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点线面体》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2《点、线、面、体》 教案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2《点、线、面、体》教案2一. 教材分析《点、线、面、体》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节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几何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点、线、面、体的定义,并能够识别和描述它们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对于几何学的学习还是相对陌生。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但对于点、线、面、体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点、线、面、体的定义和特点。
2.能够正确识别和描述点、线、面、体。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点、线、面、体的定义和特点。
2.难点:点、线、面、体的识别和描述。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操作活动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点、线、面、体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几何模型、图片等。
2.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点、线、面、体,如针尖、直线、平面、盒子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几何图形,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它们分别叫做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点、线、面、体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点:没有长度、宽度和高度,只有位置。
•线:有长度,没有宽度和高度,可以无限延伸。
•面:有长度和宽度,没有高度,可以无限延伸。
•体:有长度、宽度和高度,是三维空间中的图形。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观察和触摸几何模型,识别和描述点、线、面、体的特点。
最新2024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6.1.2 点、线、面、体--教案
6.1 几何图形6.1.2 点、线、面、体一、新课导入观察下图的长方体,思考:它有几个面?面和面相交形成了几条棱?棱和棱相交形成了几个顶点?师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议论交流.预测学生可以答出:6 个面、12 条棱、8 个顶点.教师引导学生理清它们的联系:二、探究新知知识点一:图形的构成元素合作探究:同学们,观察教室,哪些物体可以抽象成你熟悉的立体图形?师生活动:教师给出例子,学生发言说出更多例子,教师予以适当的评价与鼓励,最后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总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也简称体.探究1:(1) 你知道这些几何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吗?(2) 下图中的图形分别有哪些面?这些面有什么不同吗?师生活动:学生充分利用学具进行观察,并开展组内讨论,教师参与其中,老师引导学生归纳:1. 包围着的体是面.2. 面分为平的面和曲的面.想一想:探究2: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吗?师生活动:学生分小组探究;得出结论后,每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点评纠正,师生共同归纳: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有直线和曲线之分.探究3:线和线相交处又形成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吗?师生活动:借助前面的经验,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线和线相交形成点.点只代表位置,没有大小,所以点都是相同的.想一想:立体图形的组成的元素包括什么?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并理清元素之间的联系,完成下图:例题精析: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是由________个平面和__________个曲面组成的,面与面相交形成__________条直线和举例和及时练习,加深学生对“面”的认识,理解“面”的概念.设计意图:借助“面”的学习经验进一步认识线和点,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引领学生完整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知过程,体会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设计意图:通过关系图的方式直观展示点线面体的关系,便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点、线、面、体的相关知_______条曲线.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由学生代表发言,教师予以适当评价.知识点二:由点、线、面运动而形成的图形动手操作:画一画:把笔尖看作一个点,让这个点在纸上运动.观察结果,最终形成了什么?师生活动:学生画图并相互交流.教师追问1:通过画图,你得到了什么结论?请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学生充分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点动成线.教师追问2:你能举出“点动成线”的生活实例吗?教师给出如下例子做示范,学生讨论,举出更多实例.画一画:把粉笔横着看作一条线,让这个粉笔在黑板上运动.观察结果,最终形成了什么?师生活动:教师通过现场操作粉笔并让学生观察黑板报,引发学生思考,学生代表回答,教师予以适当评价并引导学生归纳:线动成面.教师追问:你能举出“线动成面”的生活实例吗?教师给出如下例子做示范,学生列举更多实例.操作:长方形纸片绕它的一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识.设计意图:从动手实践中获得直观感受,在讨论交流中抽象概括,引导学生模拟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这种体验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设计意图:从动手试验→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过渡到思考想象→猜想假设→实践验证,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创新精神,在发展形象思维的同时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觉.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面三、当堂练习师生活动:教师转动长方形纸片,然后由学生代表发言,老师可引导学生仿照前面的归纳得出结论:面动成体.教师可让各小组将纸片剪成不同形状(如:半圆、执教梯形、直角三角形),仿照老师刚才的操作并观察,再分别请小组代表展示转动过程与所得图形:练一练:1.(临沂期末改编)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华民族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多种传统文化思想,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风貌的武术文化体系“枪挑一条线,棍扫一大片”,从数学的角度解释为( )A.点动成线,线动成面B.线动成面,面动成体C.点动成线,面动成体D.点动成面,面动成线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由学生代表发言,教师予以适当评价.三、当堂练习1. 如图,三棱锥有____个面,它们相交形成了____条棱,这些棱相交形成了____个点.2. 请把下图中的平面图形与其绕轴旋转一周后得到的立体图形连接起来.动成体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检测由点、线、面运动形成的图形知识掌握情况.设计意图:观察三棱锥的构成元素,提升迁移能力.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由点、线、面运动形成的1.(东营期末改编)小翼跟妈妈到银行办理业务,她发现银行大堂的旋转门内部是由三块宽为 2 m、高为 3 m的玻璃隔板组成的,此情此景,她提出了以下问题:(1) 将此旋转门旋转一周,能形成的几何体是______.(2) 这能说明的事实是______(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入).A. 点动成线B. 线动成面C. 面动成体(3) 求该旋转门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边框及衔接处忽略不计,结果保留π)图形知识.设计意图:综合检测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板书设计点、线、面、体课后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梳理并完善知识思维导图.教学反思1.结合实例,鼓励学生探索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等几何概念,对于从具体事物或实例中进行数学抽象也有了初步认识,但点、线、面、体等都是很抽象的概念,与直观感受往往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平面是无限延展的,点没有大小只代表位置等内容),现阶段是难以深刻理解、完整认识的,所以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多观察,多举例,多表达.避免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在积累了丰富的直观感受后自发地同化概念,接受概念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点、线、面、体教学实用课件(30张)
3、指出下面的几何体分别是由几个面围成的。
4、指出下面的几何体可以由平面旋转得到。
球是由什么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的?圆锥 是由什么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的?
7、找朋友
如图,第一行的平面图形围绕红轴旋转一周,便能形
成第二行的某个几何体,用线连一连
例:把2和-2在数轴上用点来表示。 所以点是表示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
从静态的观点看:线是面与面的界限。
2、面和线有什么关系呢?
立体图形又称为几何体简称体
3)、流星后面有闪光的痕迹。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3、实际生活中还有没有线动成面的例子呢?
3)、流星后面有闪光的痕迹。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4)、用刮胡刀可以将胡子刮干净。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从静态的观点看:线是面与面的界限。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 力提升工程
一校一优课
教师:钱正家
一、导入新课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七年级 上册
4.1.2 点、线、面、体
二、实例观察 动态探究
一)、点
1、点的概念
2、点的作用
10、已知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有一个半径为1的圆沿长方形的变运动一周,请用含有a、b的代数式表示圆心经过的路程
10、已知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有一个半径为1的圆沿长方形的变运动一周,请用含有a、b的代数式表示圆心经过的路程
1)、表演的飞机从尾翼喷出美丽的彩线。
2、面和线有什么关系呢?
总结:体是有面围成的、面面相交成线、线线相交成点。
1、体可以看作 围成的?面面相交的关系
3、生活中例子 从静态的观点看:面是体与体的界限。
从静态的观点看:线是面与面的界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1.2点、线、面、体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理论介绍部分,学生们听得比较认真,但对于无限小和无限延伸等概念还是有点难以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利用更多直观的教具和动画,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这些概念。案例分析部分,学生们表现出较高的兴趣,说明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他们来说更有吸引力。
-立体图形的认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想象是学生的难点,需要通过实物模型或三维动画来增强学生的空间感知。
举例:在讲解点的时候,可以用一个点在黑板上无限放大来形象说明点的无限小特性;在讲解直线和曲线时,可以展示直尺和圆规的使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直线的无限延伸和曲线的连续性;对于面的理解,可以通过折叠纸张来展示平面和曲面的不同;对于体的认识,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立方体物品,如粉笔盒、书本等,帮助他们形成立体概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1.2点、线、面、体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第二部分:4.1.2点、线、面、体。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点的概念:点是一个没有大小、只有位置的几何图形。
2.线的概念:线是由无数个点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组成的几何图形,分为直线和曲线。
3.面的概念:面是由无数个线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组成的几何图形,分为平面和曲面。
3.数学表达: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几何图形,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4.问题解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几何问题的能力。
5.合作交流: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点、线、面、体》精品课件
推进新课
知识点1 点、线、面、体的形成 问题 观察下面的图形,从它们外形中分别 可以抽象出什么立体图形?
正方体 圆柱体 球
长方体
小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 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简称体.
思考 包围着体的是什么? 小结:包围着体的是面.
观察这些面,它们有区别吗?
小结:面是有区别的,可以分为平面和曲面; 围成体的面只是平面或曲面的一部分.
2.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胶滚沿从左到右的方向将图案 滚涂到墙上,下列给出的4个图案中,符合图示滚涂 出的图案是( A)
A.
B.
C.
D.
课堂小结
平面图形
点、线、面
立体图形
体
课后小知识
学习方法指导
同学们,天道酬勤,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 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
规范的学习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的学习方法。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学习的强者。 加油!加油!加油!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也只是一个习惯,只 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 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事业节节高。
小结:点动成线.
举出生活中能够说明“点动成线”这一结 论的例子.
问题 汽车的雨刷在挡风玻璃上画出一个 扇面,从几何的角度观察这种现象,你 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线动成面.
问题 当面运动时又会形成什么图形? 如何验证你的猜想?
小结:面动成体.
电视屏幕上的画面,大型团体操的背景图案, 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的.
课后反思
1、今天的学习结束,你收获了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4.点、线、面、体教学课件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
3.将一个直角三角形ABC绕它的一边旋转,旋转后所得 的几何体可能是下面图中的哪个 (2)(3)(4) .
(1)
(2)
(3)
(4)
解:以AC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图 (2)的圆锥体; 以BC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图(3)的圆锥体; 以AB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图(4)的几何体.
注意:这里的点 只代表位置,没有大 小,所以点是相同的.
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想一想 能否举诞生活中一些点的形象的例子?
点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 从运动的观点看下面的现象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点、线、面、体的关系:
点
包围着体的是面,面和面相交成线,线和线相交
成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线
面
注意:
体
1.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构成的,点是构成
图形的基本元素.
2.点无大小,线有直的和曲的,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
面动成体
俩人一组 合作完成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想一想 你能再举诞生活中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吗?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做一做 图中各个花瓶的表面可以看作由哪个平面图形绕虚线 旋转一周而得到?用线连一连.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点线面体课件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完整版)3
(3)
和你判断的一样吗?
比较两条线段大小(长短)的方法:
目测法; 直接观察,目测判断。 (不准确,也不十分可靠,不建议采用)
度量法; 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线段b的长度,再比较线段a、线段b的长短(大小)。 (近似值)
叠合法。 将一条线段放在另一条线段上,使它们的一个端点重合,观察另一个端点的位置关
系。
怎样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线段 a,作一条线段 AB,使 AB=a.
方等法于若一 这没: 个有先 长刻用 度度刻的尺度线呢尺段?量AB出。线段a的长度,再画一条
a
作法:
第一步:用直尺画射线 AC;
A
a
BC
第二步:用圆规在射线 AC 上截取 AB = a.
∴ 线段 AB 为所求.
在数学中,我们常限定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这就是 尺规作图.
试比较线段AB,CD的长短.
A
B
C
D
(1) 度量法; (2) 叠合法 将其中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使其一端点与另一线段 的一端点重合,然后观察两条线段另外两个端点的位置作比较.
C (A)
BD
叠合法结论: A C (A)
B
1. 若点 A 与点 C 重合,点 B 落 在C,D之间,那么 AB< CD.
你能举出这条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吗?
祝你学业有成
2024年5月3日星期五11时1分30秒
a
b
2a
b
A 2a-b B
2、如图点 D 是线段 AB 的中点,点 C是线段 CB 的中点,若 AB = 4cm求:线段 CD 的长是多少?
A
D CB
解:∵ D是线段 AB 的中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2《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2《点、线、面、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点、线、面、体》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2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点、线、面、体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点、线、面、体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和运用点、线、面、体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但是对于点、线、面、体的概念和关系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空间观念,理解并掌握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点、线、面、体的概念,能够识别和运用点、线、面、体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点、线、面、体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难点: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转化关系,能够运用点、线、面、体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点、线、面、体的特征和关系。
3.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4.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点、线、面、体的图片和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物体,如笔、纸、盒子等,用于展示和操作。
3.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点、线、面、体,如电线、桌子、建筑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提问:你们见过这些物体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介绍点、线、面、体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展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4.1.2 几何图形-点线面体(共19张PPT)
小结: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棱
柱、棱锥等; 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五边形、
六边形等;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平面图形围成立体图形;
……
练习:
哪组图形可以组成正方体?
练习:
说说下面图形的组成
练习:
交流:
①笔尖可以看作是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 运动时,形成了什么? ②通过上述运动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③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 这一结论吗?
交流:
①汽车雨刷可以看作是一条线,它在挡风玻 璃上运动时有什么现象? ②通过上面现象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③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 一结论吗?
分别是从哪个角度看到的图形?
练习:
考眼力,巧对应
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平 静的水面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而一些建筑物的屋 顶则给我们以曲面的形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夜晚流星划过天空时留下一道明亮的光线,节日 的焰火划出的曲线组成优美的图案,这些都给我们以 线的形象.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长方体6个面相 交成的12条线是直的,圆柱的侧面与底面相交得到的 圆是曲的.
总结:线动成面。
交流:
①长方形纸片绕它的一边旋转,形成了什么 图形? ②通过上述现象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③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 一结论吗?
总结:面动成体。
小结: 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即体由面组成,面与面相交成线, 线与线相交成点。
笔尖可以看作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就 形成线,节日的焰火也可以看成由点运动形成的,这 可以说点动成线.汽车的雨刷在挡风玻璃上画出一个 扇面,这可以说线动成面,长方形纸片绕它的一边旋 转,形成一个圆柱体,这可以说面动成体.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点、线、面、体》课件(共40张PPT)
常见的立体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圆锥
球
棱柱
棱锥
面 曲面
平面
曲面
平面
平面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曲面
曲面
平面
曲面
练习:围成下面这些立体图形的各 个面中,哪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 曲的?
平面
曲面
线:直线和曲线
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
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
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
点
点
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
探究
点动成线
点 动 成 线
点 动 成 线
线 动 成 面
线 动 成 面
线 动 成 面
三角形 绕一边 旋转成 圆锥体
长方形 绕一边 旋转成 圆柱体
点动成—— 线 线动成—— 面 面动成—— 体
体是由面组成 面与面相交成线 线与线相交成点
练习:把下面第一行的平面图形绕 线旋转一周,便能形成第二行的某个几 何体,请用虚线连一连:
12Βιβλιοθήκη 345A
B
C
D
E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2021/11/72021/11/72021/11/711/7/2021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察是 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11/72021/11/7November 7, 2021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 2021/11/72021/11/72021/11/72021/11/7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2《点、线、面、体》教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2点、线、面、体一、教学目标1.了解点、线、面、体的概念.2.“具体——抽象——具体”的认知方法:先结合实例抽象出图形,再进一步抽象到概念,最后在具体模型中阐释概念,达到对概念的同化.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点、线、面、体的概念;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在实际背景中体会点、线、面、做的含义.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相关资源相关图片五、教学过程【问题情境】观察长方体,它有几个面?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几条棱?棱与棱相交成几个顶点?三棱柱呢?师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交流.(1)观察可知:长方体有____个面,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___条线,线与线相交成____个点;三棱柱有____个面,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___条线,线与线相交成____个点.(2)你能说出构成几何图形的元素包含哪些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主动观察、思考,体会图形是由点、线、面、体构成的,从构成元素的角度把握几何体的特征,从而进入点、线、面、体的概念.【探究新知】探究一:基本概念活动1.请同学们观察下面图形,想一想从它们的外形中分别可以抽象出什么立体图形?再举出一些你所熟悉的立体图形.师生活动:学生举例并互相交流;教师展示一些立体图形的模型或图片.结合这些实例,教师明确几何体的概念: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简称体.设计意图:以立体图形为认知基础,明确“体”的概念;通过多举一些例子,使学生感受到“体”,加深学生对“体”的概念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理解.活动2.认识“面”教师:观察这些几何体,想一想:包围着体的是面?是线?还是点?得出结论:包围着体的是面.(1)看一看:如图,四棱锥、圆柱、圆锥分别有哪些面?这些面有区别吗?师生活动:学生充分利用学具进行观察,并开展讨论,教师参与其中.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面有平的面、曲的面.四棱锥有____个面;圆柱有____个面;圆锥有___个面.再联想上一课“展开图”的知识,可以得出结论:包围着体的是___.教师归纳:数学中的面可以分为平的面和曲的面,而在数学中“平面”一词具有特定含义,它是无限延展的.围成体的面只是平面或曲面的一部分.(2)练一练:如图,围成这些立体图形的各个面中,哪些是平面?哪些是曲面?设计意图:由“体”分解出“面”,这是由整体迈向局部的第一步;通过广泛举例和及时练习,加深学生对“面”的认识,理解“面”的概念.活动3.认识“线”和“点”利用长方体、圆柱、棱锥等熟悉的几何体模型,结合下列问题开展小组合作探究:(1)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2)线与线相交又得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师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探究:得出结论后,每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点评纠正,师生共同归纳: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分直线和曲线;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点只代表位置,没有大小,点与点之间没有区别.(3)看一看,想一想,举出我们身边符合线、点形象的例子.师生活动:教师鼓励学生联想身边熟悉的情境,尽可能多地举出例子,并用电脑展示出来与学生交流.设计意图:借助“面”的学习经验进一步认识线和点,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引领学生完整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知过程,体会概念的产生和发展.探究二:从动态的角度探究“点”、“线”、“面”的关系活动1.我们知道物体运动时会留下运动轨迹,如果把笔尖看成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了什么?师生活动:学生画图并交流.师生活动:学生充分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点动成线.师生活动:学生讨论,举出更多实例.教师用电脑再演示一些例子.设计意图:从动手实践中获得直观感受,在讨论交流中抽象概括,引导学生模拟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这种体验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活动2.如果把汽车雨刷看成一条线,从几何的角度来观察它在挡风玻璃上摆动时的现象,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还能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这一结论吗?做一做,想一想.师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用直尺当雨刷在纸上演示,启发学生类比联想,得出“线动成面”的结论.学生讨论交流,举出更多实例.设计意图:将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类比迁移,重复“实践发现——抽象概括——举例验证”的探究过程,加深学生对“具体——抽象——具体”认知方法的体验.活动3.既然“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当“面”运动时,又会形成什么图形?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然后选择适当的学具,操作演示.最后师生共同归纳:面动成体.设计意图:从动手实验——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过渡到思考想象——猜想假设——实践验证,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创新精神.在发展形象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觉.活动4.观察电视屏幕上的画面、大型团体操的背景图案.从几何的角度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发现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什么吗?师生活动:指导学生结合问题阅读教材.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是点,图形是由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组成的.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你还能举出一些符合这一观点的例子吗?学生讨论交流,举出更多例子:庆祝节日时不同颜色的鲜花组成美丽图案;显示器的像素;一块块小瓷砖镶嵌成的图案;十字绣图案,等等.设计意图:渗透集合观点,揭示图形的本质,认识图形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本图片资源总结了点、线、面、体的基础知识,适用于点、线、面、体的教学.若需使用,请插入图片【知识点解析】点、线、面、体.【典型例题】例1.围成下面这些立体图形的各个面中,哪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曲的?解:(1)四棱柱的各面是四边形,是平面;(2)三棱锥的各面是三角形和四边形,是平面;(3)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属于平面,侧面是曲面;(4)包围球的面是球面,是曲面;(5)包围一个圆柱和一个半球的组合体的是一个半球面、一个圆柱的侧面和一个圆面,前两者是曲面,后者是平面.设计意图:考查对“面”的理解.例2.如图,上面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出下面的立体图形,把有对应关系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连接起来.如图所示:设计意图:考查对“面动成体”的理解和学生的读图能力.3.请观察如图所示的棱锥模型,它有________个面,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________条线,线与线相交形成了________个点.5;8;5.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体由面围成,面与面相交形成线,线与线相交形成点”的理解.【课堂练习】1.图中各个花瓶的表面可以看做由哪个平面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而得到?用线连一连.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面动成体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2.如图,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小立方体构成的立体图形,得到什么平面图形?解:如图:3.“汽车上雨刷器的运动过程”能说明的数学知识是(B)A.点动成线B.线动成面C.面动成体D.面与面交于线4.雨滴滴下来形成雨丝属于(A)A.点动成线的实际应用B.线动成面的实际应用C.面动成体的实际应用D.以上都不对5.将下列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得到图中所示的立体图形的是().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循着三条线索认识了点、线、面、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谈一谈你认识到的点、线、面、体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周围环境有了哪些新的认识.(3)想一想在获得一个结论的过程中,我们都经历了哪几个环节?这对你将来探索新知识有何帮助?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完成知识体系建构;加深学生对认知方法“具体——抽象——具体”的理解.七、板书设计11/ 11。
点线面体人教数学七年级上册PPT课件
4.1 几何图形
4.1.2 点、线、面、体
素养目标
2.能正确判定由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 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
1.了解几何体、平面和曲面的意义.
探究新知 知识点 1 构成图形的元素
图中有哪些你熟悉的立体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球 体
圆 柱
探究新知
以上立体图形都是几何体,简称体.
答案:48 π cm2 或 24π cm2 .
(3) 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多少?
答案:16 π cm3 或 32π cm3 .
课堂小结
几 何 图 形
点
交动 成成
线
交动 成成
面
围动 成成
体
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无大小
直线 无粗细 曲线 平面 无厚薄 曲面
物体的图形
感谢您的聆听
探究新知
归纳总结
面与面相交成线, 线有直线和曲线
线与线相交成点
体由面围成, 面有平面和曲面
探究新知 知识点 2 由点、线、面运动而形成的图形
笔尖可以看作是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 了什么?
这可以说成:点动成线.
探究新知
你能举出其他“点动成线”的实例吗?
探究新知
想一想
汽车雨刷可以看作什么几何 图形?它在挡风玻璃上运动 时的路线形成什么几何图形?
1. 你知道这些几何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吗? 2. 下图中的图形分别有哪些面?这些面有什么不同吗?
探究新知
1. 几何体是由面围成的. 2. 面分为平的面和曲的面.
探究新知
实际生活中的平面与曲面
平平面面
曲面 曲面
探究新知
说一说
如下图,围成这些立体图形的各个面中哪 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曲的?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2《点、线、面、体》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2《点、线、面、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点、线、面、体》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还不够系统。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但对其本质特征和相互关系缺乏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识别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基本概念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难点: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点、线、面、体,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3.自主探究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自主发现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4.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如牙签、小棍、平面图形等。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点、线、面、体的动画效果,增强直观感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建筑物、家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点、线、面、体,让学生初步认识它们。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如“你能找出这些实例中的点、线、面、体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点、线、面、体课件最全
前言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 的文本 后,在 此框中 选择粘 贴,并 选择只 保留文 字。在 此录入 上述图 表的综 合描述 说明。 您的内 容打在 这里, 或者通 过复制 您的文 本后, 在此框 中选择 粘贴, 并选择 只保留 文字。 在此录 入上述 图表的 综合描 述说明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 的文本 后,在 此框中 选择粘 贴,并 选择只 保留文 字。在 此录入 上述图 表的综 合描述 说明。 您的内 容打在 这里, 或者通 过复制 您的文 本后。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 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 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 只保留文字。在此录入上 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 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 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 只保留文字。在此录入上 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 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 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 只保留文字。在此录入上 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2. 如图:三棱锥有__4__个面,它们相交形成了___4__条 棱, 这些棱相交形成了___4__个点
3. 如图,左边的图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可以得 到的几何体是( D)
A
B
C
D
课堂小结
点动成—— 线 线动成—— 面 面动成—— 体
体是由面围成 面与面相交成线 线与线相交成点
以下赠品教育通用模板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在此 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在此 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 的文本 后,在 此框中 选择粘 贴,并 选择只 保留文 字。在 此录入 上述图 表的综 合描述 说明。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 的文本 后,在 此框中 选择粘 贴,并 选择只 保留文 字。在 此录入 上述图 表的综 合描述 说明。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2《 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2《点、线、面、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2《点、线、面、体》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础之后,开始接触立体几何的知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点、线、面、体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几何图形,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平面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立体几何的知识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领域,需要通过实例和模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几何图形,如建筑物、家具等,这些生活中的实例可以作为他们学习立体几何的素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点、线、面、体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分类这些几何图形,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感受几何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点、线、面、体的概念及其关系。
2.难点: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转化和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几何图形,感受几何图形的美。
2.直观教学法:利用模型和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点、线、面、体的特征。
3.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4.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模型、教具、图片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点和线的运动轨迹,以及面的形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建筑物、家具等,引导学生关注几何图形的美。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点线面体
1.图形的构成元素 2.由平面图形旋转而成的立体图形
新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入
看一看:观察下图中乐高积木拼出的作品,小组讨论它 们是由哪些基本几何图形构成的。
新知导入
看一看:观察下图中乐高积木拼出的作品,小组讨论它 们是由哪些基本几何图形构成的。
课程讲授
1 图形的构成元素
正方体
球体
圆柱
长方体
定义:以上立体图形都是几何体,简称体.
这可以说成:点动成线.
课程讲授
2 由平面图形旋转而成的立体图形
问题2:雨刷器在挡风玻璃上的运动形成了一个扇形的 痕迹,这一现象又能说明什么?
这可以说成:线动成面.
课程讲授
2 由平面图形旋转而成的立体图形
问题3:一个长方形物体绕着它的一边旋转,形成一个 圆柱体,这一现象又能说明什么?
这可以说成:面动成体.
A.正方体 B.圆锥 C.圆柱 D.球
随堂练习
3.若一个棱柱有10个顶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这个棱柱有4个侧面 B.这个棱柱有5条侧棱 C.这个棱柱的底面是十边形 D.这个棱柱是一个十棱柱
随堂练习 4.下列几何体中,由四个面围成的几何体是( C )
课堂小结
点:由点构成线
点、线、 面、体
图形的构 成元素
线:面和面相交形成线.线有直线和曲线两种.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面和曲面两种. 体:立体图形都是几何体
点动成线
由平面图形旋转而成 的立体图形
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
___6__个面,__1_2__条棱,__1_2__个顶点
课程讲授
1 图形的构成元素
练一练:汽车的雨刷把玻璃上的雨水刷干净的实际应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点、线、面、体》
4.1.2点、线、面、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点、线、面;点、线、面也都是几何图形;2.认识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几何体中寻找点、线、面的过程,借助实例,通过触摸、观察、实验、举例等数学活动,便抽象为具体,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热爱几何的热情,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几何体的基本要素以及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理解.[教学用具]数学课本、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一、情景导入:(播放视频:链接酷网2008北京奥运会视频42分53秒至44分56秒)由视频导入课题“点、线、面、体”。
二、出示课件(ppt)1.从日常生活入手找出以下几何图形:长方体、棱锥、圆柱、圆柱、圆锥和球。
2.观察静态的长方体有几个面?面和面相交成几条线?线和线相交成几个顶点?再认几种几何图形总结出几何体(即“体”)。
3.学习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平静的湖面给人平面的印象,建筑物的顶部给人曲面的印象;草坪是平面,圆柱体的绿化面曲面;茶壶表面是曲面,放茶壶的桌面是平面。
面和面相交成线(水面与天空相交成了一条线)。
4.学习线有直线和曲线:一道道光柱给人直线的印象,曲线形状的喷泉与之形成了对比。
5.学习点,中国地图上的每座城市都用一个个红色的点表示出来,北京市地图(北京用一个版面表示)与中国地图上(北京用一个点表示),由此得出:点无大小。
6.探索:点动成线,并请学生观察想象生活和学习中点动成线的实例。
7.探索:线动成面,一条直线转动半周成一扇面,夜灯光制作的广告牌。
8.探索:面动成体,一三角形绕着一边旋转一周成圆锥,一长方形绕着一边旋转一周成圆柱,三、练习巩固1.平面图形与几何体连线。
2.实物演示:课本是长方体,一页页纸分别是长方形,装订在一起便是长方体的课本。
四、回顾归纳:1.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体由面组成、面与面相交成线以及线与线相交成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人: 大荔 伯士中学 高麦苗源自议一议观察图形回答:
1.你知道这些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它们有什么 不同?
2.面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 同?
3.线与线相交之处又得到了什么?
灵感 智慧
我思考 我快乐
立体图形
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
尝试练习
1.图形是由( )( )( )构成的. 2.正方体有( )个面,都是( )面,共有( )条交
线,为( )线. 3.飞机表演“飞机拉线”说明一个几何事实
() 4.孙悟空转动金箍棒成( ).
知识的升华
我们知道将一个矩形绕它的一边所在直线旋 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圆柱,现有一个长为4 厘米,宽为3厘米的矩形,分别绕它的长、宽所 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不同的圆柱体,它们的体 积分别是多少?哪一个体积大?
结果:设绕3厘米的边旋转时所得圆柱的体积为 V1, 则V1=16π×3=48π(立方厘米); 设绕4厘米的边旋转时所得圆柱的体积为V2, 则V2= 9π×4=36π(立方厘米).
因此V1>V2,即绕3厘米的边旋转所得圆柱体 积较大.
本节课, 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