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反思通假字巧突破
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教案
文言文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梳理第一册通假字《兰亭集序》(1)悟言一室之内(通“晤”)《赤壁赋》(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缪(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游褒禅山记》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
第二册《离骚》(1)(2)《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荆轲刺秦王》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3.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5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6 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8故振慑同上。
9 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īnxiànɡ) ,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bìn。
10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1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2 秦王方还柱走同上13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14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15 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16 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17 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18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19 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1、.距关距,通“拒”,把守。
2、.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3.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4.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通假字巧突破教案
一、教案名称:通假字巧突破教案第一章:通假字的概念与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通假字的概念;2. 掌握通假字的分类;3. 能够正确识别和运用通假字。
教学重点:通假字的概念与分类。
教学难点:通假字的识别与运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通假字的例句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通假字的概念,引导学生对通假字产生兴趣。
2. 讲解:讲解通假字的分类,包括同音通假、形声通假、近义通假等。
3. 举例:给出相关通假字的例句,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4. 练习:让学生练习识别和运用通假字。
5. 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通假字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二、教案名称:通假字巧突破教案第二章:同音通假字的识别与运用教学目标:1. 了解同音通假字的概念;2. 掌握同音通假字的识别与运用;3. 能够正确识别和运用同音通假字。
教学重点:同音通假字的概念与识别运用。
教学难点:同音通假字的识别与运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同音通假字的例句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章内容,引导学生对同音通假字产生兴趣。
2. 讲解:讲解同音通假字的概念和识别方法。
3. 举例:给出相关同音通假字的例句,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4. 练习:让学生练习识别和运用同音通假字。
5. 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同音通假字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三、教案名称:通假字巧突破教案第三章:形声通假字的识别与运用教学目标:1. 了解形声通假字的概念;2. 掌握形声通假字的识别与运用;3. 能够正确识别和运用形声通假字。
教学重点:形声通假字的概念与识别运用。
教学难点:形声通假字的识别与运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形声通假字的例句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章内容,引导学生对形声通假字产生兴趣。
2. 讲解:讲解形声通假字的概念和识别方法。
3. 举例:给出相关形声通假字的例句,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4. 练习:让学生练习识别和运用形声通假字。
5. 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形声通假字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高三文言专题突破1:五种方法攻克文言实词理解
4.谅毅亲受命而往。至秦,献书秦王曰:“大王广地宁邑, 诸侯皆贺,敝邑寡君亦窃嘉之,不敢宁居,使下臣奉其币 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使若无罪,愿大王无绝其欢; 若使有罪,愿得请之。”
解析:整句话句式比较整齐,“以”与“用”处于相同的位置,意思应相关,联系 语境,“用”的意思是“任用”,据此可推导出“以”也是“任用,起用”的意 思。
译文:忠臣不一定被任用啊,贤者不一定被起用。
3.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 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深挖战壕,高筑营垒
文言文中的排比、对偶(包括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等比 较多,在这类句子中,位置一致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近 或相反。
据此规律,我们可以由已知推出未知,能够推断出未知词 语的词性和词义。
例如:
追亡逐北
(贾谊《过秦论》)
词义推断:这句话是成分对偶,“追”对应“逐”,“亡”对应“北”,结合语境 可知,“亡”的意思是“逃亡”,即“溃败”,“北”也应有逃亡、失败之意。我 们也常说“败北”,因此,“北”即“败走,败逃”。
(节选自贾谊《论积贮疏》)
丰收
解析:“饥”“穰”为反义词连用,“饥”是“灾荒”的意思,可以 推出“穰”在这里是“丰收、丰年”的意思。
译文:世间有灾年和丰年,这是自然界运行的现象。
课本迁移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一般都能在课 本中找到落脚点。
高一期中考试总结反思(热门5篇)
高一期中考试总结反思(热门5篇)1.高一期中考试总结反思第1篇一、试题分析这次考试的试卷从总体上来看难简程度是比较适中的,而且从试卷上表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和教材联系非常紧密。
既考了三个单元课内的东西,又有由此而生发的能力测试。
语文这一科是历来为学生忽略的一种,这次考试的试卷就起了一个警示的作用,它无形地告戒学生:上课不好好听课,考试就考不好。
它对促进学生听课这方面的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觉得对高一学生很适用。
第二方面,考察的知识点很全面,既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而且难简程度也很适中。
既考了字音,字形,词语填空|,成语运用,病句修改。
又考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果不好好听课的话,肯定答不对)。
文言文这一块除了有正常的一道文言翻译题以外,还有许多课内学过的。
通假字,词语解释,文言句式,重点实、虚词用法,文言翻译,这些不仅需要认真听课,还需要较扎实的基本功。
而文言阅读题可以说是以上方面的综合运用,一种能力检测。
常说的“得法于课内,得备于课外。
”这道题就可以看出来,学生是否能学以致用了。
二、学情分析这届高一学生从总体上来看还是不错的,但由于学生来源不一样,听课能力也肯定有所区别。
重点班及格以上人数53人,普通班也能达到近30人。
百分以上人数重点35人,普通班10人左右,平均分都能及格,所以还是有潜力可挖的。
但是,学生还主要把精力放在课外而极少关注课内。
可以说错置了主次,这次他们也吸取了教训,知道不能忽视课本了。
另外,他们的学习方式没有转变,还停留在初中阶段死记硬背的层面上。
而高中更注重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更多的需要去理解,去进行信息筛选,知识整合,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比如说,这次考试的现代文阅读是《人在风中》,文章并不难,学生也基本上能读懂。
但十八分的现代文得一半的学生都很少(普通班),原因是能意会而不能有效的言传。
总之,通过本次考试,学生体现出来的问题有:1、对语文的重视不够。
2、读书太少,主要表现在作文方面没有素材。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回归拓展-评价单答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
1-5-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回归拓展-评价单答案问题一:通假的原则是“音同”或“音近”。
推断通假字最主要的方法是根据字音推断词义。
因此,在一个句子中如果遇上不会翻译的“障碍字”,不妨联系上下文,根据音同音近而相通的现象大胆推断,只要在具体语境中能够讲通,则有可能就是通假字。
问题二:古今异义词义变化的类型有:1、词义扩大。
如“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泛指河流。
2.词义缩小。
如“今”古代泛指所有的金属,现代专指黄金。
3.词义转移。
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
4.词义弱化。
如“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
5.强化如“恨”古代多表示遗憾、不满意,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
6.感情色彩的变化。
如“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无贬义,现在指品质恶劣,为贬义词。
问题三:(参考)(一)名词活用作动词1.普通名词活用作动词①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睛看)②晋军函陵,秦军*南(军,驻扎)③从左右,皆肘之(肘,用胳膊肘撞)④荆人欲聋宋,使人先表雍水(表,做标记)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水)⑥左右欲刃相如(刃,杀)⑦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穿白衣戴白帽)⑧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跳楚舞,唱楚歌)通过分析这些活用的词的环境可以总结出识别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规律如下:A.两个名词连用,而它们之间又不是并列关系,则前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作动词,后一个名词是它所带的宾语。
例如①②两句。
B.名词前带有副词修饰,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因为副词不能修饰名词)。
如③④句。
(说明:“先”表示空间的先后是方位名词,表示时间的先后是时间副词。
第④句的“先”是时间副词)C.名词前带能愿动词,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如⑤⑥句。
D.连词“而”连接一个名词和一个动词,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因为连词“而”只用于连接动词)如⑦句。
不仅名词能活用为动词,名词性词组也能活用为动词,其规律与名词活用作动词相同。
怎么教“通假字”
怎么教“通假字”作者:张允波来源:《文理导航》2012年第05期【摘要】通假字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重难点问题。
分析通假字产生的原因,掌握其规律,学好通假字,有利于同学们阅读文言文,理解课文内容。
【关键词】文言文;通假字;同音相代初中语文文言文篇目比较多,而且随着年级上升难度也逐渐增大。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承载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祖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明的接班人,我们一定要学好文言文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文言古今词在读音和用法上都不甚相同,发生了很大变化。
通假字是初中文言文学习的重点、难点内容,学好通假字能够更好的理解文言文词义,掌握课文内容。
但许多同学对通假字掌握不足,并把通假字、假借字和古今字等混淆。
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运用合适的方法,加强文言文通假字的教学。
一、认识通假字的作用所谓通假字就是古人在写文章,用到某个字或词时,舍弃本字或词不用,却选择一个相同或相近的字或词来代替本字、词的现象。
本来要用的字我们称之为本字,临时用到的字我们称之为通假字。
虽然本字和通假字在读音上相同,有些在字形上也非常相似,但是在意义上是丝毫不相干的。
像实词、虚词一样,通假字也是需要中学生切实掌握的重点。
文言词通假是比较复杂的现象,不是任意词都可以通假,只有人们长期使用,被社会所接受的通假字才能流传下来。
其实,简单地讲,通假字也就是古文中的别字,经过人们长期的使用,约定俗成一些字可以被另一些字替代,才形成了我国文言文中所特有的通假字现象。
例如,《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河曲智叟亡以应”、“始一反焉”等中的“惠”、“亡”、“反”分别通“慧”、“无”、“返”,这里的“慧”、“无”、“返”就是本字,也就是作者本该运用的字,但作者却在写作时用了“惠”、“亡”、“反”来代替,这些就叫做通假字。
这三对字在字音上相同或相近,以此来通假,也就约定俗成,代代相传下来了。
11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巧判断-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四、文言复词
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是文言文中较为特殊的两类词。不了解它们的特
点,就会产生误解。
古汉语中有少量的双音节词,这类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语 素构成,而在特定的语境中,其词义却偏在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起
④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吃饭
)(《种树郭橐驼传》)
⑤拔剑切而啖.之(
吃
)(《鸿门宴》)
⑥张尾伸须,直龁.敌领( 咬
)(《促织》)
(2)依对举,推其义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 或相对、相反的关系,这种特殊的互文对举现象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 例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籍.吏民,封府库( 造册登记 )(《鸿门宴》)
②唇吻翕.辟,不知何词( 合
)(《促织》)
③追亡.逐北( 败逃,这里指败逃的军队 )(《过秦论》)
④忽魂悸.以魄动(因惊惧而心跳)(《梦游天姥吟留别》)
⑤忍尤.而攘诟( 责骂
)(《离骚》)
(3)循语法,断其义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可知,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 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那么 我们就可以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 知它的意义。
音同(近) 两个字具有相同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劝学》)“有”同“又”
通假 或相近的读音
【对点训练】
5.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共”同“供”,供给 )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受,同“授”,传授 )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畔”同“叛”,背叛 )
文言文通假字+特殊句式+词类活用-【中职专用】2023年山东省中职语文春季高考备考冲刺分项突破
【中职专用】2023年山东省中职语文春季高考备考冲刺分项突破文言文通假字+特殊句式+词类活用一、通假字(1)鼓瑟希“希”通“稀”,稀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莫春者“莫”通“暮”,晚(《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吗(《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磨灭(《五人墓碑记》)(5)孙子膑脚“膑”通“髌”,古代削去髌骨的酷刑(《五人墓碑记》)(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诗经》)(7)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出现(《五人墓碑记》)(8)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散失(《五人墓碑记》)(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指下狱受腐刑(《五人墓碑记》)(10)与尔同销万古愁“销”通“消”,消解(《李白诗二首》)(1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美味食品;“直”通“值”,价值(《李白诗二首》(12)木直中绳,鞣以为轮“鞣”通“揉”,使……弯曲(《劝学》)(1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劝学》)(1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通“三”,表多次,经常(《劝学》)(1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智慧(《劝学》)(16)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劝学》)(17)南声函胡“函胡”通“含糊”,重浊模糊(《石钟山记》)(18)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石钟山记》)(19)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通“蔓”,隐藏;“见”通“现”,出现(《诗经·静女》(20)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这里代指彤管(《诗经·静女》)(21)自牧归黄,洵美且异“归”通“馈”,赠送(《诗经·静女》)(22)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通“非”,不是(《诗经·静女》)(2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师说》)(24)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师说》)(25)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五人墓碑记》)(26)夫十有一月之中“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五人墓碑记》)(27)敛赀财以送其行“赀”通“资”,资财、钱财(《五人墓碑记》)(28)亦曷故哉“曷”通“何”,什么(《五人墓碑记》)(29)忠义暴于朝廷“暴”通“曝”,显露(《五人墓碑记》)(30)曲终收拨当心画“画”通“划” (《琵琶行》)(31)家在虾蟆陵下住“虾”通“蛤”(《琵琶行》)(32)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琵琶行》)(33)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鸿门宴》)(34)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鸿门宴》)(3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鸿门宴》)(36)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鸿门宴》)(37)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邵“邵”通“隙”,隔阂、嫌隙(《鸿门宴》)(38)具告以事“具”通“俱”,完全、全部(《鸿门宴》)(39)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鸿门宴》)(40)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鸿门宴》)(41)沛公不胜梧杓“梧”通“杯”(《鸿门宴》)(42)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鸿门宴》)(43)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酒器(《念奴娇·赤壁怀古》)(44)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员”通“圆”(《张衡传》)(45)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张衡传》)(46)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捉住(《张衡传》)(47)可予不“不”通“否”(《廉颇蔺相如列传》)(48)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廉颇蔺相如列传》)(49)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审察(《廉颇蔺相如列传》)(50)秦自缪公以来“缪”通“穆”(《廉颇蔺相如列传》)(51)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廉颇蔺相如列传》)(52)举酒属客“属”通“嘱”,指劝人饮酒(《赤壁赋》)(5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赤壁赋》)(54)山川相缪“缪”通“缭”,盘绕(《赤壁赋》)二、词类活用1.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文言文难点翻译突破
试试看:
1、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里佩着 2、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通“疲”,疲乏,疲 劳 3、忧懈怠, 则思慎始而敬终 慎,谨慎
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被)任用
试试看: 1、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 以来难,臣以为不难。 (帝王)
2、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 食,广不尝食。
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 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隆中对 》 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的确 》 、确实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 2、上欲封昙首等,……昙首曰:“近日之事,衅 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 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 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 《宋书· 王昙首传》
绐(dài) :欺骗
阳货(鲁国季氏的权臣)欲见孔子, 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往拜之,遇 诸涂。谓孔子曰:“来!吾与尔言。”曰 :“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 :“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 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 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 《阳货见孔子》(有改动)
清人蒋坦听雨落芭蕉之声,心生烦 躁,不禁留诗: “是谁多事种芭 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其妻 见之,抿嘴一笑,也秀笔一挥: “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 怨芭蕉。” 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 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教 学 目 标
1.查找文言文翻译的的难点。 2.善于借助,攻克文言文翻译难关。
错误翻译:贾耽每次出巡,随从几百人,经常进入李纳的 领地。李纳大喜,然而敬畏贾耽的德行,不敢有所图谋。 正确翻译:贾耽每次打猎,带着几百人,经常进入李纳的 领地,李纳大喜,然而敬畏贾耽的德行,不敢有所图谋。
八上语文《三峡》同步练习(含答案)
10 三峡【经典永流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锦书】【微赏】这两句诗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
一气贯注,既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写出了一日千里、如履平川的气势,又反映出诗人急于回乡的喜悦心情。
一课一赏·三峡风光夯基厚积致远1.正字音(1)阙处(quē) (2)曦月(xī)(3)襄陵(xiānɡ) (4)沿溯(sù)(5)御风(yù) (6)素湍(tuān)(7)绝(yǎn) (8)飞漱(shù)(9)属引(zhǔ)2.晓词义(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 在(2)略无阙处阙: 同“缺”,空隙、缺口(3)自非亭午夜分自: 如果(4)自非亭午夜分亭午: 正午(5)不见曦月曦: 日光,这里指太阳(6)至于夏水襄陵襄: 冲上、漫上(7)沿溯阻绝绝: 隔断(8)或王命急宣或: 有时(9)虽乘奔御风虽: 即使奔: 这里指飞奔的马(10)则素湍绿潭湍: 急流(11)绝多生怪柏绝: 极(12)良多趣味良: 甚,很(13)林寒涧肃肃: 肃杀,凄寒(14)属引凄异属引: 接连不断(15)空谷传响响: 回声(16)哀转久绝绝: 停止3.写句意(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省略句)答: (三峡)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倒装句)答: 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 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啊。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倒装句)答: 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
4.默名句(1)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3) 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4)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文言文通假字
文言文答题技巧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2.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3.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
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4.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
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2文意理解题型(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
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
(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
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6)表述正确,文字简练。
《鱼我所欲也》各种教学反思
《鱼我所欲也》各种教学反思《鱼我所欲也》各种教学反思【反思一】一节课,做为教师不能沉迷于自己的“我以为”当中。
在上这篇课文之前,我以为学生们会比较容易理解和阅读。
走进课堂后,发现很多东西都不是我们所以为的那样。
事先,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借助课文中的注释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理解。
这一环节之后,大多数学生都发出一句感叹“老师,这篇文章太难理解了。
”我就顺势说:“难理解的地方在哪里呢?”“整篇文章都不知道在讲什么?”听到这句话后,我感到很震惊。
我的自我以为又一次被打破。
换句话说,我课前预设的在这堂课中是实现不了的。
“怎么办呢?”我对自己寻求帮助。
对了,对一篇文章的理解首先要先读上几遍。
因此,我采用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齐读的方式,对这篇文章作一次初步的理解。
然后,在对学生的不理解之处做解释和讲解。
可是,在课堂上,我忽视了学生,忽视了“以学生为中心”。
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不事先让学生之间互相解决呢?在他们解决不了的地方,教师再去做进一步讲解呢?我为什么要喧宾夺主呢?现在,回顾一下我自己的那堂课,我觉得为什么不让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特点呢?以后,自己首先应该做到胸有成竹,然后降低自己的身份,走进学生,和学生们一起探讨问题。
其次,九年级的学生生活得很单调。
教师可以采用更多的形式,让学生加入到学习的行列中去。
这样,才能做到让他们快乐学习,轻松学习。
为什么,自己想到那么多,只有在课后才能悟出呢。
【反思二】《鱼我所欲也》是九年级下册继《孟子二章》后又一篇儒家经典文章。
孟子主张“舍生取义”,宣传了“性善论”。
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对学生有的教育意义极大。
它是篇文言文,对初中生来说有点深奥,教学时容易让学生陷于枯燥乏味的困境,注意力容易分散,因而课堂容易形成“高投入,低回报”的现象。
因此,我备课时,,精心设计题目。
应该说我们的学案设计比较科学,操作性强。
给了学生一个抓手,便于他们有效学习。
学案涵盖了重点字词的解释,重点句子的翻译与理解,注重了文章脉络的缕析,论证方法的把握,紧扣了文本。
小学语文突破难点的方法
小学语文突破难点的方法课堂教学是否成功,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意味着这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所以一节课中教学重点与难点确定得准确与否,教学过程对重难点的突破,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突破难点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小学语文突破难点的方法1 一课一难点,重难点能否突破,即在于重难点的确立一堂课重难点明确了,突破也就有了方向,方法也就会应运而生,围绕重难点在教学环节中设计好突破的策略,才会让学生学得懂,弄得明白。
文言文中的字词积累、课文内容的把握、有感情地熟读课文并背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并能细心品味写景妙句、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积累文言知识就是文言文的重难点。
这个难点确立好了,那么在教学时方向就很明确。
2 注意教学中重点、难点的充分性与延展性充分性是对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作必要的充分适度的展开与延伸,但绝不仅仅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的同义反复,教学中既要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又要学生发挥主动性,并把两者结合起来。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指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和组织都要由教师来设计和决定;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向学生直接传授知识,施行言传身教;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发挥也要依靠教师引导,教师要对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做出全面的调控。
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要真正理解和善于运用,而不是生吞活剥、呆读死记。
2小学语文突破难点的方法一、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抓准教材的重难点小学语文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文化。
做为一位语文教师,要明确这一目的,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我感到,要把语文之路探清认明,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上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021中考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2021中考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2021中考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中考2021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认知、辨析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就是突破文言文写作的关键之一,在搞文言文写作试题时,如果不介绍这种现象,就可以影响我们对文意的精确认知。
对于初中生而言,主要需从以下几点回去把握住:1.认知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的关键,就是记诵教材中常用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不变应万变。
因为中考中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的考查都不能返回课内所学内容。
所以,学生在平时一定必须多念多腰教材上的文言文,特别就是那些名家名篇,一定必须腰得滚瓜烂熟。
2.做题时,必须深入细致写作选文,特别就是课外文言文,必须根据试卷所提供更多的注解把选文记住。
然后,认真检视被考查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所在的语境,调动科学知识储备,根据上下文文意,斟酌词义。
一个字与否通假,一个词与否古今异义,无法边缘化地推论,而必须依据上下文展开分析、推论。
如果在上下文中能表述得通,全然没矛盾或者牵强附会之处,就不存有通假、古今异义的问题。
如果按照字面表述文理不通,则就有可能就是通假、古今异义现象。
3.解答关于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的选择题时,要学会运用排除法,由易到难,逐步确定正确答案。
【巩固积累】文言文中原本应用领域的字叫做本字,临时用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做通假字。
例如:“便必须还家”(《桃花源记》)中的“必须”通在“邀请”,即为“必须”就是本字“邀请”的通假字。
通假字通常存有以下几种情况:1.同音替代。
它存有三种情形:第1页共17页(1)全然同音。
例如:“汝之别列兹尼基”(《愚公移山》)中的“惠”通在“慧”,“精明”的意思;“但手熟尔”(《买油翁》)中的“尔”通在“耳”,译作为“罢了”。
(2)声母相同。
如:“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中的“亡”通“无”,“没有”的意思;“胡不见我于王”(《公输》)中的“胡”通“何”,“怎么”的意思。
(3)韵母相同。
例如:“路转溪头忽见到”(《西江月》)中的“见到”通在“现”,译作为“发生”;“阔步观之,项为之弱”(《童趣》)中的“弱”通在“僵”,“笨拙”的意思。
教学案例:巧用微视频 突破重难点
「教学案例」巧用微视频突破重难点〔背景〕:对于六年级世界地理第二学期3.3世界气候类型—《热带气候类型》这节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用一课时的时间介绍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地理分布、气候特征、植被和代表性动物等情况。
由于学生对世界气候类型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再加上理论性较高,常用的教学手段很容易使教学陷入枯燥和空洞。
上完第一节课,给我的感觉整个教学过程沉闷,学生思维也没有得到固化,学生或许能够机械的将一些知识点记忆下来,但并没有产生一个形象的、立体的感知。
尽管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融合了大量的景观图,文字材料,并且自以为已经很精心设计了各个层次梯度的提问,但遗憾的是,除了一些机械的记忆,学生并没有很好地激发思维,提高运用新知进行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所以在接下来其他班级的教学中,我反思如何来突破教学上的重难点。
恰逢我们学校本学年大力倡导微课微视频的制作,以促进新技术条件下教育教学的改革,给了我全新的思路。
以下是我针对本节课的一些具体做法:案例一〔微视频导入破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对各种热带气候类型分布地区的描述及其特征的概述”。
针对预备班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网上下载了三段视频《阿拉丁》、《狮子王》、《丛林之王》,这三部动画电影对学生来说特别熟悉。
我用视屏软件Camtasia_Studio7.0剪辑了三段最具有代表的画面,每一段视频时间控制在一分钟以内,然后把三小段视频再合成为一个微视频,并且在视频开头提出观看的要求:“下面动画电影各反映了哪种热带气候类型?”并且让学生注意每一种热带气候类型的自然景观、代表性的动、植物。
第一次尝试也不知道效果如何,但我注意观察学生观看的反应,连平时最调皮的学生也看得津津有味。
三分钟不到的微视频很快就结束了,我能明显感觉到学生的意犹未尽。
趁热打铁,我重新抛出了视频开头的问题,出乎我的预料,学生积极响应,争先恐后回答:“阿拉丁——反映的是热带沙漠气候”,“狮子王——反映的是热带稀树草原气候”,“丛林之王——反映的是热带雨林气候”……师问:“那么每一种热带气候类型自然景观又是如何的?”学生:“热带沙漠气候非常干旱,植被稀少,典型动物有骆驼”“热带稀树草原气候植被以热带草原为主,动物有非洲象、斑马、狮子等。
通假字巧突破教案
通假字巧突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通假字的定义和特点,认识到通假字在古文阅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识别和理解常见通假字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通假字知识,提高古文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通假字的定义和特点2. 常见通假字举例3. 通假字的识别和理解方法4. 通假字在古文阅读中的应用5. 练习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假字的定义、特点和识别方法。
2. 难点:通假字在古文阅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通假字的定义、特点和识别方法。
2. 举例法:列举常见通假字,分析其在古文中的运用。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通假字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通假字的定义、特点和识别方法,举例说明。
3. 演示:通过古文片段,演示通假字在古文阅读中的应用。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通假字知识进行解答。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对比通假字和本字,加深对通假字特点的理解。
2. 运用案例教学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通假字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古文语境中运用通假字知识,提高实际阅读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通假字定义、特点和识别方法的掌握程度。
2. 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通假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古文片段,考察学生运用通假字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
八、教学资源:1. 古文片段:用于演示通假字在实际阅读中的应用。
2. 通假字列表:用于列举和讲解常见的通假字。
3. 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检验学生所学知识。
九、教学延伸:1. 深入了解通假字的起源和发展,探讨通假字在古代文献中的重要作用。
2. 搜集更多的通假字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3. 探索通假字在其他语言中的是否存在,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字特点。
欣宜市实验学校二零二一学年度高三难点突破100题难点27如何减少惯常的书写错误含解析 试题
二、补写出以下名句中的空缺局部。
〔1〕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李白蜀道难〕
〔2〕莫笑农家腊酒浑,。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村〕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鱼我所欲也〕
【解析】 此题考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才能。易错字:〔1〕牍;〔3〕悱;〔4〕佛;〔5〕扈;〔7〕孺。
名句名篇默写容易出现的错误:
1.因无中生有而误。在字的字形或者构造上写错。
2.因添字漏字而误。增加一些原句中没有的字或者漏掉原句中该有的字。
3.因虚பைடு நூலகம்写错而误。默写时误写不同的虚词,如把“矣〞默写成“也〞等。
〔2〕李白在蜀道难的结尾奉劝友人即使到达“锦城〞也不可久居,紧接着抒发感慨:“,,!〞
一
〔1〕死生亦大矣〔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解析】 此题考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才能。要注意题干所提供的语境,进而准确理解诗句内容。书写尽量工整,不出现错别字,错一字那么该空不得分。这里应注意“蜉蝣〞“粟〞“苟〞等字要写准确。
3.摘钉法。把句中易颠倒顺序的“钉子字(词)〞摘出来,再把它们自然排好序,编成一个有意义的短语或者句子。如“赢得生前身后名〞摘出“钉子字〞可自然排序为这样一个有意义的句子:我的“生〞“身〞父母。
一、〔2021届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补写出以下名句中的空缺局部。
〔1〕兰亭集序中一句“〞印证了死和生是很大的事情。
8.生僻字。因为有些字在现代汉语中不经常使用,容易在默写中造成错误。如: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其中的“篦〞容易写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微课《通假字巧突破》的反思“通假字”是九年级文言文复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本堂课力图从“通假字辨识积累”“通假字题型突破”和“做题误区的避免”三个方面来帮助学生突破通假字。
整堂课设计呈阶梯状,层层深入,步步提高,环环相连。
内容方面既有讲解又有实例,形象有趣味,便于学生记忆。
音乐的设计突出古典风格,与内容匹配,既给学生带来听觉的享受,又放飞了想像,陶冶了情操,避免了做题的枯燥无味。
本节课可谓知识与方法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视觉与听觉相结合。
设计由易到难,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规律,层层深入,逻辑性强。
特别是具体示例,使学生的认知更加直观、形象而深刻;具体题型,更是针对性强,能以一知十,触类旁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中考真题链接,实用高效,指导性强。
将通假字进行归类,便于学生辨识和积累通假字;将关于通假字的中考题型进行归类,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调动知识储备,巧妙攻克难关。
在此基础上,将复合题型中容易忽略的通假现象分类列举突破,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学生的中考得分率。
但是也存在很多的缺点和困惑。
例如解说词感染力还不够,解说的内容有点多,对学生说话的语气斟酌还不够。
如何在幻灯片中插入动画,如何与FLASH动画等实现完美衔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这些技术方面的问题,我还不懂。
在制作过程的二十几个小时里,我惊喜着,收获着,发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给教学方式带来的全新的转变和效果,收获着自己的转型突破。
同时又遗憾着,会不会我的设计哪个
方面还不符合要求,还没有做到尽善尽美,要是我能亲自聆听专家的讲解,那会不会制作得更好呢……我不断地在问自己。
微课制作好了,才能实现翻转课堂。
看来,微课带来的不仅是惊喜、困惑,还有挑战与反思。
寿光市化龙镇丰城初中王晓英
200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