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理论》
2022年山东大学618新闻传播理论考研大纲
2022年山东大学618新闻传播理论考研大纲
一、考试目的
测试考生对新闻学基础、中外新闻史和传播理论基础中的基本概念、主要原理和理论发展的掌握情况;测试考生运用基本理论阐释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新闻传播理论》是新闻与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新闻传播理论》测试要求能够反映新闻传播学硕士的专业特点,可以客观真实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满足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研究与应用复合型的优秀人才入学。
考试范围包括:新闻学与新闻事业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中外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重要传播理论及发展。
三、考试基本要求
考生应该掌握新闻理论、中外新闻史和传播理论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并能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考试形式
考试为闭卷笔试,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五、考试内容
I.新闻理论基础
新闻学的基本理论、中西方主要新闻理论;新闻的起源、本源、定义和特点;新闻传播过程、新闻传播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新闻的倾向性新闻价值新闻敏感;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规律和基本条件;新闻事业的性质;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新闻自由与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新闻学主要理论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新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II.中外新闻史
中外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新闻事业发展变迁的基本史实和经验。
III.传播理论基础
传播理论的历史发展、主要传播理论的产生背景及网络与新媒体时代新的理论进展、中国对西方新闻理论的借鉴与批判。
六、答题和计分
试题类型一般包括名词解释、问答题、论述题等,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传播学理论)历年真题试卷汇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传播学理论)历年真题试卷汇
编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简答题 2. 论述题 3. 名词解释题
1.简述拉斯韦尔与默顿关于传播的功能的观点。(北大2018年研;中央民大2018年研)
正确答案:(1)拉斯韦尔的“传播的三功能说”在传播学研究史上,最早对传播的社会功能做出较全面分析的是H.拉斯韦尔。他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①环境监视功能。自然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及时监控、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人类社会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传播对社会起着一种“嘹望哨”的作用。②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社会由各不同部分组成,是一个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络、协调和统一,才能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传播正是执行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关系功能的重要社会系统。③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传播是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机制。(2)默顿的传播功能观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在1948年发表的《大众传播、通俗口味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一文中,特别强调了大众传播的下述三种功能:①社会地位赋予功能。任何一种问题、意见、商品、团体乃至人物或社会活动,只要得到大众传媒的广泛报道,都会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获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这种地位赋予功能,会给大众传媒支持的事物带来一种正统化的效果。②社会规范强制功能。大众传媒通过将偏离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的行为公之于世,能够唤起普遍的社会谴责,将违反者置于强大的社会压力之下,从而起到强制遵守社会规范的作用。大众传播的这项功能主要来自它的公开性。在通常情况下,即使人们对违反规范的行为有所知晓,也不会发生有组织的社会制裁行动。但当大众传媒将问题公开化以后情况则不同,一般公众就会感受到维护社会规范的“制度性压力”,积极加入到舆论制裁的行列中去。③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大众传播将现代人淹没在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当中,人们每天在接触媒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涉及知识点:传播学理论
人大新闻传播学笔记一——传播学基本理论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双重偶然性
2、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3、社会信息
4、传播(99新)
二、简述
1、传播的基本特点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传播历史与发展
一、名词解释
1、信息社会
2、信息革命
3、信息
4、大众社会
5、大众文化
二、简述
1、哈特的媒介系统分类
2、信息社会的特点。
第三章符号与意义一、名词解释
1、语义空间
2、符号
3、意义
4、象征性互动理论
二、简述
1、人类传播的发展阶段
第四章传播过程与系统一、名词解释
1、反馈
2、“5W”模式(98)
3、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
4、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5、噪音(00传)
6、信源
7、传播过程(02新名)
8、单向传播、双向传播(00新名)
9、前馈
10、信宿
二、简述
1、传播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02新)
2、传播过程的特点。
3、简评社会传播总过程理论。
4、传播过程直线模式与循环模式的区别。(00传)
5、简评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第五章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
第六章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一、名词解释
1、人内传播
2、人际传播
3、组织传播
4、群体传播
5、传播基本形态
6、从众行为
7、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第七章大众传播
一、名词解释
第八章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一、名词解释
1、极权主义理论
2、自由主义理论(96名)
3、社会责任理论(95名)
4、民主参与理论
5、发展中国家媒介理论(01新名)
6、“意见的公开市场”(99传)、“自我修正过程”(02新)
7、报刊四种理论
二、简述
1、国家和政府对媒介的政治控制方式。
2、垄断资本控制传播事业的方式。
3、受众对媒介进行社会监督控制的手段。
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
2.新闻传播的特点
1)陈述事实,它是新闻传播的最重要特征,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是传播者应该采取朴素的陈述事实的方法,不能加入外来的成分,只有忠实地陈述事实,确保新闻的真实,才能维护新闻的生命。
2)具有新意,要求传播者向受传者提供变动的新情况、新信息、新近发生的新鲜事实,常报常新。
3)报道及时,当食物的变动由“普通事实”变化为“新闻事实”,而尚未回复至“普通事实”这一状态时,传播者及时发现,尽快捕捉,在第一时间里迅速报道这一变化。 4)公开传播,新闻只有最大程度的让全社会自由收受,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3.“陈述事实”和新闻传播的真实性
陈述事实是新闻传播的最重要的特征,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传播者应该采取朴素的陈述事实的方法,不能加入外来的成分,或者传播的事实被夸大或被缩小,某些事实层面被篡改,那么这样的“报道”就不是真正的新闻或者完全的新闻。因此忠实地陈述事实,确保新闻的真实,就是维护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性是非常微观,非常具体的,即是“曾经发生过的”或“正在发生的”客观的、现实的人、事、地、时。
4.新闻的定义及认识新闻定义的意义
陆定一先生提出的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目前流行的各种定义中最恰当的一个定义,这个新闻定义,用极其简约的语言,概括了新闻的四个特点:陈述事实,具有新意,报道及时,公开传播。从内涵上看,这个定义是新闻这一特定事物的特点总和的确切、简洁的说明,内涵是明确的;从外延上看,这个定义可以说明古今中外一切新闻,所指对象的范围是清晰地。认识新闻定义,对掌握新闻写作规律起着指导作用。
《新闻传播学概论》笔记整理
一、中国新闻学的形成
1.徐宝璜1919年编写《新闻学》,为我国第一部(理论)新闻学著作;
2.邵飘萍1923年编写《实际应用新闻学》,为我国第一部(业务)新闻学著作;
3.戈公振1927年编写《中国报学史》,为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
二、《报刊的四种理论》
1、集权主义理论(源于16、17世纪的英格兰)
主要内容:认为封建君主和特权阶级对报刊拥有绝对的统治权;报刊是封建统治阶级发号施令、维护专制政权的重要政治工具,严禁报刊批评政府;封建统治者拥有批准或限制报刊出版的特权,并有权监督报刊的活动和审查报刊的内容。2、自由主义理论(被1688年以后的英格兰和美国采纳,并影响到其他地方)
主要内容:认为,人的理性是高于一切的,言论和出版自由是天赋人权的一部分,任何人都
可以在报刊上发表意见,传播消息,而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人民是统治者的唯一监督者。3.社会责任论
产生于20世纪中叶,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补充和修正。
主要内容:首先,社会责任论否认绝对自由的存在,强调自由伴随着义务和责任。其次,社会责任论认为,报刊自由涉及拥有者、公众和社会三者的利益。报刊作为一种媒介,它的自由并不等于公众的自由,而社会应当保护公众的自由。因此,公众的自由应当高于媒介的自由。其三,社会责任论提出了“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两个概念。所谓“消极的自由”,就是报刊“不受外界限制的自由”,这是自由主义理论所追求的自由;而社会责任理论追求的是“积极的自由”,即报刊必须“具有行动所必需的手段和设备。”
第四,社会责任论主张政府对传播媒介进行干预。认为,政府不应是报刊自由的旁观者,如果报刊不主动地负起责任,政府将以权力作为最后手段,强制它改正。
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重点笔记
绪论
拉斯韦尔公式“五W”模式
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一.传播和新闻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的意义
以学事术,指导人们驾驭新闻传播规律,能动地从事新闻传播活动
提高新闻实践经验总结与新闻传播研究的理论水平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以基础性理论为特色的骨干课程,是应用课程和历史课程的先修课
三.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的方法
1.一般方法
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著作,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点,观察与分析错综复杂的传播现象与传播社会关系
实事求是地评估资产阶级新闻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资产阶级报刊活动家的业务经验,为我所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作风和方法,在新闻传播活动和学术讨论中掌握新
闻传播规律
2.特殊方法
科学抽象和理论思维
定性和定量方法规范新闻传播质量
新闻—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考察
第一章新闻传播行为“延伸的人体”
第一节行为和新闻传播
一.动机和行为
需要——动机——行为——目的动机性行为特点动因
目标
形成动机内在条件(需要、欲望)感到缺乏
期待满足
客观条件(诱因、刺激)
勒温-人类行为行为公式B=f(P*E)
行为=函数(人*环境)
二.生存需要和新闻传播行为的发生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心理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新闻传播行为起源于人类社会化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的需求,这种活动直接产生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需要
第二节理论新闻传播学对新闻起源的认识
新闻传播起源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它以满足社会的共同需求和共同兴趣为目的
新闻传播学主修课程
新闻传播学主修课程
1.新闻学概论:介绍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和理论框架,让学生了解新闻的本质和重要性。
2. 新闻采访与写作:讲授新闻采访的技巧、流程和注意事项,教授新闻写作的规范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新闻报道能力。
3. 新闻编辑与排版:介绍新闻编辑的流程和规范,讲解新闻排版的原则和技巧,让学生掌握新闻制作的基本方法。
4. 媒介伦理与职业道德:讲授媒体从业者应遵守的伦理规范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
5. 新闻传播理论:介绍新闻传播的理论体系和相关理论模型,让学生了解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
6. 大众传播学:讲授大众传播的基本概念、流程和影响力,介绍传播媒介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大众传播的重要性和现状。
7. 新闻与社会:探讨新闻与社会的关系,讲解新闻对社会的影响和反响,引导学生思考新闻报道的价值和意义。
8. 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传播:介绍国际新闻的发展和特点,探讨跨文化传播的挑战和机遇,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 1 -
传播学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表-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传播学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表
主干课程简介
课程编码:MO5O3A001
课程名称:传播理论研究
英文名称:ResearchOnCommunication Theory
主要内容简介:“传播理论研究”是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的学位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批判地分析传播学两大学术流派,其视境涉及传播学基础理论,经验学派的主要成果,传播思想的当代流变,批判学派的主要理论,传媒研究与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军事的关系等领域。具有前瞻性和专题性研究的特点。
教材:1.《传播学通论》戴元光、金冠军主编上海交大出版社 2000年8月一版
2.《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大出版社2000年5月一版
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
1.《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戴元光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年11月一版
2.《传播学基础理论》段京肃新华出版社2003年7月一版
3.《传播思想史》[美]彼得斯华夏出版社2003年7月一版
4.《传播生态学—控制的文化范式》[美]戴维阿什德华夏出版社2003年7月一版
5.《传媒批判理论》潘知常林玮新华出版社 2002年12月一版
6.《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美]罗杰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课程编码:MO5O3A002
课程名称:新闻理论研究
英文名称:ResearchOnJournalismTheory
主要内容简介:“新闻理论研究”是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的学位课程。本课立足于当代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探索新闻报道及媒介活动的基本规律,主要内容有:媒介演变的历史观,新闻报道的世界构图,新闻价值与政治法则,媒介分众化的社会分布,新闻自由与社会制度,新闻生产及其精神价值,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等。本课教学承担着阐释新闻学原理和演绎学说体系的任务,通过分析论证前瞻性理论课题和新闻实践中多种难题,使学生熟知新闻传播法则,培养研究与创新能力。
新闻传播学各方向顶级学者及著作推荐
新闻传播学各方向顶级学者及著作推荐
一、传播理论
最好的书:
赛佛林:郭镇之译本;
德弗勒、鲍尔-洛基奇著:《大众传播学诸论》
沙莲香主编:《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象之谜》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张国良《传播与社会》;
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本
李彬:《传播学导论》
张锦华:
戴扬\卡茨著:
最有实力的国内学者:
张国良\郭庆光\李彬\陆晔\吴予敏\殷晓蓉\郭镇之\邵培仁\张咏华\戴元光\李良荣\陈卫星\胡正荣\杨伯溆\崔宝国\李元授\(做传播学研究的人实在太多,而且几所有博士点的学校每年都在成批地生产各种新的生产力,此名单实不免挂一漏万。)
二、新闻理论
1.最好的书:
甘惜分著:《新闻理论基础》
李良荣:
孙旭培:
童兵:
黄旦:
张大芝:
刘九洲:
瓦耶纳著《当代新闻学》
杰克.富勒:《新闻的价值》(展江译本)
普罗霍洛夫:《新闻学概论》(郑保卫译)。
和田洋一主编:《新闻学概论》
2.最有实力的研究者
李良荣\陈力丹\孙旭培\宁树藩\朱光烈\童兵\黄旦\芮必峰\姚福申\刘建明\张允若\郑保卫\秦志希\邵志择\单波\丁柏铨\高宁远\吴高福\吴文虎\董天策\林晖\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学:
1、最好的书:
社科院新闻所:《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
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新华社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
新华社新闻所编:《邓小平论新闻宣传》
社科院新闻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献汇编》
陈力丹:《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
童兵:《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
成美:
2、最有实力有研究者:
陈力丹\童兵\尹韵公\丁淦林\张昆\丁柏铨\成美
四、媒介经营管理
1.最好的书
《新闻传播学》题集
《新闻传播学》题集
第一章理解新闻与新闻学
一、选择题
1. 新闻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以下哪项?()
A. 时效性
B. 真实性
C. 娱乐性
D. 重要性
答案解析:新闻的基本特征包括时效性、真实性、重要性和显著性,而娱乐性不是新闻的必备特征。
2. 中国新闻学的创立可以追溯到以下哪个时期?()
A. 民国时期
B. 清朝末期
C. 新中国成立后
D. 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解析:中国新闻学的创立可以追溯到1918年,属于民国时期。
3.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报理论的主要内容?()
A. 党性原则
B. 群众路线
C. 新闻自由
D. 政治家办报
答案解析:中国共产党的党报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党性原则、群众路线和政治家办报,而新闻自由并非其核心内容。
4. 以下哪项不是新闻学研究的反思内容?()
A. 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的脱节
B. 新闻教育模式的僵化
C. 新闻传播效果的评估
D. 新闻业的商业模式
答案解析:新闻学研究的反思内容通常涉及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教育模
式的僵化以及传播效果的评估,而商业模式更多关注新闻业的运营层面。
5. 重构新闻学的目的是什么?()
A. 回归新闻本质
B. 适应媒介融合
C. 提高新闻教育质量
D. 所有以上选项
答案解析:重构新闻学的目的包括回归新闻本质、适应媒介融合和提高新闻教育质量,因此正确答案是D。
二、简答题
1. 简述新闻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答案解析:新闻是指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的信息。其基本特征包括时效性(及时性)、真实性(准确性)、重要性(影响力)和显著性(关注度)。
2. 中国新闻学创立的背景及其意义是什么?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
西方新闻理论是指关于新闻传播的理论和方法的总称。它主要涉及新闻传播的理论、方法、技巧和实践。
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包括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消息生成、传递和接收过程,以及新闻传播对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在西方,新闻理论的发展历程比较悠久,有许多杰出的新闻理论家和学者,如马克·吐温、伯尼·卡西莫夫、哈罗德·范·罗森伯格等。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闻理论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例如,互联网的出现对新闻传播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发生了变化。同时,新闻理论也需要适应新的发展,对于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
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新闻的产生、传播和接受过程的学科。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闻传播学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介绍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
1.1 新闻的定义和属性
新闻是指通过媒介传播的公共信息,具有及时性、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特点。新闻的定义和属性是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也是新闻从业者必须遵守的标准。
1.2 传播过程与角色
传播是指信息通过各种媒介传递给受众的过程。在新闻传播学中,有记者、编辑、主编、报道对象和受众等不同的角色参与传播过程。他们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推动新闻的产生和传播。
1.3 传播效果与社会影响
新闻传播学关注新闻对受众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传播效果指新闻在受众中引起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变化;社会影响指新闻对社会公众舆论、政策等方面的影响。
二、新闻传播学的发展趋势
2.1 媒介多元化与融合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新闻传播媒介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报纸、电视和广播逐渐与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等新兴媒介相结合,形成了新的媒介融合发展的趋势。未来,新闻传播媒介将更加多样化,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将更加方便和快捷。
2.2 数据驱动和个性化传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新闻传播学提供了更多研究的机会和挑战。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新闻传播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受众的需求和兴趣,实现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同时,新闻传播学也需要关注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
2.3 社交媒体与公共舆情管理
社交媒体的崛起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格局和规律。微博、微信和其他社交平台成为新闻传播的热点和焦点。在未来的发展中,新闻传播学将更加关注社交媒体的运作机制和公共舆情的管理,以应对信息爆炸和谣言的传播。
新闻理论知识点总结
新闻理论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学习和研究新闻学理论的意义
一、新闻理论在新闻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基础学科:
新闻理论处于新闻学学科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地位。任何学科都要在理论层次阐发本学科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经过新闻学的长足发展,特别是舆论学的完善和传播学发展,新闻学的学科体系逐渐建立起来,新闻学的学科地位随之提升。
统领作用:
新闻理论回答新闻学的根本问题,对本学科体系中的其他学科起到统领作用,因为它揭示了新闻现象的深层本质和新闻活动的基本规律。
带动作用:
新闻理论发生重大的突破,就会带动新闻学实现全面的发展,对新闻学的整体发展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二、新闻理论对新闻实践的宏观指导作用
提高洞察力:
学好新闻理论,有效地提高政治洞察力和历史洞察力,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市场经济的国内环境中,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胜任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神圣使命;
指导新闻策划:学好新闻理论,正确指导新闻策划,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获得令人满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新闻改革的理论根据:学好新闻理论,为新闻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第三节世界新闻学的发展过程
新闻学最初孕含在政治学之中
1644年,英国著名诗人、政论家约翰.弥尔顿出版了《论出版自由》首次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关于新闻自由的口号和思想
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德国新闻事业史》的出版,标志新闻学由“术”开始向“学”发展,新闻学开始从历史发展宏观角度揭示新闻活动的客观规律。
创立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理论”
政治学家拉斯韦尔——“五W模式”:即任何传播过程都由“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In whie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产生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五个基本环节和要素所构成。
新闻传播学原理在网络舆论战中的运用
新闻传播学原理在网络舆论战中的运用
摘要:在信息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的背景之下,网络媒介成为了人们获取日常生活中新鲜新闻的主要方式之一,进而逐渐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的方式。网络舆论战即是一个舆论传播也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闻传播学原理对网络舆论战运行的导向性,同时也决定了新闻传播学规律对网络舆论战的特殊性。本文主要通过对新闻传播学原理在网络舆论战中的运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及阐述。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网络舆论战;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网络媒介逐渐地出现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散发着强大的渗透力和辐射力,而在网络媒介异军突起的背景之下,现代媒介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凸显出了自身的地位及作用,进一步成为了国家政治的战略武器。基于此,现代舆论战争特别是网络舆论战争已经成为了当今“无硝烟”战争中的主要作战方式,对政治、外交、军事等各个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所以,要加大对新闻传播学原理、现代传媒规律的探究和钻研,理顺传播学原理中内涵的网络舆论战的机制,想明白新闻传播学理论在网络舆论战中的使用方式以及新闻传播规律与舆论战规律之间的矛与盾的关系,从而为在网络舆论战中获得最终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新闻传播学原理在网络舆论战中的运用含义
虽然网络舆论战的运用是一个传播的过程,但是新闻传播学中所拥有的理论知识对网络舆论战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一些经典的理论知识被时常的运用到舆论战之中,例如:使用“把关人”的知识,将媒介组织的作用充分的展现出来,将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新闻消息传送给众人;运用“两级传播”的知识,将领袖的功能展现出来,循序渐进的引导舆论的方向,为舆论创造舒适的环境;运用“使用与满足”的知识,站在众人的立场之上使用各个媒介,不断的拉拢民心,使得民众之间的相互团结;运用“涵化”的知识,将网络传播作为社会成员达成共识的平台,进一步获得民众的支持;运用“框架”的知识,有效的管控媒介对于新闻的采集与选择,进而在根本上去影响民主的认知与感知;运用“议程设置”的知识,把处理之后的新闻消息输送给民众,吸引民众的目光,让民众忽略其他议题;运用“沉默的螺旋”的知识,将舆论传播范围以及舆论规模进行相互之间的统一,形成一边倒的舆论效果。
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
2.新闻传播的特点
1)陈述事实,它是新闻传播的最重要特征,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是传播者应该采取朴素的陈述事实的方法,不能加入外来的成分,只有忠实地陈述事实,确保新闻的真实,才能维护新闻的生命。
2)具有新意,要求传播者向受传者提供变动的新情况、新信息、新近发生的新鲜事实,常报常新。
3)报道及时,当食物的变动由“普通事实”变化为“新闻事实”,而尚未回复至“普通事实”这一状态时,传播者及时发现,尽快捕捉,在第一时间里迅速报道这一变化。 4)公开传播,新闻只有最大程度的让全社会自由收受,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3.“陈述事实”和新闻传播的真实性
陈述事实是新闻传播的最重要的特征,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传播者应该采取朴素的陈述事实的方法,不能加入外来的成分,或者传播的事实被夸大或被缩小,某些事实层面被篡改,那么这样的“报道”就不是真正的新闻或者完全的新闻。因此忠实地陈述事实,确保新闻的真实,就是维护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性是非常微观,非常具体的,即是“曾经发生过的”或“正在发生的”客观的、现实的人、事、地、时。
4.新闻的定义及认识新闻定义的意义
陆定一先生提出的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目前流行的各种定义中最恰当的一个定义,这个新闻定义,用极其简约的语言,概括了新闻的四个特点:陈述事实,具有新意,报道及时,公开传播。从内涵上看,这个定义是新闻这一特定事物的特点总和的确切、简洁的说明,内涵是明确的;从外延上看,这个定义可以说明古今中外一切新闻,所指对象的范围是清晰地。认识新闻定义,对掌握新闻写作规律起着指导作用。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考研真题解析、备考规划、参考书超全解析
《21必读!一万字的中国传媒大学新传考研超全攻略》
摘要:想去双一流读书吗?
正文: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始建于1954年,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办学65年来,学校秉承“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以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为己任,培养了大量党和国家所需要的、能够应对未来媒体挑战、驰骋于国际舞台的优秀传媒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
该校的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并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这所紧紧围绕着传媒事业发展所建设的高校,目前有新闻学、传播学、新媒体、广播电视学等11个新传相关专业招收全日制硕士生,相比其他学校,除了择校,可能还要在众多专业之中纠结一番。今天,就为大家呈上最全最详的备考攻略,让大家轻松择校、高效备考。
一、招生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不仅招收的专业较多,而且有的专业下设置的方向也较多,且考生必须在初试报考的时候确认专业方向,但在招生简章中只会列出该专业的拟招生总人数。因此,如果你报考了热门专门的热门方向,竞争会更加激烈,但最终各个方向的录取人数是可以小幅度浮动的。众多专业方向,哪个性价比更高?各有什么区别?一起来看看吧。
【新闻学&传播学】
(注:具体的方向介绍可登陆官网查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科目:《新闻传播学理论》 适用专业:新闻传播学
一、 复习要求:
要《新闻学概论》作为整个新闻学的基础理论,阐述的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学习《新闻学概论》,一要准确系统地了解新闻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二要正确把握新闻、新闻事业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三要理论联系实际,把科学理论转化为指导新闻实践和新闻研究的应用能力。
学习传播学理论主要是了解人类与生俱来的传播活动规律;以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作为理论基础,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对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及国际传播等方面的主要问题概念清楚,掌握新闻传播、政治传播、文化传播、艺术传播、经济传播和教育传播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的主要问题及研究成果,我国传播思想的发展轨迹、主要内容和成果。重点掌握:传播及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传播学研究的历史以及学术源流、相关理论以及传播模式;传播五个环节的相关理论,包括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传者研究以及传播效果研究;我国传播思想的主要源流,近现代传播思想的变化,当代传播思想研究。
二、主要复习内容:
A: 新闻学复习重点
(一)新闻学与新闻
1、 世界新闻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2、 中国新闻学的发展状况。
3、 新闻学研究的对象和三大学科结构(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应用新闻学)
4、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新闻定义。
5、 新闻的特征(1)真实性;(2)新鲜性;(3)及时性;(4)公开性。
(二)新闻起源与发展
1、 西方学者关于新闻起源的观点;
2、 新闻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特征。
3、 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4、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因;
5、社会经济形态决定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体制;
6、 技术、政治、文化对新闻事业发展的制约作用。
7、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三)新闻传播
1、新闻的本源:(1)新闻源于事实;(2)信息与新闻信息;(3)符号与讯息;(4)新闻编码、译码。
2、新闻的传播:(1)新闻传播的要素;(2)新闻传播的流程;(3)新闻的选择
3、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用事实说话”、提高新闻价值、增加信息量
4、新闻传播要求: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全面性
(四)新闻传者与受众
1、传播者:(1)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特征;(2)新闻从业者的权力和责任;(3)新闻从业者的素质要求;(4)把关人。
2、受众:(1)基本概念及含义;(2)受众心理;(3)受众分层;(4)现实受众与潜在受众;(5)受
众的接受;(6)从众心理。
3、传受互动
(五)新闻传播媒介
1、 媒介的概念。
2、 大众媒介的一般特征。
3、 媒介发展的历史过程。
4、 西方媒介理论
5、 新闻文化与媒介文化
(六)新闻价值
1、新闻价值构成:(1)基本概念;(2)新闻价值的要素;(3)新闻价值的实现。
2、新闻的社会功能:关于新闻社会功能的不同观点;新闻社会教育。
(七 )新闻舆论与宣传
1、 新闻宣传与舆论导向;
2、 新闻引导舆论的方式和途径;
3、 新闻的舆论监督。
4、 新闻宣传的基本规律和规则
5、 新闻宣传的党性与阶级性;
6、 “政治家办报”方针
(八)新闻原则与规范
1、 新闻自由的概念与实质;
2、 新闻自由的由来与发展。
3、 新闻法制;
4、 我国新闻法制的历史发展。
5、、新闻伦理与道德的基本内涵。
(九)新闻传播效果与调控
1、 新闻传播效果的构成和类型;
2、 提高新闻传播效果的途径;
3、 新闻的负面效应与调控;
4、 传播致效原则;
5、 新闻调控的意义;
6、 新闻调控的规范与途径。
(十)新闻批评
1、 新闻批评的特殊含义;
2、 开展新闻批评的基本规则;
3、 新闻批评的方法。
B、传播学复习重点
(一)传播学是20世纪兴起学科
1、 传播学兴起的原因。
2、 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 研究传播学人社会需要。
(二)我国的传播学研究。
1、 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2、 我国传播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视角。
3、 我国传播学研究的轨迹与主要成就。
(三)传播学
1、 传播学是什么?
2、 传播学产生的社会基础。
3、 传播学产生的学术基础。
4、 传播学的奠基人。
(四)传播
1、 什么传播?
2、 传播过程与要素。
3、 传播的社会功能和负功能。
4、 传播主要类型。
5、 大众传播的特征。
6、 组织传播的特点。
7、 内向传播的意义。
8、 艺术传播的本质特征。
9、 文化传播的基本原理。
10、国际传播特点。
(五)新闻传播
1、 新闻与新闻传播。
2、 新闻传播系统学说。
3、 新闻要素。
4、 新闻价值要素。
5、 新闻传播特征。
6、 报刊的四种理论。
(六)传播自由与控制。
1、 传播自由的基本概念。
2、 传播控制的形式。
(七)传播结构与模式。
1、 结构功能理论和媒介系统依赖理论。
2、 什么叫传播模式。
3、 线性模式。
4、 拉斯韦尔模式。
5、 香农模式。
6、 守门人。
(八)传播者与受传者
1、 传播者与受传者的类型与特征。
2、 传播者与受传者的权利。
3、 传播者的职业道德。
(九)传播的信息理论。
1、 信息、传播与新闻的关系。
2、 信息污染
。
3、 信息饱和。
(十)传播符号
1、 语言符号。
2、 结构主义理论。
3、 行为主义理论。
4、 关于“意义”。
5、 非语言传播。
(十一)媒介
1、 语言媒介的特征。
2、 印刷媒介的发展简史。
3、 电子媒介-----特征与特点。
4、 网络----特征、优势、问题与趋势
5、 麦克卢汉。
6、 英尼斯。
7、 媒介文化。
(十二)传播效果
1、 效果研究的学术传统。
2、传播效果研究的几个发展阶段。
(十三)定量研究理论
1、定量研究的特点
2、经验社会学与定量研究
3、心理学与定量研究
(十四)程序与设计
1、定量研究的基本步骤
2、课题与研究设计
3、工作定义
(十五)实地调查
1、 概述
(1) 问题设计
(2) 抽样设计
(3) 实地访问
2、实地调查——问卷法
(1)问卷类型、结构
(2)问卷的制作
(3)问卷的效度与信度
3、实地调查——观察法
(1)观察法的特点与类型
(2)参与观察
(3)非参与观察
4、实地调查——访问法
(1)结构式访问与无结构式访问
(2)访问的程序与技巧
(3)访问员的挑选与训练
(4)访问法的特点
(十六)内容分析法
1、内容分析的特点
2、 内容分析的应用
3、 内容分析的步骤
(十七)控制实验
1、 控制实验目的
2、 实验的特征与控制
3、 实验的实施
4、 实验设计
(十八)个案研究
1、个案研究的意义
2、个案研究的特点
3、个案研究的实施
4、个案研究报告
(十九)抽样设计与实施
1、测量的含义、尺度
2、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3、抽样与抽样调查
4、抽样的术语与程序
5、随机抽样与非随机抽样
三、参考书目:
1、《传播学概论》威尔伯.施拉姆等著 新华出版社 84年版
2、《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传播学通论》戴元光 金冠军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年