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生化

合集下载

神经生化与神经内分泌基础

神经生化与神经内分泌基础

心境障碍的神经生化改变
现已有较多的研究报告,双相抑郁症病人尿中NE的代谢产物排泄量在抑郁时减低,而躁狂时 升高。
少数研究报告抑郁症有5-HT功能不足, 近年来,提出情感疾病的中枢胆碱能-肾上腺素能 失衡假说
目前关于躁狂发病机制的神经生化机制不是很清楚
焦虑障碍的神经生化改变
许多中枢神经化学物质参与了恐惧焦虑的过程,包括: 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RH),神经肽Y(NPY),P物质 单胺系统的神经递质:如NE、5-HT、DA 氨基酸类递质:如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等。
物质依赖的神经生化改变
按照精神活性物质的药理学性质,主要分为: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巴比妥类、BZDs、酒精),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咖啡因、苯丙胺、 可卡因等),大麻,致幻剂(LSD、仙人掌毒素等),阿片类(海洛因、吗啡、阿片等),挥 发性溶剂(苯环已哌啶等),烟草。
物质依赖的神经生化改变
研究发现,大脑存在着一个“犒赏系统”:
1)苯丙胺(安非他明)的精神病作用:苯丙胺是具有中枢兴奋作用的药物,它可促进神经末梢对 儿苯酚胺的释放,阻断突触前膜对儿苯酚胺的摄取,从而使突触间隙DA的含量升高。
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化改变
2)抗精神药物的药理机制:20多年来临床和基础的研究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对最初的假说给予补 充修正。如溴隐亭是DA的特异性激动剂,它可使突触间隙DA的功能提高,又能激活突触后D2受 体,而对有NE无影响,它的致精神病作用已得到证实,对精神分裂症DA亢进假说是一个有力的 支持。
概述
下丘脑包含多种神经递质,如:DA、5-HT以及NE等,它还含有一些重要的激素释放因子,如促 肾上腺素释放因子(CR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 (T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神经垂体加压素、缩胆囊素、神经肽Y、成长因子释 放因子等

生物体内性欲行为的神经和生化基础

生物体内性欲行为的神经和生化基础

生物体内性欲行为的神经和生化基础性欲是人类、动物生物体内共同存在的生命力量。

对于动物而言,其繁衍后代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性交来完成的。

性欲的产生和维持是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和影响的,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其中,神经和生化基础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性欲的神经基础神经系统作为人体的调控中心,对于人体的各种活动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性欲行为的发生与神经系统密切相关,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

该轴是保证性腺激素能够正常分泌以及调节性欲行为的关键环节,其中包括下丘脑、垂体和性腺三部分。

下丘脑作为神经内分泌调节的主要中枢,被认为是控制性欲行为的中心,其对身体的影响通过垂体激素的分泌来实现。

下丘脑通过控制垂体的分泌,使得性激素水平得到了调节,进而影响了人体内部的各种生理活动。

性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均可能会影响性欲行为。

除了下丘脑外,脑内的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也对性欲行为产生影响。

多巴胺是与奖赏和愉悦感有关的神经递质,其在脑内的含量与性欲行为之间密切相关。

5-羟色胺则被认为是情感与情绪调节的重要神经递质,其含量与性欲行为之间的关系则不是那么简单。

性欲的生化基础生化基础是性欲行为调节的重要因素之一。

性激素对于性欲行为的调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男性主要的性激素包括睾酮和雌激素;女性则主要包括雌激素、孕激素和孕酮。

这些激素可以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和生理系统进行性欲行为的影响。

睾酮是男性的主要性激素,其对性欲的调控至关重要。

其水平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会影响男性的性欲功能。

雌激素在男性内的含量则比较少,但仍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在女性身体内,雌激素对于性欲的调控作用则非常明显。

其水平的波动与月经周期等生理变化密切相关,直接影响了女性的性欲倾向。

孕激素和孕酮是女性体内重要的激素,也是影响女性性欲的重要因素。

决定性女性荷尔蒙的水平会随着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而变化,例如月经期、怀孕期和更年期等。

这些不同生理阶段的女性通过不同的荷尔蒙水平来调节自己的性欲行为。

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神经科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神经系统的学科,主要涉及神经元、神经回路、神经递质等方面的研究。

面对这一庞杂而神秘的研究对象,科学家们需要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才能对其进行充分而准确的研究。

下面将从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两方面来介绍这个学科的发展历程。

一、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1. 解剖学方法解剖学方法是神经科学研究中最早被使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对生物组织的切割和显微镜下的观察来研究神经系统的形态和结构。

解剖学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对神经系统进行细致的、三维的观察,有利于深入了解神经系统的运作原理。

但是,这种方法对于反应动态变化的了解不够充分,仅能提供静态的信息。

2. 生理学方法生理学方法是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另一个重要手段,主要是通过记录生物神经系统中的电位、兴奋、抑制等生理过程来研究其机制。

生理学方法可以通过实验控制来进行,可以针对不同的细胞、区域和功能进行研究。

例如,通过记录单个神经元的电位,可以探究其神经递质的调节或者是不同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理学方法的缺点是需要在实验条件下进行,不太符合自然环境。

3. 生物化学方法生物化学方法是研究神经系统生化机制的一种方法,它可以通过检测和分离神经系统中的生化分子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

例如,通过检测神经递质的类型和含量,就可以了解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通讯过程。

生物化学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检测到微小的生化反应,但同时也需要考虑信号转导等其他生物学过程。

4. 神经影像学方法神经影像学方法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流行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各种成像设备,如核磁共振成像(MRI)和脑电图(EEG),记录和分析神经系统的活动。

神经影像学方法可以较为清晰地描绘出大脑内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可以研究大脑在感知、思考、认知等方面的活动规律。

但神经影像学的成像精度、时间分辨率和成本都存在一定限制,无法满足实时性高、精度要求高的研究需求。

以上四种方法是神经科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也是未来神经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发展之路。

第18章-神经及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第18章-神经及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 临床意义
– 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膜炎蛋白质含量为3.0-6.5 g/L。
• 结核性脑膜炎刺激症状期蛋白质含量为0.3-2.0 g/L,压迫 症状期为1.9-7.0 g/L,麻痹期为0.5-6.5 g/L;脑炎蛋白质 含量为0.5-3.0 g/L。
(一) 脑脊液总蛋白测定
• 检测原理
– 脑脊液蛋白测定与血清中蛋白测定的方法基本相同,参见第六 章。
二、脑脊液葡萄糖测定
• 临床意义
CSF葡萄糖含量减低见于
脑部细菌性或真菌性感染: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隐球 菌性脑膜炎。
脑寄生虫病:脑囊虫病、錐虫病、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弓形体病等。 脑膜肿瘤 弥散性脑膜肿瘤浸润时减低甚至消失, 低血糖 低血糖昏迷、胰岛素过量 神经梅毒 梅毒性脑膜炎和麻痹性痴呆
(一) 脑脊液总蛋白测定
• 项目检测依据
– CSF蛋白质总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新生儿较高,可达 1g/L,早产儿可达2g/L。
• 正常成人>450mg/L时,一般是由于血脑屏障损伤或颅 内病变导致的生成增加的病理性增高,如感染、出血、 占位性病变、蛛网膜黏连及多次电休克治疗等。
(一) 脑脊液总蛋白测定
1
脑脊液蛋白质
2
脑脊液葡萄糖
3
脑脊液氯化物
4
脑脊液酶类
5 脑脊液中常用神经递质和神经肽
一、脑脊液蛋白质
正常CSF中的蛋白质80%以上来源于血浆,通过血脑屏 障的超滤作用进入,其中80%为白蛋白,20%为球蛋白。
无色透明; 比重1.004~1.007; 蛋白质含量200~400mg/L; 葡萄糖含量2.5~4.4mmol/L; 除含有较血浆多的镁和氯外,其他离子成分均比血浆低; 分泌速度为0.3~0.4ml/min,每天产生约600~700ml,每天的转换率为4~5次。

神经组织生化--第一节 血脑屏障

神经组织生化--第一节 血脑屏障

神经组织生化--第一节血脑屏障第十四章神经组织生化(Biochemistry of Neural Tissue)神经组织生化或称神经生化学(neurochemistry),半个多世纪以来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然而,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极为复杂以及研究方法上的难度较大,迄今积累的资料还很不完备,特别是有关代谢与功能间的内在联系,很多问题还不十分清楚。

因此,本章仅就与医学关系较密切的某些问题,有选择地加以介绍,而不是系统地阐述。

第一节血脑屏障大约在一百年前就已发现,给动物注入活性染料,全身组织都染上色而唯独脑组织却不染色。

但是如果把染料直接注入蛛网膜下腔,则脑组织迅速被染色。

以后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有些物质完全不能由血进入脑组织间液;有些物质进入很缓慢;而有些物质的进入颇为迅速。

总之,在血-脑之间有一种选择性地阻止某些物质由血人脑的“屏障(barrier)”存在,称为血脑屏障(BBB)。

血脑屏障的功能在于保证脑的内环境的高度稳定性,以利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同时能阻止异物(微生物、毒素等)的侵入而有保护作用。

一、血脑屏障的结构特点血脑屏障的物质基础是脑的毛细血管,它与其他组织中的毛细血管不同,有以下三个特点:(1)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相互“焊接”得十分紧密,不象其他组织毛细血管壁那样有较大的缝隙;(2)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外的基底膜(b asement membrane)是连续的;(3)毛细血管壁外表面积的85%都被神经胶质细胞的终足所包绕。

由此可见,物质由血液进入脑组织间液要穿越较多的层次,包括脂性的(质膜)和非脂性的(基底膜)膜的结构。

其中,穿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是关键性的步骤。

与其他组织,譬如肌肉组织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相比较,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饮作用(pi nocytosis)很微弱。

因此,对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来说,借胞饮作用转运物质(大分子和电解质)的能力是很有限的,这就更加强了脑毛细血管壁的屏障功能。

神经系统检查习题

神经系统检查习题

神经系统检查习题一、背景介绍神经系统检查是医学中常用的一种体格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通过对神经系统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疾病,并进一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本文将介绍神经系统检查的习题,以帮助读者巩固和提高对神经系统检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习题解析1. 以下哪项不是神经系统检查的常用方法?A. 神经系统问诊B. 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C. 神经系统生化指标检查D.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答案:C. 神经系统生化指标检查解析:神经系统检查主要包括神经系统问诊、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生化指标检查不是神经系统检查的常用方法。

2. 神经系统问诊的目的是什么?A.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B. 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反应C. 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结构D. 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答案:A.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解析:神经系统问诊是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以便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

3.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神经系统观察和神经系统功能检查B. 神经系统问诊和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C. 神经系统问诊和神经系统观察D. 神经系统观察和神经系统结构检查答案:A. 神经系统观察和神经系统功能检查解析: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观察和神经系统功能检查两个方面,通过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表现和进行相关功能检查,来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4. 神经系统观察中,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观察内容?A. 神经系统肌张力B. 神经系统瞳孔反应C. 神经系统听力D. 神经系统言语答案:C. 神经系统听力解析:神经系统观察的常见内容包括神经系统肌张力、神经系统瞳孔反应和神经系统言语等,而神经系统听力不是常见的观察内容,通常需要进行单独的听力检查。

5. 神经系统功能检查中,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功能检查项目?A. 神经系统感觉检查B. 神经系统运动检查C. 神经系统平衡检查D. 神经系统血压检查答案:D. 神经系统血压检查解析:神经系统功能检查的常见项目包括神经系统感觉检查、神经系统运动检查和神经系统平衡检查等,而神经系统血压检查不是常见的功能检查项目,通常需要进行独立的血压测量。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枢神经系统是指人的脑和脊髓,是人体各系统之间协调交流的中心。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是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生化过程,它涉及到基因表达、神经元的分化、神经元的迁移、窝形成,以及神经元的形成和连接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

1.胚胎期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在胚胎期,中枢神经系统开始发育。

在胚胎的早期,造血干细胞转化为原始神经元,并从胚胎的牵张神经管形成。

神经管是胚胎发育中最重要的结构之一,它是未来脑和脊髓的基础。

神经管的发展由两个过程组成,即原始神经细胞层的间质和神经细胞的分化。

神经管具有三个重要的膨大部位,即前脑、中脑和后脑。

这三个部分都会发展为不同的脑区。

在胚胎的后期,神经管分化为不同的系统,包括脊髓,大脑和小脑等。

在胚胎的早期,脑的三个部分相对较大,但在怀孕期的后半段,这些部分会逐渐发展出更细致的结构和区域。

2.婴儿期和幼儿期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在出生后几个月,婴儿的大脑开始迅速增长。

婴儿的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和脑干都在不断发育,这些结构组成了人脑的主要部分。

此时,神经元的数量急剧增加,然后通过突触形成连接。

儿童的基础神经元数量还不算很大,但由于它们与其他神经细胞相互连接,因此它们的功能和复杂性在快速发展。

幼儿期是中枢神经系统快速发展的时期,这时婴儿的大脑已经相当成熟。

一些区域和区域之间的联合加强,视觉和听觉处理区域特别强调。

随着这种迅速的发展,幼儿时期对外部刺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青少年时期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到了青春期,中枢神经系统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神经元数量的增长已经停滞不前,但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却变得更多。

在青春期,大脑和脊髓的自动化控制区域经历了一个结构迅速变化的时期,这种变化导致了青春期的各种神经方面的变化。

此外,青春期还伴随着人性格和情绪方面的变化,其中一些变化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

这些变化可能涉及大脑的生长和组织成熟。

神经及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神经及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是神经损伤的另一个特异性生物化学标志,检测方法有酶 活性和质量测定两种。在脑梗死、脑出血、外伤及颅内高 压时可持续增高。
第三十六页,共56页。
脑脊液中主要酶类检测的方法和意义
第三十七页,共56页。
五、脑脊液中常用的神经递质和神经肽
l 神经递质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及人的精神活动起 着重要的作用,某些神经系统的疾病及精神病可表 现出神经递质代谢的变化;
4.血脑屏障受损和影响
l 脑外伤、出血、梗死、缺氧、炎症、肿瘤等可使血脑屏 障遭到破坏;
l 血管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程度破坏,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 增高,使蛋白及大分子物质、离子、细菌、病毒等通过血脑 屏障进入脑组织。
第六页,共56页。
第七页,共56页。
脉络丛上皮细胞对各种物质的选择性:
★ 最易通过物质: 氯、钠、镁离子及乙醇
指数> 100,表明屏障完全崩溃。
IgG和白蛋白比率 =
CSF中IgG mg/L CSF中白蛋白mg/L
诊断脱髓鞘疾病
免疫球蛋
CSFIgG mg/L×血清白蛋白g/L
=
反映鞘内IgG合成
白指数
CSF中白蛋白mg/L×血清IgG g/L
第二十三页,共56页。
第二十四页,共56页。
(四)特异性蛋白检测
第二十九页,共56页。
临床意义
增高:
1、脑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2、下丘脑损害 3、急性脑外伤和中毒影响脑干 4、糖尿病或大量注射葡萄糖后 5、早产儿和新生儿
第三十页,共56页。
三、脑脊液氯化物
Ø 脑脊液氯化物浓度约为血浆浓度的1.2~1.3倍 。
Ø Donnan平衡:正常人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较低
,为了维持脑脊液及血浆渗透压之间的平衡, 脑脊液中氯化物含量高于血浆中含量。

脑脊液生化检验项目

脑脊液生化检验项目

脑脊液生化检验项目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简称CSF)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由脑脊液系统中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管中产生和循环。

脑脊液的生化检验项目是通过分析脑脊液中的成分来判断脑脊液的生理状态、诊断疾病以及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

一、蛋白质: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是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的蛋白质浓度较低,一般在15-45mg/dL之间。

蛋白质的检测可以通过测定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浓度来进行。

异常的蛋白质水平可能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感染、出血或肿瘤等疾病。

二、葡萄糖:脑脊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是评估中枢神经系统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的葡萄糖浓度通常与血浆中的葡萄糖浓度相近,一般在50-80mg/dL之间。

脑脊液中葡萄糖浓度的降低可能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肿瘤、代谢障碍或炎症等疾病。

三、氯化物:脑脊液中的氯化物浓度是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电解质平衡的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的氯化物浓度一般在110-130mmol/L之间。

氯化物的浓度变化可能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代谢性酸中毒或碱中毒等疾病。

四、乳酸:脑脊液中的乳酸浓度是评估脑脊液代谢状态的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的乳酸浓度较低,一般在1.1-2.2mmol/L之间。

乳酸的升高可能提示脑脊液代谢障碍、缺氧、炎症或肿瘤等疾病。

五、细胞计数与分类:脑脊液中的细胞计数与分类是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和感染的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的细胞数较低,一般在0-5个/μL之间。

细胞分类可以根据细胞形态和功能进行,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红细胞等。

细胞计数与分类的异常可能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炎症或肿瘤等疾病。

六、细菌培养:脑脊液的细菌培养是评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将脑脊液样本接种到适当的培养基中,观察是否有细菌生长,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感染。

细菌培养的结果对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非常重要。

神经内科疾病的辅助检查与诊断标准

神经内科疾病的辅助检查与诊断标准

神经内科疾病的辅助检查与诊断标准一、引言神经内科是指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科学,其辅助检查和诊断标准在临床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神经内科疾病辅助检查的常用方法和相应的诊断标准。

二、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方法,可用于观察和评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常见的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射线、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脑电图(EEG)。

1. X射线X射线是一种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可用于观察颅骨的骨折情况、颅内肿瘤和颅内出血等。

根据X射线的结果,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颅内损伤或其他疾病。

2. 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高分辨率、多参数的影像学方法,可以提供详细的神经系统结构信息。

通过MRI检查,医生可以观察到颅内的软组织结构、脑卒中灶、脊髓疾病等。

在诊断神经系统疾病中,MRI常被用于检测脑肿瘤、多发性硬化症等。

3. 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是一种通过多个不同方向的X射线扫描来获取图像的方法。

它可以用于检测颅内出血、颅内肿瘤、脑梗死等。

CT扫描速度快,对紧急情况下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4. 脑电图(EEG)EEG是一种记录脑电活动的方法,通过粘贴电极在头皮上记录脑电信号。

它可以用于诊断癫痫、脑电功能异常等。

脑电图的特征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可能的疾病类型。

三、神经系统生化检查神经系统疾病的生化检查可以提供疾病发生机制的指引,并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常用的神经系统生化检查项目包括:脑脊液检查、神经肌肉电生理学检查和血清标志物检测等。

1.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是通过穿刺脑脊液来获取样本,以评估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

脑脊液检查可检测到细胞、蛋白质和化学物质的异常变化,用于诊断脑膜炎、脑肿瘤和多发性硬化症等。

2. 神经肌肉电生理学检查神经肌肉电生理学检查包括神经传导速度(NCV)和肌电图(EMG),它们可以通过记录神经和肌肉的电活动来评估神经系统疾病。

动物的生理生化特征

动物的生理生化特征

动物的生理生化特征动物是地球上生物界中最为复杂多样的生命形式之一。

它们拥有各种各样的生理生化特征,这些特征对于它们在适应环境、繁殖后代和维持生命活动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动物的生理生化特征,以期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命形式。

一、呼吸系统动物的呼吸系统是保证它们获取氧气,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重要器官。

不同种类的动物具有各自不同的呼吸器官和呼吸方式。

例如,人类和大多数哺乳动物通过肺部进行气体交换;鱼类通过鳃来吸取水中的氧气;昆虫则通过气管系统进行呼吸。

此外,某些动物还能通过皮肤或鳃盖进行气体交换。

二、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是动物体内维持物质运输和体液循环的重要机制。

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不同动物的循环系统也存在差异。

例如,我们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具有四个心腔的心脏,通过动脉和静脉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同时将代谢产物运回肺部或肾脏进行排泄。

而鸟类和爬行动物的心脏则具有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适应了它们不同的代谢需求。

三、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是动物体内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吸收的重要系统。

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类型的消化系统。

例如,人类和大多数哺乳动物具有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在内的消化道,食物在这些器官中被分解、消化和吸收。

鸟类则具有胃肠瘤,在胃中进行初步的消化,然后进一步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四、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动物体内调控和协调各种生理活动的重要系统。

它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组成。

不同动物的神经系统结构也有所区别。

例如,脊椎动物的大脑分为脑干、小脑和大脑两个半球,不同部位负责不同的功能,如感知、运动、思维和记忆等。

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较为简单,通常由神经节和神经网组成。

五、排泄系统排泄系统是动物体内排除代谢废物和调节体内平衡的重要系统。

不同种类的动物具有不同的排泄器官和排泄方式。

例如,人类和大多数哺乳动物的排泄器官是肾脏,通过尿液排出体内废物。

昆虫则通过马氏管和短肠来排泄代谢产物。

神经系统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系统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系统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系统是一种复杂的生物系统,包括大脑、脊髓、神经和感觉器官。

它是给人类赋予感知、思考和行动的力量,更是生命的核心。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知识的关键,下面将进行详细描述,以展示神经系统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一、结构单位1.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细胞单位。

它可以传递化学和电学信号,并向其他神经元、肌肉、和腺体发送信息。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纤维组成。

细胞体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是神经元主要的生化反应场。

树突是神经元的输入部位,它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和感觉器官的信息。

轴突则是神经元的输出部位,它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神经元的纤维则将轴突与细胞体连接起来。

2.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连接点。

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与突触结合,将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然后通过突触将电信号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或者效应器上。

突触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物质,可以刺激下游神经元或效应器,引起兴奋或抑制性反应。

3.神经纤维和神经束神经纤维指的是神经元的轴突,它们连接起来形成神经束,这是神经系统的一大特点。

神经束可以使神经信号在大范围内传递,帮助大脑和神经系统控制身体的各个部位。

4.神经系统组织神经系统组织是神经元和突触的结构,在身体的各个部位中形成不同的神经网络。

神经系统组织有三种类型:感觉神经系统组织、运动神经系统组织和中枢神经系统组织。

感觉神经系统组织由末梢神经、感受器官和神经元们形成,它使我们感知世界和内部身体状态的信息。

运动神经系统组织由神经元和肌肉组织组成,它控制并完成动作执行。

中枢神经系统组织由中枢神经组织和脊髓组成,它主要负责处理感知信息和思考行为。

二、功能单位1.传递信息神经系统的最基本功能是传递信息。

每个神经元都有不同的生化学意义,这意味着神经元可以将特定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

当一个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时,会发生电势变化,它会释放神经递质来传递这个信息。

神经生化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神经生化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神经生化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后,其作用通常被以下哪种机制终止?A. 再摄取B. 扩散C. 酶解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哪种受体在神经递质结合后,通过G蛋白来传递信号?A. 离子通道受体B. G蛋白偶联受体C. 酶联受体D. 细胞核受体答案:B3. 下列哪项不是神经肽的特点?A. 分子量小B. 由多个氨基酸组成C. 通过高尔基体加工D. 通常在神经细胞内合成答案:A4. 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主要依赖于哪种细胞器?A. 线粒体B. 突触小泡C. 内质网D. 高尔基体答案:B5. 哪种物质在神经细胞的有丝分裂中起到关键作用?A. 微管蛋白B. 肌动蛋白C. 神经生长因子D. 神经肽答案:A6. 哪种类型的神经元具有最长的轴突?A. 感觉神经元B. 运动神经元C. 中间神经元D. 所有神经元的轴突长度相同答案:B7. 神经递质的释放通常是由哪种细胞内的信号触发的?A. Ca2+B. K+C. Na+D. Cl-答案:A8.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神经递质?A. 乙酰胆碱B. 多巴胺C. 谷氨酸D. 胰岛素答案:D9. 哪种类型的受体在神经递质结合后,可以直接改变离子通道的开放状态?A. 离子通道受体B. G蛋白偶联受体C. 酶联受体D. 细胞核受体答案:A10. 神经递质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神经元的哪个部位?A. 树突B. 细胞体C. 轴突D. 突触前膜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通过_________机制实现的。

答案:胞吐12.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可以通过_________信号通路或_________信号通路来传递信号。

答案:离子通道;第二信使13. 神经肽通常由_________个氨基酸组成。

答案:多14. 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通过_________与突触前膜融合。

答案:SNARE蛋白15. 神经生长因子(NGF)主要影响_________的生长和发育。

大脑神经递质的生化过程

大脑神经递质的生化过程

大脑神经递质的生化过程神经递质是指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

它在大脑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参与着多种生理和行为过程。

在神经递质的生化过程中,包括合成、存储、释放、作用和清除等多个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大脑神经递质的生化过程。

一、神经递质的合成神经递质的合成是指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将原料物质转化为可用的神经递质分子。

不同的神经递质合成的过程存在差异,但一般都是通过酶催化来完成的。

例如,多巴胺的合成过程就是一条相对复杂的生化反应链。

首先,酪氨酸经过酪氨酸羟化酶的催化,转化为3,4-二羟基苯丙氨酸(DOPA)。

然后,DOPA经过羧化酶的作用,转化为多巴胺。

二、神经递质的存储存储是指将合成好的神经递质分子暂时储存起来,以备释放。

神经递质的存储主要发生在神经元的突触小泡中。

突触小泡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囊泡,它能够与细胞膜融合,并释放其中的神经递质分子。

通过运输蛋白的参与,突触小泡将合成好的神经递质从细胞体运送至突触的末端,并储存起来。

三、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递质的释放是指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储存的神经递质分子。

这个过程又称为神经递质的排放。

神经递质释放的机制包括钙离子介导的途径和无钙离子介导的途径。

钙离子介导的途径是指当神经元兴奋时,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上升,进而触发突触小泡与细胞膜的融合,排放神经递质。

无钙离子介导的途径则是指某些特殊条件下,突触小泡可以通过其他机制与细胞膜融合,实现神经递质的释放。

四、神经递质的作用神经递质释放后,通过与特定的受体结合,发挥其作用。

神经递质的作用方式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

兴奋性作用是指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在接受信号的神经元上产生兴奋性反应,促使神经元继续传递信号。

抑制性作用则是指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抑制接受信号的神经元的活动,减弱或停止信号传递。

五、神经递质的清除神经递质的作用完成后,需要及时清除,以维持神经递质浓度的恢复和信号传递的正常进行。

《神经系统生化》课件

《神经系统生化》课件

神经递质的生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节机制
递质 乙酰胆碱 末梢神经递质
多巴胺
合成机制 乙酰胆碱合成酶催化的反应 合成
在转运之前合成,并最终储 存在神经末梢中
多巴、色氨酸、苯丙氨酸是 多巴胺的前体物
调节机制
含乙酰胆碱的突泡依赖膜电 位变化释放递质
神经末梢膜潜伏期电位的变 化作用于电压调制性钙通道 而释放
成瘾性物质干扰多巴胺神经 元的正常功能,进而破坏多 巴胺调节的动态平衡。
神经系统生化
本课程介绍神经系统的生化基础,包括神经元结构与功能、突触传递机制、 神经递质及其分类等内容。
神经元结构与功能
1 结构
细胞体、树突、轴突、 突触等部分均有其特殊 构造。
2 功能
接受、处理和传递信息 是神经元的主要功能。 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在大 小、形状和功能上存在 差异。
3 重要性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组 成单位,理解神经元的 结构和功能对于学习神 经科学至关重要。
结语
希望通过本课程,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神经系统的生化基础、神经递质的 调节机制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生化机制,进一步拓展学科知识,为神经科学 和神经疾病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离子通道的功能
离子通道的开放调节膜电 位的变化,从而控制神经 元的兴奋和抑制性神经信 号。
神经冲动形成的过程
神经冲动发生时,离子通 道的状态发生急剧变化, 膜电位发生反向的快速变 化。
钠钾泵的作用
钠钾泵通过转运离子维持 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 为神经元兴奋传递过程提 供重要条件。
神经递质及其分类
1
多巴胺
2
多巴胺参与了很多生理生化过程,如
奖赏和情感的调节,但是与过度使用
药物有关的成瘾行为也会进一步促进

(整理)精神疾病神经生化基础

(整理)精神疾病神经生化基础

精神疾病的神经生化基础一.神经元(neuron)——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一)神经元的类型1.按触突数目分:(1)假单极神经元(2)双极神经元(3)多极神经元2.按触突长短分:(1)Golgi Ⅰ型:(2)Golgi Ⅱ型:3.按功能分(1)运动神经元(2)感觉神经元(3)中间神经元(二)神经元的结构1.胞体(soma)(1)核(2)细胞器:尼氏体、无颗粒网、高尔基器、线粒体、溶酶体、神经黑色素、中心粒和纤毛2.树突(dentrite)(1)1个或多个树突(2)树突侧棘3.轴突(axon)(1)轴丘和轴突起始段(2)轴浆4.细胞骨架(1)微管(2)神经细丝(3)微丝5.神经膜特殊结构(1)受体NA受体5-HT受体DA受体Ach受体(2)离子通道电压门控通道(voltage-gated channel)配基门控通道(ligand-gated channel)机械门控通道(mechanical-gated channel)(3)转运体(transporter)离子泵(ionic pump)载体(carrier)(三)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突触1.电突触(1)结构:缝隙连接(gap juncton):前后膜无结构分化,两膜紧接,约距3.5nm,有多条约15nm的通道将两膜连通。

(2)传递特点:速度快无突触延搁双向传递2.化学突触(1)类型:A.按接触类型分:轴-树(干、棘)轴-胞体轴-轴B.Gray分型:Ⅰ型:位于树突棘Ⅱ型:位于胞体C.按效应分:兴奋性→EPSP抑制性→IPSP(2)结构:A.突触前区:突触体(含囊泡、线粒体、微丝、微管、无颗粒内质网)突触前膜(增厚的细胞膜、致密小棒、高电子密度物质)B.突触间隙:200~500埃C.突触后区:突触后膜受体(四)神经元的生理特性1.静息膜电位(membrane potential)2.应激性(irritability)或兴奋性(excitability)3.动作电位(action)发生机制:离子(Na+、K+、Ca++、Cl-)通道的开放功能:长距离快速传导电信号调节神经递质释放、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五)信息传递过程A.神经递质的释放动作电位→突触前膜去极化→Ca++内流→活化区Ca++↑→突触胞吐→神经递质释放胞吐过程:a.解锚(mobilization):突触囊泡从细胞骨架脱离b.停靠(targeting):突触囊泡摆渡到突触前膜的限定点c.着位(docking):突触囊泡整齐地锚在限定点d.融合(fusion)e.胞吐(exocytosis)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a.电传递b.化学传递:第二信使腺苷环化酶系统磷酸酰肌醇系统受体酪氨酸激酶系统讨论题:1.人脑有1011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与103个神经元有突触联系,你认为这些神经元是如何组织起来的?2.人的精神活动可以分为感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活动等,你认为它们是如何产生的?二.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s)(一)定义:神经系统内传递信息的媒介物,是化学传递的物质基础。

脑脊液生化检验项目介绍

脑脊液生化检验项目介绍

脑脊液生化检验项目介绍脑脊液生化检验项目介绍在医学领域中,脑脊液生化检验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和诊断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和病理变化。

脑脊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环绕在脑脊液腔中,由于与脑脊液腔直接接触,因此脑脊液生化检验可以提供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信息。

脑脊液生化检验项目包括测量脑脊液中的各种成分,如蛋白质、糖类、电解质和代谢产物。

通过分析这些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医生可以获得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病理变化的诊断线索。

以下是脑脊液生化检验中常见的几个项目:1. 脑脊液总蛋白(CSF TP):脑脊液中的总蛋白含量是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

异常的总蛋白水平可与多种病理状态相关联,如感染、炎症、出血或肿瘤等。

2. 脑脊液葡萄糖(CSF Glu):脑脊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可以反映脑细胞的代谢活性和脑脊液与血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降低的脑脊液葡萄糖水平在某些情况下(如细菌感染、脑血管疾病)可能与神经系统异常有关。

3. 常规脑脊液细胞计数及分类(CSF WBC):通过对脑脊液中细胞数量和类型的观察,可以帮助评估是否存在感染、炎症或肿瘤等病理过程。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的细胞数目应当很低。

4. 乳酸脱氢酶(LDH):脑脊液中的乳酸脱氢酶是代谢酶的一种,常用于评估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

异常的乳酸脱氢酶水平可能暗示着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病理过程。

5. 5-羟色胺(5-HT):脑脊液中的5-羟色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参与调节情绪和认知功能。

测量脑脊液中的5-羟色胺水平可以帮助评估与抑郁症、焦虑症等相关的精神疾病。

总结起来,脑脊液生化检验是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可以提供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病理变化的有价值信息。

通过评估脑脊液中的各种成分,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脑脊液生化检验并不能单独作为诊断的依据,医生还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在进行脑脊液生化检验时,医生应遵循正确的采集和处理方法,以确保获得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脑脊液生化检查临床意义

脑脊液生化检查临床意义

脑脊液生化检查临床意义脑脊液(CSF)是在脑脊液系统中产生并环绕于脑部和脊髓表面的液体。

脑脊液生化检查是通过检测脑脊液中的各种化学成分,评估中枢神经系统(CNS)功能和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工具。

脑脊液生化检查的结果可以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对于神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脑脊液的采集通常通过腰椎穿刺进行。

腰椎穿刺是将一根细长的针插入脊椎间隙,从而可以采集到脑脊液样本。

脑脊液样本经过适当的处理和分析后,可以提供诸如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葡萄糖水平和其他特定标志物的测量结果。

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用于评估脑脊液中的炎症反应。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很低。

白细胞计数增加可能表明脑脊液感染,例如细菌性或真菌性脑膜炎。

此外,白细胞计数的改变还可以提供其他炎症性疾病或神经系统肿瘤的指示。

2.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含量通常用于评估脑脊液中的疾病或炎症的程度。

有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膜炎、脑出血和脑肿瘤,可以导致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的升高。

因此,蛋白质含量的测量可以提供对这些疾病的初步判断。

4.特定的生物标志物:脑脊液中还可以测量各种特定的生物标志物,如神经递质、肿瘤标志物和特定的抗体。

这些生物标志物的测量可以提供有关特定疾病或病理生理过程的信息。

例如,在多发性硬化症的诊断中,脑脊液中的免疫球蛋白的电泳模式有特定的改变。

脑脊液生化检查是神经疾病的重要辅助诊断方法,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

通过评估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葡萄糖水平和特定标志物的测量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诊断一系列脑脊液相关疾病,如脑膜炎、脑出血、脑肿瘤和多发性硬化症等。

此外,脑脊液生化检查还可以用于评估短期和长期的治疗效果,并为神经系统疾病的预后提供信息。

总之,脑脊液生化检查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评估脑脊液中的生化参数,可以提供关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疾病状态的重要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早期诊断、治疗选择和疾病监测都非常有价值,因此脑脊液生化检查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radrenaline, NA)
肾上腺素 (epinephrine, E)
(adrenaline, A)
多巴胺
(dopamine, DA)
神经系统生化
HO— HO—
HH
H
—C— C — N
HH
R
儿茶酚胺
DA: R=H NA: R=H, -OH
A: R=CH3 , -OH
神经系统生化
1. 生物合成
神经系统生化
第三节 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神经系统生化
一、神经递质概述
神经系统生化
受体
神经末梢 突触
突触前膜
神经递质
突触后膜
突触后膜
受体
神经系统生化
(一) 神经递质的特点
1. 存在于神经末梢 2. 受刺激时自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
触后膜受体 3. 外源给予可出现相同生物效应 4. 药物可阻断效应 5. 存在有効灭活机制
5-HT1D
神经系统生化
(四) 组胺 (histamine, HA) 1. 生物合成 原料:组氨酸( His )
神经系统生化
过程:
组氨酸脱羧酶
His
HA
CO2
• 小血管扩张物质 • 促胃蛋白酶与胃酸的分泌 • 过敏时释放↑
神经系统生化
2. 灭活 ——— 酶解失活
甲基转移酶
HA
3-甲基组织胺
SAM
原料: 酪氨酸( Tyr )
限速酶: 酪氨酸羟化酶
(tyrosine hydroxylase, TH)
神经系统生化
过程:
胞液 囊泡 胞液
Tyr
O2
TH
BH4 (四氢生物蝶呤)
H2O
多巴
脱羧酶
CO2
DA
羟化酶
O2
NA 转甲基酶 SAM(S-腺苷蛋氨酸)
A
神经系统生化
2. 灭活
两种方式
酶解失活
单胺氧化酶 (MAO)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
碱性蛋白 + 三磷酸肌醇
复合物
肢端麻痹症 (脱髓鞘病动物模型)
神经系统生化
抗体
第二节 神经组织的物质代谢
神经系统生化
一、能量与糖代谢
特点:
能量代谢率高 耗氧量大,对缺氧敏感 正常:葡萄糖为主要能源
异常:可利用酮体 主要途径:有氧氧化
己糖激酶:低Km; 高Vmax 主要调节酶:磷酸果糖激酶
MAO
3-甲基咪唑乙酸
神经系统生化
3. 受体
H1
三种
H2
H3
神经系统生化
(五) 兴奋性氨基酸 (excitatory amino acids, EAA)
1. 生物合成
原料:
-酮戊二酸
Glu
草酰乙酸
树突
胞体
神 轴突 经

基本功能单位
髓鞘
大脑皮质
神经末梢
高级神经中枢
(突触)
神经系统生化
第一节 神经组织的化学组成
神经系统生化
一、髓鞘的脂类组成
主要:鞘磷脂 其次:
胆固醇 / 甘油磷脂 / 半乳糖苷脂 4 :3 : 2
神经系统生化
二 、髓鞘的蛋白质组成
主要:
酸性蛋白 碱性蛋白(18KD, 170AA, pI=10.6 )
神经系统生化
(二)神经递质的分类
1. 胆碱类: 乙酰胆碱 2. 单胺类: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5-羟色胺、 组胺 3. 氨基酸类:兴奋性(Glu; Asp) 抑制性( -氨基丁酸; Gly) 4. 神经肽类: 阿片肽类 P物质等
神经系统生化
二、神经递质的代谢
神经系统生化
(一) 乙酰胆碱 (Acetylcholine, Ach)
神经系统生化
二、 脂代谢和核酸代谢
(一)脂代谢
神经鞘磷脂
胆固醇

脑苷脂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肌醇
神经系统生化
(二) 核酸代谢 特点:
mRNA高 缺乏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I
尿苷
ATP
UMP
ADP
TMP CMP
神经系统生化
三、氨基酸代谢
特点:
有较多游离氨基酸 包括:Glu、Asp、 -氨基丁酸 Gln、牛磺酸等
神经系统生化
过程:
Trp
TPH
5-羟色氨酸(5-HTP)
脱羧酶
CO2
5-HT
神经系统生化
2. 灭活
重新摄取
两种方式 酶解失活
神经系统生化
酶解失活:
5-HT
MAO
5-羟吲哚乙醛 醛脱氢酶
5-羟吲哚乙酸 (5-HIAA)
神经系统生化
3. 受体
三种
5-HT1 5-HT2 5-HT3
5-HT1A 5-HT1B 5-HT1C
1. 生物合成
原料:
水解 卵磷脂
胆碱
重新摄取
乙酰CoA
氧化 葡萄糖 -氧化 脂肪酸
神经系统生化
过程:
胆碱
乙酰CoA CoA
胆碱乙酰 转移酶
乙酰胆碱
神经系统生化
2. 灭活
酶解失活
三种方式
扩散失活
重新摄取
神经系统生化
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酯酶 (AchE )
胆碱 + 乙酸
AchE— OH
有机磷农药
解磷定
如: 苯丙酮酸尿症
神经系统生化
生化机制:
苯丙氨酸羟化酶
苯丙氨酸
酪氨酸
转氨酶
苯丙酮酸 苯乙酸 苯乳酸
苯丙酮酸尿症 脑组织 神经损伤
智力障碍、惊厥等
神经系统生化
(五)遗传性核酸代谢病
病因: 先天性酶缺陷
如:痛风症 (自毁容貌综合症) 原发性病因:
先天性缺乏: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HGPRT)
AchE— 有机磷酰基
神经系统生化
3. 受体
烟碱(nicotine) 受体(N 型)
(化学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
两类
毒蕈碱(muscarine) 受体(M 型)
(与G-蛋白偶联受体)
神经系统生化
(二)儿茶酚胺类 (catecholamine, CA)
三种
去甲肾上腺素 (norepinephrine,NE )
神经系统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in the Nervous System)
神经系统生化
本章主要内容
神经组织的化学组成 神经组织的物质代谢 神经递质与受体 神经递质与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生化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髓)
外周神经系统
(脑神经、脊神经、 植物性神经和神经节)
神经系统生化
神经系统生化
四、脑物质代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疾病
(一)脱支酶缺乏症
低血糖性癫痫发作
(二) 3-磷酸甘油酸激酶缺乏症
溶血性贫血和神经症状
神经系统生化
(三) 鞘脂累积病
鞘磷脂沉积症 先天性缺乏鞘磷脂酶 进行性痴呆、耳聋、惊厥发作
神经系统生化
(四)氨基酸代谢病
病因: 先天性酶缺陷 氨基酸转运障碍
神经症状: 智力障碍 惊厥发作 共济失调等
重新摄取
神经系统生化
3. 受体
1
-受体
2
3
NA与A
1
-受体
2
3
D1受体
DA
D2受体
神经系统生化
(三) 5-羟色胺 (5-hydroxytryptamine, 5-HT)
血清紧张素(serotonin) 1. 生物合成
原料: 色氨酸( Trp )
限速酶: 色氨酸羟化酶
(tryptophane hydroxylase, TP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