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2016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2016-2017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2016-2017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流程,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AB. BC. CD. D2.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 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 在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3.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冰水混合物 稀有气体B. 清新的空气 液态氧气C. 氮气 二氧化碳D. 澄清的石灰水 清澈的泉水4. 既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是( )A. 木炭B. 硫磺C. 铁丝D. 红磷5.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B. 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C. 催化剂可以降低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D. 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6.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B.称量固体C. 过滤D.滴加液体7. 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B. 50mL 水和50mL 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C. 在100g 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 过氧化氢和70g 水D. 1.2g 碳与3.2g 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 二氧化碳8. 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使视线同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为18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 肯定大于6毫升B. 肯定小于6毫升C. 肯定等于 6毫升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6毫升9.新疆的和田玉、玛纳斯碧玉都闻名于世,某种玉石的主要成份是NaAlSi2O6.关于NaAlSi2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B. 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C. 该物质中含有三种金属元素D. 该物质中钠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1:610.对下列四种粒子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们表示四种元素B. ②表示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C. ④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D. 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11.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 NO2“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B. 2Na:“2”表示两个钠元素C. Mg+2:“+2”表示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D. S2−:“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12.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A. 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B. 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C. 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D. 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13.当氧化铜中混有少量木炭粉时,除去木炭粉的方法是( )A. 隔绝空气加热混合物B. 在氢气流中加热混合物C. 加水溶解、过滤D. 在氧气流中加热混合物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后X的质量为8gB. Z与W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是1:1C. 该反应的反应物只有ZD. 参加反应的X与Z的质量比是2:315.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对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在河水中加入明矾可除去所有杂质B. 提倡长期用纯水(蒸馏水)烧菜、煮饭等C. 水体有自净能力,末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D. 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考虑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16.当空气受SO2严重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X粉末,使空气中的SO2含量明显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2X+2SO2+O2═2CaSO4+2CO2.X的化学式是( )A. CaOB. CaCO3C. Ca(OH)2D. Na2CO317.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核外电子数为34B. 核电荷数为79C. 质子数为34D. 中子数为4518.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A.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 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C.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D. 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19.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生成物可能都是氧化物B. 乙中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C.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D.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20.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6%,将该气体10g通过足量灼热的CuO粉末,完全反应,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A. 10gB. 13.4gC. 20gD. 30g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21.用相应的化学用语填空①5个氢气分子______ ;②一个铜原子______ ;③2个碳酸根离子______ ;④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______ .22.在①金刚石②石墨③炭黑④木炭⑤焦炭⑥活性炭⑦干冰⑧酒精中,(以下用序号回答)可用于防毒面具中吸附毒气的是______ ;可用于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或刻划玻璃的是______ ;可用来冶炼生铁的是______ ;可用作电极的是______ ;可用作制冷剂的是______ ;可用来制油墨的是______ ;可用于未来的绿色能源之一,用于内燃机燃料的是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3.A、B、C、D是在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化合物,它们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是两种单质,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常温下是液体,这些化合物和单质之间存在如图关系:(1)化合物C中一定含______ (填“甲元素”或“乙元素”).(2)单质甲的化学式是______ ,化合物B的化学式为______ .(3)写出一条单质甲和化合物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4.下图是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根据题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1)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 (填序号),其原子结构特点为______ ,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能形成______ 离子.(2)写出F单质在B单质中燃烧化学方程式______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25.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_____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______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填序号).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B.跳楼逃生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26.“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1)鱼类可以在水中呼吸,是因为水中溶有______ .(2)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______ .(3)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比在冷水中快,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______ .(4)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______ mL 或______ mL.(5)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用醋酸溶解除去.已知醋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OOH+Mg(OH)2=(CH3COO)2Mg+2H2O,则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七、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7.小明同学在实验操作考核中,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1)要制取二氧化碳,小明同学应该从图1药品中选择______ 与______ 反应.(2)选择以上药品的理由是______ .(填序号)①不能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使氯化氢气体混入二氧化碳气体中.②一般不选用碳酸钠粉末,因为它与酸反应速率太快,不便于收集.③可用木炭与氧气反应,因为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④可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因为反应速率适中,条件要求不高,气体产物纯净,易于收集.(3)写出你选择的药品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图2是小明实验时的主要步骤,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标号,下同)______ ,其中操作有误的是______ .(5)用制取二氧化碳的气体发生装置还可以制其他气体,举例:可制取气体氧气,写出实验室用此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说明为什么装置相同______ .八、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28.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生成铜绿(俗称铜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不稳定,受热分解成黑色固体物质、无色气体和水.这种黑色固体和无色液体的成分是什么呢?查阅资料: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是Cu2(OH)2CO3.稀硫酸能与Fe2O3、CuO等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提出猜想:某同学根据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对黑色固体、无色液体的成分做出了一下猜想:①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②黑色固体为氧化铜;③…实验验证:实验装置如图.在此实验装置中,大试管的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______ .验证①:若猜想①正确,实验过程中应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______ .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在反应完全停止加热时,针对熄灭酒精灯和把导管移出液面这两步操作,你认为应该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验证②:从装置中取下大试管并冷却到室温,然后向大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实验现象.若猜想②正确,观察到得实验现象应该是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9.有一黑紫色的固体为KMn04和Mn02的混合物,为测定混合物中KMn04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取样35.0g,对固体充分加热,测得固体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生成氧气的总质量为______ g(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2)求该样品中KMn04的质量______ (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3)该混合物中KMn04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精确到0.1%).(4)请在左下坐标图中画出Mn02固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15-2016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现象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纸张燃烧 B.滴水成冰 C.铁杵成针 D.石蜡熔化2.学校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在学校图书馆内不需要张贴的标志是()A.B.C.D.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食用醋B.酒精 C.精制碘盐 D.“雪碧”可乐4.以下关于实验记录的内容中不属于现象描述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触摸集气瓶外壁感觉到较热B.“碳酸氢铵”加热易分解的产物是氨气、二氧化碳和水C.硫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5.当改变有关反应物的相对用量时,下列反应的产物会发生改变的是()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镁在氧气中燃烧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B.用橡皮塞塞住试管C.加热液体D.量取液体7.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常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氮原子的是()A.B.C.D.8.若要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最好应采用的方法是()A.将混合气体点燃B.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C.加压或降温使二氧化碳变为干冰D.将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里9.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由这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是()A.2Mg B.N2C.Fe D.O10.逻辑推理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面是从小明同学学习笔记中摘录出来的一些推理,你认为正确的一句是()A.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D.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时,元素的性质比较稳定,氖原子核外最层电子数为8,所以氖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11.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B.图中的反应物全部是化合物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式不可再分的12.同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蜡烛火焰最先熄灭的是()A.B.C.D.13.在H2、H2SO4、H2O、H2O2四种物质中,都含有()A.氢分子B.2个氢原子C.氢气 D.氢元素14.在一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物质X Y Z Q反应前质量/g 8 2 40 5反应后质量/g 待测24 8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Y、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9C.X可能是生成物D.反应的X与Z的质量比为1:415.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深颜色的衣服和浅颜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可能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深色染料中的()A.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B.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C.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16.学会用化学解决生活问题是学习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一组是()A.白酒和白醋──闻气味 B.软水和硬水──肥皂水C.N2和CO2──燃着的木条D.空气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17.下列各组物质中,带横线的同种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是()A.Cl2、NaCl B.NH4Cl、HNO3C.MnO2、K2MnO4D.P2O5、Ca3(PO4)218.“神舟6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则NiFe2O4在该过程中是()A.反应物B.生成物C.催化剂D.消毒剂19.发射火箭所用的燃料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A+2H2O2═N2+4H2O,则A的化学式为()A.N2B.NO C.NO2D.N2H420.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6%,将该气体10g通过足量灼热的CuO粉末,完全反应后,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A.10g B.13.4g C.30g D.40g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32分)21.在H、O、C、S、Ca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氧化物是;(2)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的酸是;(3)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固体原料是;(4)可替代汽油的汽车环保液体燃料;(5)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是.22.已知铜绿[Cu2(OH)2CO3]在加热时分解生成A、B、C三种常见的氧化物,如图是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示.试通过分析推断,确定下列物质化学式:D.,E.,F.,X.,G..写出铜绿加热时发生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写出C→H的化学方程式:.23.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如图所示:(1)锶属于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2)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相对原子质量为.(3)图2所表示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4)它与地壳中含量第一位的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式是.24.2015年10月10日中午时分,芜湖市镜湖区杨家巷一餐饮店发生一起因失火致液化气罐爆炸事故,导致17人死亡,死者多数为学生.火灾无情,更多加注意,张华同学根据自己的住宅特点,设计了如下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防火措施灭火和自救措施①在家中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②室内装修多用不易燃烧的材料.③电线、插座等用信得过产品,不用劣质产品.①当火较小时,立即用各种灭火器材灭火.②室内失火时,打开门窗,尽量让浓烟从门窗排出.③在灭火过程中,用捂住口鼻.④火势太大,不能从室内逃出,撤到阳台,等待救援.④家里配置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并学会使用.⑤因电器、电线短路引发火灾时,应先,再灭火.⑥因煤气泄漏引发火灾时,应先,再灭火.请根据张华同学预防火灾的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帮助张华同学进一步完善其防火措施,你的建议(任定一条)是.(2)在灭火措施中,少一条不可缺少的措施,该措施是.(3)在灭火和自救措施中,有一条不够妥当,该措施是(填序号),理由是.(4)请完成灭火和自救措施③⑤和⑥中的空白(不要填在表上的空白处).③;⑤;⑥.(5)在灭火过程中,自救措施③其中的道理是.25.我市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洁净的塑料瓶从长江中取回一定最的水样,然后进行如下研究分析:(1)将浑浊的江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加入明矾粉末(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搅拌,溶解后静置一会儿;(2)将静置后的江水采用如图装置进行过滤,请问: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其作用是.(3)过滤后得到的水澄清透明,取其少量于小烧杯中,加入并搅拌,发现烧杯中有大量浮渣,则说明河水是(填“硬水”或“软水”),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三、实验探究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18分)26.请根据如图所示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仪器①、②的名称:①;②.(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填序号,下同),气体收集装置为或;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或,其中更好的是,优点有,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7.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同学们决定进行探究,探究前老师提示,该反应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提出猜想】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提出猜想的依据是.【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于二氧化碳有相似之处,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CaSO3.【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看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写出SO2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图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实验过程中发现A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C装置中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结论: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四、计算题28.我们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有充足的营养,如钙的补充.如图是某厂生产的加钙食盐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仔细阅读并计算:(1)CaCO3中钙、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为了测定此食盐中的钙元素含量,取10g这种食盐溶于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生成0.132g二氧化碳,请计算此加钙食盐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注:成分中只有碳酸钙与盐酸反应)2015-2016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现象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纸张燃烧 B.滴水成冰 C.铁杵成针 D.石蜡熔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纸张燃烧的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正确;B、滴水成冰,是水的三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C、铁杵成针,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C错误;D、石蜡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学校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在学校图书馆内不需要张贴的标志是()A.B.C.D.【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专题】公共标志型.【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图书属于易燃物品.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学校图书馆内需要张贴.B、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火灾﹣﹣﹣易燃物质标志,学校图书馆内需要张贴.C、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学校图书馆内不需要张贴.D、图中所示标志是灭火器标志,学校图书馆内需要张贴.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食用醋B.酒精 C.精制碘盐 D.“雪碧”可乐【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解答】解:A、食用醋中含有水、醋酸等物质,是混合物;B、酒精中只含一种物质,是纯净物;C、精制碘盐中含有食盐和碘酸钾,是混合物;D、雪碧可乐中含有水、碳酸等物质,是混合物;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4.以下关于实验记录的内容中不属于现象描述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触摸集气瓶外壁感觉到较热B.“碳酸氢铵”加热易分解的产物是氨气、二氧化碳和水C.硫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元素与化合物;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加热碳酸氢铵时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触摸集气瓶外壁感觉到较热,故选项说法正确.B、“碳酸氢铵”加热易分解的产物是氨气、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5.当改变有关反应物的相对用量时,下列反应的产物会发生改变的是()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镁在氧气中燃烧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考点】碳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物质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的生成物不同分析,碳燃烧时氧气的量不同时生成物不同.【解答】解: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水,和反应物的量无关,此项错误;B、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生成物与反应物的量无关,此项错误;C、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反应物的量有关,此项正确;D、红磷燃烧只生成五氧化二磷,和反应物的量有关,此项错误.故选C.【点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反应物的浓度和用量就是两种影响因素,要特别记住碳和有机物燃烧.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B.用橡皮塞塞住试管C.加热液体D.量取液体【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测量容器-量筒;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仪器的装配或连接.【专题】实验操作型;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作用和用途和操作时的注意事项考虑本题:使用天平要注意左物右码,药品放到纸上,易潮解(腐蚀)的放到玻璃器皿中称量.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液体量不能超过三分之一,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地方.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量筒要放在水平桌面上.【解答】解:A、用天平称量时应该左物右码,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上,故A错误;B、向试管内插橡皮塞时,左手拿试管右手拿橡皮塞,故B正确;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故C错误;D、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错误.故选B.【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常见仪器的名称、性质和用途,不要在做实验时进行错误操作.7.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常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氮原子的是()A.B.C.D.【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氮原子表示为:2N;故A正确;B、N2表示一个氮气分子;故B错误;C、2N2表示2个氮气分子;故C错误;D、2Na表示2个钠原子;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并能灵活应用.8.若要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最好应采用的方法是()A.将混合气体点燃B.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C.加压或降温使二氧化碳变为干冰D.将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里【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化学方法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一般要根据混合物各组分物质的化学性质差异,选择一种能和杂质组分发生反应而不能与主要组分物质发生反应的试剂.最理想方案是把杂质组分转化为主要组分,除去杂质的同时还使主要组分物质的量有所增加.【解答】解:A、将混合气体点燃,会使CO燃烧成为CO2,除去了CO而CO2没有除去,故A 选项错误;B、CO与石灰水不反应且不溶于水,而CO2与水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CaCO3↓+H2O,除去了杂质CO2,净化了CO气体,故B选项正确;2C、加压或降温使二氧化碳变为干冰,过于复杂,故C选项错误;D、CO的密度小于CO2的密度,所以把混合气体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中时,CO损失了,没有达到净化的目的,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选择科学的方法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也称为物质净化或提纯,是物质研究的基础.9.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由这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是()A.2Mg B.N2C.Fe D.O【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解答】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A.只能表示两个镁原子,不正确.B.氮气的化学式,不能表示一种元素也不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能表示氮气这种物质;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一个氮分子;一个氮分子是由两个氮原子构成的这四个方面,不正确.C.即使铁的元素符号也是铁的化学式,所以既能表示一种元素铁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由这种元素组成的单质铁,故正确.D.氧元素的元素符号,表示氧元素还能表示一个氧原子,不正确.故选C.【点评】熟练掌握物质的化学式和元素符号的意义,要灵活运用,特别注意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只要前面有数字就只有微观意义表示几个这样的微观粒子.10.逻辑推理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面是从小明同学学习笔记中摘录出来的一些推理,你认为正确的一句是()A.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D.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时,元素的性质比较稳定,氖原子核外最层电子数为8,所以氖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考点】元素的概念;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根据元素的定义进行分析;B、根据纯净物的构成进行分析;C、根据氧化物的定义进行分析;D、根据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解:A、由元素的定义可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与氨气分子质子数相同但不是同种元素,要说明的是同种元素须指明是原子做前提,故此选项错误;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例如,铁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故此选项错误;C、由氧化物的定义可知,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就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中虽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此选项错误;D、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时,元素的性质比较稳定,氖原子核外最层电子数为8,所以氖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逻辑推理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应提倡学生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但应注意推理的合理性、正确性.解决这类题可从找反例入手.11.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B.图中的反应物全部是化合物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式不可再分的【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物质的分类.【分析】根据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利用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化合物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化合物和单质来解答.【解答】解:A、因生成物中存在一种大小相等的白球的分子,则该物质中只有一种元素,则属于单质,故A说法错误;B、由图可知,反应物中的物质都是由不同的小球形成,则都是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即都是化合物,故B说法正确;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2=1:1,故C说法正确;D、由图可知,分子变为原子,原子再结合生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则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故D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较难,学生应明确小球代表的原子,利用微观示意图看出反应物分子的个数为2:2恰好反应,有一种反应物分子剩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同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蜡烛火焰最先熄灭的是()A.B.C.D.【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灭火的方法有: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撤走可燃物.【解答】解:A、C中的蜡烛放在正放的烧杯中,因为蜡烛能够长时间与氧气接触,所以能够燃烧很长时间;B、D中的蜡烛放在倒放的烧杯中,因为蜡烛只能够与烧杯中的氧气接触,所以燃烧时间比A、C中的蜡烛短;因为B、D中的烧杯完全相同,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由于温度较高,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小,在烧杯中上升,聚集在火焰上方,因为B中的蜡烛火焰高于D中的蜡烛火焰,所以B中的蜡烛最先熄灭.故选:B.【点评】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能力.所以,对化学实验不仅要认真观察,还应掌握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13.在H2、H2SO4、H2O、H2O2四种物质中,都含有()A.氢分子B.2个氢原子C.氢气 D.氢元素【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化学式既能表示宏观意义,也能表示微观意义,当表示物质时就是宏观意义,宏观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解答】解:H2、H2SO4、H2O、H2O2四种化学式在这里表示的是四种物质,不表示单个的分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H2SO4、H2O、H2O2都是化合物,不含氢分子,也就不含氢气,A、C错误;表示原子个数时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故B不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化学式来分析物质的组成,化学式是解答的关键,学生应正确理解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14.在一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物质X Y Z Q反应前质量/g 8 2 40 5反应后质量/g 待测24 8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Y、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9C.X可能是生成物D.反应的X与Z的质量比为1:4【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出反应后X的质量,然后分析各物质在反应前后的变化量可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化合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物质X的质量为:(8+2+40+5)g﹣(24+8+23)g=0g;物质Y、Q反应后质量增加,为该反应的生成物;物质X、Z反应后质量减小,为反应的反应物,因此反应可表示为X+Z→Y+Q,不是化合反应,故错;B、因不知道具体的反应方程式,所以无法得到Y、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故错;C、反应后X质量减少,是反应物,故错;D、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为(8g﹣0g):(40g﹣8g)=8g:32g=1:4,故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反应的分辨,难度不大.15.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深颜色的衣服和浅颜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可能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深色染料中的()A.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B.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C.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微观粒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与微粒之间有间隙;都是不断运动的.【解答】解:A、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是由于分子的运动,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B、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两种颜色的分子不断运动,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C、分子间的间隔不变.D、因为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能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故选B.。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docx
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初三化学(80 分)所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H — 1 O—16Ca—40Cl—35.5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包括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生活即化学,生活中有很多的变化都蕴含着化学原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消融 B .食物腐败 C .空气流动 D .瓷器破碎2.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3.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闻气体的气味B.点燃酒精灯C.取用液体D.取用4.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A.质子数 B .中子数 C .电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5.学校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在学校图书馆内不需要张贴的标志是()A.B.C.D.6.第 112 号化学元素符号为“Cn”。
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77,是目前获得正式承认的最重的元素,则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A. 112B. 277 C .165D. 3897.下列有关铁生锈的叙述错误的是()A. 铁生锈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B. 铁生锈时会有难以察觉的热量放出C. 铁生锈时,铁发生了缓慢氧化D.铁生锈的实质是铁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8.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常用的方法是()A.分别测定它们的密度 B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C.观察颜色并闻它们的气味 D .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9.将 CO2通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再加热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是()A.紫色—→无色—→紫色B.紫色—→红色—→紫色马鸣风萧萧C.紫色—→红色—→红色 D .紫色—→紫色—→红色10.石英钟、电子表使用石英晶体代替传统钟表中的摆和游丝,提高了钟表计时的精度。
已知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2),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SiOA. +2B. +3 C. +4 D. +611.金刚石、石墨、 C 的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60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 .金刚石、石墨、 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C.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D .金刚石、石墨、 C 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6012.如图是元素 X 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 是金属元素 B .该粒子最外电子层已达到稳定结构C.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8 D .该粒子可表示为X+1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溶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混合物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C .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D.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14.下列物质可以由金属跟酸反应直接得到的是()A . CuCl B. FeCl3 C. AgCl D. MgCl2 215.有 X、 Y、 Z 三种金属,将 X、 Y、 Z 分别浸入稀硫酸中, Z 溶解, X、 Y不溶解,将 X 浸入 Y 的硫酸盐溶液中,在X 表面有 Y 析出,则X、Y、 Z 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A.Z 、 Y、 XB.Y、Z、XC.Z、X、YD.Y、X、Z16. 在反应4NH3+5O2===4X+6H2O中则 X 的化学式()A. NO B.NO2C.N2O4D.N217.大蒜是常见的调味品之一,大蒜中主要成分大蒜素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大蒜素的化学式为C6H10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蒜素是由 6 个碳原子、 10 个氢原子和 3 个氧原子构成B.大蒜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大蒜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 10: 3D.大蒜素属于氧化物18.下面是从小明同学学习笔记中摘录出来的一些推理,你认为正确的一句是()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 个电子,元素的性质比较稳定,所以氖原子化学性质稳定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D.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马鸣风萧萧19.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入高锰酸钾 , 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 ②③①④⑤⑥B. ①③②⑤④⑥C.⑤③②①④⑥D. ③①②④⑥⑤2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 y、 z、q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后,测得物质如下:该下列说法错误是()物质x y z q前( g)2202020后( g)待测102624A. y 是反应物B.z、q是生成物C.这个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x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化学方程式 2 分,共 34 分)21.(6 分)用化学符号填空: (1)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2)2个硫原子;(3)最轻的气体;(4) 三个水分子;(5)两个钠离子;(6)+2价的镁元素。
2016-2017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答案
2016-2017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答案】1. D2. C3. B4. D5. D6. A7. D8. A9. A10. B11. A12. C13. D14. D15. D16. B17. B18. C19. B20. D21. 5H2;1Cu;2CO32−;Fe+322. ⑥;①;⑤;②;⑦;③;⑧23. 乙;O2;CO;CH4+2O2. 点燃 CO2+2H2O24. DE;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阳;S+O2.点燃SO225. 可燃物;有了充足的空气(或有了充足的氧气或空气流通);A;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或降低温度)26. 氧气;生活污染;温度升高,分子在水中的扩散速率加快,从而加速蔗糖溶解;2.5;10;2CH3COOH+ CaCO3=(CH3COO)2Ca+CO2↑+H2O27. 石灰石;稀盐酸;④;CaCO3+2HCl═CaCl2+H2O+CO2↑;cabd;d;2H2O2. Mn O2 2H2O+O2↑;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28.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把导管移出液面;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CuO+H2SO4═CuSO4+H2O29. 3.2;31.6g;90.3%【解析】1. 解:A、自然沉淀是不溶性大的颗粒沉降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过滤只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只是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活性炭吸附是利用活性炭疏松多孔的结构,把杂质吸附在它的表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杀菌消毒是通入氯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所以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 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故A错;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B错;C、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离子,故C正确;D、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二氧化碳,即碳酸根离子转化为二氧化碳了,故D错.故选C.A、根据分子的特点考虑;B、根据微粒的特征进行分析;C、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考虑;D、根据反应实例考虑.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分子的特点,决定元素种类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和化学反应的过程.3. 解:A、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稀有气体属于混合物,故A错;B、清新的空气属于混合物,液态氧气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C、氮气和二氧化碳都是纯净物,故C错;D、澄清的石灰水和清澈的泉水都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B.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4. 解:A、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B、硫磺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气体;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D、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是固体.故选:D.木炭、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气体;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是固体.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5. 解:A、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B、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C、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D、不是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不使用催化剂物质也能发生化学反应,如碳在空气中燃烧就不需要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把握催化剂的特点(“一变二不变”)是正确解答催化剂问题的关键.6. 解:A、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故A操作正确;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注意“左物右码”的原则,不可把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故B操作错误;C、过滤实验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图中没用玻璃棒引流,漏斗尖端没有紧靠接受的烧杯,故C操作错误;D、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悬空垂直,并且不得插入试管内,所以不应接触试管壁,故D操作错误.故选AA、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注意“左物右码”的原则;C、过滤实验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D、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悬空垂直,并且不得插入试管内.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学会化学的基础.7. 解:质量守恒定律只能解释化学变化,而A、B、C三项中都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只是发生了物理变化,因此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为水的三态变化,为物理变化;B、50mL水和50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C 、在100g 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 过氧化氢和70g 水,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D 、1.2g 碳与3.2g 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 二氧化碳,生成物质量=反应物质量之和,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合.故选:D .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所以我们可用其来解释一些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则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推断的能力.8. 解: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8mL 是正确的量液方法,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mL ,俯读数偏大,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小,即剩余体积小于12mL ,所以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肯定大于6mL .故选A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本题考查量筒的使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大,实际则偏小,仰视读数小,实际则偏大.9. 解:A 、由化学式为NaAlSi 2O 6,及化合物中Na 元素为+1价,Al 为+3价,O 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Si 为+4价,故A 正确;B 、根据化学式可知,一个分子中有1个Na 原子,1个Al 原子,2个Si 原子,6个O 原子,共10个原子,故B 错误;C 、根据化学式可知,含有Na 和Al 两种金属元素,故C 错误;D 、该物质中钠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1×23:6×16═23:96,故D 错误;故选A .本题可利用化学式NaAlSi 2O 6,来分析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并利用原子个数和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本题较好,以信息为载体来考查利用化学式分析组成和构成,并能利用化学式进行简单计算,是值得推广的习题.10. 解:A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四种微粒②④质子数相同,所以属于同种元素,它们表示三种元素,故A 错误;B 、②表示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容易失去,②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说法正确,故B 正确;C 、④表示的元素是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C 错误;D 、①粒子中质子数8小于核外电子数10,是阴离子,④粒子中质子数12大于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D 错误;故选B根据元素的定义及原子和离子的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分析. 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相对稳定结构是指最外层电子数为8,只有一个电子层时为2的结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掌握元素的概念.11. 解:A 、化学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微粒中所含该原子的数目,NO 2“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故A 正确;B 、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2Na 中的“2”表示2个钠原子,元素只分种类,不分个数,故B 错误;C 、化学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在该化合物里该元素或原子团所显的化合价,Mg +2表示锰的化合价为+2价,D、化学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S2−表示硫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D错误.故选A.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重点是理解化学符号及周围数字的意义,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2. 解:A、小煤窑里常常含有一定量的甲烷,如果甲烷的浓度达到了甲烷的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从而导致安全事故.B、如果沼气池中的甲烷的浓度达到了甲烷的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从而导致安全事故.C、溶洞中一般会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到溶洞探险打火把照明可以感知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防止窒息.D、如果石油气的浓度达到了石油气的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从而导致安全事故.故选C.A、根据小煤窑里常常含有一定量的甲烷,如果甲烷的浓度达到了甲烷的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解答;B、根据沼气池中的甲烷的浓度达到了甲烷的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解答;C、根据到溶洞探险打火把照明可以防止二氧化碳导致的窒息解答;D、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解答.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爆炸极限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3. 解:A、隔绝空气加热混合物,木炭会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化铜的质量会减少,故A错误,B、在氢气流中加热混合物,氢气会将氧化铜还原成铜,而题中要求除去木炭,但实际上除去了有用的物质氧化铜,没有起到出除杂的目的,故B错误,C、加水溶解、过滤,碳和氧化铜都不溶于水,所以该方法不会将木炭除去,故C错误;D、在氧气流中加热混合物,木炭和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既除去了木炭,又避免了碳将氧化铜还原,故D正确.故选D.根据氧化铜具有氧化性,而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的不同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选择的方法要能把木炭除去,且不会带入新的装置.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选择除杂的方法,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方法要简便可行.14. 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故反应后X的质量为:(4+1+10+2)−(5+4+8)=0.故A说法不正确;B、根据题意,Z与W的反应质量之比为(10g−4g):(8g−2g)=1:1,但因为反应式中Z与W的系数之比未知,故无法判断其相对分子质量比,故B说法不正确;C、因为X物质反应后质量为0g,说明完全反应了,故参与反应的物质中一定有X.故C说法不正确;D、参加反应的X与Z的质量比是:(4g−0):(10g−4g)=4g:6g=2:3.故D说法正确.故选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图表中的数据先求出“待测”处的质量,然后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即可正确选择.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15. 解:A、在河水中加入明矾只能除去河水中悬浮的固体小颗粒;故A不正确;B、提倡长期用纯水(蒸馏水)烧菜、煮饭等会造成人体缺乏某些所需元素;故B不正确;C、当超出了水的自净能力仍会污染;故C不正确;D、蒸馏可以把海水变成淡水,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可以实现;故D正确;A、明矾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所以,明矾是一种较好的净水剂;B、饮用的自来水含有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如钙、镁、钠等等;长期用蒸馏水、纯净水煮饭、烧菜的话,会破坏人体的电解质平衡;C、排入水体的污染物数量超过某一界限时,将造成水体的永久性污染;D、将液体加热至沸腾,使液体变为蒸气,然后使蒸气冷却再凝结为液体,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称为蒸馏.常用的水的净化方法有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其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16.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a,2;S,2;C,2;O,12;已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S,2;O,6;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Ca,C和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1,1和3,故X的化学式为CaCO3故选B此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分别统计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比较分析就可以求出所得物质的化学式.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运用,只有掌握了这一知识的内涵,才能自由驾御,正确解答.17. 解: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可知核外电子数为34、核电荷数为34、质子数为34、中子数为79−34=45.故选:B.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可知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熟记规律“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18. 解: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故A说法正确;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B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也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不能用于人工降雨,故C说法错误;D、CO2会使温度升高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而中毒,故D说法正确.故选:C.A、根据分子中的原子构成考虑;B、根据它们的溶解性考虑;C、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考虑;D、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考虑.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19.解:A、由两种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可知,每种生成物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如果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就属于氧化物.故A说法正确;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组成单质乙的元素在反应后与其他元素组成了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变化.故B说法错误;C、由应前后微粒的构成及变化可知,每3个分子反应生成了3个分子,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C说法正确;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故D说法正确.故选B.A、根据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B、化合价为一种元素与其它元素化合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对比反应前后所含元素的物质组成,判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C、根据反应微观示意图,由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D、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构成及变化,分析原子的变化.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实质用微观模型示意图表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化学反应的实质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20. 解:根据质量守恒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即为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则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10g×36%÷1240+12+16×3×100%=30g.故选D.根据混合气体的质量与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计算碳元素的质量,然后利用碳元素的质量守恒来计算生成碳酸钙的质量.本题考查学生利用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借助元素在物质的存在形式,巧妙利用元素守恒的方法来计算,注重学科思维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21. 解:(1)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 5个氢气分子表示为:5H2;故答案为:5H2;(2)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一个铜原子表示为:1Cu;故答案为:1Cu;(3)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2个碳酸根离子表示为:2CO32−;故答案为:2CO32−;(4)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因此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表示为:Fe+3;故答案为:Fe+3.(1)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2)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3)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4)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进行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22. 解:可用于防毒面具中吸附毒气的是活性炭;可用于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或刻划玻璃的是金刚石;可用来冶炼生铁的是焦炭;可用作电极的是石墨;可用作制冷剂的是干冰;可用来制油墨的是炭黑;可用于未来的绿色能源之一,用于内燃机燃料的是酒精.故答案为:⑥;①;⑤;②;⑦;③;⑧.依据各物质具有的性质,根据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原理分析判断即可.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23. 解:(1)化合物C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是CH4,故答案为:乙(2)甲、乙是两种单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乙还原成B,因此甲是氧气;乙是单质碳;B是一氧化碳.故答案为:O2;CO(3)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配平即可,故答案为:CH4+2O2. 点燃 CO2+2H2O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常温下是液体,因此A是二氧化碳,D是水;甲、乙是两种单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乙还原成B,因此甲是氧气;乙是单质碳;B是一氧化碳.甲和C反应生成A和D,因此C是甲烷.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属于框图型推断题,是中考的一个重点.解此类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题目给出的信息如气体、沉淀等实验现象,还要记忆物质的溶解性,然后分析判断,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此类题型还经常以表格型、文字描述型等形式出现,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24. 解:(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由此可知:属于金属元素的是DE;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故答案为:DE;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阳;(2)F单质为S,B单质为O,F单质在B单质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S+O2.点燃SO2;故答案为:S+O2.点燃SO2.(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进行解答;(2)分别判断出F单质在B单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进行解答.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判断元素的种类,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解题中应用.25. 解:(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可燃物,蚊帐燃烧具备了燃烧具备的条件;(2)寝室内着火,如打开门窗,空气流通致使氧气量增加,会导致火势更猛;(3)寝室着火后不要慌张,应及时采取自救措施,如快拨“119”,及时组织同学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有序逃离,不能等靠,更不能跳楼.(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或降低温度).故答案为:(1)可燃物;(2)有了充足的空气(或有了充足的氧气或空气流通);(3)A;(4)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或降低温度).(1)蚊帐与空气的接触面大,着火点低,易燃;(2)寝室内着火,如打开门窗,空气流通,会导致火势更猛;(3)寝室着火后不要慌张,应及时采取自救措施,尽量减少财产损失,杜绝人员伤亡现象.(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能降低温度.此题虽然考查促使燃烧的方法,灭火的原理等,但最关键还是教育学生注意防火,加强安全意识及学会自救能力,熟悉自救方法.26. 解:(1)呼吸是指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所以水中含有氧气;(2)水污染途径有: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和农药的任意使用,所以还有生活污染;(3)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度加快,所以向水中扩散的速度就快了;(4)由于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如果5mL气体是氢气,则氧气是2.5mL,如果5mL气体是氧气则氢气体积是10mL;(5)根据所给的反应规律可知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的生成物是醋酸钙和二氧化碳和水,再进行配平即可.故答案为:(1)氧气;(2)生活污水;(3)温度升高,分子在水中的扩散速率加快,从而加速蔗糖溶解;(4)2.5;10;(5)2CH3COOH+CaCO3=(CH3COO)2Ca+CO2↑+H2O.(1)根据呼吸的原理考虑;(2)根据水污染的途径考虑;(3)溶质溶解速度与温度的关系考虑;(4)根据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考虑;(5)根据复分解反应的书写方法考虑.通过回答本题可知呼吸的原理,水污染的途径和溶解的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掌握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关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27. 解:(1)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时,通常选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故答案为:石灰石,稀盐酸(2)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时不能用浓盐酸,是因为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不用稀硫酸是因为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上而阻碍反应地进行;不用碳酸钠是因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速率很快,不利于气体的收集;而碳在氧气中燃烧虽然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是也有可能会混有氧气、一氧化碳;故答案为:④;(3)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是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中的氯化氢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答案是:CaCO3+2HCl═CaCl2+H2O+CO2↑(4)制取任何一种气体在放药品以前都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药品是固液混合,应首先放固体药品再放液体药品,验满时应把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5)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不需加热,也可用此装置,反应方程式2H2O2. Mn O2 2H2O+O2↑;答案:(1)石灰石,稀盐酸;(2)④;(3)CaCO3+2HCl═CaCl2+H2O+CO2↑;(4)cabd,d.(5)2H2O2. Mn O2 2H2O+O2↑;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1)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解答;(2)根据选择药品的理由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是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中的氯化氢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解答;(4)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主要步骤解答;(5)根据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不需加热,也可用此装置,据此书写方程式.主要考查了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药品的选择、发生装置、验满的方法、进行实验的主要步骤等,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28. 解: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水在试管口冷凝成液体,为防止液态水回流至试管底引起试管炸裂,需要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故答案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验证①: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不变浑浊,实验室通常根据这一现象检验气体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水;实验结束时,为防止试管内的液体倒吸入大试管,应先把导管移出液而,然后再停止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