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监测第七章

合集下载

第七章 环境监测

第七章 环境监测

ENVIS数字化网络生态监测系统
渤海综合治理工程
四、环境优先污染和优先监测
世界上已知的化学品约有1000万种,进入环境的有10万种之多。因此, 必须制定一个筛选原则,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 在危害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
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对优先污染物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计算机网络。
全球定位系统
卫星遥感技术可应用于空气污染 扩散规律研究、水体污染监测、 海洋污染监测、城市环境生态与 污染监测、环境灾害监测,还可 提供沙漠化进程、土地盐渍化和 水土流失的情况、生态环境恶化 状况以及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对 水体的污染、石油对海洋的污染 等基本状况和发展程度的数据和 资料,还可获取生态环境变化的 基本数据和图像资料。
遥感数据采集系统
环境监测新技术开发
(New techniques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优势:简单、快速及价廉,能
在野外或实验室内进行大批量
的筛选实验。 我国的研究者也自行开发了许
多EIA检测方法。
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的应用
生态遥感监测技术的开发
从广度上——范围日益扩大(点-城市-国家-全球)
监测手段——越来越多,遥感、卫星测试等
二、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
1、环境污染的特点
环境污染是各种污 染环境因素本身及其周 围环境要素之间相互作 用的结果。同时环境污 染还受到社会评价的影 响而具有社会性。它的 特点 可归纳为:
环境污 染的社 会评价
2、生物监测(Biological monitoring

奚旦立《环境监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六章~第七章【圣才出品】

奚旦立《环境监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六章~第七章【圣才出品】

第六章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6.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1.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目的、样品采集(见表6-1-1)
表6-1-1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目的、样品采集表
2.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见表6-1-2)
表6-1-2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
考点二: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1.利用植物监测
(1)指示植物及其受害症状(见表6-1-3)
指示植物是指受到污染物的作用后能较敏感和快速地产生明显反应的植物,可以选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及地衣、苔藓等。

表6-1-3指示植物及其受害症状
(2)监测方法(见表6-1-4)
表6-1-4监测方法
2.利用动物监测
一定区域内,利用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来监测评估该区域空气污染状况。

动物对污染物吸收途径:①气态污染物、粉尘从口鼻进入体内;②水和土壤中的污染物主要通过饮用水和食物进入;③脂溶性的物质可以通过皮肤进入动物机体。

污染物体内分布:①能溶解于体液的物质,在体内分布比较均匀;②三价和四价阳离子主要积累于肝或其他网状内皮系统;③铅、钙、钡、锶、镭、铍等与骨骼亲和力较强,其二
价阳离子在骨骼中含量较高;④对某种器官具有特殊亲和性的物质,则在该种器官中积累较多;⑤脂溶性物质易积累于动物体内的脂肪中。

3.利用微生物监测
一般以细菌总数和链球菌总数作为室内空气细菌学的评价指标。

考点三:土壤污染生物监测★★
1.土壤污染的植物监测(见表6-1-5)
表6-1-5土壤污染的植物监测
2.土壤污染的动物监测(见表6-1-6)
表6-1-6土壤污染的动物监测。

环境监测法律法规

环境监测法律法规

环境监测法律法规环境监测法律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宪法规定,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预防和控制污染物排放,维护生态安全,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制定本法。

第二条环境监测法律法规的目的在于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的法制和管理体系,确保环境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第三条环境监测法律法规适用于国内范围内的各类环境监测活动和环境监测机构。

第二章环境监测的基本原则第四条环境监测工作应当将科学性、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作为基本原则。

第五条环境监测应当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保障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第六条环境监测工作应当注重数据的质量控制,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第三章环境监测的主体责任第七条国家对环境监测工作承担监督和管理责任。

第八条地方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并实施环境监测工作,对本地区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

第九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并提供可靠的环境数据。

第四章环境监测的内容与方式第十条环境监测的内容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噪声环境、固体废物环境等方面的监测。

第十一条环境监测应当采取定点监测、移动监测、在线监测等多种方式,确保监测全面、准确。

第五章环境监测数据的管理和运用第十二条环境监测数据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管理和运用。

第十三条环境监测数据应当及时报告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章环境监测机构的评估和认证第十四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接受相关部门的评估和认证,确保其具备相应的监测能力和资质。

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十五条违反环境监测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八章附则第十六条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 环境监测:对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的活动。

2. 科学性:环境监测应当基于科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 全面性:环境监测应当涵盖各种环境要素和评估指标,综合反映环境状况。

4. 准确性:环境监测数据应当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能够可靠地反映环境质量。

大气环境监测ppt

大气环境监测ppt

3、分子光谱法 光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分子对光产生了 吸收、发射或散射。将物质吸收、发射或散射光的 强度对频率作图所形成的演变关系,称为分子光
谱。
根据吸收电磁波的范围不同,可分为远红外光 谱、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根据光谱产生的 机理不同,分子光谱又可以分为分子吸收光谱和分 子发光光谱。
2)原子发射光谱法
依据各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热激发或电激发
下,发射特征的电磁辐射,而进行元素的定性与定
量分析的方法。 物质是由各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原子有结构 紧密的原子核,核外围绕着不断运动的电子,电子 处在一定的能级上,具有一定的能量。从整个原子
来看,在一定的运动状态下,它也是处在一定的能
级上,具有一定的能量。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原 子处在最低的能级状态,即基态。基态原子在激发
一、大气环境和大气环境质量
大气环境:以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大气圈。
大气环境要素:大气环境整体中各个独立、性质
不同但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 大气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的大气环境内,大气 质量的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 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二、大气环境监测的产生
大气环境监测:间断或连续地测定大气环境中 污染物的种类、浓度、观察分析器变化及对大气环 境影响的过程。 人类从产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对地球大气环境
光源(即外界能量)的作用下,获得足够的能量, 外层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状态的激发态,这个过程
叫激发。处在激发态的原子是很不稳定的,在极短
的时间内(10s)外层电子便跃迁回基态或其它较 低的能态而释放出多余的能量。释放能量的方式可 以是通过与其它粒子的碰撞,进行能量的传递,这 是无辐射跃迁,也可以以一定波长的电磁波形式辐

环境监测 第七章_噪声污染监测_例题和习题

环境监测 第七章_噪声污染监测_例题和习题

环境监测第七章_噪声污染监测_例题和习题第八章物理污染监测例1 有一车间在8小时工作时间内,有1小时82dB(A),2小时85dB(A),2小时90dB(A),3小时92dB(A),问(1)计算等效连续声级?(2)这种环境是否超过8小时90dB(A)的劳动保护卫生标准?声音叠加Lm=98.9dB Lm=Leq + 10lgN 98.9=Leq + 10lg8Leq = 89.9dB 所以等效连续声级为89.9dB 这种环境对工人来说未超过8小时90dB(A)的劳动保护卫生标准。

例2 为了测定某车间中一台机器的噪声的大小,从声级计上测得声级为100dB,当机器停止工作,测得背景噪声为93dB,求该机器噪声的实际大小? (附: 背景噪声修正曲线) 解:Lp?Lp1?7dB查背景噪声修正曲线 ?Lp?1dB 所以该机器噪声实际为99dB例3 某工厂有5台设备是主要噪声源,其单台设备噪声源强分别为90dB(A)、85dB(A)、87dB(A)、80dB(A)、82dB(A),求这些设备的总声压级LPT。

解:按照噪声的能量叠加规律,有方法1:LPT?10lg?100.1LPi?10lg(100.1?90?100.1?85?100.1?87?100.1?80?100.1?82)?10lg109.2 96?93.0dB1580 82 85 87 9084.290.4方法2:89.293.11第八章物理污染监测一、填空题1 计权声级有四种类型,即A、B、C、D,在噪声监测中使用较多的,模似人耳对55dB以下低强度噪声的滤波原理设计的是_____计权声级 2 Leq、L10、L50和L90的含义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 声音传播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环境生态监测管理制度

环境生态监测管理制度

环境生态监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环境生态监测管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监测管理制度。

第二条监测管理制度适用于全市范围内的环境生态监测工作,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监测、环境质量监测、环境污染源监测等各类监测活动。

第三条监测管理制度的宗旨是规范环境生态监测活动,提高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条监测管理制度的实施机关为市环境保护局,具体监测工作由市环境监测中心负责。

第五条市环境监测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环境生态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监测活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和技术标准。

第二章环境生态监测的基本原则第六条环境生态监测活动应当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及时性、公正性和规范性原则。

第七条环境生态监测活动应当实行专业负责制,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条件。

第八条环境生态监测数据应当真实、准确、可靠,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

第九条环境生态监测活动应当对监测设备、人员、数据等进行全面管理,保障监测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第十条环境生态监测活动应当依法合规,不得私自篡改监测数据,不得故意隐瞒监测结果。

第三章环境生态监测的任务和内容第十一条环境生态监测的任务是全面了解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发现和监测环境污染源,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第十二条环境生态监测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一)大气环境监测:监测空气质量、大气污染物浓度等参数;(二)水环境监测:监测地表水、地下水、海洋水质、水污染物浓度等参数;(三)土壤环境监测:监测土壤中重金属、有机物质等污染物含量;(四)生物监测:监测植物、动物物种数量和分布情况,生态系统稳定性等。

第十三条环境生态监测应当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和监测要求选择相应的监测方法和技术,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第四章环境生态监测的组织和实施第十四条市环境监测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环境生态监测工作机构和人员队伍,明确监测工作责任和任务。

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七章法律责任

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法律责任第九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以拒绝进入现场等方式拒不接受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或者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

第九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一)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二)超过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三)通过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大气污染物的。

第一百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一)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改变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设施或者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的;(二)未按照规定对所排放的工业废气和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的;(三)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或者未按照规定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的;(四)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自动监测数据的;(五)未按照规定设置大气污染物排放口的。

第一百零一条违反本法规定,生产、进口、销售或者使用国家综合性产业政策目录中禁止的设备和产品,采用国家综合性产业政策目录中禁止的工艺,或者将淘汰的设备和产品转让给他人使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综合主管部门、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职责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进口行为构成走私的,由海关依法予以处罚。

第七章环境自动监测系统

第七章环境自动监测系统

第七章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环境污染自动监测一.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组成:自动监测系统由一个中心站,若干个子站及信息传输系统组成。

1)监测中心站(总站) 2)固定监测站(子站)包括移动子站3)数据及信息传输系统2.功能:1)总站功能有功能齐全、储存容量大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电台,打印绘图等输出设备,以及数据存储设备。

(1)定时收集各子站传来的监测数据和信息(2)处理储存这些数据,建立数据库(3)向子站发布工作指令(4)管理子站的监测工作2)子站功能有测定污染项目的自动监测仪、气象参数测量仪和环境微机和电台。

(1)按预定项目进行监测(2)按一定时间间隔采集和处理监测数据(3)显示打印和储存数据(4)接收工作指令,传送数据3 )信息传输系统功能(1)储存数据(2)传输数据(3)按计算机预置方式进行分析二.监测项目和仪器1.监测项目1)监测空气污染的子站监测项目分为两类:(1)气象参数:温度、湿度、大气压、风速、风向及日照量等。

(2)污染参数:SO2 NOx CO O3 总烃甲烷非甲烷烃等2) 空气污染自动监测系统的子站的测点分为两类:(1)I 类测点:监测数据要求存入国家环境数据库测点五大气象参数和表9-1中所列的污染参数(2) II类测点:监测数据由各省、市管理测定项目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2.监测仪器1)仪器装备P451 图9-1 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子站内仪器装备示意图2)监测仪器必须具有下列功能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是在自动化监测仪器和计算机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的。

(1)连续自动化(2)所测污染物的浓度以电信号大强度来表示(3)测定仪器响应速度要快,性能稳定。

(4)灵敏、准确、可靠等性能三.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仪1.紫外荧光法测SO2原理:当用波长190-230nm脉冲紫外光照射空气样品时,则空气中SO2分子对其产生强烈吸收,被激发至激发态,即:SO2+hv1(220nm)→SO2* 激发态SO2*分子不稳定,瞬间返回基态,发射出波峰为330nm的荧光SO2*→SO2+hv2(330nm) 当SO2浓度较低,吸收光程很短时,发射的荧光强度和SO2浓度成正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洗涤,再用蒸馏水充分洗涤。不能用自来水冲洗,以 防止氯化物玷污。
五)氟化物
降水中氟化物的主要来自工业污染、燃料及空气 颗粒物中可溶性氟化物。监测降水中氟化物的浓度可 反映局部地区氟污染的状况。 测定降水中氟化物的方法有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等。
六)铵盐
氨是某些工业的排放物,也是含氮有机物生物分
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空气被含硫化合物污染的状况。
硫酸盐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离子色谱法、硫酸钡浊 度法、铬酸钡-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等。 二)硝酸盐 NOx一部分来自人为污染源排放,也有相当部分
来自空气放电。空气中的NOx (NO、NO2)经过一系列
复杂的自由基反应,最终生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是
导致降水pH值降低的因素之一。降水中硝酸根浓度一
二、电导率的测定
大气降水中常含有各种阴阳离子(如Ca2+、Na+、 K+、NH4+、NO3-、Cl-、SO42-等)。当它们的浓度较 低时,降水电导率随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加。通过测
定雨水的电导率能够快速地推测雨水中溶解离子总量。
雨水电导率一般用电导率仪测定。
三、水溶性离子的测定
一)硫酸盐
降水中的硫酸盐主要来源于燃煤排放的颗粒物和大 气中SO2转化产物,其污染对降水酸化起着重要作用。
(1)采样点不应设在受局地气象条件影响大的地
方,例如山顶、山谷、海岸线等位置。 (2)受地热影响的火山地区和温泉地区、石子路、
易受风蚀影响的耕地、受到与畜牧业和农业活动影响
的牧场和草原等,都不适于选做采样点。
(3)采样点应尽可能避免局部污染源的影响,如废
物处置地、焚烧炉、停车场、农产品的室外储存场、室 内供热系统等,距这些污染源的距离应大于100m。 (4)采样点四周(25m×25m)无遮挡雨、雪的高大 树木和建筑物,较大障碍物与采样器之间的水平距离应
离子的样品均需尽快用0.45μ m的有机微孔滤膜过滤,
提高水样的稳定性,以利于保存。选用的滤膜应为惰性 材料,不与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吸附或离子交换作
用,能满足过滤样品的要求,且孔径均匀,孔隙率高,
过滤速度快。
降雪样品应该在室温下自然融化完全后,按普通
降雨样品处理。不得在雪样完全融化前取样测定。
3.样品保存
降雪采样器可使用上口直径60cm以上,高度不低
于50cm的聚乙烯塑料容器。
3.降水采样器的准备和清洗
降水采样器和样品容器在每次使用前需用10% (V/V)盐酸或硝酸溶液浸泡24h,用自来水洗至中 性,再用去离子水冲洗多次。用离子色谱法检查水中 的Cl-含量,若与去离子水相同,即为合格。也可测
其电导率(EC),当EC值小于0.15mS/m视为合格。倒
器放置在选定的采样点支架上,开始采样,并记录采
样起始时间。
(2)采集降水全过程水样(降水开始到结束)。
若24h内有几次降水过程,可合并为1个样品测定。若
连续几天降水,可收集每天上午8时到次日8时(即24
h连续样品)作为1个样品。
(3)样品量应满足监测项目与采用分析方法所需 水样量及备用量的要求。 (4)采集的样品应立即移入洁净干燥的样品瓶中, 密闭保存,并贴上标签、编号,记录采样地点、时
解的产物,含氮化肥分解也会释放氨。大气中的氨进 入降水中形成铵离子。它们能中和酸雾,对抑制酸雨
是有利的。然而,其随降水进入河流、湖泊后,会导
致水富营养化。 降水中铵离子的测定方法常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 法、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等。 七)钾、钠
降水中K+、Na+的浓度一般在几mg/L以下,可用
降水中氯化物的测定方法有硫氰酸汞-高铁分光 光度法、离子色谱法等。
1.硫氰酸汞高铁分光光度法
(1)原理 氯离子与硫氰酸汞反应,生成难电离的二氯化汞 分子,交换出的硫氰酸根离子与三价铁离子反应,生 成橙红色硫氰酸铁络合物,于波长460nm处进行吸光
度测定。
(2)说明
本法所使用的玻璃容器均需用(1+1)硝酸溶液
本章结束
第一节 采样点布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样品采集
一、采样点的布设 1.采样点布设原则 对降水常规监测,人口在五十万以上的城市布设三个采样 点,五十万以下的城市布设两个点,一般县城可设一个采样点。 采样点的布设位置要兼顾城区、郊区和清洁对照区(远郊) 位置尽量与现有雨量观测站相结合。 2.采样点环境要求 采样点位的选择应有代表性,无偏向性,要考虑到点位附近 土地使用情况基本不变。还应尽可能照顾到点位周围地形特征、 地貌及气象状况(如年降水量和主导风向)。
降雨自动采样器由五部分构成:雨水传感装置(
最低能感应到降水强度为0.05mm/h或0.5mm直径的雨 滴)、防尘结构、动力装置、接雨器、样品容器。
下雨时,防尘盖必须在降雨开始1min内打开,在降雨
结束后5min内关闭。这样可保证及时采集到完整的雨
水样品,并可防止不下雨时雨水样品或采集器暴露在
空气中受沾污。
间、起止时间、降水量、降水类型、采样工具、气
温、风向、风速等。 四、样品运输、保存与预处理
1.样品运输 为保持样品的稳定性,应尽快将样品送至实验室。
运输过程中样品应处于低温状态(3-5℃),尽量避免 振荡,并防止溢出和玷污。 2.样品预处理
由于降水中含有尘埃、微生物等微粒,故除测定pH
值和电导率的降水样品不需过滤外,测定金属、非金属
至少为障碍物高度的两倍,即从采样点仰望障碍物顶
端,其仰角不大于30°。也可将采样器安装在楼顶上, 但周围2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5)采样器周围基础面要坚固,或有草覆盖,避
免大风扬尘给采样带来影响。
(6)采样器应固定在支撑面上,使接雨器的开口
边缘处于水平,离支撑面的高度大于1.2m,以避免雨 大时泥水溅入试样中。 (7)采样器与其上方的电线、电缆线等之间的距 离应保证不影响试样的采集。
置晾干,加盖保存备用。 4.降水量的测定
降水量的测定应使用标准自动雨量计,与降水采
样器同步、平行进行。雨量计测量最小分度0.1mm。
雨量计安装在采样器旁固定架子上,距采样器距离不
小于2m,器口保持水平,距地面高70cm。 5.采样方法 (1)每次降雨(雪)开始(不得在降水前打开采 样盖,以防干沉降的影响),立即将处理备用的采样
用KOH溶液作为淋洗液进行梯度洗脱。 KOH的浓度梯
度为:前6分钟浓度为1mmol/L,从第6分钟开始到31分 钟,其浓度从1mmol/L升至30 mmol/L。淋洗液流量 1.5 mL/min,柱温39℃。检测器为抑制型电导检测 器。
1.F- ;2.CH3CHOHCOO-;3.CH3COO-; 4.CH3CH2COO-;5.HCOO-;6.CH3SO3-; 7.CH3COCOO-;8.Cl-;9.NO2-; 10.NO3-; 11.SO42-;12. -OOCCOO-;13.PO43图 有机酸根离子与无机阴离子的离子色谱图
第二节 降水组分的测定 降水的例行监测项目有:pH值、电导率、K+、
Na+、Ca2+、Mg2+、NH4+、SO42-、NO2-、NO3-、F-、 Cl-。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加测有机酸(甲酸、乙酸)。 一、pH值的测定
降水pH值是降水监测的必测项目,也是评判酸雨
的最重要指标。清洁的雨水在降落过程中被二氧化碳 饱和,理论pH值在5.6~5.7之间。雨水中若存在其他 酸性物质则会导致pH值小于5.6,即为酸雨。 测定降水pH值的常用方法是玻璃电极法。
降水中各种组分的含量一般都较低。为减缓由于 物理作用(如挥发作用和吸收空气中的酸碱气体等)、 化学作用(如SO2氧化成SO42-)和生物作用(如某些微生 物吸收NH4+)导致样品中组分及含量的改变,故采样后
应在24h内测量或妥善保存。
降水样品预处理后,将滤液装入干燥清洁的样品瓶 中,一般不加添加剂,密封后放入冰箱中冷藏保存。降 水中主要组分的保存容器和保存方式、保存期限见下表
采样点的布设位置,要兼顾城区、郊区和清洁对
照区(远郊)。如果只设两个点,则设置城区点和郊 区点,宜以省为单位考虑清洁对照点。郊区点应设置 在该城市主导风的上风向位置,且受到本城市污染影
响较小的地点。采样点的位置尽量与现有雨量观测站
相结合。
2.采样点环境要求
采样点位的选择应有代表性,无偏向性,要考虑 到点位附近土地使用情况基本不变。还应尽可能照顾 到点位周围地形特征、地貌及气象状况(如年降水量 和主导风向)。具体要求如下:
(8)若有多个采样器,采样器之间的水平距离应
大于2m。 二、监测频次
对pH值、降水量两个项目,要做到逢雨必测。当
连续降水超过24h时,每24h采集一次降水样品进行检
测分析。对进行全部项目监测的站点,在当月有降水
的情况下,每月应至少进行一次全部项目的测定,可 随机选一个或几个降水量较大的样品进行测定。 三、样品的采集 1.样品类型
境问题。对酸雨的监测与研究成为降水监测的重要内
容。 第一节 采样点布设与样品采集
一、采样点的布设
1. 采样点布设原则
采样点数目,应根据研究目的和需要及区域实际
情况具体确定。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对降水常规监 测,可按区域人口确定采样点布设数目。人口在50 万以上的城市布设3个采样点,50万以下的城市布 设2个点,一般县城可设1个采样点。
降水样品可分为雨样和雪样,也可分为混合样和
分段样。混合样是指将整个降雨过程中采集到的雨水 保存在一个容器内而得到的样品。分段样是将降雨过
程中的雨水,按时间、降雨量、或者降雨的场次进行
分割,分别装入不同容器中得到的样品。
2.降水采样器
降雨采样器按照采样方式可分为人工采样器和自 动采样器。人工采样器为上口直径40cm,高度不小于 20cm的聚乙烯塑料桶或玻璃筒。聚乙烯桶适用于无机 监测项目的采样,玻璃筒适用于有机项目监测采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