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生化
神经元的生物化学机制
神经元的生物化学机制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传递信息。神经元的生物化学机制是通过神经递质来实现的。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化学信使,负责兴奋性传递、抑制性传递等。神经递质的作用与其在受体上结合的方式密切相关。
神经递质受体有两类:离子通道受体和G蛋白偶联受体。前者是离子通道蛋白的一种具有双重功能的结合物,能够通过开放或关闭离子通道来控制离子流,从而改变细胞电位。后者通过细胞内G蛋白二次信使系统传递信息,影响细胞内蛋白激酶和蛋白酶的活性,以及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
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是一个复杂而精确的过程。神经递质合成的关键酶包括酪氨酸羟化酶、谷氨酸脱氢酶、乙酰胆碱转移酶等。神经递质释放则是一个由
Ca2+离子导致的可逆过程,该过程涉及到神经递质的膜运输、囊泡存储和释放。神经递质释放再通过与受体结合来产生电位变化、信息传递等。
神经递质在神经元功能发挥中至关重要。神经递质缺乏或功能失调会导致一系列的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帕金森病就是因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递质合成和释放功能丧失而导致的。而抑郁症则是由于脑内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浓度、合成或释放过程异常引发的。
神经递质的调节是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神经递质在体内含量和分布的调节需要参与多个因素,包括遗传、环境、药物、激素等。目前,神经递质调节也成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个研究方向。例如,针对多巴胺的药物,如利多卡因和莫匹啶等,已被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中。
总之,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信号传递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神经递质的生物化学机制能够更好地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
精神障碍的生化检查
多导睡眠图简介(3)
根据多导睡眠图,人类睡眠分为非快 眼动睡眠(NREM sleep)和快眼动 睡眠(REM sleep) NREM睡眠又分为阶段一、二、三、 四(S1、S2、S3、S4)四个阶段
多导睡眠图简介(4)
EEG
wk.baidu.com
EMG
EOG
W S1 S2
常见生化检查类型和方法(3)
• 细胞学检测指标
– 精神障碍患者常见的异常改变 – 临床意义
常见生化检查类型和方法(4)
• 药物浓度检测
– 锂盐 – 其他药物 – 滥用的物质
常见生化检查类型和方法(5)
• 脑脊液免疫学检测
– 精神障碍患者常见的异常改变 – 临床意义
精神障碍的多导睡眠图检查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精神病学及精神卫生学教研室
精神障碍的生化检查
精神障碍的神经生化机制
• 中枢神经递质与精神活动
– 多巴胺 – 去甲肾上腺素系统 – 5-羟色胺系统 – 乙酰胆碱系统 – γ-氨基丁酸系统 – 谷氨酸系统
精神障碍的神经生化机制
• 神经内分泌与精神活动
– 肽类物质 –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 –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 – 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 – 褪黑激素(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 – 加压素(vasopressin)和催产素(oxytocin) – 黑色素(melatonin) – 内源性阿片肽(endogenous opioids) – P物质(Substance P)
神经生物学复习题
神经生物学复习题
神经生物学复习题
神经生物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科,涉及到人类大脑和神经系统的运作机制。在复习神经生物学的过程中,解答一些复习题是非常有帮助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常见的神经生物学复习题吧!
1.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由哪些部分组成?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组成。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主体,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树突是神经元的接收器,用于接收其他神经元传递过来的信息。轴突是神经元的传导器,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连接点。
2. 神经冲动是如何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
神经冲动是通过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的。当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端时,它会触发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从而将信息传递下去。
3. 突触可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在神经冲动传递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兴奋性突触会增强神经冲动的传递,使下一个神经元更容易被激活。而抑制性突触则会减弱神经冲动的传递,使下一个神经元更难被激活。
4. 神经递质是如何参与神经冲动传递的?
神经递质是神经冲动传递过程中的关键物质。当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端时,它会触发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从而将信息传递下去。不同的神经递质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乙酰胆碱在
神经肌肉接头中起到兴奋肌肉的作用。
5. 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元是如何形成连接的?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是通过突触形成的。在发育过程中,神经元的树突和轴突会不断生长,并寻找适合的突触连接。这个过程被称为突触形成。突触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接受,以及突触结构的稳定性。
神经系统病理生理
从脊髓到脑高级中枢传递伤害性信息的三条主要上行通路
(五)常见的疼痛类型及其产生机制 (1) 快痛与慢痛
快痛:刺激后很快发生,消失也快,是一种尖锐而 定位清楚的“刺痛”,是由Aδ类纤维传导。 慢痛:一种定位不清楚的“烧灼痛”,在刺激后
0.5~1.0秒才能感觉到,持续时间长,并伴有情绪反
应及心血管和呼吸等变化,由C类纤维传导。
痛觉信息通过感觉纤维动作电位向中枢传导
(2)灼性神经痛 神经受损后出现的一种持久的剧烈疼痛, 特征是患肢的烧灼样剧烈疼痛,以及对热 刺激的阈值降低,以指(趾)和手、脚掌
最明显。
(3)痛觉过敏 痛觉过敏指原来不引起疼痛的刺激引起了 疼痛,或者损伤性刺激引起的痛觉比通常情 况下剧烈的一种状态,通常是神经或组织受 损导致伤害性信息持续传入的结果。
Characteristics of Brain Diseases 脑疾病的表现特征
★ Region-dependent consequences to injuries ★ Limited capacity for self repair ★ Acute brain damages will cause
胶质细胞 glial cells
★ 血液供应:椎动脉 vertebral arteries
颈内动脉 carotis interna
★ 血脑屏障:内皮细胞,基膜,
神经组织生化--第一节 血脑屏障
神经组织生化--第一节血脑屏障
第十四章神经组织生化
(Biochemistry of Neural Tissue)
神经组织生化或称神经生化学(neurochemistry),半个多世纪以来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然而,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极为复杂以及研究方法上的难度较大,迄今积累的资料还很不完备,特别是有关代谢与功能间的内在联系,很多问题还不十分清楚。因此,本章仅就与医学关系较密切的某些问题,有选择地加以介绍,而不是系统地阐述。
第一节血脑屏障
大约在一百年前就已发现,给动物注入活性染料,全身组织都染上色而唯独脑组织却不染色。但是如果把染料直接注入蛛网膜下腔,则脑组织迅速被染色。以后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有些物质完全不能由血进入脑组织间液;有些物质进入很缓慢;而有些物质的进入颇为迅速。总之,在血-脑之间有一种选择性地阻止某些物质由血人脑的“屏障(barrier)”存在,称为血脑屏障(BBB)。血脑屏障的功能在于保证脑的内环境的高度稳定性,以利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同时能阻止异物(微生物、毒素等)的侵入而有保护作用。
一、血脑屏障的结构特点
血脑屏障的物质基础是脑的毛细血管,它与其他组织中的毛细血管不同,有以下三个特点:
(1)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相互“焊接”得十分紧密,不象其他组
织毛细血管壁那样有较大的缝隙;(2)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外的基底膜(b asement membrane)是连续的;(3)毛细血管壁外表面积的85%都被神经
胶质细胞的终足所包绕。由此可见,物质由血液进入脑组织间液要穿
神经肽在神经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神经肽在神经系统研究中的应用神经肽是神经系统中一类重要的细胞信使物质,具有广泛的生
理和生化作用。在神经科学领域,神经肽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系统损伤、神经发育和行为等方面有密
切关系。本文将探讨神经肽在神经系统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一、神经肽概述
神经肽(neuropeptide)是一类多肽分子,在神经组织中广泛存在。神经肽通常由数十个甚至上百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具有较为
特殊的结构和相对较高的分子量。与单一的小分子递质相比,神
经肽的影响更加广泛和持久,且不容易被酶降解。神经肽的分泌
和运输也与一般递质不同,常通过胞体的高尔基体和线粒体运输
至轴索和终末区,由胞外信号递送系统(vesicular transport system)进行运输。
二、神经肽的功能
神经肽在神经系统中的功能十分复杂,涉及生理和生化多个方面。一方面,神经肽可以调节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并对神经元的电活动产生作用。此外,神经肽还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对于神经元的维持和再生也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神经肽还参与了神经系统的局部免疫和炎症反应,是神经运动和代谢等多重作用的关键。
三、神经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指由神经元和神经组织退化所引起的各种疾病,其中包括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症等。神经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已有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是导致阿尔兹海默症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神经肽S和BDNF可以发挥抗β淀粉样蛋白的作用,进而保护神经元不受损害。
四、神经肽在神经系统损伤中的应用
脑脊液生化指标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价值分析
脑脊液生化指标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生化指标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40例患者的脑脊液培养结果、葡萄糖、乳酸脱氢酶、氯化物、蛋白质等生化指标检验结果,将脑脊液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生化指标符合度。结果:40例患者脑脊液培养结果中阳性9例,阴性31例。诊断符合率为77.5%。4项生化指标中蛋白质诊断符合率最高67.5%,其次为葡萄糖62.5%、乳酸脱氢酶57.5%、氯化物5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葡萄糖、乳酸脱氢酶、氯化物、蛋白质等生化指标均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独立检测项目,而四者联合检验符合率更为理想,但目前仍缺少更为精准的检验指标,需不断精进,寻找更加精准、特异性的指标。
关键词:脑脊液;生化指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价值
因血脑屏障可阻碍抗菌药物通过,以至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在治疗时所选抗菌药物受到限制,而脑部组织内的有效抗菌药物浓度水平偏低,在临床治疗中成为棘手疾病[1]。脑脊液细菌培养作为该疾病感染的诊断黄金标准,得到推广使用,为该疾病感染患者的目标性抗感染干预提供可靠的检验依据。但是脑脊液细菌培养检验需要较长时间,检验结果需等待,容易延误患者病情[2]。脑脊液标本的常规脑脊液生化检验指标具备感应灵敏、检验速度快等优势,其中葡萄糖、乳酸脱氢酶、氯化物、蛋白质因特异性较高成为常规生化检验指标。本次研究就患者脑脊液检验及葡萄糖、乳酸脱氢酶、氯化物、蛋白质检验符合率、准确率进行回顾性分析,效果理想,特作以下报道:
医学神经生物学
医学神经生物学
医学神经生物学是研究神经系统在生理学和病理学方面的功能和机制的一门学科。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在人体这个高度复杂的生物机体中,神经系统的功能相当于一个指挥中心,它负责着整个身体的调节和控制。
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础单元。它们被称为神经元,主要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四个部分组成。神经元的结构决定了其功能。在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突触来实现的。传递神经冲动的物质叫做神经递质,常见的神经递质有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γ-氨基丁酸等。
神经系统的功能是通过各种神经传递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神经传递是通过电生理和化学方式来实现的。神经冲动产生的过程是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通过轴突,将神经冲动传递给突触前膜,最终释放神经递质,影响到后继神经元或靶细胞。神经传递的过程中,存在一个从神经元到靶细胞的特定连接方式,这就是神经-肌肉突触、神经-腺体突触和神经-神经突触。这些不同的突触类型实现了身体不同器官的调节和控制。
自主神经系统是体内一个自动调节器,它通过神经元和多巴胺受体来控制人体的自主行为。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当生命体感到外部环境的威胁时,交感神经系统会被激活,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这些都是为了使身体更能够应对突发事件。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则对身体的一些基础功能进行控制,例如心率的调节、呼吸的控制等。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存在着相互作用,两者相互依存、互为支撑,这就是身体的神经-免疫调节系统。
神经系统的病理学指的是神经系统的疾病和损伤,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患者的各种神经和行为异常。一些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脑供血不足以及癫痫等。医学神经生物学的主要目标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以期寻找相应的治疗方法,并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理论支持。
神经系统生理学
(五)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1.神经元内蛋白质在胞体的粗面 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内合成; 2.轴浆运输 Axoplasm trasport:
2.间隙过程:神经递质通过间隙并扩散到后膜 。
3.突触后过程: 神经递质→作用于后膜上特异性 受体或化学门控离子通道→后膜对某 些离子通透性改变→带电离子发生跨 膜流动→后膜发生去极化或超极化→ 产生突触后电位Postsynaptic potential。
(六)神经的营养作用和支持神经的营养 性因子 1.神经的营养作用: 2.支持神经的营养性因子: ⑴ 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n,NT) ① NT的概念:神经所支配的组织和 星形胶质细胞所产生的对神经元 具有支持作用的蛋白质。
总之,在突触传递过程中,突触前末梢去极化是诱发递质释放的关键因素;Ca2+是前膜兴奋和递质释放过程的耦联因子
(二) 突触后电位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⑴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记录
两个概念:受体的激动剂和拮抗剂 Agonist and Antagonist
2、 胆碱能受体: A.胆碱能受体分类: 分N、M两类。 N受体:即烟碱受体 Nicotinic receptor,
神经系统生化【共32张PPT】
3.受体
静止性和节律性
第二节 神经递质与神经系统疾病 (norepinephrine,NE )
酪氨酸羟化酶 (二) 多巴胺递质与帕金森氏病
灭活 ——— 重新摄取
烟碱(nicotine) 受体(N 型) (norepinephrine,NE )
(dopamine, DA)
眼外肌运动受损
喂食困难、呼吸窘迫 (化学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
R
儿茶酚胺
DA: R=H NA: R=H, -OH
A: R=CH3 , -OH
1. 生物合成
原料: 酪氨酸( Tyr )
限速酶: 酪氨酸羟化酶
(tyrosine hydroxylase, TH)
• 过程:
胞液
囊泡 胞液
Tyr
O2
TH
BH4 (四氢生物蝶呤)
H2O
多巴
脱羧酶
CO2
DA
羟化酶
神经系统生化
(优选)神经系统生化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髓)
外周神经系统
(脑神经、脊神经、植物 性神经和神经节)
树突
胞体
轴突
髓鞘
神 经 基本功能单位 元
大脑皮质
神经末梢
(突触)
高级神经中枢
眼外肌运动受损
第二节 神经递质与神经系统疾病
大脑神经递质的生化过程
大脑神经递质的生化过程
神经递质是指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它在大脑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参与着多种生理和行为过程。在神经递质的生化过程中,包括合成、存储、释放、作用和清除等多个环节。下面将详细介绍大脑神经递质的生化过程。
一、神经递质的合成
神经递质的合成是指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将原料物质转化为可用的神经递质分子。不同的神经递质合成的过程存在差异,但一般都是通过酶催化来完成的。
例如,多巴胺的合成过程就是一条相对复杂的生化反应链。首先,酪氨酸经过酪氨酸羟化酶的催化,转化为3,4-二羟基苯丙氨酸(DOPA)。然后,DOPA经过羧化酶的作用,转化为多巴胺。
二、神经递质的存储
存储是指将合成好的神经递质分子暂时储存起来,以备释放。神经递质的存储主要发生在神经元的突触小泡中。
突触小泡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囊泡,它能够与细胞膜融合,并释放其中的神经递质分子。通过运输蛋白的参与,突触小泡将合成好的神经递质从细胞体运送至突触的末端,并储存起来。
三、神经递质的释放
神经递质的释放是指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储存的神经递质分子。这个过程又称为神经递质的排放。
神经递质释放的机制包括钙离子介导的途径和无钙离子介导的途径。钙离子介导的途径是指当神经元兴奋时,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上升,
进而触发突触小泡与细胞膜的融合,排放神经递质。无钙离子介导的
途径则是指某些特殊条件下,突触小泡可以通过其他机制与细胞膜融合,实现神经递质的释放。
四、神经递质的作用
神经递质释放后,通过与特定的受体结合,发挥其作用。神经递质
神经系统
第十章神经系统
Physiology of Nervous System
人体是由不同器官、系统组成的极其复杂的有机体,体内各个器官、系统都有它们各自的功能,但是它们彼此并非互相孤立,不相往来,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和相互制约,共同来完成整个人体的生理功能。同时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通过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精确、快速而完善的适应性调节,来维持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正常进行。神经系统是人体内占主导地位的调节系统。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和外周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PNS)两部分所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brain)和脊髓(spinal cord);位于颅腔和椎管外的,分别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及脊髓发出的脊神经组成外周神经系统,包括神经节。根据支配器官的不同功能特点,外周神经系统可分为传入部分和传出部分,传出部分又可分为支配骨骼肌的躯体神经系统(somatic nervous system)和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两部分。
人类中枢神经系统是由数量庞大的神经细胞所组成的极其复杂的网络结构,在此网络上进行着十分频繁的信息传输和加工。加工的结果可以是产生的感觉、意识;可以是运动、内脏反射和情感表现;可以是信息的存储形式-学习和记忆;也可以是语言、意志、计划等高级的思维功能的表现。整个神经系统由神经细胞(nerve cell)和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l cell) 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reflex)活动,神经系统所有的功能,包括感觉分析、运动、对内脏活动调节以及大脑高级功能调节等都是通过神经细胞的整合(integration)和反射活动来实现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主要依赖于中枢神经系统,因此本章着重介绍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神经系统生化》课件
神经递质的生化调节机制
递质 乙酰胆碱 末梢神经递质
多巴胺
合成机制 乙酰胆碱合成酶催化的反应 合成
在转运之前合成,并最终储 存在神经末梢中
多巴、色氨酸、苯丙氨酸是 多巴胺的前体物
调节机制
含乙酰胆碱的突泡依赖膜电 位变化释放递质
神经末梢膜潜伏期电位的变 化作用于电压调制性钙通道 而释放
成瘾性物质干扰多巴胺神经 元的正常功能,进而破坏多 巴胺调节的动态平衡。
突触传递神经信号的机制
神经递质的释放
神经递质从突触前端释放,与 突触后端的受体结合,导致神 经信号的传递。
离子通道的作用
离子通道的开启、关闭调节了 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从而控 制神经信号的传递过程。
神经递质再吸收
神经递质经过再吸收转运至神 经元再利用,这一过程是神经 递质调节的关键环节。
神经激动传导的生化机制
结语
希望通过本课程,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神经系统的生化基础、神经递质的 调节机制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生化机制,进一步拓展学科知识,为神经科学 和神经疾病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神经系统生化
本课程介绍神经系统的生化基础,包括神经元结构与功能、突触传递机制、 神经递质及其分类等内容。
神经元结构与功能
1 结构
细胞体、树突、轴突、 突触等部分均有其特殊 构造。
2 功能
接受、处理和传递信息 是神经元的主要功能。 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在大 小、形状和功能上存在 差异。
比较分析神经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
比较分析神经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神经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是两个紧密相关的学科,都是生命科
学领域中备受瞩目的研究方向。神经生物学主要研究神经元、神
经回路和神经系统的各种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等方面,而生物
物理学则侧重于研究生命系统在物理和化学等方面的特性和规律。两者各有特点,但又有千丝万缕的关联。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
析比较神经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的异同之处。
一、研究对象
神经生物学主要研究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元、突触、神经环路、神经递质等相关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其中神经元是其研究的
中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们通过突触与其他神经
元或者肌肉细胞、腺体细胞等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各种信息的传
递和处理。
生物物理学则更侧重于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特性和规律,它的研
究对象更加广泛,例如研究分子生物学中各种分子的动力学、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也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动力学和作
用机制等。
二、研究方法
神经生物学主要采用光学显微镜、电生理技术、磁共振成像、基因工程和生物化学等方法进行研究。其中光学显微镜和电生理技术是神经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技术手段,可以用来观察神经元及其突触等结构的形态、功能和相互作用等,对神经系统的整体及其细节的理解提供了基础。
生物物理学的方法则更加多样化。生物物理学家采用的方法包括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质谱等物理手段,并且运用物理学中的力学、电学、热学等基础理论,对生物分子、生物体系的动态过程进行模拟和研究。
三、交叉应用
两者交叉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神经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在许多方面都有着深入紧密的关系,产生了多重研究领域和方法。
(整理)精神疾病神经生化基础
精神疾病的神经生化基础
一.神经元(neuron)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一)神经元的类型1.按触突数目分:
(1)假单极神经元
(2)双极神经元
(3)多极神经元
2.按触突长短分:
(1)Golgi Ⅰ型:
(2)Golgi Ⅱ型:
3.按功能分
(1)运动神经元
(2)感觉神经元
(3)中间神经元
(二)神经元的结构1.胞体(soma)
(1)核
(2)细胞器:尼氏体、无颗粒网、高尔基器、线粒体、溶酶体、神经黑色素、中心粒和纤毛
2.树突(dentrite)
(1)1个或多个树突
(2)树突侧棘
3.轴突(axon)
(1)轴丘和轴突起始段
(2)轴浆
4.细胞骨架
(1)微管
(2)神经细丝
(3)微丝
5.神经膜特殊结构
(1)受体
NA受体
5-HT受体
DA受体
Ach受体
(2)离子通道
电压门控通道(voltage-gated channel)
配基门控通道(ligand-gated channel)
机械门控通道(mechanical-
gated channel)
(3)转运体(transporter)
离子泵(ionic pump)
载体(carrier)
(三)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突触
1.电突触
(1)结构:
缝隙连接(gap juncton):前后膜无结构分化,两膜紧接,约距3.5nm,有多条约15nm的通道将两膜连通。
(2)传递特点:速度快
无突触延搁
双向传递
2.化学突触
(1)类型:
A.按接触类型分:轴-树(干、棘)
轴-胞体
轴-轴
B.Gray分型:Ⅰ型:位于树突棘Ⅱ型:位于胞体
C.按效应分:兴奋性→EPSP
抑制性→IPSP
(2)结构:
神经生物学原理 pdf
外界刺激引发大脑边缘系统(Leabharlann Baidu杏仁核)的激活 ,产生情绪体验。
情绪表达
通过面部表情、声音和身体语言等方式表现情绪 。
情绪调节
前额叶对边缘系统的调控作用,实现情绪的调整 和管理。
行为模式形成、改变和影响因素
行为模式形成
学习、经验和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特定的行为模式。
行为模式改变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习惯逆转训练等方法,可以改变不良行为模 式。
受体分类
根据受体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可以将其分为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偶联型受体和酶联型 受体等类型。
作用机制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通过激活或抑制下游信号通路,引起细胞内一系列生化反应,最 终实现对靶细胞的调控作用。同时,受体还具有调节神经递质释放和突触传递效能的作用 。
神经系统解剖与生理
3
中枢神经系统组成及功能
运动系统控制与运动协调
3
运动单位组成及功能特点
运动单位
指由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 单位。
功能特点
运动单位大小决定了肌肉收缩的精细程度,不同肌肉的运动 单位大小不同,且同一肌肉内不同运动单位的大小也存在差 异。
运动信息传导通路和执行过程
传导通路
大脑皮层发出运动指令,经脊髓前角运动细胞传至运动神经,再经神经-肌肉 接头传至肌肉,引起肌肉收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系统生化
生化机制:
苯丙氨酸羟化酶
苯丙氨酸
酪氨酸
转氨酶
苯丙酮酸 苯乙酸 苯乳酸
苯丙酮酸尿症 脑组织 神经损伤
智力障碍、惊厥等
神经系统生化
(五)遗传性核酸代谢病
病因: 先天性酶缺陷
如:痛风症 (自毁容貌综合症) 原发性病因:
先天性缺乏: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HGPRT)
神经系统生化
四、脑物质代谢性疾病
(一)脱支酶缺乏症
低血糖性癫痫发作
(二) 3-磷酸甘油酸激酶缺乏症
溶血性贫血和神经症状
神经系统生化
(三) 鞘脂累积病
鞘磷脂沉积症 先天性缺乏鞘磷脂酶 进行性痴呆、耳聋、惊厥发作
神经系统生化
(四)氨基酸代谢病
病因: 先天性酶缺陷 氨基酸转运障碍
神经症状: 智力障碍 惊厥发作 共济失调等
5-HT1D
神经系统生化
(四) 组胺 (histamine, HA) 1. 生物合成 原料:组氨酸( His )
神经系统生化
过程:
组氨酸脱羧酶
His
HA
CO2
• 小血管扩张物质 • 促胃蛋白酶与胃酸的分泌 • 过敏时释放↑
神经系统生化
2. 灭活 ——— 酶解失活
甲基转移酶
HA
3-甲基组织胺
SAM
1. 生物合成
原料:
水解 卵磷脂
胆碱
重新摄取
乙酰CoA
氧化 葡萄糖 -氧化 脂肪酸
神经系统生化
过程:
胆碱
乙酰CoA CoA
胆碱乙酰 转移酶
乙酰胆碱
神经系统生化
2. 灭活
酶解失活
三种方式
扩散失活
重新摄取
神经系统生化
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酯酶 (AchE )
胆碱 + 乙酸
AchE— OH
有机磷农药
解磷定
原料: 酪氨酸( Tyr )
限速酶: 酪氨酸羟化酶
(tyrosine hydroxylase, TH)
神经系统生化
过程:
胞液 囊泡 胞液
Tyr
O2
TH
BH4 (四氢生物蝶呤)
H2O
多巴
脱羧酶
CO2
DA
羟化酶
O2
NA 转甲基酶 SAM(S-腺苷蛋氨酸)
A
神经系统生化
2. 灭活
两种方式
酶解失活
单胺氧化酶 (MAO)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
AchE— 有机磷酰基
神经系统生化
3. 受体
烟碱(nicotine) 受体(N 型)
(化学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
两类
毒蕈碱(muscarine) 受体(M 型)
(与G-蛋白偶联受体)
神经系统生化
(二)儿茶酚胺类 (catecholamine, CA)
三种
去甲肾上腺素 (norepinephrine,NE )
神经系统生化
(二)神经递质的分类
1. 胆碱类: 乙酰胆碱 2. 单胺类: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5-羟色胺、 组胺 3. 氨基酸类:兴奋性(Glu; Asp) 抑制性( -氨基丁酸; Gly) 4. 神经肽类: 阿片肽类 P物质等
神经系统生化
二、神经递质的代谢
神经系统生化
(一) 乙酰胆碱 (Acetylcholine, Ach)
碱性蛋白 + 三磷酸肌醇
复合物
肢端麻痹症 (脱髓鞘病动物模型)
神经系统生化
抗体
第二节 神经组织的物质代谢
神经系统生化
一、能量与糖代谢
特点:
能量代谢率高 耗氧量大,对缺氧敏感 正常:葡萄糖为主要能源
异常:可利用酮体 主要途径:有氧氧化
己糖激酶:低Km; 高Vmax 主要调节酶:磷酸果糖激酶
MAO
3-甲基咪唑乙酸
神经系统生化
3. 受体
H1
三种
H2
H3
神经系统生化
(五) 兴奋性氨基酸 (excitatory amino acids, EAA)
1. 生物合成
原料:
-酮戊二酸
Glu
草酰乙酸
重新摄取
神经系统生化
3. 受体
1
-受体
2
3
NA与A
1
-受体
2
3
D1受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A
D2受体
神经系统生化
(三) 5-羟色胺 (5-hydroxytryptamine, 5-HT)
血清紧张素(serotonin) 1. 生物合成
原料: 色氨酸( Trp )
限速酶: 色氨酸羟化酶
(tryptophane hydroxylase, TPH)
神经系统生化
第三节 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神经系统生化
一、神经递质概述
神经系统生化
受体
神经末梢 突触
突触前膜
神经递质
突触后膜
突触后膜
受体
神经系统生化
(一) 神经递质的特点
1. 存在于神经末梢 2. 受刺激时自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
触后膜受体 3. 外源给予可出现相同生物效应 4. 药物可阻断效应 5. 存在有効灭活机制
神经系统生化
二、 脂代谢和核酸代谢
(一)脂代谢
神经鞘磷脂
胆固醇
慢
脑苷脂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胆碱
快
磷脂酰肌醇
神经系统生化
(二) 核酸代谢 特点:
mRNA高 缺乏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I
尿苷
ATP
UMP
ADP
TMP CMP
神经系统生化
三、氨基酸代谢
特点:
有较多游离氨基酸 包括:Glu、Asp、 -氨基丁酸 Gln、牛磺酸等
神经系统生化
过程:
Trp
TPH
5-羟色氨酸(5-HTP)
脱羧酶
CO2
5-HT
神经系统生化
2. 灭活
重新摄取
两种方式 酶解失活
神经系统生化
酶解失活:
5-HT
MAO
5-羟吲哚乙醛 醛脱氢酶
5-羟吲哚乙酸 (5-HIAA)
神经系统生化
3. 受体
三种
5-HT1 5-HT2 5-HT3
5-HT1A 5-HT1B 5-HT1C
神经系统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in the Nervous System)
神经系统生化
本章主要内容
神经组织的化学组成 神经组织的物质代谢 神经递质与受体 神经递质与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生化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髓)
外周神经系统
(脑神经、脊神经、 植物性神经和神经节)
神经系统生化
树突
胞体
神 轴突 经
元
基本功能单位
髓鞘
大脑皮质
神经末梢
高级神经中枢
(突触)
神经系统生化
第一节 神经组织的化学组成
神经系统生化
一、髓鞘的脂类组成
主要:鞘磷脂 其次:
胆固醇 / 甘油磷脂 / 半乳糖苷脂 4 :3 : 2
神经系统生化
二 、髓鞘的蛋白质组成
主要:
酸性蛋白 碱性蛋白(18KD, 170AA, pI=10.6 )
(noradrenaline, NA)
肾上腺素 (epinephrine, E)
(adrenaline, A)
多巴胺
(dopamine, DA)
神经系统生化
HO— HO—
HH
H
—C— C — N
HH
R
儿茶酚胺
DA: R=H NA: R=H, -OH
A: R=CH3 , -OH
神经系统生化
1. 生物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