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配套练习(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练习题课后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1.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Al与稀盐酸反应B.C+CO22COC.KClO3受热分解D.NaOH溶于水解析: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是放热反应;C与CO2的反应是吸热反应;KClO3的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NaOH溶于水不是化学反应。
答案:A2.由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和B+C→A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B.A→B+CΔH<0C.A具有的焓高于B和C具有焓的总和D.A→B+CΔH>0,则B+C→AΔH<0解析:由图可看出,B+C的焓高于A的焓,则反应B+C→A 一定是放热反应,ΔH<0;反之,A→B+C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两反应吸收和放出的能量一定相等。
答案:D3.已知H2(g)+Br2(g)===2HBr(g)ΔH=-102 kJ·mol-1,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A.404 B.260 C.230 D.200解析:反应的ΔH=[(436+a)-2×369]kJ·mol-1=-102 kJ·mol -1,解得a=200。
答案:D4.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
已知:1 mol 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 kJ,断裂1 mol F—F、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 kJ、330 kJ。
则S(s)+3F2(g)===SF6(g)的反应热ΔH为()A.-1 780 kJ·mol-1B.-1 220 kJ·mol-1C.-450 kJ·mol-1D.+430 kJ·mol-1解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新键的生成放出能量,两个能量变化的总体效应即为反应的热效应。
S(s)+3F2(g)===SF6(g)的反应过程中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为280 kJ+160 kJ×3=760 kJ,新键生成放出的能量为330 kJ×6=1 980 kJ,反应放出1 220 kJ的能量,ΔH=-1 220 kJ·mol-1。
(人教版)化学高中选修4课时同步练习 (全书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1.1.1 化学反应与能量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D.任何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不能发生2.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和稀盐酸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焓变是指1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B.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D.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4.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H2SO4稀释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 H2在Cl2中燃烧⑥弱酸电离A.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②⑤D.①③⑤5.已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 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 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 kJ,破坏1 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 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 kJ,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Q1+Q2>Q3B.Q1+Q2>2Q3C.Q1+Q2<Q3D.Q1+Q2<2Q36.下列变化一定为放热的化学反应的是A.H2O(g)=H2O(l)放出44 kJ热量B.ΔH>0的化学反应C.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2 kJ的化学反应D.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7.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总焓的是A.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B.铁丝在氯气中燃烧C.氧化钙与水反应D.碳酸氢铵分解8.科学家已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如图所示),与白磷分子相似. 已知断裂1 mol N—N键吸收193 kJ热量,断裂1 mol N≡N键吸收941 kJ 热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4分子摩尔质量为112B.1 mol N4气体转化为N2时要吸收724 kJ能量C.N4是N2的同系物D.1 mol N4气体转化为N2时要放出724 kJ能量9.已知化学反应2C(s)+O2(g) 点燃2CO(g);2CO(g)+O2(g) 点燃2CO2(g)都是放热反应,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12g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gCO所具有的能量.B.56gCO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C.12gC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D.将一定质量的C燃烧,生成CO2比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多10.已知1moL白磷变成1moL红磷放出18.39KJ的热量,下列两个反应4P(白磷、s)+5O2(g)=2P2O5(s);△H14P(红磷、s)+5O2(g)=2P2O5(s);△H2则△H1和△H2的关系正确的是A.△H1小于△H2B.△H1大于△H2C.△H1=△H2D.无法确定11.已知反应 A+B →C(△H <0)分两步进行:① A+B→X (△H >0),② X→C(△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二.非选择题12.(1)据了解,我国建成的三峡工程将提供的水力发电功率相当于300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站. 因此,三峡建设将有助于控制A .温室效应B .白色污染C .城市污水的任意排放D .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2)已知1g 炭粉(C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热量32.8kJ (与1g 原煤相当),若以火力发电,要达3000万千瓦的功率,每年至少需耗原煤多少万吨?(每年按365天计,1kw·h=3.6×106J )§1.1.2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选择题1.1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 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 .2H 2(g)+ O 2(g)=2H 2O(l); △H = —142.9 KJ/molB .2H 2(g)+ O 2(g)=2H 2O(l); △H = —571.6 KJ/molC .2H 2 + O 2 = 2H 2O ; △H = —571.6 KJ/molD .2H 2(g)+ O 2(g)=2H 2O(l); △H = +571.6 KJ/mol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 2(g)+ 1/2O 2(g) SO 3(g) △H = -98.32kJ /mol ,在容器中充入2molSO 2 和1molO 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A .196.64kJB .196.64kJ /molC .<196.64kJD .>196.64kJ3.热化学方程式:S(l)+O 2(g)=SO 2(g);△H =—297.23kJ/mol ,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S(s)+O 2(g)=SO 2(g);|△H|>297.23kJ/molB . S(g)+O 2(g)=SO 2(g);|△H|<297.23kJ/molC .1mol SO 2的键能总和大于1mol S 和1mol O 2键能之和D .1mol SO 2的键能总和小于1mol S 和1mol O 2键能之和4.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 1 >Q 2的是A .2H 2(g)+O 2(g)=2H 2O(l) ;△H= Q 1 2H 2(g)+O 2(g)=2H 2O(g); △H= Q 2B .S(g)+O 2(g)=SO 2(g) ; △H= Q 1 S(s)+O 2(g)=SO 2(g)△H= Q 2C .C(s)+1/2O 2(g)=CO(g);△H= Q 1 C(s)+O 2(g)=CO 2(g);△H= Q 2D .H 2(g)+Cl 2(g)=2HCl(g);△H= Q 1 1/2H 2(g)+1/2 Cl 2(g)=HCl(g);△H= Q 25.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Q ,它所生成的CO 2用过量饱和石灰水完全吸收,可得100gCaCO 3沉淀,则完全燃烧1mol 无水乙醇时放出的热量.A .0.5QB .QC .2QD .5Q6.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 +(aq )+OH -(aq)== H 2O(l) △H= -57.3KJ/mol ,向1L 0.5mol/L 的NaOH 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ΔH 1、ΔH 2、ΔH 3的关系正确的是A .ΔH 1﹥ΔH 2﹥ΔH 3B .ΔH 1﹤ΔH 3﹤ΔH 2C .ΔH 2﹥ΔH 1﹥ΔH 3D .ΔH 1﹥ΔH 3﹥ΔH 27.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① Sn (s 、白) + 2HCl (aq )= SnCl 2(aq )+ H 2(g ) △H 1② Sn (s 、灰) + 2HCl (aq )= SnCl 2(aq )+ H 2(g ) △H 2③ Sn (s 、灰) Sn (s 、白) △H 3= + 2.1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 1 >△H 2B .灰锡变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C .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13.2℃ < 13.2℃D.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只要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写上热量的符号和数值即可B.凡是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C.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l) ΔH=-483.6 kJ 二.非选择题:9.红磷P(s)和Cl2发生反应生成PCl3和PCl5,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 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2)PCl5分解生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3)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 PCl5的△H1= ;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 PCl5的|△H2| |△H1|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P Cl5与足量水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是10.50 mL 0.50 mol/L盐酸与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无影响”).(4)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盐酸跟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用50 mL 0.50mol/L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均填“偏大”“偏小”“无影响”)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1.1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选择题 1~5 A CD CD 6~10 D D D A A 11 D二.非选择题12.(1)AD (2)103710x 8.3236524106.3103⨯⨯=⨯⨯⨯⨯⨯解之得 x =288(万吨)§1.1.2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选择题 1~5 B C C C C 6~8 D DC二.非选择题:9. ( 1)2P(s)+3Cl 2(g)=2PCl 3(g) △H=-612kJ/mol(2)PCl 5(g)=PCl 3(g)+Cl 2(g) △H=+93kJ/mol(3) -399kJ/mol 等于(4)PCl 5+4H 2O=H 3PO 4+5HCl10.(1)环形玻璃搅拌棒(2)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3)偏小(4)不相等 相等 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 2O 所放出的能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5)偏小 偏小§2.1 化学反应速率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6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速率是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B .对于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C .反应物的结构、性质是决定反应速率快慢的根本原因D .化学反应速率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质量的减少或生成物质量的增加2.甲、乙两个容器内都进行A →B 的反应,甲容器内每分钟减少4 mol A ,乙容器内每分钟减少2 mol A ,则甲容器内的反应速率比乙容器内的反应速率A .快B .慢C .相等D .无法判断3.对于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2SO 2+O 22SO 3,改变下列条件,可以提高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①增大压强 ②升高温度 ③加入催化剂 ④减小反应物浓度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④4.反应4NH 3+5O 24NO+6H 2O 在5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 ,则此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 (X )不正确的为A .v (NH 3)= 0.18mol•L -1•s -1B .v (O 2)= 0.15mol•L -1•min -1C .v (NO )= 0.12mol•L -1•min -1D .v (H 2O )= 0.18mol•L -1•min -15.在2L 密闭容器中,发生3A(气)+B(气) ==2C(气)的反应,若最初加入A 和B 都是4mol ,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s),则10秒钟后容器中B 的物质的量为A .2.8molB .1.6molC .3.2molD .3.6mol6.对反应4A (g )+5B (g ) == 4C (g )+6D (g ),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所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v (A)=0.40mol•L -1•s -1B .v (B)=0.48mol•L -1•s -1C .v (C)=0.36mol•L -1•s -1D .v (D)=0.55mol•L -1•s -17.某温度时,浓度都是1mol·L -1的两种气体,X 2、Y 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 ,达到平衡时c(X 2)=0.4mol·L -1、c(Y 2)=0.8mol·L -1、c(Z)=0.4mol·L -1,则该反应的方程式是A .X 2+2Y 22XY 2 B .2X 2+Y 2 2X 2Y C .3X 2+Y 2 2X 3Y D .X 2+3Y 2 2XY 38.已知:4NH 3+5O 2=4NO +6H 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ν(NH 3)、ν(O 2)、ν(NO)、ν(H 2O)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A .ν(NH 3)= 54ν(O 2) B .ν(O 2)= 56ν(H 2O) C .ν(NH 3)= 23ν(H 2O) D .ν(O 2)= 54ν(NO) 9.在密闭容器中,A 和B 反应生成C ,其反应速率分别用ν(A)、ν(B)、ν(C)表示,已知,它们之间的如下关系:3ν(A)=2ν(B),3ν(C)=2ν(B). 则此反应可表示为A .2A+3B===2CB .A+3B===2C C .3A+ B=== 2CD .A + B=== C10.将4 mol A 气体和2 mol B 气体在2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 若经2s 后测得C 的浓度为0.6mol•L -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2s 时物质A 的浓度为0.6mol•L -1②2s 时物质B 的浓度为0.7 mol•L -1③用物质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 -1•s -1④用物质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 -1•s -1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11.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N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二.非选择题(12题15分,13题19分,共34分)12.将等物质的量的H 2和I2充入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H2(g)+ I2(g)2HI(g),测得2min时v (HI) = 0.1 mol•L-1•min-1,I2(g)的浓度为0.4 mol•L-1,试确定:(1)H2和I2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2)H2和I2的起始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3)2min末HI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13.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经5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c(A):c(B)=3:5,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 ·min). 试求:(1)x的值.(2)反应开始前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n(B)(3)5min时A的浓度是(4)此5min内用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2.1 化学反应速率一.选择题1~5DDB A C 6~10 A CAAC11.D二.非选择题12.(1)均为0.05 mol•L-1•min-1(2)均为0.5 mol•L-1(3)0.2 mol•L-113.(1)2;(2)3mol;(3)0.75mol/L;(4)0.05mol/(L·min)§2.2.1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选择题:(每空6分,共66分)1.下列金属分别投入0.1 mol/L 盐酸中,反应最剧烈的是A .FeB .MgC .AlD .Cu2.下列体系加压后,对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影响的是A .2SO 2+O 22SO 3 B .CO+H 2O (g ) CO 2+H 2C .CO 2+H 2O H 2CO 3D .H ++ OH -H 2O 3.把镁带投入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里,在下列因素中:①盐酸的浓度②镁带的表面积 ③溶液的温度 ④氯离子的浓度.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的是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4.把下列四种 X 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 10mL2 mol•L -1盐酸的烧杯中,并均加水稀释到50mL. 此时X 和盐酸缓缓地进行反应. 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20mL 3 mol•L -1的 X 溶液B .20mL 2 mol•L -1的 X 溶液C .10mL 4 mol•L -1的 X 溶液D .l0mL 2 mol•L -1的 X 溶液5.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下列措施能使氢气的生成速率加快的是A .将铁粉改用铁片B .将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C .增大稀硫酸的用量D .滴入少量的硫酸铜溶液6.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能使反应A (g )+B (g )C (g )+D (g )的正反应速率在改变条件的瞬间增大的措施是A .减小C 或D 的浓度B .增大D 的浓度C .减小B 的浓度D .增大A 或B 的浓度 7.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 、b ,分别加入到过量的稀硫酸溶液中,并且在a 中加入少量的CuSO 4,下图中表示其产生H 2总体积(V )与时间(t )的关系正确的是8.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 产生气体体积V 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图1,则曲线a 、b 、c 、d 所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A .4-3-1-2B .1-2-3-4C .3-4-2-1D .1-2-4-3 Oa bV t A O a bV t BO a b V t C O a b V tD9.对于在同一容器中进行的反应C+O2===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炭块磨成粉末可以加快反应速率B.升高温度一般可以加快反应速率C.容器体积不变时,向其中充入N2,反应速率不变D.增加炭的量可以加快反应速率10.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生成的CO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2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B.反应4min后反应速率逐渐变小C.反应开始4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D.反应在第2min到第4min间生成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O2)=0.1mol/(L·min)二.非选择题(11题24分,12题10分,共34分)11.100mL、6mol/L的H2SO4溶液与足量的锌粉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加入下列物质后,对v(H2)和n(H2)有何影响,请将结果填入下表. (请用“增大”、“减小”、“不变”填写. )加入物质对v(H2)的影响对n(H2)的影响Na2CO3固体K2SO4溶液NaNO3固体通入HCl气体12.加入0.1molMnO2粉末于50mL过氧化氢水溶液(ρ=1.1g/mL)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⑴实验时放出气体的总体积是_________⑵放出一半气体所需的时间是_________⑶A、B、C、D各点反应速率快慢的顺序是_________⑷解释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计算H2O2的初始物质的量的浓度.(请保留三位小数)§2.2.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1.下列措施肯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是A.增大反应物的量B.增加压强C.升高温度D.使用催化剂2.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反应反成N2的CO2. 对此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B.降低压强能加快反应速率C.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D.使用催化剂不能加快反应速率3.对于反应2SO 2(g)+O2(g)2SO3(g),能增大反应速率的措施是A.通入大量O2B.增大容器容积C.移去部分SO3D.降低体系温度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只能加快吸热反应速率B.对于任何反应,增大压强都可加快反应速率C.用正催化剂只能加快正反应速率D.使用催化剂可同时改变正逆反应速率5.实验测得某反应在不同pH下产物A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其他条件相同).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增大压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一定增大B.pH=6.8时,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增大C.一定pH范围内,溶液中H+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快D.可采用调节pH的方法使反应停止6.反应C ( s) + H 2O (g) CO( g) + H2 (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A.增加C的量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C.升高温度D.增加H2O(g)7.已知分解1 mol H2O2 放出热量98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的分解机理为:H2O2+I-→H2O +IO-慢H2O2+IO-→H2O +O2+I-快下列有关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活化能等于98KJ·mol-1B.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的速率与I-的浓度有关D.v(H2O2)=v(H2O)=v(O2)8.向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开始反应时,按正反应速率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甲:在500℃时,SO2和O2各10 mol反应乙:在500℃时,用V2O5做催化剂,10 mol SO2和5 mol O2起反应丙:在450℃时,8mol SO2和5 mol O2反应丁:在500℃时,8mol SO2和5 mol O2反应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乙甲丁丙D.丁丙乙甲9.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实验反应温度/℃Na2S2O3溶液稀H2SO4H2O V/mL c/mol·L-1V/mL c/mol·L-1V/mLA25 5 0.1 10 0.1 5B25 5 0.2 5 0.2 10C35 5 0.1 10 0.1 5D35 5 0.2 5 0.2 1010.2 mol A与2 mol 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3B(g)2C(g)+ZD(g),若2 s后,A的转化率为50%,测得υ(D)=0.25 mol·L-1·s-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υ(C)=0.2 mol·L-1·s-1B.Z=3C.B的转化率为25% D.C的体积分数为28.6%二.非选择题(11题16分,12题24分,共40分)11.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2)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3)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种);(4)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 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 ,V6= ,V9=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中的金属呈色,实验E中的金属呈色.③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 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 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2.2.1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选择题1~5 B D D A D 6~10 DACDA二.非选择题:11.12.⑴60ml ⑵1min ⑶D>C>B>A ⑷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⑸0.107mol/L§2.2.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选择题1~5 CCADD 6~10 ACCDD二.非选择题11.(1)Zn+CuSO4 = Cu+ZnSO4Zn+H2SO4 = ZnSO4+H2↑(2)CuSO4与Zn反应产生的Cu,Cu与Zn、酸溶液形成Cu/Zn微电池,加快了氢气产生的速率(3)升高反应温度、适当增加硫酸的浓度、增加锌粒的比表面积(4)①30 10 17.5 ②灰黑暗红③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后,生成的单质Cu会沉积,将Zn的表面覆盖,降低了Zn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反应速率减慢.§2.4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72分)1.下列过程的方向判断不正确是A.水总是自发地由高处往低处流B.多次洗牌以后,扑克牌的毫无规律的混乱排列的几率大C.有序排列的火柴散落时倾向于无序排列D.溶于水的硝酸铵不能自发地向水中扩散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的B.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都是放热反应C.只有放热反应才能够自发进行D.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其反应速率很快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三态的熵值的大小S m(s) >S m(l) >S m(g)B.一定温度下,反应MgCl2(1)=Mg(1)+Cl2(g)的△H>0 △S>0C.水解反应NH4++H2O NH3·H2O+H+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可逆反应进行的净速率与正、逆反应速率无关.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熵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的熵变与反应的方向无关B.化学反应的熵变直接决定了反应的方向C.熵值增大的反应都是混乱度增大的反应D.熵值增大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5.298K下,将1mol蔗糖溶解在1L水中,此溶解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S<0 不能自发进行B.∆S>0 能够自发进行C.∆S>0不能自发进行D.∆S<0 能够自发进行6.在高温下,下列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是A.2CO(g)===2C(s)+O2(g) B.2N2O5(g)====4NO2(g)+O2(g)C.(NH4)2CO3(s)====NH4HCO3(s)+NH3(g) D.MgCO3(s)===MgO(s)+CO2(g)7.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叙述中正确的是A.△H<0、∆S>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B.△H<0、∆S<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C.△H>0、∆S>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D.△H<0、∆S>0的反应肯定是不自发的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需要任何条件就能发生的过程才是自发过程B.吸热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C.熵增加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D.改变条件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方向9.碳铵在室温下就能自发地分解产生氨气,对其说法中正确的是A.碳铵分解是因为生成了易挥发的气体,使体系的熵增大B.碳铵分解是因为外界给予了能量C.碳铵分解是放热反应,所以能够自发进行D.碳铵分解是吸热反应,在100℃时不可能自发分解10.向小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在木板上滴少量水,如图所示,搅拌过程中,可闻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逸出,一会儿就会发现烧杯内固态物质变成液体,烧杯壁变冷,小木板上因少量水冻结,而与烧杯粘在一起.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自发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B.自发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有的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D.吸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11.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A .图①表示反应2NO 2N 2O 4 ΔH<0 在定温定容下达到平衡状态后,降温充分反应再次达平衡过程中,浓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B .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 O 2(g) + O 2(g) 2S O 3(g);ΔH < 0 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 随温度的变化C .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 -1 K M n O 4 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 -1 H 2C 2O 4溶液混合时,n(Mn 2+) 随时间的变化D .图④中a 、b 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 2=CH 2 (g) + H 2(g)−−→C H 3C H 3(g);ΔH< 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12.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N 2(g )+3H 2(g )2 NH 3(g ) ΔH =-92.4KJ ·mol -1) 容器甲乙 丙 反应物投入量 1mol N 2、3mol H 2 2mol NH 34mol NH 3NH 3的浓度(mol·L -11-)c 1 c 2 c 3 反应的能量变化 放出a kJ 吸收b kJ 吸收c kJ 体系压强(Pa ) p 1 p 2 p 3 反应物转化率 a 1a 2a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132c c >B .92.4a b +=C .232p p <D .a 1+ a 3>1二.非选择题(13题10分、14题10分、15题8分,共28分)13.一密封体系中发生下列反应:N 2 +3H 2 2NH 3 △H<0,下图是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进程的曲线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____ _. (2)t 1、t 3、t 4时刻体系中分别是什么条件发生了变化?t1t3t4(3)下列各时间段时,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______.A.t0~t1B.t2~t3C.t3~t4D.t5~t614.反应A(g)+B(g)C(g) +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4)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______,E2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15.已知反应2NO(g)+2CO(g)=N2(g)+2CO2(g)在298K、100kPa的条件下,其△H=-113.0kJ/mol,△S=-145.3J/(mol·K).(1)请讨论该反应是否能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请说明理由.(2)已知汽车发动机内温度高于2000K. 能否设计一个装置使该反应在发动机中进行?请分析说明. 若假定该反应的△H随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请计算使该反应能够自发进行的最高温度.§2.4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一.选择题1~5 D ABCB 6~10 AADAC 11~12BB二.非选择题13.(1)t0~t1、t2~t4、t5~t6 (2)升高温度加了催化剂降低压强(3)A 14.(1)放热.(2)减小;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3)不影响;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的移动.(4)减小、减小.15.(1)能. 因为该反应的△H-T·△S<0(2)不能. 因为随着T(温度)的升高,会使△H-T·△S>0. 该反应能够自发进行的最高温度为777.7K§3.2.1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酸性B.水的离子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C.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D.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2.25℃时水的电离可达到平衡:H2O H++OH-△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 降低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 )增大,Kw不变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H,平衡逆向移动,c(H+ )降低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3.室温下,在pH=12的强碱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为()A.1.0×10-7mol•L-1B.1.0×10-6 mol•L-1C.1.0×10-2mol•L-1D.1.0×10-12mol•L-14.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① K+、Cl-、NO3-、S2-② K+、Fe2+、I-、SO42-③ Na+、Cl-、NO3-、SO42-④Na+、Ca2+、Cl-、HCO3-⑤ K+、Ba2+、Cl-、NO3- ⑥SO42-、Mg2+、I-、S2O32-A.①③B.③⑤C.③④D.②⑤5.与纯水的电离相似,液氨中存在微弱的电离:2NH3NH4++ NH2- .据此判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液氨中含有NH3、NH4+、NH2-等粒子B.一定温度下液氨中c(NH4+)·c(NH2-)是一个常数C.液氨中的电离达到平衡时c(NH3)=c(NH4+)=c(NH2-)D.只要不加入其它物质,液氨中c(NH4+)=c(NH2-)6.313K时,水的离子积K w=3.0×10-14,则313K时,c(H+ )= 10-7mol•L-1的溶液()A.呈酸性B.呈中性C.呈碱性D.无法判断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95℃时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B.PH=3的醋酸溶液稀释10倍后PH=4C.0.2mol•L-1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PH=1D.PH=3的醋酸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8.(双选)0.1mol/LHF溶液的pH=2,则该溶液中有关浓度关系式不正确的是()A.c(H+)> c(F-) B.c(H+)> c(HF)C.c(OH-)> c(HF) D.c(HF) > c(F-)9.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正确操作是()A.将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B.将一小块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C.将一小块试纸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放在表面皿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D.将一小块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10.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C.pH=3的醋酸和pH=11的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二.非选择题(每空8分,共40分)11.(24分)(1)某温度时,测得0.01 mol•L-1NaOH溶液的PH为11,则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 .(2)在此温度下,将PH=a 的NaOH 溶液V a L 与PH=b 的硫酸V b L 混合. ①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且a=12,b=2,则V a :V b = . ②若所得混合液PH=10,且a=12,b=2,则V a :V b = .12.(16分)将一定量铁粉在500 mL pH=1的盐酸中完全溶解,向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恰好完全反应后;再加入0.04 mol/L 的KI 溶液500mL 时,刚好使I -完全转变为I 2析出,若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可以忽略. 试求:①铁粉的质量;②最终溶液的pH.§3.2.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一.选择题(每空6分、共60分)1.下列离子在稳定人体血液的pH 中起作用的是( ) A . Na +B . HCO 3-C . Fe 2+D . Cl -2.准确量取25.00 mL 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 A .50mL 量筒 B .100mL 量筒 C .50mL 酸式滴定管 D .50mL 碱式滴定管 3.(双选)对于常温下pH 为1的硝酸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溶液lmL 稀释至100mL 后,pH 等于3B .向该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 为13的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中和C .该溶液中硝酸电离出的()c H +与水电离出的+(H )c 之比值为-1210. D .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 H +是pH 为3的硝酸中水电离出的()c H +的100倍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将稀氨水逐滴加入稀硫酸中,当溶液pH=7时,c(SO 42->c(NH 4+)B .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c 1和c 2,pH 分别为a 和a+1,则c 1=10c 2C .pH=11的NaOH 溶液与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D .向0.1mol/L 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32c(OH )c(NH H O)•增大5.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A .用湿润的PH 试纸测稀碱液的PH ,测定值偏小B .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配套同步练习:第四章 复习课 Word版含答案
本章复习课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铁表面镀锌,铁作阳极B .船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C .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式:O 2+2H 2O +4e -===4OH -D .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阳极反应式:2Cl --2e -===Cl 2↑答案 A解析 铁表面镀锌,铁应作阴极而锌作阳极,A 错误;锌比铁活泼,在船底镶嵌锌块,可有效防护船体被腐蚀;钢铁的吸氧腐蚀中正极上O 2得到e -被还原;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反应中阳极上Cl -失去e -被氧化,故B 、C 、D 均正确。
2.如图所示,将紧紧缠绕不同金属的铁钉放入培养皿中,再加入含有适量酚酞和NaCl 的琼脂热溶液,冷却后形成琼胶(离子在琼胶内可以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 中铁钉附近呈现红色B .b 中铁钉上发生还原反应C .a 中铜丝上发生氧化反应D .b 中铝条附近有气泡产生答案 B解析 依据原电池原理分析可知:a 中铁钉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铜丝作正极,发生O 2+2H 2O +4e -===4OH -的还原反应,可知A 、C 错误;b 中铁钉作正极,发生O 2+2H 2O +4e -===4OH -的还原反应,而铝条发生氧化反应,不会冒气泡,B 正确、D 错误。
3.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和氧气以及强碱作电解质溶液的新型手机电池,电量可达现在使用的镍氢或锂电池的十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式为2CH 3OH +3O 2+4OH -2CO 2-3+6H 2O ,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放电时CH 3OH 参与反应的电极为正极B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的pH 逐渐增大C .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 3OH -6e -+8OH -===CO 2-3+6H 2O D .充电时每生成1 mol CH 3OH 转移6 mol 电子答案 A解析 从总反应式可知:电池放电时甲醇被氧化生成碳酸根离子,而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甲醇参与反应的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 3OH -6e -+8OH -===CO 2-3+6H 2O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配套同步练习:第二章 章末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
章末综合检测(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各图所反映的措施中,目的是为了加快其化学反应速率的是()答案 C2.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 和2 mol H 2O(g),发生反应:CO +H 2O(g)CO 2+H 2。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O 的体积分数为x 。
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起始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O 的体积分数大于x 的是( )A .0.5 mol CO +2 mol H 2O(g)+1 mol CO 2+1 mol H 2B .1 mol CO +1 mol H 2O(g)+1 mol CO 2+1 mol H 2C .0.5 mol CO +1.5 mol H 2O(g)+0.4 mol CO 2+0.4 mol H 2D .0.5 mol CO +1.5 mol H 2O(g)+0.5 mol CO 2+0.5 mol H 2答案 B解析 对于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可逆反应,在等温等体积的条件下发生反应时,只需投料比例相等便可保证两平衡等效。
A 项逆推后为1.5 mol CO +3 mol H 2O(g),与原平衡等效;B 项逆推后为2 mol CO +2 mol H 2O(g),CO 比例偏高,则平衡后CO 体积分数也偏高;C 项逆推后为0.9 mol CO +1.9 mol H 2O(g),CO 比例偏低;则平衡后CO 体积分数也偏低;D 项逆推后为1 mol CO +2 mol H 2O(g),与原平衡等效。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实现B .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C .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D .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答案 D催化剂 高温解析 对于反应自发性的判断要综合利用焓判据和熵判据,仅靠单一判据不能对反应的自发性作出准确判断,B 、C 项错误;一定条件的非自发过程若改变条件也可能转变为自发过程,A 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同步练习1-1-2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1.(2008·黑龙江调研)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ΔH 表示标准状况下的数据B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代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C .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既可以为放热反应,也可以为吸热反应D .同一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ΔH 值不同。
化学计量数相同而状态不同,ΔH 值也不同【解析】 A 项中,若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说明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而非标准状况下。
B 、C 、D 正确。
【答案】 A2.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时,该反应不能发生B .在101 kPa,25 ℃时,2 g 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 的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 2(g)+O 2(g)=2H 2O(l);ΔH =-285.8 kJ/molC .甲烷是清洁、无污染的化石燃料D .氢气是热值高、无污染的燃料【答案】 D3.ΔH =-1.9 kJ/molC(s ,金刚石)+O 2(g)=CO 2(g) ΔH 1C(s ,石墨)+O 2(g)=CO 2(g) ΔH 2根据上述反应事实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ΔH 1=ΔH 2B .ΔH 1>ΔH 2C .ΔH 1<ΔH 2D .金刚石比石墨稳定【答案】 C4.1 g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 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的是 ( )A .H 2(g)+12O 2(g)=H 2O(l) ΔH =-285.8 kJ/mol B .H 2(g)+12O 2(g)=H 2O(g) ΔH =-285.8 kJ/mol C .2H 2(g)+O 2(g)=2H 2O(l) ΔH =-285.8 kJ/molD .H 2(g)+12O 2(g)=H 2O ΔH =-285.8 kJ/mol 【答案】 A5.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 4。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配套同步练习:第一章 章末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
章末综合检测(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中一定为放热反应的是()A.H2O(g)===H2O(l)ΔH=-44.0 kJ·mol-1B.N2(g)+O2(g)===2NO(g)ΔH=+182.6 kJ·mol-1C.形成化学键过程中放出862 kJ热量的化学反应D.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答案 D解析图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必是放热反应。
2.N4的分子结构类似白磷分子,它的结构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 mol N—N键需要吸收167 kJ热量,生成1 mol N≡N键需放出942 kJ热量。
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 mol N4气体转变为N2将放出775 kJ热量B.1 mol N4气体转变为N2将放出882 kJ热量C.1 mol N4气体转变为N2将吸收775 kJ热量D.1 mol N4气体转变为N2将吸收882 kJ热量答案 B解析Δ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反应转化关系为N4―→2N2,E(反应物键能)=6×167 kJ,E(生成物键能)=2×942 kJ,所以ΔH=-882 kJ·mol-1,即放出882 kJ 热量。
3.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
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ΔH=+Q1kJ·mol-1。
室温下,若1 mol无水硫酸铜溶解为溶液放热Q2 kJ,则()A.Q1>Q2B.Q1=Q2C.Q1<Q2D.无法比较答案 A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可设计下列分步反应:依题意,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说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ΔH总>0。
ΔH=Q1,ΔH′=-Q2。
由盖斯定律ΔH总=ΔH+ΔH′=Q1+(-Q2)>0,则Q1>Q2。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配套同步练习:第四章第三节第3课时习题课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时 习题课1. 将Al 片和Cu 片用导线相连,一组插入浓HNO 3溶液中,一组插入稀NaOH 溶液中,分别形成了原电池,则在这两个原电池中,正极分别为( )A .Al 片、Cu 片B .Cu 片、Al 片C .Al 片、Al 片D .Cu 片、Cu 片解析 将Al 片和Cu 片用导线相连,插入浓HNO 3溶液中,此时Al 在浓硝酸中钝化,不能继续反应,而Cu 却能与浓硝酸持续反应。
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Cu 易失去电子而Al 却表现相对“惰性”,“相对活泼”的Cu 为负极;插入稀NaOH 溶液中,Al 能与NaOH溶液反应,此时Al 失去电子被氧化,也就是Al 为负极。
答案 A2. 若某池(电解池或原电池)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是Cu +2H +===Cu 2++H 2↑,关于此池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该池只能是电解池,且金属铜为该电解池的阳极B .该池只能是原电池,且电解质溶液为硝酸C .该池可能是原电池,也可能是电解池D .该池只能是电解池,电解质溶液可以是硫酸铜答案 A解析 铜与H +不反应,因此不可能是原电池,只能是电解池。
在该电解池中,铜失去电子被氧化,因此铜作电解池的阳极,A 正确,B 、C 错误;D 选项中若电解质溶液是硫酸铜溶液,则相当于电镀铜,与题给离子方程式不符,故D 错误。
3. 关于电解NaCl 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B .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 溶液,溶液呈棕色C .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D .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解析 电解食盐水时发生的反应:阳极:2Cl --2e -===Cl 2↑阴极:2H 2O +2e -===H 2↑+2OH -总反应式:2NaCl +2H 2O=====电解2NaOH +H 2↑+Cl 2↑对照分析选项,A 错误;阳极附近的溶液中会溶有少量的Cl 2,滴加KI 溶液后发生反应:Cl 2+2I -===I 2+2Cl -,溶液呈棕色,B 正确;阴极附近产生大量的OH -,滴加酚酞后变红色,C 错误;电解后生成NaOH ,溶液呈碱性,D 错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配套同步练习:第二章 章末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
章末综合检测(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各图所反映的措施中,目的是为了加快其化学反应速率的是()答案 C 2.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 和2 mol H 2O(g),发生反应:CO +H 2O(g)CO 2+H 2。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O 的体积分数为x 。
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起始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O 的体积分数大于x 的是( )A .0.5 mol CO +2 mol H 2O(g)+1 mol CO 2+1 mol H 2B .1 mol CO +1 mol H 2O(g)+1 mol CO 2+1 mol H 2C .0.5 mol CO +1.5 mol H 2O(g)+0.4 mol CO 2+0.4 mol H 2D .0.5 mol CO +1.5 mol H 2O(g)+0.5 mol CO 2+0.5 mol H 2答案 B解析 对于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可逆反应,在等温等体积的条件下发生反应时,只需投料比例相等便可保证两平衡等效。
A 项逆推后为1.5 mol CO +3 mol H 2O(g),与原平衡等效;B 项逆推后为2 mol CO +2 mol H 2O(g),CO 比例偏高,则平衡后CO 体积分数也偏高;C 项逆推后为0.9 mol CO +1.9 mol H 2O(g),CO 比例偏低;则平衡后CO 体积分数也偏低;D 项逆推后为1 mol CO +2 mol H 2O(g),与原平衡等效。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实现B .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C .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D .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答案 D解析 对于反应自发性的判断要综合利用焓判据和熵判据,仅靠单一判据不能对反应的自发性作出准确判断,B 、C 项错误;一定条件的非自发过程若改变条件也可能转变为自发过程,A 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练习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解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表现为有新物质生成,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在反应前后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故C项错误。
【答案】 C2.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 )A.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B.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C.碳酸钙受热分解D.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解析】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应该是放热反应。
【答案】 D3.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了新物质硫化亚铁。
该现象说明(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容易发生反应D.生成物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解析】铁粉和硫粉混合,停止加热后,反应仍可持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即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答案】 B4.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解析】 选项B 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浓H 2SO 4溶于水放出热量,但不属于化学反应;Zn 与稀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 A5.已知反应X +Y===M +N 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的能量一定低于M 的能量,Y 的能量一定低于N 的能量B .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 .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 和N 的总能量【解析】 已知X +Y===M +N ΔH >0,说明X 与Y 的总能量低于M 与N 的总能量,A 错误,D 正确;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C 错误;吸热反应有的不需要加热也可进行,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搅拌即可反应,B 错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同步练习3-4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第三章第四节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沉淀溶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难溶电解质才存在沉淀溶解平衡过程B.沉淀溶解平衡过程是可逆的C.在平衡状态时v溶解=v结晶=0D.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解析】无论难溶电解质还是易溶电解质,都存在沉淀溶解平衡状态,例如NaCl过饱和溶液中就存在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故A错;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是可逆的,故B对;沉淀溶解平衡状态v溶解=v结晶≠0,故C错;沉淀溶解平衡状态,电解质也达到饱和了,故D 项正确。
【答案】BD2.向AgCl饱和溶液中加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gCl的溶解度增大B.AgCl的溶解度、K sp均不变C.AgCl的K sp增大D.AgCl的溶解度、K sp均增大【解析】物质的溶解度和溶度积都是温度的函数,与溶液的浓度无关。
所以向AgCl饱和溶液中加水,AgCl的溶解度和K sp都不变,故B项对。
【答案】 B3.在2 mL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aCl和NaI溶液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发生的反应为() A.只有AgCl沉淀生成B.只有AgI沉淀生成C.生成等物质的量的AgCl和AgI沉淀D.两种沉淀都有,但以AgI为主【解析】在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中c(Cl-)=c(I-),但滴入几滴AgNO3溶液后,由于K sp(AgI)<K sp(AgCl),溶液中Ag+和I-的离子积Q c=c(Ag+)·c(I-)>K sp(AgI),先生成沉淀AgI。
故B项正确。
【答案】 B4.在下列溶液中,BaSO4的溶解度最大的是() A.1 mol·L-1H2SO4溶液B.2 mol·L-1H2SO4溶液C .纯水D .0.1 mol·L -1H 2SO 4溶液【解析】 因为在BaSO 4饱和溶液中,c (Ba 2+)·c (SO 2-4)=K sp 是一个定值,则c (SO 2-4)越大,BaSO 4的溶解度越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配套同步练习:第二章 章末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
章末综合检测(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各图所反映的措施中,目的是为了加快其化学反应速率的是()答案 C2.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 和2 mol H 2O(g),发生反应:CO +H 2O(g)CO 2+H 2。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O 的体积分数为x 。
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起始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O 的体积分数大于x 的是( )A .0.5 mol CO +2 mol H 2O(g)+1 mol CO 2+1 mol H 2B .1 mol CO +1 mol H 2O(g)+1 mol CO 2+1 mol H 2C .0.5 mol CO +1.5 mol H 2O(g)+0.4 mol CO 2+0.4 mol H 2D .0.5 mol CO +1.5 mol H 2O(g)+0.5 mol CO 2+0.5 mol H 2答案 B解析 对于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可逆反应,在等温等体积的条件下发生反应时,只需投料比例相等便可保证两平衡等效。
A 项逆推后为1.5 mol CO +3 mol H 2O(g),与原平衡等效;B 项逆推后为2 mol CO +2 mol H 2O(g),CO 比例偏高,则平衡后CO 体积分数也偏高;C 项逆推后为0.9 mol CO +1.9 mol H 2O(g),CO 比例偏低;则平衡后CO 体积分数也偏低;D 项逆推后为1 mol CO +2 mol H 2O(g),与原平衡等效。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实现B .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C .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D .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答案 D解析 对于反应自发性的判断要综合利用焓判据和熵判据,仅靠单一判据不能对反应的自发性作出准确判断,B 、C 项错误;一定条件的非自发过程若改变条件也可能转变为自发过程,A 项错误。
(人教版)化学高中选修四课时配套练习全集(打印版)(全书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册)课时配套练习全集(打印版)课时作业1反应热焓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关于能量的变化及反应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B.某些化学键断裂时吸收能量,某些化学键断裂则放出能量C.形成新化学键不一定放出能量D.有热量变化的反应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解析:断裂化学键一定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一定放出能量,A正确,B、C错误;有热量变化的反应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D错误.答案:A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化学键断裂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B.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C.图中所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D.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解析:盐溶于水断裂化学键,但该过程为物理变化,A错误;由题图可知生成物的能量大于反应物的能量,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错误;有些反应需要加热,但反应开始后可以撤掉热源,如Fe与S的反应,这些反应是放热反应,D错误.答案: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热是1 mol 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B.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C.任何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都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D.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来决定解析: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热,A项错误;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B项错误;只有在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才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因此C项错误;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取决于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焓值差,也可以根据断键时吸收的能量与成键时放出的能量的相对大小判断,D项正确.答案:D4.已知:H2(g)+F2(g)===2HF(g)ΔH=-546.3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和F2反应生成HF的反应是吸热反应B.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与1 mol F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F气体的能量C.ΔH=E(H2)+E(F2)-E(HF)(E表示键能)D.通常情况下,该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加热或光照解析:ΔH=-546.3 kJ/mol,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对;用键能求ΔH,Δ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C项中应是2E(HF),所以C错;H2和F2在黑暗处就能发生反应,所以D错.答案:B5.下列关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相比较,冰的能量高B.化学反应在物质变化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表现形式只有吸热和放热两种C.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D.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的同时,也遵循能量守恒解析:A项中说明等质量的水和冰,冰的能量低;B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一般表现为吸热和放热,但也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电能、光能等;C项中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金刚石本身具有的能量高于石墨,故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D项正确.答案:D6.下列反应符合图示的是()A.镁片与盐酸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晶体的反应C.酸碱中和反应D.乙醇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解析:由图示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项正确.答案:B7.已知H2(g)+Br2(g)===2HBr(g)ΔH=-72 kJ/mol,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A.404 B.260C.224 D.200解析:根据反应热与键能之间的关系可得:ΔH=+436 kJ/mol+a kJ/mol-2×366 kJ/mol=-72 kJ/mol,解之得:a=224. 故选C.答案:C8.常温下,1 mol化学键分解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用E表示.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键C.H2(g)―→2H(g)ΔH=+436 kJ·mol-1D.H2(g)+F2(g)===2HF(g)ΔH=-25 kJ·mol-1解析:H—Br键的键能应介于H—I键的键能和H—Cl键的键能之间,即298 kJ·mol-1<E(H—Br)<432 kJ·mol-1,A项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H—F键的键能最大,故H—F键最稳定,B项正确;H2(g)―→2H(g),吸收能量,故ΔH=E(H—H)=+436 kJ·mol-1,C 项正确;H2(g)+F2(g)===2HF(g)ΔH=E(H—H)+E(F—F)-2E(H—F)=(436+157-2×568) kJ·mol-1=-543 kJ·mol-1,D项错误.答案:D9.下列实验现象或图像信息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A B C D反应装置或图像实验现象或图像信息温度计的水银柱不断上升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开始后,甲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反应开始后,针筒活塞向右移动2塞向右移动,不能确定该反应是否为放热反应,D错误.答案:D10.中华商务网讯:2011年中国已超北美成为全球液晶显示器第二大市场. 生产液晶显示器的过程中使用的化学清洗剂NF3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存储能量的能力是CO2的12 000~20 000倍,在大气中的寿命可长达740年之久,以下是几种化学键的键能:化学键N≡N F—F N—F键能/(kJ·mol-1) 941.7 154.8 283.0A.过程N2(g)―→2N(g)放出能量B.过程N(g)+3F(g)―→NF3(g)放出能量C.反应N2(g)+3F2(g)―→2NF3(g)的ΔH>0D.NF3吸收能量后如果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解析:断键的过程吸收能量,A错;成键的过程,放出能量,B 正确;选项C中反应的Δ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941.7+3×154.8-6×283.0) kJ·mol-1=-291.9 kJ·mol-1,因此C错;若NF3吸收能量后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则是物理变化. 化学反应过程中必有键的断裂与生成,所以D错.答案:B11.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 kJ热量B.该反应热ΔH=+(a-b) kJ·mol-1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解析:观察题给图像可以得到,上述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其中反应热ΔH=+(a-b) kJ·mol-1. 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为吸热过程,化学键形成为放热过程.答案:B12.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B.白磷比红磷稳定C.CO(g)+H2O(g)===CO2(g)+H2(g)ΔH>0D.S(g)+O2(g)===SO2(g)ΔH1;S(s)+O2(g)===SO2(g)ΔH2,则ΔH1>ΔH2解析:由图①知:E(金刚石)>E(石墨),故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A正确;由图②知:E(白磷)>E(红磷),故红磷比白磷稳定,B错误;由图④知:E[CO(g)+H2O(g)]>E[CO2(g)+H2(g)],故CO(g)+H2O(g)===CO2(g)+H2(g)的ΔH<0,C错误;由ΔH1、ΔH2均为负值,并结合图③知,ΔH1<ΔH2,D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52分)13.(10分)如图是一个简易测量物质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的实验装置,利用此装置可以很方便地测得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将铝片加入小试管内,然后注入足量的浓NaOH溶液,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S形导管中液面A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此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3)由实验推知,NaAlO2溶液和H2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铝片和NaOH溶液的总能量.(4)若小试管盛适量水,然后向其中加入适量NH4NO3晶体,则S形导管中液面A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这说明NH4NO3溶于水是________(填字母).a.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c.吸热过程d.放热过程解析:铝片与NaOH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放出的热量使锥形瓶内气压增大,导致S形导管左端液面下降,右端液面上升. 而NH4NO3溶于水是吸热过程,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所以液面A上升.答案:(1)2Al+2OH-+2H2O===2AlO-2+3H2↑铝片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2)下降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锥形瓶内气压增大放热(3)小于(4)上升 c14.(18分)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石灰水饱和溶液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块镁条,再用滴管滴入5 mL的盐酸. 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实验推知,MgCl2和H2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镁条和盐酸的总能量.(5)如将本题中“25℃石灰水饱和溶液”换成“20℃碳酸饮料”进行探究实验,实验(1)中观察到的另一现象是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Mg+2HCl===MgCl2+H2↑是放热反应,Mg与盐酸反应产生的热量使石灰水的温度升高,Ca(OH)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气体的溶解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答案:(1)镁条上产生大量气泡,镁条逐渐溶解,烧杯中析出白色固体(或溶液变浑浊)(2)镁与盐酸反应属于放热反应,而Ca(OH)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析出白色的Ca(OH)2固体(3)Mg +2H +===Mg 2++H 2↑(4)小于(5)烧杯中液体放出气泡的速率逐渐加快;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15.(8分)在一定条件下,A 和B 反应可生成C 和D ,其能量变化如下: A +B 反应物总能量为E 1――→发生反应A +B===C +D C +D 生成物总能量为E 2(反应前) (反应后)(1)下列关于反应A +B===C +D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B .该反应若有能量变化,则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 .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不需加热反应就一定能自发进行D .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一定相等,且该反应遵循能量守恒(2)若E 1<E 2,则该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热为________.解析:每个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故A 、D 两项正确;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 项错误;某一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加热是为了使旧化学键断裂,引发反应,C 项错误.答案:(1)AD (2)吸热 ΔH =(E 2-E 1) kJ·mol -116.(16分)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 mol 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kJ):(1)下列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A.H2B.Cl2C.Br2D.I2(2)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A.HCl B.HBr C.HI(3)X2+H2===2HX(X代表Cl、Br、I)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4)相同条件下,X2(X代表Cl、Br、I)分别与氢气反应,若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或吸收热量最多的是_________.(5)若无表中的数据,你能正确回答出问题(4)吗?答:________,你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写出H2和Cl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破坏1 mol物质的化学键时所消耗的能量与相同条件下由形成该物质的原子形成1 mol该物质放出的能量相等,放出的能量越多,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越低,分子越稳定. (1)生成1 mol H2时放出的能量最多,为436 kJ. (2)在氢化物中,生成1 mol HCl时放出的能量最多,为432 kJ. (3)分别计算出三个反应放出的热量依次为:185 kJ、103 kJ和9 kJ.答案:(1)A(2)A(3)放热(4)Cl2(5)能生成物越稳定,放出的热量越多,在HX中,HCl最稳定(6)H2(g)+Cl2(g)===2HCl(g)ΔH=-185 kJ·mol-1课时作业2热化学方程式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工业生产水煤气的反应为C(s)+H2O(g)===CO(g)+H2(g)ΔH=+131.4 kJ/mo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CO(g)+H2(g)===C(s)+H2O(l)ΔH=-131.4 kJ/molC.该反应中生成1 mol H2(g)吸收131.4 kJ的热量D.该反应中生成1体积CO(g)吸收131.4 kJ的热量解析: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项错误;B项,热化学方程式中水的状态应为气态;D项,1体积应是“1 mol”.答案:C2.如图所示为25 ℃、101 kPa时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变化过程,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断裂1 mol H2中的化学键时需吸收436 kJ的能量B.形成2 mol HCl中的化学键时要放出862 kJ的能量C.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Cl2(g)===2HCl(g)ΔH=+183 kJ/molD.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Cl2(g)===2HCl(g)ΔH=-183 kJ/mol解析:题图表示1 mol H—H键断裂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1 mol Cl—Cl键断裂需要吸收243 kJ的能量,1 mol H—Cl键形成会放出431 kJ的能量,由此可知A、B正确;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可知1 mol H2(g)和1 mol Cl2(g)反应生成2 mol HCl(g)的热效应为436 kJ/mol+243 kJ/mol-431 kJ/mol×2=-183 kJ/mol,即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ΔH<0,故C错误,D正确.答案:C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只要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写上热量的符号和数值即可B.凡是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C.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l)ΔH=-483.6 kJ答案:C4.胶状液氢(主要成分是H2和CH4)有望用于未来的运载火箭和空间运输系统. 实验测得101 kPa时,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气体,放出890.3 kJ的热量.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2(g)+O2(g)===2H2O(l)ΔH=-285.8 kJ·mol-1B.CH4(g)+2O2(g)===CO2(g)+2H2O(l)ΔH=-890.3 kJ·mol-1C.CH4(g)+2O2(g)===CO2(g)+2H2O(g)ΔH=-890.3 kJ·mol-1D.CH4(g)+2O2(g)===CO2(g)+2H2O(l)ΔH=+890.3 kJ·mol-1解析:2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285.8 kJ×2=571.6 kJ,故A项的反应中ΔH应为-571.6 kJ·mol-1,A项错误;B项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C项中H2O的状态应为液态而不是气态,故C项错误;D项反应放热,ΔH<0,错误.答案:B5.CO(g)与H2O(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两者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CO(g)和H2O(g)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CO2(g)和H2(g)具有的总能量C.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ΔH=+41 kJ/molD.1 mol CO2(g)和1 mol H2(g)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H 2O(g)要放出41 kJ 的热量解析: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该反应的ΔH <0,为放热反应,CO 和H 2O 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CO 2和H 2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 2O(g)===CO 2(g)+H 2(g) ΔH =-41 kJ/mol.答案:B6.已知H 2(g)+Cl 2(g)===2HCl(g) ΔH =-184.6 kJ·mol -1,则HCl(g)===12H 2(g)+12Cl 2(g) ΔH =( ) A .+184.6 kJ·mol -1 B .-92.3 kJ·mol -1C .-369.2 kJ·mol -1D .+92.3 kJ·mol -1解析:互为逆反应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ΔH 数值相等,符号相反;ΔH 的大小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答案:D7.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ΔH =-4b kJ/molB .C 2H 2(g)+52O 2(g)===2CO 2(g)+H 2O(l) ΔH =2b kJ/molC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ΔH =-2b kJ/molD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ΔH =b kJ/mol解析:此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侧重考查分析、计算、应用能力. 由题设知 2 mol CO2→2b kJ→1 mol C2H2,则乙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2(g)+5O2(g)===4CO2(g)+2H2O(l)ΔH=-4b kJ/mol,或C2H2(g)+52O2(g)===2CO2(g)+H2O(l)ΔH=-2b kJ/mol,故选A.答案:A8.已知:H2(g)+F2(g)===2HF(g)ΔH=-270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氟化氢气体分解生成氢气和氟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1 mol H2与1 mol F2反应生成2 mol 液态HF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C.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与1 mol F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F气体的能量D.该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用如图所示曲线来表示答案:C9.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s)+O2(g)===SO2(g)ΔH=a kJ·mol-1(a=-297.2). 分析下列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A.S(s)在O2(g)中燃烧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S(g)+O2(g)===SO2(g)ΔH=b kJ·mol-1,则a>bC.1 mol SO2(g)所具有的能量低于1 mol S(s)与1 mol O2(g)所具有的能量之和D.16 g固体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吸收148.6 kJ的热量解析:由题中条件可知:反应的热效应ΔH=a kJ·mol-1=-297.2 kJ·mol-1,可知该反应的正向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答案:D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条件下,如果1 mol 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 mol 氢分子的能量为E2,则2E1>E2B.热化学方程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代表分子个数C.S(s)+O2(g)===SO2(g)ΔH1,S(g)+O2(g)===SO2(g)ΔH2,则ΔH1<ΔH2D.HI(g)12H2(g)+12I2(s)ΔH=-26.5 kJ/mol,由此可知1mol HI在密闭容器中分解后可以放出26.5 kJ的能量解析:A项,原子的能量很高,原子结合成分子时会释放一部分能量,正确;B项,热化学方程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代表的是分子的物质的量,而不是个数,错误. C项,气态的硫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要比固态的硫多,因此第二个反应放出热量数值较大;但由于放热反应符号为负,因此数值较大的ΔH反而较小. 因此ΔH1>ΔH2,错误. D项,这个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也就是说无法进行完全的. 但热化学方程式中给出的数据是完全反应所放出的热量. 在可逆反应中,由于反应不能完全进行,所以这个热量是达不到的,错误.答案:A11.乙醇燃料是一种清洁的能源燃料. 燃烧a g乙醇(液态)生成CO2气体和液态H2O,放出热量为Q kJ,经测定a g乙醇与足量Na 反应能生成H2 5.6 L(标准状况),则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 A .C 2H 5OH(l)+3O 2(g)===2CO 2(g)+3H 2O(l)ΔH (298 K)=-Q kJ·mol -1B .C 2H 5OH(l)+3O 2(g)===2CO 2(g)+3H 2O(l)ΔH (298 K)=-12Q kJ·mol -1 C.12C 2H 5OH(l)+32O 2(g)===CO 2(g)+32H 2O(l) ΔH (298 K)=-Q kJ·mol -1D .C 2H 5OH(l)+3O 2(g)===2CO 2(g)+3H 2O(l)ΔH (298 K)=-32Q kJ·mol -1 解析:据化学方程式:2C 2H 5OH +2Na ―→2C 2H 5ONa +H 2↑2 mol 22.4 Ln (C 2H 5OH) 5.6 Ln (C 2H 5OH)=0.5 mol ,即0.5 mol C 2H 5OH 完全燃烧生成CO 2(g)和H 2O(l)的反应热为ΔH =-Q kJ/mol ,C 项正确.答案:C1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500 ℃、30 MPa 下,将0.5 mol N 2和1.5 mol H 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 3(g),放热19.3 kJ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 2(g)+3H 2(g)催化剂500 ℃、30 Mpa2NH 3(g) ΔH =-38.6 kJ·mol -1 B .NaOH(aq)+HCl(aq)===NaCl(aq)+H 2O(l) ΔH =+57.3 kJ·mol -1C .2NO 2===O 2+2NO ΔH =+116.2 kJ·mol -1D.S(s)+O2(g)===SO2(g)ΔH=-296.8 kJ·mol-112.解析:A项中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19.3 kJ的热量不是0.5 mol N2(g)和1.5 mol H2(g)的反应热;B项中HCl与NaOH的反应是一个中和反应,释放能量,ΔH<0;C项中没有注明NO2、O2和NO三种物质的状态;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52分)13.(10分)如图所示,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并回答问题.(1)反应过程(1)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2)反应过程(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3)Q与Q1的关系:Q________Q1(填“大于”“等于”“小于”).解析:由图像数据可知,反应(1)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2(g)+B2(g)===C(g)ΔH=-Q kJ/mol. 反应(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g)===A 2(g)+B 2(g) ΔH =+Q 1 kJ/mol ,反应(1)与反应(2)中,反应物、生成物物质及状态均相同,只是过程相反,故反应热的数值相等,符号相反.答案:(1)A 2(g)+B 2(g)===C(g) ΔH =-Q kJ/mol(2)C(g)===A 2(g)+B 2(g) ΔH =+Q 1 kJ/mol(3)等于14.(10分)已知在298 K 时,由H 2和N 2反应生成1 mol NH 3(g)放热46.11 kJ ,将下列化学方程式写成热化学方程式.解析:与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答案:32H 2(g)+12N 2(g)===NH 3(g) ΔH =-46.11 kJ·mol -13H 2(g)+N 2(g)===2NH 3(g)ΔH =-92.22 kJ·mol -1NH 3(g)===32H 2(g)+12N 2(g) ΔH =+46.11 kJ·mol -115.(15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性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它们混合反应时,生成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的热,已知0.4 mol液态肼与过量的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 kJ的热量:(1)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又已知:H2O(g)―→H2O(l)ΔH=-44 kJ/mol,则16 g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3)此反应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N2H4(l)+2H2O2(l)===N2(g)+4H2O(g)ΔH=-641.625 kJ/mol(2)408.813 kJ(3)生成物不会污染大气16.(17分)依据叙述,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在25 ℃、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 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2)若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 g NO2需要吸收16.95 kJ热量.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3)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在C2H2(气态)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的反应中,每有5N A个电子转移时,放出650 kJ的热量.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拆开1 mol H—H键、1 mol N—H键、1 mol 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 kJ、391 kJ、946 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根据反应热和燃烧热的定义计算出相关的热量,同时注意物质的状态,再书写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即可.答案:(1)CH 3OH(l)+32O 2(g)===CO 2(g)+2H 2O(l) ΔH =-725.76 kJ·mol -1(2)N 2(g)+2O 2(g)===2NO 2(g)ΔH =+67.8 kJ·mol -1(3)C 2H 2(g)+52O 2(g)===2CO 2(g)+H 2O(l) ΔH =-1 300 kJ·mol -1(4)N 2(g)+3H 2(g)===2NH 3(g) ΔH =-92 kJ·mol -1课时作业3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做中和反应实验测定中和热时,应使用的仪器正确的组合是:①天平 ②量筒 ③烧杯 ④滴定管 ⑤温度计 ⑥试管 ⑦酒精灯( )A .①②④⑤B .②③⑤C .②③④⑦D .全部答案:B2.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使用下列用品不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A .碎泡沫塑料B .环形玻璃搅拌棒C .底部垫纸条D .两个量筒 解析:量筒多少不影响中和热的实验误差. 烧杯之间放碎泡沫塑料是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是为了使反应放出的热量各处均匀,温度测定的准确;底部垫纸条也是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答案:D3.强酸和强碱稀溶液的中和热可表示为:H+(aq)+OH-(aq)===H2O(l)ΔH=-57.3 kJ·mol-1. 已知①HCl(aq)+NH3·H2O(aq)===NH4Cl(aq)+H2O(l)ΔH=-a kJ·mol-1②HCl(aq)+NaOH(s)===NaCl(aq)+H2O(l)ΔH=-b kJ·mol-1③HNO3(aq)+KOH(aq)===KNO3(aq)+H2O(l)ΔH=-c kJ·mol-1则a、b、c三者的大小关系为()A.a>b>c B.b>c>aC.a=b=c D.无法比较解析:NH3·H2O电离吸热,氢氧化钠溶解过程放热,且比较的都是数值大小.答案:B4.已知H+(aq)+OH-(aq)===H2O(l)ΔH=-57.3 kJ/mol. 以下四个化学反应方程式:①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②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③HCl(aq)+NH3·H2O(aq)===NH4Cl(aq)+H2O(l)④CH3COOH(aq)+NH3·H2O(aq)===CH3COONH4(aq)+H2O(l)其中反应热为-57.3 kJ/mol的是()A.①和②B.③C.④D.以上都不对解析:此题与“中和热”概念有关,“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出的热量. H+(aq)+OH-(aq)===H2O(l)ΔH=-57.3 kJ/mol表示强酸和强碱反应时的中和热. 反应①②都生成2 mol水,反应放出的热量一定大于57.3 kJ/mol;③中NH3·H2O是弱碱,电离时吸收热量,HCl和NH3·H2O 反应放出的热量一定小于57.3 kJ/mol;④中CH3COOH是弱酸,NH3·H2O是弱碱,电离时都吸热,CH3COOH和NH3·H2O反应放出的热量一定小于57.3 kJ/mol,因此①②③④都不对.答案:D5.将V1mL 1.00 mol/L 盐酸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C.NaOH溶液的浓度约是1.00 mol/L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和反应与能量的关系,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温度为22℃时,V1为5 mL,则V2为45 mL,此时已经开始发生反应,所以22℃一定不是环境温度,A项错. 曲线随V1的增多而升高,随反应的进行,溶液温度升高说明反应放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项正确. 当V1=30 mL时,温度最高,说明此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则c(NaOH)=30 mL×1.00 mol/L20 mL=1.5 mol/L,C项错. 该实验不能证明有水生成的其他反应也是放热反应,D错误.答案:B6.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 -(aq)===H2O(l)ΔH=-57.3 kJ/mol. 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分别与0.1 mol·L-1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与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CH3COOH电离要吸热). 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A表示稀硝酸与NaOH溶液的反应B.B表示稀醋酸与NaOH溶液的反应C.b=5.73D.C表示浓硫酸与NaOH溶液的反应解析:CH3COOH是弱酸,电离会吸热,浓硫酸溶解会放出大量热,这些不属于中和热,所以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分别与1.0 L 0.1 mol·L-1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实际放出的热量的大小顺序为浓硫酸(A)>稀硝酸(B)>稀醋酸(C),b点表示生成0.1 mol H2O(l),所以b=5.73.答案:C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和热一定是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B.1 mol 酸与1 mol 碱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C.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所释放的热量叫做中和热D.测定中和热时可用稀硫酸和稀Ba(OH)2溶液解析:中和热是指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H2O(l)时所释放的热量,故C项正确. H2SO4和Ba(OH)2反应时,除生成水外,还有BaSO4生成,所以其反应热不是中和热,D项错误.答案:C8.1.00 L 0.5 mol·L-1 NaOH溶液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28.7 kJ热量,下列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OH(aq)+HCl(aq)===NaCl(aq)+H2O(l)ΔH=+28.7 kJ·mol-1B.NaOH(aq)+HCl(aq)===NaCl(aq)+H2O(l)ΔH=-28.7 kJ·mol-1C.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4 kJ·mol-1D.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4 kJ·mol-1解析:只要反应热ΔH与化学计量数对应,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可书写出若干个满足要求的热化学方程式. 但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须是生成1 mol H2O时的情况. 由题意可知生成0.5 mol H2O放热28.7 kJ,则生成1 mol H2O放热为57.4 kJ,即该反应ΔH=-57.4 kJ·mol-1.答案:D9.在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反应前酸、碱溶液的温度要相同B.测量溶液的温度计要一直插在溶液中C.为了使反应均匀进行,可以向酸(碱)中分次加入碱(酸)D.为了使反应更完全,可以使酸或碱适当过量解析:分次加入混合时,容易造成热量损失,使测试结果不准确.答案:C10.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环形玻璃棒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B.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小烧杯底部接触C.用0.5 mol·L-1 NaOH溶液分别与0.5 mol·L-1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如所取的溶液体积相等,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相同D.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天平、量筒、烧杯、滴定管、温度计解析:在中和热的测定中,使用环形玻璃棒搅拌,目的是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加快反应,减小误差,A正确;B项中温度计水银球不能接触烧杯底部,B错;C项中CH3COOH为弱酸,电离吸热,故测得的中和热比用盐酸时数值小,C错;D项仪器中不需要天平、滴定管,D错.答案:A11.用50 mL 0.50 mol·L-1盐酸和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反应,实验中测得起始温度为20.1 ℃,终止温度为23.4 ℃,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为4.18 J·g-1·℃-1,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都近似认为是1 g·cm-3,则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水时放热() A.55.2 kJ B.391 kJC.336 kJ D.1.38 kJ解析:代入公式ΔH=-Qn(H2O)=-cmΔTn(H2O)=-4.18×10-3×(50+50)×3.30.025kJ·mol-1≈-55.2 kJ·mol-1.答案:A12.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下列操作一定会降低实验准确性的是()A.用滴定管量取所用药品B.NaOH溶液在倒入小烧杯时,有少量溅出C.大、小烧杯体积相差较大,夹层间放的碎泡沫塑料较多D.测量HCl溶液的温度计用水洗净后才用来测NaOH溶液的温度解析:NaOH溶液在倒入小烧杯时,有少量溅出,实验中生成水的量减少,放出的热量减少,测得中和热的数值不准.答案:B二、非选择题(52分)13.(8分)1.00 L 1.00 mol·L-1硫酸溶液与2.00 L 1.00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 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的中和热为________. 若1 mol HF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时放出10.4 kJ的热量,则当稀溶液中有1 mol HF跟1 mol NaOH反应时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同步课时练习及答案汇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同步练习及单元测试目录第1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2节燃烧热能源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1章单元复习第1章单元测试第3节化学平衡第4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2章单元复习第2章单元测试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章单元复习第3章单元测试第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3章第1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3章第2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3章第3节盐类的水解第3章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4章电化学基础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4章第1节原电池第4章第2节化学电源第4章第3节电解池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综合检测高二化学选修4 同步练习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二. 重点、难点1. 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微观原因;3. 正确认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三. 具体内容(一)绪言1. 选修4的基本结构和地位、与必修的关系2. 关于“化学暖炉”、“热敷袋”的构造和发热原理3. 举出人们利用化学反应的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例子(二)焓变和反应热1. 为什么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2. 反应热的定义3. 反应热产生的原因4. 反应热的表示5. 有效碰撞6. 活化分子7.活化能8. 催化剂(三)热化学方程式1. 定义2. 表示意义3. 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4.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注意的问题(四)实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典型例题】[例1 ] 已知在25℃、101kPa 下,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 的热量。
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g ) △H=-48.40kJ ·mol-1B.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l ) △H=-5518kJ ·mol-1C.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H=+5518kJ ·mol-1D.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l ) △H=-48.40kJ ·mol-1 答案:B解析:掌握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注意事项。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同步练习1-1-1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分子拆成原子D.原子组成分子【解析】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原子结合成分子放出能量,化合、分解反应有可能是放热反应,也有可能是吸热反应。
【答案】 D2.(2009·盐城调研)近年来,有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末来的石油”的观点。
假如硅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新型能源被开发利用,关于其有利因素的下列说法中你认为不妥当的是() A.硅便于运输、贮存,从安全角度考虑,硅是最佳的燃料B.硅的来源丰富,易于开采,且可再生C.硅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且燃烧产物对环境污染较低,容易有效控制D.寻找高效催化剂,使二氧化硅分解产生硅的同时释放能量,是硅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一项关键技术【解析】二氧化硅分解产生硅的同时吸收能量,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热效应。
【答案】 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能发生反应D.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解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可以表现为很多方面,如转化为热能、转化为电能、转化为光能等。
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开始需要加热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
【答案】 D4.(2009·广东调研)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
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 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 kJ,破坏1 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 mol 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 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Q1+Q2>Q3B.Q1+Q2>2Q3C.Q1+Q2<Q3D.Q1+Q2<2Q3【解析】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放出能量,所以形成2 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1 mol氢气中的化学键和破坏1 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全套练习题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全套练习题篇一:【精品】人教版高中化学高二化学选修四全套导学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导学案目录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 (2)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1) ................................................................ . (2)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2) ................................................................ . (4)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 .. (6)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1) ................................................................ . (8)第三节化学反应热计算(2) ................................................................ .. (10)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 . (11)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 (11)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13)第三节化学平衡(1) ................................................................ (14)第三节化学平衡(2) ................................................................ (15)第三节化学平衡(3) ................................................................ (16)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 .. (18)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 .. (20)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1) ................................................................ (20)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2) ................................................................ (21)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 . (23)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2)................................................................. . (25)第二节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3) ................................................................ .. (27)第三节盐类的水解(1) .................................................................. .. (28)第三节盐类的水解(2) .................................................................. . (30)第三节盐类的水解(3) .................................................................. . (32)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 . (3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 ...................................................................... . (37)第一节原电池 ................................................................... ...................................................................... (37)第二节化学电源 ................................................................... ......................................................................39第三节电解池(1) ................................................................ . (41)第三节电解池(2) ................................................................ . (43)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 .. (45)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1)编写:高二化学备课组——成杰、王爱芹、余传继【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学习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H的“+”与“-”【预备知识】1.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是2.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破坏旧化学键,需要能量,形成新化学键能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同步练习3-3-1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盐溶液都是中性的B.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类型无关C.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是因为溶液中c(OH-)>c(H+)D.NaHCO3溶液显酸性【解析】盐溶液有的显酸性、有的显碱性,并不是所有的盐溶液都是中性,所以A错;盐溶液的酸碱性和盐的类型有密切关系,所以B错;溶液呈酸性或碱性,决定于溶液中c(OH -)和c(H+)的相对大小,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则说明溶液中c(OH-)>c(H+),所以C对;NaHCO3虽是酸式盐,但其水溶液显碱性,所以D项叙述错误。
【答案】 C2.下列关于盐溶液呈酸碱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是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B.NH4Cl溶液呈酸性是由于溶液中c(H+)>c(OH-)C.在CH3COONa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c(H+)D.水电离出的H+和OH-与盐中弱离子结合,造成盐溶液呈酸碱性【解析】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就是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中c(H+)≠c(OH-),故A对;溶液显酸性则一定有c(H+)>c(OH-),故B对;根据水的电离方程式:H2O H++OH-,水在任何溶液中电离出的c(OH-)=c(H+),但在CH3COONa溶液,由于生成了弱电解质NH3·H2O,使得c(OH-)>c(H+),故显碱性,所以C项说法错误;水电离出的H+和OH-与盐中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正是造成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所以D对。
【答案】 C3.(2008·海南高考卷)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 A.HCOOH+H2O HCOO-+H3O+B.CO2+H2O HCO-3+H+C.CO2-3+H2O HCO-3+OH-D.HS-+H2O S2-+H3O+【解析】选项A、B、D表示的都是电离。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配套同步练习:第一章 复习课 Word版含答案
本章复习课1.下列对化学反应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放热反应发生时不必加热B.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C.一般地说,吸热反应加热后才能发生D.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无关答案 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规律及发生条件。
化学反应是“断旧键,成新键”的过程。
断键需要吸收能量,只有当反应物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时,才能使旧键断裂发生化学反应。
因此许多放热反应仍需加热才能发生,如H 2在空气(O 2)中燃烧,开始应点燃,故A 不正确;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一般不可能恰好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能量差一般通过“吸热”或“放热”途径找补(但热能不是化学反应的惟一能量变化方式,还有光能、声能、电能、动能等形式),B 正确;有不少吸热反应不必加热也能发生,如盐类的水解就属于吸热反应,但升温可促进水解的进行,C 、D 均不正确。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变化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B .化学反应的焓变用ΔH 表示,单位是kJ·mol -1 C .化学反应的焓变ΔH 越大,表示放热越多D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不都是以热能形式表现出来的答案 C解析 ΔH 带符号,对于放热反应,ΔH 越大表示放热越少,对于吸热反应,ΔH 越大则表示吸热越多,故C 选项错误。
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2SO 2+O 22SO 3 ΔH =-196.6 kJ·mol -1 B .H 2(g)+12O 2(g)===H 2O(l) ΔH =-285.8 kJ·mol -1 C .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D .C(s)+O 2(g)===CO 2(g) ΔH =+393.5 kJ·mol -1 答案 B解析 A 项无状态;C 项ΔH 的单位错;D 项ΔH 的`符号错。
4.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Q ,它所生成的CO 2用过量饱和石灰水完全吸收,可得100 g CaCO 3沉淀,则在此条件下完全燃烧1 mol 无水乙醇时放出的热量是( )A .0.5QB .QC .2QD .5Q答案 C解析 C 2H 5OH ~2CO 2~2CaCO 3~热量1 mol 200 g x100 g Qx =200 g 100 gQ =2Q 5.已知:①C(石墨,s)+O 2(g)===CO 2(g) ΔH 1=-393.5 kJ·mol -1 ②CO(g)+12O 2(g)===CO 2(g) ΔH 2=-283.0 kJ·mol -1 则③C(石墨,s)+12O 2(g)===CO(g)的反应热是 ( )A .-123 kJ·mol -1B .-676.5 kJ·mol -1 C .-55.0 kJ·mol -1 D .-110.5 kJ·mol -1 答案 D解析 ①-②即得:C(石墨,s)+12O 2(g)=CO(g) ΔH =-110.5 kJ·mol -1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稀溶液中,1 mol 酸和1 mol 碱完全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B .在101 kPa 时,1 mol 物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C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D .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则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 C解析 A 、B 两项要注意对中和热、燃烧热概念的理解,前者是以稀的强酸、强碱反应生成1 mol H 2O 为标准,后者是以1 mol 纯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为标准;D 项中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过程中需吸收能量,即为吸热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配套练习(全册)同步练习汇总第一章测评A(基础过关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解析:根据生成物总能量和反应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把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放热反应的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反应速率是单位时间内物质浓度的变化,与反应的吸热、放热无关;同温同压下,H2(g)和Cl2(g)的总能量与 HCl(g)的总能量的差值不受光照和点燃条件的影响,所以该反应的ΔH相同。
答案:C2.对于:2C4H10(g)+13O2(g)8CO2(g)+10H2O(l) ΔH=-5 800 kJ·mol-1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反应热为ΔH=-5 800 kJ·mol-1,是放热反应B.该反应的ΔH与各物质的状态有关,与化学计量数也有关C.该式的含义为:25 ℃、101 kPa下,2 mol C4H10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 800 kJD.该反应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由此可知丁烷的燃烧热为5 800 kJ·mol-1解析:根据燃烧热的定义,丁烷的物质的量应为1 mol,故题中方程式不是丁烷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由题中方程式可知丁烷的燃烧热为2 900 kJ·mol-1。
答案:D3.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Zn(s)+CuSO4(aq)ZnSO4(aq)+Cu(s) ΔH=-216 kJ·mol-1,则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B.相同条件下,如果 1 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 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2,则2E1=E2C.101 kPa时,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则H2的燃烧热为571.6 kJ·mol-1D.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则含1 mol NaOH的氢氧化钠固体与含0.5 mol H2SO4的稀硫酸混合后放出57.3 kJ的热量解析:A选项正确,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选项错误,因为分子变成原子要破坏化学键,吸收能量,2E1>E2;C选项错误,H2的燃烧热是1 mol氢气充分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D选项错误,因为NaOH固体溶解时会放热。
答案:A4.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ⅰ)I2(g)+H2(g)2HI(g) ΔH=-9.48 kJ·mol-1(ⅱ)I2(s)+H2(g)2HI(g) ΔH=+26.48 kJ·mo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54 g I2(g)中通入2 g H2(g),反应放热9.48 kJB.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C.反应(ⅰ)的产物比反应(ⅱ)的产物稳定D.反应(ⅱ)的反应物的总能量比反应(ⅰ)的反应物的总能量低解析:因H2(g)+I2(g)2HI(g)为可逆反应,故254 g I2与2 g H2不可能完全反应生成2 mol HI,放出的热量小于9.48 kJ,A项错误;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差为9.48 kJ-(-26.48 k J)=35.96 kJ,B项错误;产物相同均为HI,稳定性一致,C项错误;因反应物中氢气相同,而固态碘比气态碘所含的能量低,故D项正确。
答案:D5.已知中和热为57.3 kJ·mol-1且弱酸弱碱电离吸收热量。
现有以下四个化学反应方程式:①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②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③HCl(aq)+NH3·H2O(aq)NH4Cl(aq)+H2O(l);④CH3COOH(aq)+NH3·H2O(aq)CH3COONH4(aq)+H2O(l),其中放出的热量为57.3 kJ的是( )A.①和②B.③C.④D.以上都不对解析: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热量为57.3 kJ,①、②中均生成2 mol H2O,且②中还有BaSO4生成,放出的热量均不为57.3 kJ;弱酸、弱碱在水中电离时要吸收部分热量,故③、④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答案:D6.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ΔH的绝对值均正确)( )A.C2H5OH(l)+3O2(g)2CO2(g)+3H2O(g) ΔH=-1 367.0 kJ·mol-1(燃烧热)B.N 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1(中和热)C.S(s)+O2(g)SO2(g) ΔH=-296.8 kJ·mol-1(反应热)D.2NO2O2+2NO ΔH=+116.2 kJ·mol-1(反应热)解析:根据燃烧热的概念,生成的水应为液态,A项错;中和热ΔH应为负值,B项错;D项中没表示出物质的聚集状态,D项错。
答案:C7.下列表示戊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5H12(l)+8O2(g)5CO2(g)+6H2O(l) ΔH=-3 540 kJ·mol-1B.C5H12(l)+8O2(g)5CO2(g)+6H2O(g) ΔH=-3 540 kJ·mol-1C.C5H12(l)+8O2(g)5CO2(g)+6H2O(g) ΔH=+3 540 kJ·mol-1D.C5H12(l)+8O2(g)5CO2(g)+6H2O(l) ΔH=+3 540 kJ·mol-1解析:戊烷燃烧放热,ΔH<0,且产物水是液态,A正确。
答案:A8.在36 g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体积,CO2占体积。
且有:C(s)+O2(g)CO(g) ΔH=-110.5 kJ·mol-1CO(g)+O2(g)CO2(g) ΔH=-283 kJ·mol-1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 )A.172.5 kJB.1 149 kJC.283 kJD.517.5 kJ解析:损失的热量为占体积的CO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n(C)=3 mol,n(CO)=1 mol,根据CO(g)+O2(g)CO2(g) ΔH=-283 kJ·mol-1可知1 mol CO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83 kJ,即损失的热量是283 kJ。
答案:C9.化学反应N2(g)+3H2(g)2NH3(l)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ΔH等于( )A.+2(a-b-c) kJ·mol-1B.+2(b-a) kJ·mol-1C.+(b+c-a) kJ·mol-1D.+(a+b) kJ·mol-1解析:由题图可得,①N2(g)+H2(g)N+3H ΔH=+a kJ·mol-1,②NH3(g)N+3H ΔH=+b kJ·mol-1,③NH3(l)NH3(g) ΔH=+c kJ·mol-1。
①-②-③得:N2(g)+H2(g)NH3(l)ΔH=+(a-b-c) kJ·mol-1,故N2(g)+3H2(g)2NH3(l) ΔH=+2(a-b-c) kJ·mol-1。
答案:A10.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 kJ·mol-1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2CO2(g)2CO(g)+O2(g)的ΔH=2×(+283.0) kJ·mol-1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解析:中和热是指稀溶液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水时的反应热,与酸、碱的元数无关,A项错;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与化学式前的计量数成正比,B项正确;需要加热的反应也可以是放热反应,如铜与硫的反应,C项错;可燃物的燃烧热的定义中燃烧生成的物质必须是稳定的物质,如水应该是液态水,而不是气态水,D项错。
答案:B1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蒸气是一个放热反应,且反应生成1 mol H2O(g)时放出的热量为Q kJ。
若反应过程中破坏1 mol氢气中的H—H键需消耗能量Q1kJ,破坏1 mol氧气中的O O键需消耗能量Q2 kJ,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整个化学反应过程中有2Q1+Q2=2QB.根据能量守恒有Q1+Q2=QC.由水蒸气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ΔH=(Q-Q1-Q2) kJD.形成1 mol H—O键放出的能量为 kJ解析:由题可知H2(g)+O2(g)H2O(g) ΔH=-Q kJ·mol-1,根据ΔH与键能关系:ΔH=反应物键能-生成物键能,有-Q=Q1+Q2-2E(H—O),解得E(H—O)= kJ,即形成1 mol H—O键能放出 kJ 的能量。
答案:D12.分析右图所示的能量变化,确定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A(g)+B(g)2C(g) ΔH<0B.2A(g)+B(g)2C(g) ΔH>0C.2A+B2C ΔH<0D.2C2A+B ΔH<0解析:由低能量的物质生成高能量的物质需要吸热,反之则放热。
热化学方程式中要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答案:A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52分)13.(14分)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它由煤炭与水(蒸气)反应制得,故又称水煤气。
(1)试写出制取水煤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
(2)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3H8(g)+5O2(g)3CO2(g)+4H2O(l)ΔH=-2 219.9 kJ·mol-1已知CO气体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O2(g)CO2(g) ΔH=-283.0 kJ·mol-1试比较相同物质的量的C3H8和CO燃烧,产生的热量比值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