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展

合集下载

玉兰木兰科木兰属植物

玉兰木兰科木兰属植物

防治方法:增加浇水次数保持土壤湿润;多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的抗性;对树体进行涂白或缠干。
虫害
玉兰的主要害虫有:大蓑蛾、霜天蛾、红蜘蛛、天牛等也偶有蛴螬等地下害虫危害。如有虫害发生可用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杀灭大蓑蛾;用Bt乳剂8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杀灭霜天蛾;用40%三氯杀螨醇800倍液或5%尼索朗2000倍液杀灭红蜘蛛;用绿色威雷500倍液杀灭天牛;用50%锌硫磷乳剂1000倍液灌根杀灭蛴螬。
分布地区
产于江西(庐山)、浙江(天目山)、湖南(衡山)、贵州。生于海拔 500-1 000米的林中。现中国各大城市园林广泛栽培。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主治功能
《纲目拾遗》:消痰益肺和气蜜渍尤良。
防治方法: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及时清除病叶秋末将落叶清除并集中进行烧毁;如有发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颗粒800倍液或70%炭疽福美500倍液进行喷雾每10天一次连续喷3至4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特效药剂:喷克菌、醚菌酯、阿米西大等对真菌引起的病害特效。
(2)黄化病发病症状和规律:首先表现为小叶褪绿叶绿素逐渐减少叶片呈黄色或淡黄色叶脉处仍呈绿色病情扩展后整个叶片变黄进而逐渐变白植株生长逐渐衰退最终死亡。
越冬管理
玉兰虽然能耐-20℃的低温但小规格玉兰和当年栽种的玉兰都应加强越冬管理除在11月中下旬其落叶后应浇足浇透封冻水外还应对树坑进行覆草、覆膜或培土处理树体可进行涂白处理防止春季抽条。种植成活多年的玉兰只进行浇防冻水和涂白处理即可。
病虫防治
附方
治痛经不孕:玉兰花将开未足每岁一朵每日清晨空心水煎服。(《良方集要》)
食用价值
玉兰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和多种微量素有祛风散寒通气理肺之效。可加工制作小吃也可泡茶饮用。

南北五味子挥发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南北五味子挥发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8]
鉴定出 !’ 个组分, 进一步发现五味 等研究, 报道果实中的挥发油含量
子挥发油中的大部分萜类成分, 其中以倍半萜类为
[ -]
!" !" # % 北五味子种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五味子 种子中挥发性成分约占种子的 ") 8E[ "’], 有明显的 辛辣、 芳香气味。王炎等运用 GH+IJ 鉴定了五味子 种子的水蒸气蒸馏所得的油状物, 分离出 ,, 个峰, 占挥发油总量的 .$) "!E 。 鉴定了其中 ’- 个组分, 实验表明, 五味子种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 H:6+ M1?6? ( !") ##E ) 、 ( ",) (.E ) 、 ! +金合欢烯 ! +荜澄茄 油烯 ( .) (!E ) , 与果实挥发油成分有所不同。 "+芹
[ 8, (] 松醇, 这与秦波、 李晓宁报道的有所不同 。戴好
。此外, 五味子种子中挥发油也
具有潜在的研究意义。 临床应用表明, 南五味子的药效比北五味子弱。 本文将对南北五味子果实、 种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 % 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 ! % 北五味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 !" ! % 北五味子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研究认 为, 五味子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 等
・ ##3・
子烯、 吉马烯 ! 和吉马烯 " 等在以前的报道中未曾 提及
[ #$ ]
胃给予小鼠五味子挥发油 (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 观 察 $ 日。给药后, 小鼠活动减少, 步态蹒跚, 呈抑制 状态, 呼吸困难死亡, 死亡时间在 +/ @ $0A, 得五味 子挥发油灌胃的半数致死量 <"42 为 -. ,4 B +C /#9 : D9。寿洲芳对 ’E+ 超临界提取法萃取得到的五味 子油进行急性毒性实验, 由 #221 致死量的 #2. +9 : D9 开始, 按 #F 2. , 用花生油等比稀释。给禁食 #+A 的 42 只小鼠灌胃 2. /;G : +29, 连续观察 ,H。结果小 鼠灌胃后约 +A 活动逐渐减少, 神情开始困顿, 几天 后大部分小鼠精神萎靡, 毛发松散。动物在 4H 内均 有死亡, 被认为是一种多脏器、 多系统的急慢性综合 性毒性致死, 得其半数致死量 <"42 为 $. -$9 ( 油) :

十大功劳属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十大功劳属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Th e p r o g r e s s r e s e a r c h o n c h e mi c a l c o n s t i t u e n t s a n d
b i o a c t i v i t i e s o f p l a n t s o f Ma h o n i a Nu t t
[ M a h o n i a f o r t u n e l ( L i n d 1 . )F e d d e . ] 及华南十大功劳 根、 茎、 叶和果实中至少分离得到 1 8 个生物碱, 其 中 [ M a h o n i a j a p o n i c a ( T h u n b . )D C . ] 等 品种较 为 常见 , 原 小 檗 碱 型 5个 、 双 苄 异 喹 啉 型 7个 、 阿朴啡 型 6 1 j 。国内有关 十大 功劳 属植 物 生 物 碱成 分 分 析 研 具有 清 热燥 湿 、 泻火解 毒、 滋 阴益 肺 、 兼 补 肝 肾 之 功 个 L
Z H A N G Y a o —z h o u , Y A N G H a i - j u n , Y A N G J u n—j i e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 X i n y a n g C o l l e g e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a n d F o r e s t r y , X i n y a n g 4 6 4 0 0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I n t h i s a r t i c l e , h t e p o r g r e s s o n c h e m i c a l c o n s t i t u e n t s a n d b i o a c t i v i t i e s o f M a h o n i a N u t t . p l a n t s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论文-格式要求

论文-格式要求

2013届毕业生论文五味子提取成份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系部生物制药工程系专业药品质量检测技术班级药检一班(284班)学生姓名菅珊学号08指导教师程强二〇一一年十二月目录1 五味子的概述 (3)2五味子提取成份 (3)2.1 木脂素 (3)2.2 挥发油 (4)2.3多糖 (4)2.4其他 (4)3主要有效成份的药理作用 (4)3.1木脂素的药理作用 (4)3.1.1消化系统方面 (4)3.1.2心血管系统方面 (5)3.1.3中枢神经系统方面 (5)3.1.4抗氧化方面 (5)3.2挥发油的药理作用 (5)3.3多糖的药理作用 (5)3.3.1保肝作用 (5)3.3.2提高免疫力 (6)3.3.3抗肿瘤作用 (6)3.3.4抗衰老作用 (6)4五味子的功效 (6)5五味子的利用现状及开发前景 (6)5.1 五味子的利用现状 (7)5. 2 五味子的开发前景 (7)五味子提取成份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菅珊摘要: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习称“北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习称“南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五味子只特指北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五味子可以保护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

在中国和现代日本,五味子是热门的专论题材。

化学研究表明,五味子的主要有效成份有挥发油、木脂素、有机酸、多糖、脂肪油、氨基酸、色素、鞣质等。

本文对五味子进行了概述,主要叙述了五味子的主要提取成份及其药理作用,同时还介绍了五味子的利用现状及开发前景。

关键字:五味子化学成分提取药理作用五味子,俗称山花椒、秤砣子、药五味子、面藤、五梅子等,唐等《新修本草》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

古医书称它荎蕏、玄及、会及,最早列于神农本草经上品,中药功效在于滋补强壮之力,药用价值极高。

《中国药身》2000年版规定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

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作用;用于久嗽虐暗,梦遗滑精,遗尿屎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等,临床应用广泛。

川朴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川朴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川朴的作用与功能主治1. 川朴简介川朴,学名为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r & E.H.Wilson,属于木兰科植物,是中国特有的药用植物之一。

川朴的根皮和花蕾是药用部位,常用于中药制剂和民间草药中。

川朴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2. 川朴的化学成分川朴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酚类成分(如容大柱芯)和挥发油(如β-香叶素、香树青烃等)。

其中,容大柱芯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

3. 川朴的药理作用与功能主治川朴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下面将分别介绍其常见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3.1 抗菌作用川朴中的容大柱芯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3.2 抗炎作用川朴中的容大柱芯对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能够减轻组织炎症反应和疼痛。

因此,川朴常用于治疗风湿性疾病、关节炎和炎症性肠病等。

3.3 抗氧化作用川朴中的容大柱芯具有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反应。

这种抗氧化作用有助于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延缓衰老过程。

3.4 抗肿瘤作用川朴中的容大柱芯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临床研究发现,川朴能够作为辅助治疗药物,改善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

3.5 镇静安神作用川朴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能够缓解焦虑、失眠等精神紧张症状。

川朴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和心理压力大的患者。

3.6 消化功能川朴具有促进消化酶分泌和增加胃肠蠕动的功能,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胃脘胀痛等症状。

3.7 其他功能主治川朴还具有其他的功能主治,如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血压、降低胆固醇、抗过敏等。

4.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川朴常用于中药制剂中,如川朴饮片、川朴胶囊等。

根据具体疾病和需要,可以选用不同剂型和用法。

在使用川朴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禁忌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辛夷《中国药典》

辛夷《中国药典》
⑥治鼻内作胀或生疮(此系酒毒者多):辛夷一两,川黄连五钱,连翘二两。俱微炒,研为末。每饭后服三钱,白汤下。(《缪氏方选》)
⑦治齿牙作痛,或肿或牙龈浮烂:辛夷一两,蛇床子二两,青盐五钱。共为末掺之。(《本草汇言》)
⑧治头面肿痒如虫行(此属风痰):辛夷一两,白附子、半夏、天花粉、白芷、僵蚕、玄参、赤芍各五钱,薄荷八钱。分作十剂服。(《古今医准》)
多栽培或野生于阔叶林中。分布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地。
本植物的花(玉兰花)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河南、四川、安徽、浙江、陕西、湖北等地。
【性状】干燥的花蕾,呈倒圆锥状,形如毛笔头,基部带有木质短枝。花蕾长1~4厘米,中部直径0.7~2厘米。外裹苞片2枚成两层,两层之间尚可见小芽鳞。苞片表面密被黄绿色柔软长毛,毛茸长约5毫米,内表面平滑,棕紫色。除去苞片后可见3片花萼与6~12片紧密相包的棕紫色花瓣,其内有多数棕黄色雄蕊与1枚褐色雌蕊。质脆易破碎。有特殊香气,味辛凉而稍苦。以花蕾未开,身干,色绿,无枝梗者为佳。
⑨治头眩昏冒欲呕(此属寒痰):辛夷一两,制半夏、胆星、天麻、干姜、川芎各八钱。为末,水泛为丸。每晚服三钱,白汤下。(《本草汇言》)
【临床应用】治疗鼻炎:取辛夷50克碾碎后,用醇浸泡3天过滤,滤液加热蒸发浓缩成粘稠状浸膏,以20克无水羊毛脂混合调匀,再加凡士林100克调匀即成软膏。用时作成12x3厘米的油纱条,填入鼻腔,如下鼻甲甚肥大,纱条不易填入时,可先滴1%麻黄素后再填入。纱条之一端应露于鼻孔之外,并加粘膏固定,以免滑入咽内。2~3小时后取出。每日或隔日填塞1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皆在4~5次后鼻通气情况开始好转,但亦有10次后始见效果的。鼻腔通气好转后仍需继续填塞5~10次,以期巩固。治疗肥大性鼻炎100例,多数经2年观察,痊愈者(鼻腔通气良好,头痛消失,分泌物减少,鼻甲已不肥大)44%;进步者(鼻通气情况及鼻甲肥大情况均较前大有改善,但仍未完.全正常)44%;无效者(经一疗程以上自觉或他觉症状皆无改善)12%。此外,亦可将辛夷制成煎剂、油剂、乳剂、麻油合剂等,用棉条浸透后塞鼻。据228人次的观察,对肥厚性鼻炎和急性鼻炎的收敛作用很明显;一般以乳剂与浓油效果最佳,油剂次之,煎剂又次之,麻油合剂较差。

中国木兰科植物种类

中国木兰科植物种类

中国木兰科植物种类
中国木兰科植物是指分布在中国境内的木兰科植物种类。

木兰科是被子植物门木兰目下的一个科,包含了一些树木或灌木类植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木兰科植物种类:
1. 木兰属(Magnolia):木兰属是木兰科中最知名的属,包含了许多种类。

例如红花木兰(Magnolia denudata)、白玉兰(Magnolia × soulangeana)和紫玉兰(Magnolia liliiflora)等。

2. 榄香属(Michelia):榄香属也是木兰科中常见的属,其植物具有芳香的花朵。

常见的榄香属植物包括水仙木兰(Michelia chapensis)和红榄香(Michelia figo)等。

3. 含笑属(Schisandra):含笑属是木兰科中少数可以攀援的植物属,其果实可用于药用。

其中常见的种类有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和薇甘菊(Schisandra sphenanthera)等。

4. 莲叶木兰属(Liriodendron):莲叶木兰属仅包含一种植物,即莲叶木兰(Liriodendron chinense)。

它是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具有美丽的花朵。

这些都是中国木兰科植物中的一部分,还有其他一些种类未被提及。

中国木兰科植物在园林、药用和观赏价值上都有重要地位,是中国植物界的瑰宝之一。

木兰属植物Magnoliaovovata提_省略_性成分木兰醇通过抑制NF_B防

木兰属植物Magnoliaovovata提_省略_性成分木兰醇通过抑制NF_B防
( 许重远 摘 )
缩 ( U r ) ; 切除皮肤, 进行组织学测定; 进行胶原纤维 的形态学分析并测定皮肤的厚度。用蛋白质免疫印 迹法分析 293 细胞 I B 及其降解 ; 用间接免疫荧光 法对 293 细胞 NF - B 定位。结果显示 , T NF 刺激 NF - B 依赖的基因表达高达约 7 倍, 而以提取物预 处理, 则产生剂量相关的抑制作用 , 且无明显的细胞 毒性, 400 g / mL 时细胞存活约 95% 。U VB 使表皮 过度增厚至 66 m( 对照组为 20 m ) , 提取物可使其 降至 34 m 。经 U VB 照射后, 小鼠胶原纤维断裂; 以 提取物预处理 , 胶原纤维的束状结构得到保护。此 外 , 木兰醇能以剂量相关方式抑制T NF 介导的NF B 依赖的基因过度表达 , 浓度高达 20 mol/ L 也无 细胞毒活性 , 且与适量提取物的作用相当 ; 而对照品 nono kiol 无此作用。 以提取物和木兰醇预处理 , 还可 明显减少由 NF - B 介导的 bF GF 和 MM P -1 的产生。 尽 管木兰醇不能影响 I B 的磷酰基化和降解 , 但能 抑制激活的 NF- B 的核位移。以上结果表明该植物 及其活性成分局部应用可通过抑制 NF- B 防治皮肤 光老化。
34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2008 年第 23 卷第 1 期
炎剂 1 h 后产生的爪水肿产生明显抑制 , 上述 3 个剂 量的抑制率分别 70. 1% 、 71. 7% 、 81. 9% , 阳性对照 药羟嗪 10 m g/ kg 的抑制率为 68. 6% 。 在髓过氧化物 酶 ( M PO) 实验中 , 粗提物300 mg / kg 预先 30 min 给 药 , 显著抑制 MP O 活性, 在注射角叉菜胶6、 24 h 后 , 对 M PO 的抑制率分别为 42. 8% 、 46. 2% 。但在肉芽 肿诱导实验中 , 粗提物未显示活性。 在腹部收缩反应 实验中 , 粗提物显著抑制 大鼠腹部收缩 次数, 100、 200、 300 mg / kg 的抑制 率分别 为 49. 0% 、 54. 5% 、 53. 5% , 对照药吲哚美辛的抑制率为 61. 4% 。 在福尔 马林实验中 , 粗提物和吲哚美辛仅影响炎性疼痛实 验的第二相, 200、 300 m g/ kg 的粗提物和吲哚美辛 的抑制率分别为 36. 2% 、 35. 3% 和45. 8% 。 该植物富 含酚酸、 黄酮类和花青素类化合物 , 其抗炎镇痛作用 至少部分与这些化合物相关。

木兰科植物及药用价值

木兰科植物及药用价值

属中的倍半萜内酯有毒。
• 学名:玉兰Magnolia
• 别名:白玉兰
木 • 用途:有镇痛、散风湿、通关、利窍、除浊

涕、解毒等效,治头脑痛、目眩、肥厚性鼻

炎、鼻窦炎出脓、面肿、牙痛等症。
• 学名:望春花M.biondii
• Pamp:叶长圆状披针形,原产湖北,现各地

有栽培。
兰 • 用途:花蕾入药称为辛夷,有祛风散寒、通

直径5~8毫米。外皮鲜红色,紫红色或 暗红色。显油润,有不整齐的皱缩。果

肉柔软, 常数个粘连一起;内含种子1~

2枚,肾形,棕黄色,有光泽,坚硬,种 仁白色。果肉气微弱而特殊,味酸。种
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而苦。以紫红色、
粒大、肉厚、有油性及光泽者为佳。主
产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地,商
品习称"北五味子"
木兰科植物及药用 价值
主要化学成分

本科植物多含挥发油,异喹啉生物碱如:木兰毒碱、

木兰花碱等。多具抗菌消炎、利尿降压、松弛肌肉

以及阻断中枢神经节的作用。从含笑属分离出多种
倍半萜内酯,其中有的具抗癌活性。五味子属中的
木脂素类成分具降低转氨酶、抑制中枢作用,厚朴
中的桉油醇具镇静作用,厚朴酚有抗菌作用,八角
• 用药禁忌:孕妇慎服。
• 药理作用:根的乙醇提取物有镇痛和抗炎作用。从根中分得的 晶I,命名为3-甲氧基-4-羟基-3',4'-亚甲二氧基木脂素,经 初步药理试验证明晶I有一定的镇静和抗炎作用。
• 【学名】:冷饭藤
• 【拉丁名】:Kadsura oblongifolia Merr.

木兰科——精选推荐

木兰科——精选推荐

⽊兰科⽊兰科(学名:Magnoliaceae)是双⼦叶植物的⼀科,具有原始的花,是显花植物中最古⽼的⼏科之⼀,包括⽟兰和鹅掌楸。

⽊兰科之中花顶⽣雌蕊群⽆柄花被3数是⽊兰属(Magonlia Linn)。

花腋⽣雌蕊群有柄花被3-5数是含笑属(Michelia Linn)。

基本信息中⽂学名:⽊兰科拉丁学名:Magnoliaceae界:植物界门:被⼦植物门纲:双⼦叶植物纲亚纲:⽊兰亚纲⽬:⽊兰⽬科:⽊兰科⼆名法:Magnoliaceae分布区域: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少数在北美南部和中美洲形态特征落叶或常绿的乔⽊或灌⽊。

树⽪、叶、花有⾹⽓。

单叶互⽣,托叶⼤,脱落后留存枝上有环状托叶痕,花⼤,单⽣枝顶或叶腋,两性,萼⽚和花瓣很相似分化不明显(统称花被),排列成数轮,分离,花托柱状;雄蕊、雌蕊均为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

果实为聚合果,背缝开裂,稀为翅果或浆果。

种⼦胚⼩,胚乳丰富。

本科是双⼦叶植物中最原始的科,其原始性状有: (1)⽊本; (2)花两性,萼⽚、花瓣不分;(3)雄蕊和⼼⽪多数,离⽣,螺旋排列于柱状的花托上;(4)种⼦有丰富的胚乳。

花程式*P6-15A∞G∞识别要点⽊本,单叶互⽣,有托叶环。

花单⽣,花萼、花瓣不分,为同被。

雌雄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于柱状的花托上,花托于果时延长,⼦房上位。

⽊本;叶互⽣、簇⽣或近轮⽣,单叶不分裂,罕分裂。

花顶⽣、腋⽣、罕成为2-3朵的聚伞花序。

花被⽚通常花瓣状;雄蕊多数,⼦房上位,⼼⽪多数,离⽣,罕合⽣,⾍媒传粉,胚珠着⽊兰科⽣于腹缝线,胚⼩、胚乳丰富。

3族,18属,约335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南部,北部较少;北美东南部、中美、南美北部及中部较少。

我国有14属,约165种,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部⾄西南部,渐向东北及西北⽽渐少。

亚科: ⼴义的⽊兰科包括有⽊兰亚科、⼋⾓亚科、五味⼦亚科、⽔青树亚科等,狭义的⽊兰科指⽊兰亚科和鹅掌楸亚科。

主要属:⽊兰属(80种)、含笑属(40种)、盖裂⽊属(40种)和鹅掌楸属(20种)。

木兰科植物及药用价值

木兰科植物及药用价值

木 兰 科
• 学名:红毒茴 • 别名:红茴香、野茴香、土大茴、山大茴、山八角、山木蟹 • 来源:为木兰科八角属植物窄叶红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 A. C. Sm • ith或红茴香I. henryi Diels,以根及根皮入药。全年可采,鲜 用或晒干用。 • 用途:散瘀止痛,祛风除湿。用于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 腰腿痛。
木 兰 科
• 【学名】:黑老虎 • 【别名】:透地连珠、钻地风、三百两银 •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1500-2000米的山地疏林中,常缠绕 于大树上。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及香港、海南、广西、四 川、贵州、云南等地;越南也有分布。 • 【功效主治】:行气止痛;散瘀通络。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痛经; 产后瘀血腹痛;疝气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藤茎 9~15g;或研粉,0.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撒; 或捣敷;或煎水洗。[2] • 用药禁忌:孕妇慎服。 • 药理作用:根的乙醇提取物有镇痛和抗炎作用。从根中分得的 晶I,命名为3-甲氧基-4-羟基-3',4'-亚甲二氧基木脂素,经初 步药理试验证明晶I有一定的镇静和抗炎作用。

木 兰 科 ( 五 味 子 )
• 学名:凹叶厚朴
• 拉丁名:Magnolia officinalis subsp.biloba (Rehd. et Wils.) Cheng et Law • 形态:落叶乔木,高达15米,胸径40厘米,小枝粗壮,幼时 有绢毛。通常叶较小而狭窄,侧脉较少,呈狭倒卵形,聚合 果顶端较狭尖。叶先端凹缺成2钝圆浅裂是与厚朴唯一明显的 区别特征。花大单朵顶生,直径10-15cm,白色芳香,与叶 同时开放,花期5-6月,果期8-10月。 • 用途:树形雄伟,花大,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可做荫木、 庭荫树、园景树。凹叶厚朴的树皮亦作厚朴药用。

【植物界全系列】木兰目—木兰科

【植物界全系列】木兰目—木兰科

【植物界全系列】木兰目—木兰科木兰目—木兰科真核生物域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目木兰科木兰科(学名:Magnoliaceae)是被子植物中木兰目的一科,分为两个亚科:木兰亚科(Magnolioideae)与单型的鹅掌楸亚科(Liriodendroidae)。

尽管木兰科下已确认了17个属,但很多学者选择将木兰亚科内的所有属合并至木兰属(Magnolia),这样一来木兰科便只剩下两个属,即木兰属与鹅掌楸属(Liriodendron)。

不同于大多数被子植物的轮生花(顺序轮状排列的花),木兰科的雄蕊和雌蕊群在锥形花托上呈螺旋状排列,该特点曾在一些史前化石植物中发现,被认为是被子植物的基础或早期性状。

部分木兰科植物的花没有明显分化为萼片和花瓣,而晚近时期出现的被子植物往往具有分化明显的萼片和花瓣。

1.植物学史木兰科是木兰目最原始科,其原始性表现在木本、单叶、全缘、羽状脉、虫媒花,花单生,雌雄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花药长,花丝短,单沟花粉,胚小,胚乳丰富等。

木兰科植物是研究被子植物起源、发育、进化不可缺少的珍贵材料,科学研究价值极高;木兰科植物多为高大乔木,和壳斗科、樟科的乔木一起,在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种类如红花木莲、醉香含笑等,材质轻软,易加工,不变形,可做建筑、家具、装饰等用材;厚朴、辛夷等为著名的中药材;一些种类的花和叶可提取芳香油、香精等;又因其姿色香韵优美宜人,木兰科植物更是园林绿化树种的宝库。

木兰科植物虽然种类繁多、种质资源丰富,但由于屡遭滥伐和剥皮破坏,以及自身繁殖能力衰退等因素影响,有不少种类已处于渐危、濒危和极危的状态。

现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共39种,其中属于渐危种的有鹅掌揪、西藏含笑和观光木等13种;属于濒危种的有厚朴、锈毛木莲和峨眉含笑等23种;极危种包括华盖木、宝华玉兰和峨眉拟单性木兰3种。

2.形态特征落叶或常绿的乔木或灌木。

树皮、叶、花有香气。

知识古老孑遗植物群体---木兰科

知识古老孑遗植物群体---木兰科

知识古老孑遗植物群体---木兰科木兰科植物作为常绿阔叶林的代表,它起源于 1.4亿年前,是古老孑遗植物的群体,目前木兰科植物全世界共有16 属300 余种,我国产11 属176 余种,是名符其实的木兰王国。

木兰科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 同时也是濒危植物占有比例最高的科之一,是树中的活化石,号称“植物界的大熊猫”。

屈原《离骚》诗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木兰科植物因以灌木或乔木状的高大的外形,在早春先叶或同叶而发生于枝顶或叶腋的白色、粉红色、红色、紫色或偶尔黄色的明艳花朵,花外形极像莲花,盛开时,花瓣展向四方,为美化庭院和寺观绿化之理想花型。

因其广泛分布于北温带,和少数种类分布至南半球而被大家所喜欢。

其中木兰科中的玉兰更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常以玉棠富贵(玉兰、海棠、牡丹、桂花)的植物文化内涵的意境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经典植物配置。

著名的美国植物学家威尔逊曾在他的论著中写道:“没有任何其它一类乔灌木能比木兰科植物在园林、园艺界更著名、更受赏识,没有任何其它一类乔灌木能比木兰科植物盛开更大、更丰富多彩的花朵”。

木兰科植物花色艳丽,花香宜人,树姿优美,适应性广,抗污能力强,是一类具很高观赏价值的园林、庭园绿化树种。

木兰科植物与其秀雅的风姿应用于园林庭院绿化,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木兰科植物多为受国家保护的珍贵树种,不少种类具有很高的园林绿化应用价值。

在古代,对木兰科植物的认识最早的物种应该是现在的白玉兰及与白玉兰花期、形态极为相似的望春玉兰、武当木兰及天目木兰等。

这几种植物在不同的地方被称作玉兰、白玉兰、应春树、望春、玉树、辛夷、木笔、桂兰、林兰等等。

▲望春玉兰▲武当木兰▲天目木兰木兰科植物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及开发利用价值,又具有芳香,药用,木材等多种经济效益和绿化、美化,优化环境等生态效益,特别因其花色艳丽,花香宜人,树姿优美多态,树叶、聚合果各具特色,是一类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园林绿化树种.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生态效益。

辛夷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辛夷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辛夷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者:王永慧叶方张秀华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2年第16期[摘要] 辛夷是木兰科植物望春花、玉兰或武当玉兰的干燥花蕾。

辛夷的主要化学成分存在于挥发油中,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为木脂素和新木脂素等;主要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变态反应、抗病原微生物、抗氧化以及舒张平滑肌等;临床主要用来治疗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和其他的鼻炎症状。

目前对辛夷的开发利用仅限于辛夷精油提取和鼻炎用药,许多其他药理作用仍缺乏深入研究。

本文综述了辛夷药材的药理作用及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深入系统研究辛夷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关键词] 辛夷;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 R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6(a)-0012-03辛夷又称木笔花、望春花,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Magnolia biondii Pamp.)、玉兰(Magnolia denudata Desr.)或武当玉兰(Magnolia sprengeri Pamp.)的干燥花蕾,其性温味辛,具有祛风发散、通鼻窍之功效,可用于风寒头痛、鼻塞、鼻渊、鼻流浊涕等症。

辛夷花蕾中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中的枸橼醛(citral)、丁香油酚(eugenol)、桉油精(cineole)、乙酸龙脑脂(bornyl acetate)、β-桉油醇(β-eudesmol)、1,8-桉叶素(ci-neole)、樟脑(camphor)、β-蒎烯(β-pinene)以及木脂体(magnolin)和辛夷木脂体(fargesin)等木脂素类成分。

其中主要药理活性成分木脂素(lignan)和新木脂素(neolignan)有抗炎[1]、抗血小板活性因子(PAF)的活性[2],并且这些化合物已经成功应用于调控过敏性疾病[3]。

辛夷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治疗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和其他的鼻炎症状[4],但辛夷还有其他较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收敛作用、保护黏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分泌物的吸收以及抑菌、抗病毒[5]等。

辛夷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辛夷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辛夷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辛夷是木兰科植物望春花、玉兰或武当玉兰的干燥花蕾。

辛夷的主要化学成分存在于挥发油中,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为木脂素和新木脂素等;主要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变态反应、抗病原微生物、抗氧化以及舒张平滑肌等;临床主要用来治疗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和其他的鼻炎症状。

目前对辛夷的开发利用仅限于辛夷精油提取和鼻炎用药,许多其他药理作用仍缺乏深入研究。

本文综述了辛夷药材的药理作用及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深入系统研究辛夷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标签:辛夷;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辛夷又称木笔花、望春花,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Magnolia biondii Pamp.)、玉兰(Magnolia denudata Desr.)或武当玉兰(Magnolia sprengeri Pamp.)的干燥花蕾,其性温味辛,具有祛风发散、通鼻窍之功效,可用于风寒头痛、鼻塞、鼻渊、鼻流浊涕等症。

辛夷花蕾中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中的枸橼醛(citral)、丁香油酚(eugenol)、桉油精(cineole)、乙酸龙脑脂(bornyl acetate)、β-桉油醇(β-eudesmol)、1,8-桉叶素(ci-neole)、樟脑(camphor)、β-蒎烯(β-pinene)以及木脂体(magnolin)和辛夷木脂体(fargesin)等木脂素类成分。

其中主要药理活性成分木脂素(lignan)和新木脂素(neolignan)有抗炎[1]、抗血小板活性因子(PAF)的活性[2],并且这些化合物已经成功应用于调控过敏性疾病[3]。

辛夷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治疗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和其他的鼻炎症状[4],但辛夷还有其他较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收敛作用、保护黏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分泌物的吸收以及抑菌、抗病毒[5]等。

目前对辛夷的开发利用仅限于辛夷精油提取和鼻炎用药,许多其他药理作用尚没有充分开发。

本文综述了辛夷药材的药理作用及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深入系统研究辛夷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木兰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木兰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木兰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一、木兰的性味特点木兰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性味辛温,归经属肝、胆经。

下面将详细介绍木兰的功能主治以及其在中药中的应用。

二、木兰的功能主治1.温肾壮阳:木兰具有温肾壮阳的作用,对于肾阳虚造成的阳痿、早泄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散寒止痛:木兰对于寒性疼痛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特别是对于冷性疼痛以及肌肉骨骼疼痛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3.活血化瘀:木兰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瘀血的消散,对于瘀血导致的疼痛、瘀血肿胀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4.解毒消肿:木兰有一定的解毒消肿作用,可以用于治疗中毒引起的肿胀、疼痛等症状。

5.软坚散结:木兰能够软化肿块,散结消肿,对于肿块、结节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三、木兰在中药中的应用•木兰常用于治疗阳痿、早泄等男性性功能障碍症状。

•木兰常用于治疗寒性疼痛、肌肉骨骼疼痛等症状。

•木兰常用于治疗瘀血导致的疼痛、瘀血肿胀等症状。

•木兰常用于治疗中毒引起的肿胀、疼痛等症状。

•木兰常用于治疗肿块、结节等症状。

四、用法用量木兰可入药,常见的使用方式有:•鲜品入汤:将适量鲜木兰入汤煎煮服用,可治疗寒性疼痛等症状。

•煎汤饮服:将适量木兰干品煎汤饮服,可治疗阳痿、早泄等男性性功能障碍症状。

•外用敷贴:将适量木兰煎汤,取其汁液用于外敷,可治疗肿块、结节等症状。

五、注意事项•使用木兰时应注意剂量,避免过量使用。

•木兰性温,体内有热症状者慎用。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木兰。

以上是对木兰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的详细介绍。

木兰作为一种常用中药,具有温肾壮阳、散寒止痛、活血化瘀、解毒消肿和软坚散结的功效。

在中药应用中,木兰常用于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寒性疼痛、瘀血导致的疼痛等不同症状。

然而,在使用木兰时需要注意适当的剂量,并遵循禁忌症。

五香叶的功效与作用

五香叶的功效与作用

五香叶的功效与作用五香叶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它主要生长在我国的东北地区,以辽宁、吉林等省份为主要产地。

五香叶在民间中药使用中广泛应用,被誉为“万能药”。

一、五香叶的来源和形态特征五香叶又称大叶五香、木兰叶等,是木兰科木兰属植物,是木兰树的叶片。

五香叶每年4-5月开始发芽,10-11月开始落叶。

它的叶子呈掌状,通常长10-20厘米,宽8-12厘米,枝上常有3-5个叶片,革质,表面光滑,背面长有绒毛,叶缘有锯齿。

五香叶的叶色鲜绿,树冠繁茂,夏季时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

二、五香叶的主要化学成分五香叶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包括挥发油、黄酮、鞣质、樟脑、维生素C、多糖等。

其中,五香叶中的挥发油成分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包括香茛酮、维生素D、冠烯、萜烯等。

三、五香叶的功效与作用1. 清热解毒五香叶有明显的清热解毒作用。

它可以中和体内的毒素,排除体内的热湿毒素,缓解湿疹、痈肿、溃疡等炎症病症。

五香叶还可以治疗口疮、咽喉肿痛、牙痛等口腔疾患。

2. 健胃消食五香叶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可以增强胃肠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吸收。

它可以治疗消化不良、胃痛、食欲不振等胃肠道问题。

五香叶还可以帮助消除胃内的寄生虫,如蛔虫等。

3. 舒经活络五香叶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可以舒经活络,改善血液循环。

它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痹、关节炎等风寒湿症引起的疼痛和僵硬。

4. 抗菌消炎五香叶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抑制许多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它可以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

5. 美容养颜五香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可以减少皮肤的皱纹和色斑,使皮肤更加光滑细腻。

五香叶还可以调节内分泌,改善肌肤的质地,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

四、五香叶的用法与剂量五香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中药搭配使用。

它通常作为煎剂、浸剂、外敷药等形式使用。

剂量的选择要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成人每次使用5-10克五香叶,每日2-3次;儿童用量适当减少。

北五味子植物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的研究进展

北五味子植物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的研究进展

北五味子植物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的研究进展
可成友;高珍;康宏玲;吴晓芳;金常雪
【期刊名称】《辽宁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7(000)003
【摘要】常用中药五味子系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干燥成熟
果实,是著名的滋补性中药,因其果实甘、酸、辛、苦、咸五味俱全,故名五味子,又名五梅子、玄及、会及、山花椒等。

【总页数】4页(P57-60)
【作者】可成友;高珍;康宏玲;吴晓芳;金常雪
【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学院,辽宁,沈阳,110042;沈阳化工学院,辽宁,沈阳,110042;东北大学,辽宁,沈阳,110004;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沈阳,110005;辽宁金世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1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7.01
【相关文献】
1.亚菊属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J], 崔小梅;德吉
2.竹类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J], 赵青群;付辉政;周志强;陈丽楠;王兰欣;罗跃华
3.松萝属地衣植物化学成分及活性作用研究进展 [J], 杨子颖;李婧;苏洁;李惠玲;章漳;彭锋
4.黄芪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J], 周家林;慕泽泾;钟国跃;任刚
5.远志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J], 曾雷;王彩云;王颂;陈颖乐;黄文妍;王志宏;徐巧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 临床合理用药。电话: 089888291562。E-mail: caihm86@ # 通讯作者 : 副主任药师 。 研究方向 : 医院药学 。 电话 : 089888290177。E-mail: wangxd2016@ 中国药房 2011 年第 22 卷第 39 期
[36]
灵中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的含量 [J]. 中成药 , 2007, 29 (5) : 690. 浦益琼, 张 彤, 项乐源.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伤湿止 痛膏中樟脑 、 薄荷脑 、 冰片和水杨酸甲酯含量 [J]. 中成 药, 2009, 31 (8) : 1 224. 蒋 波, 陈晓辉, 高覃珊, 等. GC 法同时测定六味安消胶 囊中三组分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 2009, 29 (5) : 1313. 魏立新 , 杜玉枝. 藏药帕朱胶囊超临界 CO2 萃取成分的 GC-MS 分析[J].中成药, 2008, 30 (2) : 236. 夏华玲, 赵新杰, 宋雪风. 筋骨痛消丸的 GC-MS 指纹图 谱研究[J].中成药, 2007, 29 (12) : 1 724. 马晓红 , 张 铃, 蔡 敏, 等. 复方丹参片的高效液相色 谱/质谱特征图谱研究 [J]. 分析科学学报 , 2008, 24 (2) : 163. 刘征辉 , 孟宪生 , 叶挺祥 , 等. 薄层扫描法评价六味地黄 丸 (胶 囊) 质 量 的 模 式 识 别 研 究 [J]. 中 草 药 , 2009, 40 (11) : 1 743. 马 莉, 唐健元 , 李祖伦 , 等. 薄层扫描法测定胃康胶囊 中人参皂苷 Rg1 和人参皂苷 Rb1[J].中草药, 2006, 37 (5) : 705. 刘 丹, 龚红全, 毋福海, 等.毛细管电泳法测定拈痛丸中 四种有效成分的含量[J].中草药, 2009, 32 (2) : 302. 高苏亚 , 党高潮 , 李 华. 槐角丸中 4 种有效成分的高效 毛 细 管 电 泳 法 测 定 [J]. 中 国 医 药 工 业 杂 志 , 2007, 38 (12) : 290. 刘 丹, 毋福海, 曾承辉.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一清颗粒中 七种成分的含量 [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 2009, 40 (11) : 840. 李利军, 郝学超, 程 昊, 等.胶束扫集毛细管电泳分离测 定绿原酸和咖啡酸[J].分析试验室, 2009, 28 (12) : 119. 李 珺沬 , 蒋 晔. 骨筋丸胶囊中毒性成分士的宁和马钱 子碱的在线富集检测[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32 (3) : 194. 田秀慧, 楚清脆, 吴 婷, 等.毛细管区带电泳-电化学检 测法测定复方罗布麻片中的活性成分 [J]. 化学世界 , 2008, 49 (8) : 144.
木兰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蔡海敏*, 范 伟, 王旭东( 解放军第 425 医院, 三亚市 572008)
中图分类号
R285; R931.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 (2011) 39-3735-04
摘 要 目的: 为木兰属植物的进一步研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综合了国内、 外大量文献, 对木兰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 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结果: 木兰属植物是木兰科中药用植物较多的一个属, 具有多样的化学结构和广泛的生物活性, 且构效 关系和作用机制已经明确。生物碱类化合物目前研究较少, 但也取得了一些比较好的结果。结论: 木兰属植物的开发利用前景十 分广阔。 关键词 木兰属;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木兰属 (Magnolia genus) 植物属于木兰植物门 (Magnoliophyta) 木兰纲 (Magnoliopsida) 木兰目 (Magnoliales) 木兰科 (Magnoliaceae) 植物 。 木兰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亚洲的热带及 温带地区和北美至南美的委内瑞拉东南部, 我国约有 30 种, 广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s[J]. J Pharm Biomed Anal, 2007, 45 (5) : 775. 许海棠 , 黄丽涵 , 徐远金. HPLC-MS 测定桂林西瓜霜喷 剂中的 4 种有效成分[J].中成药, 2009, 31 (1) : 68. 张新峰, 裘福荣, 蒋 健, 等.HPLC-MS /MS 同时测定左 金丸和香连丸中 6 种生物碱的含量 [J]. 中成药 , 2010, 32 (4) : 597. Wang ZJ, Wo SK, Wang L, et al.Simultaneous quanti fi cation of active components in the herbs and products of Si-Wu-Tang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J]. J Pharm Biomed Anal, 2009, 50 (2) : 232. Chen L, Wang DW, Wu J, et al.Identi fi cation of multiple constituents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GuiZhiFuLing-Wan by HPLC-DAD-MS/MS[J]. J Pharm Biomed Anal, 2009, 49 (2) : 267. 曾俊芬, 宋金春, 鲁建武, 等. HPLC 同时测定通脉口服液 中 5 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J]. 中国药学杂志 , 2010, 45 (6) : 461. 柏 冬, 范 斌, 牛晓红, 等.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 测定桂枝汤中 5 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J]. 药物分析杂志 , 2010, 30 (1) : 1. 靳淑敏, 杨 维, 王伟华, 等.多波长 RP-HPLC 法测定抗 感宁合剂中绿原酸 、 葛根素和芍药苷 [J]. 中成药 , 2009, 31 (1) : 75. 杜英峰, 张兰桐, 靳怡然, 等.多波长 RP-HPLC 法测定双 黄连口服液中黄芩苷、 绿 原 酸 和 连 翘 苷 [J]. 中 成 药 , 2009, 31 (9) : 1 368. Feng C, Cai YL, Ruan JL.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10 active componen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IGONG”capsule by RP-HPLC-DAD[J]. J Pharm Biomed Anal, 2008, 47 (2) : 442. 韩 亮, 冯毅凡 , 李卫民 , 等. 气相色谱法测定暑湿感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