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元杂剧中的儒商形象

合集下载

浅谈元杂剧中的儒商形象

浅谈元杂剧中的儒商形象

浅谈元杂剧中的儒商形象作者:刘娜汝孙惠欣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15期基金项目:2017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暨第九届本科生科研项目;《延边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延大校发〔2016〕89号)。

摘要:杂剧作为元代兴起的戏曲文学,出现了大量形象生动的商人形象,元代56部杂剧中有11部杂剧从正面塑造了商人形象,其中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有着高尚道德和崇高精神的儒商形象。

最具代表性的有《东堂老劝破家子弟》中的李茂卿,《裴度还带》中的王员外和《合汗衫》中的张员外与张孝友,从这些商人身上可窥探儒家的精神文化内涵。

关键词:元杂剧;儒商形象;道德品质作者简介:刘娜汝(1997-),女,汉,山东省人,延边大学本科生;指导教师孙惠欣,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2在元代,我国的戏曲艺术不断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元代文学的主流。

正如游国恩评价的那样“和群众有着密切联系的话本、说唱、戏曲等文艺形式,在北宋时期本已得到长足的发展,这时则占有文坛主位。

”[1] “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水平。

”[2]元杂剧类型丰富多样,据考证,其中涉商题材的作品共有56本,在这些作品中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商人形象。

在唐宋以来戏剧形式不断成熟的基础上,受元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加上元代科举的几乎废弃,商人便成为元代不容忽视的群体,据统计,在56部元杂剧中共塑造了79个商人形象,其中,有11部元杂剧中塑造了儒商形象。

他们具有传统的儒家文化气息,并以儒家的伦理道德来规范自己的商业行为,恪守商人伦理。

正是这些儒商的出现,改变了之前文学作品中鄙视甚至嘲讽商人的态度,商人这一群体也逐渐受到大家的尊重,影响至今。

一、诚信不欺的李茂卿儒家认为,立身处世,应当以“诚信”为本。

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谈到:“以四教:文、行、忠、信。

《三元记》中冯商儒商形象的价值内蕴

《三元记》中冯商儒商形象的价值内蕴

券偿 钱矣 。问妾所 自来 , 涕泣不肯 言。固问之 , 乃
言其父有 官 , 因纲运欠 折 , 离妾 以为赔偿之 计 , 遂
侧 然不忍犯 , 遣还其 父 , 不 索其钱 。及归 , 妻 问买
妾 安在?且告 以故 。 妻日: 吾用心如此 , 何 患无子 ?
个人 得失 。有 乡人王 以德被 土豪 胡大 才诬告威 银 二 十两 ,不 得 不将妻 子卖 与冯 宅赎 罪 ,冯 商不仅
《 三元记 》塑 造 的冯 商是 一个 重义 轻利 、救 人 急难 、洁身 自好 的儒商 形 象 ,一改 以往 文学 作
品 中商人唯利是求 、奸诈圆滑的形象 。沈受先 《 三
元, 京乃 生 。家 贫甚 , 读书 于潇 山僧舍 。僧 有犬 , 京 与共学者烹食之 , 僧诉之县 , 县令命作 《 偷狗赋 》 ,
还妾一 事 ,摘录如下 :
冯京 , 字 当世 , 鄂州咸 宁人 。其父冯商 也 , 壮 岁 无子 , 将如京 师 , 其 妻授 以 白金数 易 , 日: 君未 有子 , 可 以此为买妾 之资 。及 至京 师 , 买一 妾 , 立
冯商作为一方富贾 ,胸 中怀有济世之心 , “ 博 施” 、 “ 毁 券 ”两 出 中写冯商 因 “ 所 虑 者上 年淫 雨连 绵 ,今 岁 狂风拔 木 。百 姓 流离 ,悲 声遍 野 , 值此大雪连朝 ,岂无饥寒之辈 ”I 3 】 ,怜悯 之情油然 而生 ,因 “ 先贤有云 :恻隐之心 ,人 皆有之 ”『 3 ] 5 , 决定 赈济 乡 民 ,来 借 贷者 皆给予 钱粮 ,并不计 较
第 3期
将银 子借 与 王 以德妻 ,而且 待王 以德 出狱 后送 妻
子 至冯 宅时 ,冯商 不忍 拆 散王 氏夫 妇离 散 , “ 些

论商人形象在明代的新变——以《金瓶梅》西门庆形象为例

论商人形象在明代的新变——以《金瓶梅》西门庆形象为例

论商人形象在明代的僦一以《醐梅》西门庆形象为例纵观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作为必然纳入文学视角的商人形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对商人形象的褒贬爱憎浸透着中国古代社会独特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思想内涵。

《诗经》、唐诗宋词、唐传奇、宋话本中的商人形象整体比较单薄,而且带有文人作者强烈的偏见。

到了元杂剧,商人形象有了系统性的塑造,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群体,中国古典文学人物形象体系的空白得到补充。

而明代的长篇世情小说《金瓶梅》中的商人形象则在前代作品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继承与发展,并产生了新变。

一、《金瓶梅》以前文学作品中商人形象简述纵观《金瓶梅》以前的文学作品,以商业商人为题材的叙事文学作品很少,反而在《左传》《史记》等史传文学中记录了许多商人的事迹,商人形象在民间则以《诗经》《汉乐府》、唐诗宋词等抒情性文学最为突出。

由于抑商政策和文人偏见,文学作品中的商人形象往往是唯利是图、薄情寡义的小人物,形象单薄,性格扁平。

具体来说,《金瓶梅》以前的商人形象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商人多是社会中下层的小人物形象。

如《诗经》中的氓,貌似忠厚老实,实则是个社会中下层的负心汉形象;《汉乐府•孤儿行》中的小商人,“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头多蜗虱,面目多尘”,是个孤苦无依、饱受虑待的弱者形象。

第二,商人无情无义,无权无势。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中的土人与商人地位悬殊,文人作者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商人,商人形象被丑化的现象比比皆是,他们多是无情无德、趋利避害的类型人物,这类形象在元杂剧中比较突出,如《青衫泪》中的商人刘一郎、《玉梳记》中的奸商柳茂英,商人们依仗金钱破坏才子佳人的爱情,最后受到惩罚。

作为反面形象出现的商人往往以财富作为筹码,只懂金钱而缺乏真情。

事实上商人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与复杂多变的情感世界,只是文人们没有深入挖掘,所以他们很少有机会转变这种根深蒂固的偏见。

第三,商人生活豪华奢侈,坐享其成。

由于“重农抑商”观念的影响,商人成为自然经济影响下民众心态的牺牲品,一般都是以不择手段、损人利己的行为获取财富,如白居易《盐商妇》中“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多入私。

元杂剧中的商人形象

元杂剧中的商人形象

商人与其他社会群体的关系
与士人、官僚的关系
在元杂剧中,商人与士人、官僚的关系复 杂且多变。一方面,商人需要与士人和官 僚打交道,借助他们的力量来拓展自己的 商业帝国;另一方面,商人与士人、官僚 之间也存在矛盾和冲突。有时商人会通过 贿赂等手段来获取特权和保护,而士人和 官僚则可能对商人持有偏见和歧视。
对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启示
尊重与包容
元杂剧中的商人形象展示了尊重和包容不同人群的态度,这对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处理有 着重要启示。在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差异,包容不同的观点和文化,促 进社会的和谐共处。
合作与共赢
元杂剧中的商人经常与其他阶层进行合作,实现了共赢。这对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启示是 ,在交往中应注重合作与共赢,通过互相支持、协作,实现共同发展。
贪婪无信的商人形象
形象特点:见利忘义、欺诈无信、刻薄寡恩。
代表人物:《墙头马上》中的裴少俊、《柳毅传书》中的洞庭龙君。
这些商人形象以利益为重,常常为了追求利益而不择手段,欺诈无信,对待朋友 和客户都刻薄寡恩,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的感受和权益。
充满矛盾的商人形象
形象特点:内心矛盾、挣扎在道德与利益之间。
了当时社会对商人的复杂态度。
元杂剧中的商人形象展示了商业活动 对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思想等方
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研究不足与展望
尽管元杂剧中的商人形象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商人形象的 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元杂剧中商人形象的研究范围,从更多的角度来审视和分析这些形象,以更全面 地揭示当时社会的商业文化和商业精神。
商人被描绘为勤劳、聪明、善 良的形象,这些品质反映了当 时人们对商业活动的看法和对 商人的评价。

元杂剧中的商人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元杂剧中的商人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元杂剧中的商人形象及其文化内涵作者:李慧孙恵欣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04期摘要:元杂剧作为一种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文学样式,其中必然免不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历代学者对于这些人物形象都有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但是元杂剧中的商人形象往往被忽略。

元杂剧中涉及到商人形象的作品共有52部,其中提到商人精神的就有14部。

以《东堂老劝破家子弟》《看钱奴》《散家财天赐老生儿》《裴度还带》等作品为中心,探究元杂剧中所刻画的商人形象,并考察这些商人身上所蕴含的冒险、务实、诚信等文化内涵,通过对这些商业精神和商业文化的研究,窥见元代商业的发展模式和商人普遍的精神内涵,并对这种商业精神带给现代商业发展的启迪进行思考。

关键词:元杂剧;文化内涵;商人形象;现世启迪一、元杂剧中的商人形象随着元代商业的发展,商人的群体不断扩大。

元杂剧主要描写内容是现实生活,因此,商人就成为了元杂剧中的重要形象,甚至在有些杂剧中,商人成为主角。

同时,受元杂剧创作主体的影响,在商人形象塑造方法上,一改前代全面否定的塑造方法,成功的塑造了一批正面的商人。

(一)仁义、诚信、恪守孝道的商人形象元杂剧中这些正面形象的塑造,也与杂剧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受众有关。

元杂剧的受众群体极其广泛,客观上它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教化作用。

而元杂剧又是来源于社会生活的,既然能够有这些正面形象的塑造,那么就说明元代的商人确实是有改观的,他们的关注点不光光在钱财上,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他们也在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修养。

(二)唯利是图、官商勾结的商人形象在元杂剧中描写的负面的商人形象中,还有一种商人是官商勾结,欺压贫民。

自古以来富豪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有钱又有权。

元杂剧中就有一部分这样的形象,他们或是通过自己的家财使自己与官府勾结,或者有的官员同时也是商人。

二、元杂剧中商人形象的文化内涵通过上文对元杂剧中商人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出元杂剧中的商人身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这些商人一方面自己身上也体现了一定的商业文化,另一方面他们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

略谈元杂剧中的儒生形象

略谈元杂剧中的儒生形象

略谈元杂剧中的儒生形象——元明清戏剧漫议之一候补前言:今天有博友质问我,写这些老的掉土渣渣的东西干什么?还不如写点外国文学的东西,尤其弄些刺激的题目内容好。

我说几句大实话,我对有的博友(不少是积分等级颇高的博友)不管写什么东西,先贴上大美女——尤其是穿着“十分节约”或是根本不穿衣服的大美女,赚得眼球是为硬道理!我的博文基本上不弄美女“览胜”,基本上就是纯粹的文字,我也不喜欢关注名人,我就是TMD的草根儿!我写的博文先由体育·足球写起,后关注教育和社会热点新闻,因为“被和谐”和“被致歉”了几回,我决定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因为自己教外国文学课,写点自己熟悉的东西,感性的东西和资料书籍取之非常便捷,于是写了N篇关于外国文学的博文,水平不敢自我恭维。

由于这学期我开设《中国戏剧史》专业选修课,写点中国戏剧的东西,也是应学生请求,有快速提高点击率和级别的“奢望”,可惜我的学生没有更多时间(学校条件也不允许)上线点击观看,且不管它,我写了,权当完成一个老师应该完成的作业吧!《中国戏剧史》这门课我从03年开始教授,还只能够算是个半吊子,写的东西浅陋无比,望朋友们多多批评,以利后学他日提高精进!!(3月3日候补)中国传统戏曲小说写男女婚恋题材的作品很多,人们常常开玩笑说中国传统戏曲小说的男女恋爱有个固定模式:“公子落难,小姐赠银,金榜题名,洞房花烛。

”确实在描写男女婚恋爱这一题材的戏曲和小说里有这样一类我们也常常叫做“才子佳人”的作品,而且数量不少。

就元代杂剧来看,写儒生和女子的婚恋题材的也不少,这其中不少作品除了写爱情、婚变、家庭生活内容之外,往往还涉及到了当时的政治内容、民族矛盾、阶级压迫、民族歧视以及底层人民的生活苦难,同时也涉及到了长期在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的门第观念、家教礼俗等等内容。

尽管这些作品里儒生形象有共性的一面,但也是千姿百态、个性鲜明的。

今天我们就聊聊元杂剧里的儒生形象。

在元代现存的150多部杂剧作品中,据统计,约有三分之一强以恋爱婚姻为题材。

浅论元杂剧中商人的文化素养及社会交际

浅论元杂剧中商人的文化素养及社会交际

没有得逞,但是其丑恶的嘴脸却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这类商 所 用 , 不应 该 为粗 鄙 的商贩 阶 层 所 用 ,说 明文 人对 此 有着 强 人不懂感情 ,也没什么修养和品德 ,是作者批评 的对象。
烈 的独 占欲 。但 是 这 也 反映 出普 通 的 商贩 也有 意使 自己 的名
元杂剧 中也提到一些文化 修养较高 的商人,如 《 东堂 字 尽量 显 得 文雅 一 点 ,说 明商 人 潜 意 识里 是 希望 提 高 自己的
以上是作 品中所反映出来的商人形象。现实中商人 的文 【 倘秀才】 堪笑这没见识街市 匹夫,好打那好顽 劣江湖伴侣,旋将表德官名相体呼 。声音多厮称 ,
字样 不寻 俗 , 听 我一 个 个 细数 。
钱 。村 的是 彻 胆村 ,动 不动 村 筋现 ,甚 的 是 品竹 调 弦 。 ”这 化修 养 ,刘 时 中的 散 曲有 所 反 映 :
奶 ,我 与 你 二十 两 银 子做 茶 钱 。你 若 肯 将 女孩 儿嫁 与俺 ,我
当众 将 巨额 财 产 全部 归 还 扬州 奴 。在 东 堂老 李 实 身上 ,体现 人 形 象 ,体 现 了作者 心 目中对 商人 的价 值 判 断标 准 。
钱 钞 哩 ” , “ 小 子 这 等 人 物 衣 服 , 似 小 子 的 , 也 少 有 了儒 家学 说 中 “ 论 信义 ”的 主 张 。李 实 是作 者 心 目中理 想 的 商
【 滚绣球】 粜米的唤子 良,卖 肉的呼仲甫,做皮 的是仲才邦辅 ,唤清之必定开沽,卖油的唤仲 明, 卖盐的称士鲁。号从 简是采 帛行铺 ,字敬先是鱼蚱 之徒 ,开张卖饭的呼君 宝,磨 面登 罗底叫德夫 ,何
足 云 乎 ? f 2 ]
上场时也是强调 自己是如何有钱 ,妄图 以钱获得对 方的欢

从元杂剧中的商人形象看元代的士商关系

从元杂剧中的商人形象看元代的士商关系

他们 或行 商 , 或 坐贾 , 在无 法凭 借 “ 高才博 识 ” 获取 功名 , 得 到统 治 阶级 的 赏识 情 况下 ,将 其 付诸 瓦肆 勾栏 的戏 曲 创 作 中。从 商 ,成 为 这些 仕 途之 路 被 隔 断 的儒 士们 改 变 困顿 现状 的一 种有 力 途径 。而 土 向商 的转 变 趋势 便 由此 而生 。其次 ,不 同于前 代统 治阶级 所奉 行 的 “ 重农 抑商 ” 政策 , 元 朝政 府推 行 的是 “ 以功利诱 天下 ”的重商政 策 , 大力 扶 持商 业 发 展 , 即便 是 统 治 阶层 的 王公 、大 臣 、僧 侣 们 ,也 多 热衷 于 经 商逐 利 ,谋 取 钱财 。这种 重 商 政策 不 仅 刺激 了元 代城 市 经 济 的高度 繁 荣 ,更 促成 了市 民阶
中图分类号 :1 0 5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o 0 7 一 O 1 2 5 ( 2 0 1 5 ) 0 4 — 0 0 2 0 一 O 2
作 为元 杂 剧 中众 多 人物 形 象 的一 种 ,商 人 形象 无 疑 制 度 的冲击 之 下 ,许 多社 会 中下 层 的读 书人 失 去 了改 变 是 一类 特 殊 的群 体 。 “ 在 元 杂 剧 之前 ,独立 而 完整 的商 命 运 的重 要 机 会 。对 于这 样 的不 幸 遭 遇 , 同为 士阶 层 的 人 形象 群体 是不 存在 的 。”[ 】 1 ( p 7 ’ 而 士与商 的关 系 ,又成 杂 剧作 家 马致 远在 他 的小令 [ 南 吕】 【 四块 玉 】 中便 自嘲有: 为刻 画 这类 “ 独立 而 完 整 的商 人形 象 群 体 ”的 一个 重要 采 药童 , 乘 鸾客 , 怨感 刘 郎下天 台 。 春 风再 到人何 处 ? 3 】 ( p 9 t 话 题 。在 传 统 的儒 家 价 值观 中 ,商人 因其重 利 的特点 , 桃 花又不 见 开 ,命 薄 的穷 秀才 ,谁 教你 回去 来 。[ 与 儒 家 的舍 生 取义 之 说相 悖 而受 到士 大夫 阶层 的贬 斥 和 借 东 汉末 年 郯县 人 刘晨 在 上 山采 药 途 中偶 遇 两仙 女 排挤。《 后汉书 ・ 桓谭 传 》中载有 : “ 是 以先帝禁 入二 利 , 并 与 之结 为 夫妇 ,半 年 后 归 乡 ,感慨 现 实 生活 之 不 如意 锢 商 贾 ,不 得 宦 为吏 。”[ 2 ] ‘ ! o 9 商 人 因 为社 会 等 级 低 下 的故 事 ,借 以抒 发诸 如 自己般 “ 命 薄 的穷 秀才 ”的 落 魄 而 无 法晋 级 成 为 官宦 阶层 ,从统 治 阶级 的立 场对 商 人 阶 命 运 。这 些平 民阶层 的儒 生们 为 生计 所 迫 ,放 弃 了寒 窗 层 向士 阶层 的 角色 转 换进 行 了彻 底 的断绝 。反 映在 文学 苦读 考取 功名 的理 想追求 , 转而投 向其 他 的谋生 行 当— —

儒商品质

儒商品质

儒商的品质
从《论语·颜渊》的“克己复礼为仁”,到儒家经典《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学精神几乎渗透到国家与国民的脊髓。

无论国家治理天下,还是国民治学、理财、谋生,都被“儒”这一博大精深的思想影响着。

“商”作为“儒”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种技巧或手段,在儒学精神出现的初期,二者之间就有了联姻与变异。

早在秦代,秦始皇就焚书坑儒,使“儒”在形式上远离了政治和经济。

历史发展了几千年,“文革”又一次将“儒”打入冷宫,将商业装入计划经济体制的口袋,使“儒”与“商”失去了自由飞翔的翅膀。

实质上,无论是“焚书坑儒”,还是“文革”。

其实都是“儒”与“儒”之争,也都是“儒”在政治上的演绎与蜕变。

现代人对儒商的提法已经抛开了古人之“儒”,而是一种狭义概念。

这里的儒商,实际上就是“文化商人”的代称。

一、儒商集团简介
儒商集团是横跨美国纽约、日本东京、中国香港及中国上海的跨国性金融投资、儒商文化产业化集团,讲究财自道生、利缘义取。

二、儒商集团主席——陈泰仁先生
世界国际儒商联会会长
国际儒商集团总裁
日本对华经济技术促进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中华儒商联合会中国区荣誉主席
国际儒商领袖俱乐部
上海上海儒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元杂剧中商人形象浅析

元杂剧中商人形象浅析

开始 建立 和 出现 。”1’ 金榜 认为 :元杂 剧 的兴 盛 1 许 2 ( “
和 繁 荣 是 一 定 的 经 济 、 治 和 文 化 的 产 物 , 是 民 政 也
间 艺 人 和 文 人 作 家 共 同努 力 的 结 果 。 ”3 s所 以 , 1r 1 ( 元
格 特 征 ,进 而也 可对 元 代 真 实 的 社会 生 活 作 一 管
2 0年 6月 01
伊 犁师范学 院学报 ( 会科学 版 ) 社
J un l fYi r l iest( o ilS in e E i o o ra l Noma v ri S ca ce c dt n) o i un y i
J n.01 u 2 0
NO 2 .
第 2期
窥 。

杂 剧 是 整 个 元 代 社 会 的 缩 影 。元 杂 剧 从 题 材 上 可 以
分 为 五 类 . : 一 、 映 阶 级 压 迫 和 民 族 压 迫 的 悲 即 “ 反

卑 劣 、 毒 的 商 人 形 象 狠
元 杂 剧 中卑 劣 、 狠 毒 的 人 物 形 象 比 比 皆 是 , 剧
子 爱 财 取 之 有 道 ” 作 家 通 过 立 体 的 、 动 的 、 活 。 运 鲜 的 画 面 。和 曲 折 而 又 富 于 当 时 生 活 现 实 的 故 事 情 节 , 天荒 地 把 人 们 从 “ 商 不 奸 , 奸 不 商 ” 陋 破 无 无 的
见 中 解 放 出来 。 《 堂 老 》 的是 扬 州 数 一 数 二 的 富 东 写 翁 赵 国 器 因 为 孩 儿 扬 州 奴 生 性 顽 劣 ,不 思 进 取 , 于
板 张孝 友 的救 助 . 且 与孝 友 之子 张 义 结拜 为异 姓 并 兄 弟 。 然 陈 虎 不 顾 兄 弟 情 义 。 骗 张 义 说 老 家 徐 州 哄 可 以 医治 张义 妻子 怀 孕 十八 月 还 不 生产 的怪 病 , 在

论元代杂剧演员的商业意识

论元代杂剧演员的商业意识
维普资讯
S D C
茂林 修 竹
众 以 美 的 暗示 :二 是 惹 人 怜 爱 。如 张 怡
云 、 人爱 、 莲 儿 、 巧儿 、 四姐 、 周 玉 王 于 小
论 代 剧 员 商 意 元 杂 演 的 业 识口 Nhomakorabea 广 超
l l 文化性质上说 , 元代杂剧属于封建市井商业文化, 所以商业意识是杂剧作 I I 家和杂剧演员都应该具备的意识。作为杂剧传播者演员, 其商业意识更为
注释 !
豪 情 。 这 种 酣 畅 淋 漓 的 群 体 活 动 里 , 喧 嚣 的 锣 鼓 不 停 扭 动 的 身 躯 、 动 的 步 子 和 在 随 晃 脸 上 灿 烂 的笑 容 常 常 能 将 日常 生 活 中 的 不快 、 烦恼 与忧 愁 皆 抛之 脑 后 。 过 . 力 图 不 它 让 民众 在 热 闹 欢 腾 的 红 色 艺 术 潮 流 中感 受 到 强大 的集 体 凝 聚力 . 而 激励 起 民 众 保 从 家 为 国 、 设 边 区 的斗 志 。 于 是 秧 歌 剧 的 舞 蹈 与 民 间传 统 秧 歌有 了截 然 之 别 . 传统 建 “ 秧 歌 是 ‘ ’革 命 秧 歌 是 ‘ ’ …秧 歌 队 伍 里 扭 动 的个 体 . 革命 秧 歌 队 伍 里 的 一 闹 . 扭 … 是 个 兵 、 个 螺 丝 钉 , 有 高 度 的 革命 组 织 纪 律 性 与 行 为 道 德 准 则 。” 朱 鸿 召对 秧 歌 一 具 O 剧 舞 姿 的 阐述 揭 示 了 在秧 歌 队伍 中 , 革命 秧 歌 对 个体 行 为 的严 格 约 束 。 由此 可 知 . 带 给 民众 无 限 欢 欣 的 新 秧 歌 舞 姿 已一 改 民 间秧 歌 那 肆 意 宣 泄 的猛 浪 劲 儿 . 更 注 重 培 它 养 民 众 将 个 体 小 我熔 铸 于集 体 大 我 中 的革 命 意 识 . 强调 比 昂扬 的欢 乐 情 绪 更 为 重要 的规 范 性 的 行 为 举 止 的培 养 。 因此 , 即使 是传 统秧 歌 中 习 以 为常 的表 演 动 作 运 用 到 秧 歌 剧 中 时 也具 有 了 一分 教育 意蕴 。 如表 演 《 妹 开 荒 》 兄 的王 大 化 , 当他 唱 到“ 呀 么 山 山岗 上 , 呀 么好 风 光 , 站得 高来 , 得 远 … … ” , 了一 个 传 统 秧 歌 中 常见 的 以 好 我 看 时 用 手 遮 眼 跷起 双脚 向前 展 望 的动 作 . 看似 陈 旧俗 套 的动 作 在 王 大 化 的 表 演 中却 具 有 这 了 引 领 群 众 遥看 边 区新 貌 和感 受 边 区幸 福 新 生 活 的 政 治 意 义 . 造 后 的秧 歌 舞 姿 就 改 这 样 让 意 识 教 化 的 内容 在 令 人 愉 悦 的表 演 氛 围中 逐 渐 深 入 民 心 秧歌 剧 以 教 为 主 的 娱 乐 性 使 边 区政 府 所 要 求 的革 命 文 艺 既 要 宣 传 , 要 娱 乐 的 目标 真 正 落 到 了 实 处 。 又 综上所述 , 旨在 宣 传 教 育 的 秧 歌 剧 既 是意 识 形 态 的 , 是 审 美 的 : 既 遵 循 了边 又 它 区 意 识 形态 的要 求 . 满 足 了普 通 民众 精 神 上 的娱 乐 需 求 ; 又 它鲜 明 的 意识 形 态性 、 突 出 的 群 众性 和 以 教为 主 的娱 乐 性 使 其 与 政 治 宣 传 、 众 娱 乐 紧 密 结 合 在 一 起 秧 歌 群 剧 中 . 种应 时代 需 求 而 产 生 的 特 质 已将 民 间 秧 歌 彻 底 改 造 . 是 一 味 图 红 火 热 闹 这 于 的 传 统 秧 歌 在抗 战时 期 的延 安 解 放 区 已 由 自在 的 无 理 性 状 态 走 向 了 理性 的 规 训 . 因 而 即 使 置 身 于新 秧 歌 群 众 性 的狂 欢 行 列 . 久久 震 荡 于 人 们 心 灵 的 却 始 终 是 改 造 后 的 革 命 秧 歌 那 不 可遏 制 的革 命 激 情

论元杂剧中的商人妇形象

论元杂剧中的商人妇形象
妇, 更 有 与人 通奸 、 谋 害 亲夫 的种 种恶妇 。在种 种女
扬言 要杀 了刘 员外 , 刘妻便 借此机会 吩 咐相好 王道 士
杀 了 自己的丈 夫 , 并且 嫁 祸 给王 小 二 。在 这 出剧 中 ,
性形 象 中 , 商 人妇 形象 值 得关 注 。在我 国文 学史 上 , 商人 妇 形 象 由来 已久 。在 魏 晋 南 北 朝 的 志 人 小 说
败露后 , 她却将 此事 完 全推 到 了王 道 士 身上 , 说 明她
对王 道士也非 真心 。刘 妻是一个 贪图 享乐 、 自私 自利
我 国是 一 个 以农 业 为本 的 国 度 , 在《 旧唐书 ・
食 货 志》 中, 就 已 明确 划分 “ 士农 工 商 ” 四种行 业 , 并
规定 “ 工商 杂类 , 不得 预 于 士伍 ” 。在元 朝 , “ 工 商贱 时, 非所 宜 为 , 以幸为利 义之所 不敢 出也” _ 2 ] ( 。 自古 以来 , 商 为 民末 , 商人 地位 极 低 , 作 为 商人 的妻 子, 商人 妇 的形象 复杂 又 独立 。
哥一 般 。 ” “自从 你 妹 子 到 我 家 来 , 添 了一 个 孩 儿 , 如
得 一些银 子 后 , 撇枝秀便不满 了: “ 大嫂 , 有 了 银 子
今 也五 岁 了。这是 你 的外甥 。现 今我 家大 小家私 都 着 他掌 把 , 我是没儿子的。 ” ” 使 得 张林 误 信 了
勇 双全 的赵 盼儿 似 的妓 女 , 有 红娘 、 梅 香这 样 出身卑
例如, 《 在河南府 张 鼎勘头 巾》 中, 刘 员外 的妻子
就为 了和情人 歹心 , 在刘 员外 与 王小 二 的一 次 争执 中 , 王 小二

对元杂剧中历史人物形象的分析

对元杂剧中历史人物形象的分析

对元杂剧中历史人物形象的分析作者:秦燕南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21年第01期内容摘要:元杂剧属于古代叙事文学的重点组成,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成熟,在元杂剧中,塑造了大量经典人物形象,而历史人物形象是其中的重点组成,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让元杂剧更具可读性。

本文基于此,针对元杂剧的历史人物形象类型以及元杂剧中特殊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原因。

关键词:元杂剧历史人物形象分析在中国文学史上,诞生了多元化的文学形式,如诸子散文、楚辞、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每一种类型文学形式的诞生,都与时代背景有着密切联系,处处彰显着时代的特征。

元杂剧是一种颇具影响力的戏剧形式,被称之为元代“一代之文学”,元杂剧的发展标志着我国文学审美取向的变化,元杂剧中的人物包罗万象,涉及各个阶层,人物形象完整、有个性。

在元杂剧中,有大量经二次创作的历史人物,其形象立体、丰富,类型包括武將、文人、神仙等等,对于此类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元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面貌息息相关。

1.元杂剧的历史人物形象类型1.1文人文人即具有政治作为、文学造诣的读书人,也是元杂剧中常见的历史人物形象,根据文人身份、地位、命运经历的差异,主要包括如下几类:爱情追随者:爱情追随者是元杂剧常见的历史人物形象,如白居易、柳永、吕蒙正、梁鸿等等,在这类历史人物中,有的人物命运坎坷,几经沉浮,最后,与心爱之人终成眷属;有的对官家小姐一见钟情,却受制于封建礼教的影响,遭到反对,后来,他们发愤图强、拔得头筹,终于抱得佳人归。

在元杂剧中,爱情追随者的结局往往是圆满的,这类文人在开始出场时,大多家徒四壁、壮志难酬,最后,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时来运转,这类形象符合当时人们对因果报应的想象,最终否极泰来,获得了圆满的人生。

谋士:自古以来,对于谋士,国人都非常推崇,尤其是在纷争和混战的时代,谋士的作用不言而喻。

元杂剧作者,他们大多生活在社会底层,自恃文采非凡,却无处可用,眼见乱世,只能扼腕叹息,于是,他们将谋士作为作品中的主人翁,以其人生经历来抒发自己的抱负,为时代对人才的埋没而深感不公。

儒商的看法

儒商的看法

儒商的看法
儒商,即为“儒”与“商”的结合体,既有儒者的道德和才智,又有商人的财室与成功,是儒者的楷模和商界的精英。

儒商有超脱自身利害得失的信念,能承担推动社会进步、创造价值并实现个人精神成长的责任。

他们秉持诚信、仁厚、公平等原则,以德行为先,讲究商业道德。

不欺不诈。

不义之财不取。

同时,他们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善于捕捉商机。

并能在经营中不断创新。

儒商能将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不仅追求个人的成功,更希望通过经商活动促进社会进步。

儒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们深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重视员工的培养和激励。

然而。

在当今社会中。

有些商人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如欺诈、造假等。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秩序和商业道德。

因此,我们需要提倡儒商精神,强调诚信、责任和担当,引导商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商业伦理。

总的来说,儒商是商业领域中的一股清流,他们秉持的价值观和伦理原则对于商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儒商精神,引导更多的人关注社会责任和道德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儒商的概念论文

儒商的概念论文

儒商的概念论文儒商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与商业实践的结合。

儒商不仅仅是商人,更是儒家思想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商被称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商业智慧的商人。

儒商作为儒家思想和商业实践的结合体,秉持着儒家的价值观念,注重道德伦理的规范和商业行为的道德性。

儒家强调仁爱、道德原则的实践,儒商也同样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首先,儒商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商承袭儒家思想,注重内外修养的统一。

儒商在商业经营中注重弘扬儒家的道德准则,以德性准则为导向,强化商业行为的道德性。

儒商通过不断修身养性,追求道义的实践和高尚的品德,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塑造出高尚的商业形象。

其次,儒商注重经营的良心和社会责任。

儒家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儒商坚守“义利之辩”,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对利益相关者的尊重。

儒商以商德为引导,讲求公平合理的交易、诚信守约的商业往来,倡导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儒商注重长远发展和持续经营的理念。

儒家强调天人合一、天命人事的观念,儒商注重与时俱进的商业观念和经营策略。

儒商不仅注重眼前的利益追求,更注重长远发展和可持续经营。

他们以智慧和远见规划,注重建立良好的商业伦理和品牌形象,倡导员工的培训和发展,塑造企业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以不断创新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儒商作为儒家思想和商业实践的结合体,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注重经营的良心和社会责任,注重长远发展和持续经营的理念。

儒商始终将道德伦理作为商业行为的基石,将儒家的价值观念与商业实践相结合,追求商业与道义的统一。

儒商的出现和传承不仅仅是商业行为的全新理念,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商业社会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和力量。

元代戏曲中的道德观念与人性揭示

元代戏曲中的道德观念与人性揭示

元代戏曲中的道德观念与人性揭示
1. 引言
•元代(1271年-1368年)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

•元代戏曲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性揭示是该时期文化特点的重要方面。

2. 道德观念在元代戏曲中的体现
2.1. 敦厚正直的品质
•戏曲作品中经常塑造出正直、诚实和守信的主角形象。

•比如《汉宫秋》中刘秀等人以诚信和正义感激发革命斗志。

2.2. 忍辱负重的精神
•许多元代戏曲中描写了主角经历艰难困苦却能坚持正义信念,表现出顽强不屈的精神。

•如《西太后》中慈禧凭借智慧和毅力克服各种困难,维护皇家权威。

2.3. 孝道思想
•家庭伦理在元代戏曲中有着深入揭示,孝顺父母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准则。

•比如《桃花扇》中吕洞宾为报恩救母,表现出孝顺至亲的情感。

3. 人性揭示在元代戏曲中的体现
3.1. 善与恶的辩证关系
•元代戏曲中常常揭示人性中善恶两面的存在,并展现了复杂的角色形象。

•比如《桃花扇》中柳永和王默通过对比展示了不同背景下人性的不同表现。

3.2. 欲望与冲突
•戏曲作品深入探讨了个体欲望与社会冲突之间的关系可以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比如《西华山》中郑成功经历欲望的考验,最终以国家利益为重放弃个人欲望。

3.3. 苦难与奋斗
•元代戏曲经常通过描述主角遭遇苦难后的奋斗,来揭示出人性坚韧不拔的一面。

•如《桃花扇》中柳永凭借努力乐观克服困境并取得成功。

4. 结论
•元代戏曲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性揭示在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引导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些表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倡导和对人性的思考,对后世戏曲创作和人们的生活影响深远。

元杂剧中的商人形象

元杂剧中的商人形象

元杂剧中的商人形象
郑艳玲
【期刊名称】《唐山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22)002
【摘要】元杂剧对于商人的刻画是比较成功的,一方面发掘了他们性格中卑劣的部分,另一方面也刻画了他们普通、善良的一面,比较丰富地反映了元代商人的形象特征,是我们了解元代社会生活的一面生动的镜子.
【总页数】4页(P68-71)
【作者】郑艳玲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37.1
【相关文献】
1.论元杂剧中的商人妇形象 [J], 张夸
2.元杂剧中商人形象浅析 [J], 何莹
3.中国化下的形象变异r——试论当代西藏文学中尼泊尔商人形象 [J], 卓玛
4.从元杂剧中的商人形象看元代的士商关系 [J], 陈小珏
5.从元杂剧与《三言》、《二拍》的情变故事中看商人形象的变化 [J], 霍现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传统儒商的概念辨析

传统儒商的概念辨析

传统儒商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与商业活动相结合的商人。

他们注重道德修养、尊重传统价值观,同时也注重经商的技巧和商业道德。

传统儒商的概念辨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道德修养:传统儒商注重道德修养,强调诚信、正直、忠诚等传统儒家价值观。

他们坚持遵守道德规范,以诚信经营为原则,注重与他人的和谐关系。

传统价值观:传统儒商尊重传统价值观,包括孝道、仁爱、忠诚等儒家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

他们认为商业活动应该符合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注重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

经商技巧:传统儒商注重经商的技巧和策略,懂得市场需求、商业运作和管理技能。

他们注重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商业能力,以获得商业成功。

商业道德:传统儒商强调商业道德,包括公平交易、诚信经营、遵守法律规定等。

他们认为商业活动应该以诚实、公正和负责任的态度进行,注重长期合作和互利共赢。

总的来说,传统儒商是一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的商人形象,他们注重道德修养、尊重传统价值观,同时也注重经商技巧和商业道德。

他们既追求商业成功,又注重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商业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评论·影视文学浅谈元杂剧中的儒商形象刘娜汝 延边大学孙惠欣 延边大学基金项目:2017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暨第九届本科生科研项目;《延边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延大校发〔2016〕89号)。

摘 要:杂剧作为元代兴起的戏曲文学,出现了大量形象生动的商人形象,元代56部杂剧中有11部杂剧从正面塑造了商人形象,其中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有着高尚道德和崇高精神的儒商形象。

最具代表性的有《东堂老劝破家子弟》中的李茂卿,《裴度还带》中的王员外和《合汗衫》中的张员外与张孝友,从这些商人身上可窥探儒家的精神文化内涵。

关键词:元杂剧;儒商形象;道德品质作者简介:刘娜汝(1997-),女,汉,山东省人,延边大学本科生;指导教师孙惠欣,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158-02在元代,我国的戏曲艺术不断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元代文学的主流。

正如游国恩评价的那样“和群众有着密切联系的话本、说唱、戏曲等文艺形式,在北宋时期本已得到长足的发展,这时则占有文坛主位。

”[1]“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水平。

”[2]元杂剧类型丰富多样,据考证,其中涉商题材的作品共有56本,在这些作品中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商人形象。

在唐宋以来戏剧形式不断成熟的基础上,受元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加上元代科举的几乎废弃,商人便成为元代不容忽视的群体,据统计,在56部元杂剧中共塑造了79个商人形象,其中,有11部元杂剧中塑造了儒商形象。

他们具有传统的儒家文化气息,并以儒家的伦理道德来规范自己的商业行为,恪守商人伦理。

正是这些儒商的出现,改变了之前文学作品中鄙视甚至嘲讽商人的态度,商人这一群体也逐渐受到大家的尊重,影响至今。

一、诚信不欺的李茂卿儒家认为,立身处世,应当以“诚信”为本。

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谈到:“以四教:文、行、忠、信。

”他把诚信不欺作为自己教育的四个重点之一,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也谈到:“诚者,天之道也。

诚之者,人之道也。

”他认为追求诚信是做人的道理。

可见儒家十分重视诚信的价值,即所谓“儒有不宝金石,而忠信以为宝。

”到了元代,科举考试时行时辍,儒生失去了仕进机会,[3]为了生计,一些人选择了经商。

儒生的加入提高商人整体的文化水平,使商人的形象得到了改变,并出现了以《东堂老劝破家子弟》中李茂卿为代表的儒商形象。

李茂卿早年以经商为生,多年辛苦奔波积攒下了一些家产,但是他从不计较钱财,从未贪得无厌,“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深深镌刻在他的脑海里,体现在他的行动上,如他所说“则理会的诗书是觉世之师,忠孝是立身之本,这钱财是倘来之物”。

基于此,赵国器才可放心将五百两银子和不孝子扬州奴托付于“有古君子之风”的李茂卿,而李茂卿也恪守了对朋友的承诺,用行动践行了儒商的风貌。

赵国器将家产和儿子托付于东堂老李茂卿不久后便去世了,在他死后,其子扬州奴在朋友的引诱下,将田业屋产、解典库和奴婢等都卖给了别人,将家财挥霍殆尽,落得个受穷的下场。

幸好李茂卿受赵国器所托,暗中将赵家的家产转买回来,为他守住家产。

“我存下这一本账目,是你那房廊屋舍,条凳椅桌,琴棋书画,应用物件,尽行在上。

我如今一一交割,如有欠缺,老夫尽行赔还你。

扬州奴听者!(诗云)你父亲暗寄雪花银,展转那移十数春。

今日却将原物出,世间难得俺这志诚人。

”在扬州奴最受穷无助的时候,东堂老李茂卿将友人赵国器的财物一一交还给原主,并教导其子扬州奴走上正途,遵守了对朋友的承诺。

李茂卿不仅帮扬州奴守住家产,还教育扬州奴改掉好逸恶劳、挥霍浪费的恶习,勤劳经商;最终还遵守信义,将家产当众如数归还扬州奴。

正如陈小珏在文章中评价的那样“出自商人内心的道义感——对朋友诺言的遵守,所谓一诺千金。

而这种信义,正是儒家礼仪道德所推崇的内容之一。

他们身上,已然具有了儒者恪守尊礼的风范。

”[4]东堂老李茂卿诚信的品质历久弥新,值得后人学习。

二、乐善好施的王员外“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商人是一个很有特色的社会群体”[5],在人们的印象中往往是与金钱为友,一门心思地向“钱”看。

唯利是图、贪财好色、为富不仁,似乎成了商人的代名词,如《对玉梳》中的棉花商柳茂英,《苏小卿月夜贩茶船》中的茶商冯魁等。

但在元杂剧中,也出现了像《裴度还带》中王员外一样仗义疏财、乐善好施的商人形象,这显得弥足珍贵。

《裴度还带》作者是关汉卿,其主人公王员外在汴梁城中开着一个个解典库,家中颇有资财,是一个富贵的商人。

他有一侄儿裴度,因父母双亡,家境贫寒。

王员外见他生活困苦,想带着他一起做生意,但裴度断然拒绝了王员外的一番好意,沉迷于科举。

王员外的夫人见裴度不领情便打算不再管他,但王员外始终惦念他这一侄儿,在了解到裴度志在科举后,王员外表面上用言语刺激他让他做生意,实际上是想让他发愤图强,早日成功。

裴度去寺中读书的时候,王员外也在暗中扶持他,拜托寺庙长者照顾他,他所做的这一切从未告诉裴度。

在裴度功成名就之后,对王员外仍有一丝怨恨之意,因为在他心中王员外始终是那个只会羞辱自己的姨父,即便如此,王员外也未有丝毫的辩解,最后还是寺中的长老告诉裴度王员外为他所做的一切,一直观照裴度在寺中的饮食,并且赠予裴度上朝赴选求官去的骏马。

裴度这才知晓真相,对王员外不胜感激。

《大学》有言:“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儒家向来把财产看作身外之物,他们认为仗义疏财能修养自身的德行,《裴度还带》中的王员外乐善好施,仗义疏财,对裴度给予无私帮助却不求回报,颇具儒家风度。

三、重义轻利的张员外父子儒家认为重利非君子所为,乃小人之举。

从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到孟子“何必言利”“舍生取义”,158文学评论·影视文学悉 索索卸车的动静。

他想问问路,便向卸车的方向走去。

”暗隐着不仅是此刻他不知道该怎么前进,而自己身上的责任和困境,也让他不知该怎么走下去。

“天黑的伸手不见五指”,“郭二久把拐棍一横,指着小大户喊:土豆子,你别欺人太甚!要房子,我的给你。

你敢动大峰的试试!”当主题歌音乐《有福咱们都有份儿》响起的时候,“山靠着山,水挨着水儿,山水相依有情意儿。

手拉着手,心连着心儿,心手相牵有人气儿。

父老乡亲,出钱出力儿。

众人合作,能成大事儿。

有难,咱们一起扛。

有福,咱们都有份儿。

李大峰、秀珠扛着面袋,有说有笑地走在 村街上,又在三舅爷家包饺子。

”全剧大团圆而终。

人物的塑造、环境的衬托、故事的细小情节,这些都使全剧连绵起伏,跌宕多姿。

人性真善美,时代改革的脚步,环境所造就的盔甲与软肋都是整部剧有意表现的。

小人物大思想,小故事大作用,体现了当代人们应有“李大峰”敢于承担责任、创新、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正是这些精神旗帜的引领,才有了而今的新生活。

古往今来时代的枷锁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我们无法阻止其繁衍,却可以作为生物链上的后者平衡制约,连心地,心连心,地连地,时代连接时代,一往无畏而翠峰叠起。

(二)剧本的时代意义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具有红色意义的剧本,其主题显示了党和国家对改善农村贫困问题的决心与信心。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是中国最大的事儿、最关注的事儿。

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从文明的源头来看,中华文明属于农耕文明,这说明土地作为根本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也曾因为土地问题引发了多次的情绪震荡与社会波动。

和土坷垃打交道的人,最厚道也最讲真格的,他们在看得见又摸得着的实惠中记住了共产党的大恩大德。

《连心地》这个剧本不仅仅是对中国现代农业机械化商业化的成功反映,更是对东北地区农民生活的忠实反映,反映了嫩江流域人民的血性与勤恳,也显示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态度。

尽管剧本带有红色气息,却有很积极的时代意义,从文学意义上讲,虽仍然没有摆脱大团圆结局的套路,但一波三折的故事也是深入人心,它真实客观地反映了 农村合作社道路的难度和农村致富的坚定决心。

所以,不失为一部紧跟时代步伐,真实反映新农村建设的优秀剧本。

注释:[1]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再到荀子“国者,巨用之则大,小用之则小。

巨用之者,先义而后利;小用之者,先利而后义。

”儒家先贤们都对“义”与“利”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人皆有好利逐利的本性,本性难移,因而,文学作品中商人形象的身上总是散发着浓厚的重利气息也就不足为奇了。

随着元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群体文化素养的提高,在元杂剧中出现了像《合汗衫》中张员外父子一样重义轻利的商人形象,这对改变人们对商人形象的传统的思维定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合汗衫》的作者是张国宾,剧中的主要人物是解典铺张员外与其子张孝友,张员外父子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两人做了很多令人感动的事情。

如一名叫陈虎的汉子因无钱付账被店家在大雪天赶出门外,张员外父子见他衣着单薄冻倒在地上,心生怜悯,便主动上前救了他。

父子二人笼火让他取暖,热酒菜让他填饱肚子,热情招待。

不仅如此,张孝友还认他作义弟,赠予他绵团袄,并多给了他些盘缠,愿他早日为官立身。

张员外父子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慷慨解囊,从不计较盈利得失。

他们的出现颠覆了以往的文学作品中商人偷奸耍滑,贪小便宜,自私自利的形象特质,同时,他们身上所具备的善良仁厚、重义轻利的品质也值得后世褒奖、学习。

在元代商业文化的影响下,元杂剧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商人形象,使得后世文学作品对商人形象的塑造也更加多样化,影响深远。

“中国商贾小说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社会经济生活,他所表现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生活经验,突出表现了‘儒商互补,理欲并重’的特色。

这对于今天正在努力加快市场经济建设的中国人来说,是一种非常有生命力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今天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和新的商业文化精神不可或缺的镜鉴。

”[6]元代杂剧中的儒商形象,充分展现了儒家文化与商业结合后互补互利的关系,无论是东堂老的诚信不欺,王员外的乐善好施还是张员外重义轻利,这些儒商的出现为社会带来了一股良好的风气,破除了长期以来因受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而强加给商人的种种偏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他们的优良品质值得现代商人发扬,他们的高行义举值得现代商人学习。

注释:[1]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第206页.[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505页.[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504页.[4]陈小珏,《元杂剧中的商人形象研究》(硕士论文),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第18页.[5]邱绍雄,《论中国古代商贾小说中的诚信》,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131页.[6]戴金波,《探寻中国古代商人的文化精神》,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第32页.(上接第157页)1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