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名校高考作文备考--巧妙化用古诗名句增强作文文化底蕴(精校完美打印版)
高考作文备考之古诗词名句在作文中的有效运用(附优秀范文3篇)
作文,特别是中学作文经常需要引用古诗词、广告、名言警句、自由诗等的句子。
开始我只注意句子本身的积累掌握,忽视了在文章中的运用目的和运用方法。
现在看来,还必须重视运用问题。
一、古诗词在作文中的运用方式。
实践表明,把古诗词等名言警句放进作文中,在形式上,不光是带引号和冒号的原因,大体有以下五种形式。
1、语录式——摘录就是放在文章的文章的题记位置,单独出现,做全文的题记。
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再如: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语录式类似于摘抄,把原文原封不动地写在文章的开头,完后另起行在末尾处用破折线引出句子出处,由此做成作文的题记。
当然这是题记的一种形式,题记还有其他形式。
2、援引式——引用用在文章内文中,就是直接引语的形式,提示语+冒号+双引号+引语内容+末尾标点符号+引号。
例如:《论语中说》:“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告诉我们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如果写成如下的样式就不是援引了: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告诉我们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因为这句话,包括子曰在内,都是直接来自《论语》,而不是孔子。
注意,援引的话语内容中的最后一个标点在引号内。
3.引号式——套用引号式和援引差不多,但还有细微的区别,主要是在标点的运用上,一是去掉了引号,二是引用内容的最后一个标点在引号外。
例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当我们看见八月十五的月亮,某种情愫总会油然而生。
再看:秋叶是漫无边际的,“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满目的秋叶,五彩缤纷,给了我们铺陈在天地间的巨幅油画,也给了我们万千感叹。
套用也包括淘金自己的句子中。
就是只有引号,引号之外别的什么标点都没有,放到自己的句子中。
高考语文“巧引妙借厚底蕴,文有诗词言自华”
作文复习指导系列(一)“巧引妙借厚底蕴,文有诗词言自华”——谈谈古诗文在写作中的运用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宝莲寺一中刘丽丽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饱读诗书、知识渊博,就会显得谈吐不俗、气质高雅。
同样的道理,我们中学生写作时,如果能够巧妙地引用或化用古诗文,就会使文章显示出丰厚的文化底蕴,处处透出文雅之气,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
古典诗词是华民族长达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孕育出来的一朵美丽的奇葩。
它是最凝练的语言,短短的几句话、一句话乃至几个字,就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就会让人产生无穷的联想;它又是最优美的语言,几个词甚至于一个字,就会境界全出,韵味悠长。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意思是说,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
如果一篇文章没有文采,就难以传扬开来。
而文章要增添文采,最有效地途径,当首推古典诗词的运用了。
笔者研读了大量中考满分作文,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就是由于恰当地运用了古诗文而文采飞扬,从而让阅卷老师青睐有加,获得了满分。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运用古诗文呢?首先,“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有平时加强古诗词的积累,用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材工”。
只有平时多诵读多积累,加强知识储备,到写作时才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否则,再巧的妇人也“难为无米之炊”。
从小学到初中,仅仅就我们课内学过的古典诗词和文言文数量也不少,如果能背诵下来,再适当地从课外古诗文中选用一些加以积累,将会成为写作时的一个内容丰富的素材库。
其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该出手时就出手。
”写作时,能运用古诗文的一定要用,而且要注意运用要准确恰当。
要用得恰如其分、用得巧妙灵活、用得自然天成,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以免给人堆砌词藻、矫揉造作之感。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巧妙运用:一、用作标题,亮出第一道风景:古典诗词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底蕴,用它们来作题目,一是不落俗套,二是读者喜闻乐见,富有亲切感。
巧妙引用古诗文_两招六式帮高考作文增文采
开头引名句,起点高远
文章开头在不偏离主题的情况下,妙引诗词名句,往往 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增加文章的文采。 《生命的色彩》就这样写道:“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 动,许多愁”,这是李清照生命的颜色,灰暗、沉闷; “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是苏轼生命的颜色,雄浑、 超旷。那我的生命是什么颜色呢? 《用旁观的眼神》(福建省高考佳作)这样写到: 走进 缤纷的书简,捡拾先行者前行的脚步;打开飘零的册页, 采撷历史真挚的泪滴。是谁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 缘身在此山中"?又是谁悲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切的悲喜交错,似乎都在诉说:请用旁观的眼神!
巧用诗词笔下生花
一、用诗词名句做文章标题,用诗词名句做
文章的小标题,用做题记,揭示主旨。 二、开头引名句,起点高远。 三、穿插文中,诗意盎然。 五、置于结尾,升华主题。 四、充当论据,支撑观点。
一、用诗词名句做文章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
2003年高考作文满分卷中,有一福建考生的
文中使用小标题,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
析之效,又可充分展示个人的文字功底。 浙江台州中学陈雅同学的文章《阳光总在 风雨后》(载《语文世界》高中版2004年 12期),使用了以下几个小标题:①千磨 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②千锤万 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③不是一番 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三个小标题分 别借用了郑板桥《题竹石》、于谦《石灰 吟》、高明《琵琶记》中的诗句。
于谦: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诗题为《石灰吟》,但远远不止吟咏石灰。作者托物言志、 设喻抒怀,充分体现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作者理想的追求、 人生的选择。于谦少有大志,23岁中第入仕,直至担任兵部尚书 之重职,如果他不能握好“选择”这把双刃剑,势必为剑所伤, 成为罪恶的俘虏。正因为他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崇高选择, 才能具备“粉骨碎身全不怕”的志节,才能秉持“清风两袖朝天 去”的廉洁,才能成为忠勇如岳飞的民族英雄,德高似包拯、海 瑞的一代清官。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面对列强入侵、朝廷昏庸、民族危亡,林则徐果断地选择了 “虎门销烟”,何以有此决心和行动?这两句诗就是其人生追求、 人格理念 、价值取向的具体写照:只要有利于国家民族,我就 尽志而为,虽死不辞,怎能因为是祸就躲避,是福就争取呢?或 许有人会说:“此诗写于‘销烟’之后。”不错,时间上的确如 此,但这种伟大的情志早已根植于心胸、融会于血液,成为他人 生的准则、行为的指南,并与其联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 立千仞,无欲则刚”相辅相成,共同铸就了他人生的伟大与不朽。
百强名校高考语文备考_考场作文如何化用古典诗词文化
考场作文如何化用古典诗词文化考场作文如何化用古典诗词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典籍,千锤百炼,事例典型,内容充实,且意义深远,引人深思,借用于学生高考作文当中,自有不言自明的效果。
尤其在散文写作中,考生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用自己丰富的古典文化素养以及驾轻就熟的技法来结构全文,定会使文章文采斐然,底蕴深厚,思想深刻,流光溢彩。
阅卷老师也自会觉得眼前一亮,喜由心生,也定能体会到中国灿烂的古典文化对中学生的有益滋养,定能看到学生身上难能可贵的人文精神,智慧闪光与文学资质,由此而获得高分也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一)唐诗宋词入文来,意蕴文采格自高。
在高考作文中适时地使用诗词,具有三大优点:其一使行文具有意蕴,这是由诗词本身决定的,可以做到有文采;其二使行文摇曳多姿,在作文构思上能够做到新巧;其三可以体现考生的作文潜能,张扬考生炼字炼意的能力,在更多发展等级上获取优势。
怎样在文章中巧妙使用诗词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尝试:1、引用。
在行文中,收寻同类的诗词,围绕话题或观点,对其进行应证或证明,会使行文具有文学色彩。
高明的考生还会使行文显示深厚的文化底蕴。
2、仿用。
在作文中,有些好的诗歌针对于不同的话题却不能直接引用,这时可以进行巧妙的仿用。
仿用的要求很高,难度大。
需要注意三点:一是诗词本身便于仿用;二是话题适合使用诗歌;三是自己具有仿写诗歌的必备能力。
3、变用。
在充分理解诗词的基础上,围绕话题将其变换一种方式进行再现。
采用变用的方式也要注意三点,其一对诗词的理解要准确,不应牵强变化;其二要保留诗词的精华,发挥诗词本身的功效;其三是要切中自己话题的题旨,使得自己的变用与中心浑然一体。
当然,在高考作文中巧妙地使用诗词的方式还很多,也可以在行文中兼用上述三种。
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充分理理解自己缩写的话题与中心,充分理解自己的所要使用的诗词是否符合话题,不能为使用而使用;二是在使用中体现灵活,因为诗词的表意具有定性,要善于巧妙的翻出新义,体现考生的驾驭能力;三是在作文的备考中,可以有意识地积累一些可供使用的诗词,为高考的临场发挥储备充足的粮食。
高考语文作文巧用古诗文
中学课本中的文言诗文是经过时间淘洗而流传下来的、语文界精英反复挑选出来的脍炙人口的精品,有些甚至是诗文中的极品。
这些作品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匠心独运的章法,也都足以垂范后世,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
当代凡有成就的作家,尤其是散文作家,大多从这个宝库中汲取过丰富的养料。
但我们有些考生,作文虽一味求新却得分甚低,而对于花了很长时间、很多精力积累下来的古诗文,却仅仅用来对付那道5分6分的默写题,这真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但若能将古诗文与写作结合起来,让作文植根于古诗文的沃土中,让古典文化的精华在自己的考场作文中熠熠生辉,便可以增加作文的文学底蕴与思想厚度,让阅卷老师充分体会到中国灿烂古典文化对高中生的有益滋养,甚至看到考生身上难能可贵的人文精神与文学资质。
这样的作文,怎会得不到阅卷老师偏爱呢?一半文”就是这个道理。
要让文章的眼睛”明亮起来,引用诗词名句拟题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诗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
如2003四川省高考优秀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就以苏轼名句作为标题,非常恰切地暗扣作文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
2004年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平生》,引用了苏轼《定风波》中的语句作为标题,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可谓一石双鸟”。
在古诗词中,词类活用”在表情达意上更是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形容词红”绿”,用作使动。
诗人通过樱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又如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中,老”和肥”也都属于形容词使动用法,鲜活生动,呼之欲出,有如灵丹,在句中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
在作文中,若如此活用”一些词语,也是很生动的。
[范例1]灯光昏暗了四壁,收拾一天的疲惫,独坐窗前,隔帘听雨。
雨声在书中徘徊,轻轻巧巧,从唐诗宋词的韵脚上依次跃过,冷寂了那一地的红莲,采莲人今在何处?江南的雨声空寻千年的寂寞。
重点名校高考作文备考--高考作文引用诗词文采训练(精校完美打印版)
高考作文引用诗词文采训练高考作文引用诗词文采训练明月温馨高考作文引用诗词文采训练课题作文课型引用诗词的运用课时序号1总序号12教学目标了解引用诗词的类型,学习和掌握引用的方法,能够运用引用作文教材分析重点:能运用引用增加作文的文采难点:仿写教法选择讲解,示范演练,学生模仿练习学生作品展示教具学案:引用诗词学案及课件一、引用的类型和例文w1、在行文结构中贯穿诗歌:(1)结构是紧接着剪裁之后的一项整体构造工作,也称为“布局”“谋篇”。
它的任务是使文章“言之有序”。
莫泊桑说:“布局是一连串巧妙地导向结局的匠心组合。
”柳青认为,写作中“最困难的是结构”,这是因为,“作品的结构不单是一个形式的问题,也是内容的问题。
因为一篇作品既是描写一个事件,那事件本身就具备一个进行的规律,一个存在的规模。
抓住这个规律,写出这个规律,使它鲜明,便是作品的基本结构。
”(孙犁:《文艺学习谈结构》)如2004年湖南省高考优秀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一文,就是巧妙地结合了《琵琶行》的结构特色,选择了一些关键的诗句,构成了全文的脉络,辅之以叙述,使文章显得摇曳多姿,结构新颖。
(2)优秀例文展示例1、2004年湖南省高考满分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湖南一考生[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是由爱情为亲情的结点。
于是,我的爸妈便将我视作上帝赐予他们的天使。
在母亲的肚子宫殿里,我开始了家庭教育的第一课。
听轻音乐,做有氧体操,嘿嘿,都是我的必修课。
在温暖亲切的环境下,我快乐地成长着。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爱女成凤。
严父慈母在我的童年是两个互补的角色。
厉声训斥我的父亲在教导我的时候,总有母亲和声细语的安慰。
这便是成功所在。
童年,我学的东西扎实牢回,这是父亲的功劳,我的心灵善良而不娇气,这便是妈妈的疼爱有加了。
绝不作温室花朵,也绝不堕落消极。
[间关莺语花底滑]上学后,爸妈便对我松了一点,不再成天限制我的活动。
高考作文高分秘诀:巧用诗词添文采
高考作文高分秘诀:巧用诗词添文采导读:【巧用诗词添文采】在作文中用好诗词的途径很多,或是利用诗词巧拟标题,或是妙用为题记,或是化用诗词故事、结构构思自己的作文。
在这里我们重点来讲讲如何在文章语段中使用诗词增添文采。
一是化用诗词。
所谓化用,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我们作文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
比如下面这些语段: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话题“乐观”片段在众人皆醉的麻木空气中,你选择了清醒;在众人皆浊的恶浊世道上,你选择了清白。
褪去了华服,你选择了荷叶制的衣裳;逐出了京城,你选择了汨罗江的波涛。
——《面对选择》片段出自内心真诚的心灵选择,才能勾画鹦鹉洲上的萋萋芳草,才能点化二十四桥的清风明月,才能渲染香炉峰间的日照紫烟。
——《美丽一次》片段是的,摒除了浮华,去掉了雕饰,我们就像一枝出自清水的芙蓉,透着迷人的清香。
——《简单》片段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由自在,你觉得真好,这就是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发,这就是语文;如血的残阳映红半边天,让人无限留恋,别忘了这也是语文。
语文是那巍巍昆仑,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旧都中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渔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
——《冷香飞上语文》这些文字没有直接引用杜甫、刘禹锡、龚自珍等的诗句,而是将他们诗句中的意象搬用过来作为自己作文语言中的一个成分或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对诗句的意境进行大胆的描写。
这样的语段让我们联想起诗句的意境,带领我们进入似曾相似的诗歌意境,但是又能感受到作文创作者的心声。
同样它也能增加文章的文采。
当然写作这样的语段,最重要的是作者对诗词的分析、感悟和概括能力。
如果不明白诗的意境,随便套用,那便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高考作文:巧用诗词添文采
高考作文:巧用诗词添文采高考作文:巧用诗词添文采纵览全国历年优秀作文,不难发现,语言的出彩和深刻的文化思考就是大多数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
如何才能在作文中做到这两点呢,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巧妙地使用诗词,用诗词打扮自己作文的语言,用诗词为文章增加文化的厚度。
在作文中用好诗词的途径很多,或是利用诗词巧拟标题,或是妙用为题记,或是化用诗词故事、结构构思自己的作文。
在这里我们重点来讲讲如何在文章语段中使用诗词增添文采。
一是直接引用诗词。
一般可以围绕话题,发散思维,搜寻相关的诗词,排比成文。
比如下面关于“生命”主题的一段文字,就是引用了四位诗人的诗句对“生命”作了解释: 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东坡“一蓑风雨任平生”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直接引用诗词让我们亲切地感受到了这四位诗人的形象,而排比成文更显示了作者对语言的把握能力,使文章的文采“跃然纸上”。
再比如作文《望月》中的一个片段:“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
”月是我们应该珍惜的人人共享的天赐之福。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是我们招之即来~尽可倾诉的知己。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是游子思乡念亲的一杯苦茶。
“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月又是我们参透历史~顿悟人生的一剂良药。
对诗句的引用和评价淋漓尽致地将作者对诗词的分析鉴赏和感悟能力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让那轮万古的明月高悬在我们的上空,使我们遥想百年、千年之前古人的梦想,使文章有了深刻的文化思考。
一是化用诗词。
所谓化用,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我们作文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
【高中高考作文】高考妙借古诗文“出彩”四法
【高中高考作文】高考妙借古诗文“出彩”四法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
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
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你的高考作文增辉添色呢?一、古诗名句妙语这是高考作文中最常见的方式.可将引用分为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1.本地参考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
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在文章标题中引用古诗名句,可以使文章标题显得文雅,富有文学情趣,起到闪光眼睛、催人读书的作用。
例如,在2022,来自福建省的考生引用苏轼的句子“平静风暴”作为标题,不仅与选定的历史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
它既恰当又简洁。
苏轼写的这篇文章也显示了他的开放性和超脱性。
可以说是“一石二鸟”。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
如2021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走在秋天落叶的路上,我情不自禁地唱着一句话:‘无边的落叶在沙沙作响,无尽的忧伤在滚滚而来’。
我哀叹落叶的悲伤和不幸。
其实,落叶的生活可能就是这样,只在春天追求繁荣,在秋天追求多彩的秋天墨水。
龚自珍曾说:"落红不是无情的事"。
变成春泥更能保护花朵!我们应该欢欣鼓舞,欣赏多彩的秋景。
"这个开头由情景人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自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
这样处理,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从而避免了“开门见山”式说理它可能是干燥和无聊的。
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高考作文妙用古诗文 即刻得高分
高考作文妙用古诗文即刻得高分无论是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还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都对作文语言的要求有明确的说明,考生在考试之前势必要根据作文评分标准来进行作文训练的。
其实,同学们已经知道要大量积累、背诵一些名言警句、佳句名篇、古典诗文,以备在考场作文时用这些漂亮的语句为自己的作文附上更深层次的内涵,让自己的文章在阅卷老师的眼里成为一跃而成一篇上等作文。
而此时,考生对于古诗文名句的正确引用往往更能突显其不一般的知识层次和文化底蕴。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名句可以激活语言表达,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
但是当同学们脑中存储了大量古诗文信息时,你是否真的知道该如何运用这些漂亮的语句为自己的文章添彩呢?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指导”,让巨人名师指导你在古典与现代中悠然穿越。
【学习指导】一、连用古诗词深化文章内涵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
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
——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寂寞的意韵》引用古诗文名句可单用,也可连用。
尤其是连用,可构成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精彩语段。
上文所选语段连用五句古诗词名句,让“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使文章底蕴厚实,充满典雅蕴藉的诗意和丰富的人文气息。
这样的语段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在高考作文中常被运用。
其实这种语段并非只是展示作者的积累,而且可以使语言具体形象。
例如上文所选语段中连用古诗文名句作为文章情感和义理的载体,使“寂寞”变得具体可感。
高考语文“巧引妙借厚底蕴,文有诗词言自华”
作文复习指导系列(一)“巧引妙借厚底蕴,文有诗词言自华”——谈谈古诗文在写作中的运用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宝莲寺一中刘丽丽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饱读诗书、知识渊博,就会显得谈吐不俗、气质高雅。
同样的道理,我们中学生写作时,如果能够巧妙地引用或化用古诗文,就会使文章显示出丰厚的文化底蕴,处处透出文雅之气,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
古典诗词是华民族长达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孕育出来的一朵美丽的奇葩。
它是最凝练的语言,短短的几句话、一句话乃至几个字,就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就会让人产生无穷的联想;它又是最优美的语言,几个词甚至于一个字,就会境界全出,韵味悠长。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意思是说,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
如果一篇文章没有文采,就难以传扬开来。
而文章要增添文采,最有效地途径,当首推古典诗词的运用了。
笔者研读了大量中考满分作文,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就是由于恰当地运用了古诗文而文采飞扬,从而让阅卷老师青睐有加,获得了满分。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运用古诗文呢?首先,“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有平时加强古诗词的积累,用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材工”。
只有平时多诵读多积累,加强知识储备,到写作时才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否则,再巧的妇人也“难为无米之炊”。
从小学到初中,仅仅就我们课内学过的古典诗词和文言文数量也不少,如果能背诵下来,再适当地从课外古诗文中选用一些加以积累,将会成为写作时的一个内容丰富的素材库。
其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该出手时就出手。
”写作时,能运用古诗文的一定要用,而且要注意运用要准确恰当。
要用得恰如其分、用得巧妙灵活、用得自然天成,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以免给人堆砌词藻、矫揉造作之感。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巧妙运用:一、用作标题,亮出第一道风景:古典诗词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底蕴,用它们来作题目,一是不落俗套,二是读者喜闻乐见,富有亲切感。
巧妙化用古诗名句 增强作文文化底蕴
巧妙化用古诗名句增强作文文化底蕴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我国古代诗歌薪火相传,前人给后人影响,后人运用变化,又造出许许多多美好的句子来,正如宋代朱熹所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
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
”这种模仿创造,就是化用。
比如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名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化用了屈原《国殇》中的“子魂魄兮为鬼雄”; 李煜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化用了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 毛泽东亦善于化用前人诗句。
前人诗句一经其点化,往往境界顿然开阔,与原意趣旨大不相同。
比如《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一唱雄鸡天下白”就是化用唐代诗人李贺的诗句“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
但李诗抒写的是个人忧怀,毛泽东的词句表现的则是全国人民迎接光明的欣喜之情,其境界超拔得多。
2009年3月13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 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我期待着明年中国和世界都会变得更好。
”其中“明年春色倍还人”语出唐朝诗人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杜诗抒发怀友思归之离情,表达了对洛阳的万物无比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温家宝巧妙化用,给人们带来了融融的暖意和春天的气息。
纵览全国历年优秀作文,不难发现,语言的出彩和深刻的文化思考是大多数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
如何才能在作文中做到这两点呢?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巧妙地化用诗词,用诗词打扮自己作文的语言,用诗词为文章增加文化底蕴,用诗词展示自己的文学素养。
在作文中用好诗词的途径很多,或是利用诗词巧拟标题,或是妙用为题记,或是化用诗词故事、意境、结构构思自己的作文。
高考优秀作文或引述或点化古诗名句的例子俯拾皆是,真可谓淋漓酣畅,自然贴切,兴意盎然,最后达到了至情生辉的效果。
如2002年江苏考生的《东坡的选择》化用苏轼《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境,将苏轼一生的遭遇聚焦于一个感伤而又旷达的赤壁之夜,写出了苏轼的“心灵的选择”,既摄取了原作的神韵,又出之以新的情调。
高考作文升格技巧化诗入文巧妙化用诗词增色你的文章
{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 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 ?守住内心的深度? • 喜欢深阅读的人,会喜欢在春天踏青,感受风乎舞雩
的惬意;会喜欢在夏夜谈心,感受蛙声一片的欣喜; 会喜欢在秋天登高,感受落木萧萧的壮美;会喜欢在 雪夜神游,感受万树梨花的凉意。深阅读,让我们在 忙碌中拥有一份闲情,在快节奏中暂停脚步,让心灵 拥有纯洁如水般的温暖和感动,深阅读的幽远与闲适, 似水般流淌着对生命的感悟,似云般拂掠着尘世的感 动。
•
• 2021广东?与你为邻?
• 那是我一直在寻觅着一种意境,一恍然见到的灯火阑 珊处的身影。似乎是醉酒李白眯着惺忪的双眼大吼 “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情万丈;又好似白乐天笔下 “回眸一笑百媚生,后宫粉黛无颜色〞的杨玉环般袅 娜多情;或者又是易安的那丝丝离愁“才下眉头,又 上心头〞的无奈薄凉。
•
……
佳作?独上高楼?的题记: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以诗句作题记,导引全文
?生命的色彩?就这样写道:“只恐双溪舴艋舟,载 不动,许多愁〞,这是李清照生命的颜色,灰暗、沉闷; “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是苏轼生命的颜色,雄浑、 超旷。那我的生命是什么颜色呢?
以诗句开篇,先声夺人
?用旁观的眼神?〔福建省高考佳作〕这样写到: 走进缤纷的书简,捡拾先行者前行的脚步;翻
高考作文?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三、表达式——1个名人+N个名句名事(或化用)+议论。
假设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植杜甫的记忆。有了他 的记忆,我会感受他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 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伟大之心;也会体味他 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胸襟,品味他的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欣赏他的“无边落木萧 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高考作文妙借古诗文“出彩”
高考作文妙借古诗文“出彩”四法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爱喜怒哀乐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充满著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
这或许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
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你的高考作文增辉添色呢?一、妙引古诗文名句出彩这是高考作文当中最常见的方式,可引用分为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一)局部引用。
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
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注目,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看起来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
如03年福建考生的《月是故乡明》,引用杜甫名句作为标题,不仅紧扣“感情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一作文话题,而且阐释得更有韵味;04年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平生》,引用苏轼《定风波》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可谓“一石双鸟”。
在文章作结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取态他们留下较佳的观感。
如2022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之上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
’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
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
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这个开头由情景入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
这样处理,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生动,诗意灵动,从而避免了“开门见山”式说理可能会有的肉叶荠枯燥。
化诗入文——引用、化用古诗词来提高作文的文化底蕴
化诗入文——引用、化用古诗词来提高作文的文化底蕴第一篇:化诗入文——引用、化用古诗词来提高作文的文化底蕴* 照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引用、化用古诗词来提高作文的文化底蕴化诗入文3、以诗句开篇,先声夺人4、用诗句写景,境界优美5、用诗句议论,观点鲜明6、用诗句抒情,情感丰富1、以诗句为题目,画龙点睛2、以诗句作题记,导引全文以诗句为题目,画龙点睛直接引用诗句2003年高考题有一篇满分作文《不畏浮云遮望眼》.题目取自宋??王安石《登飞来峰》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 2005年江苏一考生的满分作文《人生三部曲》以“滕王高阁临江渚”、“也无风雨也无晴”、“满目青山夕照明”为小标题,就化用了王勃《滕王阁诗》中的“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苏轼《定**》中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叶剑英《八十抒怀》中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显得构思新颖典雅深厚了。
以诗句为题目,画龙点睛巧妙化用诗句《怎一个“情”字了得》(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标题,化用了李清照《声声慢》词中的诗句“ ”)《忙兮忙兮奈若何》(2004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标题,化用了项羽《垓下歌》中的诗句“ ”)怎一个“愁”字了得虞兮虞兮奈若何以诗句作题记,导引全文2004年高考佳作《闲话山水》的题记:“山,沉稳,敦厚;水,灵动,聪慧。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佳作《独上高楼》的题记:“”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以诗句开篇,先声夺人《生命的色彩》就这样写道:“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李清照生命的颜色,灰暗、沉闷;“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是苏轼生命的颜色,雄浑、超旷。
那我的生命是什么颜色呢?作者运用李清照、苏轼两个宋代词人笔下的名句开篇,形象而凝练地告诉我们两种迥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名句虽短,却含蓄深沉,极具概括性,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启迪人们对自己要走的人生道路作出正确的选择。
以诗句开篇,先声夺人《用旁观的眼神》(2003年福建省高考佳作)就这样写到:走进缤纷的书简,捡拾先行者前行的脚步;打开飘零的册页,采撷历史真挚的泪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妙化用古诗名句增强作文文化底蕴
巧妙化用古诗名句增强作文文化底蕴孤松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我国古代诗歌薪火相传,前人给后人影响,后人运用变化,又造出许许多多美好的句子来,正如宋代朱熹所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
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
”这种模仿创造,就是化用。
比如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名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化用了屈原《国殇》中的“子魂魄兮为鬼雄”;李煜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化用了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毛泽东亦善于化用前人诗句。
前人诗句一经其点化,往往境界顿然开阔,与原意趣旨大不相同。
比如《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一唱雄鸡天下白”就是化用唐代诗人李贺的诗句“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
但李诗抒写的是个人忧怀,毛泽东的词句表现的则是全国人民迎接光明的欣喜之情,其境界超拔得多。
2009年3月13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我期待着明年中国和世界都会变得更好。
”其中“明年春色倍还人”语出唐朝诗人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杜诗抒发怀友思归之离情,表达了对洛阳的万物无比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温家宝巧妙化用,给人们带来了融融的暖意和春天的气息。
纵览全国历年优秀作文,不难发现,语言的出彩和深刻的文化思考是大多数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
如何才能在作文中做到这两点呢?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巧妙地化用诗词,用诗词打扮自己作文的语言,用诗词为文章增加文化底蕴,用诗词展示自己的文学素养。
在作文中用好诗词的途径很多,或是利用诗词巧拟标题,或是妙用为题记,或是化用诗词故事、意境、结构构思自己的作文。
高考优秀作文或引述或点化古诗名句的例子俯拾皆是,真可谓淋漓酣畅,自然贴切,兴意盎然,最后达到了至情生辉的效果。
如2002年江苏考生的《东坡的选择》化用苏轼《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境,将苏轼一生的遭遇聚焦于一个感伤而又旷达的赤壁之夜,写出了苏轼的“心灵的选择”,既摄取了原作的神韵,又出之以新的情调。
2004年重庆考生的《独上高楼》借李白、苏东坡、辛弃疾三位诗人抛开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守护了历史的期许”,一唱三叹,寓哲理于其中。
2008年福建考生《人生三境》以“少年不识愁滋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来表现少年人钟爱“甜”的特点;以“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来表现中年人喜欢“苦甜参半”的特点;以“宠辱不惊”“花开花谢”来表现老年人生活乐于闲适清淡的特点。
笔者在日常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经常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美文,夯实文化底蕴,提升精神境界,加强古诗名句的积累与梳理,学以致用,适当、巧妙地将所积累的古诗名句运用于作文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佳作层出不穷。
举例如下:
而我读你,读出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大千世界,深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时间观念,从此我再也不会“凄凄惨惨戚戚”地埋怨光阴一去不复返,而是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前,挖掘柳暗花明的那一个村。
尽管病树在前头,但我坚信周围万木春。
当然我也有感到失落的时候,因为你的一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足以让我“暂凭杯酒长精神”。
我的前途一路都有阳光,正如你所说的“一江春水流,万点黄花坠”,老骥尚有日行千里的壮志,而我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就更应该拥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那一股豪情。
(学生习作《读你》)
闻着书页上的墨香,默默的读着那一排排的文字,品味着其中的情节,为书里的人物命运而欢乐或悲伤,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慨叹,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而高歌,为“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发几声叹惜。
这些不就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吗?
每当这时,相信你会由衷的感觉到,读书是一种特殊的情趣,让人体味到一种超然的享受。
(学生习作《读书就是生活》)
走过了芳草碧如丝、杨柳依依的早春三月,走过了芙蓉低低蔓立、香樟笑风的仲夏六月;走过了满山枫叶红、菊花瘦黄的孟秋九月,却走不过蒹葭苍苍、小雪纷飞的寒冬十二月。
那里,你曾在水一方浅唱一曲采菱歌;那里,你曾在水之湄纱裙飘飘泛涟漪;那里,你曾在水之沚用胭脂染红了黄昏……
忘不了,你回眸的一笑,在深冬的蒹葭下,请让我为你谱写一曲白若蒹葭的恋歌……(学生习作《课文中的爱情》)
成功往往在下一个角,只要你坚持;幸福总是在暴风雨过后,只要你相信。
就像在困难中会遇到折一样,我们也有权利相信:柳暗花明,终有一村。
(学生习作《柳暗花明》)诗化语言的积累取之于生活这一“活水”。
只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我们还是能找到很多作文素材。
课内古诗的教学有助于学生诗歌鉴赏常识的积累,有助于作文素材的积累。
注重对古诗本身及古诗所蕴涵的文化背景的积累,注重对古代圣贤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悟,定能使学生受益多多。
“人心各异,如同其面”,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个小世界,对于生活的感悟也是不同的。
只有在生活中多准备些“锦囊”,博采众长,重视积累,才能活学活用,在作文中才能厚积薄发。
当然,在作文中化用古诗名句,前提条件是符合文章思想感情的抒写,我们反对纯粹为了语言出彩和增强文化底蕴而不加选择地胡乱“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