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学习笔记 第三章 第二节 课时2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学习笔记 第三章 第二节 课时2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课时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学习目标] 1.运用图示,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综合思维)2.结合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的分布规律,分析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目标一海陆分布与冬夏季气压中心1.海陆热力差异的表现(1)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出现__________。

(2)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出现__________。

拓展延伸海陆热力差异的含义海洋和陆地在热力性质方面存在差异——陆地的比热容比海洋小得多,即每升高或降低1 ℃,陆地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要比海洋少。

故陆地升温快、降温快,而海洋升温慢、降温慢。

2.北半球的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1)海陆分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2)影响: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①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

北半球____________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M________________最显著)。

②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出现热低压。

北半球____________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N________________最显著)。

巧记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的分布(1)口诀法:“陆高切低,陆低切高”。

冬季,陆地高压切断副极地低压带;夏季,陆地低压切断副热带高压带。

(2)图示法3.南半球的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1)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2)影响:气压带基本上呈________分布。

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的季节为北半球的()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亚洲低压出现在图中的()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下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

读图,完成3~4题。

3.若图中①为高气压中心,则()A.①为夏威夷高压B.②为阿留申低压C.③为亚速尔高压D.④为亚洲高压4.据图分析这种气压中心分布的形成原因是()①7月,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②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③1月,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使副极地低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④季风气候形成这种气压分布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目标二季风与季风气候1.季风(1)概念: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________有规律地变换,形成季风。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教学反思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教学反思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教学反思《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这节内容是必修一第二单元大气圈中的一个难点,该节的学习目标是了解海陆热力差异,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以及亚洲季风的成因和特征,学习重点是亚洲季风,学习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也是为了更好地解释季风的形成,因此我没有花很多时间去讲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解释清楚原因后就开始引入季风,重点和同学们探讨季风的成因和特征。

从本课的设计来看,我突出的是从日常生活体验出发,运用问题式教学,依托构建主义理论,把繁难的内容转变为可体验、可发现的知识和经验,并引导学生运用发现所得去解决问题,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用。

从课堂效果看,我感觉导入顺畅自然,重点难点突出,语言表达流畅,整节课结构紧密,知识传授严谨,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与引导上做了适当的设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学习气氛好。

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知识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要有以下几点处理的较为妥当。

1.引入接地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世界气候图中,我展示了两张风景图片,分别是北纬30°附近的两个区域—仪征和阿尔及利亚,仪征位于亚洲东部,图片中的仪征柳绿水清,而阿尔及利亚位于亚欧非大陆西岸,图片中沙漠无边,两张照片一对比,大家都能看出两者的区别,而因为仪征是我们的家乡,学生则格外地感兴趣,借由两地风景的比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让同学们感受地理的生活气息,学习地理能够解答生活中的现象,这也与地理的核心素养之一地理实践力很好地结合起来。

2.很好地契合新课标,大刀阔斧删减非重点,让学生学习更加有目的。

今年是新高考改革的第二年,大家对于教材的把握还很模糊,因而更需要认真研读新课标。

结合新课标的解读以及向老教师们请教,在处理这节内容时我不再讲解各个海陆气压中心的名称,只选择性地介绍冬季亚欧大陆上形成的蒙古高亚,因为这个高亚中心与我国天气密切相关,尤其是冬季的寒潮就是来自该气压中心,这样学生就不需要去记忆繁琐的气压中心名称,学期更加有目的性。

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的影响2023-11-06CATALOGUE 目录•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0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热力因素:由于地球表面的受热不均,导致大气中的气体冷热不均,从而形成气压差异,进而形成气压带。

赤道附近由于受热较多,大气上升形成低压带;极地附近由于受热较少,大气下沉形成高压带。

动力因素:地球自转产生的偏向力会导致大气运动发生偏离,进而形成气压带。

例如,赤道附近的低气压带在偏向力的作用下会向北和南方向移动,而副热带高气压带则会向极地移动。

高原、山地等地形因素也会对气压带产生影响。

例如,高山上的空气比平原地区稀薄,因此高山上的气压会比平原地区低。

气压带的形成与分布风带的形成与分布•风是由于气压差异而产生的,因此风带的形成和分布与气压带密切相关。

•信风带:在赤道附近,由于受到热力作用和偏向力的影响,大气上升形成低压带,同时向极地移动形成高压带。

在极地附近,由于受到动力作用和偏向力的影响,大气下沉形成高压带,同时向赤道移动形成低压带。

这种气压差异导致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了信风带。

•西风带:在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下,空气向极地流动形成西风带。

西风带受到偏向力的影响会发生偏转,形成东风带。

•东风带:在极地高气压带的控制下,空气向赤道流动形成东风带。

东风带受到偏向力的影响会发生偏转,形成西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表受热不均等因素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和强度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在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也会北移,同时信风带的强度也会增强;而在冬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也会南移,同时信风带的强度也会减弱。

•在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下,西风带的强度也会发生变化。

在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位置也会北移,同时西风带的强度也会减弱;而在冬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位置也会南移,同时西风带的强度也会增强。

高考地理复习 选择性必修1 第3章 第22讲 考点二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季风环流

高考地理复习 选择性必修1 第3章 第22讲 考点二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季风环流

考点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季风环流一、海陆分布对气压分布的影响1.原因:海陆的热力差异。

(1)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

(2)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出现热低压。

2.影响(1)北半球: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①1月份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使副极地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

②7月份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

(2)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口诀法:“陆高切低,陆低切高”。

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副极地低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副热带高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

图示法:大西洋亚欧大陆太平洋7月亚速尔高压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1月冰岛低压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二、季风环流1.季风: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形成季风。

2.分布及成因(1)东亚季风区⎩⎪⎨⎪⎧⎭⎪⎬⎪⎫冬季:西北季风夏季:东南季风海陆热力差异(2)南亚季风区⎩⎪⎨⎪⎧冬季:东北季风→海陆热力差异夏季:西南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原因亚洲东部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海陆气压差异最明显。

1.简图法示意气压中心及季风环流 (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成。

(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2.季风环流(1)成因: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①海陆热力差异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改变。

10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和季风

10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和季风

2.锋与天气
(1)冷锋:
过境后
过境时 常出现 大风、 阴雨、降温 天气,雨区: 锋后 为主
过境前
气压升高, 气温降低, 天气 转晴
单一 暖气团 控 制,温暖 晴朗
(2)暖锋:
过境后
气温升高, 气压降低, 天气 转晴
过境时 可能形成 连续 性 降水或 大雾 天气,雨区: 主要在锋前
过境前
单一 暖气团 控 制,温暖 晴朗
冬季
西北风, 源于亚洲内陆, 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性质寒冷干燥
东北风, 源于亚洲内陆, 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性质温暖干燥
夏季
东南风, 源于太平洋, 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性质炎热湿润
西南风, 源于印度洋, 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 移动 , 性质炎热湿润
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并不完全相同,二者特征差异较大, 具体如下: 季风类型 季节 风向 源地 成因 性质 东亚季风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 西北风 亚洲内陆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夏季 东南风 太平洋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南亚季风 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 东北风 亚洲内陆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夏季 西南风 印度洋 气压带风带 位置的季节 移动
冷气团
冷气团
M
N 暖气团
解读上述锋面气旋结构图,应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3)锋面附近的风向:根据北半球风向的 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①处 为偏北风,②处为偏南风,③处为偏南风。
(4)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
冷气团
冷气团
M
气旋的后方为冷锋M 控制,故在锋后①处 附近出现比较狭窄的 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 中心,将大陆上的副热 带高气压带切断 副热带高气压带在海洋 上保留下来,并由带状 分布变为高压中心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PPT课件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PPT课件
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的影响 夏季陆地升温 快于海洋,往往形成低气压。 冬季陆地降温快于海洋,往往形成 高气压。
北半球气压分布特征:块状分布,形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 原因: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南半球气压分布特征:带状分布 原因: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90°N 极地高气压带
60°N 极地低气压


30°N 副热带高气压
0° 赤道低气压
5
60°N
30°N 0° 30°S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7月份
7月北半球的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6
季风环流
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
思考:世界哪个地区季风最典型?为什么? 亚洲东部 原因: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 的大陆,亚洲东部居于两者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形成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 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月份
90°N 极地高气压带 60°N 副极地低气压 30°N 副热带高气压 0° 赤道低气压
3
亚洲高压
阿留神低压
60°N
30°N 0° 30°S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月份
北半球的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
亚洲高压
阿留神低压
4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7月份
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7
3、季风环流的类型:
1月 亚洲高压
7月
低压
印度低压
高压

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 带的影响》
2023-11-01
contents
目录
• 海陆分布对大气压的影响 • 海陆分布对风带的影响 •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 海陆分布对大气质量的影响 • 海陆分布对天气的影响
01
海陆分布对大气压的影响
大气压的变化
气压变化的原因
海陆分布对大气压的影响主要源于海洋和 陆地的热力差异,导致气压场发生改变。
大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季节变化
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气压随季节发生变化。例如,夏季陆地气压较低,而海洋气压较高;冬季情况相反。
长期变化
长期来看,由于地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压分布也会发生改变。例如,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冰川融化 ,进而影响极地高压系统,导致气候变化。
02
海陆分布对风带的影响
风带的形成
当台风经过时,它会带动大量空气 上升并形成降水,称为台风雨。
对流雨
当太阳辐射使地表加热时,地表空 气会上升并形成降水,称为对流雨 。
地形雨
当气流遇到地形障碍时,它会上升 并形成降水,称为地形雨。
降水的变化
要点一
年度变化
降水的量在一年中会有很大的变化。 变化是由气候类型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决定的。
总结词
风带的形成是由气压差和地球自转产生的。
详细描述
地球上不同地区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导致气压高低不同,形成气压差。在气压差的作用下,空气会从高 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风。地球自转产生的偏向力会导致风向偏离,形成风带。
风带随季节的变化
总结词
风带随季节的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和自转产生的。
详细描述
随着地球公转,不同季节太阳直射点位置发生变化,导致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发生变化。同时,地球 自转的偏向力也会随时间变化,导致风向发生季节性偏移,形成季节性风带。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一、知识讲解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1)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因为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2)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

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1)季风环流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2)典型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

3.季风环流的成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1)1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4.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

据此回答下题。

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

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A.蒙古高压B.印度低压C.阿留申低压D.夏威夷高压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压中心的分布。

“露气寒冷,将凝结”大意是近地面气温低,使近地面水汽凝结。

这种现象易出现在秋天晴朗的夜晚。

10月8日左右,蒙古高压已经控制我国北方地区,此时秋高气爽,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差,近地面气温低,易使近地面水汽凝结而形成露。

夏季印度低压控制南亚地区;阿留申低压冬季形成于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地区,夏季强盛。

答案A2.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

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下图b)。

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与季风环流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与季风环流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与季风环流海陆分布是指地球表面上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由于陆地和海洋的性质不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形成和分布起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海陆分布也是季风环流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将重点探讨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以及它们与季风环流的关系。

首先,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形成和分布起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陆地和海洋的性质不同,当太阳辐射不均匀地照射到地球表面时,陆地和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释放速度不同,从而引起气压差异。

具体而言,海洋的热容量较大,吸热和放热能力较弱,因此海洋的温度变化较为缓慢。

相比之下,陆地的热容量较小,吸热和放热能力较强,导致陆地的温度变化较大。

在静止的情况下,由于陆地的加热程度较高,陆地上空的气温相对升高,形成稀薄的低气压带。

而海洋的加热程度较低,海洋上空的气温相对较低,形成稠密的高气压带。

这样,就在陆地和海洋之间形成了气压差异,从而引发了气流的运动。

根据这种差异,形成了初级的半永久性的气压带,如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

此外,海陆分布还对季风环流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季风环流是指由于海陆分布的差异,季节性风向的周期性变化。

在气候季节性变化较为明显的地区,夏季陆地受到强烈加热,形成低气压带。

夏季来自海洋的湿空气会被吸引到低气压带,形成季风风。

而冬季,陆地的温度下降,形成高气压带,海洋上空则是相对较暖的气团。

由于气压差异,冬季海洋上空的气流会向陆地流动,形成逆季风。

这种季风环流的形成与海陆分布的差异密切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和调节。

例如,地球自转产生的科氏力也会对气压带的形成和分布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地形地貌、洋流和纬度等因素也可以影响气压带的形成和分布。

综上所述,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形成和分布起着重要的影响。

陆地和海洋的不同性质导致了气压的差异,形成了初级的半永久性的气压带。

海陆分布也是季风环流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夏季陆地受热变暖形成低气压带,冬季陆地冷却形成高气压带,产生季风风和逆季风。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5.影响我国冬季季风的强弱与大小的气压中心 主要是( D )
A 印度低压
B 夏威夷高压
C 阿留申低压 D 蒙古高压
6. 东亚季风区是全球最典型的季风区,这主要 是因为( C )
A 人口众多,人类活动影响
B 该地区冬天特别寒冷,夏天特别炎热 C 该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 D 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3.冬季和夏季我国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的风向是( D )
A 东北风和东南风 C 西北风和西南风
B 东北风和西南风 D 西北风和东南风
4. 关于我国的季风气候区,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C )
A 季风区内的风向一年中呈规律性的变化 B 我国的季风区跨越了亚热带和温带 C 我国全部地区都属于季风气候区 D 在季风区内,夏天降水较多,冬天降水较少
被切断的气 压大带
大气活动中心(气压中心) 亚欧大陆 太平洋 大西洋
夏季 副热带高压带 亚洲低压 夏威夷 亚速尔
7月份
高压
高压
冬季 副极地低压带 亚洲高压 阿留申
1月份
低压
冰岛 低压
二、海陆分布对风带的影响
季风 类型
东亚 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Hale Waihona Puke 风向成因西北风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东南风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温和多雨 温和多雨 炎热干燥 炎热干燥 高温多雨
2.1.5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 带的影响
一、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1.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
2.影响: 气压中心
D
G
G
D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正式)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正式)
季风 东亚 冬季风向 夏季风向 成因 分布地区
西北季风 东南季风 海陆热力 亚洲东部 性质差异 东北季风 西南季风 海陆热力 亚州南部 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 带的季节 移动
南亚
讨论3 冬季风来源于蒙古西伯利亚一 带,属性——寒冷干燥,夏季风来源于海 洋,属性——温暖湿润 讨论4 我国长江中下游位于亚洲东部,受 季风环流影响显著 ,夏季受温暖湿润的东 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同纬度非洲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气 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全年炎热干燥,从而 形成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
赤道低气压带
亚述尔高

7月
讨论4参考答案
北半球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南半球气压带基本成带状分布(南半球海洋占优势)。
1月
7月
季风图
1月

7月
季风环流2.swf
季风环流讨论1-4参考答案
讨论1 亚洲东部位于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又濒临世界 最大洋---太平洋,故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显著。 讨论2
30
撒哈拉大沙漠 长江中下游平原
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夏季风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从太平洋带来了暖湿气流, 下沉气流带来炎热 带来丰沛降水。河网密布, 干燥的气候。 农业生机勃勃。
谢谢大家!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四课时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文山州第一中学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 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我家住在 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晒着我的窑洞,晒 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跟着我…….
黄土高原位置
1月
7月
探究一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讨论1 根据材料一,说出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状况; 讨论2 根据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状况,结合材料二、三, 说明南北半球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讨论3 根据材料四,分析北半球1月份和7月份,由于海 陆热力性质影响产生的气压中心及其切断的气压带名称。 讨论4 结合材料五,说出南北半球气压带的分布特点及 其成因。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被切断 气压带
北太平 洋
亚洲大陆
北大西 洋
蒙古-西伯利
1 陆低 陆高 副极地低 阿留申
冰岛低
亚高压(亚
月 海高 海低 气压带
低压

洲高压)
7 陆高 陆低 副热带高 夏威夷 印度低压
亚速尔
月 海低 海高 气压带
高压
(亚洲低压) 高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大陆升温比海洋 快,大陆形成热低压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 快,大陆形成冷高压 ◆南北半球气压差异 ●北半球——呈块状分布
02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单圈环流
北极
赤道
赤道 南极
▉三圈环流
◆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所示
高低纬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影响
“地球自转使其偏”
三圈环流
①低 纬度 环流 圈
②中 纬度 环流 圈
60˚
90˚ ③



30˚


环 流



(以北半球为例)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夏季气压中心
此处副分布热的带应该高是气什么压气压带带?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印度低压
亚速尔高压 夏威夷高压
夏季,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
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形成热低压
▋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
时 温度 气压
B 4 . 嫦 娥 三 号 发 射 成 功 时 , 控 制 亚 洲 大 陆 的 气 压 中 心 是 (
)
A.亚洲低压

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海洋对气压带的影响还可能导致气候变化,例如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
海洋对气压带的影响
陆地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03
白天和夏季
陆地受热升温快,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周围气流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夜晚和冬季
陆地冷却快,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周围气流从低压区流向高压区
陆地的热力差异
陆地阻力
风在吹向陆地时受到的阻力比在海洋上大
2023
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目录
contents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海洋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陆地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结论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01
VS
气压带是由于地球表面温度、纬度、高度和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在地球上形成的不同气压区域
分类
主要有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等
定义
气压带的定义和分类
风带的定义和分类
风带是受气压带影响而形成的盛行风带,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地表气压带会随着季节和时间变化而移动
定义
主要有信风带、西风带和东风带等
分类
大气环流是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地球表面受热不均,导致大气在某些区域聚集形成高压,在另一些区域则形成低压,从而形成气压带
海洋性气候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结论
05
对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综合分析
季风环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海洋对于大气环流具有调整作用,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强度和位置。
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分布不均。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气候影响的综合分析
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影响气候类型的季节性变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知识
回顾上一节课程知识——气压带和风带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回顾知识并在学案中绘制图1、图2、图3.
讲解并引导学生完成学案内容
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内容的起点,需要学生回顾上节课知识,降低学习难度。
了解真实地球与模拟状况的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前提假设了地表均一的条件,了解真实地球表面的差异性
完成思考5
通过图片讲解
回顾气压带对风带影响的知识点;并应用所学风向判读知识,判读1月季风区的盛行风的风向及其成因。
并掌握东亚、南亚和东南亚、澳大利亚西北部的季风特征及成因。
应用
通过练习,回顾本节课知识点
完成练习
讲解练习
应用知识
回顾
提醒学生完成知识检验
检验知识
讲解
检验知识
掌握在7月,全球气压带的分布受到的影响
7月全球盛行风发生的变化
完成思考3
通过图片讲解
回顾气压带对风带影响的知识点;并应用所学风向判读知识,判读7月季风区的盛行风的风向及其成因
1月全球气压带的分布在海陆分布差异的影响下,会发生什么变化
完成思考4
通过图片讲解
掌握在1月,全球气压带的分布受到的影响
7月全球盛行风发生的变化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产生的影响
2.掌握东亚、南亚及澳大利亚西北部季风环流的不同成因
教学重点:
东亚、南亚、澳大利亚季风环流的现象及成因
教学难点: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产生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读图法、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教案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教案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教案教学主题: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教学目标:1. 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影响。

2. 掌握海陆分布对全球大气环流的影响。

3. 了解海陆分布与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可视化展示全球风带和气压带的分布。

2. 学生能够理解海陆分布对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3. 学生能够分别解释海陆分布与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关系。

教学工具:PPT、视频、地图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可用视频展示全球风带和气压带的分布,或将此信息用地图方式展现给学生。

2. 鼓励学生针对风带和气压带的分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二、探究(20分钟)1. 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演示海陆分布对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教师可以采用电子地图或手绘地图的形式,让学生看到不同的陆地和海洋形成了不同的气压和风。

2. 学生分组研究并讨论北半球和南半球海陆分布的不同之处,以及其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3. 教师及时提供指导和鼓励,用问题引导学生,推动课堂探究。

三、讲解(10分钟)1. 教师简单讲解海陆分布与季风气候的关系,季风气候的形成条件及其在中国的表现。

2. 教师简单介绍地中海气候的形成条件及其在地中海及其周边国家的表现。

四、练习(15分钟)1. 学生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地图,并标注出影响形成的海陆分布。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分析一些国家在不同季节的气候类型,并找出其背后的原因。

五、总结(10分钟)1. 教师让学生回答一些综合性的问题,以检验他们对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掌握程度。

2. 教师对整节课的内容做简单回顾总结,并强调必须理解海陆分布是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因素。

六、作业(5分钟)1. 学生回家完成练习题。

2. 教师让学生自行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后思考:教师应鼓励更多的合作学习形式,如小组研究或小组展示,以促进学生的自主、自我组织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细节的转化,将课堂的经验引导学生在实际环境中体验。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课件34张-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课件34张-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15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必备知识 基础巩固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情境解密 素养落实
课时训练
乙地冬、夏季盛行风分别是什么?其主要成因是什么? [提示] 乙地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
课时15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必备知识 基础巩固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情境解密 素养落实
课时15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必备知识 基础巩固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情境解密 素养落实
课时训练
课时15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必备知识 基础巩固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情境解密 素养落实
课时训练
命题角度一
结合图文分析,考查气压带、 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梅雨的影响
命题角度二
结合图文分析,考查天气系统 对梅雨天气的影响
√D.风与地表摩擦力较大
3.A 4.D [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南亚地区夏季等压线比冬季等压线密集, 因此风力较大,夏季风势力强于冬季风,①正确,③错误;南亚地区夏季的西南季风 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②正确; 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的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异,④错误。故选A。第4题,根据所 学知识,地转偏向力大小与当地所处纬度相关,与季节无关,排除A;根据上题可知, 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冬季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排除B;气流的湿度大小与风和 等压线夹角关系较小,排除C;陆地摩擦力较大,海面摩擦力较小,冬季风来自陆地, 风与地表摩擦力较大,使其风速减小,与等压线的夹角增大,D正确。故选D。]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情境解密 素养落实
课时训练
6.填表,认识亚洲季风环流。
项目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教学设计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教学设计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教学设计
曾玲
【期刊名称】《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年(卷),期】2022()22
【摘要】一、教材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在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大气的运动”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是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的进一步拓展和加深,也是学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和全球气候变化、洋流等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起到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探究欲旺盛,对自然地理很感兴趣。

学生已学习过热力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等基础性知识。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总页数】3页(P48-50)
【作者】曾玲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教学设计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教学设计(湘教版)
3.高效课堂之难点突破——“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的教学设计
4.地理课堂的“活动”驱动——“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5.“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教学设计(人教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能量交换
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第3学时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课程标准: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对气候特征的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模拟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实验,能够说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2.通过阅读“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能够说出北半球冬、夏季海陆气压中心的变化,
3.通过运用“亚洲冬季风和夏季风形成示意”图,说出东亚季风风向的季节变化,分析归纳东亚季风的成因。

4.通过对气压带、风带的学习,能够识别并判断不同气压带、风带环流控制下的气候成因和特征,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奥秘,提高生活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重点:东亚季风的成因;
◆教学难点
难点: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冬夏季海陆气压活动中心的变化。

◆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手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