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
合集下载
《匀变速直线运动》课件
![《匀变速直线运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725e44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10.png)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 v0 + a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公式:a = g/s2 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v = g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速度均匀变化,加速度恒定不变
位移公式与时间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位移公式: s=v0t+1/2at^2
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时间公式: t=(2s/a)^0.5
实际应用:平抛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篮球投篮、足球射门、飞机投弹等。
实例分析:以篮球投篮为例,篮球离开手后,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会沿着一条抛物线的轨 迹运动,这就是平抛运动。
结论:平抛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需要掌握其基本概念和特点,以便更好地理 解和应用。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利用光电门测量瞬时速度实验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 规律
01
实验目的: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02
实验原理:利用光电门测量瞬时速度,通过纸带上的点迹计算加速度
03
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光电门、纸带、小车、砝码等
05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绘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验证匀变速直 线运动的规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足球踢球:足球运动员踢球时, 脚对球施加一个力,使球离开脚 后,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 然后减速,最后停下来。
喷气机:喷气机在飞行时,发动 机向后喷气,使飞机向前运动。 当飞机离开地面后,由于惯性会 继续向前运动,然后减速,最后 停下来。
平抛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定义与特点:平抛运动是指物体以水平方向的速度抛出,只受重力作用的一种运动。
火箭发射:火箭发射时,通过燃料燃烧产生的推力使火箭加速上升,当达 到一定高度后,火箭进入竖直上抛运动,然后开始绕地球飞行。
位移公式与时间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位移公式: s=v0t+1/2at^2
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时间公式: t=(2s/a)^0.5
实际应用:平抛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篮球投篮、足球射门、飞机投弹等。
实例分析:以篮球投篮为例,篮球离开手后,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会沿着一条抛物线的轨 迹运动,这就是平抛运动。
结论:平抛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需要掌握其基本概念和特点,以便更好地理 解和应用。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利用光电门测量瞬时速度实验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 规律
01
实验目的: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02
实验原理:利用光电门测量瞬时速度,通过纸带上的点迹计算加速度
03
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光电门、纸带、小车、砝码等
05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绘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验证匀变速直 线运动的规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足球踢球:足球运动员踢球时, 脚对球施加一个力,使球离开脚 后,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 然后减速,最后停下来。
喷气机:喷气机在飞行时,发动 机向后喷气,使飞机向前运动。 当飞机离开地面后,由于惯性会 继续向前运动,然后减速,最后 停下来。
平抛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定义与特点:平抛运动是指物体以水平方向的速度抛出,只受重力作用的一种运动。
火箭发射:火箭发射时,通过燃料燃烧产生的推力使火箭加速上升,当达 到一定高度后,火箭进入竖直上抛运动,然后开始绕地球飞行。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章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章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abec5ff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f.png)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 章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
动
汇报人:XX 20XX-01-18
目录
• 实验目的与原理 • 实验器材与步骤 •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探究 • 拓展延伸:自由落体运动研究 • 总结回顾与课堂检测
01
实验目的与原理
实验目的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通过实验手段,观察和分析物体在匀 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的位移、速度和 时间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例题3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分别 为v₁和v₂,经过A、B中点C时的速度为v₃,已知AC=BC ,求v₃与v₁、v₂的关系。
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v² - v₁² = 2ax和v₂² - v³² = 2ax(因为AC=BC),联立两式可得v³² - v₁² = v₂² - v³²,整理得v³ = √[(v₁² + v₂²) / 2]。
加速度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恒 为重力加速度g,不随时间 和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自由落体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01
测量重力加速度
通过测量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和时间,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
。
02 03
建筑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建筑物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稳定性,自由落 体运动的规律可以帮助工程师计算出建筑物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位移和 加速度,从而设计出更加稳定的建筑结构。
05
拓展延伸:自由落体运动研究
自由落体运动定义及特点
定义
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重力的 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
特点
初速度为0,仅受重力的作用,加 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方向竖直向 下。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探究
动
汇报人:XX 20XX-01-18
目录
• 实验目的与原理 • 实验器材与步骤 •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探究 • 拓展延伸:自由落体运动研究 • 总结回顾与课堂检测
01
实验目的与原理
实验目的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通过实验手段,观察和分析物体在匀 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的位移、速度和 时间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例题3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分别 为v₁和v₂,经过A、B中点C时的速度为v₃,已知AC=BC ,求v₃与v₁、v₂的关系。
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v² - v₁² = 2ax和v₂² - v³² = 2ax(因为AC=BC),联立两式可得v³² - v₁² = v₂² - v³²,整理得v³ = √[(v₁² + v₂²) / 2]。
加速度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恒 为重力加速度g,不随时间 和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自由落体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01
测量重力加速度
通过测量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和时间,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
。
02 03
建筑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建筑物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稳定性,自由落 体运动的规律可以帮助工程师计算出建筑物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位移和 加速度,从而设计出更加稳定的建筑结构。
05
拓展延伸:自由落体运动研究
自由落体运动定义及特点
定义
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重力的 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
特点
初速度为0,仅受重力的作用,加 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方向竖直向 下。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探究
新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3.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课件1 (共13张PPT)
![新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3.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课件1 (共1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64d76a38e9951e79a892716.png)
1.固定打点计时器时应让限位孔处在长木板 的中央位置。
2.滑轮不能过高。 3.应考虑复写纸与纸带的位置关系。 4.钩码数量不能过多,长木板两端高低相
差不能太大。 5.小车应由紧靠打点计时器处开始释放,
在撞击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 止小车从板上掉下来。 6.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 7.打点结束后立即关闭电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
【学习目标 细解考纲】
1.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 时速度
2.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 3.巧用v-t图象处理数据,观察规律
【提出问题】
如何探究一个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如何知道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用什么
仪器测?
【实验】
问题一: 打点计时器结构如何?
。2021年3月8日星期一2021/3/82021/3/82021/3/8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1年3月2021/3/82021/3/82021/3/83/8/2021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1/3/82021/3/8March 8, 2021
可以表示D、F及它们中间任意一点的瞬时速度
问题六:如何处理计算出来的数据?
1.列表法。(注意列表要求) 2.图象法: ①根据所得数据,选择合适的标度建立坐标系(让图
象尽量分布在坐标系平面的大部分面积)。 ②描点:观察和思考点的分布规律。 ③拟合:从点的分布可以有很大把握地说这些点应该
在一条直线上,用直线拟合,让尽可能多的点处在 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对称地分布在直线两侧。
问题二: 用打点计时器测小车的速度所需哪些实 验器材、实验步骤? 问题三: 本实验特别要注意哪些事项?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PPT课件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857e6b10661ed9ac51f30c.png)
第四讲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知道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并会应用打点计时器. 2.会正确处理纸带,分析实验数据. 3.会用表格、图象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4.知道实验中误差来源,并明确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实验目的 1.利用打点纸带探究小车 速度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能画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并根据图象求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 1.打点计时器 (1)作用:计时仪器,每隔 0.02 s打一次点.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 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 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
4.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始一 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以 后依次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确定好计数始点,并标明0、 1、2、3、4…,测量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d,记录并填入表 中.
(2)由实验得出的v—t图象进一步得出小车运动的速度随 时间变化的规律.既然小车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那么v随t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v=kt+b,所以小车的速度随时 间均匀变化.
A.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 桌面
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 接好电路
C.再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 上合适的钩码,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车
D.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 的后面
E.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直流电源后, 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 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
【思维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熟练的掌握本实验的 实验操作.
【自主解答】在实验中要尽可能地保证小车做匀变速直 线运动,同时也要求纸带能尽可能地直接反映小车的运动情 况,既要减小运动误差也要减小纸带的分析误差.其中E项中 的电源应采用交流电,而不是直流电.
1.知道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并会应用打点计时器. 2.会正确处理纸带,分析实验数据. 3.会用表格、图象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4.知道实验中误差来源,并明确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实验目的 1.利用打点纸带探究小车 速度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能画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并根据图象求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 1.打点计时器 (1)作用:计时仪器,每隔 0.02 s打一次点.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 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 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
4.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始一 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以 后依次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确定好计数始点,并标明0、 1、2、3、4…,测量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d,记录并填入表 中.
(2)由实验得出的v—t图象进一步得出小车运动的速度随 时间变化的规律.既然小车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那么v随t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v=kt+b,所以小车的速度随时 间均匀变化.
A.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 桌面
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 接好电路
C.再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 上合适的钩码,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车
D.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 的后面
E.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直流电源后, 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 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
【思维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熟练的掌握本实验的 实验操作.
【自主解答】在实验中要尽可能地保证小车做匀变速直 线运动,同时也要求纸带能尽可能地直接反映小车的运动情 况,既要减小运动误差也要减小纸带的分析误差.其中E项中 的电源应采用交流电,而不是直流电.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课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5c858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b.png)
分析说明
一般公式法 v=v0+at,x=v0t+12at2,v2-v20=2ax,它们均为矢量式
平均速度法 定义式 v =ΔΔxt 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而 v =12(v0+v)只适用于 匀变速直线运动
中间时刻 利用“任一时间 t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 t 内的平均速 速度法 度”即 v2t = v ,适用于任何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
2.相遇问题 (1)特点:在同一时刻两物体处于同一位置。 (2)条件:同向运动的物体追上即相遇;相向运动的物体,各自发生的位移的 绝对值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3)临界状态:避免相碰撞的临界状态是两个物体处于相同的位置时,两者的 相对速度为零。
汽车正以 10 m/s 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前进,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 辆自行车以 4 m/s 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加速度 大小为 6 m/s 的匀减速运动,汽车恰好没碰上自行车,求关闭油门时汽车离自行 车多远?
解法五 图象法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作出 v -t 图象,如图所示。利用相似三角形的 规律,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边平方比,得SS△ △ABODCC=CCOD22,且SS△ △ABODCC=41,OD=t,OC= t+tBC。 所以41=t+tt2BC2,解得 tBC=t。
解法六 时间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连续相等的各段位移所用的时间之 比为 t1∶t2∶t3∶…∶tn=1∶( 2-1)∶( 3- 2)∶…∶( n- n-1)。
思路点拨: 在分析求解追及、相遇问题时,一定要画好情境图,找出位移、 速度、时间的关系式,应特别注意速度相等这一临界条件的确定。本题求解可按 如下程序进行:
解析: 汽车在关闭油门减速后的一段时间内,其速度大于自行车的速度, 因此汽车和自行车之间的距离在不断减小,当这个距离减小到零时,若汽车的速 度减至与自行车的速度相同,则能满足题设的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的条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课件 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课件 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b0458962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4.png)
布,大小适中。
(4)作图像一定用平滑的直线连接,并延长到与坐标轴有交点。
对点演练
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打点
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每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A点对准刻度尺的0刻度线,从刻度尺上分别读出B、C、D、E点到A点的距
离备用,其中A、D两点间的距离xAD=
变化的。
二、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复写纸、 纸带
木板、
小车
、细绳、钩码、
、导线、一端带有滑轮的长
刻度尺 、坐标纸。
三、实验步骤
1.按图所示,把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
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
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系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
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
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如解析图所示
(3)由所画速度—时间图像求出小车加
速度为 0.80
m/s2。(结果保留小
数点后2位)
(4)根据速度—时间图像判断,在打A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
vA= 0.32
m/s。(结果保留小数点后2位)
解析 (1)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时刻的瞬时速度,两个相邻的计数
2.误差分析
误差来源
使用的电源频率不
稳定,导致计时误差
误差分析
这是系统误差。电源频率增加时,计算用的时间0.02 s
比真实时间大,计算出的速度偏小;电源频率减小时,计
算用的时间0.02 s比真实时间小,计算出的速度偏大
纸带上计数点间距 这是偶然误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减小偶然误差的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实验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优秀PPT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实验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优秀PPT](https://img.taocdn.com/s3/m/6af7bd1ff8c75fbfc67db2d8.png)
(3)利用纸带求加速度时,为减小误差,常用的计算方法为__________.
1(验2.)的作由v一a实-3条验t图直数线的线据,,得它使平出是同v一-一均条t次图倾实像斜值验:的得直到线a的,各=如点图尽所a量1示落+.到a3这2条+直a线3上=,落不13到×直线( 上x的43-各T点2x应1均+匀分x布53在-T直2x线2的+两侧,x这63-条T直2x线3 就)是=本次实
A(验2.)的作测v一-量条t完图直毕线线(,,,2关它)使图闭是同电一一像源条次,倾法实取斜验:出的得纸直到以带线的.,打各如点某图尽所量计示落.数到这点条直时线上为,计落不时到直起线点上的,各点利应用均匀分v布n=在直x线n的+2两Tx侧n,+这1求条直出线打就是各本次实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
• (2)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 从后边便于测量的点开始确定计数点,为了计算方便和减小误差,通 常用连续打点五次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即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0.1 s.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每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并填入设 计的表格中.
• (3)利用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得 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实验 研究匀 变速直线运动课件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实验一 研究匀变物体的运 动.
•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Δx=aT2).
• 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1.打点计时器: (1)作用:计时仪器,当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 f=50 Hz 时,每隔 0.02 s 打一次点.
(3)计数点点时5对的应的瞬瞬时时速度速大度小计,算式描为点v5=得____v_-____t_.图像,图像的斜率即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
1(验2.)的作由v一a实-3条验t图直数线的线据,,得它使平出是同v一-一均条t次图倾实像斜值验:的得直到线a的,各=如点图尽所a量1示落+.到a3这2条+直a线3上=,落不13到×直线( 上x的43-各T点2x应1均+匀分x布53在-T直2x线2的+两侧,x这63-条T直2x线3 就)是=本次实
A(验2.)的作测v一-量条t完图直毕线线(,,,2关它)使图闭是同电一一像源条次,倾法实取斜验:出的得纸直到以带线的.,打各如点某图尽所量计示落.数到这点条直时线上为,计落不时到直起线点上的,各点利应用均匀分v布n=在直x线n的+2两Tx侧n,+这1求条直出线打就是各本次实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
• (2)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 从后边便于测量的点开始确定计数点,为了计算方便和减小误差,通 常用连续打点五次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即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0.1 s.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每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并填入设 计的表格中.
• (3)利用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得 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实验 研究匀 变速直线运动课件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实验一 研究匀变物体的运 动.
•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Δx=aT2).
• 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1.打点计时器: (1)作用:计时仪器,当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 f=50 Hz 时,每隔 0.02 s 打一次点.
(3)计数点点时5对的应的瞬瞬时时速度速大度小计,算式描为点v5=得____v_-____t_.图像,图像的斜率即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观察点的分布,若点大致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 运动。
③画一条直线,让这条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线上的点均匀分布 在直线的两侧,偏差比较大的点忽略不计,如图所示。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④根据所画 v-t 图象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a=ΔΔvt 。 ⑤图象法处理数据时的两点注意 a.作图时,要用平滑曲线(包括直线)将这些点连起来,要让尽可能多的 点分布在线上,不在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线两侧,离线较远的点删去,注意 不可用折线连接。 b.利用 v-t 图象求加速度时,应选用直线上相距较远的两个点(不一定是 原来的描点)来求直线的斜率,即加速度。不能采用量出图线的倾斜角,然后 求出其正切值的方法来计算加速度,因为该倾斜角还与坐标轴的标度有关。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2)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 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4)换上新的纸带,重复实验两次。 2.注意事项 (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2)先接通电源,等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课堂任务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分析实验数据 (1)表格法 ①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始一些比较密集的点, 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点,作为计时起点(即计数点起点),以后依次 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并标明 0、1、2、3、4、…,如图所示。
□06 间隔相同时间 的影像的方法。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②频闪灯:每隔相等时间闪光一次。如每隔 0.1 s 闪光一次,每秒闪光 10 次。
③频闪照片:当物体运动时,利用频闪灯照明,照相机可以拍摄出物体
每隔相等时间所到达的位置,通过这种方法拍摄的照片称为频闪照片。
④数据处理:频闪照片记录了物体运动的 □07 时间 ,物体运动的位移用 □08 尺子 量出。至于根据时间和位移信息求加速度的方法,与打点计时器相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2.分析实验误差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课后课时作业
课堂任务 典例探究·提升能力 例 1 在“探究沿斜面下滑的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 利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的点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某同学做此实验时步 骤如下: 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倾斜长木板上,并接好电路。 C.小车停止运动后,直接取下纸带。 D.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E.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然后从所有纸带中选取一条点迹清晰 的进行数据处理。
④可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表这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根
据表格中的数据,计算出各相邻段加速度值,比较多个加速度的值,判断物
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图象法
①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并根据
求得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②在时间间隔很短的情况下,平均速度可近似为 □05 瞬时 速度。由此,
可计算出加速度,比较计算出的加速度,可以粗略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 线运动。
(2)频闪照相法及其应用 ①频闪照相法:利用照相技术,每隔一段时间曝光一次,从而形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
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2.了解频闪照相法及其应用。 3.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和求其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的方法。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01课前自主学习
1.实验原理 (1)打点计时器及其应用 ①两种打点计时器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3)推论法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 T 内,后一个位移与 前一个位移的差值是一个常量,即 Δs=sⅡ-sⅠ=aT2。 证明:时间 T 内的位移 s1=v0T+12aT2① 在时间 2T 内的位移 s2=v0·2T+12a(2T)2② 则 sⅠ=s1,sⅡ=s2-s1③ 由①②③得 Δs=sⅡ-sⅠ=aT2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②依次测出 0、1,0、2,0、3,0、4,…的距离 s1、s2、s3、s4、…,填入表 中。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③
各
段
的
平
均
速
度
分
别
为
:
v
1
=
s1 T
,
v
2
=
s2-s1 T
,
v
3
=
s3-s2 T
,
v
4
=
s4-T s3,…。将计算得出的各速度填入表中。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3)取下纸带前,先断开电源。 (4)选取一条点迹最清晰的纸带,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迹,找一个 适当的点当做计时起点。适当选取计数点(注意计数点与计时点的区别),弄 清楚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T 是多少。 (5)不要逐次测量各段距离,应一次测量完毕。 (6)要防止小车落到斜面底端,当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前及时用手按住。 (7)长木板的倾角要适当,以免加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的点太少,或者加 速度太小,而使各段位移差别不大,使误差增大。 (8)在坐标纸上画 v-t 图象时,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应使图象尽 量分布在坐标平面较大的范围内。
同。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2.实验器材 方案 1:探究沿斜面下滑的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打点计时器、导线、交流电源、纸带、复写纸、倾斜长木板、小车、刻 度尺。 方案 2:探究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打点计时器、导线、交流电源、纸带、复写纸、重物、刻度尺、铁架台。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02课堂探究评价
提升训练
对点训练
课堂任务 探究过程·获取数据
本节只讨论实验方案 1,实验方案 2 的实验原理与数据处理方法与方 案 1 类似,故略去(下节会详细练习)。
1.实验步骤 (1)按照实验装置图,把倾斜长木板固定在实验桌上,把打点计时器固定 在长木板上较高的一端,连接好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