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课标苏教版示范教案:(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第1课时)
209高中生物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第课时示范教案苏教版
209高中生物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第课时示范教案苏教版高中生物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第一课时示范教案引言:本节课主要介绍高中生物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概念、特点及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以及相关实验操作和示例。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深入理解生物体内运输的机制和重要性,为后续深入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
一、概述1. 被动运输的定义被动运输是指生物体内物质(如水、气体、营养物质等)的传输过程,由物理力驱动,不需要消耗生物体的能量,主要包括渗透、扩散和滤过等。
2. 被动运输的特点被动运输具有以下特点:(1)不需要消耗能量,依赖于物理力驱动;(2)随机性较大,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3)速度相对较慢,无法调节。
3. 主动运输的定义主动运输是指生物体内物质的传输过程,依靠生物体内部对物质的主动提取和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消耗生物体的能量,主要包括主动引力输、液流输送和细胞分泌等。
4. 主动运输的特点主动运输具有以下特点:(1)需要消耗能量,依赖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2)方向性明确,可调节性强;(3)速度较快,能够满足生物体的需求。
二、被动运输的示范实验为了更好地理解被动运输的过程和机制,我们将进行以下实验示范:实验一:渗透实验材料:生理盐水、马铃薯块、浓度不同的食盐水步骤:(1)将相同大小的马铃薯块放入不同浓度的食盐水中;(2)观察不同浓度食盐水对马铃薯块的影响,记录马铃薯块的状态变化。
实验二:扩散实验材料:紫葡萄汁、蒸馏水、试管、插花架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紫葡萄汁;(2)将试管置入装有蒸馏水的插花架中;(3)观察插花架上部的葡萄汁渐渐上升,记录观察结果。
三、主动运输的示范实验为了更好地理解主动运输的机制和重要性,我们将进行以下实验示范:实验三:色素液流实验材料:紫胆汁、透明洋葱片、显微镜、载玻片步骤:(1)在透明洋葱片上滴加一滴紫胆汁;(2)用载玻片盖住紫胆汁滴液;(3)观察洋葱片下方液体的流动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四:实验设备和材料消耗情况的调查材料:调查表格步骤:(1)向同学们发放调查表格,调查实验室中常用设备和材料的消耗情况;(2)收集同学们填写的调查表格,整理数据;(3)分析调查结果,讨论实验设备和材料的合理使用和节约利用的重要性。
2020高中生物第三章第3节物质的跨膜运输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
教师活动:展示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总结: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动力都是浓度差,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这样的扩散通常又被总称为物质的被动运输。
二、主动运输
1.学生阅读课本:主动运输一节。
2.教师展示主动运输的多媒体课件
对细胞更为重要。
三、细胞的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
教学反思
⑤决定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物质是什么?
(由于细胞膜上的载体具有专一性,所以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3.比较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学生思考、讨论、填表并回答问题: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实例
问题:
①上述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中,对细胞而言,哪种更为重要?为什么?
②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第3节物质的跨膜运输(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与知识点
1.举例说明物质的被动运输;
2.举例说明物质的被动运输;
3.通过物质的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难点分析及
教法设计
【教学重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教学难点】
主动运输
【教学媒体】PPT课件
(能逆浓度梯度,即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
③主动运输的意义是什么?这体现了细胞膜的什么生理特性?
(主动运输能保证活细胞近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并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这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④限制主动运输的因素有哪些?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3.3.1被动运输2-苏教版
研究课教学设计课题:物质的跨膜运输(第1课时:被动运输)设计理念:改变以往呈现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概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准确地描述各种物质通过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跨膜运输的过程(2)理解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的特点(3)理解质壁分离实验的原理,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2.能力目标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并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探究的能力,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通过探究建构被动运输的相关概念教学重点:1.举例说明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并学会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探究2.被动运输三个概念的建构教学难点:通过探究构建被动运输的概念学情分析:这节课在附中进行,因为不是自己熟悉的学生,所以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班级课堂学习氛围不是很了解。
根据几次来附中听课学习的情况估测,整体上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很活跃。
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考虑在探究的环节,将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改为提供实验方案请学生分析评价,可能可操作性更强。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做一些只是铺垫和引导,建构一个双主体课堂。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
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及多种媒体工具,让学生在直观观察渗透现象、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的基础上,再借助多媒体动画,把渗透作用的微观知识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同时,通过对渗透作用条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条件的探究,理解水分子跨膜运输的特点——顺浓度梯度,从而建构起自由扩散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构协助扩散的概念,引导学生在总结归类中建构起被动运输的概念。
同时学会探究的一般方法,但因为高一学生第一次接触探究实验,所以,本次探究的实验方案不要求学生设计,而是从让学生学会对已有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入手,为以后的探究实验教学奠定基础。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分析、互相讨论,发挥群体智慧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教案讲义: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学习目标] 1.阐明被动运输的原理和特点及影响因素。
2.转运蛋白的种类和作用。
1.被动运输的概念: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被动运输。
2.被动运输的类型 ⎩⎪⎨⎪⎧ 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的方式,如:氧、二氧化碳、甘油、 乙醇、苯等协助扩散: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如:水分子、葡萄糖、 氨基酸等3.转运蛋白: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
名称 载体蛋白 通道蛋白 图示转运对象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 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 特点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转运分子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4.影响被动运输的因素(1)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的大小。
(2)某些物质的运输速率还与转运蛋白的数量有关。
(3)温度变化会影响物质运输速率。
判断正误(1)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和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2)同种物质在不同情况下的运输方式可能不同( )(3)温度变化会影响分子通过细胞膜的速率( )答案 (1)× (2)√ (3)√解析 (1)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的运输方式可能是自由扩散,也可能是协助扩散等其他方式。
(2)如:水分子可以通过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情境导入成人每昼夜生成的原尿量可达180 L,但每日排出的终尿量仅1.5 L,可见原尿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时,约有99%的水分被重吸收回血液。
再从成分比较,终尿与原尿也有很大差别,例如,原尿含葡萄糖,终尿无。
那么肾小管上皮细胞是如何对原尿中的物质进行重吸收的?任务一:探究气体和甘油等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资料1:科研人员对同种物质在人工膜(只含有磷脂双分子层)和生物膜中的通透性做了比较,结果如图所示。
1.请据图分析,气体和甘油是如何进出细胞的?提示人工膜和生物膜对气体和甘油的通透性相同,因此它们是通过扩散作用进出细胞的。
4.1被动运输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答案: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指细胞膜能够选择性地允许某些物质通过,而阻止其他物质通过。细胞膜实现选择透过性的方式包括:
1. 载体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与特定物质结合,通过构象变化帮助物质跨膜运输。
2. 通道蛋白: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形成通道,允许特定大小和电荷的物质通过。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 讲授法:对于被动运输的基本概念、类型及特点,采用讲授法进行系统性的知识传授,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 讨论法:针对被动运输的实例和应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案例研究:通过分析具体的生物现象,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被动运输的机制。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习成果。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书籍、网站和视频,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个性化反馈。
-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作业,巩固被动运输的知识点。
检测方式:
- 开放式问题:学生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概念、描述过程和设计实验。
- 实验设计: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
- 举例说明:学生需要举实例说明细胞膜如何实现选择透过性。
评价标准:
- 知识点掌握:学生能够准确解释概念、描述过程和设计实验。
- 理解与应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设计实验和解释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2019高中生物第三章第3节物质的跨膜运输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
③主动运输的意义是什么?这体现了细胞膜的什么生理特性?
(主动运输能保证活细胞近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并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这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④限制主动运输的因素有哪些?
(主动运输受到载体和能量的限制。)
③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活动:展示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总结: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动力都是浓度差,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这样的扩散通常又被总称为物质的被动运输。
二、主动运输
1.学生阅读课本:主动运输一节。
2.教师展示主动运输的多媒体课件
第3节物质的跨膜运输(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与知识点
1.举例说明物质的被动运输;
2.举例说明物质的被动运输;
3.通过物质的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难点分析及
教法设计
【教学重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教学难点】
主动运输
【教学媒体】PPT课件
2.学生阅读课本:被动运输一节。
讨论问题:
①什么是简单扩散?实例有哪些?
②什么是易化扩散?实例有哪些?
(一些小分子质量相对较小或脂溶性强的物质可以通过扩散进出细胞。这种不需要载体蛋白参与的扩散称为简单扩散。如O2、CO2、水、乙醇、甘油等。另一些物质的扩散则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这种扩散称为易化扩散或协助扩散。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讨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及时引导总结):
①什么是主动运输?实例有哪些?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3.3.1被动运输_教案设计
被动运输【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
2.能力方面:学会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分析原理,归纳概念的方法。
培养收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思考并培养学生形成一种关注知识与社会的联系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1.小分子物质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2.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和胞吐。
难点:主动运输【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类比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大烧杯、小烧杯、滴管、蓝墨水等;【教学过程】小结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提出推动新课的第三个问题指导学生完成比较表格名称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浓度高浓度到浓度高浓度到低浓度低浓度到高浓度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能量不需要不需要需要举例水、氧气、二氧化碳、甘油、乙醇、苯等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葡萄糖、氨基酸通过小肠上皮细推动新课问题三:通过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这些物质都是小分子,最大也不可能超过载体,如果现在进出的物质大于了载体蛋白的大小,又该如何进出细胞呢?总结、填表通过比较学习,把握三者间的联系与区别,巩固重点知识四、大分子物质运输的方式:胞吞、胞吐讲解胞吞、胞吐的过程提问:胞吞和胞吐作用需不需要消耗能量?思考、回答问题增加学生知识的完整性小结系统归纳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记忆,完成技能训练:结合图表判断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归纳总结,完成习题及训练培养学生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作业布置对应训练1.《课后练习》一、二题2.收集资料,了解细胞膜与当今社会发展的联系学生思考,收集资料能力知识应用,渗透STS思想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1.胞吞2.胞吐【教学反思】优点:本节课比较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教法,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三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物质的跨膜运输第1课时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1.跨膜运输的形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三种形式。
2.细胞对小分子或离子等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具有选择性,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3.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但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
4.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
5.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胞吞和胞吐,需要消耗能量,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一、基本概念1.自由扩散是指参与的简单扩散。
不需要载体蛋白2.协助扩散是指参与的扩散。
需要载体蛋白进出逆浓度细胞,不仅需要膜上3.主动运输是指物质载体蛋白。
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的参与,还需要4.大分子物质和颗粒性物质主要通过胞吞和胞吐作用进出细胞。
二、跨膜运输的结构基础[识图填空]三、物质跨膜运输的比较[填表]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2)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是被动运输的唯一共同点(×)(3)葡萄糖进入不同细胞的运输方式不一定相同(√)(4)物质进出细胞时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5)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作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6)物质通过胞吞、胞吐作用出入细胞的过程仅穿过一层膜(×)2.已知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如右图所示,下列哪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与其相同( )A.O2B.H2O C.Cl-解析:选C 图中物质的运输消耗能量且逆浓度梯度,所以是主动运输,O2、H2O的运输是自由扩散,Cl-的运输是主动运输。
3.刚萎蔫的菜叶放入清水中,菜叶细胞中的水分能够得到恢复。
水分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A.主动运输B.自由扩散C.协助扩散解析:选B 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4.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进入细胞一定不需要载体B.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载体C.乙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D.乙运出细胞一定需要能量解析:选C 图中膜外甲浓度高、乙浓度低,膜内甲浓度低、乙浓度高,所以甲进入细胞不需要能量,运出细胞需要能量;乙进入细胞是低浓度到高浓度,则必然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协助,运出细胞不一定需要能量。
4.1 被动运输第1课时 公开课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一生物必修一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被动运输(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被动运输是生物新人教必修一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细胞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包括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等内容,这有利于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主动运输作好铺垫,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在本节之前的三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的各种结构及作用。
2.认知能力:学生通过初中和两个月的高中生物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物学科常识的认知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3.生命观念:本节内容主要体现结构与功能观,可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细胞吸水不需要额外提供能量,是生物进化过程中节约能量的体现。
4.科学思维:从“水的渗透显现”和“水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中训练学生利用归纳法获取规律,并对结果作出预测的素养。
教学重难点5.阐明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6.说出水分子跨膜运输的特点。
7.举例说明动物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活动:喷香水教师:提问学生,为什么可以闻到香味?学生:因为香气分子在运动。
引出扩散:物质分子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动,称为扩散。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特殊的扩散:渗透。
二、渗透作用及原理分析问题探讨:在一个长颈漏斗的漏斗口外密封上一层玻璃纸,往漏斗内注入蔗糖溶液,然后将漏斗浸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使漏斗管内外的液面高度相等。
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如图所示现象。
玻璃纸(又叫赛璐玢)是一种半透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透过它,而蔗糖分子则不能。
半透膜:一些物质能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
教师:带领学生解读材料信息。
讨论:1.漏斗管内的页面为什么会升高?教师:带领学生看黑板上板书出来的简易渗透装置。
提问:这里玻璃纸是一种半透膜,那什么叫半透膜?引出半透膜:是一种允许某种分子或离子通过的薄膜,对不同的粒子具有选择性的薄膜。
第1节被动运输第1课时示范教案
第1节被动运输第1课时示范教案第1节被动运输(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渗透现象的观察,阐明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推导渗透作用的概念。
2说出水分子跨膜运输的特点。
3举例说明动物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阐明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2说出水分子跨膜运输的特点。
3举例说明动物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教学难点】1阐明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2说出水分子跨膜运输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问题探讨:在一个长颈漏斗的漏斗口外密封上一层玻璃纸,往漏斗内注入蔗糖溶液,然后将漏斗浸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使漏斗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
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下图所示现象(课件展示“渗透作用示意图”):漏斗管内液面上升。
介绍半透膜的概念:半透膜是允许一部分物质通过,不允许另一部分物质通过的膜。
它包括物理性的过滤膜和生物性的选择透过性膜。
讨论: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若漏斗管足够长,管内的液面会无限升高吗?为什么?讨论得出:单位时间内进入漏斗中的水分子数量比出来的水分子数量多,所以漏斗内液面会升高。
液面不会无限升高,液面上升的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的大气压力,而液面上升的动力来自于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随着水分子的扩散,浓度差减小,当浓度差减小到与大气压相抵消时,液面就不再变化了。
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还会出现原来的现象吗?讨论得出:不会。
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和水分子都能自由通过纱布。
纱布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水分子进出处于动态平衡。
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讨论得出:液面不会上升。
单位时间内进出漏斗的水分子数相等。
水分子进出处于动态平衡。
二、讲授新课【教师】介绍扩散的概念:把一些糖放入烧杯中,不需搅拌,几小时后,整杯水都会变甜,这是糖分子在水中不断运动的结果,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扩散是分子和离子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动的现象。
扩散使得该分子分布均匀,直到平衡。
此后分子仍在运动,维持着平衡的状态。
高中生物教案模板被动运输
高中生物教案模板被动运输
年级:高中生物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被动运输在细胞和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2. 掌握被动运输的定义和原理。
3. 能够辨认不同类型的被动运输方式。
教学重点:
1. 被动运输的含义和原理。
2. 胞内和胞外溶质的浓度梯度对被动运输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区分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2. 理解不同类型的被动运输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被动运输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被动运输在细胞和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二、概念介绍(10分钟)
1. 讲解被动运输的定义和原理,即不需要细胞能量消耗的物质运输过程。
2. 介绍被动运输在细胞膜中的作用和机制。
三、案例分析(15分钟)
1. 分析不同类型的被动运输方式,如扩散、渗透和滤过等。
2. 讨论胞内和胞外溶质的浓度梯度如何影响被动运输的发生。
四、小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不同类型的被动运输方式,以及这些方式在生物体中的应用。
五、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被动运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整理被动运输的知识点,并写一份对被动运输的总结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被动运输的重要性和原理,增强对细胞生物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高一上学期生物被动运输导教案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被动运输》一、教学目标1.基于水分子渗透作用的现象,分析水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时的吸水膨胀、失水皱缩和保持形态现象,并从结构与功能观的角度讨论植物细胞原生质层与动物细胞膜的差异。
(生命观念)2.通过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掌握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的科学方法,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归纳概括出被动运输的概念。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3.分析比较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特点,并进行举例说明。
(科学思维)4.讨论人类对通道蛋白探索历程的科学史,认同科学理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理解通道蛋白研究在疾病治疗方面的重要价值。
(社会责任)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与前面学习的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知识密切联系,物质运输属于细胞的生命活动,这基础细胞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特点,在本节要掌握渗透作用原理、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的原理和应用,课标对本节的内容要求为“阐明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为第二节学习“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的知识奠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学习已经明白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但并不知道物质运输的方式,而且物质运输的方式比较抽象,学生可能难于理解,因此需要借助视频、动画、实例、实验探究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被动运输。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被动运输的原理和特点(2)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与吸水2、教学难点(1)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2)转运蛋白的种类和作用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顾细胞的结构,引入细胞的功能的学习,让学生分析高血压药物说明书的内容,阐明离子通道的研究对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引入本节的学习。
设计意图:回顾知识可以实现知识点的衔接,进一步加深对结构与功能观的理解,分析高血压药物说明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视频,动画理解渗透作用、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师:播放思考讨论中渗透作用的视频,让学生观察现象,思考3个问题。
2.3.2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及细胞的胞吞和胞吐学案 高一上学期生物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及细胞的胞吞和胞吐【学习目标】1.建构被动运输的概念,比较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异同点。
2.掌握主动运输的特点及其与被动运输的区别。
3.掌握胞吞、胞吐的过程和特点。
【学习过程】一、被动运输不需要细胞供能1.简单扩散当物质通过细胞质膜进出细胞时,会顺着浓度梯度从________浓度一侧向__________浓度一侧移动,像这样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在扩散过程中,_________细胞代谢供能。
2.依赖通道蛋白的协助扩散—些物质借助于细胞质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代谢供能,____________浓度梯度进出细胞质膜的被动运输方式,属于____________。
例如:Na+通道蛋白,水通道蛋白。
3.依赖载体蛋白的协助扩散一些物质依赖细胞质膜上的____________进出细胞,也____________细胞代谢供能,____________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质膜,这种被动运输方式也属于____________。
载体蛋白具有高度的____________性,被动运输将物质____________着浓度梯度从____________浓度向____________浓度方向运输。
二、主动运输需要细胞供能离子或小分子物质____________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仅____________膜上载体蛋白的参与,还____________细胞代谢供能的物质运输方式,称为____________。
三、胞吞和胞吐1.胞吞通过质膜的____________将细胞外物质转运进细胞的过程。
根据物质的大小及其入胞机制的不同,可将胞吞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主要类型。
2.胞吐指细胞将要外排的大分子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到____________处并与之结合,再将大分子排出细胞的过程。
【自我检测】1.下列物质进出细胞,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是()A.Na+B.葡萄糖C.乙醇D.氨基酸2.农作物根细胞从外界溶液中吸收K+可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或离子通道完成转运。
《第1节 被动运输》教案和导学案
《第1节被动运输》教案【教材分析】“被动运输”是生物必修一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细胞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包括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等内容,这有利于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主动运输作好铺垫,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生命观念:说出动、植物细胞失水与吸水的相应细胞结构。
科学思维:理解渗透现象的原理及其发生的条件,并能用此现象解释动植物细胞的失水与吸水。
科学探究:通过探究实验,探究植物的原生质是否为一层半透膜。
社会责任:将植物细胞的失水与吸水的原理应用于农业生产方面,做到合理施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动植物细胞的失水与吸水;2.说明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异同;3.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关实验。
【教学过程】PPT展示相关图片,引出渗透现象:玻璃纸(半透膜)水分子可以通过,而蔗糖分子不可以。
PPT播放渗透装置的动画,思考下列问题:问题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单位时间内进入漏斗的水分子数多于进入烧杯的水分子数。
问题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不会,因为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透过。
问题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不会,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的水分子数等于渗出玻璃纸的水分子数量。
问题4:为什么漏斗管内的液面不会无限升高?玻璃纸(半透膜)的两侧由于存在浓度差,水分子就有从浓度高的一侧向低的一侧渗透的趋势。
而漏斗内的液面不断升高,与清水的液面会产生一个压力,会使水分子从蔗糖溶液压向清水侧,这个压力随着液面不断升高而不断增大。
压向清水侧的水分子会越来越多,会逐渐与因为浓度差而渗透到漏斗的水分子的量保持平衡。
这时漏斗的液面不会再变化。
一、水进出细胞的原理1、渗透作用(1)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第1课时示范教案 苏教版
2019-2020年高中生物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第1课时示范教案苏教版本节主要介绍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类型: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学习本节的关键词是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在细胞结构和功能一节中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化学成分、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认识了细胞膜能使每个细胞与周围环境分隔开,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本节教材具体讲述物质出入细胞的两种类型,是对第二节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知识的补充和延伸。
细胞膜控制物质交换的跨膜运输功能对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又是进一步学习人体的稳态等后续知识的基础。
本节教材设置了1个“边做边学”、1个“课题研究”、1个“继续探究”和1个“放眼社会”、1个“拓展视野”学习栏目。
“边做边学”是通过对3粒葡萄的渗透实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发现问题,进而自主发现水分子的渗透作用,更好地理解水分渗透的原理。
“课题研究”的内容是如何判断细胞的死活?教材以探究与生活实际中酿酒、发面等密切相关的酵母菌的死活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尝试提出假设,进而设计探究实验方案,通过探究实验过程,从而更深刻理解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并懂得在生活实践中应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
“放眼社会”栏目,通过介绍生物膜在工业、农业和医学上的应用,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继续探究”活动让学生利用已学习的生物膜选择通透性知识,尝试设计一个滤去海水中盐分或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方案,让学生从中体验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拓展视野”栏目通过介绍细胞的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使学生对物质的跨膜运输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教学重点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
教学难点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别。
教具准备人消化系统消化吸收营养的课件,简单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动画,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表,渗透实验所需材料用具等。
课时安排2三维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的被动运输。
高中生物 3.2 物质的跨膜运输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主动运输检测导练(10分钟)1、某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该过程为()A. 没有载体参与B. 自由扩散C. 协助扩散D. 主动运输2、在哺乳动物体内,葡萄糖进出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A. 自由扩散B. 协助扩散C. 被动运输D. 主动运输3、右图是某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该运输方式是() A.自由(简单)扩散B. 协助(易化)扩散C.主动运输D.被动运输4、红细胞吸收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共同点是()A.都可以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一边 B.都需要供给ATPC.都需要载体协助 D.既需要载体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5、左图是洋葱根在不同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
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A. 载体数量、能量B. 能量、载体数量C. 能量、离子浓度D. 载体数量、离子浓度6、无机盐离子在细胞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植物细胞吸收离子的因素很多。
某探究性学习小组研究营养液中O2含量变化对某植物吸收K+速率的影响(其他条件都是适宜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可分析得出该植物吸收K+是要消耗能量的B. 从图中也可以看出该植物吸收K+是需要载体的C. ab段限制吸收K+速率的主要因素是O2浓度D. bc段表示除了营养液中O2含量还有其他因素影响K+的吸收速率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B.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C.大肠杆菌吸收K+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D.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才能进入细胞,并消耗能量8、下列关于植物对离子选择吸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植物对离子选择吸收的特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B. 根细胞膜上某种离子的载体的有无,决定对离子选择吸收的种类C. 根细胞膜上某种离子的载体的多少,影响对离子选择吸收的多少D. 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也影响植物对离子吸收的选择性9、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物质的跨膜运输
从容说课
本节主要介绍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类型: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学习本节的关键词是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在细胞结构和功能一节中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化学成分、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认识了细胞膜能使每个细胞与周围环境分隔开,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本节教材具体讲述物质出入细胞的两种类型,是对第二节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知识的补充和延伸。
细胞膜控制物质交换的跨膜运输功能对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又是进一步学习人体的稳态等后续知识的基础。
本节教材设置了1个“边做边学”、1个“课题研究”、1个“继续探究”和1个“放眼社会”、1个“拓展视野”学习栏目。
“边做边学”是通过对3粒葡萄的渗透实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发现问题,进而自主发现水分子的渗透作用,更好地理解水分渗透的原理。
“课题研究”的内容是如何判断细胞的死活?教材以探究与生活实际中酿酒、发面等密切相关的酵母菌的死活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尝试提出假设,进而设计探究实验方案,通过探究实验过程,从而更深刻理解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并懂得在生活实践中应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
“放眼社会”栏目,通过介绍生物膜在工业、农业和医学上的应用,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继续探究”活动让学生利用已学习的生物膜选择通透性知识,尝试设计一个滤去海水中盐分或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方案,让学生从中体验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拓展视野”栏目通过介绍细胞的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使学生对物质的跨膜运输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教学重点
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
教学难点
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别。
教具准备
人消化系统消化吸收营养的课件,简单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动画,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表,渗透实验所需材料用具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1.举例说明物质的被动运输。
2.举例说明物质的主动运输。
3.通过渗透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题研究,继续探究活动,让学生尝试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
5.通过本节教材中课题研究、放眼社会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生物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6.通过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膜结构之间的关系的分析,认识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第1课时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显示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接着显示各类营养物质经消化后,主要在小
肠处被吸收过程,动画显示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吸收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情景。
师
这些营养物质是如何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呢?
课件展示:
我国运动员刘翔在奥运会上110米栏夺冠镜头,突显其骨骼肌的剧烈运动。
运动员剧烈运动时,其肌细胞需吸收利用大量O2,同时产生大量CO2,那么,O2和CO2是如何进出细胞的呢? [高考资源网]
学生阅读教材P40相关内容,分析回答:O2和CO2通过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
推进新课
板书:
一、被动运输
师
为什么O2和CO2能通过扩散方式进出细胞呢?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O2和CO2进出细胞的情景。
师
(1)细胞膜主要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基本骨架是什么?它有什么结构特点?
(2)O2和CO2这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是否具有极性?
(3)组织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不断消耗O2,释放出CO2,那么组织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O2和CO2的浓度如何?
生
(1)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等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O2和CO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44,都是非极性分子。
(3)组织细胞内O2浓度低,CO2浓度高;而周围环境中O2浓度高,CO2浓度低。
[]
师
O2和CO2都是小分子物质,都是非极性、脂溶性分子,由于组织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消耗O2,释放CO2,因此组织细胞内O2浓度比周围环境中低,O2能不断从周围环境透过细胞膜移动到细胞内,而CO2正好相反。
像O2、CO2分子这种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叫扩散,又称为简单扩散。
师
什么叫扩散?再举一例。
生
扩散是指由于分子运动而产生的物质迁移现象,即一种物质的分子从相对高浓度的区域移动到低浓度的区域,例:乙醇、甘油、脂肪酸等。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葡萄糖通过载体运输进入红细胞的情景。
师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过程与O2、CO2进出细胞的过程相比较,有什么异同?
生
相同点是运输方向都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不同点是O2、CO2扩散时不需要载体,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协助。
师
像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这种过程称为什么方式?
生
易化扩散。
师
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都是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运输,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其运输动力都是细胞膜两侧的浓度差,因此,这两种方式都属于物质的被动运输。
师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为什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而不用蒸馏水呢?
师生共同讨论:水是小分子,能自由进出细胞,生理盐水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细胞质浓度等渗,水分子进出细胞能保持动态平衡,若使用蒸馏水,细胞膜会因过量吸水而膨胀破裂。
水分子从浓集区域向水分子稀少区域的特殊扩散现象称为渗透。
(1)每2人一组,取三只玻璃杯,编号1、2、3,用量筒分别量取等量的葡萄汁、饱和葡萄糖溶液、自来水倒入三只杯中,加盖。
(2)挑选3粒新鲜葡萄,分别称重记录后,分别放入3只玻璃杯中,加盖。
观察并记录葡萄在玻璃杯中位置。
(以上实验在课前一天做好)
(3)静置24 h后,观察并记录葡萄在玻璃杯中位置。
取出葡萄,用吸水纸吸去葡萄表面上的溶液,称重,测试软硬度并记录。
生
比较实验前后葡萄质量有何变化?三个葡萄之间软硬度有何不同?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师
葡萄汁是等渗溶液,葡萄吸水和失水保持动态平衡,其质量几乎无变化,软硬度也几乎不变;饱和葡萄糖溶液浓度大于葡萄细胞液浓度,葡萄失水,质量减少,葡萄变软;放在自来水中,葡萄大量吸水膨胀变硬,质量增加。
这些现象说明了水分子能通过细胞膜从溶液浓度较低的一侧向溶液浓度较高的一侧渗透。
师[高考资源网]
葡萄糖以易化扩散方式进入红细胞,那么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时以什么方式吸收呢?
板书:
二、主动运输
教师活动:多媒体动画演示主动运输的过程。
学生活动:观察主动运输的动画过程,阅读教材P41相关内容,并讨论、思考下列问题:(1)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相比较,有什么异同点?
(教师提示从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几方面分析)
(2)举例说明哪些物质的跨膜运输是主动运输过程。
(3)主动运输对生活细胞有何意义?
课堂小结
(1)主动运输时,可以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运输,需要载体协助,并且要消耗能量,而被动运输必须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
(2)动物体内神经细胞或肌肉细胞吸收K+和排出Na+;海带细胞从海水中吸收碘;小肠
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等等,都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行的。
(3)主动运输能保证生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因此,主动运输对于生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P 44细胞的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认识这种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变形虫吞噬过程和腺细胞分泌过程。
[]
师
物质进出细胞共有哪几种方式?
生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简单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被动运输⎩
⎨⎧易化扩散扩散(简单扩散) 二、主动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