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篇ppt课件

合集下载

序二篇

序二篇

现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对中西 文化的比较研究成了中国知识分子几乎人 人必做的功课。中西文化比较的著作浩如 烟海。但迄今为止,在许多重大问题上, 认识仍然相当分歧。
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最根本的 问题是:中国和西方的文化,都处在不断 发展变化当中,并没有恒定不变的东西; 人们的比较,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用一 时一地的部分文化现象,来代表漫长历史 中全部西方或中国的所有文化。
即打破人顺应自然、人民顺从统治、个体 屈从群体、感性屈从理性的旧“天人合 一”,而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生产力 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统 一,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建立人与人的和 谐统一,在个体本位的基础上建立感性与 理性的和谐统一,在感性本位的基础上建 立新的“天人合一”──真正自由的、审美 的理想境界。”
如东、西两种文化的比较及其相互关系来 看“天人合一”,则本文以为有必要指出 两点。第一,西方对“天”、“人”关系 有见于异,无见于同,注重人对自然的征 服与改造,这确有忽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的局限,最终将导致自然的惩罚,不利于 人的生存与发展。
东方对“天”、“人”关系有见于同,无 见于异,注重“天人合一”,注重人与自 然“浑然一体”,确有重视人与自然统一 的合理因素,但它不利于认识人与自然, 使人屈服于自然、个体屈服于群体、感性 屈从于理性,这同样不利于人的生存与发 展。
在最近五十年中,西方出现了电子计算机, 掀起了信息革命──把人从脑力劳动中解放 出来的第二次产业大革命(第一次产业大革 命是以蒸汽为动力,把人从体力劳动中解 放出来),并迅速波及全球,预示着人类历 史新时期的正在到来。可见,西方文化既 未衰落,更未破产,它还有着巨大的生命 力。
诚然,西方文化有其局限性,需要东方文 化补其不足;今天的时代与过去不同,西 方文化已不可能主宰世界。但即将到来的 并非中国传统文化(或曰“东方文化”)主宰 的时代,而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世 界文化的前途则既不是“西化”,也不是 “东化”,而是融合东、西以进行新的创 造。”

《家的序和跋》2PPT课件 图文

《家的序和跋》2PPT课件  图文

一、鲁迅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 鲁迅的勤奋,我想不用我细说大家都是 很明白 的。在 鲁迅的 散文《 百草园 和三味 书屋》 中,鲁 迅讲过 关于上 学迟到 的故事 ,后来 他在桌 子上刻 了个“ 早”字 ,当作 了他一 生的座 右铭。
鲁迅写作的勤奋也是出了名的。为了工 作他常 常工作 到深夜 ,点燃 一支烟 便又来 了工作 激情。 二、鲁迅是一个性格非常刚强的人
《 家 》 的 序 和 跋

生活不是悲剧,是一场搏斗
生活象激流动荡,要征服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课件:/kejian/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1、“我知道我是在挖开……异常鲜明。” 总领下文。(下文“惨痛的回忆”)
2、第二段的中心句:“像这样的作品当然有 许多的缺点”。 3、第三交代没有重写的原因:“《家》已经
尽了它的历史的任务了”。
4、《家》告诉我们:青春是美丽的东西。
小结
《跋》表明自己的写作动机。
1、文学常识积累
(1)激流三部曲》包括___、___、___;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论坛:
小时候的鲁迅就十分的要强,事事总想 走在别 人的前 面。鲁 迅成年 后,他 的性格 变得更 加刚强 ,从他 的文章 中,从 他面对 敌人的 迫害不 惧怕中 ,从他 与批评 他的人 的针锋 相对中 ,我们 都可以 看出他 的性格 。 在鲁迅病重期间,他写个一篇关于自己 身后事 的文章 ,其中 有一句 话说, “让他 们记恨 去,我 一个都 不原谅 !”这 句话就 是鲁迅 刚强性 格的绝 好体现 。 三、鲁迅是一个正义的、富有民族气节 的、忧 国忧民 的人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写作 说明的顺序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写作 说明的顺序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

二、题目解读,严谨表达
学习活动三
介绍一件科技新产品
题目:我们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层出 不穷,选择一种产品,写一篇文章介 绍它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不少于600字。
学习活动三
题目解读:我们可以根据读者的年龄特点, 采用适宜的话语方式进行表达。如为儿童介绍, 可以采用童话体或者拟人化的方式来叙述,这 样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为长辈介绍,可以 采用问答式来安排行文。
⑥侧重介绍智能手机常用的操作方法和按键的功能。
智能手机的存在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 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有专家预言,未来的智能手 机会变成真正的智慧手机。未来的智慧手机不仅能 与人类对话,甚至能以人类的思考方式来理解人类 诉求,快速、精准地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让我们 拭目以待吧!⑦
⑦总结上文,展望智能手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教师点评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写作 说明的顺序(第2课时) 课件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 序第2课时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写作 说明的顺序(第2 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 作说明的顺序第2课时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写作 说明的顺序(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八 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第2课时课件新人教版
有条不紊
繁八写课下序而年作件册第不级第2说新课语二冗明人时文单的教课下元顺版件册 写-序新八作第(人年说二第教级明单2版语课的元文时顺)
——说明的顺序
学习目标
1.片段写作,学习运用不同的顺序说明事物 的方法。
学习活动三
可以查阅相关产品说明书以及网络相关资料, 充分了解产品的功能与使用方法,然后根据读者的 年龄特点,选择相应的说明内容,确定介绍的重点 与难点,再采用合理的说明顺序组织全文。注意不 能照搬产品说明书,或者直接从网络下载资料编辑 而成,要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

大学语文第一讲《序二篇》

大学语文第一讲《序二篇》







07.《复仇》 鲁迅 08.《庄子•秋水(节选)》庄子 09.《史记〃刺客列传》节选 10.《世说新语•任诞(节选)》 11.《兰亭集序》王羲之 12.《文心雕龙•知音》刘勰 13.《礼记•大学(节选)》 14.《论语•先进(节选)》

期末成绩:60% 平实成绩:40% 平实成绩:考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


读范曾兄《庄子显灵记》,有当年读杜部《秋 兴八首》的感觉,气概万千,涉及当前基本问题, 非常佩服。 世界上两个重要的元素是自然与人。五百年的 伟大科学进展,开启我们对自然的了解,也因此 影响人类的生活,我们同五百年前的人已不是同 一种动物了。



中华民族是很实际的,中华文化寻求人类社会的处理 与组织,一个结果是注意到传代,便自然重视"孝", 便把多代连起来,成为一串,不能使串切断,便"不 孝无后为大",结果把中国养成一个巨大的民族。 中西文化不容,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春秋时代。我一 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在普林斯顿,常同爱因斯坦见 面,也到过他家的书房几次,他书架陈书不多,但有 一本老子《道德经》。希望范曾再写一本《老子显灵 说》。 选自《庄子显灵记》

对话体。 虚拟庄子与太始、爱因斯坦、海德格尔、毕加索、 柏拉图及范伯子的辩难: 寻究宇宙与自然的起始,探讨生命与死亡的真谛, 辩驳善恶与美丑的分际,诘问克隆与工具主义的非 理性冲动。


庄子:太始,我跟随着 您, 原来就是跟随我敬仰的 大宗师。 无穷极的天宇,和谐而 浑一, 这浑一超越了形骸, 精神插上与天地共在的 双翅。 ……

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 国哲学家,在现象学、存在主义、 解构主义、诠释学、后现代主义、 政治理论、心理学及神学有举足轻 重的影响。 他曾尝试引领哲学家脱 离形上学及知识论的问题而朝向本 体论的问题。这就是存在的意义。 海氏从存在的角度解构了西方的哲学史,认为人类的 历史就是存在(道,本源,存在的存在)的真理被遗 忘的历史。

大学语文序二篇(精)

大学语文序二篇(精)



季羡林获得博士学位后,又在德国呆了四五年,其间 ,他又写了几篇很长的论文,都是请伊姆加德小姐打 的字。所以,直至1945年季羡林离开德国前,还经常 去她家打字。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季羡林和伊姆加德小姐之 间渐渐产生了感情。除了打字季羡林去迈耶家外,后 来,迈耶家凡有喜庆日子,招待客人吃点心、吃茶什 么的,迈耶太太必定邀请季羡林参加。特别是在伊姆 加德生日那一天,季羡林是必不可少的客人。每逢季 羡林到迈耶家,伊姆加德总是打扮得漂漂亮亮,满面 笑容,格外热情。迈耶太太在安排座位时,总让季羡 林坐在伊姆加德的旁边。一对异国青年同时坠入了爱 河。



1933年季羡林有了女儿,取名季婉如,后毕业天津大学,成为 核工业部的高级工程师,已病故。 1935年,季羡林又有了儿子延宗,即是季承。但作为“国学 大师”季羡林的儿子,季承自小却很少得到父亲的教诲,父子关 系一向冷淡,并曾被父亲“赶出家门”。 同年,季羡林在经济濒于破产时获得一个到德国去留学的机 会。季羡林这一走就是十一年。这十一年当中,季羡林的老祖( 季羡林的婶母)苦苦挣扎,摆过小摊,卖过破烂,勉强维持着一 家人的生计。季羡林他婶母出身中医世家,从小学会了一套治病 的手段。因自幼丧母,没人替她操心,耽误了出嫁的黄金时刻, 成了“老姑娘”。年近四十才嫁给季羡林的叔父做续弦。

序常不拘文体,不论长短


台湾作家余光中:


“序言既为文章,就得满足一般散文起码的要求。若是把它 写成实际的书评,它仍应是一篇文章,而非面无表情的读书 报告,更不是资料的堆砌,理论的演习。”(《为人作序 ──写在〈井然有序〉之前》) “我为人写序,于人为略而于文为详,用意也无非要就文本 去探人本,亦即其艺术人格;自问与中国传统的序跋并不相 悖,但手段毕竟不同了。”

二节词序PPT课件

二节词序PPT课件
❖ 语言又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着的,因此,古今汉语语 法也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体现在词序上,主要是 宾语前置的问题,也有数词和定语的词序问题。
一、宾语前置
❖ 在汉语中,宾语正常的位置是在动词之后, 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涉及的对象,这一 点古今汉语是相同的。
❖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论语·阳货) ❖ 胶鬲曰:“西伯侯将何之?无欺我也。”(吕氏春
秋·贵因) ❖ 第三 ,汉代以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后置的逐渐占
优势,但一些古文作家仍多用前置形式。 ❖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蜀
志·诸葛亮传)
(三)为了强调而把宾语前置,宾语后边再用
代词复指一下
❖ 《诗》所谓“人之无良”者,其羊斟之谓乎, 残民以逞。
❖ (二)动量表示法 ❖ 1、数词直接放在动词前 ❖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 逐之,三周华不注。 ❖ 2、数词放在动词后(较少见) ❖ 距跃三百,曲踊三百。 ❖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 ❖ 3、数词加动量词放在动词前 ❖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 几年今夕一番逢。 ❖ 4、数词加动量词放在动词后 ❖ 母乃杖祥脊及两脚百余下。 ❖ 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
关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问题,有 以下几点需注意
❖ 第一,如果动词前边有能愿动词或副词的话,前 置的宾语既可以放在能愿动词或副词前边,也可 以放在其后。
❖ 是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令国家百姓之不 足也,自古及今,未尝之有也。(墨子·节葬)
❖ 民不足而可用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贾 谊·论积贮疏)
第二节 古代 汉语的词序
❖ 汉语的语法手段:词序和虚词。

人教版语文必修2《兰亭集序》(共31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2《兰亭集序》(共31张PP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8课 《兰亭 集序》 (共3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8课 《兰亭 集序》 (共3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8课 《兰亭 集序》 (共3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8课 《兰亭 集序》 (共3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讨论明确文章大意
1 第一段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兰亭盛会的?
2 作者为何说“信可乐也”?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8课 《兰亭 集序》 (共3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8课 《兰亭 集序》 (共3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8课 《兰亭 集序》 (共3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有关“序”
“序”也写做“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 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 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 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 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内容分 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 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 子而作,例如本文。 《兰亭集序》意思是兰亭会诗集
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8课 《兰亭 集序》 (共3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8课 《兰亭 集序》 (共3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 第二段所议论的问题是———————。 死生亦大矣。

新序二则ppt课件

新序二则ppt课件
不同罢了 (5) 其 知 弥 精 , 其 取 弥 精 ; 其 知 弥粗,
其 取 弥粗。 译文:一个人的知识越精深,他所选择的越精妙;一个人
的知识越浅薄,他所选择的也越浅薄。
33
4
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
阻止
判断句 用来——的
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
先前
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
因为
随从人员阻止他说:“这是吴国的宝物,不是
用来作赠礼的。”延陵季子说:“我不是赠给他
的。前些日子我经过这里,徐国国君观赏我的宝
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他的脸色透露出想要
黄莺 婴儿
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
鄙俗的人
所以宋国年高有德的人说:“子罕不是没有宝, 而是他所当作宝的东西与别人不一样。”现在拿 百两黄金和黄莺来给婴儿看,婴儿必定选择黄莺; 拿和氏璧和百两黄金来给鄙俗的人看,鄙俗之人 必选择百两黄金;
15
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
译文:从前,有人向郑国,国相赠鱼,郑相不
收受。有人对郑相说:“先生特别喜欢吃鱼,为
什么不接受呢”郑相说:“我因为特别喜欢鱼,
所以不收受别人送来的鱼。收受了鱼就失去我的
俸禄,不能再吃到鱼了;不收受礼物,我这能得
到俸禄,终身能吃到鱼。”
23
• 养浩然正气 • 筑精神高地
24
(一) 古音通假
(1) 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反”,同 “返”,返回
剑兮带丘墓。”
7
•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弘扬的是哪 一种传统美德?
• 季子的品质有没有歌颂的价值?
8
孔子以仁为核心,他发现一个人大仁大义, 非常想拜他为师,但是他晚生了20年,当孔子 找到他,想向他学习的时候发现这个人已经死 了。孔子非常伤心,他慨然地给这个人写下了 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十字碑文, “呜呼有吴 (今江苏)延陵君子之墓”。(这是一个很有 名的碑文,除了武则天的无字碑文。)这个人 就是季子。

1-1序二篇

1-1序二篇
化在对待人与自然的 关系问题上有什么不同的倾 其各自的利弊是什么? 向? 其各自的利弊是什么? 序言的文体特征是什么?写 序言的文体特征是什么? 法上有什么特点? 法上有什么特点?
二、从所序之书谈起
1. 范曾其人
二、从所序之书谈起
祖籍江苏南通人, 年生人, 范曾:祖籍江苏南通人,1938年生人, 祖籍江苏南通人 1938年生人
二、从所序之书谈起
3.季羡林 3.季羡林
二、从所序之书谈起
(1911季羡林 (1911-2009) 北京 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 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 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 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 梵文、巴利文专家。 梵文、巴利文专家。对佛 教、梵文文学等研究均作 出重要贡献。 出重要贡献。
注重“天人合一” 注重人与自然“浑然一体” 注重“天人合一”,注重人与自然“浑然一体”, 确有重视人与自然统一的合理因素, 确有重视人与自然统一的合理因素,但它不利于认识 人与自然,使人屈服于自然、个体屈服于群体、 人与自然,使人屈服于自然、个体屈服于群体、 感性屈从于理性,同样不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 感性屈从于理性,同样不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
季羡林
季老不仅学贯中西,融会古今, 季老不仅学贯中西,融会古今,而且在道 德品格上同样融合了中外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 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仁爱和恕道, 。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仁爱和恕道,强烈的忧患 意识和责任感,坚毅的气节和情操; 意识和责任感,坚毅的气节和情操;西方人文 主义知识分子的自由独立精神, 主义知识分子的自由独立精神,尊重个性和人 格平等观念,开放创新的意识, 格平等观念,开放创新的意识,这些优秀传统 都凝聚融合在季老身上。所以, 都凝聚融合在季老身上。所以,他能够做大学 成大事业,有大贡献, 问,成大事业,有大贡献,他是中国现代知识 分子的一面旗帜和榜样。 分子的一面旗帜和榜样。

详解序二篇

详解序二篇

三、大师的对话——关于“天人合 一”
从作品风格看,陈省身先生的序文,文脉跳荡,
思路飞扬。科学发展、人类文明、自然变化和 检讨中华“孝”文化以及当年作者和爱因斯坦 见面,看起来互不相连,但是深层思路清晰可 辨,言简意丰,微言大义。运用简洁的语言, 表达深刻的思想含义,其中论述科学造就了五 百年前后不同的人类,尤为深刻
的非理性冲突,平息恐怖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磨难,多种思想学 术碰撞冲击,上下物理、往复辩难、辞语犀利、激荡生辉、博雅
浩瀚。这首哲理诗亦诗亦学,亦灵动亦沉雄,幻象起义,理趣横
生,忽而激扬跌宕,忽而显谑不羁,有内涵贯一的感染力、震撼 力和穿透力。
三、大师的对话——关于“天人合 一”
这是一篇有趣的文章,两位大师在为同一本 书写作的序言中,展开了一场关于“天人合一” 的对话。 庄子的宇宙观、人生观和认识论。宇宙观: 庄子的作品以哲学散文为主,宇宙观否定客观 世界的物质性,进而怀疑客观世界的存在,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 在他看来,人生如此虚无缥缈,主张远离现实, 世界的物质性是无法认识的,宇宙观的不可知 论表现出庄周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
切都是“莫若以明”。
三、大师的对话——关于“天人合 一”
对于古代文化遗产,批判才能吸收,扬弃才能继承。
庄周的唯心史观、相对主义认识论和世界不可知论我 们当以唯物主义思想进行理性的分析。

但是,庄周的思想体系中,也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因 素。相对主义认识论也包含着一定积极意义的思想。 根据老聃“道法自然”的思想,庄周提出“天道无为 而自然”的主张,就包含着唯物主义因素。“吾生也 有涯,而知也无涯”,(《养生主》)在一定意义上 包含着辩证法思想。
二、从所序之人谈起
范曾(1938- ),字十翼,江苏南通人。当代著名学者、 书画家、诗人。早年先后就读于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央美 术学院美术系及国画系。现为南开大学教授。秉承家学, 祖父先辈曾和鲁迅交往,或为著名学者和诗人,具有深厚 的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修养,其文学作品涉及文学、哲学、 历史、宗教、艺术内容,有诗词、序跋、散文、随笔等多 种文体。著作有《庄子显灵记》、《画外话》、《范曾诗 稿》等。

第一课序二篇

第一课序二篇

(二)季羡林
季羡林(1911.8.62009.7.11 ) ,北京大学教 授、中科院院士、语言学 家、文学翻译家,还是梵 文、巴利文专家。
山东省聊城市清平县(今临清)人。
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
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留学,
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 古代语文。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 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他的一生“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
,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 ”,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
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
、国宝。
季羡林是一个坚定的忠诚的爱国者。
他热爱祖国的壮丽山川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他说:“平生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我 也是爱国的。”
这是两位大师为范曾所写诗剧《庄子显灵记》写的序。写 作时间大约是2003年。 范曾《庄子显灵记》是一部采用对话体的诗剧。
内容:作者虚拟庄子显灵后,和太始、爱因斯坦、海德
格尔、毕加索、柏拉图等人相见、辩难,探究宇宙和自 然的起始,探讨生命与死亡的真谛,辩驳善恶和美丑的 分际,诘问克隆与工具主义的非理性冲动。
然而,人类,特别是近几百年来的西方 人,却反其道而行之,要“征服自然”, 在大自然面前翘尾巴。从表面上来看,人 类似乎是胜利了,大自然似乎是被征服了 。然而,大千世界发生了许多弊端,甚至 灾害,影响了人类生存的前途。
德国伟大诗人歌德说,大自然不会犯 错误,犯错误的是人。 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说,我们不 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中,每一 次胜利,大自然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两位哲人的话值得我们深思再深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兰亭集序》课件(11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兰亭集序》课件(11张PPT)

判断句 判断句 倒装句之状语后置
倒装句之定语后置
省略句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能够表现感情变化 的词语,把握作者的感情变化线索。
乐————痛————悲
作者参加兰亭禊事,乐因何而生?
乐:良辰美景 赏心乐事
作者参加兰亭雅集如此快乐,但他笔锋 一转,呼出“痛哉”,“痛”由何而来?
痛:世事无常 人生短促
第四段的感情是“悲”,与前文的“痛” 是一样的吗?
作者为什么悲?为何而悲?
由己悲人 千古同悲
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 “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 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 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 开了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世事 难料”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 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深而义深, 不亏为千古名篇。
谢谢
文学造诣。
写作背景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统、 孙绰、谢安、支遁等41人,为过“修禊日”宴集于此, 列坐于曲水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飘流至谁的 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三觞。这次聚会有26 人作诗37首,编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作了一篇 序文,这就是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王羲之书法 代表作《兰亭集序》。兰亭也因此成为历代书法家的
朝圣之地和江南著名园林。
重要文言知识:
实词:
次 (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旁边 编次
行军途中驻地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 觞: (2)映带左右 带:
觞:喝酒 带:环绕
句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亦大矣
其致一也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三、大师的对话——关于“天人合 一”
这是一篇有趣的文章,两位大师在为同一本 书写作的序言中,展开了一场关于“天人合一” 的对话。
庄子的宇宙观、人生观和认识论。宇宙观: 庄子的作品以哲学散文为主,宇宙观否定客观 世界的物质性,进而怀疑客观世界的存在,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 在他看来,人生如此虚无缥缈,主张远离现实, 世界的物质性是无法认识的,宇宙观的不可知 论表现出庄周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
切都是“莫若以明”。
11
三、大师的对话——关于“天人合 一”
对于古代文化遗产,批判才能吸收,扬弃才能继承。 庄周的唯心史观、相对主义认识论和世界不可知论我 们当以唯物主义思想进行理性的分析。
但是,庄周的思想体系中,也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因 素。相对主义认识论也包含着一定积极意义的思想。 根据老聃“道法自然”的思想,庄周提出“天道无为 而自然”的主张,就包含着唯物主义因素。“吾生也 有涯,而知也无涯”,(《养生主》)在一定意义上 包含着辩证法思想。
的印象、与作者的关系、介绍创作风格等等。 另一类是赠序,用于赠言,古代文学作品中用
于临别赠言者多常见,用于诗歌也用于文章。 如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滕王阁序》的 全名是《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一篇典型 的赠序文。
3
现代“序”
现代序文的写法,除上面介绍的基本内容外,形式上 是千变万化了。一般写序的多为大家,所以风格各异。 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多褒奖作者和作品,表达自己独到 的见解。时下社会风气的变化影响到学界,多为作者 和作品唱赞歌或颂词,这无疑也是作者内心希望的, 真所谓“好风凭借力”。高明的序文不能过于黏滞在 作品的述评内容介绍方面,要有一定程度的借题发挥, 并且在若即若离的表述中巧妙地阐发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是有机的结合。季羡林和陈省身为范曾《庄子显灵 记》写的序文,就可以说是典型。
13
三、大师的对话——关于“天人合 一”
现在回到季羡林在《序文》中谈到的“天人关 系”和“天人合一”。天人关系,是指人与自 然的关系;天人合一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首先要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和自然交朋友。 然后再向自然索取。 西方几百年来“征服自然”的结果是影响 了人类生存的前途。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翘尾巴 的高度和人类前. 全诗为对话体,通过虚拟庄子与太始(就是形的初始而尚未有质 的阶段。太始在道家哲学中代表有形无质,非感官可见,开天辟 地前的原始宇宙状态。)、爱因斯坦、海德格尔、毕加索、柏拉 图及范曾曾祖父范伯子的辩难,寻究宇宙与自然地起始,探讨生 命与死亡的真谛,辩驳深肤与美丑的分际,诘问克隆与工具主义 的非理性冲突,平息恐怖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磨难,多种思想学 术碰撞冲击,上下物理、往复辩难、辞语犀利、激荡生辉、博雅 浩瀚。这首哲理诗亦诗亦学,亦灵动亦沉雄,幻象起义,理趣横 生,忽而激扬跌宕,忽而显谑不羁,有内涵贯一的感染力、震撼 力和穿透力。
10
三、大师的对话——关于“天人合 一”
人生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决定了庄周的人生观。人生 如梦,人生无常;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人之生也 与忧俱来”,人生痛苦相随相伴。人生短暂,主张 “忘年忘义”,死为生之“大觉”。认识论:庄周对 客观事物的认识倾向相对主义认识论,否认客观事物 的美丑、是非、善恶,世界无大无小,无始无终,一
12
三、大师的对话——关于“天人合 一”
“天道无为而自然”这是理解两篇序文的关键。 遵循宇宙自然的客观规律,有所不为。“有所 为,有所不为”乃治国之道。 弗兰西斯·培根提出“人是自然的仆人和解 释者”、“为了控制自然必须服从自然”。马 克思评价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唯物主义和整 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这是人与自然 的正确认识。
5
二、从所序之人谈起
季羡林(1911- 2009),山东清平县(今临清市)人。1930年 入清华大学,1935年入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1941年获哲 学博士学位。194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 系,担任系主任40年。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 部委员,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等。 先后获印度国家文学院名誉院士、伊朗德黑兰大学荣誉博士等 荣衔。主要著作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罗摩衍那初探》 等。
6
二、从所序之人谈起
陈省身(1911-2004),浙江嘉兴人。1926年入南开大学,1930年 入清华大学就读研究生院,1934年入德国汉堡大学,获博士学位。 1937年回国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3年到1945年任普林斯顿高 等研究所研究员。其主要工作领域是微分几何学及其相关分支,成 绩斐然。为美、英、法等多国院士,获数学国际最高奖Wolf奖、首 届邵逸夫数学科学奖等。对文史具有浓厚兴趣,时有相关文章发表。
7
二、从所序之书谈起
《庄子显灵记》
1. 《庄子显灵记》是一篇长达 3000行的长诗,是范曾先生集诗书画、 文史哲、儒释道于一身的代表作品。作品酝酿于天津,著述于巴黎,融 屈骚汉赋、唐诗宋词、戏剧套曲及自由体新诗等不同风格、不同体裁于 一炉,打造出了前无古人的长篇艺术架构,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 葩。
4
二、从所序之人谈起
范曾(1938- ),字十翼,江苏南通人。当代著名学者、 书画家、诗人。早年先后就读于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央美 术学院美术系及国画系。现为南开大学教授。秉承家学, 祖父先辈曾和鲁迅交往,或为著名学者和诗人,具有深厚 的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修养,其文学作品涉及文学、哲学、 历史、宗教、艺术内容,有诗词、序跋、散文、随笔等多 种文体。著作有《庄子显灵记》、《画外话》、《范曾诗 稿》等。
第一讲《序二篇》
季羡林 陈省身
1
一、“序” 体
序,也称导言、导论、绪言,写在著作 正文前的文字,通常是该书的导读和说明, 如创作意图,创作原则,过程以及与该书 出版有关的事情。有自序和他序。作品前 后分别称作序和跋,《张中丞传后叙》就 是一篇跋文。
2
古代“序”
古代序体文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对作品的写作缘由、要旨评述及对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