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管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大学生柔性管理对职业发展教育的意义研究

糊。大学生在求职时 , 将眼前的薪金待遇和地缘位置 当作优先考虑 的因素 , 而并没有把个人发展空问或者未来发展 前景排在首位 。大
学生这种过于注重条件待遇 的模糊 的职业价值观 ,导致他们 不仅 不知道 自己适合做什 么工作 ,而且 更加重了他们求职 就业 的压力 和负担 , 职业理想 的形成普遍较 晚。大学生受 “ 学而 优则仕 ”的官 本位观念的影响依 然较深 。调查表明 , 政府机关人员特殊 的社会地 位成为大学生 “ 官本位 ” 向的重要 内在根源 , 倾 而父母 的愿 望成为 “ 官本位” 观念得 以存在 和传承 的重要外在影响。大学生对经济待 遇的看法出现新变化。当代大学生一方面受传统 “ 官本位 ” 观念的 影响 , 另一方面又有其对经济待遇全新 的看法。大学 生虽然非常关 注经济待遇 ,但逐步形成 了人生 价值并非一定要通过 收人来体现 的观念 , 体现了大学生价值取 向多元化 的特点 。 三 、 学 生 柔 性 管 理 探 索 大 ( ) 性 管 理 原 理 一 柔 可 以认为柔性管理是相 对于刚性管理而 言的 ,这 两个概念都 源于企业管理。刚性管理是以 “ 规章制度为 中心” ——依靠成文的 规章制度 和组织 职权 , 凭借制度制约 、 纪律监督 和奖惩规则等手段 进行 的以外 界约束 为主的一种管理。而柔性 管理是指在研究人们 心理 和行 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 ,在人们心 目中产生一 种潜在 的说服力 , 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 自觉行 为的一种 “ 以人 为 中心”的管理 。 柔性 管理强调依据人们 自身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 管理 , 内心深 处激发每个 人的 内在潜力 、 从 主动意识 和创造精神 。 这种管 理具有 意识 的内驱性 、心灵的感应性 和效果 的持久性 等特 点 。将柔性管理理念引人高校学生 管理 , 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对 性、 主动性 、 创造性 , 促进学生 自由全面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意义。 ( ) 二 高校 学 生工 作 中 实施 柔 性 管 理存 在 的 主要 问题 “ 柔性管理 ” 的最明显特征是突出 “ 人本 ” 思想 , 最大限度激发 人 的积极性 、 造性 、 创 主动精神 和 自我约束 能力 , 管理者或 管理 使 部 门 更 能 顺 应 人 性 、 重 人 格 、 解 人 心 , 这 点 上 柔 性 管 理 显 然 尊 理 在 比刚性 管理更具效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 高校的管理存在着 一些不 容忽视 的问题 。 1 . 缺乏 “ 人本 ” 意识。在教育 管理中基本 以刚性管理为主 , 管理 者更 多是运用规章制度去约束人 ,在教 育管理 中强调遵章 守制的 多, 做沟通 、 理解的工作少 ; 学生违规 违纪后采取处罚 的手段 多 , 实 施 耐心教育的少 ; 题发生后才去重 视的多 ; 问 防患 于 未 然 的 工 作 做 的少 ; 时交流指导 的少 , 平 批评 、 发号施令的时候多等等。
“柔性管理”在高职学生工作中的应用

2 “ 柔性 管理 ” 高职 学 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 的 需求 :
高 职院校 作 为人 才 培 养 的重 要 阵地 , 高等 是
教 育不 可或 缺的一 部分 。做好 高 职学生 管理 工作
为 学校人 才 培养 提供 有 力 保 障 , 我 们 辅 导员 孜 是
孜 以求 的 目标 。
传 统 的“ 以规 章 制 度 为 中心 ” 刚 性 管 理 ” 对 的“ 相
现 了学生 主体地 位 的 回归 。
1 “ 性 管 理" 内涵 柔 的
“ 柔性 管 理 ” 2 是 0世 纪 5 0年代 以来 , 代 管 现
理科 学 中“ 为科 学 ” 以人 为 中 心思 想 的扩展 。 行 派 “ 性管 理” 早 是在 企 业 界 提 出并 得 到 应 用 , 柔 最 与
的 群 体 个 性 和 共 性 , 出“ 性 管 理 ” 使 用 原 则 及 应 用 方 法 。 提 柔 的
关 键 词 柔 性 管 理 ; 刚性 管 理 ; 职 院 校 ; 生 管 理 高 学
中 图分 类 号 G 1 75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8 0 (0 20 —0 2 —0 6 1 10 2 1 ) 1 0 2 4
教 育研 究
武汉 船舶 职业 技术 学院学 报
21 0 2年第 1 期
“ 柔性 管 理 ’ 高职 学 生工 作 中的应 用 ’ 在
张 爽 邱 华 ( 汉船 舶职 业技 术 学院经 济与 管理 学院 , 武 湖北武 汉
摘 要
4 05 ) 3 0 0
“ 性 管 理 ” 相对 “ 性 管 理 ” 出来 的 , 人 为 本 , 重 情 感 依 托 , 求 思 想 和 行 动 的 统 一 。 本 文 针 对 高 职 生 柔 是 刚 提 以 注 追
柔性管理在高校班级工作应用的研究

柔性管理在高校班级工作应用的研究【摘要】本文通过探讨适合高校班级工作的柔性管理模式,从建立和谐的班级文化,建立柔性管理制度,健全学生自我管理的工作体系等方面出发,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以柔为主,刚柔相济的高校班级工作的新突破。
【关键词】柔性管理;班级工作;班级文化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西方思想文化不断入侵,高校学生的特点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思想比较活跃,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多重矛盾心理等方面集中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要解决好当代大学生的新变化,我们必须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具体时代背景,改变以往的班级管理模式,建立适应高校学生特点的班级管理模式,激发学生的活力与创造力,这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
一、柔性管理的内涵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对人实行人性化管理,不是依靠行政命令或者规章制度进行管理,而是真正做到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激发其创造性、主动性、创造性等,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高校班级工作的柔性管理就是指高校学生工作的领导、一线辅导员要充分授权与学生干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干部对班级进行管理与建设,辅导员只是进行必要性的指导,不直接干预班级的事务,充分发挥学生干部与班级同学的潜能与智慧,完善班级工作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与自我服务,建立和谐的班级文化与适应当代学生心理特点的管理方式,实行人性化的班级工作管理模式的新转变。
二、柔性管理在班级工作中应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分析1.柔性管理在班级工作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1)高校学生工作的现实情况要求必须实行班级工作的柔性管理。
高校学生工作的现实情况要求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加,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特别是一线辅导员数量严重不足,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班级管理开展起来十分困难,工作不协调现象时常发生,要解决人少事多,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改变以往的以辅导员为主体,以规章制度为主要方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柔性管理体制。
柔性管理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 徽大学 , 徽 合肥 203) 安 安 3 0 9
摘要 : 柔性 管理 是 一种 以人 为 中心 的人 性化 管理 。文 章 中在反 省 当前 学生 思 想政 治_ 作 中刚 1 2 性 管理弊 端 的基础 上 , 出 了 内在 重于外在 、 棒 个体 重 于 群体 、 定 重 于 否定 等一 系列柔 性 管理 肯 手段 , 旨在 促进 学生主动 性 、 创新 性 和情感 的发 展 , 求一 种更 完 美的 管理境 界 。 追
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的角度来讲 , 柔性管理 就是 长期 以来 , 由于我们 在学生工作中较多地强调刚性 管理 性 的, 不是依靠外力 , 而是依靠激发学生 的兴趣 、 情和 见人 , 至见物 不见 人 。从管 理理 念上来 看 , 实质 就 感 甚 其 精神等 , 过一系列的方法在学生心 中产生一种潜 在 的 通 是缺乏“ 人本性 ” 缺 乏对人 性认 识 的深 化与 升华 , 种 , 这 说服力 , 把各 种组织意识和被动的服从意识转变 为学生 理念和做法 目前仍然 主 导着学 生 管理 的实 践活 动。这 自觉服从行 为的一种工 作方 式 。柔性 管 理包括 心 理管 种 对 人 的本 质 或 本 性 正 确 、 刻 认 识 的 缺 失 , 仅 制 约 深 不 理、 行为管理 、 环境管 理 、 象管 理等 内容 , 形 贯穿 于 这些 着 学 校 先 进 管 理 理 念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 严 重 地 制 约 着 学 还 内容之 中的还体现 着 内在重于 外在 、 体 重于群体 、 个 肯 校 管 理 质 量 的 提 高 和 管 理 目标 的 实 现 。
争” “ 、 万物尊道 而贵 德” 等论述 , 其实 就 是对柔 性 管理 所有其他构成要 素 的主宰 , 其他 一切要 素 , 只有 为人 所 思想 的阐释 。但柔性管理作 为一 种 自觉 的管理 理论 和 掌握 、 所利用 时 , 才具 有管 理价值 。它要 求将资 源 中的 科学管理的组成部分 却是 近些年 来正 在探 索和实 践 中 人 回归 到实实 在 在 、 肉有血 、 情绪 、 有 有 有思想 、 有机 体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技巧探究——兼论“柔性教育”的现实意义和达成

17 19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技巧探究
� 兼论 �� "柔 性 教 育 " 的现实意义和达成
刘欣
(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 10 6 35) 摘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当探究工作技巧 �对此结合实际,探讨" 柔 性教育 "这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之技巧,分析其现实意义和所能够达 到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思政工作;教育技巧;柔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 G 6 4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72 -2 84 1( 2 0 0 9)0 2 -0 0 17-0 3
2 0 0 9, 7 (2 )
素,使人体会到一种高尚的情感,感受到集体的力 量和集体主义的美� 在这种气氛中,我们作总结发 言,教育意图是不难实现的� 轻松和谐 , 团结友爱 的人际关系是良好集体环境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注 意帮助学生解决人际交往中的问题,支持学生形成 积极的非正式群体,制止落后型, 破坏型非正式群 体的形成及发展,形成正确的群体舆论导向,增强 正式群体的内聚力,使每一个成员既能充分发展自 己的个性和能力,又能团结一致, 共同进步,最终 实现工作目标的强大合力 �
1
细化教育环节,把握思想教育不同环节
的技巧
把握教育对象,分析针对什么类型的学生பைடு நூலகம்应该做什么
当我们面对众多性格 ,情感, 能力 ,志趣迥异 的学生时,首先要能够把握教育对象,探究对什么 学生做什么 �对群体性对象,如一年级新生,其特 点是在新的大学生活 ,新环境中渴望积极进步,但 思想不稳定 ,学习不适应 ,生活不习惯 ,专业不熟 悉,对此我们应当给予学生全面的关心和指导,把 热爱学校, 了解专业 ,行为养成, 培养自理能力等 教育列为新生的教育主题和目标,并相应组织, 举 办以" 新生教育 "为主题的文体活动� 对不同专业 的集体,教育方法也应有所区别� 班级成员在集体 中相互影响和感染,就逐步形成了该集体的舆论 , 习惯, 规范乃至价值判断倾向 �有的班级从端正学
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柔性管理

单生硬 、 强权粗暴 的工 作方 法 , 用倾 听 、 信任 、 透 、 冲 、 渗 缓 创新 的教育 方法 来开展学生工作 , 组织的意志变 为学生 把 的 自觉行 动的一种管理方式 。
一
严格管理 的作用 , 认为 只有把学 生的一切行为都纳入制度 管理 , 用严格作保证就 可 以把学生管 好 , 忽视 了学 生的教 育 主体地位 , 学生不是 主动 的选 择者 , 而是被动 的接 受者 。 实 际上 , 再严格的制度 没有学 生 的 自觉配 合 , 也只 能是法 不责众 。二 是不顾学 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 教育 方法 简单粗 暴, 恶语 相加 , 害了学生 的 自尊 心 , 是一番好 意 , 伤 虽 学生 却很难领情 , 导致师生 关系 恶化 , 教育 效果 不佳 。三是缺 乏赏识教育 , 对学生不 够信任 和理解 , 嘲热讽 地批 评学 冷 生, 抹杀 了学生的创造性 , 挫伤了学生 的积极性 , 致 了学 导 生对思想政 治工作的抵触。学生虽然慑于权威 , 口服心 却
人是管理活 动的主体 , 是管理 的核 心与 动力 , 必须 发挥 组 织成员 的积极性 与参 与精 神 , 构建 和谐 的管理 生态 环境 , 提倡发展人 、 提高人 、 尊重人 、 理解人 、 温暖人 、 体贴 人。柔 性管理倡导大学生管 理必须突破“ 以管理 者和管理制 度为
中心” 的传统管理模式 , 摒弃传 统“ 保姆式 ” “ 、警察 式” 的管 理方法 , 正做 到把 教 育管 理 和大 学 生 的幸福 、 由 、 真 自 尊 严、 价值 目标联系在一起 , 切实贯彻 以人 为本 的管 理理念 。 ( ) 现情感 性 。人 的行为 并非 完 全按 “ 2体 理性 ” 方式 活 的
随着 我 国经 济 、 社会 的飞速 发展 和高等 教育 改革 的 进 一步深化 , 的单 纯以“ 传统 管理 者为中心” 的纯粹 刚性管 理模式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中 日渐 显露 弊端 , 以适应现 难 代 人才培养的要求 。近来 , 现代企业管理 中“ 以人为本 ” 的 柔性管 理思想逐渐被 引入到 高校大学 生思 想政 治教 育工
人本管理思想对少数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同住的做法 , 同时辅 导员对每个 学生 人 为本、 调动和挖掘人的积极性。随着经 弘扬 民族文 化、研究 民族理 论的重要基 吃、 地 ,现有 5 6个民族 的全 日制学生和研 究 进行 了耐心、 细致的心理辅导和思想政 治 济全球化 和人本 管理思 想 自身的进 一步 2 这在很大程度上安抚 了学生 的恐慌 发展 , 本 管 理 思 想 已经 应 用 于 社 会 各 个 生在 校学 习,0多年来 ,学校共 培养 了 教育 , 人 . 5万名毕业生,期 中 8 %的毕业生都留 心理 , 0 对于特殊时期学校的稳定起 了关键 领 域。 为做人 的工作 的思想政治教育在 1 作 他们 为少数 民族 作用 , 也体现 了学校 以人为本 , 心全 这 全 对 象与精神 内涵上与人本管理一致 , 笔者 在了民族基层地区工作 ,
为民族 团 意为学生 的思想。 特 选取 经济文化相对 滞后 的西部 少数 民 的经济发展贡献 出自己的青春 , 繁荣做 出了巨大的贡献 , 学校 曾荣获 3 、学校党委 高度重视 学生思想政治 族地 区的高校 , 分析人本管理思想对于少 结 、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 体’ 号。 称 在 教 育工作。 应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 数 民族 高校 思想政治教 育的作用 , 希望对 自治区“ 年 的 生活 学 习 中, 深 体 会 到 了 北方 民 “ 深 四大 工程 ”( 名师培 养工程 ”“ 即“ 、 教学 少 数 民族 地 区 高 校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的
一
建设有 一定的现 实意义。
柔性管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 0 1 3年 2月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 )
J o u r n a l o f Ag r i c u l t u r a l Un i v e r s i t y o f He b e i ( Ag r i c u l t u r e F o r e s t r y E d u c a t i o n )
柔性管理 与高校思想政 治教 育研究
王 小亮, 刘 宇 , 董 淑 湛
( 河北农业大学 , 河北 保定 0 7 1 0 0 1 ) 摘 要 :柔 性 管 理 是 一种 以人 为 中心 的 管 理 思 想 , 体 现 管 理 中 的人 文精 神 , 注 重个 体 价 值 的 实现 。基 于 对 柔性 管理
中图分类号 : G 6 4 1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8 —6 9 2 7 ( 2 0 1 3 ) 0 1 —0 g e me n t a n d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o f ne w s i t u a t i o ns b y c h a ng i ng t he i de a s a nd me t ho ds i n I PE,wh i c h ha s a n i mp o r t a nt 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 d p r a c t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 Ke y wo r d s :f l e x i b l e ma n a g e me n t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f r e e d o m o f e d u c a t i o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柔性管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作者:天天论文网日期:2016-3-22 9:44:17 点击:4
摘要:柔性管理是当前各个阶段教学十分提倡的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在于以人为中心,以人性化管理模式来实施管理教育,体现人文精神,与刚性的管理模式恰恰相反。
在社会形势不断发展与变化后,高校学生的思维观念开始出现不同特点,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多重难题,也对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挑战,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积极引入柔性管理模式,利用柔性管理的种种优势,优化管理手段。
对此,本文针对柔性管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展开研究。
关键词:柔性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引言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常常以刚性管理模式为主,其教学理念也更为注重教学目标,与当前我国教学需求呈现背道而驰的发展状态。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西方国家开始重视教育管理模式,并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柔性管理理念,这一理念在经过多年的应用与证实,最终获得多个院校的认可,并在后期发展中逐步引入中国教育模式当中。
为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有效开展,高校应积极引入柔性管理模式,改变传统管理理念,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价值与作用。
1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难题1.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当前,我国社会各个领域体制正在与时俱进的进步着,政治体制逐渐得到有效完善,社会不断在发展与变化。
但是,在社会的迅速发展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却出现明显滞后的发展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理念没有创新,并在教学方式上与社会的发展趋势及新形势存在差异,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整体需求。
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改革的不仅仅是教学方式,还有滞后的教学理念,只有改革教学理念,其教育工作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1]。
1.2多元文化交织:全球一体化是当前各个国家发展的主要趋势,各个国家在往来交往过程中逐步增加了交流,并在国际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下,世界文化开始出现交织现象,各个文化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文化理念,这一发展趋势使得当前高校学生的思维观念开始出现多元化现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再局限于一个观点,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多重难关,对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2]。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柔性管理的实施策略2.1树立人性化管理理念:面对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高校传统刚性的管理模式已无法应对当前高校教学所面临的挑战,为了改变当前教学现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改变教学模式,将灌输式教学、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并将柔性管理模式融入教学当中,明确教学主体对象,根据学生自身发展需求最大限度理解学生的思维观念,并根据不同学生特点,采取因人制宜的教学模式,区别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从思想上认可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内化成自觉行为,使学生能够做到自我管理。
对于高校教育来说,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其必然会与教师存在不同的理解及看法,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提问或疑惑时,需保持对学生群体的尊重,并对其进行引导,以柔性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学生[3]。
2.2创办学生自主管理群体: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该年龄阶段学生已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并对事物也有明确认知,学校在管理工作上,需改变主观观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让学生成为管理主角。
院校可根据教学需求让学生成为管理组织群体,让学生自主创办管理组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与探索,提高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与管理能力,使学生得到有效锻炼。
我国高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普遍缺乏创新能力,并在事件独立处理能力上也十分薄弱,高校不妨可利用这一薄弱之处,将管理权交予学生手中,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做到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也是传统教育的解放。
2.3构建民主沟通机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其教育的主体对象是学生,而柔性管理所注重的则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此,这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着重加强对学生的重视,对学生所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做到尊重,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需具备的教学品质。
学校可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构建民主沟通机制,利用网络技术构建沟通平台,鼓励与提倡学生提出问题,表达个人意愿,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尽早实现柔性管理目标。
3结束语综上所述,相对于刚性管理模式,柔性管理更符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学需求,也更符合当下学生的思维观念,对学生组织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协助作用。
教师在采用柔性管理时,需对学生群体做到充分尊重,理解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不同的思维观念,遵循以人为本,树立人性化管理理念,并创办学生自主管理群体,
将管理权交予学生手中,构建民主沟通机制,促进学生整体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得到学生群体的认可与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晨静.柔性管理理念在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以福建省高校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2013(02):37.
[2]杨徐.高等体育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柔性管理研究———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2011,(6):143.
[3]吕潇俭.张红岩.基于模糊数学模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评价———以青海省3所高校为例[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