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研-中医药使用情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_大学社会调研论文

关于对____村中医药使用情况的研究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籍贯:

班级:

学号:

联系电话:

指导老师:

2012年8月19日

关于对_____村中医药使用情况的研究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是五千年来劳动人民给中华子孙乃至世界留下的巨大财富。然而今天,中医却受到各方面的冲击而但除了人们的生活。为此,这个暑假,我利用两周的时间从8月6日到8月19日调查了一下中医在____村的普及情况。以便对中医现状更进一步的了解。

一、社会调研过程简述

1.调研的目的及意义

中国医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医伴随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一步步积累,是五千年来劳动人民的财富。涵盖了药草,针灸,穴位,经脉等等方面。但随着近代西方医学的冲击,中医逐渐被遗忘。近代,西药的进入,大大限制了中医药的发展。为此,我们需要也有义务去了解并振兴中医学。

2.调研方法

本次社会实践的调查方法采用的是访谈法。

3.调查过程

8月6日-8月9日:搜集有关中医药的资料

8月10日-8月14日:走访村民,了解村民对中医药的态度。

8月15日-8月17日:走访医院及门诊,了解中医状况

8月18日-8月19日:整理资料,完成论文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首先通过网络及询问家中老人、父母,对中医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中医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西医具有见效快、方便等优点,尤其西药使用方便,相反中药就要麻烦得多,人们“在学校住读,没地方煎药”“去外地出差”“没工具煎药”“喝不了这苦药汤”等等因素,使人们更易于接受西药。

当我走访村民时,发现,其实很大一部分人对中医还是持认可的观点。村里生活的人讲究传统,凡是传统的东西大部分人们都不会反对,尤其中医这中国的瑰宝。然而,尽管人们认可中医,却很少有人有病看中医,因为没地方看。乡村的门诊、医院几乎没有中医大夫,甚至中草药都很难买到。村里人没这么多讲究,也就只有看西医了。

后两天我走访了几家本村及邻村的诊所,发现除了一家设立中药药柜外,其他几家根本不卖中药,仅有的那家也仅仅是照方抓药,不会中医治疗。随后去了乡医院,并未设中医部门,唯一与中医有关的也仅仅是放中药的大

药柜和一位抓药的老大夫,可见中医在不发达的乡村地区的没落。对于中医的现状,这些医生也表示无奈,中药实用不方便,并且他们对中医也了解不深,只是点皮毛,用中医治病救人,明显心有余而力不足。再有,众所周知,中药价格低廉,利润少,费大力气治病又不赚钱明显是费力不讨好的事。这些就导致了中医在乡村没有发展空间。

近年来,中医正迅速走向衰落,在许多地区,除市级中医院的业务相对稳定之外,区级医院及街道卫生院的中医业务大都十分冷落。赢利者寥寥无几,亏损或濒于亏损者为数众多。因此,许多基层医院已相继取消了中医科。有的医院虽然保留了中医科,但其目的只是为了在整体上保持科目的齐全,对于其是否赢利则并不寄于多大希望。

另外,暑假有幸见到了回老家探亲的中医大夫,是某知名医院的副院长。得知我调研的题目时,他很高兴,跟我讲了很多中医的知识,像煎药的文火、武火,针灸的穴位,拔罐之类的一些较浅显的知识。对于中医的疗效,当然他持肯定态度,对于中医的现状,他承认中医正陷于低谷,却并不十分悲观,他认为中医,尤其是中药已经被很多人接受并走进人们的生活。中药的发展已经科学化,虽然现在很少见支着小火炉,放着瓦罐熬药的场景,但是中药却非常普及,很多中药已经被加工成冲剂,药水或药片,最常见的像中药感冒颗粒、甘草片等,这就方便了患者的服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熬药难的问题。不仅仅治病,中药也走进了生活的角落,像洗发水、牙膏,护肤品等很多生活用品,就提取了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兑入,已达到美容养颜的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医在养生学用处也日益明显。

他认为中医的没落不是在中药上,而是中医这门医学。诸如把脉,针灸,推拿,望闻问切等医术。古代好多的中医精华都已流传,并且很多中医大师已去世或年老,年青一代中医的人才太少。其原因,是由于中医教学质量的问题。中医现在的教学模式,既没有突出特色,也没有抓住重点。教学内容的设置很不合理:学生在学习中医的同时,还要学习许多西医的内容。特别是在中医基础还远远没有打牢的情况下就同步学习西医,只会造成观点上的冲突和思维上的混乱!以致许多该掌握的内容没有学深学透。中医不能只走形式教育,治病救人需要真功夫,医术不深不但不能治病救人,反而会害了病人。

中医药人才短缺。有关统计结果表明,1949年西医人员仅有8.7万,而到2001年,已达到175万人,增加了20倍;中医人员1949年全国有27.6万,到2001年为33.4万人,仅增加了21%。在全国当今人口中平均4000人中才有一名中医。解放前留下来的全国著名老中医已所剩无几,且均已70岁以上高龄;20世纪50年代,以传统方式培养的国内知名中医生

也为数不多;其后是按西医模式教育培养的中医,在传统中医上有真正成就者甚寡,纯中医后继乏人已成严重问题。现有中医人员中受学历不等、院校教育课程配置差异及专业思想不稳固等因素的影响,相当一些人中医离宗,用药背道,对望诊、脉诊具有真实功夫者已渐寥寥。

中医院校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扩大招生规模。一位骨科教授说:“医学院校扩招是一种错误。”就拿我们学校来说,教学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现有学生的需求,实验课、实践操作课大幅减少,甚至连自习室都不够。盲目扩招会降低学生素质,减弱操作技能。中医生原本是一件手工艺品,现在变成了大批量生产的工业品。偶尔生产出一两件精品,既是中医界的大幸,也是中医界的不幸。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与个人调研收获

中医至今还顽强地存在就证明了它的内在价值。与疾病抗争的道路远没有尽头,我们应该努力通过现代的研究让中医的理论精华更多地应用于临床,更好地为人民大众的健康服务。

很多医生、药商提出了中西结合的医学治疗理论。我不否认这样的观点,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无可厚非。但我们应认清什么事真正的中西结合。清朝末年,在西方势力全面入侵中华之际,以张锡纯为代表的中医们也开始中医西化,称之为中西医结合。如今,中西医结合是医学界的热门专业,他们先学两年西医,然后学两年中医,就学有小成。一边开石膏,一边开青霉素,就是中西医结合?中医和西医就如南拳和北腿,各学两年,就成了花拳绣腿。中西医结合或许是一条好路,但正如邓老所言:“中西医结合,任重而道远。”

对于中医目前状况,我认为“中西结合”治标而不治本,国家采取有用措施才是重中之重。首先,应鲜明立场支持中医的发展,然后大力发展中医人才,现代中医正是缺少了重要的文献及有用的人才才会使中医没落,不能崛起。中医的发展需要国家对中国医学教育的重视和舆论的引导,中医还需要靠年轻一代继承与发展,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是指导一切中医医疗活动的基础,这些优秀的理论是我们必须坚持和传承的。只有把中医一代代传下去,才能发扬我中医文化。

2012年8月1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