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教案4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定位:《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货币银行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实务操作,培养学生的金融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货币银行的基本概念、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金融机构的运营与管理、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等,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金融课程和将来从事金融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的起源、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2. 信用与债务:信用的概念、信用形式、债务与债务工具。
3.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类型、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的运作。
4. 金融机构: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监管体系。
5.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务。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和实务。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务操作:安排学生参观金融机构,使学生了解金融机构的运营与管理。
四、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务操作。
3.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每周安排2课时。
五、教学评价1.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70%,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包括课堂表现、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六、教学手段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货币银行学》(第五版),提供全面、系统的货币银行学知识。
2. 多媒体教学:运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信息量。
3. 网络资源:推荐学生访问相关金融学网站,了解最新的金融动态和研究成果。
4. 金融软件:教授学生使用金融分析软件,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
2024年度《货币银行学》课堂教案
2024/2/2
3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2
33
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
回购协议市场
银行之间为了调节短期资金余缺,进行相 互借贷的市场。
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交 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以特定价格买回 或卖回某一数量的证券。
2024/2/2
9
资本市场特点及功能
01
02
03
04
长期性
资本市场是长期资金融通的市 场,交易期限通常在一年以上
。
客资料归档。
操作规范
严格执行实名制、大额现金管理、反洗钱等规定,确保存款业务合 规性。
15
贷款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法
贷款风险种类
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 等。
2024/2/2
风险评估方法
客户信用评级、项目评估、担保评 估等。
风险控制措施
制定贷款政策、实行审贷分离、完 善担保制度、加强贷后管理等。
《货币银行学》课堂教案
2024/2/2
1
目 录
2024/2/2
• 货币与银行基本概念 •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 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 • 国际金融合作与竞争
2
01
货币与银行基本概念
2024/2/2
3
货币定义及功能
2024/2/2
货币定义
货币是一种作为交易媒介、价值 尺度和贮藏手段的物品或符号。
风险性
由于交易期限长、市场波动大 ,资本市场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
融资功能
资本市场为企业和政府提供长 期资金来源,支持其扩大生产
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1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1.2 货币的职能1.3 货币制度及其类型1.4 我国的货币制度第二章:信用与利率2.1 信用的概念与形式2.2 信用制度及其运作2.3 利率及其决定因素2.4 利率的作用与影响第三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3.1 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类型3.2 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3.3 金融工具的种类与特点3.4 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第四章:银行业务与银行体系4.1 商业银行的业务4.2 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4.3 政策性银行与中央银行4.4 我国的银行体系第五章: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5.1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5.2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5.3 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5.4 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与调整第六章:存款创造与货币供应6.1 存款创造原理6.2 存款创造过程6.3 货币供应及其调控6.4 货币供应量的测量第七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7.1 中央银行的职能与组织结构7.2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7.3 货币政策工具与操作7.4 货币政策的效果评估与调整第八章:利率政策与利率市场化8.1 利率政策的作用与影响8.2 利率市场化的内涵与条件8.3 利率市场化的国内外实践8.4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展与挑战第九章:汇率与外汇管制9.1 汇率概述9.2 汇率决定理论9.3 外汇管制的内容与方式9.4 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与政策第十章: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10.1 金融创新的动因与类型10.2 金融创新的影响10.3 金融发展理论10.4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第十一章:金融风险与管理11.1 金融风险的类型与识别11.2 金融风险的管理方法11.3 金融风险评估与监控11.4 金融风险管理的国际标准与我国实践第十二章: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12.1 金融监管的原则与目标12.2 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与手段12.3 金融稳定与金融监管的关系12.4 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与挑战第十三章: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13.1 金融创新的动因与类型13.2 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的关系13.3 金融创新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13.4 金融创新的风险与管理第十四章: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体系14.1 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类型14.2 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与影响14.3 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14.4 我国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现状与策略第十五章:金融发展与世界经济15.1 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5.2 金融发展与全球化的关系15.3 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影响15.4 我国金融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关系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涵盖了《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主要分为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利率、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银行业务与银行体系、货币政策、存款创造与货币供应、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利率政策与利率市场化、汇率与外汇管制、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金融风险与管理、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体系、金融发展与世界经济等十五个章节。
货币银行学教案
货币银行学教案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学时:4学时二、本章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了解中外货币起源的学说,掌握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2.熟悉货币形式的演化,认识各种货币形式的特点,重点掌握现行的信用货币形式;3.掌握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基本功能,理解货币的各种作用;4.理解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和依据,了解西方国家货币层次划分的内容,重点掌握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5.掌握货币计量的有关概念及统计分析的经济意义。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货币的职能;马克思货币产生理论的主要内容;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货币制度的内容;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难点:马克思货币产生理论的主要内容;格雷欣法则。
四、小结1、从最一般的意义上来介绍有关货币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货币的产生、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的定义、货币概念的发展及货币的职能和作用。
2、主要介绍货币制度及其演进过程、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和类型、我国的货币制度。
第一节货币的产生与职能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2.把握货币的不同形态3.掌握货币的基本职能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货币产生的四种价值形式;货币的职能难点:货币的职能讲授内容一、货币的产生关于货币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中国古代的观点,西方关于货币起源的学说。
我们介绍的是马克思的科学的货币起源说,从商品交换的角度来考察。
1、商品交换的必然性2、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3、商品价值形式的四个阶段①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②扩大的价值形式③一般价值形式④货币价值形式二、货币的形态货币自产生以来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
根据货币材料的不同货币的形态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
1、实物货币2、金属货币3、代用货币4、信用货币5、电子货币三、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四、货币的层次划分货币层次是指不同范围的货币概念,划分货币层次时一般是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作为标准。
2024年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含多场景)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含多场景) 教案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一、课程概述《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研究货币的起源、发展、功能以及银行体系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货币银行学的核心概念,掌握货币供求、货币政策、银行管理、金融市场等方面的知识,为今后的金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理论目标:使学生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货币银行体系的运行机制。
2.实践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货币银行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金融业务操作技能。
3.思想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观念,增强金融风险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1.货币与货币制度(1)货币的起源与发展(2)货币的职能与货币制度(3)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2.金融市场(1)金融市场的分类与功能(2)金融工具及其定价(3)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与监管3.银行体系(1)商业银行的业务与经营(2)中央银行的职能与业务(3)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4.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2)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3)货币政策的实践与效果5.国际金融(1)外汇与汇率(2)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3)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机构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货币银行体系的运行机制。
3.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4.实践操作法:开展模拟银行业务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安排1.总学时:64学时2.学时分配:(1)货币与货币制度:16学时(2)金融市场:16学时(3)银行体系:16学时(4)货币政策:8学时(5)国际金融:8学时3.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3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等)(2)期中考试:30%(3)期末考试:40%六、教学资源1.教材:《货币银行学》(李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参考文献:(1)《货币银行学》(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金融市场学》(张亦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国际金融学》(姜波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教学课件:采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配合板书进行讲解。
货币银行学教案 (4)
货币银行学教案一、课程简介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货币政策以及银行的角色与功能等内容。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了解货币和银行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状况。
二、教学目标1.了解货币的概念、产生和发展过程;2.理解货币供给与需求、货币的价值和流通性;3.掌握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4.了解银行的基本职能、银行间市场和金融创新等内容;5.熟悉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的相关指标,能分析金融和经济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讲:货币的概念和功能(2学时)1.货币的概念和特性;2.货币的基本功能和衡量标准;3.货币的种类和形式。
第二讲:货币的产生与发展(2学时)1.货币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过程;2.货币的货币制度和货币制度变迁;3.国家货币和国际货币体系。
第三讲:货币供求关系(2学时)1.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2.货币供求关系的均衡和失衡。
第四讲:货币的价值和流通性(2学时)1.货币的价值理论和货币流通性的度量;2.货币价值和流通性的影响因素。
第五讲: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2学时)1.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2.货币政策的运行机制和调控方式;3.货币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第六讲:银行的基本职能(2学时)1.银行的概念和分类;2.银行的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3.银行的信用创造和支付清算。
第七讲:银行间市场与金融创新(2学时)1.银行间市场的概念和功能;2.银行间市场的交易工具和参与主体;3.金融创新的意义和形式。
第八讲: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指标(2学时)1.金融市场的分类和特点;2.宏观经济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3.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1.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2.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和期末考试。
五、教学资源1.教材:《货币银行学导论》;2.参考书:《货币银行学概论》、《货币银行学理论与实务》等;3.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金融新闻报道等。
(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教案
二、利息的计算
(一)单利和复利
1.单利是仅按本金计算利息,前期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
计算公式为:I=P•r•nS=P(1+r•n)
2.复利是指经过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将所生利息加入本金,逐期计算利息,俗称“利滚利”、“驴打滚”。
计算公式为:S=P(1+r)nI=S-P
(4)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分散性的特点。.
(三)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受到厂商资本数量的限制;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三、国家信用
(一)国家信用的概念:以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形式。
(二)国家信用的工具——国债
国债有国库券和公债两种。
(三)国家信用的作用
3.按是否与实际信用活动直接相关,信用工具可分为基础性信用工具和衍生性信用工具
三、基础性信用工具
(一)票据是具有一定格式,载明金额和日期,到期由付款人对持票人或指定人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的信用凭证。
2.本票。是债务人对债权人签发的在一定时期内承诺付款的信用凭证。
3.支票。是银行活期存款人通知银行从其账户上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票面指定人或持票人的信用凭证。
教
学
过
程
第二节利率及其功能课时:1
一、利率的种类
(一)市场利率、官定利率与公定利率
(二)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三)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四)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五)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
(六)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二、利率的功能
(一)积累资金的功能
(二)分配功能
(三)调节功能
(四)信息反馈功能
《货币银行学》课堂教案
《货币银行学》教案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本章重点内容(1)货币的职能(2)货币形态的演变及其最新发展(3)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4)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5)货币层次的划分2.本章难点内容(1)货币的产生机理及其本质(2)金银复本位制下的格雷欣法则(3)比较和理解货币层次划分的两种观点,并理解金融创新对货币层次划分的影响3.本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介绍货币含义的学术观点,强调本教材的基本观点(2)介绍不同货币职能的学术观点,强调本教材的基本观点(3)介绍货币及货币制度的发展过程(4)对货币层次进行划分的灵活运用三、本章应讲授的内容1.货币的产生过程从物物交换存在的弊端入手,阐述货币的产生及作用。
2.货币的本质介绍货币是特殊商品的本质,并说明货币体现的社会生产关系。
3.货币的职能介绍货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及世界货币的职能。
4.货币形态的演变从支付制度的演化入手,介绍货币的四种主要形态。
5.货币形式的最新发展阐述货币形式的最新发展形式—电子货币及其特征。
6.货币制度的演变从货币制度的形成及基本内容入手,阐述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7.货币的层次划分阐述按照货币的职能及货币资产的流动性程度两个指标划分的货币层次。
8.金融创新与货币层次的划分阐述金融创新对货币层次划分的影响。
四、课堂讨论1.讨论题目:货币的职能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讨论参考资料:《货币银行学》教材。
3.参考答案:参见《货币银行学》教材。
五、课堂习题1. 交换产生的重要前提是()A.不满现状B.市场经济的发展C.社会分工的存在D.有剩余商品2. 货币的产生是()A.人们相互协商的结果B.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C.由金银的天然属性决定的D.国家的发明创造3.当货币价值量不变时,价格与商品的价值量()A.成正比B.成反比C.没有关系4. 货币能否作为价值的贮藏取决于()A.能否带来收益B.货币本身是否有使用价值C.贮藏期不损失其价值D.是否有流动性5. 以下属于信用货币的有()A.现金纸币B.现金硬币C.保险单D.银行2年定期存款6. 在实物交换过程中,要想圆满的完成交换,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六、案例分析请根据列出的数字,计算并说明M0、M1、M2以及L的值。
2024年度货币银行学课程教案(内招生)
详细解析金融监管的主要领域和措施,包括市场 准入监管、业务运营监管、风险处置和市场退出 监管等。
2024/3/24
金融监管体制与机构
介绍各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特点和差异,以及主要 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力,如中央银行、证监 会、银保监会等。
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探讨当前金融监管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发展趋势, 如金融科技对监管的影响、跨境金融风险的防范 和应对等。
20
中央银行主要业务
2024/3/24
货币发行与管理
阐述中央银行如何控制和管理货币的发行与流通,以维护货币的稳定 和信誉,包括货币发行制度、货币供应量控制等。
金融市场操作
介绍中央银行如何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政策等手段调节金融市 场,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国际储备管理
探讨影子银行的定义、运 作机制及潜在风险,分析 如何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 管以维护金融稳定。
了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 势及其对汇率制度的影响 ,探讨不同汇率制度的优 缺点及适用条件。
探讨绿色金融的基本原理 和发展现状,分析其在支 持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 变化方面的作用及挑战。
2024/3/24
29
THANK YOU
25
国际收支平衡与调节
2024/3/24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同其他国家进 行经济往来的全部货币收支的统计报表。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增长波动、国际资本流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国 际收支失衡。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
一国政府可以采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措施来调节国 际收支失衡。
解析中央银行如何管理国际储备资产,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等, 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金融稳定。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案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四章 金融市场授课时间安排第7-8周第 1-2 节教学器材与工具多媒体教室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双语课程□ 其他□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掌握货币市场的作用、特点及其短期金融工具;2、掌握资本市场的作用、特点及其长期金融工具;3、熟悉衍生金融市场的形成与衍生金融工具;4、熟悉外汇市场与黄金市场及其作用;5、了解金融市场的形成条件、基本要素和主要功能;6、了解金融市场的特点与分类;教学重点及难点:货币市场的短期金融工具,资本市场的长期金融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教学基本内容1、金融市场的特点与分类 ;2、货币市场的作用、特点及其短期金融工具;3、资本市场的作用、特点及其长期金融工具;4、衍生金融市场的形成与衍生金融工具;教学过程设计:多媒体讲授-课堂提问讨论 ——总结陈述——作业思考教学方法及手段(请打√):讲授□√、讨论√□、多媒体讲解√□、模型、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简述金融市场的类型与功能?2、债券、股票、基金的定义是什么?它们有何区别?3、货币市场包括哪些市场?有哪些金融工具?什么是汇票,本票,支票?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1、黄正新,《金融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黄达,《货币银行学》第五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夏德仁,《货币银行学》第二章,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5月版;课后小结:填表说明: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一节或一次课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详细教案金需求者直接发生关系为主要特征的;四、金融市场的分类金融市场包括若干种类,根据其不同的期限,不同的职能,不同的标准,不同点对象可以将金融市场划分为多种类型。
1、按金融交易的期限分类,金融市场可分为短期金融市场和长期金融市场。
2、按金融交易的层次分类,金融市场可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
云南师范大学金融财政学院课程教案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英文名称: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 任课老师:何锦强货币银行学教案【教学内容要点】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学习目的要求了解货币收支的范围、货币流通的含义,掌握有关货币起源与形态、货币职能、货币制度及其构成,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等基本理论。
学习重点:货币形态、货币职能、货币制度及其构成。
学习难点:货币形态、货币职能。
二、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1. 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是货币吗?Money 与 Currency2. 现代市场经济中,极难找出与货币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和地方。
货币在对外交往中——外汇1. 一切外国的货币都是“外汇” (foreign exchange, exchange) 。
2. 对于所有外国人来说,人民币RMB 是他们国家的“外汇”。
第二节货币的起源古往今来论证货币起源的主流观点1. 是物品的交易,导致货币的出现。
2. 从物物交易到通过货币的交易——货币出现在人类经济生活之中,直至现在。
只要是市场经济,就不可能离开货币货币范畴是不是永恒的存在?有生就有死。
货币有“生”——它并非古已有之;那是否就可认定:它必将有“死”——消亡?这个问题涉及基本的货币理论,可以思考,但无需急于予以回答——这需要足够的理论准备。
第三节形形色色的货币货币形态经历着由低向高的不断演进1. 种种实物货币;2. 金属货币,特别是上世纪初还在流通的金属铸币,在流通了几千年后,也成为货币的历史形态。
当代货币的种种形态1. 用纸做的货币: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与国库发行的纸币,它们的区分及转化。
2. 账簿上的货币——存款货币:可签发支票的存款与定期存款。
3.以电磁信号为载体的货币。
外汇存在的种种形态货币的形态为什么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进?思考这一问题,有两点提示;或许应该说,思考任何经济问题,都不可忽视这两点。
1. 效率; 2. 节约(社会费用,交易成本……)第四节货币的职能一、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1. 经济生活中的交易对象多种多样,但都有价格。
货币银行学教案
货币银行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框架。
2. 掌握货币的职能、货币供应和需求的关系。
3. 理解商业银行的运营机制、存款创造和贷款投向。
4. 熟悉中央银行的职能、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目标。
5. 了解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金融工具和金融交易。
二、教学内容1. 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的定义和职能货币制度的演变和发展我国的货币制度及特点2. 信用与金融信用的概念和作用金融的基本要素和功能金融体系的组织结构3.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商业银行的设立和运营存款业务与存款创造贷款业务与贷款投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4.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的职能和地位货币政策的工具和目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效应我国货币政策实践与发展5.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金融市场的分类和功能金融工具的类型和特点金融市场的交易机制和参与者金融市场的监管与风险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阐述、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框架。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金融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课堂互动:设置问答、抢答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权威、实用的货币银行学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 课件:制作精美、生动的课件,辅助教学。
3.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金融案例,用于案例分析。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
2. 期中考试:设置期中考试,检验学生对货币银行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期末考试:进行全面考核,评估学生对货币银行学知识的系统掌握。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课堂教学,每周两次课。
3. 教学进度安排:货币与货币制度(4课时)信用与金融(3课时)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5课时)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4课时)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6课时)七、教学评价反馈1. 定期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是社会的金融系统中爆发的危 机,它集中表现为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 标急剧、短暂和超周期地恶化,这些恶 化的金融指标包括短期利率,证券,房 地产和土地等资产的价格,企业破产数 和金融机构倒闭数。
(新帕尔格雷夫货币与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大辞典)
金融危机的形式
• 金融危机的形式有:货币危机、债务危机、
对于非系统性金融风险,一般可以通过某种 技术性的手段或方法来进行防范和化解。
系统性金融风险(宏观金融风险)
宏观经济运行中,由于金融体系、金融制度的 缺陷、金融政策的失误以及非系统性金融风险 的累积等因素,导致经济波动的加剧和经济发 展的停滞甚至倒退,从而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 损失的可能性。
系统性金融风险包括:外债风险、制度性风险、 国家金融风险、泡沫型风险等。
收益
• 无法通过分散投资来
化解
• 非系统性风险是与整
个市场波动无关的风 险
• 由特殊因素引起
• 影响某种金融资产的
收益
• 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
化解
国际金融风险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资产价格的 异常剧烈的波动,或由于国际金融市场上 一些经济主体或金融机构负担巨额债务及 其资产负债结构趋于恶化,使得它们在经 济冲击下极为脆弱,并可能危及和严重影 响他国经济金融环境,甚至影响全球金融 市场的稳健运行。
分为非系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非系统性金融风险 (微观金融风险)
非系统性金融风险指经济主体 (包括金融机 构和非金融性企业、单位及个人 )在从事金 融活动时由于决策失误、客观情况变化或其 他原因而发生资产损失的可能性。它主要包 括以下几种: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 险、流动性风险、股权风险、技术风险等。
• 显然,对于宏观经济运行中系统性金融
风险的防范,虽然采取一些技术性的手 段是十分必要的,但这远远不够。它还 必须通过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的创 新、金融政策的调整以及通过国际间的 合作方能化解。
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的区别
• 系统性风险是与整个
市场波动相联系的风 险
• 由共同因素引起
• 影响所有金融资产的
1929年美国股市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
1929年10月29日,美国纽约股市50种主要 股票的平均价格暴跌了40%,其大崩溃一直持续 到1933年初。在这期间,30种工业股票从平均 365美元下降到63美元,20种公用事业的股票从 平均142美元下降到28美元,20种铁路股票价格 从平均180元下降到28元。
• 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大危机 • 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债务危机 • 日本泡沫危机 • 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 俄罗斯金融危机 • 国际银行业的危机及影响
1636年前后荷兰的“郁金香泡沫”
• 郁金香作为身份的象征,是欧洲上层社会追逐
的奢侈品,但是由于郁金香的培育技术的特殊 性,使得短期内的供给增长几乎为零,当需求 剧增而供给几乎不变时,它的价格节节上涨。 加上当时荷兰的郁金香期货市场上约束较少, 交易成本较低,郁金香合同得以迅速拔高价格 到非理性的程度。无数荷兰人抵押了他们的房 屋和财产去购买郁金香,直到1637年新年后, 投机的狂热抵不住信心的逆转,泡沫破灭,郁 金香价格重归合理水平。
密西西比泡沫和南海泡沫
• 在郁金香危机后过了80年,人类的投机心
理又在法国和英国分别上演了东印度公司 的“密西西比泡沫”和南海公司的“南海 泡沫”,其投机程度之大,投机者范围之 广,用后人的话是“似乎全世界的疯子都 从疯人院跑了出来”。
• G:\MBA\金银花价格暴涨调查 安国药市交易量已严重萎缩.doc
• 从金融的角度,风险指资产和收益受到
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作为风险的范 畴之一,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引起损失的 可能性,具体指的是经济主体在从事资 金融通过程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在现 代市场经济制度下,随着经济货币化、 证券化、金融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金融 风险客观普遍存在于经济活动中。
• 根据风险承担体的不同,可将金融风险
第四章 金融危机与监管
南京大学金融学系 于润
金融危机与监管
第一节 金融危机概述 第二节 金融危机的相关理论 第三节 金融危机的监管 第四节 中国的金融安全
第一节 金融危机概述
一、金融危机的含义 二、20世纪金融危机的回顾 三、当代金融危机的新特点
金融危机的生成机理
金融风险的形成 金融风险的积 聚 金融风险的放大 金融危 机的爆发 金融危机的国际传 导 国际金融危机
从金融风险到金融危机
金融风险大规模积聚和放大的最后结果就 是爆发金融危机。
一般来说,非系统性金融风险只对银行或 公司的经营造成影响,而系统性金融风险 则会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引发金融 危机。
某些非系统性金融风险也可能诱发系统性 金融风险,例如,某些大银行大金融机构 的破产倒闭也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1929年至1933年,美国的GNP下降近30%, 13万家企业在危机中破产,数千万人失业,失 业率从3%上升到25%。
一、金融危机的含义
• 风险与金融风险
风险是从事后角度来看的由于不确定因素而 造成的损失。(新帕尔格雷夫货币与金融大 辞典)
有的学者认为,风险是未来结果发生的任何 变化。认为“人们采取某种行动时,他们事 先能够肯定的所有可能的后果及每种后果出 现的可能性,都叫风险,风险是指既可能出 现坏的结果(风险损失),也可能出现好的结 果(风险报酬)”。
银行业危机、泡沫危机等。
• 起源于一国的金融危机波及到其他国家和地
区,就形成了国际金融危机。
• 国际金融危机是指在经济国际化或全球化环
境中,金融活动中出现的非正常变化或混乱。 它主要表现为由于金融资产价格短期内的大 幅度变化,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 大批量倒闭的现象。
二、20世纪金融危机的回顾
• 外债风险是一个国家因无力偿还外债所产
生的风险。
• 制度性金融风险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
因实行不合适的金融制度、汇率制度或货 币政策而产生的风险。
• 泡沫性型风险指因股票、债券或房地产等
资产价格大幅波动形成的风险。
• 国家金融风险是指外国机构投资者有组织
的在本国掀起大规模的金融投机风潮所造 成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