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
七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课文原文及赏析课文原文:行道树每天,每天,我都看见它们,它们是已经生了根的——在一片不适于生根的土地上。
有一天,一个炎热而忧郁的下午,我沿着人行道走着,在穿梭般的人群中,听自己寂寞的足音。
忽然间,我又看到它们,忽然发现它们长得竟是如此繁盛,如此葱茏。
它们不再孤单了。
沿着人行道的黄砖一路延伸,间隔着挺立着的这许多高一脚的矮一脚的树,它们不仅为着我们所吸进的空气而忙碌着,同时也在为离它们很近的我们——我们的生命——增添着很需要的绿色。
在它们的生命里,也许早就知悉了未来的路,不然,风里带着泥土的气息,它们的叶子怎么会绿得这样鲜活和明亮呢?我走近一棵行道树,仰望它们的时候,我看见了它们的眼神。
几百年的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了痕迹,一圈又一圈的年轮里,是沧桑的痕迹。
可是,它们没有因此变得衰老和疲惫。
相反,它们因此而更加骄傲和自豪。
它们骄傲地生长着,面对着我们人类的世界,用自己挺拔的身躯来守护着这片土地。
第一次真好路过人家的墙下,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柚子树。
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垂在枝头。
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我是个生长在都市,从来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俗子。
除了木瓜树以外,所有结实累累的果树,都只能够在图画、照片、电视和电影中看到。
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
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
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忽然听到鸟笼里传出“啾啾”的叫声,十姊妹居然破壳而出了!我们欣喜万分,一会儿打开鸟笼喂它们吃奶,一会儿又用树枝逗它们玩。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
《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贪婪、堕落、点缀、冉冉、雏形、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玲珑剔透、具体而微”等词语。
2.辩证地理解行道树的“忧愁和快乐”;体会“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的含义。
3.背诵奥斯特洛夫斯基关于生命的名言。
能力目标1.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德育目标体会、拓展短文表达的人生哲理,获得教益,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语句。
探究、把握课文主旨,领会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体验,辩证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教学方法1.朗读法。
通过朗读,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
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文眼为品味思考定向,整体感悟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研讨点拨法。
《行道树》借行道树的形象表达无私奉献的人生信念;《第一次真好》则通过两个事例抒写人生的一种体验。
两篇短文有叙有议。
引导学生探究文中的精辟议论,调动积极思维,并适时适当地点拨指导,使学生深入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打印好的《红花草》讲义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把握短文点睛之笔、扣题抓尾,引导探究,理解篇目主旨。
联系人生体验,融会贯通,获取生命体验。
[教学步骤]一、导语教学设计>设计同学们,我们共同来欣赏一幅画,(实物投影仪展示画面,学生观察)请同学们用优美的语句描述画面的内容(学生发言,明确:城市双线道的马路边奉献浓阴的行道树)。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台湾女作家张晓风为我们描绘的行道树,(板书文题、作者)看看为人们所礼赞的行道树的形象和精神是怎样的。
二、资料助读投影:张晓风散文创作为了使读者对她的全部散文艺术创作有一个横向平面的概括性了解,我将张晓风散文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内涵概括为三个渐次展开,互有渗透交叉,不断扩大其涟漪和波浪的“反馈圈”:一是,她对大自然,大地上山川草木只有宗教性的虔城才可以相比拟的感恩情感;二是,她对故国明月镂心刻骨般的相思情愫;三是,这位女作家那涵天负地般的广阔胸襟,以寥廓思维空间为背景的对生命价值的沉思。
《行道树》《第一次真好》教案(附答案)
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教案(附答案)学习目标:1、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3、体会、拓展短文表达的人生哲理,获得教益,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抓住关键语句。
探究、把握课文主旨,领会写作意图。
学习难点:联系生活体验,辩证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课时)行道树学习目标:1、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2、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朗读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4、学会抓住议论性的语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体会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学习难点:《行道树》中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我们生活的这个美妙的大世界创造了万物,每种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各自的骄傲,例如:风的骄傲是能在炎炎夏日给人们带来一丝清凉,鸟的骄傲是能在高空展翅翱翔,花的骄傲是能让这个世界变得绚烂多彩,请大家说一说:树的骄傲是什么?假如你是一棵树,你愿意生长在哪里?在学生讨论交流后指出:有一种树,它生长在马路的两旁,伫立在城市的烟尘里,人们称之为行道树。
板书课题。
二、前提测评: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贪婪.()堕.落()点缀.()冉冉.()苦熬.()给.予()牙龈.()烟囱.()2、根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繁弦急管。
红灯绿酒。
贪婪.。
堕.落冉冉.三、学习新知(一)、简介作者:张晓风,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
8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60年代中期以散文成名,台湾十大散文家之一, 著作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
散文代表作:《步下红毯之后》《我知道你是谁》人称其文“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评价甚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完课文,给课题加上修饰语:()---的行道树2、课文用对比手法来写行道树,默读全文,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划出4.本文用什么手法写行道树的自述?(三)、四人一组,合作探究。
《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学案(1)(精编教案)
7.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预习提纲】1.字词。
《行道树》堕落(duò):(思想、行为)往坏里变。
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
点缀(zhuì):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繁弦急管: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
弦:指弦乐器。
管,指管乐器。
红灯绿酒: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冉冉(rǎn):慢慢地。
(8)苦熬: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
自豪:因为自己或者与自己有关的集体或个人具有优良品质或取得伟大成就而感到光荣。
污浊:(水、空气等)不干净,混浊。
《第一次真好》结实累累(lěi):形容果实结得多。
丰硕(shuò),:(果实)又多又大。
沉甸甸(diàn):形容沉重。
不可磨灭:经过相当长的时期都不能消失。
玲珑剔透,(tī)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
眼巴巴:形容急切地盼望。
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多姿多彩:形容姿态万千颜色多样。
珍重:爱惜、珍爱(重要或难得的事物)。
回味无穷:从回忆里得到许多体会。
2.采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两篇文章。
3.试着完成课后练习题。
【合作展示】《行道树》1.为什么说“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2.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3.探究质疑: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4.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为什么忧愁?为什么快乐?5.行道树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形象?…6.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赞美了什么?7.探究质疑:什么样的人也和行道树一样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讨论并归纳:可自抒己见。
第7 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让学生辩证地理解“第一次”的含义,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让学生辩证地理解“第一次”的含义,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第一次”是多么令人难忘的经历啊!你知道第一次吃西红柿的那个人吗?你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重大意义吗?第一次远行、第一次脱险、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自从我们有意识以来,数不清的第一次,无一例外地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谁真正懂得“第一次”的奥妙呢?周素姗的《第一次真好》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教案
教学设计
备注
第一课时《行道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在散文中寻找中心句,并以此理解文章的主旨,理解行道树的喻意:无私奉献者。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把握课文,反复朗读,读懂、领悟文章中心,感知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行道树默默奉献的牺牲精神,正确看待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以第一人称说说行道树是什么样的一棵树。
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说的多,角度不同。
【参考示例:
我是一棵忧愁而又快乐的树。我为人们不珍惜我的劳动、不珍爱生存的环境而忧愁,我为能替人类作贡献而快乐。
我是一棵无怨无悔的树。……
我是一棵不被别人理解的树。……
我是一棵能承受痛苦的树。……(学生可能还可从其他方面来说,只要合理,即以肯定。)】
4、“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明确: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5、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初中语文教案
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初中语文教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教案资料、试题资料、教程资料、课件资料、好词好句、诗词鉴赏、文学资料、知识科普、作文大全、古文杂谈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such a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test questions materials, tutorial materials, courseware material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poetry appreciation, literature materials, knowledge popularizatio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s, ancient essays, etc.think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aterials, so stay tuned!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初中语文教案○教学目标①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②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学案七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在熏陶感染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2、积累字词,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培养深入细致探究课文的习惯。
【学习重点】朗读课文,积累字词,培养深入细致探究课文的习惯【学习难点】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行道树》一文中,行道数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书写奉献者的胸襟,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同时也表达了这样一个道理;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第一次真好》一文中,作者以第一次看见柚子树而引发对第一次看见十姊妹的回忆,并总结自己的感受,得出“第一次的感觉”是生命中难得的宝贵经验,不是每一个第一次都愉快,而是第一次不仅带给我们新鲜、刺激,更带给我们生活的新领域和人生的阅历。
2.走近作者张晓风,江苏铜山人,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是台湾著名女作家。
1977年,她被台湾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
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
周素珊,散文作家,原籍广东中山。
代表作有《故园梦重归》《秋夜宴》《风雨故人来》等,她的文章清新雅丽、在平淡中蕴涵哲理。
3.相关资料张晓风散文创作:一是,她对大自然,大地上山川草木只有宗教性的虔城才可以相比拟的感恩情感;二是,她对故国明月镂心刻骨般的相思情愫;三是,这位女作家那涵天负地般的广阔胸襟,以寥廓思维空间为背景的对生命价值的沉思。
这三个方面的情感思想内涵,也可以说是一种类型构成,贯穿她整个创作生涯中每一个向前迈进的段落。
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
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可以说是对她诗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
——摘自《张晓风散文论》,《文学评论》1994?7【自主学习】1、请给下列加点的生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
说一说你都 有哪些第一次, 选择其中最精 彩的一件告诉 我们!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 愈益多姿多彩。”
这里的第一次都是指有益的 第一次,充满喜悦、新奇和新鲜、 刺激,所以越多生命就越精彩了。
珍重第一次,明辨是非 让生命多姿多彩
不断向新的领域进发
说一说你 都有哪些第一 次,选择其中 最精彩的一件 告诉我们!
行道树 寂寞 孤独 苦熬
合作探究
行道树从事什么样的神圣事业?
献出浓荫
制造清新 迎接阳光
行道树是怎样的一列树?
行道树是怎样的一列树?请 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词句说明。
生存环境恶劣 内心:孤独、寂寞、忧愁、苦熬 思想精神:深沉、自豪、快乐
课堂小结
你觉得张晓风只是为写行道树而写 以苦为乐的勇敢者 行道树吗?她歌颂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默默无闻的奉献者
1、本文写了哪些“第一次”? 2、“第一次真好”,“好”在哪 里?用课文原句回答。 3、请找出能揭示文章中心的语句。
整体感知
作者给我们讲了她的哪些第一次经历?
详
第一次看柚子树
第一次看孵小鸟
第一次去露营
第一次坐火车
第一次动手做饭
第一次坐飞机
略 第一次看见雪
第一次看到自已的作 品用铅字印出 来…… ……
1、为什么说“第一次的经验 不一定都愉快”?
就作者所举的例子看,也可以知道 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例如见那两 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但觉它的样子很 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这一次并不 愉快。又如露营,有时也会遇到困难,睡 得也不可能舒适;第一次动手做饭,也是 不一定愉快的。
2、为什么说“第一次的经验 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 穷”?
第七课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
三,探讨质疑:
1,“风情画”与“风俗画”、“风景画”的区别?
明确:风情指风土人情,风俗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场面。风景指自然风光。
2,第一次的感觉好在何处?
明确:奇妙,新鲜而刺激,回味无穷。
3,“雏形“与”具体而微“的区别?
明确:前者指未定型前的形式,后者指具备了整个形态。
14,“贪婪”和“固执”这两个词在有的句子里是带有贬义的,在第五节两个句子里带不带贬义?各解释什么?
明确:都不带贬义。“贪婪”,尽情而不知满足。“固执”,执着。
15,最后一节“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这句中,行道树为什么而“忧愁”?为什么而“快乐”?和开头一节相对照,意思相近相互呼应的表现在哪里?意思深化了的又在哪里?
4,是不是所有的第一次都值得尝试?
5,齐读课文。
四,课文小结:略。
五,作业布置:略。
板书设计:
《行道树》张晓风
关键词: 神圣 痛苦 深沉
行道树 原始森林同伴
(奉献者形象) 沉浸在夜生活中的市民
《第一次真好》周素珊
柚子树结实累累(喜悦、新奇)
十姊妹孵出小鸟(惊喜)
第一次:新鲜刺激、回味无穷。
课堂训练:
明确:分两句说既突出了“我们是一列树“,又突出“立在城市的飞尘里”,和下段开头的句子意思相联系。
②,第二节中的“这一点”指的哪一点?
明确:指“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不能多说或少说。
③,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中的“堕落”应作怎样的理解?行道树说自己堕落,这堕落表现在哪里?
明确:不是指思想品质上的堕落,而是沦落的意思。从位置上看,从山上原始森林的优美环境沦落为山下城市里马路边上的树;从形象上看,从满身青翠变成一身抖不落的灰尘。
短文两篇《第一次真好》《行道树》
短文两篇《第一次真好》《行道树》汇报人:日期:•《第一次真好》•《行道树》•两篇文章的对比分析目•两篇文章的启示与思考录01《第一次真好》0102文章背景本文选自《无言歌》,是作者在1978年11月6日为新加坡教育部编写的一篇课文,当时是中学高级语文课本中的阅读教材。
作者周素珊,笔名孙月娟,台湾著名女作家。
文章通过描述作者第一次看见柚子树和第一次吃柚子的经历,表达了对第一次的新奇、欣喜、惊奇和美好感受。
文章还通过描述其他第一次的经历,如第一次看到刚孵出的小鸟、第一次看到满天星星、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发表等,来表达对第一次的美好感受和深刻印象。
主要内容主题思想文章主题是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第一次,因为每一个第一次都充满了新奇、美好和意义。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要珍惜每一个第一次,因为它们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02《行道树》张晓风,中国台湾女作家,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出版了多部散文集。
作者20世纪80年代末创作年代作者观察到道路两旁的行道树,有感而发,写下这篇文章。
创作背景文章背景主要内容描述行道树的形象和特点,以及它们在城市中的重要作用。
探讨行道树的命运和价值,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意义。
主题思想赞美行道树的奉献精神,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城市文化和历史。
呼吁人们要珍惜自然环境,以及关注城市中的绿色空间。
03两篇文章的对比分析这篇文章采用了记叙文的写作手法,通过描述作者第一次看见柚子树和第一次吃柚子的经历,表达了对第一次的珍视和怀念。
文章语言平实,以个人经历为主线,叙述娓娓道来,让人身临其境。
《第一次真好》这篇文章则是采用了散文的写作手法,通过对行道树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城市污染的忧虑和对自然的向往。
文章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将行道树人格化,赋予其丰富的情感和象征意义。
《行道树》写作手法对比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关于第一次的体验和感受,强调了第一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经历第一次来积累人生经验。
(初一语文教案)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教学教案许子芬学习目标:①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②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阅历。
③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④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教学重点:①理解两篇课文的深刻内涵。
②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课前预备①布置同学预习,就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感爱好的问题,列出思考题,预备争辩、发言材料。
②列举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经受,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老师设置精当的思考题备案,以供同学参考。
行道树学习内容:①理解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课文导入:同学们,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它最丰富、最精确、最鲜亮、最生动。
在汉语的宝典里,有很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词佳句,譬如,“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
这些话外表好像在写动植物,其实是有象征意义的。
毛泽东有一首词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你们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它的深刻含义吗今日,我们来学习张晓风的短文行道树,看看大路两旁的行道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朗读课文1〕老师指导同学把握朗读的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2〕同学依据自己课前的预习状况,表演自编的朗读剧,加深同学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3〕识记字词①思考质疑让同学们独立阅读,调动自己的学习阅历,归纳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的学问点,提出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②争辩探究四人小组争辩,沟通发觉的问题。
比拟浅显的,组内争辩解决;集中疑难问题,预备课堂发言。
③沟通研讨小组代表发言,提出问题。
老师进行组织、引导和调控,将思考题渐渐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a.行道树的形象表达了什么精神b.找出本文最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神圣的事业是什么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苦痛的行道树的“肤浅〞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有关提示]神圣的事业必需以自我牺牲为代价。
短文两篇《第一次真好》
2023-11-06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第一篇文章:第一次的感受 • 第二篇文章:第一次的经验 • 两篇文章的比较和联系 • 主题和写作风格分析 • 总结和反思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通过探讨第一次经验,启发读者对未知的探索和面对新挑战的勇气。
背景
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由于对未知的恐惧或缺乏尝试新事物的勇气而错过许多美好的体验。这篇文章旨在提醒 人们珍惜第一次的经验,并从中获得成长和启示。
主题分析
01
主题概述
短文两篇《第一次真好》主要讲述了 作者对人生中第一次经历的回顾和感 悟,表达了对第一次经历的珍视和怀 念。
02
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描述多个第一次的经历,强 调了第一次的价值和意义,并表达了 珍惜当下、勇敢尝试和不断探索的态 度。
03
主题深化
通过具体描述第一次的经历和感受, 文章引发了读者对自身第一次经历的 回忆和思考,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情感 共鸣和思想深度。
学习和适应
在过程中不断学习和适应,积累经验和技 能。
第一次的反思和总结
总结经验
总结在第一次中的得失和经验教训,为未 来的类似经历做好准备。
回顾与反思
在经历第一次之后,回顾整个过程,反思 自己的表现和经验。
激励自己
将第一次的经验作为激励自己继续前进的 动力,迎接更多的挑战。
04
两篇文章的比较和联系
两篇文章的内在联系
01
两篇文章都是关于作者的第一 次经历和感受,都表达了第一 次所带来的美好和乐趣。
02
两篇文章都采用了细腻的描写 和生动的叙述方式,让读者能 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感受 和经验。
第18课 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
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课型:自读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行道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在散文中寻找中心句,并以此理解文章的主旨,理解行道树的喻意:无私奉献者。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把握课文,反复朗读,读懂、领悟文章中心,感知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行道树默默奉献的牺牲精神,正确看待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教学重点:理解行道树的喻意:无私奉献者。
教学难点:文中的哲理句“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的理解。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穿行在大街小巷中,我们的目光常常被高耸云端的大厦、来来往往的车辆,或者是那些装修的富丽堂皇的宾馆、酒店、超市、商场和公园等等所吸引。
而真正距离我们最近的,常常被我们视而不见的,就是那行道树。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台湾作家张晓风写的这篇散文《行道树》。
看看究竟行道树为什么能吸引作者的目光。
二、简介作者三、正音释词认读字词:读准加点字的音,并解释下列词语。
堕.落点缀.贪婪.冉冉.红灯酒绿繁弦.急管牙龈.烟囱.四、学生朗读课文。
五、整体感知结合课文内容,以第一人称说说行道树是什么样的一棵树。
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说的多,角度不同。
参考示例:我是一棵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我为人们不珍惜我的劳动、不珍爱生存的环境而忧愁,我为能替人类作贡献而快乐。
我是一棵无怨无悔的树。
……我是一棵不被别人理解的树。
……我是一棵能承受痛苦的树。
……学生可能还可从其他方面来说,只要合理,即以肯定。
六、合作探究1、找出文章中心句(中心句的找法,可以先将文中你认为关键的句子画出来,对比各句,看看哪个更能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居民需要新鲜的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总而言之,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自己个人幸福的人所从事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7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
7、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第一课时○学习内容教学《行道树》:目标:①理解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导学设计一、导入二、整体感知①朗读课文先自读2遍,再范读,读好原文,掌握朗读的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调动自己的学习经验,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做好记录。
②完成字词练习(包括下一短文字词)●《行道树》注音并解释:堕落装饰点缀繁弦急管红灯绿酒贪婪冉冉苦熬污浊丰硕●《第一次真好》注音并解释:回味无穷多姿多彩不可磨灭沉甸甸玲珑剔透眼巴巴具体而微③讨论,筛选、整理小组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比较浅显的,组内解决;疑难问题,发言互助。
a.解读本文,能抓住结尾“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这一概括总结句,就容易理解得深透。
请先根据课文描绘,列出行道树“忧愁”和“快乐”的原因及表现。
然后思考,这句话应怎样理解呢?b.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c.找出本文最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神圣的事业是什么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行道树的“深沉”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三、研讨与赏析①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了行道树的形象?②怎样理解“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③“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表现了行道树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时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④为突出行道树的形象,作者都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⑤你认为哪些语言描写最生动,最能突出行道树的形象?试分析说明?四、拓宽与延伸鼓励学生结合现实和自己的经历,谈学习感受。
①现实生活中有像行道树一样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吗?怎样看待他们的价值?②本文的现实意义是什么?③本文的中心是通过行道树的自白表现的。
但有人说像在发牢骚,你怎么看?④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哪些启发?第二课时学习《第一次真好》。
目标:①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
②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③了解选材的典型性。
二、整体感知①集体朗读\听录音范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奇妙 新鲜而刺激 回味无穷 作者从她的许多第一次经历,告诉了我们什 么? 珍重第一次
好在
让生命多姿多彩 不断向新的领域进发
体验与反思
1、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 感觉不愉快的第一次就不能尝试吗? 2、回忆你难忘的第一次经历,谈谈它 对你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什么样的第一次不能尝试?为什么?
拔地而起的高楼
我们穿越在现代都市中的 大街小巷的时候,能够吸 引我们目光的往往是……
美丽的公园
川流不息的车流
你注意过行道树吗?
行道树
张晓风
作者简介:
张晓风,台湾著名女作 家,江苏铜山人。著有散文、 小说、戏剧多种。被推为 “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 一,其作品“柔婉中带刚劲” (余光中语)。“笔如太阳 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 梅之香,字字若璎珞(yīng luò古代用朱玉穿的戴在颈 项上的装饰品)敲冰。” (评论界赞) 散文代表作:《步下红毯之后》《我知道你是谁》
shū
整体感知
1.结合课文内容,给标题加修饰 ( )的行道树 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3.你能快速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吗? 中心句“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 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2.本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行道树的形象?
结合课文语句思考:
1、为什么是“神圣”的事业? 2、行道树忍受了哪些痛苦? 3、怎样理解“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 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4、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 的点缀”?
4.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在“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车辆、烟囱不断制造 烟尘,污染城市。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浊 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树木的感觉是非常鲜明的,在他们 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行绿树只是点缀,改 变不了悲凉的局面的。
5.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为什么 忧愁?忧愁什么?
本课寄语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 为整个人类和社会贡献了什么,而不是看 他向社会索取了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是 社会中的一员,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不管从任何意义上讲,我们都应关注社会、 关注人生、关注自然。让我们像行道树一 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点缀美好的社会, 也使自己的人生在无私的奉献中大放光彩。
人们竟然对污染的环境习惯了,麻木不仁 了,不想办法治理污染。行道树尽管尽力 制造清新,但是毕竟有限,改变不了大局, 他们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 而忧愁。
站在马路边„„ 是一种堕落 一身抖不掉的灰尘 在寂静里、在黑 暗里、在不被了 解的孤独里
与原始森林同 伴对比 勤生绿叶 献出浓阴 迎接太阳 与沉浸于夜生 制造清新 活欢乐之中的 市民对比。
第一次真好
周素珊
周素珊简介
毕璞( pu) ,是周素 珊女士使用了四十年的 笔名。 她的文章清新雅丽, 在平淡中蕴含着哲理。 毕璞已出版的著作有 《故国梦重归》、《风雨 故人来》、《心灯集》 等39部。 《第一次真 好》是她早期的一篇散 文。
1、作者在文中一共写了几个“第一次”?详写 了几个?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3、作者从她的许多第一次经历,告诉了我们 什么?
5、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 树”,为什么忧愁?忧愁什么?
1、为什么是“神圣”的事业? 居民需要新鲜的空气,行人 需要绿荫,城市需要迎接太阳。 (社会需要,人们需要)
2、行道树忍受了哪些痛苦?
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们抛弃了优越自在 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 们相比,它们寂寞、孤独、苦熬。除此之外,行道树 们还感到忧愁,因为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 早已不珍惜清新了。
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两个 “第一次”详写?
作者从不同角度写了两件事: 前者写的是植物;后者写的是动物。前者写 的是静态;后者写的是动态。前者的感觉没 有变化:只是喜悦和新奇;后者的感觉随着 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先是惊喜,再是恶心, 而后喜爱。这样写使人感到厚重,既表现作 者的个性体验,也能与读者产生共鸣,有典 型意义。
读一读
贪婪 堕落 lá n 珍重 累累
写一写
zhēn lé i dī 多姿多彩 zī
duò
zhuì zǐ r ǎn á o chú shuò
不可磨灭 mó
回味无穷 qióng 牙龈 yí n
点缀
姊妹
低回
沉甸甸 dià n
冉冉
苦熬 雏形 丰硕 稀疏
眼巴巴 bā
n 繁弦急管 xiá 红灯酒绿 jiǔ 玲珑剔透 tī 具体而微 wēi
作者在文中一共写了几个“第一次”?详 写了几个?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
详略得当: 详写:是看柚子树和看孵小鸟两件事。 略写:有六件事,均一笔带过。(露营,做饭,坐火 车,坐飞机,看雪,发表文章.) 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 略写部分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旨在以小见大 地表现“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义,同时,使文 章内容更加充实。
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哪些精神? 自我牺牲,无私奉献
为突出行道树自我牺牲、奉献人类等美好 形,作者采用了什么样表现手法?
a.与同类的优越处境对比; b.与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对比。
3.怎样理解“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 疑是一种堕落”?
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了原始森林,立在城 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 “堕落”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
充满车辆与烟囱 是悲凉的点缀 所有人都早已 习惯于污浊
神圣的事业
课堂小结
你觉得张晓风只是为写行道树而写
以苦为乐的勇敢者 、 行道树吗?她歌颂的________________ 默默无闻的奉献者 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人 像行道树一样具有奉献精神, 怎样看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