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四校联考生物试题(选修)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选修) 含解析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选修)含解析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6分)1.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A.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B.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C.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的后代D.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2.现有高茎(T)无芒(B)小麦与矮茎无芒小麦杂交,其后代中高茎无芒:高茎有芒:矮茎无芒:矮茎有芒为3:1:3: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TtBb和ttBb B.TtBb和Ttbb C.TtBB和ttBb D.TtBb和ttBB 3.人类褐眼(A)对蓝眼(a)是显性,一对褐眼夫妇,生了4个褐眼男孩,则双亲的基因型是()A.AA×AA B.AA×Aa C.Aa×Aa D.无法确定4.如图为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Ⅱ5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Ⅰ1C.Ⅱ3是杂合子D.Ⅰ2和Ⅱ4的基因型相同5.已知绵羊角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正确的判断是()基因型HH Hh hh公羊的表现型有角有角无角母羊的表现型有角无角无角B.若双亲有角,则子代全部有角C.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D.绵羊角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6.用TMV型和HRV型病毒分别感染烟草,都会使烟草得花叶病,并都能从染病的烟草叶中分离出各自的子代病毒.将TMV型病毒的蛋白质与HRV型病毒的RNA结合到一起,组成一个组合型病毒,用这个病毒去感染烟草,则在烟草体内分离出来的子代病毒为()A.TMV型蛋白质和HRV型RNA B.HRV型蛋白质和HRV型RNAC.TMV型蛋白质和TMV型RNA D.TMV型RNA和HRV型蛋白质7.下列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DNA上的每个片段都是基因D.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8.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实验组号接种菌型加入S型菌物质培养皿长菌情况①R 蛋白质R型②R 荚膜多糖R型③R DNA R型、S型④R DNA(经DNA酶处理)R型A.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9.已知A与a、B与b、C与c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0.如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B.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C.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因携带者D.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几率是11.已知一个DNA 分子中有1 000 个碱基对,其中鸟嘌呤有600 个,这个DNA 分子中应有游离的磷酸基的数目和腺嘌呤的数目依次是()A.2 个和200 个B.xx 个和400 个C.2 个和400 个D.1000 个和600 个12.一对夫妇共生了四个孩子,两男两女,其中一男一女是红绿色盲患者,其他两个表现正常,按理论推断,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A.X H X H和X H Y B.X H X h和X h Y C.X h X h和X H Y D.X H X h和X H Y13.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 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的雄果蝇中约有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 R X r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 r的配子占C.F1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 r X 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14.如图表示某生物体内不同细胞中核DNA含量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B→C,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因为复制的结果B.由H→I,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受精作用的结果C.由N→O,DNA的含量减少一半,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的结果D.由D→E,DNA的含量减少一半,原因和N→O相同15.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B.猴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C.水稻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D.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16.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C.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Y染色体17.人类的皮肤中含有黑色素,皮肤的颜色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且可以累加.若某一纯种黑人与某纯种白人婚配,后代肤色为黑白中间色;如果该后代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其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类和不同表现型的比例分别为()A.3种;3:1 B.3种;1:2:1C.9种;1:4:6:4:1 D.9种;9:3:3:118.某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双链DNA分子中,A+G=T+CB.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0个C.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D.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19.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C.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D.受精卵中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20.下列关于研究的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采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C.采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的复制D.萨顿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1.已知某双链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其一条链中的T与C 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A.34%和16% B.34%和18% C.16%和34% D.32%和18%22.如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正确描述是()A.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当DNA复制时,⑨的形成需要DNA连接酶D.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23.蚕豆根尖细胞有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24.关于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B.DNA分子的脱氧核糖上均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C.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D.DNA是真核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25.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26.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如表信息可预测,图中II﹣3和II﹣4所生子女是()BB Bb bb男非秃顶秃顶秃顶女非秃顶非秃顶秃顶A.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B.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C.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 D.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27.列关于双链DNA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中G﹣C碱基对含量较高时,其结构稳定性相对较大B.DNA分子脱氧核苷酸序列的多样性是DNA多样性的主要原因C.不同生物的DNA中不同,说明DNA分子具有特异性D.若一单链中的=n,则其互补链中的该比值为n28.正常人的下列细胞中,可能有2条X染色体的是()A.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B.初级精母细胞C.次级精母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59分)29.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据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中C有大量的放射性,则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用(填“32P”或“35S”)标记的.(2)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没有进入到大肠杆菌内部.(3)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2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含32P与只含32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为(4)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A.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B.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C.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D.细菌的DNA及其噬菌体的氨基酸(5)在氮源为14N和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a)和15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将只含15N﹣DNA的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图2所示.预计第Ⅲ代DNA分子含有N15的链占全部DNA链的比例为.30.下列甲、乙、丙图分别是不同种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图甲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是图;图③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2)如果图丙中①→②完成了图乙中AB段的变化,则图丙a、b、c中表示染色体的是.图甲中细胞中处于乙图′BC段的细胞有;图甲④产生的子细胞内,a、b、c 的数量分别为(3)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甲图中的(用数字表示)(4)某种抗癌药物能专一性地与DNA聚合酶发生不可逆结合.动物实验中,动物服用该种抗癌药物后其癌细胞将在图乙中的段受阻.(5)⑥为果蝇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图,同源染色体有对.若该果蝇一个原始生殖细胞产生的一个配子的基因型为AY,则同时产生的另三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31.甜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其显性基因决定花色的过程如图所示:(1)从图可见,紫花植株必须同时具有基因和基因,才可产生紫色素.(2)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其表现型分别是和.(3)AaBb×AaBb的子代中,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分别为和(4)若要检测紫花植株是否为纯种,可采取方法,若后代出现紫花:白花=1:1,则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5)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中,若中间产物是红色(形成红花),那么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一代植株的表现型为;比例.32.资料显示,近10年来,PCR技术(DNA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成为分子生物实验的一种常规手段,其原理是利用DNA半保留复制的特性,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在很短的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分子生物实验所需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活的生物体.请据图回答:(1)加热至94℃的目的是使DNA样品的键断裂,这一过程在生物体细胞内是通过的作用来完成的.(2)新合成的DNA分子与模板DNA完全相同的原因是、.(3)在人体细胞内,DNA的复制发生的场所为.33.如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家系图.已知Ⅱ﹣7不携带致病基因.请回答以下问题(概率用分数表示).(1)甲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2)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3)Ⅲ﹣2的基因型为、,其概率分别为、(4)由于Ⅲ﹣3个体表现两种遗传病,其兄弟Ⅲ﹣2在结婚前找专家进行遗传咨询.专家的答复是:正常女性人群中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分别为和;H如果是男孩则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如果是女孩则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因此建议.34.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这种昆虫一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并说明理由..(2)该昆虫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3)该昆虫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4)该昆虫细胞分裂中复制形成的两个D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有.(5)为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用来与该昆虫进行交配的异性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xx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选修)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6分)1.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A.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B.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C.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的后代D.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解答】解:A、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后代,不属于性状分离,A错误;B、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不属于性状分离,B错误;C、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后代,不属于性状分离,C错误;D、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所以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后代和隐性后代属于性状分离,D正确.故选:D.2.现有高茎(T)无芒(B)小麦与矮茎无芒小麦杂交,其后代中高茎无芒:高茎有芒:矮茎无芒:矮茎有芒为3:1:3: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TtBb和ttBb B.TtBb和Ttbb C.TtBB和ttBb D.TtBb和ttBB【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现有高茎(T)无芒(B)小麦与矮茎无芒小麦杂交,其后代中高茎无芒:高茎有芒:矮茎无芒:矮茎有芒为3:1:3: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解答】解:已知高茎(T)无芒(B)都是显性性状,则高茎无芒亲本的基因型是T_B_,矮茎无芒小麦的基因型肯定是ttBb.又因为其后代中高茎无芒:高茎有芒:矮茎无芒:矮茎有芒为3:1:3:1,逐对分析分析后代高茎:矮茎=1:1,说明亲本是Tt×tt;有芒:无芒=3:1,说明亲本是Bb×Bb.所以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TtBb×ttBb.故选:A.3.人类褐眼(A)对蓝眼(a)是显性,一对褐眼夫妇,生了4个褐眼男孩,则双亲的基因型是()A.AA×AA B.AA×Aa C.Aa×Aa D.无法确定【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伴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配子中只存在等位基因中的其中一个.杂合子的测交和杂合子的配子种类能够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实质.据题意可知褐眼对蓝眼为显性(用A、a表示),某家庭的双亲皆为褐眼(A_),生的褐眼男孩基因型为(A_).【解答】解:已知人的褐眼对蓝眼为显性(用A、a表示),某家庭的双亲皆为褐眼(A_×A_),但他们生了4个褐眼男孩,基因型为A_,故无法判断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故选:D.4.如图为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Ⅱ5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Ⅰ1C.Ⅱ3是杂合子D.Ⅰ2和Ⅱ4的基因型相同【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父亲有病,女儿有正常和患者,说明不可能是Y遗传和X显性遗传,有可能是X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隐性遗传病,据此答题.【解答】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遗传病不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错误;B、若该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5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Ⅰ1和Ⅰ2,B错误;C、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Ⅱ3是纯合子,C错误;D、Ⅰ2和Ⅱ4都是正常的女性,无论是上述中的那种遗传方式它们的基因型都相同,D正确.故选:D.5.已知绵羊角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正确的判断是()基因型HH Hh hh公羊的表现型有角有角无角母羊的表现型有角无角无角A.若双亲无角,则子代全部无角B.若双亲有角,则子代全部有角C.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D.绵羊角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当基因型为Hh时,父本表现为有角,而母本表现无角,说明这跟性别有关.【解答】解:A、双亲无角,如果母本是Hh,则子代雄性个体中会出现有角,故A不正确;B、双亲有角,如果父本是Hh,母本是HH,则子代中雌性个体Hh会出现无角,故B不正确;C、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雄性个体中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3:1,雌性个体中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3,所以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故C正确;D、绵羊角的性状遗传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在减数分裂过程,等位基因Hh发生分离,故D不正确.故选:C.6.用TMV型和HRV型病毒分别感染烟草,都会使烟草得花叶病,并都能从染病的烟草叶中分离出各自的子代病毒.将TMV型病毒的蛋白质与HRV型病毒的RNA结合到一起,组成一个组合型病毒,用这个病毒去感染烟草,则在烟草体内分离出来的子代病毒为()A.TMV型蛋白质和HRV型RNA B.HRV型蛋白质和HRV型RNAC.TMV型蛋白质和TMV型RNA D.TMV型RNA和HRV型蛋白质【考点】烟草花叶病毒.【分析】RNA病毒中的遗传物质是RNA,由题意知,重组病毒的蛋白质来自HRV型病毒,RNA来自HRV型病毒,因此重组病毒产生的后代应该与HRV型病毒相同.【解答】解:由于RNA病毒中的遗传物质是RNA,重组病毒的RNA来自HRV型病毒,因此用这个病毒去感染烟草,在烟草细胞内分离出来的病毒与HRV型病毒相同,即在烟草体内分离出来的子代病毒为HRV型蛋白质和HRV型RNA.故选:B.7.下列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DNA上的每个片段都是基因D.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考点】基因与DNA的关系.【分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解答】解:A、基因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还有少量分布在细胞质中,因此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A正确;B、一条染色体中含有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上没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不是基因,C错误;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D正确.故选:C.8.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实验组号接种菌型加入S型菌物质培养皿长菌情况①R 蛋白质R型②R 荚膜多糖R型③R DNA R型、S型④R DNA(经DNA酶处理)R型A.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析】由①、②、③组相比较可知DNA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再通过④组可进一步证明DNA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蛋白质、多糖以及DNA水解产物都不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③和④形成对照,也能说明DNA是S型菌的转化因子;①~④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答】解:A、在含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细菌没有转化成S型细菌,说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A错误;B、表中实验结果不能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B错误;C、③和④形成对照,说明DNA是S型菌的转化因子,C正确;D、①~④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C.9.已知A与a、B与b、C与c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 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本题涉及了三对等位基因,并且独立遗传,因此应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题.在解题时,应掌握一般计算规律,首先对每对基因逐对分析,然后利用乘法法则.【解答】解:A、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并且基因独立遗传,因此后代表现型种类=2×2×2=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A错误;B、后代表现型应为8种,后代中aaBbcc个体的比例=,B错误;C、后代中Aabbcc个体的比例=,C错误;D、后代表现型应为8种,后代中aaBbCc个体的比例=,D正确.故选:D.10.如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B.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C.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因携带者D.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几率是【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分析甲图:双亲正常,但有一个患病女儿,说明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分析乙图:双亲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儿子,说明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分析丙图:根据该系谱图不能确定其遗传方式,但女患者的儿子正常,因此该病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分析丁图:双亲均患病,但有一个正常的女儿,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解答】解:A、根据分析可知,丁图表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不可能是白化病遗传的家系,A错误;B、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丙(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和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B 正确;C、乙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患病男孩的父亲是该病基因携带者,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患病男孩的父亲不是该病基因的携带者,C错误;D、丁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家系中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几率是×=,D错误.故选:B.11.已知一个DNA 分子中有1 000 个碱基对,其中鸟嘌呤有600 个,这个DNA 分子中应有游离的磷酸基的数目和腺嘌呤的数目依次是()A.2 个和200 个B.xx 个和400 个C.2 个和400 个D.1000 个和600 个【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答】解:(1)双链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图为:。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选修试卷)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选修试卷)试卷说明:本次考试共100分钟。
本试卷由两部分组成,其中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
第I卷(选择题,75分)友情提醒:本部分试卷有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其中1-30小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31-35小题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为3分共75分。
1.下列膜电位变化的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2.人们最早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A.胰岛素 B.促胰液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胸腺激素3.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A.2,4—D B.乙烯C.吲哚乙酸D.吲哚丁酸4.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等B.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浆中含量先增加后减少C.人喝醋后,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D.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中,蛋白质含量最多5.人体血浆中肯定不可能具有的物质是A.激素B.维生素C.尿素D.纤维素6.下列关于人体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异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它们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但有差异,比如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血浆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很少C.它们的存在部位不同D.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7.正常情况下,不属于人体血糖来源的是A.肌糖原分解B.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C.肝糖原分解D.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和吸收8.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9.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点是A.都能产生抗体B.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免疫细胞都在骨髓中成熟D.都能产生记忆细胞10.如图所示是反射弧,其中E表示感受器、A表示效应器。
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处进行电刺激,则在A、E处均能测到膜电位变化B.②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C.②处进行电刺激,则B处将会出现兴奋传导现象D.在①处进行电刺激,能引起C处释放递质,传导兴奋11.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C.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D.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12.取一只正常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选修)-有答案-通用版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生物试题(选修)说明: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 1.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高原训练,运动员体内红细胞增多B.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出现中暑症状C.接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增殖和分化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2.下列生产措施与预期结果对应一致的是()A.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促进种子萌发B.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成熟的果实﹣﹣可以获得无子果实C.生长期喷洒适宜浓度的乙烯利﹣﹣促进种子的形成和果实的发育D.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加速叶片的黄化速度3.右图是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
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叙述错误的是进入肌细胞被利用至少要经过5层膜结构A.Y中OB.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X和Y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只依赖于神经调节4.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下丘脑功能的是()A.参与体温调节B.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C.分泌促甲状腺激素D.对昼夜节律有调节作用5.分析下图,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D.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6.“S”型曲线和“J”型曲线是反映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下列属于“S”型曲线形成条件的是()A.食物(养料)充足B.没有敌害C.没有竞争D.资源、空间有限7.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内任一反射都需B、C、D三种类型神经细胞参与B.在细胞A处给与一个刺激,电流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若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可以产生反应D.兴奋在细胞B、C、D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8.大田里的油菜,在盛花期由于大雨影响了正常授粉,为防止减产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是A、喷施硼肥B、追施氮肥C、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D、以上方法均不奏效9. 右图所示神经元N只接受来自两个独立神经末梢a和c释放的递质的作用,神经末梢b 通过突触与神经末梢a相连。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选修) 含解析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选修)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A.细胞内液B.组织液C.血浆D.淋巴2.如图表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C.NaHCO3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23.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4.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尿素、神经递质、蛋白质等2B.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会在1℃范围内波动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5.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6.如图是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受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情况,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a点左侧刺激,前后发生的现象依次是④、②、④、③、④B.在b点右侧刺激,前后发生的现象依次是④、③、④、②、④C.在a、b两点中央刺激,前后发生的现象依次是④、①、④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前后发生的现象依次是④、③、④、②、④7.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的传递一定是从A到BB.①和②一定有磷脂双分子层C.③处的物质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④D.B可表示神经元、肌细胞、腺体细胞8.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9.野外旅游迷路的人,长时间不吃饭、不喝水、不休息,其体内激素含量变化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增多,胰高血糖素减少B.促甲状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C.胰高血糖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增多D.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10.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在反射弧上都是以电信号形式传导B.激素有选择地被血液运动到靶器官、靶细胞C.脑干内有呼吸中枢、体温调节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都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11.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⑤⑥⑦12.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中,错的是()A.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B.T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D.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13.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14.如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B.吞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C.细胞a只能为B淋巴细胞,细胞b只能为T淋巴细胞D.细胞c只能为浆细胞,细胞d只能为效应T细胞15.如图所示的是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2、3分别表示激素、酶、蛋白质B.能产生4的细胞一定能产生3C.能产生3的细胞一定能产生1D.物质1都是由专门器官产生的16.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的是()①顶端优势②根的向地性③茎的向光性④茎的背地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7.关于植物生长素和生长素类似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无子果实的发育B.同一植株和芽生长所需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相同C.单侧光照射燕麦胚芽鞘可使其生长素分布发生变化D.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促进其生根18.下列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GA(赤霉素类)打破莴苣、马铃薯、人参种子的休眠B.用NAA(生长素类似物)促进黄杨、葡萄枝条的生根C.用乙烯利促进香蕉、番茄的果实发育D.施用矮壮素(生长延缓剂.)防止棉花徒长,促进结实19.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A.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B.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D.样方面积为1m2,样本数量足够大20.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A.小于92只B.大于92只C.小于161只D.大于161只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21.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A.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水平回落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22.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抑制②、③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②、③过程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23.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或细胞间的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当e被切断时,刺激a,机体将没有感觉B.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都具有抑制作用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于细胞核中D.如果该图为细胞免疫过程,则a为吞噬细胞,b为效应B细胞,c为靶细胞24.如图1为探究不同实验条件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示意图,图2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植物茎生长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图1中①②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探究出植物的弯曲生长只与单侧光有关B.若将图1中装置④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植物茎的生长情况是向窗口弯曲生长C.图2曲线上C点表示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g是促进茎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D.据图2分析,若图1中装置①内茎的背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在m和2m之间25.某科研小组调查了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对某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B.调查结果表明高山嵩草种群属于衰退型C.随着有效洞穴密度增加小花草玉梅种群密度有增大趋势D.高原鼠兔种群数量迅速增长可能会降低高山嵩草的种群密度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8题,共计65分.26.如图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用标号表示).(2)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等离子有关.(3)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用标号表示)处的液体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4)在寒冷环境中,②中含量会增加的激素有、,从而使机体的产热量增加,体温调节过程属于调节.(5)O2由⑤进入①中发挥作用需要穿过层生物膜.27.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和ⓑ.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和ⓑ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如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①;②.28.如图1为人体部分神经﹣体液调节示意图,①﹣⑤为神经元;A和B为神经肌肉接头,C和D为细胞,a﹣d为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1)当人进入寒冷环境时,大脑神经细胞释放的物质a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神经细胞表面的,引起机体细胞的一系列反应,产生相应的化学物质,其中物质c是.(2)b的化学本质为多肽,用b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d的分泌量,原因是.(3)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此反射弧仅由两个神经元组成.若A 为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在完成膝跳反射时神经冲动在图2中各神经元上的传导顺序是(只写编号).若在⑤上某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神经元有(只写编号),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释放,作用于.(4)肉毒素是由肉毒杆菌分泌的毒性极强的蛋白质类毒素,该毒素能阻碍传出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该毒素发挥作用的部位是图2中的(填字母)处.29.在神经和激素的调控下人体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控模式图,主要包括①至⑤五个过程,其中TRH及TSH,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寒冷刺激后,图中过程的活动较其它过程更早增强,过程产生的激素可作用于肝细胞,使其代谢产热量增加.(2)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正常人体会立刻感觉到冷,形成冷觉的部位是.(3)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这是由于(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图中过程①、②的活动,(促进/抑制)甲状腺分泌激素,最终导致甲状腺增生肿大.(4)有一种疾病是体内产生了大量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可以结合TSH受体而充当TSH的作用,从而引起甲状腺功能,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上称为疾病.30.为了研究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40名健康学生志愿者,按平时早餐习惯分成不进早餐组、高糖组、高脂高蛋白组和均衡营养组,按组别给予相应早餐,并分别于空腹(餐前)和餐后1、2、3小时取静脉血检测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实验期间不食用其他食物,实验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不进早餐组2小时后表现出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主要原因是.(2)在4组实验中,早餐后组血糖浓度升得最快,其主要原因是.(3)高脂高蛋白组胰岛素水平较高,说明氨基酸和脂肪酸能.(4)若餐后1小时取血的同时收集尿液进行尿糖含量检测,不进早餐组(A)、高糖早餐组(B)和高脂高蛋白早餐组(C)的检测结果最可能的是(填序号).①A<B<C ②A<C<B ③A<B=C ④A=B=C(5)若对进餐组同时检测胰高血糖素含量,那么其变化曲线的峰值出现在胰岛素峰值(在“之前冶、“之后冶、“同时冶中选择),这是因为.(6)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这与胰岛B细胞的多种受体有关.下列物质中可被胰岛B细胞受体识别的有(填序号).①胰淀粉酶②胰高血糖素③促甲状腺激素④神经递质.31.地震过后,灾区居民因饥饿、寒冷等原因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易受病原体感染.如图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回答:(1)图中所示的是免疫过程.(2)图中c是细胞,③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称为.(3)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填字母).(4)预防接种后,当病原体侵入时,免疫的主要途径是(用数字表示).(5)若该抗原为HIV,侵人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细胞(填字母),该细胞成熟于.32.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实验中,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2.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生长素类似物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调节作用的一类化合物.本实验中mg/L的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2)振荡培养的目的是:①增加溶液中的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②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充分.(3)生长素类似物A应溶解于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4)图2中,与对照组切段相比,浓度为0.001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选填“有”或“无”)促进作用.(5)图2中,浓度为0.1mg/L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A.舍弃B.修改C.如实填写为检验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33.植物激素能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以下是关于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探究:(1)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 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如图1).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2.①本实验中,用IAA处理胚芽鞘时,应将IAA加在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加到培养液中,原因是.②从图2中B组数据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分别是GA3和IAA单独处理的倍,由此可以推测GA3和IAA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存在关系.(2)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如图3),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4.①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②从图4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和.③在实验Ⅰ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④实验Ⅱ、Ⅲ、Ⅳ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xx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选修)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A.细胞内液 B.组织液C.血浆 D.淋巴【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解答】解: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故选:A.2.如图表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C.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首先根据图示判断出甲、乙、丙分别为组织液、血浆和淋巴,C02运输过程中,经自由扩散由细胞扩散到组织液,又由组织液扩散到血浆,故C02浓度逐渐减小;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要通过一层肝细胞膜,细胞膜是磷脂双分子层;稳定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pH稳定则依赖于缓冲物质的调节.【解答】解:A、分析题图可知,肝细胞与甲进行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甲是组织液,乙与甲进行物质交换是双向的,乙是血浆,丙为淋巴,A正确;B、甲组织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肝细胞膜(一层膜),即两层磷脂分子,B正确;C、NaHC0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C正确;D、C02运输过程中,经自由扩散由细胞扩散到组织液,又由组织液扩散到血浆,故C02浓度大小关系为肝细胞>甲组织液>乙血浆,D错误.故选:D.3.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解答】解: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B正确;C、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在短期内会使组织液减少,不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D、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C.4.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蛋白质等B.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会在1℃范围内波动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得各个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稳态调节的主要机制.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解答】解: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故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蛋白质等,A正确;B、正常情况下,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1℃,B正确;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正常的免疫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C错误;D、正常的机体中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以维持稳态的平衡,D正确.故选:C.5.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图为反射弧的结构图,首先要根据C处的突触的结构判断兴奋传导的方向,再确定感受器和效应器,然后再逐项解答.【解答】解:A、图中c处为突触的突触间隙,c处的上端表示突触前膜,突触前膜是突触小体膜,c处的下端表示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一般指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而突触上兴奋的传导是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因此可以确定a端与感受器相连,b端与效应器相连,故A错误;B、c处为两个神经元细胞的间隙,里面充满了组织液,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一部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故B正确;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该实验只能说明d点产生的兴奋可以传导到e点,但是由于缺少对照实验,不能证明e点的兴奋不能传递给d点,因此不足以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故C错误;D、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刺激e点,e点的兴奋不能传至d点,因此也不能证明该药物的阻断作用,故D错误.故选:B.6.如图是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受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情况,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a点左侧刺激,前后发生的现象依次是④、②、④、③、④B.在b点右侧刺激,前后发生的现象依次是④、③、④、②、④C.在a、b两点中央刺激,前后发生的现象依次是④、①、④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前后发生的现象依次是④、③、④、②、④【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方向是双向的.【解答】解:A、当刺激神经纤维产生兴奋时,膜的两侧发生电位变化,兴奋沿刺激点向神经纤维的两侧传导.在a点左侧刺激,此时a、b两点是未兴奋点,电荷分布如图④,然后a点兴奋,如图中②情况,后恢复为静息电位,然后b点兴奋,如图中③情况,最后a、b 两点电位归为静息电位,A正确;B、在b点右侧刺激,此时a、b两点是未兴奋点,电荷分布如图④,然后b、a两点依次兴奋,见图中③、②情况,最后a、b两点电位归为静息电位,B正确;C、在a、b两点的中央刺激,兴奋向两侧同时等速传导,所以会出现图①和④的情况,C 正确;D、如果刺激点在a、b两点的中央偏左,所以a点先兴奋,电位如图中②情况,b点后兴奋,电位如图中③情况,前后发生的现象依次是④、②、④、③、④,D错误.故选:D.7.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的传递一定是从A到BB.①和②一定有磷脂双分子层C.③处的物质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④D.B可表示神经元、肌细胞、腺体细胞【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突触小泡,②表示突触前膜,③表示突触间隙,④表示突触后膜.递质释放的过程为胞吐,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由突触后膜上的糖蛋白识别,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解答】解:A、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A正确;B、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B正确;C、③突触间隙处的物质和④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特异性结合,但不能通过膜,C错误;D、B可表示神经元、肌细胞、腺体细胞,与上一个神经元构成突触,D正确.故选:C.8.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本题是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兴奋,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炮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
2021-2022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选修)含解析
2021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选修)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分)(xx•海南)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抗体B.糖原C.胰岛素D.氨基酸2.(2分)(xx秋•邗江区校级期中)如图为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 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③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H 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C.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④的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D.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③④3.(2分)(xx秋•邗江区校级期中)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恒定不变C.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D.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4.(2分)(xx秋•邗江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和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尿量减少B.人体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C.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D.水和无机盐平衡是体液调节的结果5.(2分)(xx秋•邗江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大量出汗,需要及时补充水分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6.(2分)(xx•海南)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下丘脑功能的是()A.参与体温调节B.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C.分泌促甲状腺激素D.对昼夜节律有调节作用7.(2分)(xx秋•平和县校级期末)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B.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水盐平衡中枢D.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8.(2分)(xx•河北一模)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9.(2分)(xx•上海)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B.关闭突触后膜的Na+离子通道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10.(2分)(xx秋•邗江区校级期中)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c处虚线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B.缺碘时激素a和b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C.寒冷环境中激素c在血液中的含量上升D.从甲状腺静脉中抽取血液进行检测,血浆中只有激素c11.(2分)(xx•海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B.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C.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调控12.(2分)(xx秋•蕉城区校级期末)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为()A.①②③B.①③③C.③①②D.①①②13.(2分)(xx秋•库尔勒市校级期末)如图表示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抗原刺激机体后,T细胞和B细胞会分化,但不会增殖B.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D.效应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14.(2分)(xx秋•邗江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效应B细胞与效应T细胞一定分别来源于是B细胞和T细胞B.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的C.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但能呈递抗原给T细胞D.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集中分布在淋巴和血液中15.(2分)(xx•丰台区一模)某免疫学研究人员将病毒q注入A组小鼠体内,其小鼠均死亡;而将同剂量的病毒q注入B组小鼠体内,其小鼠只在第1周发热,以后恢复健康.在死亡和恢复健康的两种小鼠的体细胞中均检测出具有活性的病毒.下列假设中不能够解释此现象的是()A.A组小鼠体内未产生病毒q的抗体,而B组小鼠体内产生了病毒q的抗体B.注入A组小鼠体内的病毒q有活性,而注入B组小鼠体内的病毒q没有活性C.A组小鼠缺乏免疫力,而B组小鼠具有正常的免疫力D.A组小鼠的胸腺发育不全,而B组小鼠的胸腺发育正常16.(2分)(xx•嘉定区一模)为了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假定在单侧光照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所示)中,正确的是()A.A B.B C.C D.D17.(2分)(xx•浙江)如图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会抑制主根的伸长B.施用IAA对诱导侧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C.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D.与施用10﹣4mol•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18.(2分)(xx秋•宁波期末)下列生产措施与预期结果对应一致的是()A.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促进种子萌发B.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成熟的果实﹣﹣可以获得无子果实C.生长期喷洒适宜浓度的乙烯利﹣﹣促进种子的形成和果实的发育D.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加速叶片的黄化速度19.(2分)(xx•宜宾模拟)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20.(2分)(xx•重庆)题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二、多项选择题:21.(3分)(xx•扬州三模)下列关于人体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通过反射,神经系统能感受病原体的侵入并启动免疫反应B.激素随体液运输到机体特定组织,并对该组织特定的靶细胞发挥作用C.抗体必须借助体液的运输才能发挥作用,属于体液调节D.淋巴因子和溶菌酶都是淋巴细胞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活性物质22.(3分)(xx秋•邗江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甘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 ﹣内流,可使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有关甘氨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甘氨酸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C.使兴奋的传递减慢D.甘氨酸不属于神经递质的一种23.(3分)(xx秋•邗江区校级期中)某些生物概念之间具有一定的包含关系.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中,不符合如图所示的有()a b cA 血浆组织液淋巴B 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素C 免疫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D 信息分子激素促性腺激素A.A B.B C.C D.D24.(3分)(xx秋•邗江区校级期中)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体不同的发育时期受多种激素共同作用,既有拮抗作用又有协同作用B.多数植物激素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所以具有两重性C.茎的背地生长与顶端优势都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点D.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一样,都是由特定的器官产生的微量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25.(3分)(xx春•唐山校级期中)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随机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量为X1、X2、…X n,则样方内生物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为B.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C.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D.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三、非选择题:26.(8分)(xx秋•邗江区校级期中)如图是人体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A液为,B液为,C液为,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图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填标号)(2)CO2不能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3)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系统.27.(8分)(xx秋•扬州期末)如图1是人体某种调节方式的示意图,图2是持续电刺激小鼠的副交感神经,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A细胞产生的C物质通过图示途径,最终作用于B细胞.如果C物质是胰岛素,则B细胞是.写出C物质从分泌出细胞外到作用于靶细胞所经历的人体内环境.(2)如果图1中A细胞是某人胰岛B细胞且功能正常,却在体内检测到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则他(填“能“或“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3)据图2所示,小鼠体内血糖浓度的调节方式是.开始刺激后,血糖浓度将,原因是.(4)图2中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胰岛素直接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若要证实该结论,可在胰岛组织中注射,通过检测注射前后周围血液中的浓度变化确定.28.(8分)(xx秋•邗江区校级期中)目前我国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约有1600万.乙肝病毒简称HBV,完整的HBV是由一个囊膜和一个含有DNA分子的核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免疫学检查常检查下表中的五项指标(俗称“乙肝两对半”),请分析回答.序号检测对象中文名称相关物质及检出的意义1 HBsAg 表面抗原包绕在乙肝病毒最外层.单独的HBsAg无传染性2 HBsAb 表面抗体人体产生,保护肝脏3 HBeAg E抗原乙肝病毒的“内部零件”,标志着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明显的传染性.4 HBeAb E抗体表明病毒复制的终止或仅有低度复制,传染性消失或有轻微的传染性5 HBcAb 核心抗体乙肝病毒的“核心零件”(HBcAg)的抗体,它表示乙肝病毒在复制(1)人体产生HBsAb和HBeAb的细胞是,当得过乙肝且痊愈不久的病人再次感染乙肝病毒时,能够产生上述细胞的细胞是,二次免疫应答的特点是.(2)在两对半检测中,如果出现1、3和5阳性即为“大三阳”.此时乙肝病毒处于状态,(有/没有)显著的传染性.(3)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遗传学家布卢姆伯格偶然从一位澳大利亚血友病患者血液中发现一种抗原,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后证明其为乙肝病毒的衣壳,因此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澳抗的来源可能是或HBV 入侵的肝细胞裂解后未组装的过剩的蛋白颗粒.(4)乙肝的传播途径与艾滋病相似,主要的传播途径有等三条.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细胞.29.(8分)(xx秋•邗江区校级期中)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脚.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1)图示反射弧中,a是.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当兴奋到达c处时,贮存在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结合,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变是.(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激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3)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30.(9分)(xx秋•邗江区校级期中)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如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精神因素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的分泌量减少,影响的过程,从而使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2)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有关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3)维持机体的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有:一是(至少填两种)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信息交流;二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如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就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的.(4)若抗体能破坏人体自身的红细胞,这属于;若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在再次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这在免疫学上称为.(5)当人体感染H7N9流感病毒时,免疫系统的功能加强,往往会发烧.发烧的原因是病毒产生的毒素可以改变下丘脑中的功能,最终使机体产热增加,体温升高.(6)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分布于全身,机体中很多细胞都会同时接触到某一激素,为什么它却只引起某一种细胞的特定反应?.31.(5分)(xx秋•兴化市期中)为了研究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处理过程如图Ⅰ所示;一段时间后将A、B琼脂块分别置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甲和乙的一侧,结果如图Ⅱ所示.请回答问题:(1)A、B琼脂块中都含有产生的生长素,对燕麦胚芽鞘生长具有.(2)图Ⅱ中乙弯曲的角度大于甲,表明单侧光引起,导致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比A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3)若图Ⅰ的培养条件改为从顶端垂直光照,则甲和乙弯曲度(相同、不相同).(4)图Ⅱ的培养过程应在(黑暗、光照)的条件下进行.32.(3分)(xx秋•邗江区校级期中)为研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IAA和ABA开展如图所示的实验:(1)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填序号);琼脂块③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2)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①、②、③和④均出现较强放射性,说明IAA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33.(8分)(xx秋•扬州期末)某学校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月季生根影响,表是研究结果.为了研究激素类似物甲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月季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对插条进行了相关实验处理(实验处理及结果分析见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浓度(μmol/L)生0 1 5 10 50 100根条数种类激素类似物甲 6 8 10 12 12 10激素类似物乙 5.8 5.1 3.8 3 2 0.8(1)根据表格数据,绘制不同浓度激素类似物甲、乙对月季幼苗生根影响的柱形图.(2)当激素类似物甲、乙的浓度均为100μmol/L时,对月季幼苗生根的影响分别是、.(3)若要探究3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月季生根的复合影响情况,应该设置种类型的培养基.(4)在实验Ⅰ中,对A叶用一定浓度的激素类似物甲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5)实验Ⅲ、Ⅳ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34.(8分)(xx秋•邗江区校级期中)酵母菌是发酵工程常用的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某班同学利用校本课程时间,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1)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以采用的方法,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如果实验时发现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2)用血球计数板制片时,应先将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滴加样液.如图①是一块血球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其上有个计数室.如图②是计数室中一个小格的酵母菌分布示意图(代表酵母菌),计数时该小格中酵母菌数量应记为个.(3)某一组同学为了探究“温度(5℃、28℃)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是如何影响的?”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为期7天的实验,每天定时取样一次,并在实验前设计了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时间/天酵母菌数/个•mL﹣1温度/℃528根据上述表格,有人认为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不能够准确反映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请指出该方案不足之处:.(4)另一组同学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设计了3组实验(见下表).每隔24小时取样并计数,实验结果略.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A 10 ﹣﹣0.1 28B 10 ﹣﹣0.1 5C ﹣﹣10 0.1 28上述实验目的是:探究对酵母菌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xx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选修)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分)(xx•海南)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抗体B.糖原C.胰岛素D.氨基酸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环境成分一般包括: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调节物质(激素、抗体、递质等)、其他物质(纤维蛋白原等).解答:解:A、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血清属于人体的内环境,A错误;B、糖原包括肝糖原和肌糖原,肝糖原存在于肝细胞中,肌糖原存在于肌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正确;C、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后进入血液中,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D、氨基酸属于营养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成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考生平时学习过程中注意知识点的积累,难度不大.2.(2分)(xx秋•邗江区校级期中)如图为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③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H 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C.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④的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D.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③④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由图可知,a为毛细血管动脉端,b为毛细血管静脉端,①为淋巴,②为细胞内液,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淋巴、血浆和组织液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解答:解:A、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A错误;B、血浆pH的相对稳定依赖于多对缓冲物质,B正确;C、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④的渗透压降低,使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D、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③组织液和④血浆,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生活的环境,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3.(2分)(xx秋•邗江区校级期中)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恒定不变C.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D.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解答:解: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A正确;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B错误;C、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因此内环境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正确;D、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产生和维持依赖于钠离子内流,维持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以及生理意义;明确内环境各种理化性质会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并不是恒定不变的.4.(2分)(xx秋•邗江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和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尿量减少B.人体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C.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D.水和无机盐平衡是体液调节的结果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解答:解:A、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排尿量减少,A错误;B、人体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升高,尿量减少,B错误;C、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故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C正确;D、水和无机盐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意在考查学生了解抗利尿激素的功能,理解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属于识记层次的考查.5.(2分)(xx秋•邗江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大量出汗,需要及时补充水分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PH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比如H2CO3 /NaHCO3.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解答:解:A、大量出汗,需要及时补充水分,A正确;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因为血液中有缓冲物质,血浆pH值将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C、剧烈运动时会消耗大量能量,血糖含量降低,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但肌糖元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C错误;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导致部分肌肉细胞因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但多数细胞仍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以人在剧烈运动时产生的生理变化为背景,考查了人体内环境中渗透压、酸碱度和血糖平衡的调节等相关基础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6.(2分)(xx•海南)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下丘脑功能的是()A.参与体温调节B.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C.分泌促甲状腺激素D.对昼夜节律有调节作用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下丘脑是较高级的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体温、摄食行为、水平衡、内分泌、情绪反应、生物节律等重要生理过程.1.体温调节中枢;2.水、盐平衡的调节的中枢;3.内分泌的调节枢纽;4.摄食行为调节:下丘脑外侧区存在摄食中枢;腹内侧核存在饱食中枢,故毁损下丘脑外侧区的动物食欲低下;5.对生物节律的控制: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可能是生物节律的控制中心;6.血糖调节中枢.解答:解: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正确;B、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正确;C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不是下丘脑分泌的,C错误;D、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下丘脑的功能,涉及到下丘脑在水盐平衡调节、体温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等过程中的作用,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的生理过程熟练掌握和理解.。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1-12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卷一并收回。
一、单选题(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2.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B.M时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两种群的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两种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了该生态系统正在衰退3.下图是某地区广东松的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
C.环境阻力不变D.该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4.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森林。
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逐渐提高5.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解释错误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6.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
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开封五县联考生物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9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③第1章~第4章第2节。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生理过程可以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合成血浆蛋白B.HIV的增殖过程C.NADH与O2结合生成水D.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2.右图为正常情况下大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新陈代谢都发生在①中B.②中成分保持不变C.抗体可存在于③中D.①中蛋白质含量大于③3.稳态的维持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保障。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pH受细胞代谢和外界环境的共同影响B.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C.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影响D.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4.右图是反射弧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分别是效应器和感受器B.③有语言、学习、思维和记忆等功能C.刺激d处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D.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必然能发生反射5.某人因头部受伤而导致下丘脑受损(其他部位无障碍),此人可能表现出的症状是A.不能讲话,也不能听懂话B.体温调节和生物节律的控制失常C.不能维持身体平衡,也不能完成膝跳反射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增加,甲状腺功能衰退6.某种局部麻醉剂X能抑制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而发挥镇痛作用。
据此推测,麻醉剂X的作用机理是A.关闭神经轴突膜上的K+通道B.开放神经轴突膜上的K+通道C.关闭神经轴突膜上的Na+通道D.开放神经轴突膜上的Na+通道7.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种,乙酰胆碱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生物(选修)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生物(选修)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过程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B.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C.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2.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其原因是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B.使体内增加水分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D.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3.正常人在剧烈运动后,隔一段时间测其血浆的pH值,pH为A.远小于7.35 B.远大于7.45C.稳定在7.0 D.大约在7.35~7.454.可以成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或物质是①骨髓②胸腺③淋巴细胞④抗体⑤皮肤⑥吞噬细胞⑦抗菌蛋白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⑥D.②③④⑤⑦5.免疫对于防御疾病、维持人体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在细胞免疫中,引起靶细胞裂解死亡的是A.记忆细胞B.效应T细胞C.浆细胞D.吞噬细胞6.下列关于兴奋传导、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间隙,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7.神经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酯酶(对乙酰胆碱具有水解作用)受到抑制的后果是A.突触后膜上的受体通道将不能打开B.突触后神经元将更快地恢复静息电位C.在突触前神经元内,乙酰胆碱无法从突触小泡内释放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8.给某人踝关节处注入局部麻醉药,此处暂时失去了痛觉,但还能运动,该局部麻醉药作用的结构是A.神经中枢B.效应器C.感受器和传入神经D.传出神经9.某人因大脑皮层言语区受损,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但仍能写字、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
此人的受损部位可能是大脑皮层的A.W区B.V区C.S区D.H区10.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具有的特点是①调节速度快②调节速度慢③作用范围广④作用时间短⑤作用部位准确⑥作用时间比较长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③⑥11.下列各项中,都是因为人体内缺乏激素而引起的疾病是①呆小症②糖尿病③白化病④血友病⑤巨人症⑥侏儒症⑦甲亢A.①②④⑤⑦B.②③⑥⑦C.①②⑥D.①④⑥12.右图为分泌细胞(甲)分泌的某种物质①与靶细胞乙结合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泌细胞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受体B.如果分泌细胞为垂体细胞,那么靶细胞不可能为肾小管细胞C.物质①可以调节靶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D.图示的调节方式为激素调节13.菜青虫是一种鳞翅目昆虫,其幼虫啃食菜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很大。
2021-2022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新人教版
2021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新人教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图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图,①—⑤相关内容正确的是A .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 .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 .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 .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 2.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 .O 2、血红蛋白、H +B .细胞呼吸酶、抗体、激素C .尿素、Ca 2+、载体 D .HPO 42-、葡萄糖、氨基酸3.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前者随后者而变化的情况与右图走势不相符的是 A.抗利尿激素分泌量——饮水量 B .T 细胞浓度——HIV 浓度 C .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 D.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甲状腺激素浓度 4.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 .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C .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双向进行5.右图表示一种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若在图中箭头处施一强刺激,则图中a 、b 、c 、d 、e 能检测到兴奋的有几处 A .2处 B .3处 C .4处 D .5处6.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A .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B .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C .下丘脑、大脑皮层、下丘脑D .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 7.某人的大脑皮层的运动性语言中枢受到损伤,患者A .可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自己不会说话,不能运用词语表达思想B .可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自己会说话,不能运用词语表达思想C .可看懂文字,听不懂别人说话,自己会说话,不能运用词语表达思想D .可看懂文字,听不懂别人说话,自己不会说话,能运用词语表达思想8.小狗会用舌头舔自己受伤的伤口,这有助于防止伤口感染,这是因为狗的唾液中含有 A .唾液淀粉酶 B .淋巴细胞 C .溶菌酶 D .吞噬细胞外部环境 ①⑤②③④10.植物在下列现象中,与顶端优势现象中生长素作用相同的是A.茎的向光性B.无籽番茄果实的发育C.根的向地性D.扦插的枝条生根11.下列能向光弯曲生长的是12.吲哚乙酸最早是在人的尿液中发现和提取的,下列对此问题的叙述,你认为最合理的是A.在人体内有合成生长素的酶系统,所以人粪尿的肥效很高B.人在食用了大量的植物果实和新鲜嫩叶后,生长素便进入人体内,但人体内没有破坏生长素的酶,生长素也不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生长素在人体内“免费旅游”了一圈后便通过肾脏排出体外C.在人体的肾脏中有将色氨酸转变成生长素的酶,在肾脏中合成了吲哚乙酸,所以人的尿液中有吲哚乙酸D.题干部分的叙述是错误的,在人的尿液中没有吲哚乙酸,但有吲哚乙酸的类似物,如吲哚丁酸、萘乙酸等,这些物质是人体内无生理功能的代谢副产品,但对植物却有强烈的促进生长作用13.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合成、分泌的微量有机物B.植物的向光性可以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C.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在幼嫩的果实中含量较多D.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伸长,所以在茎尖、根尖含量较多14.在农业生产中,移栽棉花的产量比非移栽棉花的产量高许多,通过比较发现移栽棉花的根系发达,其侧根比非移栽棉花的侧根多且密,这是因为在移栽过程中A.促使主根产生生长素B.促使侧根产生生长素C.抑制侧根产生生长素D.破坏了根的顶端优势,促进侧根的生长15.下列实例中,可视为种群的是A.一个水库中所有的鱼 B.北京动物园中所有的猴C.一个乡镇的全部人口 D.青海湖鸟岛上全部的鸟16.近几十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B.性别比例适当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17.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四校联考生物试题(选修)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四校联考生物试题(选修)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2.下图是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神经元兴奋时,将④中的物质释放到⑤中的方式是胞吐B.若刺激A点,图中电表B将出现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C.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形成突触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接受神经递质后,一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3.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下图左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
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下图右图所示。
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 )4、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往往表现为食量大,身体消瘦,容易激动B.花粉引起人体过敏反应,局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组织液增多,出现局部红肿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因素D.许多流感患者在不用药的情况下,也可在一周左右时间痊愈。
是因为吞噬细胞清除了体内的流感病毒5.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号,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
下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中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关于此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刺激X最可能是指血糖含量降低B.②结构最可能是下丘脑C.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一旦作用于靶细胞即被灭活D.激素不作为细胞结构,只能改变代谢状况6.下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根据图判断A、B、C依次是(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B.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7.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选修)含解析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选修)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玉米的黄粒与圆粒 B.猫的白毛与蓝眼C.马的白毛与鼠的褐毛 D.兔的长毛与短毛2.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的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A. B. C. D.3.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两只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A. 2:1 B. 9:3:3:1 C. 4:2:2:1 D. 1:1:1:14.某双链DNA分子共有含氮碱基1400个,其中一条单链上=2:5.问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 A. 300个 B. 400个 C. 600个 D. 1200个5.基因是指()A.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核苷酸序列C. 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 D.染色体的某一片段6.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的性状和性别都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B.人类色盲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既没有色盲基因b,也没其等位基因B C.红绿色盲患者女性多于男性D.女孩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色盲基因一定是由父方遗传下来的8.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A.可以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B.可以在DNA中找到15N和32PC.可以在外壳中找到15ND.可以在DNA中找到15N、32P、35S9.假设一段信使RNA上有60个碱基,其中A15个,G25个,那么转录成该信使RNA的DNA 分子片段中G和T的个数共有()A. 15 B. 25 C. 40 D. 6010.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摩尔数之比为A:C:G:T=1:1.5:2:2.5,则其互补链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摩尔数之比为()A. 5:4 B. 4:3 C. 3:2 D. 3:411.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B.沉淀物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C.上清液a中放射性较强D.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12.亚硝酸盐可使DNA的某些碱基脱去氨基,碱基脱氨基后的变化如下:C转变为U(U与A 配对),A转变为I(I为次黄嘌呤,与C配对).现有一DNA片段如图,经亚硝酸盐作用后,若链①中的A、C发生脱氨基作用,经过两轮复制后其子代DNA片断之一为()A. B. C. D.13.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关于这种改变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若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将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②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定不能遗传;③若发生在人的体细胞中有可能发展为癌细胞;④都是外来因素影响引起的.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14.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B.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C.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D.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基因重组15.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因某些原因使果蝇Ⅱ号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缺失了一个基因,这种变异属于()A.染色体变异 B.基因重组C.基因突变 D.基因重组或基因突变16.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A.细胞形状异常B.控制合成血红蛋白分子的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C.食物中缺铁引起的D.血红蛋白分子肽链上的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代替17.水毛茛是一种水生植物,它的叶生长在水中呈丝状,长在水面上呈扁片状,水毛茛叶的这种性状变异说明()A.环境因素引起基因突变B.环境因素引起基因重组C.环境因素引起染色体变异D.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18.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二倍体水稻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19.甲状腺有缺陷会导致甲状腺激素缺乏.有一种耕牛,其甲状腺缺陷可由两种原因引起:一是缺碘,二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状.下列有关这种牛叙述错误的是() A.缺少甲状腺激素的牛,其双亲可以是正常的B.甲状腺正常的个体,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型C.甲状腺有缺陷的个体,一定具有相同的基因型D.双方有一方是缺陷者,后代可以出现正常个体20.如图l表示已知的染色体,图2表示该染色体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几种变异.上面的字母表示有关的基因.其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全选对得3分,每题选对但没选全得1分,其他情况不得分.)21.下列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有()A.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B.男性患者的女儿全部患病C.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个患者D.此病表现为隔代遗传22.既可以发生于无性生殖过程中,又可以发生于有性生殖过程中的是()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复制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变异23.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交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纯合显性和隐性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F1,则F1的成熟植株中()A.有茸毛与无茸毛比为2:1 B.有9种基因型C.高产抗病类型占 D.宽叶有茸毛类型占24.如图为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表示4条多肽链正在合成B.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C.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翻译D.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可表达出多条多肽链25.如图是具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Ⅱ7不携带致病基因.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如果Ⅲ8是女孩,则其基因型只有两种可能D.Ⅲ10不携带甲、乙两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三、非选择题:本题共有8题,共65分.26.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人群中,有若干种遗传病是由于苯丙氨酸的代谢缺陷所导致.例如,苯丙氨酸的代谢产物之一苯丙酮酸在脑中积累可阻碍脑的发育,造成智力低下.请分析:(1)缺乏哪一种酶可导致病人又“白”(白化病)又“痴”?(2)缺乏哪一种酶可导致病人只“白”不“痴”?(3)缺乏哪一种酶时,婴儿使用过的尿布留有黑色污迹(尿黑酸)?(4)出现上述各种代谢缺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从上述实例中可以说明基因是如何控制性状的?.27.如图表示的是遗传信息在生物体内各种物质之间的传递过程.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1)在人体活细胞中都能进行的过程是.在人体肝脏中,有些细胞正进行②过程,说明该细胞正在进行,进行②过程的主要场所是.(2)从图中可见,DNA作为遗传物质,其两大基本功能是②过程说明DNA具有遗传信息的作用;④⑤过程说明DNA具有遗传信息的作用.(3)⑤过程表示,进行的主要场所是.(4)③过程是,需要酶的参与.(5)图中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有.28.如图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其中Ⅱ、Ⅲ、Ⅳ、X、Y表示染色体,基因A、a分别控制灰身、黑身,基因R、r分别控制红眼、白眼.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雄果蝇的基因型为;基因A和a的根本区别是.(2)果蝇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已知XXY三体果蝇为雌性,能正常繁殖后代,则白眼雌果蝇(X r X r Y)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有X r Y、X r、.(3)图中这一对雌雄果蝇交配,F1的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4)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 r X 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 R Y)杂交,F1自由交配得F2,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是.29.微RNA(miRNA)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下图表示线虫细胞中微RNA(lin﹣4)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相关作用机制,最终微RNA(lin﹣4)与mRNA 形成双链.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A是,该过程需要酶、等物质,该过程还能发生在线虫细胞内的中;在B过程中能与①发生碱基配对的分子是.(2)过程B是,图中最终形成的②③上的氨基酸序列(相同或不同).图中涉及到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3)由图可知,lin﹣4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机制是RISC﹣miRNA复合物抑制过程.研究表明,线虫体内不同微RNA仅局限出现在不同的组织中,说明微RNA基因的表达具有性.(4)若分析lin﹣14蛋白质编码基因,知其鸟嘌呤和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46%,其中一条链所含的碱基中腺嘌呤占28%,则其互补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30.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用同位素作了如下标记,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特性相同,请分析回答:噬菌体成分细菌成分核苷酸标记32P 31P氨基酸32S 标记35S(1)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此实验证明了.(2)一个标记32P的噬菌体侵染细菌,释放出200个子代噬菌体,其中含有32P的个,子代噬菌体DNA分子复制的原料来自,模板是.(3)将某哺乳动物的细胞移至含有31P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0代细胞.然后将G0代细胞移至含有32P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1、2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G1、G2代细胞.再从G0、G1、G2代细胞中提取出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得到结果如图.由于DNA 分子质量不同,因此在离心管内的分布不同.若①、②、③分别表示轻、中、重三种DNA分子的位置,请回答:G0、G1、G2三代DNA离心后得试管分别是图中的G0,G1,G2.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31.根据DNA分子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①~⑥相应的名称:①;④;⑤;⑥.(2)分析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①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按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②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构成.(3)由于不同DNA分子碱基对排列顺序千变万化,使DNA分子分子具有多样性;由于,使DNA分子具有特异性.32.某科研小组对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进行如下实验:实验原理:(略)实验目的:探究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核酸提取物,活鸡胚,DAN酶,RNA酶,蛋白酶.实验步骤:第一步:取等量活鸡胚两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向两组活鸡胚细胞中注射有关物质.第二步: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第三步:分别从培养后的鸡胚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产生禽流感病毒.实验相关内容如下表:注射的物质实验现象预测(有无禽流感病毒)相关判断(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第一组核酸提取物+1.如果有 1.则RNA是遗传物质2.如果无 2.则DNA是遗传物质第二组核酸提取物+3.如果有 3.则DNA是遗传物质4.如果无 4.则RNA是遗传物质(1)完成表格中有关内容的填空.第一组核酸提取物+ ,第二组核酸提取物+ .(2)若禽流感病毒的遗物物质为DNA,则该DNA在鸡胚细胞中复制的原料是,需要的酶有,能量为.(3)若禽流感病毒的遗物物质为RNA,水解后生成的最终产物是,禽流感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上.33.如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回答:(1)甲病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为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若Ⅱ与一正常人婚配,则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5(2)已知Ⅱ1不是乙病的携带者,由此可以确定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3)Ⅰ2的基因型为,Ⅲ2基因型为.若Ⅲ1与Ⅲ5结婚,则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为,所以我国婚姻法法禁止这种婚配方式.xx学年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选修)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玉米的黄粒与圆粒 B.猫的白毛与蓝眼C.马的白毛与鼠的褐毛 D.兔的长毛与短毛考点: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解答:解:A、玉米的黄粒与圆粒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猫的白毛与蓝眼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C、马的白毛与鼠的褐毛不符合“同种生物”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D、兔的长毛与短毛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A. B. C. D.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和应用,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不同对的基因之间用乘法,即根据分离定律来解自由组合的题目,是解题的关键解答:解:根据题意: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子一代基因型为DdRr,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基因型为ddR_,其概率为:×=,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判断基因型及表现型的对应关系.3.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 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两只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A. 2:1 B. 9:3:3:1 C. 4:2:2:1 D. 1:1:1:1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已知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则黄色短尾的基因型为AaBb.解答:解:根据题意已知黄色短尾的基因型为AaBb,现有两只黄色短尾鼠(AaBb),交配时会产生9种基因型的个体,即:A_B_、A_bb、aaB_、aabb,但是由于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只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基因型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其中AaBb占4份,Aabb占2份,aaBb占2份,aabb占1份.故表现型为黄鼠短尾:黄鼠长尾:灰鼠短尾:灰鼠长尾=4:2:2: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及预测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能力,基因A或B 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是解题的关键.4.某双链DNA分子共有含氮碱基1400个,其中一条单链上=2:5.问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A. 300个 B. 400个 C. 600个 D. 1200个考点: 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本题是考查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分布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排列在内侧碱基对之间的连接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一个DNA分子复制2次生成4个DNA分子.先由题意计算出每个DNA分子中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量,然后计算出一个DNA分子复制2次生成4个DNA分子共需要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数.解答:解:由于一条链两个互补碱基和之间的比,等于整个DNA分子的比值,所以该DNA分子中A:T:G:C=2:2:5:5.又双链DNA分子共有含氮碱基1400个,所以A=T=200个.复制1个DNA需要200个T,DNA连续复制两次产生3个新的DNA,因此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200×3=600.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根据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DNA分子的复制结果,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简单的碱基计算.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5.基因是指()A.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核苷酸序列C. 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 D.染色体的某一片段考点: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分析:分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中还含有非基因片段,无论基因片段还是非基因片段均是由碱基组成的,因此,DNA分子中的碱基总数多于基因中的碱基总数.解答:解:A、DNA分子中含有基因片段与非基因片段,其中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片段,A正确.B、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故基因是脱氧核苷酸序列,B错误.C、基因中的D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每种DNA有别于其他DNA的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但其碱基对的排列不是随机的,C错误.D、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而基因是D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D错误.故答:A.点评:本题主要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以及基因与DNA分子的关系,难度一般,是一道易错题.6.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析: S型细菌有多糖类的荚膜,有毒性,能使小鼠死亡;R型细菌没有多糖类的荚膜,无毒性,不能使小鼠死亡.格里菲斯的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的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即S型细菌的DNA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有毒性的S型细菌.解答:解:①S型菌的DNA+DNA酶,DNA被水解,失去了转化作用,对后面加入的R型菌没有转化作用,R型菌无毒,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存活;②R型菌的DNA+DNA酶,DNA被水解,不起作用;加入S型菌,有毒性,注射入小鼠体内导致小鼠死亡;③R型菌+DNA酶,DNA酶对细菌不起作用,高温加热后冷却,DNA酶变性失活,R型菌被杀死(R型菌的DNA有活性,冷却后复性),加入S型菌的DNA,没有了R型活菌,不能转化,也就相当于把两种DNA注射入小鼠体内,两种DNA没有毒性,也不会转化小鼠的细胞,小鼠存活;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和③类似,也是两种DNA,无毒,小鼠存活.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综合考查了学生对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实验的理解,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情景下的问题.本题解题的关键就是只有R型活菌+加热杀死的S菌的DNA才能转化为致死的S型菌.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的性状和性别都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B.人类色盲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既没有色盲基因b,也没其等位基因B C.红绿色盲患者女性多于男性D.女孩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色盲基因一定是由父方遗传下来的考点:伴性遗传.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人类的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和实例,先回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生物的性状可以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也可以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A错误;B、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Y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B正确;C、红绿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C错误;D、女孩的色盲基因可能来自父亲,也可能来自母亲,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通过分析、比较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8.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A.可以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B.可以在DNA中找到15N和32PC.可以在外壳中找到15ND.可以在DNA中找到15N、32P、35S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因此15N 同时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因此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2P,而外壳中检测不到放射性.解答:解:A、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找不到15N和35S,A错误;B、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但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可以找到15N和32P,B正确;C、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也找不到15N,C错误;D、噬菌体的DNA中不含S元素,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成分及相应的组成元素;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且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再根据题干信息答题.9.假设一段信使RNA上有60个碱基,其中A15个,G25个,那么转录成该信使RNA的DNA分子片段中G和T的个数共有()A. 15 B. 25 C. 40 D. 60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在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C﹣G,而互补配对的碱基两两相等,所以A=T,C=G,则A+C=G+T,即非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解答:解: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而来的,若mRNA有60个碱基,则转录该mRNA 的DNA含有碱基数为60×2=12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双链中不配对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所以G和T共有60个.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转录的概念,能根据mRNA中碱基数目推断DNA中碱基数目;再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计算出该DNA分子中G和T的总数.10.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摩尔数之比为A:C:G:T=1:1.5:2:2.5,则其互补链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摩尔数之比为()A. 5:4 B. 4:3 C. 3:2 D. 3:4考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双链DNA分子中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相等.解答:解:由DNA该分子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如果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摩尔数之比为A:C:G:T=1:1.5:2:2.5,则另一条链中的A:C:G:T=2.5:2:1.5:1,因此另一条链中(A+G):(T+C)=(2.5+1.5):(2+1)=4:3.故选:B.点评:对于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理解和应用是本题考查的重点.11.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B.沉淀物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C.上清液a中放射性较强D.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用35S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目的是将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上清液a中放射性较强,沉淀物b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解答:解: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不是DNA(DNA中不含S元素),A错误;B、②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将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若该过程搅拌不充分,则会导致部分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上,并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含较高的放射性,若搅拌充分,则沉淀物中的放射性较低,B正确;C、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经搅拌后与细菌分开,离心后分别在上清液中,所以上清液a中放射性较强,C正确;。
解析江苏省无锡市四校联考最新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选修
江苏省无锡市四校联考2021~2021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选修)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二氧化碳和氧④Na+⑤血浆蛋白。
A.①②③B.①④⑤C.①③④ D.②③④⑤2.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A.大于7。
35~7。
45B.远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3.如图表示将连接灵敏电流计的导线两端置于神经纤维的外表面.刺激该神经纤维的哪一部位时,电流计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现象( )A.①B.② C.③ D.④4.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双向传导的5.如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 )A.B细胞B.T细胞C.浆细胞 D.效应T细胞6.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液中就会出现结核杆菌抗体,组成这种抗体的结构单位和产生抗体的细胞及细胞器依次是( )A.氨基酸、浆细胞、核糖体B.葡萄糖、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C.氨基酸、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D.核苷酸、浆细胞、核糖体7.正常人在饥饿状态下,体内血液中()A.葡萄糖含量大幅度下降 B.胰岛素含量增加C.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D.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8.如图为血糖调节模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激素甲的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B.激素乙的分泌细胞是胰岛B细胞C.激素乙是胰岛素D.缺乏激素甲可能患糖尿病9.下列哪项不属于生长素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A.果树修剪B.促进插枝生根C.诱导多倍体形成D.培育无籽番茄10.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茎、芽生长的影响,此图没有给你的信息是()A.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二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B.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根的生长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的反应不敏感1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B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C.生长素只能促进植株的生长 D.脱落酸能抑制细胞的分裂12.以下哪项不属于激素调节的特点( )A.微量和高效 B.通过体液运输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D.作用时间短暂13.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14.“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是根据我国人口状况所制定的调整性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利于()A.降低出生率 B.降低人口密度 C.改变性别比例 D.调整年龄结构15。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育比赛运动员大量出汗导致会血浆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降低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稳定不变C.寒冷刺激引起下丘脑产生兴奋并分泌相关激素D.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内液B.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外液C.汗液、尿液、泪液属于细胞外液,消化液属于细胞内液,四者均属于体液D.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它们来源于体液,但已不再存在于细胞内和内环境中,不属于体液.4.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C.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5.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B.血液中钙盐过少引起抽搐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7.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系统或器官。
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8.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
2021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选修)
2021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选修)一、单选题(本题共 20小题,1-20每小题2分,共 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⒈血细胞、肾小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A.血浆、体液 B.血液、组织液C.血浆、组织液 D.血液、细胞外液2. 在下列物质中,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染色体④二氧化碳⑤抗体⑥甲状腺激素⑦神经递质⑧尿素A.②③⑥ B.①③ C.①③⑦ D.③⑤⑧3.如右图所示,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则电流计指针偏转的情况是A. 发生一次向左的偏转B. 不发生任何偏转C. 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 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4.右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5.人体的心血管运动中枢是A.小脑 B.下丘脑C.脑干 D.大脑皮层6.下列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①呆小症②甲亢③侏儒症④白化病⑤糖尿病⑥大脖病A.①③④⑥B.①③⑤⑥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⑥7.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仍具活性B.水盐平衡调节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完成;肾脏是主要调节器官C.抗利尿激素由垂体某些分泌细胞分泌释放D.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增加可使尿量增加8.关于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中存在T细胞B.T细胞可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C.T细胞被抗原刺激可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D.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9.下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冬季流感袭来,医生给年老体弱者一般采用方法②来使其获得免疫能力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①进行免疫预防接种10.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A.艾滋病是一种遗传病 B.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C.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染 D.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11.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D.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超敏反应12.下列不属于激素调节特点的是A.作用时间短暂 B.通过体液运输C.微量和高效 D.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13.荷兰学者温特于1928年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约1h~2h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该实验结果不能直接证明的问题是A.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B.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C.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D.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14.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林业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脱落酸可促进种子萌发B.利用乙烯利可促进果实成熟C.利用一定浓度的2,4—D可促进插条生根D.利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促使其纤维明显增长15.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
【高二】2021年高二期中四校联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高二】2021年高二期中四校联考生物试题及答案2021年上学期教学质量联合检测生物试题时量:9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学校:宁乡县一中作答要求:1.考生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认真检查有无缺印、漏印、重印等问题,如有问题,请举手提出更换要求;2.请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规范填涂考生信息;3.所有答案必须全部填涂和填写到答题卡上,凡是答在试卷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一、(本题共40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1.5分,共6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硝化细菌无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B.只有含叶绿体的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D.蓝藻细胞中有两种类型的核酸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蛋白质具有多样性,是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不同B.酶大部分都是蛋白质,激素不一定是蛋白质C.蛋白质是多聚体,它的单体是氨基酸,氨基酸的种类大约有20种D.甜味肽的分子式是C13H16O5N2,则甜味肽一定是一种二肽3.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B.糖原的最终代谢产物是葡萄糖C.组成ATP、DNA、RNA的元素种类完全相同D.脂肪分子中含H比糖类多,是主要的能源物质4.细胞内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下图表示真核细胞中4种生物膜上发生的化学变化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是内质网膜 B.②是高尔基体膜 C.③是叶绿体内膜 D.④是线粒体内膜5.关于右侧概念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内ATP水解释放的能量B.只有① 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C.大分子只有通过① 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D.腌制蜜饯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有直接关系6.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常藏身于霉变的花生和玉米等种子中。
黄曲霉毒素能导致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这一结果将直接导致人的胰岛B细胞中的A.细胞膜被破坏B.染色体被破坏C.细胞内大量酶的合成受到影响D.胰岛素合成受到影响7.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若有CO2放出,则可以判断此过程A.一定是有氧呼吸 B.一定不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C.一定不是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D.一定是无氧呼吸8.如图表示某一人体内的几种正常细胞,这些细胞的A.全能性相同B.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C.基因相同D.mRNA的种类和数量相同9.某哺乳动物的一种成熟细胞不含有DNA。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其根本原因是()A、基因突变能产新基因B、基因突变发生的频率高C、基因突变能产生大量有利变异D、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2、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3、下列情况中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 B.棉花植株导入抗虫基因C.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 D.某基因缺失1个碱基对4、下图是甲、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染色体数与图示相同的甲、乙两种生物体细胞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A. 甲:AaBb 乙:AAaBbbB. 甲:AaaaBBbb 乙:AaBBC. 甲:AAaaBbbb 乙:AaaBBbD. 甲:AaaBbb 乙:AaaaBbbb5、韭菜体细胞的32条染色体具有8种各不相同的形态,韭菜是()A. 单倍体B. 二倍体C. 四倍体D. 八倍体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病的遗传方式”为课题。
下列子课题中最为简单可行且所选择的调查方法最为合理的是( ) A.研究猫叫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B.研究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C.研究艾滋病的遗传方式;在全市随机抽样调查D.研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7、下面的遗传系谱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A.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B.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C.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D.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8、无子西瓜的培育、高产青霉素菌株的产生、杂交育种所依据的原理分别是( )①基因突变②基因分离③基因重组④染色体变异A.③②①B.④①② C.④①③ D.①③④9、常见的育种方法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等,下列对这些育种方法说法错误的是()A.涉及到的原理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B.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过程中都可能用到秋水仙素C.上述四种育种方法的原理均不相同D.现仅有aabb的品种,欲培育出AAbb的品种,最合适的育种方法为诱变育种10、在基因工程中用来修饰改造生物基因的工具是:A.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B.限制酶和水解酶C.限制酶和运载体 D.DNA连接酶和运载体11、基因工程的正确操作步骤是()①使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否符合特定性状要求④提取目的基因A. ③②④①B. ②④①③C. ④①②③D. ③④①②12、在下列几种简式中,能较确切地说明达尔文进化论的是() A.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B.环境变化→定向变异→去劣留优 C.生存斗争→用进废退→适者生存D.环境变化→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适者生存1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青霉素的突变个体,没有突变的个体被淘汰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新物种的形成一般是由长期的地理隔离而出现生殖隔离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14、某植物种群中,AA占16%,aa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依次是()A.增大,不变;B.不变,增大;C.增大,增大;D.不变,不变;15、.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16.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17.下列能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关系的是()A. B.C. D.18、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绝对稳定状态②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③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④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即使外界环境剧变,人体也能保持稳态的平衡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19、膝跳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A.骨络肌B.反射弧C.神经中枢---效应器D.感受器→神经中枢20、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和兴奋状态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分别是()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21、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神经元内B.神经递质的传递是双向的C.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前膜和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D.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22、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⑴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⑵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的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23、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24、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 )A.下丘脑 B.脊髓 C.大脑皮层 D.垂体25、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26、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依据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④为细胞免疫,A为淋巴因子;⑤为体液免疫,B为抗体B.与B加工、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C.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c、d、e、f、gD.病毒入侵人体时往往先通过⑤免疫,再通过④免疫,才能消灭抗原27、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①调节速度快②调节速度慢③作用的范围广泛④作用的部位准确⑤作用的时间短暂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A.①③⑤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28、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29、下列关于用于免疫接种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次接种乙肝疫苗后,机体获得了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这种免疫是非特异性的B.从免疫学角度考虑,流感患者可以通过输入流感病毒疫苗进行治疗C.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地患流感D.将多次接种某种疫苗的动物血清注射到人体属于主动免疫30.胃酸能杀死病原微生物,在生物学上叫做A.非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 C.细胞免疫 D.特异性免疫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四校联考生物试题(选修) Word版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2.下图是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神经元兴奋时,将④中的物质释放到⑤中的方式是胞吐B.若刺激A点,图中电表B将出现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C.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形成突触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接受神经递质后,一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3.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下图左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
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下图右图所示。
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 )4、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往往表现为食量大,身体消瘦,容易激动B.花粉引起人体过敏反应,局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组织液增多,出现局部红肿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因素D.许多流感患者在不用药的情况下,也可在一周左右时间痊愈。
是因为吞噬细胞清除了体内的流感病毒5.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号,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
下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中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关于此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刺激X最可能是指血糖含量降低B.②结构最可能是下丘脑C.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一旦作用于靶细胞即被灭活D.激素不作为细胞结构,只能改变代谢状况6.下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根据图判断A、B、C依次是(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B.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7.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
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a、b、c、d四种细胞首先会作出反应的是( )A.a B.bC.c D.d8.如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B.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具有抑制作用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于细胞核中D.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a为效应T细胞,b为靶细胞,c代表抗体9.某同学发现了一株花色奇特的杜鹃花,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条,打算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采摘的枝条中,芽较多的较嫩枝条相对来说更容易生根B.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C.生长素类似物有一定的毒性,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D.可发现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根生长的效果相同10.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图二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由此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A具有最大值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减小C.只有生长素浓度髙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D.由图二可知生长素对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11.右图曲线1为某种群出生率,2为种群死亡率,该种群K值是()A.c点,死亡率最大的点B.a点,出生率与死亡率差值最大的点C.b点,出生率最大的点D.c点,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的点12.右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
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e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13.(xx年高考安徽卷)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 cm,网身长145 cm,网目孔径物种1 物种2 物种3物种4物种5物种6物种7物种8 物种9 物种10甲类群样本1 55 10 0 15 12 0 42 0 21 10 样本2 52 30 0 23 13 0 41 0 22 12 样本3 48 20 0 20 15 0 39 0 20 11乙类群样本1 33 40 12 40 0 10 25 11 15 22 样本2 35 60 10 41 0 12 30 14 17 21 样本3 34 50 18 35 0 11 26 12 16 19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14.向装有10 mL培养液的试管中接种少量酵母菌菌种,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较长时间,酵母菌种群数量(Y)随时间(X)的变化情况最可能是()15.在某一块2 km2的草地上,调查该草地上黄鹂的种群密度。
第一次捕获60只鸟。
其中黄鹂24只并对其标记,第二次捕获46只鸟,其中没有标记的黄鹂9只,有标记的6只。
该地区黄鹂的种群的密度约为( )A.30只/km2 B.36只/km2 C.60只/km2 D.74只/km216.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①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②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③分解者,腐生生物④消费者,自养生物⑤草食动物,异养生物⑥自养生物,第一营养级⑦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⑥D.①⑥⑦17. 下面是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作物家畜食用菌蚯蚓太阳辐射排泄物、杂屑(肥料)产品输出籽实秸杆(饲料)粪屑杂屑B.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获得的产品,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C.当蚯蚓利用食用菌杂屑并将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三营养级流入第四营养级;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由于生产环节的增多,最终也增加了废物和污染18.在“棉花→棉蚜→食蚜蝇→瓢虫→麻雀→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食蚜蝇要有5 m2的生活空间才能满足自身的能量需求,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一只鹰的生活空间至少是( )A.5×103m2 B.5×104m2 C.125 m2 D.625 m219.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 )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它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20.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正确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C.实施再引进工程是保护濒危物种的重要手段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与买卖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
每小题至少两个选项符合题意)21.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后者随前者变化的情况与下图走势相符的是()(横轴代表前者,纵轴代表后者)A.饮水量一一抗利尿激素B.HIV浓度--T细胞数量C.胰高血糖素浓度——血糖浓度D.促性腺激素浓度——性激素浓度22.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突触后膜仅出现兴奋现象D.人体内有多种神经递质23.关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来自于造血干细胞,但T淋巴细胞在胸腺发育成熟B.分别通过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杀死病原体而发挥免疫作用C.产生的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中可直接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D.通过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产生的抗体,一同发挥免疫作用24.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25.下列有关生态学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一般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B不同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弱D.根据生态学原理制作小生态瓶时,要注意保证光照,及时换气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5分)三、简答题26.(11分)下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图乙是图甲中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
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___。
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__________点可产生兴奋,图丙中共有突触__________个。
(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__________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______________融合,通过A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进入突触间隙。
27.(5分)如图表示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葡萄糖代谢中的相互关系,当血糖浓度降低时,激素①分泌量增加,请据图分析回答:(1)饭后10分钟图中的激素②将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
该激素是由图中的________分泌的,需要通过__________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