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盗抢骗犯罪预防意识调查及分析

合集下载

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诈骗风险识别与预防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诈骗风险识别与预防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诈骗风险识别与预防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持续发展,网络诈骗的手段也在日益翻新,不断地冒出新的诈骗案例。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网络诈骗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风险。

为了防范网络诈骗风险,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技术手段。

近年来,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诈骗风险识别与预防研究愈发受到关注。

一、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诈骗风险识别技术大数据对于网络诈骗风险识别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数据存储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海量数据被储存于电脑系统中。

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识别潜在的风险袭击,就需要采用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在网络诈骗风险识别方面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技术:1、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是将大数据集合中隐藏的模式和关系进行发现的一项技术。

通过数据挖掘,可以发现用户行为规律、预测风险等。

2、机器学习技术:机器学习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的工作过程,不断学习和进步的一种技术。

通过机器学习,可以建立一套大数据的风险预测模式。

3、分析技术:分析技术包括数据分析、统计分析等。

通过分析记录下来的网络数据流量和数据记录,可以找到某些特征,如数据来源、数据的格式等,以此来发现潜在的网络诈骗风险。

通过上述几种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网络诈骗风险的有效识别,减小针对用户造成的经济和精神损失。

二、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诈骗风险预防技术大数据的应用不仅可以做到对网络诈骗风险的识别,还可以对网络诈骗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控制。

目前,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诈骗风险预防技术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行为评估技术:通过对用户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对网络攻击进行预测和防范。

2、事件响应机制:在用户注册账户、登录、密码修改等关键节点建立响应机制,及时对异常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响应,防范网络诈骗行为。

3、威胁情报技术:该技术可以通过收集大量的网络威胁情报,及时识别潜在的网络诈骗风险,有效进行网络风险预警和监测。

通过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诈骗风险预防技术,可以实现对网络诈骗风险的有效预防和控制,降低用户的风险损失。

大学生针对网络诈骗的防御策略分析

大学生针对网络诈骗的防御策略分析

大学生针对网络诈骗的防御策略分析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诈骗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主要受众和参与者,面临着诈骗风险。

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和安全,大学生需要采取一些防御策略来预防网络诈骗。

本文将对大学生针对网络诈骗的防御策略进行分析。

防御策略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保护个人信息大学生应该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避免将个人敏感信息泄露给陌生人或不可信任的网站。

在进行网上购物或使用网上银行等服务时,应选择可靠的网站,并确保网站使用了安全的加密技术。

此外,避免在公共场所或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登录个人账户,以免被黑客窃取信息。

谨慎处理网上交易大学生在进行网上交易时要保持谨慎。

首先,要选择或商家,避免在不知名的网站上购买商品。

其次,要仔细阅读商品描述和交易条款,确保自己明白交易的具体内容和条件。

最后,要选择安全的支付方式,如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交易,而不是直接信息或使用不安全的支付方式。

建立强密码和定期更新密码大学生应该建立强密码来保护自己的账户安全。

密码应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且长度较长。

避免使用简单的密码,如生日、姓名等个人信息。

此外,定期更新密码也是保护账户安全的重要措施,建议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密码。

警惕网络诈骗手段大学生要警惕各种网络诈骗手段,如假冒网站、钓鱼邮件、虚假中奖信息等。

要学会辨别真伪,不轻易相信不明来历的信息。

遇到可疑情况时,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或机构报告,并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

结论通过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保护个人信息、谨慎处理网上交易、建立强密码和警惕网络诈骗手段等防御策略,大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能力,预防网络诈骗的发生。

同时,大学生也应定期更新自身的网络安全知识,及时了解新的网络诈骗手段,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网络威胁。

大数据时代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防控反思

大数据时代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防控反思

大数据时代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防控反思在大数据时代,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愈发严重的态势,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秩序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反思并采取有效措施,以加强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防控。

本文将从加强技术防控、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加强技术防控在大数据时代,犯罪分子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利用电话、短信、网络等途径进行电信网络诈骗,给人民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技术防控,提高网络安全水平,确保电信网络的安全稳定。

首先,运营商需要加强对网络设备和系统的安全性监测和保护,确保网络系统不被黑客入侵和篡改。

其次,政府应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的监测和打击力度,加强对电信行业的监管。

同时,企业和用户也应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加强密码管理,定期更新软件和补丁,防止个人信息被窃取。

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方面,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司法机关提供权威、针对性的法律依据,加大对电信网络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

首先,要加强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立法工作,明确各类电信网络犯罪的性质和刑事责任。

其次,要加强对电信网络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惩犯罪分子,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同时,要建立健全快速有效的司法程序,提高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审理效率,确保犯罪分子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加强宣传教育在大数据时代,广泛宣传和教育公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知识,提高公众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媒体、学校和社会组织应联合起来,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宣传力度。

通过举办宣传讲座、编写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广告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危害性,告诫公众不要轻信陌生人的电话和信息。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关键人群的教育培训,特别是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易受骗群体。

通过开展线上、线下的培训活动,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教授他们如何正确应对电信网络诈骗。

大学生网络诈骗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诈骗调查报告

目录一、网络诈骗概述 (2)(一)网络诈骗的界定 (2)(二)网络诈骗的类型 (3)二、大学生遭遇网络诈骗的现状调查 (3)(一)大学生网络诈骗基本情况——以某校为例 (4)1.大学生遭遇网络诈骗的基本情况 (4)2.大学生网络个人信息泄露情况 (4)3.大学生网络诈骗防范法律意识情况 (5)(二)大学生网络诈骗的特点 (6)三、大学生遭遇网络诈骗的法律原因 (6)(一)相关立法不健全 (6)(二)案件侦查及处理难 (7)(三)大学生网络诈骗防范意识薄弱 (8)(四)高校教育引导不力 (8)四、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的法律建议 (9)(一)完善关于网络诈骗犯罪及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 (9)(二)提高公安机关侦查侦破网络诈骗犯罪的能力 (10)1.提高网络诈骗案件侦查能力 (10)2.从源头上精准预防网络诈骗发生 (10)(三)树立法治精神规范各类经济社会活动 (11)(四)加强高校对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的教育引导 (12)1.引导大学生形成对网络诈骗的正确认识 (12)2.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管理与教育 (12)结语 (13)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大数据下的大学生网络诈骗探究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信息通过互联网存储、记忆,并通过网络渠道实现共享、传播。

因数据技术进步,公民个人信息得以通过电子形式存在,再加上网络沟通交流的便利,使得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也随之增加。

高校大学生社会阅历浅,法律意识有待提高,对各类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强,再加上又是网络的主要用户,因此也成为极易遭受网络诈骗的群体。

大学生遭遇网络诈骗,不仅会导致财产损失,而且会对其原本正常的学习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之所以会出现面向大学生的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现象,主要是因为相关立法不全,案件侦查困难,高校教育引导不足,以及大学生自身对网络诈骗的警惕性不够,法律意识薄弱等。

大学生安全教育防范网络身份盗窃与骗局

大学生安全教育防范网络身份盗窃与骗局

大学生安全教育防范网络身份盗窃与骗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但与此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尤其是网络身份盗窃和各类骗局频发,给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和财务安全带来了潜在威胁。

因此,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必须加强对网络身份盗窃与骗局的防范意识,以确保网络世界的安全与健康。

一、了解网络身份盗窃的危害网络身份盗窃是指他人以各种手段获取他人的个人信息,并进行不当使用的行为。

这些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登录密码等。

一旦个人信息泄露,盗窃者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虚拟身份行骗,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精神损失。

因此,大学生应了解网络身份盗窃的危害,重视个人信息的保护。

二、加强密码管理和个人信息保护密码是网络身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大学生应该养成定期更新密码的习惯,并且设置强度高的密码。

密码应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避免使用简单的个人信息作为密码。

在使用公共设备时,切记不要选择自动保存密码。

此外,大学生还需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避免在不可信的平台上提供个人信息。

三、提醒警惕各类网络骗局网络骗局种类繁多,大学生要提高警惕,学会识别并远离这些骗局。

例如,假冒中奖通知、虚假购物网站、快速致富的投资诱骗等,这些骗局都有可能引诱学生轻易上当。

因此,大学生要时刻保持警觉,勿轻信陌生人的消息和未知来源的链接。

四、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是防范网络身份盗窃与骗局的关键。

学校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供有关网络安全的宣传材料和讲座,让学生了解网络世界中的各种风险和防范措施。

此外,大学生也应自觉提高自身网络素养能力,掌握信息检索、信息鉴别和安全防范等技能,以更好地防范网络身份盗窃与骗局。

五、建立网络安全意识长效机制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短期宣传上,还需要建立起长效机制。

学校可以策划针对性的网络安全培训课程,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意识的考核和评估。

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调研报告

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调研报告

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调研报告第一章: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诈骗问题日益严重。

网络诈骗不仅给个人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也对社会治安和经济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解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本报告进行了广泛的调研。

通过了解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认知程度、他们采取的防范措施以及相关教育的需求,旨在为大学生提供更全面、有效的网络安全知识,帮助他们提高对网络诈骗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第二章: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了450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

问卷内容涵盖了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了解程度、曾经是否遇到过网络诈骗、对网络诈骗的防范措施和相关教育需求等方面的问题。

第三章:调研结果1. 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认知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80%的大学生对网络诈骗有一定的了解,其中40%的人具备较全面的认知,30%的人了解一些基本概念,10%的人对网络诈骗知之甚少。

这表明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认知程度整体较高,但仍存在一部分人对此缺乏足够的了解。

2. 大学生曾经遇到过的网络诈骗情况近70%的大学生表示曾经遭遇过网络诈骗,其中涉及最多的诈骗类型为虚假购物(35%)、虚假招聘(20%)和假中奖(15%)。

另外,一些受访者也提到曾遇到假冒网站、网络钓鱼和短信诈骗等情况。

3. 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大部分大学生表示对网络诈骗持有较高的警惕性,他们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如保持疑虑心态、注意网上交易安全、不随便泄露个人信息等。

然而,约有3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对网络诈骗的防范了解不够,需要进一步提高防范意识。

4. 大学生对相关教育的需求超过60%的大学生表示希望学校能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供更多关于网络诈骗的知识和技巧,以帮助他们增强防范能力。

此外,一些受访者也提出希望相关机构能够组织更多的网络安全宣传活动,提供更多实用的防范指导。

第四章: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认知程度较高,但仍有一部分人对此认识不够。

大学生对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意识调研分析总结

大学生对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意识调研分析总结
大学生对电信网 络诈骗防范意识 调研分析总结
-
目录
01 调研背景与目的 02 调研方法与数据来源 03 调研结果 04 结论与建议
PART
1
调研背景与目的
01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电 信网络诈骗问题日益严重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对电
02
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程度,直接
关系到他们的财产安全和日常生活
能力,保障他们的财产安全和日常生活
7
-
20XX 感谢聆听 批评指导 THANK YOU TO LISTEN TO CRITICISM GUIDANCE本次调来自旨在了解大学生对电信网03
络诈骗的认知和防范意识,为提高
他们的防范意识和能力提供参考
PART
2
调研方法与数据来源
PART
3
调研结果
1. 基本情况
参与调研的大学生中,男生占60%,女生占40%。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分别占 30%、25%、25%和20%
调研结果
2. 对电信网络诈骗的了解程度
调研结果
PART
4
结论与建议
根据本次调研结果,大学生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意 识程度还有待提高
x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能力,我们提出以下建 议
结论与建议
结论与建议
总之,提高大学生的电信网 络诈骗防范意识是一项长期
而艰巨的任务
6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供培训课程、提高个人 信息保护意识、加强法律意识和建立安全意识 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和
在参与调研的大学生 中,60%的人表示对 电信网络诈骗有一定 了解,但不清楚具体 有哪些类型和手段; 30%的人表示比较了 解,但仍然有部分类 型和手段不清楚;只 有10%的人表示非常 了解,清楚各种类型 的诈骗手段

大学生反诈骗调研报告

大学生反诈骗调研报告

大学生反诈骗调研报告大学生反诈骗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诈骗问题日益严重,大学生成为诈骗的重点群体之一。

为了解大学生面临的诈骗情况以及他们的反诈骗能力,我们进行了一次针对大学生的反诈骗调研。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我们以大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

共发放了5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50份,有效回收率为90%。

三、调研结果1. 大学生的诈骗经历在450份有效问卷中,有318人(70%)表示曾经经历过诈骗,其中有82人(18%)表示经历过电信诈骗,180人(40%)表示经历过网络诈骗,56人(12%)表示经历过套路贷款。

2. 大学生的诈骗预防能力在450份有效问卷中,有274人(61%)表示对不同类型的诈骗有基本的防范意识,87人(19%)表示知道一些诈骗的手段并能辨别诈骗信息,仅有89人(20%)表示自认为有很强的防骗能力。

3. 大学生的反诈骗知识来源在450份有效问卷中,有215人(48%)表示通过社会媒体、新闻报道等途径获取反诈骗知识,132人(29%)表示通过学校或社会组织的宣传活动获取反诈骗知识,93人(21%)表示通过自学或互联网获取反诈骗知识。

4. 大学生反诈骗需求在450份有效问卷中,有356人(79%)表示希望学校能加强反诈骗教育,提高他们的反诈骗意识和能力。

110人(24%)表示希望社会组织能提供更多的反诈骗活动,让他们学到更多的反诈骗知识。

五、调研结论1. 大学生普遍存在诈骗经历,电信诈骗、网络诈骗和套路贷款是较为常见的类型;2. 大学生对于不同类型的诈骗有一定的防范意识,但仍然存在辨别能力不足的问题;3. 大学生主要通过社会媒体、新闻报道等途径获取反诈骗知识,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宣传活动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4. 大学生对于反诈骗教育的需求较高,希望学校加强反诈骗教育,提高他们的反诈骗意识和能力。

六、调研建议针对上述调研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反诈骗教育,加强诈骗类型和手段的讲解,提高大学生辨别诈骗信息的能力;2. 社会组织可以增加更多的反诈骗宣传活动,向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反诈骗知识;3. 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感;4. 大学生应密切关注官方渠道发布的反诈骗信息,保持警惕心态,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网络诈骗案件分析与预防研究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网络诈骗案件分析与预防研究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网络诈骗案件分析与预防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诈骗案件也日益增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网络诈骗以其手段多样、隐蔽性强、难以查处等特点成为了犯罪分子的主要手段之一。

而为了更好地解决网络诈骗案件,大数据技术逐渐应用于防范和打击网络诈骗,从而提高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的水平。

一、大数据技术在网络诈骗案件中的应用大数据技术在网络诈骗案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算法。

首先,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信息的过程,其目的是将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以便帮助犯罪调查机构预测和发现网络诈骗案件。

当然,要实现这一目的,犯罪调查机构需要从庞大的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从而准确判断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受害者、作案手段和犯罪嫌疑人等信息,进而分析出网络诈骗案件的犯罪动机和作案特点,从而进一步推断出犯罪嫌疑人的行踪和作案计划,加快抓捕犯罪嫌疑人的速度。

其次,数据分析是将庞大的数据集合分解为关键数据元素并将其分析到有用信息的过程。

数据分析在网络诈骗案件中,多用于分析网络诈骗案件中的大量交易数据,如付款方式,资金流向和收款方等数据,以分析犯罪嫌疑人的作案特点和犯罪行为的规律,从而为犯罪调查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最后,数据挖掘算法是将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用于发现隐藏在大量数据集中的非显性信息。

数据挖掘算法在网络诈骗案件中,可以通过分析犯罪嫌疑人的交易行为和其它犯罪证据,建立起数据模型,准确预测恶意交易的概率。

从而能在交易尚未完成时,及时锁定犯罪嫌疑人,大大提高防范和打击网络诈骗案件的成功率。

二、网络诈骗案件的预防和打击网络诈骗案件的预防和打击,是对立于网络犯罪的过程。

要实现网络诈骗案件的预防和打击,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防范意识。

加强防范意识是防范网络诈骗的第一步。

因为网络诈骗很难像其他犯罪一样,留下物证,所以民众的自我防范能力要强,才能有效地减少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

当代大学生防诈骗意识的调查研究 报告

当代大学生防诈骗意识的调查研究 报告

调查报告报告题目:当代大学生防诈骗意识的调查研究组员:2016年10 月27 日目录封面 (1)目录 (2)第一章绪论 (3)1.报告摘要 (3)2.研究目的及意义 (3)3.研究步骤 (4)第二章理论背景 (4)第三章研究模型和研究假设 (6)1.研究模型 (6)2.研究假说 (7)3.因素的定义 (8)第四章实证分析 (8)1.研究对象的特性 (8)2.测定项目的评价 (9)3.假说的验证 (11)4.研究模型的假说验证结果分析 (12)第五章结论 (14)参考文献 (15)附:调查问卷 (16)第一章绪论一、报告摘要(待续)据统计,今年大学生校园发生的诈骗案件中诈骗手法高达60多种,被骗的数额也越来越大,给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切实做好大学生的案例防范与保护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健全案例制度,落实安全措施,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关系到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关系到学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大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切不可等闲视之。

关键词:大学生防诈骗意识二、研究目的及意义(尚未完成)三、研究步骤在进行的整个“当代大学生防诈骗意识的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严格按照指导老师的标准和时间等要求进行社会调查的问卷设计、任务分配及工作开展等工作。

1.根据调查的目的,即确定所要研究的课题,我们小组决定通过从网上查阅资料以及参考固有的资料等方式来展开调查研究。

2.借助研究的目的,意义,主题等方面,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确定了五个自变量,分别为:性格、富裕程度、社会管制、诈骗行为、信息渠道;一个因变量:防骗意识的高低;每个变量都设置具体问题,制成我们的调查问卷的主体。

3.问卷发放及回收工作:2016年10月~11月,在XX大学及其他院校内进行“当代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的调查研究”的问卷调查。

问卷一共调查了327份,回收327份,除去其中不真实、不合格的问卷27份,最后采用300份作为最后的实证分析的样本。

大学校园诈骗调研报告总结

大学校园诈骗调研报告总结

大学校园诈骗调研报告总结校园诈骗是一种近年来在大学校园内频繁出现的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

为了更好地了解该现象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我们进行了一项大学校园诈骗调研。

首先,我们对大学生群体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大学生曾经或正在遭遇过校园诈骗。

其中,最常见的诈骗手段包括电信诈骗、虚假就业信息、假证购买、网络购物诈骗等。

诈骗者常常以多样的方式接触大学生,如通过电话、网络、社交媒体等,以各种借口诱骗大学生提供个人信息或转账支付。

接着,我们进行了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校园诈骗的具体情况。

调研发现,校园周边的广告牌和电子屏幕上经常出现与诈骗相关的宣传信息,部分大学生在接触这些信息后,会对其产生误解或相信其真实性。

此外,一些地下渠道和网络平台提供了与诈骗相关的服务,如购买假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等,为校园诈骗提供了便利。

进一步分析调查结果,我们发现校园诈骗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首先,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相对较低,常常对陌生人的诱骗缺乏警惕性。

其次,一些大学生因为经济压力或求职压力大,容易陷入对赚钱或工作机会的急切追求,从而容易受到诈骗者的欺骗。

此外,一些大学生对信息的真实性缺乏判断力,容易相信虚假信息。

针对校园诈骗现象,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首先,大学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律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辨识和应对校园诈骗。

其次,加强与警方和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开展宣传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

同时,大学也应加强与社会单位的合作,建立就业信息真实性检查机制,确保大学生不会受到虚假就业信息的诱骗。

此外,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宣传活动等方式向大学生普及相关的安全知识,加强大学生对诈骗的防范意识。

总之,校园诈骗是严重威胁大学生安全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校园诈骗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校园诈骗的发生,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安全。

大学生防骗能力调研报告

大学生防骗能力调研报告

大学生防骗能力调研报告引言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国家的未来希望和建设的重要力量。

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类骗术层出不穷,不少大学生成为了骗子的目标。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防骗能力,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研究。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调研的目的、方法、结果与分析,以及对大学生提升防骗能力的建议。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大学生在防骗方面的现状,分析其防骗能力的薄弱环节,为大学生提供针对性的防骗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防骗能力。

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选择了若干所大学,共有500名大学生参与调研。

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对于常见骗术是否有一定的了解;2. 是否收到过来自陌生人或不明身份的网络诈骗信息;3. 是否曾经上当受骗过;4. 是否认为自己有较强的防骗能力;5. 是否愿意接受防骗培训等。

调研结果与分析对于常见骗术是否有一定的了解结果显示,仅有30%的大学生对于常见骗术有一定的了解,其余大部分人对于骗术的种类、手法及防范措施并不了解。

这说明大学生在骗术知识方面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容易被骗子钻空子。

是否收到过来自陌生人或不明身份的网络诈骗信息超过80%的大学生表示曾经收到过来自陌生人或不明身份的网络诈骗信息。

这些网络诈骗信息往往假冒银行、社交平台、电商平台等,通过诱导、欺骗手段获取个人信息或资金。

若大学生对这些信息缺乏警惕性,很容易受骗。

是否曾经上当受骗过经过调查发现,有近60%的大学生表示曾经上当受骗过。

他们主要是因为对骗术的不了解和缺乏警惕性,轻信了对方的话,导致个人信息或资金遭受损失。

这说明大学生的防骗能力相对较弱。

是否认为自己有较强的防骗能力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7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较强的防骗能力。

然而,上述数据也显示其实际的防骗能力并不理想。

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生对自身实际情况的估计存在误差,亦或是虚荣心使然。

是否愿意接受防骗培训等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大学生表示愿意接受防骗培训和指导。

分析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现状与防范方法

分析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现状与防范方法

063当代思潮分析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现状与防范方法对于网络诈骗而言,其主要就是不法分子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或者一些网络程序、虚拟软件,通过虚造事实或者隐瞒真相,让受害者产生一定的错误认知,故意骗取受害人财物的行为。

从受骗的主体上分析,大学生群体是主要的受害组成之一,由于大学生涉世未深,对于网络交易的认知较浅,而且缺乏警惕性,很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主要针对群体,以下我们将针对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的现状进行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的现状问题分析窃取网络账号假冒他人行骗。

从目前社会的发展,无论是网上交友,还是网上交易、网上支付,都已经成大学生乃至人们生活必备的成分,从大学生的群体上分析,他们对于这些网络化功能都是极度的信赖,由于他们缺乏必要的分辨能力,进而导致很多的不法网站进行伪装后就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1]。

诈骗方式之中,窃取他人账号,冒充他人给受害者的亲属朋友发送转账信息,致使亲朋好友误信进而发生实质性的转账行为,进而导致学生的财产受到损失。

网络购物、网络游戏诈骗泛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购作为极其便捷的购物方式,深受大学生的青睐。

从社会的实际分析,虽然说诚信经营是网商的主要规范,但是依然有很多的商家顶风作案,产品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问题屡见不鲜,很多的大学生为了追求方便和价格的优惠,而且,很多的商家还利用低金额、程序复杂的问题,限制学生的投诉和退款,导致这部分学生就成为这些诈骗分子的目标。

对于网络游戏来讲,很多学生为了打发无聊的课余时间,将很多精力投放于游戏中,寻求刺激感,网络诈骗分子就抓住学生的这样心理以低价格、虚拟设备升级、封号、会员号等为诱惑,在满足学生虚荣心的同时,套取学生的财物[2]。

以求职为载体,传播虚假求职信息、链接。

从网络的诈骗手段分析,具有多样性,也是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

但是从高校对于防骗的宣传上,仅仅是局限在单一性的宣传栏展示、简单的宣讲,这样完全不能起到明显的防骗效果。

基于大数据挖掘的诈骗检测与预防研究

基于大数据挖掘的诈骗检测与预防研究

基于大数据挖掘的诈骗检测与预防研究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

然而,网络的迅猛发展也为诈骗分子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诈骗是一种社会公害,它不仅给受害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对社会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危害。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检测和预防诈骗,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大数据挖掘在诈骗检测中的应用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大量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以便找出异常的模式和规律。

在诈骗检测中,大数据挖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应用。

1. 用户行为模型分析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构建用户行为模型,以便识别异常行为。

比如,通过分析用户的登录时间、登录地点、登录IP等,可以识别异地登录、不合理的登录时间等异常情况;通过分析用户的购买时间、购买金额等,可以识别异常的购买行为。

对于识别出的异常行为,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验证用户身份、暂停用户账户等。

2. 关联规则挖掘通过对用户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挖掘,可以发现诈骗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组织和关系。

比如,在网络诈骗中,骗子通常会建立多个账户或者虚假网站,以此来进行诈骗活动。

通过对这些账户和网站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挖掘,可以发现它们的背后可能存在着同一个诈骗组织。

三、大数据挖掘在诈骗预防中的应用大数据挖掘不仅可以用于诈骗检测,还可以用于诈骗预防。

基于大数据技术,可以对用户行为和网站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以便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漏洞。

1. 用户行为监控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的实时监控,可以发现用户行为异常和高风险行为。

比如,当用户在短时间内多次登录失败、多次修改密码、多次进行资金转移等异常行为时,系统可以自动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网站数据监控通过对网站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发现可能存在的漏洞和攻击。

比如,当网站出现大量非正常访问、异常的流量、异常的交易行为等时,系统可以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另外,对于可能存在的漏洞和脆弱点,需要及时进行修复和加固。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诈骗行为检测与防御研究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诈骗行为检测与防御研究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诈骗行为检测与防御研究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诈骗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一大社会问题。

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进行网络诈骗,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人们对网络诈骗行为的识别和预防能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诈骗行为检测与防御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庞大,而网络诈骗犯罪分子的数量也日益增加。

传统的防御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对恶意行为的预测和防范。

而大数据分析技术则具备快速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为网络诈骗行为的检测与防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大数据分析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识别出网络诈骗行为的模式和规律。

通过对网络诈骗案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可以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案件数据库。

借助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方法,可以发现隐藏在大数据中的网络诈骗行为的特征和规律。

这些特征和规律的挖掘为网络诈骗的检测提供了重要依据。

其次,大数据分析可以提供实时的网络诈骗行为检测和预警机制。

传统的网络安全系统往往以规则为基础,无法对未知的网络攻击行为进行识别和防范。

而大数据分析可以通过实时监控网络数据的变化,不断更新模型,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和恶意的网络行为。

通过结合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在不断学习和优化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强大而高效的网络诈骗行为检测和预警机制。

第三,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建立网络诈骗行为的图谱和关联网络。

通过对网络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工具和手段之间的关联关系。

通过对这些关系的认知,可以建立起一个网络诈骗行为的图谱,以便更好地了解网络诈骗的全貌和演化趋势。

通过对这些关系的监控和分析,可以提前发现网络诈骗活动的蛛丝马迹,从而预防和遏制网络诈骗行为的发生。

最后,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建立起一个全国范围内的网络诈骗行为协作平台。

网络诈骗犯罪具有跨地区和跨国界的特点,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网络诈骗行为防范措施往往存在局限性。

通过建立一个全国范围内的网络诈骗行为协作平台,可以促进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诈骗行为检测与防范研究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诈骗行为检测与防范研究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诈骗行为检测与防范研究网络诈骗行为是当今信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犯罪行为,给个人和机构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财产风险。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诈骗手段也不断变化和升级,给防范和检测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传统的防范和检测手段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网络环境下的复杂诈骗手法。

因此,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诈骗行为检测与防范研究迫切需要被开展。

在大数据时代到来之前,网络诈骗的检测与防范主要依赖于人工的经验和规则,并且往往是被动的反应式措施。

然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网络诈骗行为的检测与防范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大数据分析可以通过对庞大的网络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实现网络诈骗行为的主动预警和快速响应,从而提高防范和打击网络犯罪的效果。

首先,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诈骗行为检测与防范研究需要建立起全面、系统的网络诈骗数据分析平台。

这个平台应该能够接收和存储网络数据,包括用户的个人信息、网络交易记录、通信日志等。

同时,该平台还应该具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功能,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模式、交易规律和通信模式等特征,识别出潜在的网络诈骗风险。

这个平台需要结合人工智能和专业人员的经验,实现网络诈骗行为的自动检测和分析。

其次,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诈骗行为检测与防范研究需要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发现网络诈骗的特征和规律。

网络诈骗的手法及其变化多样,不同的诈骗组织可能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实施诈骗。

因此,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挖掘网络诈骗的特征和规律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网络诈骗的行为模型,可以发现网络诈骗的模式和规律,从而为网络诈骗的检测与防范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支持。

此外,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诈骗行为检测与防范研究还需要结合数据隐私保护和法律法规的规范。

网络诈骗行为往往涉及到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因此在进行大数据分析的过程中需要严格保护用户的隐私。

同时,网络诈骗行为的检测与防范也必须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权利的合法保护和程序的规范执行。

基于大数据的诈骗检测与预防技术研究与应用

基于大数据的诈骗检测与预防技术研究与应用

基于大数据的诈骗检测与预防技术研究与应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网络诈骗已经成为了一种越来越常见的犯罪形式。

据统计,仅在中国,每年因网络诈骗引发的经济损失已经超过数百亿元。

实施网络诈骗的人采用各种手段来欺骗受害者,这让受害者的防范意识变得更为重要。

因此,基于大数据的诈骗检测与预防技术研究与应用也成为一种非常有益的方向。

一、大数据对诈骗检测与预防的重要性网络诈骗是一种高技术含量的犯罪,它具有难以追溯、技术含量高、威胁面广泛等特点。

而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从中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模式。

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网络诈骗实施者的行为模式、作案方式以及受害者的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及时发现诈骗的风险和漏洞,加强对网络安全的保护和控制。

因此,基于大数据的诈骗检测与预防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基于大数据的诈骗检测与预防技术的实现方式基于大数据的诈骗检测与预防技术实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扫描以及预警机制的建立。

1.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基于大数据技术进行诈骗检测和预防的第一步,它是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获得数据,包括各类社交网络、网站论坛、短信、邮件等信息。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初步的分类和筛选,从而保留和整合数据的有效信息。

2. 数据分析和扫描基于大数据的诈骗检测和预防技术还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扫描。

一方面通过对大数据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提高数据的处理速度和精确度,通过算法和模型的构建,进行数据挖掘,找到隐藏在海量数据中的规律和模式;另一方面,将诈骗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类,根据其特征和规律进行分析和判断,快速识别和查找存在的威胁,从而进行有效的应对和防范措施。

3. 预警机制的建立对于存在的网络诈骗威胁,基于大数据的诈骗检测和预防技术还需要建立预警机制,对风险等级进行判定和提醒,以便进行及时的均衡控制。

三、基于大数据的诈骗检测与预防技术的应用案例基于大数据的诈骗检测和预防技术已经逐步的应用于各个领域,从金融、电商到社交平台和游戏等都存在实际应用案例。

大学生防诈调研报告范文

大学生防诈调研报告范文

大学生防诈调研报告范文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欺诈犯罪在网络时代蓬勃发展,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大学生群体正是诈骗团伙的重点攻击对象。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诈骗防范的认知情况,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大学生防诈骗意识的现状,为进一步开展预防诈骗宣传教育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填写非实名制问卷的形式进行。

问卷内容涵盖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对网络诈骗的认知情况、接触过的诈骗经历以及对防诈骗教育的需求等。

调研对象为某大学的在校大学生,样本人数为300人。

三、调研结果1. 调研对象基本信息调研对象中男性占42.3%,女性占57.7%。

受访大学生中,本科生占78.6%,研究生占21.4%。

受访者年级分布中,大一占25.3%,大二占31.6%,大三占32.7%,研一占8.2%,研二占2.2%。

2. 对网络诈骗的认知情况调研结果显示,80%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诈骗在大学校园中普遍存在。

对于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70%的大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出来,尤其是传销、虚假兼职和网络购物诈骗。

但在新型网络诈骗手段中,对于钓鱼网站、克隆APP等骗术的辨识率较低,仅有40%的大学生能够正确辨识出来。

3. 接触过的诈骗经历在受访者中,有30%的大学生曾遭遇过网络诈骗,其中男生的受骗率略高于女生。

常见的诈骗手法包括虚假兼职和网络购物诈骗,受骗的大学生主要是由于缺乏对诈骗手法的认知和警觉性。

4. 对防诈骗教育的需求对于防范网络诈骗,9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加强防诈骗教育。

大学生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育:提供实用的防诈骗知识和技巧、组织专题讲座和经验交流会、加强学校的宣传教育等。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根据本次调研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认知程度较高,但在新型诈骗手段上的辨识能力仍有待提高。

2. 虚假兼职和网络购物诈骗是大学生遭受诈骗的主要手段,需提高大学生的防范意识。

3. 大学生对防诈骗教育的需求较高,希望通过专题讲座、交流会等形式提供实用的防诈骗知识和技巧。

大学生如何防骗、防盗、防抢 案例分析

大学生如何防骗、防盗、防抢  案例分析

大学生如何防骗、防盗、防抢案例引言2011年9月5日中午,刚入学1天的11特色班学生XX打来电话,告诉我她们每人花100元买了一张学校老师卖给他们的电话卡、问怎么使用。

在未进行新生入学教育及日常交流,教育学生提高自我安全意识,刚入学新生自我安全意识不足,麻痹大意,以至于上当受骗。

案例思考与延伸一、为什么有些大学生在交往中容易上当受骗?在当今的大学校园,大学生上当受骗的事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不加选择地结交朋友当今的大学生大多是从学校走进学校,进入大学后吃住在学校,每天过着宿舍—食堂—教室(实训室)三点一线的生活。

大多数学生喜欢结交朋友,但一些同学防范意识差,警惕性不高,从而导致上当受骗。

(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辨别能力在大学校园里,每个学生都可能遇到一些来访的老乡、熟人、同学,或同学的同学、老乡的老乡、朋友的朋友之类的人。

然而,这其中有的是真,有的是假,可许多学生又缺乏刨根问底的习惯,在不辨真伪的情况下宁可信其有而不信其无,而且有些学生常常把他人来访看作是自己的一种荣耀,这就给骗子以可乘之机。

(三)、疏于防范、警惕性不高是大学生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据资料显示,在校大学生被骗取钱物,绝大多数是疏于防范。

事实上,很多大学生(特别是新生)热情奔放,性格直率,经历的事情很少,没有处事经验,防范能力也比较差,大多数人被骗后方知后悔莫及。

(四)、求人办事,成事心切,从而导致上当受骗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之中,难免求人相助。

在校大学生涉世不深,有时为了办事而轻率交友行事,不分青红皂白,弄不好就要被骗。

据了解,当前大学生容易被利用的心态一般为:急于求成,爱慕虚荣而无戒备之心;想经商助学而缺乏资金和经验;想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而又没有门路;不经过自己劳动而想摇身变为富翁等等;这些都是导致上当受骗的诱发心理因素。

二、发生在高校的诈骗案中,针对大学生有哪些常见的骗术?1、通过上网聊天交友,取得信任后,编造谎言进行诈骗;2、假称自己发生意外、有急事,利用同学的同情心理寻机诈骗;3、以恋爱为名进行诈骗;4、编造学生在学校受到意外伤害,对学生家长及亲属实施诈骗;5、冒充学校工作人员诈骗学生;6、利用手机发短信息中奖诈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盗抢骗犯罪预防意识调查及分析
作者:王若轻孙鹏斐李浩高冠东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年第14期
摘要:大数据预测是执法机构现代化办公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人们对盗抢骗犯罪的预防意识并给执法部门的工作侧重提供参考,应用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手段归纳了盗抢骗活动的发生规律,在高校內随机采集了大量调查问卷,分析了各类学生对盗窃、抢劫、诈骗这三类犯罪活动的各方面认识和经历。

调查结果表明:盗抢骗活动具有明显的失物类型及人群发生率等方面的规律,能够用于对此类犯罪的预测和预防。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盗抢骗犯罪;预防意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4-0010-02
大数据预测犯罪源于对地震到的预测。

洛杉矶警察局把大量犯罪记录输入地震预测模型后,发现模型对犯罪的预测与历史数据的吻合度很高[1]。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大学生对盗抢骗犯罪的经历和了解程度等方面的数据,用大数据技术及数据挖掘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获得盗抢骗犯罪的一般发生规律,为执法机构增强高校学生对盗抢骗犯罪的预防意识提供有效参考。

1 数据的调查及采集
1.1调查目的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保定市高校学生对盗抢骗犯罪的经验及认识,其意义和目的在于通过对高校学生的调查及大数据分析来了解高校的盗抢骗犯罪现状,从而提高大学生对盗抢骗犯罪的预防意识并为执法机构提供数据参考,最终降低盗抢骗犯罪的发生率。

1.2调查方式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SPSS统计分析法,对高校学生进行调查与分析。

调查问卷采取选择题的形式,在班级、宿舍和网络上共发放问卷229份,回收问卷 229 份,有效问卷 229份,有效回收率为 100%,问卷采用无记名形式,此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查的形式。

1.3统计分析方法:
指标对比分析法:通过有关数据对比来反映事物数量上差异和变化的方法。

[1]分组分析法:根据分析目的要求,把研究数据按照一个或几个标志划分为若干部分加以整理,分析,以
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的方法。

[2]预测分析法:通过已知数据预测未来盗抢骗犯罪发展趋势。

[3]
2 高校学生对盗抢骗犯罪认识基本情况
2.1 调查对象背景
调查范围限于保定大学生群体,收回有效问卷229份,其中男性136份,女性93份,使用了可视化分析方法统计和显示数据。

2.2调查结果与分析
(1)亲身经历类
对此类犯罪的调查:犯罪物品和犯罪方式的分析
85%的同学认为手机,钱包等随身物品是作案者重点关注的对象。

50% 的同学认为首饰是犯罪者的重点关注对象。

在大学生群体中,盗抢骗的犯罪类型以电信诈骗为主,主要表现在QQ诈骗,游戏诈骗,以及银行卡密码泄露等。

部分学生在问卷中表示,QQ号及游戏账号是盗窃诈骗的多发点。

而银行卡、手机支付诈骗虽发生率低,但财产损失巨大。

(2)数据分析类
(a)案发时间
数据显示,抢劫犯罪发生多发生在22: 00至 23: 00之间,较少发生在 11: 00至 12:00之间;盗窃犯罪多发生在 07: 00至 09: 00之间,较少发生在 01: 00至 02:00 之间;诈骗犯罪多发生在 12: 00至13: 00之间,较少发生在 00: 00至 01: 00之间;从数据发现抢劫犯罪以夜间为主,盗窃犯罪以上班上课高峰期为主,而诈骗活动以午休时间为主。

(b)行凶者与受害者
从性别来看94.32%的同学认为是男性作案居多。

5.68%的同学认为是女性作案。

由于男性在力量、敏捷等方面的先天性优势,犯罪发生率更高。

由年龄段来看,青少年即是主要受害群体又是被侵害的主要对象.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犯罪率虽然在近年来有所下降,但还是占到65%左右。

而在行凶者中,中年人的比重占到60%。

(3)分析与总结
根据以上数据结果,可以预测到犯罪高发的地点、时间段、受害群体、作案人群等基础数据,而犯罪预测数据对有关部门先发制人从而降低犯罪发生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 大数据背景下预测、预防盗抢骗犯罪的策略
3.1搭建专业数据平台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的范围不仅仅包括有根据来源的数字,各种途径的信息、文本、视频等。

而现在的预测工作是进行主动地进攻模式,从数据到案件。

侦查部门和侦查人员利用此平台,以大数据为基础,通过整理、提炼、挖掘、分析等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研究犯罪形式,把握犯罪规律,从而实现宏观层次的准确判断,以及微观的精准打击。

3.2思维的转变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侦察思维也相应地转变为大数据思维[3]。

通过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基本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与趋势。

能够有效地帮助预测犯罪嫌疑人。

如对历年住旅店的数据分析,警方可以掌握犯罪人的入住时段、入住频率等规律,从而开展指向性防卫。

3.3将大数据手段与传统警务工作相结合
第一,对危险的犯罪嫌疑人进行重点监控,对可能发生犯罪的地区进行重点监控,不放过任何情况。

第二,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对已收集的情报进行分析处理,对已发生的犯罪案件进行总结,了解其中的发展规律与治安管理中的漏洞,消除治安管理中的隐患。

第三,利用大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对系统内的情报进行分析,科学的分析出犯罪分子的过激行为与犯罪方式,及时采取针对措施,进行提前预防。

3.4提升智能处理数据能力
大数据的关键不在于数据庞大,而在于对海量数据的加工处理能力。

如对于某地区每天的交通流量、住房信息、手机定位信息等数据可以很容易获得,这些看似无关的数据,可能是一起犯罪的关键环节[4]。

对这些数据的加工处理也是不能忽视的。

提升智能处理数据能力对于犯罪预测工作的开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3.5增强人们的防范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缺乏自我防范意识,这也是盗抢骗这类犯罪多发的原因。

所以预防犯罪,人们自身也需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以及学习遇到这类犯罪时的处理方法。

政府应定期组织预防宣讲活动,提高人们的认识。

另外从调查结果来看,犯罪的受害人群多为学生,所以学校也应注重这方面的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只有个人与政府都重视,我们才能更好地预防犯罪。

4 结语
大数据的出现为警务工作的进行带来了机遇,对于当前的大数据时代,必须予以重视,取有效的方法对取得数据进行合理的整合、分析,对犯罪行为进行主动性的预测与防范,充分发挥大数据在犯罪预测工作中的作用。

同时也要增强普通民众特别是大学生的防范意识以及对大数据的重视程度,加强宣传,培养人才,真正构建在大数据背景下的社会防范体系。

参考文献:
[1] 吕雪梅.美国预测警务中基于大数据的犯罪情报分析[J].情报杂志,2015(12):16-34.
[2] 李蕤.大数据背景下侵财犯罪的发展演变与侦查策略探析—以北京市为样本[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3] 郭跃军,侯江雷.大数据时代网络群体性事件处理[J].人民论坛,2015(10):132-134.
[4]王云鹏.大数据时代下的公安侦查研究[J].电脑数据与技术,2017,13(21):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