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3)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引言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重要议题,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关键的挑战。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有着巨大的责任去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这一挑战,并制定了一套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迅猛,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和资源压力。
过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了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等问题的加剧。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国开始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旨在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具体而言,其目标包括:1.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清洁能源产业,减少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减少浪费。
3.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保护,提高环境质量。
4.推动技术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水平。
5.构建法治环境:完善环境法制,强化环境监管。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1. 能源政策我国实行了一系列的能源政策,以提高能源效率和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例如,推广使用节能灯、制定新能源汽车政策、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等。
2. 环境保护政策我国加强了环境监管和环境保护力度。
设立了环境保护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加强了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并提倡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
3. 农业和生态保护政策我国加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政策。
采取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推行有机农业等。
4. 城市规划和建设政策我国加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可持续性。
鼓励城市绿化、节能建筑、低碳交通等,提倡可持续城市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效果和挑战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
例如,能源消费强度下降、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等。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包括:1.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保护环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的表达
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的表达
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表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中国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明确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路径和具体措施。
2. 推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其中包括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加强节能减排等方面。
3.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如太阳能、风能等,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4. 加强环境保护,制定并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环境监测、执法、治理等方面的工作,加强环境治理、保护自然生态等方面的工作。
5. 推进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等工作,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均衡发展。
6. 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责任意识建设,制定相关的环境管理制度,推广环境友好型产品等。
总之,中国正在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通过政策制定、法律法规制定、经济发展、
社会改革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与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背景、发展路径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背景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实现了快速增长。
然而,这一增长模式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人力成本上升等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凸显,传统的低成本、高污染和高耗能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因此,中国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迈向更加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路径1. 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中国经济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同时,建设创新驱动的国家创新体系,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2. 节约资源的经济增长。
加强资源环境约束,制定和实施资源环境税收政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推动生产方式由传统的"多污染"向绿色生产转变。
此外,还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再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与资源利用之间的良性循环。
3. 质量导向的经济增长。
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引领市场需求的升级。
同时,注重提升劳动力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通过质量导向的经济增长,实现以质量为核心的竞争优势,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更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前提下,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和资源枯竭,使未来世代能够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生态平衡。
可持续发展要求对环境进行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资源的再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可持续发展模式看中国
可持续发展模式看中国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但也是高度关注可持续发展的国家之一。
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一个惊人的水平上。
这样的发展速度无疑给土地、水资源、大气环境和生态系统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因此,中国在许多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化中国超过五分之一的人口集中在大城市中。
城市化需要大量的人工开发空间和资源,这就会带来环境和社会问题。
中国在城市化方面采取了许多策略,以降低这些影响。
第一个策略是在城市建设中含有可持续属性。
例如,新城市被设计为更有效的交通系统和更健康的灯光系统来降低污染和交通的拥堵。
另外,城市规划采用了紧凑市镇的框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农村地区的扰动,并保持城市的可持续性。
第二个策略是以中国政府的领导力来带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购买大量的公用设施,这样的公用设施通常与周围环境存在负面影响。
如此,如果行动不及时,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就会导致较高的维护和责任费用。
因此,中国在城市化方面采取了绿色城市政策和设计标准,这些标准的优势是在于更强的居民团结和道德观念。
二、物业管理随着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商业和住宅物业也同时涌现出来,为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物业管理制度。
物业管理的目标是保护住房市场流动性,适应居民的需求和对环境负责的要求。
首先,物业管理制度规定了物业公司截留部分业主和职工交纳的必要费用。
此外,物业公司还要把业主的意见和反馈及时地反馈到政府当局,并促进有关职工的培训。
这些措施能够保障物业公司的自我约束和让居民感受到服务质量的提高。
其次,物业管理还规定了房产的产权、使用和交易方式,并对执行方案进行实施和记录。
物业公司不得随意转售和贷款,而是遵循所列举的程序,对物业权益方进行有机,互动和透明的管理。
这些制度有助于让居民对未来发展保持充足的信心。
三、绿色能源中国约有世界人口数量的五分之一,但能源储备不及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因此需要通过创新性的绿色能源方案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面对人口众多、资源环境压力巨大的挑战,中国一直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破坏环境、不耗尽资源,使后代也能够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中国在可持续发展实践中采取了许多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中国加大了对环境的保护力度。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控制工业排放、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中国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重点领域来推动,通过大规模投资推动风能、太阳能、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并加强了对传统能源的改造,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中国还大力推动绿色建筑、低碳城市建设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中国积极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循环经济是指通过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中国制定并落实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循环经济的建设中去。
中国积极推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通过建立垃圾分类和回收体系,推广回收再生利用等方式,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量。
中国还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提倡农作物秸秆还田、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等,实现了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另外,中国注重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之一,但也面临着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威胁。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生态保护,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体系、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强植被恢复等。
中国还加大了对湿地、森林、沙漠等特殊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此外,中国还大力推动绿色消费,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最后,中国在可持续发展实践中注重国际合作。
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合作,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设。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环境署、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国际环境组织和合作机制,并倡导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推动建立公平、合理、有效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绿色经济是以维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基础,追求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确立1.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在1994年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
二、绿色经济的特点1.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2.资源利用的高效与循环利用。
3.绿色产业与绿色消费的发展。
三、中国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的实践1.节能减排: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能源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2.资源循环利用:推广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强湿地保护,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4.绿色产业发展: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绿色建筑等绿色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5.绿色消费倡导: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四、中学生如何参与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1.提高环保意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绿色观念。
2.实践绿色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垃圾分类等。
3.参与绿色活动:积极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环保活动,为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综上,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是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习题及方法:1.习题: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是什么?解题思路:根据知识点,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为了满足当前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因此,答案应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答案: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确保当前需要得到满足,同时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中国式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中国式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中国式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是指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式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中,经济发展是核心目标。
中国采用了一系列措施,如推进产业升级、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等,以促进经济发展。
在此过程中,中国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广清洁能源、减少污染、降低碳排放等,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社会建设方面,中国注重改善民生、推进城市化和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等,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中国也注重文化传承和保护,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环境保护方面,中国实施了大规模的环保政策和行动,如退耕还林、荒漠化治理、水资源管理等。
这些政策和行动取得了积极效果,中国的环境状况得到了改善。
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也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在中国
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满足未来世代需求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情况。
首先是经济方面。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如资源的过度消耗、能源的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利用,推广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等。
此外,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经济挑战。
其次是社会方面。
中国政府始终将人民的福祉放在首位,致力于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制度,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此外,中国还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民的教育水平。
中国政府也注重促进区域发展的均衡,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减少城乡差距。
最后是环境方面。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加强环境监测和排污管控,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限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发展。
中国还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
总之,中国正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虽然尚存在许多挑战,但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解决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问题。
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需要继续努力,加强政策的落实,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并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政治改革纵横中国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杨丽莎石富霞(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摘要:中国模式即中国发展模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其基本特点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与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模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社会上各个层面的矛盾也逐渐凸显,由此催生出了对中国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讨论。
鉴于中国模式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主要在于政府的过多介入微观经济以及政府在公共服务层面的缺位,要解决中国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们就首先要从转变政府职能着手。
关键词:中国模式可持续发展政府职能转变自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平均增长率保持在9%以上,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难以企及的,使得其他国家不由地把目光纷纷投向蓬勃发展的中国,更是有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制造了“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歪曲中国模式的言论。
积极应对国内和国外的各种挑战,深入探讨中国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不仅是对改革开放30年的一个客观的总结,更是对中国崛起之路的一种战略构建。
一、中国模式及可持续性发展问题透视我们这里所讲的“中国模式”即中国发展模式,有着其特殊的历史路径的,是从“摸着石头过河”到“看清石头在过河”再到“埋好石头过河”一步步艰苦卓绝地探索出来的,而且还将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走下去。
中国模式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实行市场为基础,政府为主导的双重调节的资源配置方式。
其中政府主导也是将中国发展模式区别于其他国家发展模式的根本特征。
也正是归因于“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这一基本特征,通过重要经济资源配置权与廉价劳动力这两大优势,将整个国家变成一个独立的收益主体。
纵观过去33年的历史,中国的复苏与发展可谓是一个奇迹。
中国在新一轮的竞技中发挥优势,年均GDP增长率高达9%,远远高于3%的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三贸易大国。
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的具体体现
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的具体体现
1. 绿色经济:中国致力于推进绿色经济,促进低碳经济和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实施减排战略,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2. 智慧城市:中国正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智能化、信息化、节能减排等措施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同时切实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3. 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国大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在粮食种植、畜牧业、渔业等方面加强管理,保护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综合效益。
4. 节约资源: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节约资源,如加强能源、水资源、土地等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推广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技术等,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循环利用。
5. 社会公平与和谐:中国重视社会公平和和谐发展,积极推进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努力消除贫困和不平等现象,实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探索可持续增长的路径
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探索可持续增长的路径中国经济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关注的焦点。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环境破坏、资源枯竭以及社会不平等等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增长,中国必须积极探索适合自身情况的发展模式。
本文将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并探索可持续增长的路径。
一、发展模式的现状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采取了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这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然而,这种模式也导致了中国对外依赖过度,外需不稳定对中国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
同时,过度依赖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大规模工业化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环境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为了实现可持续增长,中国需要转变发展模式,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首先,中国应加大绿色产业的投资和发展。
发展清洁能源、环保产业等绿色产业,不仅可以推动经济增长,还可以减少对能源的依赖和对环境的破坏。
其次,中国应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推行环境税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以鼓励企业减少排放和增加节能环保投资。
同时,加强环保教育和意识提高可以增加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参与度。
三、科技创新与经济转型中国的传统增长模式逐渐遇到瓶颈,亟需推动经济转型。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中国应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增加研发投入,培养创新人才。
同时,加强技术转移和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四、城乡发展的协调中国的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要实现可持续增长,需要加强城乡发展协调。
一方面,中国应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技术改进,提高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
另一方面,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善城市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五、深化改革推动可持续增长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远未完成,还存在诸多体制性障碍。
为了实现可持续增长,中国需要深化改革。
需要改革金融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需要改革国有企业,推进市场化改革,增强竞争力;需要改革土地制度,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和城乡统一市场。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发展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简介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需求的能力。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面临着资源压力、环境污染和社会发展等重大挑战。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发展,并分析其成就、挑战和未来走向。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成就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1. 节能减排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例如,实施了智能电网建设、能源管理制度和污染物排放限制等政策。
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和空气质量。
2. 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和风能。
通过政府支持和投资,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装机容量的国家。
这促进了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生态保护中国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建立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区和生态补偿机制。
这些举措有助于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中国还大力推进植树造林,致力于恢复植被覆盖和防止土地退化。
4. 城市规划和低碳城市建设中国在城市规划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鼓励可持续交通、绿色建筑和低碳出行。
许多城市成为低碳城市示范区,采用了可再生能源、智能交通系统和雨水利用等技术。
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尽管取得了诸多成就,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仍面临许多挑战:1. 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北方地区则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同时,水污染也日益严重,影响饮水安全和生态系统健康。
2.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中国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地退化成为阻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3. 不平等发展和社会不稳定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较大的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
这种不平等发展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阻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资源过度消耗中国的高能耗和高排放模式仍未得到根本改变。
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也在努力实现美丽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以及未来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一、保护生态环境中国坚持绿色发展,努力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环境管理、提高环境标准、推行清洁能源等,取得了显著成效。
例如,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太阳能和风能装机容量位居世界前列。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进森林保护,加强水资源管理,并大力推广可持续农业和生态旅游等。
二、改善城市环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环境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提高空气质量、加强垃圾处理、推动公共交通、改善城市规划等。
例如,中国实施了大规模的空气污染治理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同时,中国也大力推动低碳交通、共享单车等新型交通方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交通拥堵问题。
三、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注重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通过改革创新,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中国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此外,中国还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治理,推动企业转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中国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生产国和货物贸易国。
四、应对挑战和展望未来在实现美丽中国的道路上,中国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人口增长和资源压力。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一大挑战。
其次是经济转型和发展不平衡。
中国的经济结构仍然依赖于传统产业,需要加快转型升级,促进分布更加均衡的经济发展。
最后是环境管理和执法的不完善。
尽管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管理,但执行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未来,中国将继续努力实现美丽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中国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一、当前发展面临的挑战
3、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前改革时代区域发展差距的扩大已经得到关注, 进入新世纪以来相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 中部崛起、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措施, 但是西部大开发过去了 10多年并没有使东西部差距缩小, 反而继续扩大, 2011年人均收入最高地区竟然是同期最低地区的5倍, 区域差距的扩大引起的经济、 社会、 环境等问题影 响着中国模式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3、不断向攻坚式改革转变
城乡发展一体化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以民生为本位
加快收入分配改革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模式”是否具有 可持续性?
一、当前发展面临的挑战
1、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改革开放初期,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经济增长方式 在保证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 也解决了中国供应短缺 等很多现实问题。但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 粗放型经 济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成为制约中国模式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如: 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经济增长的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 经济增长的成果分配不和谐、 经济增长的代价依然比较高等
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经济增长的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经济增长的成果分配不和谐经济增长的代价依然比较高等10精选ppt11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面对的另一个挑战是环境和能源问题中国经济模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耗费能源为代价在国内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国际大宗能源价格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
如何解读“中国模式”
资本主义眼中:
不过是一个大杂烩---半国家资本主义、列宁主义、东 亚新权威主义、拉美统合主义、欧洲社会民主主义 中国模式带来了许多短期和长期的问题,比如环境 污染、有害气体排放、民族矛盾激化、贫富差距拉 大、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剧增 财富增加了,但是其社会的、环境的、政治的成本 巨大和高额的 不讲民主、只重金钱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注重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满足当前需求并不影响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中国加大了环境保护投入,建立了一批大型环保项目,例如三北防护林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等。
其次,中国推行绿色发展理念,鼓励减排、能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环保事务,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其次,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中国社会面临着人口老龄化、贫富差距等问题。
为了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中国加强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水平。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其次,中国实施了扶贫政策,减少了贫困人口数量。
中国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积极关注弱势群体权益保护。
此外,中国还鼓励社会组织发展,推动社会参与。
最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着力构建创新型经济体制,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此外,中国实施了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持通胀稳定和金融风险抵御能力。
综上所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涉及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
中国政府在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上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了积极努力。
然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资源枯竭、环境生态恶化等。
因此,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努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中国经济发展新时代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经济发展新时代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然而,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和资源压力的增加,中国已经意识到传统的高速增长模式不再可持续。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正在采取一系列绿色战略来引导经济增长。
首先,中国正在加快推进能源转型。
传统的能源产业具有高耗能、高污染的特点,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和水力能源等。
此外,中国还在加大对能源的研发投入,努力实现能源的可再生和可持续利用。
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减少碳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同时也为经济创造了新的增长点。
其次,中国正在大力推动绿色技术创新。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国政府鼓励企业加大在环保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奖励措施。
例如,中国政府设立了绿色创新基金,用于支持创新企业的发展。
通过技术创新,中国不仅可以改善环境状况,还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第三,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中国政府提出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鼓励人们树立绿色生活方式和生态意识。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通过建立生态保护区和推进生态修复工程等措施,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这些努力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环境基础。
最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保合作。
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中国积极参与了一系列全球环保合作和国际环保组织,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和资源保护。
同时,中国还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与沿线国家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中国的参与和贡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发展新时代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政府对于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的体现。
中国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中国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创新近年来,中国持续发展模式在经济与环保之间的平衡中,尝试了许多探索与创新。
这些模式的诞生,既是为了实现经济的发展,又注重保护环境、回应社会问题等综合性的发展,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经济模式,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典范。
那么,中国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创新究竟指的是什么?一、多样化的经济模式中国的多样化经济模式正从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为以创新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
新型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了经济结构,提高了经济质量和效益,也对资源环境进行了较好的保护。
例如,市场与政府合作的PPP模式,集约化的生产模式,基于科技创新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
这些模式更具有可持续性,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借鉴。
二、大力推进低碳经济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中国正在全力推进低碳经济的建设。
低碳经济是指通过降低碳排放的方式保持大幅度的经济增长,并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基础。
为此,中国推行了许多政策,如发展新能源,推广节能减排,建设环保城市等。
可持续能源或许是低碳经济的核心,中国将秉持“先行先试,敢为人先”的态度,不断探索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能源的发展路径。
三、创新性的环保技术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污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因此,中国正加紧部署环保技术以解决这一问题。
环保技术的创新,包括了对现有技术的改良和创造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已深入研究了自然能源的利用,例如潮汐能、风能、太阳能等,也促进了污染物的消除与处理,如针对PM2.5的污染,中国已经实施了一系列减排政策和技术创新。
四、对社区的关注和保护可持续发展不仅关注经济和环保之间的平衡,也关注社会问题。
中国在推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过程中,更注重对社会的关注和保护。
在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助力下,许多企业利用新技术创新对社区的服务,为社会和地方政府解决了许多存在的问题。
例如,推广医疗与健康服务、发展教育和文化、推广旅游和餐饮等,全面推动了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发展需求的同时,不危害未来代际发展能力的发展模式。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首先,中国在改善环境质量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之一,为此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削减二氧化碳排放。
中国实施了“绿色发展”战略,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随着清洁能源产能的不断提升,中国的碳排放也在逐渐下降。
此外,中国也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和全面治理大气污染。
通过加强排放标准的执行,建立和实施环境保护法规,中国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其次,中国在推动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相结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中国近年来致力于消除贫困和不平等现象。
中国政府发布了“精准扶贫”政策,通过落实精准帮扶措施,减少贫困人口。
中国还通过提高农民收入、推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确保收入分配公平,缩小城乡差距。
中国政府还大力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农业现代化。
这一系列措施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中国注重保护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修缮和保护古建筑,组织文化活动和节日,培养和传承传统技艺。
中国还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结合,通过文化旅游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这些举措不仅实现了经济利益和文化保护的双赢,同时也为后代提供了学习和欣赏传统文化的机会。
最后,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巴黎协定》的重要签约国,致力于减少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议程。
中国通过在国际组织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合作作出贡献。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也面临着转型的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转变传统的高速增长模式,采取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本文将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中国所采取的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是必然的。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以高速增长为主导,依赖于资源密集型行业和出口导向型经济。
这种增长模式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在全球经济放缓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中国必须转变传统的增长模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可持续发展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人类面临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和资源匮乏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对于中国来说,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经济的竞争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政策。
例如,中国实施了严格的环境标准,加强了对污染企业的监管,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其次,中国大力推动绿色发展,鼓励企业采取绿色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中国还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
然而,中国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方面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经济体量庞大,转型的难度较大。
由于中国经济规模大、发展速度快,转型过程中可能面临经济增速下降、就业压力增加等问题。
其次,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转型的压力不一样。
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转型相对容易;而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转型难度较大。
此外,中国的环境治理体系和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需要加大投入和提高管理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改革纵横中国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杨丽莎石富霞(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摘要:中国模式即中国发展模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其基本特点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与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模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社会上各个层面的矛盾也逐渐凸显,由此催生出了对中国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讨论。
鉴于中国模式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主要在于政府的过多介入微观经济以及政府在公共服务层面的缺位,要解决中国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们就首先要从转变政府职能着手。
关键词:中国模式可持续发展政府职能转变自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平均增长率保持在9%以上,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难以企及的,使得其他国家不由地把目光纷纷投向蓬勃发展的中国,更是有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制造了“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歪曲中国模式的言论。
积极应对国内和国外的各种挑战,深入探讨中国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不仅是对改革开放30年的一个客观的总结,更是对中国崛起之路的一种战略构建。
一、中国模式及可持续性发展问题透视我们这里所讲的“中国模式”即中国发展模式,有着其特殊的历史路径的,是从“摸着石头过河”到“看清石头在过河”再到“埋好石头过河”一步步艰苦卓绝地探索出来的,而且还将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走下去。
中国模式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实行市场为基础,政府为主导的双重调节的资源配置方式。
其中政府主导也是将中国发展模式区别于其他国家发展模式的根本特征。
也正是归因于“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这一基本特征,通过重要经济资源配置权与廉价劳动力这两大优势,将整个国家变成一个独立的收益主体。
纵观过去33年的历史,中国的复苏与发展可谓是一个奇迹。
中国在新一轮的竞技中发挥优势,年均GDP增长率高达9%,远远高于3%的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三贸易大国。
据世界银行2008年底的估算,中国模式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6%,同时,作为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中仍保持了经济整体上的平稳发展。
西方发达国家为能克服此次金融危机向中国求助更是“中国模式成功论”的又一力证。
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这一基本特征在带给我们廉价劳动力和集资优势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的矛盾:一是经济高速发展与资源环境严重恶化之间的矛盾。
据2004年中科院《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数据,我国每创造1美元GDP的能耗是西方7个工业化国家平均水平的5.9倍,单位产值的水耗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
虽然2009年上半年中国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累计降低了13%,但是仍然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高耗能低产出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这种单纯依靠高投入来拉动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但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并不否定经济快速增长,完善中国模式的关键是实现又好又快和更好更快的发展。
希望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能带给中国模式以借鉴和启示,使中国模式成为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的理念模式和运作模式。
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本质与时代的要求。
二是“两极分化”与“共同富裕”之间的矛盾。
邓小平在总结历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给社会主义下了一个更为科学地定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可在回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我们却背离了初衷,渐行渐远。
一方面,少数政府权威这棵大树下的既得利益群体通过特权或者变相的特权以低廉的成本分割大量的资源并以此形成垄断,聚敛社会大部分财富。
另一方面,畸形的房地产业和银行金融业“劫富于民”,使得老百姓积累财富困难重重。
这就造成了中国模式下的两极分化。
三是“国富”与“民穷”之间的矛盾。
政府过多地介入微观经济,利用各种经济政治手段,从广大劳动人民手中汲取大量财富。
而我国“强国家———弱社会”的病态结构使得社会对国家财富集中能力缺乏足够的制衡能力。
这就形成了“国富民穷”的局面,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
四是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公共服务缺位之间的矛盾。
发展主义的中国模式使得大部分资源优先集中配置于经济发展,服务于经济建设。
相对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发展显得捉襟见肘。
国家在把大量的经费和预算投入经济建设的同时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并没有同比增长。
1995-2004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7%降到15.7%,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从5.4%降到4.5%。
在联合国公布的分配公平性和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成员国医疗卫生筹资排序中,中国在191个成员国中位列倒数第四位。
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
这些矛盾的存在必然催生出人们对中国模式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
中国能否在全球化背景下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实力,中国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探讨中国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势在必行。
二、阻碍中国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理路分析中国模式的内在动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
国家的宏观调控填补了和矫正了市场经济的固有缺陷。
但是,由于政府的职能并没有随之发生相应的转变,只是把发展经济的权力下放到地方,地方政府为了能在以GDP为标准的现行干部考核体制下表现出色,便积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直接后果便是本应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缺位,由此便形成了中国模式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第一、政府仍然控制着某些经济资源的配置权和定价权,使得其市场化进程受到阻碍,效益降低,价格机制不能正常运行。
市场本应该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使得经济资源在2012年9月刊改革与开放市场化的供求关系中有其应有的价值空间,从而使社会、企业和个人与国家这个最大的获益主体相互制衡。
但是各个地方政府为了能在以GDP为中心的官员政绩考核体制下表现突出,通过现行的相互分离的财税体制绕开中央政府的权力监督,不惜以牺牲当地生态环境为代价,用低廉的价格来吸引投资,其中不乏违背市场经济基本运行规律的行为。
另外,地方政府还通过各种政策性融资手段将银行的资金重点投入到国有企业大型项目或暴利项目中去,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市场正常的运行机制被打破。
最后,政府对重要经济资源的配置权也决定了其对价格的掌控。
为了反对价格垄断造成居民生活成本的增加,政府在一定限度内对某些国家战略资源、某些具有垄断性质的产品进行调控是必要的,但是目前我国政府对价格机制的干预超过了应有的界限,使既得利益主体对这些产品和要素的使用也受不到价格机制的限制,浪费和不合理使用现象必然发生。
而那些享受不到这些优惠政策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只能承受着高成本的压力,在市场竞争中步履维艰。
同时,政府对于某些资源类产品和要素定价过低严重损害了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益,使他们的实际收益低于市场经济运行下的正常水平,由此利润不能转化为大众收入,社会总消费就会小于社会总供给,造成内需不足,所以不得不依赖出口来拉动经济。
第二、政府掌控投资方向,不但投资效率降低,政府在公共服务上的投入就会相应降低。
地方政府为了彰显政绩,往往都把投资目光投向短期收益大、政府重点建设的项目及政府启动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去。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投资效益遭到忽视,重复投资、许多建成项目本身不合格、地方产业割据和保护主义及过度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的问题。
另外缺少了市场导向使得一些投资得不到应有的收益,从而造成投资与消费失衡,投资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最后,政府在重点经济项目上的投资必然限制了政府在社会公共服务层面的投入,老百姓就不得不自己为这些公共产品买单,形成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缺位,社会发展也就相应滞后。
第三、“国进民退”的隐忧。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有企业获得了独立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但是国家变相的干预仍然存在。
国有企业是我国财政税收的主要贡献者,所以政府必然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政府的介入直接导致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压力,导致技术创新能力无法提高。
同时还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总之,国有部门和政府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时候,非国有部门和市场空间必然受到挤压,危机就会发生。
这最终归因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总是滞后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政府在市场经济领域的越位和在公共服务领域的缺位使其社会管理者的角色被弱化,而经济受益主体的角色则被强化,这种职能上的错位导致了中国模式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障碍。
因此转变转变政府职能,重新定位政府角色迫在眉睫。
三、中国模式可持续发展的解决路径在探讨中国模式可持续发展的解决路径之前,我们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模式一旦形成就有其内在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任何一种模式都不是僵死的,而是有其内在的创造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灵魂就是与时俱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框架下根据时代的要求和现实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修正。
而我国当前必须要转变和调整的就是政府职能和权限。
首先,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缩小政府权威在市场经济中的权力界限。
针对当前中国模式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之所在,当务之急是转变政府职能,尤其是在经济领域的权力界限。
市场经济的完善要求政府把微观经济领域交给市场来调节。
政府应由原来的对微观经济的绝对主导地位转换为以市场主体服务为中心;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转换到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上来;由为国有企业撑腰转换到为不管是国企还是中小私营企业创造公平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由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和公共管理职能混淆不清的状况转换到政企分开、政社分明、政事明晰上来。
只有这样市场经济才能正常有序运行,也只有这样政府职能才不会因为越位而无暇顾及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从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与稳定。
总之,政府与市场要各就其位,各司其职。
其次,以人为本,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不支持单纯以GDP为中心的经济优先的发展模式。
而政府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载体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由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政府本位”的理念真正转变为“民本位”的理念,只有这样政府的权力就不会无限膨胀,而是逐渐退出微观经济领域,更多地投入到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人民也才能更多地享受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一个国家只有人民真正强大了,这个国家才能真正地强大。
最后,打造“小政府大社会”,多元整合。
中国模式在宏观结构上表现为“强国家———弱社会”,公民社会的力量无法有效制衡政府权力的越位与膨胀,这也是中国模式的顽疾。
所以,当前我们要通过培育和发展公民社会来多元整合社会矛盾,让公民社会来制衡国家的绝对权威,这样社会利益也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社会也会更加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