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中的访问控制技术

合集下载

大数据平台数据安全防护技术

大数据平台数据安全防护技术

大数据平台数据安全防护技术一、引言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数据安全防护技术成为保障大数据平台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数据平台数据安全防护技术,包括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以及数据脱敏技术。

二、加密技术1. 对称加密技术对称加密技术是一种使用同一个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的加密算法。

在大数据平台中,对称加密技术可以应用于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加密保护,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

2. 非对称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使用公钥和私钥进行加密和解密。

公钥可以公开,私钥只有数据接收方才能解密。

在大数据平台中,非对称加密技术可以用于保护重要数据的存储,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解密访问。

三、访问控制技术1. 身份认证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用于验证用户的身份信息,以确保只有合法用户能够访问大数据平台。

常见的身份认证技术包括密码认证、指纹识别、声纹识别等。

2. 权限管理技术权限管理技术用于控制用户在大数据平台上的访问权限。

通过对用户进行分类和赋予不同的权限,可以实现对数据的细粒度访问控制,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四、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是大数据平台中重要的数据安全防护措施之一。

通过定期备份数据,并建立完善的数据恢复机制,可以有效应对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等突发情况。

1. 数据备份策略数据备份策略包括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

全量备份是将所有数据进行备份,而增量备份则只备份发生变化的数据。

合理选择备份策略可以降低备份成本和恢复时间。

2. 数据恢复技术数据恢复技术包括物理恢复和逻辑恢复。

物理恢复是指通过备份数据的物理副本进行恢复,而逻辑恢复则是通过数据库日志等方式进行数据恢复。

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恢复技术。

五、数据脱敏技术数据脱敏技术用于保护敏感数据,在保证数据可用性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处理,使其无法直接关联到具体个人或组织。

常用的数据脱敏技术包括数据加密、数据替换、数据隐藏等。

基于全链路的大数据基础管理关键技术分析

基于全链路的大数据基础管理关键技术分析

基于全链路的大数据基础管理关键技术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兴起,数据量的增长呈现出指数级的态势。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对于大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析成为了各个行业的重要课题。

基于全链路的大数据基础管理是大数据存储、管理和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链路的数据管理需要全面考虑从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到应用的全过程,并且要求实时、高效、可靠。

一、全链路数据采集技术在大数据的全链路管理中,数据采集是整个数据处理流程的起点,数据的质量和实时性都取决于数据采集的效率。

当前数据采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关键技术:1. 数据源接入技术:数据源接入技术是指将各种类型的数据源进行抽取、转换和加载至数据平台的过程。

目前常用的数据源接入技术包括ETL工具、数据同步工具、数据抽取工具等。

ETL工具可以抽取多个异构数据源的数据,并进行清洗、去重、转换等处理,将数据加载至数据仓库或数据湖中;数据同步工具可以实现不同数据源之间的同步更新;数据抽取工具可以对实时数据进行抽取和同步。

2. 流式数据采集技术:随着大数据的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流式数据采集技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数据采集技术。

流式数据采集技术可以实时接收高速流动的数据,进行实时计算和处理,并将结果存储到数据平台中。

目前流式数据采集技术主要包括Kafka、Flume、Storm等开源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实现高效、实时、可靠的数据采集和处理。

1. 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文件系统可以存储海量的数据,并且支持高可靠、高并发的访问。

当前常用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包括HDFS、Ceph、GlusterFS等,这些文件系统可以实现大规模的数据存储和管理,并且支持高效的数据访问和分析。

2. 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是指将数据库分布存储于多个计算节点上,并且支持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查询。

目前常用的分布式数据库包括HBase、Cassandra、MongoDB 等,这些数据库具有高可扩展性、高并发性和高可靠性的特点,可以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和查询。

大数据平台数据安全防护技术

大数据平台数据安全防护技术

大数据平台数据安全防护技术引言概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平台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大数据平台中的数据安全,各种数据安全防护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介绍大数据平台数据安全防护技术。

一、访问控制技术1.1 身份认证:大数据平台应采用强大的身份认证机制,如基于用户ID和密码的认证方式,或者使用更加安全的双因素认证方式。

1.2 权限管理:通过权限管理技术,对大数据平台的用户进行细粒度的权限控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敏感数据。

1.3 审计日志:建立完善的审计日志系统,记录用户的操作行为,及时发现异常操作并进行追踪,以保护数据的安全。

二、数据加密技术2.1 数据传输加密:在大数据平台中,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很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因此采用数据传输加密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用SSL/TLS协议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

2.2 数据存储加密:对大数据平台中的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确保即使数据被盗取,黑客也无法解密获取有效信息。

2.3 数据处理加密:在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处理过程中,采用数据处理加密技术,确保敏感数据在处理过程中得到保护,防止数据泄露。

三、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3.1 定期备份:建立定期备份机制,将大数据平台中的数据进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3.2 灾难恢复:建立灾难恢复机制,当大数据平台遭受自然灾害、硬件故障等情况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并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3.3 数据冗余:通过数据冗余技术,将数据存储在多个地点,确保即使某个存储点出现故障,数据仍然可用。

四、威胁检测与防护技术4.1 入侵检测系统:建立入侵检测系统,对大数据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阻止潜在的入侵行为。

4.2 恶意代码防护:采用恶意代码防护技术,对大数据平台的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防护,防止恶意代码对系统进行攻击。

4.3 数据泄露防护:通过数据泄露防护技术,对大数据平台中的敏感数据进行监测和防护,防止数据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

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技术

数据保护
02
03
资源管控
对云端存储的数据进行访问控制, 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根据用户角色和权限,对云计算 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控制,确保 资源的合规使用。
大数据隐私保护
数据匿名化处理
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匿名化处理,隐藏敏感信息,降低数据泄露风 险。
数据去标识化
去除数据中的个人标识符,保护用户隐私,防止个人数据被非法 追踪和使用。
04
访问控制技术实现
基于密码的访问控制
总结词
通过用户名和密码验证身份,控制对资源的访问。
详细描述
基于密码的访问控制是最常见的访问控制技术之一。用户在登录系统或访问资源时,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 身份验证。系统通过比对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与预先存储的信息,判断用户是否具有访问权限。
基于代理的访问控制
决策表模型
总结词
决策表模型是一种基于规则的访问控制模型,它将访问控制规则以决策表的形式进行表示和实现。
详细描述
决策表模型中,访问控制规则以决策表的形式进行组织和管理。决策表由条件和动作组成,条件表示 访问请求的特征,动作表示访问控制决策的结果。决策表模型具有简单直观的优点,易于理解和实现 ,但随着规则数量的增加,决策表可能会变得庞大和难以管理。
访问控制技术
目录
• 访问控制技术概述 • 访问控制策略 • 访问控制模型 • 访问控制技术实现 • 访问控制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访问控制技术应用场景
01
访问控制技术概述
定义与目标
定义
访问控制技术是一种用于限制对资源 访问的方法,通过验证用户身份、授 权和身份验证来确保只有合法的用户 能够访问受保护的资源。
应用场景

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

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

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大数据不仅在商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在医疗、教育、政府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大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也愈发引人关注。

本文将从大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两个方面对大数据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大数据安全大数据安全主要是指在大数据处理中,如何保证数据不被破坏、篡改、泄露等问题。

大数据的处理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因此一旦大数据安全问题出现,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在大数据的安全研究中,主要包括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技术等。

1、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是大数据安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用于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数据加密技术可以将明文数据通过加密算法转换成密文数据,以达到数据保密的目的。

当前最常用的数据加密技术包括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

对称加密算法是对于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而非对称加密算法则需要使用公钥和私钥进行信息加密和解密。

2、访问控制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用于限制数据的访问,只有具备相应权限的用户才能访问相关数据。

访问控制技术可分为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基于授权的访问控制以及基于内容的访问控制等。

其中,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是目前比较常见的访问控制方式,它是将用户按照角色分类,并将访问权限授权给特定角色,从而实现访问控制。

3、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主要用于保护网络不受攻击,同时也能够防范数据被窃取或篡改。

防火墙可将来自外部的网络攻击拦截在外,保护服务器和数据的安全。

目前,防火墙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主要包括包过滤器、状态检测、应用层网关等。

二、大数据隐私保护大数据隐私保护主要考虑的是如何保护数据的隐私性。

在大数据的处理中,对数据隐私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数据隐私保护主要分为数据匿名化、隐私保护技术、隐私保护协议等。

1、数据匿名化数据匿名化是数据隐私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将原始数据进行匿名化处理,从而保护数据隐私。

大数据隐私保护方案设计技术与管理措施

大数据隐私保护方案设计技术与管理措施

大数据隐私保护方案设计技术与管理措施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机构和企业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日益重视。

在大数据应用中,隐私泄露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挑战。

为了保护用户隐私并合规运营,在进行大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本文将探讨大数据隐私保护方案的设计技术和管理措施。

一、隐私保护技术1. 数据匿名化数据匿名化是一种常用的隐私保护技术,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变换或删除敏感信息的方法,实现对个人身份的隐藏。

其中,常用的匿名化方法包括K-匿名、差分隐私以及数据泛化等。

通过数据匿名化,能够确保在进行数据处理时不会泄露用户的敏感信息。

2. 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通过制定权限策略,对数据的访问进行控制和管理,以防止未授权用户获取敏感信息。

在大数据环境中,可以采用强化的访问控制技术,如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属性基于访问控制(ABAC)等,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3. 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隐私保护手段,可以通过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确保在数据传输和存储的过程中,即使被攻击者获取,也无法解读其内容。

常见的加密算法包括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等。

在大数据应用中,可以采用数据加密来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

二、隐私保护管理措施1. 隐私政策和用户合规制定明确的隐私政策是保护用户隐私的重要管理措施。

隐私政策应该清晰表述对用户隐私的保护承诺,明确收集用户数据的目的和范围,并告知用户他们可以行使的权利。

此外,还应与用户进行充分的沟通和教育,确保用户对隐私保护的政策和技术措施有全面的了解。

2. 数据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对大数据的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进行安全防护。

这包括规范的数据备份策略、安全的数据传输协议以及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等。

同时,应定期进行数据安全审计和风险评估,确保敏感数据的安全性。

3. 敏感数据脱敏与存储对于敏感数据,应采取特殊的脱敏技术,确保数据在使用和存储的过程中不泄露用户的敏感信息。

大数据平台数据安全防护技术

大数据平台数据安全防护技术

大数据平台数据安全防护技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数据安全防护技术在大数据平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保护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

本文将介绍大数据平台数据安全防护技术的相关内容,匡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

一、数据加密技术1.1 数据加密算法:大数据平台中常用的数据加密算法包括AES、DES、RSA 等,这些算法可以对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被窃取。

1.2 数据加密密钥管理:在大数据平台中,密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合理的密钥管理可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密钥管理包括密钥的生成、存储、分发和更新等操作。

1.3 数据加密应用场景:数据加密技术可以应用于大数据平台中的各个环节,包括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处理等,保障数据在各个环节的安全性。

二、访问控制技术2.1 身份认证:在大数据平台中,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惟独通过身份认证的用户才干访问数据。

常用的身份认证方式包括用户名密码、双因素认证等。

2.2 访问控制策略:制定合理的访问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控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权限,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数据。

访问控制策略可以根据用户的身份、角色和权限等进行设置。

2.3 审计日志:在大数据平台中,审计日志记录用户的操作行为,可以匡助管理员追踪用户的操作轨迹,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并进行处理。

三、数据脱敏技术3.1 数据脱敏方法:数据脱敏是一种保护敏感数据的方法,可以对数据进行脱敏处理,保护数据的隐私性。

常用的数据脱敏方法包括数据替换、数据隐藏、数据扰乱等。

3.2 数据脱敏策略:在大数据平台中,制定合理的数据脱敏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根据数据的敏感程度和使用场景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脱敏方法。

3.3 数据脱敏应用场景:数据脱敏技术可以应用于大数据平台中的各个环节,包括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处理等,保护数据的隐私性和安全性。

四、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4.1 数据备份策略:在大数据平台中,制定合理的数据备份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新型网络环境下的访问控制技术

新型网络环境下的访问控制技术

新型网络环境下的访问控制技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新型网络环境下的访问控制技术成为了网络安全领域的关键课题。

传统的网络环境下,访问控制主要是基于网络边界的防火墙和路由器来实现的,但是在新型网络环境下,访问控制技术需要适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和新应用的需求,具有更高的性能、更灵活的策略、更全面的监管等特点。

本文将从新型网络环境下的特点、访问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一些典型的访问控制技术进行介绍,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新型网络环境下的访问控制技术。

一、新型网络环境下的特点新型网络环境主要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 虚拟化和多租户:云计算环境下的虚拟机技术和容器技术使得服务器资源能够灵活地划分和管理,多个租户可以共享同一套硬件资源,因此访问控制需要对不同的租户和虚拟机进行细粒度的管控。

2. 大规模和高性能:大数据环境下对数据的处理速度和存储容量有特别的要求,访问控制需要在保证高性能的同时能够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筛选和监管。

3. 多样性和复杂性:物联网环境下的终端设备类型多样,工作环境复杂,访问控制需要对不同的终端设备和应用场景进行智能的管控。

以上特点使得新型网络环境下的访问控制技术需要具备更高的灵活性、高性能和智能化的特点。

二、访问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新型网络环境下,访问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智能化:访问控制技术需要具备智能识别和智能决策的能力,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行为和设备特征进行动态的访问控制。

2. 细粒度控制:随着虚拟化和多租户的普及,访问控制需要对网络、应用、数据和用户等进行更加细粒度的控制。

3. 自适应性:访问控制技术需要具备自适应性,能够根据网络环境的变化和威胁的变化进行自动的调整和优化。

4. 集中化和分布式:访问控制技术需要在集中管理和分布式管理之间取得平衡,能够集中管理全局的访问策略,又能够在本地快速响应访问请求。

5. 透明化和隐私保护:访问控制技术需要在确保访问透明的能够对用户的隐私进行有效的保护。

《访问控制技术》课件

《访问控制技术》课件

通过安全标签、安全上下文等方式,对信 息进行强制性的访问控制,确保信息的安 全性。
基于内容对信息进行感知和判断,从而决 定是否允许访问,适用于智能信息处理系 统。
访问控制策略
基于规则的策略
通过制定一系列规则来决定用户对资源的访问权限,规则可以基于用 户、角色、资源、时间等多种因素。
基于角色的策略
将角色与权限相关联,通过为用户分配角色来实现对资源的访问控制 。
04 安全审计与监控
安全审计
安全审计定义
安全审计是对系统安全性进行检测、 评估和改善的过程,目的是发现系统 中的漏洞和弱点,预防潜在的威胁和 攻击。
安全审计方法
安全审计结果
安全审计的结果应该包括漏洞评估报 告、安全建议和改进措施等,这些结 果可以为系统管理员和安全人员提供 参考和指导。
安全审计的方法包括渗透测试、漏洞 扫描、代码审查等,通过这些方法可 以全面了解系统的安全性状况。
02 访问控制技术分类
自主访问控制
总结词
用户自主决定访问权限
详细描述
自主访问控制是指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判断,自主地设置和调整访问权限。这种控制方式灵活度高,但安 全性较低,因为用户可以随意更改权限,容易引发安全风险。
强制访问控制
总结词
系统强制实施访问权限
详细描述
强制访问控制是指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和策略,强制性地为用户分配访问权限。用户无法自主更 改权限,安全性较高,但灵活性较低。
动态决策能力
系统应能够根据用户行为、 资源状态、环境变化等因素 动态调整访问控制策略,以 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需求。
智能决策能力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系统能 够自动学习和优化访问控制 策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 效率。

大数据治理:管理和控制大数据访问权限

大数据治理:管理和控制大数据访问权限

大数据治理:管理和控制大数据访问权限引言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和组织拥有了更多的数据资源。

然而,这些数据资源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大数据治理涉及管理和控制大数据的访问权限,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隐私和合规性。

本文将探讨大数据治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大数据的访问权限。

什么是大数据治理?大数据治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策略、措施和技术,确保大数据的正确管理、安全性、隐私保护和合规性。

它涉及到整个数据生命周期,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共享的过程。

大数据治理的重要性保护数据安全和隐私大数据中可能包含敏感信息,如个人身份信息、公司机密等。

如果没有正确的安全措施和访问权限管理,这些信息可能会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和使用,导致数据泄露和隐私侵犯的风险。

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大数据中存在着数据质量和准确性的挑战,包括数据不一致、重复、缺失等问题。

通过有效的数据治理,可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并提供可信赖的决策支持。

符合法规和合规要求随着数据保护法规的不断加强,企业和组织需要确保其大数据处理活动符合相关法规和合规要求。

大数据治理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合规的访问权限管理框架,减少法律风险。

大数据访问权限管理的挑战复杂的数据生态系统在大数据环境中,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涉及多个系统和应用程序。

管理和控制这些复杂的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访问权限是一个挑战。

数据访问权限的分散性大数据环境中的数据可以由不同的团队、部门或合作伙伴共享和访问。

如何管理和控制这些分散的数据访问权限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动态的访问权限需求大数据环境中,数据访问权限需求可能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如员工离职、新的业务需求等。

如何实时地调整和管理这些动态的访问权限需求是一个挑战。

有效管理和控制大数据访问权限的策略访问权限管理框架建立一个访问权限管理框架是大数据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框架应包括访问控制策略、标识认证和授权机制等。

数据分类和标记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标记,可以明确数据的敏感程度和访问权限要求。

大数据平台数据访问安全控制策略研究

大数据平台数据访问安全控制策略研究

大数据平台数据访问安全控制策略研究一、引言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数据访问安全控制是确保大数据平台数据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大数据平台数据访问安全控制策略进行研究,以提供有效的保护措施。

二、背景分析大数据平台的数据访问安全控制策略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用户权限管理:确保只有授权用户可以访问敏感数据,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获取数据。

2.数据传输加密: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

3.访问审计:记录用户对数据的访问行为,便于追踪和分析异常操作。

4.数据脱敏:对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以保护用户隐私。

5.访问控制策略:制定合理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权限,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三、数据访问安全控制策略研究1.用户权限管理在大数据平台中,用户权限管理是保证数据访问安全的基础。

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建立用户角色和权限体系:根据用户的职责和需求划分不同的角色,并为每个角色分配相应的权限。

(2)采用强密码策略:要求用户设置强密码,并定期更新密码,以防止密码被猜测或破解。

(3)多因素身份认证:引入多因素身份认证机制,增加用户身份验证的安全性。

(4)定期审查权限:定期审查用户权限,及时撤销不再需要的权限,减少安全风险。

2.数据传输加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窃听和篡改的威胁,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加密保护。

(1)使用安全传输协议:例如,HTTPS协议可以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确保数据的机密性。

(2)采用加密算法:使用对称加密算法或非对称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3.访问审计访问审计是对用户对数据的访问行为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操作。

(1)日志记录:记录用户的登录、查询、修改等操作行为,包括时间、地点、操作内容等信息。

(2)异常检测:通过对访问日志进行分析,及时检测到异常操作,如异常频率、异常时间段等。

大数据环境下云数据的访问控制技术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云数据的访问控制技术研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大数据环境下云数据的访
问控制技术研究
汇报人:abc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目录项标题
云数据访问控制技术概述
云数据访问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
大数据环境下云数据访问控制技术 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云数据访问控制技术的应用场景和 案例分析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基于区块链的访问控制技术研究
区块链技术: 去中心化、不 可篡改、可追
溯等特性
访问控制:确 保数据安全、 保护用户隐私
研究方向:区 块链与访问控 制的结合、区 块链在访问控 制中的应用、 区块链访问控 制的安全性分
析等
展望:区块链 技术在访问控 制领域的应用 前景、区块链 访问控制技术 的发展趋势等
技术挑战:医疗云中的数据量大、种类多,需要高效的访问控制技术来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 性。
发展趋势:随着医疗信息化的推进,医疗云中的数据访问控制技术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以满 足医疗行业的需求。
06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基于人工智能的访问控制技术研究
研究背景:大数据环境下, 数据访问控制技术的重要性 日益凸显
政务云中的数据安全需求
政务云中的数据访问控制案例分 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政务云中的数据访问控制技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政务云中的数据访问控制挑战与 对策
金融云中的访问控制
应用场景:金融机构内部数据共享、外部数据访问等 案例分析:某银行采用访问控制技术,实现内部数据安全共享,提高工作 效率 技术挑战:如何保证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
研究目标:开发基于人工智 能的访问控制技术,提高数 据安全性和访问效率

基于ranger的访问控制技术实践

基于ranger的访问控制技术实践

基于ranger的访问控制技术实践
ranger是一种开源的访问控制解决方案,可以用来管理Hadoop、Hive、HBase、Kafka等大数据平台中的访问控制。

以下是基于ranger的访问控制技术实践。

1. 安装和配置ranger
首先需要安装和配置ranger,可以参考官方文档进行配置。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库设置、服务启动、管理员账户配置等问题。

2. 创建策略
ranger的核心功能是创建策略来管理用户对资源的访问权限。

在创建策略前,需要创建资源,例如Hive表、HBase表等。

然后,在ranger中创建策略,指定用户或组对资源的访问权限,包括读取、写入、执行等操作。

3. 集成ranger和其他大数据平台
ranger支持与Hadoop、Hive、HBase、Kafka等大数据平台集成,可以通过配置与这些平台通信来控制访问权限。

在集成过程中,需要注意ranger的版本和配置文件的设置,才能使两个平台完美地结合起来。

4. 日志管理
在多用户场景下,需要对用户的访问情况进行记录和监控,以便及时发现恶意攻击和安全漏洞。

ranger提供了日志管理功能,可以通过配置和定制规则来监控和记录用户的访问情况。

5. 安全优化
ranger还提供了多种安全优化的功能,包括审计、安全报告、加密等。

通过这些安全优化,可以进一步增强ranger的访问控制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保护大数据平台的安全。

总之,基于ranger的访问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去管理大数据平台的访问权限,从而提高平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技术手段

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技术手段

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技术手段在当今信息社会中,数据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资源。

在企业经营、政府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大数据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然而,大数据的安全与隐私问题也在同样被引起了重视。

在面对日益庞大的数据量的同时,保护数据安全以及隐私成为了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技术手段。

一、小数据伪装:大数据隐私保护的基础对于大数据而言,数据的容易获取和搜寻是其本质特征,这也是其所承载的隐私信息极容易泄露的原因。

为了更好地保护大数据中所存在的隐私信息,在对数据进行展示时,小数据伪装是一个非常基础的手段。

小数据伪装,指的是把大数据集中的部分数据进行随机的、精巧的伪装,使外人无法第一时间发现数据的内在特性。

小数据伪装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大数据泄露的风险,同时在给用户提供数据的同时,能够严格保护数据的隐私。

二、数据分区:保证数据访问与隐私保密的平衡大数据的安全、隐私问题涉及到的问题非常多,而且各个层面的问题都与数据本身相关,因此,数据分区的技术手段是大数据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

数据分区是指将数据存储、处理、访问分散到不同的区域之中,确保数据访问与隐私保密之间的平衡。

通过这种方式,数据被分解到不同的区域,可以避免因单个区域的失效而影响到整个数据的使用效能,同时也保证了数据的安全与隐私。

数据分区的技术手段具备了实际应用价值,可以有效避免数据泄漏的风险,并提高企业的数据安全。

三、数据加密技术:大数据安全的护盾数据加密是目前大多数网络安全应用的底层基础技术,而在大数据应用中同样受到了广泛的使用。

数据的加密分为对称密钥加密和非对称密钥加密。

对称密钥加密是指在数据加密和解密中使用同一种密钥,而非对称密钥加密是指在数据加密和解密中使用两种不同的密钥。

数据加密技术可以在保证大数据数据隐私的安全性的同时,提供可靠的加密保护,确保数据不会被不法分子窃取。

数据加密技术的广泛使用,让大数据在处理大量隐私敏感的数据方面变得更加可靠和安全。

大数据安全保障措施

大数据安全保障措施

大数据安全保障措施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大数据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对于各行各业的决策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伴随大数据的快速增长和广泛使用,数据的安全性也成为了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大数据安全保障措施,以期帮助企业和个人更好地保护大数据安全。

一、访问控制措施访问控制是大数据安全的基础,通过控制谁可以访问数据和哪些数据可以被访问,可以有效地保护大数据的安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访问控制措施:1. 角色权限管理:建立完善的角色权限管理系统,根据用户的身份和职责划分不同的权限,并且定期审查和更新,确保每位用户只能访问他们需要的数据。

2. 双因素验证:通过使用密码和另外一种验证方式,如指纹、声纹或硬件令牌,增加登录的安全性,防止非法访问。

3. 强化身份验证:使用更加复杂和安全的密码策略,如使用长密码、定期更换密码、禁止共享密码等,防止密码被猜解或盗用。

二、数据加密保护数据加密是保障大数据安全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可以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有效地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数据加密措施:1. 数据传输加密:通过使用安全传输协议(如SSL/TLS)对数据进行加密,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听或篡改。

2. 数据存储加密:对存储在服务器或云平台上的数据进行加密,确保即使数据被盗取,也无法解密和使用。

3. 数据字段加密:对敏感信息字段进行单独加密,确保即使数据库被攻破,也无法获得明文数据,减少数据泄漏的风险。

三、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是防止数据丢失和恢复被攻击后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措施:1. 定期数据备份:定期备份数据至本地服务器或云平台,确保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可以快速恢复。

2. 离线备份:在备份过程中使用离线媒体存储数据,防止备份数据被攻击者篡改或破坏。

3. 灾难恢复计划:制定灾难恢复计划,包括恢复数据的步骤、责任人和时间表等,确保在遭受灾难性事件后能够快速恢复数据和服务。

数据隐私保护的技术手段及其应用

数据隐私保护的技术手段及其应用

数据隐私保护的技术手段及其应用数据隐私保护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的应用,个人隐私受到越来越多的威胁。

为了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数据隐私保护的技术手段,并探讨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一、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数据隐私保护技术之一。

它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将数据转化为一系列乱码,从而避免敏感信息的泄露。

常见的加密算法包括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

对称加密算法使用同一个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

其中,代表性的算法是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和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这些算法具有高效、快速的优势,适用于对大量数据进行加密保护。

非对称加密算法采用公钥和私钥的组合进行加密。

公钥对外公开,私钥只有数据接收者拥有。

RSA(Rivest-Shamir-Adleman)是一种常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

虽然非对称加密算法加密解密速度较慢,但它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数据加密技术在金融、电子商务、通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用户在网上购物时,银行会使用加密技术来保护用户的支付信息。

此外,加密技术也被广泛用于数据库、存储设备、通信网络等环节,以提供更安全的数据传输和存储。

二、隐私保护算法隐私保护算法是一种能够保护数据隐私的技术手段。

它通过在数据处理的同时保护用户隐私,实现个人数据和隐私信息的保护。

隐私保护算法主要包括数据匿名化和数据脱敏技术。

数据匿名化是指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使得无法直接识别个人身份。

常见的匿名化方法包括泛化、删除和扰乱等。

泛化是将原始数据替换为更一般的值,例如将年龄转化为年龄段;删除是指删除与个人身份直接相关的信息;扰乱是通过重新排列或修改数据来混淆个人信息。

数据脱敏是指在保留数据的可用性的同时,删除或替换敏感信息。

常见的脱敏方法包括数据加密、数据替换和数据屏蔽。

大数据平台数据访问安全控制策略研究

大数据平台数据访问安全控制策略研究

大数据平台数据访问安全控制策略研究一、背景介绍大数据平台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数据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数据访问安全控制是保障大数据平台数据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研究大数据平台数据访问安全控制策略,以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

二、数据访问安全控制的意义1. 数据隐私保护:大数据平台中存储的数据往往包含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等敏感信息,数据访问安全控制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滥用,保护数据的隐私性。

2. 合规性要求:许多行业和国家都有严格的数据保护法规和合规要求,大数据平台需要遵守这些规定,通过数据访问安全控制策略确保合规性。

3. 防止数据泄露和攻击:未经授权的数据访问可能导致数据泄露和恶意攻击,通过安全控制策略可以有效防止这些威胁。

三、数据访问安全控制策略的研究内容1. 访问权限控制:通过身份认证、授权和访问控制列表等手段,对数据访问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特定的数据。

2. 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即使数据被窃取,也无法解密和使用。

3. 审计日志:记录数据访问的详细信息,包括访问时间、访问者身份等,便于追溯和监控数据的访问情况。

4. 数据脱敏:对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保留数据的格式和结构,但去除敏感信息,以保护数据的隐私性。

并能够及时恢复数据。

四、数据访问安全控制策略的实施步骤1. 需求分析:明确大数据平台的数据访问安全需求,包括对哪些数据进行保护、哪些用户有权访问等。

2. 安全策略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合适的数据访问安全策略,包括权限控制、加密算法选择、审计日志配置等。

3. 实施与部署:根据安全策略进行系统配置和部署,包括身份认证机制的搭建、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等。

4. 监控与维护:建立定期的安全检查机制,监控数据访问情况,及时发现和修复安全漏洞。

五、数据访问安全控制策略的案例分析以某大型电商平台为例,其大数据平台包含了大量的用户交易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等敏感信息。

大数据安全考试试题

大数据安全考试试题

大数据安全考试试题大数据安全考试试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敏感信息,大数据安全考试成为了必要的一环。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试题,探讨大数据安全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1. 请简述什么是大数据安全?大数据安全是指在大数据环境下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的一系列措施和技术。

大数据安全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身份认证、数据备份与恢复等方面,旨在保护大数据系统免受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的威胁。

2.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大数据安全威胁。

- 数据泄露:黑客入侵、内部人员泄露等导致敏感数据外泄的风险。

- 数据篡改:未经授权的修改、删除或篡改大数据的风险。

- 数据丢失:硬件故障、自然灾害等导致数据无法恢复的风险。

- 数据滥用:未经授权的数据访问和使用,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或商业机密泄露。

3. 请简述大数据安全中的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是保护大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的数据加密技术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对称加密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速度较快,但密钥管理较为困难;非对称加密使用公钥和私钥进行加密和解密,安全性较高,但速度较慢。

在大数据环境下,通常采用混合加密方式,即对称加密用于加密大量数据,非对称加密用于密钥的传输和管理。

4. 请简述大数据安全中的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是限制用户对大数据的访问和操作的一种技术。

常见的访问控制技术包括身份认证和授权。

身份认证通过验证用户的身份信息,如用户名和密码、指纹等,确保只有合法用户可以访问系统。

授权则是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确定其可以访问和操作的数据范围。

访问控制技术可以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敏感数据,提高大数据系统的安全性。

5. 请简述大数据安全中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

数据备份与恢复是保障大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数据备份是将数据复制到其他存储介质或位置,以防止数据丢失。

常见的数据备份方式包括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

完全备份是将所有数据复制到备份介质,适用于数据量较小的情况;增量备份则是只备份发生变化的数据,可以节省存储空间和备份时间。

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关键技术研究

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关键技术研究

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而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大数据应用过程中,数据需要跨平台、跨组织进行共享和分析,这就带来了很大的数据泄露和隐私侵犯的风险。

因此,如何保证大数据安全以及隐私保护,已成为大数据应用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大数据安全保护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数据安全保护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可以有效地防止数据泄露和被窃取。

当前广泛使用的加密技术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两种方式,其中对称加密速度快,但安全性较差,非对称加密速度较慢,但安全性较好。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选择合适的加密方式。

2. 访问控制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是指通过控制用户的访问权限来实现对数据的安全保护。

常用的访问控制技术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授权、访问审计等。

其中,身份认证是指通过验证用户的身份来确定其是否具有访问权限;访问授权是指对已经通过身份认证的用户进行权限控制,包括读取、写入和执行等权限;访问审计是对用户的操作进行记录和审计,便于后期追溯和控制。

数据脱敏技术是指将敏感数据进行转换或者模糊化处理,以达到隐藏或消除真实敏感信息的目的。

主要的数据脱敏技术包括:数据替换、数据混淆和数据屏蔽等方式。

通过数据脱敏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数据泄露和隐私侵犯。

数据监控技术是指通过数据监控系统对数据的流向、使用和访问等进行监控和控制,以及预测和识别异常行为。

数据监控技术包括:行为监控、访问频率监控、数据流转监控等技术。

通过数据监控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发现数据安全问题,便于及时进行处理和控制。

数据审计技术是指在数据安全保护过程中对数据操作进行记录和审计,以确定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数据审计技术包括:审计日志记录、审计跟踪、审计分析等技术。

通过数据审计技术,可以实现及时发现和追踪数据问题,以便及时进行处理和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访问控制的标准
自主访问控制有两个至关重要的标准: (1)文件和数据的所有权:系统中的每个物体都有所有者。在大多数 DAC系统中,物体的所有者是产生这个物体的人(或事件,或另一个物 体)。那么次物体的自主访问控制权限由它的产生着决定;
(2)访问权限及获批:物体的所有者拥有访问权限,并且可以批准他人 试图访问的请求。
T>C>S>U T:绝密级(Top Secret) C:机密级(Confidential)
S:秘密级(Secret)
U:无级别级(Unclassified)
四种强制访问控制策略规定
下读:用户级别大于文件级别的读操作 上写:用户级别低于文件级别的写操作
下写:用户级别大于文件级别的写操作 上读:用户级别低于文件级别的读操作
自主访问控制是保护系统资源不被非法访问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这种控制 是自主的,即它是以保护用户的个人资源的安全为目标并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自主访问控制是一种比较宽松的访问控制,一个主题的访问权限具有传递性。 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信计算基定义和控制系统中命名用户对命名客体的访问。 实施机制(例如:访问控制表)允许命名用户以用户和(或)用户组的身份规定 并控制客体的共享;阻止非授权用户读取敏感信息。并控制访问权限扩散。 自主访问控制机制根据用户指定方式或默认方式,阻止非授权用户访问客体。访 问控制的粒度是单个用户。没有存取权的用户只允许由授权用户指定对客体的访问权。阻 止非授权用户读取敏感信息。
自主访问控制的优缺点
优点
主体对授权过程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缺点 权限的授予过程存在链式结构,它能控制主体能否直接 获得对客体的访问权限但不能控制主体间接获得对客体的访问权限。其 安全性能相对较低 在权限管理方面,系统需要维护不同主体对不同客体的 不同访问权限之间的关系,权限管理复杂性较高
访问控制模型
自主访问控制(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DAC)是这样的一种控制方 式,由客体的属主对自己的客体进行管理,由属主自己决定是否将自己的客体访问权或部 分访问权授予其他主体,这种控制方式是自主的。也就是说,在自主访问控制下,用户可 以按自己的意愿,有选择地与其他用户共享他的文件。
授权行为
信任模型
信任模型
层次信任模型
网状信任模型
对等信任模型
访问控制与审计(操作日志)
审计跟踪概述 审计内容
审计跟踪概述
审计内容
个人职能(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 事件重建(Reconstruction of events) 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
大数据中的访问控制技术
什么是大数据?
历史: “大数据”这个术语最早期的引用可追溯到apache org的开源项 目Nutch。当时,大数据用来描述为更新网络搜索索引需要同时进行批量 处理或分析的大量数据集。随着谷歌MapReduce和Google File System (GFS)的发布,大数据不再仅用来描述大量的数据,还涵盖了处理数据 的速度。
故障分析(Problem Analysis)
The End
Thank You!
大数据的关键技术
大数据技术,就是从各种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技 术。大数据领域已经涌现出了大量新的技术,它们成为大数据采集、存 储、处理和呈现的有力武器。
大数据处理关键技术一般包括:大数据采集、大数据预处理、大数 据存储及管理、大数据分析及挖掘、大数据展现和应用(大数据检索、 大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应用、大数据安全等)。
访问控制技术
防止对任何资源进行未授权的访问,从而使计算机系统在合法的 范围内使用。意指,用户身份及其所归属的某项定义组来限制用户对某 些信息项的访问,或限制对某些控制功能的使用的一种技术,如UniNAC 网络准入控制系统的原理就是基于此技术之上。访问控制通常用于系统 管理员控制用户对服务器、目录、文件等网络资源的访问。
RBAC模型基本原理图
RBAC模型特点
基于用户角色对客体执行访问控制。
权限同角色关联,角色比用户本身更为稳定。
用户和适当的角色关联:
用户在系统里表现出一定的活动性质,这种活动性质表明用户充当了 一定的角色。用户访问系统执行相关操作时,系统必须先检查用户的角色,核对该角色是 否具有执行相关操作的权限。一个用户可以充当多个角色,一个角色也可以由多个用户担 任。 用户与角色关联的方式,便于授权管理、根据工作需要分级、赋予最 小特权、任务分担以及文件分级管理。
大数据的定义
对于“大数据”(Big data)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了这样的定 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 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的意义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 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 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 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用户、角色、权限三者相互独立的结构保证了授权过程的灵 活性。
PDR扩展模型示意图
访问控制策略
基于身份的安全策略(IDBACP) 目的是过滤对数据或资源的访问,只有能通过认证的那 些主体才有可能正常使用客体的资源。
----基于个人的策略 ----基于组的策略
基于个人的策略
基于组的策略
访问控制策略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RBAC)
基本定义
角色:指一个或一组用户在组织内可执行的操作的集合。角色就充当着 主体(用户)和客体之间的关键桥梁。
角色授权:每个角色与一组有关的操作相互关联,角色所属的用户有权 执行这些操作。 角色与组: -组:一组用户的集合。 -角色:一个用户/一组用户的集合 + 一组操作权限的集合。
信息流模型需要遵守的安全规则是:在系统状态转换时,信息流 只能从访问级别低的状态流向访问级别高的状态。信息流模型实现的关 键在于对系统的描述,即对模型进行彻底的信息流分析,找出所有的信 息流,并根据信息流安全规则判断其是否为异常流。若是就反复修改系 统的描述或模型,直到所有的信息流都不是异常流为止。信息流模型是 一种基于事件或踪迹的模型,其焦点是系统用户可见的行为。现有的信 息流模型无法直接指出那种内部信息流是被允许的,哪种是不被允许的, 因此在实际系统中的实现和验证中没有太多的帮助和指导。
基本思想
访问控制的过程与访问者的身份认证密切相关,通过确 定该合法访问者的身份来确定访问者在系统中对哪类信息有什么样的访 问权限。一个访问者可以充当多个角色,一个角色也可以由多个访问者 担任。
RBAC模型的基本结构
模型中以角色作为访问控制的核心,用 户以什么样的角色对资源进行访问,决定了用户拥 有的权限以及可执行何种操作。采用了角色的授权 规定对于用户是一种强制性的规定,用户不能自主 的将访问权限传给他人。
信息流模型
从安全模型所控制的对象来看,一般有两种不同的 方法来建立安全模型:一种是信息流模型,另一种 是访问控制模型。
信息流模型主要着眼于对客体之间的信息传输过程 的控制,通过对信息流向的分析可以发现系统中存 在的隐蔽通道,并设法予以堵塞。信息流是信息根 据某种因果关系的流动,信息流总是从旧状态的变 量流向新状态的变量。信息流模型的出发点是彻底 切断系统中信息流的隐蔽通道,防止对信息的窃取。 隐蔽通道就是指系统中非正常使用的、不受强制访 问控制正规保护的通信方式。隐蔽通道的存在显然 危及系统敏感信息的保护。
强制访问控制的优缺点
优点: 权限授予过程中,不仅需要检查主体是否对客体具有操 作权限,还需要检查主、客体的安全属性是否符合要求,使得授权过程 更加安全。
强制访问控制的优缺点
缺点:
权限管理系统必须按照系统规定为每个主体或客体分配 安全属性,并且需要仔细定义主、客体安全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 防止合法用户不能对授权客体进行操作,以及非法主体能够对未授权的 客体进行操作的现象,其权限管理难度较大。 模型中可信主体不受特性约束访问权限太大,不符合最 小特权原则,难于应付访问权限具有很多微小差别的情况,应对可信主 体的操作权限和应用范围进一步细化。
基于规则的安全策略 (1)授权通常依赖于敏感性。在一个安全系统中,数据或资源应该标注 安全标记,代表用户进行活动的进程可以得到与其原发者相应的安全标 记。
(2)实现上,由系统通过比较用户的安全级别和客体资源的安全级别来 判断是否允许用户进行访问。
访问控制与授权(权限控制)
授权行为 信任模型 信制模型 自主访问控制(DAC) 强制访问控制(MAC)
信息流模型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RBAC) PDR扩展模型
大数据中的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策略 基于身份的安全策略 基于规则的安全策略
访问控制与授权(权限控制)
访问控制与审计(操作日志)
访问控制模型
自主访问控制(DAC)
强制访问控制(MAC) 概念:在自主访问控制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资源的属性(安 全属性)划分,规定不同属性下的访问权限。
特点:
(1)将主体和客体分级,根据主体和客体的级别标记来决 定访问模式。 (2)其访问控制关系分为:上读/下写,下读/上写。 (3)通过梯度安全标签实现单向信息流通模式。
安全属性四个级别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