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报告范文【精选】
从江县侗歌传承习俗调查报告
从江县侗歌传承习俗调查报告
从江侗歌传承习俗调查报告
张子刚
内容摘要:侗歌是侗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侗歌流行地区,每一个侗寨都相当于一所人们享受终身教育的“音乐学校”。侗族民间视歌为宝,学歌就是学文化、学知识。谁掌握的歌越多,谁的民族文化越丰富,越受人们尊敬。侗歌流行地区有数以百计的歌师和歌队,活跃在侗族聚居的村村寨寨。歌队代表集体,人人关心。歌师乐于教歌传歌,不计报酬,不收修束。歌队在歌师带领下参加名目繁多的对歌。侗歌,在良性竞争中习得;歌队,在对歌中互动;技艺,在无形有意中提高。
关键词:侗歌传承;习俗;调查报告
作者简介:张子刚(1943—),侗族,从县委宣传部退休后,赋闲在家。常住地址:从江县丙妹镇青平路。
一、侗歌传承的历史与现状
从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居都柳江中游,东与黎平、三江相邻,西与荔波交界,南与三江、融水、环江相连,北与榕江、黎平接壤。地处东经108°15′—109°11′,北纬25°20′—26°01′之间,东西长94km,南北宽77.5km,总面积3244km2,总人口32.4万,居住有苗、侗、汉、壮、瑶、水等民族,其中侗族人口13.18万人,占总人口的40.68%。据调查,从江境内侗族聚居村寨330个,分布在县境东部和北部的平坝地区及都柳江畔和山间溪谷之中,即九洞、六洞、千七、二千九和千三等地区。在1941年从江县成立之前,今从江县地分属于永从县、下江县和黎平县第六区。从江县在历史上受外来文化影响甚微,特别是在清雍正年间以前,还是个远离中央王朝的“化外地区”。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以耕种水稻为代表的农忙和以展演侗歌为代表的农闲的社会生活节奏与岁时观念,为侗族的自我文化发展,特别是为侗歌传承习俗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浅论侗族歌舞“多耶”的文化功能与保护对策
浅论侗族歌舞“多耶”的文化功能与保护对策
摘要】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侗族人民能歌善舞,在长期的社
会历史进程和劳动实践中,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智慧,为中华民族创造和积累了丰
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如:作为传承侗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重要纽带
的“多耶” 民俗歌舞,具有独具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是我国非物质文化的重要
遗产。本文作者通过社会调查、实地体验,感受到了侗文化的博大与精深。文章
论述了“多耶”舞的文化功能与保护对策,旨在促进民俗歌舞的发展,推动社会主
义文化大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键词】侗族歌舞“多耶” 文化功能保护对策
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人口大约296万,主要分布在湘、黔、桂三省毗邻山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侗族人民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敢精神,
创造了侗族民俗歌舞———“多耶”,是侗族文化艺术中重要的一种歌舞形式,也
是侗族财富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多耶”是侗族人民主要的集体舞活动。每
逢重大节日,侗寨鼓楼亭台、土皇坡上、风雨桥畔,到处歌声如潮,舞姿如林,
在侗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标志着侗寨人民有自己独特的精神生
活方式。“多耶”历史渊远,是一种纯朴的原生态或次生态的舞蹈活动,具有独立
的民间舞蹈价值,为我国积累了丰富的艺术文化遗产,是艺术大观园中的一枝独
秀之花。本作者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与掌握的大量资料,试图探究“多耶”的文化功
能与保护对策,有助于全民族共同保护和推广“多耶”艺术,从而繁荣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振兴中华。
侗族是一个起源比较早的古老的民族。侗族民俗歌舞是在古越人、僚人的文
侗族音乐采风报告
侗族音乐采风报告
一、前言
侗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湘、黔、桂、滇四省区。侗族音乐是侗族民间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侗族音乐鼓舞人心、生动精美、节奏强烈,在侗族日常生活和传统节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侗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我进行了侗族音乐采风,近距离接触了侗族音乐家和他们的音乐。
二、侗族音乐历史与发展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侗族音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石器时代,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专家研究,侗族音乐具有高古时期中原乐曲遗存和不少的典型民间乐曲。
侗族音乐是一个多样的音乐系统,具有丰富的曲式和歌曲类型,其中包括:山歌、竹管乐、箫鼓乐、打击乐、弦乐、打击击乐、口弦乐和摇篮曲等。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变,侗族音乐也经过了一些变革,但是,传统的侗族音乐的精髓还是得以保留下来,传承下来,仍然对侗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三、侗族音乐家的音乐生涯
在音乐采风中,我有幸与侗族音乐家们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到对于很多传统的侗族音乐家来说,音乐早已是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不仅在音乐方面的表现得到了极大的肯定和支持,而且通过自身对于音乐传承与发展的努力,已经走进了社会的视野,这也让很多侗族人看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侗族音乐家的音乐生涯往往从童年一个小小的敲鼓开始,认真地与老师学习侗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在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中,他们逐渐掌握了侗族音乐的精髓和技巧,成为一个成功的侗族音乐家。
四、采风收获
通过侗族音乐采风,我对于侗族音乐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在此次采风中,我接触了很多侗族音乐家,在其中加深了对于他们音乐生涯的了解和认识。他们的音乐精神、技巧和才能,让我深感震撼。
侗族大歌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侗族大歌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侗族大歌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20xx年正月,笔者在家乡三江侗族自治县唐朝侗寨进行了侗族大歌文化调查,现将侗族大歌文化调查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唐朝侗寨是三江侗族自治县北部高寒山区的一个山寨,地处广西、贵州、湖南三省交界,地理位置偏僻,文化独特,民风古朴,全寨居住着1300多户侗族、苗族人家近5000人,为侗乡人口密度最大的村寨之一,含唐朝、知了、归滚、归喜、良拜五寨。
唐朝大寨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苗江流域中段横断处的高山上,坐落在美丽的陆苏坡下。陆苏坡是当地一个重要的高峰。以陆苏坡为中心,地理形势向周边扩散,形成陆苏坡高山文化圈。坡东为唐朝寨,西为黔东南黎平县雷洞,南为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北为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以唐朝大寨为中心,以东为独峒、八江等“河侗”gaemlnyal地区(在唐朝,人们将周边民族及部落分为“嘎”gax、“侗”gaeml、“苗”miul三族,其中“嘎”gax统称非侗族、非苗族的族称。如,“壮族”称gaxxiongh,“瑶族”称gaxyiuc。“侗”分为“山侗”gaemljenc、“河侗”gaemlnyal。“河侗”gaemlnyal主要指靠近河流岸边的侗族村寨,比如独峒乡、八江乡、林溪乡、湖南通道各沿江村寨。苗族则又有分“山苗”miulwuljenc、“老苗”miullaox、“草苗”miulnyhangt等)。从民族布局来看,以东为“侗河”地区,以西为水族、苗族,以南为苗族、瑶族,以北为“侗河”。其间又杂居汉族,可谓“五族并居”。
唐朝侗寨是一个地处湘黔桂三省交界侗乡腹地之偏远高寒山区中的古侗寨,自古是侗乡一个重要关道,有“唐朝古道”之说,居住着1300多户侗族、苗族人家。唐朝侗寨自古以来民族和谐,文化繁荣,侗族歌舞源远流长,戏曲文化灿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8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8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1
自从走进了大学,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真切体会“创先争优谋发展,扶贫助困促和谐”这一__年暑假的活动主题,同时为了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并进一步的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结合起来的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
假期的时间不用实践来充实一下是一种浪费。我利用暑假期间的课余时间,进行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因而我在进行社会实践之前就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为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让自己懂得去注重实践的过程,从过程中锻炼自己、提高能力。
这学期的假期我根据时间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假期期间找
了一份工作,虽然时间不长,但我觉得受益非浅,基本上达到了自己的制定的简单的目的。短短的工作让我体会到了就业的压力,自己能力的欠缺及社会的艰辛,同时让我感到工作的快乐,一种在学校自由天地无法体会到的残酷竞争的“愉悦”。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更深的体会到了“光荣是属于劳动者”的这句话。虽然只是自己在简短的时间里的小小体验,但是,再苦再累,也是快乐的。
侗族文化大创心得体会
侗族文化大创心得体会
侗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居住在湖南、贵州、广西和云南四省(区)交界的山区。侗族有多个民族,之间还会有各种风俗习惯、节庆活动、民间音乐等文化形成和传承。比如侗族民歌是侗族人民在长期受大自然和人为因素侵袭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音乐现象。据有关部门统计发现:侗族民歌中含有音乐、舞蹈和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和技巧。《侗族大歌》是侗族民歌中最负盛名、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最能体现民族特色和侗族文化内涵的民歌之一。它是侗族人民千百年来创造并流传下来最原始、最有特色文化遗产之一。侗歌内容丰富多彩,历史悠久。据《中国音韵韵·侗语》记载:“侗歌曲调优美动人:一听、二看、三想、四听、五唱、六弹、七想、九想等等八种侗语方言唱调之多,不绝于途”;“侗歌可分为:七首、十二支、十三种腔调”等多类;“侗歌歌是中国文化中独有文化现象”“是中国民族文化一朵奇葩”“我们侗民族是唯一保留有自己民族音乐语言文字特色的民族”等很多词汇都是侗族人用自己智慧所创造而成。因此侗歌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极其重要价值和传承意义。
一、侗族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
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侗族的语言也很多,主要有侗话、侗歌、毛语侗歌、木兰侗歌、瑶歌等多种。侗族民间音乐十分丰富,其历史悠久,从远古时期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侗族民歌可以分为:山歌(歌谣)、情歌)、渔歌三大类。其中以山歌、渔歌为主,侗族民间音乐以山歌见长,分为:古山歌谣、情歌歌谣、山歌歌谣三大类。侗族民间音乐是侗族人民长期与大自然进行搏斗而产生的自然现象,也是中华民族人民智慧结晶之一。从侗族民歌中我们可以看出侗族人民不仅热爱大自然还有很多独特的情感,正是由于侗族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加上他们自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才创造出了这些美妙而又独特的歌曲。可以说侗族民歌是侗族人民与大自然的情感结晶,因此侗族民歌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侗族民歌是侗族人民长期在自然力干扰下所创造出来的语言歌曲所构成的独特艺术形式体系。
浅谈侗族文化之侗族大歌
浅谈侗族文化之侗族大歌
一、关于侗族大歌的概述。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它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这在中外民间音乐中都极为罕见,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对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体现。
二、侗族大歌的地域分布。
侗族大歌历史上分布在整个侗族南部方言区,目前主要流行于侗语南部方言第二土语区,其中心区域在黎平县南部及与之接壤的从江县北部、以及榕江县车江、宰麻一带。含今黎平县永从三龙、岩洞、口江、双江、肇兴、水口、龙额,从江县小黄、往洞、谷坪、高增、贯洞、洛香等乡镇,以及榕江县三宝和宰荡等侗寨。民间习惯称这些地区为“六洞”、“九洞”。侗族大歌代表性曲目有《耶老歌》、《嘎高胜》、《嘎音也》、《嘎戏》等。
侗族有三大国宝——鼓楼、大歌、风雨桥。民族文艺方面,侗乡一向被誉为“歌舞之乡”,至今还传承着“行歌坐夜”之古风,流传着数十种民族歌舞,以琵琶歌、侗戏、侗歌、哆耶、芦笙舞最受人喜爱。尤其是侗族大歌,以其神奇的多声部合韵,名扬世界。
大歌——侗语称“嘎老”,“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的意思。侗族大歌以“众低独高”,复调式多声部合唱为主要演唱方式。侗族大歌需要3人以上的歌班才能演唱,参加演唱的人越多,效果越好。几乎每个侗寨都有歌队,有的侗寨多达10来个歌队。对歌、赛歌一般在“侗年节”、“吃新节”、“春节”等节日。更为有趣的是村与村,寨与寨举行对歌比赛活动。那时,男女青年们不断地用目光相互偷看对方,彼此含情脉脉,他们常常通过唱大歌的这种形式初识相恋,直至结下良缘。
社会实践侗族文化调研报告
社会实践侗族文化调研报告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生活在贵州、广西、湖南等地,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侗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方
面的情况,为促进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的方法
1. 实地调研:前往侗族聚居地区,与侗族群众交流,参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观察侗族特
有的文化表现形式。
2. 文献资料研究:查阅相关书籍、论文以及侗族文化传统的相关资料,积累有关侗族文
化的知识。
3. 专家访谈:就侗族文化进行深度访谈,获取专家学者对侗族文化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三、调研的内容
1. 侗族的居住地域和人口分布情况
侗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的贵州、广西、湖南等地,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
会统一的数据,侗族在中国的人口总数约为25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生活在贵州、广西等地。
2. 侗族的语言文字
侗族使用侗文,侗文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中的一种文字,与中文并不相同。侗文的书写
方式是从上到下竖直书写,在侗族地区的村落和集市上,我们都能看到侗文书写的广告、
标语等文字。
3. 侗族的宗教信仰
侗族主要信奉自然崇拜和家族祖先崇拜,他们相信大自然有灵性,尊重自然、崇拜自然。在侗族的节日、婚丧嫁娶等重大事件中,都会有庙会等宗教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
丰登。
4. 侗族的传统节日
侗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侗年、庆丰节、赛秋节等,这些节日在侗族村落中都有着深厚的
文化底蕴。在这些节日中,侗族人民通过举行祭祀活动、歌舞表演等方式,来迎接春耕、
庆祝丰收。
5. 侗族的风俗习惯
大学生侗戏社会实践报告_4
大学生侗戏社会实践报告
为狠抓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侗族文化,进一步弘扬侗族民族精神,强化民族意识、群族经历和民族文化关心意识;为侗族地区最后一片文化净土和唐朝侗寨的原生态文化得以保存和发扬;为做好新世纪农村工作,冲破农村陈旧降后观念,抵御社会别良风气,活跃乡村文化活动,进展唐朝侗寨文化事业,振兴唐朝,带动唐朝寨进行新世纪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建设,我于XX年1月末至2月初在眼力唐朝侗寨进行寒假社会实践,组织唐朝地点文化传承发扬侗族戏曲文化,并于1月31日举办唐朝XX年春节文艺晚会。后于2月8日组织带唐朝文艺队往唐朝寨之归滚寨凉快“为也”的文化交流活动。现将本人组织的“新春为也”实践活动总结汇报如下:
唐朝侗寨是一具地处湘黔桂三省交界侗乡腹地之偏远高寒山区中的古侗寨,自古是侗乡一具重要关道,有“唐朝古道”之说,居住着1300多户侗族、苗族人家近5000人,为侗乡人口密度最大的村寨之一。唐朝侗寨自古以来民族和谐,文化繁荣,侗族歌舞源远流长,戏曲文化灿烂,并盛产文艺能人,历史上曾扬名百里侗乡,被史书记载“千户唐朝”,民间流传“千户唐朝”之说。
唐朝侗族民歌中,有侗族大歌、侗族长歌(又称侗族河边情歌)、侗族山歌、侗族琵琶歌、耶歌、侗族笛子歌、礼俗歌、劳动歌、儿歌等等,另有芦笙踩堂、芦笙曲、侗族戏曲,可谓品种齐全,琳琅满目,涵盖侗族文化之精华于一体。
唐朝侗族戏曲自古有名。自从侗戏流传入唐(光绪十年,即公元1875年)以来,唐朝侗戏班代代相传,多出能人,每届戏班都颇受大众欢迎,美名响誉百里侗乡。20世纪90年代往常,唐朝地点有7个戏班,即大寨戏班、上楼戏班、中楼戏班、下楼戏班、知了戏班、归滚戏班、良拜戏班,90年代后,三楼戏班与大寨戏班合并为大寨戏班,更名为“唐朝文艺队”。唐朝大寨80年代记忆一场火灾后兴修大寨戏台(1992年新修,XX年维修),向来以来大力进展侗戏。十年间,唐朝大寨戏班走遍周边黔桂边境数十个侗寨进行“为也”(侗音weex yeek)演出(黔东南黎平的中潮区黄堡wangcbuc、田坝头gaosbianv、林掌ullemc、山兰sanhlanc、兴隆nanldongl、金田湾、湖南的大坝dalbal、gaosjeenx等寨)别下一百场,场场赢得博彩。唐朝大寨文艺队为侗族戏曲文化宣传、发扬和进展作出了贡献,也赢得了黎平东部、湖南南部、桂北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北各寨人民的一致好评和普遍赞誉。
大学生侗戏社会实践心得报告
大学生侗戏社会实践心得报告
大学生侗戏社会实践心得报告
侗戏弘扬及交流——20XX年新春侗戏曲“为也”归滚寨晚会
为狠抓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侗族文化,进一步弘扬侗族民族精神,强化民族意识、群族记忆和民族文化关怀意识;为侗族地区最后一片文化净土和唐朝侗寨的原生态文化得以保存和发扬;为做好新世纪农村工作,冲破农村陈旧落后观念,抵御社会不良风气,活跃乡村文化活动,发展唐朝侗寨
唐朝侗寨是一个地处湘黔桂三省交界侗乡腹地之偏远高寒山区中的古侗寨,自古是侗乡一个重要关道,有“唐朝古道”之说,居住着1300多户侗族、苗族人家近5000人,为侗乡人口密度最大的村寨之一。唐朝侗寨自古以来民族和谐,文化繁荣,侗族歌舞源远流长,戏曲文化灿烂,并盛产文艺能人,历史上曾扬名百里侗乡,被史书记载“千户唐朝”,民间流传“千户唐朝”之说。
唐朝侗族民歌中,有侗族大歌、侗族长歌(又称侗族河边情歌)、侗族山歌、侗族琵琶歌、耶歌、侗族笛子歌、礼俗歌、劳动歌、儿歌等等,另有芦笙踩堂、芦笙曲、侗族戏曲,可谓品种齐全,琳琅满目,涵盖侗族文化之精华于一体。
200X年新春侗族戏曲“为也”归滚
在组织老届戏班演员往归滚寨“为也”过程中,笔者观察到几个现象:
1、闻听大寨要到归滚寨“为也”唱戏,归滚寨、知了寨、良拜寨许多文艺爱好人士纷纷自发组织侗戏“为也”、芦笙“为也”、举办芦笙比赛、举行斗牛活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活跃民族村寨文化;
2、许多人闻听要唱戏闹元宵,十分兴奋,十分支持组织者和老演员演出,并为组织者提供所需的帮助;
3、老演员中多数热心不减,兴趣颇浓,自主克服种种困难、陈旧观念束缚,前来商议、排练、预演,积极配合组织者工作;
文旅融合发展中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
文旅融合发展中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
1. 引言
1.1 定义文旅融合发展与侗族大歌
文旅融合发展是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简称,是文化产业和旅游
产业的有机结合。在这种发展模式下,文化与旅游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侗族大歌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在文旅融合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侗族大歌以其独特
的音乐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
来欣赏和学习。它既是侗族文化的精神象征,也是侗族社会生活的重
要组成部分。侗族大歌通过歌唱方式展现侗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价
值观,传承着丰富的历史和民族记忆。在文旅融合发展中,保护和传
承侗族大歌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能够促进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
能够丰富文化旅游资源,提升地方的文化软实力。【内容到此结束】。
1.2 侗族大歌在文旅融合中的地位
侗族大歌在文旅融合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侗族大歌作为侗族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侗族人民的灵魂和记忆。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侗族大歌扮演着连接传统文化和现代旅游的桥梁角色。侗族大歌
通过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文化爱
好者前来学习和欣赏。
侗族大歌在文旅融合中既是一种文化传统的延续,也是一个旅游
景点的打造。通过展示侗族大歌,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侗族文化的魅力,
传承侗族传统音乐的精髓。侗族大歌还可以为当地旅游业提供新的发展动力,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
在文旅融合发展中,侗族大歌的地位不可忽视。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不仅是对侗族文化的尊重和继承,也是为了在现代社会中赋予它新的生命力和价值。侗族大歌的地位将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呵护,成为推动侗族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0年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发扬传统文化
2020年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发扬传统文化
我于XX年1月末至2月初在家乡唐朝侗寨进行寒假社会实践,组织唐朝地方文化传承发扬侗族戏曲文化,并于1月31日举办唐朝XX年春节文艺晚会。后于2月1日组织带唐朝文艺队往唐朝寨之归滚寨举行“为也”的文化交流活动。现将本人组织的“新春为也”实践活动总结汇报如下:
唐朝侗寨是一个地处湘黔桂三省交界侗乡腹地之偏远高寒山区中的古侗寨,自古是侗乡一个重要关道,有“唐朝古道”之说,居住着1300多户侗族、苗族人家近5000人,为侗乡人口密度最大的村寨之一。唐朝侗寨自古以来民族和谐,文化繁荣,侗族歌舞源远流长,戏曲文化灿烂,并盛产文艺能人,历史上曾扬名百里侗乡,被史书记载“千户唐朝”,民间流传“千户唐朝”之说。
唐朝侗族民歌中,有侗族大歌、侗族长歌(又称侗族河边情歌)、侗族山歌、侗族琵琶歌、耶歌、侗族笛子歌、礼俗歌、劳动歌、儿歌等等,另有芦笙踩堂、芦笙曲、侗族戏曲,可谓品种齐全,琳琅满目,涵盖侗族文化之精华于一体。
唐朝侗族戏曲自古有名。自从侗戏流传入唐(光绪十年,即公元1875年)以来,唐朝侗戏班代代相传,多出能人,每届戏班都颇受大众欢迎,美名响誉百里侗乡。20世纪90年代以前,唐朝地方有7个戏班,即大寨戏班、上楼戏班、中楼戏班、下楼戏班、知了戏班、归
滚戏班、良拜戏班,90年代后,三楼戏班与大寨戏班合并为大寨戏班,更名为“唐朝文艺队”。唐朝大寨80年代经历一场火灾后兴修大寨戏台(1992年新修,XX年维修),一直以来大力发展侗戏。十年间,唐朝大寨戏班走遍周边黔桂边境数十个侗寨进行“为也”(侗音weex yeek)演出(黔东南黎平的中潮区黄堡wangcbuc、田坝头gaosbianv、林掌ullemc、山兰sanhlanc、兴隆nanldongl、金田湾、湖南的大坝dalbal、gaosjeenx等寨)不下一百场,场场赢得博彩。唐朝大寨文艺队为侗族戏曲文化宣传、发扬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也赢得了黎平东部、湖南南部、桂北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北各寨人民的一致好评和普遍赞誉。
广西社会调查报告
广西社会调查报告
作为少数民族的后裔,我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和习俗几乎一无所知。了解我们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和习俗。在这个假期里,我进一步调查了我们村里侗族的各种文化和习俗。
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起源于秦汉时期的“珞月”。它信仰许多神,崇拜自然物,主要从事。
农林,主要生产梗稻,善用稻田养鱼,林业以冷杉树著称。侗族主要生活在广西西北部、湖南和贵州南部。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侗族是中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和其他民族一样,它也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活动和民族习俗。比如董的大歌、民歌、芦笙舞、芦笙踩堂等。其中,芦笙踩堂是一项比较大型的活动,是侗族、苗族的传统活动。每年举办一次,但是不同地方举办的活动不一样。
为了更多地了解芦笙踏堂,本次调查对这一传统活动进行了较为具体、细致的调查。
如前所述,芦笙踩高堂是一项大型传统活动,其活动流程包含多个节目。首先活动负责组织当场撒纸撒糖,然后男青年也有义务当场给孩子们发糖果。这种流动主要是为了现场唤起气氛,其次是跳芦笙舞。芦笙舞由演奏芦笙的男青年和穿着传统民族服装的女青年完成。这个节目是纪念我们祖先的主要活动。又一次,是活动的高潮。这个过程包括侗歌和碧鹿声。唱侗族歌曲是侗族人民最好的活动之一。生活在侗族乡的侗族人,他们的侗族歌曲都是自己创作和演唱的。所以这个节目是所有流程中最热闹的。侗族歌曲的演唱者是当地知名的中年妇女——“歌仙”。当然这些歌也是自己做的。演唱开始,“歌仙”一起唱,接着是“多野”。“多叶”也是侗族歌曲的一部分。
侗族文化调研报告
侗族文化调研报告
侗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本次调研的目的就是深入了解侗族文化的发展现状和传承情况。
侗族的语言是侗语,属于汉藏语系,由于各地的方言差异较大,导致侗语并不统一。除了使用侗语交流外,侗族人民也通晓当地的汉语方言。侗族的文字有侗文和汉字两种,侗文是使用竹简书写,已经逐渐边缘化,汉字则成为他们的主要书写工具。
侗族的传统信仰是以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要内容。在侗族的传统信仰中,他们相信自然界的万物都有灵性,因此对山川河流、石头树木等自然物体抱有敬畏之心。同时,他们也祭拜祖先,认为祖先保佑可以给他们带来好运和平安。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一些侗族人也信仰佛教、基督教等宗教。
侗族的服饰是展示他们文化特色和美学观念的重要表达方式。侗族的服装以花布为主要材料,绣有各种各样的纹饰和图案。男子通常穿着蓝色的上衣和宽裤子,而女子则穿着色彩鲜艳的上衣和长裙。他们还会搭配一些饰品,如饰发簪、耳环、项链等,使整体造型更加华丽而有特色。
侗族的音乐和舞蹈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侗族的音乐中,多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歌曲的内容多涉及爱情、工作、自然界等方面。侗族舞蹈则以手臂、腿部的舞动为主要特点,动作矫健而有力,表现出侗族人民的豪爽和激情。
侗族的节日也是他们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主要的节日有侗族的新年、龙船节、霜节等。新年是侗族最重要的节日,他们会进行祭祀、拜祖、办宴席等活动,同时也会唱歌跳舞,传统习俗丰富多样。龙船节则是侗族人民迎神祈福的重要活动,他们会刻制龙船,载着神像游行,同时有舞龙舞狮等表演。霜节是侗族的农耕节日,人们会在田间地头祈求丰收和祈福。
2020年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发扬传统文化
2020年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发扬传统
文化
我于XX年1月末至2月初在家乡唐朝侗寨进行寒假社会实践,组织唐朝地方文化传承发扬侗族戏曲文化,并于1月31日举办唐朝XX年春节文艺晚会。后于2月1日组织带唐朝文艺队往唐朝寨之归滚寨举行“为也”的文化交流活动。现将本人组织的“新春为也”实践活动总结汇报如下:
唐朝侗寨是一个地处湘黔桂三省交界侗乡腹地之偏远高寒山区中的古侗寨,自古是侗乡一个重要关道,有“唐朝古道”之说,居住着1300多户侗族、苗族人家近5000人,为侗乡人口密度最大的村寨之一。唐朝侗寨自古以来民族和谐,文化繁荣,侗族歌舞源远流长,戏曲文化灿烂,并盛产文艺能人,历史上曾扬名百里侗乡,被史书记载“千户唐朝”,民间流传“千户唐朝”之说。
唐朝侗族民歌中,有侗族大歌、侗族长歌(又称侗族河边情歌)、侗族山歌、侗族琵琶歌、耶歌、侗族笛子歌、礼俗歌、劳动歌、儿歌等等,另有芦笙踩堂、芦笙曲、侗族戏曲,可谓品种齐全,琳琅满目,涵盖侗族文化之精华于一体。
唐朝侗族戏曲自古有名。自从侗戏流传入唐(光绪十年,即公元1875年)以来,唐朝侗戏班代代相传,多出能人,每届戏班都
颇受大众欢迎,美名响誉百里侗乡。20世纪90年代以前,唐朝地方有7个戏班,即大寨戏班、上楼戏班、中楼戏班、下楼戏班、知了戏班、归滚戏班、良拜戏班,90年代后,三楼戏班与大寨戏班合并为大寨戏班,更名为“唐朝文艺队”。唐朝大寨80年代经历一场火灾后兴修大寨戏台(1992年新修,XX年维修),一直以来大力发展侗戏。十年间,唐朝大寨戏班走遍周边黔桂边境数十个侗寨进行“为也”(侗音weex yeek)演出(黔东南黎平的中潮区黄堡wangcbuc、田坝头gaosbianv、林掌ullemc、山兰sanhlanc、兴隆nanldongl、金田湾、湖南的大坝dalbal、gaosjeenx等寨)不下一百场,场场赢得博彩。唐朝大寨文艺队为侗族戏曲文化宣传、发扬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也赢得了黎平东部、湖南南部、桂北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北各寨人民的一致好评和普遍赞誉。
“侗族大歌”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共6页文档
“侗族大歌”的文化传承与保护
一、侗族大歌涵义与分类
(一)侗族大歌的名称及涵义
侗族大歌,名称取自侗语“嘎老”[Gal Laox ]或“嘎玛”[Gal Mags] 。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音乐工作者把侗族民间多声歌(合唱歌曲)―“嘎老”,译作“侗族大歌”,一直沿用至今。
对于什么是“嘎老”,尹庐慧在《侗族大歌的文化传承与学习》一文中,根据三个不同范畴的涵义,将其分为广义、狭义以及本义三种。尹庐慧认为,广义上的“嘎老”,即“侗族大歌”,是侗族所有多声部民歌的统称,具有低音、高音两个声部,有时出现三个以上声部的特征。狭义上的“嘎老”,是指在特殊礼俗场合,异性歌班在鼓楼里对唱的歌。本义上的“嘎老”,也叫“鼓楼歌”。在民间传统中,人们给歌曲分类并非像很多专家那样以“是否多声部”为标准,而是以歌的词义、唱歌的场合、是否有乐器伴奏等等来分类。在调查中,笔者发现部分专家学者将“鼓楼大歌”划分为“侗族大歌”的一种,其实不然,在黎平侗族大歌又称“鼓楼大歌”,两者并非从属关系。
(二)侗族大歌的分类
大歌是侗族多声歌的总称,不同领域的侗人根据大歌的词义、唱歌的场合等来对大歌进行不同的分类。在黎平,侗族大歌按其风格、旋律、内容、演唱方式及民间习惯分为以下四大类型:
1、嘎所(声音大歌)。这种歌以强调声音的优美、旋律的跌宕为主,以显示旋律为主,歌词一般较为短少。“嘎所”的旋律多模仿自然界的虫
鸣鸟叫、小河流水之声,其标题(题名)常以昆虫鸟兽或季节时令命名,如“嘎俩”《蝉歌》。2、嘎嘛(柔声大歌)。这是以抒发男女之间情感为主要内容的大歌歌种,其特点是歌词多,拖腔部分比较短,旋律有的缓慢、婉转,有的节奏轻快、活跃,如《装呆傻》。3、嘎想(伦理大歌)。这是一种以劝教戒世为主要内容的大歌歌种。其音乐旋律起伏不大,主要注重歌词内容的表达,歌词以称颂或讽刺为主要手段。重要曲目有《父母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侗族大歌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报告》的,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侗族大歌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20xx年正月,笔者在家乡三江侗族自治县唐朝侗寨进行了侗族大歌文化调查,现将侗族大歌文化调查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唐朝侗寨是三江侗族自治县北部高寒山区的一个山寨,地处广西、贵州、湖南三省交界,地理位置偏僻,文化独特,民风古朴,全寨居住着 0多户侗族、苗族人家近5000人,为侗乡人口密度最大的村寨之一,含唐朝、知了、归滚、归喜、良拜五寨。
唐朝大寨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苗江流域中段横断处的高山上,坐落在美丽的陆苏坡下。陆苏坡是当地一个重要的高峰。以陆苏坡为中心,地理形势向周边扩散,形成陆苏坡高山文化圈。坡东为唐朝寨,西为黔东南黎平县雷洞,南为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北为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以唐朝大寨为中心,以东为独峒、八江等“河侗”gaemlnyal地区(在唐朝,人们将周边民族及部落分为“嘎”gax、“侗” gaeml、“苗”miul三族,其中“嘎”gax统称非侗族、非苗族的族称。如,“壮族”称gaxxiongh,“瑶族”称gaxyiuc。“侗”分为“山侗”gaeml jenc、“河侗”gaeml nyal。“河侗”gaemlnyal主要指靠近河流岸边的侗族村寨,比如独峒乡、八江乡、林溪乡、湖南通道各沿江村寨。个人简历苗族则又有分“山苗”miul wuljenc、“老苗”miullaox、“草苗”miulnyhangt等)。从民族布局来看,以东为“侗河”地区,以西为水族、苗族,以南为苗族、瑶族,以北为“侗河”。其间又杂居汉族,可谓“五族并居”。
唐朝侗寨是一个地处湘黔桂三省交界侗乡腹地之偏远高寒山区中的古侗寨,自古是侗乡一个重要关道,有“唐朝古道”之说,居住着 0多户侗族、苗族人家。唐朝侗寨自古以来民族和谐,文化繁荣,侗族歌舞源远流长,戏曲文化灿烂,并盛产文艺能人,以侗族文艺著称于侗乡,历史上曾扬名百里侗乡,被史书记载“千户唐朝”,民间流传“千户唐朝”之说。
唐朝侗族民歌中,有侗族大歌、侗族长歌(又称侗族河边情歌)、侗族山歌、侗族琵琶歌、耶歌、侗族笛子歌、礼俗歌、劳动歌、儿歌等等,另有芦笙踩堂、芦笙曲、侗族戏曲,可谓品种齐全,琳琅满目,涵盖侗族文化之精华于一体。
一、现状
20xx年2月5日,笔者开始利用紧张的寒假剩余时间进行唐朝大寨侗族大歌调查。调查工作直至2月12日,连同调查报告写于12日当天。
侗族大歌是侗族闻名世界的一大文化奇观,被美誉为“东方民间复调音乐明珠”。据唐朝侗族大歌师傅阳公香莲所言,写作唐朝侗族大歌(在唐朝,又称“嘎堂”al dangc,即“堂歌”),源于溶江河畔的高岩寨(人称“高岩脚”,gaos ngaic jiaox),至此已有几百年历史。在唐朝大寨,侗族大歌主要流传于下楼区(唐朝大寨分为上、中、下三楼区)。在笔者的调查中,许多侗族大歌艺人沉默多年后再次浮出水面。经调查得知,唐朝的侗族大歌队伍也是比较大的。名单如下:
1、阳公香莲,84岁,侗族,侗族大歌队师傅兼主唱,下有儿三男、一女,又下有五孙,又下有四曾孙,其中一孙女名阳天资,故人称mangh teenhzih(“天资的姥爷”)。
2、龙甫占,70多岁,苗族,侗族大歌师傅之一。
3、龙益光(龙甫英益),60多岁,苗族,侗族大歌队员。
4、龙云光(龙公绍兰),74岁,苗族,侗族大歌队员,原唐朝村党支书,唐朝村建设带头人,三江侗族自治县人大代表,唐朝人民的公仆。
5、杨甫成生(杨公丽梅),70多岁,侗族,侗族大歌队员。
6、张华(张甫合安),60多岁,苗族,侗族大歌队员。
7、龙甫庆莲(龙公美律),60多岁心得体会,苗族,侗族大歌队员,下楼芦笙队队长。
8、杨日光(杨甫清云),50多岁,侗族,侗族大歌队员。
9、杨志愿(杨甫妮),40多岁,侗族,侗族大歌队员。
10、龙群升(龙甫绍兰),43岁,苗族,侗族大歌队员,唐朝村现任党支书,人民公仆龙云光之子,兼任唐朝文艺队侗戏师傅,兼主管千户唐朝电信业务,曾任下楼侗戏班师傅。
11、龙甫胜,40多岁,侗族大歌队员。
12、阳甫雄兴,40多岁,侗族,侗族大歌队员。
13、阳甫朔,40多岁,侗族,侗族大歌队员。
14、龙群超(龙甫兰利),41岁,苗族,侗族大歌队员。
15、吴公秀攀,70多岁,侗族,侗族大歌队员。
二、内容
当然,笔者相信并没有完全摸透所有会唱侗族大歌的人名单,在调查中,难免有些人没有调查到。但也不难看出,唐朝侗寨的侗族大歌队伍确实也难得的大。作为一个从未被开发的、保存着原汁原味的纯种侗族大歌的唐朝大寨,能够如此,已经相当难得。最全面的参考写作网站这让笔者在调查中总是感到万幸,感慨良多。同时,笔者在调查中还把重要的侗族大歌歌词用侗族的拼音文字记录了下来。以下是一些调查记录,翻译部分也是笔者亲自翻译:
第一首maex jih idl:
jiml ebl dos al eis wox maex noup unv,
maex noup xis unv eis wox maex noup lenc.
maex noup dah lenc hoit biingcbanx,
maex noup noitnoit hoit laox senl.
nyenc laox senl daol laox sais kuangt,
lagx nyix senl daol taikbiingc yenc.
naih daol naengl nyix duc nyenc meenh ids sais, mos daol laox bail duc nyenc,
rac miac deic onv nouc naengl jonv danc al.
翻译:
张口来唱却不知先唱哪首,
哪首先唱啊又不知哪首后。
哪首在后就呼朋唤友,
哪首意远来颂我乡。
我乡老人心肠好,
我乡青年人安康。
趁着年轻啊我们心想唱,
明日我们老去,
双手执拐谁还能在此再唱。
第二首mae jih nyih:
jiml ebl dos al eis wox aol mangc map laemt nyaemv, naih keep banx sins jenc taemk weex jenc pa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