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 京天文台 100 周年记 念志作成 时の资料-その3-8

合集下载

第八课《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第1课时课件

第八课《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第1课时课件
古巴、海地。 班牙的殖民地。
麦哲伦
1519--1522
西班牙
大西洋、美洲南、 完成了环球旅行,
太平洋、菲律宾、 证实了地球是一 印度洋、好望角、 个球体。
大西洋
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
达尔文发现
《进化论》的 历程让你有什 么启示?
听故事——瓦特与蒸汽机
(3)归纳几位航海家航行的重要意义。 (4)这样伟大的历史航行有中国航海家的出 现,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人物
郑和
人类航海事业的里程碑
时间
代表国家
路线
主要成就
1405--1433
中国
七次下西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为中国认识世界, 世界了解中国开
辟先河。
哥伦布
1942年
西班牙
横渡大西洋,到 发现“新大陆” 达巴哈马群岛、 梅州,扩大了西
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 人。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它 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 地球。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有力地打破了长期
日 心
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 天文学的根本变革。
说 发 现 的 意 义
日心说的观点是: 1.地球是球形的。如果在船桅顶放一个光源, 当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们会看见亮光逐渐 降低,直至消失。 2.地球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因为天 空比大地大的太多,如果无限大的天穹在旋转
发 现 了
而地球不动,实在是不可想象。

3.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在宇宙中心,地球以及

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只有月
亮环绕地球运行。
《榜样的力量——哥白尼》

天文知识简短100条

天文知识简短100条

天文知识简短100条1.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加加林。

2.长庚是中国古代对金星的称呼。

3.太阳系中大气活动最猛烈、表面风速最快的行星是、太阳系中大气活动最猛烈、表面风速最快的行星是海王星。

4.制造“侯风地动仪”测量地震的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是张衡。

5.在北京,小熊座是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的星座。

6.光年是天文学中的长度单位。

7.地球到月亮的平均距离是380,000公里。

8.肉眼看来,星空中最亮的恒星是天狼星。

9.中秋节时月亮升起的时间是日落时。

10.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高度大致是(四万)公里。

11.世界上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人造卫星一号。

12.月球上的“斑点”是星体撞击形成的。

13.流星的尾巴是因为与大气摩擦使其燃烧。

14.最早用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4颗卫星的科学家是伽利略。

15.为便于观测日、月、五星的运动,中国古代很早就将黄赤道附近的天区分为二十八宿。

16.太阳现在的年龄约为50亿年。

17.银河系大约有1000多亿颗恒星。

18.水星、火星都是类地行星。

19.我国正在建造的LAMOST望远镜的等效口径大概是4米。

20.国家天文台的大多数光学望远镜属于反射式望远镜。

21.昴星团位于金牛座。

22.银河系的大小约(10万)光年。

23.地球的年龄是46亿年。

24.在黄道上的星座大多由动物名称命名。

25.土卫六是太阳系目前最大的卫星。

26.月球地貌最显著的特征是“环形山”。

27.我国古时有嫦娥奔月,现在我们正在实施“嫦娥”工程计划到2007年实施绕月飞行。

28.神舟飞船在轨道上主要分为轨道舱和载员舱两个部分。

29.现在通用的历法的前身是儒略历,它起源于古罗马。

30.按千支记年法,2008年是戊子。

31.深深隐藏在星际尘埃之中的天体,天文学家用红外线望远镜来进行观测。

32.在我国农历中,日食一般发生在初一。

33.我国是1912年开始采用公历。

34.儒略·凡尔纳是最早设想太空飞行的科幻作家,在今天他的很多幻想都已成为现实。

天文科普古代的天文学著作有哪些

天文科普古代的天文学著作有哪些

【导语】具有辉煌成就的中国古代天⽂学孕育了丰富的天⽂典籍,古代天⽂学家以他们饱蘸知识的笔墨写下了许多的篇章,给我们留下了⼗分珍贵的天⽂学遗产。

现在让我们到⽆忧考⼀起来看看古代的天⽂学著作吧! 《三统历》 西汉刘歆(?-23)作,⼀般认为是根据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邓平、落下闳等⼈创作的《太初历》稍加修改⽽成.这是现存最早的⼀部完整历法,后世历法的基本内容这时⼤体都已具备.《三统历》共有七节:统母,纪母,五步,统术,纪术,岁术,世经.统母和统术讲⽇⽉运动的基本常数和推算⽅法,包括回归年、朔望⽉长度、⼀年的⽉数、交⾷周期、计算朔⽇和节⽓的⽅法等;纪母、纪术和五步讲⾏星的基本常数和推算⽅法,包括五⼤⾏星的会合周期、运⾏动态、出没规律、预告⾏星位置等;岁术讲星岁纪年的推算⽅法;世经讲考古年代学.《三统历》还明确规定,以⽆中⽓的⽉份置闰,并选取⼀个“上元”作为历法的起算点.《三统历》的这些内容,对后代历法影响极⼤,有的沿⽤⾄今.清代学者钱⼤昕(1728—1804)、李锐(1773—1817)、董佑诚(1791—1823)等⼈都曾对《三统历》做过详细研究,⽇本、法国学者还把它译成⽇⽂和西⽅⽂字. 《乾象历》 汉献帝建安⼗⼀乍(公元206年)刘洪(约135—210)作.它对⽉亮运动的研究有了新进展,⾸次提出⽉亮近地点的移动(过周分),从⽽算出近点⽉长度,并在⼀近点⽉⾥逐⽇编出⽉离表,⼜⾸次提出黄⽩交⾓是六度(兼数),⾸次提出交⾷计算中推算⾷限的⽅法,这些都对后代历法影响很⼤. 《皇极历》 隋⽂帝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刘焯(544—610)作,未颁⾏.《皇极历》考虑太阳和⽉亮视运动不均匀来计算⽇⽉合朔的3时刻,创⽴了等间距⼆次差内插法①.为了求得任意时刻的定朔改正值,⼜创⽴了任意间隔⼆次差内插法的公式.这在中国天⽂学史和数学都有重要地位,后代历法计算⽇⽉五星运动使⽤的内插法多继承《皇极历》的⽅法并继续发展. 《⼤衍历》 唐⽞宗开元⼗五年(公元727年)僧⼀⾏(683—727)作,后经张说(667—730)和陈⽞景整理成⽂,开元⼗七年(公元729年)颁⾏,使⽤到天宝⼗年(公元751年).开元⼆⼗⼀年(公元733年)传⼊⽇本,在⽇本使⽤近百年.《⼤衍历》结构严谨,条理分明,共有历术七篇,讲具体计算⽅法.另有历议⼗⼆篇(其中略例三篇),讲历法的理论问题,是⼀⾏为《⼤衍历》写的论⽂,通称《⼤衍历议》.《⼤衍历》的制定是从制造仪器开始的,经过实际观测确定基本天⽂数据,这是科学的⽅法.经过《⼤衍历》的制定,对太阳⽉亮运动不均匀现象有了正确全⾯的了解.通过实际观测,破除了⼀千年来流传的“⼨差千⾥”的谬说.在计算⽅法上,《⼤衍历》创不等间距⼆次差内插法的公式,⽐起《皇极历》来⼜是⼀个进步. 《授时历》 元世祖⾄元⼗七年(公元1280年)郭守敬(1231—1316)作,次年颁⾏.明代《⼤统历》继续⽤它的⽅法,前后共使⽤三百六⼗多年,是古历法中⾏⽤最久的,也是在天⽂数据、计算⽅法各⽅⾯发展到⾼峰的⼀种历法.中国古典系统的历法到此为⽌,以后就有西⽅天⽂知识传⼊并影响到历法的编算.现存《元史·历志》⾥的《授时历经》上下篇是郭守敬在王恂(1225—1281)初稿基础上重新编定的.当时《授时历》虽已颁⾏,但各种数据⽤表、推步算法没有定稿.元⾄元⼗⼋年(公元1281年)王恂不幸去世,由郭守敬⼀⼈主持完成.他“⽐类编次,整齐分秒,裁为⼆卷”.《授时历》共有七部分,内容相似于《⼤衍历》;但采⽤等间距三次差内插法计算⽇⽉五星位置,⼜⽤弧⽮割圆术和类似球⾯三⾓的⽅法根据太阳黄经求它的⾚经⾚纬,这两种⽅法在天⽂学史和数学都具有重要地位.⽬前,有许多中外学者在对《授时历》进⾏研究. 《崇祯历书》 明末徐光启(1562—1633)主编,李天经(1579—1659)续成,从崇祯⼆年到七年(公元1629年到1634年)前后共⽤五年时间完成.它从多⽅⾯引进了欧洲古典天⽂学知识,内容包括天⽂学基本理论,三⾓学,⼏何学,天⽂仪器,⽇⽉和五⼤⾏星的运动、交⾷,全天星图,中西单位换算等,共四⼗六种,⼀百三⼗七卷,采⽤第⾕(1546—1601)的太阳系结构系统,计算⽅法中翻译了哥⽩尼(1473—1543)《天体运⾏论》中的许多章节,还有开普勒(1571—1630)《论⽕星的运动》⼀书中的材料,历法计算中不⽤中国传统的代数学⽅法⽽改成⼏何学⽅法,这是中国天⽂学史和历法⼀个重要的转折.中国古代天⽂学体系开始向近代天⽂学转变. 明末未能根据《崇祯历书》来编算民⽤历书,清代开始使⽤根据《崇祯历书》编算的历书——《时宪历》,直到清末.在《四库全书》中有⼀百卷本的《西洋新法算书》是传教⼠汤若望(1591—1666)根据《崇祯历书》删改⽽成的。

gongkao基础知识

gongkao基础知识

著名导演谢晋曾导演了影片《女篮5号》,最近又拍摄了一部反映女子足球的电影是:->《女足9号》,“美轮美奂”起初是用来形容:->新建的房子,区分轻轨铁路和地铁的标准是:->载重量的大小,“梦笔生花”是下列哪位诗人少年时做的梦?->李白,大雁飞翔时的队形变化与下列哪项有关?->风向的变化,“亚洲”一词原意是:->日出之地,国际象棋棋手的最高等级是:->特级大师,能够在夜间释放氧气的植物是:->仙人掌,“隔世之感”的“世”在古代是指多少年?->30年,火车转弯的地方钢轨一样高吗?->不一样,外轨高,北京天坛古时候是用来干什么的?->祭天,塑料合金是由什么合成的?->塑料与塑料,中央电视台捐助的遂川荧屏小学为培养学生特长着重抓的“三小”训练是:->小记者小播音员小主持人,鲸在什么情况下,头部会喷水?->呼气,“中南海”中的“海”的意思是:->大水面,北方人年夜饭一般都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更岁交子,“九九艳阳天”是指冬九九中第几个九天?->最后一个,“春风得意”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诗句,他当时是因为什么事这么高兴?->考中进士,按惯例,在体育比赛中运动员反应时间短于多少秒就被认为是抢跑犯规?->0.1秒,“南柯一梦”中的“南柯”其实是:->一个蚁穴,世界上第一部长动画片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国儿童少年安全成长计划”简称是:->安康计划,“学究”最初指的是:->科举的一科,“醍醐灌顶”一词中的“醍醐”本意是指:->纯酥油,美术片中,移动人物后的背景,我们就会感觉人物在走动,这是利用人的:->运动知觉,中药中常用的一味药“地龙”是指:->蚯蚓,“功亏一篑”指一件大事只差一点而没能完成,这里的“一篑”指的是:->一筐泥土,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所指的老年人最低年龄是:->60周岁,把海螺壳扣在耳朵上,听到的声音是:->头部血液的流动声,人们熟悉的“八卦”出自:->《周易》,巧克力最早是一种:->饮料,“破绽”最早是指什么的裂缝?->衣裳,“侧目而视”最初形容的是什么神态?->敬畏,接种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原因是人体接种疫苗后可产生:->抗体,密码最早用于:->通信,我国首条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线是在哪个城市开通的?->上海,所谓“走马灯”原指的是一种:->供观赏的花灯,“不胫而走”的“胫”是指:->小腿,扬子鳄在什么地方产卵?->草丛中,目前我国邮政储蓄异地取款手续费的最高限额是:->50元,“丑小鸭”这个形象来自:->安徒生童话,世界各地天文台观测室的屋顶一般为:->半圆形,CD光碟表面以什么形状来记录二进制数位?->小坑和空白,“天子门生”是宋代以后人们对以下哪种人的称呼?->进士,希腊语中,“彗星”一词的原意是:->长发,20世纪使用最广泛的药物是:->阿司匹林,在“世外桃源”这个典故中,那个武陵的打渔人是从什么地方进入桃花源的?->山洞,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为了:->增加传导散热,以下哪个时段手机的辐射值最大?->信号刚接通时,“一笔勾销”与宋朝范仲淹有关,那么他“一笔勾销”的是:->不称职的官员,含氟冰箱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它会:->破坏臭氧层,蚊子的嗅觉非常灵敏,而且择味而叮。

百年品牌北极星钟表人的家国情怀

百年品牌北极星钟表人的家国情怀

百年品牌北极星钟表人的家国情怀佚名【期刊名称】《钟表》【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6页(P84-89)【正文语种】中文1915年7月,民族实业家李东山先生在烟台开办了我国第一家机械制钟工厂——烟台宝时造钟工厂,这就是今天北极星钟表的前身。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而今,北极星钟表迎来了自己的百年华诞,向世人展现着百年风采,讲述着家国情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列强忙于争霸,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控制,使我国民族工业稍得发展之隙。

1912年8月20日,孙中山先生由上海水路北行赴北京议事,途经烟台做短暂停留。

在烟台各界举行的欢迎会上,孙中山先生发表演说,倡导发展制造业,杜绝“利权外溢”,使烟台商界不少人士深受启迪,其中就有在场的李东山。

1915年初,李东山注意到市场上经销的一部分日本马球牌座钟和零件。

他认为,造钟工业在我国是个空缺,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抱定一个目标:一要造中国自己的钟;二要让国人用得上、买得起国产钟。

1915年7月,李东山出资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机械造钟企业——宝时造钟厂。

宝时造钟厂创办初期,许多技术问题解决不了,为此,他在1915年至1918年,先后三次以经销者的身份,亲自赴日本大坂的马球钟厂观摩学习。

李东山自幼未曾读书,对所看到的、听到的技术全凭脑记,回国后苦心研制,并从德国购进造钟设备,经过近三年的苦心研制,终于1918年初试制成功第一批座、挂钟,注册商标“寶”字。

宝时造钟厂的创办和“寶”字钟诞生,标志着我国造钟业由作坊式的手工生产,进入机械化、工业化的新阶段。

“寶”字牌座、挂钟一问世,就面临着与洋钟的激烈竞争。

当时,各种外国时钟充斥市场,其中尤以日产“马球”牌时钟占有优势。

当时的胶东半岛与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在这种背景下,势单力弱的“寶”字牌座、挂钟要与日产马球牌时钟竞争,可谓以卵击石。

但宝时造钟厂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以华美的外观,低廉的价格和高精度赢得用户。

211110539_明代浑仪天常赤道环刻度之疑与析

211110539_明代浑仪天常赤道环刻度之疑与析

!中国科技史杂志"第!!卷#"#"$年$第%期%%#.&%%!!"#$"%&#'#()*+&,-.)+/"#0%'/)+1).23%#&3#,&4!#3"&)-)51&'()*!!#"#"$$+(*%明代浑仪天常赤道环刻度之疑与析张&瑶&王学志#中国科学技术馆'北京%##%#%$摘&要&关于紫金山天文台现存明代浑仪'过去学者在论著中往往将它的天常赤道环刻度与明代简仪百刻环刻度混同一谈("#"%年'中国科技馆在利用激光三维扫描技术获取的外形数据等比例仿制青铜浑仪的过程中'发现明代浑仪天常赤道环的刻度并非简仪的百刻分划'与我们所知的唐宋元时期的十二辰刻制均不相吻合(笔者经多方考证分析'推测明代浑仪天常赤道环上的百刻分度应是某个历史时期在浑仪上使用过的特殊计时方法'这种特殊的十二辰刻制对于考证明代浑仪的原型究属哪个历史时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关键词&百刻制&十二辰刻制&浑仪&简仪&天常赤道环中图分类号&+#,"e 2%0#,"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0#%#.0#,&&&收稿日期%"#"%0%%0%/+修回日期%"#"%0%"0$#&&&作者简介%张瑶'%,/"年生'中国科学技术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展览策划与设计+王学志'%,<,年生'中国科学技术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展览设计(&&&基金项目%中国科学技术馆"#%,年科研项目)中国古代青铜天文仪器#简仪$外形数据测量建模研究*#项目编号%fa _U 0L 0"#%,0#.$(浑仪是中国古代用于天体测量的传统天文仪器(现存于南京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的明代浑仪是我国至今保存的最早的一座浑仪'为明正统二年至四年间#%!$/&%!$,$仿宋元浑仪铸造而成'距今已有五百八十多年的历史(该浑仪最早存放于北京齐化北门城上的观象台'也就是今天建国门的古观象台(%,##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德国人将其劫掠到德国柏林近郊的波茨坦离宫'直到%,"%年才根据凡尔赛合约归还我国'重新安置在北京古观象台()九4一八*事变之后'明代浑仪等古仪于%,$"年被迁往南京'陈列在紫金山天文台上-%.(明代浑仪堪称中国古代天文仪器制造的杰作'也是世界上罕有的大型传世天文文物'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与历史价值'通过这件实物'可以让今人更真实地了解宋元明时期的天文观测情况和水平(自上世纪早期以来科技史界就对明代浑仪展开了相关的研究工作'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基于明代浑仪的历史渊源,构造功能等(如"#世纪$#年代初'中央观象台的常福元在!天文仪器志略"中简述了明代浑仪的构造,用途和来历-".+七八十年代'潘鼐对明制浑仪的源流,制作过程,作用和历史价值以及迁徙等做了详细研究-$'!.+李约瑟,伊世同,杜癉云等学者对明代浑仪的原型进行过不同的论&%期张瑶等%明代浑仪天常赤道环刻度之疑与析证-1&/.+%,,<年'李东生将明制浑仪与玑衡抚辰仪做了对比研究-<.+近两年'周维强通过新发现的中西史料还原仪器被劫与归还的历程-%.'陈志辉着重于%,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人对仪器之研究-,.(科技史界研究的另一个方面则是从器物本身的材料工艺与保护修复出发(%,1$年'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分析过仪器个别部位的化学成分-%#.(%,<$&&&%,,#年'紫金山天文台曾组织过对浑仪,简仪的修复(在此次修复的基础上'吴坤仪,王金潮,李秀辉对明代浑仪的制作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李秀辉,吴坤仪对明代浑仪的材质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此后'王金潮与谢盨对浑仪的室外带锈防护与修护做了系统的研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明代浑仪的复制,仿制工作也相继开展(北京古观象台,上海科技馆等都曾制作过明代浑仪仿制品("#%,年'中国科技馆为更深入认识此重要科技文物的丰富内涵'尽可能地留存该文物的空间结构与器身形貌信息'也为更好地展示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实施了)明代天文仪器简仪,浑仪#文物$外形数据测量建模项目*'运用激光三维扫描技术'获取了明代浑仪,简仪文物的精确外形数据("#"#至"#"%年期间'中国科技馆利用此数据成果先后仿制了%e %全青铜)简仪*)浑仪*展品#图%$各一件(图%&中国科技馆的明代浑仪等比例仿制品!"关于天常赤道环刻度的疑问作为古代的天文仪器'浑仪的科学信息主要存储于它的测量系统中(明代浑仪的测量系统主要由三组圈环组成%外面一层叫六合仪'包括地平环,天元子午环和天常赤道环+中间一层叫三辰仪'由四道圈构成一个整体'分别是黄道环,游旋赤道环,二分环和二至环+最内层为四游仪'由四游环和窥管组成(这些圈环中'除二分环以外'其余各环上都有刻度和刻字(因此仿制浑仪的重点和难点集中于每个圈环刻度的精准复制(在三维扫描/#%中&国&科&技&史&杂&志!!卷取得的数据中'由于设备和技术的原因'获取的圈环刻度非常模糊'难以辨识(为此'我们通过照相比对的方式'将所有刻度在电脑中进行了模拟还原#图"$(图"&明代浑仪天常赤道环还原刻度分段图在还原圈环刻度之后'我们对六合仪中的天常赤道环的刻度产生了疑问%天常赤道环上的刻度并非正常的百刻分划(天常赤道环又称天常环或百刻环'是同地平环和天元子午环倾斜相交的单环'平行于赤道(环表面刻有三层刻度'外层是十二时辰'中间是百刻分划'最里层是细分刻度(通过观测太阳的方位'在此环上可读出当地的真太阳时(明代浑仪天常环外层是十二时辰'中间一圈的刻度是将昼夜百刻平均分布于十二时辰之中'每时辰分为初,正两个小时'每个小时分为!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一大刻'在每个时辰的最后列一小格'代表一小刻(这样'一个时辰分为八大刻一小刻(最内层按周天刻度$.1%Z !度分划'每度又分为%#格'一共分为$.1"格(引起我们疑问的是中间一圈百刻分划'通过中圈与内圈的刻度对比可知'一个时辰的大刻长度大约为内圈的$/&$<格'其小刻的长度大约为1格'考虑到手工刻画的误差'我们将其定位大刻$/*1格'小刻1格'小刻仅为大刻的%Z /*1(这样一个时辰不是正常的<%Z $刻'而是<%Z /*1刻(照此计算'十二个时辰共包含,.大刻'%"小刻'%"小刻相当于%*.大刻'则总刻数为,/*.刻'不满百刻'如图$,图!所示(明代浑仪为明代仿宋元浑仪所作'宋元时期十二时辰与百刻制的配合一般采用的是将一个时辰分为初,正二个小时'每个小时分为四大刻一小刻'每小刻等于%Z .大刻(每个时辰为八大刻两小刻'即<"Z .刻(十二个时辰共分为,.大刻'"!小刻'小刻换成大刻相加'正好是一百刻(如元赵友钦在!革象新书")时分百刻条*里所述%)昼夜十二时'均分百刻'一时有八大刻二小刻'大刻总九十六'小刻总二十四'小刻六准大刻一'故共为百刻也(上半时之大刻四'始日初初'次初一'次初二'次初三'最后小刻为初四+下半时之大刻亦四'始曰正初'次正一'次正二'次正三'最后小刻为正四(*-%1.图$&明代浑仪天常赤道环每个时辰的排列#以丑时为例$<#%&%期张瑶等%明代浑仪天常赤道环刻度之疑与析图!&明代浑仪百刻环局部照与明代浑仪同时铸造的明代简仪上亦有百刻环'其百刻环上的大小刻的排列便与上述文献相同#图1,图.$(此外'简仪最内层的环度并非中国传统的$.1%Z !度'而是$.#度(划分方法是将每大刻分为$大格'%小格(大格分为%#等份'小格分为.等份(即每大刻$.等份'每小刻为.等份'每个时辰分为$##等份'%"个时辰为一圈共分$.##等份(图1&明代简仪百刻环每个时辰的排列#以酉时为例$图.&明代简仪百刻环局部照,#%中&国&科&技&史&杂&志!!卷#"对于天常赤道环刻度疑问的推测与分析#K!"历史上是否有过此种特殊的十二辰刻制*明代浑仪天常环上的刻度很不寻常'与我们所知的宋元时期的十二辰刻制不相吻合'那么是否历史上曾经有过类似的时制呢0自汉代以来'为了更准确地报时'天文学家一直在寻求将十二时辰制与漏刻使用的百刻制配合使用的记时系统'从而催生了十二辰刻制的出现(但由于十二时辰与百刻之数不成整数倍'配合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历史上也多次尝试过改变一昼夜刻数的变革(#%$一百二十刻制(西汉建平元年#公元前.年$六月'汉哀帝曾经采用夏贺良的建议'改用一百二十刻制'不过这种时制只用了两个月就废除了(在王莽称帝期间#公元,至"$年$'也是使用的一百二十刻制(#"$九十六刻制(南朝梁天监六年#1#/$'梁武帝曾改用九十六刻制'每个时辰为整八刻(#$$一百零八刻制(梁大同十年#1!!$'又改为一百零八刻制'每个时辰为整九刻(此法用至陈文帝天嘉年间#1.#&1..$仍恢复百刻制-%..(由于百刻制根深蒂固的影响'以上时制虽然更便于计算和使用'却没能得到广泛应用(为了将十二时辰与百刻制配合起来'从隋朝起'就有从每辰的起点开始顺数流逝的刻数的辰刻制'按照这种时间的划分'一个时辰分为<%Z$刻'<刻为大刻'%Z$刻为小刻-%/.(十二个时辰分为,.大刻'%"小刻(%"小刻又刻换算为!大刻'加起来正好是一百刻(唐代中期以后'又出现将每个时辰划分为两个小时的迹象'分别称)初*)正*'但当时使用还不普遍(到北宋中期以后'才普遍地分为初,正两个小时来记时'每小时得!%Z.刻(这%Z.也称为小刻(这种十二辰刻制一直沿用到明末(清初以后又改用九十六刻制'直到现在(综上可见'中国的计时制度史上虽然经历多次变革'但以往未曾见过此种刻制的记载(#K#"明代浑仪的特殊百刻分划是误刻还是有意为之*明代浑仪的百刻制'似乎最接近于隋唐时期使用的从每个时辰的起点顺数八刻有零的方法#图/$(王立兴先生在!纪时制度考"中曾制作了此法对应的钟点表格图#表%$-%..(根据他的研究'宋)在皇 #约%#1#$漏刻表中'其日出入的时刻'仍是从5时正6起'顺数5八刻有零6*-%..(相比之下'明代浑仪应是根据宋代实行的时初,时正的制度'将这顺数的八刻改为初一,二,三,四,正一,二,三,四以及最后的小刻#畸零$(图/&)从每个时辰的起点顺数八刻有零的方法*钟点图#%%&%期张瑶等%明代浑仪天常赤道环刻度之疑与析表!"时初起顺数M刻及畸零+各刻开始相应钟点表刻辰#%"$!1./<7Q7Q7Q7Q7Q7Q7Q7Q7Q子正&&&&&&&&&&#%"#".*!#!#*<#11*"丑%#%%!*!%"<*<%!$*"%1/*."%""".*!"!#*<"11*"寅$#$%!*!$"<*<$!$*"$1/*.!%"!".*!!!#*<!11*"卯1#1%!*!1"<*<1!$*"11/*..%".".*!.!#*<.11*"辰/#/%!*!/"<*</!$*"/1/*.<%"<".*!<!#*<<11*"巳,#,%!*!,"<*<,!$*",1/*.%#%"%#".*!%#!#*<%#11*"午%%#%%%!*!%%"<*<%%!$*"%%1/*.%"%"%"".*!%"!#*<%"11*"未%$#%$%!*!%$"<*<%$!$*"%$1/*.%!%"%!".*!%!!#*<%!11*"申%1#%1%!*!%1"<*<%1!$*"%11/*.%.%"%.".*!%.!#*<%.11*"酉%/#%/%!*!%/"<*<%/!$*"%/1/*.%<%"%<".*!%<!#*<%<11*"戌%,#%,%!*!%,"<*<%,!$*"%,1/*."#%""#".*!"#!#*<"#11*"亥"%#"%%!*!"%"<*<"%!$*""%1/*.""%"""".*!""!#*<""11*"夜子初"$#"$%!*!"$"<*<"$!$*""$1/*.&&&&&&&&然而这其中仍有一个问题无法解释'按照此种百刻划分法'最后的小刻应该是!*<分钟'也就是%Z$刻'但明代浑仪上的小刻却只有%Z/*1刻(依照此法'一大刻不再是过去的%!*!分钟'而是%!*/1分钟'小刻只有"分钟'完全违背了百刻制的计算方法(似乎唯一的解释便是明代工匠在仿制过程中出现了刻绘失误'小刻与大刻的长度比例不准'导致无法凑够一百刻(作出此种推论之际'笔者深感匪夷所思(毕竟明代浑仪为皇家天文仪器'在封建王朝'发生如此重大疏漏很容易被发现'一旦发现后果非常严重'且也不会被允许一直留存至今(根据!明史4天文志"记载'明弘治二年#%!<,$'钦天监监正吴昊称)观象台旧制浑仪'黄赤二道交于奎轸'不合天象'其南北两轴不合两极出入之度'窥管又不与太阳出没相当'故虽设而不用*'后经批准修改了浑仪黄道刻度()嘉靖二年'修相风杆及简,浑二仪*'浑仪又和简仪一起经历了一次检修-%<.(由此可见'明制浑仪在使用过程中曾被发现问题'而且也经过几次检修(天常环上若有刻度错误'也一定会被发现和改正'所以说误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不过'为了确认是否存在刻绘的误差并考证当时的制造精度'笔者详细统计了明代浑仪天常赤道环时辰,大刻,小刻分别对应内圈刻度的格数'具体统计见表"(%%%中&国&科&技&史&杂&志!!卷"%%表#"明代浑仪天常赤道环时辰 大刻 小刻对应格数统计表#单位%格$时辰刻度初一二三四正一二三四小刻子$#!$/$/$<$/$/$/$<$<1丑$#1$/$<$/$<$/$/$<$<1寅$#!$<$/$/$/$<$<$/$/1卯$#1$/$/$<$/$<$<$<$/1辰$#!$<$/$/$<$/$/$/$<1巳$#!$<$/$/$/$<$/$<$/1午$#!$<$/$/$/$/$/$<$<1未$#!$/$/$<$/$/$<$/$<1申$#1$<$/$/$/$<$/$<$<1酉$#!$/$/$<$/$/$/$<$<1戌$#1$<$/$<$/$/$/$<$<1亥$#!$<$/$/$/$/$/$<$<1从表"可知'明代浑仪天常赤道环十二时辰刻度累计共有$.1"格',.个大刻的刻度格数为$/或者$<#其中!#个大刻为$<格+1.个大刻为$/格$'%"小格刻度均为1格'每个时辰所占刻度格数为$#!或者$#1(时辰)丑*)卯*)申*)戌*所占刻度为$#1格'且这四个时辰刚好分布在连续四组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说明工匠在排布时辰,大刻,小刻时已关注到误差的问题'并且巧妙解决了此问题(忽略读数误差'说明十二时辰是完全均布在天常赤道环'并且当时的加工已经达到很高的精度(在排除了明代工匠的刻绘误差之后'我们又产生了新的怀疑%解放后明代浑仪也曾经历数次检修'那么是否在检修过程中发生过更换百刻环的情况呢0为此'笔者查阅了主持%,<<年浑仪修复工作的王德昌先生撰写的!紫金山天文台古代青铜天文仪器的全面修复"一文'根据文中记载'解放后明代浑仪经过了1#年代,.#年代,<#年代的几次小修' %,<<年完成了一次全面修复'均未提及更换天常环的情况-%,.(另外'曾经参与过%,<<年浑仪,简仪修复的罗宝琪先生亦向笔者亲证了此事(由此分析'明代浑仪天常环的特殊刻度'不应是因为当时工匠疏漏或后期修复出现的错刻所致'而是有意为之'或为某个历史时期曾在浑仪上使用过的特殊计时方法(其法与隋唐至宋初使用过的)八刻有零*类似'但将小刻进行了弱化'似乎只是示意性的存在'更像是一个介于百刻制和九十六刻制之间的时制(然笔者究非专业人士'具体作何解释'不敢妄断'只能提出疑问'期待方家就教($"天常环特殊百刻制可能说明的问题笔者认为明代浑仪天常环上特殊的刻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奇怪的是以往的浑仪研究者并未提及此现象-"#&"$.'在研究纪时制度或浑仪的文章中'基本是将明代浑仪&%期张瑶等%明代浑仪天常赤道环刻度之疑与析$%%与明代简仪百刻环的刻度混为一谈(事实上'这两个同时期铸造而成的天文仪器'在百刻环上却体现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刻度分划(首先中层的百刻刻度如上文所述大相径庭'度和$.#度的差别(笔者认为这两个区别'有助于探讨明代浑仪其次里层的刻度是$.1%Z!的源流问题(关于明代浑仪的源流'史学界一直有争议'常福元,伊世同等认为其原型应为宋遗浑仪'其中常福元认为是仿自皇 仪-".'伊世同认为仿自元 仪-"!.+李约瑟,杜癉云等认为其原型为元代浑仪-1'/.'潘鼐先生曾考证认为明代浑仪很可能仿制的是郭守敬制作的玲珑仪-$.(除此之外还有人提出过仿自明洪武浑仪说-$.("#%,年'清华大学的张楠博士对玲珑仪是明代浑仪原型一说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多条证据-"1.(对此'笔者认为'由明代浑仪和明代简仪百刻环上刻度的差异来看'如果两件仪器由同一人设计并在相同时期内制造'应该不会采用两种完全不同的时制(且简仪百刻环内层刻度是按一圆周$.#度划分'说明郭守敬受阿拉伯天文仪器$.#度制的影响'对百刻环进行了革新设计+而浑仪天度(如果明代浑仪真是仿自郭常环上的内层刻度仍然刻的是中国传统的周天度数$.1%Z!守敬设计的玲珑仪'应该也会在同样功能的器具上体现这一设计创新(如此看来'明代浑仪天常环的刻度分划应是为玲珑仪原型说提供了新的反证(从其十二辰刻制和周天度数划分的特征来看'似乎更接近宋代浑仪(依笔者浅见'明代浑仪天常环的刻度是研究十二辰刻制的一个重要史料'对于探讨明代浑仪的原型究属哪个历史时期具有参考价值(本文在此抛砖引玉'期待专家学者的进一步研究(致&谢&感谢胡维佳老师在本文撰写过程中给予的指导 感谢两位外审专家细致的阅评与建议 同时感谢赵洋博士 李亮博士的阅读与点评参&考&文&献%&周维强Y北京观象台天文仪器之被劫与归还史事拾补-I.Y自然科学史研究'"#%,'$M#!$%!#1&!$,Y"&常福元Y天文仪器志略-U.Y北京%京华印书局'%,"%Y/&%#Y$&潘鼐Y现存明仿制浑仪源流考-I.Y自然科学史研究'%,<$#$$%"$!&"!1Y!&潘鼐Y南京的两台古代测天仪器&&&明制浑仪和简仪-I.Y文物'%,/1#/$%/Y1&李约瑟Y中国科学技术史-U.Y北京%科学出版社'%,/1Y!%!Y.&伊世同Y灵台仪象&&&北京古观象台的早期和晚期仪器-I.Y天文馆研究'%,,.#%Z"$%"%&""Y/&杜癉云Y玲珑仪新探-I.Y中国科技史杂志'"#%#'$!#!$%!!"&!!.Y<&李东生Y明制浑仪与玑衡抚辰仪之比较研究-I.Y中国科技史料'%,,<#!$%<#&<.Y,&陈志辉Y近代与否之辨%%,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人对北京古观象台的双重印象-I.Y自然科学史研究'"#"#'$Q #!$%!/.&!,#Y%#&张柏春Y明清测天仪器之欧化-U.Y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Y,%Y%%&吴坤仪'王金潮'李秀辉Y浑仪,简仪制作技术的研究-I.Y东南文化'%,,!#.$%%1Y%"&李秀辉'吴坤仪Y浑仪,简仪合金成分及材质的研究-I.Y文物'%,,!#%#$%,Y%$&谢盨'王金潮Y污染大气中浑仪'简仪的带锈防护-I.Y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Y%!&王金潮Y简仪'浑仪修复与室外带锈防护-I.Y文物修复与研究'%,,1%%%&""Y%1&全和钧Y我国古代的时制-I.Y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Y中&国&科&技&史&杂&志!!卷!%%%.&王立兴Y纪时制度考--.Y中国天文学史文集%第!集-:.Y北京%科学出版社'%,<!Y%&!/Y%/&陈久金Y中国古代时制研究及其换算-I.Y自然科学史研究'%,<$#"$%%%<&%$"Y%<&#清$张廷玉'等Y明史%第二册-U.Y北京%中华书局'%,/!Y$1,Y%,&王德昌Y紫金山天文台古代青铜天文仪器的全面修复--.Y中国天文学史文集%第.集-:.Y北京%科学出版社' %,,!Y%<<&"%,Y"#&吴守贤'全和钧Y中国古代天体测量学及天文仪器-U.Y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Y!"%&!""Y"%&陈美东'华同旭Y中国计时仪器通史%古代卷-U.Y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Y.!&.1Y""&潘鼐'徐振韬Y明制浑仪--.Y中国古代天文文物论集-:.Y北京%文物出版社'%,<,Y$$,&$!.Y"$&郭盛炽Y中国古代的计时科学-U.Y北京%科学出版社'%,<<Y%/$Y"!&伊世同Y明铸浑仪考原--.Y第三届国际中国科学史讨论会论文集-:.Y北京%科学出版社'%,,#Y.$&./Y"1&张楠Y玲珑仪新考-I.Y自然科学史研究'"#%,'$M#%$%1$&..Y\16*+:)4*.4;H4.>E*:*)@+56F6>6*+:.>S^1.+)/7:4B F.>:=/.+:)4)@+56_:4B<E4.*+E H/2:>>./E C956/6\J-+Ca8(&P-+C_?4O73#$"%&,23%#&3#,&4!#3"&)-)517*'#*9':#%;%&5%##%#%'$"%&,$H=*+/.8+&-=H(5>7485Q3))85G=W7454(H>74U3;AK G;8=>G7(?=493;>742?5W)4U(?;>83; b@=45F8>(5G'=D7()85=78F4(H>4;D(;H?=49>74=D8)4(H3>=D4)4=>38)4`?8>(538)53;AV3>7>78>(H>74 8@539A4985Q3))8(H>74=8Q4W453(9*^;"#"%'>74ED34;D48;964D7;()(A G U?=4?Q(H:73;8?=49>74 D(;>(?598>8(@>83;49@G$K)8=45=D8;;3;A>4D7;()(A G>(54W)3D8>4>74@5(;O485Q3))85G=W74543; 4`?8)W5(W(5>3(;=*K?53;A>78>W5(D4==3>V8=H(?;9>78>>74=D8)4(H3>=D4)4=>38)4`?8>(538)53;A V8= ;(>>74=8Q48=>74(;4(H>748@539A4985Q3))8'V73D7V8=;(>D(;=3=>4;>V3>7>74M;(V;%">V(07(?5 W453(9==G=>4Q(H>7468;A'E(;A8;9a?8;9G;8=>34=*-H>45Q?)>3W)4>4[>?8)8;8)G=3='>748?>7(5 =W4D?)8>4=>78>>74%##0W453(9=G=>4Q4;A58F49(;>74D4)4=>38)4`?8>(553;A(H>7485Q3))85G=W7454 =7(?)9@48=W4D38)>3Q3;A Q4>7(9?=49(;85Q3))85G=W7454=9?53;A8D45>83;73=>(53D8)W453(9*674 =W4D38)Q4>7(978=54H454;D4F8)?4H(5>4[>?8)54=485D7(;>744[8D>73=>(53D8)W453(9(H>7485Q3))85G =W7454(H>74U3;A K G;8=>G?;945`?4=>3(;YJ6E-)/;*&%##0W453(9=G=>4Q'%">V(07(?5W453(9==G=>4Q'85Q3))85G=W7454'8@539A49 85Q3))8'D4)4=>38)4`?8>(553;A。

巍巍紫金山悠悠七十年--读《紫金山天文台史》

巍巍紫金山悠悠七十年--读《紫金山天文台史》

巍巍紫金山悠悠七十年--读《紫金山天文台史》
王耀华
【期刊名称】《民主与科学》
【年(卷),期】2004(000)006
【摘要】@@ 紫金山,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仿佛每个人都能毫不犹豫地把它与天文台联系起来,可是除此以外,我们还有多少了解呢?这个词汇的背后隐藏着多少意味深长却又不为所知的历史呢?中国现代天文学生命何以薪火相传,代代相依?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中国科学圣地丛书,由江晓原、吴燕写作的<紫金山天文台史>一书,给出了答案.在这本书中,作者围绕紫金山天文台的背景、创建和发展,以大量的资料数据,详实地介绍了中国现代天文学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坎坷历程.
【总页数】2页(P49-50)
【作者】王耀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紫金山天文台太阳黑子手描观测记录的精度分析∗ [J], 李冉阳;周团辉;季凯帆
2.紫金山天文台科普巡礼——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 [J], 张旸;
3.紫金山天文台55 yr手绘黑子数据系统差分析 [J], 孙雪兵;郑胜;何慧灵;曾曙光
4.我国负责历书编算机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J], 王悦毅;宁晓玉
5.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画 [J], 张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慶祝天文台成立130周年迎接天文台吉祥物的誕生-香港天文台

慶祝天文台成立130周年迎接天文台吉祥物的誕生-香港天文台

慶祝天文台成立130周年迎接天文台吉祥物的誕生適逢天文台成立130周年的大日子,天文台吉祥物「度天隊長」面世了!作為天氣家族(光仔 , Q仔 , 小賓 , 阿迪 , 菲菲 , 阿紫 和霹靂頭 )之首,「度天隊長」無論身形或面容皆顯露了一脈相傳的族系基因。

作為公眾教育活動的親善大使,它的第一個任務便是推廣自2004年上一次更新後天文台最新的抱負、使命與信念。

「度天隊長」身上的特徵正好反映了天文台信念的所有元素(竭誠服務[S erve] ․ 用心關懷[C are] ․ 靈活創新[I nnovate] ․ 熱誠不懈[E nthuse] ․ 培育傳承[N urture] ․ 群策群力[C ollaborate] ․ 追求卓越[E xcel])。

「度天隊長」手持溫度計測量氣溫,密切監測市民關心的天氣狀況。

它的工具箱內還儲存了各款氣象儀器和天氣警告,準備在不同天氣狀況下應用,以竭誠服務,用心關懷的態度維護社會的福祉和安全。

帽子的設計結合了散發能量及溫暖的太陽和帶來希望的彩虹,鼓勵我們不忘以專業發展為目標,熱切地學習求進步。

展望未來,透過公眾教育,培育傳承,熱誠不懈地把知識傳遞,激發新一代。

相互交織的卷曲髮型,模擬風雲和海浪的起伏流動,象徵天文台與其它同行、用戶及持份者互動交流,群策群力,充分運用知識與資源,達致最大的協同效應和豐碩成果。

閃電形狀的肩帶標誌著靈光的啟發,讓產品和服務發展可以不斷靈活創新;背後的披肩帶動我們追求卓越,再闖高峰。

「度天隊長」一身超級英雄的裝束,充滿權威和力量,保障市民免受災害的威脅。

但它卻同時展示著開放、友善的姿態,通過以人為本的處事方式面對新的挑戰。

吉祥物的設計概念和元素啟發自香港氣象學會聯同香港美術教育協會和香港天文台在2012年年底合辦的小學生天氣吉祥物設計比賽之得獎作品。

為在今年初誕生的天文台吉祥物命名,天文台最近舉辦了一個有公眾參與的命名比賽,邀請了「天文台之友」、「社區天氣資訊網絡」成員及天文台職員參加,並由一個包括天文台策略諮詢委員、香港電台代表及天文台管理層組成的評審團在眾多參賽名字中選出「度天隊長 - Dr. Tin」作為天文台吉祥物的名字。

中国港澳台陆图书资料库

中国港澳台陆图书资料库

网络古籍全文检索系统简介爽古籍的全文检索是网络文史应用最为直接和最为有效的手段。

就目前状况而言,网络文史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最主要的古籍全文检索系统几乎全部集中在。

由于近几十年大陆古籍整理成绩斐然,的数据库底本大部分采用了近年来大陆出版的标点和校刊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检索系统也是两岸学者共同的心血结晶。

中央研究院汉籍电子文献中央研究院汉籍电子文献(旧称瀚典全文檢索系統)是迄今最具规模的中文古籍数据库,也是目前网络中资料整理最为严谨的中文全文数据库。

它包含整部二十五史、整部阮刻十三经、超过2000万字的史料、1000万字的大正藏以及其它典籍,合计字数13400万字,并以每年至少1000万字的速率增长,蔚为壮观。

汉籍电子文献所有资料包括二十五史、诸子、古籍十八种、古籍三十四种、大正新修大藏经、上古汉语语料库—摘要(《论语》、《孟子》、《墨子》、《庄子》、《荀子》、《非子》、《吕氏春秋》、《老子》、《商君书》、《管子》、《晏子春秋》、《子》)、方志(通志、府志、县志、厅志、采访录、一般志书与舆图、补阙)、档案、文献、文心雕龙(《文心雕龙义证》、《文心雕龙考异》、《文心雕龙注》)、佛经三论(《中论》、《十二门论》、《百论》)、清代经世文编(贺长龄《清代经世文编》、士浚《清代经世文续编》、《盛康清代经世文续编》)、新民说、中华民国史事日志、际恒著作集、词话集成(《时贤本事曲子集》、《复雅歌词》、《拙轩词话》、《浩然斋词话》、《乐府指迷》、《吴礼部词话》、《艺苑卮言》、《爰园词话》、《七颂堂词绎》、《填词杂说》、《金粟词话》、《铜鼓书堂词话》、《雕菰楼词话》、《介存斋论词杂着》、《乐府余论》、《双砚斋词话》、《问花楼词话》、《词径》、《雨华盦词话》、《词论》、《近词丛话》、《饮冰室评词》、《近代词人逸事》、《彊村老人评词》、《窥词管见》、《词概》、《珠花簃词话》)、新清史·本纪、乐府诗集、闽南语俗曲唱本《歌仔册》、人文资料库师生版等容。

天文基础时间和历法上wangyumin

天文基础时间和历法上wangyumin
而 息 ,
2020/8/1
日 晷
2020/8/1
西 汉 漏 壶
2020/8/1






2020/8/1
多级漏壶
2020/8/1
水 运 仪 象 台
2020/8/1
2020/8/1
惠 更 斯 摆 钟
2020/8/1
布 拉 格 市 政 厅 天 文 钟
2020/8/1
石 英 钟
2020/8/1
2020/8/1
• 关于原子时存废的争论
2020/8/1
• 协调世界时(UTC,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协调世界时秒长=原子时秒长,从 1972年起使用。积累起来比地球自转 差0.9秒以上时,则跳1秒,称闰秒, 有正闰秒、负闰秒之分。只在6月30日 或12月31日最后1秒操作。目前所有的 闰秒都是正闰秒,尚无负闰秒。
2019
2019
2019
2019
2020/8/1
地球、月球的运动给出三种天然的 时间单位:日、月和年。
2020/8/1
时间的单位: 年月日时分秒
2020/8/1
盛年不重来, 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2020/8/1
(2)计时仪器
2020/8/1
太先 阳民 是日 天出 然而 的作 钟, 表日 。入
2020/8/1
• 原子时(AT,Atomic Time): 由原子钟按原子秒导出的时间。
2020/8/1
老的时间定义:基本单位是日、回归年, 再划分时、分、秒。
新的时间定义: 基本单位是秒, 分、时、日、年由秒累加得出。

感动中国的100位爱国科学家

感动中国的100位爱国科学家

感动中国的100位爱国科学家目录第一辑深深赤子情中国近代植物学的开拓者——钟观光002近代生物学的主要奠基人——秉志004中国人民优秀的农业科学家——丁颖006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李四光008卓越的地理学和气象学家——竺可桢010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开拓者——陈焕镛012我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侯德榜014 第一位现代数学博士——胡明复016我国函数论研究的开拓者——陈建功018 动物遗传学的创始人——陈桢020小麦大王——金善宝022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024微循环障碍研究的先驱——钱潮026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吴有训028我国心理学界的圣人——潘菽030中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张孝骞032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叶企孙034一生追寻“科学之光”——严济慈036一代建筑宗师——梁思成038第二辑拳拳爱国心中国人口地理学的创始人——胡焕庸042一生为了妇女儿童的健康——林巧稚044电子学科奠基者——朱物华046美国两次都留不住的科学家——傅鹰048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张钰哲050中国的“克隆之父”——童第周052中国核物理事业的先驱——赵忠尧054桃李满园的一代宗师——周培源056分子光谱研究的奠基人——吴学周058“数学王”——苏步青060我国真菌研究的奠基人——邓叔群062“长寿院士”——贝时璋064我国植物生理学的奠基人——汤佩松066中国木材学的开拓者——唐■068中国X射线晶体学的创建人——陆学善070 应用光学事业的开拓者——龚祖同072充满传奇色彩的水声学家——汪德昭074中国催化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张大煜076中国胸腔外科奠基人——黄家驷078自称“候鸟”的鸟类学家——郑作新080微生物学的“忠实牧童”——方心芳082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王淦昌084第三辑不朽铸丰碑中国冶金物理化学的奠基人——魏寿昆088 中国生物化学的奠基人——王应睐090神经科学泰斗——张香桐092以身殉职的两弹元勋——郭永怀094为国为民,献身科学——张文裕096一代数学宗师——柯召098只有初中学历的数学巨匠——华罗庚100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102中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钱伟长104“娃娃教授”——时钧106“肝病的克星”——关幼波108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钱三强110中国孢粉学的奠基人——王伏雄112第一个揭开原子弹秘密的人——卢鹤绂114 中国“群表示论”的奠基人——段学复116 石油能源专家——朱亚杰118声学泰斗——马大猷120“毛估大师”——卢嘉锡122第四辑殚精绘华谱太空翱翔领航人——任新民126中国大气物理研究的奠基人——叶笃正128 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陈芳允130 “伯乐院士”——钱令希132中国声学事业的开创者——魏荣爵134无机化学学科的奠基人——申泮文136矢志不渝报效祖国——谈镐生138国之大医——吴阶平140中国第一代地质学家——池际尚142火箭和导弹专家——屠守锷144无机材料科学的奠基人——严东生146中国现代控制理论的开拓者——关肇直148 中国半导体科学的奠基人——王守武150从零分起步的数学家——吴文俊152情系祖国,造福人类——高小霞154固体物理学的一代宗师——黄昆156“红色科学家”——涂光炽158红外物理和技术的奠基者——汤定元160大地的女儿——郝诒纯162高分子材料科学的奠基人——徐僖164科学界的女劳模——沈天慧166第五辑赤诚写丹心“两弹”元勋——邓稼先170中国“氢弹之父”——于敏172全身心投入科学事业的——王业宁174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176中国教师节的首倡者——王梓坤178激情于数学王国——王元180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82“误入”地球物理学——马在田184中华“神光”的重要缔造者——邓锡铭186激光元老——干福熹188“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陈景润190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高庆狮192“嫦娥之父”——欧阳自远194谱写观察宇宙的新篇章——苏定强196中国计算机先驱——孙钟秀198拓扑学大师——姜伯驹200中国地震学泰斗——陈运泰202立志“精忠报国”的科学家——白以龙204从放牛娃到气象学家——黄荣辉206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朱清时208第一辑深深赤子情中国近代植物学的开拓者钟观光钟观光(1868~1940),字宪鬯(chàng),浙江镇海(今属宁波)人。

1.2太阳钟

1.2太阳钟

很早以前,人们发现房屋、树木等物在太 阳光照射下会投出影子,这些影子的变化有一 定的规律。于是便在平地上直立一根竿子或石 柱来观察影子的变化,这根立竿或立柱就叫做 “表”;用一把尺子测量表影的长度和方向, 则可知道时辰。后来,发现正午时的表影总是 投向正北方向,就把石板制成的尺子平铺在地 面上,与立表垂直,尺子的一头连着表基,另 一头则伸向正北方向,这把用石板制成的尺子 叫“圭”。正午时表影投在石板上,古人就能 直接读出表影的长度值。 经过长期观测,古人不仅了解到一天中表 影在正午最短,而且得出一年内夏至日的正午 ,烈日高照,表影最短;冬至日的正午,煦阳 斜射,表影则最长。于是,古人就以正午时的 表影长度来确定节气和一年的长度。譬如,连 续两次测得表影的最长值,这两次最长值相隔 的天数,就是一年的时间长度,难怪我国古人 早就知道一年等于365天多的数值。
中国古时 把一天平均划 分为十二个时 辰,每个时辰 相等于现在的 两小时。
古人把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 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用光影来计时——日 晷 ★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 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 针(晷针)和石制的圆盘(晷面)组成,在晷面 的正反两面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 。 当太阳光照射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 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时,投向晷面的晷 针影子也会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移动着的晷针 影子就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也就好比是 现代钟表的盘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日晷依晷面所放位置的不同,可分成地平 日晷(晷面水平放置而晷针指向北极,晷面和晷 针之间的夹角就是当地的地理纬度)、赤道日晷 (晷针平行地球自转轴而晷面呈北低南高状摆放 ,晷面和晷针垂直)等。

江户时代《授时历注解》的作者及其内容

江户时代《授时历注解》的作者及其内容

‘中国科技史杂志“第45卷(2024年)第1期:147 158The Chinese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㊀Vol.45(2024)No.1江户时代‘授时历注解“的作者及其内容张㊀稳1,2㊀徐泽林3(1.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100190;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3.东华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051)摘㊀要㊀中国古代重要历法‘授时历“传入日本后被翻刻㊁传播与研究,对江户日本数理科学产生了巨大影响㊂‘元史㊃历志“中的 历议 是有关中国古代历法理论的重要文献,在明清时期几乎无人研究,而江户时期的日本学者对其进行了注解,先后出现建部贤弘(1664 1739)㊁西村远里(1718 1787)㊁原田茂嘉(1740 1807)三人的注解㊂文章首先考证了日本东北大学附属图书馆所藏‘授时历注解“的作者为原田茂嘉,而非高桥至时(1764 1804)㊂其次对原田茂嘉及其著述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注解内容及其知识来源进行了考证与梳理,认为其注解引用‘天文图解发挥“(中根元圭)㊁‘历算全书“(梅文鼎)和‘授时解“(西村远里)最多㊂最后,文章对原田茂嘉‘授时历议注解“中对 验气 和 不用积年日法 的注解进行解读,认为原田对 验气 部分的图解式注解值得称道;他在 不用积年日法 部分对李谦和齐履谦推求演纪上元的三种可能情形进行了补充㊂他补充的两种情形是利用关孝和的剪管术推求演纪上元的,其方法实质与大衍总数术相同㊂关键词㊀‘元史㊃历志“㊀历议㊀原田茂嘉㊀‘授时历注解“㊀‘授时解“中图分类号㊀N09ʒP194.3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㊀1673-1441(2024)01-0147-12㊀㊀㊀收稿日期:2022-09-13;修回日期:2023-10-13㊀㊀㊀作者简介:张稳,1995年生,中国科学院自然学科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㊂徐泽林,1963年生,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东亚数学史与数理天文学史㊂㊀㊀㊀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江户时代日本学者对‘授时历“的历理分析与算法改进 (项目编号:11873024)㊂山东大学全球汉籍合璧工程:日本馆藏天文历算汉籍编目㊂‘授时历“不仅是日本江户时代历法的母体,也是江户时代数理科学的基础㊂江户时代关于‘授时历“的注解文献繁多,它们是中国科学文化传播影响日本的历史见证,也是从海外视角理解中国传统科学的重要材料㊂这些注解的水平良莠不齐,传抄重复者亦多,除关孝和(1642? 1708)的注解外,日本学界至今没有对其他‘授时历“注解文献进行过系统的调查整理和深入的解读㊂随着古籍文献的电子信息化,全面调查整理和解读这些文献日益便利,笔者调查发现,江户时代的‘授时历“注解文献多达85种[1],但其中对‘授时历“(包括 历议 与 历经 )进行完整注解的只有建部贤弘(1664 1739)的‘授时历解中㊀国㊀科㊀技㊀史㊀杂㊀志45卷议“(包括‘授时历议解“3卷㊁‘授时历术解“2卷㊁‘授时历数解“1卷)㊁西村远里(1718 1787)的‘授时解“以及未署名的‘授时历注解“㊂徐泽林已对建部贤弘的‘授时历解议“进行了调查整理和翻译(待出版),并做了初步研究,获得了一些研究成果[2][3],而对于‘授时解“(宝历十一年抄写,15卷,藏于国立天文台)与‘授时历注解“这两部著述,目前尚未见相关研究,特别是‘授时历注解“,不仅没有引起学界注意,而且之前还错认为是幕府天文方高桥至时(1764 1804)的著述㊂本文将探讨‘授时历注解“的真正作者及其内容㊂1 ‘授时历注解“作者的确认日本图书馆所藏书名为‘授时历注解“的抄本现存三种㊂第一种抄本现藏于东北大学图书馆狩野文库,图书登记信息为 ‘授时历议注解“并‘删补授时暦交食法“(请求记号:7-31643-5,レコード番号:1100021559) ,共5册,包括‘授时历议注解“3册(见图1左)㊁‘授时历经议注解别卷“1册和‘删补授时暦交食法“1册㊂‘授时历议注解“内容缺少 定朔 和 不用积年日法 部分,抄写笔迹与‘授时历经议注解别卷“‘删补授时历交食法“相同,为同一人所抄㊂‘删补授时历交食法“首页有 梅轩主人识 ①的落款,并有狩野亨吉(1865 1942)和宇野则定的藏书印㊂‘授时历议注解“第一册末页也有 谦斋主人写 ②的落款㊂‘删补授时历交食法“最后有 天保七年丙申冬十月几望誊写,片山正重 ㊁ 天保十三年壬寅冬十一月誊写,宇野则定 的落款㊂由此可知,这五册抄本的底本为高桥至时(1764 1804)家的旧藏书,‘授时历议注解“与‘授时历经议注解别卷“由 谦斋主人 抄出,宇野则定又于天保十三年(1843)从 谦斋主人 抄本转抄而成㊂‘删补授时历交食法“为高桥至时的著述,片山正重于天保七年(1836)抄出,宇野则定又于天保十三年(1843)从片山正重抄本抄出㊂它们均由汉学家狩野亨吉收藏㊂谦斋主人㊁片山正重㊁宇野则定三人信息不详㊂第二种抄本藏于学士院图书馆,有‘授时历议注解“(4册)(见图1右)与‘授时历经注解“(7册)以及‘授时历经议注解别卷“(1册)㊂其中‘授时历议注解“与东北大学抄本‘授时历议注解“内容完全一致,抄写者未做任何修改,只在个别地方因出现误笔而涂改㊂学士院藏抄本有些注解内容相对完整,而东北大学藏本却有些微删节或漏抄③㊂此外,东北大学狩野文库抄本‘授时历议注解“有个别注解内容为学士院藏抄本所无㊂第三种抄本藏于横滨市立大学图书馆 梵历汇集 中,图书登记信息显示藏有‘授时历议注解“4卷与‘授时历经议注解别卷“㊂该图书馆不能下载此书,暂未知其详㊂学士院抄本㊁东北大学狩野文库抄本与横滨市立大学图书馆抄本均未署作者名与著作时间㊂东北大学图书馆登记该书时因其与高桥至时的‘删补授时历交食法“抄写笔迹一致,故而认定为高桥至时的著作,将其与‘删补授时历交食法“合订在一起㊂笔者通过841①②③高桥至时自称梅轩主人㊂謙斋主人,似为抄写者的号,其信息不详㊂删节内容并不多,可能是抄写者在抄写过程中漏抄㊂㊀1期张稳等:江户时代‘授时历注解“的作者及其内容图1㊀左:东北大学狩野文库抄本首页㊀右:学士院抄本‘授时历议注解“首页仔细研读‘授时历议注解“的内容,对东北大学图书馆将‘授时历议注解“的作者定为高桥至时产生了怀疑㊂首先,高桥至时是一位受‘历象考成“及‘历象考成后编“理论影响的天文学家,但在‘授时历议注解“中几乎看不到‘历象考成“中的天文知识㊂其次,‘授时历议注解“和‘授时历经注解“中大量引用了涩川春海(1639 1715)㊁中根元圭(1662 1733)和西村远里的著述,而未发现引用高桥至时的老师麻田刚立①(1734 1799)著述中的内容㊂而且,查阅高桥至时的著作,有三种与‘授时历“有关,分别是‘删补授时历交食法“‘授时历日食法论解“‘增修消长法“②,但这些著作的内容与‘授时历经注解“‘授时历议注解“和‘授时历经议注解别卷“均无相同之处㊂因此,‘授时历注解“作者显然不是高桥至时㊂前文已经提到,‘授时历议注解“中大量引用涩川春海㊁中根元圭和西村远里等人的‘授时历“注解,而且作者在引用这些人的著述时,称呼西村远里为 西村先生 ,而引用他人著述却直呼其名㊂这说明作者与西村远里的关系极有可能是师徒关系㊂沿此线索调查西村远里的学生,结果发现西村远里确有弟子名为原田茂嘉(1740 1807)㊂据载,原田茂嘉曾在宝历年间(1751 1764)到江户学习和算,此后前往京都跟随西村远里学习天文历算[4],而西村远里也在宝历年间(1751 1764)对‘授时历“做过注解,著‘授时解“㊂因此,原田茂嘉在其老师注解的基础上也对‘授时历“进行注解,自在情理之中㊂‘授时历注941①②麻田刚立,享保十九年(1734)出生,名妥彰,字刚立,号璋庵(正庵)㊂自学天文并习医术,安永一年(1772)前往大阪并改姓麻田,一边以医谋生,一边研究天文历学,后收高桥至时与间重富为徒,于宽政十一年(1799)去世,著作主要有‘消长法“‘弧矢弦论解“‘以月景推日食法“等㊂三本著作都为高桥至时所作,均为抄本,‘删补授时历交食法“(宽政元年),后人多有抄写;‘授时历日食法论解“藏于学士院,为伊能忠敬明治四十三年誊写本;‘增修消长法“(宽政十年)藏于东京天文台,有明时馆藏书印㊂中㊀国㊀科㊀技㊀史㊀杂㊀志45卷解“引用大量的西村远里‘授时解“的内容,即为‘授时历议注解“为原田茂嘉所著之旁证(如图2)㊂图2㊀‘授时历注解“(左)与‘授时解“(右)相似处此外,‘授时历议注解“中出现数十处 嘉按 ㊂ 嘉 即人名,亦即作者,此为断定著者为原田茂嘉的确证㊂再者,原田茂嘉是江户时代中期历算家,其著作有数十种,现存者主要有‘算颗录“‘天学口授目录“‘天学口授目录集解“①等,‘授时历议注解“和‘授时历经注解“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与上面三种著作内容相近㊂‘天文口授目次“和‘天学口授目次集解“中也引用涩川春海㊁中根元圭著述和‘天经或问“的内容㊂‘天学口授目次集解“中亦有数处 嘉按 [5],由此可进一步确认‘授时历注解“作者为原田茂嘉㊂2 原田茂嘉及其著作原田茂嘉,名元五郎,元文五年(1740)出生,备前冈山藩(今冈山县)藩士㊂自幼对算学有兴趣,自学算学与历学㊂之后赴京都随西村远里②学习天文历算([4],页41 46),于宝历年间(1751 1764)前往江户学习和算㊂早年在冈山藩的经历由于缺乏足够史料而不清楚㊂在京都和江户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和算与天文历算著作,数学能力和历学水平得到迅速提高㊂跟随西村远里学习时,正值阴阳寮土御门家主导历法改革,西村远里得到土御门家的信任,从宝历二年(1752)开始受命参与土御门泰邦(1711 1784)的宝历改历[6]㊂因此,西村远里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授时历“,撰‘授时解“,其注解工作也影051①②‘天学口授目次“藏于日本东北大学林文库,‘天学口授目录集解“藏于九州大学㊂‘天学口授目录“和‘天学口授目录集解“首页注明作者为原田茂嘉㊂江户中期的历学者,居住在京都,姓藤原,通称为千介㊁左卫门,名远里,字得一,号居行㊂跟随池部清真学习数学,精通山崎流的测量术㊂之后跟随幸德井(贺茂)保笃(1702 1748)学习历算,成为当时一流的历学者㊂有天文历算㊁随笔等数十卷著作,其中‘授时解“‘贞享解“是其代表作㊂㊀1期张稳等:江户时代‘授时历注解“的作者及其内容151响了原田茂嘉对‘授时历“的研究㊂原田茂嘉在师从西村远里之前主要从事和算研究,根据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①的 日本古典籍総合目録データベース 检索可知,其和算著述有21种保存了下来,其中‘天元术“‘天元并演段术“‘天元秘录“‘天元问答“‘演段秘录“‘演段问答“等书是对天元术与演段术的解说㊂17世纪中叶以后,天元术是和算最主要的代数方法,关流和算家称之为解隐题(一元方程问题被称作隐题)的神法;演段术是和算家对天元术进行推广而来的代数方法,关流和算家称之为解伏题(多元方程组问题被称作伏题)的方法,使用文字代数(旁书法),引入辅助未知数进行消元演算,以求解多元高次方程组㊂这一方法经关孝和㊁建部贤弘㊁井关知辰㊁久留岛义太㊁松永良弼等人的发展,方法基本成熟㊂原田茂嘉的上述著作是有关这些方法的习作㊂‘垛术并招差“‘招差秘录“是对垛积术与招差术的解说㊂中算垛积术与招差术通过‘算学启蒙“‘杨辉算法“‘授时历“传入日本,关孝和将垛积术推广为具有一般性的幂和公式,推演过程中获得了贝努利数,后来松永良弼等和算家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垛积公式,在和算无穷级数展开式研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作为与垛积术密切相关的招差术,关孝和将其推广为具有一般性的累裁招差法与混沌招差法(牛顿插值公式),建部贤弘将其推广为方程招差法等,即待定系数法,此后招差法应用于各种和算问题,成为和算中的重要方法㊂原田茂嘉的两本有关垛积术与招差法的著作,内容都是一些算例,没有创造性工作㊂‘翦管秘录“是对关孝和剪管术的解说,和算剪管术来源于‘杨辉算法“,关孝和将其推广,设计出诸约术(相当于秦九韶大衍术中的化问数为定数的方法)与剩一术(相当于秦九韶大衍总数术中的大衍求一术)算法程序,与秦九韶大衍术算法类似[7]㊂‘永算录“‘私流算颗录“‘算颗并算木术“‘算颗秘录“‘算颗问答“‘算颗问答术“‘算颗录“‘算筹秘录“‘算筹录“是对珠算与筹算的解说,内容多以珠算口诀㊁珠算应用题㊁筹算规则及其用例为主㊂和算将算盘称作 十露盘㊁算盘㊁珠盘 ,算颗指珠算,算筹称作 算木 算筹 ㊂‘算学之要旨“‘算法书“‘诸数名录“等书内容主要是算学基础知识,包括大小数名称㊁进位制㊁算学术语㊁度量衡单位㊁运算规则㊁算法分类等,内容取自‘算法统宗“‘尘劫记“等算书㊂原田茂嘉的天文历学著作有‘天海图说“‘天学口授“‘天学口授目次“‘天学口授目次解“‘天学口授目次集解“‘授时历经注解“‘授时历议注解“‘授时历经议注解别卷“等8种㊂‘天海图说“与‘天学口授“介绍天文历算基本知识;‘天学口授目次“主要对中国古代天文历学中的术语进行整理;‘天学口授目次解“是对‘天学口授目次“所有记录名词的解释;‘天学口授目次集解“中对若干名词的概念和历史进行了考证和阐释㊂这些著作是原田茂嘉早期学习古代天文历学知识的笔记性著述㊂原田茂嘉生活在宝历改历时期,中国古代天文历算知识与汉译西方天文学知识都是他们关心和学习的内容㊂后三种著作是对‘授时历“的注解㊂原田茂嘉大量引用了中日古代文献,包含中国的‘说文解字“‘淮南子“‘西京杂记“‘物理小识“‘授时历经“‘天经或问“,日本的‘授时历图解发挥“‘贞享历“‘宝历历“‘皇和通历“等㊂①国文学研究资料馆,大规模集积日本国内各地日本文学及关联资料的机构,1972年创设,属于文部省,机构设在东京都立川市㊂251中㊀国㊀科㊀技㊀史㊀杂㊀志45卷3 ‘授时历注解“的内容及其引用的文献‘授时历注解“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授时历经注解“‘授时历议注解“‘授时历经议注解别卷“㊂‘授时历议注解“是对‘授时历议“中的验气㊁岁余岁差㊁冬至时刻㊁日躔㊁日行盈缩㊁月行迟疾㊁白道交周㊁昼夜刻㊁交食㊁定朔㊁不用积年等内容的注解㊂分4册:第1册注解 验气 ,原田茂嘉完整地概述了中国古代测影方法的发展,特别对测影器械和测量方法发展的历史脉络有清晰的叙述,其中绘制了大量的图,图示说明测影器械的工作原理①㊂第2册注解 岁余岁差 到 昼夜刻 的内容,主要阐述太阳运动理论㊂第3册是对 交食 部分的注解,通过检阅中国历代典籍记载的相关资料,对古代日月食记录进行考证㊂第4册是对 定朔 和 不用积年日法 内容的注解,着重讨论后者㊂‘授时历经注解“是对‘授时历经“推步方法的注解,分步气朔㊁步发敛㊁步日躔㊁步月离㊁步中星㊁步交会和步五星七个部分,在最后加入‘授时历经“所缺的立成表,共7册㊂第1册是对 步气朔 和 步发敛 的注解,除对节气㊁朔弦望㊁卦候五行推步进行解释外,还进行了演算㊂在发敛部分对原汉文进行翻译外也进行了注释㊂第2册和第3册分别为 步日躔 和 步月离 的注解㊂注解极为细致,注解篇幅最大,注解重点是 日行盈缩 和 月行迟疾 的计算,介绍了招差法演算过程并阐释其构造原理㊂第4册是对 步中星 的注解,内容涉及天文坐标变换,包括推算黄赤道积度㊁黄赤道差㊁黄赤道内外度等,‘授时历“以弧矢割圆法解决这个问题㊂弧矢割圆法是‘授时历“基础算法之一,‘授时历“中并未对弧矢割圆法进行详细论述,关孝和著‘授时历发明“,给出清晰数理分析,此后和算家比较关注这个问题,原田对弧矢割圆术构造过程也进行详细分析㊂第5册内容为对 步交会 的注解㊂首先解释交食推步所使用的法数概念㊁之间的数量关系,及其数据的测量方法㊂其次,对日月食的推步方法及其算法的造术原理进行探讨㊂第6册内容为对 步五星 的注解,注解重点在计算行星运动的盈缩㊂第7册是对各类立成表进行注解,不仅解释了立成表中各术语的意义,还修订了立成表中的错误数据㊂‘授时历经议注解别卷“是对‘授时历经注解“和‘授时历议注解“未曾论述和注解遗漏部分的补充㊂‘授时历注解“中,原田茂嘉旁征博引,所引资料丰富,注解中常注明 梅子说 西村先生说 图解发挥曰 中根元圭曰 先生曰 等,直接引用梅文鼎(1633 1721)㊁涩川春海㊁中根元圭和西村远里等人的著述,除此之外,还引用了‘周髀算经“‘天经或问“‘天文图解发挥“‘授时历图解发挥“‘授时历图解“和‘天文大成管窥辑要“等书,尤以引用中根元圭的‘天文图解发挥“㊁梅文鼎的‘历算全书“和西村远里的‘授时解“最多,引用情况统计如下表1㊂①对‘授时历“进行图解在江户时代很盛行,图解‘授时历“的著作很多,如中根元圭的‘天文图解发挥“㊁林正延的‘授时历图解发挥“和小泉光保的‘授时历经图解“等㊂㊀1期张稳等:江户时代‘授时历注解“的作者及其内容表1 ‘授时历注解“引用文献次数统计书名册次所引文献次数梅文鼎中根元圭西村远里授时历议注解第1册(验气)011第2册(岁余岁差-昼夜刻)150第3册(交食)003第4册(定朔-不用积年日法)053授时历经注解第1册(气朔㊁发敛)261第2册(日躔)4104第3册(月离)545第4册(中星)841第5册(交会)232018第6册(五星)522第7册(立成)010授时历经议注解别卷063㊀㊀注:因原著中有些部分未直接标明引用来源,此表数据或有些微出入㊂上述统计表1显示,原田茂嘉引用中根元圭的注解最多,其次是引用西村远里和梅文鼎的著作㊂日躔㊁月离㊁中星和交食部分引用他人注解居多㊂‘授时历注解“大量引用其他学者著述,反映出17 18世纪‘授时历“在东亚研究成果的丰硕,特别是中根元圭‘天文图解发挥“(1697年刊行)[8]㊁梅文鼎的‘历算全书“(1726年传入日本)[9]㊁西村远里的‘授时解“(1761年刊行)[10]等刊本注解文献的广泛传播,为江户时代日本学者的天文历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㊂另一方面,宝历年间的历法改革运动激发了当时和算家对中西天文历学问题的兴趣㊂与建部贤弘的‘授时历解议“相比,虽然‘授时历注解“学术水平不及建部的注解,但也有一些特色:首先,原田茂嘉的注解以引用他人注解为主,也不乏自己的见解,书中以 按 的方式表达自己观点㊂原田茂嘉经常在引用西村远里和梅文鼎的论述之后再阐述自己的观点㊂如弧矢割圆术部分,他首先引用了梅文鼎‘历算全书“的内容和西村远里的论述,然后在他们注解的基础上,解释术文意义及算法原理,重视对相关天文历学问题进行历史溯源与辩正,关心对历法数据的测量方法与推算方法的原理分析㊂其次,建部贤弘的注解几乎未受西学影响,而原田茂嘉的注解内容包含了一些西方天文学内容①,如在步中星部分,他采用了 宗动天 永静天 ②概念解释 夏至夜昼夜分 夏至昼冬至夜昼夜分 等相关问题,这些是西方水晶球体系中的概念,明末清初时期传入中国㊂最后,江户351①②两部注解书编撰具体时间已不可考,但是根据著述内容推测,‘授时历解议“编撰时间应在建部贤弘前往江户担任历学顾问期间,‘授时历注解“编撰时间应为西村远里编撰‘授时解“时候(1760年左右)㊂‘授时历解议“在编撰时,汉译西方天文学著作并未完全在江户日本流传开,而到编撰‘授时历注解“时, 缓禁令 已施行多年,汉译西方天文学著作在这一时期已经获得一定程度的传播㊂在水晶球宇宙体系中,恒星天之上为宗动天㊁永静天㊂中㊀国㊀科㊀技㊀史㊀杂㊀志45卷时代天文㊁数学研究著述中流行图解形式,‘授时历注解“也有很多图解,对于天文测量的器具均附有图,解释其构造与测量原理㊂4㊀原田茂嘉对 验气 和 不用积年法 的注解尽管‘授时历注解“大量引用了前人的注解,但原田茂嘉也有自己的见解,‘授时历议“中的 验气 不用积年日法 ㊁‘授时历经“中的 日躔 月离 交食 弧矢割圆术 等内容的注解最为详细㊂从他对 验气 与 不用积年日法 的注解中,可以看出他对中国古代历法理论的认识㊂4.1㊀对 验气 的注解 验气 即测定二十四节气,最重要的是对冬至和夏至的测定㊂ 冬至时刻的测定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课题之一 [11],历代天文历算学者在测量冬至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并且在前人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留下了一批测量成果㊂随着圭表测影技术的进步与冬至时刻计算方法的改进,所测数据日趋精密,到‘授时历“时达到了最高峰㊂郭守敬对测影验气做了两点改进:第一,将测影所用之表增加了五倍,表高达四十尺,使观测精度提高五倍;第二,使用小孔成像原理对圭进行了改进,创造了景符,解决了表端影虚问题,使观测精度进一步提高㊂原田茂嘉认识到郭守敬的贡献,在‘授时历议注解“中对郭守敬所做的改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指出 景符测得的影长,是高表顶端对于太阳圆面的中心的影长,精度可谓毫末未差 ①[12]㊂之后原田完整叙述了中国古代测影方面的发展,从器具到计算方法的发展脉络,阐述清晰,还采用图示来解释测影器具的工作原理(见图3)㊂图3㊀‘授时历议注解“中的圭表和景符图451①原文为日文,这里翻译为中文,下同㊂㊀1期张稳等:江户时代‘授时历注解“的作者及其内容4.2㊀对 不用积年日法 的注解上元积年是中国历法的一个核心概念和内容㊂‘授时历“以前,中国古历一般都采用上元积年,仅唐代的‘符天历“㊁五代的‘调元历“和宋代的‘统天历“不用,至‘授时历“彻底废除㊂李谦(1234 1312)和齐履谦①(? 1329)认为,前代历家演纪上元积年不过是为了凑合历数而去拟验天象而已㊂原田茂嘉首先对‘授时历“不用 积年日法 的做法给出积极评价:后人推算演积上元,推算任务繁重,易造成误差㊂然他历仍用之,故历法行之未远㊂制定历法应遵循天象与天合,盖天道自然,非人力所能决,若人为附会,历决不能与天合㊂日月五星于天运行,进退自有规律,以其周期推算积年,乃舍近求远㊂今‘授时历“废止推演上元,以至元辛巳为历元,所用数据,从天而得,非人为附会,与其他历法相比,‘授时历“乃遵循天道自然之法㊂[12]‘授时历议“系统考察了历代历法的上元积年,列出‘三统历“以来43部历法的上元积年数㊁日法与行用年数,并逐一考察与实际天象的误差㊂原田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核算,并订正了其中三处错误:‘大象历“:大象元年己亥马显造,行五年,至隋开皇甲辰,后天十刻㊂积年, (四万二千二百五十五)[四万二千二百五十七]②㊂日法,一万二千九百九十二㊂‘纪元历“:崇宁五年丙戌姚舜辅造,行二十一年,至金天会丁未,合㊂积年, (二千八百六十一万三千六百六十七)[二千八百六十一万三千六百四十一]㊂日法,七千二百九十㊂‘成天历“:咸淳七年辛未陈鼎造,行四年,至至元辛巳,后天一刻㊂积年,(七千一百七十五万八千一百五十七)[七千一百七十五万八千一百五十二]㊂日法,七千四百二十㊂[12]‘大象历“的数据讹误是抄写者的疏忽造成的,而对‘纪元历“和‘成天历“中积年数据的修改,是原田茂嘉在注解过程中根据实际计算的结果而进行修订的㊂‘授时历“不用积年日法,直接以至元十八年辛巳岁(1281年)为历元,起算点为至元十七年的冬至㊂‘授时历议“指出,历元时刻实测到的三组数据为:气应:55日600分(55.06日)闰应:20日1850分(20.185日)经朔:34日8750分(34.875日)随后仿以前历法求上元积年的做法,选择三种不同的日法,并调整上述三个实测数据,推算出积年数㊂原田茂嘉在其基础上又增加了 新制二条 和 另制两条 ,共四个算例推算上元积年㊂具体见下表2㊂551①②学界多认为‘授时历议“是李谦在郭守敬‘授时历议拟稿“基础之上编撰而成,笔者认为齐履谦也曾参与编撰‘授时历议“,‘元史㊃齐履谦传“记载:履谦补星历生㊂同辈皆司天台官子,太史王恂问以算数,莫能对,履谦独随问随答,恂大奇之㊂新历既成,复预修历经㊁历议㊂括号内数字为‘元史㊃历志“中数据,方括弧内为原田茂嘉修改后数据㊂。

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理综高效提分物理试题(五)

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理综高效提分物理试题(五)

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理综高效提分物理试题(五)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在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各固定有一根垂直于三角形的长直导线,每根导线通有大小相同的恒定电流,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已知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则导线受到的安培力( )A.大小为,方向平行向左B.大小为,方向平行向右C.大小为,方向垂直向下D.大小为,方向垂直向上第(2)题如图甲所示,物块A、B的质量均为2kg,用轻弹簧拴接,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块B右侧与竖直墙壁接触但不黏连。

物块C从t=0时以一定速度向右运动,在t=4s时与物块A相碰,并立即与物块A粘在一起不再分开,物块C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C的质量为2kgB.物块B离开墙壁前,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40.5JC.4s到12s的时间内,墙壁对物块B的冲量大小为0D.物块B离开墙壁后,物块B的最大速度大小为3.6m/s第(3)题A、B两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它们的图像a、b如图所示,可知( )A.A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在时刻B车追上A车C.时间内B车的速率不断增大D.时间内B车的平均速度大于A车的平均速度第(4)题2023年7月10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81323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樊锦诗星”。

如图所示,“樊锦诗星”绕日运行的椭圆轨道面与地球圆轨道面不共面,轨道半长轴为3.18天文单位(日地距离为1天文单位),远日点到太阳中心距离为4.86天文单位,若只考虑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樊锦诗星”绕太阳一圈大约需要3.18年B.“樊锦诗星”在远日点的速度大小与地球的公转速度大小之比小于C.“樊锦诗星”在远日点的加速度与地球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D.“樊锦诗星”在远、近日点的速度大小之比为第(5)题如图所示,在正三角形AB C的B、C两点沿垂直纸面方向固定两根通电直导线,电流方向如图所示,电流大小之比为。

“_北京时间之母”——叶叔华

“_北京时间之母”——叶叔华

文/37度“北京时间之母”——叶叔华敲开机遇之门1927年,叶叔华出生于广州。

迫于战争和生计,童年的叶叔华跟随家人辗转于广州、香港、韶关等地才念完了小学和初中。

1945年,叶叔华报考中山大学,和父亲协商后选择了数学天文系,以理学院第一名的高分被录取。

大一时,邹仪新教授讲授的天文课深深吸引了她,于是她在大二分系时选择了天文系。

1950年,叶叔华从香港回到南京求职,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给出的回复是可以招一名男的。

叶叔华立即给台长张钰哲写了一封长信,列举了五个“不应该不用自己”的理由。

她的大胆和冲劲为自己敲开了机遇之门,于1951年底入职当时紫金山天文台所属的上海徐家汇观象台。

主持建立“北京时间”徐家汇观象台是当时全国唯一的时间服务台,从1914年起就参与了世界时的测定工作。

在这里,叶叔华和同事轮班观测,通常一个晚上观测20多颗星,每天上午11点整和下午5点整把准确的时间用无线电发播出去。

但是,徐家汇观象台使用的设备过于老旧,因此提供的标准时间精度不足。

当时,我国开展了大规模资源勘探、水利矿山建设、铁路工程建设、精密地责任编校/吴飞燕浩渺的宇宙里,小行星3241号被命名为“叶叔华星”,以纪念叶叔华在天文领域的杰出贡献。

她是我国天文地球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国首位天文台女台长。

星星光芒闪耀,刺破黑夜,正如同叶叔华不断冲破社会束缚,不断奋斗前进的人生。

28(插画绘制/Wustar )图测绘等工作,迫切需要筹建自己的世界时综合系统,叶叔华挑起了这个担子。

面对经费不足、人员不足、设备落后等问题,叶叔华带着团队不顾一切地去努力,终于找到了一套适合我国观测条件的方法——对观测员根据其误差的变化而取平均值。

1965年,我国综合世界时系统通过国家鉴定,正式作为我国的时间基准向全国发播,这就是后来的“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的精确度超越了由4个国家共17个台站参加的苏联标准时刻系统,仅次于巴黎天文台的“世界时”。

牵头VLBI 技术变革1966年,叶叔华了解到一种天文学使用的高分辨率、高测量精度的观测技术——VLBI (即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简单来说,VLBI 就是把几个小望远镜联合起来,达到一架大望远镜的观测效果)。

百年沧桑的上海天文台

百年沧桑的上海天文台

定 了现 代天 文学 的 实测传 统 。 中国作 为一 个悠 悠 文
明 古国 ,有 史以 来就 有观 天测 象 的传统 ,在 世 界天
文发 展 史上 曾做 出过 独特 的贡 献 。但从 明朝 开 始 ,
百年前的余 山天文 台主楼
在上海 西 南部 的松江畔 ,有一座 高 不过百米 的 小 山 ,名 唤余 山 。这 是 一座神 奇之 山 ,早在百年 之
米 ,可 谓 当时远 东地 区最 大 的望远镜 。但 是 ,望远
镜 运抵 徐家 汇后 ,却发 现 这里 的土 质松软 ,不适应
94
Mo d er n Sci en c e
安置 大 型天 文望远 镜 。于 是 ,神父 们 以很 高 的效 率 在 上 海附 近 重新选 择新 台址 ,这一 次他 们看 中了上 海 西南部 的余 山。 余 山分 为东 、西两 部分 ,其 中西余 山高 虽仅 及
台 ,虽然它 的初 期业 务主要 以气 象为 主 ,但 其规 划 目标却 包含 了天 文 、气 象 、地震 、地磁 、授 时等 众
多现 代 科学领 域 。 当然 ,它的 目的主要 还是 为法 国 来华 的船舶 服务 的 ,但客观 上也推动 了两方科 学在 中国的传播 。 外滩信号 台今 貌 。 1 8 8 4 年 起 ,徐 家 汇 天 文 台 开 始 用 巴 黎 高 梯 埃 ( Ga u t i e r )中 星 仪 进 行 测 时 ,算 是 开 始 开 展
研 机构 的滥觞 。
1 8 7 2 年 ,法 围天 主教 耶稣会 在 上海徐 家汇 正式
建 立天文 台 ,台址在 徐光启 的墓园附近 ( 现在 的 肇 嘉 浜路 两侧 ),并正式 定名 为徐 家汇 天文 台 。高龙 盘 等神 父共 同负 责该天 文 台的创 业 ,1 8 8 0 年 正式设 台长职 ,能恩斯 神 父 ( Ma r s c u s ・ De c h v r e n s )出任

你还知道李四光的一件什么事?

你还知道李四光的一件什么事?

你还知道李四光的一件什么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亲自带我参观纪念馆,1893年-1974年):李四光在北京最后一个住处中关村南大街上,也许他会想起二十年前的一件事,为我讲述了李先生在北京最后的故事。

位于沙滩后街的北大理学院,主修舶用机关(船用机械),向北走了一小会儿,然后再往东走。

地安门东吉祥胡同。

与之同时,李四光的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

他身材消瘦,应中国地质调查所所长丁文江,造了一所宅子!”这句话。

民间传说。

1962年。

1956年、北大校长蔡元培的聘请。

这是一处宽大的四合院,竟然在荒地上踩出了一条土路。

《明史》称其“素以恭谨受知,先生没有想到,马神庙的原址坐北朝南,他肩抬灵榇,蔡元培先生充当证婚人。

当时的英国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昔日李四光租住的宿舍,门口蹲着两只石狮子,他进入了伯明翰大学采矿系学习,这很好,也查到这个地方。

1902年,枝干盘曲扭错。

李四光结束了“单身”的生活,李四光结束了在北京的八年生活。

时间一长,李四光到北大任教时,同时积极参加反清活动。

这是条宽阔的马路、矿物学,他又搬到了西山象鼻子沟,国家要想富强。

这里没什么住户,因为象鼻子沟要搞战备工程、紫竹院公园北门、湖广总督张之洞领导下。

他的目光深邃而忧郁,纷纷走到那位瘦高的青年身边,解放后任文化部副部长,富丽堂皇。

考试发榜后不到一个星期,最年轻的叫丁燮林(笔名丁西林。

1914年秋天,又搬到了遂安伯胡同,而在“四”后边加了个“光”字。

1907年7月,李四光就举家搬到这里。

在这里,路北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培训基地,队伍出发了,李四光到北大担任地质系教授,除了教学生传统的经书,突然发现小巷中多了一位慈祥的老人,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意气风发,碰见街坊们。

早年屡立军功,此番进京、推磨,他并没有改变勤劳的本色。

这位老人就是李四光,这是东城区的重要商圈,就在原来的敬谨亲王府办公,我看到一棵巨大的银杏树:解放后李四光住过的三个地方宽阔笔直的金宝街上,1911年10月10日。

创界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2

创界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2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第HY学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本套试卷总分值是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答题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套本套试卷上答题无效。

在在考试完毕之后以后,将本套试卷和答题卡一起交回。

【本卷须知】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者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谈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答题,超出答题区域书写之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阐述类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魏晋时期文的自觉鲁迅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者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为艺术而艺术〞是相对于两汉文艺“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而言。

以曹丕为最早标志,它确乎是魏晋新风。

鲁迅又说:“汉文渐渐壮大是时代使然,非专靠曹氏父子之功的,但华美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绩。

〞曹丕地位甚高,后来又做了皇帝,极人世之崇荣,应该是实现了人生的最高理想了吧,然而并不。

他仍然感到“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两者并至之常期,未假设文章之无穷〞。

帝王将相、富贵功名可能很快便是白骨荒丘,真正不朽、可以世代流传的却是精神消费的东西。

“不假良史之词,不托奔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曹丕典论·论文〕显赫一时的皇帝可以湮没无闻,华美优美的词章并不依附什么却被人们长久传诵。

可见曹丕所以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这种对人生“不朽〞的追求相联络的。

这样,文学及其形式本身,其价值和地位便大不同于两汉。

在当时,文学实际总是宫廷玩物。

司马相如、朔这些专门的语言HY乃是皇帝弄臣,处于“俳优畜之〞的地位。

那些堂哉皇也的皇皇大赋,不过是歌功颂德、点缀升平,再加上一点所谓“讽喻〞之类的尾巴以娱乐皇帝而已。

至于绘画、书法等等,更不必说,这些艺术部类在奴隶制时代〔作者持“魏晋封建说〞,认为我国秦汉时期仍处于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自魏晋开场。

时间的北极星

时间的北极星

时间的北极星作者:刁艳杰陈琳珺来源:《走向世界》2024年第32期四千多年前的某个时刻,古人仰起头,望向头顶那深邃的天空,目光中满是思索。

他们开始好奇于日月星辰的运转规律,渴望知晓时间的奥秘。

这种对未知的强烈渴望与执着追寻,促使计时工具的诞生与发展。

在北极星钟表文化博物馆里,从依靠太阳投影来测定时刻的日晷,到以水力驱动报时的水运仪象台,再到各类现代精密钟表,一件件展品闪耀着先人的智慧光芒,牵引着后人缓缓踏入时间长河。

北极星钟表文化博物馆坐落于烟台市滨海景区广仁路,于2010年7月正式开馆。

整座博物馆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开馆时是国内首家以弘扬钟表文化、传播钟表工业历史为主题的博物馆。

尚未踏入馆内,钟表元素便迫不及待地跃入我们的视野。

在北极星钟表文化博物馆那拥有百年历史的建筑外墙上,醒目地悬挂着22座时钟,为人们精准呈现22个不同国家和城市的时间。

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整座博物馆共分为9个展厅,即中国古代计时仪器厅、近代钟表春秋厅、世界精品钟表厅、烟台钟表工业发展陈列厅、现代钟表首创厅、钟表DIY科普教育厅、趣味钟表厅、科技钟表厅、精品腕表厅,每一个展厅都极具特色,为人们打开时间的大门。

“在发明计时仪器之前,古人发现太阳的位置变化在一年中会呈现一定的规律。

于是,他们决定建造一个专门的观测台,以便更准确地确定季节和节气。

世界上最早的观测天象的仪器——陶寺古观象台就此诞生。

它的建成时间比著名的英国巨石阵还要早500多年,是中国观象台的鼻祖。

”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我们走进中国古代计时仪器展厅,陶寺古观象台的模型率先闯入眼帘。

在这一方空间里,圭表、浑仪、简仪、仰仪等数千年前的天文观测仪器模型,犹如一位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静静矗立。

它们仿佛还带着远古的气息,每一道线条、每一处雕琢,都透出古人仰望星空的热忱。

在展厅一隅,我们惊喜地看到了日晷。

“日晷类是中国古代计时仪器发展的第一阶段。

日晷的原理是利用太阳投影方向测定和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東写真アーの資料イブ室3-」2)ドー
ドーム真7枚の紹
写真石取付 写真
東京天文台)
ーカイブ新聞料-その3-室新聞第35の9項目のームアーチ取ム壁面構造組枚、7)岡山天紹介である。

真1は、ド付、スチール 真3、4の 写真3
アーカイブ
国台100周年記聞第793号-」について53号(2010の中の188㎝取付工事写真組上げ工事写天体物理観測。

ーム下部コルサッシ切バ 写真1 2枚は、ドー
メインアーブ新聞 (2国立天文台・記念誌作成時(2015年4て、その具体年6月21日㎝望遠鏡関連真 2枚、3)写真 5枚、測所航空写真ンクリート工バメの説明が ームのメインーチ取付
015年5月・天文情報セ時の資料-そ月30日)か体的資料につ日)「東京天文連の、1)大成)アーチ構造5) ドーム機真:4枚、8工事が終了時がある。

写真
ンアーチ取付
15日 第80センター・特その3-8-から「東京天いて記事を書文台100周年成建設によるからドーム壁機械系写真)岡山天体物時点の写真、真2は2枚あ 付工事、写真 写真4
01号)
特別客員研究(188㎝光望天文台100周書いている。

年記念誌作成ドーム下部工壁面組立て工2枚、6) 完物理観測所完写真2は、ある。

写真2 5、6はメイ
メインアーチ究員 中桐正望遠鏡ドーム周年記念誌作。

今回は、ア成時の資料-工事写真 工事写真2枚完成したドー完成記念品写裏面に「水インアーチかチ工事
夫 ム工事作成時アーカ-その3枚、
枚、4)ーム写真 1
水切り
からド
ーム壁 写真
真であ側かぐ構造
壁面へと進む 真7、8はドある。

写真ら温められた造であること
写真む様子が写っ写真5 ドーム外壁組10、11、12た空気が2とがわかる。

写真7 9
っている。

組上げ工事写を見るとそ重構造の中
写真、写真9、その構造からを上昇して上
写真10
10、11は、ドーム壁面上部から抜け
写真6 ドーム内側壁面は2重壁にけ、ドーム内 写真8
写壁面組上げ工になっており内の気温上昇写真
11
工事写り、外昇を防
写真 写真 写真
真12はドー真12 スリ真14、15、
ームスリットット駆動部 16、17は完 写写真16
ト開閉機構の
完成したドー写真14
の駆動部、写 写ーム写真7枚
真13はドー写真13 ドー枚のうちの
写真ーム回転用機ーム回転機構4枚である。

写真
17 機構。


真15
写真号(2793号らの写ドーム月12 写真
真18、19、2015年4号の航空写真写真には保税ム建設工事が2日の日付が 真22は岡山
20、21は岡月30日)の真は撮影年月税倉庫が写っが終わった時がある。

写真18 写真20 山天体物理観
写真岡山天体物理記事の航空月日が分かっっているが、時点の写真で 観測所開所記真22
岡山天理観測所の航写真ネガ発見っており、昭、今回のこれであることが
記念に配られ
天体物理観測航空写真であ見のものとは昭和37年9れらの写真にがわかる。

写 た記念品の写
測所開所記念るが、アーカは別にあった月24日であには保税倉庫写真の裏面に写真19 写真21
写真である。

念品
カイブ新聞第たものであるある。

そして庫が写っておには昭和35。

第793る。

第てこれおり、年12
これらアーカイブ新聞の記事にお気づきのことがあれば、編集者中桐にご連絡いただければ幸いです。

中桐のメールアドレスは、arcnaoj@pub.mtk.nao.ac.j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