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二轮复习: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⑵曲线图 ①图示
②析图 图甲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死亡率,种
群数量增加,属增长型; 图乙相反,应为衰退型。
⑶统计图 ①图示
下图A、B为两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组成图,纵轴示年龄,横轴 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②析图 a.男女比例在各个年龄段接近1∶1。 b.A国家各个年龄段比例适中,应为稳定型。 c.B国家幼年个体特别多,老年个体少,应为增长型。 d.B国家若需要控制人口,则最有效的措施是计划生育,而且 几十年后可能面临老龄化问题。
C 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研究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单子叶植物、蚜虫、跳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都不适合采用 样方法进行调查 B.经过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被重捕到,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计 算出的结果偏小 C.“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可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 表,分析所搜集的数据 D.密闭培养瓶中酵母菌的数量会呈“S”型增长,最终长期稳 定在K值附近
对位训练
1.(2010·海南卷,17)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
A 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为( )
个体数
年龄期
甲
乙
丙
幼年期
600
400
200
成年期
400
400
400
老年期
200
400
600
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C.甲是衰退型,乙是增长型,丙是稳定型 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3.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
B 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转速150 r/min 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 “S”型 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出生率高、迁入数量多时,种群数量增加;反之,种群数量减 少。
(1)决定(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 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2)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易误警示】 ①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可以有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2)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
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群体动物。
(1)雌雄相当型: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性别比例也一般分三种类型:
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
保护珍稀动物必须从根本上保护其生存环境不受破坏 和改变,使其更好地生长,提高动物的环境容纳量。 灭鼠和捕鱼的具体应用
【典例3】下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 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
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原因:过分醒目的个体,在自然界中有可能改变与捕食者 之间的关系,最终有可能改变样本中标志个体的比例而导致结 果失真。
根据重捕样本中标志者的比例,估计该区域的种群总
02
数,可计算出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种群总数=标志个体数×
03
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
01
重捕个体数/重捕中的标志个体数。
虫的性别比例;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春运期间,广 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与迁出率。
高三生物高考复习专题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一、选择题1. A、B两种微藻对磷元素需求较高,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A和B得到两种微藻的生长曲线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A、B微藻在不同浓度的磷元素下的生长速率曲线。
现将两种等体积的微藻混合培养在磷元素浓度为X的环境中,若只考虑磷浓度的影响,那么随时间的推移预期两种微藻的数量变化曲线可能是【知能定位】本题以磷元素对微藻的生长影响为话题,以曲线的形式,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具有一定的难度。
【解题关键】通过审图,明确甲乙两图的形成条件,并在特定条件下,如只考虑磷浓度的影响,对种群数量变化进行准确预期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答案解析】D 由甲图可知,微藻A对较低浓度的磷元素环境比微藻B强;由图B知,微藻A在磷元素浓度较高时的生长速率较快。
【易错点击】审题、审图不细致,未明确甲、乙两图的形成条件。
2.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知能定位】本题通过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考查“S”型和“J”型增长曲线的条件及其不同种群之间的关系。
【解题关键】准确把握种间关系、种群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及其准确获取图文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答案解析】C 由图可知:a种群的数量达到K时,b的数量为0,与捕食关系相悖;若两种群为竞争关系,后期a种群的竞争加强是导致b种群灭亡的原因;a种群为“S”型增长,其种群数量会受到自身增长而导致的食物、空间等因素的影响;b种群数量的变化是在有限条件下进行的,不是“J”型增长。
【易错点击】不能准确获取图文信息及其对能力捕食和竞争等种间关系的理解不够是导致本题出错的主要原因。
3.图中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图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图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d点之后B.若此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开始C.若此图表示酵母菌生长曲线,则次级代谢产物在ab时期大量积累D.若此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知能定位】考查种群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及其意义。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说课稿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设计、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加以介绍。
一、说教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和第二节,该内容是学生的视角从微观、个体水平到宏观、群体水平的转折点,对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有重要的意义。
教材第一节讲述了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种群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二节讲述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介绍了种群数量的增长以及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发展变化,建立数学模型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又讲到了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方法,其中还设计了探究活动: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由于这一活动需要在野外进行,且属尝试模仿层次,故新课教学安排为两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探究活动为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本章的基本教学目标是:1、例举种群特征;2、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在深入研究新课标的基础上我制定了详细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种群的概念,并举例种群的特征。
(2)结合种群数量变动例子,能解释种群特征与种群数量关系。
(3)学会种群数量变化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4)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
2.能力目标(1)学习有关概念,培养学生形成概念和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2)初步学会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激发学生今后对科研的兴趣。
(3)通过学习种群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尝试利用数学模型解释当地的环境问题。
3.情感目标(1)通过对种群密度、还有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等特征的学习,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研究身边的种群的特征,并且注重人口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让学生明白实施计划生育的目的。
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
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种群特征是指一个生物种群在数量、分布、结构和组成等方面的特点。
种群数量变化则指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大小的变化情况。
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是生态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对于理解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特性、繁殖行为和生态位等有着重要意义。
种群特征可以通过多种指标来衡量,其中包括种群密度、分布范围、年龄结构、性别比例、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健康状况等。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物种个体的数量,常用来反映一个地区或生态环境中的种群数量。
分布范围指物种在地理空间上分布的范围,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进行研究。
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段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分布情况,对于研究种群的生长过程、生命周期和存活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性别比例是指雄性和雌性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对于研究繁殖行为和遗传变异等具有重要作用。
遗传多样性是指个体之间的基因差异程度,对于评估种群状况、自然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种群健康状况是指种群在生长、繁殖和生存等方面的状况,常用于评估生物种群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特征动态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个物种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推移会发生波动,这种波动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等。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栖息地和食物等,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数量会有所不同。
生物因素包括物种的生长速率、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等,这些生物因素对于种群数量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为因素是人类活动对物种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包括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污染和入侵物种等。
人类活动对物种种群数量的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对于保护和管理物种种群具有重要意义。
种群数量变化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和监测。
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样带法、标记再捕法、人工饲养和生物群落调查等。
样带法是指在一定面积或线条上进行物种排查和统计,用来估算种群密度和分布情况。
标记再捕法是指对一部分个体进行标记然后再次捕获和统计,用来估算种群的总体数量和增长率。
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一节种群的特征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
必修三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第二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就是一个种群)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最基本特征)出生率:单位时间里新出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
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样方法——常用调查植物五点取样法:适用于总体为正方形;等距取样法:适用于总体为长方形时2)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动物例:对某地麻雀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了50只麻雀,把这些麻雀腿上套上标记环后放掉,数日后又捕获了40只,其中有标记环的10只,那么该地大约有麻雀200只N :50=40:10 N =200只2、种群的数量变动及数字模型(S ”型曲线tt条件:食物、空间充裕、无敌害等理想条件“J”型曲线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无K值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
实例:20世纪30年代,美国岛屿上环颈雉的增长模型假设: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X倍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N t=N0X t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原因:因生活条件有限而使种内斗争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S”型曲线数量的增加特点:不能连续增长,达最大值(K值)后停止增长,有的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概念:种群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实例: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大草履虫的数量在第二天和第三天增长较快,第五天以后基本维持在375个左右。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复习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四、年龄构成和性别百分比
种群中旳年龄构造是指一种种群中各年龄期 旳个体数目旳百分比。
增长型 稳定型 衰老型
老年个体 成年个体 幼年个体
小结 对于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具有主要意义。
性别百分比: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旳百分 比。 不合理旳性别百分比会造成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
增长旳影响
3. 建立数学模型 4.检验和修正
列出表格,根据表格画曲线, 推导公式。
进一步试验、观察、统计细菌 旳数量
问题探讨 3 :
在一种培养基中,细菌旳数量会一 直按照这个公式增长吗?为何?
在大自然中
环境阻力
食物有限 空间有限 种内斗争 种间竞争 天敌捕食
生存斗争
种群密度越大环境阻力越大
高斯对大草履虫种群研究旳试验
下列是有关种群密度调查旳有关论述,请回答:
(1)假如是植物种群密度旳调查,一般能够采用 样措施 调查
(2)首先拟定调查旳
对象
。
(3)若选择旳是一种长方形地块,将该地块按 长度 (填
“长度”或“宽度”)划提成10等份,每等份旳中央
划一长种 宽各为1 m
旳正方形。
(4)计数正方形内该种群旳数量,做好统计。
第四单元
种群和群落
种群旳特征及数量变化
种群概念:
在一定旳空间和时间内旳同种生 物个体旳总和。
例:一种湖泊中旳全部鲤鱼就是一种种群, 它是由鱼苗、小鱼和大鱼构成旳;
一块棉田中旳全部棉蚜就是一种种群, 它是由幼蚜、有翅和无翅旳成熟蚜构成旳;
一片森林中旳全部山毛榉也是一种种群, 它是由不同树龄旳山毛榉构成旳。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教案
2014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3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教案1. 涵盖范围本单元包括必修3的第四、五、六章内容。
从宏观方面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2. 考情分析(1)考查力度:此单元在高考中是高考三大考点遗传、代谢和调节之后最重要的考查内容。
(2)考查内容①“J”型和“S”型种群增长曲线的理解与应用。
②生态系统的结构中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
③物质循环的实例——碳循环图解与能量流动的过程图解。
④生态缸的制作及生态环境方面的热点问题。
(3)考查形式选择题:②③中的特定知识点加上种群的特征、种间关系和群落演替。
非选择题⎩⎪⎨⎪⎧曲线题考查①中“J”型和“S”型曲线图解题考查②③热点材料题考查④实验题考查④3. 复习指导(1)复习线索①以种群的特征为主线,理解种群的概念、数量变化、种间及种内关系。
②以生态系统的概念为核心,综合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复习方法①比较法并结合曲线复习“J”型和“S”型种群数量变化。
②图解法复习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食物链(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③关注生态环境方面的热点问题,并学会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分析。
第3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考纲要求] 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一、种群的特征种群各数量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判一判]1. 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就越多( × ) 2. 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只能用标志重捕法( × ) 3. 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 √ ) 4. 年龄组成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 √ ) 5. 样方法只适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 ) 6. 1 000个人的村庄一年出生10个小孩,则出生率为10/(1 000+10)×100%=0.9%( × )提示 10/1 000×100%=1%。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
高考点击
1.种群的特征(Ⅱ) 2.种群数量的变化(Ⅱ) 3.群落的结构特征(Ⅱ) 4.群落的演替(Ⅱ)
2011高考导 航
考纲解读 1.掌握种群特征,并理解 各种群特征的关系。 2.掌握种群数量增长“J” 型、“S”型曲线变化特点。 3.理解群落的空间结构、 水平结构及形成原因。 4.掌握初生演替、次生 演替的过程。
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 对害虫的防治应在c点之后 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随环 境的变化而改变
核心要点突 破
解析:选A。对害虫的防治应在害虫个 体数较少的b点以前进行,故C错。环境的 最大容纳量随环境变化而变化,故D错。种 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数量的一半时, 增长速率最快,但是种群所需要的资源(食 物、空间等)是有限的,随着资源的枯竭, 环境阻力将随着种群的增长而增加,种群增 长速率逐渐缓慢下来,直到停止增长,故B 错。当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时,基本稳定, 此时增长率为0。
基础知识梳 理
(3)迁入率和迁出率 ①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②意义:也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的因素。 (4)年龄组成 ①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 目的比例。
基础知识梳 理
②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 ③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 势。 (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 比例。
实验专题探 究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实验原理 (1)用液体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 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 影响。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 呈“J”型增长;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 限的,酵母菌种群呈“S”型增长。 (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 法——显微计数。
高中生物高频考点及答案29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考点规范练29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基础达标1.(2018全国Ⅰ卷)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2.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3.(2020广西桂林检测)下列有关种群数量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以确保结果准确B.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C.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将培养液滴入计数室后直接用显微镜计数D.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时,诱虫器上方要使用冷光灯照射4.(2021山东潍坊月考)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渔业养殖中,其种群数量维持在环境容纳量时,可获得最大的日捕获量B.个体之间的生存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提高大熊猫生存环境的容纳量D.控制有害生物时,其种群数量应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左右5.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组成(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组成C.该种群的年龄组成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6.科研人员研究不同pH对大草履虫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优选)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化
A、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B、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没有伤害。 C、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
练一练
在调查一块方圆1k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 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的 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 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 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 有多少只?
环境资源无限 保持稳定 无,
持续保持增长
S型曲线
环境资源有限 先升后降
有K值
K值 环境阻力
食物不足 空间有限 种内斗争 天敌捕食 气候不适
寄生虫 传染病等
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J”、“S”曲线
K值
“J”型曲线表明生物 具有什么特性?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什 么?
标志重捕法:
第1次捕捉并标记
第2次捕捉(重捕)
放回原环境
计算原则:
总数中标记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相等。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 M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
N / M=n / m
N(种群总数) = n(重捕个体数) M(初次总标志数)
m(重捕个体中标志数)
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
• J型曲线 • S型曲线
关于“J”型曲线
①产生条件:
理想状态——食物充足,空间不限, 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
②增长特点: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
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
③量的计算:t年后种群的数量为:Nt=N0 .λt
(N0为起始数量, 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 的数量,λ为年均增长率。)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样方法:多用于植物,还用于活动能
第34课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伐森林,猎捕动物,环境污染等。
(4)自然因素影响:气候条件等。 保护和利 2.对有害动物的 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 用 以及对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重 要意义。
构建知识网络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 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
1.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1)图解
(2)析图
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成为图
所示类型。 答案 (1)A 出生率 (2)A (3)C
考点二
“J”型和“S”型增长曲线的分析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前提条件(判断依据)
若出现以下五种情况即可判断为“J”型曲线
①理想条件下;②实验室条件下;③食物和空 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几个条件 同时满足;④外来物种入侵早期阶段;⑤无环 境阻力状况。 (2)公式:Nt=N0·λ t(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 量,t为时间,λ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 数量的倍数。若λ >1,种群密度增大,为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
量为K/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0~t2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 势
解析 该曲线反映的是“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
率曲线,t1对应的为K/2,此时增长速率最大,所
以在K/2时即t1时为最佳捕捞点,因为该点捕捞即 可以不影响其持续产量,同时又可获得最大捕捞 量;当然K/2以上也可以捕。t1~t2时间内,种群数 量应呈上升趋势,最后达到K值。
标志重捕 法 种群单位时间内 新
出生率 和死亡 率
决定 种群大小和种群密 产生(死) 的个体 数目占该种群个体 度年龄 总数的比率
①三种类型: 增长 型、 年龄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 期的个体数目的比 例 种群内具有生殖能 力的雌雄个体数目 的比例 单位时间内迁入或 迁出 的个体数占该 种群个体总数的比 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 群密度 稳定型、 衰退 型
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
南粤例 题选
3.右图中的a和s分别表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 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②表示环境中允许种 群增长的最大值 ③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 ④表示通 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南粤例 题选
A.该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2 000个 B.在0~5 d内该生物种群呈直线增长 C.在0~5 d内该生物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D.6 d后该生物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
南粤例 题选
解析:该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1 600个,在0~5 d内该生物 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6 d后该生物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 率。 答案:C
“J”型
“S”型
南粤例 题 选 1.下列为某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示意图,近期内种群密
度将会越来越大的是( )
南粤例 题选
解析:A幼年期个体数量最多,老年期个体数量最少, 所以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近期内种群密度将会越来 越大。 答案:A
南粤例 题选
2.右图是某生物种群的增长曲线图。据图判断,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解析:种群的增长有“J”型和“S”型两种,造成两者差 别的原因主要是环境中存在种群增长的阻力,数量变化就 是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 答案:C
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
南粤例 题 选 4.科研人员然就某海洋生物,得出与某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
和死亡率的变化并绘图如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点表示种群数量的增加量最大 B.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 C.从O点到D点,种群数量越来越多 D.D点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
2020届高考生物总复习讲义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解析:由于种群甲与种群乙的死亡率无法比较,因 此种群甲和种群乙的增长速率无法比较,B 错; 不同的种 群生活的区域面积一般不同,因而无法比较两个不同种 群数量的大小, C 错; 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 种群密度的大小,不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种群的 年龄组成可以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D 错。 答案:A
(2)若由于某种原因(如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 入该种群中就再次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捕获等 )造 成 b 偏大,则 A 偏小。 (3)若在调查期间,调查区域有较多个体出生和死亡 或迁入和迁出,也会造成估算中出现较大误差。
考点 2
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应用
1.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两种类型
(1)两种增长方式。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①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 ②调查方法。 a.样方法。 Ⅰ.适用范围:植物、活动范围小 __________的动物,如蚯蚓、 跳蝻。 Ⅱ.调查过程: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 ____→计 算种群密度取平均值。
“J”型 增长。此增长方式所对应的环境条件是 A 是______ 食物和空间充裕 无敌害 ______________、气候适宜、 ______等;种群数量的增长
特点是以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
“S”型 增长。此增长方式所对应的环境条件是 B 是_______
食物和空间有限。 种群数量的增长特点是种群数量有最大 值。 (2)两种含义:阴影部分 C 或 D 的含义是_________ 环境阻力
解析: 引入的天敌可能对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捕食具有 选择性,从而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A 正确;从题中柱 形图的分析可知,未成熟个体从 2 月底到 6 月逐渐增多, 从 6 月到 12 月逐渐减少至 12 月变为 0, 而该动物个体从 出生到性成熟需要 6 个月, 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 2
研究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的意义
研究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的意义
研究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学意义:种群的数量和特征变化反映了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稳定性。
通过研究种群数量和特征变化,可以评估生态系统的受损程度,提前发现生态危机,指导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
2. 管理意义:研究种群数量和特征变化可以为资源管理和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了解种群数量的增减和特征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制定合理的资源管理策略、制定合理的物种保护政策,并且预测和评估人类活动对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3. 进化意义:种群数量和特征的变化反映了物种的生存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
通过研究种群数量和特征变化,可以了解物种的进化过程和机制,探索物种适应环境的规律,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支持。
4. 预警意义:种群数量和特征的变化可以作为生物灾害、疾病和性别失衡等问题的预警指标。
通过持续监测种群数量和特征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生物安全和健康问题。
总之,研究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的意义涉及到生态学、管理学、进化生物学和生物预警等多个学科领域,可以为生态系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辅导教案导学诱思一、种群增长曲线1.种群的指数增长(1)条件:在理想条件下,包括食物空间充裕,气温适宜,没有敌害。
(2)特点:起始增长很慢,随种群基数的加大,增长会越越快,呈现指数增长。
(3)增长曲线:“”形曲线,指数增长。
2.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1)条件:有限条件,包括资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条件。
(2)曲线:在自然界中,种群一般呈“S”形增长。
(3)特点:起始增长呈现加速增长,k/2时增长最快,此后开始减速增长,达到k值时停止增长或在k值上下波动。
(4)k值: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k值随环境空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思考:实验室内短时间培养某种微生物,该生物的种群数量一般属于哪种增长类型?对于一个自然种群讲,种群数量增长属于什么类型?为什么会达到k值?提示:由于实验室内短时间培养,能提供足够的营养、空间,且不存在天敌,所以种群的增长将呈现“”形增长。
对于一个自然种群讲,由于生存环境有限,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从而使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时,种群数量呈现“S”形增长,即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值)。
二、种群的非周期波动与周期波动1.种群的数量波动:种群中的个体数量随时间而变化,这就是所谓的种群数量波动。
2.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以及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种群数量的波动。
3.类型(1)非周期性波动: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波动方式。
(2)周期性波动:少数物种的种群数量波动方式。
4.调节种群数量波动的因素(1)外性因素:气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
(2)内性因素:行为调节和内分泌调节。
三、种群数量的外性调节因素1.气候:对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性调节因素,特别是极端的温度和湿度。
2.食物:是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重要因素,食物不足,种群内部必然会发生激烈竞争,使很多个体不能存活或不能生殖。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Z
种群增长率
“S”型曲线 现实状态: (1)食物、空间有限 (2)各种生态因素综 合作用
环境阻力
曲 线
种群数量以一定的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 特 倍数连续增长Nt= 量K值后,将在K值上下 点 N0λt 保持相对稳定
2.曲线应用 (1)K值的应用: ①野生生物资源保护: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 力,增大K值。 ②有害生物的防治: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 害而封锁粮食、 清除生活垃圾、硬化地面、保护鼠的天敌等), 降低K值。 (2)K/2值的应用: ①资源开发与利用: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 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把握K/2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 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 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 发展的原则。 ②有害生物防治: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K/2值处 (若达K/2值处,可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2012重庆)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B
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的增殖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 抗力稳定性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B
解析:Ⅰ和Ⅲ试管中培养液多,营养物质多,其内种群的K值大于试管Ⅱ和Ⅳ的。 4个试管内种群的起始阶段因空间和食物等比较充裕,属于“J”型增长。接种量不 同,种群的增长速率不同,不能同时达到K值,接种量大的先达到稳定期继而先进 入衰亡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 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
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 所有样方种群
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2)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 强 、活动范
围 大 的动物。
3.意义:农业害虫的监测和预防,渔业上捕捞强
度的确定。
编辑ppt
编辑ppt
14
(3)人为因素影响: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砍 伐森林,猎捕动物,环境污染等。
(4)自然因素影响:气候条件等。 2.对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
用以及对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重 要意义。
编辑ppt
15
构建知识网络
编辑ppt
16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 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 1.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率
编辑ppt
4
3.空间特征(挖掘教材P63图) (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
位置状态或 布局。 (2)类型及实例:水稻的均匀分布;杂草的 随机 分布;瓢虫的集群分布。
编辑ppt
5
练一练
下列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 C)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
18
2.种群年龄组成图析解读 (1)模式图 ①图解
②析图
种群
年龄组成 情况
出生率和 死亡率情 况
种群数量 变化趋势
所属 类型
A
幼年多, 老年少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4课时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必备知识梳理
回扣基础要点
1.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 同种 生物的 全部 个体。
提醒 ①同一物种因分布区域不同可形成多个
种群,但一个种群内的所有个体一定属于同一
物种。
编辑ppt
1
②满足3个条件——自然区域、同一物种、全 部个体才构成种群。例如,一个池塘中全部的 鱼不符合“同一物种”这个条件;一个池塘中全 部的成年鲤鱼不符合“全部个体”这一条件;因 此,都不是种群。 2.种群的特征 (1)分类:包括 数量 特征、 空间 特征和遗传 特征。 (2)数量特征的比较
编辑ppt
2
项目 特征
定义
特点或作用种群
①不同物种,种群密度
种群 密度
单位面积或单位 体积内某种群的个 体数量样方法
不同 ②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 变 ③调查方法:样方 法、
标志重捕 法
出生率 和死亡 率
种群单位时间内 新
产生(死) 的个体 决定 种群大小和种群密 数目占该种群个体 度年龄
总数的比率
练一练 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
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 量为K/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0~t2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
势
编辑ppt
12
解析 该曲线反映的是“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 率曲线,t1对应的为K/2,此时增长速率最大,所 以在K/2时即t1时为最佳捕捞点,因为该点捕捞即 可以不影响其持续产量,同时又可获得最大捕捞 量;当然K/2以上也可以捕。t1~t2时间内,种群数
(2)步骤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 合理的假设→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
质进行表达→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
检验或修正。
编辑ppt
9
2.“J”型和“S”型增长曲线
①模型假设: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
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
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
种群增
量是第一年的λ倍
量应呈上升趋势,最后达到K值。
答案 B
编辑ppt
13
四、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因素和数量变化的意义
1.影响因素 种内
(1) 关系 影响
①起始个体数(N0) ②直接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 ③间接影响因素: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迁入率和迁出率
种间 ① 寄生——传染病 (2)关系 ②捕食——食物和天敌
影响 ③竞争和互利共生
7
特别记忆 适合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的 并不是只有植物,动物的虫卵、活动能力弱的 蚯蚓、蝗虫的幼虫跳蝻及蚜虫等都可采用该方 法。
编辑ppt
8
三、种群增长曲线
1.模型构建的形式、步骤及意义
(1)表现形式及意义
通过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表现种群数量变化,
属于数学模型,可以用来描述、解释 和预测种
群数量变化。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
群
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解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即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
特征,如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
例等。A项属于年龄组成,B、D两项是对出生
率和死亡率的描述,C项是种群的空间分布。
编辑ppt
6
二、种群密度的调 较大 的种群。
(1)图解
编辑ppt
17
(2)析图 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 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③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 是能够用来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④除图中影响因素外,气候、天敌、传染病等都 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
编辑ppt
增长
停止
(2)的“S”
型曲 ②含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
线
趋于稳定 的增长曲线
③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
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 种群最 大数量
④增长速率:先编辑增pp大t 后减少,在 K/2 时达到最1大1
(3)实践应用:砍伐森林、养殖捕捞的适宜时间
为 K/2 时。
编辑ppt
3
年龄 组成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 期的个体数目的比 例
①三种类型: 增长 型、 稳定型、 衰退 型 ②可预测 种群数量的变 化趋势
性别 比例
种群内具有生殖能 力的雌雄个体数目 的比例
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种群 密度
迁入率 和迁出 率
单位时间内迁入或
迁出 的个体数占该 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 种群个体总数的比 群密度
(1)长的“J” 型曲线
②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 Nt=N0·λt
③曲线:呈 J 型,无 K 值
④增长速率保持不变
编辑ppt
10
①成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 有限的 ,
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 加剧,以该
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使该种
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 上升。当死亡率
种群
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