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泻下药
中药学第十章 泻下药
火麻仁、郁李仁共同点
二者皆质润多脂,性平,归大肠经, 均能润肠通便。都常用治肠燥便秘,二者 常相须为用。
3.应用作用峻猛而有毒性泻下药时,一 定要严格炮制法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控制用量,避免中 毒现象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第一节 攻下药
一、性能功效 本类药物多为苦寒,其性沉降,主入胃、
大肠经。具有较强的泻下通便作用,并能 清热泻火。
二、适应范围
1.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燥屎坚结及实热积滞 之证。应用常辅以行气药,以加强泻下及消除 胀满作用。若治冷积便秘者,须配用温里药。
三、使用注意
1.本类药物有毒而力峻,易于损伤正气,临床应用当 “中病则止”,不可久服。
2.对于孕妇及体质虚弱的患者均忌用。均反甘草,不 宜同用。
3.对水肿、膨胀属于邪实而正虚者,在使用本类药物 时,要注意处处固护正气,可采取先补后攻、或攻补 兼施方法施治。
4.注意本类药物的炮制、剂量、用法及禁忌等,以确 保用药安全、有效。
服,每次1g。
芫花 Flos Genkwa
温,辛、苦。有毒。 归肺、肾、大肠经。 泻下逐饮,祛痰止咳, 杀虫疗疮。芫花煎服 1.5~3g;丸散服, 每次0.6g。
商陆 Radix Phytolaccae
寒,苦;有毒。 归肺、肾、大肠经。 泻下逐饮,消肿散结。
牵牛子Semen Pharbitidis
火麻仁、郁李仁不同点
火麻仁甘平油润,兼能滋养补虚,故尤 其适用于老人、产妇及体弱津枯血虚之 肠燥便秘。
经典:第十章--泻下药
【处方名】大黄、生大黄、 川大黄、西大黄、锦纹 大黄、熟大黄、制大黄、 酒大黄、将军、生军、 川军、锦纹、熟军、酒 军、大黄炭 。
12
1.大 黄
十.泻下药 ………………
【药性】苦,寒。
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效】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 逐瘀通经
大黄苦寒沉降,走而不 守,既善荡涤胃肠实热 积滞以通便,又泻血分 热毒而破瘀,药力峻猛, 有将军之号。凡阳明实 热便秘,血分热毒瘀滞 之证,均为要药。
结者治尤咽为喉适肿痛宜、。口舌生疮,配硼砂、冰片、朱砂,或
以芒硝置西瓜中制成的西瓜霜外用;
2.咽痛治、目口赤疮肿痛、,目可赤用芒及硝痈置疮豆腐肿上痛化。水或外用用玄明有粉清配
制眼药水,外用滴眼;
热消治肿乳作痈用初起。,可用本品化水或用纱布包裹外敷;
燥屎 食积 虫积 实热 水饮 瘀血
2.部分药还可用于疮痈肿毒及瘀血证。
3
泻下药概述
【分类】根据泻下药作用强弱的不同
攻下药
泻
下 药
润下药
峻下逐水药
4
泻下药概述
【配伍应用】随证配伍。
➢ 里实兼表邪者,当先解表后攻里,必要时 配解表药,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
➢ 里实而正虚者,配补益药,攻补兼施,使 攻邪而不伤正。
3.应用作用峻猛而有毒性的泻下药时,一定要严 格炮制法度,控制用量,避免中毒现象发生, 确保用药安全。
6
【教学内容】
1. 攻下药 掌握:大黄、芒硝 了解:番泻叶、芦荟
2. 润下药 了解: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
3. 峻下逐水药 熟悉:甘遂、巴豆 了解:牵牛子、京大戟、芫花、商陆
7
第一节 攻下药
8
攻下药概述
第十章 泻下药
芒硝:
1、软坚散结,外敷消痈肿,回乳;
2、清热泻火,多外用
----为五官科、外科常用药。
番泻叶
番泻叶③
泻下导滞
习惯性便秘
功似大黄,但 清热泻火作用 小剂量缓下 不及大黄。 大剂量则峻下
肠道清洁剂
芦荟③
第二节 润下药
火 麻 仁
郁李仁
火麻仁②、郁李仁②
【相同点】 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巴豆:辛热 温下
主治寒积 主治热积 配伍也可治寒积
攻下力强;
大黄:苦寒 寒下
千 金 子
小 结
本章重点
1、泻下药的定义,作用及适用证,分类; 2、大黄的品种,别名,性味,功效运用, 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3、芒硝功效特点,与大黄的比较; 4、甘遂、大戟、芫花的功效特点,共同 的使用注意。 5、巴豆、牵牛子的功效;
----出血证
【使用注意】
1、峻烈攻下之品,易伤正气——非实证 不宜妄用。
2、性沉降,善活血——产前忌用;产后、 月经期、哺乳期慎用。 3、苦寒败胃——脾胃虚寒慎用。
芒 硝
芒 硝①
1、泻下软坚——热结便秘,大便燥 结——常与大黄配伍,以增强泻下热结 作用。 2、软坚散结——痈肿乳痈 ①咽痛、口疮要药——制 3、清热泻火 成西瓜霜;配冰片、硼砂 (外用为主) ②目赤肿痛
5、清泄湿热
①黄疸,如阳黄
② 淋证
【用量用法】 3-10 克; 大剂量20克左右,甚至1日2-3剂(如 治急腹症时)。
生用:后下或开水泡服,泻下力强— —重症、急病、体质强 熟用:同煎,泻下力减弱——轻病、 慢性病、体质弱
酒大黄(黄酒炒):
活血作用增强——血瘀证
第10章 泻下药
第十章 泻下药【概述】1.定义凡以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为主要 作用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2.性能特点1)性味归经: 本类药物多苦,咸,甘;寒,凉。
入大肠经为 主。
2)作用 有泻下通便,清热泻火,逐水退肿的作用。
3.适应范围1)热结便秘; 2)寒积便秘; 3)津亏便秘; 4)饮邪内停; 5)热痢初起; 6)急腹症。
4.分类及特点1)攻下药 多苦,寒。
入胃、大肠经。
泻下作用强,善泻热通便。
治热结便秘及实热证。
2)润下药 多甘,平。
质润,入大肠经。
泻下作用缓和,善润肠通便。
治肠燥便秘。
3)峻下逐水药 多苦,寒。
有毒。
入肺、肾、大肠经。
泻下作用峻猛,善通利二便。
治胸腹积水、水肿及痰饮喘满等体壮邪实者。
4.配伍应用1)里实兼表邪者,当先解表后攻里,或表里双 解; 2)里实兼正虚者,与补虚药同用,攻补兼施; 3)本品多配伍行气药,可加强泻下导滞作用; 4)若寒积便秘,与温里药同用,以散寒通结; 5)急腹症,配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药。
5.使用注意1)攻下药和峻下逐水药作用较猛,尤其后者,更 易伤正气,凡正虚体弱、胎前产后、月经期当 慎用或禁用。
2)注意炮制、用量、用法及禁忌证。
3)泻下药易伤胃气,当中病即止。
第一节 攻下药功效特点: 多苦寒沉降,主入胃、大肠经, 有较强的泻下通便、清热泻火作用。
适应范围:1.主要适用于热结便秘及实热积滞之证。
2.具有较强清热泻火作用的攻下药,又可用于: 热病高热神昏、谵语发狂; 火热上炎所致的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火热炽盛所致的吐血、衄血、咯血等上部出血证。
3.此外,对痢疾初起,下痢后重,或饮食积滞,泻而不 畅之证,可适当配用本类药物,以攻逐积滞,消除病因。
4.对肠道寄生虫病,本类药与驱虫药同用,可促进虫体 的排出。
5.根据“六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理 论指导,目前在临床上有了新的应用。
大黄(A) 芒硝(A) 番泻叶(C) 芦荟(C) …大黄一、药用来源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四、临床应用 五、用量用法 六、使用注意【药用来源】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 大黄、药用大黄的根及根茎。
第十章 泻下药
【应用】
6.郁李仁
十.泻下药 ……………… …
1. 肠燥便秘。 2. 水肿胀满及脚气浮肿。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峻下逐水药概述
【性能特点】大多苦寒有毒,药力峻猛,服 药后能引起剧烈腹泻,有的兼能利尿,能 使体内潴留的水饮通过二便排出体外,消 除肿胀。 【适应证】适用于全身水肿,大腹胀满,以 及停饮等正气未衰之证。
1.热结便秘。 2.腹,1.5~3g; 煎服,2~6g,宜后下。
十.泻下药 ……………… …
【使用注意】
妇女哺乳期、月经期及孕妇忌用。
4.芦 荟《药性论》
十.泻下药 ……………… …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库拉 索芦荟及好望角芦荟的液 质经浓缩的干燥物。 【产地】前者主产于非洲北 部及南美洲的西印度群岛, 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等 地有栽培,药材称老芦荟, 质量较好。后者主产于非 洲南部地区,药材称新芦 荟。
十.泻下药 …………… ……
【来源】为蓼科植物掌
叶大黄、唐古特大
黄、或药用大黄的 干燥根及根茎。
【产地】掌叶大黄和唐
古特大黄药材称北大 黄,主产于青海、甘
肃等地。药用大黄药
材称南大黄,主产于 四川。
1.大 黄
十.泻下药 ……………… …
【采制】于秋末茎叶枯萎 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 去须根,刮去外皮切块 干燥,生用,或酒炒, 酒蒸,炒炭用。 【处方名】大黄、生大黄、 川大黄、西大黄、锦纹 大黄、熟大黄、制大黄、 酒大黄、将军、生军、 川军、锦纹、熟军、酒 军、大黄炭 。
十.泻下药 …………… ……
1.积滞便秘。泻下力强,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 药,实热便秘尤为适宜。
第10章泻下药
芫花
商陆
泻下逐水 消肿散结
牵牛子《名医别录》
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或圆叶牵牛的种子。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
泻下逐水 去积杀虫
巴 豆《神农本草经》
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果实。制霜用。
巴豆
峻下冷积 逐水退肿 祛痰利咽 外用蚀疮
千 金 子
逐水消肿 破血消癥
芒
硝《名医别录》
为含水硫酸钠的天然矿物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体入药。芒硝经风化失去 结晶水而成白色粉末称玄明粉。
泻下攻积 润燥软坚 清热消肿
1、积滞便秘
2、咽痛、口疮、目赤、痈疮肿痛
番泻叶
狭叶
尖叶
பைடு நூலகம்
泻下通便
芦荟
泻下通便 清肝,杀虫
第二节
功效
润下药
本类药物多为植物种子和种仁,富含油脂,味甘 质润,多入脾、大肠经,能润滑大肠,使大便软化易于排出。 适应范围 适用于年老津枯、产后血虚、热病伤津及失血等 所致的肠燥津枯便秘。 配伍方法 使用本类药物还应根据不同病情,配伍其他药物。 此外具有润下作用的药物,除本节收载的以外,常用的 还有瓜蒌仁、柏子仁、杏仁、桃仁、决明子、蜂蜜、当归、 肉苁蓉、(生)何首乌、锁阳、胡桃肉、苏子、桑椹等,均 散见于其他章节,学习时应加以联系对照。
大黄
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和根茎。 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称北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等地。药用大黄药材称南 大黄,主产于四川。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生用、酒炒、炒炭或 制熟用。本品又名生大黄、熟大黄、酒大黄、大黄炭、将军、川军、酒军。
唐 古 特 大 黄
掌叶大黄 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 逐瘀通经
药 用 大 黄
中药学泻下药
番泻叶
•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大肠经。 • 功效:泻热行滞、通便、利水。 • 临床应用: • 1、热结积滞、便秘腹痛: • *热结、习惯性及老人便秘; • *若腹满胀痛+枳实厚朴; • 2、水肿胀满:可泻下行水消胀。
• 用法用量:煎服2-6或开水泡服,后下。 • 使用注意:哺乳期、经期、孕妇忌用。剂 • 量过大有恶心呕吐腹痛副作用。 • 现代应用: • 1、便秘: • 2、急性机械性肠梗阻:胃肠减压后注入 • 浸液效佳;腹部术后胀痛、消化功能 • 障碍及并发肠粘连感染等效好。
第十章 泻下药
• 定义: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以泻下
•
• 泻下通便:清除胃肠积滞、有害物质
• 清热泻火:泻热毒火邪
• 逐水退肿:排水湿痰饮
• (活血祛瘀、杀虫、解毒)
• 适用: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
•
水肿停饮、瘀血证;
• 配伍:
• 里实兼表邪:先解表后攻里或表里同
• 4. 服用大黄后,其色素会从小便或汗腺中排泄, 故小便、汗液可以出现黄色。此外,哺乳
• 妇女服用后,婴儿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 泻,因此授乳妇女不宜服用。由于本品又
能活血行瘀,故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间 也必须慎用。
• 方剂举例: • 1、大承气汤《伤寒论》:大黄、芒硝、枳实、
厚朴。主治热盛便秘,腹胀满,烦躁谵语,口 干,舌苔焦黄起刺,脉沉实有力者等症。 • 2、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大黄、附子、 细辛。治寒积便秘。 • 3、下瘀血汤《金匮要略》:大黄、桃仁、蟅 虫。治产后腹中有瘀血而腹痛者。 • 4、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大黄、牡丹皮、 桃仁、芒硝、冬瓜子。治肠痈。(近年来临床 上治急性阑尾炎,常用本方加败酱草、红藤、 生苡仁;或用本方去冬瓜子、加红藤、瓜蒌仁、 赤芍。)
中药学课件17.-泻下药
番泻叶《饮片新参》 攻下药
性能
甘、苦,寒。归大肠经。
功效
泻下通便,行水消胀。
应用
1.热结便秘 2.腹水肿胀
番泻叶《饮片新参》 攻下药
用法用量
温开水泡服,1.5~3g;煎服,2~6g,宜后下
使用注意
妇女哺乳期、月经期及孕妇忌用。
芦 荟《药性论》 攻下药
中药学课件17.-泻下药
第十章 泻下药
含义
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
性能功效
质重沉降,归大肠经。 泻下通便,清热泻火,逐水退肿
适应范围
里实证。如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 水肿停饮等。
第十章 泻下药
分类
攻下药、润下药和峻下逐水药
配伍方法
里实兼表邪者——配解表药 兼正虚者——配补益药 气滞者——配行气药 热结者——配清热药 寒积者——配温里药
甘 遂 《本经》 峻下逐水药
用法用量
入丸、散服,每次0.5~1g。外用适量,生用。 内服醋炙用,以降低毒性。
使用注意
虚弱者及孕妇忌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京大戟《本经》 峻下逐水药
来源
大戟科植物大戟的干 燥根。
采制
秋冬两季采挖,晒干。 生用或醋炙用。
京大戟《本经》 峻下逐水药
京大戟 《本经》 峻下逐水药
瑞香科植物芫花的干燥花蕾。
性能
苦、辛,温;有毒。归肺、脾、肾经。
功效
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
芫 花《本经》 峻下逐水药
应用
1.水肿,臌胀,胸胁停饮。 2.咳嗽痰喘。 3.头疮,白秃,顽癣及痈肿。
芫 花《本经》 峻下逐水药
(医学课件)泻下药
39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5~1g(本品有效成分 不溶于水,故不入煎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峻下有毒,内服不可过量,中病即 止。体虚、孕妇忌用。反甘草。醋制可降低其毒性。
甘遂苦能降泄,寒能除热,峻下以逐水饮痰涎,为 泻水逐饮之峻药。李时珍言:“肾主水,凝则为痰饮,逆 则为肿胀。”本品能泻水邪痰饮,适用于水肿胀满、痰饮 积聚等症。兼能消肿散结,外敷可治一切肿毒。
33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孕妇慎服。 郁李仁辛开苦降,质润多脂,其润肠通便之功类
似火麻仁而力胜,兼可下气,然无滋养补虚之功,主 用于气滞肠燥,大便不通之证。又能利水消肿,以治 水肿胀满,小便不利。
34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一、作用与适应证
┌水肿 峻下逐水(部分利尿)│胸腹积水
└痰饮喘满 二、使用注意 1.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本品常与当归、熟地等养血滋阴润燥之品同用, 以标本兼顾,增强疗效;与大黄、厚朴同用,亦可 用治肠热津亏便秘、痔疮便秘及习惯性便秘等。
31
郁李仁
药材
32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欧李、郁李或长柄扁桃的成 熟种子。
【处方名】郁李仁。 【药性】辛、苦,平。归大肠、小肠经。 【功效应用】 1.润肠通便—肠燥便秘—火麻仁、柏子仁、杏仁 2.利水消肿—水肿、脚气浮肿—桑白皮、赤小豆
16
芒硝
枳朴
软
大黄
水(热结旁流)
甘草(缓)
17
芒硝
玄明粉
18
【来源】为含硫酸钠的天然矿物经精制而成 的 结 晶 体 。 主 含 含 水 硫 酸 钠 (Na2SO4.10H2O) 。 将天然产品用热水溶解过滤,冷却后析出的结 晶,称朴硝或皮硝;将朴硝再与萝卜加水共煮, 取上层液冷却后析出结晶,则称芒硝;芒硝经 风化后失去结晶水而成的白色粉末,称玄明粉 或元明粉。
中药学第十章
中药学第十章、泻下药(大部分性寒)1. 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多用于青壮年),或润滑大肠(泻下作用缓和,多用于老年体虚者),以泻下通便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皆为泻下药,常用以治疗里实积滞证。
2. 泻下药的分类:①攻下药(治疗实热积滞、大便秘结、燥屎坚结)②润下药(通过润滑大肠来治疗老年人、产后、热病伤津所导致的肠燥便秘)②峻下逐水药(有毒,引起强烈的腹泻,可以通利二便,治疗正气未衰之证——全身水肿、停饮、大腹胀满等)3. 攻下药和峻下逐水药作用较猛,故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者慎用。
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忌用峻下逐水药,可以酌情使用润滑大肠的药,如大黄就可以慎用。
泻下药不能当减肥药吃。
4. 泻下药的功效与主治证:泻下通便(便秘,胃肠积滞),清热泻火(实热内结),逐水退肿(水肿停饮),解毒(疮疡),活血祛瘀。
(一)攻下药1. 攻下药: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
2. 大黄性能:苦(能燥,能泄——清泻、降泄、泄泻,能坚),寒,入脾胃、肝、大肠、心包经。
(大黄起效快、副作用小,故应用广泛)3.【论述题】大黄(将军/锦文/酒军)功效(***):泻下攻积(实热积滞便秘——阳明腑实证,轻症单用大黄泡服即可,重症和芒硝配伍;热结津伤便秘,可与生地黄配伍;血虚津亏的肠燥便秘;冷积便秘……),清热泻火(火热炎上,故多表现在头面部,大黄可以降泄上炎之火,故单用大黄粉可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血热吐衄、目赤咽痛、牙龈肿痛),凉血解毒(疮疡,肠痈——急性/慢热阑尾炎,瘀热互结导致肠痈;热毒——大黄外涂可以治疗小面积的烧烫伤,大黄大面积外敷经皮肤渗入人体的话会引起药物中毒性的肝炎),止血,逐瘀通经(妇科淤血——淤血经闭,产后淤阻;外伤——跌打损伤),利湿退黄(黄疸尿赤,湿热痢疾——湿热在大肠,淋证——湿热在膀胱,水肿)。
4. 大黄用法:①欲攻下,用生大黄泡服或轻煎(后下)②酒大黄可以清上焦血分热毒,治疗目赤咽痛、牙龈肿痛③熟大黄可以泻火解毒,但泻下力缓,治疗火毒疮疡④大黄炭可以止血、凉血化瘀,治疗血热有瘀的出血症。
第十章泻下药
性能:甘,平。归脾、大肠经。 功效:润肠通便,补虚。 应用:1、肠燥便秘。 2、心阴心血虚,心动悸、脉结代。 注意:量不可过大。
按:内服60—90克可出现头晕眼花、口干舌燥、面红眼红、 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呕吐、腹泻,继见烦躁、步态蹒跚、 哭笑无常、幻听幻视。重者嗜睡昏迷、抽搐、呼吸困难、冷 汗、面白,血压下降、心律不齐,直至心力衰竭而亡。
番泻叶
药材狭叶番泻叶
药材尖叶番泻叶
番泻叶 功用疏要:本品甘、苦大寒, 善泻大肠实热积滞,并可润肠燥。 用于热结便秘及习惯性便秘; 今常用于清洁肠道。 用法:泡服;入汤剂后下。
芦荟
芦荟
药材芦荟
性能:苦,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泻下,清肝,杀虫。 应用: 1、热结便秘——宜于热结便秘而 烦躁失眠,属肝热者。 2、小儿惊风。 3、小儿疳积。 4、其他:①闭经;②肝炎;③美 容。 用法用量:宜装胶囊内服; 一般不超过3克。
第一节攻下药
性能特点 性味:苦寒,其性沉降 归经:胃、大肠 功效:攻下通便,清热泻火 味苦—通泄 清泄 攻下通便 入胃大肠 性寒—清热 泻火 降泻火热 适应范围: (1)大便秘结,实热积滞。(热结便秘) 配伍温里药也可用于寒积便秘。
(2)里热证: 外感热病高热神昏,谵语发狂。 火热上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上部出血(吐血、衄血、咯血) 火毒疮痈 上述病证,不论有无便秘,均可使用本类药以 清除实热或导热下行,起到“上病下治”“釜 底抽薪”的作用。 (3)湿热泻痢,里急后重或饮食积滞,泻而不 畅,也可适当配用本类药,以通因通用,清除 积滞,消除病因。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慎用;妇女妊娠、月经期、 哺乳期忌服。
性能特点:本品苦寒沉降,入脾、胃、大肠、 肝、心经。力猛善行,有“将军”之称,泻下 通便力强,善于荡涤肠胃积滞,峻下实热,为 治大便秘结、胃肠积滞之要药,尤善治热结便 秘;又能使上炎之火下泄,有较好的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作用,对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及热毒疮 痈有良效;并善活血祛瘀,又为治血瘀经闭、 产后瘀阻腹痛及跌打损伤肿痛之佳品。此外, 尚可清泄湿热,常用治湿热黄疸、淋证等。
中医学第十章泻下药
3、软坚散结:本品既可清热泻火,又可软坚散结, 治疗乳痈红肿结块未成脓者,以本品外敷;
4、亦可外用回乳,治疗乳房胀痛者。
用量用法:
1、本品不入汤剂,用药汁或开水冲服,一般6~10克。 2、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1、孕妇忌用。 2、胃肠无实热燥屎、正气不足,脾胃虚弱,慎用。
主要治疗胸腹积水、水肿及痰饮喘满等证。如肝硬 化腹水、渗出性胸膜炎之胸水等正气未衰者。
第一节 攻下药
大黄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等的根及根茎。
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心、肝经。
功效特点:
1、泻下攻积:通便作用强而迅速,疗效好。 (1)阳明腑实证,以及内伤杂病之热结便秘者,常 配厚朴、枳实、芒硝同用;热结阴伤者,可配玄参、麦 冬、生地等同用。 (2)寒结便秘,腹痛、四肢厥冷、大便不通者,配 附子、干姜以温里通下。 (3)湿热积滞之泻痢早期,腹痛、里急后重、泻而 不爽、舌苔黄腻者。(通因通用法)
番泻叶
功效特点: 1、泻下导滞:本品泻下作用较强,起效快。 (1)治疗积滞便秘或习惯性便秘属热结者。 (2)用于腹部手术、摄片的清肠。
用量用法: 1、本品一般单味药应用。 2、缓下2~3克,攻下5~10克,开水泡服。 3、一般不入煎剂,入煎剂应后下。
第二节 润下药
火麻仁、郁李仁
二者均为植物的种仁,含有甘味。 共同点:
甘遂: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块根。
大戟:为大戟科植物大戟的根。
芫花:为瑞香科植物芫花的花蕾。
三味药均有毒性。归肺、肾经。
共同点: 1、峻下逐水:三药是峻下逐水的代表药,常常相须
配伍使用。 治疗水饮停留胸胁之悬饮;停留腹部之臌胀;水肿
第10章,泻下药
【概述】
1. 定义: 凡以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泻下药
胃肠积滞,实热 内积,水饮内停
里实证
2. 性能特点 常见疾病 疾病 1)性味归经: 本类药物多苦,咸,甘。寒,凉。入大肠经为主。 2)作用 有泻下通便,清热泻火,逐水退肿的作用。
3.适应范围
1)热结便秘; 2)寒积便秘; 3)饮邪内停; 4)津亏便秘; 5)热痢初起; 6)急腹症。
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2. 用于火热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热毒疮疖 。 血热妄行而上溢,如吐血、衄血:~黄连、黄芩等(泻心汤) 目赤肿痛、热毒疮疖等~黄连、黄芩、丹皮、赤芍等(凉膈散 3. 用于热毒疮疡,烧烫伤。 1)热毒痈肿:~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 2)肠痈:~牡丹皮等。(大黄牡丹汤) 3)烧烫伤:~地榆等。
4. 用于瘀血诸证。 1)产后瘀滞腹痛,瘀血凝滞、月经不通:~桃仁、地鳖虫等(下瘀血汤) 2)妇女瘀血经闭:~桃仁、桂枝 (桃核承气汤) 3)跌打损伤、瘀滞作痛:~桃仁、红花等(复元活血汤) 5. 用于湿热黄疸,淋证,水肿。 1)湿热黄疸:~茵陈蒿、栀子 (茵陈蒿汤) 2)热淋:~木通、车前子、滑石、萹蓄(八正散)
六、【使用注意】
1.孕妇、月经期、哺乳期禁用。 2.如非实证不宜应用。 3.脾胃虚弱者慎用。
一、【药用来源】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大黄
掌 叶 大 黄
药 用 大 黄
二、【处方用名】 大黄 将军 锦纹
唐 古 特 大 黄
生军、生川军、生锦纹、生 大黄 酒川军、酒洗大黄 制军、制川军、制大黄 李东垣:“推陈出新,如戡定祸乱 以至太平,所以有将军之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示火麻仁
显示郁李仁
显示文字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特点:大多有毒、苦寒,作用峻猛,可引起剧烈腹痛腹 泻。 作用:逐水泻饮(从大小便将体内潴留水液痰饮排出体 外) 适应证:水肿、悬饮、水臌、痰饮喘满等。 应用:注意固护正气,或先补后攻,或先攻后补,或攻补 兼施。 使用注意: 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掌握好炮制、剂量、用法及禁忌症,以保安全有效。 用药后,应密切注意病人精神、饮食情况,以决定是否继 续用药。
大黄—芒硝
——苦、寒归胃、大肠经 ——泻下,清热 ——用于热结便秘,大便燥结,谵语发斑等 ——常相须合用,如大承气、调胃承气汤。
大黄 个性: 泻下积滞作用较强,能荡涤胃肠积滞,是治积滞便秘之要药。 可用于: 实热积滞——便秘高热昏谵——配芒硝 胃肠积滞 湿热积滞——泄泻、痢疾——配黄连 寒冷积滞——腹部冷痛便秘或久痢赤白——配附子 2. 苦泄寒清,能泻火解毒而治火热炎上证。 3. 苦泄寒清而清热泻火止血,常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衄、咯血。 方如泻心汤、十灰散等。
显示大黄 显示芒硝 显示文字
大黄—芒硝
4. 苦泄而活血祛瘀,凡跌打损伤瘀痛、妇人产后瘀滞腹 痛,妇女瘀阻经闭均可用。 用法:泻下攻积生用入汤后下或泡开水服;止血用炭;活 血祛瘀用酒大黄。
芒硝
味咸而软坚泻下,为扩容性泻下药。 清热软坚作用,多用治五官科和外科。如咽喉肿痛、口腔 生疮,以之吹布;目赤肿痛,以之化水点眼;乳痈初起, 用纱布裹之外敷;肠痈初起,用之与大黄、大蒜捣敷; 痔,化水外洗。 用法:烊化服。
显示甘遂 显示文字
巴 豆
作用与特点:辛热,归大肠胃经,阳刚雄猛,能峻下冷 积,开通肠道闭塞。 大辛通行以逐水退肿。 大辛宣通,归肺通喉以祛痰利咽。 辛、热刺激,大毒以毒攻毒,而蚀疮去恶肉。 应用: 1.寒积阻结肠道—腹部胀痛如锥,大便闭塞,口噤暴厥。 2.臌胀—如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 3.寒实结胸—痰涎壅塞、胸膈窒闷、肢冷汗出。 4.白喉或喉炎—喉梗阻。
甘 遂
作用及特点: 苦寒泄降,归肺、大肠、肾经,通利大小便,而逐水泻 饮。作用峻猛。 苦泄寒清,故能消肿散结。 应用: 悬饮——发热咳嗽有痰、胸中痛、心下痞鞭满,引胁下 痛、干呕、短气、脉沉或细弦 水臌病——腹臌,状如蛙腹,叩诊有明显移动性浊音。 疮痈肿毒,研末水调外敷 用量用法: 本品有效成分不溶于水,宜入丸散,0.5克/次。
显示图片1
显示图片2
显示文字
巴 豆
用量用法: 一般用巴豆霜,以减低毒性,内服0.1—0.3 克。多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服本品时,不宜食热物,以免加剧泻下。 服本品后,若泻下不止,以黄连、黄柏煎汤 冷服;或食冷粥,或服绿豆煎汤。 孕妇、体弱者忌用;畏牵牛。
比 较
甘遂 大戟 芫花 牵牛子 逐水、泻下 商 陆 消肿散结(外敷) 逐水泻饮 泻经隧之水 泻脏腑之水 泻胸胁之水 杀虫、去积(湿热积滞)
番泻叶—芦荟
番泻叶 芦 荟
苦寒归大肠 泻下清热 —热结便秘
导滞 清肝杀虫
显示番泻叶
显示芦荟
显示文字
第二节 润均归大肠经,能润滑大肠,使大便软化易于排出。 适于年老津枯、产后血虚、热病伤津及失血等所致 津枯肠燥便秘。使用时应针对病因而配治本药。 火麻仁 ——甘润 滋养补益 ——归大肠 ——润肠通便 郁李仁 ——津枯血虚肠燥便秘 利水消肿
第十章 泻下药
概念: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使排便的药物,称为 泻下药 功效:苦味或质润,归大肠经,泻下通便,排除胃肠积 滞,攻逐水饮,泻下实热。 适应证: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饮停积等里 实证。 使用注意: 里实兼表,宜先解表后攻里或表里双解。 里实正虚,宜攻补兼施。 久病体弱,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应慎用或忌用。 分类: 根据泻下药作用峻缓和作用机理的不同,分为三类
第一节 攻下药
特点:性味苦寒,泻下作用较强。 功效:既通便,又清热泻火。 适应证: 主要适应于实热积滞,燥屎坚结,大便秘结者。常配行 气、清热药以加强泻下清热作用。 部分药物通过配伍温里药也可用于寒积便秘。 外感热病所致的高热昏谵发狂,或火热炎上所致的头痛、 目赤、咽喉或牙龈肿痛及吐衄等症,不拘便秘与否,均取 攻下药的泻下清热作用,以导热下行。 根据“六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和“通则不痛”的理论, 本类药物通过配伍清热解毒药、活血祛瘀药而广泛应用于 各种急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