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2011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积 极 的财政 政 策和稳 健 的货 币政 策 的宏观环 境 下 ,着 力稳 增 长 、抓转型 、控物价 、惠民生、促和谐 ,加快启动 实施三 大国 家战略 ,积极帮助 中小企 业脱 困解难 ,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 快
增 长 ,民 生 进 一 步 改 善 , 实现 了 “ 二 五 ” 发展 的 良好 开 局 。 十
涨55 ,农业 生产资料价 格上 涨1 % ,工业生 产者 出厂价 .% 08
格 上 涨 50 , 工 业 生 产 者 购 进 价 格 上 涨83 ;固定 资产 投 资 .% .% 价 格 上 涨 75 。 .%





初 步 核 算 ,2 1 年 ,全 省 生 产 总 值 为 3 0 0 元 , 比上 0 1 20亿








z …
z …
均汇率 折算 为9 8 美元 ),增长71 03 .%。三 次产业增加值 结构
由上 年 的49 : 16 : 35 整 为49 : 13 : 38 . 5 . 4 .调 . 5 . 4 .。
图3 2 0 — 0 年 居 民 消 费 价格 涨 跌 幅 度 06 2 1 1 表 1 2 1 年居 民 消 费 价 格 变 动 情 况 ( 年 =1 0) 01 上 O
20 6 0
2 07 0
20 8 0
2 9 00
21 0 0
2 1 01

[三
交通 运
2 1 年 ,财政 一 般 预算 总 收 入5 2 1 元 ,比 上年 增 长 01 9 57 _ 2 % ,增 速 比上 年 提 高22 百 分 点 :地 方一 般 预 算 收 入 1 .个

2011年绍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绍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绍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绍兴县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绍兴县调查队(2012年2月8日)2011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全县上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突出转型升级、致力科学发展”工作主题,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发展。

全县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民生持续改善,城乡展现新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协调推进,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126757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增长10.1%,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9164美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3.27亿元,增长4.1%,对GDP增长贡献率为1.4%;第二产业增加值555.96亿元,增长10.3%,对GDP增长贡献率为58.3%,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507.66亿元,增长10.9%,对GDP增长贡献率为56.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30.77亿元,增长12.3%,对GDP增长贡献率为40.3%,三产占比达到36%。

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387.5453.13543.38613.43655.78776.1092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人均生产总值单位:美元68628082101401217713394159251916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二、农业2011年实现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42亿元,增长15.9%。

其中农、林、牧、渔各业产值分别达到28.54亿元、3.69亿元、11.32亿元、5.64亿元,分别增长13.1%、13.8%、28.1%、10.3%。

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

全县新增土地流转面积 1.02万亩,累计土地流转面积13.86万亩,土地流转率达60.3%,有21个村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绍兴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绍兴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绍兴市区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国家计划
【发文字号】绍政办发[2011]131号
【发布部门】绍兴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1.08.03
【实施日期】2011.08.0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绍兴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绍政办发〔2011〕131号)
越城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2011年绍兴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完成全年计划目标。

二○一一年八月三日 2011年绍兴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政府各口重点工作的通知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政府各口重点工作的通知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政府各口重点工作的
通知
【法规类别】奖惩
【发文字号】绍政办发[2011]32号
【发布部门】绍兴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1.03.09
【实施日期】2011.03.0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政府各口重点工作的通知
(绍政办发〔2011〕3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精神,经市政府研究,现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11年主要目标任务分解下达给你们。

这些工作由钱建民市长总负责,各分管副市长分工负责,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

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协调配合,认真组织实施;要把这些工作列入岗位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进一步量化、细化,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政府全年目标任务的如期完成。

二○一一年三月九日
2011年政府各口重点工作
一、综合口
二、城建口。

2011年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2011年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2011年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绍兴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绍兴调查队2011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走在前列”战略部署,按照“致力转型促发展、强化宗旨惠民生、创先争优开好局”的工作基调,积极实施“十二五”规划,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呈现经济增速稳中有升,转型升级逐渐加快,民生事业积极推进,社会更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一、综合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3291.2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5%。

经济总量居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九位,全省第四位。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74892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美元,达到11595美元。

人均生产总值超过万元的县(市、区))4个,比上年增加2个,绍兴县19678美元、市区12780美元、诸暨市10694美元、上虞市10377美元,新昌县和嵊州市分别为8792美元和6765美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172.16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843.64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1275.44亿元,增长12.0%。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3∶56.9∶37.8演变为5.2∶56.0∶38.8,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完成省政府下达服务业年度双目标任务。

财政收入稳步增加。

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426.4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39.69亿元,同比增长22.1%和24.0%,完成年度预算的101.4%和101.6%。

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56.2%,比上年增加0.9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同比分别增长14.0%、22.6%、36.3%和18.9%。

2011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杭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杭州调查队杭州市社会经济调查局(2012年2月23日)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之年。

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目标要求,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扩内需、惠民生,实现了“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7011.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连续2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6.0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22.1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453.58亿元,分别增长2.5%、9.8%和11.0%。

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到80395元,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101266元,按国家公布的2011年平均汇率折算,分别达到12447美元和15679美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5∶47.8∶48.7调整为2011年的3.3∶47.4∶49.3。

非公经济初步测算,在全市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已达到66.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个体私营经济持续活跃。

年末,全市共有私营企业18.11万户,增长12.0%,从业人员163.67万人,增长12.4%;个体工商户31.17万户,从业人员70.31万人,分别增长4.3%和7.7%。

十大产业全市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软件、先进装备制造业、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十大产业实现增加值3010.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2.9%。

财政收支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488.92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85.15亿元,增长17.0%。

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407.20亿元,增长14.1%;营业税240.94亿元,增长8.9%;企业所得税327.20亿元,增长31.9%;个人所得税127.65亿元,增长30.2%。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审计局关于绍兴市本级2011年度财政预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审计局关于绍兴市本级2011年度财政预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审计局关于绍兴市本级2011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总体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预算管理【发文字号】绍政办发[2012]28号【发布部门】绍兴市政府【发布日期】2012.02.29【实施日期】2012.02.2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审计局关于绍兴市本级2011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总体方案的通知(绍政办发〔2012〕2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审计局《绍兴市本级2011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总体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绍兴市本级2011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总体方案(市审计局)为确保绍兴市本级2011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地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浙江省预算执行审计监督办法》规定和《浙江省审计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总体方案的通知》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审计思路和目标2011年度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总体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审计工作,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工作基调,深入贯彻“二十字”审计工作方针,围绕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城市化和保障改善民生“三件大事”,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及民生和谐“四项工程”,进一步推进审计创新转型,主动服务特色产业城市、文化休闲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和“免疫系统”功能,为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有力的审计支持。

2011年度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按照审计署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效益、维护安全”的总体目标和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建立“全口径”政府预算的要求,牢固树立“三个三”理念,紧紧抓住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把握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主基调,全面掌握2011年预算执行总体情况,增强财政审计宏观性、整体性、建设性和时效性,客观评价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新突破和新成效,着力揭示预算执行、资金分配、资金使用、政策效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宏观制度层面分析原因,提出健全完善的建议,杜绝问题产生的根源,减少问题发生的几率,当好公共财政“卫士”。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绍兴市区经济发展目标责任制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绍兴市区经济发展目标责任制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绍兴市区经济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绍政办发[2011]129号【发布部门】绍兴市政府【发布日期】2011.08.03【实施日期】2011.08.0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绍兴市区经济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绍政办发〔2011〕129号)越城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2011年绍兴市区经济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市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市政府将对各区块发展目标进行年终考核。

二○一一年八月三日2011年绍兴市区经济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为激发市属各区块发展积极性,进一步加快市区经济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致力转型促发展、强化宗旨为民生、创先争优开好局”的工作基调,按照“强化发展动力、加快发展速度”的要求,坚持“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注重特色、追赶标兵,简便易行、量化考评”的原则,客观公正评价各区块经济发展情况,努力营造争先创优的竞争机制,确保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考核对象越城区,绍兴经济开发区、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镜湖新区、滨海新城,市国资委(包括工贸国资公司、黄酒、水务、燃气、二轻和旅游集团等)。

三、考核内容及分值设置(一)百分制考核内容及基准分值。

考核基准总分为100分,其中共性指标50分、特色指标30分、追赶指标20分。

共性指标由经济增长指标(GDP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可持续发展和工作落实等三方面指标构成;特色指标按各区块功能和发展特色,设定三类明细指标;追赶指标则以GDP(利润总额)、地方财政收入(税收)增速与全市平均增速相比作为指标。

(二)加分。

对区域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事项,由各区块提出,报绍兴市区经济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评定,每项加0.5分。

2011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统计局•【公布日期】2012.02.23•【字号】•【施行日期】2012.0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2011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2月23日浙江省统计局)2011年,浙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在国际经济增长减速,国内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宏观环境下,着力稳增长、抓转型、控物价、惠民生、促和谐,加快启动实施三大国家战略,积极帮助中小企业脱困解难,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民生进一步改善,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为32000亿元,比上年增长9.0%(见图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8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640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4015亿元,分别增长3.6%、9.1%和9.4%。

人均GDP为5866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9083美元),增长7.1%。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4.9:51.6:43.5调整为4.9:51.3:43.8。

图1 2006-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图2 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及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4%,其中居住类上涨5.3%,食品类上涨12.1%(见图3、表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5.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8.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7.5%。

图3 2006-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表120112011年,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5925亿元,比上年增长21%,增速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151亿元,增长20.8%,增速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94.6万人,其中39.5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2011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六、对外经济
2011年,进出口总额30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进口930亿美元,增长27.3%;出口2164亿美元,增长19.9%(见表5),出口总额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排位由2010年的第4位提升到第3位。

表5 2011年进出口主要分类情况
月度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

月均出口180.3亿美元,其中7月当月出口209.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民营企业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高,出口129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8%,高于全省出口平均增速4.9个百分点,占全省出口总值的59.8%;对全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71.6%,比上年提高6.8个百分点。

对欧美市场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对新兴市场出口快速增长(见表6)。

表6 2011年对主要市场进出口情况
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691个,比上年减少253个,合同外资205.8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16.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和6%。

第三产业利用外资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合同外资94.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2%和30.3%,分别占外资总额的45.8%和46.3%。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3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经审批和核准的境外投资企业和机构共计568家,中方投资34.5亿美元,增长2.5%。

全年实际对外直接投资21.1亿美元,下降19.5%。

2013年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起步之年,也是发展形势极为错综复杂的一年。

一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各项方针、政策,实施“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部署,强化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GDP)3967.29亿元,比上年增长8.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3.2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102.9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671.09亿元,分别增长3.1%、8.6%和9.0%。

GDP总量居全省第4位,增速居全省第6位。

人均GDP (按常住人口计算)8021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2953美元),增长8.3%。

人均GDP列全省第4位,增速列全省第6位。

第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1:53.8:41.1调整为4.9:53.0:42.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

调查的八大类商品价格“五涨三跌”,其中衣着上涨4.7%,食品上涨3.8%,居住上涨2.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4%;交通和通信下降1.0%,烟酒下降0.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下降0.7%。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0%。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分别下降1.7%和1.3%。

表1: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变化情况分类名称比上年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2.0 一、食品 3.8 #粮食 1.2 肉禽及其制品 3.6 蛋 4.9 水产品 3.3 二、烟酒 -0.9 #烟草 0.0酒 -2.9 三、衣着 4.7 #服装 5.4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7 五、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0.7 六、交通和通信 -1.0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0.4 八、居住 2.7 全年财政总收入502.15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3.07亿元,增长10.3%。

2011浙江行政区划及GDP人均收入汇总

2011浙江行政区划及GDP人均收入汇总

行政区划 浙江省现辖 11个地级市 32个市辖区 22个县级市 36个县(其中自治县1) 省会浙江市,副省级城市,浙 江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 中心,长三角地区南翼中心城 市,浙江省的金融中心和行政 中心,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 和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七大古 都之一。
根据《浙江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全省常住人口为5442.69万人(全省常住人口中省外流 入人口为1182.40万人,占21.72%)。 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 积为全国的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下辖湖 州、绍兴、温州、嘉兴、宁波、金华、衢州、舟山、杭州 、台州、丽水11个省辖市,其中杭州、宁波为副省级城市 ;下分9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2个市辖区、22个县级市 、35个县、1个自治县。再下分为乡级行政区,截至2011 年底时共有1346个,包括654个镇,290个乡(包括14个 民族乡)和402个街道办事处。22个县级市名义上直属省 政府,由地级市暂为代管。
嘉兴建材市场 地址:嘉桐大道和320国道口 嘉兴建材陶瓷市场 地址:桐乡大道与三二零国道交叉口
湖州市 2个市辖区 3个县 海港区 山海关区 北戴河区 青龙族自治县 昌黎县 抚宁县 卢龙县 2010年末户籍人口259.80万人,其中市区 人口110万,常住人口290.96万(2010年) ,其中市区129.32万;面积5818平方公里
温州市 3个市辖区 代管2个县级市 辖6个县 鹿城区 龙湾区 瓯海区 瑞安市 乐清市 洞头县 永嘉县 平阳县 苍南县 文成县 泰 顺县 全市陆域面积1178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 11000平方公里。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截至2010年底,全市常住人口912.21万 ,居浙江省各市第一位。

xxxx年萧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xxxx年萧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2011年萧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2月14日7:26 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富民强区、社会和谐为主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胜利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开年红。

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高。

经初步测算,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46.78亿元,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1.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3.01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86.84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06.93亿元,增长12.0%。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依次为3.7%、61.3%和35.0%,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17.02亿元,增长19.1%。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3.38亿元,增长15.5%。

财政总收入超越宁波市鄞州区跃居浙江省首位。

第一产业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受益于农产品价格的大幅提升,农业产值较快增长。

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84.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其中,农业产值45.86亿元,增长9.1%;林业产值1.06亿元,增长7.9%;畜牧业产值25.18亿元,增长17.3%;渔业产值9.33亿元,增长17.2%。

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

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步伐进一步加快,五大特色产业增长势头迅猛。

畜牧、水产、蔬菜、花木和茶果五大特色产业产值73.7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7.6%,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

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3061公顷,粮食总产量241747吨,分别比上年减少2.8%和1.4%;棉花产量393吨,减少26.0%;络麻产量24吨,减少44.2%;油菜籽产量11275吨,增长1.5%;蔬菜种植面积28644公顷,减少1.3%;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8791公顷,增长4.2%;水果总产量130407吨,增长7.6%。

2011年绍兴市越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绍兴市越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绍兴市越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日期:2012-05-11 信息来源:区统计局字号:[ 大中小]2011年绍兴市越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绍兴市越城区统计局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面对国际经济增长减速,国内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宏观环境,区委、区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抓转型、重统筹、惠民生、促和谐、强党建”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宜居宜业示范区、城乡一体先行区、城市管理精品区“三区”建设目标,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推进年”、“城乡统筹提升年”、“基层基础强化年”等活动,全区经济平稳增长,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民生事业持续改善。

一、综合国民经济稳中求进。

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47.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8%,增幅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达60326元。

从三大产业看:一产增加值5.92亿元,增长1.5%,二产增加值68.14亿元,增长5.0%,三产增加值173.00亿元,增长12.0%;三次产业结构为2.4:27.6:70.0。

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协调拉动经济发展,经济社会总体保持稳中求进良好态势。

财政收支同步增加。

今年是我区实施新财政体制的第一年,通过进一步增强财政公共保障能力,充分调动镇街发展经济、培植有效税源的积极性等举措,全区财政收入和支出同步增长。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4.9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4%和17.7%。

财政收入结构继续优化,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56.0%,比上年增加3.5个百分点。

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33.3%、18.3%、11.5%。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4亿元,增长7.9%;教育支出4.8亿元,增长1.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0.61亿元,同比增长58.1%;医疗卫生支出0.53亿元,增长56.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12亿元,增长5.6%。

全国各城市2011年GDP排行 排名

全国各城市2011年GDP排行  排名
全国各直辖市、地级市2011年GDP排行
制表:中国统计信息网 ()
全国排名 1 上海市 2 北京市 3 广州市 4 深圳市 5 天津市 6 苏州市 7 重庆市 8 杭州市 9 成都市 10 无锡市 11 武汉市 12 青岛市 13 佛山市 14 大连市 15 南京市 16 宁波市 17 沈阳市 18 长沙市 19 唐山市 20 郑州市 21 烟台市 22 东莞市 23 济南市 24 泉州市 25 哈尔滨市 26 石家庄市 27 南通市 28 长春市 29 西安市 30 大庆市 31 福州市 32 合肥市 33 常州市 34 徐州市 35 潍坊市 36 温州市 37 绍兴市 38 淄博市 39 鄂尔多斯市 40 包头市 41 济宁市 42 台州市 地区 生产总值(GDP)亿元 19195.69 16251.93 12423.44 11505.53 11307.28 10716.99 10011.37 7019.06 6950.58 6880.15 6762.20 6615.60 6210.23 6150.63 6145.52 6059.24 5915.71 5619.33 5442.45 4979.85 4906.83 4735.39 4406.29 4270.89 4242.19 4082.68 4080.22 4003.08 3862.58 3741.54 3736.38 3636.62 3580.99 3551.65 3541.84 3418.53 3332.00 3280.23 3218.54 3005.40 2896.69 2794.91 增长率% 8.2 8.1 11.3 10.0 16.4 12.0 16.4 10.1 15.2 11.6 12.5 11.7 11.4 13.5 12.0 10.0 12.3 14.5 11.7 13.8 12.1 8.0 10.6 13.5 12.3 12.0 12.1 13.3 13.8 12.1 13.0 15.4 12.2 13.5 11.0 9.5 10.5 12.0 15.1 15.5 10.8 9.1 所属省份 上海 北京 广东 广东 天津 江苏 重庆 浙江 四川 江苏 湖北 山东 广东 辽宁 江苏 浙江 辽宁 湖南 河北 河南 山东 广东 山东 福建 黑龙江 河北 江苏 吉林 陕西 黑龙江 福建 安徽 江苏 江苏 山东 浙江 浙江 山东 内蒙古 内蒙古 山东 浙江

2011年全国各省市GDP总量排名

2011年全国各省市GDP总量排名

2011全国各省市GDP含金量排名,津沪京人均GDP超8万接近富国水平(2012-02-29 21:06:22) 【转载】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2011年GDP总量达471564亿元,增长速度为9.2%,增速虽与2010年相比有所下滑,但在欧债危机、新兴经济体增速回落和物价上涨的背景下,中国的增速依旧笑傲全球。

高速的GDP增长并不能真正地转化为民众的幸福指数,我国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依然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31个省份,23个国内生产总值(GDP)迈过万亿元大关。

2011年一年间,六个“万亿大佬”新晋,当年传说中的GDP“万亿俱乐部”迅速庞大起来。

津沪京人均GDP超8万接近富国水平统计表明,在31个省区市2011年人均GDP一览表中,共有25个省份的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达到中等偏上国家水平。

全国2011年人均GDP实现5450美元,共有天津、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内蒙古等11个省份超过全国这一平均水平。

其中,去年津、沪、京三地的人均GDP均超过8万元人民币,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2万美元,从2010年世界银行划分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贫富程度标准来看,已达中上等国家水平,接近富裕国家水平。

其中,天津去年的GDP总量为11190.9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6.4%,其人均GDP为8.6万元,上海去年实现1.92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8.2%,人均GDP达到83390元人民币。

北京的数据则显示,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16000亿元,比上年增长8.1%,按照全市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同样突破8万元。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京沪人均GDP达到中等富裕国家水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预计未来如广州、深圳等城市也将会步入这一行列。

根据2010年世界银行对不同国家收入水平的分组标准:按人均GNI(国民总收入)计算,1005美元以下是低收入国家;1006-3975美元是中等偏下水平;3976-12275美元是中等偏上水平;12276美元以上为富裕国家。

浙江省各市、县国民经济主要指标(2011年)

浙江省各市、县国民经济主要指标(2011年)

343.72 100.07 229.31 66.43 148.63 399.87 121.05 51.60 50.91 18.74 153.48 65.68 33.60 29.87 47.30 269.50 44.36 34.82 474.14 266.97 143.95 107.95 49.14 65.88 52.69 103.80 30.71 48.30 14.71 14.68 47.93 28.20 21.96 14.94
2520.24 191.37 113.47 79.63 115.87 79.44 984.88 178.94 219.46 83.18 77.42 86.69 593.47 227.20 257.23 30.40 111.41 128.41 149.58 22.22 20.39 398.21 244.72 249.08 215.74 182.42 198.09 369.74 140.68 201.97 92.28 307.95 324.67 241.07 117.44
市县名称
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年末总人口 (万人)
生产总值 (亿元)
杭州市区 富阳市 临安市 建德市 桐庐县 淳安县 宁波市区 余姚市 慈溪市 奉化市 象山县 宁海县 温州市区 瑞安市 乐清市 洞头县 永嘉县 平阳县 苍南县 文成县 泰顺县 嘉兴市区 平湖市 海宁市 桐乡市 嘉善县 海盐县 湖州市区 德清县 长兴县 安吉县 绍兴市区 诸暨市 上虞市 嵊州市
931.80 256.21 465.93 211.01 337.75 729.68 355.39 150.59 151.06 56.67 383.31 203.19 92.41 81.67 146.96 562.73 153.11 56.90 987.18 678.62 382.05 361.52 125.81 139.83 119.77 208.62 76.99 137.75 39.24 38.28 137.12 68.13 58.45 32.41

2011年上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上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上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面对严峻宏观形势,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科学发展、赶超发展"的总目标,突出"推进产业重构、提升城市能级"两大战略任务,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和项目推进年、城市提质年、基层建设年活动,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改善民生成效显著,稳中求进掀开"十二五"新篇章。

一、综合综合实力上新台阶。

据初步统计,2011年上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520.7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3%。

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67023元,增长10.1%,按年平均汇率(6.4588元)计算,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0美元,达10377美元。

从三大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6.56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9.47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4.67亿元,增长12.1%。

结构优化加快推进,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2:58.3:34.5演变为7.0:57.5:35.5,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56.6%和40.6%。

市场物价全面上扬。

据抽样调查,全市价格水平普遍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4%。

八大类商品消费价格全面上扬,其中食品类价格涨幅较大,上涨11.0%,衣着类上涨0.8%,烟酒及用品上涨2.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4.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8%,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3.0%,居住类上涨4.4%。

二、农业农业经济稳步增长。

2011年全市紧紧把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安全"工作主线,切实稳定粮食生产,农业经济呈现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

全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0%,其中农业总产值36.78亿元,增长3.1%;林业3.06亿元,增长2.1%;牧业9.36亿元,增长5.8%;渔业8.66亿元,增长6.5%;农林牧渔服务业0.49亿元,增长9.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绍兴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绍兴调查队2011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走在前列”战略部署,按照“致力转型促发展、强化宗旨惠民生、创先争优开好局”的工作基调,积极实施“十二五”规划,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呈现经济增速稳中有升,转型升级逐渐加快,民生事业积极推进,社会更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一、综 合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3291.2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5%。

经济总量居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九位,全省第四位。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74892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美元,达到11595美元。

人均生产总值超过万美元的县(市、区)4个,比上年增加2个,绍兴县19678美元、市区12780美元、诸暨市10694美元、上虞市10377美元,新昌县和嵊州市分别为8792美元和6765美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172.16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843.64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1275.44亿元,增长12.0%。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3∶56.9∶37.8演变为5.2∶56.0∶38.8,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完成省政府下达服务业年度双目标任务。

财政收入稳步增加。

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426.4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39.69亿元,同比增长22.1%和24.0%,完成年度预算的101.4%和101.6%。

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56.2%,比上年增加0.9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同比分别增长14.0%、22.6%、36.3%和18.9%。

三大价格普遍上扬。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全年上涨5.4%,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持平。

八大类消费品七涨一跌,其中食品类、居住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衣着类、烟酒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分别上涨11.6%、5.3%、4.4%、4.0%、3.2%、2.6%、2.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7%。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和购进价格同比上涨6.4%和8.5%,进出差价仍达2.1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全市新增城镇就业9.39万人,完成目标149%;帮助3.70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完成目标132%;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0044人,完成目标134%;1.59万名城乡劳动者实现自主创业,完成目标159.37%。

培养各类技能人才9.78万人,完成目标196%。

累计投入培训资金3181.3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1700多期,培训农民9.70万人,同比增长13.6%。

4.56万名农民经培训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绿色证书、学历证书,累计新增转移就业和创业就业农民达3.48万人。

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素质性、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受国际市场影响,出口形势严峻;产品附加值偏低,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服务业比重仍然偏低,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

市区中心城市偏小,大城市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

二、农 业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0.1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9%。

其中农业总产值161.76亿元,增长3.5%;林业21.73亿元,增长4.3%;牧业51.58亿元,增长5.5%;渔业23.42亿元,增长3.0%;农、林、牧、渔服务业1.68亿元,增长7.9%。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498.76万亩,比上年增长0.8%,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8.95万亩,增长0.6%。

蔬菜、生猪、茶叶、淡水产品、花卉苗木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总产值147.71亿元,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8%,比重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全市共有13个现代农(林)业综合区、47个农(林)业主导产业示范区、110个特色农(林)业精品园列入省级创建点,15个园区通过省级验收挂牌,通过验收的园区数量列全省第一。

新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48个,面积14.35万亩。

共有各级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243家,其中超亿元企业77家,同比增加12家。

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累计5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共有29家。

新发展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1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2146家。

新增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7.63万亩,累计达到96.70万亩,占全市承包耕地总面积51.4%。

建立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706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08只、认证A级绿色食品55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62个,累计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95万亩,其中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88个,新认证绿色食品11只。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全年全市财政对农林水事务投入24.66亿元,增长18.7%,完成年度预算的125.8%。

用于“三农”的预算内资金85.0亿元,增长28.5%。

积极实施中心村培育建设,完成全市中心村布局规划和第一批中心村建设规划。

整体提升“百村小康示范、千村改造整治”工程,财政共投入村庄整治资金4.03亿元,比上年增长44.9%,268个待整治村完成环境整治任务。

深入实施“欠发达乡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全市全年建设扶贫项目100个,其中规模型扶贫开发项目7个,全部消除集体经济4万元以下的行政村,欠发达村的经常性收入增幅达12%以上,70%以上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农民饮用水工程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口新增10.32万人。

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改革,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置换,全市全年完成宅基地置换3000多户,新开工改造农民住房2.6万户,实际完成3.1万户。

林业、水利建设进展明显。

加强城市平原绿化、通道绿化、河道绿化、村庄绿化、公益林建设和森林产业发展,扎实推进生态建设。

全市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3个、森林城镇12个、森林村庄22个。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163公顷,其中重点沿海防护林276公顷,累计封山育林72423公顷,森林覆盖率54.03%。

以水资源“百亿保障工程”、“强塘工程”和“四千工程”为载体,不断加大水利投入,扎实推进骨干水利和各项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全年全市共完成水利建设总投资23.46亿元,同比增长8.1%。

完成土石方3138万方。

钦寸水库、永宁水库、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等骨干水源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市区曹娥江引水工程全面建成通水,市区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全年水利工程年供水量18.82亿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4.8平方公里,累计堤防达标长度499.19公里。

完成小(二)型以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0座,山塘水库加固整治305座,加固维修水闸5座;已建成水库554座,总库容12.95亿立方米,防洪能力显著提高。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稳步增长。

全年全市工业增加值1641.6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4%。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17.86亿元,增长13.8%,增速高于全省平均2.9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7673.99亿元,同比增长25.9%。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六大新兴产业产值1861.60亿元,同比增长30.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4.1个百分点。

其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分别增长49.6%和40.6%。

经济效益同步推进。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666.38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利润总额461.63亿元,同比增长23.1%。

列入全省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综合得分300.62分,同比提高26.30分。

节能降耗成效明显。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1019.0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2%,低于工业总产值增速24.1个百分点,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0.1294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9.1%。

全社会用电量324.60亿千瓦时,增长9.8%,其中工业用电量268.68亿千瓦时,增长9.5%。

建筑业发展势头强劲。

我市被省政府授予“建筑强市”称号,成为全省唯一的“建筑强市”。

绍兴县、上虞市、诸暨市被评为“建筑强县”,宝业、中成等16家企业被授予全省“建筑强企”称号,占全省“建筑强县”、“建筑强企”半壁江山。

2011年,全市建筑业施工总承包工程获鲁班奖3只、国家优质工程奖4只,“钱江杯”19只、“白玉兰杯”22只。

4家特级企业第一批通过建设部新资质就位。

20家晋升为一级企业,29家晋升为二级企业。

现有建筑业特级企业17家,一级企业133家,二级企业251家,二级以上建筑企业达到401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全年按工程在地原则核算的建筑业增加值201.99亿元(不含我市建筑企业在外地创造的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6%。

全市建筑业总产值4169.44亿元(含我市建筑企业在外地的施工产值),比上年增长27.8%。

产值超10亿元企业82家,超30亿元企业40家,超50亿元企业24家,分别比上年增加17家、12家和8家;超100亿元企业达到11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实现较快增长。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426.26亿元,增长24.8%,增速居全省第二位。

其中工业性投资744.42亿元,增长19.6%;房地产开发投资403.24亿元,增长35.4%;基础设施投资241.0亿元,增长19.6%;服务业投资674.94亿元,增长31.1%。

房产销售持续低迷。

受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影响,全市房地产销售形势严峻。

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762家,全年商品房销售额415.49亿元,同比下降10.3%,商品房销售面积497.39万平方米,下降18.5%。

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2881.07万平方米,增长32.2%,其中新开工面积862.17万平方米,增长24.4%。

重点建设成效显著。

全市213只重点项目当年完成投资341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9%。

列入省考核的52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5亿元,为年计划的123%。

其中,基础设施项目投资149.3亿元,社会事业项目投资62亿元,工业项目投资66亿元,服务业项目投资63.7亿元。

嘉绍跨江通道绍兴段工程、杭甬客运专线绍兴段及绍兴枢纽工程等一批重大基础工程加快推进,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滨海新城路网等基础设施已现雏形,浙能滨海热电厂建成投运,江滨区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积极抢建,钦寸水库工程进入攻坚阶段,永宁水库工程全面启动,“科教园、三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初出形象。

五、国内贸易全社会消费稳定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