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

合集下载

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

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
反应(如发抖、寒战、心跳加快)
逃避和麻木—至少有以下三个症状
• 极力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想法、感觉或言语。 • 极力回避能唤起回忆创伤事件的活动、场所或
人物。 • 不能回忆有关创伤事件的一些重要细节。 • 对以前喜欢的一些活动不再感兴趣或很少参加。 • 与家人和朋友疏远、脱离。 • 情感麻木,周围人也能感觉到这一变化。 • 认为生活中某些重要目标不能再实现(例如结
积极应对技巧
• 对处境进行评估 • 制定行动计划(应付问题) • 使用先前紧急状态下使用过的解决问题
第五期 辅导期
• 介绍正常的反应及应激反应模式 • 强调适应能力 • 讨论积极的适应与应付方式 • 提醒可能的并存问题(如饮酒) • 给出减轻应激的策略 • 自我识别症状
第六期 恢复期
• 总结述谈过程 • 回答问题,提供保证, • 讨论行动计划 • 重申共同反应 • 强调小组成员的相互支持 • 提供有关进一步服务的信息
• --对别人的信任度降低
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
• 急性应激障碍(ASD) •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 抑郁 焦虑 • 分离障碍 • 酒精 药物滥用 • 自伤 自杀
急性应激障碍
• 急性应激实际上是灾害发生后几乎立即 出现的心理反应
• 通常持续几小时到几天便迅速恢复,但 心理社会干预十分必要
PTSD
感到紧张、焦虑和苦恼是人们面 对恐惧与无助时的正常反应。这是多 数创伤体验的基本内容。通常,人们 能够解决这些痛苦症状,仅有很小比 例 的 人 会 发 生 PTSD 等 应 激 相 关 障 碍 。 某 些 类 型 灾 害 之 后 , 抑 郁 较 PTSD 更 常 见,而且50%PTSD病例同时存在抑郁。

5.12地震后危机干预参考---灾后心理辅导手册灾后的身心反应在灾难

5.12地震后危机干预参考---灾后心理辅导手册灾后的身心反应在灾难

5.12 地震后危机干预参考---灾后心理辅导手册

一、灾后的身心反应

在灾难发生之后,许多人会经历亲人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也受到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受难者会因灾难而产生一些身心反应。作为一个帮助者,了解这些反应除了能适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能避免他们压抑自己的想法,造成身心的不适而延长复原的时间。

灾难后会经历到的情绪与身体症状

象洪灾、地震、飞机失事等严重的灾难事件,人们历经了一般生活中不会遭遇的危机状况,我们均会产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正常」反应,有些人会变为冷漠、麻木,对环境与他人少有反应;有些人则会产生许多的情绪反应;还有些人会出现不舒服的身体症状。这些情绪反应与身体症状包括:

情绪反应

很担心灾难会再发生

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

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

无助感觉得人们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

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

悲伤、罪恶感

为亲人或其它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

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

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

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

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

愤怒

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

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

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

重复回忆

一直想到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

失望

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

希望

期待重建家园,希望更好的生活将会到来

身体症状

‧疲倦‧发抖或抽筋‧失眠‧呼吸困难‧作恶梦‧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

‧心神不宁‧恶心‧记忆力减退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注意力不集中

‧子宫痉挛‧晕眩、头昏眼花‧月经失调‧心跳突然加快‧反胃、拉肚子

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

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
4.确保信息安全,保护受助者隐私,防止数据泄露。
二十、危机应对策略
1.制定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应对策略,包括短期和长期应对措施;
2.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制定具体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3.加强对心理危机高发群体的关注,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
4.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启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十一、监测与预警
1.建立心理危机监测预警机制,对可能引发心理危机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
2.及时发布心理危机预警信息,提醒相关部门和公众做好心理准备;
3.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心理监测,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
4.定期分析心理危机数据,为政策制定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十二、法律与伦理
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护受助者合法权益;
八、干预流程
1.启动阶段: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心理危机干预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到位,开展初步评估;
2.评估阶段:通过面对面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评估受影响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状况;
3.干预阶段: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干预计划,实施心理援助、心理教育等措施;
4.跟进阶段:对干预效果进行定期跟进,调整干预策略,确保干预效果;
3.对优秀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进行总结和推广,提高整体干预水平;
4.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政策支持、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策略与方法的研究

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策略与方法的研究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内涵与发展概况

1.心理危机干预内涵

心理危机干预也被称为危机干预,它是对处于危机之中、心理出现问题的个人及其家庭采取明确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使其恢复信心,最终战胜危机的手段和过程。事实上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短程心理辅导(疏导)与心理治疗。心理危机干预适用于自然灾害、反恐行动、人质救援、暴力犯罪、战争等突发事件对人心理产生的强烈心理损害中,它可以起到缓解受害者心理压力、提供社会支持、重塑信心、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的重要作用,它与物质支持同等重要,它彰显了政府和援助者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这是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

2.心理危机干预发展概况

心理危机干预实践最早出现在美国,当时二战刚刚结束,大批身心倍受摧残的军人需要心理专业人员的辅导,1946年,美国政府派遣200名实习心理医生,在老兵管理机构为退伍老兵提供情感治疗服务,他们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军方承认:1947年,参与心理危机干预的心理医生获得了长期的现役地位,并被作为一种制度在军队中确立下来。1978年,美军朴茨茅斯海军医院精神科组建了一个由临床心理学家、精神科专家、牧师、护士和卫生员组成的特殊精神疾病快速干预小组,对一些重大的危机事件,如训练事故、自杀、自然灾害、爆炸等紧急突发事件进行处置,从此快速危机干预小组就成为军方危机应对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军执行各种任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国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对全世界的危机处置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关注心理危机干预,由于党和政府大力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心理危机干预成为各种灾后重建的重要内容,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心理危机干预发展提供了自上而下的思想指导,为汶川大地震的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了政策指导,我国心理危机干预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地震灾祸心理危机干预建议

地震灾祸心理危机干预建议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应在经过培训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实施.

一、组织领导

一心理救援医疗队包括防疫队,下同在到达指定救灾地点后,应及时与救灾地的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成立心理救援协调组,统一安排救灾地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二后期到达同一地点的心理救援医疗队或人员,应该在上述心理救援协调组的统一指挥、组织下开展工作.

三各心理救援协调组的工作,应及时与所在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沟通和协调,并接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

二、干预基本原则

一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与整体救灾工作结合起来,以促进社会稳定为前提,要根据整体救灾工作的部署,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

二心理危机干预活动一旦进行,应该采取措施确保干预活动得到完整地开展,避免再次创伤.

三对有不同需要的受灾人群应综合应用干预技术,实施分类干预,针对受助者当前的问题提供个体化帮助.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不随便向第三者透露受助者个人信息.

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危机干预,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中的一部分,不是“万能钥匙”.

三、制定干预方案

一目的.

1. 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

2. 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

3.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众心理健康.

二工作内容.

1. 综合应用基本干预技术,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提供心理救援服务.

2. 了解受灾人群的社会心理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发现可能出现的紧急群体心理事件苗头,及时向救灾指挥部报告并提供解决方法.

3. 通过实施干预,促进形成灾后社区心理社会互助网络.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

摘要:

一、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定义和重要性

二、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措施

三、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案例分析

五、总结

正文:

一、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定义和重要性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在突发性灾难之后针对个体开展的一系列心理救助工作,包括缓解或消除个体与应激相关的障碍、稳定或消除创伤引发的潜在性危机。在灾难面前,人的大脑来不及做出任何评判和防御,瞬间进入惊吓催眠状态,潜意识瞬间打开。此时,潜意识的作用是保护人体不受到伤害,于是在视觉、听觉、感觉同时接收到危险讯息的瞬间,潜意识立即调动身体的肌肉、神经、内分泌系统全面应对灾难。灾难过后,个体可能会出现恐慌、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措施

1.提供安全感:在灾难发生后,个体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干预者需要通过提供安全环境、关心关爱、稳定情绪等方式让受灾者感受到安全。

2.倾听与理解:倾听受灾者的心声,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经历,理解他们的处境和感受,给予支持和鼓励。

3.创伤处理:帮助受灾者面对和处理创伤,可以通过讲述故事、绘画、心理剧等形式,让受灾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逐渐缓解创伤。

4.恢复生活:帮助受灾者恢复生活,提供生活必需品、医疗卫生服务等,让受灾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5.社会支持:加强受灾者与家庭、社区、社会组织的联系,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增强受灾者的社会网络。

三、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施灾后心理危机干预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如心理疏导、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危机干预六步骤

危机干预六步骤

危机干预六步骤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危机干预六步骤

在科技发达的今日,人们在面对大自然灾害时仍然显得渺小无助。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发生的汶川大地震,至今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而大地震更是直接冲击着受灾地区民众的生命安全及心理健康,它不仅会给受灾人们带去持续而深刻的痛苦,更会在日后易给他们带去严重的心理创伤。所以,对受灾地区的人们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面对受灾地区的人们,危机干预工作者到底该如何开展心理救援工作呢?接下来,我们将向大家介绍震后危机干预中的六大步骤以及一些具体技巧。

评估

评估是贯穿于震后危机干预全程的一个策略或方法,它以行为为导向,以情境为基础。这种危机干预方法是我们最为推崇的,它有利于推动由危机工作者主导的各种技能的系统运用。对这些技能的运用应该是一个连续的、灵活的过程,而不应该机械、僵化。整个六步骤过程的施行应以危机工作者的评估为背景。在这六个步骤中,前三个步骤主要是倾听活动,而不是实际的干预行动,它们是(1)明确问题;(2)确保当事人的安全;(3)提供支持。后三个步骤主要是危机干预工作者实际采取的行动,倾听活动贯穿于评估的全过程,因而也贯穿于这后三个步骤;(4)诊察可资利用的应对方案;(5)制定计划;(6)获得承诺。

倾听

步骤1、步骤2、步骤3主要是些倾听活动。

步骤1:明确问题

危机干预的第一步,是要从震后需要接受危机干预的当事人的角度,明确并理解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危机工作者必须以与危机当事人同样的方式来感知或理解危机情境,否则,他所采用的任何干预策略或干预程序可能都会不得要领,并因而对当事人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建议,在危机干预的起步阶段,危机工作者应采用我们称之为核心倾听技术的以下这些技术:共情、真诚、接纳或积极关注。以了解震后需要接受危机干预的当事人的危机是什么。

最佳心理危机干预时间是什么时间

最佳心理危机干预时间是什么时间

最佳⼼理危机⼲预时间是什么时间

⼀场罕见的⼤地震,牵动了全国⼈民的⼼。⾯对突发灾难,我国精神卫⽣专家提出⼼理危机⼲预不能缺席

当个体遭遇重⼤灾难后,正常⽣活受到⼲扰,内⼼紧张不断积蓄,进⼊失衡的危机状态。⼼理危机⼲预帮助⼈们加固和重塑⼼理结构,顺利度过危机,提⾼⼼理健康⽔平,这对⼈的⼀⽣具有深远影响。公认的最佳⼲预时间在危机事件发⽣后24到72⼩时。

⽇前,四川⼀场罕见⼤地震,牵动了全国⼈民的⼼。⾯对突发灾难,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委员会常委、北京安定医院院长马⾟提出:在抗震救灾中,⼼理危机⼲预不能缺席。

⼼理危机也是灾难

世界卫⽣组织专家断⾔,没有任何⼀种灾难能像⼼理危机那样给⼈们带来持续⽽深刻的痛苦。

⼼理危机⼲预是⼀门新兴学科,也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发⽣之后,会给⼈造成强烈的⼼理刺激,如视觉刺激、听觉刺激、触觉刺激等。在经历了这样的场⾯之后,⼀个正常的⼈⾃然地会出现⼀些反应,出现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情绪紧张、恐惧、内疚等,并经常在脑海中浮现当时的悲惨场⾯,回避与⼈谈论这些话题。这些因素,将极⼤地侵害受灾者的⼼理结构,并影响救援者的战⽃⼒。

⼀般⽽⾔,危机有两个含义:⼀是指突发事件本⾝,如地震、⽔灾、空难、疾病爆发、恐怖袭击、战争等;⼆是指⼈所处的紧急状态,当个体遭遇重⼤灾难后,正常的⽣活受到⼲扰,内⼼的紧张不断积蓄,进⼊⼀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项调查显⽰,唐⼭⼤地震后,约有10%的严重受灾者会发⽣创伤后应急障碍。

⼈的⼼理是有结构的,就像躯体有结构⼀样。当灾难性事件发⽣时,它会突破⼼理防线,侵⼊⼼理结构,并迅速或逐渐⽡解⼼理结构。当⼼理结构被⽡解时,⼈会出现急性的精神症状;⽽蓄积的⼼理结构破坏,可以表现为在灾难发⽣时尚⽆突出⼼理问题,但随着事件延长,可能就会出现⼼理问题。如果⼀个⼈在经历危机事件之后,不做⼼理⼲预,可能表⾯上看似度过危机事件了,但还会留下⼼理创伤,影响以后的社会适应能⼒。若⼲年后,有的⼈仍然会回想起那些场⾯,出现情绪扰动、从噩梦中惊醒等现象,或被相似的情景重新唤起创伤的记忆,造成创伤的累积。还有⼀部分⼈,长期⽆法度过危机,出现严重⼼理障碍,⽐如焦虑、抑郁等。

地震灾祸心理危机干预建议

地震灾祸心理危机干预建议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贝y

本指导原则应在经过培训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实施。

一、组织领导

(一)心理救援医疗队(包括防疫队,下同)在到达指定救灾地点后,应及时与救灾地的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成立心理救援协调组,统一安排救灾地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二)后期到达同一地点的心理救援医疗队或人员,应该在上述心理救援协调组的统一指挥、组织下开展工作。

(三)各心理救援协调组的工作,应及时与所在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沟通和协调,并接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

二、干预基本原则

(一)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与整体救灾工作结合起来,以促进社会稳定为前提,要根据整体救灾工作的部署,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

(二)心理危机干预活动一旦进行,应该采取措施确保干预活动得到完整地开展,避免再次创伤。

(三)对有不同需要的受灾人群应综合应用干预技术,实施分类干预,针对受助者当前的问题提供个体化帮助。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不随便向第三者透露受助者个人信息。

(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危机干预,明确心理危机干预

是医疗救援工作中的一部分,不是“万能钥匙”

三、制定干预方案(一)目的。

1.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

2.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

3.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众心理健康。

(二)工作内容。

1.综合应用基本干预技术,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提供心理救援服务。

2.了解受灾人群的社会心理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发现可能出现的

紧急群体心理事件苗头,及时向救灾指挥部报告并提供解决方法。

3.通过实施干预,促进形成灾后社区心理社会互助网络。

地震灾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ppt课件

地震灾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ppt课件
江堰。
实施
面对的事实是大量需要心理危机干预的灾区群 众,灾难情况非常惨烈。
实施
总的原则
干预工作是救灾工作的一部分,干预工作不得影响其 他抗震救灾工作
体现人文关怀,至少在本队内,不得对同一人进行多 人次重复干预。干预一个追踪一个,建立心理卫生档 案,定期随访。
体现伦理要求,任何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的使用必须取 得其本人和/或监护人的同意。
心理治疗干预推荐技术
7. 催眠疗法
8. 脱敏疗法
9. 压力免疫
10. 想象操练
11.延长暴露技术
12. 个案处理
美国精神病学会2004年 颁布的急性应激障碍和 创伤后应激障碍处理指 南。
REFERENCE
实施
实施方案
—主要干预方法
心理治疗干预推荐技术
7. 催眠疗法
8. 脱敏疗法
9. 压力免疫
前言
灾后可能出现的心理卫生问题
灾后一些人群可能会发生急性应激障碍ASD及 其它心理行为问题 灾后的心理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形成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精神疾病或心理 行为障碍
前言
危机与ASD
ASD的常见表现(DSM-Ⅳ的ASD诊断标准构建 了四个症状群) ①分离性症状 ②再体验症状 ③回避症状 ④警觉性增高
前言
危机与PTSD:唐山大地震后

地震后的心理疏导内容

地震后的心理疏导内容

地震后的心理疏导内容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会给人们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冲击。地震后的心理疏导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心理压力,重建生活信心。以下是一些地震后心理疏导的内容:

1. 情绪支持:地震后,许多人可能会感到恐惧、无助、悲伤、内疚等负面情绪。心理疏导可以帮助他们释放这些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2. 认知调整:地震后,一些人可能会出现消极的思维模式,比如灾难化思维、无助感等。心理疏导可以帮助他们调整认知,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

3. 生活重建:地震后,一些人可能会失去家园、工作等生活必需品,导致生活陷入困境。心理疏导可以帮助他们重建生活信心,寻找新的生活方向。

4. 社会支持:地震后,一些人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缺乏社会支持。心理疏导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社会联系,提供情感支持。

5. 创伤治疗:对于地震中受到严重创伤的人,心理疏导需要进行创伤治疗,帮助他们走出阴影,恢复正常生活。

总之,地震后的心理疏导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心理压力,重建生活信心。对于受到创伤的人,需要进行创伤治疗,帮助他们走出阴影。

地震后常见心理问题及危机干预

地震后常见心理问题及危机干预

理 的共 鸣 , 恶劣心境会互 相“ 传染 ” 导致整 个灾 区的情绪 低落 抑郁【 。 3 ] ( ) 震 后 形 成 强 烈 的依 赖 意 识 , 政 府 和 外 来 力 量 具 二 地 对 有强烈的依赖性 ,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 一方面是等待物质 的
帮 助 , 一 方 面 就 是 需要 外 来 的心 理 支 持 。 另 ( ) 震 灾 难 心 理 具 有 长 期 效 应 , 灾 民 的恐 惧 心 理 长 三 地 若
要分析 了地震后 灾民常见的心理 问题 , 并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对 灾民实施干预和调控 的措施。
关键 词 : 震 ; 地 灾难 心 理 ; 机 干 预 危
中 图分 类 号 : 8 5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5 5 1 ( 0 0)2 0 9 — 2 B 4 A 10 — 3 2 2 1 2 — 1 2 0
查 证 多次 地 震 的社 会 调 查 发 现 ,震 后 灾 民 的心 理 特 征 有 以下 一 些 特点 和规 律 : ( ) 一 地震 灾 区灾 民 的灾 难 心 理 影 响具 有 明 屁的 普 遍 性 和 共 发 性 ,共 同 的地 震 经 历 和 惨 痛 的现 实 环 境 极 易 产 生 灾 难 心
平衡模式认为 ,危机状态下的当事人通常处于一种心理
情 绪 的失 衡 状 态 ,他 们 原 有 的 应 对 机 制 和 解 决 问 题 的方 法 不

心理干预对抗震救灾官兵焦的作用

心理干预对抗震救灾官兵焦的作用

心理干预对抗震救灾官兵焦的作用

导语: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心理干预的手段包括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康复、心理危机干预等。

地震、海啸和洪水是常见的自然灾难,自然灾难对人的生活环境和财产的破坏力极其强大,面对灾难造成的伤害和死亡,救援人员也将面临心理健康问题。此次汶川5.12大地震,造成大面积的破坏及大量人员伤亡,及时开展抗震救灾部队官兵心理干预,可缓解官兵心理压力,调节官兵情绪,塑造官兵社会认知,调整官兵社会关系,整合官兵人际系统,鼓舞官兵士气,矫正官兵不良行为。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在四川省青川县桥头镇回龙村上坝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420名解放军官兵为研究对象。均为男性,年龄18 a~39 a;军官46名,战士374名。

1.2 方法

1.2.1 评定工具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1]、抑郁自评量表(SDS)[1]评定抗震救灾解放军官兵的焦虑抑郁状况。于2008年5月25日对执行任务后的抗震救灾解放军官兵进行首次(心理干预前)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制定并实施相应心理干预措施。分别于心理干预15 d末(6月10日)、30 d末(6月25日)再次进行测评,对上述评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2.2 心理干预

(1)认知心理干预:由心理专家进行多次集体座谈,提供相关咨询,倾听抗震救灾官兵的倾诉与宣泄、了解其心情,通过系统的交谈减轻压力,消除心理障碍。要求自愿参加,表明心理晤谈的意义、方法,并注意保密问题。赞扬官兵为当地政府做出的贡献。解答地震有关知识,以及在地震灾区可能流行传染病等相关问题。

心理危机干预要点

心理危机干预要点

卫生部发布地震灾区心理危机干预要点

一、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组建

急性期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组建应当以受灾当地的精神卫生机构的精神科医生为主,精神科护士、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为辅;组成心理危机干预队进行紧急培训后,可即刻投入抗震救灾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没有精神专科机构的地区应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请求援助;

非灾区的其它精神卫生专科机构应该积极组织后备医疗队,及时培训,随时准备支援灾区的急性期心理救援和恢复期的心理健康重建工作;

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应该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下,服从统一的指挥,承担相应的职责;

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应该配队长一名,队员根据灾情配置,例如儿童精神科医生或老年精神科医生;有灾难危机干预的成员优先入选;有条件的单位建议指派一名联络员,负责团队后勤保障和与各方面的联系;医疗队至少两人,尽量避免单人行动;

二、心理危机干预队出发前的准备

1、了解灾区基本情况;灾难类型,伤亡人数、包括道路、天气、通讯和物资供应等;了解目前政府救援计划和实施情况等;

2、复习本次灾难引起的主要躯体损伤的基本医疗救护知识和技术,例如骨折伤员的制动搬运、创伤止血等;

3、确定干预地点,准备交通地图;

4、初步估计干预对象及其分布和数量;

5、制定初步心理危机干预实施计划;

6、编制、印刷心理危机干预评估工具和相关宣传资料

7、联络、了解需要干预的社区、医院以及住院受伤人员、死难者及家属分布和安置情况,制定具体的干预流程和路线;

8、干预团队食宿安排,干预队员自用物品,常用药品的准备等;

9、外援的医疗队在到达灾区之后,最好与当地的精神卫生工作人员进行联合工作,对没有危机干预经验的当地精神科人员进行紧急的危机干预知识培训,扩大人力资源;

地震灾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

地震灾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
地震后的心理护理
前言
灾难的发生总是那样突然又残酷
前言
唐山大地震后
原则
• 1. 科学、冷静、有组织和计划 • 2. 具有关于灾难心理救助的相关培训或继续教育, 有准备有能力地去进行救助工作
• 3. 相互支持、相互提醒、相互救助、科学地避免 和减少替代性创伤,用最大的热情做好长期救助 工作的准备。
与灾难幸存者交谈的技巧
实施
鼓励情感宣泄
实施
不合适的处理
• (1)“我得想办法,让自己别再这样下 去。” • (2)“我没事,我挺好的。”
• (3)“别哭了,我们不要难过了。” • (4)“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忘掉?”
丧失亲人后,通常都会经历如下四个心理反应过程:
(1)休克期 (2)埋怨 (3)抑郁期 (4)恢复期
实施
实施方案—确定目标人群
前言
地震后可能出现的心理卫生问题
地震后一些人群可能会发生ASD(急性应激障 碍)及其它心理行为问题。
地震后的心理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形成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精神疾病或心理行 为障碍。
地震给身心带来的影响
• • • • 对情绪的影响 对身体的影响 对认识的影响 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保护受灾儿童简单口诀
• 先医疗,救生命;保温暖, 供饮食; • 睡好觉、防丢失;防疫病, 手勤洗; • 找玩具,讲故事;莫惊恐, 多解释; • 鼓信心,要重视;指导下, 看电视。 • 心烦躁,情绪低;找医生, 健心理。

从汶川大地震谈心理危机干预应急体系建设

从汶川大地震谈心理危机干预应急体系建设
六、心理危机干预在特殊领域的应用
1.学校心理危机干预
加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建立校园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预防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2.企业心理危机干预
针对企业员工可能面临的心理压力和危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援助,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降低企业心理危机风险。
3.灾后心理康复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重点关注受灾群众的心理康复,结合当地文化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援助活动。
3.建立心理援助长效机制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注重心理援助长效机制的建立。通过设立心理咨询站点、培训心理志愿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为受灾群众提供长期心理支持。
4.成效显著
三、心理危机干预应急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1.完善组织架构
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高效运行。
5.完善心理援助资源保障
加大心理援助资源投入,保障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结论
汶川大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的成功实践,为我国心理危机干预应急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应急体系,为保护人民群众心理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三、心理危机干预应急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加大心理危机干预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心理危机干预的认识和接受度,消除社会对心理问题的误解和偏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灾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
前言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
➢危机经常发生,危机伴随着人类的整个历史 ➢危机给人们带来了不只是死亡和财产的损失
前言
灾后可能出现的心理卫生问题
➢灾后一些人群可能会发生急性应激障碍及其它 心理行为问题
➢灾后的心理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形成 PTSD等精神疾病或心理行为障碍
前言
REFERENCE
实施
实施方案
—主要干预方法
心理治疗干预推荐技术
13. 集体治疗 14. 积极心理训练 15. 目标设置和成就 16. 生物反馈
美国精神病学会2004年 颁布的急性应激障碍和 创伤后应激障碍处理指 南。
REFERENCE
实施
实施方案
—主要干预方法
我们主要采用的心理危机干预技术
认知行为治疗
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在组织范围内,开展有效的心 理危机干预工作。
实施 实施方案—确定目标人群
根据目标人群的等级,和既往的经验,此次干预的主 要目标人群为:有亲属、同学、朋友死亡的灾民,受 伤者,“三孤”人员,参与救援的医护人员、群众、 教师、官兵等。
实施
实施方案
—确定工作流程和技术路线
根据灾民多,工作量大的特点,根据不同灾民对心理 危机干预要求不同的特点,原则上以心理健康讲座、 团体辅导、个体心理治疗和必要药物治疗相结合的工 作方式开展工作。
危机与ASD
ASD的常见表现(DSM-Ⅳ的ASD诊断标准构建 了四个症状群) ①分离性症状 ②再体验症状 ③回避症状 ④警觉性增高
前言
危机与PTSD:湖南1998-1999年洪水后
A total of 33 340 subjects (86.0% of the selected subjects, aged 7 years or over) in the study villages were interviewed. Among them, 2875 (8.6%) had symptoms that met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PTSD.
Ref:An Epidemiologic Study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Flood Victims in Hunan China ,Can J Psychiatry 2006;51:350–354
前言 危机可以是人生发展和成长的机遇
机会
1、突发危机事件 (知觉受到威胁)
5月13日深夜23:35分接到出发的命令。 5月14日中午12:30到达成都。
组织 危机现场的心理危机干预组织
心理救援医疗队在到达指定救灾地点后,应及时与救 灾地的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成立心理救援协调组,统 一安排救灾地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后期到达同一地点的心理救援医疗队或人员,应该在 上述心理救援协调组的统一指挥、组织下开展工作。 各心理救援协调组的工作,应及时与所在地精神卫生 专业机构沟通和协调,并接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
眼动脱敏再加工 (EMDR)
心理报告(CISD)
放松训练
团体心理健康辅导
支持性心理治疗
2、主观的困扰 3、应对失败
干预
较高的功能水平
成长、领悟、学会应对
功能水平下降
易病性增加 功能失衡加大
未干预 未干预
危险
较低的功能水平 或
功能水平的丧失
自杀、精神疾病、伤害他人
前言 我们的心理危机干预足迹
云娜台风干预现场
桑美台风干预现场
包括对“云娜”台风、“桑美”台风、云南和温州地震、东 南亚海啸以及学校学生集体癔症样发作后的心理危机干预
以多种形式的评估方法,快速有效评估、快速诊断相 结合的方法,进行灾后心理卫生状况评估。
以小组形式,组长负责制,分组开展工作。 工作及时总结,队员及时开展心理督导。
实施 实施方案 —评估 多种形式的评估方法:自评和他评
实施
实施方案
—主要干预方法
心理治疗干预推荐技术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
1. 认知行为治疗
组织
危机现场的心理危机干预组织
组长
业务助理(小组长)
行政助理
业务助理(小组长)
行政助理
危机现场的心理危机干预组织领导体系
组织 政府行为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县直各机关单位、学校、街道(社区)党组织及人民 团体:
浙江省赴四川省卫生救灾队自我县5.12地震以来, 组成了以赵国秋主任为首的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一 行……希望各部门、各单位认真组织好群众接受心理专 家讲座和心理治疗,利用国家级专家这个资源,做好灾 民的心理、思想工作,排除心理忧虑和创伤,全身心地 去夺取抗震救灾的新胜利!
wk.baidu.com
12. 个案处理
美国精神病学会2004年 颁布的急性应激障碍和 创伤后应激障碍处理指 南。
REFERENCE
实施
实施方案
—主要干预方法
心理治疗干预推荐技术
7. 催眠疗法
8. 脱敏疗法
9. 压力免疫
10. 想象操练
11.延长暴露技术
12. 个案处理
美国精神病学会2004年 颁布的急性应激障碍和 创伤后应激障碍处理指 南。
2004年颁布的急性应激
2. 利用现有的支持网络
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3. 心理报告
处理指南。
4. 一次性治疗(单元剧、单回合治疗)
5.眼动脱敏再加工 (EMDR)
REFERENCE
实施
实施方案
—主要干预方法
心理治疗干预推荐技术
7. 催眠疗法
8. 脱敏疗法
9. 压力免疫
10. 想象操练
11.延长暴露技术
平武县抗震救灾指挥部 中共平武县委组织部
实施
面对的事实是大量需要心理危机干预的灾民, 灾难情况非常惨烈。
实施
总的原则
干预工作是救灾工作的一部分,干预工作不得影响其 他抗震救灾工作
体现人文关怀,至少在本队内,不得对同一人进行多 人次重复干预。干预一个追踪一个,建立心理卫生档 案,定期随访。
体现伦理要求,任何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的使用必须取 得其本人和/或监护人的同意。
受命出发
5.12汶川大地震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很多人 在顷刻间一无所有、无家可归,甚至丧失生命。
受命出发
受国家卫生部委派,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组建心理危 机干预专家组,省科协常委、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 赵国秋临危受命、紧急组队。
专家组人员包括副理事长王义强,副秘书长傅素芬以 及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会员组成的10人专家团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