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全册笔记总结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重点1、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
2、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3、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4、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5、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6、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7、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8、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多功能瓶的使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知识点复习
260学习版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题是在学生了解气体制取装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多功能瓶使用的知识,在历年的中考化学试卷里,多功能瓶的使用在实验题中出现的频率很高,通过对多功能瓶用途的复习,为学生在中考化学实验题的解题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说学情:学生在之前的化学学习中,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对多功能瓶的使用,尤其是多功能瓶作为收集气体装置时的使用规律,总是存在知识混淆的问题,因此,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复习逐步提高和掌握多功能瓶的使用。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学习目标:1.知道多功能瓶的几种常见装置;2.了解多功能瓶的常见用途,并掌握其使用规律。
(四)重点、难点:重点、难点:了解多功能瓶的常见用途,并掌握其使用规律。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质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三、说学法。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讨论、交流问题等方法,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流程:(一)出示课题(1分钟)。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复习多功能瓶的使用,本课题在历年的中考化学试卷里出现的频率都很高,希望大家能做好笔记噢!由于本节课是复习课,所以课题一开始就强调多功能瓶的使用这个知识点,是试卷考试中的高频点,引起学生的注意。
(二)进入课题(6分钟)。
1.多功能瓶的组成:教师介绍:多功能瓶的组成:多功能瓶由1个集气瓶、1个双孔橡皮塞、2根导管组成(图片展示)虽然组成的仪器只有3个,但是将它们组合以后,却有很多功能,使用起来也很方便,所以叫多功能瓶。
先让学生知道多功能瓶的组成,再逐渐引导学生了解多功能瓶的用途;2.展示常见的多功能瓶装置:多功能瓶(初中阶段)常见的装置有以下五种:(图略)教师总结出多功能瓶的常见用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3.常见的多功能瓶装置及用途:(1)收集气体(排空气集气法或排水集气法)教师引导:排空气集气法,这种方法收集气体的装置图有两种:装置图1 (图略)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气体由a 端进入,瓶内空气由b 端排出,使用规则为:长进短出。
中考化学总结(精选5篇)
中考化学总结(精选5篇)1.中考化学总结第1篇一、字迹潦草、错别字多同学们在解答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时,常使用错别字,造成表达意思错误或无法表达意思而丢分。
例如:将“水槽”写成“水糟”,“长颈漏斗”写成“长劲漏斗”或“长径漏斗”或“长颈露斗”,“元素”写成“原素”,“原子”写成“元子”,“置换反应”写成“置换反映”或“质换反应”等等。
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是看书不仔细,对字词的书写不细心。
有些同学平时不注意书写工整,养成潦草的习惯,从而使阅卷老师对考生所答内容分辨不清,作为错误处理而失分。
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练习时,一定要养成书写工整、清楚的好习惯,避免再次产生遗憾。
二、粗心大意、思维定势有些同学在考试中粗心大意,不仔细审题,或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导致出错丢分。
例如,有的选择题要求考生选错误的选项,而部分同学粗心大意,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平时练习时多数选择题要求选正确结果),错选了正确的结论而失分。
再如,推断题中,要求同学们写物质的名称时,却写成了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要求写化学式时,却写了物质的名称。
可见认真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和基础。
三、答题不规范或表达混乱1、很多同学答题不规范,包括:(1)书写不规范。
如填选择题答案时,把“D”写成“O”;将写成等;(2)计算题解题步骤不完整,如没有解设过程或解后没有简要的写出答等。
2、表达混乱。
有些同学答卷时,虽然意思正确,但表述不准确,最常见的毛病是混淆了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如回答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现象时,错误叙述为“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金属铜”;回答镁燃烧现象时,错误叙述为“冒出白烟,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
再有,有的同学解答计算题时,虽然结果正确,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遗漏反应条件或计算出的结果没有带单位或单位不统一;还有的同学答题没有次序,版面设计不合理,计算过程混乱等,虽然求出了正确结果,但也不能得全分。
四、心理因素造成失分有的同学临场过分焦虑和恐惧以至情绪紧张,在考试开始阶段大脑暂时出现思维障碍,平时熟记的定理、规律记不清了。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点一、(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粉尘为可吸入颗粒物,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二、(水)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
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使用无磷洗衣粉。
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④生活污水也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
通的是直流电。
(O2、H2、CO2、CO、C)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中考必备知识点(1)
2019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中考必备知识点2.1 空气的成分一、课堂笔记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反应原理: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P) (O 2) (P 2O 5) (2)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3)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 ③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内,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4)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5)误差分析:①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往往小于1/5,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a .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完全反应;b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导致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减小;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会使进入集气瓶内的水过少。
2.空气的成分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如下图所示):3.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作用 (1)氮气特性用途①化学性质很稳定,低温、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作保护气(①充入灯泡,延长钨丝使用寿命;②充入包装袋或粮仓内,延长食物保质期) ②在高温、高能量的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用氮气来合成氨,制取氮肥、硝酸、合成染料、制造炸药等(2)稀有气体特性用途①很稳定,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
作保护气。
①填充灯泡;②焊接保护气。
②充有稀有气体的放电管,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氦气→粉红色光氖气→红光氩气→紫蓝色光氙气→特强白光广泛用于电光源。
①用于制作霓虹灯;②用于激光技术。
③氦气密度很小,很稳定。
填充探空气球。
4.混合物和纯净物(1)概念①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②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5.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一、分子的定义:1.(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氢气是由氢原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分子去保持。
例如: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氮气分子,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气分子。
2023初三化学复习知识归纳
2023初三化学复习知识归纳初三化学复习知识归纳1化学计算化学式子要配平,必须纯量代方程,单位上下要统一,左右倍数要相等。
质量单位若用克,标况气体对应升,遇到两个已知量,应照不足来进行。
含量损失与产量,乘除多少应分清。
2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1、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例如:(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2)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
(3)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5、淡黄色固体:硫磺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4液体的颜色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5气体的颜色1、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2、黄绿色气体:氯气3、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6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中考学习化学的五个要诀一、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课前一定要预习,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
2019中考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
2019中考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笔记考点一、金属的化学性质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2Mg +O22MgO2Mg +O22MgO注:MgO:白色固体4Al +3O22Al2O34Al +3O22Al2O3注:Al2O3:白色固体3Fe+2O2Fe3O42Cu+ O22CuO注:CuO:黑色固体注意:①、虽然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在铝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所以铝在常温下不会锈蚀。
②、“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极不活泼。
2、金属+酸→盐+ H2↑置换反应H2SO4+MgMgSO4+ H2↑2HCl +MgMgCl2+ H2↑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3H2SO4+ 2AlAl23+ 3H2↑6HCl + 2Al2AlCl3+ 3H2↑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H2SO4+ZnZnSO4+ H2↑2HCl +ZnZnCl2+ H2↑现象:反应比较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H2SO4+ FeFeSO4+ H2↑2HCl + FeFeCl2+ H2↑现象:反应比较缓慢,有气泡产生,液体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当一定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产生的氢气质量与金属质量的关系:×M生成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3、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置换反应Fe+CuSO4==Cu+FeSO4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液体由蓝色变为浅绿色2Al+3CuSO4Al23+ 3Cu现象: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液体由蓝色变为无色Cu+ 2AgNO3Cu2+2Ag现象: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出现,液体由无色变为蓝色。
注意:①CuSO4溶液:蓝色FeSO4、FeCl2溶液:浅绿色②Fe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
考点二、置换反应1、概念: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2、特点:反应物、生成物都两种;物质种类是单质与化合物考点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元素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笔记(最全)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笔记(最全) 学完九年级化学,应该怎么复习呢?复习要有计划,要有方法!不能死读书、死做题……复习资料都是有一定的顺序的,是根据化学内容的复习顺序来整理的,在每个知识点复习完之后,可以再复习其他不相关内容。
一、根据知识点进行复习课本中有很多关于化学的知识,在复习时可以把这些知识归纳总结,进行重点复习,这样会使自己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例如:元素周期表中提到了八个元素(SiO2++、 MgO+、H2O2+、Fe2+)分别对应着什么重要元素。
可以把这八个元素在书中找出来看一看。
1、要把元素周期表读懂。
首先要明白原子序数是1。
这样才能准确地解释和判断元素的同位素是什么样的呢?例如MgO+与Fe2+为同位素,那么H2O2+和Fe2+分别对应着什么?如果不能理解说明这个元素没有在元素周期表中出现过,需要重新认识它们。
同时通过元素周期表要注意书写顺序以及文字名称上必须加黑横线表示元素符号。
2、对这些元素进行归纳总结,如:②对于一些重要反应,可以按照自己理解的顺序进行复习。
如:①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反应所需的条件和步骤;②关于反应物类型的判断;③关于化学反应中电荷等性质和电荷转移的基本原理。
3、看一看表中还有哪些元素未在课本上体现。
如:Fe2O3是三种完全不同的制法。
因此要通过复习这两个知识点的时候注意每一种方法是否合理。
注意在知识之间是否相互联系。
有很多同学认为化学基础知识是很简单的,这是一个误区。
化学是从最简单到最深的概念,它是根据变化规律进行推导而得出知识,而不是根据一个公式或者一个概念推导出来。
很多学生在做题时就是因为没能抓住公式或概念,导致得分率不高。
所以在复习中,一定要把课本上所学过的知识总结起来,使自己在复习时能够事半功倍。
复习时把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把知识点进行综合,使自己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
4、看一看与实际生活、生产等有关的化学知识。
主要是化学知识中与生活、生产相关的内容。
兰州市中考化学冲刺笔记
兰州市中考化学冲刺笔记一、原则性问题1、化学学科: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学科。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例:下列四字词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聚沙成塔B.水乳交融C.沙里淘金D.火树银花3、绿色化学例:2018年兰州政府的工作计划指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继续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走好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B.使用一次性木筷C.推广使用无纸化办公D.垃圾分类回收处理4、有机合成材料例:下列物品所使用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铝合金门窗B.塑料包装袋C.纯棉T恤D.钢筋混凝土5、三大营养物质例:某同学体检时发现蛋白质摄入不足,他平时在饮食中需要添加的食物是A.牛肉B.米饭C.西红柿D.奶油二、实验1、仪器①被烧的:②测容量——量筒③称量器——托盘天平④加热器——酒精灯⑤试管夹:⑥分离物质和加液的仪器2、实验现象描述例: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C.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质量比约为1:2D.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可观察到黑色粉末变为红色3、操作(1)药品的取用(2)装置气密性检查(3)物质的加热(4)过滤(5)蒸发(6)仪器的洗涤三、空气1、成分:21、78、0.03、0.94、0.032、污染和保护例:从十九大报告到2018全国两会都在强调:“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解除人们的“心腹之患”。
兰州也要持续打好“兰州蓝”保卫战,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CO2、CO、NO2、可吸入颗粒物均属于空气污染物B.加强控制建筑工地扬尘,减少粉尘污染C.加高烟囱,减少废气排放D.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将垃圾焚烧处理3、性质和用途(1)氧气的性质和制备(2)催化剂(3)常见气体的用途及检验方法四、骨架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例: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A.水结冰后不能流动——0℃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B.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C.HgO分解生成Hg和O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D.10ml水喝1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2、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粒子团4、元素(1)含量(2)分类(3)符号5、元素周期表6、化学式与化合价以及相关计算例:次氯酸钠具有漂白、杀菌、消毒作用,可用作漂白剂、氧化剂及净水剂,化学式为NaClO,其中Cl的化合价是:A.+1B.+3C.-1D.+7例:用化学用语填空(1)碘元素___________(2)一个镁离子_________(3)两个氖原子___________(4)酒精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例:葡萄使人们夏季比较喜爱的水果之一。
九年级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汇编总结整理归纳
九年级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汇编总结整理归纳以下是九年级初三化学全册的知识点汇编总结:一、物质与能量的关系:1.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纯物质和混合物,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性质(可燃性、可溶性等)。
2. 能量的分类:动能、势能、热能、化学能等。
二、化学元素和化合物:1. 原子和分子:分子的概念,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2.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特点,元素周期表上元素的分类和性质。
3. 化合物的命名:离子式命名和共有键式命名。
三、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表示和方程式的平衡法则。
2. 反应速率: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
3. 酸碱反应:酸碱的定义、性质和常见的酸碱反应。
四、溶液和离子方程式:1. 溶液的概念和性质:溶质和溶剂,溶解度和饱和度等。
2. 离子方程式:化学反应中的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平衡法则。
五、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性质和判断。
3. 金属活动性:金属的活动性序列和相关反应。
六、电化学:1. 电解和电解质:电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分。
2. 电化学方程式:电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表示和平衡法则。
3. 电池和电解槽:干电池、原电池和电解槽的概念和原理。
七、有机化学:1. 碳的特殊性质和碳的化合物。
2. 烃类和它们的命名:烷烃、烯烃、炔烃的特点和命名规则。
3. 单质和化合物的燃烧:烃类的燃烧反应和产物。
以上是初三化学全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供你参考。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整理的汇编,具体的知识点和细节请参考教材。
化学中考必考知识点归纳笔记
化学中考必考知识点归纳笔记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在中考中,化学知识点广泛,但有一些是必考的重点。
以下是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的归纳笔记: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 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 化学元素:-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
-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3.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吸引力形成的化学键。
- 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4.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或增加氢的反应。
- 氧化反应:物质获得氧或失去氢的反应。
5. 化学方程式:- 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
6. 化学计量:- 摩尔: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物质包含6.022×10^23个基本单位。
- 摩尔质量:1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克/摩尔。
7. 化学实验操作:- 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
- 安全操作:了解并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
8. 化学计算:-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 摩尔浓度: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体积的比值。
9.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密度、熔点等。
- 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10. 酸、碱和盐:- 酸: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
- 碱:能够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盐:由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11.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获得电子的物质。
初三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三篇
初三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三篇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三中考化学学问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三中考化学学问点总结归纳完整版1一、要重视基础学问化学学问的结构和英语有某些类似之处。
我们在学英语的过程中知道,要懂得句子的意思就要把握单词,要把握单词就要把握好字母和音标。
打个不太贴切的比方:化学学问中的“句子”就是“化学式”:“字母”就是“元素符号”:“音标”就是“化合价”。
这些就是我们学好化学必需娴熟把握的基础学问,把握了它们,就为以后学习元素化合物及酸碱盐学问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要讲究方法记忆俗话说“得法者事半而功倍”。
初学化学时需要记忆的学问较多,因此,只有把握了良好的记忆方法,才能使我们的化学学习事半功倍,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介绍几种记忆方法。
1、重复是记忆的基本方法对一些化学概念,如元素符号、化学式、某些定义等反复记忆,多次加深印象,是有效记忆最基本的方法。
2、理解是记忆的前提所谓理解,就是对某一问题不但能回答“是什么”,而且能回答“为什么”。
例如,知道某物质的结构后,还应理解这种结构的意义。
这就简单记清该物质的性质,进而记忆该物质的制法与用途。
所以,对任何问题都要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3、以旧带新记忆不要孤立地去记忆新学的学问,而应将新旧学问有机地联系起来记忆。
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要联系前面所学化合价的学问来记忆,这样既巩固了旧学问,又加深了对新学问的理解。
4、谐音记忆法对有些学问,我们可以用谐音法来加以记忆。
例如,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挨次: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可以编成这样的谐音:一个姓杨(氧)的姑(硅)娘,买了一个(铝)(铁)合金的锅盖(钙),拿(钠)回家(钾),又美(镁)又轻(氢)。
5、歌诀记忆法对必需熟记的学问,如能浓缩成歌诀,朗朗上口,则非常好记。
如对元素化合价可编成:“一价钾钠氢氯银,二价氧钙钡镁锌,铝三硅四硫二四六,三五价上有氮磷,铁二三来碳二四,铜汞一二价上寻”。
化学总结(9篇)
化学总结(9篇)化学总结(通用9篇)化学总结篇1第一单元1——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2——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3——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判断金属性强弱金属性(还原性) 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1—20号,K最强;总体Cs最强最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2,氢化物越稳定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6——周期与主族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所以, 总的说来(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以上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第二单元一、化学键:1,含义:分子或晶体内相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2,类型 ,即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离子键是由异性电荷产生的吸引作用,例如氯和钠以离子键结合成NaCl.1,使阴、阳离子结合的静电作用2,成键微粒:阴、阳离子3,形成离子键:a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b部分盐(Nacl、NH4cl、BaCo3等)c强碱(NaOH、KOH)d活泼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4,证明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共价键是两个或几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1,共用电子对对数=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2,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对产生的吸引作用,典型的共价键是两个原子借吸引一对成键电子而形成的.例如,两个氢核同时吸引一对电子,形成稳定的`氢分子.1,共价分子电子式的表示,P132,共价分子结构式的表示3,共价分子球棍模型(H2O—折现型、NH3—三角锥形、CH4—正四面体)4,共价分子比例模型补充:碳原子通常与其他原子以共价键结合乙烷(C—C单键)乙烯(C—C双键)乙炔(C—C三键)金属键则是使金属原子结合在一起的相互作用,可以看成是高度离域的共价键.二、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1,特点:a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b化学键弱的多c影响熔沸点和溶解性——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其范德华力一般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即熔沸点也增大(特例:HF、NH3、H2O)三、氢键1,存在元素:O(H2O)、N(NH3)、F(HF)2,特点:比范德华力强,比化学键弱补充:水无论什么状态氢键都存在第三单元一,同素异形(一定为单质)1,碳元素(金刚石、石墨)氧元素(O2、O3)磷元素(白磷、红磷)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换——为化学变化二,同分异构(一定为化合物或有机物)分子式相同,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1,C4H10(正丁烷、异丁烷)2,C2H6(乙醇、二甲醚)三,晶体分类离子晶体:阴、阳离子有规律排列1,离子化合物(KNO3、NaOH)2,NaCl分子3,作用力为离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所形成的晶体1,共价化合物(CO2、H2O)2,共价单质(H2、O2、S、I2、P4)3,稀有气体(He、Ne)原子晶体:不存在单个分子1,石英(SiO2)、金刚石、晶体硅(Si)金属晶体:一切金属总结:熔点、硬度——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化学总结篇2针对这次期中考试,很多同学反映考得不错,甚至部分同学数学、物理、化学还考取了满分。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第1讲 选择题的解法与技巧(讲解突破)(原卷版)
中考化学选择题的解法和技巧选择题作为客观性试题,具有知识覆盖面宽,形式灵活多样,答案相近,迷惑性大等特点,因而在全国各地的中考化学试题中,选择题在各类题型中所占比例最大,可以说选择题解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份试卷得分的高低。
化学选择题一般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其特殊的结构即决定了它具有多功能性。
研究选择题的常见题型,探究其解法,是提高解题技巧,减少失误,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
一、选择题的高频考点: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现象3.已知化学式求化合价4.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推导化学式5.化学用语6.微观结构7.化学与生活8.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9.溶解度曲线(坐标题)10.物质的鉴别和分离提纯二、选择题中的易错点:1.物质组成和结构(易把微观和宏观弄混,把质量比看成是原子个数比或者相反等等);2.化学变化的实质(被现象蒙蔽而忽略其本质应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微观粒子图表形式表示化学变化过程的题目中对于单质与化合物、纯净物与混合物识别存在偏差,忘记配平方程式直接解题等等);3.溶解度曲线(对于溶解度的定义没有很好掌握,忽略“一定温度下或溶剂为100克”的前提,对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出现错误等等)。
4.物质的鉴别和分离提纯(没有考虑除杂后是否生成新杂质,没有考虑实际可行性等)。
三、选择题的常见类型:四、失分的原因及对策:1.审题不清。
例.(2019·江西模拟)通过化学的学习,我们重新认识了早已熟悉的空气和水,知道了自然界的水是( )A、纯净物B、混合物C、氧化物D、化合物对策:提倡“两遍读题”:第一遍快速阅读,用笔圈住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
2.知识概念模糊。
例1.(2019•柳州)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CO2B.KOH C.AgNO3D.H2SO4例2.(2019·上海模拟)下列属于有机物的是()A.酒精B.碳酸C.金刚石D.二氧化碳对策:平时注重对概念理解,对知识的记忆积累,加强易混淆知识区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是化学世界是物质的,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新物质。
二、化学的作用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 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2. 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3. 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中考化学学霸提分笔记,中考复习提分必备¥30 购买4. 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三、化学发展史1. 古代化学①发现和利用火②制得了对人类生存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如陶瓷、纸、火药等。
2. 近代化学①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②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 现代化学①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
②高分子化学合成材料。
绿色化学的提出。
四、如何学好化学一、绿色化学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是: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③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④生产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只是形态的变化。
)2.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常表现为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3. 本质区别:在变化中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4. 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
5. 联系: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人教版2022年中考化学考点大全笔记
(每日一练)人教版2022年中考化学考点大全笔记单选题1、制造北斗三号卫星使用了钛合金材料,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8,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22B.48C.70D.26答案:A解析: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22。
故选A。
2、将质量为W的氧化铜粉末加入到100g 14%的稀硫酸中,微热至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该有色溶液中加入10g铁粉,充分溶解后,过滤,得滤液和5.2g滤渣,W的值为A.2gB.4gC.6gD.8g答案:B解析: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uO+H2SO4=CuSO4+H2O、Fe+H2SO4=FeSO4+H2↑、Fe+CuSO4=FeSO4+Cu,所以该反应过程中如果铁足量,最终硫酸根离子与亚铁离子结合,会全部转化成硫酸亚铁。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这一过程中,硫酸根质量是守恒的,100g 14%的稀硫酸中硫酸根的质量为:14%×100g×(32+16×41×2+32+16×4×100%)=967g,如果完全转化为硫酸亚铁,则硫酸亚铁的质量为:967g÷(32+16×456+32+16×4×100%)=1527g,则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1527g−967g=8g,即把100g 14%的稀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需要铁的质量为8g,而向溶液中加入了10g铁粉,反应了8g,还有2g没有参加反应,说明铁粉有剩余;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的方程式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完全反应后生成64份质量的铜,固体质量是增加的,所以8g铁粉如果完全和硫酸铜反应得到滤渣的质量应该比8g多,但实际比8g少,所以说明一部分铁与稀硫酸反应了,也就是说,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后,稀硫酸有剩余,则氧化铜已完全反应,最终铁又剩余,说明所有反应过程结束后,氧化铜、硫酸、硫酸铜都完全反应了,只有铁粉有剩余,5.2g滤渣中有生成的铜和剩余的铁;滤渣中铜的质量为:5.2g−2g=3.2g,根据生成铜的质量可求出氧化铜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 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课本P73. 要记住这27种元素及符号和名称。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
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 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基本知识、理论:
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一、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1、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黑色:MnO
2、CuO、Fe
3
O
4
、C、FeS (硫化亚铁)
蓝色: Cu(OH)2、含Cu 2+ 溶液、
红色:Cu (亮红色)、Fe 2O 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含Fe 3+ 的溶液(黄色) 绿色:含Fe 2+ 的溶液(浅绿色)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 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4、 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 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 2 + 2NaOH == Na 2CO 3 + H 2O (H 2CO 3 + 2NaOH == Na 2CO 3 + 2H 2O ) SO 2 + 2KOH == K 2SO 3 + H 2O H 2SO 3 + 2KOH == K 2SO 3 + 2H 2O SO 3 + 2NaOH == Na 2SO 4 + H 2O H 2SO 4 + 2NaOH == Na 2SO 4 + 2H 2O
物质
化合物
存在状态 表示方法 单质 元素符号
元素
宏观组成 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微 观 构 成 核外电子(—)
表示方法 元素符号
质子(+)
中子(0) 化学式 由原子构成
结构
表示方法
原子核 分类
无机化合物 纯净物
单质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碱
氧化物 酸
有机化合物
化合物
盐
混合物
MnO2
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无色气体:N 2、CO 2、CO 、O 2、H 2、CH 4
有色气体: NO 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 3(此气体可使湿润pH 试纸变蓝色)、SO 2
3、 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① 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 4、AgCl (就这两种物质) ② 蓝色沉淀:Cu(OH)2、CuCO 3 ③ 红褐色沉淀:Fe(OH)3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 -1,氟-1,溴为-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F 2(氟气)、Cl 2(氯气)、Br 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 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 (氧化镁)、NaCl (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 4(高锰酸钾)、K 2MnO 4(锰酸钾) MgSO 4(硫酸镁)、CaCO 3(碳酸钙)
说明:(1)PH 值=7,溶液呈中性;PH 值<7,溶液呈酸性;PH 值>7,溶液呈碱性。
(2)PH 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 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 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
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稳定结构:
①最外层8电子
②第一层为最外 层2电子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 2
个电子(n 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值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 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3)钾、钙、钠三种金属比较活泼,它们直接跟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
10、物质的结构: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10H2O、CuSO4. 5H2O)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
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 2 、CO 、SO 2、H 2S 、NO 等物质
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 3(氨气)、CO (一氧化碳)、CO 2(二氧化碳)、CH 4(甲烷)、
SO 2(二氧化硫)、SO 3(三氧化硫)、NO (一氧化氮)、
NO 2(二氧化氮)、H 2S (硫化氢)、HCl (氯化氢)
2019届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全册笔记总结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 式的读写
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 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 2(氧气)、N 2(氮气) 、H 2(氢气)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
只表示4个镁离子
如:3S 只表示3个硫原子 如: 钙离子:Ca 2+
如: 氢原子:H 如: 二氧化碳分子:CO 2 如正二价的镁元素: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