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黄瓜疫病生防菌株LY_38的发酵条件优化_伍善东
生防木霉拮抗黄瓜枯萎病菌的初步
的初步研究2023-11-09•引言•木霉生防菌株的筛选与鉴定•木霉生防菌株对黄瓜枯萎病菌的目录拮抗作用•木霉生防菌株的发酵工艺优化与生物活性成分分析•初步应用试验与田间效果评估•研究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黄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严重植物病害,对黄瓜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研究木霉对黄瓜枯萎病的拮抗作用,对开发新型生物防治剂具有重要价值。
木霉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真菌,具有对多种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对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探究生防木霉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
研究目标寻找具有高效拮抗作用的木霉品种,并明确其拮抗机制。
研究目的与目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木霉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拮抗作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
研究方法收集不同地区的木霉样本,筛选对黄瓜枯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显微观察和生化分析等方法研究拮抗机制;利用温室盆栽试验验证拮抗效果。
技术路线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02木霉生防菌株的筛选与鉴定从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
分离来源筛选方法拮抗效果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具有拮抗作用的木霉生防菌株。
通过测定木霉菌株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拮抗效果,筛选出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
030201观察菌丝、孢子等显微形态特征,初步鉴定菌株种类。
显微形态通过PCR等方法扩增菌株的rDNA序列,进行分子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菌株的生长速度、产孢量等生物学特性,为后续应用提供参考。
生物学特性研究不同培养基对木霉生防菌株生长和产孢的影响,优化培养基配方。
木霉生防菌株的培养特性研究培养基优化研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对木霉生防菌株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培养条件。
环境条件研究木霉生防菌株产生的拮抗物质及其性质,了解其作用机理。
拮抗物质03木霉生防菌株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拮抗作用抑菌机制木霉生防菌株通过产生抗生素、酶类等次级代谢产物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抑菌谱木霉生防菌株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抑菌作用,包括黄瓜枯萎病菌。
做到五点黄瓜霜霉病不再愁
控制湿度,降低病害发生条件
控制湿度是预防黄瓜霜霉病的关键措 施之一。霜霉病的发生和蔓延需要较 高的湿度条件,因此降低田间湿度可 以有效预防霜霉病的发生和蔓延。
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 黄瓜。合理灌溉,避免大水漫灌,尽 量采用滴灌或喷灌方式,保持土壤湿 润均匀。同时,加强通风,降低棚内 湿度。
02
根据黄瓜生长阶段和土壤养分状况,合理追施化肥,以满足黄
瓜生长所需的各种营肥技术,避免单一元素过
量引起土壤盐渍化。
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
01
02
03
控制氮肥
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植株 徒长、抗病能力下降,应 合理控制氮肥用量。
增施磷钾肥
磷钾肥能够促进植株健壮 生长,提高抗病能力,可 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 。
05
药剂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
科学选择药剂,避免抗药性产生
药剂选择
在防治黄瓜霜霉病时,应选择高效、 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如百菌清、甲 霜灵等。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 以免产生抗药性。
轮换用药
为降低抗药性风险,应定期轮换使用 不同种类的药剂,或使用复配药剂。 同时,根据霜霉病发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宜的药剂和防治方法。
配合施肥
将氮、磷、钾肥按照一定 比例配合施用,以发挥各 种养分的协同作用。
补充微量元素,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黄瓜生长过程中需要铁、硼、锌 等微量元素,缺乏这些元素会导 致植株生长不良、抗病能力下降 。
微量元素肥料的施
用
通过叶面喷施或土壤施用微量元 素肥料,补充植株所需的各种微 量元素。
02
避免选择易感病的品种,以免增 加防治难度和成本。
植物源诱导剂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对酶活性的影响
注 : 列 不 同小 写 字 母 表 不 o0 同 .5水 半 差 异 显 著 性 。
c b n ̄ (eke C r) otv) u e s B r. utR s .的抑 菌 以及 酶活 性 的 t . o
的病情 指 数 随 调查 天 数 的增 多 而 缓慢 增 加 , 说 明 这
05 g . / mL和 1 / .g 0 mL的 Z Y处理 对 霜霉 病有 一 定 的 抑 制效果 , 但霜 霉病 仍然 持续 蔓延 。B H处理 和 C T B 处 理均 可 以有效 抑 制霜 霉病 的扩 散 , 05 以 .0mmoL l / B H 和 05 / L C T . gm B的效果 最 为尤 其显 著 ,对黄 0
物 源诱 导 剂 的对照 降低 了 3 .%和 4 . 图 1。2 73 33 %( )
个 剂 量 的 B H和 C T B处 理 黄瓜 叶片 中 MD A含 量 变
gm ) / L 喷施 方 法 与病 原 菌 接 种 方 法相 同 。试 验 加 不
接 种 对 照 ( K1 和 接 种 黄瓜 霜 霉病 ( K ) 照 共 8 C ) C 2对 个 处理 , 重复 , 重复 1 株 。 3次 每 0
21 植 物源 诱导 剂对 黄 瓜霜 霉病 抑 制效 果 .
植 物 源诱 导 剂 对 黄瓜 霜 霉 病 防治 效 果 见 表 1 。 接 种 黄 瓜 霜霉 病 菌 3 d后 , 片 开 始 发 病 , 中接 叶 其
酶含 量 的影 响 叶面 喷施几 种不 同植 物 源诱 导剂 霜 霉病 黄瓜 叶 片中 P OD含量 见 图 2 与未接 种 的黄瓜相 比 , 种霜 。 接
黄瓜霜霉病生防菌株的筛选及防病促生研究
黄瓜霜霉病生防菌株的筛选及防病促生研究陈颖潇;何胥;施洁君;张丽娜;谷春;王光;郭坚华【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23【摘要】[目的]筛选黄瓜霜霉病的生防菌株,为黄瓜霜霉病的生物防治和生防菌制剂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温室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生防菌株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以及对黄瓜的促生作用.[结果]温室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接种霜霉病病原菌20d后,34株细菌中有7株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在50%以上,其中TDGN2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到64.65%;有7个菌株对黄瓜苗生物量的增加量超过20%.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温室条件下防效和促生效果较好的DS22、TDJN4和THGB4 3个菌株中TDJN4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均超过50%;生防菌株处理的黄瓜叶绿素总含量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结论]生防菌株TDJN4对黄瓜霜霉病表现出一定的防病促生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总页数】4页(P121-124)【作者】陈颖潇;何胥;施洁君;张丽娜;谷春;王光;郭坚华【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学系,江苏南京210095;江苏省安丰生物源农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江苏太仓215400;江苏省太仓市农业委员会,江苏太仓215400;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学系,江苏南京210095;江苏省安丰生物源农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江苏太仓215400;江苏省安丰生物源农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江苏太仓215400;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学系,江苏南京2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421.1+1【相关文献】1.水稻纹枯病生防菌株筛选及防病促生研究 [J], 何胥;王光;施洁君;张丽娜2.魔芋生防菌与高钾复合肥墾宝防病促生试验研究 [J], 崔鸣;李晓燕;李建国;胡世元;曾汝彪;王广炳;刘文3.生防菌 KF-5防病促生盆栽试验研究 [J],4.两株烟草黑胫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和促生防病潜力评价 [J], 徐同伟;周建云;祖庆学;文锦涛;简胜义;胡勇;刁朝强;曾庆宾;陈德鑫5.生防菌剂"宁盾"对中药材茅苍术防病促生的大田剂量研究 [J], 郑丽;桂颖;王路遥;郭坚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瓜疫病及其无公害防治技术
黄瓜疫病及其无公害防治技术黄瓜疫病俗称“烂藤”,是黄瓜的主要病害之一。
1.症状识别能够发生在幼苗期和成虫期。
苗期子叶和胚茎多为深绿色,泡在水里,很快腐烂死亡。
成虫期发病多在茎基部,或节部和分枝处。
起初浮现褐色或暗绿色的水浸斑,快速扩大为褐色和紫褐色的大斑,表面有稀疏的白色霉斑层。
病斑缩小后,皮层软化腐烂,患处以上的茎叶枯萎死亡。
叶片发病时,多在叶缘或叶柄衔接处产生不规章的、浸水的、深绿色的大面积病斑。
湿度大时,病斑扩展十分快,往往使整片叶子腐烂;干燥时,患病部位青白色,易折断。
当病害扩散到叶柄时,叶子就会下垂。
瓜条发病在中下部,尤其是近地面。
大部分瓜都是从瓜的蒂或腰开头,快速扩散,直至整瓜。
患病部位深绿色,泡在水里,变软凹陷,湿度大时在患病部位表面生长一层稀疏的白色霉菌层。
病瓜腐烂了,发出一股臭味。
2.病原为大豆疫霉(PhytophtboramelonisKatsura),称为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melonis),属于鞭毛虫类。
孢子囊梗竖立,中间偶有单轴分枝,顶生孢子囊,孢子囊卵形或长圆形。
孢子囊萌发释放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
菌丝体能够产生厚垣孢子。
孢子呈卵圆形,黄褐色。
这种病原体能够感染多种瓜类作物。
3.致病逻辑:卵孢子和厚垣孢子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的主要病原菌。
卵孢子能够在土壤中存活长达5年。
其次年春天,土壤中的卵孢子和厚垣孢子被雨水溅到植物上,萌发后直接穿透表皮。
在25-30下持续24小时,该病即可发生。
在有水的状况下,4-5小时内可在患处产生大量孢子囊。
病害产生的孢子囊和萌发后形成的游动孢子靠风、雨、灌传扬,条件相宜,所以病害简单爆发流行,导致灾难。
疾病的发生与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
虽然病菌能在9-37范围内生长发育,但其相宜温度为23-32。
孢子囊生产需要90%以上的相对湿度,萌发需要95%以上的相对湿度,必需有水滴。
在25左右、有水滴的条件下,该病循环需要20-25小时。
设施黄瓜霜霉病绿色防控技术
设施黄瓜霜霉病绿色防控技术设施黄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具有种植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
近年来,设施黄瓜的霜霉病已经成为制约其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侵染黄瓜的叶片、茎枝和果实,严重影响了设施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有效防控设施黄瓜霜霉病,我们需要采取合理的绿色防控技术。
一、生物防治技术1. 选择抗病品种:选用具有较强抗病性的设施黄瓜品种,降低霜霉病的侵染风险。
2. 制备生物制剂:利用枯草芽孢杆菌、赤霉素、烟霉胶囊等生物制剂进行预防喷洒,提高植物的免疫力。
3. 推广生防技术:通过引入益生菌、拮抗菌等微生物,建立健康的土壤生态系统,增强设施黄瓜的抗病能力。
二、物理防治技术1. 环境调控:合理调整设施内的温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减少霜霉病的发生机会。
2. 清洁栽培:定期清理设施内的落叶、杂草等植物残余,减少霜霉病菌的滋生环境。
3. 使用农艺措施:采取透光、通风、增湿等措施,优化设施黄瓜的生长环境,降低霜霉病的危害。
三、化学防治技术1.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选择对霜霉病有效的化学农药,按照规定的用药剂量和方法进行喷雾,及时清除设施内的病害。
2. 微量元素调控:适当添加硼、锰等微量元素,提高设施黄瓜的抗病能力,降低霜霉病的发生率。
四、综合防治技术1. 综合施用:结合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技术,采取多种手段综合施用,全面提高设施黄瓜的抗病能力。
2. 定期监测:通过定期巡视设施内的病情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霜霉病的病害,防止病害扩散。
3. 加强管理:加强设施黄瓜的管理,合理施肥、灌水、间作等措施,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
五、技术示范推广1. 开展技术培训:定期开展设施黄瓜霜霉病的防控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户的技术水平,增强他们的病害防治意识。
2. 设施示范基地:建立设施黄瓜霜霉病的防控技术示范基地,向种植户推广先进的绿色防控技术,帮助他们提高设施黄瓜的产量和质量。
黄瓜霜霉病发生规律、环境影响因子与防治技术
黄瓜霜霉病发生规律、环境影响因子与防治技术黄瓜(CucumissativusL.)是葫芦科(Cucurbitaceae)、黄瓜属(Cucumis)1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植物,是全球十大蔬菜作物之一,在全国各地普遍栽培,在我国蔬菜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田间温室大棚种植黄瓜,不仅增加了黄瓜的产量,而且使黄瓜在一年四季均可种植,给菜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但同时也对植保专家提出大棚黄瓜病害防治的新要求。
近年来,随着保护地黄瓜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黄瓜霜霉病危害逐年加重,现已成为制约温室大棚黄瓜产量的重要因子。
目前,防治黄瓜霜霉病主要依靠选育抗性品种,其次是选用化学药剂防治。
近年来,生物防治成为黄瓜霜霉病防治研究的新方向。
阐述了黄瓜霜霉病的发生规律(病原菌、侵染循环、危害特征)、环境影响因子(温度、湿度、结露时长)及防治技术(抗病品种的选育、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为黄瓜种植提供参考。
一、黄瓜霜霉病发生规律1、黄瓜霜霉病的病原菌黄瓜霜霉病病原菌为古巴假霜霉菌(Pseuoperonosporacubensis),俗称“跑马干”、“黑毛”,属于真菌门、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菌目、霜霉属专性寄生菌,营养体为无隔菌丝,通过发达的无性繁殖产生孢子梗和孢子囊,在适宜的温度下孢子囊萌发为芽管侵染宿主。
目前,黄瓜霜霉病是我国黄瓜三大主要病害之一,不仅严重危害我国黄瓜,而且对世界黄瓜的危害也较大,全球有70多个国家深受黄瓜霜霉病的侵害。
2、黄瓜霜霉病的侵染循环黄瓜在日光温室中栽培,一般黄瓜霜霉病病原菌在残枝残叶上越夏和越冬,侵染宿主黄瓜分4个过程:接触期、侵染期、潜育期、发病期。
在侵染期孢子囊在湿度和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进行初侵染,一般分为2种方式:一是孢子囊附着叶片表面,直接萌发产生芽管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在叶肉细胞间不断生长;二是孢子囊附在叶片表面不直接萌发产生芽管,而是开裂释放许多孢子,孢子开始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叶肉细胞。
温度渐降黄瓜病害防治三管齐下
齐下2023-11-04•病害种类及症状识别•防治方法•防治方案•防治效果及评估目录01病害种类及症状识别霜霉病初始叶正面出现水渍状淡绿色小斑点,逐渐变为黄色至褐色多角形斑,病叶背面产生灰黑色霉层。
严重时,多个病斑连片,叶片枯死。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
白粉病可危害黄瓜、甜瓜、西瓜等葫芦科作物,多在叶片上发病。
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和背面产生白色小粉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白斑。
严重时,病斑连接成片,布满整个叶片,甚至扩展到叶柄、茎蔓和果实上。
01可危害黄瓜、西瓜、甜瓜等葫芦科作物,主要危害果实。
02病斑多出现在果实表面,初为水渍状小点,后变为褐色至黑褐色斑点,有时有粉红色黏稠物。
03后期病斑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中间凹陷,边缘有淡红色晕圈。
1 2 3主要危害黄瓜、番茄、茄子等茄科作物,也危害草莓、豌豆等。
病菌主要侵染未成熟的果实,先在花瓣和柱头上发病,产生水渍状腐烂,并长出灰色霉层。
随后向幼果扩展,引起幼果迅速腐烂。
02防治方法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种植环境,选择适合的、抗病的黄瓜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避免连作,可与非瓜类作物进行轮作,减少病害发生。
合理轮作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病株残体,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精耕细作合理施肥、浇水,保持田间湿度适宜,促进黄瓜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加强田间管理农业防治定期检查黄瓜植株的生长情况,发现病株及时采取措施。
化学防治定期巡查根据病害种类和病情,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产生药害和环境污染。
科学用药在病害高发期前,可适当使用药剂进行预防,提高黄瓜的抗病能力。
预防为主引入天敌有些病害可被一些天敌所控制,如捕食性昆虫、病原菌的拮抗微生物等,可适当引入以控制病害。
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具有环保、安全、无抗药性等优点,可选用适合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生物防治03防治方案选择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清除病叶、老叶,加强田间通风,降低湿度。
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使用杀菌剂,如甲霜灵、代森锰锌等,定期喷洒,控制病情。
秋黄瓜防疫病有良法
秋黄瓜防疫病有良法
黄瓜疫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北方秋黄瓜发病较重。
发生疫病可造成黄瓜大面积死亡,减产达30%左右,是秋黄瓜的主要病害。
黄瓜疫病在夏秋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幼苗期嫩茎呈水浸状,迅速扩展软化萎缩,青枯死亡,不倒伏。
成株多在嫩茎上发病,病部如水浸,其上部萎蔫下垂,叶片上形成圆型大病斑。
果实发病部位腐烂,凹陷,表面生出白霉散发臭味,导致黄瓜畸形,幼瓜脱落。
病菌可通过灌溉、田间操作传播,高湿环境和低洼地块尤易患病。
防治可合理轮作,在茬口安排上尽量避开重茬或与瓜菜连作。
可与十字科、豆科作物轮作,2-3年轮作1次,也可减轻病害。
采用抗病品种是最好的办法,用温汤浸种或无病菌培育壮苗,也可提高对疫病菌抵抗力。
用南瓜尤以黑籽南瓜砧木嫁接,能有效防止病害发生。
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高垄宽窄行定植,改善通风条件。
一般垄高15-20厘米,垄宽30-40厘米,宽垄距80-90厘米,窄垄距40-50厘米。
密度为亩保苗3800-4000株。
生长期及时拔除病株,摘除病叶,收获后清除枯叶、根茎及杂草,可减少下茬瓜菜侵染源。
采用滴灌和膜下暗灌,禁止大水漫灌,避免积水,结瓜期地面干湿均匀。
发病时浇水减至最低量,以控制疫病扩散。
地膜可阻止病菌附上茎叶和果实。
氮磷钾肥合理塔配,避免偏施氮肥。
发病后喷施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7天喷1次,连喷3次,采收前10天停止用药。
黄瓜疫病的防治和治疗对策
轮作倒茬
与非瓜类作物进行轮作倒茬,避免病原菌在同一 地块中连续侵染。
田园卫生
保持田园卫生,定期清理杂草、修剪植株,保持 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05
黄瓜疫病的生物防治对策
天敌昆虫防治
寄生蜂
寄生蜂是许多害虫的天敌,它们将卵产在害虫的卵内,从而破坏 害虫的繁殖。
捕食性昆虫
如瓢虫、草蛉虫等,它们可直接捕食害虫。
赤眼蜂
赤眼蜂是一种寄生性昆虫,可寄生在许多害虫的卵内,从而控制 害虫的繁殖。
病原菌防治
使用抗病品种
01
不同品种的黄瓜对疫病的抗性有差异,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抗
病性强的品种可以有效减少疫病的发生。
农业防治
02
采取轮作、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创造不利于疫病发生的环境
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可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从而降低疫病的发 病率。一般要求与非瓜类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
轮作期间应进行深耕翻土,以进一步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数 量。翻耕深度应在30厘米以上,翻耕后应进行暴晒,以加速 病原菌的死亡。
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可以增强黄瓜的抵抗力,提高其对疫病的抵抗力。一般应施足有机肥,并配合施用磷肥和钾 肥。
黄瓜疫病的防治和治疗对策
2023-11-06
目录
• 黄瓜疫病概述 • 黄瓜疫病的预防措施 • 黄瓜疫病的药物治疗对策 • 黄瓜疫病的农业防治对策 • 黄瓜疫病的生物防治对策 • 黄瓜疫病的物理防治对策
01
黄瓜疫病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黄瓜疫病是由疫霉菌侵染所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症状
在黄瓜植株的各个部位均可发生,但以茎蔓、叶片和果实受害最重。典型症 状是植株迅速萎蔫、叶片枯萎、瓜条软腐。
黄瓜霜霉病、病毒病的防治
Z i x u n t a i1霜霉病霜霉病属真菌性病害,俗称黑毛、干叶子、跑马干,是危害黄瓜生长的最主要病害之一,各产地均有发生。
苗期、成株均可发病。
主要为害叶片和茎,卷须和花梗也会受害。
霜霉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流行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
一般年份可造成减产10~30%;高发年份可造成植株死亡率在50%以上,严重时甚至绝产绝收。
1.1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
病菌在保护地内越冬,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萌发活跃。
借助气流、雨水、灌溉水等进行传播。
北方地区多是从温室传到大棚,又传到春季露地黄瓜上,再传到秋季露地黄瓜上,最后又传回到温室黄瓜上。
种子不带菌,病菌通过气流从叶片气孔、伤口处侵入,引起发病。
多雨、多雾、多露、高湿条件下极易发病。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引起霜霉病高发的重要因素。
适宜发病并流行的温度20~24℃,相对湿度在85%以上。
发病并形成中心病株后,只需3~4天就会迅速蔓延扩展,成片受灾受害,造成严重损失。
1.2发病症状。
苗期发病,子叶上出现褪绿色病斑。
发展后呈黄色不规则形状的病斑。
湿度大时叶背生有黑色霉层。
后期子叶变黄干枯。
成株发病,叶片出现浅绿色水浸状病斑。
发展后,病斑呈黄绿色至淡褐色的多角形病斑。
后期病斑连片,全叶干枯,叶缘向上卷缩。
高湿情况下,叶背生有灰黑色霉层。
病害严重时全株叶片染病枯死。
发病较轻时,叶片枯黄,未结瓜就死亡;即使结瓜,瓜量少且小,造成减产减质。
1.3防治方法。
防治霜霉病的关键是以防为主,及时发现中心病株或病区,并加以防控,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1.3.1农业防治。
首选抗病优良品种,控制栽培密度,适当稀植,提高植株间的通透采光性,以降低温度和湿度。
育苗地与生产地隔离。
加强肥水管理,要小浇勤浇,严禁大水漫灌。
浇水后及时排除湿气,防止夜间叶面结露。
底肥要充足,提高幼苗自身抗病能力。
适时追肥,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做到均衡施肥,避免少施、漏施、偏施现象。
露地栽培,要选择地势较高、排灌良好的地块。
黄瓜霜霉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可能导致对人 体健康的危害,而无公害防治技 术则避免了这一问题。
保护生态环境
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化学农药的使用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而无公害防治技术则通过生物、物理 和农业措施等环保方式进行防治,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维护生态平衡
无公害防治技术注重利用自然天敌和生物农药等手段,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减 少对生态系统内部的破坏。
VS
健身栽培
通过合理的施肥、浇水、除草等管理措施 ,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和危害。同时,注意及时清除病叶、病株 ,减少病原菌的传播源。
04
物理防治措施
温湿度调控
温度控制
通过温室或大棚的加热和通风系统,保持适宜的温度范围,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以减少黄瓜霜霉病的发病条 件。
湿度控制
通过控制灌溉和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避免湿度过高导致霜霉病的发生和蔓延。
发病原因与规律
发病原因
霜霉病的病原菌为鞭毛菌亚门古巴假 霜霉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中 越冬,通过气流、雨水传播,从气孔 侵入。
发病规律
该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温度 在15~24℃,空气相对湿度高于85% 时易发病;温度在20~25℃,空气相 对湿度达到饱和时病害迅速蔓延。
对黄瓜生长的影响
严格遵守用药量和用药次数
应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的用药量和用药次数进行配药和喷施, 避免过量使用或滥用农药。
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选择
1 2
选择具有治疗和保护作用的农药
在选择农药时,应选择具有治疗和保护作用的农 药,这样可以同时控制病害的蔓延和新生病害的 出现。
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在满足防治效果的前提下,应优先选择低毒、低 残留的农药,以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6种药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
6种药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谌江华;柴伟纲;汪峰;孙梅梅;王丽丽【摘要】为筛选出可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的高效低毒药剂,对6种药剂的田间药效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2次药后7 d和3次药后7 d的防效分别为82.4%、86.4%;其次为100 g/L 氰霜唑悬浮剂,3次药后7 d防效为81.8%;而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和47%烯酰·唑嘧菌悬浮剂3个药剂的防效一般,3次药后7 d最高防效分别为65.1%、70.6%、73.8%;70%烯酰·嘧菌酯水分散粒剂的防效较差,3次药后7 d最高防效仅为57.2%;结果还发现,氟菌·霜霉威和氰霜唑2个药剂的持效性较好,3次药后14 d的防效仍在70%以上,因此,二者可作为有效防治黄瓜霜霉病的首选药剂,生产上可结合其他类型药剂交替使用,以延缓病原菌抗药性产生.【期刊名称】《长江蔬菜》【年(卷),期】2018(000)024【总页数】3页(P65-67)【关键词】黄瓜霜霉病;药效;防治效果;比较试验【作者】谌江华;柴伟纲;汪峰;孙梅梅;王丽丽【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315040;浙江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315040;浙江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315040;浙江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315040;浙江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315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421.1+1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俗称“跑马干”“干叶子”,是黄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茎,在黄瓜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
发病株先是中下部叶片反面出现浅绿色水渍状斑,正面不明显,随后病斑逐渐扩大,才开始在正面显露,病斑由浅绿色转为黄褐色,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上生出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汇合成片,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1,2]。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新药
沟深
5一 10 c
m
,
施 后 覆土
,
实行轮 作 倒茬
病害 严重 的棚 室
吨)
,
要采取
,
喷 施 保护 剂 和 激素
“
育苗期间
3一 4
每 5一 7 天 康 丰 素十 庄
定 植前
x
, ,
年 以 上 与非 瓜 类作 物 轮作 ( 辛辣 作物为 好 ) 增 施优 质 有 机肥
3 0% D T 5 3
.
喷洒一 次
, 。 , , 。 。 ,
郭清 秀 )
。 砧 6 ē à 斤 面 在 上 庆 王 叶 防 % 以 胃 对 公 水 产 发 用 克 ; 物 效 真 纲 卵 菌 抑 对 生 司 牌 壳 国 雾 喷 效 丰 病 药 期 初 亩 每 色 1 为 有 特 制 公 英
。 ,
。 ,
。 ,
7 ú 加 八 。 。 以 次 隔 喷 天 用 连 次 上 为 度 浓 用 后 倍 液 在 均 效 色 种 % 手 两 期 初 发 在 剂 药 者 为 度 浓 用 倍 用 宕 每 ! 防 使 者 病 前 使
10
一
2
叶
心时
灰 巧 0~ 效成分 庄 园乐 净
,
0 5
g
,
杀 灭病 菌 和 虫 卵
.
种子 消毒 可 用有
, .
30 义 10
6
6
一 70 又 10
一
6
多效 哇
,
苗期 喷蔡 乙 酸
一
1 00 义
6
1%
多菌灵
加 0
2一 5
.
1%
平平
,
加 渗透 剂
加
变温调控防治黄瓜病害
病 、黑星病 、蔓枯病 、自粉 病 、小黄点
等 ,是 近几 年经常发生 的病 害 ,一旦 严 重发生仅凭打药往往难 以奏效。 这些病害之所 以会严重 发生 是因为
在 有 利 于 它们 繁 殖 和 活 动 的条 件 下 ,
速 率大大下降 , 但在 绿色器官内合 成的 光合有机产物输送到瓜条上的速率更 陕。
从 以 上 可 以 大 致 总 结 出 ,处 于 结 瓜
期 的 黄瓜 最 适 温度 为 2 5—2 9  ̄ C,超 过
3 5 ℃会扰乱其代谢规律 。但这些数字是
8 0 %,病害就极易暴发 。气温 高于 3 0 ℃
或低于 4 ℃,空气相对湿度低于 8 0 %时 ,
指在较长时间 内所产生 的反应 。短时问
一
个生长季 中 ,黄瓜 生长期及 其产
量 和温度变化有 直接 关系 ,在 2 0 3 0 ℃
凭 借其 超 高 的繁殖 速 率 以数量 优 势侵
害黄 瓜 。打药 只能有 限地减少 其数量 ,
范 围内,温度越接近最高值 ,植株 的生 长速度越快 ,短期 的结瓜量越大 ,但衰 老也越快 ,结瓜 期更 短。
著 ,甚至会 因为高温胁迫刺激黄瓜植株
启动免疫功能 ,进而提高对逆境和病菌
侵染 的抵御水平 。因此 ,在黄瓜结瓜期
可 以针对黄瓜 和当时发生 的主要病害 的 温度调控 。
一
在病 害 爆发 、病 菌 的数 量 已经 很 大 的
时候 ,仅凭打药就难以有效 了。此时 的
天中 ,黄瓜在 日出 以后 ,随着光
上上 策是 利 用 黄瓜 和病 菌对 温 度 的反 应差 ,通 过 变温 调控 来 扰乱 和 抑制 病 菌的繁殖 速率 ,再 配合 药剂 ,其防治效
黄瓜疫病菌拮抗细菌的分离及鉴定
黄瓜疫病菌拮抗细菌的分离及鉴定作者:伍善东等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20期摘要 [目的]筛选对黄瓜疫病有较好稳定防治能力的生防菌。
[方法]采用系列稀释法和平板涂布法对黄瓜疫病菌拮抗细菌进行初步分离,进一步通过平板对峙法对其进行筛选,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拮抗效果较好的细菌进行了鉴定。
[结果]共分离到黄瓜疫病病原菌的拮抗细菌56株,有4株细菌对黄瓜疫病病原菌显示出较强的拮抗效果,其中LY38菌株对黄瓜疫病病原菌拮抗带宽为6.5 mm,抑菌率高达81.2%,通过鉴定可以确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结论]为黄瓜疫病的田间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黄瓜疫病;拮抗细菌;鉴定;枯草芽孢杆菌中图分类号 S436.4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0-06692-02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ntagonistic Bacteria against Phytophthora melonisWU Shandong et al (Huna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Changsha,Hunan 410009)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obtain good antagonistic bacteria against P.melonis. [Method] Some antagonistic bacteria against P. melonis were isolated from soil by using serial dilution method and spreadplate method, further screened on plate. Then efficient antagonistic bacteria against P. melonis were identified by using morphology,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16S rDNA sequence analysis. [Result] Fiftysix bacteria were initially isolated by the serial dilutions and plate coating method and have an antagonistic effect on cucumber blight pathogen. Four of them were further identified by the plate confrontation method and showed strong antagonistic effect on cucumber blight pathogen. LY38 showed the antagonism bandwidth of 6.2 mm on cucumber blight pathogen and the inhibition rate of 81.2%. The LY38 strain was identified as Bacillus subtilis.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resul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field biological control of P. melonis.Key words Phytophthora melonis; antagonistic bacteria;Identification;Bacillus subtilis黄瓜疫病是一种黄瓜毁灭性土传病害,由疫霉菌(Phytophthora melonis)侵染所引起[1],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一旦发病,可造成黄瓜大面积死亡,减产幅度在20%~30%,是影响黄瓜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病菌以28~30 ℃为最适生长温度。
抑制黄瓜疫病生防菌株 LY-38的发酵条件优化
抑制黄瓜疫病生防菌株 LY-38的发酵条件优化伍善东;刘冬华;郭照辉;单世平;程伟【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为了对防治黄瓜疫病的生防菌株 LY-38的产业化生产提供参考,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培养基组分中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进行筛选,在确定适合该菌株的培养基组分基础上,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适合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株 LY-38拮抗物质产生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和玉米淀粉,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和黄豆粉,含量为葡萄糖1.0%、玉米淀粉0.5%、蛋白胨1.0%和黄豆粉2.0%;最佳无机盐为MgSO4·7H2 O 和 CaCO3;最佳培养温度为32℃、培养时间为44 h、初始 pH 7.2、接种量为3.0%(体积分数)、转速为150 r /min。
在优化后的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下,LY-38菌株发酵滤液的拮抗圈直径可达21.2 mm,比基础培养基的拮抗圈直径提高41.3%。
【总页数】4页(P53-56)【作者】伍善东;刘冬华;郭照辉;单世平;程伟【作者单位】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湖南长沙 410009;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湖南长沙 410009;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湖南长沙 410009;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湖南长沙 410009;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湖南长沙 4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412【相关文献】1.36株生防菌对辣椒疫病等4种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研究 [J], 司美茹;薛泉宏;余博;袁虎林;蔡艳;来航线;陈占全2.引入黄瓜根围的2株生防菌株的生态效应 [J], 张昕;张立钦;林海萍;张炳欣3.两株生防菌对连作土壤中黄瓜生长及微生物的影响 [J], 张俊英;许永利4.一株马铃薯黑痣病生防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J], 程永乐; 路晓培; 蒋莹; 李国光; 陈有君; 霍烽; 李立民5.1株生防菌的鉴定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J], 陈海念; 冯蓉; 杨胜竹; 曹本福; 文明江; 刘丽; 陆引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14-08-23;2015-01-29修回 [基金项目] 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大田生产中黄瓜疫病的生物防治”(K0802013-31) [作者简介] 伍善东(1978-),男,工程师,从事植物保护与微生物肥料相关研究。
E-mail:1059995305@qq.com *通讯作者:郭照辉(1969-),男,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微生物肥料和微生物农药研究。
E-mail:hnwsw@263.net.cn[文章编号]1001-3601(2015)02-0067-0052-04抑制黄瓜疫病生防菌株LY-38的发酵条件优化伍善东,刘冬华,郭照辉*,单世平,程伟(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09) [摘 要]为了对防治黄瓜疫病的生防菌株LY-38的产业化生产提供参考,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培养基组分中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进行筛选,在确定适合该菌株的培养基组分基础上,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适合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株LY-38拮抗物质产生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和玉米淀粉,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和黄豆粉,含量为葡萄糖1.0%、玉米淀粉0.5%、蛋白胨1.0%和黄豆粉2.0%;最佳无机盐为MgSO4·7H2O和CaCO3;最佳培养温度为32℃、培养时间为44h、初始pH 7.2、接种量为3.0%(体积分数)、转速为150r/min。
在优化后的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下,LY-38菌株发酵滤液的拮抗圈直径可达21.2mm,比基础培养基的拮抗圈直径提高41.3%。
[关键词]黄瓜疫病;生防菌株LY-38;拮抗物质;发酵优化[中图分类号]S436.412[文献标识码]AFermentation Conditions Optimization for LY-38,a BiocontrolStrain Inhibiting Cucumber BlightWU Shandong,LIU Donghua,GUO Zhaohui*,SHAN Shiping,CHENG Wei(Huna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Changsha,Hunan410009,China) Abstract: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ndustrialized production of biocontrol strain LY-38,which couldinhibit cucumber blight,a single factor test and an orthogonal test was conducted to screen the optimumcarbon source,nitrogen source and inorganic salt,and the culture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afterconfirming the culture medium suitable for LY-38.Results:The best carbon source was glucose and cornflour,the best nitrogen source was peptone and soybean farina,containing 1.0%glucose,0.5%cornflour,1.0%peptone and 2.0%soybean meal;The best inorganic salts were MgSO4·7H2O and CaCO3;The optimum culture conditions included temperature 32℃,time 44h,initial pH 7.2,inoculum size 3.0%(volume fraction),rotate speed 150r/min.Under optimized culture medium components and cultureconditions,the diameter of antagonistic zone from LY-38fermentation filtrate could reach 21.2mm,increased by 41.3%than that of initial medium before optimization.Key words:cucumber blight;biocontrol strain LY-38;antagonistic substance;fermentation optimiza-tion 黄瓜疫病是一种黄瓜毁灭性病害,由疫霉菌侵染引起,目前化学方法仍是防治黄瓜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1]。
但是,病原菌易对化学药剂产生耐药性,使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并且化学药剂易对环境和黄瓜造成污染。
生物防治由于有高效、低毒、成本低,有利于环境和农产品安全等特点被广泛使用,如新研制的抗生素2507对黄瓜疫病和丝瓜霜霉病等多种卵菌病害的田间防治效果达70%~80%[2]。
为了筛选对黄瓜疫病防治起稳定、高效作用的菌株,笔者等从黄瓜疫病发生较多地块的黄瓜根际土壤中筛选到1株对黄瓜疫病病原菌生长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菌株LY-38,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室内研究表明,该菌株能够分泌抗菌物质抑制真菌菌丝生长,菌株发酵所产生的抗菌活性成分对黄瓜疫病病原菌有很好的防治效果[3]。
为了实现该生防菌株的产业化,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为该菌株获得高产抗菌物质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枯草芽孢杆菌LY-38和黄瓜疫病病原菌由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分离、鉴定与保存。
PDA培养基、NA培养基的制作参考黄秀梨等[4]的方法。
基础培养基:蔗糖20g/L,蛋白胨20g/L,KH2PO41g/L,MgSO4·7H2O 1g/L,pH 7.0。
1.2种子液的制备将活化后的LY-38菌株接种于NA液体培养基,在28℃、180r/min条件下,摇床培养24h备用。
1.3培养基成分的筛选试验先通过单因子试验筛选适合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株LY-38产生拮抗物质的最佳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再用正交试验确定培养基各组分的最佳含量。
1)碳源的筛选:分别以含量为20g/L的玉米 贵州农业科学 2015,43(2):53~56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淀粉、可溶性淀粉、葡萄糖、甘露醇和蔗糖5种碳源替换基础培养基中的蔗糖,500mL三角瓶中装液量为100mL,每个摇瓶中接入5mL培养24h的LY-38种子液,于28℃,180r/min条件下发酵培养48h。
将各发酵液在4℃,6 000r/min条件下离心15min,取上清液,再经细菌过滤器(d=0.22μm)过滤,收集滤液,即为含有抑菌活性成分的滤液[5]。
将黄瓜疫病病原菌在PDA平板上活化,用打孔器在菌落边缘打取菌块,接种在直径为12cm的培养皿中央(菌丝面朝下),28℃培养1d后在距该菌块2.5cm处均匀放置4个牛津杯,再取200μL各含有抑菌活性成分的发酵滤液加入到牛津杯中,置于28℃恒温箱中培养72h,以抑菌圈直径的大小测定发酵滤液对黄瓜疫病病原菌的抑菌活性[6],筛选出最佳碳源,2次重复。
2)氮源的筛选:以优化的碳源替换基础培养基中的蔗糖,分别以含量为20g/L的黄豆粉、硫酸铵、蛋白胨、牛肉膏、酵母粉和硝酸铵6种氮源替换基础培养基中的蛋白胨,接种LY-38种子液进行发酵培养,测定发酵滤液对黄瓜疫病病原菌的抑菌活性,方法同碳源的筛选试验,比较抑菌圈直径后得出最佳氮源。
3)无机盐的筛选:用优化的碳源与氮源替代基础培养基中的蔗糖和蛋白胨,以1g/L的KH2PO4、ZnSO4、NaCI、MnSO4、MgSO4·7H2O、CaCO3分别替代基础培养基中的KH2PO4和MgSO4·7H2O,其他方法同上,筛选出最佳金属离子。
4)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以葡萄糖、玉米淀粉、蛋白胨、黄豆粉进行L9(34)正交试验[7](在每个发酵三角瓶中均添加0.5g/L的MgSO4·7H2O和1g/L的CaCO3)(表1),确定各组分的最佳配比,同时每个发酵三角瓶加入一定量优化的金属离子。
1.4最佳培养条件的优化试验以优化的碳源、氮源及金属离子为基础,进行发酵时间、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接种量和转速确定试验。
发酵时间分别设为12h、20h、28h、36h、44h、52h、60h和68h,培养温度分别设为20℃、24℃、28℃、32℃、36℃和40℃,培养基初始pH值分别调整为6.0、6.4、6.8、7.2、7.6和8.0,接种量(体积分数)分别设置为1.0%、2.0%、3.0%、4.0%、5.0%和6.0%,转速分别调整为90r/min、表1碳源、氮源的最佳添加量正交试验的因素和水平 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test for theoptimum adding amount of carbon sourceand nitrogen source水平Level因素 FactorA葡萄糖/%B玉米淀粉/%C蛋白胨/%D黄豆粉/%1 0.5 0.5 0.2 1.02 1.0 1.0 0.6 1.53 1.5 1.5 1.0 2.0120r/min、150r/min、180r/min和210r/min,进行菌株的发酵培养和发酵滤液对黄瓜疫病病原菌的抑菌活性测定。
1.5验证试验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优化后,进行50L发酵罐试验验证,测量其拮抗圈直径,并与原培养基发酵滤液所产生的拮抗圈直径进行比较。
2结果与分析2.1最佳培养基成分2.1.1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培养基中碳源种类不同,LY-38菌株发酵滤液对黄瓜疫病病原菌抑制效果不同,以葡萄糖为碳源时,发酵滤液抑菌活性最佳,抑菌圈直径可达16.5mm;其次为淀粉,抑菌圈直径为15.1mm。
LY-38菌株对有机氮源的利用高于无机氮源,在有机氮源中,以蛋白胨为氮源时发酵滤液的抑菌活性最佳,抑菌圈直径可达17.3mm;其余依次为牛肉膏>酵母粉>黄豆粉>硝酸铵>硫酸铵,其中,以黄豆粉、酵母粉分别为氮源时,两者发酵滤液抑菌活性相当,但黄豆粉价格便宜,牛肉膏虽然发酵滤液抑菌活性也比较高,但价格昂贵。
各无机盐中,以添加MgSO4·7H2O时发酵滤液抑菌活性最佳,抑菌圈直径达16.8mm;其次是CaCO3,抑菌圈直径为16.4mm,两者相差不大;其余从大至小依次为NaCl>KH2PO4>ZnSO4>MnS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