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概述PPT课件
合集下载
《微生物检测》课件
检测与鉴定
形态观察
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 大小、染色等特征,初步判断微
生物种类。
生化试验
对微生物进行生化试验,检测其代 谢产物和酶活性,进一步确定微生 物种类。
分子生物学方法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基 因测序等,对微生物进行分子水平 上的检测和鉴定。
结果报告
报告内容
包括采样时间、地点、样品来源、检测方法、结 果及结论等。
总结词:染色技术
详细描述:采用不同的染色技术对微 生物进行染色,以便更好地观察其形 态和结构。
培养分离技术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培养基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选择适宜的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特性进 行培养,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分离纯化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从样本中提取微生物的DNA或RNA,作为 后续检测的基础。
详细描述:利用PCR技术对提取的DNA或RNA进行扩 增,获得足够的目标片段。
详细描述:将扩增后的DNA或RNA进行电泳分离,通 过凝胶上的条带判断微生物种类。
03
微生物检测流程
采样
采样原则
根据检测目的和要求,选 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 采集。
临床样本中微生物检测案例
案例概述
临床样本中微生物检测是诊断感染性疾病 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临床样本中的病原
微生物,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案例分析
分析临床样本中微生物检测的难点和挑战 ,如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变异,以及检测方
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案例内容
介绍临床样本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种类, 如细菌、病毒、真菌等,以及检测这些微 生物的方法和流程。
微生物检验技术培训PPT课件
17
第17页/共80页
二、无菌检查
4.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无菌检查法包括
• 薄膜过滤法 • 直接接种法
•只要供试品性质允许,应采用薄膜过滤法。 •供试品无菌检查所采用的检查方法和检验条件应与方法适 用性试验确认的方法相同。 •无菌试验过程中,若需使用表面活性剂、灭活剂、中和剂 等试剂,应证明其有效性,且对微生物无毒性。
3d
培养基
生孢梭菌
空白
1支
枯草芽孢杆菌
各2支 胰酪大豆胨液体
白色念珠菌 黑曲霉
培养基
20~25℃
5d
【10版:改良
马丁培养基】
结空果白判定:
1支
空白对照管应无菌生长,若加菌的培养基管均生长良好,判该培养基的灵敏
度检查符合规定。
16
第16页/共80页
二、无菌检查
3.方法适用性试验(方法验证试验)
•当 进 行 产 品 无 菌 检 查 法 时 , 应 进 行 方 法 适 用 性 试 验 , 以 确 认 所 采 用 的 方 法 适 合 于 该产品的无菌检查。若检验程序或产品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应重新进 行方法适用性试验。 •验 证 时 , 按 “ 供 试 品 的 无 菌 检 查 ” 的 规 定 及 下 列 要 求 进 行 操 作 。 对 每 一 试 验 菌 应 逐一进行验证。 •方法适用性试验也可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同时进行 。
24
第24页/共80页
二、无菌检查
4.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结 果 判 断
• 当符合下列至少一个条件时方可判试验结果无效: • (1)无菌检查试验所用的设备及环境的微生物监控结果 不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要求。 • (2)回顾无菌试验过程,发现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的 因素。 • (3)供试品管中生长的微生物经鉴定后,确证是因无菌 试验中所使用的物品和(或)无菌操作技术不当引起的。
第17页/共80页
二、无菌检查
4.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无菌检查法包括
• 薄膜过滤法 • 直接接种法
•只要供试品性质允许,应采用薄膜过滤法。 •供试品无菌检查所采用的检查方法和检验条件应与方法适 用性试验确认的方法相同。 •无菌试验过程中,若需使用表面活性剂、灭活剂、中和剂 等试剂,应证明其有效性,且对微生物无毒性。
3d
培养基
生孢梭菌
空白
1支
枯草芽孢杆菌
各2支 胰酪大豆胨液体
白色念珠菌 黑曲霉
培养基
20~25℃
5d
【10版:改良
马丁培养基】
结空果白判定:
1支
空白对照管应无菌生长,若加菌的培养基管均生长良好,判该培养基的灵敏
度检查符合规定。
16
第16页/共80页
二、无菌检查
3.方法适用性试验(方法验证试验)
•当 进 行 产 品 无 菌 检 查 法 时 , 应 进 行 方 法 适 用 性 试 验 , 以 确 认 所 采 用 的 方 法 适 合 于 该产品的无菌检查。若检验程序或产品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应重新进 行方法适用性试验。 •验 证 时 , 按 “ 供 试 品 的 无 菌 检 查 ” 的 规 定 及 下 列 要 求 进 行 操 作 。 对 每 一 试 验 菌 应 逐一进行验证。 •方法适用性试验也可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同时进行 。
24
第24页/共80页
二、无菌检查
4.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结 果 判 断
• 当符合下列至少一个条件时方可判试验结果无效: • (1)无菌检查试验所用的设备及环境的微生物监控结果 不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要求。 • (2)回顾无菌试验过程,发现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的 因素。 • (3)供试品管中生长的微生物经鉴定后,确证是因无菌 试验中所使用的物品和(或)无菌操作技术不当引起的。
微生物检验PPT课件
• 培养基46±1ºC水浴 保温。
• 倾注前先加TTC于营 养琼脂中,加入量比 例为1ml/1L。
• 小心旋转培养皿勿将 培养基溢出。
菌落总数测定
• 琼脂凝固后,翻转 平板,置36 ±1ºC 温箱内培养48 ±2h.
• 若有太多水珠在皿盖 上,应先倒置打开, 以免湿度大使菌成片 状生长。
菌落总数测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乳糖发酵管36 ±1ºC下培养24 ±2h -----不产气------大肠菌群阴性------报 告
大肠菌群测定
• 革兰氏染色------呈现阴性 • 乳糖发酵管36 ±1ºC下培养24 ±2h ------
产气------大肠菌群阳性------报告
沙门氏菌检验
• 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最适生 长温度37 ºC,对营养要求不高,能在普通 培养基上生长.
• 同一来源的链状菌落 作为一个菌落。
霉菌、酵母菌计数
• 检样-----做成几个适当倍数的稀释液-----选择3个适宜稀释度,各取1ml分别加入灭 菌培养基内------每皿内加入适量培养基----- 25~28ºC下培养5d ------菌落计数-----报告
菌落总数PK霉菌、酵母菌
• 营养琼脂
• 报告表示:100mg(ml)检样内大肠菌 群最可能数(MPN)
大肠菌群测定
• 检样------稀释------乳糖胆盐发酵管9支 36 ±1ºC下培养24 ±2h ------不产气-----大肠菌群阴性
产气------分离培养
大肠菌群测定
•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g(ml)加入225ml 灭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振摇或使用匀浆 机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吸取1ml该 稀释液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 盐水中,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稀释 液。
微生物的鉴定ppt课件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微生物的鉴定(identification):
借助于现有的微生物分类系统,通过特 征测定,确定未知的、或新发现的、或未 明确分类地位的微生物所应归属分类群的 过程。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该法常用于肠道菌、噬菌体和病毒的分类鉴定。 利用此法,已将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等菌分成数 十种菌型。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4.生态学特征
生态学特征主要包括它与其它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寄生还是共生?寄主范围以及致病的情况)、在自然界 的分布情况(pH情况、水分程度等)、渗透压情况(是 否耐高渗、是否有嗜盐性等)。
在具体鉴定时,可参看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细菌分类组编著的《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方法》一书。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3.要有合适的鉴定方法
微生物种类繁多,特征各异,性状有主次之分。 因此,在鉴定某种微生物时,要选用合适的鉴定方法, 确定主要的测试项目。
微生物的鉴定(identification):
借助于现有的微生物分类系统,通过特 征测定,确定未知的、或新发现的、或未 明确分类地位的微生物所应归属分类群的 过程。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该法常用于肠道菌、噬菌体和病毒的分类鉴定。 利用此法,已将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等菌分成数 十种菌型。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4.生态学特征
生态学特征主要包括它与其它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寄生还是共生?寄主范围以及致病的情况)、在自然界 的分布情况(pH情况、水分程度等)、渗透压情况(是 否耐高渗、是否有嗜盐性等)。
在具体鉴定时,可参看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细菌分类组编著的《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方法》一书。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3.要有合适的鉴定方法
微生物种类繁多,特征各异,性状有主次之分。 因此,在鉴定某种微生物时,要选用合适的鉴定方法, 确定主要的测试项目。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病毒缺乏独立的代谢和能量系统 ,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酶系统、 原料和能量进行复制。
形态多样 结构简单 寄生生活
严格细胞内寄生
病毒粒子形态各异,有球形、杆 状、砖形、蝌蚪形等。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复 制和增殖。
病毒的复制与变异
复制周期
包括吸附、注入、脱壳、生物合 成、组装与释放等步骤。
变异机制
病毒的变异机制包括错误复制、 基因重组和基因重配等。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如麻疹、流感等 。
微生物与药物的关系
微生物是药物的重要来源
许多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都来源于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多种药物,如青霉素、维生素等。
微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影响药 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
06
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Chapter
实验诊断方法与技术
细菌学诊断方法
包括细菌培养、生化反应、血 清学试验等,用于鉴定细菌种
类和检测细菌感染。
病毒学诊断方法
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等,用于鉴定 病毒种类和检测病毒感染。
免疫学诊断方法
包括抗原抗体反应、免疫荧光 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用于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或 抗体。
03
人类通过培养有益微生物和消灭有害微生物来维护自身健康,
如疫苗接种、消毒灭菌等。
02
细菌学
Chapter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形菌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形态多样 结构简单 寄生生活
严格细胞内寄生
病毒粒子形态各异,有球形、杆 状、砖形、蝌蚪形等。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复 制和增殖。
病毒的复制与变异
复制周期
包括吸附、注入、脱壳、生物合 成、组装与释放等步骤。
变异机制
病毒的变异机制包括错误复制、 基因重组和基因重配等。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如麻疹、流感等 。
微生物与药物的关系
微生物是药物的重要来源
许多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都来源于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多种药物,如青霉素、维生素等。
微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影响药 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
06
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Chapter
实验诊断方法与技术
细菌学诊断方法
包括细菌培养、生化反应、血 清学试验等,用于鉴定细菌种
类和检测细菌感染。
病毒学诊断方法
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等,用于鉴定 病毒种类和检测病毒感染。
免疫学诊断方法
包括抗原抗体反应、免疫荧光 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用于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或 抗体。
03
人类通过培养有益微生物和消灭有害微生物来维护自身健康,
如疫苗接种、消毒灭菌等。
02
细菌学
Chapter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形菌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微生物检验(ppt版)
•芽胞抗原:
有免疫原性和血清学诊断价值
14
第十四页,共七十五页。
炭疽(tànjū)毒素:
--保护性抗原〔PA)、致死因子〔LF〕、 水肿
因子〔EF〕三个组分
--单独皆无致病性,与PA结合才显示出致 病性
--具有抗吞噬和免疫原性
15
第十五页,共七十五页。
抵抗力:
--芽胞抵抗力很强,煮沸10min或干热(ɡàn rè)140℃ 3h才能杀灭
在,亦可自甲壳动物、蝇、蜱中别离出 能引起多种野生动物和家畜感染〔羊、马、狗、猫、
鸟、鱼等〕 正常人粪便带菌率达10%左右,70%的人可短期带 菌。新生儿、免疫功能降低者,易受该菌感染
42
第四十二页,共七十五页。
致病物质: 李斯特菌溶血素O(LLO)——主要毒力因子 内在素——外表(wàibiǎo)蛋白〔侵袭性蛋白〕 磷脂酶C
(yìzhì)
噬菌体裂解(liè jiě)
(shēnɡ huà)
动 响生 串
荚 青毒
力
化珠
观
试
膜 霉力 肿 素试
确定报告
察
验
胀 抑验
试制
反
验
第二十一页,共七十五页。
21
痰、呕吐物、CSF及 炎症分泌物
2%兔血清肉 汤快速增菌 37℃4h
0.2ml注射小白鼠 腹腔,8h后解剖
荚膜肿胀试验
直接涂片
荚膜染色 G染色 初步报告
食物中毒在国内、外均为常见 中毒食物大多无腐败、变质现象,感官性
状正常,应引起注意
30
第三十页,共七十五页。
二、微生物特性(tèxìng)
形态与染色:
- G+大杆菌 -生长6h后即形成(xíngchéng)圆形芽胞、
有免疫原性和血清学诊断价值
14
第十四页,共七十五页。
炭疽(tànjū)毒素:
--保护性抗原〔PA)、致死因子〔LF〕、 水肿
因子〔EF〕三个组分
--单独皆无致病性,与PA结合才显示出致 病性
--具有抗吞噬和免疫原性
15
第十五页,共七十五页。
抵抗力:
--芽胞抵抗力很强,煮沸10min或干热(ɡàn rè)140℃ 3h才能杀灭
在,亦可自甲壳动物、蝇、蜱中别离出 能引起多种野生动物和家畜感染〔羊、马、狗、猫、
鸟、鱼等〕 正常人粪便带菌率达10%左右,70%的人可短期带 菌。新生儿、免疫功能降低者,易受该菌感染
42
第四十二页,共七十五页。
致病物质: 李斯特菌溶血素O(LLO)——主要毒力因子 内在素——外表(wàibiǎo)蛋白〔侵袭性蛋白〕 磷脂酶C
(yìzhì)
噬菌体裂解(liè jiě)
(shēnɡ huà)
动 响生 串
荚 青毒
力
化珠
观
试
膜 霉力 肿 素试
确定报告
察
验
胀 抑验
试制
反
验
第二十一页,共七十五页。
21
痰、呕吐物、CSF及 炎症分泌物
2%兔血清肉 汤快速增菌 37℃4h
0.2ml注射小白鼠 腹腔,8h后解剖
荚膜肿胀试验
直接涂片
荚膜染色 G染色 初步报告
食物中毒在国内、外均为常见 中毒食物大多无腐败、变质现象,感官性
状正常,应引起注意
30
第三十页,共七十五页。
二、微生物特性(tèxìng)
形态与染色:
- G+大杆菌 -生长6h后即形成(xíngchéng)圆形芽胞、
微生物检验 PPT课件
技术逐渐推 广应用
第一节 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食品微生物
二、基本原理
抗体与荧光素结合后,并不影响其和相应抗原
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事先将待测抗原固定于载玻
片上,滴加荧光标记抗体,若荧光标记抗体与相应 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不能被缓冲液冲掉,在 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荧光,否则荧光抗体被缓冲 液冲掉,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荧光。
四乙基罗丹明 (RB200) 570
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 (TRITC) 550
最大发射 光波长
520~530
595~600
620
荧光颜色
黄绿色
橘红色
橙红色
4.荧光抗体的制备
荧光抗体的制备程序: 制备免疫血清或McAb ↓ 抗体纯化 ↓ 抗体标记: 搅拌法、透析法 方法 ↓ 标记物提纯:去除游离荧光素 去除过度标记或未结合抗体 ↓ 标记物鉴定:含量、特异性、效价、F/P 鉴定 ↓ 实际应用
3.荧光色素的要求
(1)应具有能与蛋白质分子形成共价键的化学基因 (2) 荧光效率高 (3)荧光色泽与背景组织的色泽对比鲜明 (4)与蛋白质结合后不影响蛋白质原有的生化与免疫性质 (5)标记方法简单,安全无毒 (6)与蛋白质的结合物稳定,易于保存
异硫氰酸荧光素 ( FITC) 最大吸收 光波长 490~495
第一节 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食品微生物
经典的免疫分析技术
凝集反应、沉淀反应、溶血反应、补体结合实验 特点:成本低、技术简单、结果易于判断,但不易于实 现自动化。
现代的免疫分析技术
荧光免疫标记、放射性免疫标记、酶免疫标记、镧系 (稀土)元素免疫标记、临床化学免疫分析技术、发光免 疫标记、流式免疫微球技术及生物传感器技术等。 特点:灵敏、特异、快速、易于测定及实现自动化。
微生物检验技术 PPT课件
菌种保藏的目的: 防止优良性状菌种的退化或变异。 注意:在实际工作中菌种的退化或变异是 难以避免的。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是正常 的生物进化规律,变异是绝对的,稳定性 是相对的。
(一)菌种保藏的目的和意义
菌种保藏的意义: 微生物菌种是珍贵的自然资源,通过 分离纯化得到的微生物纯培养物,还必须 通过各种保藏技术使其在一定时间内不死 亡,不会被其他微生物污染,不会因发生 变异而丢失重要的生物学性状,否则就无 法真正保证微生物研究和应用工作的顺利 进行。因此,菌种或培养物保藏是一项最 重要的微生物学基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四) 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2、菌种衰退的实质
菌种的衰退是发生在细胞群体中的一个由量 变到质变的逐步演变过程。 注意:开始时,在一个大群体中仅个别细胞发生 负变,这时如不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而 一味移种传代,则群体中这种负变个体的比例 逐步增大,最后让它们占了优势,从而使整个 群体表现出严重的衰退。 所以,在开始时所谓“纯”的菌株,实际上其中 已包含着一定程度的不纯因素;同样,到了后 来,整个菌种虽已“衰退”了,但也是不纯的, 即其中还有少数尚未衰退的个体存在着。
(四) 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1、菌种衰退的表现 2、菌种衰退的实质 3、菌种的复壮
(四) 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1、菌种衰退的表现
(1)生长速度缓慢,产孢子越来越少。 (2)代谢产物生产能力或其对宿主寄生能力的下 降。 (3)其他原有的典型性状变得不典型,如:最易 觉察到的是菌落和细胞形态的改变。 (4)对产量性状来说,菌种的负变就是衰退。 (5)抗不良环境条件(抗噬菌体、抗低温等)能 力的减弱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菌种保藏的方法
2、冷冻干燥保藏法 将微生物或孢子冷冻,然后在减压情 况下利用升华现象除去水分,使细胞的代 谢、生理等生命活动处在停止状态下进行 长期保藏。
(一)菌种保藏的目的和意义
菌种保藏的意义: 微生物菌种是珍贵的自然资源,通过 分离纯化得到的微生物纯培养物,还必须 通过各种保藏技术使其在一定时间内不死 亡,不会被其他微生物污染,不会因发生 变异而丢失重要的生物学性状,否则就无 法真正保证微生物研究和应用工作的顺利 进行。因此,菌种或培养物保藏是一项最 重要的微生物学基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四) 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2、菌种衰退的实质
菌种的衰退是发生在细胞群体中的一个由量 变到质变的逐步演变过程。 注意:开始时,在一个大群体中仅个别细胞发生 负变,这时如不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而 一味移种传代,则群体中这种负变个体的比例 逐步增大,最后让它们占了优势,从而使整个 群体表现出严重的衰退。 所以,在开始时所谓“纯”的菌株,实际上其中 已包含着一定程度的不纯因素;同样,到了后 来,整个菌种虽已“衰退”了,但也是不纯的, 即其中还有少数尚未衰退的个体存在着。
(四) 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1、菌种衰退的表现 2、菌种衰退的实质 3、菌种的复壮
(四) 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1、菌种衰退的表现
(1)生长速度缓慢,产孢子越来越少。 (2)代谢产物生产能力或其对宿主寄生能力的下 降。 (3)其他原有的典型性状变得不典型,如:最易 觉察到的是菌落和细胞形态的改变。 (4)对产量性状来说,菌种的负变就是衰退。 (5)抗不良环境条件(抗噬菌体、抗低温等)能 力的减弱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菌种保藏的方法
2、冷冻干燥保藏法 将微生物或孢子冷冻,然后在减压情 况下利用升华现象除去水分,使细胞的代 谢、生理等生命活动处在停止状态下进行 长期保藏。
微生物学最完整经典ppt课件
酶制剂
利用微生物产生的酶,对 食品原料进行加工处理, 提高食品质量和产量。
生物防腐剂
利用微生物的抗菌作用, 生产天然、安全的食品防 腐剂。
微生物学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抗生素生产
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各种抗生素, 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等疾病。
疫苗制备
利用微生物制备各种疫苗,预防 传染病的发生。
基因工程药物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微生物作 为“工程菌”,生产各种生物药
微生物感染的预防与治疗策略
预防措施
包括注重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接触感染源等。此外,还可以通过锻炼身 体、增强营养等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微生物感染。
治疗策略
针对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感染,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如细菌感染可采用抗生素治疗; 病毒感染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真菌感染可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等。同时,还可 以采取支持治疗、对症治疗等措施,缓解患者的症状。
微生物的能量转换
包括ATP的生成和利用。
微生物的物质运输
包括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等。
微生物的细胞膜与细胞壁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壁的组成与作用。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DNA和RNA。
微生物的基因突变
类型、特点和意义。
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方式、过程和意义。
微生物的育种与基因工程
育种方法,基因工程技术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
微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
01
新型疫苗的研发与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成为微生 物防治领域的重要趋势。如基于mRNA技术的疫苗、重组蛋 白疫苗等,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2 03
微生物组学在防治中的应用
微生物检验ppt课件
微生物检验ppt课件
目 录
• 微生物检验概述 •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微生物检验的样品采集与处理 • 微生物检验的常用技术与操作 •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与保证 • 微生物检验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01
微生物检验概述
微生物检验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微生物检验是对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定性、定量和鉴定的一种技术,通过特定 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理生化特性、遗传物质等进行 分析和研究。
。
04
微生物检验的常用技术与操作
显微镜技术
光学显微镜
01
利用可见光和光学透镜成像,可观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形
态和结构。
电子显微镜
02
利用电子束成像,能够观察更细微的结构,如病毒、细菌的超
微结构等。
相差显微镜
03
利用光的相位差原理,可观察无色透明的微生物,如支原体、
衣原体等。
培养基制备技术
01
补体结合试验
利用补体参与抗原抗体反 应,形成复合物并激活补 体系统,用于检测微生物 抗原或抗体。
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PCR技术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 增微生物特异性基因片段,实现快速 、灵敏的微生物检测。
生物信息学分析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微生物基因组 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揭示微生物种 类、进化关系等信息。
脱羧酶试验等。
酶活性检测
检测微生物产生的特定酶活性 ,如过氧化氢酶试验、氧化酶
试验等。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检测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以指导临床用药。
微生物的血清学试验
凝集试验
应用特异性抗体与微生物 抗原结合,形成可见的凝 集现象,用于鉴定微生物 种类。
目 录
• 微生物检验概述 •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微生物检验的样品采集与处理 • 微生物检验的常用技术与操作 •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与保证 • 微生物检验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01
微生物检验概述
微生物检验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微生物检验是对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定性、定量和鉴定的一种技术,通过特定 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理生化特性、遗传物质等进行 分析和研究。
。
04
微生物检验的常用技术与操作
显微镜技术
光学显微镜
01
利用可见光和光学透镜成像,可观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形
态和结构。
电子显微镜
02
利用电子束成像,能够观察更细微的结构,如病毒、细菌的超
微结构等。
相差显微镜
03
利用光的相位差原理,可观察无色透明的微生物,如支原体、
衣原体等。
培养基制备技术
01
补体结合试验
利用补体参与抗原抗体反 应,形成复合物并激活补 体系统,用于检测微生物 抗原或抗体。
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PCR技术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 增微生物特异性基因片段,实现快速 、灵敏的微生物检测。
生物信息学分析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微生物基因组 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揭示微生物种 类、进化关系等信息。
脱羧酶试验等。
酶活性检测
检测微生物产生的特定酶活性 ,如过氧化氢酶试验、氧化酶
试验等。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检测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以指导临床用药。
微生物的血清学试验
凝集试验
应用特异性抗体与微生物 抗原结合,形成可见的凝 集现象,用于鉴定微生物 种类。
微生物检验PPT培训课件
特点是靶分子固定在细胞中,细胞固定在载玻 片上,以固定的细胞代替纯化的核酸,然后将 载玻片浸入溶有探针的溶液里,探针进入组织 细胞与靶分子杂交,而靶分子仍固定在细胞内。
检测特定生物有机体之间是否存在 亲缘关系
1.待检菌株的DNA双链 2.用碱或热变性使双链解开(DNA的变性) 3. 将单链DNA在硝酸纤维素膜上的固定 4.加放射性标记的DNA或RNA 5.保温(一般是66℃,24h)进行互补碱基配
应 用: (1)检测特定生物有机体之间是否存在亲缘关系; (2)用来揭示核酸片段中某一特定基因的存在与否、
拷贝数及表达丰度。
杂交的类型
(1)按杂交对象:
DNA-DNA RNA-DNA
(2)按作用环境:
固相杂交:是将参加反应的一条核酸链先固定在固体支 持物上,一条反应核酸(标记探针)游离在溶液中。
二、核酸探针的工作原理
两条碱基互补的DNA链在适当条件下按碱 基配对原则形成杂交DNA分子。根据DNA遗 传序列的相对稳定性和互补原则,用已知特异 的碱基序列作成有标记的一小段单链(或核苷 酸序列)与被检测材料进行分子杂交。如果被 检测材料中病原的遗传序列与探针具有互补的 碱基序列,就会形成杂交双链,从而证明它们 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同源性。(p108)
感器的探针利用
第二节 PCR技术检测微生物
一、 PCR反应的基本原理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就是模板DNA、引物以及四种脱氧核糖核 苷三磷酸(dNTPs )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 所发生的酶促聚合反应,PCR反应是由变性--退 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的。
对(杂交) 6.用缓冲溶液洗脱未杂交的部分 7.测定膜的放射性,计算杂交率
检测特定生物有机体之间是否存在 亲缘关系
1.待检菌株的DNA双链 2.用碱或热变性使双链解开(DNA的变性) 3. 将单链DNA在硝酸纤维素膜上的固定 4.加放射性标记的DNA或RNA 5.保温(一般是66℃,24h)进行互补碱基配
应 用: (1)检测特定生物有机体之间是否存在亲缘关系; (2)用来揭示核酸片段中某一特定基因的存在与否、
拷贝数及表达丰度。
杂交的类型
(1)按杂交对象:
DNA-DNA RNA-DNA
(2)按作用环境:
固相杂交:是将参加反应的一条核酸链先固定在固体支 持物上,一条反应核酸(标记探针)游离在溶液中。
二、核酸探针的工作原理
两条碱基互补的DNA链在适当条件下按碱 基配对原则形成杂交DNA分子。根据DNA遗 传序列的相对稳定性和互补原则,用已知特异 的碱基序列作成有标记的一小段单链(或核苷 酸序列)与被检测材料进行分子杂交。如果被 检测材料中病原的遗传序列与探针具有互补的 碱基序列,就会形成杂交双链,从而证明它们 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同源性。(p108)
感器的探针利用
第二节 PCR技术检测微生物
一、 PCR反应的基本原理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就是模板DNA、引物以及四种脱氧核糖核 苷三磷酸(dNTPs )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 所发生的酶促聚合反应,PCR反应是由变性--退 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的。
对(杂交) 6.用缓冲溶液洗脱未杂交的部分 7.测定膜的放射性,计算杂交率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PPT课件
(一)医院感染标本的采集和 运送的基本原则
发现医院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 作病原学检查,二、三级医院微生物 标本送检率不应低于70%。 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之前采集标本。 标本采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 少或避免机体正常菌群及其他杂菌污 染。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至实验室,床旁 接种可提高病原菌检出率。
标本送检方法 --血液与骨髓
① 通常采血部位为肘静脉。疑似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 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 脉处采取血标本。 ② 采血部位的局部皮肤应严格消毒。将采集的血液注入 血培养基前,应过火消毒针头,最新资料显示更换针 头容易造成新的污染。血培养瓶应在避光室温中保存, 不必置冰箱保贮。 ③ 每次采血量成人5-10ml,婴幼儿l-5ml,培养基与血 液之比以 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生素、抗体 等杀菌物质。为提高阳性率,我们一般要求成人采血 不少于8 ml,儿童不少于3 ml,婴儿1-2 ml。
三、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分析前质量控制是我国目前临床实验室 诊断质量保证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严重影 响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对感染样本中致病 菌的分离培养的阳性率和医院感染病原体 监控,也影响临床诊断,合理选用抗菌药 物,降低耐药菌的产生和提高感染的治愈 率,而且对预测或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暴 发流行、杜绝感染蔓延、研究医院感染的 发病机制和环节、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 制措施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严格 实施正确的微生物标本送检和检验方法, 是做与
脓液
① 无菌生理盐水擦洗病灶表面后用棉拭子取病 灶深部的脓液和分泌物,置运送培养基内送 检。 ② 对未渍破的脓肿宜用碘酒、酒精消毒皮肤后, 以无菌注射器抽取脓液送检:也可于切开排 脓时用无菌棉拭子采样。
微生物检验PPT课件
2%兔血清肉 汤快速增菌 37℃4h
荚膜肿胀试验
直接涂片
荚膜染色 G染色
0.2ml注射小白鼠 腹腔,8h后解剖
初步报告
涂片G染色、 荚膜染色
初步报告
21
涂片染色: --G染色、荚膜染色、芽胞染色—初步报告 --荚膜荧光抗体染色 核酸检测:核酸杂交 分离培养: --BAP、戊烷脒多粘菌素B平板 --2%兔血清肉汤增菌→分离培养
分解尿素 在牛乳中生长2~4天牛乳凝固→缓慢胨化 触酶(+)、卵磷脂酶弱(+)
11
抗原构造:
菌体多糖抗原:
--与毒力无关,耐热、耐腐败,长时间煮沸仍 能与特异性抗体发生环状沉淀反应(Ascoli热 沉淀反应)。 --特异性不高,能与其他需氧芽胞杆菌、14型 肺炎链球菌、人A血型抗原发生交叉反应。
需氧芽胞杆菌属(Bacillus)48个种
与医学有关5个种 炭疽芽胞杆菌(B.anthracis) 蜡样芽胞杆菌(B.cereus) 蕈状芽胞杆菌(B.mycoides) 巨大芽胞杆菌(B.megaterium) 苏云金芽胞杆菌(B.thuringiensis)
1
第一节 炭疽芽胞杆菌 (Bacillus anthracis,B.anthraci )
生长 受抑制不生长 •串珠和青霉素抑制联合试验:
青霉素纸片
抑菌环
兔血琼脂平板
24
• 噬菌体裂解试验:AP631炭疽噬菌体 • NaHCO3毒力试验: 接种于含0.5%NaHCO3和10%马血清的平板, 10%CO2、37℃、24~48h 有毒株形成荚膜—黏液型菌落 无毒株不形成荚膜—粗糙型菌落 • 动物试验: 小鼠、家兔或豚鼠皮下接种
14
抵抗力:
--芽胞抵抗力很强,煮沸10min或干热140℃ 3h才能杀灭
微生物ppt课件
发酵工程制药
通过发酵工程技术生产各类生物药物,探讨其生 产工艺与质量控制。
环保治理技术
废水生物处理
01
利用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实现废水达
标排放。
废气生物净化
02
运用微生物处理废气中的有害气体,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生物修复技术
03
介绍微生物在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及原理。
消费者
某些微生物作为消费者,以其他生 物或有机物为食,参与能量流动和 物质循环。
对环境因素影响及适应机制
01
02
03
04
温度
不同微生物对温度有不同 的适应范围,如嗜热菌、 嗜冷菌等能在极端温度下 生存繁殖。
水分
微生物对水分的需求各异 ,如耐旱菌能在干旱环境 中生存,而水生微生物则 适应于湿润环境。
07
实验方法与技能培养
显微镜使用及观察方法
01
显微镜类型
了解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类 型及其原理。
观察技巧
掌握调焦、调节光亮度、识别微生 物形态等基本观察技巧。
03
02
样品制备
学习如何制备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样 品,如涂片、悬液等。
图像记录与分析
学习拍摄、保存和分析显微镜下的 微生物图像。
04
无菌操作技术及培养基制备
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空气以及生物体 内外,是自然界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微生物 。
古菌
形态结构
与细菌相似,但具有一些独特的结构和代谢特征,如细胞壁不含 肽聚糖,细胞膜中含有独特的脂质成分等。
生活环境
主要生活在极端环境中,如高温、高压、高盐、缺氧等条件下,因 此又称为极端微生物。
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
通过发酵工程技术生产各类生物药物,探讨其生 产工艺与质量控制。
环保治理技术
废水生物处理
01
利用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实现废水达
标排放。
废气生物净化
02
运用微生物处理废气中的有害气体,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生物修复技术
03
介绍微生物在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及原理。
消费者
某些微生物作为消费者,以其他生 物或有机物为食,参与能量流动和 物质循环。
对环境因素影响及适应机制
01
02
03
04
温度
不同微生物对温度有不同 的适应范围,如嗜热菌、 嗜冷菌等能在极端温度下 生存繁殖。
水分
微生物对水分的需求各异 ,如耐旱菌能在干旱环境 中生存,而水生微生物则 适应于湿润环境。
07
实验方法与技能培养
显微镜使用及观察方法
01
显微镜类型
了解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类 型及其原理。
观察技巧
掌握调焦、调节光亮度、识别微生 物形态等基本观察技巧。
03
02
样品制备
学习如何制备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样 品,如涂片、悬液等。
图像记录与分析
学习拍摄、保存和分析显微镜下的 微生物图像。
04
无菌操作技术及培养基制备
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空气以及生物体 内外,是自然界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微生物 。
古菌
形态结构
与细菌相似,但具有一些独特的结构和代谢特征,如细胞壁不含 肽聚糖,细胞膜中含有独特的脂质成分等。
生活环境
主要生活在极端环境中,如高温、高压、高盐、缺氧等条件下,因 此又称为极端微生物。
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
微生物检验7ppt课件
新生儿结膜分泌物可见胞内、胞外大量革兰阴性双球菌可 初步诊断为淋球菌性结膜炎
4.分离培养与鉴定
选择培养基如MTM,Martin-Lewis(ML) ,或NYC
置于5%CO2气体条件下35~37℃孵育 每隔24h观察平板
(1)形态和生化学鉴定
可疑菌落
直径0.5~1mm,灰褐色、光滑、半透明呈露滴 状凸起的菌落
血琼脂平板或巧克力琼脂平板上呈光滑、湿润、 透明或半透明、直径1~2mm的不溶血、圆形、灰兰色菌
落 卵黄琼脂平板上为无色、光滑、湿润奶油状菌落 在液体培养基中呈轻度或中度混浊生长,无菌膜 脑膜炎奈瑟菌于孵育24h后在培养基上发生自溶
3.生化特性
氧化酶阳性,触酶阳性(除延长奈瑟菌外) 对糖分解能力、硝酸盐还原能力和DNA合
革兰阴性球菌
奈瑟菌属(Neisseria) 布兰汉菌属(Branhamella)
概述
“伯杰鉴定细菌学手册”第9版
将奈瑟菌属和布兰汉菌属归于群4,将奈瑟菌属、莫拉 菌属、金氏菌属和不动杆菌属都归于奈瑟菌科
奈瑟菌属中的淋病奈瑟菌(N.gonorrhoeae)、脑 膜炎奈瑟菌(N.meningitidis)以及莫拉菌属中的 卡他莫拉菌(M.catarrhalis)是主要的致病菌。
告为阴性
(二)淋病奈瑟菌
1.检验程序
2.标本采集
阴道和宫颈分泌物
用无菌塑料棒涤纶拭子,伸入阴道后穹隆或宫颈内1cm处 停留10~15秒时间,蘸取
采集尿道分泌物
弃去前段脓性分泌物,留取后段作为标本
尿液 直肠肛拭标本
废弃第一根污染棉签,用第二根棉签醮取的分泌物
新生儿结膜炎时应采取眼结膜表面分泌物
目前对卡他莫拉菌是归属尚未定论
第一节 奈瑟菌属
4.分离培养与鉴定
选择培养基如MTM,Martin-Lewis(ML) ,或NYC
置于5%CO2气体条件下35~37℃孵育 每隔24h观察平板
(1)形态和生化学鉴定
可疑菌落
直径0.5~1mm,灰褐色、光滑、半透明呈露滴 状凸起的菌落
血琼脂平板或巧克力琼脂平板上呈光滑、湿润、 透明或半透明、直径1~2mm的不溶血、圆形、灰兰色菌
落 卵黄琼脂平板上为无色、光滑、湿润奶油状菌落 在液体培养基中呈轻度或中度混浊生长,无菌膜 脑膜炎奈瑟菌于孵育24h后在培养基上发生自溶
3.生化特性
氧化酶阳性,触酶阳性(除延长奈瑟菌外) 对糖分解能力、硝酸盐还原能力和DNA合
革兰阴性球菌
奈瑟菌属(Neisseria) 布兰汉菌属(Branhamella)
概述
“伯杰鉴定细菌学手册”第9版
将奈瑟菌属和布兰汉菌属归于群4,将奈瑟菌属、莫拉 菌属、金氏菌属和不动杆菌属都归于奈瑟菌科
奈瑟菌属中的淋病奈瑟菌(N.gonorrhoeae)、脑 膜炎奈瑟菌(N.meningitidis)以及莫拉菌属中的 卡他莫拉菌(M.catarrhalis)是主要的致病菌。
告为阴性
(二)淋病奈瑟菌
1.检验程序
2.标本采集
阴道和宫颈分泌物
用无菌塑料棒涤纶拭子,伸入阴道后穹隆或宫颈内1cm处 停留10~15秒时间,蘸取
采集尿道分泌物
弃去前段脓性分泌物,留取后段作为标本
尿液 直肠肛拭标本
废弃第一根污染棉签,用第二根棉签醮取的分泌物
新生儿结膜炎时应采取眼结膜表面分泌物
目前对卡他莫拉菌是归属尚未定论
第一节 奈瑟菌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
• 一、微生物的简单概述 • 二、微生物检验中的常见技术 • 三、常见临床标本的基本检验程序 • 四、总结
微生物的简单概述
• 微生物的分类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缺乏细胞器):
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 次体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典型的核结构和细胞器): 真菌、原虫 3、非细胞型微生物(由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 组成):病毒、朊粒
3、病原微生物:引起人类和动、植物致病的微生物, 是医学微兰阳性
革兰阴性
微生物检验中的常见技术
抗酸染色
微生物检验中的常见技术
• 细菌的培养技术 1、需氧培养:接种在平板或液体培养基上,
置于35℃温箱孵育18--24小时。 2、二氧化碳培养:5%--10%的CO2环境中生
微生物的简单概述
• 微生物的作用 绝大多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是有益的,有些还 是必不可少的。寄居在人体的微生物可以分为三 类:
1、正常菌群:不但无害,还可以帮助人体拮抗某些 病原微生物和提供营养。
2、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机体抵抗力下降、寄居 部位的改变或失调则引起致病。现抗生素的滥用 使其越来越体现出致病性。
肠杆菌
非发酵菌
少 见
弧菌
H2O2(+)
H2O2(-)
葡萄球菌
肠/链球菌
临床标本中的常见病原菌
总结
微生物检验是临床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的任务:①研究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 特征;②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 ③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④对医院感 染进行监控。同时希望大家时时做到“有 菌观念,无菌操作”,以此保护好自己也 同样保护好了病人。
微生物检验中的常见技术
分区划线得到单个菌落
微生物检验中的常见技术
• 细菌的生长现象 1、菌落的特征:大小、形状、突起、颜色、
表面、透明度、黏度。 2、血平板上的溶血 α溶血:菌落周围血培养基变成绿色环状。 β溶血:菌落周围形成一个完全透明的环。 γ溶血:菌落周围的培养基没有变化。 3、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主要观察动
祝大家实习愉快
微生物检验中的常见技术
6、靛基质、甲基红、VP试验、枸橼酸盐 (IMViC):大肠埃希菌(++--)、产气肠 杆菌(--++)
7、动力、靛基质、尿素分解试验(MIU)、 KIA、胆汁溶解试验、血浆凝固酶试验、杆 菌肽试验等都非常重要。
微生物检验中的常见技术
IMViC(++--)
IMViC(--++)
力(不动杆菌、志贺菌为阴性)
细菌的生长现象
发酵乳糖(红色)
细菌的生长现象
铜绿假单胞菌 不规则 绿色色素
细菌的生长现象
变形杆菌 迁徙生长
细菌的生长现象
肺炎克雷伯 拉丝现象
细菌的生长现象
粘液型绿脓
细菌的生长现象
β溶血
γ溶血
微生物检验中的常见技术
• 细菌的生物化学试验 1、氧化--发酵实验(O/F试验),主要用于发酵与
长良好,如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 3、厌氧培养:专性厌氧菌的培养。
微生物检验中的常见技术
• 细菌的分离技术 1、分离培养基:
麦康凯平板,中等强度选择培养基,可以 选择出大部分的革兰阴性菌。 SS琼脂平板,强选择性,用于志贺菌和沙 门菌的分离。 碱性琼脂平板,霍乱弧菌的分离培养基。 2、分区划线:适用于杂菌较多的标本。每画 完一个区,将接种环灭菌一次,使菌落量 逐渐减少,以获得单个菌落。
微生物检验中的常见技术
• 血清学试验 1、血清学鉴定:用含已知特异性抗体的免疫
血清去检测患者标本中或培养物中的未知 细菌及细菌抗原,以确定病原菌的种或型( 荚膜肿胀试验、制动试验)。 2、血清学诊断:用已知的抗原检测病人血清 中的相应抗体(肥达试验、外斐试验)。
微生物检验中的常见技术
• 细菌检验的商品化、自动化
全自动的血液培养系统和微生物鉴定/药敏 系统大大的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 率,使其微量化、标准化以及结果的准确度 和溯源性。但在工作中应做好仪器的保养 、维护和校正工作,坚持做好室内、间质 控!
微生物检验中的常见技术
鉴定+药敏试剂板条
临床标本细菌学检验基本程序
•
采集标本(保存、运送)
•
•
观察、前处理(标本是否合格)
非发酵之间的鉴别。 2、七叶苷水解试验,D群链球菌(阳性)与其他链
球菌的鉴别。 3、苯丙氨酸试验,变形杆菌、普罗威登斯菌和摩根
菌属(阳性)与其他肠杆菌的鉴别。 4、氧化酶实验,非发酵菌阳性(与试剂接触10s内
变成紫色),不动杆菌较为特殊(阴性)。 5、触酶实验(H2O2),葡萄球菌阳性,肠/链球菌
阴性。
•
直接涂片 快速检验
增菌培养(需氧、厌氧、
二氧化碳)
• 报告
报告
•
分离培养(需氧、厌氧、
•
二氧化碳)
•
可疑菌落(分纯培养)
• 涂片检查
• •
生化试验
血清学鉴定
报告
药敏试验
革兰阴性杆菌
本科室检验程序
接种标本 转种(分纯)
革兰阳性球菌
OF(+) OX(-)
OF(-)
OF (+) OX(+)
OX(-) OX(+)
• 一、微生物的简单概述 • 二、微生物检验中的常见技术 • 三、常见临床标本的基本检验程序 • 四、总结
微生物的简单概述
• 微生物的分类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缺乏细胞器):
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 次体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典型的核结构和细胞器): 真菌、原虫 3、非细胞型微生物(由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 组成):病毒、朊粒
3、病原微生物:引起人类和动、植物致病的微生物, 是医学微兰阳性
革兰阴性
微生物检验中的常见技术
抗酸染色
微生物检验中的常见技术
• 细菌的培养技术 1、需氧培养:接种在平板或液体培养基上,
置于35℃温箱孵育18--24小时。 2、二氧化碳培养:5%--10%的CO2环境中生
微生物的简单概述
• 微生物的作用 绝大多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是有益的,有些还 是必不可少的。寄居在人体的微生物可以分为三 类:
1、正常菌群:不但无害,还可以帮助人体拮抗某些 病原微生物和提供营养。
2、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机体抵抗力下降、寄居 部位的改变或失调则引起致病。现抗生素的滥用 使其越来越体现出致病性。
肠杆菌
非发酵菌
少 见
弧菌
H2O2(+)
H2O2(-)
葡萄球菌
肠/链球菌
临床标本中的常见病原菌
总结
微生物检验是临床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的任务:①研究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 特征;②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 ③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④对医院感 染进行监控。同时希望大家时时做到“有 菌观念,无菌操作”,以此保护好自己也 同样保护好了病人。
微生物检验中的常见技术
分区划线得到单个菌落
微生物检验中的常见技术
• 细菌的生长现象 1、菌落的特征:大小、形状、突起、颜色、
表面、透明度、黏度。 2、血平板上的溶血 α溶血:菌落周围血培养基变成绿色环状。 β溶血:菌落周围形成一个完全透明的环。 γ溶血:菌落周围的培养基没有变化。 3、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主要观察动
祝大家实习愉快
微生物检验中的常见技术
6、靛基质、甲基红、VP试验、枸橼酸盐 (IMViC):大肠埃希菌(++--)、产气肠 杆菌(--++)
7、动力、靛基质、尿素分解试验(MIU)、 KIA、胆汁溶解试验、血浆凝固酶试验、杆 菌肽试验等都非常重要。
微生物检验中的常见技术
IMViC(++--)
IMViC(--++)
力(不动杆菌、志贺菌为阴性)
细菌的生长现象
发酵乳糖(红色)
细菌的生长现象
铜绿假单胞菌 不规则 绿色色素
细菌的生长现象
变形杆菌 迁徙生长
细菌的生长现象
肺炎克雷伯 拉丝现象
细菌的生长现象
粘液型绿脓
细菌的生长现象
β溶血
γ溶血
微生物检验中的常见技术
• 细菌的生物化学试验 1、氧化--发酵实验(O/F试验),主要用于发酵与
长良好,如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 3、厌氧培养:专性厌氧菌的培养。
微生物检验中的常见技术
• 细菌的分离技术 1、分离培养基:
麦康凯平板,中等强度选择培养基,可以 选择出大部分的革兰阴性菌。 SS琼脂平板,强选择性,用于志贺菌和沙 门菌的分离。 碱性琼脂平板,霍乱弧菌的分离培养基。 2、分区划线:适用于杂菌较多的标本。每画 完一个区,将接种环灭菌一次,使菌落量 逐渐减少,以获得单个菌落。
微生物检验中的常见技术
• 血清学试验 1、血清学鉴定:用含已知特异性抗体的免疫
血清去检测患者标本中或培养物中的未知 细菌及细菌抗原,以确定病原菌的种或型( 荚膜肿胀试验、制动试验)。 2、血清学诊断:用已知的抗原检测病人血清 中的相应抗体(肥达试验、外斐试验)。
微生物检验中的常见技术
• 细菌检验的商品化、自动化
全自动的血液培养系统和微生物鉴定/药敏 系统大大的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 率,使其微量化、标准化以及结果的准确度 和溯源性。但在工作中应做好仪器的保养 、维护和校正工作,坚持做好室内、间质 控!
微生物检验中的常见技术
鉴定+药敏试剂板条
临床标本细菌学检验基本程序
•
采集标本(保存、运送)
•
•
观察、前处理(标本是否合格)
非发酵之间的鉴别。 2、七叶苷水解试验,D群链球菌(阳性)与其他链
球菌的鉴别。 3、苯丙氨酸试验,变形杆菌、普罗威登斯菌和摩根
菌属(阳性)与其他肠杆菌的鉴别。 4、氧化酶实验,非发酵菌阳性(与试剂接触10s内
变成紫色),不动杆菌较为特殊(阴性)。 5、触酶实验(H2O2),葡萄球菌阳性,肠/链球菌
阴性。
•
直接涂片 快速检验
增菌培养(需氧、厌氧、
二氧化碳)
• 报告
报告
•
分离培养(需氧、厌氧、
•
二氧化碳)
•
可疑菌落(分纯培养)
• 涂片检查
• •
生化试验
血清学鉴定
报告
药敏试验
革兰阴性杆菌
本科室检验程序
接种标本 转种(分纯)
革兰阳性球菌
OF(+) OX(-)
OF(-)
OF (+) OX(+)
OX(-) 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