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合订校订本》
?马王堆《帛书老子》今文校对本
马王堆《帛书老子》今文校对本这是在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互补的基础上,对断句和分章都作了一定的修订。
老子三才之道你只看到天之道和人之道,虽说天人师观的理论是只取天之道和人之道,故常说天人合一。
但那地之道在一个舆字里,由于和与的古体字與相近而有误。
还有今本老子的重文在《帛书老子》几处用字都不同的,《帛书老子》用字古朴在每个关键字里都有修真心法,汉字取类比象,字里行间有卦象。
对于基于读音的通假而不严谨的乱改字的风气,这应该是对经典的最大人为损毁。
由于汉字的传承问题,如《帛书老子》的无字是王酉告,是左中右结构的字,字书无,但是王乃在中之酉孕生而泽言相告,这不是无是孕生有喜,也就是老子的中观不是空观,不是真的无。
还有独立不晐,原文王亥而字书也无,所以取晐有火水未济而易之意。
这样的例子不一而足。
还有就是断句有好多不同。
如人法地地,这是参考前文病病就是地地,参解《系辞》叁天两地。
叠词也参见《尚书》之中中和《大学》之明明德。
由世亲天亲菩萨之天道无相,或谓“天道无”,老子亲恒舆是有恒而落地有道,断句“夫天道无,亲恒舆,善人!”,给你不一样的句意而符合佛道易之精神。
还有在“人望呵,其未央哉!”等几处断句。
这几天在读经文,有感于存世的几个版本《帛书老子》都有错误,也有梦见所嘱而发愿,在此把本人这几年所整理的此《帛书老子》今文校本献上,愿为中国文化尽一份力。
第一章(德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乃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皮取此。
第二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莲;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浴毋已盈,将恐渴;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厥。
浅析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的书法美学特征(刘鸿飞)
浅析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的书法美学特征(刘鸿飞)前言在还没有纸张的秦代和汉初,人们也有阅读的需求,尤其是统治阶层,他们渴望充实自己的见识,理清自己的思绪,以获得更好的判断力。
在此之前的战国,是个诸子百家争相出书的时代,写书、抄书,数量很多,流传也广,考古发现的战国简牍证明了这一点。
秦始皇焚书坑儒,很多书都毁于一旦,马王堆帛书中的许多书也算禁书,能幸存下来实在难得;并且,它们是写在珍贵的丝帛之上,比简牍书籍显得更加珍贵。
说来也怪,迄今为止,中国的考古发掘已经出土了无数古代简牍,但却只出土了两次帛书,而这两批帛书的出土地,都是位于南楚之地的长沙。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大批文物出土,这一考古发现震惊世界。
马王堆汉墓的有名,不仅是因为马王堆一号汉墓中的辛追夫人引人注目,更是因古墓中出土了一整套反映西汉官僚贵族生活的物品,这其中,便包括三号墓出土的一批供墓主人生前阅读的、写在细绢上的珍贵古书,俗称“马王堆帛书”。
一、马王堆帛书概述(一)马王堆帛书概况马王堆帛书不是一部书,也不是一套书,而是50余部性质不同的书堆放在一起。
它们的宽度有48厘米、24厘米两种,长度不等,有的甚至长达192厘米。
它们被折叠起来,统一放在一个精致的长方形漆盒内。
这其中有实用的医书、养生书籍、军事书籍、占卜书籍,也有讲道的儒家书籍、道家书籍,可谓丰富多样。
打开漆盒,里面的帛书已经浸水发黄,相互黏连在了一起,有的帛丝断裂,残损严重,已经面目模糊。
细心的研究者将其小心揭取,谨慎研究,让世人对于各类帛书的性质和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
据有关人员考证,帛书的书写年代大致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至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之间。
马王堆帛书的整幅幅宽为48厘米左右,每一行书写有70-80不等的字符;半幅的幅宽约为24厘米左右,每一行书写了20-40个不等的字符。
书上的字是用毛笔蘸墨手写上去的,从帛书书写格式来看,帛书的书写者采用的是利用墨或朱砂在帛上勾出竖条界栏的方式,这种方式就是我们现在所称谓的“朱丝栏”和“乌丝栏”。
典藏:老子帛书《德道经》(马王堆出土)
典藏:老子帛书《德道经》(马王堆出土)老子帛书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版老子有甲乙两个版本,各有一定缺失,这是两版的拼合版。
德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
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
居其实而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
其至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将恐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
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
此其贱之本舆,非也?故致数与无与。
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上士闻道,勤能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弗笑,不足以为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昧,进道如退,夷道如类。
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
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
故强梁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于无间。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
大盈若盅,其用不穷。
大直如诎(屈),大巧如拙,大赢如绌。
躁胜寒,静胜热。
清静可以为天下正。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
轰动世界的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乙本全文,建议收藏
轰动世界的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乙本全文,建议收藏《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老子经》。
《道德经》的作者,是春秋末期的哲学家老子。
《史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生卒年不可详考,大约生于公元前580年,死于公元前500年。
老子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孔子三十多岁时,曾专程向老子请教有关礼制的问题。
后来孔子在自己弟子面前,赞叹老子就像“乘风云而上天”的龙一样,因此后人又称老子为“犹龙”。
《道德经》不仅是传统文化中鼎立三足之一的道家(包括道教)代表作,还被尊为诸子之首。
《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多字,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政治、军事、教育、人生处世等各方面的智慧,对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即道经和德经。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版《老子五千言》甲本和乙本,轰动了世界,也让人们对传世本《道德经》有了全新的认识。
帛书版《老子五千言》,从内容上看有许多地方与传世本不同。
在前后顺序后,帛书版的内容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帛书版《老子》甲乙两本的传抄年代也略有不同,甲本约在西汉初年刘邦登基之后,乙本约在汉文帝登基之后。
帛书《老子》乙本全文道经【第一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觀其妙;恒又(有)欲也,以觀其所噭(徼)。
兩者同出,異名同胃(謂),玄之又玄,衆眇(妙)之門。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爲美,亞(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隋(隨),恒也。
是以(聖)人居无爲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昔(作)而弗始,爲而弗侍(恃)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第三章】不上賢,使民不争。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盗。
不見可欲,使民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也,虚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老子》版本介绍
《老子》版本介绍《老子》相传为春秋时期老聃所著。
通行本《老子》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道经》,共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共四十四章。
《老子》传世的版本极多。
1.郭店竹书本:即郭店楚墓竹简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版本。
1993年出土于荆门郭店一号楚墓,简本《老子》甲、乙,丙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所见年代最早的《老子》传抄本。
它的绝大多数文句与今本《老子》相近或相同。
竹简内容反映了战国中后期的社会。
简本《老子》分见于今本《老子》三一章。
现存2046字。
不分德经,道经。
2.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三号墓,有写在整幅帛和半幅帛上的,字体有篆、隶之分。
篆书抄写于汉高祖十一年即前196年左右,隶书约抄写于汉文帝初年。
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约二十八种,计十二万字,破损严重。
帛书内容涉及战国至西汉初期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及科学等各方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又可作为校勘传世古籍的依据。
它不仅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汉代书法及书法演变发展的珍贵依据。
3.北京大学收藏最完整《老子》古本:即西汉竹书本2009年1月北京大学收藏。
竹书本上有“孝景元年”字样,可推断此版本约成于西汉中期。
共二百二十余枚,近五千三百字。
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古本。
在竹书《老子》中,首次发现了《老子上经》和《老子下经》的篇题,每章前均有分章符号。
此版本有断简,4.严遵《老子指归》实为二书:《道德真经指归论》和《道德真经指归》。
现皆仅存《论德篇》。
《道德真经指归论》是阐发《老子》经文宏旨,不载经文。
后者将严遵的阐释按《老子》章次内容割裂,分别附于各章的经文之后。
5.王弼本《老子道德经注校释》王弼是魏晋玄学代表人物之一,他与何晏、夏侯玄等共同开创了玄学清谈风气。
因当时是魏齐王正始年间。
故被称为正始之音。
王弼的主要著作有《老子注》、《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指略》。
他注释的《周易》偏重于哲理。
王弼本流传最广,也最知名。
整理后的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
整理后的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道德经》的原著是找不到的。
有人统计,清代之前《道德经》版本有一百零三种之多。
迄今为止,《道德经》的校订本已达三千多种。
《道德经》出现的版本问题,是一种独有的文化现象。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甲乙两本帛书《老子》,当是西汉初年的版本,《德经》在《道经》之前。
现在可见的最早版本是1993年在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版本最为原始、古朴,可惜只是《道德经》的部分章节。
历史上流传最广的版本是汉代河上公注本和曹魏王弼注本。
其他重要的版本还有西汉严遵注本、唐代傅奕校古本、唐代刻《道德经》石幢等。
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老子》有两个写本,分别被称为甲本和乙本。
甲本字近篆体,文字未避汉高祖刘邦讳,因此推算其抄写年代应在刘邦建国前,即早于公元前195年;乙本为隶体,文字避刘邦讳,但未避汉惠帝刘盈讳,因此推算抄写年代在惠帝登基前,即早于公元前180年。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距今已两千多年。
在将帛书《老子》与诸本研究比较后,感觉它对我们研究《道德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与郭店楚简以及其他各版本一道,使我们依稀看到《道德经》形成的足迹。
比如,它与楚简对我们正确理解通行本第十八章的“案”字,大有帮助。
但同其他版本一样,帛书本依然是辗转的传抄本,与“原著”仍有较大距离,如第一章的“同谓玄之又玄”,第七章的“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可以明显看出抄写者的笔误;如第十九章的“绝圣弃智”同样渗透着庄子及其后学的思想。
经过整理刊行的传世诸本自然是正途,应该更接近标准的“原著”。
附:附录五: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释文说明1973年12月,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古代帛书,其中的《老子》有两个写本分别被称为甲本和乙本。
甲本字近篆体,文字未避汉高祖刘邦讳,因此推算其抄写年代应在刘邦建国前,即早于公元前195年;乙本为隶体,文字避刘邦讳,但未避汉惠帝刘盈讳,因此推算抄写年代在惠帝登基前,即早于公元前180年。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释文(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本)甲本《德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
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薄),居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皮(彼)取此。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霝(灵),浴【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
其致之也,胃(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胃(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胃(谓)神毋已霝(灵)【将】恐歇,胃(谓)浴(谷)毋已盈将将恐渴(竭),胃(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
夫是以侯王自胃(谓)【曰】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
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上士闻道,堇(勤)能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弗笑,不足以为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
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
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反也者,】道之动也。
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
勿(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故人【之所教,】夕(亦)议而教人。
故强良(梁)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致(至)坚。
无有入于无间。
五(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研究述论
书< 老子 ) 校注 析 》 、 尹振 环 先生 的 《 帛书 ( 老子) 释 析—— 论
帛书 老子将 会 取代 今本 老子 》 等, 都 是极 有份 量 的著作 。 许
批珍贵 的 帛书 。帛书发现 于东边箱 的一个漆盒 内, 共 有十
万多字 。 其 中包括 甲 、 乙两 种《 老子 》 , 与传 世本《 老子》 颇 有异
很 快掀 起 了一股 老 学 的研 究 高潮 。帛书整理 者将 《 老子 》 甲
乙本 与傅 弈 本 的文句 进 行 了一番 对 照 。此后 出版 的注解 、 研究 《 老子 》 的著 作 , 无 不 以 帛书《 老 子》 作 为校 订本 的重要
大 的帮助 , 所 谓“ 近古 必存真 ” , 帛书甲 、 乙本距 今均在两千 年 以上 , 应该较 多地保存 了《 老子》 的古貌 。 虽然其 中存在谬误 , 但如 果结合 流行诸 本对 它们详 加勘 校 ,是 有可 能得 出一 个 比较 切近 《 老子 》 原貌 的本 子 的。与之 前 出版 的几 部研究 帛 书《 老子 》 的书相 比 , 高先生 在对待 帛书《 老 子》 的异 文时 , 采 取 了更 为严肃和 审慎的态度 。 创获也 更为丰 富。尤其重要 的 是, 高 先生的著作 , 立 足于文献学 , 将 帛书《 老子》 研究首先进 行文字 对勘 、 版 本 比较 , 然后辨正 异文 、 解 释经羲 , 条理清楚 , 使人一 目了然 。 二、 帛书《 老 子》 的篇 名与篇次 就篇名 而言 , 古人 著书所 谓篇名 或 书名 。 未必是 用来 概 括 全 书 内容 的 , 相反 , 更 多 的只 是 出于 习惯 , 取 开 头一 至数
书《 老子 》 与今本 《 老子 》 进行 对 勘 , 罗列 异 文 , 辨 析 比较 , 这
轰动世界的马王堆帛书版《老子五千言》原文(非删改本)
轰动世界的马王堆帛书版《老子五千言》原文(非删改本)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版《老子五千言》甲乙两本,甲乙两本的传抄年代也略有不同,甲本应该在西汉初年刘邦登基以后,乙本在汉文帝登基之后。
原来帛书版的《老子五千言》从内容上看有许多地方与传世本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驰大相径庭。
帛书版并不叫《道德经》而是叫《老子五千言》,也不分“道经”和“德经”,还有就是在前后顺序上帛书版的内容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帛书版《老子五千言》与传世本《道德经》相校雠以后,发现帛书版的更接近老子本人的思想,也更接近老子所著《老子五千言》的本意。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版《老子五千言》轰动了世界,让世人对传世本《道德经》又有了重新的认识。
(1)第一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以观其眇也恒有欲以观其所徼也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2)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3)第三章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4)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5)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于中(6)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7)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8)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9)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10)第十章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槫气致柔能婴儿乎修除玄监能无疵乎爱民活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是谓玄德(11)第十一章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而为器当其无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2)第十二章五色使人之目盲五音使人之耳聋五味使人之口爽驰骋畋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13)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为身以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爱己身以为天下女何以寄天下(14)第十四章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惚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望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15)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与呵其若冬涉水犹呵其若畏四邻俨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冰泽沌呵其若朴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谷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故能蔽而不成(16)第十六章致虚极也守静督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天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17)第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猷呵其贵言也功成事遂而百姓皆谓我自然(18)第十八章故大道废案有仁义知慧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乱案有贞臣(19)第十九章绝圣弃知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20)第二十章唯与诃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望呵其未央才众人熙熙若享于太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佻若婴儿之未咳累呵如无所归众人皆有余我独遗我愚人之心也惷惷呵鬻人察察我独闵闵呵忽呵其若海望呵其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21)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物唯望唯惚惚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惚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请呵其请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22)第二十二章炊者不立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23)第二十三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式不自视故章不自现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几语才诚全归之(24)第二十四章希言自然飘风不冬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25)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6)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唯有环官燕处则昭若若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27)第二十七章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以筹策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乎大迷是谓眇要(28)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29)第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陪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太去奢(30)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楚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不以取强焉果而勿娇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不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蚤已(31)第三十一章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袭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32)第三十二章道恒无名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俾道之在天下也猷小谷之于江海也(33)第三十三章知人者知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忘者寿也(34)第三十四章道泛兮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35)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格止故道之出言曰淡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36)第三十六章将欲拾之必古张之将欲弱之必古强之将欲去之必古兴之将欲夺之必古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脱于渊邦利器不可以示人(37)第三十七章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阗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德经】-----(38)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而取此(39)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废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将恐竭谓万物毋已生将恐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珞珞若石(40)第四十章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道褒无名夫唯道? 善始且善成(41)第四十一章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2)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故强梁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43)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44)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45)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辩如讷躁胜寒靓胜炅请静可以为天下正(46)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47)第四十七章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弗为而成(48)第四十八章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有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将欲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49)第四十九章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圣人之在天下詥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孩之(50)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人之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之厚也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揣其角虎无所措其蚤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51)第五十一章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52)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堇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棘见常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谓袭常(53)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也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解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食而财货有余是谓盗夸盗夸非道也(54)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夆修之于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兹以此(55)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虺蛇弗蜇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脧怒? 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耰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亡(56)第五十六章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兑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57)第五十七章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而国家滋昏民多伎能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无欲而民自朴(58)第五十八章其政闵闵其民屯屯其正察察其邦缺缺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悉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绁? 光而不眺(59)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蚤服蚤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氐长生久视之道也(60)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61)第六十一章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国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62)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拱之璧以先驷马不若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也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与故为天下贵(63)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猷难之故终于无难(64)第六十四章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合抱之木作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几成而败之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65)第六十五章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66)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乐推而弗厌也非以其无诤与故天下莫能与争(67)第六十七章小邦寡民使有什佰人之器而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车舟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68)第六十八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69)第六十九章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宵夫唯不宵故能大若宵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事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健之如以慈垣之(70)第七十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诤之德是谓用人是谓肥天古之极也(71)第七十一章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祸莫大于无敌无敌近亡吾葆矣故乘兵相若则哀者胜矣(72)第七十二章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言有君事有宗其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73)第七十三章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74)第七十四章民之不畏畏则大畏将至矣毋闸其所居毋猒其所生夫唯弗猒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取此(75)第七十五章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战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单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76)第七十六章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民恒且畏死而为畸者吾将得而杀之夫孰敢矣若民恒且必畏死则恒有司杀者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也夫代大匠斫者稀有不伤其手矣(77)第七十七章民之饥也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是以饥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为也是以不治民之轻死也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78)第七十八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月亘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细者生之徒也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恒强大居下柔弱细微居上(79)第七十九章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印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又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80)第八十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水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故圣人言云曰受邦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为天下之王正言若反(81)第八十一章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右介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介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老子》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异文考辨
66 《老子》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异文考辨 李 锐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张 帆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摘 要:今本《老子》十六章有“致虚极,守静笃”一句,历来释读就存在争议,或以“虚极”“静笃”为合成词,或在“极”“笃”前句读。
马王堆帛书、郭店简、北大汉简等出土材料相继公布后,此句又出现了与今本差别较大的异文。
其中,马王堆帛书甲本整理者隶定文字作“至虚极也,守情表也”,北大汉简本作“至虚极,积正督”,差别尤甚。
过去学者多将“表”视为“譠”之误字,由此调和诸本。
我们认为诸本虽有异文,但意义相近,可读为“致虚,极也;守静,督也”。
“守静”的异文“守中”“积正”与其均为义近关系。
帛书甲本整理者隶定为“表”之字,当隶定作“ ”,读为“程”,训为“标准”,与“督”同义。
关键词:《老子》马王堆汉墓帛书郭店简北大汉简《老子》今本十六章①有“致虚极,守静笃”一句,历来争议颇多。
郑良树先生曾指出,此句凡有两读:一将“虚极”“静笃”读为合成词,如河上公注;一将“极”“笃”分开,如王弼注等,并指出“后之学者,皆不出此二读耳”。
②河上公注曰“得道之人,捐情去欲,五内清静,至于虚极”,又言“守清静,行笃厚”,则其断句当作“致虚极,守静笃”,其理解的文意是“至虚之极,守静、笃”。
③今见王弼注作:“言致虚,物之极笃;守静,物之真正也。
”④则断句当为“致虚,极;守静,笃”,意即“致虚”就做到了“极”,“守静”就做到了“笃”。
严遵《老子指归》以“极”①②③④ 本文写作得到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大项目“出土四古本《老子》综合研究”(57)科研基金的资助。
“今本”章序指王弼本的章序,下同。
王弼本、河上公本及傅奕本诸本经文,可参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73—206页。
郭店简参考荆门市博物馆编:《郭店楚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
帛书甲、乙本,又参考湖南省博物馆、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纂,裘锡圭主编:《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肆)》,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
道德经---马王堆帛书版(真正的原版)
道德经马王堆帛书版道德经马王堆帛书版---真正的原版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版《老子五千言》甲乙两本,甲乙两本的传抄年代也略有不同。
甲本应该在西汉初年刘邦登基以后,乙本在汉文帝登基之后。
原来帛书版的《老子五千言》从内容上看有许多地方与传世本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驰大相径庭。
帛书版并不叫《道德经》而是叫《老子五千言》,也不分“道经”和“德经”,还有就是在前后顺序上帛书版的内容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帛书版《老子五千言》与传世本《道德经》相校雠(1)以后,发现帛书版的更接近老子本人的思想,也更接近老子所著《老子五千言》的本意。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版《老子五千言》轰动了世界,让世人对传世本《道德经》又有了重新的认识。
【道经】第一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以观其眇也恒有欲以观其所徼也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二章- 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第三章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于中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2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第十章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槫气致柔能婴儿乎修除玄监能无疵乎爱民活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3 -第十一章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而为器当其无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二章五色使人之目盲五音使人之耳聋五味使人之口爽驰骋畋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为身以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爱己身以为天下女何以寄天下第十四章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惚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2)望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 4 -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与呵其若冬涉水犹呵其若畏四邻俨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冰泽沌呵其若朴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谷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故能蔽而不成第十六章致虚极也守静督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天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第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猷呵其贵言也功成事遂而百姓皆谓我自然第十八章故大道废案有仁义知慧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乱案有贞臣第十九章绝圣弃知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 5 -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第二十章唯与诃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望呵其未央才众人熙熙若享于太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佻若婴儿之未咳累呵如无所归众人皆有余我独遗我愚人之心也惷惷鬻人察察我独闵闵呵忽呵其若海望呵其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物唯望唯惚惚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惚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请呵其请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第二十二章炊者不立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第二十三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6 -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式不自视故章不自现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几语才诚全归之第二十四章希言自然飘风不冬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唯有环官燕处则昭若若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第二十七章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以筹策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 7 -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乎大迷是谓眇要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第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陪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太去奢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楚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不以取强焉果而勿娇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不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蚤已- 8 -第三十一章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袭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第三十二章道恒无名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俾道之在天下也猷小谷之于江海也第三十三章知人者知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亡者寿也第三十四章道泛兮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 9 -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格止故道之出言曰淡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第三十六章将欲拾之必古张之将欲弱之必古强之将欲去之必古兴之将欲夺之必古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脱于渊邦利器不可以示人第三十七章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阗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 10 -而取此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废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将恐竭谓万物毋已生将恐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珞珞若石第四十章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第四十一章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 11 -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故强梁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辩如讷躁胜寒靓胜炅静可以为天下正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3)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第四十七章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4)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弗为而成第四十八章- 12 -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有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将欲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第四十九章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圣人之在天下詥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孩之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人之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之厚也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遇兕(5)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揣其角虎无所措其蚤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第五十一章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堇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棘- 13 -见常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谓袭常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也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解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食而财货有余是谓盗夸盗夸非道也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夆(6)修之于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兹以此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7)虺(8)蛇弗蜇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脧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耰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亡第五十六章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兑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 14 -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第五十七章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而国家滋昏民多伎能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无欲而民自朴第五十八章其政闵闵其民屯屯其正察察其邦缺缺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悉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绁光而不眺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蚤服蚤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氐长生久视之道也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15 -第六十一章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国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拱之璧以先驷马不若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也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与故为天下贵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猷难之故终于无难第六十四章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合抱之木作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者失之- 16 -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几成而败之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第六十五章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乐推而弗厌也非以其无诤与故天下莫能与争第六十七章小邦寡民使有什佰人之器而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车舟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第六十八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17 -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第六十九章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宵夫唯不宵故能大若宵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事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健之如以慈垣之第七十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诤之德是谓用人是谓肥天古之极也第七十一章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祸莫大于无敌无敌近亡吾葆矣故乘兵相若则哀者胜矣第七十二章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言有君事有宗其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第七十三章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 18 -是以不病第七十四章民之不畏畏则大畏将至矣毋闸其所居毋猒(9)其所生夫唯弗猒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取此第七十五章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战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单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第七十六章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民恒且畏死而为畸者吾将得而杀之夫孰敢矣若民恒且必畏死则恒有司杀者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也夫代大匠斫者稀有不伤其手矣第七十七章民之饥也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是以饥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为也是以不治民之轻死也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 19 -第七十八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月亘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细者生之徒也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恒强大居下柔弱细微居上第七十九章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印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又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第八十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水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故圣人言云曰受邦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为天下之王正言若反第八十一章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右介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介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20 -注释:(1)雠[chóu]:动词形声。
帛书本《老子》和流行本《道德经》
帛书本《老子》和流行本《道德经》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是距今为止最老的全本。
十分君对帛书本《老子》全篇进行了点校和解读,并把它和流行本《道德经》逐章有的逐句作了比较和分析,愿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尽绵薄之力。
为简便起见,比较时将校正后的帛书本《老子》简称为帛书本,流行本《道德经》简称为流行本。
首先我们应该注意到帛书本《老子》在断句上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也”字是可以作为语气助词放在句子中间的,而不是非要用逗号将“也”字断开不可。
比如“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为百谷王”,等等。
如果全文不要这些“也”字朗读起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也”字帛书本《老子》的语气才会这么舒缓从容。
其二,帛书本《老子》的内容所以被修改和曲解主要原因是避讳旧时的皇权。
通过两者的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凡是涉及到君王的地方流行本中的意思就会发生改变,比如:帛书本(13)第十三章“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汝何以寄天下?”解:所以君王以自己的私利为重来治理天下,又怎么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你?以自己的私利为爱来治理天下,你又将用什么寄命在天下?流行本(13)第十三章“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帛书本(17)第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安有不信猷呵?其贵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
”解:现在国家实行的世袭分配制度,封地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都是依据君王的宗亲关系来确立的,君王最害怕的是臣子因对分配不满而蓄意谋反。
这种违背自然的以宗亲为纽带的管理方法,造成了君王和臣子之间上下信任不足。
君王怎么不会常常担心下面的臣子谋权篡位啊?这些臣子们重视的处世信条是:成功遂事之后做一个高人一等的贵族和士大夫就叫我自然。
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老子帛书介绍
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老子帛书介绍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老子帛书介绍1973年12月至1974年初,湖南省博物馆在长沙市马王堆发掘了2号和3号两座汉墓。
其中在3号墓中出土了一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代竹简和帛书,一时震惊了中外学者。
根据该墓出土的一件纪年木牍,可以断定该墓下葬的年代是汉文帝前元12年(公元前168年),说明这些简帛在地下已经埋葬了二千一百四十多年了。
3号汉墓共出土竹木简600多枚,除220枚为古代医书外,其余皆为记录随葬器物的清单。
这批竹简保存的非常完整,字迹也十分清楚。
医书简的内容可以分为4种书,发表时分别为《十问》(竹简)、《合阴阳》(竹简)、《杂禁方》(木简)、《天下至道谈》(竹简)。
这些书中除《天下至道谈》原简有书题外,其余三种原简皆无书题,现在的书名为马王堆帛书整理组所拟定的。
这四种书的内容皆与房中和养身有关。
《十问》是以“养阳”为主要内容,包括服食、行气、道引、按摩等多种方法。
此书似采自多种房中书,当与《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古房中书有密切关系,只不过是该书只限于养阳之方,是一种专题内容的摘录或汇编。
因书中设有黄帝、尧、王子巧父、盘庚、禹、齐威王、秦昭王等“十问”,故整理组拟书名为《十问》。
《合阴阳》主要讲的是性技巧。
因篇首有“凡将合阴阳之方”语,所以整理者拈以题篇。
全书分八章,第一章讲性交过程;第二章讲“十动”;第三章讲“十节”;第四章讲“十修”;第五章讲“八动”;第六章讲“五音”;第七章讲交合所益;第八章讲“十已之徵”。
《杂禁方》篇幅很短,主要是讲巫诅禁咒。
其中半数文字涉于房中,其内容多与《医心方》卷二十六《相爱方》相近。
《天下至道谈》的内容主要也是讲性技巧,多与《合阴阳》相同。
全书分二十章(前两章无篇题,后十八章有篇题);第一章讲为什么“阴阳九窍俱产而独先死”;第二章讲“三诣”;第三章讲“审操玉闭”;第四章至第八章讲“八益”、“七损”;第九章讲“合男女必有则”;第十章讲“十势”;第十一章讲“十修”;第十二章讲“八道”;第十三章为第十至十二章的总结;第十四章讲“八动”;第十八章讲“五音”;第十章讲“八观”;第十七章讲“五徵”与“五欲”;第十八章讲“三至”和“十已”;第十九章讲女性生殖器部位及“十已”后性高潮的反映。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整理稿)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 则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 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皮取此。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霝(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 (天下)正。其至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浴毋已盈将恐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 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 (谷),此其贱之为本欤?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上士闻道,堇能行 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 足,建德如输,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刑(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 也。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 ,而王公以为自名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 (爵)而恒自祭也。
道生之、畜之;长之、遂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弗有也,为而弗寺也,长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闷),闭其门,终身不堇。启其闷,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道身殃,是谓袭常。
善,人之 (宝)也;不善,人之所 也。美言可以市,奠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也,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共之璧,以先四马,不若坐而进 此。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与?故为天下贵。
马王堆出土帛书版甲乙本《道德经》
马王堆出土帛书版甲乙本《道德经》导读: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版《老子五千言》甲乙两本,轰动了世界,让世人对传世本《道德经》又有了重新的认识。
原来帛书版的《老子五千言》从内容上看有许多地方与传世本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驰大相径庭。
帛书版《老子》与传世本《道德经》相校雠以后,发现帛书版的更接近老子本人的思想,也更接近老子所著《五千言》的本意。
图文|源自网上01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0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03不上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04道中,而用之又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0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舆?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0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
07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08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0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之。
金玉盈室,莫之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抟气致柔,能婴儿乎?修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毋以为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长沙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合订校订本
长沙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合订校订本帛书《老子》与《道德经》对比帛书《老子》是所见《老子》写本中[1]后人改篡最少的版本,它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传世各本《老子》或《道德经》。
关于帛书《老子》与《道德经》相比,具有极为超越的先进性是否信据不足,也就是是否为孤证的问题,以下三点可供参考:1. 时间先进性:考古发现已证明,帛书《老子》的下葬时间约在距今2170 年以前,这个时间比目前所知最古老的《道德经》(河上公版)约早50 年,而且考古也已证明,帛书甲乙本《老子》的誊抄时间都比下葬时间更早,而誊抄时间还和母本的生成时间有所差距,大致估算,帛书甲本《老子》出现在《道德经》之前至少100 年。
对照帛书《老子》,可见《道德经》因避刘邦、刘恒、刘启、刘勶和刘弗这五代皇帝的名讳,将全文中的“邦”改成“国”、“恒”改成“常”、“启”改成“开”、“勶”改成“彻”、“弗”改成“不”,导致全书出现了整整100 处重大改动。
2. 并非孤证:甲乙本帛书《老子》虽然是同时出土的,但无论是字体、誊抄形式、还是誊抄年代都明显有所不同,它们之间虽有不同,但思想、内容、主题是属于同一体系的,与《道德经》有极为重大的区别,它们被同时收藏于同一书匣内,至少说明在下葬年代已非孤证,只是可能墓主也难以取舍它们与原著《老子》的血亲关系。
3. 自证是根本:现已发现,由于对原文总共三百多句话多达几百处的改动,传世至今的《道德经》造成了极为重大的传承损失,其残存的思想智慧,只是原著的凤毛麟角,不仅造成原著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巨大科学成就被彻底销毁了,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主题也是完全相悖的,比如“无为”的本意(“无”为不是“无”为)和“不争”之谬(弗争不是不争)。
参考资料:详情请参看肖钢先生编导的30 集系列片《不一样的老子》及8 集系列片《什么是道》。
帛书《老子》的版本说明受年代久远的影响,帛书《老子》出土时甲乙本均有部分残缺,为了方便广大读者了解和学习,本词条以肖钢先生校勘的版本为准。
研究《老子》的必读书——《帛书老子校注》重排修订本上市
研究《⽼⼦》的必读书——《帛书⽼⼦校注》重排修订本上市《⽼⼦》(⼜称《道德经》)是中国经典哲学典籍之⼀,在历史上发⽣过深远的影响,且魏晋以来,传本、注本众多,元代的张与材曾说:“《道德》⼋⼗⼀章,注者三千余家。
”此话虽未免有些夸张,但也可从⼀个侧⾯体现出历代学者对《⽼⼦》⼀书的重视。
《⽼⼦》⼀书虽仅五千余⾔,但从历代流传的诸本来看,经⽂⽂字出⼊较⼤,历来争议不断。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帛书《⽼⼦》两种,⼀种字体介于篆⾪之间,称为甲本,⼀种字体为⾪书,称为⼄本。
甲本⽆避讳,⼄本避“邦”字讳,学界认为,甲本抄写时间在刘邦称帝之前,⼄本抄写在刘邦称帝之后,但皆属汉初的古本。
帛书甲、⼄本较多地保存了《⽼⼦》原貌,且两本同墓出⼟,来源不同,不仅可相互印证,⽽且可同时⽤其勘校今本,订正今本讹误。
帛书《⽼⼦》的出⼟,使历史上许多争论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墓坑发掘现场帛书《⽼⼦》甲本、⼄本实物⽚段帛书《⽼⼦》出⼟之后,受到学界的极度重视,先后陆续出版了⼏种帛书《⽼⼦》的校释著作,⽽⾼明先⽣的《帛书⽼⼦校注》则是其中的集⼤成之作。
⾼明先⽣为考古学专家,对于古⽂字有很深的研究,此书考校之细,勘察之精,俱超过此前同类的著作,并对于许多疑难问题提出了不少独到之见。
此书校注主要可分为四部分内容:⾸先是帛书甲、⼄本与王弼《⽼⼦注》本勘校,其次是主校本与参校本相互⽐较,再次是异⽂辨证,最后是经义解释。
由于各段经⽂存在的问题不同,故各段的体例也随⽂⽽⼩异。
纵观全书,《帛书⽼⼦校注》⽆论从校勘、体例设计,还是学术价值等⽅⾯,都堪称⼀部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
详细体现在以下⼏个⽅⾯:⼀、搜罗众本,校本齐备。
以帛书甲、⼄本为底本,以历来流传较⼴的王弼本为主校本。
《⽼⼦》传本数量虽多,但主要以王弼、河上公注本最为盛⾏。
此书以王弼本作为主校本,亦经过审慎选择。
作者经过仔细勘对,发现相对于河上公本⽽⾔,王弼本与帛书本⽂字契合度较⾼,且语意更胜,认为王弼本明显早于河上本。
马王堆帛书之老子乙本
马王堆帛书之老子乙本《马王堆汉墓帛书(壹)老子甲本等》:129:.《马王堆汉墓帛书(壹)》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P.87道原恒之初,迵同大虚。
虚同为一,恒一而止。
湿湿梦梦,未有明晦。
神微周盈,精静不(熙)。
古(故)未有以,万物莫以。
古(故)168〔上〕有刑(形),大迵名。
天弗能复(覆),地弗能载。
小以成小,大以成大。
盈四海之内,又包其外。
在阴不腐,在168〔下〕阳不焦。
一度不变,能适规(蚑)侥(蛲)。
鸟得而蜚(飞),鱼得而流(游),兽得而走,万物得之以生,百事得之以成。
人皆以169〔上〕之,莫知其名。
人皆用之,莫见其刑(形)。
一者其号也,虚其舍也,为其素也,和其用也。
是故169〔下〕上道高而不可察也,深而不可则(测)也。
显明弗能为名,广大弗能为刑(形),独立不偶,万物莫之能令。
天地阴170〔上〕阳,【四】时日月,星辰云气,规(蚑)行侥(蛲)重(动),戴根之徒,皆取生,道弗为益少;皆反焉,道弗为益170〔下〕多。
坚强而不撌,柔弱而不可化。
精微之所不能至,稽极之所不能过。
故唯(圣)人能察刑(形),能听【声】。
171〔上〕知虚之实,后能大虚。
乃通天地之精,通同而间,周袭而不盈。
服此道者,是胃(谓)能精。
明171〔下〕者固能察极,知人之所不能知,人服人之所不能得。
是胃(谓)察稽知○极。
(圣)王用此,天下服。
好亚(恶),上用172〔上〕□□而民不麋(迷)惑。
上虚下静而道得其正。
信能欲,可为民命。
上信事,则万物周扁(遍)。
分172〔下〕之以其分,而万民不争。
授之以其名,而万物自定。
不为治劝,不为乱解(懈)。
广大,弗务及也。
深微,弗索得也。
173〔上〕夫为一而不化。
得道之本,握少以知多;得事之要,操正以政(正)畸(奇)。
前知大古,后□精明。
抱道执173〔下〕度,天下可一也。
观之大古,周其所以。
索之未,得之所以。
《道原》四百六十四174〔上〕《马王堆汉墓帛书(壹)老子甲本等》:130:.《马王堆汉墓帛书(壹)》老子乙本P.89德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 宠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 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为身于为 天下,若可以拓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汝可以寄天下。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 计,故束而为一。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 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 古始,是谓道纪。 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与呵!其若冬涉 水。犹呵!其若畏四邻。严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凌泽。沌呵!其若朴。湷呵!其若浊。 湛呵!其若浴。浊而情之,余清。女以重之,余生。葆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所以能敝 而不成。 至虚,极也;守情,表也。万物旁作 ,吾以观其复也。夫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归 根曰情。情,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亡亡作凶。知常容,容乃公, 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身不怠。 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母之。信不足, 案有不信。犹呵!其贵 言也。成功遂事,而百省谓我自然。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知情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兹。邦家昏乱,案有贞臣。 绝声弃知,民利百负。绝仁弃义,民复畜兹。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 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唯与诃,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望呵!其未 央哉!众人熙熙,若飨于大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咳。累呵!似无所归。众 人皆有余,我独遗。我愚人之心也,湷湷呵!俗人昭昭,我独昏呵!俗人蔡蔡,我独闷闷呵! 忽呵!其若海;望呵!其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悝。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物,唯望、唯忽。忽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忽呵!中 有物呵!幽呵,鸣呵!中有请也。甚请、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 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 炊者不立,自视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曰余食赘行。 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曲则金,枉则定,漥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声人执一,以为天下牧。不 自视故明,不自见故章,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 曲全者,几虚语哉!诚金归之。
其正闵闵,其民屯屯。其正察察,其邦夬夬。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祅。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剌,直而 不绁,光而不眺。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惟啬,是以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 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申不伤 人也,圣人亦弗伤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郊也,牝恒以靓胜牡。为其靓也,故宜为下。大 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 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 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美言,可以市;奠行,可以贺人。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共之璧以先四马,不善坐而进此。古之所以 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与?故为天下贵。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天 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 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散也。为之于其未 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累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 恒于其成事而败之。故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 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贼 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谓玄德。玄德深矣、远 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 言下之;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乐隼而弗厌 也,非以其无诤与,故天下莫能与诤。 小邦,寡民,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车周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 死不相往来。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圣人无积,既以为 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已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长沙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合订校订本》 【上篇·德经】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 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 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薄),居其实而不居 其华。故去彼取此。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 正。其至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 将恐渴;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 谓孤、寡、不谷,此其以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珞珞若石。 上士闻道,堇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 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输,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 希声。 天象无刑,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中气以为和。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勿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所教, 夕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致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益;不言之教,无为 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 不殆,可以长久。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盅,其用不窘。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赢如 胜寒,靓(凉)胜炅(热),清靓(清凉/清静)可以为天下正。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亏],躁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 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恒无事; 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 信之,德信也。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 也?以其生生也。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辟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揣其角,虎无所措 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 莫之爵,而恒自然也。 道,生之,畜之,长之,遂之,亭之,毒之,养之,复之。生而 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闷,闭其门,终身不堇。启其闷,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 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谓袭常。 使我介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解。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服文采,带利剑,厌食而赍财有余,是谓盗夸。盗夸,非道也。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 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 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兹?以此。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 蝎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
会而脧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爱,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 强。物壮即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闷,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锉其锐而解其纷,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浅。 故为天下贵。 以正之邦,以畸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民多利器,而邦家兹昏;人多知,而何物滋起;法物滋章,而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 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下篇·道经】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 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有玄,众 眇之门。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为善],訾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 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意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声人居无为之事,行 不言之教。万物昔而弗始也,为而弗之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居,是以弗去。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声人之治 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乎知不敢,弗为而己。则 无不治矣。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始万物之宗。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 似或存。吾不知谁子也,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声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与?虚而不淈, 踵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存!用之不堇。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声人芮其身而身 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 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踵善时。夫唯不静,故无尤。 而盈之,不若其已。 而棁之,不可常葆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贵富而骄,自遗 咎也。功述身芮,天之道也。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槫气致柔,能婴儿乎?修除玄蓝,能毋疵乎?爱民栝国,能毋 以知乎?天门启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 也,是谓玄德。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燃埴为器,当其无有,埴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 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五色使人目明,驰骋田腊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 使人之耳聋。是以声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罢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