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下册887.最苦与最乐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7. 最苦与最乐
有赔礼……”
未尽责最苦
B、“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 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 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勇于负责
C、“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 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
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
那里得苦中真乐。”
勇于负责
A、古语说得好, “如释重负”。 尽责任最乐
B、俗语亦说,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勇于负责
C、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
勇于负责 D、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 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勇于负责
各抒己见
许多人都是以责任心为自己做人的 宗旨,对自己尽责任,对家庭尽责任, 对社会和国家尽责任。
你可以列举课文以外的事实或者道 理吗?
课中小结二
有理 有力 有据
背景补充
梁启超参与戊戌变法。晚年任清华 学校研究院导师。梁启超是清朝末年至 民国初年中国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之一,他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中国近 代文学的新局面。他被誉为中国近代著 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在他五十七年的人生历程中,承担着民 族、国家、社会的责任,可以说经受着 苦难,也享受着快乐!
谢谢聆听
最苦与最乐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1.思维导图,理清文章脉络。
学 习 2.课文演讲,感受议论魅力。 目 3.探究事理,学会有理有据。 标
4.领悟责任,立崇高价值观。
基础预习
契( qì)约 悲天悯(mǐn)人
注 揽(lᾰn) 音
解
达观
释
词
悲天悯人 语
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想说的?
《最苦与最乐》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最苦与最乐》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清本文的结构,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
2、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从论述中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责任的含义。
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二)教学难点:领悟苦乐观的深刻内涵,理解责任的含义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四、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
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
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
(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作者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广东新会人。
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
1889年中举人。
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
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
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本1.字词过关揽(lǎn):拉到自己身上来。
达观(dá guān):心胸开朗,见解通达。
契约(qì yuē):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排解(pái jiě):调解(纠纷);排除危难。
八年级语文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文章运用了哪些句式、哪些表达方式、 哪些论证方法?
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 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表达方式:议论、叙述、抒情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等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我们每个人应如何面对“苦”与 “乐”, 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西方哲 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 “君 子有终身之忧”;张潮也说“人莫乐 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 乐 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 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
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 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日日在那里尽责任,日 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
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 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 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 远不能解除。
文章开头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提到了哪些事, 它们是最苦的事吗? 人总觉得贫穷、失意、以及老死是最痛苦的事,但作者认为 这些痛苦皆可超脱,惟独责任未了是无法解脱的。
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 呢?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 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漫谈人生
:
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 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 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 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 苦与乐的认识。
PPT《最苦与最乐》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详解
课文小结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 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 习为人处世的正确态度。
作者将负责任的情况 延展到 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 使论说更加深入。
4、由“一日”到“一生”强调了什么内容?
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 论说了 责任未尽带来的苦痛 无法排解。
5、“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 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 ‘心上一块 石头落了地’”这里引用古语、俗语有什么作用?
文章深入浅出,见解卓越,论证层次分明,引用例证恰 当,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读来气势雄浑,同时给 人以思想品德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中心论点
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接下来,让我们与梁启超先生一起探讨《最苦与最乐》。
写作背景
苦与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这方面的精 彩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梁启超在“戊戌变法” 失败以后,痛定思痛,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超凡智慧的 高度,写下本文,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未尽责 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引用古语、俗语 形象生动地 论证了尽责任之后轻松愉快的心情 和快乐自由的境界, 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6、“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这里讲了苦与乐 的什么关系?
人责任尽完时的快乐程度 取决于负责的日子, 日子越长,责任越重大, 到结束时快乐的程度就越深, 它们之间的 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7. 最苦与最乐》
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他 他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 “变科举”等。1898年参与戊 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 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 著有《饮冰室合集》。
★生字注音
恩惠·__hu__ì
如释·重负s_h_ì__
契·约_q_ì__
揽·__l ǎ_n_
卸·_x_i _è_却
大抵·__d_ǐ__
悲天悯·人m__ǐn_ 排解·__j_i ě___
★词语解释
莫若: 不如。 达观: 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 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失意:不得志。 如释重负:意思是像放下担子一样。形容
★谈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 你若是逃避,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中心论点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你觉得作为一名中学生对家庭、社会、 国家应负有怎样的责任?
英国文学家狄更斯也说过:“人能尽自 己的责任,就可以感觉到好像吃梨喝蜜似的, 把人生这杯苦酒的滋味给抵消了。”我们每 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我们也只有以“负责” 来答复生命。让我们铭记责任,因为“能够 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 任重道远:负担沉重而路途遥远。比喻责
任重大而艰巨。 悲天悯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民
的痛苦。 海阔天空:像大海那样广阔,如蓝天那样
空旷。形容开阔,无拘无束。 亦比喻言谈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一、速读课文,说说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并概括其内容。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最苦与最乐》。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呈现出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梁启超《最苦与最乐》选自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本文是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梁先生对人生的思考,对责任的精辟认识。
本单元是议论文,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要素和特点。
八年级学生初次在课本上接触到议论文的体裁,大部分学生都只在平时的阅读中粗略了解过,对于它的的写作特点并未真正了解;要引导学生通过本文学会思考,做出判断,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知识,学会读写议论文;感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这也将为下来学习本单元的其它课文“开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学情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掌握生字契约、悲天悯人。
掌握句子“君子有终生之忧”,“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能力目标: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特点。
3、情感目标:体味语言中蕴涵的人生价值责任的思考。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1、教法说明话说: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学情、本课的教材特点和目标、,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为主导的原则,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选择启发诱导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在寻求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过程中,逐步深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2、学法说明在制订教法的依据上,考虑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知识、能力水平的不平衡性。
我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灵活采用诵读品味、讨论探究、圈点勾画、活动迁移等方法,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中,获得个性化阅读的体验,通过诵读和理解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细节、品味语言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
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苦。
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7. 最苦与最乐
mǐn
1、填空
(未尽责任 )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 尽责任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勇于负责 ),而不能 (逃避责任 )。
第一部分: 事未办 对自己
钱未还 对家庭
背负 未了
(1、2)
恩未报 对社会 的责
最
人生最苦的是 礼未赔 对国家
任
苦
第二部分: 处处尽责任
与 最
(3) 人生最乐的是
不求前程似锦, 只求青春不悔。
1、请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 相关的成语、俗语、谚语等。
2、收集关于梁启超的故事,了解 他,学习他身上优秀的品质。
处处快乐 时时尽责任
责任尽 完了
乐
时时快乐
第三部分: 责任越大
(4、5) 人应勇于负责
痛苦越大 快乐越大
不应逃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责任
负尽 责责 任任 是是 最最 大大 的的 痛快 苦乐
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论据:道理论据、事实论据。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
1、同学们感受到身上的 责任了吗? 2、学习中苦多、乐多?
梁 启 超
1、能理清文章思路,会归纳本文 的中心论点。
2、体会本文论证过程的严密性。
3、树立对自己、他人、社会的责 任感。
梁启超,字(卓如 )号(任公), 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
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者、思想家、学者。广东新会人。
梁启超作品合编为
(《饮冰室合集》)。
给下列横线的字注音 契约
《最苦与最乐》课文练习及答案
《最苦与最乐》课文练习及答案《最苦与最乐》课文练习及答案在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阅读理解的掌握突破是最难的一个环节,很多同学在考试中,阅读理解都是失分最多的一个环节,所以想要提升语文学科成绩,阅读理解的提升和突破必不可少。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最苦与最乐》课文练习及答案,欢迎大家浏览。
《最苦与最乐》课文练习及答案篇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空虚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
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定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
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甘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语文版八年级第11课《最苦与最乐》(网友来稿)
语文版八年级第11课《最苦与最乐》(网友来稿)lswsh教学目标与要求:1、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2、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3、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重点: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难点: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具:多媒体教程:二、过程设计教法学法教学流程(1)导入课题:①播放多媒体.课件: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
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②展示有关报道: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两则报道,使学生明确: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2)作者简介: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
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作:《饮冰室合集》(3)课文朗读: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①注音:契约(qì)揽(lǎn)悲天悯人(mǐn)②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③补充解释词语: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
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4)师生讨论课文内容:①理清文章结构:第一步: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7. 最苦与最乐》课件
梁启超(1873—1929年)
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
别号饮
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广东新会人。1889年中举人。 1898年参与
戊戌变法。晚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
有《饮冰室合集》。
梁 启 超
1.学习文章流畅凝练的语言。 2.了解本文严密论证的方法。 3.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感。
初读课文,谈谈作者有 怎样的苦乐观?
整 体 感 知
作者是怎么来论 述自己的苦乐观呢?
谈 苦
为什么“身上背着一 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因为受良心责备, 无处逃躲。
谈
苦
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
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 欠人钱、受人恩惠、得 罪人等。
谈
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
苦 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
任吗?
对人的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 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 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 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论 乐
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 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
服力.
论乐
担
责
任
找出作者引用的
名言佳句,并想一想
这些话要证明什么。
担 责 引用名言的作用: 任
证明天下事从苦 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 从而得出了“人生当 勇于承担负责”的结 论。
美文共赏
请在文章中找出你 最喜欢的语句,并说 明理由。
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好处:大量的排比,使文章流畅, 气势磅礴;设问可以引起读者的 注意和思考;反问使语气更强烈, 增强语言的说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 谈对人生的看法,说说作为学生应尽到什 么责任。
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 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 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用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填空。
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 ___________, 而不能 __________。
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
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请分别概括其主 要内容。
一、(1、2段)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 的痛苦”。 二、(3段)论“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 乐”。 三、(4、5段)论“人生当勇于负责 任”。
著有《饮冰室合集》。
注音:
契约(qì) 揽(lǎn ) 悲天悯人(mǐn )
解释词语:
失意: 不得志。 如释重负: 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莫若: 不如。
悲天悯人:哀叹时事的艰危,同情人民的疾
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
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
止。
谈 苦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作者笔下,
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知足 ,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 安分 ,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达观 。 作者的责任” 最苦呢?
因为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3、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 点呢?
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 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梁 启 超
•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 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 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 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 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1873—1929年)
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一字 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 想家、教育家。1889年中举人。1898年参 与戊戌变法。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
最苦——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 苦永远不能解除。
1、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论证方法? 有什么好处?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好处:
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 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 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2、本文还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 作用?
排比、设问、反问等。
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 “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 没有。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 永远不能解除。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 后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 和“最乐”?
最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 是卸了就没有。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 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2)曾子——任重而道远
含义: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 任重大。
(3)曾子——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含义: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不 也是很远了吗?
引用名言的作用:
证明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 乐,从而得出了“人生当勇于承担 负责”的结论。
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卸却 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4、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 有哪几种责任吗?
(1)对人的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2)对事的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 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3)对自己的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 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 加一层责任。
论 乐
1、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 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请找出来, 并讲讲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1)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含义: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 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2)古语——如释重负
含义:本来担心或害怕的紧张心情得到 了缓解。
(3)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含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 自在的。
鲁迅先生说过:“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 滴一滴的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 弱,也以为快乐。”英国文学家狄更斯也说 过:“人能尽自己的责任,就可以感觉到好 像吃梨喝蜜似的,把人生这杯苦酒的滋味给 抵消了。”我们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我们 也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让我们铭记 责任,因为“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 的本质。
引用古语、俗语作用:
形象生动地说明尽了责任之后 的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快乐自由的境 界。
2、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呢? 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的理解。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担责任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 想这些话的含义以及要说明什么。
(1)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含义:君子一生担心对社会国家所负的责任 没有做好,因而终身都处于忧虑之中,但不 会有一朝一夕对个人的遭遇的激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