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优秀范文合集

合集下载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墨竹图题诗说课稿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墨竹图题诗说课稿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墨竹图题诗说课稿《墨竹图题诗》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课文,《墨竹图题诗》是清朝诗词书画家郑燮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法:“三位五环”教学模式学法:自主合作质疑探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定向导学:(5分钟)(一)导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

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

而图题诗则是诗坛画苑中一朵绚丽的花朵。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感受——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二、自主学习:(10分钟)(一)出示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和“诗画欣赏”的内容。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并自己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衙斋疑是些小吾曹吏一枝一叶关情3.从诗中,你感受到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学法:查字典,借助诗画欣赏理解,做批注。

)学习时间:5分钟(二)全班交流自学结果1、指名读,自由评议2、弄懂下面词语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衙斋:衙门里官员休息居住的地方。

萧萧:竹枝竹叶摇动的声音。

些小:小小的。

吾曹:我辈,我们这些,我这样的。

吏:古代衙门里的小官。

一枝一叶:画面上的枝枝叶叶,也指竹枝竹叶,比喻民间的各种动静动向。

关情:牵动感情。

诗意:我在县衙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们虽然只是些小小的州县官吏,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三、合作学习质疑探究:(15分钟)要求:1、诗人为什么会把萧萧竹叶声联想成饥民疾苦声,而不想成别的?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2、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含义。

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墨竹图题诗》word教案1

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墨竹图题诗》word教案1

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墨竹图题诗》word教案1学习目标:1.熟读古诗,能背诵,能默写。

2.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3.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以及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学难点:能规范、漂亮地默写古诗。

专项训练:规范默写(硬笔)教学资源: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以及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知道岁寒三友指什么吗?谁能说一说关于他们的古诗。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岁寒三友之竹的古诗《墨竹图题诗》。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4.齐读诗题。

5.学生读诗画欣赏第一自然段,简介作者。

强调“燮”的读音。

(设计意图:采用语言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将导课也充分利用起来,达到一开课就高效的作用。

)二、识字学词(一)出示词语衙(yá)斋(zhāi)燮(xiè)号(háo)寒放赈(zhèn)救济(jì)遂(suì)1.自由读词语。

2.指名读词语。

3.齐读词语。

(二)学习“衙”“斋”“燮”的书写1.指名书空“衙”,教师边写板书。

2.指名学生书空“斋”,学生边写板书。

3.指名学生书空“燮”,学生边写板书。

5.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这四个字,教师巡视指导。

6.展示优秀作品,评价。

(设计意图:语文课标中指出,高年段要培养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因此,先让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评价或修正。

)三、熟读感知(一)理解诗意1.自由读古诗。

2.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师生评价。

3.自读自悟:学生依据诗画欣赏第二自然段进行自学。

(1)出示墨竹画,说一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2)指名一人读一行诗,一人对应讲译文。

(3)男生读诗,女生讲对应的译文。

4.检测词语意思。

衙斋、卧、萧萧、些小、吾曹、关情。

5.结合诗画欣赏第二自然段说说“一枝一叶总关情”所体现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墨竹图题诗》。

(2)理解《墨竹图题诗》的诗意,体会诗人对墨竹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墨竹的特点。

(2)分析诗中的意象,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3)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墨竹图题诗》。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墨竹的赞美之情。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美感。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墨竹图题诗》全文、生字词、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墨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墨竹的特点。

(2)简要介绍墨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3. 理解诗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诗文的意义。

(3)教师讲解诗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墨竹的赞美之情。

4. 欣赏诗歌(1)学生讨论诗中的意象,感受诗歌的美感。

(2)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中的意境。

5. 朗读与背诵(1)学生齐读课文,巩固记忆。

(2)教师挑选学生进行朗读展示。

(3)学生自主背诵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课后搜集其他描写墨竹的诗句,进行分享和交流。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不断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墨竹图题诗》。

(2)理解《墨竹图题诗》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欣赏中国古代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墨竹图题诗》的意境。

(2)学会通过诗词来描绘画面,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敢、坚韧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墨竹图题诗》。

2. 理解《墨竹图题诗》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诗词来描绘画面,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敢、坚韧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墨竹图题诗》的课件和相关图片。

2. 学生准备《墨竹图题诗》的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墨竹图》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引导学生观察《墨竹图》,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

2. 学习《墨竹图题诗》(1)学生自读《墨竹图题诗》。

(2)教师讲解《墨竹图题诗》的字词和内容。

(3)学生齐读《墨竹图题诗》。

3. 理解意境(1)学生分组讨论,说出《墨竹图题诗》的意境。

(2)教师总结并展示各组讨论成果。

4. 想象描绘(1)学生发挥想象,用语言描绘《墨竹图》的画面。

(2)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互相交流。

5. 情感体验(1)学生讲述自己遇到困难时,如何勇敢面对、坚持不懈的经历。

(2)教师总结,强调诚实、守信、勇敢、坚韧的品质。

6.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墨竹图题诗》,体会了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希望大家能够学会欣赏中国古代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要培养诚实、守信、勇敢、坚韧的品质,做一个优秀的人。

7. 布置作业(1)正确朗读和背诵《墨竹图题诗》。

(2)写一篇关于自己遇到困难时,如何勇敢面对、坚持不懈的故事。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墨竹图题诗》,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墨竹的喜爱之情。

2. 学习生字词,理解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3. 感悟作者通过描绘墨竹表达的高洁品质和坚定信念。

4. 学会欣赏中国古代诗歌,培养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墨竹的喜爱之情。

2. 学习生字词,理解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教学难点:1. 感悟作者通过描绘墨竹表达的高洁品质和坚定信念。

2. 学会欣赏中国古代诗歌,培养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文内容、生字词、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墨竹图题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墨竹图,引导学生说出墨竹的特点。

2. 学生分享对墨竹的认识和感受。

3. 教师简介《墨竹图题诗》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墨竹图题诗》,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 学生尝试解释生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3. 教师辅导学生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诗文内容,解释重点句子。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诗文,理解诗人对墨竹的喜爱之情。

3. 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作者通过描绘墨竹表达的高洁品质和坚定信念。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朗读诗文,体会诗人对墨竹的喜爱之情。

2. 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3. 教师批改练习题,给予学生反馈。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3.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培养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墨竹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自主学习和课堂讲解环节,学生掌握了诗文内容和生字词的意思。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通过朗读和实践,进一步体会诗人对墨竹的喜爱之情。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可以更加突出学生的学习收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

小学六年级语文墨竹图教案优秀范

小学六年级语文墨竹图教案优秀范

小学六年级语文墨竹图教案优秀范《墨竹图题诗》是一首提画诗,写于郑板桥在山东任职时。

当时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郑板桥整日为民奔波,白天劳顿,夜不思眠。

一个不寐的夜晚,听到冷遇拍打窗棂,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竟错觉为百姓发出啼饥号寒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诗。

以“竹”为依托之物,表达了画家淡泊名利,以解聊百姓之苦为己任的伟大胸襟,以及“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苍生疾苦而呼,事事关心的品格和“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喜欢,吗小学六年级语文墨竹图教案优秀范文一《墨竹图题诗》是本册课文八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岁寒三友,它选编了六篇课文介绍“岁寒三友”-----松,竹,梅的名家名篇.其中前三首古诗《墨竹图题诗》,《苍松怪石图题诗》,《墨梅图题诗》为主体课文,而《梅香正浓》《竹颂》《黄山松》为拓展阅读课文.他们同为写松,竹,梅,但体裁各异,笔法不拘一格.在教学时以前三首古诗为重点学习.这三首古诗都是诗配画,可以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深远,相得益彰.松,竹,梅之所以成为岁寒三友,不仅因为三者不惧寒冷,更是因为他们能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而《墨竹图题诗》是郑板桥在山东任职时看到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他整日为民奔波,白天劳顿,夜不思眠.本诗记载的是又一个不眠的夜晚,作者听着冷雨拍打窗子,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竟错觉为百姓发出啼饥号寒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诗.单元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诗人写诗作画的背景及目的,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2,了解诗歌的音韵美,结构美以及语言所表达的深刻含义,了解诗歌借物喻人的写法,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蕴.3,读出诗的韵味,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提高学生对诗歌及所作的画的鉴赏与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诗人品格的学习与敬佩之情.课时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3.德育目标: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法: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难点: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一)交流材料(上这课之前我布置预习作业查阅资料)1,请学生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劲峭.2,读课题,理解题目意思:墨竹:单用墨画的竹子.墨竹图题诗就是单用墨画竹子的图画上面的诗.(二)读通诗歌1,读准字音:如文中的衙(yá)斋(zhāi)燮(xiè)号(háo)寒放赈(zhèn)救济(jì)遂(suì)2.理解词语:如诗画欣赏文中的词语(三)读出韵律.反复朗读古诗,可采用抽读,小组读,男生女生读,齐读,老师范读等方式进行朗读,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展三,理解古诗大意:合作学习(一)自读自悟:学生依据资料和文后译文进行自学.(二)学习小组交流;通过与同学互相补充,解疑,使学生明白诗文大意.(三)全班交流:1,请学生说出你对这首诗的理解.2,指导朗读:读出韵味,深入理解诗歌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你自己对这首诗的感悟.四,合作探究学习1,本诗作者是怎样开想象的2,我们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3,引导观画:五,回顾全文1,竹象征了“有气节”,象征诗人“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2,交流写竹的诗文.如郑板桥的诗《竹石》六,拓展训练1,请同学们在课后收集有关竹的诗句,绘画作品.2,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赞美竹.郑板桥《墨竹图》: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板书设计墨竹图题诗郑燮竹人干:细中有强特立独行叶:青翠欲滴爱民如子傲然挺立高标挺立课后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以读为本,在课堂教学中读书时间充分,形式多样化.首先是读通诗歌,初步感知诗文.然后是读出韵律,体会诗的含义,最后是读出韵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你自己对诗歌的感悟.整节课都是书声琅琅,通过朗读,培育了学生的朗读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2,以生为本,以学为教,采用了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怎么想就怎么说来达到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诗人的品格和对诗人的敬佩之情.3,这首诗是一首图题诗,在引导学生观画时,还可展示其它的画,如梅花,松,国画等图,让学生欣赏,真正起到提高学生对画的鉴赏和审美能力.小学六年级语文墨竹图教案优秀范二教材分析: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选编了六篇关于介绍“岁寒三友”的名家名篇。

其中《墨竹题图诗》就是其中的重点阅读篇目。

《墨竹题图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表达了诗画家淡泊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诗歌仅仅四句,却句句含情,尤其是最后一句“一枝一叶总关情”,似写竹,实写人,写出了世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

作者以竹喻人,表现了他特立独行的地品格和爱民思想。

文中的“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一个凄风冷雨之夜,“竹”依然傲然挺立,丝毫无风吹雨打之姿,更让人对竹充满敬佩之意,对诗人充满仰慕之情。

本文的图,竹干很细,但细中有强;着色不多,却浓密有致,全用水墨,更显其傲骨,与众不同。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古诗大意,欣赏图画,理解图解诗的诗情画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体恤百姓的忧伤之情。

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板书课题,导入:墨竹题图诗(1)这首诗的题目怎样读?你会吗?(2)墨竹|题图诗---墨竹是一幅画的名称,是一种单用墨画的竹子。

题图诗是一种诗的形式:就是为一幅画题一首和画内容相符的诗句。

(3)小结:所以说,无论是现代文的阅读还是文言文、古诗词的阅读,同学们都要注意读好文章的眼睛----题目。

这样,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4)齐读课题:墨竹题图诗2、预习探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1)在预习的过程中,你从这首诗中认识了那几个生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衙(yá):古代官员办公的地方。

斋(zhāi):屋子、书房或商店,本诗指的是郑燮的书房。

燮(xiè):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墨竹图题诗(已审阅)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墨竹图题诗(已审阅)

墨竹图题诗教材分析: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教学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学构思:教学本课时从诗文入手,引导学生熟读成诵,训练朗读技巧,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的处理。

师再引导作浅易的赏析,然后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结合诗画欣赏理解诗的内容。

教学时间:1课时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坚毅不拨的青松,“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挺拨多姿的翠竹,清高而有节;傲雪报春的冬梅,不惧风寒霜雪。

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寒霜的高洁风格。

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寓意忠贞的友谊,及做人要有品德、志节。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感受——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二、跟老师一起学1.注意这些字的读音:衙(yá)斋(zhāi)燮(xiè)号(háo)寒放赈(zhèn)救济(jì)遂(su ì)2.理解下面这些词语的含义:劳顿:劳累。

夜不能寐:晚上睡不着觉。

寐:睡觉。

思绪:思想的头绪;思路。

救济: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

赈灾:救济灾民。

岿然不动:屹立着、不动摇。

岿然:高大独立的样子。

三、理解古诗大意:1.作者简介: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

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墨竹图题诗》。

(2)理解《墨竹图题诗》的内容,体会诗人对墨竹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墨竹的特点。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诗人为何赞美墨竹。

(3)学会通过诗句分析,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墨竹图题诗》。

(2)理解《墨竹图题诗》的内容,体会诗人对墨竹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涉及的生字词的掌握。

(2)通过诗句分析,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件:墨竹图、生字词卡片。

(2)教材:《墨竹图题诗》。

(3)相关资料:关于墨竹的传统文化知识。

2. 学生准备:(1)预习《墨竹图题诗》,了解诗歌内容。

(2)收集关于墨竹的资料,了解墨竹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墨竹图,引导学生观察墨竹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收集的关于墨竹的资料。

2.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学生分组讨论,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3)教师总结,板书重点生字词。

3. 理解诗歌内容:(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

(2)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教师逐句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探讨诗人为何赞美墨竹:(1)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句,探讨诗人为何赞美墨竹。

(2)全班交流: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体会诗人的情感:(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在班级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学生要正确朗读和背诵《墨竹图题诗》。

《墨竹图题诗》教学方案设计

《墨竹图题诗》教学方案设计
1.由岁寒三友图片及内涵入手,欣赏、了解竹子的风姿和品质,引出文中的画和诗,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通过读、看、听等等多种方法的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含义
三、知识与技能
1.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应该具备识图,读悟古诗的能力,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赏图画,熟读古诗,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法引导,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诗人品格的学习与敬佩之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活动6
六、作业练习,提升品位。
1、课后,上交课堂上的作品。(在张贴栏中展示学生作品,给课上没来得及展示的同学一个机会,同时也给学生一种成就感。)
2、再查找一些关于竹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3、查找、欣赏关于松的书画作品。
教学活动3
三、品读古诗,感悟作者
(一)引出古诗。
由学生谈对画的理解,引出作者郑板桥为这副画所作的《墨竹图题诗》。并让学生感悟他所要表达的的情感。(出示古诗)
(二)朗读诗歌。
1、自由读诗,学习字词,尝试理解诗意。
2、检查自学:检查“燮”、“衙”、“斋”的读音。
3、朗读古诗,体会感情。(播放古筝以指点。③全班齐读。
(三)理解古诗。
1、导入:如果不能弄懂古诗的含义,朗读时就很难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下面就深入理解这首诗。
2、了解作者。①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②教师小结,并出示介绍作者的课件(作者简介、“扬州八怪”、作者的书画作品等)。

小学六年级《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墨竹图题诗》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认识古诗粗心,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教课要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课难点:领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法:“三位五环”教课模式学法:自主合作怀疑研究教课过程:一、定导游学:( 5 分钟)(一)导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尊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

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见迭出。

而图题诗则是诗坛画苑中一朵绚烂的花朵。

今日,就让我们一道去感觉——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二)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古诗粗心,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二、自主学习:( 10 分钟)(一)出示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和“诗画赏识”的内容。

2、解说以下词语的意思,并自己试着说一说诗的粗心。

衙斋疑是些小吾曹吏一枝一叶关情3.从诗中,你感觉到诗人是一个如何的人?(学法:,借助诗画赏识理解,做标注。

)学习时间 :5 分钟(二)全班沟通自学结果1、指名读,自由评论2、弄懂下边词语的意思,再谈谈诗句的意思。

衙斋:衙门里官员歇息居住的地方。

萧萧:竹枝竹叶摇动的声音。

些小:小小的。

吾曹:我辈,我们这些,我这样的。

吏:古代衙门里的小官。

一枝一叶:画面上的枝枝叶叶,也指竹枝竹叶,比喻民间的各样动静动向。

关情:牵动感情。

诗意:我在县衙书斋躺着歇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立刻联想是百姓饥寒交迫的怨声。

我们固然不过些小小的州县官吏,可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三、合作学习怀疑研究:(15分钟)要求:1、诗人为何会把萧萧竹叶声联想成饥民疾苦声,而不想成别的?说明他是一个如何的人?( 4 分)2、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含义。

( 5 分)(我们固然不过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足表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怀。

墨竹图题诗古诗教案

墨竹图题诗古诗教案

墨竹图题诗古诗教案教案标题:墨竹图题诗古诗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人对墨竹图题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 学习并欣赏古代诗人创作的墨竹图题诗。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古代诗选集、墨竹图题相关的诗歌作品。

2. 资源:墨竹图题的相关图片或艺术作品。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或电脑,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诗歌。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幅墨竹图题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墨竹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墨竹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步骤二:背景介绍(10分钟)1. 介绍墨竹图题的起源和流行背景,如唐代诗人王维的墨竹图题诗。

2. 解释古代诗人为何选择以墨竹为题材进行创作,以及他们对墨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

步骤三:诗歌欣赏(15分钟)1. 分发古代诗选集,让学生阅读相关的墨竹图题诗。

2.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对墨竹的描绘和表达,帮助他们理解诗人的意境和情感。

3.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

步骤四:创作实践(20分钟)1. 鼓励学生选择一幅墨竹图题的艺术作品或自己绘制一幅墨竹图。

2.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创作一首与墨竹相关的诗歌。

3. 学生可以选择仿写古代诗人的作品,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步骤五: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创作进行展示,可以通过朗读诗歌或展示绘画作品的方式。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背后的意境和情感,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

步骤六: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总结墨竹图题诗的创作特点和意义。

2. 评价学生的诗歌创作和表达能力,给予肯定和建议。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进一步了解墨竹图题的艺术表现形式。

2. 鼓励学生继续创作与墨竹相关的诗歌或绘画作品,并组织展示活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古代诗人对墨竹图题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学习并欣赏古代诗人创作的墨竹图题诗。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墨竹图题诗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墨竹图题诗

墨竹图题诗教材分析: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教学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学构思:教学本课时从诗文入手,引导学生熟读成诵,训练朗读技巧,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的处理。

师再引导作浅易的赏析,然后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结合诗画欣赏理解诗的内容。

教学时间:1课时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坚毅不拨的青松,“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挺拨多姿的翠竹,清高而有节;傲雪报春的冬梅,不惧风寒霜雪。

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寒霜的高洁风格。

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寓意忠贞的友谊,及做人要有品德、志节。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感受——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二、跟老师一起学1.注意这些字的读音:衙(yá)斋(zhāi)燮(xiè)号(háo)寒放赈(zhèn)救济(jì)遂(su ì)2.理解下面这些词语的含义:劳顿:劳累。

夜不能寐:晚上睡不着觉。

寐:睡觉。

思绪:思想的头绪;思路。

救济: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

赈灾:救济灾民。

岿然不动:屹立着、不动摇。

岿然:高大独立的样子。

三、理解古诗大意:1.作者简介: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

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2019-2020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1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1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1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2、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拓宽学生视野<过程与方法>1、师生交流诗歌创作的背景及作者的相关资料2、学生结合资料、注解自主学习3、理解字词,品读赏析<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竹子所拥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学习诗人的气概、培养学生为民着想的品质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理解题画诗的诗情画意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创作时的心情,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突破分析法、诵读法相结合,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提高认识,通过读、画、悟等方法升华情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借物抒情,借自然之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坚毅不拔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他们虽然所系不同属科,但都有不畏严寒的高洁风格。

他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文人所仰慕,被誉为岁寒三友。

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图题诗则是诗坛画苑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一道去欣赏墨竹图,去感受诗情画意。

二、解题,交流写作背景及作者的资料1、板题,读题,解题2、同桌之间交流所查阅的有关作者的资料以及相关资料补充,郑板桥是一位杰出的人物,扬州八怪之一他不仅对清代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更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书画世称三绝,把书法、绘画、文学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作品。

他微观清廉、爱民亲民,因不畏权贵而被罢官,后以卖画为生。

乾隆十三年,弘历冬巡时,封郑为书画史,中国近百年来的著名书画家如徐悲鸿、齐白石、毛泽东等都深受扬州八怪的影响,徐悲鸿称其为中国近三百年来的最卓越的人物之一。

3、通过预习课文,同学们了解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那么谁来说说这首诗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的?(写于郑板桥在山东任职时。

《墨竹图题诗》教案设计范例

《墨竹图题诗》教案设计范例

《墨竹图题诗》教案设计范例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墨竹图题诗》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墨竹图题诗》的艺术特色。

学生能够解读《墨竹图题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意境。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提高对《墨竹图题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诗歌创作和绘画实践,培养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墨竹图题诗》,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对传统艺术的尊重。

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创作中。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墨竹图题诗》的作者,如郑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简要介绍《墨竹图题诗》的内容和主题。

2.2 课文分析分析《墨竹图题诗》的结构和韵律。

解读《墨竹图题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3 艺术特色分析《墨竹图题诗》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风格。

探讨作者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墨竹图题诗》的图像或播放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像或音乐中的特点和情感。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墨竹图题诗》,理解课文内容并做好笔记。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3.3 诗歌创作学生根据《墨竹图题诗》的启发,创作自己的诗歌。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评价学生在诗歌创作中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对《墨竹图题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评价学生在创作中的艺术表现和情感传达。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墨竹图题诗》的原文和注释。

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的资料。

5.2 图像资源提供《墨竹图题诗》的图像或相关艺术作品的图片。

提供绘画工具和材料,供学生绘画实践使用。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讲解讲解《墨竹图题诗》的历史背景和作者郑燮的生平。

《墨竹图题诗》教案设计范例

《墨竹图题诗》教案设计范例

《墨竹图题诗》教案设计范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墨竹图题诗》的背景及作者郑板桥。

(2)掌握诗歌的字词含义和诗句的意思。

(3)学会欣赏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墨竹图题诗》。

(2)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提高想象力。

(3)学会欣赏中国绘画艺术,提高艺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墨竹图题诗》的内容及意义。

(2)欣赏中国绘画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字词的含义。

(2)如何通过诗歌描绘画面。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墨竹图题诗》的背景及作者郑板桥。

(2)准备PPT,展示《墨竹图题诗》的图片和诗句。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活动。

2. 学生准备:(1)预习《墨竹图题诗》,了解诗句的大意。

(2)准备课堂讨论和发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墨竹图题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简介作者郑板桥及《墨竹图题诗》的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墨竹图题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4. 欣赏与评价(1)让学生欣赏其他墨竹画作,提高审美能力。

(2)学生评价墨竹画作,表达自己的观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墨竹图题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 欣赏墨竹画作,写一篇观后感。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首以墨竹为主题的诗歌。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态度。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其对《墨竹图题诗》的理解和墨竹画作的欣赏能力。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

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墨竹图题诗》。

(2)理解《墨竹图题诗》的内容,领会诗人对墨竹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墨竹的特点。

(2)以分组讨论的方式,探讨诗人为什么要赞美墨竹。

(3)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

(2)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墨竹图题诗》。

2. 理解《墨竹图题诗》的内容,领会诗人对墨竹的赞美之情。

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对诗人赞美墨竹的原因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墨竹图。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墨竹图,引导学生观察墨竹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墨竹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墨竹图题诗》(1)让学生自由朗读《墨竹图题诗》,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3)引导学生探讨诗人为什么要赞美墨竹。

3. 体会诗人的情感(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墨竹林中,感受诗人的情感。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想象和感受。

4. 朗读与背诵(1)分组朗读《墨竹图题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全班一起背诵《墨竹图题诗》。

五、作业设计1. 抄写《墨竹图题诗》,注意生字词的写法和笔画。

2. 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段描述自然景色的短文。

3. 家长协助孩子了解墨竹的相关知识,共同完成一份手抄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分组讨论、朗读背诵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墨竹图题诗》,学生对墨竹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句。

但在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优秀范文合集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范文一教材分析: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教学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学构思:教学本课时从诗文入手,引导学生熟读成诵,训练朗读技巧,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的处理。

师再引导作浅易的赏析,然后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结合诗画欣赏理解诗的内容。

教学时间:1课时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坚毅不拨的青松,“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挺拨多姿的翠竹,清高而有节;傲雪报春的冬梅,不惧风寒霜雪。

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寒霜的高洁风格。

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寓意忠贞的友谊,及做人要有品德、志节。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感受——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二、跟老师一起学1、注意这些字的读音:衙(yá)斋(zhāi)燮(xiè)号(háo)寒放赈(zhèn)救济(jì)遂(suì)2、理解下面这些词语的含义:劳顿:劳累。

夜不能寐:晚上睡不着觉。

寐:睡觉。

思绪:思想的头绪;思路。

救济: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

赈灾:救济灾民。

岿然不动:屹立着、不动摇。

岿然:高大独立的样子。

三、理解古诗大意:1、作者简介: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

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2、题目意思:墨竹:单用墨画的竹子。

墨竹图题诗就是单用墨画竹子的图画上面的诗。

3、本诗含义: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而实际的含义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感知诗意: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

第一句“衙斋卧听潇潇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潇潇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

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

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

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

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4、1句与2句之间的关系:第1句是实写,作者听到了竹子潇潇作响。

第2句是虚写,是作者自己的联想。

第1句的实是第2句发挥联想的基础。

有这样的声音才有了作者这样的联想。

这样的声音可能谁都能听见,可是也只有那些关心百姓疾苦的人才会有这样的联想。

这是又一次对中心的强化。

5、我们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似是写竹,实则写人。

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令人叹为观止。

文中作者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物,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他的高标挺立、特立独行、充满爱民之气节。

6、回顾反思:竹象征了“有气节”,象征诗人“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四、阅读链接: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鲩、汪士慎八位画家。

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

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

“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

李鲩、李方膺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先试画,后授职。

乾隆八年,弘历见到郑燮所作《樱笋图》,即印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玺。

乾隆十三年,弘历东巡时,封郑燮为“书画史”。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越的人物之一。

其思想奇,文奇,书画亦奇。

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悲奇妙,成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作业设计:查找郑板桥的资料,准备交流。

板书设计:墨竹图题诗特立独行、爱民如子、体恤民情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范文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古诗大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体恤百姓的忧伤之情。

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岁寒三友”,也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对象,纵观历史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对图题诗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并体会诗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二、课件出示《墨竹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并交流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

(1)介绍作者。

(2)介绍背景:这是一首图题诗,写于郑板桥在山东任职时。

当时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郑板桥整日为民奔波,白日劳顿,夜不思眠。

本文记载的是又一个不寐的夜晚,听着冷雨拍打窗棂,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板桥竟错觉为百姓发出了啼寒饥号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文。

三、重点认知(一)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感知。

(2)范读。

(听录音)(3)练读。

a、学生自渎。

(注意字音,语气,节拍等)b、指名读(大家评议)c、再读(小组合作,比一比谁读得好)(多种形式的诵读。

促进学生积累。

形成个性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了语感。

)(3)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二)自主学习(1)字:衙、斋、燮、号、寒放赈、救济、遂(2)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劳顿:劳累。

思绪:思路。

救济:用金钱或物质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

赈灾:赈济灾民。

岿然不动:高大独立的样子。

(三)合作探索1、小组合作理解诗意(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地方小组内交流,不明白的地方一起讨论。

)2、检查汇报(令人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诗?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3、介绍诗意。

a、自练。

b、小组内练讲。

c、指名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尝试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4、请学生说自己感受最深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5、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第一句是实写,第二句是虚写,第1句是第2句发挥联想的基础。

)6、对最后一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理解(明确似是写竹,实则写人。

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

令人叹为观止,文中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特,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他的高标挺立,特立独行,充满了爱民之气节。

)四、总结并进行拓展阅读。

1、《墨竹图题诗》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2、让生阅读有关“竹”的诗句,认真体会“竹”在古代诗句中的蕴涵。

唐代.杜甫《咏竹》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宋.陆游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宋.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赞美竹。

4、背诵并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竹:人干:细中有强。

特立独行叶:青翠欲滴爱民如子傲然树立阅读伴教锦囊:(课件显示扬州八怪的一些简介。

)“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汪士慎八位画家。

从康熙末年崛起。

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

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

“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

李方膺、李鱓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先试画,后授职。

乾隆八年,弘历见到郑燮所作《樱笋图》,即印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玺。

乾隆十三年,弘历东巡时,封郑燮为“书画史”。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越的人物之一。

其思想奇、文奇、书画成奇。

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悲奇妙。

成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范文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法: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

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

而图题诗则是诗坛画苑中一朵绚丽的花朵。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感受——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二、自主学习:1、字:衙(yá)斋(zhāi)燮(xiè)号(háo)寒放赈(zhèn)救济(jì)遂(suì)2.解词:劳顿:劳累。

思绪:思想的头绪;思路。

救济: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

赈灾:赈济灾民。

岿然不动:高大独立的样子。

3、交流材料:①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

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②图题诗(找擅长绘画的学生介绍)③墨竹:单用墨画的竹子。

3.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三、合作学习:1、引导学生阅读“诗画赏析”第二段。

(明确:郑板桥这首诗的背景、原因和被罢官的结局,说明他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