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但也存在一些

合集下载

语文课改整体分析报告

语文课改整体分析报告

语文课改整体分析报告伴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语文课程的改革也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语文课程的改革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本文对语文课改进行整体分析,探讨其改革内容和实施效果。

首先,语文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传统的语文课程注重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解析,而现代语文课程更注重对当代文学的介绍与解读。

通过引入更多的当代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现代文学的魅力,提高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此外,语文课改还强调对学生们独立思考、品味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其次,语文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传统的语文课程偏重对文言文和现代文言文的学习,较少关注学生对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

而现在的语文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语言表达能力,包括书写、口头表达和批判性阅读的能力。

通过丰富的写作训练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思考和交流。

再次,语文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传统的语文课程注重学习知识,重视记忆和模仿能力,鲜有涉及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而现在的语文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开展探究式、讨论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虽然语文课改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学生的学习差异性较大,因此教师在实施语文课改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而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由于课程改革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推广,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开发和评价评估等方面仍需加强。

最后,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也是当前语文课改的一个难题。

因此,在未来的语文课改中,应继续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素质提高,同时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授课能力。

此外,还应加强教材、教学内容的研发和更新,引入更多符合时代背景的文学作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随之进行着改革。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基于此,本文以初中语文为例,探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的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不足。

如何实现高效教学,是每一个初中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只有教师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精准把握教材,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创新教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精心备课初中语文课堂,教师尤其要重视备课,教学是否有效的前提是教师的备课是否有效,经过精心的备课准备,才能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专业。

教师怎样强化备课呢?笔者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1.备好课标。

课标是教师备课的重要指标,教师应当在上课之前仔细阅读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正是初中语文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性工作。

2.备好教材。

教材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在备课时应当以整个教材为中心,但不要完全照搬教材,还应当善于拓展教材的范围,走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初中语文教学体现出生活化的教学特点。

3.备好学生。

任何学科教学的主体都是学生,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实际,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运用情感进行鞭策,用情感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强化。

4.备好重难点。

重难点是教学的关键部分,教师在备课时应当注意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理解问题的水平和能力,对学生的整体情况有大体的掌握,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其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在讲课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有效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有效的课堂导入良好的开头是教学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正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每一堂课的教学,教师都应当十分重视。

比如,学习《故宫博物院》时,教师在讲解这一课内容之前,为学生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北京欢迎你》,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然后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故宫的图片,在展示过程中可以配上这首歌曲,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感受故宫里的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太殿、小广场和后三宫的一些空间布局,让学生感到自己正处于故宫之中。

语文课程改革二十年成就、问题与展望

语文课程改革二十年成就、问题与展望

第40卷第1期Vol.40 No.1长春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2021年1月Jan.2021语文课程改革二十年:成就㊁问题与展望刘㊀茜ꎬ周可心(西南大学教育学部ꎬ重庆400715)[摘㊀要]从理念建构到实践探索ꎬ再到如今的深化发展ꎬ语文新课改已走过二十年的发展历程ꎬ在价值取向㊁课程内容㊁课堂生态㊁课程实施㊁教材建设㊁教师专业发展上取得了重要成就ꎬ但仍存在课程理念模糊㊁课程内容缺失㊁课程实施虚化㊁课程评价固化等问题ꎮ本文立足现实对语文课程的未来改革进行展望ꎬ从坚持正确语文课程取向㊁完善语文课程内容㊁落实语文课程实施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等七个方面描绘出语文课程改革的美好前景ꎮ[关键词]语文ꎻ课程改革ꎻ成就ꎻ问题ꎻ展望PH[中图分类号]G623ꎻG633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2095-7602(2021)01-0136-07我国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已走过二十年ꎬ课程改革成为一种常态ꎮ语文课程改革在推进的过程中ꎬ遇到过许多艰难和险阻㊁非难与争议ꎮ本文力图在回顾中梳理语文课程改革的脉络ꎬ明晰改革的问题ꎬ并对未来的改革进行展望ꎮ一㊁语文课程改革二十年:历程与特点(一)基本历程1.启动与理念建构期(2001 2003)语文课程经过既往的七次改革ꎬ已经取得显著成果ꎮ与此同时ꎬ处于世纪之交的语文课程站在过去积攒的经验之上ꎬ面对时代所提出的新型人才培养需求ꎬ发现原有的语文课程目标已无法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需求ꎬ进行新一轮改革刻不容缓ꎮ2001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了 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改革任务ꎮ教育部于同年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与«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ꎬ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ꎬ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也随之展开ꎮ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全新的设计思路打开了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纪元ꎬ形成了新的语文课程基本理念ꎬ明确了新一轮语文课改的方向ꎬ语文素养成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关键词ꎮ语文课程的性质被定义为 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ꎮ[1]语文课程形成了知识与能力㊁过程与方法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ꎮ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语文学科的特点ꎬ语文课堂教学开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ꎮ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一脉相承ꎬ秉持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ꎬ构建了一个新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体系ꎬ为高中学段语文课程提供了一个总框架ꎮ其中ꎬ选修课程体系凭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设计与构想ꎬ成为此版课程标准的最大亮点ꎮ这一时期ꎬ教科书以 一纲多本 的形式编写ꎬ教材的数量与选文内容均十分丰富ꎮ[收稿日期]2020-10-11[作者简介]刘茜ꎬ女ꎬ教授ꎬ博士ꎬ硕士生导师ꎬ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ꎻ周可心ꎬ女ꎬ硕士研究生ꎬ从事课程改革研究ꎮ㊀㊀2.实践探索期(2004 2011)这一时期是课程标准所蕴含的理念转化为课程改革实践的关键时期ꎬ全国范围内的语文课程改革在遵循课程标准的情况下逐步展开ꎬ成就与问题突出ꎬ认可与质疑并存ꎮ总体上看ꎬ课程与教学观念受到较大冲击ꎬ语文课程大环境得到较大改善ꎮ但是ꎬ 由于课程改革没有遵照 先实验㊁后推广 的原则ꎬ而是实行 边实验ꎬ边推广 的方针ꎬ并引进所谓 芬兰经验 ꎬ又明显水土不服ꎮ新课程一直在争议中曲折前进ꎬ步履维艰ꎮ [2]这一时期ꎬ对语文课程性质并未形成统一认识ꎮ对语文素养这一核心理念的界定也莫衷一是ꎬ导致 泛语文 倾向的出现ꎮ随着语文课程在改革实践中暴露出诸多问题ꎬ为进一步优化语文课程整体框架ꎬ提升语文课程的时代性与适切性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应运而生ꎮ新课标 既是对十年语文课程改革经验和教训的一个总结ꎬ也是引领语文课程改革继续前行的航标 ꎮ[3]课程性质上ꎬ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作出调整ꎬ保留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ꎬ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ꎮ课程内容上ꎬ更加重视语文学科的特征ꎬ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㊁写字㊁阅读㊁写作㊁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ꎮ教学实施上ꎬ删除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4]ꎬ以纠正语文知识出现的错误倾向ꎮ在教学实践中发现ꎬ学习理论㊁建构主义教学论㊁多元智能理论等从国外引入的教育理论广泛传播并逐渐深人人心ꎬ课堂教学中讨论法㊁表演法等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得到迅速推广ꎬ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课堂ꎮ[5]3.深化发展期(2012 2020)从党的十八大开始ꎬ 立德树人 成为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ꎬ 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问题ꎮ2012年教育部启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状况调研ꎬ开始为修订新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做准备ꎮ高中语文课标的修订工作是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的ꎬ总结了过去十多年来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ꎬ特别是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完善[6]ꎮ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要研究制订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ꎬ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体现出来ꎮ新版高中语文课标阐明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结构及其形成㊁发展机制ꎬ是对 语文素养 概念的补充和完善[6]ꎬ进一步凸显了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ꎮ这一时期ꎬ语文教科书编写取得了巨大成就ꎬ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ꎮ2012年统编版语文教科书编写工作正式展开ꎬ并于2016年完成ꎮ到2017年秋ꎬ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起始年级语文科已采用统编教材ꎮ到2019年ꎬ语文统编教材已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ꎮ统编版语文教科书的出现ꎬ实现了从 一纲多本 到统编㊁统审㊁统用的转变ꎬ探索出一条教科书编制的新路径ꎮ现阶段ꎬ学术界对语文课程的研究围绕语文课程建设㊁语文教学改革㊁语文教师教育㊁语文考试改革等方面展开ꎮ将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与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有机结合成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ꎮ(二)整体特点1.在实践中深化经过二十年的蜕变ꎬ语文课程的所有要素都在新课程改革的反思性实践中得到深化发展ꎮ每一份改革文件的出台都是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阶段性成果ꎬ每一版课程标准的修订都是对改革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ꎮ从传授语文知识到在言语实践中培养语文能力ꎬ是语文知识观不断转变与重建的过程ꎬ也是语文课程实践性更加突出的过程ꎮ2.在发展中整合吸收各方合理的意见ꎬ不断整合多元课程理念ꎬ融通各种课程实践模式ꎬ是此次语文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ꎮ语文课程改革的整合是多方面同步进行的ꎬ语文学科知识的编排从固定走向灵活ꎬ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更加生活化ꎬ语文课堂教学由单向度传授转化为师生双向互动ꎬ语文课程评价更发展为以多维目标为导向的综合评价ꎮ3.在守正中创新语文课程在二十年的改革历程中借鉴国外的课程改革理念ꎬ拓展了课程视野ꎬ提供了改革新思路ꎮ但是ꎬ语文课程改革究竟走哪条路ꎬ必须由我国自身的国情决定ꎮ本次语文课程改革并未割裂与以往改革的联系ꎬ而是在继承中发展ꎬ吸收了改革开放以来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ꎬ保留了我国语文课程的优良传统ꎮ同时ꎬ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与时俱进的新动态ꎬ做到了坚守语文课程根基之上的破与立ꎬ实现了守正基础上的创新ꎮ二㊁语文课程改革二十年:成就与反思(一)主要成就过去二十年的语文课程改革受到质疑与争议ꎬ但向前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ꎮ现阶段ꎬ有必要以整体视野关照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ꎬ厘清改革思绪ꎬ肯定既有成就的同时重新审视存在的问题ꎮ1.秉持正确的课程价值取向推行语文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坚持正确的课程价值取向ꎬ构建正确的语文课程理念ꎮ语文课程价值取向集中体现在语文课程标准上ꎬ对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做到了立足于课程本身而非立足于对课改问题的纠偏ꎮ语文课程价值取向的大方向是正确的ꎬ2011版课标提出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ꎬ不是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过程之外另加一项内容ꎬ而是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ꎬ将思想情感的教育ꎬ渗透于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过程之中ꎬ融入到课程实施的方方面面ꎮ [4]在语文素养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语文核心素养 作为一个高度浓缩的概念ꎬ成为语文课程改革再出发的新引擎ꎬ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新目标ꎮ语文课程不仅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作为目标ꎬ同时也尊重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个性化发展ꎬ体现出学科本位与学生本位的融合ꎮ此外ꎬ新课标将语文课程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ꎬ赋予了语文学科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ꎬ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ꎮ2.调整与重构课程内容语文课程内容问题的提出是语文课程内容重构的前提ꎬ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调整是语文课程更大程度发挥作用的关键条件ꎮ本轮新课改之前ꎬ语文课程内容的表述有所缺失ꎬ由此衍生了许多教与学的问题ꎮ新课改激活了对这一问题的关注ꎬ语文课程内容的问题被有意识地提出来ꎬ使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ꎮ目前ꎬ关于语文课程内容的讨论主要围绕语文课程内容的构成要素与课程内容的开发路径两个主题展开ꎮ在课程内容上ꎬ强调要有意识地将语文知识与语文实践结合起来ꎬ而语文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语文知识的积累ꎮ因此ꎬ语文知识的科学编排成为课程内容重构的重要方面ꎮ从人教版等版本教材以及最新的统编版教材来看ꎬ混合编排成为当前语文知识编排的主流形式ꎮ同时ꎬ非连续性文本作为新增课程内容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内容重构的路径ꎮ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既是当代阅读的新要求ꎬ又是我国学生语文学习的弱项ꎮ新课标提出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要求ꎬ无疑是与时俱进的突出表现ꎮ整体而言ꎬ语文课程内容的变革体现了综合中有分化㊁分化中有整合ꎬ既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历史过程ꎬ这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辩证法ꎮ[7]3.建设良好课堂生态良好的语文课堂生态是以学生发展为要义的教学情境ꎬ民主㊁平等的课堂环境能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ꎬ营造自由和谐的教育氛围ꎮ新课改以来ꎬ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矛盾由师生间知识上的差异变成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障碍ꎮ[8]随着教学矛盾发生变化ꎬ指令性教学形式被淘汰ꎬ对话教学逐渐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ꎮ对话性质的课堂形态为建构新型师生关系提供了平台ꎬ良好的语文课堂生态环境逐渐显现ꎮ语文教师以平等的对话取代知识的灌输ꎬ由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发展促进者ꎬ由课堂主导者转变为课堂引导者ꎮ随着课堂话语霸权被打破ꎬ学生的话语权逐渐在课堂中得到显露ꎬ师生间的对话交流具有了更多意义建构与情感生成的意味ꎮ同时ꎬ语文课程正走向教育回归生活的道路ꎮ在遵循语文学科内在规律的基础上ꎬ服务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并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成为课程生态的重要导向ꎮ4.创新教材编写机制新课改以来ꎬ语文教材遵循 一纲多本 的编写原则ꎬ催生了不同的版本ꎬ成为课改以来最直观的现实成果ꎮ现阶段ꎬ统编版教材以崭新的面貌取代了人教版教材ꎬ成为主流教材ꎬ实现了从 一纲多本 到 一纲一本 的转变ꎬ成为探索教材编写路径的最新成果ꎮ统编版语文教材在整体格局和呈现方式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特征ꎮ教材编写立意高ꎬ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ꎬ以 有机渗透㊁润物无声 的方式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总目标ꎮ编写方式具有科学性ꎬ采用编研结合的形式ꎬ重视学界有关语文认知规律的研究成果ꎬ为提升语文教学效果服务ꎮ教材内容上ꎬ重建语文知识体系ꎬ语文知识与能力被融入到教材的各个板块ꎬ以隐形的方式存在ꎮ教材结构上ꎬ按照内容主题和语文素养两条主线组织单元结构ꎬ兼顾了人文性与语文教学的梯度ꎮ选篇上ꎬ既保留经典性ꎬ又彰显时代性ꎬ从学生语言运用的实际需要出发ꎬ在贴近学生生活的同时ꎬ增加传统文化的篇目ꎮ5.整合与落实课程实施语文教学方式的革新集中体现了课程改革给语文课程实施带来的新变化ꎮ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ꎬ倡导自主㊁合作㊁探究的方式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ꎮ新课改下的语文课程在生动的课堂环境中围绕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展开ꎮ整合后的语文课程实施由预定性转为生成性ꎬ由求同㊁统一变为个性㊁多元ꎮ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要注重积累㊁感悟和实践ꎬ在潜移默化的渗透中发挥语文对学生兴趣㊁情感㊁个性的影响ꎬ揭示出语文学科在学习方式上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ꎮ6.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基本保障ꎮ语文课程改革能取得如今的成就ꎬ一方面源于新课程理念的正确性ꎬ另一方面源于一线语文教师的教育智慧ꎮ为适应新课改ꎬ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教师培训计划ꎬ实施了多项教师培养工程ꎬ其中 国培计划 成效显著ꎮ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面貌有了一些可喜的变化ꎬ基本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㊁梯级日趋清晰㊁结构日趋合理㊁具有持续发展特征的语文教师群体ꎮ[9]新课改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语文教师的发展方式ꎬ对教师群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ꎮ教师首先要成为反思型学习者ꎬ才能培养出 学会学习的学生 ꎮ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共同发展进步ꎬ成为反思型学习者和终身学习者ꎮ7.实行课程分级管理200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两个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 ꎬ语文课程改革也遵循这一指令开始施行分级管理ꎮ三级课程管理在语文课程改革中最显著的成就是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㊁研制与实施ꎮ语文校本课程的建设是形成学校特色的重要环节ꎬ是语文学科焕发生机与活力的主要路径ꎬ是语文课程生态圈和谐发展的推动力量ꎮ整体上看ꎬ我国的语文校本课程以国家课程目标为准则ꎬ以学校的办学理念为指引ꎬ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依据ꎬ以现实的课程资源为依托ꎮ不同地方㊁不同学校在实施统一的国家课程上存在差异ꎬ实施校本化语文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力补充ꎮ目前ꎬ我国语文校本课程已形成学科型与综合型两大类ꎬ并且校本课程的可选择性是逐步增强㊁分层推进的ꎮ[10](二)反思与问题1.课程理念:模糊与宽泛课程理念的模糊主要表现为部分课程理念带有宽泛性ꎮ新课改至今ꎬ每一版课程标准的出台与修订都有专家学者进行解读ꎮ一方面ꎬ对课程标准的不同解读有益于了解课程标准各方面的变化ꎮ另一方面ꎬ部分学者站在自己的学术立场上对其进行解读ꎬ有失偏颇ꎮ一部数万言的 标准 需要数十万言的 解读 ꎬ反映出我们的 标准 清晰度不高ꎮ[11] 语文核心素养 本身就是一个模糊概念ꎮ在真实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 语言能力及其品质 是怎样的?如何确定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程度?各学段之间的语文核心素养目标如何衔接?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仍无定论ꎮ专家学者对新课标中 综合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 等其他概念的解释也众说纷纭ꎬ至今未形成统一的看法ꎮ部分语文课程理念的模糊与宽泛加大了语文教师在认识上的偏误ꎬ纷繁复杂的学术论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师对课标的准确认识ꎮ二元对立的思维使矫枉过正㊁顾此失彼的非理性倾向时有发生ꎮ2.课程内容:守旧与空缺人们逐渐意识到目前语文课程存在的最大问题是 本体论 问题ꎬ即语文课程内容问题ꎮ课程内容是确定教学方法㊁实施教学的依据ꎬ建构明确㊁清晰的语文课程内容理应受到重视ꎮ有学者在课改初期就提出ꎬ语文课程改革是在本体论没有创新的情况下进行的ꎮ[8]反观现阶段的课改现状ꎬ本体是否创新?是否纠正了改革初期存在的问题?答案是否定的ꎮ现实的情况是ꎬ新课标将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组合在一起ꎬ以 课程目标与内容 的形式出现ꎬ但仍从单方面对课程目标作出阐释ꎬ并未对语文课程内容作出确切说明ꎮ从根本上来说ꎬ这种变化缺乏实质意义ꎬ语文课程内容的缺失问题仍未得到解决ꎬ制约了课程改革的突破性进展ꎮ3.课程实施:虚化与偏差课程实施是新课改的关键环节ꎬ将课改理念的美好预期转化为教学实践是语文课程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ꎮ目前ꎬ语文课改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仍然存在ꎬ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ꎮ其一ꎬ过分强调人文性ꎬ出现泛语文倾向ꎮ新课改以来ꎬ人们错误地理解了语文的人文性ꎬ导致各种泛语文现象屡屡发生ꎮ人文性不是指语文课文所反映的人文内容ꎬ而是指语文本身的人文本质ꎮ许多语文教师混淆了两者的概念ꎬ使语文课程实施附加了许多不属于学科本质的范畴ꎬ伪人文的内容进入课程致使课程实施充斥非语文现象ꎮ这种围绕非语文内容的课堂教学实际上偏离了语文课程的中心点ꎮ其二ꎬ出现弱化训练倾向ꎮ语文新课改急于抛弃过去的一些偏激做法ꎬ从过度训练转向抛弃训练ꎮ语文教学的效率被明显降低后ꎬ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抛弃训练的做法是否得当ꎮ新课改初期的 抛弃训练 倾向与如今的 肯定训练 倾向交织在一起ꎮ在没有明确的标准化说明的情况下ꎬ教师难以把握语文学习的训练程度ꎮ其三ꎬ多元感悟与尊重文本发生冲突ꎬ出现反文本倾向ꎮ新课改以来ꎬ提倡学生个性化阅读和实现多元化感悟成为文本阅读的新理念ꎮ教师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发散性思考ꎬ强调学生形成独特的阅读感受ꎬ往往偏重学生自身的理解ꎬ忽视引导学生对文本真实内涵的把握ꎬ导致学生和文本之间无法产生有意义的对话ꎮ这种开放的态度和过于宽泛的解读逐渐将学生的个性化感悟与文本的客观性割裂开来ꎮ事实上ꎬ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无边界的ꎬ而教师的教学是有边界的ꎮ文本意义的确定性是学生进行解读的前提ꎬ也应成为教师教学的边界ꎮ其四ꎬ 自主合作探究 缺乏实质内容ꎮ自主合作探究方法使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ꎬ但前提是明确语文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ꎬ是否有必要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展开ꎮ目前ꎬ缺乏教师使用这一学习方式的标准ꎮ课程实施中如何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教学水平的影响ꎬ部分课堂出现合作变形㊁探究变僵的局面ꎮ无意义的自主合作探究会影响教学进程ꎬ使学生难以在空洞的课堂中取得实质性收获ꎮ4.课程评价:固化与偏离新课改以来语文课程评价进入全方位㊁多角度的评价视野ꎬ但新课标所提倡的诸多评价理念在现实中的开展情况远不如预期ꎮ评价主体上ꎬ单一化的评价对象没有发生实质上的改变ꎮ新课标赋予学生评价者的身份ꎬ但在现实评价中学生依然处于被评价的角色ꎮ评价内容上ꎬ新课标以概括性的方式说明各部分内容的主要评价方面ꎬ然而具体评价细则的缺失导致课程评价缺少针对性和确切性ꎬ导致评价内容空泛且贫乏ꎮ当前ꎬ以应试为导向的终端评价机制对课程改革的束缚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ꎮ考试评价只是语文课程评价的一种方式ꎬ却在语文课程评价中占据了绝对重要的地位ꎬ导致其他评价方式被人们习惯性地忽视ꎬ使课程评价蕴含的 导向㊁甄别㊁激励 等功能无法得到发挥ꎬ进而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以及全面发展受到影响ꎮ三㊁语文课程改革二十年:前瞻与展望(一)树立辩证㊁融通的课程意识课程改革不是单一线性的过程ꎬ改革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具有包容冲突与多样化以及接纳非预期情况的应变能力ꎬ在各种预期与非预期的变化中继续推进下一阶段的改革ꎮ正如富兰所提出的: 有成效的教育变革的核心并不是履行最新政策的能力ꎬ而是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发生预期的或非预期的千变万化中能够生存下去的能力ꎮ [12]预期的变革是蓝图ꎬ而实践中的变革更考验着我们的应变能力ꎮ语文课程的终极学习目标不在于了解语言㊁文字等语文学科的理论体系ꎬ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学会运用㊁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ꎮ因此ꎬ语文课程改革亟需树立辩证㊁融通的课程意识ꎬ摒弃两极化的思维方式ꎬ秉持 拒绝泛语文ꎬ回归真语文 的信念ꎬ彰显正确语文观的导向作用ꎮ新课改的推进要坚守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ꎬ按照语文课程改革的大方向继续前进ꎮ(二)建构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强化语文课程的本体论是未来改革的重中之重ꎮ语文知识的创新成为完善语文课程内容的前提ꎬ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是语文课程内容重构的必要支撑ꎮ目前语文课程内容已经不存在需不需要知识的争论ꎬ选择何种语文知识才能推动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才是当下值得思考的问题ꎮ在人工智能时代ꎬ语文课程内容改革必将沿着弥合不同学科界限的道路前进ꎮ因此ꎬ有必要在社会与文化的发展脉络中审视已有的语文知识ꎬ打破孤立的学科结构ꎬ从知识㊁能力㊁价值三个维度整合学科内容ꎬ删去不合时宜的陈旧知识ꎬ提升语文知识的适切性ꎮ同时ꎬ语文课程内容需融入智能时代所必须的素养与能力ꎬ其结构样态的现代化将成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语言运用的重要条件ꎮ(三)回归真语文的课程实施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教育学生理解㊁热爱和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ꎬ这个基本点历久常新ꎮ[13]因此ꎬ课程实施应找准学科定位ꎬ师生的教与学应紧扣语文课程的主航道ꎮ不顾此失彼㊁不矫枉过正应成为语文课程实施的原则ꎮ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从本质上要求课程实施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局限ꎬ走向社会ꎬ回归生活ꎮ 通过语文课程的 学得 有效促进课外的 习得 ꎬ做到 得法于课内ꎬ收益于课外 ꎬ最终在中学阶段ꎬ养成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和习惯ꎬ理所当然地也应该成为我们共守同趋的一个现实目标ꎮ [14]现阶段ꎬ多种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为语文课程实施形态的变化提供了优渥的土壤ꎮ语文课程的实施形态在智能时代得到重塑ꎬ语文课堂在深度学习的动态交互环境中进行ꎮ围绕语文主航道展开的课堂教学必将与智能时代的新兴技术碰撞出更多意想不到的火花ꎮ(四)善用大㊁小语文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一切学科课程实施的基础保障ꎮ新课改以来ꎬ语文教育逐渐走向生活化㊁信息化ꎬ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呈现相同趋势ꎮ语文课堂内外资源的互联互通逐步将课程边界隐形化ꎬ语文学科的学习空间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优化ꎮ课堂教学中的小语文与社会生活所蕴含的大语文相结合ꎬ既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成就ꎬ也是未来改革延续的方向ꎮ 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与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会为语文课程带来更多蕴含开放性和交互性的课程资源ꎬ也必然会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个性化生长空间ꎮ教育信息化与语文课程资源的拓展是我们必须把握的新机遇ꎬ不断更新语文课程资源观㊁拓展社会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成为今后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ꎮ(五)探索弹性化的评价方式随着国家教育考试的改革ꎬ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以及语文综合素质评价等内容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重要方面ꎮ语文课程评价改革要真正落实评价理念ꎬ考虑弹性与变化ꎬ兼顾过程与结果ꎬ在发挥工具性判断意义的基础上追求发展性的教育意义ꎮ考试评价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瓶颈ꎬ也是未来改革的突破口ꎮ在没有形成更科学㊁客观的评价方式之前ꎬ考试仍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评价方式ꎮ可以预见ꎬ语文课程改革将持续面临发展型质性评价与量化考试评价的衔接问题ꎮ如何慎重推进评价方式的转变ꎬ尤其是如何在语文考试评价改革上有所突破ꎬ让语文考试更具科学性ꎬ是语文课程改革要继续破解的难题ꎮ(六)加强专业化的教师发展新时代语文教师是课程变革的主要推动力和落实改革的关键角色ꎮ建设具有高素质的语文教师队伍ꎬ培育优秀的语文教师群体ꎬ对促进语文课程改革㊁提高语文教育水平有重要作用ꎮ现阶段ꎬ语文教师亟需从知识型教师转向智慧型教师ꎬ从 教知识 变为 用智慧教学 ꎮ要实现这一转变ꎬ针对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师。

语文实践课教学效果分析(3篇)

语文实践课教学效果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实践课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多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近年来,我国语文实践课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语文实践课教学效果的分析,旨在为提高语文实践课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语文实践课教学现状1. 教学内容丰富多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实践课教学内容日益丰富,涵盖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多个方面。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多样化在语文实践课教学中,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等。

这些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3. 教学评价多元化语文实践课教学评价逐渐由单一的成绩评价转向多元化评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语文实践课教学效果分析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实践课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口语交际等方面。

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实践课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实际运用中锻炼自己的语文能力。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实践课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活动中,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创新意识等,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4.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语文实践课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思考力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5.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语文实践课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年级语文课改小结

三年级语文课改小结

三年级语文课改小结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课程也经历了诸多变化。

我作为一名三年级语文教师,深感课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三年级语文课改的一些小结。

首先,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课改后,我们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更关注学生的思考能力、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其次,课改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去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

而课改后,我们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课堂上,我们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课改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只依赖教材和黑板,而课改后,我们开始运用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教学手段,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有趣。

同时,我们也尝试了各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最后,课改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

要想适应新的课改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推动语文教学的进步。

总之,三年级语文课改是一次深刻的教育变革。

它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和方法,更改变了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

我相信,在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语文课程评价的几个问题和应对策略

语文课程评价的几个问题和应对策略
重庆维普

2 0 0 8

2

要 】 轰 轰烈 烈 的 语 文 课 程 评 价 改 革 虽 然 取 些 问 题 :评 价 的 功 能 仍 然 了 定 的 成 效 但 也 存在 匿别和 选 拔 ;考 试 命 题 的 改 革在 形 式 上 做 文 章 ; 语 文 . 语 文 评 价 表 过 于 机 械 繁 琐 ;试 图构 建 全 长记 录 袋 对 位评 价 体 系 而 制 作 的 各 种 语 文 评 价 表 流 于 形 式 笔 者 认 为 切 实 转 变 观 念 是 关 键 应 对 思 路 是 :语 文 程评 价 只 有 以 课 程 对 学 生 的 成 长 和 发 展 所 发 生 的 影 为立 足 点 才 能 淡 化 评 价 的 甄 别 选 拔 功 能 ;只 有 以 充 定挥 学 生 在 课 程 评 价 上 的 主 体 作 用 为 切 入 点 才 能 从 长上 打 破 考 试 命 题 改 革在 形 式 上 做 文 章 的 局 面 ;只 有 培养 学 生 的 言 语 能 力 言 语 智 慧 为 重 点 才 能 克 服 语 戍 长 记 录 袋 过 于 机 械 繁 琐 等 现 象 ;只 有 以 寻 求到 适 语文 课 程 的 评 价 策略 为 支 点 才 能 摆 脱 流 于 形 式 的 各 语文 评 价 表 的 困 扰 应 对 策略 关 【 键词 】 语 文课 程 评 价 f l ~































成 长 记 录袋 是 国 家在 这 次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革 中 提 出的 种 评 价方 法 的 新 产 品 第 回 写进 课 标 如 定 性 评 价 的课 改 新 理 念 似 今 大 力 提 倡 发展 性 评 价 乎 有赖 于 记 录 袋 评 价 表 去 体 现 笔 者 对 记 录 袋评 价 表 不 是 有 意 否 定 只 是 对 其 实 际 意 义 心 存 疑 义 比 如评 价 表 中老 师 对 学 生 的 有 语 文 学 习 习 惯 的 评 价 显 然 教 师 只 能 凭 印象给 出模糊 的 大致 评 价 教 师 非 圣 贤 判 断 难 免有 偏 差 成 见 而 以 此 评 价作 为 甄 别 选 拔 的 重 要 依 教 师 以权谋私 据 也 很 可 能产 生 腐 败 的 新 的增 长点 的 温 床 再 如 成 长 记 录 袋 记 录 的 内 容 项 目繁多 教 师 和 学 生 频 于 应付 心 怀 厌 恶 教 师 成 了 记 账 员 不 堪 重 负 还 有 有 的评 价 项 目标 准 似 乎 很 好 操 作 如 写 读 书 笔 记 每 月 不 少 于 2 5 0 0 0 字 等等 但 这 不 同 于 工 厂 里 的 计 件 评 级 不 可 能用 仪 器测 量 其 质 量 高低 抄 抄 记 记 堆 文 字 垃 圾 再 多何 用 ? 学 习 任 务 用 过 于 量 化 指标来评 价 检 测 显 得 机 械乏 味 问题 四 :试 图 构 建 语 文 全 方 位 评 价体 系 而 制作 的 语 文 评 价 表 流 于形 式 由 于 在 课标 中提 出 : 实 施 评 价 应 注 意 教 师 的评 价 学 生 的 自我 评 价 与学 生 间 互 相 评价 相 结 合 加 强 学 生 的 自我评 价 和相 互 评 价 还 应 让 学 生 家 长 积 极 参 与评 所 以 学 生 自己 教 师 家长就制作 各 种 不 同 的 价活动 语 文 《 价 表 》 试 图 构建 语 文 全 方 位 评 价 体 系 似 乎 诠 评 释 了 综 合 性 评 价 的 新 理 念 但 这 些 填报 的 表格 里 的 填 报 目 的 填报 人 的 各种 关 系 等 都 是 影 响所 填 内容客 观 性 的 因 素 是 值 得 存 疑 的 这 能 体 现 综 合性 评价 吗 ? 不 知 专 家 当初 在 课 标 中提 出 的 这 评 价 建 议 时是 否 考 虑 到 线 教 师 的 操作 ? 可 外 国 的葡萄移 栽 到 中 国 的 土 里 就 能 结 出相 同的果实 吗 ? 以 上 只 是列举 了些 许 问题 当然这 也 可 以 看 出广 大 线语 文教 师 为 实 现 新 课 标 理 念 进行 艰 辛 的 探 索 很 有 思 考 探 索 的 必要 对 此 笔者 提 出如 下 几 点应 对 策 略 : 应 对策 略 :语 文 课 程 评 价 只 有 以 课 程 对学 生 的成 长 和 发 展 所 发 生 的影 响为 立 足 点 才 能 淡 化 评 价 的 甄 别 和选 拔功 能 语 文课 程 评 价 检 测 的 功 能 为 什 么 仍 旧 是 甄 别 和 选 拔 ? 我想 其 中 个 重 要 的原 因 就是评 价 检 测 还 是 围 绕 语 文 课 程 教 学 内容 进 行 而不 是 围 绕 以 学 习 课 程 的人 来 进 行 因为 围绕语 文 课 程 的教 学 内容 来进 行 的 评价 检 测 主 要 考 虑 的是 教 学 内容 的完 整 结 构 各 种 内容 的 检 测 比 例 权重 题 型 的 变化 难 易 尺 度等 命 题 的 技术 性 要 求 以 达 到 比较 全 面 客 观 地 检验 学 生 对 教 学 内容 的 学 习 把 握情 况 为 目 的 ;围 绕 课 程 学 习 而 进 行 的 评 价 则把 学 生对 某 学 段 语 文 教 程 的学 习 在 掌握 母 语 这 个 工 具 服 务 于 社 会 生 活 学 习 工 作 等方 面 所 应 达 到 的 程 度 作 为 检验 的重 点 以 课 程 在 促 进成 长 中所 发 挥 的作 用 为 目 标 围 绕教 学 内容 进 行 的评 价 检 测 是 零 碎 的 静 态 的 分 割 的 虚 拟 的 在 检 测 过 程 中 学 生 只 为应 试 得 个 好 分数 博 得 父母 老 师 的 喜 欢 ;围 绕 课 程 学 习 的 人 进行 的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4篇)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4篇)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在经历了一学期的语文课改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语文教育的变革给学生带来的巨大影响。

这次的语文课改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体验。

下面是我对这次语文课改的心得体会,具体如下:一、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以往的语文教学草率地给了学生太多的背诵作业,所以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抵触情绪。

而新的课改中,老师注重了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培养了我们对语文的兴趣。

例如在课堂上,老师让我们根据图画进行讨论,引导我们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课文内容。

通过这样的交流互动,语文课上的学习变得有趣而丰富多彩。

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地找回了语文的乐趣,开始主动地思考和表达。

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重点放在课文的背诵和理解上,却很少关注文学欣赏和实际运用。

而新的课改中,老师通过引入更多的文学作品和实际语言运用场景,让我们的语文学习更有深度和广度。

例如在课堂上,老师会给我们介绍一些比较有名的文学作品,带领我们欣赏和分析其中的文学技巧。

同时,老师还会让我们进行语法和写作的规范训练,提高我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这些教学内容的变化使我们的语文学习不再单调枯燥,而是充满了乐趣和挑战。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逐渐对语文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新的语文课改中,老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

在课堂上,老师会经常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鼓励我们自由思考和思考。

例如,在读完一篇文章后,老师会让我们分小组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这样的学习方式促使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深度,提高了我们的思考能力。

同时,老师还会组织一些辩论赛和写作比赛,培养我们严谨的思维和批判的意识。

这些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学方式,让我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和自由。

三科年度总结(3篇)

三科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本年度已接近尾声,回首过去的一年,我国在科技、教育、经济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科(语文、数学、英语)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三科教育的现状、成果、问题及展望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三科教育现状1.语文教育(1)现状:近年来,我国语文教育在课程改革、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语文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评价体系更加科学。

然而,部分学生语文素养仍显不足,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2)问题:部分教师教学观念滞后,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部分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阅读量不足;城乡教育差距较大,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2.数学教育(1)现状:我国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创新意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数学课程内容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日益创新,评价体系逐步完善。

(2)问题: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重解题轻思维培养;城乡教育差距较大,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3.英语教育(1)现状:我国英语教育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英语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英语课程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方法不断创新,评价体系逐步完善。

(2)问题: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重语法轻实际应用;城乡教育差距较大,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三、三科教育成果1.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果(1)语文: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2)数学:课程内容不断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创新意识。

(3)英语:课程内容不断丰富,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英语水平。

2.教学方法不断创新(1)语文:采用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数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语文教研员提问

语文教研员提问

大家好!今天,我作为语文教研员,非常荣幸能够与各位相聚一堂,共同探讨语文教学中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我国语文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今天,我将就以下几个问题与大家进行深入交流。

一、关于语文课程改革1. 请问各位教师在语文课程改革中,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2.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3. 如何在课程改革中,更好地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二、关于语文教学策略1.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新能力?3. 如何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三、关于语文教师队伍建设1. 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2. 如何加强语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成长?3. 如何激发语文教师的职业热情,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四、关于语文教育评价1. 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语文教育评价体系?2. 如何在评价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其全面发展?3. 如何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改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五、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1.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2. 如何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3. 如何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六、关于语文教育中的热点问题1. 如何看待“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2. 如何处理语文教学中,传承与创新的关系?3. 如何应对语文教育中的网络文化冲击?各位教师,以上问题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更多有针对性的问题。

以下是我对上述问题的初步思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关于语文课程改革1. 在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同时关注现代文化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教育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教育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教育改革的成效与问题教育,乃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多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教育改革,旨在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

这一改革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问题。

教育改革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

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从而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这不仅为个人的发展创造了更多机会,也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方面,教育改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缩小了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

许多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机会。

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不再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

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和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培养特长。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也是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更便捷地传播和共享。

在线教育平台、远程教育等模式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习无处不在。

然而,教育改革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

教育评价体系仍有待完善。

尽管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在实际操作中,考试成绩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升学和未来发展。

这导致一些学校和家长过于注重应试,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教育资源分配仍存在不均衡的情况。

尽管在政策的推动下,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有所改善,但与城市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优质教育资源在一些地区仍然相对集中,导致“择校热”等问题依然存在。

教师队伍建设仍面临挑战。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成效回顾与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成效回顾与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成效回顾与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成效回顾与分析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即便是在小学阶段,改革也始终贯穿着,旨在逐步建立起健全合理的教学体系,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全面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成效进行回顾与分析。

一、教学模式改革近些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不断改革。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大力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新模式则注重互动与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语言实践中。

例如,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策略性教学等多种形式,带来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这种改革已经带来了一系列可喜的效果。

首先,学生们在积极参与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其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激发出学生的专注、品味、如何表现自己的需求,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文本教学改革小学语文教学不单单针对生肖文、童话文学这些传统文本的教学,而是趋于多元化。

现在的学生们的需求也更加复合,为了符合他们的需要,在教学中增加许多阅读文化背景深厚、资料齐备的现代文本。

这种方法不仅让学生们获得更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还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梦想、兴趣与个性。

同时,通过语文课程中的阅读,学生们能够积累更多的思考技能,如细节分析、搜寻、推理和归纳总结等,因此包括这些现代文本的语文课程改革成效显著。

三、阅读习惯养成儿童时期是阅读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在最佳的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不仅能促进儿童们阅读的兴趣,也能培养他们良好的评论能力。

为此,许多教师通过阅读活动、阅读小组、阅读赛事和阅读计划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

大量阅读能够让学生的视野广博,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思考模式,这就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一的优秀特点。

四、多元评价形式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不仅注重教学形式,也注重评价形式的改革。

高中新课改工作总结5篇

高中新课改工作总结5篇

高中新课改工作总结5篇第1篇示例:高中新课改工作总结近年来,我国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推进,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各地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以期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

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在课程设置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更新,使学生学习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和社会需求。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还在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上进行了相应调整,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参与,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教师队伍结构的不完善,导致一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应用存在差异,影响了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

一些地方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工作过程中,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新课程改革工作要求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但是一些学生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新课程改革的接受和适应存在一定困难。

为了更好地推动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

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需要。

各地教育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学生和家长普及新课程改革的意义和重要性,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新课程改革。

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通过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培训,加强宣传力度,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可以更好地推动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温馨提示】请勿在文章中出现电话、身份证、名字、地址等泄露个人隐私的内容,谢谢!第2篇示例:高中新课改工作总结新课改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已开展多年,经过几年的课改,我们的课堂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

好的方面,一是师生关系已经得到改善;二是课标中强调的“人文素养”、“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跨领域学习”等成了语文老师的口头禅,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口语表达能力也明显提高了,课内外结合已成了很多语文老师的教学行为。

但是不容乐观的是:当前语文课堂仍然存在着许多违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和教学问题,现结合我校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提出所存在的问题: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忽视了字音、字形、字义等文字知识的教学,文字教学形式化,语法知识过场化。

学生不能准确掌握常用汉字,经常写错别字,甚至不能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

“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不考的就不教、不学”,学习的社会功利思想和盲目的拔高教育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小组讨论热火朝天,很多是流于形式。

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

小组讨论、探究是实现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课程改革实施后课堂教学的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小组讨论走进了课堂。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一个现象: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只是致力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于同伴的观点充耳不闻,置之不理;有的则对同学的观点全盘接受,拿来己用,不用动脑,不亦乐乎。

结果课堂讨论热热闹闹,学生从中所得收获却甚微。

3、课堂教学缺少对文章语言的品味和揣摩。

许多教师不重视对课文文本的诵读,课堂上学生诵读的机会少,默读的机会更少,有时还常常被教师打断,教师不重视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中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致使学生不能深入把握教材,更不能很好的与文本展开对话,影响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3.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准确。

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就文章教文章,但例子的作用还是要发挥好其语言的典范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整改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整改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整改措施语文课程改革实验已经走过了几个年头,语文阅读教学也在悄然间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以读代讲”的理念得以落实。

但是,在欣喜之余我们也发现,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拔高要求,教学繁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倡简、务本、求实、有度。

教材处理要简约而不简单。

因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挖掘、梳理、浓缩,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以简驭繁。

其次,教师如果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拔高要求,教学繁杂”的问题。

二、教师教学死抠教材或无度拓展。

有些教师认为,凡是教材中出现的内容,都是正确的;凡是教材中提到的知识,都是重要的。

因此,从字词句段篇等角度一一出题让学生回答,把学生当作规范答题的机器,不考虑问题的难易度以及学生回答问题的角度和思路。

教材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体现了课程目标和能力培养的要求,但教材不是给教师树立一个必须遵从的“权威”,而是搭建一个创造性劳动的“平台”。

新课程倡导开发的教材观,要求教师做教材的主人,成为教材的鉴赏者和开发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朗读指导重技巧,情感体验不深刻。

当前,很多教师都认识到了“以读代讲”的重要性,并努力在阅读教学中加以实施。

但在实践过程中,更多的教师将重点放在朗读技巧的指导上,如重音、停顿、节奏等,或是笼统地提出朗读的要求,如“读得美一些”、“读出作者……的感情”等。

这样的指导,不能触及文本的深层,学生的朗读只能是飘浮在文字的表面,不能对课文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朗读技巧的指导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从重点的词句入手,从学生的情感体验着眼,结合文本的内容和语言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和启发,体会语句暗含的意思,学生的读才有根。

2024年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改总结(3篇)

2024年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改总结(3篇)

2024年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改总结一、背景介绍语文课程是小学生学习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2024年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以更好地适应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改革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

3. 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通过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主要改革内容1. 课程结构调整: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将语文课程分为语文知识与技能、语文阅读与理解、语文表达与交流三个板块,每个板块的内容设置更加合理、科学。

2. 教学方法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游戏教学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突出生活化、趣味化和多元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品质。

4. 考核评价方式改革:采用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实施效果评估1. 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通过引入趣味化的课堂活动和生动的阅读材料,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地提高,培养了他们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2.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增强:通过课堂互动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说话更加流利、准确。

3.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深度思考能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文本信息。

4. 学生思维逻辑能力进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如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等,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锻炼。

五、经验总结1. 教师要具备专业能力:教师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基础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五篇范例)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五篇范例)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五篇范例)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学生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出现繁荣而热闹的景象,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可是,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

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式化《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往被动的、单向的教学方式。

虽然现今语文课堂教学,学生活动起来了,积极性和求知欲提高了,但是在合作和活动的背后隐藏着浮躁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没有被真正调动起来。

教师动不动就让学生围绕某一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随意性太强。

只重视合作学习的结果,缺少对合作学习过程的指导,不利于合作意识的培养。

只注重合作学习的形式,却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问题。

在交流学习心得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个别学生的合作学习,没有顾及大部分学生的感受。

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放任自流,形式化倾向严重。

二、语文课变为“表演”新课程改革,教师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课堂教学由过去的填鸭式灌输转变为热闹非凡的“表演”课。

语文课上又唱又跳,又写又画,好象学生的积极性被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发展。

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只是停留在语文的表面,没有深入到语文的本质,导致语文课堂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表演”式的课堂,表面上是体现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可是,学生从课堂上收获甚少。

三、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抽象情景形象地展现出来,把学生带进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整改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整改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整改措施语文课程改革实验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阅读教学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

然而,我们也发现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要求过高,教学内容过于繁杂。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倡导简约、务本、求实、有度的教学理念。

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挖掘、梳理、浓缩,使课堂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以简驭繁。

此外,教师应该瞄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解决学生的疑点和促进语言发展的生长点,从而克服教学要求过高和教学内容繁杂的问题。

其次,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死板地拘泥于教材,或者过度拓展教学内容。

他们认为,教材中的所有内容都是正确和重要的,因此一一出题让学生回答。

这种做法忽略了问题的难易度和学生回答问题的角度和思路。

教材是课程资源,不是教师必须遵从的“权威”,而是创造性劳动的“平台”。

教师应该成为教材的主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第三,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朗读技巧的指导,而忽略了情感体验的深度。

朗读技巧的指导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从重点的词句入手,结合文本的内容和语言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和启发,体会语句暗含的意思,学生的读才有根。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教学要求过高、教学内容繁杂、教师过度拘泥于教材和忽略情感体验的深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该倡导简约、务本、求实、有度的教学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

四、教师过度依赖教材和备课资料一些教师在备课时,只是匆匆浏览了一遍教材,然后就照着教参写教案,这就导致了教学缺乏独立思考和“化”的过程。

虽然教师把教学要求、步骤和方法都写在了教案上,但由于没有对教材进行消化,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太好。

五、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准、处理不当很多课例中,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都存在问题,比如文意把握不准、教材理解有误、切入点不好等。

语文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语文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同看法 的开放式试题 , 鼓励学 生发表创见 ; 简化试卷 结构 , 压缩
而是教师选讲 , 教师 选什么讲什么 , 学生就选什么 听什 么学什
并没有 实际 的改变 。作为新课程 的语 文考 试评价应从语 文教 学 的基本任务 出发 , 多测试语 言文字 的表达和语文知识在语言
文字表达 中的运用 , 多重视学 生在测试 中所表现 的动手能力和
创新精 神, 命题 工作应做较多 的改革 , 例如 , 出偏 、 、 不 难 怪题 , 包括似 是而非、 与学生 为难 的选 择题 ; 当增设一些 允许 有不 适
顺利 地解决 。
学 生在众多 的教材 中无所适从 , 不知道主动去接受新的知 识 。面对 新 的教材学 生感 到很新鲜 ,但 由于受传统 的教育 思
想、 教育方 式的影响, 学生在新的知识面前缺少主动性 , 常常不
二、 师观 念问题 教
新课程实施 以来 , 丈部分教师很快转变 了观念 , 也有一 部 分教师 的观念根本没有转变 .教材 中心 、 “ 课堂中心、 教师 中心”
提 出不 同意见 ,不允 许学生对 教师的讲解作 不同的理解和解
答。
三、 选修课 开设 的问题 选修课 的开设 是高中语文 教学改革 的最 大 问题 。选修课 的开设, 是高 中语文 课程结构 的重大突破 , 对学校来说 是一个
全新的事物 , 这个过程 中出现一 些问题是必然 的。 于选修 在 关 模块 的选择和设置 问题 , 如何处理好综合性和专题性 内容相结
本不可 能的。
新教材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 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又对课堂
教学改革提 出了全新 的要 求。特别是 山东省 的语文新课 程教
材在全 国 5 套教材 中评 价是最好 的, 因此, 新课程 新教 材在带

2024年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2024年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2024年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心得体会近年来,语文课程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在2024年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中,我们初中生们也亲身参与其中,亲身感受到了这场改革所带来的变化。

在这次改革中,我深刻认识到,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和思考的方法。

通过几个月的学习和实践,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新的课程改革突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过去的语文教育更注重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但很少涉及到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而在新的课程改革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思辨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并且注重语境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我们能更有效地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课堂上丰富的讨论和活动,我们学会了更好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再是机械地背诵知识点。

其次,新的课程改革将生活情境融入到语文教育中。

过去的语文教学,往往局限于教科书中的内容,学生很难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而新的课程改革通过引入真实的生活材料和情境教学,使我们更加贴近实际生活,让我们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去。

例如,在研究古诗时,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深入了解了古代文化和社会风貌。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还让我们在实践中培养了很多实际操作的能力。

此外,新的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过去的语文教学往往以教学学科知识为主,缺乏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而新的课程改革则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我们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能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还能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

同时,在改革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材料。

这样的改革使我们更加自主地掌握知识,也增加了我们对语文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

最后,新的课程改革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过去的语文教学往往以正确答案和标准答案为导向,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程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继续努力:
首先,教师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一些相对落后的乡镇农村地区,教师虽然有教学经验,但缺乏与时代接轨的先进教学手段和理念,还是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孩子们不能真正学习到能运用到实践的真正的本领,而仅仅只是“知识”。

其次,教师的教学仍然是以课本为主,死读书,读死书,仍然脱离不了课本,语文教学除了它的工具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它的人文性,教给孩子们道理和处理事情的能力。

教师们应该更多的把课文扩展到生活中,多与生活联系,教给孩子们真正的语文和真正的道理和技能。

让他们在学习中“生活”!
最后,我们每天根据新课改教学理论要求的“堂堂清”,教学以来发现这一目标基本是无法真正落实的,只不过是针对优等生的,相对而言还比较轻松,但是一些后进生还需要在课后时间多辅导,多督促。

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后时间多花些时间在这部分学生身上,他们是占有相当比重的。

所以在课改的同时,教师也不能忘了自己身为老师真正的使命,即便当时做不到“堂堂清”,也得在课后时间做到“生生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