2021
11
2.兴办太学
学校规定: 太学生由儒家五经博士教授。(知识链接P11)
学校规模: 开始不大,后来不断发展。
学生来源: 多为贵族子弟,也有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的。
2021
12
3、影响:
1)对教育: 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2)对社会风气: 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3)对统治基础: 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 4)对儒学: 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5)对政坛: 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最新儒学的发展阶段及演变过程
中国儒家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非常明显的阶段,每个阶段它都有它的缺点和优点。
1、儒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先秦儒学,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是总代表,孟子和荀子可以认为是代表了孔子之后儒学的两大分支,一般认为孟子是正统。
先秦儒学虽然出现在春秋时期,但它维护的是西周的宗法社会制度,从现代的观点看,先秦儒学最大的缺点是“尊尊”、“亲亲”,人格不平等,这个和现代生活是不符合的。
现代社会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存在个人、个体家庭、社团等等许许多多个社会单位,如果像宗法社会那种把它压成一个等级体系,是行不通的。
2、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汉代儒学。
汉代儒学的主体形式是经学,包括今文经学、古文经学。
汉代出了个有名的大儒董仲舒,他是搞今文经学的。
汉代儒学的主要缺点是与专制政体相结合。
秦统一中国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一个大变化。
在秦统一之前,商周社会可以说是贵族本位,贵族是社会的主体,周天子权力范围有限,比起贵族来要小的多。
周朝实行分封制度,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是在各级封建主手中掌握。
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一直到辛亥革命才被推翻。
汉代儒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就是与这种君主专制制度相结合。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了他主张。
汉儒讲“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纲”就是鱼网上那个大绳子,君、父、夫是“纲”,臣、子、妻是“目”,是网上那个小眼,后者受制于前者,社会不平等,而且特别突出专制君主的地位,使儒学为君主专制政体服务,这是西汉儒学的主要缺点。
3、儒学再往后发展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就是宋明理学,儒学史上也叫它新儒学、新儒家。
宋明理学的特点是吸收佛教、道教的一些思想营养,建立了自己的形而上学,讲理、义、性、命等抽象概念,这是先秦儒家所不讲的。
先秦儒家虽然讲“天”、讲“性”,但“天”实际上就是民,“性”的内容也比较具体,是仁、义、礼、智,它不强调本体与现象的区别。
专题一 第二课 汉代儒学教案 2021-2022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
第二课汉代儒学教案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并学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要予以适当的指导与及时而准确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路程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
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恰当评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教学课时:1课时重点难点: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
新课导入: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古代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是秦代“焚书坑儒”后大受限制的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
汉武帝时代儒学地位得以提升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新课讲授一、“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1)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建立。
(2)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
2.过程(1)焚书: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除《秦记》、医药、卜筮、种树等书外,其余全部烧毁。
(2)坑儒:秦始皇疑心儒生散布反对自己的言论,坑杀四百六十余人。
3.评价(1)“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2)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对思想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恶劣影响。
二、罢黜百家1.背景(1)汉武帝时代,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需要用思想的统一来维护政治上的统一。
(2)董仲舒主张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
2.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完成了罢黜百家、提升儒学地位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
汉代儒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汉代儒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汉代儒学的背景1. 随着秦朝的灭亡,儒家学说再次兴起。
秦始皇推行法家主义,强调集权统一,打压儒家思想。
而刘邦在汉初建立了儒家主义的文化体系,将儒家学说重新推崇,使得儒家思想在汉代得以复兴。
2. 汉代对儒学的发展推动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许多经典文献在此时得以重新整理、修订和传播。
二、汉代儒学的代表人物1. 董仲舒(公元前179-公元前104)董仲舒是汉代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天人合一”观念,提出“道教”的主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推崇儒家思想中的仁、礼、义、智等理念。
2.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在汉代被广泛传播和发扬。
孔子强调仁义道德的重要性,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对后世的儒家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3. 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6)司马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撰写了《史记》,在作品中对儒家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系统地阐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儒家思想。
三、汉代儒学的主要思想1. 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强调恪守道德规范,以仁义为行为准则,推崇人道主义,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2. 礼儒家主张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文明教化,提倡礼仪之道,认为礼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协调。
3. 孝孝是儒家思想中的一大核心价值观,孝顺父母是三纲五常中的一个常,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学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推崇儒家经典的学习和传承,强调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品德和才能,致力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
四、汉代儒学的影响1. 在孔子、董仲舒等著名儒家思想家的影响下,儒家思想在汉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流传,深刻地影响了整个汉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道德观念。
2. 汉代的思想家和学者对儒家经典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整理,为后世的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汉代儒学
提出仁政学说的 亚圣
立人定胜天学说 的唯物思想家
孔丘
孟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荀况
春秋战国时期,儒学已蔚然大宗
一、焚书坑儒
1、原因:
1)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政治体 制, 2)儒生和游生引用儒学经典,借用古代 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 3)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
•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1、原因:
(1)政治上: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局面。 (2)汉初实行的道家“无为而治”已不适应形势 发展的需要, (3)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以适应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的需要。
董仲舒将道家、法家和阴 阳家的一些思想杂糅到儒 家思想中,形成了新儒学 体系。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之君, 天意之所予也。”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 也。”
2、概况:
焚书?
坑儒?
①焚书的范围: 六国的历史记载+私人收藏的书+严禁私下谈论 +严禁私藏禁书。
②不焚的书:
《秦记》+博士管理的文献+有实用价值的书 籍(医药、卜筮、种树)。
课堂探究:
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1)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 (2)医学、卜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社会国家 直接有益,不构成对政权的威胁。
2、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 从民之欲而不忧乱。”它反映汉初的统治思想 是 A.儒家主张 B.墨家主张 C.道家主张 D.法家主张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要解决这一系列(王国、 靖边、兼并)问题,都迫切需要 变汉初的“无为”为“有为”, 那么,汉武帝该选择怎样的治国 思想呢?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人民版必修3课件:专题1 2 汉代儒学
[解读] (1)史料一①反映了日食出现,百官上奏得失;从②中 可得出皇帝为“得失”承担责任。
(2)由史料二③可得出董仲舒新思想服务的对象,由④可概括特 点。
[思考] (1)史料体现董仲舒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根据史料,董仲舒创立新儒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一思想 有何显著特点?
董仲舒新儒学得到全面肯定的原因 1.社会根源:汉武帝在位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但内 有王国问题,外有匈奴入侵,社会需要一种思想理论来巩固统一的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社会秩序。 2.理论创新: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改造后,宣扬“大一 统”,对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非常有利,因而汉武帝接受“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
(2)①“只读一种书”: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教科书,设立太 学,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太学生。②“利禄的诱引”:启用儒 学家参与国家大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
(3)视角:强调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对文化发展的危害。 观点:不合理。理由:①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有利于中国传 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传播。②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使读 书成为社会风尚。③有利于我国社会秩序的稳定发展,有利于维护 国家的统一。
【提示】 (1)“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2)主要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特点:神学化和宗教化。
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及评价 1.宣扬“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对于 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有积极作用,但形成了文化专制,钳 制了其他思想的发展。 2.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为 儒学披上了神学外衣,带有封建迷信和唯心主义色彩,但也起到了 限制君权,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的作用,带有民本思想。
知识点三 太学的出现 1.概况 (1)汉武帝创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太学,并 将儒家经典列为官方教材。 (2)汉武帝还令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 地方教育 系统。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1-2:汉代儒学 36ppt 优秀课件
(2)秦始皇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政策,儒家学说遭到沉重 打击。秦朝利用法家思想,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由于实行严刑峻法,剥削沉重,仅存二世,就被农民
(3)自汉代以来,“焚书坑儒”受到主流文化批判。汉武帝 初年,开始大批起用儒学之士,并以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方略。 后来董仲舒提出的确立独尊地位,禁绝与儒家相异的学术这一 建议和文化上实行“大一统”的观点得到汉武帝的认可。儒学 地位上升,儒家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立为正统思想。
第2课 汉代儒学
《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唐乱朝诗,人章碣刘《焚项书坑原》 来不读书。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章碣
汉 背景:焚书坑儒 代 的批判 儒
学 秦始皇“焚书坑儒”,
儒家思想遭打击
汉初:无为而治
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 业而大饥谨。凡米石(dàn)五千,人相食, 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 汉。天下既定,民亡(无)盖藏,自天子 不能具醇驷 (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 或乘牛车。
(2)科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一定意义上的公平与公正的选官 制度,是隋唐以来的一定程度的政治民主化的具体表现之一。 而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制度却是封建制度严重衰落的具体
(3)科举制对文化的影响: ①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标准,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于是,儒生既是文化舞台上的主角,也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儒 学因此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三 年
班
长
3、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 ——《汉书 董仲舒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天道”就是“三纲五常” 三纲:君臣、父子、夫妻 五常:仁、义、礼、智、信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1.2 儒学的兴起之汉代儒学(一)学案+练习
二儒学的兴起编写人:高二历史组审核人:审批人:【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课前依据导学案问题导引,预习自学课本内容,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力争全部掌握。
2.A层同学需要做本导学案所有内容,带※号C层可不做,带※※号B、C层均可不做。
3.认真书写,规范作答,按时上交,人人争取得A。
【学习目标】1.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课标要求)2.教学重点:理解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
——我成功,我快乐!【问题引导】【疑难解析】一、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1)新增思想观点①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董仲舒看来,先秦百家学术思想各有各的要旨,互相参差抵牾,因此使统治者无法有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思想。
要使国家在政治上统一,首先应该实现思想上的统一。
因此他的大一统思想的实质就在于以思想上的大一统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②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思想基础)“君权神授”,即有“天子受命于天,天下之人受命于天子”。
“天人感应”,即天具有意志、有感情的最高主宰者,而皇帝是“天子”,他代表天意君临天下,同时也必须顺从天意。
与天同则大治,与天异则大乱。
(有限制君主权力过渡膨胀的目的。
)③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发挥“仁政”: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由于长期实行“黄老无为”治国,董仲舒生活的时代,官僚、贵族、侯王凭借封建特权,对土地进行大规模的掠夺,种种违法逾制行为十分严重。
土地兼并造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无)立锥之地”,阶级矛盾日益剧烈。
④针对为人处事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三纲是社会伦理,五常是个人品德。
君为臣纲──君臣义父为子纲──父子亲夫为妻纲──夫妻顺【仁】──亲也。
对人宽厚有爱心【义】──事之宜也。
为人正派,爱憎分明【礼】──理也。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后习题:专题一 二 汉代儒学 含解析
二 汉代儒学课后篇巩固探究一、选择题1.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多年后汉武帝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国家实力增强,但仍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如王国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匈奴为患,这些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
故选B项。
2.《汉书·儒林传》中载:“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材料表明汉代儒学地位的迅速提高主要得益于( )A.汉政府的大力提倡B.儒家学者对儒学的发展C.儒家学派重视教育 D.研习儒学的知识分子增多“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可知由于政府的大力提倡,儒学的社会地位提高,故A项正确;儒家学者对儒学的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儒家学派重视教育是通过政府的提倡和支持实现的,故C项错误;研习儒学的知识分子增多是儒学发展的表现,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
3.自汉朝“独尊儒术”后,孟子本应在孔子之后,享尽尊崇。
但是孟子却一直得不到统治者的重视。
汉武帝、唐太宗等几代盛世王朝的帝王都曾祭拜孔子,孟子则如空气般被忽略掉了。
这主要是因为孟子的思想( )A.代表人民的利益和立场B.不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C.批判和否定君主专制D.提出了“仁政”学说,如“仁政”学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民众的利益,但其代表的是统治者的立场与利益,也没有否定君主专制,故排除A、C、D三项。
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这不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故B项正确。
历史汉代儒学知识点总结
历史汉代儒学知识点总结一、汉代儒学的发展历程在汉代之前,儒家学说已经有了相当的积累,但在汉代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深化。
在汉代初期,主要是以孔子的学说为主,后来又逐渐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儒家流派。
汉代王朝不仅相续四百年之久,而且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王朝满盈国土,倾其政治伦理之道,多姿多彩的儒家学说在汉代得以繁盛发展。
1. 西汉时期的儒学发展西汉时期是中国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当时有一些学者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司马迁,他编撰了《史记》,成为中国古代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后来的儒家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基础。
同时,汉武帝时期也实行了贾谊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学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 汉武帝时期的儒学兴盛在汉武帝时期,儒学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当时的学者们纷纷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儒家思想流派。
汉武帝时期的学者有司马迁、贾谊、刘向、扬雄等人,他们都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不同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 汉武帝时期的学术争议在汉武帝时期,儒学兴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学术争议。
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文帝时期的儒学是以刘向和扬雄为代表。
”一方面,刘向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儒家经典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并且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另一方面,扬雄是汉代儒家流派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在儒家学说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于儒学的研究和理解也产生了一些分歧,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儒家思想流派。
4. 汉代后期的儒学变革汉代后期,儒学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革。
当时出现了一些新的儒家学派,他们对儒学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改革。
最有名的是王莽的“新政”,他试图通过改革和创新来推动儒学的发展。
二、汉代儒学的思想特点在汉代,儒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儒学的思想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儒家经典的研究和发展在汉代,儒家经典得到了更加广泛的研究和传播。
1.2汉代儒学(共20张PPT)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确立:隋朝建立,唐朝完善的选官制度。 (2)特点:
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选定官员,考试内容主要是是儒学经典 (3)历史影响:
积极
(1)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 (2)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3)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和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竹帛烟销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诗讽刺了哪一历史事件?为 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秦始皇
李斯
“焚书“遗迹
坑儒谷
焚书坑儒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一位朝廷的高官淳于 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 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儒生”(读书人)以古非今, 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 以外的列国史书,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 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称赞过去的 而议论现在政策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 为师。这些措施引起许多读书人的不满。
对社会风气: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 传播起了积极作用
对统治基础:一定程度上使大官僚和大地主子嗣垄断官位 的情形得到改变,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 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
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 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 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5.尊儒措施的影响:
积极方面: (1)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达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适 应了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人民版必修三高二历史1.2-汉代儒学(共22张PPT)优质课件
(2)目的: 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维护封 建统治秩序。
(3)实质:借助神权来强化皇权,以思想上的 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 化专制。
(4)特点: 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③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
(5)影响:
①为巩固中央集权,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 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儒学独尊,儒家学说逐步成为封建统治思 想; 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④董仲舒的新儒学带有神学色彩,导致两汉 神学迷信思想的长期泛滥; ⑤儒学独尊长期以来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不 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结合本课你认为儒学的现代价值在哪?我们该怎样对待儒学?
大一统意识 维护中华民族统一
价 民本意识、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值 和谐意识
谋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道德意识
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太学的出现
1.汉武帝创建太学
(1)性质: 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 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意义:
• ②郡国学校的建立,初步建立起地方教 育系统。
• ③太学生的参政意识较强,敢于批评时 政,对黑暗的政治势力有一定的限制。
课堂探究 为什么秦 王朝不焚禁医药、卜 筮、种树之书?
秦王朝焚书的目的 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 思想,而医学、卜筮、 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 对社会国家直接有益。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 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 而用之 。
董仲舒像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
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
人民高二必修历史专题一汉代儒学ppt
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
3、打破了贵族官僚垄断仕途的局面;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无为,从民之欲而不忧乱。”它反映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成为执政 (3)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
出的统治思想是 C 晚年辞职回家,从事修学著书,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缓和矛盾、社会安定
思想统一、加强 中央集权
2、措施
(1)思想上: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上:重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上:将 儒家定经为典教科
书;兴办太学与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问题:太学的兴办产生了哪些影响? 1、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
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打破了贵族官僚垄断仕途的局面; 4、太学生的议政运动迫使黑暗的政治
势力有所收敛。
3、影响
(1)消极 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积极 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促进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三、科举制 1、确立:隋唐 2、特点 (1)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选定官员; (2)考试内容是儒家经典。 3、影响 (1)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 (2)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成为执政
文化专制
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 想,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1、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
D 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
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2、儒学到了汉朝被赋予了新
C 的含义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必修三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
休养生息
黄老思想
汉初黄老之学实行的背景
背景:①客观上: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的形势所需 ②主观上: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巩固统治。
影响:积极:黄老思想适应汉初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一直是政治
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有利于汉初社会经 济迅速恢复,促进了西汉社会稳定,出现了著名的“文景之 治”。为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消极:致使地方势力膨胀,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土地兼并激 烈,匈奴为患,时刻威胁西汉稳定
汉惠帝
汉文帝
汉景帝
适应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时间里,
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黄老之学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源于道家,但对道家思
想又有所改造,以道家“清净无为”思想为主体,并吸收了阴
阳、儒、法、名各家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成分而形成的理论.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探究一: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变化: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生动活跃; 秦朝时期:焚书坑儒,文化专制,死气沉沉。
(2)原因
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各国纷争 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统一的需 要,思想也走向专制。
汉武帝时期的“儒术”完全是孔孟学说吗?
一、汉代儒学兴起的背景
1、焚书坑儒,儒学发展遭到打击 2、汉初黄老学说下的发展概况 3、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体大体定型;
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4、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景县)
汉代儒学[人民版]课件
汉代儒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汉代儒学提倡的“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等教育思想,对现 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仍有重要的
启示作用。
汉代儒学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 强调“德才兼备”,对于现代教 育中加强德育教育有着积极的借
汉代政治的稳定和经 济的发展为儒学的发 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汉代儒学的概况与特点
汉代儒学以经学为主要形式, 注重经典的研究和解释。
汉代儒学强调“三纲五常”, 注重伦理道德的实践。
汉代儒学提倡“天人感应”学 说,强调天命和人事的互动。
汉代儒学的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汉武帝时期,此时 儒学成为官方哲学,经学得到大
重要著作
《三礼注》、《毛诗笺》等
马融
总结词 东汉末年的大儒
详细描述 马融是东汉末年的儒家学者,他以讲学为业,教授门徒, 其门徒众多,学问渊博。他的经注以辞藻华丽、义理深奥 著称,对后世经学研究也有一定影响。
重要著作 《论语注》、《三传注》、《毛诗注》等
04
汉代儒学的影响与价值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思想统一
力发展。
第二个阶段是董仲舒时期,他提 出了“天人感应”学说,强调了
天命和人事的关系。
第三个阶段是东汉时期,经学继 续发展,同时出现了许多儒学流
派和大师。
02
汉代儒学的思想体系
儒家经典与思想
儒家经典
汉代儒学继承了先秦时期的儒家经典, 如《诗》、《书》、《礼》、《易》、 《春秋》等,并形成了以《五经》为 核心的经典体系。
汉代儒学推崇儒家思想,主张以 德治国,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 当时社会的思想统一,有利于维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2汉代儒学
对汉代儒学的评价与争议
01
汉代儒学强调君臣伦理、家族观念和礼乐教化,有助
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02
汉代儒学在历史上也存在着一些争议和批评,如过于
强调传统和权威,缺乏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创新。
03
汉代儒学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局限性,如对女性的束缚
和限制等。
汉代儒学的现代价值与启示
汉代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如仁、义、礼、智等对于现代社会仍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 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04 汉代儒学的历史地位与评 价
汉代儒学的表,继承和 发展了先秦儒学的思想精髓,成为汉朝官方意识 形态和学术主流。
2
汉代儒学在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 影响,为汉朝的统一和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3
汉代儒学对后世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 影响,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代儒学强调“仁义”的道德原则, 认为仁义是人之本性和行为准则。
汉代儒学强调忠诚和诚信,认为忠诚 和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原则。
汉代儒学提倡孝道,认为孝是家庭和 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个人品德的体 现。
汉代儒学的政治哲学
汉代儒学主张“大一统”的政治理念,认为天下 应该由一个统一的政权来治理。
汉代儒学提倡“德治”,认为君主应该以德治国, 以仁政治理百姓。
塑造了中国古代社会价值观
汉代儒学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影 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汉代儒学与其他学派的关系
与法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相互影响
汉代儒学在发展过程中,与法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相互交流、借鉴,形成了多元化的学术氛围。
对佛教、道教的融合与排斥
汉代儒学在对待佛教、道教的态度上,既有融合也有排斥,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题
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使儒学成为文化政治舞台的主角 2.使儒学的地位在得到提升的同时,也使其成为执政者奴 化臣民的工具 3.促成了读书风尚的形成,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4.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导致中国古 代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薄弱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二课 汉代儒学
名词解释
焚书坑儒
秦始皇为统一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采取的措施。公元前 213年,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颁布焚书令,规定除 《秦记》以外,六国史书一律焚毁。《诗》、《书》、百 家语者,除博士官外,其他人不得收藏。医药、农书和卜 筮之书不在禁止之列。坑儒是指一些方士儒生对秦始皇不 满,被秦始皇逮捕并将违反禁令的四百六十余人坑杀于咸 阳。焚书坑儒造成了文化上的巨大损失。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日益强盛,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统 一,汉初统治者实行的“无为”思想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 需要,为统一思想,汉武帝采取了董仲舒的建议,重用儒 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逐步把儒家推向独尊的地位。 从此,以孔孟为正宗的儒家学说,成为汉朝的正统思想。 推崇儒学虽然结束了各学派平等竞争的局面,但随着儒学 地位的上升,汉王朝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促了 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太学
太学,即中国古代国立大学,是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太学于汉武帝时期创建,汉昭帝时代,规模不断扩大,汉 质帝时,学生多达三万余人。太学清议,是中国古代社会 舆论影响政治生活较早的史例。太学的兴立,使中国历史 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管理学校,也带 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打破了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 断官位的情形,加强了人们的参政意识,一定程度上打击 了黑暗势力。
董仲舒
西汉思想家和政治家。汉武帝时期提出的“天人感应”、 “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 其道,勿使并进”等主张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 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 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 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外儒 内法、兼采各家思想的特点,实质上是思想文化专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