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

合集下载

资源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资源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资源与环境知识点总结资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利用的、能够提供现实或潜在的物质财富或生活资料的一切东西。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活空间,是生物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资源环境知识点涉及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环境污染、保护与治理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就资源与环境知识点做一定的总结。

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资源按其由性质、来源、用途等不同特征可以分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资源要素等不同类别。

1.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包括能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生活资料,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基础。

2. 人文资源人文资源是指人类社会和个人的文化、技术、职业、知识等方面的积累和发展成果。

包括教育资源、科技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等。

人文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智力、文化和精神支撑,是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产。

3. 社会资源社会资源是指社会团体和组织所拥有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包括政治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本资源、社会组织资源等。

社会资源是社会发展的保障和支持,是社会机构和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4. 要素资源资源要素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要素因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

资源要素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要素支持和保障,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基础。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指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提高自然资源的效率和价值,为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各种物质和能量资源。

1. 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源资源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必需的能量来源,包括矿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各种能源资源。

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基础和保障,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 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必需的各种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化石燃料、土壤和水资源等。

资源与环境领域相关知识点

资源与环境领域相关知识点

资源与环境领域相关知识点一、资源与环境领域的重要性资源与环境领域是指研究和管理自然资源以及对环境影响的学科领域。

在当今社会中,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了解资源与环境领域相关的知识点具有重要意义。

二、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基本概念1.资源:资源是指供人类利用的自然物质或能源。

常见的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可能会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

2.环境:环境是指人类生活的自然和人造物质的总和。

它包括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也包括建筑、道路、工业设施等人造环境。

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三、资源与环境领域的问题与挑战1.能源危机: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但传统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和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因此,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当前资源与环境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

2.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基本需求,但全球范围内许多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

3.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全球范围内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地球气候系统发生变化,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资源与环境领域的重要议题。

四、资源与环境领域的解决方案1.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基本策略。

它强调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保护和提高未来世代的生活质量。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目标。

2.节约资源:节约资源是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关键。

通过推广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开发新型可再生能源等方式,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3.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核心。

通过加强环境监测、控制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系统等措施,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我国的环境资源问题及环境保护现状

我国的环境资源问题及环境保护现状

THANKS
感谢观看
04
环境保护的未来展望
创新环保科技,提升环保水平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
加大对环保科技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研发绿色 、低碳、循环的先进技术,提升环保产业的整体 竞争力。
优化能源结构
推广清洁能源,逐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02
放射性废物处理不当
放射性废物处理不当,存在泄漏和环境污染的风 险。
02
环境保护现状
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不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目前已出台了多项与 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 防治法》等。
工业化进程中,温室气体 排放不断增加,导致全球 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 。
噪声污染问题
噪声污染普遍
交通、工业、娱乐等活动中产生大量噪声,影响人们的 生活和学习。
噪声污染法规不完善
噪声污染法规不够完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噪声污染 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放射性污染问题
01
放射性污染严重
核能、工业、医疗等领域存在放射性污染问题, 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
我国的环境资源问题 及环境保护现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我国的环境资源问题 • 环境保护现状 • 我国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 • 环境保护的未来展望
01
我国的环境资源问题
水资源问题
01 水资源短缺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较少 ,且分布不均,许多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
02 水污染严重

地球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

地球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

地球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地球作为我们人类的家园,赋予了我们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环境。

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我们的行为对地球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来实现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一、地球的自然资源地球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

这些资源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1. 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对人类来说非常重要。

然而,由于过度的工业生产、农业用水和浪费行为,世界上许多地区已经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保护水资源,包括限制用水、加强水资源管理和重视水资源的再利用。

2. 森林资源森林是地球的肺腑之一,对维持生态平衡和气候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过度的砍伐和不负责任的林业管理,全球森林面积不断减少,对地球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我们应该加强森林保护,实行可持续的林业管理,重视森林的生态功能。

3.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对于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过度开采和浪费,许多矿产资源正面临枯竭的风险。

我们应该加强矿产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替代。

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环境保护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地球的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等。

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大环境挑战之一。

过度的工业排放和能源消耗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增加,进而引起地球气候的变化。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应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加强环境管理。

2.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和燃烧排放物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我们应该限制工业和交通排放,提倡绿色出行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3. 水污染水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农药和污水排放等。

为了保护水资源和饮用水安全,我们应该加强水源地的保护,改善废水处理和农业排水。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第五版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第五版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和环境资源保护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 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 乡村等。
环境的分类
①根据是否经过人类加工改造,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②根据人类的视野或人类活动所及的空间范围,可以把人类环境分为许 多层次,如居住环境、生活环境、地面环境、地质环境、区域环境、地球环 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宇宙环境等。 ③环境的定义不一定必须以人类为中心,一些国际文件和外国法律就摒 弃了以人类为中心的思想,体现出人类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的观念。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目录 CONTENTS
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何环境资源保护 环境法的概念与发展概况 环境法的目的何作用 环境法律关系 环境法的体系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第一节 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和环境资源保护
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和环境资源保护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 伟蓝图,作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部署。要深刻认识到,建设美丽中国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本质要求。正 确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 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对于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 理念,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 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环境法的目的和作用

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及解决

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及解决

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及解决一、引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众多,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及其解决之道。

二、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1. 资源问题(1)资源短缺尽管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如淡水资源、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2)资源利用效率低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利用方式粗放,浪费严重,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例如,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

(3)资源开发不平衡我国资源开发地区差异较大,东部沿海地区资源相对丰富,而中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不足。

这导致了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2. 环境问题(1)大气污染我国大气污染问题严重,尤其是在北方地区,雾霾、扬尘、酸雨等现象频发。

煤炭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等是主要污染源。

(2)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排放导致我国水体污染严重。

许多河流、湖泊水质恶化,饮用水安全问题突出。

(3)土壤污染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工业废弃物排放,导致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这直接影响到食品安全和生态平衡。

(4)生态系统退化过度开发、乱采滥伐等导致我国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草原退化、沙漠化等问题日益严重。

三、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对策1. 资源对策(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能源、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大对企业节能减排的投入和支持。

(2)优化资源开发和配置合理规划资源开发,促进中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减少地区间发展差距。

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强化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3)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资源治理,开展国际资源合作,确保国家资源安全。

2. 环境对策(1)大气污染防治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煤炭消费;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推进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在当今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已经成为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更是关乎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资源丰富的地球上,但这些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许多重要的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都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其储量正在逐渐减少。

同时,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我们也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资源综合利用是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

所谓资源综合利用,就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对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和资源化处理,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例如,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对新矿石的开采,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废纸的回收可以生产出新的纸张,减少树木的砍伐;废弃塑料的回收和再加工可以制成各种塑料制品,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

在工业领域,资源综合利用的潜力巨大。

许多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如果这些废弃物能够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比如,一些化工厂可以通过回收废气中的有用成分,生产出化工产品;一些钢铁厂可以利用废渣生产建筑材料。

农业领域也是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场所。

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但如果通过沼气池发酵、秸秆还田等方式进行综合利用,不仅可以提供清洁能源和有机肥料,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除了工业和农业,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不断增加。

如果这些垃圾都采用填埋或焚烧的方式处理,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会产生二次污染。

因此,推行垃圾分类,对可回收物进行回收利用,对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处理等,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然而,资源综合利用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资源环境要素保障措施

资源环境要素保障措施

资源环境要素保障措施
资源环境要素保障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严格的环境监测和评估:对资源环境要素的质量、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和改善。

2. 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在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要遵循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原则,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例如,在土地利用方面,要合理划定农田、城市建设、生态保护等用地范围;在水资源利用方面,要合理分配水资源,保护水源地和水生态系统;在能源开发利用方面,要高效利用能源,推广清洁能源等。

3. 环境保护和修复:采取措施保护和修复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例如,建立环境保护机构和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和治理;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如植树造林、草原恢复等,恢复生态系统功能。

4. 生态补偿和环境补偿机制:建立生态补偿和环境补偿机制,通过经济手段激励和补偿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例如,对保护重要生态系统的地区给予资金补贴或税收优惠;对造成环境污染或资源损耗的企业进行罚款或限制生产等。

5. 环境教育和宣传: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资源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宣传环境保护知识等方式,使公众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综上所述,资源环境要素保障措施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等各方共同努力,通过严格的监测评估、合理的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修复、生态补偿和环境补偿机制以及环境教育和宣传等措施,来保障和改善资源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

环境与资源的概念及其关系

环境与资源的概念及其关系

环境与资源的概念及其关系环境与资源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环境指的是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包括大气、水体、地球表面等自然要素组成的生态系统。

资源是指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所获取到的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的物质和能量。

下面将对环境与资源的概念及其关系进行更加详细的解释。

首先,环境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完全依赖于环境提供的资源和条件。

环境中的空气、水源、能源、土壤等自然要素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还为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和条件。

例如,空气是人类呼吸的基本需求,水源是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能源是推动工业和交通发展的驱动力。

因此,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资源是环境中人类经济活动的产物。

人类通过对环境的开发和利用,获取各种资源来满足自身的物质和能量需求。

资源可以分为许多种类,如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等。

自然资源是指由自然界提供的物质和能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人文资源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长期活动中创造的有经济和社会价值的文化遗产,如科技知识、文化艺术等;社会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组织、产权关系、人际关系等。

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环境与资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资源是环境的一种表现形式。

环境是资源的来源和承载体。

资源的形成和存在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资源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就像是手套和手的关系,手套是手的一部分,手的活动也离不开手套的保护和作用。

例如,水资源是由自然界的天气和地形条件共同形成的,森林资源是通过自然的生长和演替过程形成的。

资源离开了环境将失去其存在和发挥的基础。

其次,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对环境产生了影响。

人类对环境的资源进行开采和利用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正面的影响包括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后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矿产资源的开采可以为国家经济增加贡献;负面的影响包括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如大规模森林砍伐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污染物对大气和水体的污染导致环境的恶化。

资源与环境问题

资源与环境问题

资源与环境问题在当今社会,资源与环境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威胁。

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资源与环境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之道。

一、资源问题1.1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资源的消耗速度远大于其再生速度,导致了资源的日益枯竭。

例如,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正逐渐减少,而且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

1.2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在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着不合理和浪费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资源管理与规划,资源在开采、利用、再生等过程中遭受破坏。

另一方面,人们对于资源价值的认知不足,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例如,水资源被大量用于农业灌溉,但由于灌溉方式不合理,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盐碱化的问题。

二、环境问题2.1 水源污染水源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农业的扩张,大量的废水排放进入江河湖海,导致水质恶化。

一些重金属、农药、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威胁。

2.2 大气污染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造成了雾霾等大气污染现象。

大气污染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还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

2.3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环境破坏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森林砍伐、湿地开发、捕捞过度等都对动植物的种群数量和分布造成了严重影响。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也减少了人类获得的自然资源。

三、解决之道3.1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我们应该逐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社会。

这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动技术创新和发展,提高人们对资源的认识和利用效率等。

只有通过节约资源的方式,才能够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论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论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论资源与环境的关系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话题。

资源是指人类在生产与生活过程中所依赖的各种物质与能源,而环境是指人类生活与发展的空间和条件。

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资源的开发利用会对环境产生各种影响,同时环境的质量也影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资源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首先,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力资源,都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要素。

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等,它们是人类生产活动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人力资源则是指人们的智力、技能和创造力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然而,资源的稀缺性使得人们必须合理利用资源,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然而,资源开发和利用也会带来环境问题。

一方面,大规模资源开发会导致环境破坏。

例如,过度的煤炭开采导致土地沉陷、水源污染和空气污染等问题;大规模的森林开发导致退化和砍伐率加快。

另一方面,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会造成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给环境带来压力。

例如,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从而引发全球气候变化。

因此,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资源的节约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这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降低资源消耗和排放,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环境保护,防止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这需要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增加环境投资。

同时,人们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减少碳排放,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第三,我们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资源与环境问题。

跨国企业和国家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开展资源和环境的研究和合作,加强技术和经验的交流,形成合力。

在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有着重要的责任。

资源与环境

资源与环境
1 自然资源的概念
狭义的自然资源只是指可以被人类利用的自然物 广义的自然资源则要延伸到这些自然物所赖以生存、演化的 生态环境
最有代表性的广义解释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72年提出的
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
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述


对可耗竭资源来说,蕴藏量是绝对减少的
对可更新资源来说,蕴藏量是一个可变量

蕴藏量代表着地球上所有有用资源的最高极限(很重要)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述
四、中国资源历史与现状
历史上: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富庶 现在:自然资源的破坏
1.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相对不足
A.土地资源
陆地面积960万km2,占世界7.2%,占亚洲2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不到1hm2,只及世界平均数的1/3 耕地面积1.33亿hm2,居世界第4位,人均0.12 hm2,为世界平均水平1/3 林地面积1.25亿hm2,居世界第6位,人均0.11 hm2,占世界平均水平1/6 草地面积4亿hm2,居世界第2位,但和0.35 hm2,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2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述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述
耗竭既可看作是一个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状态
可耗竭资源的持续开采过程也就是资源的耗竭过程
当资源的蕴藏量为零时,就达到了耗竭状态 当开采成本过高,使市场需求为零时,尽管资源蕴藏量不为零,
也可视为资源耗竭
可耗竭资源按其能否重复使用分为
– 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 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完整环境中任何资源要素的变化均可引起整体效应的降低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述

资源环境

资源环境

资源环境1、自然资源1、土地资源南宁市是以南宁盆地、武鸣盆地、邕宁盆地及盆地周边丘陵山地为主的地貌结构,山地约占总面积2.5%,丘陵约占57.32%,台地约占8.49%,平原约占14.29%,水域约占2.4%,其他约占15%。

2、森林资源南宁市植物资源丰富,有热带季节性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等。

全市林业虽因1958年大跃进和八十年代初期的乱砍滥伐,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但经过近十年的灭荒达标建设,森林资源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现森林面积约36.4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8.38%。

3、水资源南宁市河流众多,径流丰富,集水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42 条,总长1171.9公里,平均年径流总量476.6亿立方米。

全市大中小水库 317座,其中大型水库4座,中型水库9座及小型水库304座,总库容20.42 亿立方米。

另有山塘5000多座,总库容3.9013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也很丰富,已探明有武鸣灵水、邕宁清水泉等25条地下河,枯季流量达12立方米/秒。

4、旅游资源南宁市是广西“王”字型旅游网络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全区重要的旅游城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有地文景观类资源,如山地、岩溶、洞穴;有水文景观类,如风景河段、湖泊、泉;生物景观类,如风景林、观赏花草和原始植物群落等。

2、生态环境建国以来,我市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改善生态环境做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有绿城之美誉。

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邕江干流水质基本保持在国家地面水三类水质标准,城市环境功能区噪声基本达到国家相应标准。

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武鸣、邕宁两县在建设生态农业示范点、建立优质粮食基地生态工程、亚热带水果基地生态工程、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能源生态工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环境资源配置指标

环境资源配置指标

环境资源配置指标环境资源配置指标是衡量一个地区环境资源的利用状况和保护程度的重要指标。

合理的环境资源配置能够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环境资源配置的指标,并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利用效率是衡量一个地区资源配置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资源利用效率高,意味着单位资源投入能够获得更多的产出。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清洁生产技术能够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加强节能减排。

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能够将资源的使用和回收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二、环境保护投入环境保护投入是衡量一个地区环境资源配置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环境保护投入包括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

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可以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为了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加强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治理力度,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

2.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

3. 建立环境保护基金。

通过建立环境保护基金,集中统一管理环境保护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衡量一个地区环境资源配置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生态保护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和保护自然景观等方面。

加强生态保护可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为了加强生态保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重要生态系统,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 推动生态修复工程。

通过生态修复工程,修复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功能,保护生态环境。

资源环境学知识点

资源环境学知识点

资源环境学知识点资源环境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管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资源的分类、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介绍资源环境学的主要知识点。

一、资源的分类资源是指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和。

根据资源的性质和来源,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自然资源: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资源,如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2. 人文资源:指人类创造的具有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的资源,如教育资源、科技资源、文化资源等。

3. 社会资源:指社会组织和个体所拥有和掌握的资源,如劳动力资源、资金资源、信息资源等。

二、环境问题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而环境问题是资源环境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境问题:1. 水污染: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等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

2. 大气污染:工业排放物、交通尾气和燃煤排放等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和气候变化。

3. 土地退化: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和土地污染等导致土地质量下降和生态系统破坏。

4. 生物多样性丧失:森林砍伐、湿地开发和物种入侵等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生态平衡失调。

三、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在资源环境学中,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核心概念。

以下是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关键要素:1. 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推动绿色经济转型,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2. 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保障社会稳定,实现社会的长期和谐发展。

3. 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排放和保护生态系统,实现环境的长期可持续性。

4. 政策与治理: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加强环境管理和资源规划,确保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总结:资源环境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资源的分类、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资源环境

资源环境

资源环境资源:指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现实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一切物质的要素。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资源环境科学是一门从生态观点出发,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运用到生产和环境建设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资源环境的产生是由是人们自然资源到环境资源对认识的一种深化,几乎所有的自然资源都构成人类生存的环境因子。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可供人类利用的表现为各种相互独立的静态物质和能量。

而环境资源则是静与动的统一体。

物质分类1.矿产能源资源。

主要指标有:矿产能源资源的储蓄量、开采量和资源环境产生的废物总量。

2.土地资源。

主要指标有:耕地面积的耗减数,耕地质量指数,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指数。

3.水资源。

主要指标有:可用地表和地下淡水资源储量的耗减数,淡水资源污染和水质下降程度,洪涝灾害。

4.森林资源。

主要指标有:森林面积,森林的采伐量和采伐密度,森林受灾面积。

5.海洋资源。

主要指标有:近海水体质量,水体污染程度及近海生物资源下降数。

6.草地资源。

主要指标有:草地面积,草地面积耗减量,草地质量指数,草地退化(特别是沙化、碱化)数,草地受灾面积。

7.野生动植物资源。

主要指标有:野生动植物种类的耗减,种群数量的耗减,珍稀濒危物种、极危物种的增加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特别是湿地的耗减数。

8.再生资源。

是指通过劳动的投入可以恢复甚至超过原来规模和水平的自然资源。

主要指标有:水资源的环循利用,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的林木资源,通过植草增加的草地,通过垦荒、治沙增加的耕地(草地),通过保护措施增加的物种、湿地及渔业资源储量的增加等等。

9.环境资源。

反映大气保护方面的指标有:温室气体排放量,氧化硫、氧化氮排放量,耗损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消费,城镇地区悬浮颗粒物(TSP)的浓度;反映城市噪声的指标有: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对生活环境的影响程度;反映固体废物方面的指标有: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生活垃圾的生成量。

中国的资源与环境

中国的资源与环境

中国的资源与环境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丰富资源和多样环境的国家。

由于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不同,中国的资源和环境状况也很多样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的资源和环境,并就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首先,中国的资源非常丰富。

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矿产资源储量。

中国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矿石、铜、铝等。

此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中国的江河湖泊众多,这为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条件。

中国的森林资源也非常丰富,有各种各样的树种和野生动物。

此外,中国还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水能资源,这些可再生能源为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

然而,中国的资源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中国的矿产资源开采面临的难题较多。

过度开采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环境的问题。

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对外依赖矿产资源的程度较高,这导致了对外资源的依赖性过大。

其次,中国的水资源面临的压力非常大。

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快速,中国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一些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问题。

此外,中国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土地利用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这些问题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中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强调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中国加大了对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淘汰力度,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同时,中国也动员全社会,推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

中国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

中国还加强了环境保护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环境污染的治理效果。

此外,中国还与其他国家开展了资源开发的合作和技术交流,共同应对全球资源和环境问题。

在未来,中国的资源和环境将继续发展和变化。

中国将进一步推动可持续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措施。

中国将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治理,推动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PPT课件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PPT课件

1、搞好学校和家庭的环境卫生; 2、爱惜花草树木,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3、开展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鸟类的 宣传活;
4、针对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搞一些调查研究, 并向有关部门提出整治环境的建议;
5、其他: a、使用无磷洗衣粉 b、使用无氟冰箱; c、不使用一次性餐具;d、买菜使用布袋子、竹 篮子,不使用塑料袋;e、不吃野生动物;f、不使 用或少使用贺卡;g、节约水、电、气等能源;h、 实行垃圾分类,不乱扔废旧电池;i、节约用纸; j、 使用无铅汽油。
3、我国的环境问题有哪些主要的表现?
•严峻的环境形势
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A:水体污染加重; B:大气污染严重; C:森林资源锐减;
D: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E:地下水水位下降; F:沙漠化迅速扩展; G:草原退化加剧; H:固体废弃物存放量过大, 垃圾包围城市;
I: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等等。
思维拓展: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 原因有哪些?
①来自人口的压力,构成了对我国生态环 境最大威胁(记)
②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经 济效益而忽视生态,工业的发展往往以 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
说一说:
•面对我国资源和环境 的严峻形势,我们应 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国策以及策略?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3)、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4)、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 (3)充分运用法律和教育手段保护资 源和环境。
说一说 :我国主要有哪些保护环境的法律?
我国已制定的环保法律、法规一览表
法律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颁布和实施时间
1982

资源与环境概论

资源与环境概论

资源与环境概论名词解释1、(自然)资源: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综合。

2、能源:是指可为人类利用以获得能量的各种来源。

如太阳能,核能,地热等。

3、土地:是地球上的特定部分,即地球表面除海洋之外的陆地及其之上的江河湖泊等水面,是由空气、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而不断发生变化(具有立体垂直剖面的空间客体)。

4、土地资源:是指在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未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用以创造财富和产生经济价值的那部分土地。

5、土地资源退化:是指由于人类利用不当或受某些不利的自然因素影响而造成的土地资源质量下降,表现为土地生物生产能力逐渐减退和产品质量降低的过程。

6、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和风的作用下,地表物质发生剥蚀、迁移和沉积的过程。

7、土地沙化: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使原本不是沙漠的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生态环境恶化和生态景观朝沙漠景观演变的现象和过程。

8、土壤盐渍化:指表层中含有0.6%―2%以上易溶盐的土壤称为盐土;含交换性钠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20%以上的土壤称为碱土;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农业措施而发生的盐渍化称为次生盐渍化。

9、耕地土壤贫瘠化:是指耕地在利用过程中,投入到耕地中的养分物质数量不足以弥补同期由于作物收获、水土流失等原因造成的从耕地中移走的养分物质数量,从而导致土壤肥力、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的现象。

10、土地利用规划:是指人们为了实现规划区域内的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起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该区域内的土地利用做空间上的优化组合设计计划及实现该计划的时间安排。

11、土地管理:指国家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科学技术的措施,以维护土地所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和保证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有效地保护土地资源为目的,对土地使用活动进行的管理和控制过程。

环境资源资料

环境资源资料

环境资源环境资源是指大自然赋予生物的各种条件和物质,是维持生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基础。

这包括空气、水、土壤、光照等各种自然条件。

环境资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

空气空气是地球上生物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

它包含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组成成分,为动植物提供呼吸和光合作用需要的气体。

空气中的氧气对维持生物的正常生理机能至关重要,而二氧化碳则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必要的碳源。

此外,空气中还可能存在一些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它们可能对生物体造成危害,因此空气质量的保护和改善至关重要。

水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无论是人类、动物还是植物,都需要水来维持生命。

水不仅是生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生物体的栖息地。

此外,水还是运输、农业、工业等领域的重要资源。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水资源的过度开采、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土壤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础,它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并承载着植物的根系。

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有机质也对植物生长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土壤的过度耕作、化肥和农药的过度施用等问题导致了土壤质量下降,令土壤资源受到严重威胁。

因此,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推动土壤保护和恢复显得尤为紧迫。

光照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影响动植物生活节律的重要因素。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自身生长提供能量。

光污染、森林砍伐等问题都会影响光照资源的供应,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负面影响。

因此,加强对光照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的必要举措。

综上所述,环境资源是地球上生物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们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关乎人类和整个生态系统的未来。

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一一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大开发中环境资源犯罪问题魏志宇*(兰州大学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资源环境问题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产生的重要问题,广义是包括一切形式的资源环境情况恶化或是对生物圈、大气圈造成的一切不利影响,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社会的发展,总是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环境作为支撑和依托,并且这种消耗,对于资源环境而言具有负面意义。

虽然人类在与自然进行的漫长斗争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胜利,然而每一次辉煌胜利的背后,自然界都以它特有的形式报复了人类。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工业化的进一步深入,人类社会在拥有摩天大厦、机动车等的同时,也承担着诸如大气污染、水质恶化、土壤贫瘠化、能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

环境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在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中出现的。

西部开发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为维持经济发展和人类环境的协调统一,应加强对西部开发中环境犯罪的预防,“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同步”进行实现西部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环境资源;犯罪;一、环境犯罪的构成要件环境犯罪,即指违反刑法和环境保护法规,故意或过失地对国家保护的环境,超标准排放或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严重侵犯国家法人和自然人的环境权,引起或足以引起环境、人的生命健康或公私财产重大损害的行为。

它是一种新类型的犯罪,不属于传统的自然犯罪范畴,而属于法定犯罪或行政犯罪范畴。

可以说,环境犯罪是从严重的环境行政违法行为中被纳入刑事犯罪范畴的。

各国对环境犯罪的法律概念有不同的表述,我国刑法称这类犯罪为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一)环境犯罪的主体根据环境法和刑法的规定,关于环境犯罪的主体已打破了“个人刑罚观”即只处罚自然人的界限。

①所以环境犯罪的主体分为自然人和非自然人。

自然人可*【作者简介】(魏志宇1983—),女,甘肃白银人,兰州大学法学院2008级刑法学专业研究生。

①金瑞林:《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5页。

以成为环境犯罪的主体,在国内外的立法和理论均不存在异议。

我国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就非自然人应否承担环境犯罪刑事责任问题有较大的争论。

就环境犯罪而言,实践中,绝大多数严重危害环境的事故或破坏资源的行为,皆为公司企业所为。

事实上,实际生活中导致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大面积破坏的环境犯罪行为确系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等单位所为。

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自然人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和公司、企业污染环境或破坏自然资源的后果相比必竟是小范围、小规模的,法人生产活动产生的环境问题才是对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所以要遏止环境恶化的趋势,就必须在法律上确认法人作为环境犯罪主体的地位,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刑法是以“单位犯罪”来确立法人的刑事责任的,这一界定不但包括了所有法人犯罪,也包括了法人犯罪概念难以涵盖,而又不是自然人犯罪的机关、团体、组织等的犯罪,从而解决了环境犯罪主体的认定问题。

对于法人作为环境犯罪主体地位的确定有助于发挥刑法的威慑作用,促使法人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注意将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统一起来,预防和减少法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为了有效惩治环境犯罪,现实要求突破传统的刑法理论,将法人纳入犯罪主体范围。

所以必须建立一个个人责任和法人整体责任相结合的新的刑法理论。

(二)环境犯罪的主观方面在主观方面需要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无过错责任原则又叫作严格责任原则,无论侵权行为人在主观上是故意或过失还是主观上无过错,只要行为与其结果有因果关系,侵权行为人就应该承担责任。

英美刑法适用环境严格责任制度,我国刑法没有采用这一原则。

环境侵害的过程较之传统的侵害行为更为复杂,它往往是由众多排污行为或环境开发行为共同造成的,加害主体多,而且各加害主体并无故意或过失的心态。

在这种情况下任然恪守“无罪过无犯罪”这一传统刑法原则就会使罪犯逃脱法律制裁,不利于保护公共利益。

因此,从整个生态环境的保护着眼,我国应对环境犯罪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只要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危害了环境触犯了法律,就不必考虑他主观上有无故意或过失,均构成犯罪,都要负刑事责任。

(三)环境犯罪的客体我国刑法学界对于环境犯罪客体的争论仍在持续,目前大致有四种说法:(1)环境保护制度说,认为环境犯罪侵犯的是国家环境保护管理制度;①(2)环境权说(或环境法律关系说),即认为侵犯的是国家、法人、公民的环境权;②(3)公共安全说,即认为侵犯的是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4)复杂客体说,即认为环境犯罪侵犯了公民与环境有关的所有权、人身权;③(5)生态社会关系说,此说认为环境犯罪的客体应是生态社会关系,即认为,环境犯罪侵犯了人类在开发利用、改善生态环境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④我赞同生态社会关系说的观点,并将此说与其它观点比较论述如下;首先,环境保护制度说,此观点看到了环境犯罪行为是违反了法律、法规的某种环境保护制度的特点,但这并不是说环境保护制度是刑法所要保护的客体,制度本身只是其背后权利、法益、直至社会关系的外部表现;其次,环境权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环境权包括国家、法人和公民享有的环境权利,但我认为国家、法人和公民享有的环境权利都可看作是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只是社会关系的中介,在刑法领域我们还不可能单纯为环境自身的价值立法;再次,复杂客体说,这种观点试图通过对犯罪客体理论在不同层次上的分类完整揭示环境犯罪的客体,而实际上这种主张并不具有很大的理论研究和司法适用意义,因为任何犯罪都有一般、同类、直接客体,而直接客体才是决定犯罪性质的最重要因素,此说归根结底还是环境权说;最后,生态社会关系说,在我国刑法理论中,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当然,就环境犯罪的客体而言也不应例外,仍需以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为客体,不过这种社会关系在环境刑法领域又必须以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为中介,所以我认为以生态社会关系作为环境犯罪的客体,既兼顾了环境犯罪客体的理论的立论基础,又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有所突破,正确地揭示了环境犯罪客体的特性。

(四)环境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是犯罪活动的客观表现,是主观心理活动的客观化,其事实特征可以归纳为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及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危害环境罪的客观方面也是如此。

1、环境犯罪的行为,一般表现为人们在开发、利用环境过程中,过度开采等破坏环境,或超量排放等污染环境,导致环境生态受到损害,①刘宪权:《污染环境的刑事责任问题》,环境保护,1993年版第10期。

②陈明义:《环境保护法规与论文选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92页。

③邹清平:《论危害环境罪》,法学评论,1986年版第3期。

④蔡守秋:《环境法学教程》,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8-169页。

直接或间接危及人类及财产安全的行为;2、环境犯罪的结果是指对大气、水、土及野生动植物等生态要素造成的损害,从而破坏生态平衡,引起物种消灭或有消灭的危险。

如果某种行为仅对人身或财产造成了损害,而没有对环境生态平衡造成实际损害,就不属于环境犯罪的结果。

①3、环境犯罪的因果关系,我国传统犯罪理论在判断因果关系是否成立上,通常采用相当因果关系论,即一个人只能对自己的危害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负刑事责任。

②要使行为人对某一危害结果负刑事责任,就须确定该结果是由行为人的行为所造成的,确定行为人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所要求的因果关系。

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同危害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则行为主体对某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

而环境犯罪的因果关系,即环境犯罪的结果犯所要求的污染环境行为或破坏环境行为应当与其所造成的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刑法中关于一般犯罪的因果关系的理论应当是一致的,实际上也是一致的,尤其是破坏环境的结果犯情形。

③二、西部开发中可能造成环境犯罪的原因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加速推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南北差距扩大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严重地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继而威胁着全人类的未来生存和发展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和走过的历程,而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需求而又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发展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西部开发的每一步工作,如土地征用、搬迁安置、招商引资、重点工程建设、西部的国有经济改革等都不同程度地对西部生态环境有着影响。

在西部开发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将会导致降低环境质量或破坏环境的环境犯罪产生。

④西部地区环境犯罪的产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人的整体素质不高,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罪主要的是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需求,社会成员很少有环境保护意识,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实质上是一种人类的高层次意识,只①周珂:《生态环境法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15页。

②赵秉志:《新刑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27页。

③陈兆开:《浅析环境犯罪的构成要件》,前沿,2003年第3期,第90页。

④王志红:《西部大开发与环境犯罪预防》,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3期。

有当大众都满足了基本生活需要,有了高层次的需求后,才会有这种高层次的意识。

还有我国的资源环境的法律体系不完善,打击力度也不足。

目前所谓的自然保护法律大多是属于自愿开发性的法规,其中真正属于自然保护的太少,病缺少一部综合性的自然保护法律,同时,我国的刑事立法上对环境的危害性认识相对不够,其规定的有关资源环境类犯罪,客观方面过窄,刑罚设立也不够合理,不能体现罪行相适应原则,并且绝大多数是结果犯,根本体现不了刑法的预防功能,其民事和行政责任也与其实际造成的危害结果不相适应。

(二)从自然条件来看,西部地区地域面积广阔,也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富铁矿、煤炭、天然气、铜、铅、锌、待开发土地、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及冰川等主要资源均在全国居主导地位,同时在这一地区还生活着大量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非常丰富。

辽阔的地域、复杂的地形给违法者提供了广阔的犯罪活动空间及逃避法律制裁的庇护所,而丰富的自然资源又给非法采矿、捕猎、滥砍滥伐等犯罪行为提供了条件。

①(三)从经济结构来看,西部地区主要以传统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农业人口占其总人口的80%,贫困人口比重大,贫困县达335个,占全国贫困县总数的56%。

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生产方式较为落后,经济结构不合理,市场环境较差,处于弱势的竞争地位,现代法制所必然依附的社会物质条件贫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