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 山东省植物新分类群

合集下载

山东苔藓植物新记录

山东苔藓植物新记录

㊀Guihaia㊀Oct.2019ꎬ39(10):1420-1424http://www.guihaia-journal.comDOI:10.11931/guihaia.gxzw201808025引文格式:任昭杰ꎬ田雅娴ꎬ赵遵田.山东苔藓植物新记录[J].广西植物ꎬ2019ꎬ39(10):1420-1424.RENZJꎬTIANYXꎬZHAOZT.NewadditionstothebryophytefloraofShandongProvinceꎬChina[J].Guihaiaꎬ2019ꎬ39(10):1420-1424.山东苔藓植物新记录任昭杰1ꎬ田雅娴2ꎬ赵遵田2∗(1.山东博物馆自然部ꎬ济南250014ꎻ2.山东师范大学逆境植物重点实验室ꎬ济南250014)摘㊀要:该研究通过对采自山东的苔藓植物标本进行鉴定ꎬ首次发现裂齿藓[Dichodontiumpellucidum(Hedw.)Schimp.]和粗疣藓[Fauriellatenuis(Mitt.)Cardot]在山东的分布ꎬ这也是昂氏藓科(Aongstroemi ̄aceae)裂齿藓属(DichodontiumSchimp.)和粗疣藓属(FauriellaBesch.)的苔藓植物在山东的首次发现ꎮ文中还详细描述了裂齿藓和粗疣藓的形态特征ꎬ绘制了墨线图ꎬ并进行了相应的讨论ꎮ关键词:苔藓植物ꎬ裂齿藓ꎬ粗疣藓ꎬ新记录ꎬ山东中图分类号:Q949.35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0 ̄3142(2019)10 ̄1420 ̄05NewadditionstothebryophytefloraofShandongProvinceꎬChinaRENZhaojie1ꎬTIANYaxian2ꎬZHAOZuntian2∗(1.NaturalDepartmentofShandongMuseumꎬJinan250014ꎬChinaꎻ2.KeyLaboratoryofPlantStressꎬShandongNormalUniversityꎬJinan250014ꎬChina)Abstract:Dichodontiumpellucidum(Hedw.)Schimp.andFauriellatenuis(Mitt.)CardotarereportedasnewrecordstoShandongProvinceꎬChina.AtthesametimeꎬthefamilyAongstroemiaceaeandthegeneraDichodontiumSchimp.andFauriellaBesch.arealsofoundfromShandongProvinceforthefirsttime.DetaileddescriptionsandinkdrawingsofDichodontiumpellucidum(Hedw.)Schimp.andFauriellatenuis(Mitt.)Cardotaregivenꎬwhilebriefdiscussionsareprovided.Keywords:bryophytesꎬDichodontiumpellucidum(Hedw.)Schimp.ꎬFauriellatenuis(Mitt.)CardotꎬnewrecordsꎬShandongProvince㊀㊀从2007年开始ꎬ我们团队对山东省苔藓植物资源进行了新一轮的野外调查和标本采集ꎬ基于这次调查研究和我们以及其他相关学者对于山东苔藓植物的研究ꎬ2016年5月«山东苔藓志»(任昭杰和赵遵田ꎬ2016)得以顺利出版ꎮ志书虽已出版ꎬ但山东苔藓植物资源情况仍有部分盲区ꎬ主要是诸如蒙山㊁泰山㊁昆嵛山㊁崂山等较大山脉的余脉或支脉等ꎬ为能够更加清晰地掌握本底资源ꎬ完收稿日期:2019-01-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C010103)[Supportedbythe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C010103)]ꎮ作者简介:任昭杰(1984-)ꎬ男ꎬ硕士ꎬ馆员ꎬ研究方向为植物系统及资源分类学ꎬ(E ̄mail)renzhaojie84@163.comꎮ∗通信作者:赵遵田ꎬ教授ꎬ博士研究生导师ꎬ研究方向为植物系统及资源分类学ꎬ(E ̄mail)ztzhao@sohu.comꎮ善山东苔藓植物区系ꎬ以期为苔藓植物各项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ꎬ我们继续对山东苔藓植物开展野外调查研究工作ꎮ2016年8月ꎬ笔者对山东烟台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为期5d的苔藓植物野外调查采集ꎬ经过鉴定研究发现了山东苔藓植物一新记录属和一新记录种ꎬ即粗疣藓属(FauriellaBesch.)和粗疣藓[Fauriellatenuis(Mitt.)Cardot]ꎮ2017年ꎬ在整理标本过程中ꎬ我们发现了一箱2012年采自于蒙阴县蒙山的标本因疏忽而未被及时鉴定ꎬ共200余号ꎬ经鉴定其中包含山东苔藓植物一新记录科㊁一新记录属和一新记录种ꎬ即昂氏藓科(Aongstroemiaceae)㊁裂齿藓属(DichodontiumSchimp.)㊁裂齿藓[Dich ̄odontiumpellucidum(Hedw.)Schimp.]ꎮ凭证标本存放于山东师范大学植物标本馆(SDNU)ꎮ1㊀昂氏藓科Aongstroemiaceae裂齿藓属㊀DichodontiumSchimp.裂齿藓㊀图版ⅠDichodontiumpellucidum(Hedw.)Schimp.ꎬCoroll.Bryol.Eur.12.1856.植物体小ꎬ黄绿色ꎬ丛生ꎮ茎直立ꎬ多单一ꎬ稀在先端分枝ꎻ中轴分化ꎮ无性芽胞长椭圆形㊁纺锤形或近球形ꎮ叶舌形或披针形至阔披针形ꎬ干燥时多扭转ꎬ湿时背仰ꎬ先端圆钝或急尖ꎻ叶边平展ꎬ或下部略内卷ꎬ上部具不规则的齿突ꎻ中肋粗壮ꎬ达叶尖部ꎬ末端背面具乳突ꎻ叶中上部细胞圆方形ꎬ具明显乳突ꎬ基部细胞长方形ꎬ平滑ꎮ孢子体未见ꎮ标本鉴定:山东省蒙阴县蒙山ꎬ冷峪ꎬ林下石上土生ꎬ海拔为500mꎬ任昭杰㊁郭萌萌R123260(SDNU)ꎮ地理分布:中国(黑龙江㊁内蒙古㊁河北㊁山东㊁新疆㊁云南㊁台湾)㊁不丹㊁日本㊁巴基斯坦和俄罗斯(西伯利亚)ꎬ欧洲和北美洲(高谦ꎬ1993ꎻ贾渝和何思ꎬ2013)ꎮ裂齿藓属(DichodontiumSchimp.)建立于1856年ꎬ目前全世界有4种ꎬ我国报道有2种(高谦ꎬ1993ꎻ贾渝和何思ꎬ2013)ꎮ本属与石毛藓属(OreasBrid.)植物相似ꎬ区别在于本属蒴齿自先端2~3裂达中下部ꎬ后者蒴齿不分裂ꎮ本属也与狗牙藓属(CynodontiumSchimp.)相似ꎬ但本属孢蒴平滑ꎬ叶片多舌形㊁舌状披针形或阔披针形ꎬ较短ꎬ而后者孢蒴具明显纵棱ꎬ干燥时成纵沟ꎬ叶片多狭长至线状披针形ꎬ较长而有别(高谦ꎬ1993ꎻFrahmetal.ꎬ1998)ꎮ该属长期被置于曲尾藓科(Dicranace ̄ae)中(高谦ꎬ1993ꎻFrahmetal.ꎬ1998)ꎮ根据分子系统学结论ꎬ现该属被置于昂氏藓科(Aongstroemi ̄aceae)中(Freyetal.ꎬ2009)ꎬ这是该科苔藓植物在山东的首次报道ꎮ2㊀粗疣藓属FauriellaBesch.粗疣藓㊀图版ⅡFauriellatenuis(Mitt.)CardotinBroth.ꎬNat.Pflanzenfam.(ed.2)ꎬ11:282ꎬf.633.1925.植物体小ꎬ纤细ꎬ绿色ꎬ无光泽ꎬ密集丛生呈垫状ꎮ茎匍匐ꎬ不规则分枝ꎬ分枝纤细ꎬ不等长ꎬ先端较钝ꎮ叶覆瓦状排列ꎬ卵圆形至长卵圆形ꎬ内凹ꎬ先端渐尖ꎻ叶边多平展ꎬ稀内卷ꎬ具细齿ꎻ中肋缺失ꎬ或稀具极短弱中肋ꎮ叶细胞圆菱形ꎬ为18~25μmˑ3.3~5μmꎬ壁略加厚ꎬ每个细胞背面具单个明显乳头状高突起ꎬ叶尖部细胞略长ꎬ多平滑ꎬ角细胞方形ꎮ孢子体未见ꎮ标本鉴定: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ꎬ神清观外赤松林ꎬ林下石上土生ꎬ海拔为260mꎬ任昭杰㊁燕丽梅R16573(SDNU)ꎮ地理分布:中国(吉林㊁山东㊁安徽㊁浙江㊁湖南㊁重庆㊁贵州㊁台湾)㊁日本(吴鹏程ꎬ2002ꎻ贾渝和何思ꎬ2013)ꎮ粗疣藓属(FauriellaBesch.)建立于1893年ꎬ长期以来其系统位置一直存在争议ꎬ曾被置于鳞藓科(Theliaceae)㊁羽藓科(Thuidiaceae)㊁异枝藓科(Heterocladiaceae)㊁毛锦藓科(Pylaisiadelphaceae)和棉藓科(Plagiotheciaceae)中(吴鹏程ꎬ2002ꎻFreyetal.ꎬ2009ꎻ李晓芹等ꎬ2013)ꎮ本研究采用Frey的划分ꎬ将该属置于异枝藓科之下(Feryetal.ꎬ2009)ꎮ目前ꎬ全世界报道异枝藓科有3属ꎬ即粗疣藓属ꎬ异枝藓属(HeterocladiumBruch&Schimp.)和小柔齿藓属(IwatsukiellaW.R.Buck&H.A.Crum)124110期任昭杰等:山东苔藓植物新记录注:A.植物体ꎻB.植物体一部分ꎻC.茎横切一部分ꎻD-J.叶ꎻK.叶尖部细胞ꎻL.叶中部边缘细胞ꎻM.叶基部细胞ꎻN.叶横切一部分ꎻO.无性芽胞(任昭杰和田雅娴绘)ꎮ标尺:A=2cmꎬB=1mmꎬC=100μmꎬD-J=830μmꎬK-O=83μmꎮNote:A.PlantꎻB.PortionofplantꎻC.PortionofcrosssectionofstemꎻD-J.LeavesꎻK.ApicalleafcellsꎻL.MedianmarginalleafcellsꎻM.BasalleafcellsꎻN.PortionofcrosssectionofleafꎻO.Gemmae(DrawnbyRENZhaojie&TIANYaxian).ScalebarsA=2cmꎬB=1mmꎬC=100μmꎬD-J=830μmꎬK-O=83μm.图版Ⅰ㊀裂齿藓PlateⅠ㊀Dichodontiumpellucidum(Hedw.)Schimp.2241广㊀西㊀植㊀物39卷注:A.植物体一部分ꎻB-E.茎叶ꎻFꎬG.枝叶ꎻH.叶尖部细胞ꎻI.叶中部边缘细胞ꎻJ.叶基部细胞(任昭杰绘)ꎮ标尺:A=0.83mmꎬB-G=330μmꎬH-J=83μmꎮNote:A.PortionofplantꎻB-E.StemleavesꎻFꎬG.BranchleavesꎻH.ApicalleafcellsꎻI.MedianmarginalleafcellsꎻJ.Basalleafcells(DrawnbyRENZhaojie).ScalebarsA=0.83mmꎬB-G=330μmꎬH-J=83μm.图版Ⅱ㊀粗疣藓PlateⅡ㊀Fauriellatenuis(Mitt.)Cardot324110期任昭杰等:山东苔藓植物新记录(Freyetal.ꎬ2009ꎻ贾渝和何思ꎬ2013)ꎬ后二者在山东皆已有报道(任昭杰和赵遵田ꎬ2016)ꎮ这是粗疣藓属在山东的首次报道ꎬ该属种类较少ꎬ目前报道有5种ꎬ主要分布于亚洲的温带㊁亚热带地区以及热带高山区(Freyetal.ꎬ2009ꎻ贾渝和何思ꎬ2013)ꎮ根据地理地貌ꎬ山东大致可分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㊁鲁东半岛低山丘陵区和鲁西鲁北平原区ꎬ鲁中南山地丘陵区西㊁南㊁北三个方向为鲁西鲁北平原和苏北平原包围ꎬ东部的鲁东低山丘陵区东㊁南㊁北三面环海ꎬ二者中间以潍河-沭河谷地相连(张祖陆ꎬ2014)ꎬ因此这两个地区与周围省份的山地形成了隔离ꎬ从而产生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ꎮ而这一地理单元正是山东苔藓植物种类和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任昭杰等ꎬ2016)ꎬ其位置临近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ꎬ是我国南北植物交汇的重要地点ꎮ因此ꎬ裂齿藓和粗疣藓的发现不但丰富和完善了山东苔藓植物区系ꎬ也为研究它们以及它们所属类群的自然地理分布㊁传播路线和系统位置确定提供了基础资料和证据ꎮ参考文献:FREYWꎬSTECHMꎬFISCHEREꎬ2009.Bryophytesandseedlessvascularplants[M].Stuttgant:Gebr.BrontraegerVerlagsbuchhandlung:1-263.FRAHMJPꎬKUNERTVꎬFRANZENIꎬetal.ꎬ1998.RevisionderGattungDichodontium(MusciꎬDicranaceae)[J].TropBryolꎬ14:109-118.GAOQꎬ1994.FloraBryophytorumSinicorum[M].Beijing:SciencePressꎬ1:112-334.[高谦ꎬ1994.中国苔藓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ꎬ1:112-334.]JIAYꎬHESꎬ2013.SpeciesCatalogueofChina(Vol.1PlantsꎬBryophytes)[M].Beijing:SciencePress:1-525.[贾渝ꎬ何思ꎬ2013.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第一卷植物苔藓植物) [M].北京:科学出版社:1-525.]LIXQꎬMAJꎬLIMꎬetal.ꎬ2014.TaxonomicstatusofFauriellaBesch.inferredfromITSꎬtrnL-Fandrps4genere ̄gions[J].ActaBotBoreal ̄OccidentSinꎬ34(1):72-76.[李晓芹ꎬ马婧ꎬ李敏ꎬ等ꎬ2014.基于ITS和trnL ̄F以及rps4基因片段的粗疣藓属分类学地位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ꎬ34(1):72-76.]RENZJꎬZHAOZTꎬ2016.BryophyteFloraofShandong[M].Qingdao:QingdaoPublishingHouse:1-450.[任昭杰ꎬ赵遵田ꎬ2016.山东苔藓志[M].青岛:青岛出版社:1-450.]WUPCꎬ2002.FloraBryophytorumSinicorum[M].Beijing:SciencePressꎬ6:77-84.[吴鹏程ꎬ2002.中国苔藓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ꎬ6:77-84.]ZHANGZLꎬ2014.ShandongGeography[M].Beijing:BeijingNormalUniversityPublishingHouse:121-132.[张祖陆ꎬ2014.山东地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21-132.]4241广㊀西㊀植㊀物39卷。

植物的分类标准

植物的分类标准

植物的分类标准植物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各种形态和特征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了解植物,科学家们对植物进行了分类,以便于对不同种类植物的认识和研究。

植物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形态特征、生态习性、遗传关系和生殖方式等方面。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来介绍植物的分类标准。

首先,植物的形态特征是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植物的形态特征包括植株的外部形态、叶片的形状、花朵的结构等。

通过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可以将其归入不同的分类群。

例如,叶片形状的不同可以将植物分为针叶植物和阔叶植物两大类,花朵的结构和排列方式也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植物种类。

其次,植物的生态习性也是植物分类的重要标准之一。

植物的生态习性包括生长环境、生长习性、适应能力等方面。

不同的植物根据其生态习性可以被划分为水生植物、陆生植物、草原植物、沙漠植物等不同的类型。

通过对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研究和观察,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存状态和适应能力,为植物的分类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植物的遗传关系也是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对植物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来确定不同植物之间的遗传关系。

通过遗传关系的研究,可以更加准确地划分植物的分类群,为植物的系统演化和进化历史提供重要线索。

最后,植物的生殖方式也是植物分类的重要标准之一。

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

有性生殖是指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来产生新的后代,而无性生殖则是指通过植物的茎、叶、根等部位进行繁殖。

不同的植物根据其生殖方式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分类群,这也为植物的分类提供了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植物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形态特征、生态习性、遗传关系和生殖方式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分类标准的研究和观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不同种类植物的特点和特征,为植物的分类和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希望通过对植物分类标准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促进植物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山东中新统山旺组生物群的古生态

山东中新统山旺组生物群的古生态

Ξ山东中新统山旺组生物群的古生态杨式溥 孙 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 (山旺化石博物馆,山东山旺262617)摘 要 山东临朐产出的中新统山旺组化石群,保存精美、属种分异度高。

60多年来,经发掘和研究,目前已从约30余米的硅藻页岩沉积中报道了真菌、硅藻、介形虫、孢粉、昆虫、鱼类、两栖动物、爬行类、鸟类、哺乳动物及遗迹化石等十几个门类的化石,共计400余属700多种。

本文总结了化石与周围无机界的关系、化石的埋藏特征、形成原因以及相关古生态学问题———古气候、古温度、古纬度、古地形、山旺湖的水文性质、湖水的季节性变化与硅藻页岩的纹层、动植物群的营养结构以及山旺盆地的沉积历史。

关健词 山旺 中新统 生物群 湖相沉积 古生态第一作者简介 杨式溥,男,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系,1959年获原苏联莫斯科大学理科副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从事石炭纪地层和腕足动物、古生态学和遗迹化石学研究。

1 山旺组生物群山旺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城东22km (36°N ,118°E ),山旺盆地所产的硅藻页岩,含大量动植物化石。

化石种类丰富、保存精美,被誉为“化石宝库”,是驰名中外的中新世湖相沉积典型剖面。

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山旺周围约1km 2范围内为国家重点古生物化石保护区。

山旺盆地中新统下部为牛山组玄武岩,绝对年龄值为16~18Ma (钾氩法),相当于中新世早期。

其上为山旺组的火山碎屑岩、硅藻页岩(图版Ⅰ-1)、凝灰角砾岩、砂岩、泥岩、页岩及玄武岩夹层。

最上部为尧山组橄榄玄武岩,绝对年龄值为9~10Ma (钾氩法)。

山旺组的沉积时间估计介于10~16Ma 之间,为中新世早期至中期。

盆地内目前已发现和描述十几个门类约400多属700余种化石,包括真菌、硅藻、孢粉、介形虫等微体化石;高等植物;昆虫及蜘蛛;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等脊椎动物化石。

最近还有遗迹化石发现。

现将各大类化石简介如下:1.1 真菌化石王宪曾共描述9属14种[1],化石以第三纪常见的小盾壳科为主,指示温暖潮湿的气候。

《中国植物志》植物中文正名的订正和读音的统一

《中国植物志》植物中文正名的订正和读音的统一

《中国植物志》植物中文正名的订正和读音的统一引言共80卷126册的《中国植物志》(以下简称《植物志》),历时35年,终于在2004年10月全部出版完成。

它是迄今为止是目前世界上篇幅最大的植物志,也是关于中国维管束植物的最为完整的志书。

《植物志》给中国的3万多种维管束植物都赋予了中文名,这对于中国的科技术语研究来说,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

《植物志》所收载植物的中文正名(区别于中文别名,以下简称“别名”)可以看成是目前最好的植物中文名称的规范,迄今还没有另一套植物中文名系统的合理性能够超过《植物志》的系统。

不过,也应指出,由于编纂时间较长,参与人员较多,《植物志》中的植物中文名正名还存在少数问题,可以分为三类:(1)个别类群重名;(2)种下等级命名法不统一;(3)部分名称有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异体字和别字。

为了方便科研人员和社会各届人士使用《植物志》,为了方便《植物志》的数字化,特别是为了促进植物中文名的规范化、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订正。

同时,基于同样的要求,《植物志》中的植物中文名正名的读音也有必要统一,建立规范。

笔者一直对《植物志》植物中文正名的整理工作抱有兴趣。

在帮助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网络中心建设数据库的过程中,有幸得以利用他们录入的《植物志》植物名录数据库,对这项工作进行初步尝试。

本文就是这些初步工作的总结。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植物中文正名的拟名权,最终应归于各个类群的分类学研究者,这是植物分类学界普遍赞同的做法;同时,保持植物中文正名的稳定性,也是植物中文名拟定的最高原则之一。

因此,笔者在下文中所做的植物中文正名的订正,属于一种“消极性”订正,即仅在某一名称存在上述三类问题中的某一类或某几类、非订正不可时,才进行订正,否则就不做任何更动,即使这一名称在别的方面仍存在不妥之处。

例如,茄科植物Solanum tuberosum的最通用的中文名是“马铃薯”,但《植物志》茄科作者基于其他考虑,选用了“阳芋”作为这一植物的中文正名,虽然笔者觉得不尽合理,但“阳芋”这一名称本身并不存在重名、异体字或别字的问题,所以笔者未做任何订正。

植物分类学电子书籍

植物分类学电子书籍

植物分类学第一章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第一节植物分类学发展简史(中国植物学史Q94-09/Z12)植物分类学(Taxonomy)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大约始于17世纪,林奈发表〈〈植物种志〉〉(1753年)。

按斯特斯(A.Stace)的观点:植物分类学发展历史大致经过如下几个时期:古代分类时期—草本学时期—林奈的性系统时期——自然系统时期——系统发育时期——当代表型性系统时期,后四个时期是近代植物分类的内容及不同时期主要流派。

古代分类时期:〈〈淮南子〉〉有“神农氏偿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其时毒”的记载;〈〈诗经〉〉(约公元前600年)记载过月132种植物;〈〈山海经〉〉(公元前500~前300年)提到约100种植物名称与用途,并把植物分为草与木;〈〈植物学史〉〉(Historia plantarum),是被誉为“植物学之父”的泰奥弗拉斯图斯(Theophrastus)所著,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古代最完美最系统的植物分类著作。

按植物习性分乔木、灌木、草本;又分栽培和野生。

草本学时期:这一时期著作有400种,现存278种。

〈〈神农本草经〉〉公元前200~前25年,第一部系统记载植物的书;〈〈南方草本状〉〉,最早一部地方植物志,现存3卷,上卷草类29种,中卷木本28种,每种有描述、花期、繁殖法、产地、别名。

〈〈草本纲目〉〉1578年成书,明朝李时珍所著,共52卷,系统记载了中国历代已有记录和他记载的植物1195种,附图1100多幅。

植物分为五部:草、本、谷、菜、果部。

近代林奈时期:〈〈植物名实图考〉〉接近近代植物分类学的一部著作,清代道光年间吴共浚(1789~1847年)所著,记载植物1714种,绘图1420幅。

〈〈植物界纵览〉〉(Pinax Theatri Botanici,1632年)鲍汉(G.Banhin)所著,首创双名法概念。

〈〈植物新方法〉〉(Methodus plantarum Nova,1682年)雷(J.Ray)所著,在1703年第二版中包含18000种植物,明确提出依据花和营养部分大量性状分类。

植物科属区系

植物科属区系

植物科属区系植物科属区系是指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例如,中国秦岭山脉生长的全部植物的科、属、种即是秦岭山脉的植物区系。

它们是植物界在一定自然环境中长期发展演化的结果。

植物科属区系研究的意义:1. 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科属区系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些植物种类、哪些科属分布最广泛、哪些是特有物种等。

这些信息对于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和自然保护区规划至关重要。

2. 生态恢复:通过对植物科属区系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植被历史和演替规律,为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在生态恢复过程中,可以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植物种类,以及合理配置植物群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3. 农业和林业生产:植物科属区系研究对于农业和林业生产也有重要意义。

了解当地植物资源,可以发掘潜在的作物种类,培育适合当地生长的新品种。

同时,对于森林经营和植树造林,可以根据植物区系特点选择合适的树种,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4. 气候变化研究:植物科属区系的变化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通过对历史时期植物科属区系的研究,可以了解过去的气候状况,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5. 入侵物种防治:了解外来植物入侵的特点和趋势,对于预防和控制外来物种入侵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科属区系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潜在的外来入侵物种,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6. 文化价值:一些植物科属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等。

植物科属区系研究有助于挖掘和传承这些文化价值,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植物科属区系研究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恢复、提高农业和林业生产效益、研究气候变化、防治外来物种入侵以及挖掘文化价值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分类学知识普及

植物分类学知识普及

植物分类学知识普及植物分类学植物分类学是植物学科中最古老和最具综合性的一门分支学科。

过去的经典分类大多依据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特征去分,后来把孢粉形态、地理分布和古生物学等方面的内容结合进去后,有助于进一步对种类的鉴定和植物演化关系的探讨。

背景知识现在生存在地球上的生物估计有50万种以上(种子植物250000种左右)。

要对数目如此众多,彼此又千差万别的植物进行研究,第一步必须先根据它们的自然性质,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地进行分门别类,否则便无从下手。

植物分类学内容由三方面组成,它的研究对象为全世界生活的植物。

分类(Classification)鉴定(Identification determination)命名(nomenclature)植物分类学是发展较早的一门学科,它的任务不仅要识别物种、鉴定名称,而且还要阐明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系统,进而研究物种的起源、分布中心、演化过程和演化趋势。

因此,它是一门既有实用价值又富有理论意义的学科。

为了分类各个植物类群,人们根据植物类群范围大小和等级高低给它一定的名称,这就是分类的等级单位。

了解和掌握分类的等级单位(阶层)是分类学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12个主要等级(阶元)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BN)为(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的缩写。

有关绿色植物命名(包括真菌)共包括12个主要等级(阶元)(Category)。

主要分类阶元如下:门 Divisio或(Phylum)纲 Classis (class)目Ordo (order)科 Familia (Family)族Tribus(Tribe)哈钦松被子植物系统图属 Genus (Genus)组 Sectio(Section)系Series(Series)种Species(Species)变种Varietas(Variety)变型Forma(Form)(一) 植物分类学思想植物分类学思想的三次飞跃:人为分类,自然分类,系统分类三种不同的分类系统:人为分类系统,自然系统,系统发育系统分类学史三个时期:人为分类系统时期(——1830) (李时珍、林奈)进化论发表前的自然系统时期(1763——1920) (亚当森、裕苏、拉马克、德堪多、本瑟姆、虎克)系统发育系统时期(1883——) (艾希勒、恩格勒、哈钦松、塔赫他间、克朗奎斯特、佐恩、诺·达格瑞、斯特宾斯、田村道夫)四个最引人注目的系统:1. Cronquist系统(1968,1979,1981)2. Takhtajan系统(1953,1966,1969,1980)3. Hutchison系统(1926,1934,1948,1959,1973)4. 田村道夫系统(1974)哈钦松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将双子叶植物分为草本支和木本支,分别以木兰目和毛茛目为原始起点,平行进化。

植物分类学中的新物种发现与命名

植物分类学中的新物种发现与命名

植物分类学中的新物种发现与命名植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生物类群之一,众多的植物物种又在不断地被发现和命名。

植物分类学中的新物种发现与命名是对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植物分类学中的新物种发现过程和物种命名原则。

一、新物种发现的过程在植物分类学中,新物种的发现通常包括采集标本和进行形态学研究两个主要步骤。

(1)采集标本:植物学家常常进行植物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植物标本带回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研究。

这些标本通常是通过实地考察和系统地勘探而获取的,其中可能包括新的地理分布区域、新的生境类型或者是未被记录的植物。

采集标本是新物种发现的第一步,为后续的形态学研究提供了关键的材料。

(2)形态学研究:通过对采集到的标本进行详细的形态学观察、测量和比较,植物学家可以确定这些标本与已知物种的异同之处。

在形态学研究过程中,植物学家会关注植物的根茎结构、叶片特征、花朵形态以及果实特征等。

如果发现采集到的标本在很多形态学特征上与已知物种不同,那么就有可能是一种新的物种。

二、物种命名的原则植物物种命名是基于国际植物命名规则(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algae, fungi, and plants)进行的。

以下是物种命名的一般原则:(1)基于形容词的拉丁文命名:新命名的植物物种通常会使用形容词的拉丁文作为物种名称,以便描述或表达其独特的特征。

例如,以花朵颜色为特征的物种可能会被命名为"rubra"(拉丁文中的红色)。

(2)避免重复命名:根据国际植物命名规则,新的物种名称不应与已有的物种名称混淆。

因此,在进行新物种命名之前,植物学家会进行详细的文献调查和数据库查询,以确保所命名的物种名称尚未被使用。

(3)保证命名的有效性:为了保证新物种的命名有效性,需要满足一定的学术标准。

这包括对物种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并将其描述发表在学术期刊上。

山东特有树种资源调查

山东特有树种资源调查

山东特有树种资源调查作者:仝伯强王磊臧德奎丁平刘丹吴府胜孙爱宗解孝满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9年第16期摘要對山东特有树种资源的种类、地理分布、群体数量、生态区位等进行了调查。

调查统计发现:山东省有特有树种10种5变种,这些种类分布区狭窄,仅4种分布于2~3个分布点,其余只分布在一个地市;种群数量有限,其中泰山椴、少叶花楸种群数量500余株,山东栒子、鲁中柳数量为100~500株,山东山楂等8个树种资源种群数量均不足10株,亟需加强保护。

同时对这些资源的濒危等级进行了划分,极危(CR)12种、濒危(EN)2种、易危(VU)1种。

此次调查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山东林木种质资源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特有树种;野生资源;资源分布;调查;保存;保护;山东中图分类号S7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9)16-0130-03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6.038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InvestigationofEndemicTreeSpeciesinShandongProvinceTONGBoqiang1,WANGLei1,ZANGDekui2etal(1.ShandongForestGermplasmResourcesCenter,Jinan,Shandong250102;2.ShandongAgricultureUniversity,Tai’an,Shandong271018)AbstractAccordingtothesurveyandstatistics,therewere10speciesand5varietiesofendemictreespeciesinShandongProvince.Thegeographicaldistributi on,populationquantityandecologicalnicheofthosewereinvestigated.Itwasfoundthatonly4specieswerescatter edin2-3distributionpoints,andtherestwereonlydistributedinonepoint.Thepopulationsweresmall,thenumberofTiliataishanensisandSorbushupehensisvar.paucijugawasmorethan500,andthenumberofCotoneasterschantungensisandSalixluzhongensiswas100-500.Thenumberof8treespeciessuchasCrataegusshandongensiswerelessthan10.Protectionshouldbestren gtheneddesperately.Meanwhile,theendangeredgradesofthoseresourcesweredivided:12specieswerecriticallyendangered(CR),10wereendangered(EN),andonewasvulnerable(VU).TheinvestigationprovidedreferenceforresearchanddevelopmentofShandongforestgermplasmre sources.KeywordsEndemicspecies;Wildresources;Resourcesdistribution;Investigation;Conservation;Prote ction;Shandong从19世纪中叶开始,外国植物学家O.Debeaux[1]、Yabe等[2]就开始对山东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采集,并发表了一批研究山东植物的论文,其后调查工作不断深入。

植物命名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植物命名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1
如果需要,只要不致于引起混乱或错误,还可插入或增加更多的等级。
2
(二)分类单元的次要等级
在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中,科的次级划分指科与属之间的各等级的分类单元。属的次级划分仅指属与种之间的各等级的分类单元。
02
次要等级可设,也可不设,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单种属、单属科、单科目等必须设,而次要等级如属下的组,组下的“系”,如果仅有一个,则不必设。
3
2
1
4
二、学名的书写、简写和缩写
如,野青茅(Deyeuxia arundinacea)和长舌野青茅 (D. arundinacea var. ligulata)。
02
在一般刊物或文章中,如需要标注学名,可以省去命名人简写。
01
二、学名的书写、简写和缩写
二、学名的书写、简写和缩写
注意:动物学名的缩写与植物学名不同,不仅属名可以缩写,种加词也可以缩写。例如,几种飞蝗(亚种)的学名为: 亚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a (自动名,原亚种) 东亚飞蝗L. migratoria manilensis 非洲飞蝗L. migratoria migratorioides 中俄飞蝗L. migratoria rossica 当这4种飞蝗的学名连续出现时,就可以缩写为: Locusta migratoria m.,L. m. manilensis,L. m. migratorioides,L. m. rossica。
命名(nomenclatura)即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给每种植物一个合理的学名。
分类(classificatio )即按照植物的亲缘关系划分出它们的类别和等级排列。分类有人为分类和自然分类之分。在植物分类学上,任何等级上的所有植物,叫做分类群(taxon),也称作分类单元或分类单位(单数为taxon,复数为taxa)。

植物系统学的分类群与进化关系

植物系统学的分类群与进化关系

植物系统学的分类群与进化关系植物系统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植物的分类群与进化关系。

通过对植物形态、生理特征和遗传学信息的研究,植物系统学可以对植物进行分类和归类,并揭示植物进化的规律和机制。

一、植物系统学的起源植物系统学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由于人们对植物的类型和特征产生了兴趣,开始对植物进行分类和描述。

这些早期的植物学家主要通过植物的形态特征对其进行分类,并且认为物种的相似程度与其进化关系相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系统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学领域,并与其他生物学学科如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相结合。

现代植物系统学包括了传统的形态学和遗传学研究方法,以及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现代技术手段。

二、植物分类群的基本单位植物分类群是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遗传关系和进化历史等因素进行划分和归类的单位。

常见的植物分类群包括纲、目、科、属和种等。

这些分类群基于植物的共同特征和进化关系进行划分,相似的植物种类被归类到相同的分类群中。

分类群的划分是根据植物的特征来确定的。

例如,植物的种属确定是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殖特性来确定的,而目或科的确定则涉及到更多的特征和进化关系。

三、植物进化关系的研究植物系统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研究植物的进化关系。

通过对植物形态、遗传信息和化学成分等的研究,植物系统学家可以揭示不同植物分类群之间的进化关系和亲缘关系。

为了研究植物的进化关系,植物系统学家使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形态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

通过对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可以了解植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而推测它们之间的进化关系。

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则可以揭示植物之间的遗传关系和进化历史。

四、植物系统学在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中的应用植物系统学不仅为我们揭示了植物的分类和进化关系,还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植物分类群的研究,我们能够了解到植物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这对于物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保护亲缘关系密切的植物分类群,来保护整个植物群落的生态系统。

学习基本的植物分类

学习基本的植物分类

学习基本的植物分类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对于植物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而植物分类学作为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植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习基本的植物分类是非常必要的。

植物分类学的基本概念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基本概念。

植物分类学是研究植物系统分类和演化关系的学科,它通过对植物传统形态学特征、细胞学特征、生理学特征、生态学特征以及生物化学特征等进行分析和综合,将植物种类划分为各个分类群体。

根据植物分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可以将其分为形态分类学、系统分类学、进化分类学等。

种的基本分类单位种是植物分类学中的基本分类单位,它是指在亲缘关系上相近的、能够自由繁殖的一群个体。

种之间在形态、生态、遗传等有着一定差异,被视作独立的进化分支。

由于种是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分类单位,因此在植物分类中必须对种进行研究、鉴定和分类。

种的命名通常遵循“属名+种加词”的方法,例如:苹果属的一种是苹果(Malus pumila)。

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形态特征是最早被用于植物分类的依据之一,形态特征包括植物的生长习性、植物的器官、叶形、花形和果实形态等。

但是,仅仅依靠形态特征划分植物种类有时会产生偏差和误导,因此在现代植物分类中,形态学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分类依据。

基因序列比较方法是现代植物分类学中主要应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提供的分子标记和分子测序技术,通过对各种植物构成基因组的序列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群体。

植物分类的主要阶层植物分类学通常将种依据植株的相似性分成不同的级别,从而构建树状分类体系(类似于分支结构),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植物分类体系主要有防御司植物分类体系和新分类法两种。

在防御司植物分类体系中,植物分类的主要阶层依次是:门、纲、目、科、属和种。

而在新分类法中,除了门以外,其他几级分类阶元命名相对灵活的多。

在植物分类学的研究中,人们常常会对一些难以归类的植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比如将这些植物按照形态特征、化学成分等作为一个特殊的分类等,以便完成更精确的分类和命名。

植物分类学中的系统发育与分类阶元

植物分类学中的系统发育与分类阶元

植物分类学中的系统发育与分类阶元植物分类学是研究植物的分类、命名和归属的学科。

其核心任务是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植物分类系统,以便系统地描述和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在植物分类学中,系统发育与分类阶元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植物分类学的基础。

系统发育是指通过研究植物的形态特征、解剖结构、生理特性、遗传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来揭示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史。

系统发育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形态学、生态学、生理学等方面的观察和实验,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

通过对不同植物群体的系统发育研究,我们可以揭示植物分类的规律和原则,对植物的分类进行精确划分和归类。

在植物分类学中,分类阶元是指用于分类的各个层次或等级。

从高到低,主要包括界、门、纲、目、科、属和种等。

这些分类阶元是按照植物间的亲缘关系和特征相似性进行划分的。

不同的分类阶元代表了不同的分类单位,各具特点,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包容关系和层级关系。

通过合理安排和划分这些分类阶元,我们可以将植物界的多样性进行有序而全面的表达和归纳,便于研究和理解。

在系统发育和分类阶元的基础上,植物分类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植物分类系统。

这个系统根据植物间的亲缘关系和特征相似性,将植物分为不同的类群,每个类群都具有一定的特征和代表性。

通过对这些类群的分类和命名,我们可以对植物的多样性进行准确描述和组织,使得植物分类学成为一个科学规范和统一的学科。

植物分类学的发展离不开系统发育和分类阶元的研究与实践。

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和发掘,我们可以不断完善和更新植物分类系统,使其更加准确、科学和易于理解。

同时,系统发育和分类阶元也为其他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总之,植物分类学中的系统发育与分类阶元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重要概念。

它们共同构建了植物分类学的基础,为我们理解植物之间的关系和多样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对系统发育和分类阶元的认识,以推动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和应用。

植物进化与系统发育的分类群关系与演化历程

植物进化与系统发育的分类群关系与演化历程

植物进化与系统发育的分类群关系与演化历程植物在地球上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了多样性的分类群体。

通过研究植物的进化与系统发育,我们可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演化的历程。

本文将介绍植物进化与系统发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分类群关系,并探讨它们的演化历程。

一、进化与系统发育的概念进化是指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而推动。

进化可以导致物种的分化和形态的改变,使物种适应不同的生境。

系统发育研究的是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并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来描述这种关系。

系统发育树是基于不同物种的共同祖先和共同特征而建立的分类体系。

二、分类群关系分类群是指具有共同祖先的一组物种,可以分为多个层级。

从高到低的分类群关系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不同的层级代表了不同的亲缘关系。

植物界是指所有植物的总称,包含了地球上的所有植物物种。

界下面是门,门下面是纲,纲下面是目,目下面是科,科下面是属,属下面是种。

三、演化历程植物的演化历程可以追溯到数亿年前的地质时期。

最早的植物形态非常简单,主要是单细胞的藻类。

随着环境的变化和进化的推动,植物逐渐出现了多细胞体和更复杂的结构。

最早的陆地植物是蕨类植物,它们以孢子繁殖,并没有真正的种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种子植物出现了,这是植物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种子植物可以通过种子进行繁殖,更适应陆地环境。

种子植物可以进一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的种子没有包裹在果实中,如松树和银杏树。

被子植物的种子包裹在果实中,如苹果和橙子。

演化的过程中,植物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分类群。

在被子植物中,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大类。

单子叶植物的叶片通常有平行的脉络,如玉米和水稻。

双子叶植物的叶片通常有网状的脉络,如玫瑰和橡树。

四、进化的驱动力植物进化的驱动力主要有自然选择、环境变化和基因突变。

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条件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进而将有利的特征传递给后代。

这种选择性的过程会导致物种的适应性增强。

植物分类学复习参考资料

植物分类学复习参考资料

植物分类学复习参考资料第⼀章植物分类学概述名词解释:植物分类学(Plant taxonomy):是研究植物的变异及其因果关系、对它们进⾏分类命名、研究它们的亲缘关系,并运⽤所掌握的资料去建⽴某个分类系统的科学。

分类群taxon给定名称的有机体的⼀种特定组合。

也指任何⼀个分类学上的类群。

性状(character) :即特征,是有机体的特性或可观测部分。

性状是分类学研究的根本对象,也是建⽴各种分类⽅法和分类系统的重要基础。

分类(classification):是指建⽴⼀个合乎逻辑的分类阶元系统。

鉴定:是指借助参考已有的分类去命名植物物种。

分类必须在鉴定之前。

命名:对植物的命名,包括命名制度和⽅法,命名法则的建⽴、解释和应⽤。

1、分类的基本⽅法(1)⼈为分类----仅⽤少量性状进⾏分类,不涉及亲缘关系和本质,预见性差。

(2)⾃然分类---⾃然分类就是具有最⼤预见性的分类,其中⼀⽅⾯是对某⼀新的类群在⼀个限定的分类群范围内或等级上的归属的预测;另⼀层含义是对某⼀分类群内⼀些未知性状存在与否的预测。

涉及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2、植物的命名: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规定,以瑞典植物分类学家林奈创⽴的双名法对植物进⾏命名(学名)。

双名法⽤两个拉丁词对⼀种植物定名,第⼀个词是属名(第⼀个字母要⼤写),第⼆个词是种加词(种名)。

⼀个完整的学名还要加上定名⼈的姓⽒或姓⽒缩写。

3、命名⼈表⽰法(1)若由⼆⼈命名,则在两⼈之间加“et”,如多于⼆⼈,在第⼀⼈后加“et al.”。

(2)有时⼆个命名⼈之间有“ex”,表⽰前⼀个是该种的命名⼈,但未公开发表,后⼀⼈著⽂代他公开发表了这个种。

(3)有时两个命名⼈的前⼀命名⼈有括号,表⽰该种由前者最早定名,但后者经过研究,认为分类位置不恰当,应该重新组合。

4、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1、植物命名的模式法和模式标本2、每⼀种植物只有1个合法的正确学名3、学名的有效发表和合格发表4、优先律原则——每⼀种植物只有⼀个合法的拉丁学名,并且以最早发表的为合法学名。

生物植物分类

生物植物分类

生物植物分类生物植物分类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它的作用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将植物进行分类、命名和归类。

通过植物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亲缘关系、形态特征以及生态习性,为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提供基础信息。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一些常见的植物分类群。

一、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植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进行分类。

植物之间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形态特征、解剖结构、生理生化特性以及遗传关系等方面。

这些相似性反映了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也是进行分类的依据。

而植物之间的差异性则包括形态差异、生态环境适应性差异以及基因组差异等。

通过分析相似性和差异性,我们可以将植物进行分类。

二、植物分类的方法1. 形态分类法形态分类法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植物分类方法之一。

通过比较植物的形态特征,如叶形、花序、果实等,将植物划分为不同的类群。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大多数植物的分类,但由于形态特征受到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影响,所以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2. 化学分类法化学分类法是根据植物细胞和组织中的化学物质进行分类。

植物体内包含大量的化学物质,如生物碱、挥发油、多糖等,这些化学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在不同的植物之间有所差异。

通过分析和比较植物中的化学物质,可以划分植物的分类群。

3. 分子分类法分子分类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它主要是利用DNA或RNA序列的相似性来推断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而进行分类。

分子分类法具有高度客观性和准确性,可以避免传统分类方法中的主观判断和局限性。

三、常见的植物分类群1. 植物界植物界是根据植物的细胞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等特征划分的最高分类单位。

植物界包括绿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等几个门。

2. 种子植物门种子植物门是最为广泛的植物门,包括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个亚门。

裸子植物包括松柏类、铁杉类等;而被子植物则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个类群。

植物分类概念

植物分类概念

植物分类概念“植物分类学”这词组中的关键在于“分类”。

什么是分类?回顾人类认识世界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早期的人类所见识植物种类(请注意!当时的人们还没有植物的概念。

这类概念,包括植物、动物、乔木、灌木、鸟、兽等等的出现也就意味着人类已经有了分类的思想,在此只是为了说话方便)很少,只要给所需要认识的植物一个名称即可,以便于部落内所有人的交流,比如粟、杨、猪、鸡等等。

随着人类智力水平的进步和见识植物的增加,自然而然地,其大脑就具有了一个新的思维能力,那就是分类!也就是说分类从根本上讲是一思考方法,而不是仅只用双手把植物(标本)归堆。

这种自然形成的思维要求我们把相同或相似的东西放在一起,以区别于另一类。

人类的祖先很早就学会了简单的分类。

比如把自然界的所有东西根据是否生长、繁殖分为死的和活的。

再把活的(生物)根据是否可以主动位移(跑啊,跳啊)分为植物和动物,植物还可以分为乔、灌、草,当然也可以分为蔬、果等。

这已经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类上归类,类下分类的分类系统哦。

只是分类所比较的性状很少,甚至只有一个,所建分类等级也少。

但是就分类思维这种能力本身,我们也没有比祖先高到那里去哦!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分类呢?首先分类有利于认识事物,也有利于管理事物。

中小学老师就教过我们,相似的文字放在一起好记,图书馆的书按一定内容分放不同书架要好找,牧人知道牛、马、羊要分群放牧!你家的餐具放在橱房里,饭碗应该不会在鞋柜里!哈哈!分类思维的结果就是相似性(差异性)大小的度量。

我们的物质科学是研究什么的?是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而差异性(相似性)就是变化大小的度量(包括定性和定量)。

所以说分类不只是生物学研究,也是所有物质科学研究的先导,并由此产生概念,比如原子、分子、被子植物、细胞等等。

每一个新概念的产生就可能意味着科学的进步。

因此我们认为分类思维很重要,而且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一直被很多人潜意识或者有意识地应用。

如果要自己成为有科学头脑的人,必须学会有意识地应用这种思维方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