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化学教学实验指导书

化学教学实验指导书

化学教学实验指导书第一章实验目的与背景1.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科学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2 实验背景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本实验将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基本化学概念的实验操作。

第二章实验器材与试剂2.1 实验器材- 烧杯- 试管- 镊子- 火柴- 量筒- 温度计2.2 试剂- 硫酸- 氢氧化钠- 盐酸- 硝酸银- 氯化钡第三章实验操作步骤3.1 实验一:氧化还原反应步骤一:取一小块锌片,用砂纸擦拭干净,放入试管中。

步骤二: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观察反应现象。

步骤三: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后溶液的温度变化。

3.2 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步骤一:取一定量的硫酸倒入烧杯中。

步骤二: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均匀。

步骤三:用pH试纸测试溶液的酸碱性。

3.3 实验三:沉淀反应步骤一:取一小量的硝酸银溶液倒入试管中。

步骤二:向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沉淀。

第四章实验结果与分析4.1 实验一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一中,观察到锌片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并且溶液温度上升。

这是因为锌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酸反应会释放出氢气。

4.2 实验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二中,观察到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的pH值接近中性。

这是因为硫酸是强酸,氢氧化钠是强碱,它们反应后生成盐和水。

4.3 实验三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三中,观察到硝酸银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这是因为氯化钡是一种强电解质,与硝酸银反应会生成不溶于水的氯化物沉淀。

第五章实验总结与展望5.1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化学实验,学生们加深了对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和沉淀反应的理解。

实验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还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5.2 实验展望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实验内容和难度,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化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篇一:实验指导书《测树学实验》指导书李凤日编二00五年三月实验一测树工具的使用一、目的熟悉和掌握几种常用的测树工具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仪器、用具轮尺、围尺、勃鲁莱测高器、超声波测高器、DQW—2型望远测树仪、二米测竿、记录夹、记录用表、计算工具。

三、仪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一)测径器 1.轮尺轮尺构造十分简单,如图1—1,可分为固定脚,游动脚和测尺三部分。

测尺的一面为普遍米尺刻度,一面为整化刻度。

在森林调查中,为简化测算工作,通常将实际直径按上限排外法分组,所分的组称为径阶,用其组中值表示。

径阶大小(组距)一般可以为1cm、2cm或4cm。

当按1cm、2cm或4cm分组时,其最小径阶的组中值分别为1cm、2cm或4cm。

径阶整化刻度的方法即是将各径阶的组中值刻在该径阶的下限位置。

图1—1 轮尺1.固定脚 2.滑动脚 3.尺身 4.树干横断面使用注意事项:(1)在测定前,首先检查轮尺,必须注意,固定脚与游动脚应当平行,且与尺身垂直。

(2)测径时,轮尺的三个面必须紧贴树干,读出数据后,才能从树干上取下轮尺。

(3)测立木胸径时,应严格按照1.3m的部位进行测定。

如在坡地,应站在坡上部,确定树干上1.3m处的部位,然后再测量其直径。

树木若在1.3m以下分叉时,按两株测算。

(4)当树干横断面不圆时,应测相互垂直的两个直径,取平均数作为测定值。

2.围尺(直径卷尺)围尺有布围尺,钢围尺和蔑围尺三种,围尺上除标有普通米尺刻度外,还标有对应于圆周长空的直径刻度。

使用时,必须将围尺拉紧平围树干后,才能读数,应使围尺围在同一水平面上,防止倾斜,否则,易产生偏大的误差。

(二)测高器测高器的种类较多,但根据原理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几何相似形原理设计的,如克里斯顿测高器,圆筒测高器等;另一类是利用三角原理设计的,如勃鲁莱测高器等。

1.几何原理测高:如图1-2所示,当BC//B’C’时,则有:EC?B'C'EC?BC''若EC、B’C’,为定长(一般EC用2m测竿, B’C’用30cm 测尺取代),则将BC(树高) 值代入上式,(树高)值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出相应的E’C’值。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一、引言在科学研究和实验中,实验指导书是非常重要的文档。

它提供了执行实验所需的详细步骤和相关信息,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规划和实施实验。

实验指导书不仅包括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还包括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本文将详细探讨实验指导书的结构和编写要点。

二、实验指导书的结构一份好的实验指导书应具有清晰的结构,便于读者理解和操作。

以下是一份典型的实验指导书的结构:2.1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实验的出发点和目标,它描述了研究者希望通过实验达到的具体目的。

实验目的应该明确、具体,并与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紧密相关。

2.2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介绍了实验所基于的理论基础和科学原理。

通过清晰地解释理论基础,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验的背景和意义。

2.3 实验材料和设备实验材料和设备一览表列出了进行实验所需的各种材料和设备。

这些材料和设备应在实验开始之前准备好,并符合相关的安全要求。

2.4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提供了执行实验所需的详细步骤和操作。

每个步骤都应具体明确,包括所需材料、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2.5 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是实验中必须关注的重要方面。

在实验指导书中,应详细列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2.6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是实验的核心内容,需要详细说明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此部分还应讨论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并与实验目的进行比较。

三、实验指导书的编写要点3.1 清晰明了实验指导书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尽量避免使用复杂或难以理解的术语。

每个步骤应简洁明了,尽量用简短的语句描述操作方法。

3.2 精确细致实验指导书应包含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以确保实验能够被准确地重复。

不要忽略任何关键步骤和操作细节。

3.3 安全第一安全是实验的首要考虑因素,实验指导书应明确列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提供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3.4 理论与实践结合实验指导书应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加深读者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灼热丝实验作业指导书

灼热丝实验作业指导书

灼热丝实验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通过进行灼热丝实验,探究灼热丝的耐热性能,理解灼热丝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灼热丝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材料,其主要成分为耐热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导电良好的特性。

实验中,我们将灼热丝放置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观察其表现出的各种现象,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可以评估灼热丝的耐热性。

三、实验器材1. 灼热丝:使用标准的耐热金属灼热丝,长度约为20厘米。

2. 烧杯:用于装载灼热丝和加热水等。

3. 温度计:用于测量实验环境的温度。

4. 加热器:用于提供实验环境的热源。

5. 实验记录表: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详细数据和观察结果。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实验器材准备齐全,并检查其完好性。

b. 清洗烧杯并确保其干燥。

c. 标定温度计,确保其准确度。

2. 实验设置:a. 将烧杯放置在加热器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

b. 将温度计插入烧杯中,确保其与水接触。

c. 将灼热丝固定在实验环境中,确保其处于稳定状态。

3. 实验操作:a. 打开加热器,使水温逐渐升高。

b. 每隔10℃,记录一次灼热丝的变化。

c. 观察灼热丝的颜色、形状以及可能出现的其他变化。

d. 根据实验观察结果,判断灼热丝的耐热性。

4. 实验数据记录:a. 记录每次温度变化时的灼热丝观察结果。

b.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其他重要数据和观察结果。

5. 实验结果分析:a. 分析灼热丝在不同温度下的表现和可能的原因。

b. 利用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评估灼热丝的耐热性能。

6. 结论和讨论:a.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灼热丝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b. 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c. 提出进一步研究该实验的建议。

五、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安全性,避免烫伤或烧伤。

2. 当加热水温度超过50℃时,注意防止水溅出。

3. 在实验中,要仔细观察灼热丝的变化,并记录详细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4. 实验结束后,清洗和归还实验器材,并妥善保管实验记录表。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实验要求一、实验预习预习是实验前的重要准备工作,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必要步骤,也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实验质量与效果的重要环节。

要求做到:1、实验前应复习有关课程的章节,熟悉有关理论知识。

2、认真阅读实验指导及有关实验装置的介绍,了解实验目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系统的工作原理,明确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些内容可到实验室对照实物预习。

3、画出实验线路,明确接线方式,拟出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及大致趋势,做到心中有数。

二、实验操作与记录整个实验过程中必须严肃认真,集中精力,及时做好实验。

1、分工配合、协调工作每次实验3---4人为一组,分工进行记录、接线、起动操作调节负载、测量转速及其他物理量等工作,要求在实验过程中人人动手、协调操作,做到实验内容完整、数据正确。

2、按图接线、力求简明接线原则是先串联后并联,即由电源开始先连接主要的串联电路,串联电路接好后再把并联支路逐段并上。

主回路与控制回路应分清,根据电流大小,主回路用粗导线连接,控制回路用细导线连接,每个接线柱上的接线尽量不超过二根。

3、按照计划、操作测试按实验步骤、由简到繁逐步进行操作,实验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仔细观察实验中的现象,认真做好数据测试工作,并结合理论分析与预测趋势相比较,判断数据的合理性。

4、认真负责、完成实验实验完毕,应将记录数据交教师审阅,经教师认可后才允许拆线、整理现场,并做到导线分类整理,仪表、工具物归原处。

三、安全操作注意事项1、人体不可接触带电线路,接线或拆线都必须在切断电源情况下进行。

学生完成接线允许合闸时,须招呼全组同学引起注意后方可合上电源,实验中如发生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开关,并保持线路原状和故障现场,报告和协同教师查清问题、妥善处理故障后才能继续进行实验。

2、操作开关时应迅速果断、快合、快断,以免产生电弧烧坏触刀,合闸时应使触刀投入静插座,保持接触良好。

3、除作阶跃起动试验外,系统起动前负载电阻必须放在最大值,给定电位器必须退回到零位后,才允许合闸起动,并慢慢增加给定,以免元件和设备过载损坏。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了解实验原理,并通过实践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实验仪器:XXXX仪器•实验材料:XXXX材料•其他:XXXX设备、器皿等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将仪器、材料摆放整齐,确保周围环境整洁,无杂物影响实验操作。

•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确保所有连接线插好且牢固。

•准备好所需试剂和药品,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配制。

2. 实验操作步骤1.步骤一:XXXX–具体操作细节1–具体操作细节2–具体操作细节32.步骤二:XXXX–具体操作细节1–具体操作细节2–具体操作细节33.步骤三:XXXX–具体操作细节1–具体操作细节2–具体操作细节3…3. 实验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操作时要认真仔细,确保操作步骤正确,避免误操作导致实验失败或事故发生。

•注意保持实验器材的清洁和完整,实验后应及时清洗器材并归还到指定位置。

4. 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操作细节、观察结果和数据。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现象或结论。

•可将实验结果用图表展示,以增加可视化效果。

四、实验拓展•针对本实验,可以进行进一步拓展,例如探究不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扩展实验的应用范围等。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的操作,学生对实验过程、实验原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实验技能也得到了提升。

同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2]。

实验项目指导书

实验项目指导书

实验项目指导书一、实验项目简介实验项目指导书是用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一份重要文件。

它主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要求等内容。

本指导书旨在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同时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三、实验原理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实验所涉及的原理和基本概念。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和理解实验原理,为实验的操作和结果分析提供基础。

四、实验材料与设备接下来,我们将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清单。

请学生在进行实验前确认所有物品齐全,并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五、实验步骤本节将提供实验的详细步骤说明,包括涉及到的操作方法、操作顺序以及注意事项等。

学生需要按照指导书的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六、实验要求与注意事项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列出实验所需遵守的要求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学生需要仔细阅读并理解这些要求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和准确性。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完成实验后,学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他们应该能够根据实验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得出结论,并能够解释实验结果的科学原理。

八、实验总结最后,学生需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结。

他们应该能够回顾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和思考,提出改进实验的意见和建议。

九、参考文献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列出所参考的文献和资料。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一步阅读这些文献,扩展知识和深入理解实验原理。

希望以上指导书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进行实验,获得预期的实验结果,并通过实验的过程培养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这个实验项目,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堂知识,并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医学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

医学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

医学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指导学生完成医学实验操作,使其掌握相关实验技巧和操作流程。

二、实验材料1. 医学实验仪器:根据实验要求准备相应的医学仪器。

2. 医学实验药品:根据实验要求准备相应的医学药品。

3. 个人防护用品:戴口罩、手套、实验服等,保证个人安全。

三、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 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好,如有损坏,请及时更换或修理。

2. 检查实验药品的标签和有效期,如有问题,请及时更换或补充。

步骤二:个人防护1. 穿戴实验服,确保衣物干净整洁。

2. 戴口罩,避免实验药品引起的气溶胶对人体的影响。

3. 戴手套,避免药品直接接触皮肤。

4. 戴护目镜,防止实验药品飞溅入眼。

步骤三:操作流程1. 根据实验要求,准确称取实验药品并放入容器中。

2. 根据实验要求调配实验液体,并进行均匀搅拌。

3.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如实验中需要进行观察和记录,请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并保证记录的准确性。

步骤四:实验结束1. 关闭实验仪器,清理实验台面,保证实验环境的整洁。

2. 将使用过的实验仪器和容器进行清洗,确保下次使用时干净。

3. 适当处理废弃物和实验残留物,遵循环保原则。

四、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室安全,严禁一人独立操作。

2. 操作前请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指导书,确保操作步骤清晰明了。

3. 如有实验中出现突发情况,请立即向实验室管理员或教师求助。

4. 在实验过程中,严禁食品和饮料进入实验室。

5. 完成实验后,请注意清理实验工作区域,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以上为医学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希望能够对学生顺利完成医学实验提供指导和帮助。

在实验过程中,请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指导书中的步骤进行,确保个人安全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祝实验成功!。

研发实验作业指导书

研发实验作业指导书

研发实验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研发实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研发项目的策划、实施和评估等关键环节。

二、实验准备1. 实验器材和材料准备:根据实验要求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和材料,并确保其正常可用。

2. 实验环境搭建: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宜的实验环境,包括实验场地和相关设施设备。

三、实验步骤本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学生可根据实验要求和指导,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和任务分配。

1. 项目策划a)明确项目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

b)制定项目计划和时间表。

c)分析项目需求和资源情况。

2. 技术调研a)对相关技术领域进行调研和学习,了解当前技术发展状况。

b)掌握所需技术和工具,为项目的实施做好准备。

3. 原型设计a)根据项目要求,设计整体架构和功能模块。

b)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并进行评审和修改。

c)完成原型的绘制或搭建,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4. 系统开发a)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系统编码和开发工作。

b)合理分配任务,组织团队成员进行开发。

c)定期进行代码评审和集成测试,及时修复bug。

5. 功能测试a)制定功能测试计划和用例。

b)进行系统功能测试,确保各项功能正常运行。

c)记录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6. 系统验收a)组织相关人员对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和验收。

b)总结评估结果,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改进。

c)确认系统达到验收标准,准备部署和实施。

7. 项目总结a)对整个研发项目进行总结和归档。

b)分析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c)总结并分享项目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实验过程中,注意保障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 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合作能力。

3. 项目管理:督促学生按照计划执行,并进行进度和质量的监控。

4. 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勇于尝试和创新,培养创新思维。

5. 结果评估:学生完成实验后,进行实验结果评估和自我总结。

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作业指导书序言1、实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不低于50%;水泥试样、拌合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实验室一致。

2、湿气养护箱的温度为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

一、普通干混砂浆1、稠度试验本方法适用于确定砂浆的配合比或施工过程中控制砂浆的稠度。

A、稠度试验应使用下列仪器:a、砂浆稠度仪:应由试锥、容器和支座三部分组成。

试锥应由钢材或铜材制成,试锥高度应为145mm,锥底直径应为75mm,试锥连同滑杆的质量应为300±2g;盛浆容器应由钢板制成,筒高应为180mm,锥底内径应为150mm;支座应包括底座、支架及刻度显示三个部分,应由铸铁、钢或其他金属制成;b、钢制捣棒:直径为10mm,长度为350mm,端部磨圆;c 、秒表。

B、稠度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a、应先采用少量润滑油轻擦滑杆,再将滑杆上多余的油用吸油纸擦净,使滑杆能自由滑动;b、应先采用湿布擦净盛浆容器和试锥表面,再将砂浆拌合物一次装入容器;砂浆表面宜低于容器口10mm,用捣棒自容器中心向边缘均匀地插捣25次,然后轻轻的浆容器摇动或敲击5~6下,使砂浆表面平整,随后将容器置于稠度测定仪的底座上;c、拧开制动螺丝,向下移动滑杆,当试锥尖端与砂浆表面刚接触时,应拧紧制动螺丝,使齿条侧杆下端刚接触滑杆上端,并将指针对准零点上;d、拧开制动螺丝,同时计时间,10s是立即拧紧螺丝,将齿条侧杆下端接触滑杆上端,从刻度盘上读出下沉深度(精确至1mm),即为砂浆的稠度值;e、盛浆容器内的砂浆,只允许测定一次稠度,重复测定时,应重新取样测定。

C、稠度试验结果应按下列要求确定:a、同盘砂浆应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并应精确至1mm;b、当两次实验值之差大于10mm时,应重新取样测定。

2、表观密度试验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砂浆拌合物捣实后得单位体积质量,以确定每立方米砂浆拌合物中各组成材料的实际用量。

A、表观密度试验应使用下列仪器:a、容量筒:应由金属制成,内径应为108mm,净高应为109mm,筒壁厚应为2~5mm,容积应为1L;b、天平:称量应为5kg,感量应为5g;c、钢制捣棒:直径为10mm,长度为350mm,端部磨圆:d、振动台:振幅应为0.5 ±0.05mm,频率应为50 ±3Hz;e、秒表。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实验仪器的使用水平,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本实验所需器材如下:1. 显微镜2. 高压电源3. 量筒4. 试剂瓶5. 称量瓶6. 烧杯7. 导线8. 静电仪9. 板卡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检查所需实验器材是否准备齐全。

b. 清洗实验器材,确保没有污染物。

c. 与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确定实验计划和操作流程。

2. 实验操作a. 根据实验要求,配置实验所需试剂。

b.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量筒、称量瓶等设备的校准工作。

c. 进行实验样品的制备或准备好实验样品,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d. 启动实验仪器,根据仪器指南进行操作。

e.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以及观察到的现象。

f.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和处理。

3. 实验结果分析a. 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包括数值计算和统计处理。

b. 根据实验结果,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合理的结论推理。

4. 实验报告编写a. 撰写实验报告,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排版。

b. 在实验报告中清晰地介绍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c. 分析实验结果,展示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

d. 提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e. 根据实验所得结果,进行相关的讨论和思考。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佩戴实验手套、实验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实验安全。

2. 实验前请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并熟悉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3. 操作实验仪器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操作失误和仪器损坏。

4.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

5.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器材进行清洗归位,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五、实验安全提示1. 实验过程中要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品,如酸碱溶液等。

2.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电源的正确使用,以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3. 实验中如遇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实验室管理员报告。

六、实验评分标准1. 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流程的掌握程度。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材料工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熟悉常用材料工程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材料的取样、制备和测试方法;•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结果判断。

2. 实验仪器和材料•金相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金属材料样品•试样切割机•研磨机•电解腐蚀仪3. 实验步骤3.1 样品制备1.使用试样切割机根据需要制备样品,并在样品上进行标记。

2.使用研磨机对样品进行粗磨,直到表面光洁。

3.使用细研磨纸进行细磨,直到样品表面无瑕疵。

4.清洗样品,确保表面无污染物。

5.在电解腐蚀仪中对样品进行电解腐蚀处理,以去除样品表面的氧化物和污染物。

3.2 金相显微镜观察1.将样品放置在金相显微镜上,并调整焦距和光源亮度,使样品清晰可见。

2.使用目镜和物镜对样品进行观察,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结构特征。

3.3 电子显微镜观察1.将样品放置在电子显微镜上,并调整电子束亮度和对比度,使样品清晰可见。

2.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并记录所观察到的微观结构特征。

3.4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1.将样品放置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上,并调整电子束亮度和扫描速度,使样品清晰可见。

2.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并记录所观察到的表面形貌特征。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需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分类;•对观察到的结构特征和形貌特征进行描述;•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观察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5.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应包括实验数据记录、结构特征描述和形貌特征描述。

针对实验结果,可进一步进行数据图表绘制、实验结果分析和相关结论总结。

6. 实验注意事项1.在操作实验仪器时要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应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和纯净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在观察样品时,应注意调整仪器参数,保证样品清晰可见。

环境监测实验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实验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实验作业指导书【环境监测实验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 环境监测设备:包括空气质量检测仪、水质监测仪等。

2. 采样容器:例如空气样品采集瓶、水样采集瓶等。

3. 标准物质:包括空气标准物质、水质标准物质等。

4. 实验仪器:如pH计、电导率仪等。

5. 其他辅助器材和试剂。

三、实验步骤1. 确定实验目的并选择适当的环境监测设备,如需要监测空气质量,则选择空气质量检测仪。

2. 准备好采样容器,并清洗干净,确保无杂质的干扰。

3. 校准实验仪器,例如使用标准气体校准空气质量检测仪,校准pH计等。

4.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取样点位,并进行采样。

如需要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则在不同房间进行采样。

a) 空气采样:打开空气质量检测仪,根据仪器指示进行采样,将样品采集瓶置于适当位置。

b) 水样采样:使用水样采集瓶,将待测水样采集到瓶中。

5. 将采样容器密封并标记好采样点位、时间等信息,确保样品不受污染。

6. 将采集到的样品送至实验室,或者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现场分析。

7.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各项分析,如使用pH计测试水样的酸碱度,使用电导率仪测试水样的电导率等。

8. 记录实验结果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后续可以制作相关数学图表进行展示。

9. 按照实验要求对实验器材和试剂进行清洗和储存。

四、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并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如实验手套、眼镜等。

2. 操作时注意不要弄破采样容器,以免造成污染。

3. 使用实验仪器时,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4. 样品采集过程中,要注意环境因素的干扰,如风力、温度等。

5. 实验结束后,要妥善处理并储存实验器材和试剂,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五、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可以比较不同样品的环境参数,例如不同地点的空气质量、水体的酸碱度等。

利用统计和图表分析,可以得出对环境质量的评价和建议。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专用周指导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专用周指导书

实验一转矩流变仪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转矩流变仪的基本结构及应用范围;2、了解转矩流变仪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3、掌握聚氯乙烯热稳定性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高分子材料的成型过程,如塑料的压制、压延、挤出、注射等工艺,化纤抽丝,橡胶加工等过程,都是利用高分子材料熔体进行的。

熔体受力作用,不但表现有流动和变形、而且这种流动和变形行为强烈地依赖于材料结构和外界条件,高分子材料的这种性质称为流变行为(即流变性)。

测定高聚物熔体流变性质,根据施力方式不同,有多种类型的仪器,转矩流变仪是其中的一种。

转矩流变仪由微机控制系统、混合装置(挤出机、混炼器)等组成。

测量时,物料被加到混炼室中,受到两个转子所施加的作用力,使物料在转子与室壁间进行混炼剪切,物料对转子凸棱施加反作用力,这个力由测力传感器测量,在经过机械分级的杠杆和臂转换成转矩值的单位牛顿⋅米(N m⋅)读数。

其转矩值的大小反应了物料黏度的大小。

通过热电偶对转子温度的控制,可以得到不同温度下物料的黏度。

转矩数据与材料的粘度直接有关,但它不是绝对数据。

绝对粘度只有在稳定的剪切速率下才能测得,在加工状态下材料是非牛顿流体,流动是非常复杂的湍流,有径向的流动也有轴向的流动,因此不可能将扭矩数据与绝对粘度对应起来。

但这种相对数据能提供聚合物材料的有关加工性能的重要信息,这种信息是绝对法的流变仪得不到的。

因此,实际上相对和绝对法的流变仪是互相协同的。

从转矩流变仪可以得到在设定温度和转速(平均剪切速率)下扭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常称为“扭矩谱”,除此之外,还可同时得到温度曲线、压力曲线等信息。

在不同温度和不同转速下进行测定,可以了解加工性能与温度、剪切速度的关系。

转矩流变仪在共混物性能研究方面应用最为广泛。

转矩流变仪可以用来研究热塑性材料的热稳定性、剪切稳定性、流动和固化行为。

三、实验原料和仪器设备1、原料:硬质PVC干混料在硬质PVC干混料配方中,除PVC树脂外,为了获得合适的工作及加工性能,需要配合各种成分,这些成分对干混料熔体的流变性有不同的影响,从而显著地影响物料最终的加工性能。

实验室作业指导书模板

实验室作业指导书模板

一、前言实验室作业指导书是实验室进行各项实验操作的基本依据,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指导书。

本指导书适用于实验室所有实验人员,旨在规范实验操作流程,提高实验质量和安全系数。

二、实验目的1. 确保实验人员掌握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培养实验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提高实验数据准确性。

4. 确保实验过程安全、环保。

三、实验原理(一)实验名称(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原理图示四、实验器材与试剂1. 实验器材:(1)主要器材:仪器名称、规格、数量(2)辅助器材:仪器名称、规格、数量2. 实验试剂:(1)主要试剂:试剂名称、规格、数量(2)辅助试剂:试剂名称、规格、数量五、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熟悉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3)穿戴实验服、手套等防护用品。

2. 实验操作(1)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观察现象。

(2)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时间、温度、浓度等。

(3)如遇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实验,并向实验指导老师报告。

3. 实验结束(1)整理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台面清洁。

(2)回收实验试剂,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3)填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数据、结论等。

六、实验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安全。

2. 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数据。

3. 实验过程中,如遇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实验,并向实验指导老师报告。

4. 不得擅自更改实验参数和步骤。

5.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和试剂。

七、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数据、结论等。

2. 实验报告应规范书写,字迹清晰。

3. 实验报告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八、附则1. 本指导书适用于实验室所有实验人员。

2. 实验人员应认真学习本指导书,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监督本指导书的实施。

4. 本指导书由实验室负责解释和修订。

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实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密立根油滴实验-指导书

密立根油滴实验-指导书

密立根油滴实验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likan )在1909年到1917年通过实验测量微小油滴上所带电荷的电量,证明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的电量q 为基本电荷e 的整数倍,明确了电荷的不连续性,并精确地测定出基本电荷e 的数值。

由于密立根油滴实验设计巧妙、原理清楚、设备简单、结果准确,所以它是历史上一个著名而有启发性的物理实验,1923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带电油滴在重力场和静电场中运动的测量,证明电荷的不连续性,并测量基本电荷e 的大小。

2.通过实验中对仪器的调整、油滴的选择、跟踪、测量及数据处理,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

3.了解现代测量技术在试验中的应用。

二、实验仪器MOD-5型密立根油滴仪,钟表油,喷雾器三、实验原理一个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油滴处在二块平行板之间,在平行板未加电压时,油滴受重力的作用而加速下降,由于空气阻力f e 的作用,下降一段距离后,油滴将匀速运动,速度为V g ,此时f e 与mg 平衡。

如图1所示。

由斯托克斯定律知,粘滞阻力为g r V a f ηπ6=mg = (1) 式中η为空气粘滞系数,a 为油滴的半径。

此时在平行板上加电压V ,油滴处在场强为E 的静电场中,其所受静电场力qE 与重力mg 相反,如图2所示。

当 qE 大于mg 时,油滴加速上升,由于f r 的作用,上升一段距离后,将以V e 的速度匀速上升,于是有(2) 由(2)式可知,为了测定油滴所带的电荷量q ,除应测平行板上所加电压V 、两块平行板之间距离d 、油滴匀速上升的速度V e 和V g 外,还需知油滴质量m 。

由于空气中的悬浮和空气表面张力的作用,可将油滴视为圆球,其质量为(3)由(2)和(3)式得油滴半径为(4)由于油滴半径a 小到10-6 米,所以,空气的粘滞系数η应修正为⎪⎩⎪⎨⎧=⋅==+mg V a d V q qE mg V a g e ηπηπ66ρπ334a m =g Vg a ρη29=(5)将(5)代入(4)式,得(6) 于是,带电油滴质量m 为 (7) 设油滴匀速下降和匀速上升的距离相等,均为l ,则有所以油滴所带的电荷量为(8) 令(8)式中 ,则(8)式变为(9)该式就是动态法测量油滴带电荷的公式。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器材四、实验步骤五、注意事项六、实验结果及分析七、思考题八、参考文献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某种物质的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了解化学反应的特点和规律,并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本次实验采用A与B两种物质进行化学反应,其中A为XXX,B为XXX。

在一定条件下,A与B会发生XXX反应,产生XXX物质。

该反应符合化学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三、实验器材1.XXX试剂2.XXX试剂3.XXX试剂4.容量瓶5.移液管6.烧杯7.玻璃棒8.加热板等四、实验步骤1.将XXX试剂按要求加入容量瓶中。

2.将XXX试剂按要求加入容量瓶中。

3.使用移液管将两种试剂充分混合。

4.观察化学反应过程,记录反应时间和反应现象。

5.将反应产物过滤,收集固体产物。

6.使用玻璃棒将固体产物均匀搅拌,使其充分干燥。

7.称取干燥后的产物质量,并计算出反应的收率。

五、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气体。

2.试剂的加入顺序要按照实验指导书中的要求进行。

3.操作时要认真仔细,避免出现误操作和漏操作。

4.实验器材要保持清洁干净,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A与B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并得到了XXX产物。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到了该反应的收率为XX%。

同时,在观察化学反应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XXX现象,并对其进行了解释和分析。

七、思考题1.XXX试剂与XXX试剂在该化学反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本次实验中是否存在误差?如何减小误差?3.如果将XXX试剂的用量加倍,该反应会发生什么变化?八、参考文献1.XXX,《化学实验指导书》。

2.XXX,《化学实验技术手册》。

3.XXX,《化学实验原理与应用》。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说明:标红色——第一、二次实验任选四项标蓝色——第三次实验项目目录第一部分演示实验一、静压传递自动扬水实验 (1)二、水击综合实验 (3)三、流谱流线显示实验(一) (6)四、流谱流线显示实验(二) (8)五、能量方程演示实验 (11)第二部分量测实验一、静水压强量测实验(4台) (12)二、流速量测(毕托管)实验 (15)三、沿程水头损失实验 (18)四、管道局部水头损失实验(4台) (22)五、文丘里流量计及孔板流量计率定实验(4台) (25)六、孔口与管嘴流量系数验证实验(4台) (28)七、动量方程验证实验(4台) (31)八、管流流态实验(4台) (34)九、堰流流量系数的测定实验 (38)十、闸下自由出流流量系数的测定实验 (41)十一、水跃实验 (45)十二、圆柱绕流压强分布测量实验(6台) (46)十三、平板边界层实验 (52)十四、翼型表面压强分布 (56)附1:体积法电子流量仪使用方法 (60)附2:XSJ-39BI型流量数字积算仪瞬时流量的测读方法 (63)演示实验一静压传递自动扬水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液体静压传递、能量转换与自动扬水的现象。

可了解流体的静压传递特性、“静压奇观”的工作原理及其产生条件以及虹吸原理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二)实验装置本实验的装置如图I-1-1所示。

图I-1-1 静压传递扬水仪实验装置图1.供水管;2.扬水管与喷头;3.上密封压力水箱;4.上集水箱;5.虹吸管;6.逆止阀;7.通气管;8.下水管;9.下密封压力水箱;10.水泵、通气管;11.水泵;12.下集水箱。

本实验装置配备有:上、下密封压力水箱、扬水喷管、虹吸管、逆止阀、水泵、可控硅无级调速器、水泵过热保护器及集水箱。

(三)实验原理集水箱4中的具有一定位置势能的水体经下水管8流入下密封压力水箱9,使箱中表面压强增大,并经通气管7等压传至上密封压力水箱3,箱3中的水体在表面压强作用下经过扬水管与喷头2喷射到高处。

化学分析实验作业指导书

化学分析实验作业指导书

化学分析实验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二、实验原理化学分析实验是利用化学反应的性质和特点,通过实验方法来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含量等信息的分析方法。

常见的化学分析实验包括滴定法、比色法、重量法等。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容量瓶、量筒、滴定管、分光光度计等。

2. 试剂:标准溶液、指示剂、样品等。

四、实验操作步骤1. 样品准备:按照实验要求,取适量样品并进行预处理,如溶解、稀释等操作。

2. 滴定法实验操作步骤:(1) 准备容量瓶:用适量试剂将容量瓶冲洗干净,并定量转移一定量的试剂到容量瓶中。

(2) 滴定操作:在滴定管中加入少量指示剂,然后将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直至指示剂产生颜色变化。

(3) 记录滴定体积:记录滴定开始和结束时的滴定体积,并计算滴定所需试剂的体积。

3. 比色法实验操作步骤:(1) 准备试剂:按照实验要求,将样品与试剂按一定比例混合,生成一定特征的色彩。

(2) 测量吸光度:将混合液置于分光光度计中,测量吸光度,并记录下测量值。

4. 重量法实验操作步骤:(1) 准备样品:称取一定量的样品,并记录下初始质量。

(2) 烘干处理:将样品放入烘干器中进行烘干处理,直至质量不再发生改变。

(3) 计算质量差:记录最终质量,并计算烘干后样品的质量差。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要细致、准确,尽量避免误差的产生。

2.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不可随意更改和省略步骤。

3. 在进行滴定法实验时,应掌握正确滴定和指示剂的使用方法。

4. 在进行比色法实验时,应注意保持光度计的准确性。

5. 在进行重量法实验时,应避免外界因素对样品质量的影响。

六、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样品的含量、浓度等相关数据。

2.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化学分析实验,我们掌握了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并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MATLAB语言实验指导书************************华东交通大学电气学院张永贤2006年2月实验一 MATLAB 工作环境熟悉及简单命令的执行一、实验目的:熟悉MATLAB 的工作环境,学会使用MATLAB 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算。

二、实验内容:MATLAB 的启动和退出,熟悉MATLAB 的桌面(Desktop ),包括菜单(Menu )、工具条 (Toolbar )、命令窗口(Command Window)、历史命令窗口、工作空间(Workspace)等;完成一些基本的矩阵操作;学习使用在线帮助系统。

三、实验步骤:1、启动MATLAB ,熟悉MATLAB 的桌面。

2、在命令窗口执行命令完成以下运算,观察workspace 的变化,记录运算结果。

(1)(365-52⨯2-70)÷3 (2)>>area=pi*2.5^2(3)已知x=3,y=4,在MATLAB 中求z :()232y x y x z -= (4)将下面的矩阵赋值给变量m1,在workspace 中察看m1在内存中占用的字节数。

m1=⎥⎥⎥⎥⎦⎤⎢⎢⎢⎢⎣⎡11514412679810115133216 执行以下命令 >>m1( 2 , 3 ) >>m1( 11 ) >>m1( : , 3 )>>m1( 2 : 3 , 1 : 3 )>>m1( 1 ,4 ) + m1( 2 ,3 ) + m1( 3 ,2 ) + m1( 4 ,1) (5)执行命令>>help abs查看函数abs 的用法及用途,计算abs( 3 + 4i ) (6)执行命令>>x=0:0.1:6*pi; >>y=5*sin(x); >>plot(x,y)(6)运行MATLAB 的演示程序,>>demo ,以便对MATLAB 有一个总体了解。

四、思考题1、以下变量名是否合法?为什么? (1)x2 (2)3col (3)_row (4)for2、求以下变量的值,并在MATLAB 中验证。

(1)a = 1 : 2 : 5 ;(2)b = [ a' a' a' ] ; (3)c = a + b ( 2 , : )实验二 MATLAB 语言矩阵运算一、实验目的:掌握基本的矩阵运算及常用的函数。

二、实验内容:⎥⎦⎤⎢⎣⎡=654321a ⎥⎦⎤⎢⎣⎡-=531142b ⎥⎥⎥⎦⎤⎢⎢⎢⎣⎡-=201c ⎥⎥⎥⎦⎤⎢⎢⎢⎣⎡=063258741d 1、下列运算是否合法,为什么?如合法,结果是多少? (1) result1 = a' (2) result2 = a * b (3) result3 = a + b (4) result4 = b * d(5) result5 = [b ; c' ] * d (6) result6 = a . * b (7) result7 = a . / b (8) result8 = a . * c (9) result9 = a . \ b (10) result10 = a . ^2 (11) result11 = a ^2 (12) result11 = 2 . ^ a2、用MATLAB 求下面的的方程组。

(1)⎥⎥⎥⎥⎦⎤⎢⎢⎢⎢⎣⎡-=⎥⎥⎥⎥⎦⎤⎢⎢⎢⎢⎣⎡⨯⎥⎥⎥⎥⎦⎤⎢⎢⎢⎢⎣⎡----017413231511222315921274321x x x x (2)⎪⎪⎩⎪⎪⎨⎧=-++=--=-++=++56533332821w z y x w y x w z y x z y x 3、已知⎥⎥⎥⎥⎦⎤⎢⎢⎢⎢⎣⎡----=1323151122231592127A (1)求矩阵A 的秩(rank)(2)求矩阵A 的行列式(determinant) (3)求矩阵A 的逆(inverse)(4)求矩阵A 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eigenvalue and eigenvector) 4、关系运算与逻辑运算 已知a=20,b=-2,c=0,d=1(1) r1 = a > b(2) r2 = a > b & c > d(3) r3 = a == b* (-10) (4) r4 = ~b | c三、思考题109910101022222++++==---=∑ n n y ,求y=?(用format long 查看y 的值)实验三 程序的编辑及调试一、实验目的:掌握MATLAB 程序编辑、运行及调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1、启动MATLAB 后,点击File|New|M-File ,启动MATLAB 的程序编辑及调试器(Editor/Debugger ),编辑以下程序,点击File|Save 保存程序,注意文件名最好用英文字符。

点击Debug|Run 运行程序,在命令窗口查看运行结果,程序如有错误则改正。

注:数论中一个有趣的题目:任意一个正整数,若为偶数,则用2除之,若为奇数,则与3相乘再加上1。

重复此过程,最终得到的结果为1。

如: 2→13→10→5→16→8→4→2→1 6→3→10→5→16→8→4→2→1运行下面的程序,按程序提示输入n=1,2,3,5,7等数来验证这一结论。

%classic "3n+1" problem from number theory. while 1n=input('Enter n,negative quits:'); if n<=0 break end a=n; while n>1if rem(n,2)==0 n=n/2; elsen=3*n+1; end a=[a,n]; end a end2、编程求满足∑=>mi i 1100002的最小m 值。

三、思考题用对分法求解方程x e x sin 2=-在[0,1]内的解,并验证,在程序中统计出对分次数。

提示:先将原方程转化成0sin 2)(=-=-x e x f x 的形式。

对分法的基本思想是:一个一元方程f(x)=0,若f(x1)*f(x2)<0,则在[x1,x2]区间内有实数解。

取该区间的中点xm=(x1+x2)/2,判定f(x1)和f(x2)二者中哪一个与f(xm)异号,若f(x1)*f(xm)<0,则解存在的区间缩小为[x1,xm],否则解存在的区间缩小为[xm,x2]。

重复这样的步骤,直到区间的长度小于一个可以接受的小数(比如1e-10),则认为中点即是原方程的解。

实验四 函数的编写及调试一、实验目的:掌握MATLAB 函数的编写及调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1、编写一个函数,计算下面函数的值,给出标量x 的值,调用该函数后,返回y 的值。

function [y]=myfun1(x)⎪⎩⎪⎨⎧>+-≤<≤=3,630,0,sin )(x x x x x x x y选择一些数据测试你编写的函数。

2、编写一个函数求向量x 中元素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均方根值。

function [m_x,max_x,min_x,rms_x]=myfun2(x)方均根值(RootMean Square)的计算公式为:∑==Ni i x Nrms 121用下面数据测试你写的函数:(1)x=sin(0:0.01:6*pi)(2)x=rand(1,200),得到的x 为200个(0,1)之间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3、编写一个函数,给出一个向量],,[21n x x x x =,生成如下范德蒙矩阵。

function [v]=myvander(x)⎥⎥⎥⎥⎥⎥⎦⎤⎢⎢⎢⎢⎢⎢⎣⎡---112112222121111n n n n n n x x x x x x x x x例如:>>v=myvander([2 3 4 5]) 得v=⎥⎥⎥⎥⎦⎤⎢⎢⎢⎢⎣⎡1256427825169454321111 生成一些数据测试你写的函数。

三、思考题编写程序,用如下迭代公式求a,a 的值分别为:3,17,113。

迭代的终止条件为5n 1n 10x x -+≤-,迭代初值0.1x 0=,迭代次数不超过100次。

分别对迭代结果和准确值进行比较,并统计迭代次数。

2221222n n nx ax a x x a x x +=⇒=+⇒=+实验五 MATLAB 的绘图1、在同一坐标系下绘制下面三个函数在t ∈[0,4π]的图象。

)sin(41.0321t e y ty t y t -===π2、编写程序,选择合适的步距,绘制下面函数在区间[-6,6]中的图象。

⎪⎩⎪⎨⎧>+-≤<≤=3,630,0,sin )(x x x x x x x y3、用compass 函数画下面相量图ua = 1 ; ub = cos(-2*pi/3)+sin(-2*pi/3)*i ; uc=cos(2*pi/3)+sin(2*pi/3)*i;4、三维空间曲线绘制x=cos(z);y=sin(z); plot3(x,y,z)5、用mesh 或surf 函数,绘制下面方程所表示的三维空间曲面,x 和y 的取值范围设为[-3,3]。

101022y x z +-=三、思考题在同一坐标系下,用不同颜色和线型绘制以下两个函数在t ∈[-2π,2π]范围内的图象。

t5.012y =t2.02e2y -=实验六 MATLAB 数值运算一、实验目的:掌握MATLAB 常用的数值运算函数。

二、实验内容:1、求代数方程012927432345=+++++x x x x x 的5个根,并将其用星号(*)标记在复平面图上。

(用roots 和plot 函数)。

2、求代数方程015=-x 的5个根,并将其用星号(*)标记在复平面图上。

(用roots 和plot 函数)。

3、求下面函数在[0.5,4]区间内的过零点。

(用fzero 函)x x x x x x x f 1)cos(5)sin(2)(23++-=4、已知R=50欧姆,U=4V ,二极管D 正向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为:⎪⎪⎭⎫ ⎝⎛-=1KT q U s d d eI I其中:U d 为二极管正向电压I s 为反向饱合电流,取10-12A K 为玻尔茨曼常数,1.38*10-23T 为绝对温度,取300开尔文(27摄氏度)q 为电子电荷1.6*10-19C求此电路中的电流I d 和二极管正向电压U d (要求用fsolve 函数求解)5p 为压力值,u 为电压值,试用多项式d cpbp ap p u +++=23)(来拟合其特性函数,求出a,b,c,d ,并把拟合曲线和各个测试数据点画在同一幅图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