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回顾与整理总复习第一课时(最新整理)
最新-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优秀10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1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章所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复习重点: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化简比。
复习难点:正确计算分数除法。
复习过程:一、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1、这一章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除法有几种类型?(1)分数除以整数,例如5;(2)一个数除以分数,它又包括整数除以分数,例如20;和分数除以分数,例如。
(3)做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
2、分数除法的意义(1)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要把这道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的关系进行改写,然后让学生将改写的算式填写在书上)(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题改写成两道分数除法算式的。
(3)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呢?(使学生明确,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3、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1)分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2)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完成P52整理和复习第2题。
(4)P53练习十三第2题。
二、复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1、比的意义(1)什么叫做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什么叫做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2)以3∶2为例,让学生分别说出比号前项和后项。
3∶2=1.5∶∶∶∶前比后比项号项?值(3)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比值是一个数,是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它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还是整数。
而比所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如3∶2,虽然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但仍读作3比2。
六年级下册回顾与整理总复习第一课时(可编辑修改word版)

六年级下册回顾与整理总复习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84-118 页【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地回顾整理,不仅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小学生全套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目标能否圆满地完成。
为了更好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把整个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划分为“知识与技能”、“策略与方法”两大部分,依次进行整理和复习。
本复习不仅回顾与整理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还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梳理,使之与所学知识融为一体,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为后继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本单元在内容编排及结构安排上打破了传统的教材总复习的框架结构,从整体上将总复习分为“知识与技能”、“策略与方法”两大部分;“知识与技能”部分又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三大领域,每个领域又细化为几个板块,如“空间与图形”领域分为“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位置与变换”两个板块;在每个板块里又设置了“回顾与整理”、“讨论与交流”、“应用与反思”三个部分。
【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第一、二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获得适应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和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必要的应用技能。
2.在对知识回顾与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3.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
4.学会与人合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
5.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能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实现《课程标准》中所制订的各项教学指标。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习-1 整理与复习(1)》教学课件

本课件是在Micorsoft PowerPoint的平台上制作的,可以在Windows环境下独立运行, 集文字、符号、图形、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交互性强,信息量大,能多路刺激学
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使课堂教育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与积极性,减轻了学习负担,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育的灵活与高效。
188.4 753.6
213.52 979.68
188.4 2260.8
62.8 753.6
S侧= 2πrh
一个圆锥形谷堆,底面直径为6m,高1.2m。
(1)这堆稻谷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圆锥的体积要注意……
1 3
×3.14×(6÷2)2×1.2=
11.304(m3
)
答:这堆稻谷的体积是11.304立方米。
1.一个三角形沿着一条边旋转一定可以形成一个圆锥。
(× )
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不一定是个长方形。
(√ )
3.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 ×)
填表。
底面半 高/cm
径/cm
2
15
6
20
S表= 2πrh+2πr2
V=πr2h
圆柱
V= πr2h 圆锥体
侧面积/cm2
表面积/cm2
体积/cm3 积/cm3
×3.14×1.52×(9-4.5)= 10.5975(cm3 )
84.78-10.5975= 74.1825(cm3 ) 答:沙漏下部体积是74.1825立方厘米。
如图,一个直角梯形绕轴旋转一周后形成的 立体图形的体积是多少?
上面是圆锥
旋转后得到的立体 图形会是什么样呢?
实际操作试一试吧!
6年级下册3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

小学数学学科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一课三单”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第52页的内容,练习十四1、2、3、4、5、6、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系统、全面整理知识的过程,梳理本单元的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2.通过本单元知识的复习,比较熟练掌握比例知识,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归纳、整理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预习单 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单元所学知识。
设计目的及依据:通过本单元知识的复习,比较熟练掌握比例知识,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单板块一:单元知识结构 版块二、易混淆概念 1. 比和比例的区别2.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区别 正比例 反比例 相同点 不同点 举例比 比例 意义基本性质 举例设计目的及依据:引导学生展开深入讨论,先找出两者的相同点:①正比例和反比例都反映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②正比例和反比例都是一种量随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
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找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区别,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进行区别:在正比例中,两个相对应的量的比的比值一定;在反比例中两个相对应的量的乘积一定。
练习单一、基础练习1.(1)这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2)如果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并指出这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2.大、小文具盒单价的比是4:3,其中大文具盒的单价是12元,小文具盒的单价是多少元?3.解比例。
4.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
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2)圆柱的高一定,车轮的直径与车轮转动的转数。
(3)圆柱的高一定,它的体积和底面积。
(4)Y=5x,x和y。
(5)Xy=24,x和y。
二、巩固练习5.在路程、速度和时间3个量中,什么情况下其中两个量成正比例?什么情况下其中两个量成反比例?6.(1)学校举行方阵团体操表演,排成5列需要90人。
照这样计算,排成24列,需要多少人?(3)学校举行方阵团体操表演,如果每列16人,要排27列。
北师六年级下册数学 第1课时 整理与复习(1)教案

学生已经学习了圆柱与圆锥这个单元,而且在以前的学习中掌握了一定的整理与复习的方法,知道从哪些方面对知识进行整理,即:梳理学过的知识和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教学策略
回忆、整理、拓展。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教科书第58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会议、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师:再来看,在不同情况下,应该计算圆柱的什么?
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个圆柱形铁皮桶,底面半径10分米,高20分米。
1.给这个铁皮桶加个盖,是求哪个部分?
2.给这个铁皮桶加个箍,是求哪个部分?
3.给这个铁皮桶的外面涂上油漆(不包括盖子),是求哪个部分?
4.这个铁皮桶能装多少水,是求哪个部分?
生:1.给这个铁皮桶加个盖,是求圆柱水桶的底面积。2.给这个铁皮桶加个箍,是求圆柱水桶的底面周桶的表面积(S底+S侧)。4.这个铁皮桶能装多少水,是求圆柱水桶的体积。
4.适当加入计算方法的指导,如:在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中,将π值带到最后再化为3.14去计算,会使计算简化。
师:通过这一过程我们会发现:将未知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已解决的常见问题,可将问题简单化。圆锥的体积很明显跟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相比较小,还记得圆锥的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吗?
生:我们通过实验证明: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所以,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 1/3 Sh。
师:让我们带着这节课所收获的知识解决今天的练习。
三、达标检测
1.填表。
师:要认真观察表格信息,根据所学公式进行计算。
底面半径是2cm,高是15cm,根据圆柱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列式计算结果是188.4cm2;根据圆柱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回顾与整理(一)第2课时求比值化简比和解比例习题pptx课件冀教版

π×32×4÷(π×22×5)=
9 5
答:乙圆柱的体积是甲圆柱的
9 5
。
第六单元 回顾与整理
(一)数与代数 4. 正比例 反比例 第2课时 求比值、化简比和解比例
考 点 1 求比值和化简比
1.填一填。
(1)一个比的前项是 145,后项是 8。这个比写作
( 145∶ 8 ( 1 ∶ 30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1 )。
30
(2)5G 网络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我们对于 5G 最
直观的印象就是“快”。下面是在一次测试中 4G
和 5G 的网速,5G 和4G 的网速比是( 10∶1),比
值是( 10 );同一部电影在 4G 网络中下载完成
的时间与在 5G 网络中下载完成的时间比是
(10 ∶ 1 )。 4G 网速 5G 网速
100M/ 秒 1000M/ 秒
2.化简比并求比值。
0.18 ∶ 0.42
4.某公司按 1∶50 的比做了一个祝融号火星车的模 型,火星车的实际长是3m,宽是2.6m。模型的长 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解:设模型的长是 xcm,宽是 ycm。 3m=300cm 2.6m=260cm
x ∶ 300=1 ∶ 50 x=6
y ∶ 260=1 ∶ 50 y=5.2
答:模型的长是 6cm,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 5.2cm。
3∶7
3 7
67∶
5 21
18 ∶ 5
18 5
290∶ 0.375
6∶5
6 5
1.2t ∶ 450kg
8∶3
8 3
考 点 2 解比例
3.解比例。
x ∶ 0.5 = 30 ∶ 2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回顾与整理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回顾与整理(一)数与代数第一课时一、专项训练:见题卡二、导入:今天我们来复习数的认识。
三、新课:小黑板学习目标:(1)能区分:自然数、分数、小数、整数、正数、负数。
(2)会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并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会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会表示正数和负数。
1.复习认识的数●课下学生自己整理自然数、分数、小数、整数、正数、负数的定义、以及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方法,比较它们大小的方法。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数?●展示:书生口头展示教师板书正整数整数零数负整数分数(小数)●提问并学生口头回答:自然数、分数、小数、整数、正数、负数的定义。
●学生独立完成并口头展示:课本填空。
●学生再举出自然数、分数、小数、整数、正数、负数的例子(多些学生举例)。
●学生口答: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转化方法●独立完成并展示:课本中58页(2)(3)●提问:你是如何比较这三个的大小的●学生口头展示,教师强调比较大小的书写2.复习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提问: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的公倍数的常用的方法●同桌对议并回答●独立完成:课本59页两道填空●利用短除法求24和48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板演后说求的过程和方法●教师点拨3.复习正数和负数●学生举出正数和负数的例子?●读题并说一说了解到哪些信息?●提问:题中+2500+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完成(1)(2)4学生读60和61页的资料● 完成兔博士的问题● 小组讨论:(1)如何辨别第五套人民币的真假?(2)四、课堂小结:学习目标中的内容,你都掌握了吗?你还学到了哪些知识?收获如何?五、课堂练习(1)基础练习1、在15、—55、8.25、0、1、 856、 0.423七个数中,整数有( ),自然数有( ),小数有( ),负数有( ),正数有( )。
2 %、1120 、0.5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3、在直线下面的□里填整数或小数,上面的□里填分数。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整理和复习》优质PPT教学课件

(2)这些两位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 是合数?
质数:23,43,53 合数:24,25,32,34,35,42,45, 52,54
(3)这些两位数中,哪些是2的倍数? 哪些是3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 2的倍数:24,32,34,42,52,54 3的倍数:24,42,45,54 5的倍数:25,35,45
18 18
20 20
因为 1 > 1 ,所以 17 <19 。
18 20
18 2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巩固练习
一、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 20÷4=5,那么4叫因数,20叫倍数。
(×)
2.两个质数一定是互质数,两个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
(× )
3.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一定是6的倍数。
(× )
4.所有偶数(0除外)的最大公因数是2。
910-540= 370 910÷70= 13 3÷12= 0.25 36×25%= 9
9 3= 3
44 53= 1 65 2
3.48+6.52= 10 0.25×0.8= 0.2
3 2= 5
13 5
11= 2
24
1.02-0.43= 0.59
12.6÷3= 4.2
归纳整理 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
意义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 公倍数都只有一个, 公因数的个数是有 限的,公倍数的个 数是无限的。
“六一”儿童节,张老师买来苹果64个,水果 糖96颗,平均分给全班同学,都刚好分完。你知道 这个班最多有多少人吗?
这道题实际 上是求64和 96的最大公 因数。你会 做吗?
2 64 96 2 32 48
【强烈推荐】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整理与复习》精品课件 课时1

2.把长为20分米的圆柱沿着底面直径劈开,表面积增加了80平方分 米,求该圆柱原来的表面积是多少?
直径: 80÷2÷20
=40÷20 =2(分米)
底面积:
侧面积:
3.14ⅹ(2÷2)²ⅹ2
3.14ⅹ2ⅹ20
=3.14ⅹ2
=6.28ⅹ20
=6.28(平方分米)
=125.6(平方分米)
表面积: 6.28+125.6=131.88(平方分米) 答:圆柱原来的表面积是131.88平方分米。
25.12+3.14ⅹ2²ⅹ2 =25.12+25.12 =50.24(平方厘米)
答:圆柱的表面积是50.24平方厘米。
求体积: 一个圆锥形谷堆, 底面直径为 6 m, 高 1.2 m。
(1) 这堆稻谷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3.14ⅹ(6÷2)²ⅹ1.2ⅹ13 =28.26ⅹ1.2ⅹ13 答:=这1堆1.3稻0谷4(的立体方积米是)11.304立方米。
整理与复习
第 1 课时 圆柱与圆锥
北师大版 数学 六年级 下册
1.通过整理和复习,将单元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理解并熟练应用 公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在复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 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复习整理习惯。
四、 圆锥的体积 1. 圆锥只有一条高。 2. 圆锥的体积=1×底面积×高。
3
如果用V表示圆锥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则字母公式为: V =1Sh
3
3. 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1)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积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直接 运用:
v=13Sh (2)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半径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 用: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回顾整理总复习1_ 青岛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回顾整理总复习1_ 青岛版样。
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等是自然数。
再后来,随着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又逐步产生了分数、小数等。
)师谈话:了解了数的产生,今天就对这些书进行整理与回顾。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分组收集咱所学过的数,现在汇报一下咱都学过了哪些数?(板书课题:数的认识)二、梳理归网主体内化:学过的数有分数、整数、小数、百分数,要求:先将收集的数的知识小组交流,在全班交流。
(小组为单位,一名学生交流,其余学生补充,教师适时引导)1、整数、自然数、负数知识回顾、知识梳理:指名汇报:谁来先说说你对负数的了解?负数:你能举几个学过的负数的例子吗?这些负数有什么特点啊?什么地方使用负数?(板书:负数<0)自然数:什么是自然数?能说完吗?自然数:0、1、2、3……整数:什么是整数?能举几个学过不同形式的整数吗?整数包括正数、负数、0思考问题:整数范围大还是自然数范围大?2、分数、小数、百分数知识回顾、梳理:接下来你想说说什么数?(学生自由回答)分数:对于分数,你有那些了解?你能举几个分数的例子吗?这些分数都表示什么意义呢?什么叫真分数?真分数与1的关系?举例?什么叫假分数?假分数与1的关系?举例?小数:对于小数,你有那些了解?小数的意义?你能举几个小数的例子吗?这些小数表示的意义相同吗?问题:小数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有什么不同?百分数:谁来说说百分数?意义?举例?问题:分数与百分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谈话:刚才我们把这些数整理一下,形成了知识网络。
这些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板书)三、深化联系内化提升:1、在数轴上表示数1.5 3/2 、-0.25你能用数轴表示出来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回顾整理总复习教学课件(1)

6.最简分数
*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假分数的,一般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4 25
7 20
23 8
√√
√
6
9
3
8
12 40
×√
√
7.约分
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 都比较小的分数.
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b≠0),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 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 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 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 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约数和 倍数是 相互依 存的
3. 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
读数时,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 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8000406000读作八: 十亿零四十万六千.
写数时,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哪一位上一个单 位也没有,就在哪个数位上写0
4.四舍五入法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看尾数的最高位 上的数是几,如果比5小,就把尾数都舍去; 如果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大于5,就把 尾数舍去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
如果要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 倍……只需要移动小数点,数位不够时用0补 足.
10.循环小数
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 有一个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这样的数叫做循环小数. 如 0.5555…… 7.23838……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循环 节.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 第1课时 整理与复习(1)》教学课件

B.12.56
2
C.18.84
D. 25.12
巩固应用
1.填表。
底面半 高/cm
径/cm
侧面积 /cm2
圆柱
表面积 /cm2
体积 /cm3
圆锥体 积/cm3
2
15
60π 68π 60π 20π
6
20
240π 312π 720π 240π
2.一个圆锥形谷堆,地面直径为6m,高1.2m。
(1)这堆稻谷的体积的多少立方米?
( B ).
P
B
A
P
Q
P
C
Q Q
3.冬天护林工人给圆柱形的树干 的下端涂防蛀涂料,那么粉刷树干 的面积是指( B ).
A.底面积 B.侧面积
C.表面积 D.体积
4.甲乙两人分别利用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 米的纸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围成一个圆柱体 (接头处不重叠),那么围成的圆柱( B).
A.高一定相等
1×3.14×(6÷2)2×1.2= 11.304(m3 )
3
答:这堆稻谷的体积的11.304立方米。
(2)如果每立方米稻谷的质量为700kg, 这堆稻谷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11.304×700= 7912.8(kg)
答:这堆稻谷的体积的7912.8kg。
3.
2×3.14×5×80×20= 50240(cm2 ) 答:至少需用500240cm2。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 大家
郑重申明
作品整理不易, 仅供下载者本人使用, 网站、 公司或个人未经本人同意转载、出
诚信赢天下,精品得人
4.用铁皮制作一个有盖的圆柱形油桶,底面半径是3dm, 高与底面半径的比是2:1。 (1)制作这个油桶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回顾与整理总复习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84-118页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地回顾整理,不仅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小学生全套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目标能否圆满地完成。
为了更好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把整个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划分为“知识与技能”、“策略与方法”两大部分,依次进行整理和复习。
本复习不仅回顾与整理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还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梳理,使之与所学知识融为一体,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为后继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本单元在内容编排及结构安排上打破了传统的教材总复习的框架结构,从整体上将总复习分为“知识与技能”、“策略与方法”两大部分;“知识与技能”部分又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三大领域,每个领域又细化为几个板块,如“空间与图形”领域分为“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位置与变换”两个板块;在每个板块里又设置了“回顾与整理”、“讨论与交流”、“应用与反思”三个部分。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二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获得适应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和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必要的应用技能。
2.在对知识回顾与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3.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
4.学会与人合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
5.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能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实现《课程标准》中所制订的各项教学指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数的意义和数的读写法的整理与复习)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内容
(出示课本85页第1题)谈话:同学们,细心观察上面信息中都出现了哪几种数?除此之外,回想一下你还学过了哪些数?举例说明一下好吗?学生回顾、举例,教师按顺序板书数的名称。
自然数如:0、1、2、3……;
负数如:-1、-2、-3……;
整数如:0、1、2、-1、-2……;
分数如:2/3、1/2、3/4、4/3……;
小数(包括: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等)如:0.1,1.2,……
百分数如:30%、15%、25%……
谈话: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整数、分数、小数……这些数呢?想一想,生活中如果缺少了数,将会怎样?(学生讨论,交流)
谈话:今天我们这节课先来复习数的意义和数的读写。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大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静与动的结合中起到了很好的复习效果,同时也为下一步的整理建构做好铺垫。
二、归网建构,主体内化
(一)复习数的意义
1、师:先在小组中说一说各种数的意义,再根据不同的数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
学生分组讨论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展示最佳表示方式并板书。
自然数
整数
负数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小于1的)
分数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等于分母(大于1或等于1)
有限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
小数
无限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百分数(只能表示分率,不能表示数量)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使学生明确各概念的意义及其之间的联系。
自主建构是学生个性化的体现,通过合作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整理能力。
2、分析比较,深化知识。
(1)出示标有0的数轴,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出三个自然数、三个负数、三个小数和三个分数。
师:观察这条数轴,你有什么发现?(数轴上的数越往左越小,越往右越大;以0为界,0左边是负数,0右边是正数。
)
(2)讨论: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区别
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小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百分数只能表示分率,不能表示数量)。
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分数百分数
既可以表示具体数量,又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
只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不表示具体数量。
意义
分数后面可以有计量单位,也可以
没有计量单位
百分数后面不写计量单位。
分数的一般写法专门写法
分数一般要求化简不必化简
写法
分子不是小数分子可以是小数
(3)分数、除法与比的关系。
a÷b=(b≠0)
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
比比的前项比号比的后项比值(二)复习数位顺序表和读写数
1.先同位互相说一说什么是数位、计数单位,完成数位顺序表。
2.观察完成的数位顺序表,你能知道什么?
3.复习整数、分数、小数的读写。
整数怎样读写?小数怎样读写?分数怎样读写?结合数位顺序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填空完成数位表,使学生更加明确各数之间的联系,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相邻两数位之间的关系等;通过在数轴上表示各种数,数形结合,加深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和认识,便于学生建立数集合的概念。
三、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1. 出示教材86页第3题。
学生自主练习,优生展示,板书黑板上。
2.请你完成以下数的读写(出示课本86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思考:根据读写数的过程,说一说数的读写各应注意哪些问题吗?(从高位往下读;写作:应注意---;读作:应注意---)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3.填一填
(1)0.045里面有45个( );8个( )是0.08。
(2)6/13的分数单位是( ),它里面有( )个这样的单位。
(3)一个数由3个6和3个0组成,只读一个零的数是( ),读两个0的数是( )。
(4)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三位数大( )。
4.找规律写数。
2345,3452,4523,( )1,2,4,( ),16,( ),64
整数部分 小数部分
数位
… 小数点
…
数级…亿 级万 级个 级.
计数单位
… …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地理解和运用了知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鼓励,总结深化
这节课同学们都开动了脑筋,通过与大家的合作交流和自己的主动探索整理出了有个性的知识网络,获得了许多知识,真了不起,谁愿意把你的收获跟大家交流一下?还有什么疑惑吗?
【设计意图】:教师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再次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换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增无减,体现了对学生心灵的关注。
课后反思:
1.教师恰到好处的点评、鼓励,使学生能时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始至终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
2.提倡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的复习方式。
通过让学生合作回顾知识点,合作讨论数与数之间的联系,自主整理所学知识形成网络,经历 “回顾——整理——提升”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意识。
3.加强回顾知识、整理方法的指导。
4.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分类,再根据不同数之间的联系分析、比较,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达到知识提升的目的。
“”
“”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