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参考答案
语文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答案
语文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复儿子书①来信均悉②,兹③再汇汝④日本洋五百元。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⑤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
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
千金之资⑥,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⑦己告罄⑧?汝苟⑨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⑩汝不应若是耳。
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
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
衡虑之后,而始能作。
吾儿恃⑪有汝父庇荫⑫,固⑬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⑭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
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
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余前曾致⑮函⑯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⑰负⑱老人训⑲也。
(选文有改动)【注】①本文节选自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
②悉:知道。
③兹:现在。
④汝:你。
⑤业:已经。
⑥资:钱财,费用。
⑦即:就,便。
⑧告罄:财务用尽。
⑨苟:假如。
⑩特:不过。
⑪恃:倚仗,依赖。
⑫庇荫:比喻尊长的保护,照顾。
⑬固:本来。
⑭稼穑:泛指农业劳动。
⑮致:给予。
⑯函:信件。
⑰毋:不要,不可。
⑱负:辜负。
⑲训:教诲,教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儿自去国至今________②求学宜先刻苦________③特汝不应若是耳________④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________(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四处)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
②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4)作者给儿子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
取酒共酌,意致闲淡。
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1)解释以下加粗词的意思。
①予始四望惨淡。
予:
②泫然不能自已也。
已:
(2)眼前的景物不同,作者的心情也不同,请根据上面语段加以概括。
①风渐劲时:
②风大起时: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的景象。
(1)①我;②停顿
(2)亦甚雄快(愉快);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悲伤,泪流不止)。
(3)“略”。
(意思对即可)。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管子·治国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以①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③,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注释】①奚以:凭什么、为什么。
①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
①犯禁:触犯禁令。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里之.城夫环而攻之.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凡治国.之道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必先富民.D.民富则.安乡重家入则.无法家拂士2.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标出停顿。
(每个句子限断两处)(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4.下面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论述了战争的重要性,是借政治谈战争。
孟子认为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B.甲文从全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
C.乙文中管子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认为富民对治理国家有着巨大的作用。
D.乙文一方面讲“民富”,另一方面讲“民贫”,从这两方面作了鲜明的对比后进行总结:要治理好国家,则要先富民。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0分)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余服①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②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节选自《曾国藩家信》)注释①服:被任用。
②坠:失。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1)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望:(2)不敢稍染.官宦习气染:(3)尔年.尚幼年: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2分)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余为.少慰余不愿为.大官B.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今为宫室之.美为之C.可以.处乐何以.战D.太丰则.吾不敢也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3分)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5.结合你对全文内容的理解说说信中所提“家风”具体指什么?(1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4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中考语文复习-- 专项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专项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
真题帮
真题帮
一、[2021河北,8~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13分)
【甲】蔡元定①八岁能诗。及长,登泰山绝顶。日惟啖②荠③。于书无 不读。朱熹扣④其学,大惊曰:“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
(节选自《夜航船》) 【乙】王公廷相⑤,道艺纯备⑥,为时名臣。余谒公私第⑦。公延入坐, 语之曰:“昨雨后出街衢⑧,一舆人⑨蹑⑩新履,自灰厂历长安街,皆择地而蹈, 兢兢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更不复顾惜。居身之道,亦 犹是耳。傥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余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真题帮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3分)
(1)日惟啖荠
日:
·
(2)余谒公私第
谒:
·
(3)更不复顾惜
复: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及长,登泰山绝顶。
(2)居身之道,亦犹是耳。
真题帮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3分)
(1)日惟啖荠
对书没有不读的。朱熹探问蔡元定的学问,大吃一惊,说道:“这是我的老朋 友,不应当在弟子之列。”
【乙】王廷相,学说和才能纯正完备,是当时有名的大臣。我到王公的府 上去拜见他。王公邀请(我)进门入座,告诉我说:“昨天雨后,我走在道路上, 一个吏卒穿了一双新鞋,从灰厂经过长安街,(他)都挑着(干净的)地面踩,战 战兢兢,唯恐弄脏他的鞋子。后来进入京城,泥泞渐渐多了起来,一不小心,浸 湿了鞋子,反而就不再顾惜了。守持自身的道理,也像这样啊。倘若一失足, 将没有什么不做的。”我退了出来,佩服王公的这番话,一辈子也不敢忘。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金忠待人以宽》含答案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金忠待人以宽》金忠待人以宽金忠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
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
或曰:“彼不于公有感②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选自《玉堂丛语》)【注释】①金忠:人名,明代鄞(今浙江鄞县)人。
博学、慷慨,曾任燕王府纪善、兵部尚书等职。
②感:通“憾”,怨恨。
30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人有他善.(好的地方)B.虽有素.与公异者(向来)C.或.曰(或者)D.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缘故)30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
305.结合选文,简要分析金忠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303.C304.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
305.正直无私,即使是一贯意见不同的人也不吝赞美;胸怀宽广,不因别人的为难和侮辱而怨恨报复;善用人才,不因私怨掩盖别人的长处,推荐任用人才。
【解析】30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C.句意:有人说。
或:有人。
故选C。
304.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理解句子大意,然后再可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作进一步的确定。
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任兵部尚书时,那个人来京城作官,担心金忠不能容他,金忠仍然推荐任命他。
根据句意即可划分出停顿为: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
305.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答。
从“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可知,即使是一向意见不同的人金忠也不吝赞美,表明他为人正直无私;从“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可知,金忠不因私怨掩盖别人的长处,仍然推荐任用人才,表明他心胸宽广,善用人才。
语文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答案
语文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苏轼私识范仲淹庆历①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
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且曰:“韩、范、富、欧阳③,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祜④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选自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注释]①庆历:宋仁宋年号。
②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
③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
④嘉祜:宋仁宗的另一个年号。
⑤举进士:考中进士。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轼从旁窃观(偷偷地)B.则能诵习其词(通晓)C.则已私识之矣(认识)D.读之至流涕(眼泪)(2)下列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以鲁人石守道作/以念拥覆(《送东阳马生序》)B.童子何用知之/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C.既葬,而墓碑出/云归而岩穴瞑(《醉翁亭记》)D.且日/年且九十(《愚公移山》)(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总角”“加冠”“豆蔻”三个表示年龄称谓的词是按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B.范仲淹,谥号“文正”,所以《范文正公文集》是用范仲淹的谥号来命名的。
C.乡校指设在乡里的学校。
除了教育学生,它也是乡人聚集的文化场所。
D.进士在宋代是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的人。
(4)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限2处)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6)苏轼对范仲淹有着怎样的感情?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2.阅读【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2 福建6年中考聚焦
(一)
(二)
(一)【2022福建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友人袁炳,字叔明,陈郡阳夏人。其人天下之士,幼有异
才,学无不览,文章俶傥①清淡出一时,任心观书,不为章句之 学。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俯眉暂仕②,历国 常侍员外郎、府功曹、临湘令。粟之入者,悉散以赡亲。其为 节也如此,数百年未有此人焉。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 卒官,春秋二十有八。与余有青云之交③,非直衔杯酒而已。
一致的,主要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 列的,相应位置上的词的词性,也基本一致。所以, 我们解释实词时就可根据这个词在句子结构中所处的 位置进行推断,得出它的意义。
典例:【2022莆田质检1分】 [患] 夫人君患• 不能纳谏( ) 【点拨】“患”在句中处在谓语位置,故译为动词“忧 虑,担忧”。 【参考答案】忧虑,担忧
(节选自江淹《袁友人传》)
【注】①俶傥:卓异不凡。②仕:为官。③青云之交:喻 指同有高远之志的友谊。 1. 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关联教材
数百年未有 此人焉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①此:这样
•
(《岳阳楼记》)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非直• 衔杯酒 而已
考点2 断句 解题方法: 1. 借助虚词断句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矣”之 类的虚词比较多,其主要作用就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 气,我们可以借助这些虚词进行断句。
典例:【2022三明一检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 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B.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C.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D.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书孟德传后》含答案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书孟德传后》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浣衣①于水。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②视久之,以首抵触。
庶几③其一惧,而儿痴④,竟不知怪。
虎亦卒⑤去。
意⑥虎之食人,必先被⑦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是人非有以胜虎,而气已盖之矣。
(选自《书孟德传后》,有删改)【注释】①浣衣:洗衣服。
②熟:仔细。
③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
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④痴:此指无知识。
⑤卒:终究,终于。
⑥意:估计,推断。
⑦被:施加。
316.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
(只画一处....)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3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
318.结合选文内容......,谈一谈你得到的启示。
【答案】316.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317.期许他们会有些害怕,但是小孩无知,竟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
318.两个小孩面对老虎,(仍然)在沙滩上自在嬉戏,可见初生牛犊不怕虎。
启示我们:对所有艰难困苦、挫折、磨练,都不应该望而生畏,自伤锐气,应当无所畏惧,这样才能成功有望。
【解析】316.本题考查断句。
句意为:那妇人慌忙潜入水里躲避老虎,两个小孩(仍然)在沙滩上自在嬉戏。
故断句为: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317.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注意重点词语:庶几:希望。
惧:惧怕。
而:但是。
痴:无知。
怪:奇怪。
3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由原文可知:小儿因“痴”不怕虎,老虎最终无计可施离开了。
这告诉我们:当困难来临时,无所畏惧是成功的前提条件。
据此归纳即可。
【点睛】译文: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留在沙滩上,自己到水里去洗衣服。
老虎从山上跑来,那妇人慌忙潜入水里躲避老虎,两个小孩(仍然)在沙滩上自在嬉戏。
老虎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触碰他们,期许他们会有些害怕,但是小孩无知,竟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
老虎最后也就离开了。
估计老虎吃人,必是先向人显示其威风,但是对于不怕它的人,威风无处施加(而放弃的)!这个人不是有战胜老虎的本领,而是他的胆气压住了老虎。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由渌罗山至桃源县记》含答案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由渌罗山至桃源县记》由渌罗山至桃源县记明·袁宏道①江上望渌罗山如削成,颓岚峭绿,疑将压焉。
从此一带山皆飞舞生动,映江而出,水缥绿见底。
至白马江,山益夹,水益束,云奔石怒,一江皆飞沫,是为浪光之天。
山南即避秦处②。
上.桃花溪百步,从间道出后岭,玄武宫其巅。
宫甚敞,道士迓③于门,指数奥僻处曰:“某丹台,某瀹鼎池。
”余爱恋山色,苦不欲记之。
有碑焉,苔鲜剥落不可读,道士闭目庄诵,如快小儿课《鲁论》④,不觉失笑。
趋而出,见道傍古松,偃蹇⑤有异态,为之却行。
又数折,得桃花观,从左腋道入,竹路幽绝。
一黄冠⑥,簪笋皮,白须照两颧如红霞,疑其异人。
余肃冠裾,将揖之,未数步,趋而前。
余笑益不止,携游者以余为暴得佳山水,会心深也。
观周遭,皆层峰,淡冶如绘。
观前为驰道,车尘马足,略无..歇时。
截驰道而南,入桃花洞,无所有,惟石磴百级,苍寒高古,若有人焉,而不可即。
余读《瞿童记》,有云:“偶造佳地,见云气草木屋宇饮食使人淡然忘情不乐故处。
”此与竹林寺方广寺何异?苏子瞻泥于杀鸡⑦一语,遂以为青城菊水之类。
至韩退之、洪景卢⑧,益不足道矣。
甚矣夫,拘儒之陋也!出洞已昏黑。
是夕遂宿水溪,去洞二里许.。
【注释】①袁宏道:明朝文学家,钦慕陶渊明。
②避秦处:语出《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一句。
③迓:迎接。
④快小儿课《鲁论》:意为聪明的小孩诵读《论语》。
⑤偃蹇:这里是高耸的意思。
⑥黄冠:指道士。
⑦杀鸡:语出《桃花源记》“设酒杀鸡作食”一句。
⑧韩退之、洪景卢:唐朝文学家韩愈和南宋洪迈。
132.请选出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并加以解释。
A.上.桃花溪百步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B.略无..阙处(《三峡》)..歇时两岸连山,略无C.去洞二里许.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与朱元思书》)133.小江和小南都很喜欢这篇文章。
请你阅读下面对话,完成相关任务。
小江:我发现文中第一段有“余爱恋山色,苦不欲记之”“不觉失笑”等句,作者因何“苦”,又因何“笑”呢?小南:我就用几句话简要说说自己的理解吧。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6分)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百里奚①之未遇时,亡虢而虏②晋,饭③牛于秦,传④鬻于五羊之皮。
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⑤,三日,请属事焉。
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
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君为明君,臣为忠臣。
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
【注释】①百里奚:虢国大臣,后到秦国任大夫,是秦穆公建立霸业的功臣。
②虏:这里指被俘虏。
③饭:作动词,指喂养。
④传:传说。
⑤繆公:即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参考译文】百里奚没有遇到有利时机的时候,从虞国逃出,被晋国俘虏,后在秦国喂牛,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
公孙枝得到百里奚以后很喜欢他,把他推荐给秦穆公,过了三天,请求委任他官职。
穆公说:“用五张羊皮买了他来却委任他官职,恐怕要被天下耻笑吧!”公孙枝回答说,“信征贤人而任用他,这是君主的英明,让位爷贤人而自己甘居贤人之下,这是臣子的忠诚。
君主是英明的君主,臣子是忠诚的臣子。
他如果真的贤德,国内都将顺服,敌国都将是惧,谁还会有闲暇耻笑呢?”穆公于是就任用了百里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2分)(1)无乃为.天下笑乎()(2)信.贤而任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2分)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3.公孙枝说“夫谁暇笑哉”的目的是()(2分)A.提醒繆公任用百里奚会被人耻笑。
B.暗示繆公百里奚是一个能干的人。
C.希望繆公打消疑虑能信赖百里奚。
D.告诉繆公百里奚是个能吃苦的人。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上①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如公何如?”曰:“如臣,多多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②?”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注释:①“上”指刘邦。
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曹彬为人曹人彬,宇国华,真定灵寿人。
及长,气质淳厚。
汉乾祐中,为成德军牙将。
节帅武行德见其端懿①指谓左右曰:“此远大器,非常流也。
”周太祖责妃张氏,彬从母也。
周祖受禅,召彬归京师。
蒲帅王仁镐以彬帝戚,尤加礼遇。
彬执礼益恭,公燕集,端简终日,未尝旁视。
仁镐谓从事曰:“老夫自谓夙支匪懈,及见监军矜严,始觉己之散率也。
”尝曰:“自吾为将,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弊坏,子弟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节选自《宋史·曹彬列传》【注释】①端懿:端庄纯正阅读笔记1.命梳理主要内容通过对武行德、王仁镐的描写,从刻画曹彬这一人物形象。
2.实词课内迁移训练(1)恭色愈恭.,礼愈至(2)尝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3)始蒙乃始.就学始.一反焉(4)盖盖.竹柏影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3虚词义项迁移判断先解释课内句的用法和意义,再代入课外句,逐一对比判断。
选( )A.可以为.师矣为.成德军牙将B.花之君子者也.彬从母也.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戳一人D.其.西南诸峰不可伤其.生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1)彬执礼益恭.(2)未尝.旁视(3)始.觉己之散率也(4)其仁心爱物盖.如此5.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为.成德军牙将可以为.师矣B.彬从母也.花之君子者也.C.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数一人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D.不可伤其.生其.西南诸峰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此远大器,非常流也。
(2)周祖受禅,召彬归京师。
7.文章表现了曹彬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5分)原宪居鲁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蒿莱①,蓬户瓮牖,揉桑而为枢②“,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余拏.一小舟拏:(2)雾凇沆砀..沆砀: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梁衡评价此二文为“秋月冬雪两轴画”。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苏轼、张岱是如何描绘秋之月景与冬之雪景的。
4.这两篇短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弛.担持刀弛:(2)意暇.甚暇:(3)屠暴.起暴:(4)乃悟前狼假寐.寐:6.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少时.学而时.习之B.一狼径去.相委而去.C.缀行.甚远夫君子之行.D.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昔者,蔡人往郢,越王稷拘而问焉:“楚师以一矢灭郢之甲子,其有敌者乎?”曰:“必也。
”曰:“楚师以一矢灭郢,今吾与夫二五子灭楚师可乎?”曰:“不可也。
”王曰:“何也?”对曰:“楚师排战,规营备势,蔽曲陵之险以畔,畔天云而雨,开罅而注,楚人知之,故从蛇焉。
”王曰:“请教焉。
”稷乃见楚使者,曰:“王之攸昔也,问楚之攸存,某言楚师之列主将仅有三四人。
诚非海纳百川之神明兮,陈涉匹夫而轻世兮?”使者曰:“唯。
”王曰:“楚师哀而怕,彼以一矢灭郢,今与夫二五子灭楚师可乎?”使者曰:“不可也。
”王曰:“何也?”使者曰:“楚师排战,规营备势,蔽曲陵之险以畔,畔天云而雨,开罅而注,楚人知之,故从蛇焉。
”王曰:“请教焉。
”稷曰:“昔者有圣人名曰周公,兼用民力。
灭商,克楚,蔽於西邻。
九合诸侯,三百旅,天下独困,敌国并起,革命相迭。
”王曰:“唯。
”稷曰:“昔者有上卿名曰孙叔敖,饰土室屏矣。
掌孤矛而鸡鸣矣。
”王曰:“唯。
”稷曰:“至于顷也,陈涉匹夫而可千里探虎兮,诸将百帅而灭诸侯兮。
”使者辞请,稷再拜稽首曰:“请陈涉匹夫而下稷味,王而授,攘臂而行走,遗脯而留宾。
”使者曰:“诺。
”遂往告于王曰:“郢已攻,易水亭已抵,果如所请。
”文化解读:这篇文章通过一则故事,揭示了战争中智谋的重要性。
越王稷以问策的方式询问楚使者关于如何击败楚师的问题。
楚使者向越王稷解释了楚师的排战、规营备势及战斗技巧,并引例说明无论是楚师灭郢还是越王稷二五子灭楚师都是不可能的。
越王稷借此机会,向楚使者讲述了周公克楚的事例及陈胜灭秦的事例,以显示自己对历史的了解和智慧。
最后,稷以陈涉灭诸侯的事例告诉楚使者,陈涉起初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却能在危难之时显示出非凡的勇敢和智慧。
楚使者被越王稷的智慧所打动,答应稷的请求并向越王稷汇报了攻取郢城和如愿以偿的情况。
二、试题1. 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什么?A. 周公克楚的事迹B. 陈涉灭诸侯的事例C. 越王稷与楚使者的对话D. 一个关于郢城被灭的故事【答案】C. 越王稷与楚使者的对话2.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 越王稷认为陈涉是一个“匹夫”,没有战胜的能力。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广东通用):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6 文言文阅读说明:共七大题,28小题,满分84分,作答时间120分钟。
中考对接点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①,不逮②人也;吾材③之庸,不逮人也。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④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
屏⑤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选自彭端淑《为学》,有删改) 【注释】①昏:头脑迷糊。
②逮:及,赶得上。
③材:同“才”,才能。
④迄:到。
⑤屏:同“摒”,摒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尝趋.百里外趋:(2)色愈恭,礼愈至.至:(3)久而不怠.焉怠:(4)岂有常.哉常: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人之为学有难易乎?3.【甲】文两段话作者都写求学之难,但角度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2分)4.【甲】【乙】两文都围绕“学”来写,但写作手法有所不同,请分析其异同。
(4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12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乍入谷,未有奇。
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
水声锵然鸣两峰间,心始异之,又盘山行十许里,四山忽合,若拱而提①、环而卫者。
嘉木奇卉被之,葱茜浓郁。
又行数里,得泉之泓澄渟溜者焉②。
洑③出石罅④,激而为迅流者焉。
阴木荫其颠⑤,幽草缭其趾⑥。
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节选自麻革《游龙山记》)【注释】①提:同“揖”,拱手行礼。
②得泉之泓澄渟溜者焉:发现一股泉水,水深而清澈,聚为池塘,缓缓流动。
③洑(fú):同“伏”,水伏流地下。
④罅(xià):缝隙。
⑤颠:上方。
⑥趾:岸边。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词的意思。
(2分)(1)略无阙处(2)至于夏水襄陵(3)心始异之(4)环而卫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3.甲文描写三峡秋季景色却不见“秋”字,作者是如何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2分)4.甲乙两文所描绘的山的形态有哪些共同特征?请简要分析。
(2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①阙:通“缺”,缺口,空隙②襄:漫上③异:意动用法,感到惊异④环:环绕2.(1)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宾客们想休息一下,大家都说:“没有比这里更适宜的地方了。
”3.写秋天,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1.租牛待赎吴门董个亭①封翁,其家世积善,为乡人所称。
尝以岁歉②,见农夫无力卒岁,以耕牛售诸屠肆,乃倡义邀绅士集费,于城外辟一园,如所售之价,买牛而牧之。
春作时,听本人取赎。
每岁活牛无算。
其子(国华)后成进士、入翰林、转御史,为郡守监司。
次子(国琛)亦登贤书③,人皆谓封翁应得此善报也。
(选自清梁恭辰《北东园笔录》,有删节)【注】①董个亭:人名,号封翁。
②歉:收成锐减,歉收。
③贤书:贤能之书,即举荐贤能的名录,后借指考试中式的名榜。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尝以岁歉( )(2)人皆谓封翁应得此善报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家世积善,为乡人所称。
3.董个亭在“农夫无力卒岁”时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回答);在“春作时”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原文回答)。
这样做的结果是“___________”(原文回答)。
从中可以看出董个亭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答案】1.因为得到2.他们家世代积德行善,被乡人称颂。
3.邀绅士集费,于城外辟一园,如所售之价,买牛而牧之听本人取赎每岁活牛无算善良(为百姓着想、为百姓解忧)有智慧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字词。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字词。
结合语境,推断词义。
①句意:曾经因为年成不好(歉收)。
以:因为。
②句意:人们都说这是封翁应该得到的善报。
得:得到。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
翻译时一定要回到语境当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注意重点词语“其(代词,他们)、世(世代)、积善(积德行善)、为(被)、称(称颂、称赞)”要准确理解。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与分析人物形象。
第一空:根据“尝以岁歉,见农夫无力卒岁,以耕牛售诸屠肆,乃倡义邀绅士集费,于城外辟一园,如所售之价,买牛而牧之”可知,在“农夫无力卒岁”时,董个亭见农夫无法饲养耕牛,于是倡议邀请乡绅聚集资金,在城外开辟园地,依照农夫卖耕牛的价格,将牛买下放养。
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 3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总 含参考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 3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总含参考答案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3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总含参考答案最新中考语文总复习---3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总(一)蒙骜①南征魏②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
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
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③“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公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④驾为还魏。
魏王抱持⑤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
信陵君并使人求救于诸侯。
诸侯言信陵君复置魏将,皆遣兵救回魏。
信陵君率为五国之师大败蒙骜于河外,蒙骜来攻。
(Lizier《资治通鉴》).【注释】①蒙骜(ào):秦国大将。
②高都、汲:地名。
③恤:体恤,顾惜。
④趣(cù):催促。
⑤持:握着……的手。
1.表述以下加点词。
(3分后)帅师伐魏?徒以有魏也?蒙骜遁走...2.下面句中的“数”与“魏师数败”中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夹岸数百步b.珠可历历数也c.扶苏以数谏故d.数月之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乃使人恳请信陵君于赵。
?诸侯言信陵君复置魏将,皆遣兵救回魏。
8.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3分)(二)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存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花尾蝠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天下矣,君姑等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回去就是亡吾信也得原惩戒吾不为也。
”遂退兵而回去。
原人言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以无归乎?”乃降公。
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以难以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1.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就是()(3分后)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曾子烹彘》含答案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曾子烹彘》曾子烹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①。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①彘:猪。
306.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顾反为女.杀彘②遂.烹彘也307.曾子坚持杀猪的理由是什么?从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答案】306.①同“汝”,你:②于是,就307.理由: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父母的,听父母的。
如果不杀猪,意味着母亲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
启示:教育子女,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能以欺骗作为手段或者做人不要轻言承诺,要言而有信……【解析】306.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等我回家后再杀猪给你吃。
女:同“汝”,你;(2)句意:曾子于是就把猪煮了。
遂:于是,就。
307.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的能力。
要读懂语段,结合具体语境,抓住关键句分析理解。
从“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可知,曾子杀猪的理由是: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父母的,听父母的。
如果不杀猪,意味着母亲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
曾子烹彘的故事,小而言之,是家庭教育的问题:父母对孩子说话要算数,才能为孩子树立一个守信的榜样;大而言之,是处世为人要讲诚信的问题:父母对孩子答应的每一件事都必须做到,要对孩子诚实相待。
这个故事启发示人们要有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不可欺骗别人。
【点睛】参考译文: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她的孩子边跟着她边小声哭,母亲对她说:“你先回去,等我回家后再杀猪给你吃。
”妻子从集市回来,曾子想要抓住猪把它杀了,妻子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和小孩子开玩笑罢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参考答案
例1:(1)参与(2)通“遍”,解释加点词语及,普遍(3)实情(4)代指案件、案情(5)够,达到
例2:15(1)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4分各2分,意思对即可)
例3: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
主观因素:个人思想斗争的磨砺。
(共4分。
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例4:【答案】18.(3分)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2012年】[三] 曹刿论战(节选)
14.(5分)(1)驱车追赶。
(2)第二次。
(3)倒下。
(4)指责。
(5)即使。
15.(4分)(1)他们的勇气已尽而我们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2)能在公共场合议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可得到下等赏赐。
(各占2分。
意思对即可) 16.(2分)齐鲁长勺之战齐威王受蒙蔽(各占1分。
意思对即可)
17.(4分)(1)鲁军打败齐军,克敌制胜。
(2)齐威王纳谏,燕赵韩魏来朝。
(各占2分。
)
【2013年】[三] 《三峡》
15. (1)阙:通“缺”,中断 (2)溯:逆流而上 (3)素:白色 (4)属:连接 (5)故:所以。
16.(1)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乘着迅疾的风,也没有它快。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的趣味。
17.“凄”和“哀”。
18.山: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
水: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
【2014年】[三]《爱莲说》
14.(1)通“繁”多.(2)洗涤(3)更,更加。
(4)“植”通“直”,立。
(5)当然(5分,各1分,意思对即可)
15(1)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4分,各2分,意思对即可)
16.陶渊明“爱菊”的原因:花之隐逸者也;
世人“爱牡丹”的原因:花之富贵者也(2分)
17.示例一:这是一个反问句。
表达了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示例二: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4分)
【2015年】[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5分)
答案:15.(5分)(1)被选拔,被任用(2)他,他的(3)通“增”,增加(4)了解,明白(5)在国外;在外面,指国外(共5分。
每小题1分)
16.(4分)(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予人。
(2)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共4分。
每句2分。
意思对即可)
17.(4分)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
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共4分。
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18.(2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共2分。
意思对即可5分)
【2016年】[三](15分)
14.(5分)(1)开阔敞亮的样子(2)交错相通(3)完全,都(4)清澈(5)摆开,撰放,陈列(共5分。
每小题1分)
15.(4分)(1)土地平坦空阔,房屋整整齐齐。
(2)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共4分。
每小题2分。
意思对即可)
16.(2分)①渔人发现并进入桃花源。
②桃花源中的景象。
(共2分。
每点1分)
17.(4分)《桃花源记》:生活和平安宁,百姓怡然自乐。
《醉翁亭记》:太平祥和,与民同乐。
(共4分。
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2017年】[三](15分)
15.(5分)(1)出名,有名(2)这(3)博学的人(4)官府文书
16.(1)(2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2)(2分)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
17.(3分)惟吾德馨君子居之
18.(3分)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2018】【三】
15. (1)参与(2)通“遍”,遍及,普遍(3)实情(4)代指案件、案情(5)够,达到
16. (1)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这就能(开)战了。
17. (1). 对话(语言); (2). 对比
18. ①鲁庄公任人唯贤②曹刿的远见卓识。
【2019】【三】
13.(5分)(1)这里表示原因(2)感到痛心、遗憾(3)希望(4)用私情(5)这样(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
14.(4分)(1)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2)亲近爱戴君子,疏远排斥小人。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5.(2分)汉室之隆立身成败(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6.(4 分)品行端正,有名声,有气节对朝廷忠诚,以死来报效国家。
(每点2 分,意思对即可)
【预测2020】【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含义。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
(2)是进亦忧,退亦忧(入朝为官)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以····为乐)
(4)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成为)
(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称王)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样还不能建立王业的,还从来没有过。
3.三个选段实际上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___与民同乐___的思想;从选文中看,__欧阳修____更是这种思想的实践者。
4.请说说孟子的“忧乐观”与范仲淹的“忧乐观”的不同点是什么?(2分)
孟子的“忧乐观”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范仲淹的“忧乐观”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