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习题详解(导论)

合集下载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3章 货币)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3章 货币)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第三章货币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

与商品交换的发展相适应,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含义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地、偶然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这种价值形式是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物物交换相联系的。

公式为:1只绵羊=2把石斧这一价值形式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偶然的交换关系。

(2)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①相对价值形式相对价值形式是指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相对地表现在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价值形式左端的商品“绵羊”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

②等价形式等价形式就是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能够与另一种商品直接相交换的形式,这样的商品叫做等价物,也称为价值镜,即反映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价值的一面镜子。

等式右端的“石斧”处于等价形式上。

等价形式具有三个特点:a.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b.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c.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③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之间的关系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是对立统一关系。

二者的统一表现在:它们互相依存,少了一方就不能成为价值形式了。

二者的对立表现在:在同一价值关系表现中,处于等式两边的商品都只能或者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或者处于等价形式上,而不能同时既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于等价形式上。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实际上是许多个简单价值表现的总和,或简单价值表现的扩大。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1章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1章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第一篇商品经济第一章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自然分工与自然经济1.自然分工(1)分工分工是指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包括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以及企业或单位内部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工种间的个别分工。

不同形式的分工,是不同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2)自然分工自然分工是分工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表现为:①反映人们按性别和年龄的差别,在纯生理的基础上产生的劳动分工。

②在地域资源的差异性从而自然产品差异性基础上形成的分工,即自然地域分工。

2.自然经济的产生(1)自然经济的概念自然经济是与自然分工相适应的,也称为自给自足经济,是指为满足生产者家庭或经济单位(如原始村社、奴隶主庄园、封建主庄园等)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自然经济的形成及表现形式自然经济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生产发生交互关系的经济形式,在人类之初的原始社会就已经形成。

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虽然社会分工、私有制的产生和与之相适应的商品经济有了某些发展,但总的来说它还处于从属的、次要的地位,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自然经济组织具体表现为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共同体的集体经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庄园经济以及农民的家庭经济。

3.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1)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2)自然经济是封闭型经济。

(3)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

(4)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5)自然经济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

总之,自然经济是一种落后的经济形式。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习题详解(第5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演化)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习题详解(第5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演化)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第五章资本主义制度的演化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产业革命答: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从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个飞跃,以新技术的发明创造和机器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

产业革命表现为以蒸汽动力使用为核心的一系列工业技术创造和机器的广泛使用,对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最终确立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2.第二次产业革命答:第二次产业革命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以电、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为主要标志,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重工业比重超过轻纺工业,成为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的国家。

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有两个主要的特点:(1)自然科学的新发现迅速应用于工业。

而第一次产业革命,技术发明极少由科学家做出,多半是由技师们完成的。

(2)电力的发明与应用,不仅以强大的推动力加快了机器运转的速度,而且带动了数量更多的工作机体系,使之成为巨大规模的集体劳动使用的工具体系。

3.生产集中答:生产集中是指把若干个规模相对较小的生产合并重组为规模较大的生产模式,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业的比重不断增加。

生产集中方式不会引起社会资本的增大也不受社会财富增加量的限制。

竞争和信用是生产集中最有利的杠杆,生产集中的主要途径有:并购、联合、向社会发行股票。

生产集中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张,形成合力,兴办大型项目,降低成本,提高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等。

但是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可能会对技术进步和消费者产生不利影响。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13章 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13章  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第四篇经济发展第十三章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1.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划分社会总产品按照价值构成来说,由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组成,按照最终用途的实物构成来看,可分为两种形态,即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与社会总产品的实际用途相适应,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1)生产资料的生产部类,简称为第Ⅰ部类;(2)消费资料的生产部类,简称为第Ⅱ部类。

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按价值构成分为c、v、m三个部分的原理和社会生产按社会总产品实物构成划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使我们能够科学地分析社会总产品在交换关系中的实现过程,是揭示社会再生产运动规律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2.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简单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

其特点是社会总产品中的全部剩余产品都用于个人消费,不进行积累。

马克思在分析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时,把每个部类的产品价值分成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

(1)三大交换关系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有三大交换关系:①第Ⅰ部类内部c的交换。

②第Ⅰ部类内部v和m的交换。

③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第Ⅰ部类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v和m需要与第Ⅱ部类交换,而第Ⅱ部类以消费资料形态存在的c,需要与第Ⅰ部类交换。

(2)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第Ⅰ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应该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

用公式表示:()ⅠⅡ+=v m c这个公式表明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内在联系。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7章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7章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第七章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中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中国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而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2)中国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历史条件和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我国脱胎于商品化和社会化程度很低、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就决定了只有经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发展过程,才能实现我国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才能建立起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比较充分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使社会主义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发展得比较成熟,从而才能过渡到成熟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①生产力水平低。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总水平还比较低,发展不平衡,存在着多层次的生产力。

②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习题详解(第12章 社会总供求和国家宏观调控)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习题详解(第12章  社会总供求和国家宏观调控)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第十二章社会总供求和国家宏观调控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社会总产出答:社会总产出是各个社会形态社会总生产共有的经济范畴,也称社会生产的总成果。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根据社会需要和生产资源的供应状况,将全社会的生产要素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供社会消费和使用的各种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即是社会总产出。

社会总产出通常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经济活动的总规模,可以从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两个方面来考察。

2.国民生产总值答: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其内容构成为: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3.国内生产总值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反映社会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量。

它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凡发生在本国领土范围内的生产活动,不论由谁经营,归谁所有,都需计入本国的产值。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1)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2)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3)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由于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了总产出中的中间投入,不存在重复计算问题,具有最完整的物质内容,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本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可供消耗及使用的经济实力。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6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6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6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人类社会崭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以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消灭了剥削的根源,并且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按劳分配,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因此,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崭新的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决定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与高度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选择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1)旧中国无法选择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当时的国际国内条件下,中国无法选择资本主义道路。

这是因为:①中国不具备选择资本主义道路的国际条件。

帝国主义为了维护在华的政治控制和既得利益,不允许中国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

②中国不具备发展资本主义的群众基础。

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统治和压迫,在中国人民心中留下深刻创伤,选择这种受帝国主义控制的资本主义道路,不符合中国各族人民的利益。

③近代中国没有能够领导人民群众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力量。

中国的大资产阶级同封建主义、帝国主义一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不可能建立独立自主的资本主义制度。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4.1 复习笔记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生1.资本主义前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以前,人类社会已先后经历了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占有制度、封建制度等。

(1)原始公社制度出现于大约在300万年以前的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这种低下的生产力状况,决定了与之相适应的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形成原始公社制度。

其特征是:①集体劳动;②生产资料公有;③劳动产品平均分配。

(2)奴隶占有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两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产生与发展,奴隶社会出现了。

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存在剥削制度的社会。

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及奴隶本身,强制奴隶劳动,并且攫取奴隶的全部剩余劳动和一部分必要劳动。

(3)封建制度与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相比较,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规定性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归封建地主阶级所有,但封建地主不完全占有直接生产者农奴或农民。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基本特征是: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②超经济强制是封建地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条件;③封建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形式。

2.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逐渐产生的。

封建社会后期简单商品生产者分化是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资本原始积累之后资本主义经济才得到充分发展。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的两个基本的条件①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②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

(2)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分离,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

(3)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①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这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

②新兴资产阶级采用暴力手段,在海外劫掠殖民地,进行奴隶贸易,贩卖毒品等,加速了货币财富积累。

③在国内则利用国家权力,通过发行公债、增加捐税和保护关税等制度,聚敛大量财富。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对外经济开放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对外经济开放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第十一章对外经济开放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一、概念题1.国际分工答: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一国内部社会分工向国外的延伸和继续。

国际分工是生产的国际专业化,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社会分工的发展超出国家界限广泛发展的结果,国际分工的存在是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的必要条件和基础。

2.世界市场答: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是世界各国之间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世界市场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是由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引起的,它反映的是世界各国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通过国际交换而形成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供求关系,是一个经济概念。

世界市场分为世界商品市场、世界金融市场、世界劳务市场。

3.世界货币答:世界货币是在国际商品流通中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货币。

世界货币是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当商品交换超出国家界限而发展为国际贸易时,作为它的价值尺度的货币,也就成为世界范围的商品的一般等价物,即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的职能除作为价值尺度之外,还有国际支付手段、国际购买手段和财富的国际转移手段等职能。

4.国际经济合作答:国际经济合作是指不同主权国家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超越国家界限的自然人与法人为了共同的利益,在生产领域中以生产要素的移动与重新组合配置为主要内容而进行的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

当代国际经济合作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国际经济合作是主权国家间的经济协作,国际经济合作中所反映出来的是一种新型的国家间关系。

(2)国际经济合作具有全球性、经常性和持久性的特征。

(3)国际经济合作是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复合转移的经济活动。

(4)国际经济合作中充斥着斗争和竞争,斗争中求合作,合作之中有斗争。

当代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可以归纳为八种类型:国际信贷合作、国际投资合作、国际科技合作、国际劳务合作、国际土地合作、国际信息与管理合作、国际经济援助、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与合作。

6.国际收支答: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之间的对比关系。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2章 商品)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2章 商品)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第二章商品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1.使用价值(1)含义使用价值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由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属性决定的。

使用价值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考察:①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它可以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要。

②从使用价值的量的方面看,任何使用价值都可以用一定单位来衡量,用数量来表示其大小、多少。

(2)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①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因此,它是社会的使用价值。

②它供给别人满足需要,不是无代价地奉献或赠与,而是通过交换转移到别人手里,因此,它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交换价值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在市场上,一种商品可以有多种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比例,因而能有多种交换价值。

而且,各种商品交换的比例,还会因时因地不同而不断变化。

这种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既不是由商品的效用(使用价值)决定,也不是由供求决定的,而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

3.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1)交换价值和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而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①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获得表现。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导论)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导论)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导论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政治经济学”的提法出现于17世纪初,首次使用这一说法的是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安·德·蒙克来田(1575~1622)。

他在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用了“政治经济学”这种提法,目的在于说明他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经超出了自然经济的范围,不再是家庭或庄园经济的管理问题,而是国家或社会的经济问题。

而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产生于17世纪中叶以后。

2.政治经济学的发展(1)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是英国人威廉·配第(1623~1687),亚当·斯密(1723~1790)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大卫·李嘉图(1772~1823)是其完成者。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适应19世纪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在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批判性继承以及同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战斗中产生的。

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政治经济学做了根本的改造:a.服务于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前所未有的揭露和批判,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将为更先进的社会制度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b.结合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质的分析,对社会化商品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了最深刻的揭示和卓越的研究;c.对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及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方式等提出了原则构想。

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是发展的理论:a.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b.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也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9章 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9章  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9章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第九章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市场供求1.市场的买方与卖方(1)市场的含义市场作为商品经济范畴,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商品交换场所;二是指商品交换关系总和。

前者着眼于商品交换的空间载体形式,后者着眼在某种既定的或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提供或出售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特定价格或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条件下,某种商品的所有生产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单个企业供给的加总或总和。

(2)商品供给的影响因素①商品或劳务自身的价格。

商品供给与其自身价格水平成正相关关系。

②相关商品的价格。

替代品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互补品价格上升,供给减少。

③生产费用。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生产费用的增加必然使供给的效益下降,导致供给的减少;反之,供给增加。

④技术水平。

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使既定的投入实现更多的供给;反之,供给减少。

⑤企业对商品价格的预期等因素。

预期价格上升会刺激供给增加;反之,供给减少。

(3)供给弹性为了揭示影响商品供给的各种因素对供给影响的强度,可以计算商品的供给弹性。

供给弹性比较重要的有价格弹性、成本弹性和交叉弹性等三种。

①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是供给量变动的速率与价格变动速率的比率,反映的是供给量对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

其计算公式为:()()s s s E Q P P Q =∆∆⨯②供给的成本弹性是商品供给量变动速率与其成本变动速率的比率,它反映供给量变动对成本变动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 导论~ 第一章课后答案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 导论~ 第一章课后答案

导论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思考题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P3研究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具体的有:(1)科学的抽象法(2)模型分析法和数学、统计方法;(3)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法。

P6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概念题解释下列概念:生产力:人和自然界发生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称为生产力。

P16生产关系:人们互相之间发生一定的关系,这一关系称为生产关系。

P16生产方式: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必须获得物质资料,这种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称之为生产方式。

P27思考题1、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目的是什么?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

同时,生产也决定着消费的方式;(2)消费也决定着生产。

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

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

P17生产与交换的关系:(1)生产决定交换。

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2)交换对生产也具有反作用。

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从而对用来交换的产品需求的增长,生产也会随之发展。

P17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分配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但分配也并不独立于生产之外。

(1)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2)分配对生产也有反作用,分配不仅仅是被动的生产成果的分配。

P182、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内容:(1)所有权表现为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排他性的占有或归属关系;(2)财产权关系的实质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3)产权对主体要有经济意义,即产权主体要从中获得一定利益。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特别关注产权的公有和私有的属性。

P213、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因为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中,生产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概念题1.人类社会的三次大分工答:人类社会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且每次大分工都推动着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原始社会后期,指游牧部落从其他部落中分离出来。

在此以前,交换只是偶然的现象,游牧部落出现后,它所生产的生活资料不仅比其他原始部落多,而且种类也不同,从而使经常的交换成为可能。

这次大分工,有力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也为私有制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原始社会末期,指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金属工具的采用,当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手工业生产,如纺织、榨油、酿酒、金属加工和武器制造等,它们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这次大分工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使直接以交换为目的商品生产开始出现,并使商品交换范围进一步扩大,从而加速了私有制的产生和原始社会的瓦解。

(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原始社会瓦解、奴隶制社会形成时出现的一个不从事生产而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

商人阶级的出现,缩短了商品买卖的时间,扩大了商品的销路,又一次推动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

2.资本原始积累答:资本原始积累是指资本生产方式确立之前,通过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与劳动者分离,生产资料和大量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过程。

对货币财富的剥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因素,这是通过殖民制度、国债、重税、保护关税和商业战争等暴力手段进行的。

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就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历史过程。

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以及货币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

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这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

(2)新兴资产阶级采用暴力手段,在海外劫掠殖民地,进行奴隶贸易,贩卖毒品等,加速了货币财富积累。

(3)在国内则利用国家权力,通过发行公债、增加捐税和保护关税等制度,聚敛大量财富。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导论至第三章部分答案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导论至第三章部分答案

导论一思考题1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答:研究对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①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生产,也涉及在服务领域提供服务。

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②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③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研究生产力。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社会发展阶段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哲学思维方法,一种是数学分析方法。

p3,4,6第一章一基本概念1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p232生产关系:广义上指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狭义上指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形式。

p16,203生产方式: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必须获得物质资料,这种获得的方式称生产方式。

p27二思考题1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答: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a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b消费决定生产。

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②生产与交换的关系a生产决定交换。

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

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

b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从而对用来交换的产品需求的增长,生产也会随之发展。

③生产与分配的关系a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

b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的分配决定着生产。

p17,182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①所有权表现为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习题详解(第8章 市场经济体制)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习题详解(第8章  市场经济体制)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第三篇经济运行第八章市场经济体制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资源稀缺性答: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社会对资源的无限需求资源的供给总是有限的。

这种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一切时代和社会。

正是由于这种稀缺性,社会必须采用一定的调节机制,根据资源的不同用途在不同使用者之间进行分配,这种分配就是资源配置。

如何把这些稀缺的资源利用好,配置适当,是任何社会都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2.资源配置答:资源配置是指在全社会范围内把经济资源(即各种生产要素)按比例分配到各个部门和地区,使各种生产要素合理而有效地组合,以保持社会经济均衡和快速发展,以获得最大的社会产出。

配置资源的机制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

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信号来配置资源的,在价格信号的指导下,通过供求调节和利益诱导,决定资源的流向和流量。

计划机制是通过行政指令来分配资源,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最优配置而取得的最大的效益就是资源最优配置效率。

对合理使用资源的忽视或者滥用资源,就是浪费资源或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

资源最优配置效率要求以一定量资源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测定资源最优配置效率的办法是资源不论投于哪种用途,其边际产量都相等。

3.计划调节答:反映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内在联系、有计划地实现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和自觉调节经济运行称为计划调节。

计划调节包括计划的制定、计划的实现形式和宏观计划调节等。

计划根据社会资源按比例配置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便是计划调节。

计划机制体现了人们对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自觉运用,是主观见诸客观的过程,是一种“看得见的手的调节”。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一、概念题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答: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指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总和,它以公有制为基础,劳动者成为生产要素的主人,实行按劳分配,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经济制度。

其基本特征有:①在所有制结构上,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建立起来并在国民经济中居主体地位。

但是,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呈现出多层次和发展不平衡,公有制还不可能囊括社会经济的一切方面,还必须相应保留和适当发展其他非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

同时,公有制经济本身也还存在着不成熟性。

②在收入分配形式上,随着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确立,按劳分配成为主体的分配形式。

但与多种所有制结构相适应,在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其他的多种分配形式。

同样,按劳分配本身在实现中也还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③在资源配置方式上,由于社会主义还存在商品经济,市场调节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公有制的有利条件,以计划调节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生产资料公有制答: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指社会群体(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新型的所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是劳动者在全社会的范围内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获得经济利益。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既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也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全民所有制答:全民所有制是同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

在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范围内,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进行生产劳动,共同分配所生产的产品,实现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方面的完全平等。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习题详解(第3章 货币)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习题详解(第3章 货币)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第三章货币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价值形式答:价值形式是指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

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价值形式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

马克思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考察,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指出货币的出现和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货币一经产生,商品内部的矛盾就转化为商品与商品、商品与货币的矛盾。

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2.简单价值形式答:简单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地、偶然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这种价值形式是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物物交换相联系的。

例如:1只绵羊=2把石斧在这种价值形式中,等式两端的商品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

等式左端的商品“绵羊”处于主动地位,它的价值在石斧这一商品上相对地表现了出来,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

而等式右端的商品“石斧”则处于被动地位,用它自己表现出“绵羊”的价值,起着等价物的作用,处于等价形式上。

3.扩大价值形式答:扩大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原始社会末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畜牧业分工的出现,原始公社之间以至公社内部的产品交换变得比较经常了,一种商品已经不是偶然地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了,而是与许多种商品经常交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导论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生产力答: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包含三个要素,即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人的劳动是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

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建筑物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起到划分时代作用的生产工具。

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科学技术不仅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并使劳动者创造出新的劳动资料和工艺方法,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社会生产的组织或制度安排也会形成生产力,在社会化生产中,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意识的监督和调节,对生产者及生产资料在社会不同劳动部门中合理分配有重要意义。

科学、合理的生产组织或新的制度安排是提高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2.生产关系答: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即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组成的有机联系体系。

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

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所决定、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

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历史上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原始共产主义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五种生产关系。

3.经济范畴答:经济范畴是对经济现象的普遍本质的概括,是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工作的结果。

有了经济范畴系列,就可以构筑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4.经济规律答:经济规律又称“经济法则”,是指经济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它具有客观性和条件性。

经济规律依一定的条件而发生作用,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当经济事物本身的性质和其存在的条件发生变化时,经济规律也就发生变化。

经济规律可分为以下四大类:(1)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规律;(2)在几个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商品和市场经济规律(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等)、社会大生产规律;(3)在某个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的按劳分配规律等;(4)在某种特定经济领域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它主要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内在变动关系,如投入与产出之间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反映收入和消费之间变动关系的恩格尔定律等。

5.科学抽象法答:科学抽象法就是运用人们思维的抽象力,从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抽去外部的、偶然的、非本质的联系,找出内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形成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

科学抽象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运用科学抽象法能够深刻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以阐明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

科学抽象法,包括两个互相区别、互相联系的方法,即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

(1)科学抽象法的研究方法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

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都是具体的、复杂的。

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过程,要从实际出发,详细地占有材料,经过思考作用,从生动的直观进到科学的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形成概念、范畴系列和理论系统。

(2)科学抽象法的叙述方法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从本质说明现象的逻辑方法。

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工作完成之后,还要把理性认识推向前进,运用研究结果的各种经济范畴进行理论叙述,使客观存在的具体经济关系在思维上正确地反映出来。

叙述经济范畴系列和理论体系的思维逻辑进程,不能从具体到抽象,而必须倒转过来,采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二、问答题1.什么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答:(1)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生产,也涉及在服务领域提供服务。

政治经济学对象以生产为出发点,反映这样的事实: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现在服务领域因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而进入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范围。

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领域中经济关系分析的逻辑和方法同样可以用于服务领域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但对生产的社会属性的分析不能脱离生产的自然属性,原因是反映自然属性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生产的社会属性。

(2)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以生产为对象但不是一般地研究生产,而是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

任何生产都是连续不断的社会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

它们是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

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

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

因此,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3)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研究生产力。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这也是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的生产所包含的两方面内容。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总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

社会发展阶段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而且,研究生产关系的目标也是要使生产关系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当然,政治经济学不是一般地研究生产力,而是要研究影响和制约生产关系发展的生产力,特别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在各个社会都会存在多种层次的生产力水平,政治经济学依据的是该社会占主导的生产力,并特别关注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因为先进社会生产力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主要是指先进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试述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答: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学科,在经济学科体系中处于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学习和掌握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经济学科中的基础理论学科,政治经济学是学习其他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

当代大学生需要学会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问题。

政治经济学透过纷纭复杂的经济现象,研究经济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学好经济学的起点和理论基础。

不仅如此,随着时代发展,政治经济学不仅研究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也研究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在研究经济运动的本质的同时,也要注意剖析经济现象,学好政治经济学可以为学习和掌握各门经济学提供基本原理。

政治经济学阐明经济关系的本质和经济规律,对于培养学生扎实的经济理论功底,增强经济学学习能力和经济工作中的适应能力,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经济学对于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不可或缺的。

政治经济学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揭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阐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我们树立社会主义事业必胜信念,解放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强大思想武器。

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1.简述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的关系。

[西南财经大学2007研]答: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政治经济学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关系,两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即社会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揭示生产关系内在的、自身运动发展的经济规律,从而为生产关系的变革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除了研究生产关系以外,还包括生产力、经济运行机制和精神生产等。

(3)研究对象是对某一学科研究内容、范围的高度概括。

它确定学科研究的内容、范围、方向等问题。

确定研究对象的意义在于,它是学科研究的起点。

只有确立了科学的研究对象,才能建立科学的学科体系。

任一学科都有特定的研究对象。

学科间的区别主要在于研究对象的区别。

从某种角度而言,学科的研究对象与其研究范围有重合之处,有密切关系,但又要区别。

研究对象说明是干什么的,是学科发展追求的价值目标,即“应然”的,而研究范围则是说明这一学科涉及的领域,指明学科研究的纵深度、宽广度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界限。

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也就是要研究贯穿于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中的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而政治问题属于上层建筑,不是经济基础的内容,因而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当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在研究经济基础的时候,也不能不考虑包括政治在内的上层建筑的影响。

2.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性?[西南财经大学2005研]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真理是相对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一方面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它批判地吸收了各种经济学说中的科学合理成分。

正如马克思自己所说的:“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见未来,我们不主张树立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根本原因在于它内在的本质属性。

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开放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发展性。

①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两个伟大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根本变革;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变革。

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某些原理需要有新的发展。

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写《资本论》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机器大工业的初期阶段,企业制度处于工厂制阶段,股份制经济刚开始萌芽。

100多年后的今天,无论是资本主义所处的阶段,还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企业制度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实践也与马克思当时预测的状况不完全相同。

所有这些都要求政治经济学的原理适应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现代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提供的指导思想,不仅是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特征的论述,更为重要的是其一般经济理论,其一般经济理论最重要的是市场经济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